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精选12篇)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 篇1
星期一、二轮到我们班搞劳动,我们需要打扫全校的卫生。早在几天前,劳动委员就把我们的任务分配好了。
星期一:早上7:00我们就到了学校,我和侯宇舟要打扫报告厅以及前面的瓷砖地。本以为打扫室内是很轻松的,却也不像想象的那样。面前的瓷砖地似乎很喜欢与我们作对,擦了又脏了,脏了又擦。还有一些同学把自己的区域弄完了,又到我们这来休息一会儿,“顺便”踩上几脚,有些人还赖着不走。等他们走后,一串串的脚印又变成了“美丽的花纹”。报告厅也不轻松,抽屉里、地上都是垃圾;桌上、椅子上都是灰尘,一天时间,我们才把这弄干净(光开门,就跑了十几趟)
星期二:一样时间,一样地点,一样任务,不过相对昨天轻松多了,不过由于下雨,有很多同学都把脏脚印才在地板上,还有在这里逗留的,坐在报告厅里休息的……下午还有两节课老师在里面讲课、开会。第三节课匆匆忙忙高一下卫生。
尽管努力打扫了卫生,也很辛苦,但效果却不大明显。主要是一些同学不在自己的区域保洁,去别的同学那里玩、帮忙,老师去检查时又没有人在那里,然后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弄脏别人的区域……
由于同学们漫不经心的劳动,没有集体荣誉感,最终我们班扣了分,我们都很难过,也很自责。通过这次劳动的失误、我懂得了一些道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就算独在孤岛,也同样是和鱼、鸟、树木组成的集体,没有什么人是例外的,否则就无法生活。而班级就是我们学校共同生活的集体。先有集体荣誉,才有个人荣誉,集体有了荣誉,个人也自然会有荣誉。
同学们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我们班级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相反,如果我们缺乏荣誉感,不为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这样直接导致的就是各自为战,每个人心里想着自己的一套,如果变成这样,自我约束力下降,必然会导致纪律涣散。我们个人的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我们班的荣誉。
在这次劳动中,同学们都不太认真,没把劳动当回事,认为好玩,殊不知: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我们应该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培养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我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最光荣!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 篇2
一、国外幼儿的劳动教育
1.在德国, 它的法律规定:只要是6-10岁的孩子都要帮父母洗餐具、打扫房间、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种花草、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的孩子要洗汽车、要在菜园挖地;16-18岁的孩子每周要打扫一次自己的房间。这样的规定让德国的孩子在成人之后感到这些劳动磨练, 增长了他们的才干, 锻炼了意志, 真是一辈子受用无穷。
2.在日本, 刚会走路的孩子如果跌倒了要让它自己爬起来, 大人不去抱;3岁多的孩子就要自己穿衣、穿鞋;4岁多的孩子要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生活基本自理;5-6岁的孩子既要照顾自己, 还要帮家里做一些家务。
3.在美国, 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孩子要富有开拓精神, 能自食其力。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爱劳动认识劳动的价值, 比如摩托车坏了, 美国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哪怕父母很有钱, 他们的孩子也要自谋生路。
二、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学到劳动技能
让幼儿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 有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得到生活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训练, 可以使人学到一些劳动技能, 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 例如扫地。孩子在多次扫地以后, 从不会用扫帚到运用自如, 从地面扫不干净, 这扫一点, 那扫一点, 到能扫干净, 有顺序的从前扫到后, 或从左一组一组的扫到右, 且能将桌面下的垃圾扫干净, 这就从中学到了扫地的这一劳动技能, 为上小学当好值日生, 为参加工作后独立生活做了很好的准备。
2.锻炼体格
幼儿自我服务劳动存在于一日生活, 就如幼儿的独立活动。在劳动中, 幼儿能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劳动可以训练人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可以使人形成完善的心理能力。比如吃饭用餐时, 一定要尽可能的让幼儿自己吃, 哪怕他吃饭时留下满地狼藉, 也是好的。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 他已经在学习尝试, 并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自信心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在不断的劳动中, 在多次的失败后, 相信幼儿最终能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同时锻炼幼儿自身体格。
3.锻炼意志
劳动可以锻炼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坚定意志, 可以锻炼自己动手、自食其力的良好品格, 克服依赖、懒惰心理, 畏难情绪以及贪图安逸, 不劳而获等种种不良习惯。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小时候洗瓷砖”。星期六早晨, 刘亦婷的妈妈在家洗瓷砖, 她妈妈把她叫到卫生间, 指着地上的瓷砖说:“婷儿卫生间的瓷砖太脏了, 我想把它洗一洗, 看看会不会干净一点儿。”刘亦婷便自告奋勇帮着擦起来。她准备好洗洁剂、橡胶手套、塑料刷子, 然后换了双凉鞋就开始刷起瓷砖来。她一边刷一边唱, 可开心了。可是过了没多久, 就听不到歌声了。原来是没力气了, 不过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因为她知道妈妈上班已经很辛苦了, 这么难洗的瓷砖留下给妈妈洗, 妈妈一定会累坏的, 我还是自己动手把瓷砖洗干净吧。于是, 刘亦婷又深吸了一口气继续洗瓷砖。当她把所有的瓷砖都洗干净时, 心理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她体验到了劳动成果给她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4.有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让幼儿轻松进入小学生活
只要这样孩子上了小学才不会发生鞋带不会绑, 不愿自己背书包, 孩子不会扫地, 只会拿着扫把开玩笑, 或作个样子等等诸如此类事情。
三、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 培养学生能力 篇3
一、劳动实践有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克服劳动实践的随意性,我校制定了《学生劳动实践方案》。
第一条:素质教育是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条:各年级各班级轮流开展学生劳动实践,原则上每个班一学年内参加劳动实践时间不低于一周。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安排组织实施、考核存档。
第三条:学生劳动实践实行多级考核、综合评定的考评制度,班主任对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实际表现进行考核,教导处与团委结合考核意见、学生本人的工作体会以及总体效果对学生评比等级进行综合认定。认定结果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存入学生档案。
第四条:学生劳动实践个人考核等级认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相应等级根据学生综合测评规定进行测评)
第五条:注意事项。
①参加劳动实践的班级应提前一天将分组名单报送政教处。
②尊重功能室教师及相关考核人员。
③劳动岗位一经确定,未经考核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换岗。
④劳动期间,未经批准私自离开,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二、劳动实践长知识
社会实践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况下,学校统筹安排劳动实践、社会考察和知识讲座等,高年级体力劳动实践所占的多一些。低年级手工劳动时间多一些。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去实践。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指派专人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并确保所有活动的安全。以下是实践案例。
1.电工实践
电工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观念并使之通过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且从中达到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通过劳动实践,使学生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感受到“劳动创造人类,创造了财富,创造了世界”的道理;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打下初步基础。
课前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应用。
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知识去思考理论问题;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加深和巩固基本知识的理解,并注意培养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正确使用测电笔、螺丝刀、钢丝钳、电工刀和万用表等;串联线路、并联线路的连接;如何辨别和解决断路和短路问题。
要求学生掌握测电笔、螺丝刀、钢丝钳、电工刀、绝缘胶带、万用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照明电路及故障检修,明白常用的术语、概念,如万用表、短路、断路、闭路等。
了解常见的照明电路,如双控电路、日光灯电路;知道什么是串联线路、并联线路。
学生完成实践后,教师进行检查验收与简评。
2.手工制作实践
手工制作我们安排了“十字绣”。“十字绣”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一种方法比较简单的手工刺绣工艺,是一项细腻的工作。在民间广泛流行,妇孺皆可为。
刺绣实践过程中,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可培养学生的文静心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品质,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刺绣前,教师要讲解方法,让学生通过刺绣图认识作品的轮廓、颜色搭配以及穿针引线的方法等。学校为学生准备绣花针、彩线、剪刀等刺绣原料和工具。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图案,选择和图案对应颜色的彩线,纫好针线,对照着图案,就可以刺绣了。刺绣时要左手拿图,右手拿针,从左往右,逐格走线,在每个小方格里绣出十字,不能留下空格,用彩线“绘制”出千姿百态的画面。
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刺绣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制作出较好作品的同学给予表扬,还要保护那些制作“较差”作品的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少批评,找出原因,做好总结,妥善保存好的作品。
3.农业生产劳动实践
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在学生好逸恶劳思想严重。农业生产劳动相对较苦,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
尊重劳动成果,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增加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有重要作用;认识各种劳动工具及不同劳动工具的作用;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学会组织分工合作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玉米是吉林省主产粮食,普遍种植,参加玉米种植实践具有普遍意义。
(1)劳动前
必须先认真听指导教师讲解,熟悉玉米种类,明确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株距行距;熟悉新型播种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仔细观看指导教师的示范动作,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2)加强组织纪律性
严格按照指导教师讲解的劳动程序进行劳动,坚决服从班长的组织分工,严禁违反操作程序和劳动纪律的行为。
(3)为保证播种质量
劳动前必须先检查劳动工具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松动现象,如发现有以上问题立即向指导教师汇报,只有将工具更换或维修好后才可使用。
(4)劳动程序
要求:分组分片进行,分别体验手工播种和小型农机具播种的过程和区别。
翻地:将上年旧茬灭掉,用犁(多为拖拉机牵引)打成新垄,底肥在打垄时施人垄底,轧平。这一程序可由相关技术人员示范完成。
下种。
①手工播种
每垄安排3名学生,根据不同品种用铲子等距离刨坑,放人种子(现在精选种子,每坑一粒即可),薄土覆盖,踩实。
②小农具播种
当前吉林省农村单人使用的小型播种器分为手握式和滚轮式两种。首先要学生了解播种器结构和工作原理。手握式播种器,将种子和口肥分别装入播种器内,由播种人员估算株距,将播种器鸭舌状出籽口插入地下合理深度,一二粒种子自行滑入土中,提起后自行掩埋。不足之处是株距靠目测,距离不精确。滚轮式播种器,将种子和口肥分别装入播种器内,由播种人员调好株距,顺着地垄推着前行,种子就等距播入土中,不足之处是垄面不平时播种深浅不匀。
(5)劳动效果评价和工具验收
三、劳动实践增能力
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劳动实践是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尝试的机会,弥补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不管是独立完成还是集体合作,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只要学生走出课堂,亲自操作,就能养成多种能力。
电工实践要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这类实践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手工制作,学生独立完成。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对改变现在一些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养成生活自理的能力,大有裨益。
农业生产劳动实践要集体完成,还要掌握农机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这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协作的机会,也给学生提供了使用简单农机具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日后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劳动实践则是靠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劳动实践课要克服盲目性,重视目的性,要让学生在反复尝试中完成任务,达到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学会做人的目的。劳动实践课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公益劳动总结 篇4
上午我们是去各个教室擦桌子,一个教室三个人,而我所在教室就两个人——我和一个化学系的同学。尽管我们人少了一个,但是,我们干的一点也不比别人慢,我们两个人,一人一组进行扫荡式的擦洗,我们擦呀擦,擦的抹布没水了,我们又弄点水,就这样,我们擦了弄。弄了擦,很快就把任务完成了。发现离集合时间还早了,我们就休息了一下,最后回去签到,就这样,上午的任务结束了。
下午我们到草坪里拔杂草,这对于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我简直是轻而易举。我在草坪里三下五除二就拔满了一袋子,看着旁边的同学都还只有一点“战利品”的时候,不觉为自己感到自豪。大家看到我那熟练的动作,都偷偷说道“你看人家都拔那么多了”,我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最后,上午和我一起工作的同学索性就叫我帮他弄一点,我看反正我已经满了,时间还早,就帮他拔。不一会功夫,他的袋子也满了。最后我们就一起回去准备集合,一看时间,还那么早,没办法,谁叫我们完成任务那么迅速呢?最后交掉“战利品”就回来了。
2021年大学生劳动课总结 篇5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大学生劳动课总结范文
上大学的第一次劳动课已经就要过去了,留下很多很多的思考.劳动是光荣的,的确劳动很光荣.那么不尊敬劳动者的人是什么?是的是可耻的.在大学里上劳动课是上一个星期的.我抽签抽到了打扫__号楼而且还要负责__号楼的安全值班.而我要抽到了__号楼劳动组的组长,第一天带着___个人浩浩荡荡的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劳动课,本以为以我们___个人打扫只有___层的__号楼应该绰绰有余了.但是真真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第一天因为是星期六很早差不多是8点钟去的,那些(人)还没有睡醒.垃圾还没有倒出来所以楼层里的垃圾还是很少,差不多干了半个小时就搞好了.第一天也是我值班,一天都要待在值班室登记来往人员,收收电费空余时间到外面转转打扫一下卫生.再就没事情做了.实际值班也很空就是坐在那里看看书听听歌.就这样到中午.下午2点半又要开始扫地可这次,就是很差表现的是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开始扫了.从__号楼的后面开始扫起到后面大家就傻了眼了.早上刚刚扫的非常干净的空地脏的就象是垃圾场.远远的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壮观,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的扫.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打扫好后面的空地.但还没有等到我们走,突然间看到天空飘着好及片白白的袋子.一片一片~~~素质问题大家一口同声的说.没有办法.重新扫吧.终于干净了赶快离开.扫楼道了.还好垃圾不象垃圾场那么多.大家分开扫.我扫2楼是大2住的楼层.大2了都是成年人了我想应该都很爱干净.当我爬上2楼.天那那还看的见楼道呀,简直是垃圾过道.好不容易打扫好.辛辛苦苦的倒完垃圾上楼检查一下.我真的想大声的骂大2的做为学哥尽然给我们表现了这么没素质的行为.一个寝室打开大门认真的仔细的把寝室扫好的垃圾扫到过道上了.瞬间又白茫茫的的一片.素质问题我只好这么说.我我我~~~无话可说了.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一星期给我的感受就是大家都是大学生了还是这么没有修养这么没素质.大学生劳动课总结范文篇二
学校在这学期开展了劳动周活动。我们班的劳动周是这学期最后的一班。学校把校园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在劳动中有所启示。在这一周里我的任务是打扫校园卫生的。在第一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我是负责我们这一组的组长,可以想到以前清洁阿姨、叔叔们的辛苦。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
当一周的劳动结束了,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为校园营造的那一个个清洁的环境,望着那一条条干净的马路,一个个被清空的垃圾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一刻那些汗水还有疲惫的身体都变得不值一提。我们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是名劳动者,辛勤付出,只为那一片片美丽的环境,只为营造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我们是大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劳动周,使我体会到了工人的艰辛,社会上的压力。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不要向以前一样轻视劳动。劳动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劳动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做人的态度。学校这次___的劳动周让我懂得了劳动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底层的劳动者并不让人瞧不起,他们每天都付出辛勤的劳动,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每天有着一个好心情行走在校园里。劳动创造财富,而我们的劳动就是营造了了美丽的校园环境相对于劳动成果我们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我还懂得了劳动需要互相帮助有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发挥出每个人最大的特点和优点。这一星期的劳动增强了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让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___的劳动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现在了解社会才能在今后顺利的融入到社会里。
大学生劳动课总结范文篇三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___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___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___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___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___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___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___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___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___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___,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___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___。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范文仅供参考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 篇6
4月30日下午,我系组织了大二的党员和大一的青年志愿者到社区慰问老人,出劳动节黑板报和打扫卫生。活动中,我们本着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宗旨,为社区居民带去我们节日的问候。
青年志愿者们有的认真地在社区黑板报栏上书写着对居民们的热情祝福,有的打扫社区的卫生。尽管当时天气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家,但同学们任劳任怨,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的。还有的同学去慰问了社区的孤寡老人。由于语言不好沟通,青年志愿者们加上一切能想到的手势来和老人沟通,问候了他们后,大家一起与老人合照相片。老人们觉的很开心,他们还说我们就是在为人民服务,这说明我们的活动达到了目的,在这次活动中大家发扬了雷锋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从劳动中获得快乐。
五一劳动节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发扬雷锋精神,做好事的机会。时间是短暂的,生命也同样如此。做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希望全体同学在以后的日子中,也能够继续发扬雷锋精神。因为我们把雷锋精神这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各自心中。我们会时刻用实际行动去哺育它,让它生根发芽。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 篇7
本刊讯近日, 四川铁通客服热线10050开展主题为“超越自我, 效能争先”劳动竞赛, 目的为提升员工效能, 发挥员工积极作用, 进一步体现按劳计酬、多劳多得分配原则。
此次竞赛共设三个奖项:新起之秀;效能之星;全能之星, 每个奖项设一、二、三等奖共3个名额。根据所有员工竞赛产量进行排名, 对排名靠前的三名员工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通过竞赛提升10050热线服务质量及客户感知, 塑造优质服务形象, 真正做到“沟通从心开始”。
应重视学生家庭劳动启蒙教育 篇8
关键词:中小学生;懒惰习气;家庭劳动;启蒙教育
在学校管理中,常常会听到不少家长、老师感叹现在的孩子懒得不像话,总是眼高手低,什么都不会干。下面一组现象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现象一:在学校,一节中规中矩的体育课,常有人因为怕苦怕累,以种种理由逃避。久而久之,一旦强制上一节课,45分钟后总会有人脸色煞白,更有甚者晕倒和休克。这绝不是稀奇事。
现象二:学校只要搞一些大的值日或卫生整治活动,有人总会面对劳动感到头疼,更有人想出奇招,干脆花钱雇个同学去干。
现象三:家长让孩子出去办点事,或者在家干点家务,小嘴巴总会噘得老高,口里直说:“累死我啦!”
专家分析认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的表现症状
1.有不少孩子由于不良的家庭习染,鄙视普通劳动者
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总用“现在你不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就去扫马路、掏大粪、当工人”之类的话教训孩子,于是,这些普通体力劳动就成了孩子心目中“下贱”的代名词,干这些活的人在他们心里缺乏了应有的地位,躲避、鄙视劳动成了一种必然。
2.有的父母无意间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
当孩子对劳动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更有甚者对孩子说:“一边去,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也有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干不好,不如自己干,排斥孩子参与。这样,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让劳动慢慢远离了孩子。
3.有的家长把劳动当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负担,怕一旦让孩子参与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其实学习要劳逸结合,适当的劳动是学习的调节和放松,也是孩子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检验,同时也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炼。其实,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任务,也不是成长、成才、成功的唯一条件。
4.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
有了劳动自己干,或者干脆花点钱雇人干。这种意识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让孩子丧失了获得劳动技能、检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技能的机会。这些年出现的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离开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一升学父母必去当“搬运工”的现象,就是教训。
5.有的家长在管理孩子时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
有的家长,孩子一旦犯错,就用劳动来惩罚,这使得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阴影,时间长了,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也很难调动起孩子的劳动热情。
鉴于此,我们学校、家庭都应重视这一问题,形成联动机制,应从培养孩子的全面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出发,积极引导。
二、正确树立家庭劳动启蒙教育观念
1.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一切。我们的历史与现实有着丰富博大的素材,足以让孩子感受劳动的无穷魅力。关键是家长要有正确的劳动观,才能引导、教育孩子放棄对劳动的鄙视和厌弃,从而正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把劳动看做是创造现实与未来的力量源泉,看作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艺术。生命离不开劳动,生活离不开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不仅是生存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劳动
劳动和学习是不矛盾的,二者相辅相成。况且孩子的劳动毕竟在量上和强度上都是极其有限的。劳动可以增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和丰富创新能力,学习可以促进劳动技能的改进和提高。同时,劳动有利于学习疲劳的缓解,有利于健康体魄的培养,可以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学习强度很大,更需要适度的劳动活动调适孩子的学习生活。
3.劳动体验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
无忧无虑的幸福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必要的劳动体验和磨炼可以让他们体味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财富的创造凝聚着许多人的汗水。这样,就可以逐渐养成他们节约、朴素、勤快、吃苦的人格品质,对于全面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人格、意志品质大有益处。
4.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许多经济、教育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加强学生的生存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适当施加劣性刺激,给以必要的挫折教育等作为培养现代人才的必要途径。我国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加强学生的生存教育、挫折教育,不少学校也增加了以磨炼意志、培养坚强性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学生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培养了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品质,增长了解决问题、勇于创造的才干,提升了生活、生存的能力。
5.通过劳动可以增强创造的快乐
劳动者是快乐的,劳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让孩子通过劳动可以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社会,由技能的简单运用到创造提高,增长新才干,在创造中体味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收获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养尊处优,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日晒,更难抗御各种挫折和困难。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应重视家庭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优势,学校、社会互动,让他们更多地接受磨炼、挫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先菊.浅谈深化改革中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现代企业教育,2013(22).
[2]郑静.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读与写:下旬,2014(1).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 篇9
动心得
快要交了!谢谢各位大侠,在医院劳动10天,求各位大侠给篇大概差不多的心得给我参考参考吧,在下要写1500字的劳动心得,在下是医学生
这些技能和作风。从小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做一点家务!因为不管科学有多发达,社会发展到了什么时代:
1、懒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这是300字左右,而且有利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5。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劳动技
能吧。没有劳动就不会有幸福和快乐,而且会养成勤劳的作用。一旦走向社会,生活技能也高,独立生活能力就强,家庭生活的内容涉及到各种知识。许多同学的小发明,就会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来,受到大家欢迎,还陶冶了你的性情,你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小创造;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2、同学们在家务劳动中,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意志和毅力,大多是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大学生劳动心得
4。
3、学做家务。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劳动不但给你带来许多乐趣、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对生活充满自信心,能独立面对各种困难。大学生劳动心得
同学们。家庭是个小社会,正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劳动永远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不但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形式来调节大脑机能、一个人家务劳
动的能力强我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应该是实习心得吧。
------------
实习心得
转眼间。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现如今满载而归,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我想,应该珍惜这次实习机会。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骨科、内科,通过思考,举一反三??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同时对病人进行各项健康知识宣教。
。医生离不开护士,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我们才有机会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为病人服务,却也是非常重要,介绍各班工
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努力学习,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还有一个,原本迷茫与无知。,因为我们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用某些点线来代替面,用特殊代表个别。总之在感谢一附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因而十分感谢一附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实习环境和各种优越条件,感谢所有的带教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让我们在踏上岗位之前拥有了如此良好的实践机会。,我们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已经实习了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急诊,针灸门诊等各个科室里,可谓“麻雀虽小,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不
可或缺的收获、治疗,解除他的痛苦,再送他一身轻松的离开,那种满足感、成就感是平常难以体会得到的。也许、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整体上说,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五脏俱全”。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诉说痛苦,而自己为他诊断,能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就能换来病人的配合,使治疗更加顺利。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在医院实习期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这样能锻炼我们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这就是作为一名医生的快乐所在。
劳动实践总结 篇10
这一学,我校劳动实践课,紧紧围绕学校整体工作,在确保开齐、开足课时的前提下,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课堂教学各项目标,夯实能力培养的基础。
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严格按课程标准操作,确保各年级开足开齐课时,不出现一例以自习代正课的现象。严禁任何学科、任何老师私自调课,任意占用等。在教师配备上,尽管教师缺乏,但我们还是抽调了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确保了较高的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法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掌握各种理论技能。学校还分别于学期始、中、末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听课活动,通过评课,对劳动实践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突出劳动实践这一主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2012年6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镇政府开展的“创建卫生镇”活动,对我镇附近、街道垃圾进行了全面清除,围绕这一活动,学校多次开展了“消灭白色垃圾,还我漂亮家园”活动,对集贸市场的白色垃圾进行了定期性清除,得到了政府及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2.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主题活动。为丰富全校的师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了元旦文艺汇演、春秋季田径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比赛,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各班还利用实践课时间搜集了大量关于安全教育的图片资料,举办了“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以“创建平安学校”为主旨,各班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展板,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
以校本课程带头,学校成立了微机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等,篮球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等,学生的艺术细胞得到了极大培养。学校先后利用校宣传栏展示了学生们的各类竞赛获奖情况。
我校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以更加端正的态度,更加完备的手段,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丰富的活动,推动劳动实践课教学再上新水平,具体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
学校给劳动实践课任课教师订阅了相关书籍资料,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并组织老师定期观看网上劳技老师的公开课,观摩课,并积极参加区、县教研室组织的学习培训、优质课评比等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到外校学习取经,或邀请教研室等部门传经送宝。
二.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菜单。
针对乡镇学校的特点,根据农村学生之实际,我校制订了三个活动主题。
1.以环保为主题,组织各种保护环境活动。
2.以校本课程为纲,继续在微机、美术、剪纸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3.以理化等学科教学为联系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发明和创新能力。
三.做好校园内和校园外的学农基地建设。
校园内,我们主抓了各班轮流管理花池工作,施肥、除草、浇水、松土打扫清洁区,美化校园,扫雪等活动,校外我们对学农基地进行管理,其中包括花草的管理和苗圃的管理,同学通过施肥、修剪等对劳动热情和劳动观念有大幅度的提高,学到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学农基地场所是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以科学对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尊重依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科研基地。而且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理想场所。我校每年充分利用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给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空间,以团队活动、小组活动、校传统活动等不同方式通过移栽、柿子苗、茄子苗,种植玉米、大豆、白菜、萝卜,芽苗栽培如:土豆、地瓜等,把科学种植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如动手实践式、参观采访式、娱乐竞赛式、师生对话式等各具特色。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 篇11
一、培养劳动兴趣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师要时刻培养发展学生的劳动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创设环境,培养发展学生的劳动兴趣。把劳动和学习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如:剪贴小动物,学会怎样用剪刀,小木工、缝纫、科技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享受劳动喜悦,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收拾自己的房间,怎样收拾会显得既干净又整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同时,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竞赛,让学生真正产生劳动的内在兴趣和需要。
结合节假日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如《五一长假我当家》《购物》《生活技能擂台赛》等,独特的活动给了孩子们全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劳动习惯
1. 观察了解,培养劳动意识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孩子的衣食住行,包括任何生活细节均由大人们统统包揽,从而“剥夺”了孩子们劳动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们养尊处优的坏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入手,如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在家中适当地和家人一起参与、分担一天中的劳动活动,使孩子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过程及其细节,比如“我帮妈妈扫地”“我为奶奶捶背”“我为自己洗衣”等等,或让学生观察家中的一些劳动工具,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形式和形象化的劳动环境的营造,激发孩子脑海里的劳动意识。也可组织参观活动,让他们亲临其境去了解农田建设及小区环境,观察和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劳动,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工人农民的劳动成果,让他们知道社会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并从中体味和享受来之不易的劳动快乐。
2. 安排岗位,培养劳动习惯
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光靠兴趣,光有新鲜感和劳动热情是不够的。劳动实践是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和前提,在班级中,要给每个学生安排固定的岗位,如课后黑板的擦拭,卫生角废纸的清空,及时捡起地上的废纸,班级门窗的关开等,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岗位,如工作细心的负责班级图书的整理。在岗位的分配中,可以采用承包制或竞标制,加上教师的及时检查,促进学生认真坚守自己的岗位。平常坚持学校清洁岗位制,学校每天早上固定10分钟清扫,学生一人一岗,从室内到室外,每个地方都落实到学生个人,逐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必要的家务劳动,教师还可联系家长,让学生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前拿碗筷;每天晚饭后扫地、倒垃圾;每天早上起床整理自己的床铺,折叠好被子。随着年龄的增大,还可以要求孩子学会整理房间,以养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
3.经常召开以劳动教育、劳动竞赛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的美德,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以“劳动光荣”“我是妈妈的好帮
手”等为主题开展班队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我们爱劳动”的评比表,定期评出班级“劳动之星”。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更深的劳动意义,还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树立榜样体会劳动光荣,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形的。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树立劳动榜样,引领学生向榜样学习,自觉参与劳动实践。首先要树立小学生中具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典型,对于热爱劳动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让大家向他们学习,让榜样带动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自身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当好学生的带头人。指导学生劳动的方法,如种养一盆花,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花,提高学生的劳动技巧,以收到让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教师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也成为孩子的表率,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应表现出积极并勇于承担家务的精神,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参与必要的、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学习用品、洗袜子、一起打扫房间等,协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应针对孩子非常喜欢和大人们一起参加劳动这一特点,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如大人带孩子去春季植树劳动,了解植树的好处,并给孩子示范怎样植树,孩子就会认真地照着样子和大人一起去做,会感到植树劳动很光荣。让孩子逐步地从父母身上学到为他人着想,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使同学们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意志,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嘉峪关市实验小学 甘肃劳动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可见劳动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小学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劳动习惯。
一、培养劳动兴趣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师要时刻培养发展学生的劳动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创设环境,培养发展学生的劳动兴趣。把劳动和学习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如:剪贴小动物,学会怎样用剪刀,小木工、缝纫、科技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享受劳动喜悦,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收拾自己的房间,怎样收拾会显得既干净又整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同时,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竞赛,让学生真正产生劳动的内在兴趣和需要。
结合节假日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如《五一长假我当家》《购物》《生活技能擂台赛》等,独特的活动给了孩子们全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劳动习惯
1. 观察了解,培养劳动意识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孩子的衣食住行,包括任何生活细节均由大人们统统包揽,从而“剥夺”了孩子们劳动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们养尊处优的坏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入手,如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在家中适当地和家人一起参与、分担一天中的劳动活动,使孩子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过程及其细节,比如“我帮妈妈扫地”“我为奶奶捶背”“我为自己洗衣”等等,或让学生观察家中的一些劳动工具,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形式和形象化的劳动环境的营造,激发孩子脑海里的劳动意识。也可组织参观活动,让他们亲临其境去了解农田建设及小区环境,观察和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劳动,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工人农民的劳动成果,让他们知道社会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并从中体味和享受来之不易的劳动快乐。
2. 安排岗位,培养劳动习惯
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光靠兴趣,光有新鲜感和劳动热情是不够的。劳动实践是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和前提,在班级中,要给每个学生安排固定的岗位,如课后黑板的擦拭,卫生角废纸的清空,及时捡起地上的废纸,班级门窗的关开等,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岗位,如工作细心的负责班级图书的整理。在岗位的分配中,可以采用承包制或竞标制,加上教师的及时检查,促进学生认真坚守自己的岗位。平常坚持学校清洁岗位制,学校每天早上固定10分钟清扫,学生一人一岗,从室内到室外,每个地方都落实到学生个人,逐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必要的家务劳动,教师还可联系家长,让学生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前拿碗筷;每天晚饭后扫地、倒垃圾;每天早上起床整理自己的床铺,折叠好被子。随着年龄的增大,还可以要求孩子学会整理房间,以养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
3.经常召开以劳动教育、劳动竞赛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的美德,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以“劳动光荣”“我是妈妈的好帮
手”等为主题开展班队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我们爱劳动”的评比表,定期评出班级“劳动之星”。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更深的劳动意义,还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树立榜样体会劳动光荣,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形的。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树立劳动榜样,引领学生向榜样学习,自觉参与劳动实践。首先要树立小学生中具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典型,对于热爱劳动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让大家向他们学习,让榜样带动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自身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当好学生的带头人。指导学生劳动的方法,如种养一盆花,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花,提高学生的劳动技巧,以收到让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教师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也成为孩子的表率,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应表现出积极并勇于承担家务的精神,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参与必要的、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学习用品、洗袜子、一起打扫房间等,协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应针对孩子非常喜欢和大人们一起参加劳动这一特点,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如大人带孩子去春季植树劳动,了解植树的好处,并给孩子示范怎样植树,孩子就会认真地照着样子和大人一起去做,会感到植树劳动很光荣。让孩子逐步地从父母身上学到为他人着想,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使同学们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意志,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 篇12
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和迁徙, 这主要是受当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约。建国之后, 在几乎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 中国必须通过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来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的资本积累, 以快速实现工业化 (林毅夫等, 1994) 。为了适应计划经济管理的需要, 中国采取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城乡之间的流动进行严格控制, 将城乡进行人为的分割。
改革开放以前,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 几乎人人都有工作, 不存在失业问题。然而, 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严重地阻碍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在户籍制度下, 劳动力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城乡内部都不能自由流动和实现有效配置;加上计划经济所固有的其他一些缺陷等因素的影响, 到上世纪70年代末, 中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除了改革, 当时中国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
作为改革先锋的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试验, 其实质就是让农民有决定生产的自由, 极大地焕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回顾改革过程的初始动机和出发点, 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克服旧体制下人的惰性, 从而充分发挥全体劳动者的工作热情, 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从全球的观点来看, 中国对外开放和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 实际上是中国参与全球廉价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将中国富余的廉价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虽然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承包到户只是在旧的农业生产体制下劳动制度改革的一小步, 然而, 这却是一个大胆的创新, 不久就得到中央认可, 形成了后来的所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并被推广到全国农村。到1984年底, 全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到了100%, 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农户也达到了97.9% (蔡昉, 2008) 。
家庭承包制引起了农村劳动供给的巨大变化。第一, 改革初期, 家庭承包制赋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农民劳动投入大幅增加, 劳动生产效率也显著提高。第二, 农村劳动力发生了结构变化, 改革之前, 农业生产以集体或生产队为基本单位, 而实行家庭承包制后, 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因此, 除了青壮年劳动力以外, 许多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口和业已退出生产的老年人口以不同形式也加入到了家庭生产中去。第三, 农民的劳动时间安排也更具弹性, 农民每天的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农活的需要自己决定。另外, 农业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节约劳动力。
上述因素使得农业中的“隐藏失业”在实现家庭承包制之后不久就开始显现, 富余农民开始积极自发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转移渠道。可以粗略地将农民的转移渠道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在农业内部转移, 即留在农村, 但从事非种植业;一种是向农业外部转移, 即向城市转移。
农业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的第一种渠道是开展农业多种经营。除粮食作物外, 农民还从事林、牧、渔等行业, 以此提高家庭收入。第二种转移渠道是发展农村个体和私营经济。例如, 一些农民长途贩运农产品或经营日常用品等。个体和私营经营在农村蓬勃发展, 打破了农村合作联社等国有或集体单位的商业垄断经营, 既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又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另外一个重要渠道是进入乡镇企业。改革初期, 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还相当紧缺, 乡镇企业作为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补充应运而生并异军突起, 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开始时所未曾预料到的一个结果。
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改革初期, 中国农村劳动力除了向农业内部转移之外, 还逐步向城市转移。转移到城市的农民根据转移的动因可以大致分成两类。第一类农民是农村富余人员, 当地农业发展空间狭小而人口众多, 只能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因此, 这一部分农民是被“逼”向城市的。第二类是农民中一部分具有一定创业精神或具有一定就业门路的人, 由于从事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 因此, 他们积极到城市找工作或从事个体商业, 这一部分农民是“主动”转移到城市的。许多流行的观点认为, 向城市转移的农民都是农村的富余人员, 但事实并不如此。本文认为, 转移到城市的一部分农民实际上是相对来说更具有创业精神的人, 而且大多数是充满活力和有闯劲的年轻人。其实农村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 他们并不是农村的“富余人员”。
中国农民向城市转移初始阶段的重要特点是, 这种转移并非政府有意为之, 而是农民自发的行为。当时而言, 农村改革本身就是一次尝试, 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政府首先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后来逐渐因势利导, 并从政策上予以支持。1984年, 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到小城镇打工;1988年政府允许农民进城经商 (蔡昉, 2008) 。农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 户籍制度及其与之相关联的社保等福利制度是主要障碍。在一些地方, 进城务工的农民可以通过支付所谓的“城市建设费”或投资、购房等获得一个城市户口。但直至今天, 由于城市户口所蕴含的各种福利使得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尤其是大中型城市, 这又导致大城市进一步严格户口控制。
尽管如此, 随着经济发展, 农民进城意愿进一步加强, 他们仍然在顽强地向城市转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并且政府有意无意地实行一种偏向城市的经济政策 (陈钊和陆铭, 2008;陆铭和陈钊, 2004) , 这使得务农的比较利益低, 而城市工作机会多、收入高, 农民必然涌向城市。二是城市基础教育质量显著高于农村, 大学在城市招生数量也高于农村。但同一所大学在城市的招生分数线却低于农村。农民选择城市, 实际上也是在为孩子选择一个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未来。三是城市户口所包含的福利待遇, 特别是其中的医保和社保福利对农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四是城市生活质量也高于农村。包括生活用水更洁净、卫生条件更好、交通和娱乐等方面更方便等等。
三、农村劳动力的区域转移
传统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过程, 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向现代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 当然也在经历这种过程。但中国劳动人口的转移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个特点, 那就是, 中国劳动力还存在大规模的区域转移, 主要是从内陆省份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前期以广东的“珠三角”等为主要流入地, 而2000年以后“长三角”也成为内陆地区劳动力主要流入地之一。
中国劳动力区域转移的驱动力主要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高的就业收入。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 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大,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受不同优惠政策的影响, 加上各地改革进程也不同, 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广东濒临港澳地区, 吸引外资具有先天的历史和地理优势, 因此, 广东在全国改革中一马当先, 外资蜂拥而入, 以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带动了广东经济的腾飞。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充分利用了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为中国富余劳动力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供了机会。
但目前, 中国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的主要地区是广东, 而广东经济主要依托出口贸易, 这对全球经济形势依赖性较强, 以外需为基础的区域劳动力转移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今后以内需为基础, 或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劳动力转移模式可能更具有发展潜力。浙江和江苏的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虽然目前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规模和广东比还有不小距离, 但今后它们有可能成为与广东并驾齐驱、甚至超过广东成为吸引内陆省份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地区。
其次, 大城市应该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 减少对民工进城务工的制度性障碍和对农村劳动力的政策性歧视。同时, 考虑到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市政公用设施和环境的支撑能力方面已经达到极限, 今后可以考虑建设卫星城市群、发展环保型的中小型城市或发展农村小集镇来转移农村劳动力, 改变单一发展大城市的政策, 从而将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保持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四、基本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历程, 有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一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本质就是突破中央计划经济的束缚, 让城乡劳动者在生产上有充分的分散决策的自由。农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可以自由迁徙到城市或沿海等发达经济地区。改革所焕发出来的亿万民众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 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总量的增长。
今后应进一步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区域劳动力市场和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 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加快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二是改革的过程也就是市场化的过程。改革初期中国单一公有经济到目前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 有力地促进了就业结构的多元化,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蓬勃发展, 极大地拓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中国目前须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继续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 以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
三是对外开放就是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 对外贸易发展和FDI的引进为中国富余劳动力发挥其优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由于沿海产业升级的需要, 现在中国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向内地转移, 进一步提高开放度, 让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分工。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农村改革30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08 (6) .
[2]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J].经济研究, 2008 (1) .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生劳动自我评价06-29
大学生劳动总结报告09-02
大学生劳动周总结范文08-30
小学生生活及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总结07-28
学生劳动习惯培养12-12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01-18
初一学生劳动实践心得12-22
学生劳动实践心得感想12-26
学生家庭劳动启蒙教育10-08
小学生劳动之星感言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