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自我剖析

2024-06-30

教师的自我剖析(精选8篇)

教师的自我剖析 篇1

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 转眼间,我参加工作已将近二十个春秋的时间了。回顾二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经历了从入职的摸索适应到熟练再到成熟的职业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都在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二十年的风雨历程,而今让我回首审视自己的这二十年,总结自己的这二十年,经验谈不上,但多少有一些心得:

1、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我们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注定跟学生打一辈子的交道,这就需要我们争取做一个好老师。好教师的人品和言行必须要过关,还有具有随和、乐群、宽容、关心他人的良好素养。作为教师人品和言行要经得起审视,否则学生不认同你的人品和言行,又怎么会认真地去听你的课。教师面对的是个性鲜明、天真活泼的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心,公平的对待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更要成为真、善、美的传递者,去开启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使每个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发挥最大的潜能。只要我们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材的角度谋划自已的工作,我们一定会做得很好。此外,教师个人必须顾全大局,树立团队精神。任何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这个大局而独自成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是个知识分子云集的集体,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个人也要对学校的管理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感到自己是学校集体不可分割的一员,自觉的为学校的发展考虑,把学校的事情当成自觉的事情来做,让团队的发展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石。

2、教师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并把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实践。因为教师在通往成功目标的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只有自己静下心来研究教学,潜下心来琢磨育人,才能使自己真正成长。既学习书上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同事、专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学习他们孜孜不倦的乐业精神,更要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人格品质。作为教师,要想尽快的成长,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增强自身意识,勤奋学习,提高个人素质。首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每项工作都有很深的学问,都需要我们虚心请教,多实践,深研究,找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有效可行的做法。同时要经常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方面的专著,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走教师专业话发展的道路。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3、一个具有以教师为本、尊重和信任教师、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注重教师培养的管理理念的学校,会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平台,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追求个人的成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学校不断地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能否抓住机会,把握好机会是很关键的,好老师更应该勇于创新、勇于否定自己、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更要有挑战困难、勇于攀登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学校或教研组安排的公开课、教研活动课必须积极主动承担以外,我还不定期的邀请同学科或相关学科老师以及在教学方面很有经验的老师来听自己的课,把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缺点暴露出来,通过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指导、点拨,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教师业绩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立身之本,青年教师更是如此。抛开教育质量大谈教育,那就是天方夜谭。二十年来我通过自己勤奋的态度、塌实的工作,认真做好课后的辅导,狠抓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和方法的过手,以此来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带来的后遗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教育科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可能是最有效的科研形式。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如何进行反思呢?我从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第二、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自我监控的习惯;第三、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具体的讲,主要是自我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总结反思教学中的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学内容、教法等要素的理解,也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实践中的有关事件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进一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6、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同行的支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是教师成长的主要推力,人与人的交往,整个集体的人际关系,都会对每一位教师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如果忽视教师自身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的发展,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则难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老师们,让我们都来做乐群、合作、宽容、反思型的教师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善于发现新的问题,才能拥有新的方法,才能开创新的天地,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教师的自我剖析 篇2

第一、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教师只有爱岗敬业, 把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兴旺和自己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指导下, 兢兢业业, 勤于奉献, 淡泊名利, 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而且以苦为乐, 甘于寂寞, 勤勤恳恳;充当人梯的情况下才能领悟从师的乐趣, 才能以从师为荣, 以师为自豪。在“爱岗敬业”这种精神支配下, 教师也不会视平凡的工作为平凡, 不会视琐碎的工作为琐碎;而是会认真对待教育, 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小事, 于细微处显精神, 于小事上下工夫, 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实现的满足。

第二、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古人云:“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 国将衰, 必贱师而轻傅。”当今世界,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是否能够兴旺发达、并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说发展教育事业关乎国家、民族命运, 那么能否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就是一个关键。在目前我国教育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基础工程下, 保持具有高度素质的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应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教师队伍的稳定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手段, 不是目的。对此,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师德教育, 促使教师着力修养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广大的教师职业责任感, 义务感, 自豪感, 荣誉感。只有当所有教师都培育或发展成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 任劳任怨, 奉献和忠诚于教书育人的大业时, 才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正确选择。

第三、爱岗敬业是在岗位上有所作为的必要前提。教师能否做到爱岗敬业, 是决定他的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这是因为, 爱岗敬业的不懈追求能够为教师正确处理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矛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或提供必要的前提。首先, 只有爱岗敬业, 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在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的刹那就注定了教师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责任和义务是在综合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 只有爱岗敬业, 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任何人都能成为一名教师, 但并非任何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应有丰富的学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高尚的道德情操, 良好的心理修养……这些要求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达到的。那么这些做法的动力来自何方?来自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和自身素质水平之间的矛盾的深刻认识, 来自解决这一矛盾的不懈追求, 来自深层次的爱岗敬业精神。再次, 爱岗敬业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化解各种矛盾, 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要想取得工作成就, 必须有社会的理解, 同事的支持, 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自觉努力, 而“爱岗敬业”精神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助益, 有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 巩固并不断发展教育事业。

知道了教师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下面就谈一下怎样做到爱岗敬业呢?

第一、安于平凡, 淡泊名利, 育人为乐。在教师岗位上, 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 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 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不求闻达不慕名利, 不慕富贵, 甘为人梯, 乐教勤业, 以平常人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 默默无闻的的敬业精神。尤其是实行绩效工资后, 学校的教师更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如果一天在工作岗位上怨这怨那, 牢骚满腹。只关心个人名利得失、不肯奉献只问索取, 那“敬业”就只能是空话。所以要求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定要“淡泊名利”, 要以教育人才为乐。

第二、教书育人, 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本职工作或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因此, 教书育人也就成了“爱岗敬业”规定了的教师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承负这一道德义务, 完成育人大业, 是衡量师德修养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说到教书育人, 我认为教师的爱岗敬业首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只有爱护、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没有喜欢一部分, 歧视另一部分的权力。教师就是一位多孩子的母亲,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心头肉, 爱要洒向全体学生。其次是要坚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 要成为人才。近几年, 我国的教育专家们曾一再呼吁:学校轻视教育要出次品, 轻视体育要出废品, 轻视德育要出危险品。因此, 教师的天职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是要坚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人类也将进入一个学习社会。学习将成为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作为教师, 只有使学生“学会学习”, 他们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学习”, 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学习成为第一需要, 知识成为生命价值, 创造成为人生最大快乐的时候, 我们的学生就拥有了在新的社会生存的真正资本。我们的民族也就会立于不败之林。谈到尽职尽责。我认为教师的爱岗敬业, 最终必须落实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态度上。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 都会使学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影响。

第三、讲究职业良心, 科学施教, 勤奋钻研。教师劳动很平凡, 它从来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宏大场面, 总是在默默无闻地、一点一滴中进行。教师劳动十分繁重, 它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 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它没有“立杆见影”的效应, 故常被一些目光短浅的人所蔑视。同时, 它又是难以量化和监督的, 同样的一节课, 同样是40分钟或45分钟, 教师是否认真, 是否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效果不大一样, 学生的受益也不一样。因此, 当教师就要不急功近利, 时刻不忘责任, 一心想着事业, 尽职尽责, 出色地完成本职岗位上的教育教学工作。勤奋钻研, 科学施教, 是教师应有的道德素质。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 既依靠经验教书育人, 又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 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无论备课、上课, 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 它都会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观察之下, 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实施, 因材施教。显然, 教师的工作不仅有一个态度问题, 而且包含着探索科学、追求最优教育效果的主体性要求, 有效教育方法。换句话说, 教师的敬业作为一种道德选择, 它体现着动机与效果统一的综合追求。

一个新手妈妈的自我剖析和成长 篇3

我想用我的成长经历告诉父母们,一些也许你们不在意的事情,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巨大的心理伤害。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自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幼小的我只能无助地看着这一切。他们吵架从来都不会避开我,如果某次吵架正好我没在场,等我回来了,他们还会再演示一遍给我看,然后逼问我父母离婚我跟谁。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上百次。小时候看到他们吵架,我还会在一旁哭,上初中后,我就已经彻底麻木了,通常都是他们在一旁砸东西,我在一旁写作业或者看电视。我不再流泪了,但其实儿时的心理阴影一直都在。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重物落地的声音,都会浑身发抖。

这种经历导致我一直都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我一直计划着一个人生活,又怕不结婚会引来议论,于是打算随便找个人结婚,然后马上离婚。我不懂得关心人,因为没人关心过我。我不会经营婚姻,婚后头几年经常和老公吵架,也曾有离婚的念头。

二、不要贬低、挖苦孩子

母亲脾气暴躁,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她并不吝惜在我身上花时间,因为从小她便教我背诵诗词,带我读故事。可是她吝啬的,是赞扬,是爱。

听家人说,我不满两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四岁时,就独自解开了外公的九连环。邻居告诉了电视台,于是记者来采访。母亲很得意但却故作谦虚地对别人说:“有什么啊,没用的东西,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呢!会这些有个屁用!”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记得,我真的记得这件事,记得很清楚。当时我默默地把九连环放在一旁,躲进房间里。

上学后,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我得到过无数老师的表扬,但最渴望的,却始终是家人的赞赏。但母亲认为我这是理所当然的,我带回的考卷和评语,她从来都不会看,并且依旧按她一贯的方式,当别人在她面前夸奖我时,她就不断地贬低我,嘲笑我,说我这不行那不行,然后再得意洋洋地听别人说:“哎呀,这么好的女儿要是还不行的话,那我们家的娃娃就该扔啦!”

母亲的这种方式,让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把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建立在了别人的评价上。如果别人批评我的某一个做法,我会感觉他是在否定我的整个人。我没有强大的内心,我做每件事都畏首畏尾,总想着如果失败,别人会怎么看我。这让我活得很累,因为我一直都在为别人活,而不是为了自己。

三、不要打骂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女孩,但我小时候挨过很多打,甚至比男孩挨打都多。母亲只要和父亲吵架了,就会拿我出气,随便什么事情没做好,就会劈头盖脸一顿打。因为字写得难看,被扇二十个耳光;因为忘记写作业,被打得一个星期不能坐椅子;因为不小心把馒头掉到地上,直接就是一巴掌……还有无数句“没用的东西!蠢玩意儿!死不死啊你!”记得当时我很消沉,在母亲心里,难道我真的不如一个馒头重要吗?

有一次我偷拿了家里的钱,我妈愤怒极了,要把我的手剁掉,然后就把我往厨房里拖。我挣扎着,哭着求饶,但没有用,很快手就被按在了菜板上。菜刀剁下来的那个瞬间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绝望的心情。虽然是剁在了旁边,但我在那一刻就止了哭声,不再有任何表情。随后我被扔在厨房里呆坐在地上。

当时的父母基本都会打骂孩子,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那时候楼前的一户人家,把12岁的儿子衣服扒光,从家里踢了出来,就那么撂在马路边。男孩不断地嚎哭,我透过窗户惊恐地看着这一幕。这时我妈说:“看到没有,下次你不听话,也这么对你。”这句话彻底地击碎了我的心,我是个女孩啊,难道就这么没有尊严?

所以我一直想不通一些家长,一方面口口声声说,为了儿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一方面又不肯付出耐心和爱,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

四、让孩子永远信任你

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和母亲坐大巴去秦皇岛。大概是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般情况下司机只停一次给乘客解手。可是小孩子膀胱控制力不强,到了四个多小时的时候,我又想上厕所了。因为从小受母亲打压,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不敢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会帮我。强忍了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对她说了,果然换来的是:“就你名堂多!谁让你刚才喝豆浆了?活该,忍着!”

其他的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用哭闹引起司机的注意,但我不敢,我怕挨打。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在心里说:“尿裤子就尿裤子吧,受不了了。”我不记得小时候尿裤子后母亲是否打骂过我,但潜意识里就是控制着自己不能尿,不能尿。我不敢告诉我妈,不敢请求司机,不敢尿裤子,这大概都是幼时的心理阴影导致的。

后来终于忍到了目的地,我连滚带爬地冲进车站厕所,却无论怎么努力,都已经尿不出来了。不知道有几人有过这种体会。我跪在地上用头撞墙,无声地哭着,却不敢惊动等在门外的母亲。

长大后,我遇到任何事情,不论我处境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对我妈说。哪怕是大一时医院给我下的病危通知,我都直接撕了。我不想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在外面受了委屈,可以回家在父母臂弯里倾诉的孩子。而我遇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却无人可说,我只能自己硬扛,直至内伤。

五、不要把孩子当情绪垃圾桶

母亲经常对我发牢骚,说自己童年不幸、婚姻不幸、晚年不幸。每次和父亲吵架都要对我控诉。一件事情翻过来调过去地反复说,过去十年的事情依旧天天挂在嘴上。这些负面情绪让我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包袱,我不相信亲情,觉得未来一片灰暗,对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我觉得我一定会重蹈她的覆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活着?

小时候的我经常站在阳台上往下看,心想只要轻轻一跳,大概就不会有烦恼了吧。即便是现在,每当我站在高处的时候,我都会有往下跳的想法。只不过是现在我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让理性主导我的思想。

nlc202309021440

六、不要吝啬夸奖

我父母奉行的是“打击教育”,也就是无论我取得多么优秀的成绩,他们也都是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不值一提”。时间长了,我就真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在网上发了个长帖,有位网友回复说:“有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楼主的标点符号使用得非常规范,没有错别字,并且每个自然段之间都会空格,这么长的帖子看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感谢楼主为读者考虑。”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我忽然发现我是多么渴望被人称赞。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打击教育”能够让孩子越挫越勇,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强心理,能够让孩子奋发向上。不可能的!不断的打击只会给孩子造成伴随终生的低价值感,让孩子在自卑、自贱中痛苦地挣扎。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最重要的人,一句小小的夸奖,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事情,都会让孩子铭记在心。

七、家庭教育中父亲不能缺席

父亲有着传统大男子思想,认为做家务、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所以总是高兴起来就像逗宠物一样逗我玩,不高兴了就当我根本不存在。所以除了和母亲吵架以外,父亲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记忆。我不否认父亲很爱我,但我感觉不到。再加上母亲不断地在我面前控诉父亲,所以我始终迈不过这个坎儿。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父母正式离婚。后来父亲又组成了新家,并又生了个女儿。这几年,他一直在对我说他当初多么无奈,其实他有多么爱我。我也知道他再婚和再育都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可是我就是不能原谅他。不知道是不能原谅他的再婚再育,还是不能原谅他对我成长的不作为。

八、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母亲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从小我就必须按照她的意志来生活。我穿什么衣服鞋子、买什么东西、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嫁什么人,都是她决定的。我的所有事情,我都不能做主,久而久之,形成了我懦弱、胆小、毫无主见的性格。

上大学之前,母亲一直控制着我的生活。考上大学后,因为大一时生了一场病,母亲以此为理由来陪读,又延续了七年她对我的控制。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私企工作,母亲以当初把房子卖了给我治病,现在无家可归为由,搬入了我的宿舍。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奇观,带着妈妈上班的人。

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想过拒绝母亲,因为在她的教养下,我根本不知道“界限”的含义。我仿佛是跟她共生的,我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没有自己的边界。

在她的强力包办下,我没有真正谈过一次恋爱。工作后,又是在她的包办下,我嫁给了现在的老公。结婚头几年,我总是和老公吵架,不止一次想离婚。我恨母亲毁了我的一生,我恨为什么她的行为,要让我用一生的幸福与安宁来偿还。

其实,如果我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章,也许我说的这些回忆她一件都不会记得。但正是这些不被记得的细节,在不断地伤害着我,让我痛苦不堪。

后记:

在结婚之前,我一直坚持着独身主义,或者结婚也一定不生小孩。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童年太不幸福了,所以不想再将这种不幸延续下去。我觉得我没有能力当一个好母亲。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开始有些动摇了,特别是看到别的小孩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忽然好想也拥有这么个小家伙,能让我用我全部的爱去呵护。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

婚后三年,我怀孕了。孩子真的是上天派来治愈我们的天使,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内心再次成长、自我疗愈的过程。儿子出生后我读了很多关于爱、关于自由、关于接纳、关于界限的书籍,明白了很多以前根本想都没想过的问题。

我开始明白母亲一直在侵犯着我的生活,越过界限控制着我。我开始懂得母亲的情绪和生活是她自己的,我的生活是我的,我可以做主。我逐渐自信起来,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和判断力。

在育儿的路上,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不会因为儿子打碎花瓶、扯下窗帘而训斥甚至打骂他,在我心里,儿子远比那些物品重要。我和儿子一起在地上爬,一起捡石头,一起在纸上涂鸦,一起互相泼水,每天都拥抱他、亲吻他,耐心地对他、尊重他。儿子在自己玩的时候,经常会突然跑过来给我一个拥抱,让我的心里暖暖的。有这么一个全心全意爱我、信任我的小人儿,我怎么能不努力成长,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我小心地呵护着这个上天给我的恩赐,同时感觉到自己内心的伤痕在慢慢平复。更加神奇的是,我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更加尊重我,我也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委屈伤心。我俩一起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家里每天都有笑声。

对于母亲,我托人给她介绍了个老伴儿,人很好,我很放心。虽然我无力改变母亲的心态,但我还是一有机会就开导她。她也会经常来我家小住,但我会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让她影响到我和儿子。

最后,我再次说明,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控诉什么。我的母亲应该代表着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他们都曾是一个受伤的小人儿,只是他们不曾意识到,于是又把伤害一代一代往下延续。

教师自我剖析材料 篇4

教师自我剖析材料(二)最近学校开展“教育行为规范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自已认真反思,深刻认识到教师素质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有道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学校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学校,身为一名高中教师,更应该事事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经过这段时间自我的深刻反思,我对自已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高度自觉,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写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各种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打牌赌博、违法乱纪,遵守社会公德,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二、在教育教学方面;本人虚心请教,不懂就问,以丰富自身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的好差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家长共同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与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在工作方面: 本人又兼任勤工俭学出纳员、食堂和猪场管理等工作,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在经济上从不贪污挪用公款,能做到廉洁自律.食堂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能团结同志,工作做得到位,每次上级领导到校检查工作,都很满意.在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个就餐学生,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如吃饭时菜咸了、吃去菜虫了、苍蝇了等等,都帮他们调换,使学生们满意.这些工作自已也很做得出色.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一直以来,我以为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努力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就算是尽职尽责了.除了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外,平时对国家大事关心不够.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三是学习知识不够全面.总喜欢看自己有关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其他书看得较少,特别是一些理论性的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有一些, 但面上还不够广.认为那些理论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看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几十年的教学己使自已的教学方法有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有时认为那些理论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的.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无所谓的心态.备课时虽然很认真,但懒于思考教学方法,疏于练习教学基本功.四是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如2008年猪场年利润不高,工作有些失误,购买牲猪和饲料等有时验收不到位,导致猪场年利润下降.今后的改进方向: 首先、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已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已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其次、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在平时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学经验.第三、热爱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第四、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树立优良作风,不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第五、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虚心学习,关心集体,维护学校声誉,共创文明校风.第六、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争取做到位,避免工作造成失误.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已,志存高远,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做一个受学生爱戴、尊重、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教师自我剖析材料(三)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在学习,理论水平,政策观念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的学习,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上级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为警示自己,修正错误,鉴知未来,以利我在今后的平时工作中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老八条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条例法规,本人逐一对照,寻找差距,认真剖析,概括起来,存在下列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近年来,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其次,工作皮沓,主动意识不强.有时对待一些中心工作抱着保持原有的态度,不愿深入,存在求稳怕乱思想,不愿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遇事不愿多想,心想反正上有领导,领导咋说我咋办,肯定错不了.许多工作到推不掉时才仓促动手做.第三,工作协调性差.总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劳驾他人,一人受累一人顶,到头来吃得苦多,犯的错多,弄得自己受屈,他人埋怨.第四,平时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拘小节.说话随口无心,想说就说,不分场合,对象,谈话不注意方式方法,易与同事造成一些隔阂.第五,要求学生过于严厉.偶尔对学生小施惩戒,还认为是对学生的关爱,有歧视后进生的言行.第六,关心,帮助他人做得不够,与他人的谈心交流,沟通较少,做了许多自认为是不错却得不到别人理解的事.第七,情绪易激动,言行有时过激,自控能力不强.以上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多多批评指正.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动力,加强学习,振奋精神,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其次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二是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学生----祖国的花朵;三是振奋精神,以百倍的干劲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1,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差生和后进生.2,树立几个意识:(1)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坚决要做到.(2)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3)牢固树立“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发扬教师高风亮节,“红烛”精神,廉洁从教,维护自身“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美好形象.(4)牢固树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服人”意识.(5)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6)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以教为业,校兴我荣,校衰我耻.3,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当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明确自身的“责,权,义”,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4,发扬“人梯”精神,指导,带动青年教师,争做一名师德优秀,业务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自我剖析材料白 篇5

作为一名老师,要为我校“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对于教师来说,终生学习,就是最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观。明确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合作者,帮助者。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推行课堂改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最大限度加强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坚持统筹兼顾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目前,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加强课堂改革,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己觉悟到的进取精神欠缺。表现在:

1、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虽然认真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每天看报,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际国内的时事。但学习不够主动,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托词总是说平时没时间,关键是认为对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只要自己不做违规违法的事就行了。混同于一般的群众。有时只注重与教育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班级工作和教学出发,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任务,但有时只看着自己这一块,忽视了“整体的”这一全局第一要务的认识,没有从全局观念出发考虑问题。

3、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率不高。在计算机使用上,虽然平时也不耻下问,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总是力不从心。如课件制作等方面存有不少的疑惑。

1、要与家长多联系。(特别是孩子在校表现不够时)

2、要多与学生交流,多听听孩子在想什么。

3、不要太性急。

三问题产生的根源

1对政治水平的提高缺乏足够的认识,政治鉴别力不强。处理不好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关系,错误地认为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互相矛盾,要搞好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就得放松,要抓紧学习,教学工作就受影响,错误地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对业务工作没有什么用处,不能正确运用政治理论指导工作。

2处理不好实事求是与必要形式的关系;处理不好主动工作与完成学校交给的工

作的关系。认为自己把领导交办的任务完成是本职,争着干其他同事会反感。

3对带动全备课组老师强力推进课堂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其他备课组老师的课堂调研的少,学习的不力。

4过于注重亲善,民主的师生关系,过于信赖班干部,效果不太理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学好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看问题,学会用矛盾论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学业务,不断熟悉业务工作,争取达到精通业务的程度。

2分清主次,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安排工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其重要程度,紧迫程度,难易程度,与手头的具体工作相比较,然后统一安排时间,做到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促进,两不误。

3树立创新精神,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主动的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体参与型课堂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大胆改革课堂形式,树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课堂理念,激活课堂,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本人要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在学校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和班风整顿之际,结合学生评教,家长问卷,领导指示,全面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根源进行分析,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为学校课堂改革和班风整顿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根据文件精神的要求,根据剖析检查阶段的任务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进行剖析。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一名老师,要为我校“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对于教师来说,终生学习,就是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

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观。明确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合作者,帮助者。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推行课堂改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最大限度加强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坚持统筹兼顾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目前,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加强课堂改革,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己觉悟到的进取精神欠缺。表现在:

1、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虽然认真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每天看报,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际国内的时事。但学习不够主动,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托词总是说平时没时间,关键是认为对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只要自己不做违规违法的事就行了。混同于一般的群众。有时只注重与教育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班级工作和教学出发,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任务,但有时只看着自己这一块,忽视了“整体的”这一全局第一要务的认识,没有从全局观念出发考虑问题。

3、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率不高。在计算机使用上,虽然平时也不耻下问,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总是力不从心。如课件制作等方面存有不少的疑惑。

公务员之家http://其次,在教育教学方面,1、要与家长多联系。(特别是孩子在校表现不够时)

2、要多与学生交流,多听听孩子在想什么。

3、不要太性急。

三问题产生的根源

1对政治水平的提高缺乏足够的认识,政治鉴别力不强。处理不好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关系,错误地认为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互相矛盾,要搞好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就得放松,要抓紧学习,教学工作就受影响,错误地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对业务工作没有什么用处,不能正确运用政治理论指导工作。

2处理不好实事求是与必要形式的关系;处理不好主动工作与完成学校交给的工作的关系。认为自己把领导交办的任务完成是本职,争着干其他同事会反感。

3对带动全备课组老师强力推进课堂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其他备课组老师的课堂调研的少,学习的不力。

4过于注重亲善,民主的师生关系,过于信赖班干部,效果不太理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学好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看问题,学会用矛盾论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学业务,不断熟悉业务工作,争取达到精通业务的程度。

2分清主次,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安排工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其重要程度,紧迫程度,难易程度,与手头的具体工作相比较,然后统一安排时间,做到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促进,两不误。

3树立创新精神,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主动的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体参与型课堂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大胆改革课堂形式,树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课堂理念,激活课堂,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师德培训 教师自我剖析 篇6

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作,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觉悟,教学业务以及工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依照学校制订的《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自开展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起,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从中受匪浅,与此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实际作进一步的检查,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详析如下:

一.现状分析

年月从毕业后,加入参加工作,从事教学。我时刻提醒自己作一名贴近时代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探索型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做好育人的工作。我一贯要求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铸造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言行去影响学生,同时担任着班主任的我,对待班上的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努力做到把关爱、温暖送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班上的学生我大多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鼓励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帮助提出改进的方法。组织带领学生夯实教学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政治学习活动不够主动。满足于自认为地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有一定的进取精神,在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忽视了理论功底的深造和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往往是布置什么学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的不深不透。

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能把政治理论学习同自己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前认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主要是党的领导干部,与我们普通教师关系并不是很大,我们只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1、存在满足现状思想。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时总自认为做得已经不错,学生认可了就好,对如何做到更好缺乏认识,制约了自己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工作进一步开拓,面对社会上的许多人,他们有多少个是真正的才华出众,还不是隔三差五地被提拔,而后的工作也样样出色,另外,力求上进的人和上进心不强的人工作不也是一样吗?只要运气好,人间百事通,与其糟蹋自己的身体,倒不如多腾点时间休养,太积极了说不定会招来别人的非议,“知足常乐”才是智者的选择。

2、存在急于求进的情绪。接到学校科、团委会布置下来给班级完成的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这些任务,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践。特别是有时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想法认为做与做好都一样,或学生不能很好地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任务时,我就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导致影响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还有欠缺。在教育岗位上我虽说一直勤勤恳恳,敬业爱生,但只是出于一种很朴素的想法,对学生的耐心不足,对学生的了解还是不深、不透,还没有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

(三)创新精神还有差距。

1、思想不够解放。缺乏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管理学生方法上的弊端的勇气,没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三个代表”关于教育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工作中缺乏对现在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这一问题提出有创造性的可行方法。

2、工作不够大胆。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不足,在一些教学问题的解决上有看的现象,等其他人提出了再一起解决。对一些学生存在的懒散、拖拉等个人小问题还有看的思想,认为问题小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白的道理多了,有一天自然都会自己解决了。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这次系统学习和认识上的提高,通过认真的回顾与反思,用“师德师风”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自己,从思想深处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我个人认为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论学习不够,自身政治理论修养不到家。以前自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只注意主要观点的学习,只是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不能经常地、系统地去认真学习和研读。注重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淡化了政治理论学习,学习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缺乏紧迫感,根本没把学习当作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第一条件。在具体的工作中总是感觉到理论学习是软指标,学多学少无所谓,工作量才是硬指标,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有时还把政治理论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认为是占了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往往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工作一忙起来,就把政治理论学习放松。

(二)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没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缺少以党的事业为己任的精神,没有认清自身肩负的重任,由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不高、不严格,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对待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产生了只要学生平平安安,不妨碍学校、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不闹出大乱子就好的保守思想。

(三)为人师表的意识单薄。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之一,但我时常认为,教师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的人,既然是人,就应该有喜怒哀乐,因此,有时爱发牢骚,情绪失控时候不够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对学生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情绪不好时还拿学生当出气筒,恨铁不成钢的固有思想曾困扰着我。

(四)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不能因材施教。301班是我一手带起的,对学生的情况很熟悉,知道班中的很多学生教不改,开始我总是认为:人非草木,熟能无过,我曾经试着用爱去感化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耐心地教导,可是收到的确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叶路线、杨浙语、李安绍等人,他们的表现令我对我的教育方法产生怀疑,开始不耐烦了,就很少与他们谈心,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关心不够,在教学工作中没能落实好因材施教。

(五)业务能力不强,不能把新课标,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虽然我已努力的学习新课标,新观念,但由于个人业务水平不高,能力有限,因而不能把新理念、新课标内化为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学工作不能得心应手,教学成绩停滞不前。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这次师德培训活动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机会。通过自身查找剖析,使我找准了问题和不足,认识到这些问题给我的工作和自身造成的危害,抓住了产生的根源,更加认清了今后努力方向,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弥补自己的不足。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脚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头脑,特别要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2、充分开展自学活动。除重点参加好党组织布置的政治学习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争取在一段时间后,使自己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有一个提高。

(二)脚踏实地,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要努力做到对学生多给一些微笑,少发一点脾气,少点小气,缺点脾气;让自己多点朝气,长点才气。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把学生工作做前、做透、做细,做到防范于未然;善于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多考虑自身原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虚心向其他同志们学习,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

(三)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的形势

师这一职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职业,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要不断创造智慧的职业。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要勇于探索,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不断学习,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本专业知识,还有掌握跨学科的本领。使自己具有与时俱进、与学校的发展俱进、与学生俱进的精神状态,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以他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使自身的发展融入于学校的发展之中。

(四)自律奉献,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教师的自我剖析 篇7

(一) 高校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淡漠政治的倾向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青年教师,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淡漠政治的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必然侵蚀到高校政治生活和教师的精神领域, 在青年教师中引发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 淡化了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导致了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信念迷失、道德滑坡和精神荒芜。淡漠政治、专注技术以换取进入社会高薪阶层的“准入证”, 物质比精神更重要, 已经成为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业已认同的生存原则。曾令几代人激动和钦佩的保尔·柯察金, 在青年教师眼中只是与比尔·盖茨做比较的一个符号, 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状况和现实利益, 不再追求“螺丝钉”的价值, 崇尚把“人脑”变成“电脑”, 使自己不断“升级”, 崇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尽管高校青年教师对人生角色的务实定位包含着某些值得肯定的成分, 但倘若作为整个民族前进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创造力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 这种功利化的态度弥散成对自我的过度关怀并扩展为整个人生倾向, 对理想的追求越来越世俗化和功利化, 这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所期待的。

(二) 高校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权钱膜拜的倾向

1. 经济结构板结固化趋势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滋生权钱膜拜

2010年5月, 新华社调研小分队《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一文指出:长期以来,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 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 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 或是“抢”到国家公务员身份, 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在社会各界中经济地位的失落感和挫败感, 苦苦折磨着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尊, 广大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天平上似乎埋怨和疑虑多于信任和信心。例如住房问题, 住房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空间, 而现有的房屋政策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 非常有效地扼杀了年轻人的这个“空间”希望。有关方面始终没有有效的具有长远眼光的房屋政策, 任由“权”和“钱”操纵, 主宰人们的居住空间。对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来说, 在飞涨得毫无止境的房价面前, 光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得到一个体面的生存空间的。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人可以责怪他们对权钱的崇拜, 因为权钱是他们得到生存空间的工具。

2. 社会结构板结固化趋势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滋生权钱膜拜

改革开放曾经造就了一个开放的体制, 给年轻人以希望。但现在整个社会似乎被各种既得利益所分割, 他们把持着各个领域, 社会的开放度较之改革之初越来越小, 留给普通人发展与上升的希望则是越来越少。人们日益担心, 社会的优质资源将日益被少数人垄断, 大部分人会失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板结固化的社会结构必然使得社会土壤日渐沙化和盐碱化, 使得健康的社会流动和财富循环陷于中断。在讲究关系、背景与财富的权钱社会中,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 “一个学校的希望在于青年教师, 而青年教师的希望在于看到希望”。可是, 当不合理的社会机制和流俗的社会风气笼罩着高校青年教师的时候, 一种“出身决定命运”的悲观情绪势必会蔓延:“当梦想已不再平等, 奋斗的路在何方”。

3. 高等学校拜官主义盛行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滋生权钱膜拜

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指出, “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仍旧缓慢, 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仍在下降之中, 还处于问题发酵和暴露的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高校的官场化:官场的结构, 官场的文化, 官场的行为模式。当高校青年教师目睹着政府官员以权力谋学位, 教师以学历谋资源, 高校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标准滥发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 甚至用文凭和证书换取“赞助”、“捐资”。权力和利益的缠绕让高校青年教师迷失了自己, 滋长了权钱膜拜的倾向。当高校青年教师亲历着高校“学官”垄断行政、教学、学术资源, 在项目申报、争取经费、成果鉴定、职称评审中, 既有“行政职务”又有“技术职称”的“赢者通吃”现象, 导致“拜官主义”盛行, 以至于某高校出现40多名教授竞聘一个处长的丑闻。高校官场化现象正如一首校园民谣所形容:“厅级干部一走廊, 处级干部一礼堂, 科级干部一操场”。高校“学官垄断”现象, 禁锢了中国高校的发展, 束缚了学术自由的精神, 诞生了大量的“学术官僚”, 也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滋长了权钱膜拜的倾向。

二、经济困扰:高校青年教师游离在“走”与“留”的边缘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大多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如果从8岁入学计算, 经过12年基础教育, 4年本科教育, 2-6年研究生教育, 当他们经过18-22年的苦读, 年近30岁方“修成正果”取得学位, 又在与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高等学校教职。但他们却发现高校教师体面身份的背后却有着难言的经济困窘, 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处于高校教师群体收入的金字塔底端。但却要结婚生子, 赡养父母, 特别是不断飙升的高房价, 更使他们面临着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或选择蜗居, 成为蚁族一员, 或选择借贷买房, 成为“房奴”和“月光族”。高校青年教师因经济困扰与生活压力纷纷兼职赚钱或挣扎在辞职边缘, 他们在高校校园里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在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高校青年教师, 其价值观念、金钱观念、效能观念与传统知识分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谦谦君子, 与世无争, 趋时顺势”的责任感,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逐渐为希望社会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让社会与个人更快得到发展的个人效能所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羞于谋取物质利益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渐解体,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更多地认为只讲奉献鄙薄物质利益被认为是不合时宜和不近人情的。在经济困扰与生活压力面前, 高校青年教师被无情地卷入各种非教学、科研活动之中, 纷纷“走穴”赚钱。有些青年教师一只手捧着自己的心灵, 另一只手捧着自己的饭碗, 却很难在其中找到平衡, 受着“良心”与“饭碗”的煎熬。有些青年教师用两只手来紧紧地捧着自己“饭碗”, 但当把自己的“饭碗”打造得金光闪亮时, 他们背后的学生却只能望教师的背影, 学生盛知识的“碗”却只能是空的。

让高校青年教师专心于教学与科研, 过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 高校的责任不可缺位。我们必须深切地知道, 教师的生活饭碗没有保障, 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保障, 中国高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保障。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薪酬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内缺乏公平性、对外缺乏竞争性、对个体缺乏激励性等, 这就要求高校思考如何借助利益引擎, 通过特定的制度设计,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引进宽带薪酬、实施最低年薪制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充分保障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与时代同步, 让他们不用被迫腾出手来自己找饭碗, 从机制上保证他们的合理收益, 并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与科研之中, 重新拥有神圣感, 拥有一颗单纯的心。高校青年教师这种功利意识和务实定位也为高校领导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广泛的工作内容。

三、学术焦虑:高校青年教师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

(一) 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学术坚守精神

现在的高校青年教师, 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第一代, 素有“小皇帝”、“月光族”、“啃老族”之称, 他们生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成长于共和国迈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大好时光, 触摸着唾手可得的改革成果和家庭宠爱, 这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成为始终被呵护和被关爱的群体。“艰难困苦”在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手册中, 只是为“金榜题名”所熬过的那些起早贪黑的读书岁月。因而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对科学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够, 不能正确对待科学研究中的名和利, 经不起“诱惑”, 耐不住“寂寞”, 缺乏“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准备。这种局面使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更多关注科学研究中获得名利和荣耀的结果, 而较少审视科学研究中获得名利和荣耀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告诉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创造性劳动, 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学术创新有赖于学者内心的独立与坚守, 创新在于强调学术个性, 坚持独特的学术观点, 坚守寂寞的研究道路。

(二) 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学术文化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 在市场经济语境中异军突起的大众文化迅速扩张为文化的主流形态, 大众文化追求的快速与普及, 丧失的恰恰是独创与个性。传统学术规范与主流文化形态的交融形成一股强大合力, 在客观上挤压或诱使高校教师在学术上不以独创性或个性化为指归, 重创了尚未来得及发展壮大的原创性力量, 使成功介入现行大众文化的高校教师乐不思蜀, 使尚未介入现行大众文化的部分高校教师心驰神往, 也使少数坚持原创研究、严谨治学的高校教师心态失去平衡。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 由于自身成长规律的影响, 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记忆, 也没有铭心刻骨的政治、历史积淀, 因而在大众文化和虚拟文化的感召和诱惑下, 在职称评聘、课题评审、评先争优等现实利益的驱动下, 其反思能力和反思深度正在迅速降低, 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含金量正在减弱, 其学术价值判断和科技价值判断的尺度等也发生了变化。在学术研究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缺乏在一个学科和领域静心钻研、默默耕耘、长期坚守的吃苦精神、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 普遍存在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

(三) 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学术创新环境

1. 高校资源分配模式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现今的高校资源分配模式中, 青年教师显然属于弱势群体。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源分配模式等级分明, 这不仅体现在高校与高校之间, 也体现在不同的教师个体之间。这种等级化资源分配模式, 要么以行政级别排序, 要么以资历辈分排序, 而真正的衡量指标——学术成果和科研能力却总是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 虽然现在各级各类项目、课题、经费较多, 但是机会不均等, 资源分配贫富差距很大。青年教师资历浅、人脉少、基础差, 却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和那些拥有行政资源、人脉雄厚的“学官”或学术经验丰富、甚至是功成名就的教授竞争, 因此, 经常只能挂靠到各级“学官”或教授的科研团队中, 缺乏独立的科研环境, 自主创新的工作受到环境限制就可能失去基础, 放弃个人兴趣去完成别人的工作成为无奈的选择, 甚至成为各级“学官”或“学霸”的“学术影子”。

2. 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严重侵蚀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学术评奖、学位授予和职称评聘等现实利益驱动下, 高等学校学术失范行为、学术腐败现象不仅普遍存在, 而且愈演愈烈。高等学校学术失范既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根源, 也有职业道德、科学素养等主体根源。高等学校学术失范严重损害了学术创新、学术精神和学术共同体的声誉, 导致高校教师的“职”“级”“优”失去了应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导致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迷失方向。高校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的学术环境, 圈内的拉拉扯扯, 相互吹捧、你好我好大家好, 圈外的惟我独尊、排斥异己、拉大旗作虎皮。垄断学术资源, 压制不同观点, 控制学术话语权, 无法形成学术交流氛围, 严重妨碍学术正常发展机制, 也让青年教师经常面对有关道德标准和学术操守的考验。有的青年教师形容说:“学术如江湖, 我们想进江湖, 但江湖的大门在哪里呢?”

3. 高校学术评价机制严重挫伤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目前的高校学术评价标准和学术导向政策机制下, 高校青年教师为了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屈服于各种硬性考评体系, 项目申报、科研经费、职称评定, 都成为一种盲目而机械的数字堆砌。一个本以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为指归的群体, 不得不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无穷无尽的“达标长征”中。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因其有形和能被量化、指标化, 直接与个人利益挂钩, 可以进行直接比较而显示出价值与利益的差距, 因而每个人可直接感受到它的作用和价值。而隐藏和渗透在这些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后面的精神动力、道德品质和政治因素, 则因其无形且无法量化、指标化, 很难显示差距而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与作用。从而导致了学术研究的泡沫化, 学术研究不再是为追求真知和创新思想, 而是变成了评职称、拉课题、争夺学术资源、谋求加官晋爵的敲门砖, 这种学术泡沫在完成晋级评奖等非学术功能和技术功能后很快就变为学术垃圾。这是普遍存在的功利、眼前、外在的工具价值取向盛行, 而人文、长远、内在的精神价值取向淡化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这种学术评价标准和学术导向政策的片面性导致了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为求得发展而背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甚至投机取巧、道德沦丧、越轨犯规, 试图通过捷径来取得成功, 造成了诸多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志峰, 龚春芬.大学教师发展:实践困境和矛盾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08, (1) :22-26.

[2]黄雪琼.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12) :98-99.

[3]吴祚来.一只手捧着心一只手捧着饭碗[N].新京报, 2006-09-26.

[4]李清臣.教师精神文化内在影响因素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3) :88-90.

教师的自我剖析 篇8

“课程领导”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团队和全国多所学校合作开展的课题,其解释如下:指统领/指引/带动/引发一个共同体或成员在课程开发与变革活动中的所有行为或过程。课程领导的内涵丰富,其中有这样两条:①课程领导存在于各个层级的课程开发与变革的活动之中;②课程领导者可以是组织团队,也可以是个人,甚至是物,如国家课程标准。

基于课程领导在课程变革中的价值,笔者对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实践:

一、对教材课题重新排序

每册教材都包含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的内容,但是这些课题前后的排序原则我们无从知道,所以我们也习惯按照目录中的课题顺序上课。但这是否就是最合适的选择?笔者就此产生了一些疑问:教材目录为何要这样安排?前后课题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我是否应该对这些课题重新排序组合?联想到曾经使用过的艺术教材按照单元形式关联一组课题,于是我依据不同的关联方式对课题重新排序和组合。

在此,笔者作如下说明:

(1)教材共编排了19个课题,分属四大领域的内容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红色课题为“造型?表现”、蓝色课题为“欣赏?评述”、紫色课题为“综合?探索”、绿色课题为“设计?应用”。

(2)笔者按照不同的关联方式将教材内容分成6个关联单元

①“线条造型关联”:该单元是指导学生进行线条造型与装饰的阶段性教学,将原本分散的线条学习内容归类到一起,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反复强化学习内容,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巩固性发展;

②“表现手法关联”:该单元式指导学生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方式创作同一主题的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不同材质、工具所形成的造型特征以及各自表现手法的变化特点;

③“主题表现关联”:将主题内容相似的课题归类到一处,应道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④“色彩运用关联”: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编入了色彩的知识,包括三原色、三间色、冷色、暖色、色相、邻近色等,但是缺少运用色彩技能的课题,所以学生学了就忘或者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技能,所以在这个单元将色彩知识和运用方法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的能力;

⑤“作品运用关联”: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或者将几件作品组合形成新的作品,这不仅能节约学生的创作时间,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⑥“技法运用关联”:该单元除了教材中的课题,还有根据教材严肃出来的拓展内容。范例中的实线箭头表示按照箭头方向安排各个关联单元的授课时间,虚线箭头表示在上该单元时候需要运用哪些前面的技法知识。

如何对课题进行关联归类的方法很多,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对教材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根本的准则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有多深的理解。至始至终贯彻课程的理念,将有助于教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二、融合个人想法的创新教学

将整个教材“肢解”成几个“部件”只是笔者探究“课程领导”变革的面,课程变革的点还是要落实在单元的每个课题上。研读教材的时候笔者总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否完成课题提出的学习要求?我该如何替换内容从而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同时符合课程意图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该如何将美术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认知的知识点?在对自己提问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教学预想,从而对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化教学。

例:三年级第5册课题十一《怪兽》

怪兽的无形化特征造就了其千姿百态的形体。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电影、电视、图书等)的影响。选择合适又易于学生表现的创作方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选择“撕纸”这样一种简单便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先用纸撕出一个轮廓(或者撕后再拼贴),然后用点、线勾画,形成将手工和绘画融合的综合性表现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两种撕贴的方式:整体式和拼贴式。

相对于用绘画的方式塑造怪兽来说,撕纸造型表现出了在形体造型方面的优势:既可以随意的来撕出一个形体,也可以有意识的撕出怪兽的不同部位进行拼贴,每个学生得到的造型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困扰学生如何创造怪兽形体的难题。

以上案例分别从创作手法的变换、技能概念的具象转化、工具材料的创新使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变革实践。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创作体验,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注重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的理念之一。笔者以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身也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如此才能在不断的变革、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独特而富有个性的教学思想。依托课程领导理论,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笔者将继续围绕着教材与教学做深入探究,逐步形成基于国家教材、符合我校学生发展水平的校本化美术课程。

上一篇:论题报告前的思考论文下一篇:宝宝扁桃体发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