听课记录评语

2024-10-02

听课记录评语(通用11篇)

听课记录评语 篇1

听课记录由于时间、环境所限,要求听课老师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写的字自己要能看清楚,为大家分享了语文的听课评语记录,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师述:老师手里有好多好多的小树叶,只有读得正确,才能贴在黑板上。

出示卡片:好朋友、山村、信、全、小心、生

2.指名读

3.齐读

【教师巧妙地将生字渗透在贴“小树叶”的活动形式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

二、新授

(一)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师:(迅速摘下枫叶)咦?树上的枫叶怎么全没了?请小朋友们迅速地在语文书中找一找答案吧。

1.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2.(出示课件:咦,树上的枫叶全没了?

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3.师:咱们的问号弟弟和感叹号妹妹都在这句话里呢!先听老师问,你们试着回答。

师:你们也可以问一问老师。(生齐问)

4.同座位练说,指名同座位说。

【打破了传统的串讲形式,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二)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师:秋姑娘把信写给谁呢?小朋友再来迅速地读一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快速自由读,思考:秋姑娘把信先写给了谁?

②信上写了什么呀?指名读

③你们出过远门吗?爸爸妈妈会怎么对你说?

(指名答)

④他读得好在哪儿?强调了哪个词?

【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评价,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⑤自由练读,齐读。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亲切;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来交流感受,自然。】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秋姑娘接着给谁写了信?写了什么呢?

(出示青蛙图)

②现在你就是秋姑娘,对青蛙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指名说。

③秋姑娘是怎么说的?咱们再读一读。

(出示课件: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他读得好在哪儿?强调了哪个词?谁愿意和他(她)比一比?

④齐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接着又给谁写了信?(指名答)

②信上是怎么说的?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够读出秋姑娘对贪玩的松鼠关切之情。

(出示课件: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他读得好在哪儿?强调了哪个词?

③齐读。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指名答)

②信上写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

(出示课件: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③自由读。

④师:你们看秋姑娘想得多周到啊,连我们的山村小树都想到了。谁愿意读一读?

⑤指名读。

(三)朗读全文

1.学生齐读。

2.背诵课文。

①自由练习

②指名练习

评课: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正站在阅读的起点上,对阅读的喜好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阅读的兴趣,沈老师在执教本课的过程中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她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

一.激发兴趣,教朗读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朗读,在朗读教学中沈老师把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作为了重点,在教学资源的呈现,教学语言的运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沈老师的用心。如为了呈现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沈老师在ppt中加入了动画的因素,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情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好课文。在读完了秋姑娘写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小朋友的信后,沈老师给学生带来了秋姑娘送给大家的“片片枫叶”,此时学生都非常兴奋,拿起笔给需要关心的好朋友们写了信。

二.突破难点,教朗读

一篇课文中的一些重难点也是影响学生读好课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的一开始沈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课文中带有语气词的问句的朗读训练,为学生整篇文章的朗读扫清障碍。首先,通过出示课文情境图让学生先来问一问,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自己的问句,同时也感受到了问句的用法和格式,在词基础上沈老师出示了课文中的问句“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语气词、问句以及对应的问号的读法和用法。

听课记录评语 篇2

听课记录:

新课导入:

从比赛规则、游戏规则、交通规则、课堂秩序,引出为保证商品服务市场的主体交易活动顺利进行,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带着以下问题进入新课学习:什么是市场交易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怎样坚持市场交易原则?

新课探究: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一)什么是市场交易原则?(含义、内容)

1.市场交易原则的含义(多媒体演示)

理解:

①在什么领域中必须遵守?(一切交易活动)

②谁必须遵守?(消费者和经营者)

2.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重、难点)

第一步:学生表演课堂情景剧共四幕

第二步:分四组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多媒体演示)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第三步: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探究成果进行展示

第四步:其他同学补充,并结合一些社会热点现象进行讨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同仁堂”、“重庆火锅”等(多媒体演示)

第五步:老师点评,归纳,小结

(二)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重点)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回答:(多媒体演示)

必然性:①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重要性:①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②对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怎样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多媒体演示)

经营者:培养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意识,加强自律。

消费者:培养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意识,做到自觉遵守。

本课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涉及的是各种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它们并不是经济生活中的主流,而是市场经济不够发达、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的表现。随着法制的健全和“3·15消费者权益日”等行动的开展,那些消极现象和不法行为,必将逐渐减少。总之,只有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严格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有着完整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要使学生得到发展,最需要什么?实际上,最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带着兴趣来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随着教师的教学进程积极地思维,而这节课一大优点就是做到了这点。黄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本课一开始用多媒体演示比赛规则、游戏规则、交通规则、课堂秩序,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熏陶、智力开发和个性塑造,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师讲生听。这种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仅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和发挥,而且会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对此,黄老师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在本课的重难点——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的教学中,黄老师设计了五个步骤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步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为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了表演课堂情景剧的手段,生生互动、活跃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第二步通过分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分析比较各市场交易原则的异同,抓住特点,把握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三步给予学生成果展示的平台和表达机会,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对的方面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第四步通过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热点讨论,自由表达、质疑、解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从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第五步老师适时地点评、归纳,有助于学生准确和系统地把握知识。

对于本课的第二个重点,由于经过上一个环节学生大量的讨论、分析与对比,其实学生心目中早已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答案比较零散。黄老师作为主导者采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手法,展示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且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必然性、重要性)回答,以此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学会把知识由繁到简的浓缩,形成知识结构,从中也强化了学生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意识,突出了重点。

对于市场主体如何贯彻市场交易原则这个内容,教材没有加以明确分析,黄老师做了增加。她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遵守市场交易的原则就在我们身边,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并且结合时政热点,关注生活,注重德育渗透,赋予学生时代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抱有一种期待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采用一种适合他们、并使他们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且整节课教学层层深入,能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状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在强调“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黄老师上的这节课做到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可以说这就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幼儿园听课记录评语 篇3

篇一:幼儿园评课评语

篇二:教师听课评语精选

教师听课评语精选

张永红听课感受

薛慧老师的语文课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房平老师的英语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林燕、陈红梅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杨增贵:

3月1日听了王娟老师的《Dream Homes》,认为林燕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3月6日听了孙立新老师的《美好人生我选择》——直面升学与择业,认为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3月8日听了徐明智梅老师的一堂课,认为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3月8日听了何英莲老师的《透镜光的折射》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梁少海:

3月6日听了王斌老师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认为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3月8日听了郭守录老师的《分式的加减法》,认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3月12日听了王文峰老师的《我的老师》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3月13日听了张成祥老师的《鸟(专题)》一课,认为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3月13日听了王同年老师的《曹刿论战》,认为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郭尧

赵宽业的《分式的通分》,通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潘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

3月7日李秀霞的《一面》,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3月2日陈刚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3月5日王俊山的〈〈人类最宝贵的是生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

3月10日刘元兰的〈〈中国结〉〉,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姜占孝

3月2日郭晓红的〈〈分式的基本性质〉〉,能采用类比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详细,对个别容易出错的地方能反复强调,及时反馈、巩固。选题类型较全面,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有待拓展。

3月2日李俊强的〈〈海燕〉〉,能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海燕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新课程理念有所体现,但课堂内容略显单薄,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知识面。

3月6日杨增贵的〈〈光〉〉,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整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能结合物理现象给予解析,学生容易理解。复习内容详略得当。但作为复习课,课堂容量还需 加大。

3月7日郭永林的〈〈数的开方〉〉,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结合知识点辅以相关例题、习题,讲练结合。例题规范,针对学生基础少扎实,采用此类复习方法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值得肯定。

贺盈连

3月5日薛慧的〈〈分式的约分〉〉,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公因式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3月5日李秀霞的〈〈分式的约分〉〉,通过分数运算类比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课堂容量较大,但习题还需优化。老师讲解较多,师生双边活动需增多。

3月8日郭尧的〈〈图表的建立与编辑〉〉,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传授形式多样。

3月7日权守奎的〈〈漫步书法世界〉〉,本课从书法欣赏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

赵建国

3月6日张永红〈〈鸦片战争〉〉,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如能适当增添一些互动环节,气氛会更好。

3月8日李春涛《分式的加减法》,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

李福才

3月5日包正超的〈〈分式的约分〉〉,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

3月6日朱金辉《分式乘法》,板书工整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课堂条理清楚,题目设置有梯度,课堂容量足,要加大学生参与面。篇三:体育课听课记录评价

评 课 记 录

教学内容:携绳跑

一、教学理念及课中渗透

本课通过游戏的方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长,健康第一的思想在课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二、目标实施情况

以合作学习为目标,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练习,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到知识,发展体能,学生身心健康得到锻练。

三、教材处理

通过两人合作,内容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课堂中合作,延伸合作精神到课外,来完成教学目标,教材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民间传统项目来处理合作教学内容,比较合理、科学。

四、教法选择情况

根据新理念,运用新教法,其中一些很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1、设疑置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问题意识突出,如课的开始,围绕合作学习,设疑置问让学生回答,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价值。课中学生带着问题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学生很大自主学习空间,准备活动内容自由选择也可创造练习形式,多人练习形式自主选择,自主练习。

3、本课的主题就是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鼓励引导学生明显,课中教师激励学生,营造浓厚学习气氛,对摔倒学生的鼓励能重树信心,对败不馁的品质得到很好的发扬。

5、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使同学们在情感交流中得到人际关系的提高

6、组织学生互评,课中多次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和学的效果。

五、师生互动

教师以一个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积极参加到学生游戏练习当中,师生之间零距离接触产生了很好的教与学互动。

六、不足与建议

本课合作为主题,对学生培养合作精神有一定的提高,但合作的深度不够。希望进一步挖掘。

场地器材: 充分利用变化新颖 一材多用 改革创新

这是一节很好的体育示范课,宋老师备课充分,教学方法熟练,练习内容生动活泼,整节课老师收放自如,及时调控,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宋老师教学设计创新。能观察、贴近生活,设计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报纸“一物多用”,让学生有多种练习方法,使教学有新意,让学生感兴趣,(不搞花里胡哨)有实效。

2、教学方法恰当。在教学中,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学法指导,营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跳远”与“投掷”,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二项运动,但宋老师很巧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体育评课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小学喜欢玩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张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就略作探讨。

优点:

1.教态自然,有亲和力。

2.教师教学主线非常清晰,边讲解边示范,很出色。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

5.最后整队小结的时候,老师把每个项目都仔细小结了一遍,真的非常细心。

6.整堂课下来结构紧凑,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充分玩的过程中,学习了单、双脚跳的基本技能。

7.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法、鼓励法,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有待改进的地方:

1.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过少。

2.展示效果不佳。

听课记录评语 篇4

理想的风筝听课记录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慷慨、哽咽、倘若、稚气等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介作者。

(三)理清文章结构,知道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四件事,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引导学生发现每件事在叙述之后都有描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画一画。质疑。

(四)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运用想像画面的方法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笑谈腿残”这件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播放课件,学生看画面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浏览全文,看看“我”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①笑谈残腿;②讲课极好;③提问学生;④放飞风筝)

回忆第一件事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刘老师具体表现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做简要批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顺学而导):

(1)讲课极好:

学生体会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人。引导学生想像和课文有关的内容,通过师生对读体现刘老师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的不同表现。

(2)提问学生:

同桌两个人合作朗读刘老师课堂上提问同学的内容,从中体会刘老师的特点。教师指导朗读。

(3)放飞风筝:

①边默读边想像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画面,看看哪个情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画下来。

②学生交流所画的内容,可能谈到刘老师平时放飞风筝时的情景;也可能谈到刘老师故意撒手线拐时的情景,教师要顺学而导。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着刘老师笑谈自己的残腿,理解刘老师为什么要故意撒手线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苏叔阳先生的话能否代表我们的心声呢?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指名朗读。

④齐读第10自然段。之后出示资料:94年苏叔阳患肾癌,病中的他仍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2001年,他又被查出患肺癌。至今,他仍在进行文学创作,并坚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用他的话说,“我要尽情享受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体会苏叔阳先生也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年自己的问题。读过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身患绝症还会如此坚强呢?学生谈感受。

(三)升华情感,突破难点:

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他的每一个学生。此时你能理解为什么说刘老师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吗?指名回答之后,教师要小结课题的两层含义:风筝象征着刘老师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他在课堂上、生活中的言行又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也成长为像他那样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说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师生对读结尾两个自然段。

(四)小结全文,领会写法:

(五)布置作业:

理想的风筝第三课时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示背诵第2、5、6、9自然段的方法,指导、检查背诵。

2.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鉴赏文中的好词佳句,领略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方法的巧妙,体会作者议论、抒情点睛之笔的精妙。体会四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交流小练笔的内容,指导修改,强调表达的规范性,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4.处理《学习探究诊断》中的本课练习题。

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无论谁读之都会为之感动,教完这一课,主人公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

一、课堂一咏三叹,升华情感。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线索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线索。我每学完一板块都回到重点句的激情朗读,使整堂课一咏三叹,曲折回环,别有趣味。如此处理,精略得当,使文章的教学张弛有度,保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激情得以飞扬。

二、品细节,悟情感。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学习,我抓住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长课短教,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这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

在教学“谈腿疾”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笑的神情和讲的故事感悟刘的乐观幽默的特点。并且抓住了学生听故事后的情感变化“笑——酸涩——尊敬”,进行情感补白,更能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教学“写板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写板书的动作:“撑地——离地——急速地一转——转向——转向”来品味,通过老师动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情景后谈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动辞发。学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动、担心摔了一跤,如果没有想象怎能有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动作和语言,感受他的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润物细无声。

好的文章需要品读,更需要动情地朗读。而在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我抓住文中描写刘老师的细腻感人的句子朗读,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四、注重写法的指导。

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文章的范例。我注重读写结合,在注重内容理解的同时,不忘写法的指导,不忘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抓住了“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这些典型事例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相信一直进行这些写法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当然,课后深深反思,也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自己只感动于文章的优美,恋恋不舍地要与学生品悟许多细节,以致于课堂时间不够,前松后紧。教师还是讲得太多,放手让学生自我交流的时间缺少了。看来上课还是靠老师主观情感控制太多,理性教育缺乏了。

听课记录的评语

本节课以自学为主,通过采用学生质疑解疑,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的。

本节课的优点是:

1、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自学能自己解决,而且各抒己见,使答案丰富具体。如:为什么一个残疾的老师会喜欢放风筝?这正是体现了老师坚强、乐观、有崇高理想,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自学,朗诵感悟深刻,突破重点。

2、自学效果良好,对课文的理解到位。

3、本课力求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通过自学、时空对话、有感情的朗诵等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情感的触动与体验,在不自觉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本节课的不足是:

1、重点句的朗读不够到位,对重点句应再深究。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结尾仓促。

小学上册听课记录 篇5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1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 边 形 时间 2008-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 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

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公开课听课记录 篇6

班级:七(1)班主讲人:时间:2012年10月16日 授课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教学步骤

感受情绪 导入新课

走进情绪 体会多样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 情绪

知道情绪的基本类型,理解情绪是丰富多样的。

教学设计(含步骤)

设计意图

课堂观察(含评价建议)

学生主持《课前五分钟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畅谈天下事》导入新课 能力,初步感受情绪。

1、情绪大观(展示学生不同表情的图片)

2、梦想剧场(表现喜怒 哀惧四种情绪,互相表演给同桌看)

3、开心辞典(情绪词语接龙)

展示不同的表情图片,学生猜是什么情绪,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四种常见情绪。

通过表演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中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增强了教学针对性。

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和交流,理解情绪对人们有着非常神奇的作用,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情绪是把双刃剑。

探究情绪 见证神奇

带上情绪,盘点收获 回味情绪,小试牛刀

理解情绪的作用,明确学会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1、自学教材P62,思考: 情绪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举例说明。自导自演 要求:

①先自学教材2分钟 ②小组内交流 ③班内交流展示。

巩固知识 知识能力 得以提升

师生盘点收获

制作书签

巩固本课知识

听课记录 篇7

新源县中心小学 帕孜拉

2016年10月218日,我校双语数学教师参加了在临沂金雀伊宁市一小和伊宁市2小小学听课结对子交流活动。并听了这次两个学校的四位老师的课:尼露帕尔老师的《角的认识》、阿斯彦老师的《分数的认识》、尹老师的《和倍问题》、和古丽江的《找规律》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精彩呈现,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细细品味这四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如尹老师的《和倍问题》中,老师准备了三道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新授课有了很好的铺垫。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四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篇8

时间:2012.9.12星期三第六节

科目:物理

授课教师:

班级:142班

听课人

教学方法:提问式、启发式

课前复习: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s、v、t,已知其中两个,比较另一个;

2、速度的两个常用单位——m/s , km/h;

3、解答题的四个步骤:已知、求、解、答(单位换算在已知处);

4、例题讲解:

(1)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

用的时间是多少?

已知:l=200mL=1.6km=1600mv=36km/h=10m/s

求:t=?

解:由v=s/t得,t=s/v =(l + L)/v =(200m + 1600m)/(10m/s)=180s

答: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80s。

注:强调单位换算、公式的先后、解题的四个步骤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一个人面对一座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回声。问人距离高山

大约是多少千米?

已知:v=340m/st=4s

求:人距离高山多远s=?

解:由v=s/t得,s=vt=340m/s × 4s =1360m =1.36km

1.36km ÷ 2 =0.68km

答:人距离高山大约0.68km。注:回声的距离、时间问题、单位

§2.3(2)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

导入:

1、用图表的方法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两者的区别: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3、得出概念;

4、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

板书: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一直不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3、怎么样求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

高一语文听课记录 篇9

一、检查上堂课效果,齐读生字词。(3分钟)

呈现本目标是细读课文,体会深意。

二、提出疑问,吸引学生注意力。(1分钟)

导入新课:以几种死亡的形式:自然死亡,意外死亡,自杀,他杀引入本堂课讨论祥林嫂的死是属于那种死亡?那又是为什么?她的死又代表了什么?”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讨论探究(37分钟)

1、教师板书“祥林嫂死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研读课文。(5分钟)

2、讨论探究

(1)让有自己想法的学生站起来说一说。对于不同的看法一个一个来讨论。

先---生1:他杀。师:那谁是凶手。要求学生去原文里一一找出答案,不同学生将答案集齐:鲁四爷、四婶、柳妈、卫婆子、她婆家人、“我”(此处师生共笑,课堂气氛愉悦轻松)。教师总结凶手:乌镇的一群人是凶手!(8分钟)

后----生2:自杀。师:为什么是自杀?开启了一场激烈的辩论,生2处于下风。(6分钟)

(2)教师进一步提问

师:为什么他或他们是凶手呢?(5分钟)

学生一一说明缘由。

A例如以“你放着罢,祥林嫂!”讲解句式和语序知识。(2分钟)

B对回答者回答有不认同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反驳、讨论。(5分钟)

(3)让学生齐读小说的开头两节,结合注释回答这样的开头有什么深意?通过讨论,引出祥林嫂死了的原因是封建礼教。教师板书“封建礼教吃人”(6分钟)四:小结、布置作业(3分钟)

祥林嫂的死是封建礼教造成的,体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写完课后练习与本课同步练习

复习下一课生字词。附:板书

“祥林嫂死了!” “封建礼教吃人!”

辩论、讨论的东西太多,因时间有限而不够深入探讨,教师应选一个进行深入探讨。问题设置环环相扣,教学环节紧凑。

教师就其中的一些学生回答的文中缘由穿插一些别的知识较好,学生不易对课堂的同一个探讨问题疲劳

《琵琶行》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堂课效果,复述《琵琶行》故事

二、进入课堂讲解探究

1、让学生分组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之后选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让小组到黑板上写出

学生提出了大概八个问题,教师让学生挑选了以下三个问题,并让学生写在了黑板上:

A.景物描写的作用

B.为什么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欣赏描写音乐的句子

依据不能仅仅是学生选的,也不是学生能定的,教师的指导作用此时未能体现出。在学生选择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一一释疑。

A对“唯见江心秋月白”进行赏析,侧面描写

B 对一些描写音乐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选择一处赏析,小组讨论)

“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

教师点明鉴赏句子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方法指导(手法、内容、情感)。此处能进行非法指导较好。指导结束后让学生再次鉴赏较好。

教师指出弹奏的几个阶段。

3、找出琵琶女为什么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学生在文本中找出,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三四段,让学生齐读。分析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

经历、感受==相似

教师点评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再读“我闻琵琶已叹息”段。

4、作者与琵琶女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小组讨论),教师明确琵琶女是为自己,作者是为天下。

教师未在文中找出答案,此处处理较差。

5、白居易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用笔、心、泪)

三、布置作业 附板书

正面 侧面 为个人 为天下

从诗歌整体出发,把握诗歌诵读

上课整体环节清晰,环节推进明显

能在学习方面给予指导

质疑环节应更加精细化,教师的点拨过多。

《蜀道难》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投影显示)

已三秦民谣“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导入今日所讲《蜀道难》

二、师配乐朗诵(投影显示)

原文在投影上一一出现,师诵读后生齐读。在一片朗诵声中进入课文讲解。

三、文本整体感知

1、师:有一句诗在文章反复出现了很多遍,请划出。投影显示

包含“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句

2、师:这三句同样是说“蜀道之难”,强调的内容相同吗?

A生1:第一句强调的是高。

生读第一句;师指导朗读:应该读的沉重舒缓,“噫吁嚱”,是为了加重语气,“危”应重读,“难于上青天”声音应扬起来,“蜀道之难”应平点,为后面蓄势。师范读。

B生2:第二句强调的是险。(读)

师指导:“凋朱颜”是吓得脸色都变了,所以应带颤音。师范读。

C生3:第三句强调的是凶。(读)

师指导:战祸频繁,“长咨嗟”是叹息的意思。师范读。

总结:这一句就像乐曲的主旋律一样,一唱三叹,营造了雄奇、可怖的意境。

四、问题释疑

1、师:请同学们看注释,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李白赞成朋友入蜀吗?请找出劝诫朋友不要入蜀的句子。

(投影显示)”问君西游何时还?······不如早还家。”

师生分析,生读,师范读。

2、悟读探究意蕴

结合你对李白的了解,再读此诗,讨论:除了劝说友人不要入蜀之外,诗人还有没有言外之意?(教师指导,学生大致答出以下几种)

热爱祖国大好山河。说世事艰难,仕途之难。对政局动荡的担忧。

(投影显示参考)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艰,仕途之艰,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

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

五、布置作业

1、回家诵读,写下你认为表现“蜀道之难”最为精彩的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写配套练习

打破了以往的文言“作者、背景介绍,字词、文意疏通、疑点讲解”的模式,以诵读模式讲解形式新颖,学生较喜欢,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

《老人与海》

一、名言导入,创设情境

以PPT的形式展示海明威的突出成绩和:约翰·肯尼迪总统对海明威的评价。

教师用名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导向中快速阅读,走入小说角色。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小说大致内容。

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表格展示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第一次 攻击者

数量 表格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填写的表格内容。

学生工作量太大,耗时较长,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填表,并在关键处点明让学生回答表格内容。

三、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一:同桌分工合作选读文中关于鲨鱼描写的部分内容,概括鲨鱼特点,并分析海明威为什么会这样写。

问题二:老人最后带回来的是一条死鱼的残骸,如此看来,老人是成是败?怎样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师做到了新课标中提倡的“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理念。

四、布置作业

1、小说节选部分到老人回到茅棚躺在床上结束,请在此基础上续写一段文字(参考思路:可以写睡梦中,也可以写老人醒来后,等等),要注意尽力贯穿原文的语言风格。

美术听课记录 篇10

活动名称:快乐的鱼儿(美术)

活动流程:

1.老师模仿鱼游的动作,引起幼儿们的兴趣。

并带着幼儿跟随鱼游的音乐做小鱼游上、游下、吐泡泡的模仿动作。(老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些美丽的鱼儿舞动起来)

2.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或挂图,组织幼儿欣赏并讨论。

老师:这些鱼都有什么? 引导幼儿回答出答案(幼儿:头、身体、鱼鳍、尾)老师:这些鱼有什么不同? 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整合最后派出小组代表回答答案(幼儿:身体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颜色、尾巴的形状等不同)老师: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海底景致?让幼儿回想自己印象中的海底在回答答案(幼儿:波浪、水泡、水草等)3.组织幼儿绘画,老师走动指导。绘画过程中鼓励幼儿在画纸上画出大小不同的各种鱼,并涂上好看的颜色。(老师:孩子们可以画出自己记忆中见过的鱼的样子,也可以模仿老师画出的鱼儿,也可以画自己想象的鱼的样子,画完记得用画笔为鱼儿穿上美丽的外衣)4.幼儿互相欣赏,老师评价优秀作品。

听课记录 篇11

日照第四实验小学

赵辉

吕凤荣:《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通过情境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周瑞芳:赵老师在教学中力求将文字符号化为一种情感符号,将叙述转化为一种有生命体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读、想、议、写”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拓展思维与丰富积累并行。

宋丽娜: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亓玉霞: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赵辉:在这次古诗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了“读,唱,吟,舞”的

方式教学古诗。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所以开始导入问孩子们:家人在什么时候喝酒。学生很快进入到“幸福酒”的氛围中,对比引出此诗中的送别酒。渗透了古人饮酒送别,折柳赠别的习俗。

刘青:当学生的情感急需待发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写自己情怀的舞台,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挥洒,达到了课已尽,意未了的效果。

付成桂: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

周鲁艳:指导古诗诵读从“平长仄短”“尾韵拖长”“依字行腔”的最基本的读法要求做起。就在那平长仄短之间,就在那曼声唱和之间,就在那尾音的颤动.修饰.延绵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沟通了与诗人的情感。

相丽:“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同一个诗人写的诗要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境界。

上一篇:沉静的近义词同义词是什么下一篇:游泳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