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

2024-10-22

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精选8篇)

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 篇1

模块综合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1)“坏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有利于秦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影响”。(2)回忆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可知是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从改革的艰巨性、改革家的个人命运、改革家的政治策略等角度回答“认识”。

【答案】(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使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在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答出三点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撕掉伪装面孔于1840年7月直接出兵干涉,结果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屈服„„这就使得主要建立在军事供应基础之上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埃及工业几乎全部破产„„由于现代化内在条件不成熟,它根本未能触及埃及传统深厚的社会基础,使得现代化看来成为一场更为纯粹的移花接木式的西方化运动„„从农村里征调大量农民做工厂工人以及召集农民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服兵役„„采用政府垄断专卖制度进一步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工厂的那些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领薪俸的政府官吏,对于所干的工作既无知又缺乏热情。除了外国专家外,只有极少数技术人员掌握了新的机器生产和修理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进口机器是新奇而珍贵的,机器一旦损坏,就形同废铁。

——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二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阿里改革。第(1)问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内部和外部等)回答;第(2)问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注意对材料二关键信息“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分析。

【答案】(1)英国殖民干涉;未触及传统社会基础(或内在条件不成熟);只限于器物层面西化;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

(2)阿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创建近代军事工业,推进埃及近代化(军事、人才、技术等方面)。

3.(2012·全国课标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解析 本题符合新课标的能力要求,但是,并无相应的内容依据,体现了新情景在高考试题中的重要作用。第(1)问,可以从“直接”和“根本”两个角度归纳“目的”;第(2)问,只要对材料进行归纳即可,关键词是“复古“紊乱”和“掠夺”。

【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4.(2011·全国课标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西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境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一切重大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召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翁独健《中华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请回答: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解析 本题从盟旗制度入手考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角度独特。第(1)问关键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根据材料信息中的“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等概括,可知旗、盟是政府管理制度、部落是自发的社会组织等。第(2)问分析作用时要根据材料信息从政治面貌的变化、加强政府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一等方面多角度作答。

【答案】(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

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 篇2

其实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程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色之一,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设置与必修课程相辅相成的选修课程是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设置历史选修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兴趣、视野和个性的全面发展[1]。就应试复习而言,要从课程设置的目的出发,把握学科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复习的实效性,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观念的更新包括学科素养的提高,比如《探索历史的奥秘》通过对向学生介绍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之谜和探究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揭开人类社会发展之谜的方法,体会对人类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2]。这个模块专业性特别强,吸收了大量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其涉及范围不仅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 对长期处于中学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吸收新知的领域。

二、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总结认识规律

学习历史目的之一是探寻历史发展规律, 认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要通过对相关历史事物的比较才能实现。在历史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比较找异同。“同”为历史事物的普遍规律或特征。比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不管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还是科学家,在对他们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时代背景, 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肯定或否定历史人物;必须分析人物的阶级立场,阶级立场决定了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是评价人物的基点;坚持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家的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

在2013年江苏高考中,21题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22题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都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教师要科学整合教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我们可以科学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选择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强化通史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与历史认知的需要。

如在选修一改革模块中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专题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欧洲宗教改革、戊戌变法。复习梭伦改革,可对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背景与结果了解更完整、全面,学习商鞅变法能对复习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必修二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补充认识,学习宗教改革可对必修三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发展的体现或内涵理解更准确、透彻,复习戊戌变法可更准确理解维新思想的内容与意义[3]。

具体教学中, 我们要把教科书中结论性的知识活化为可以讨论的、探究的主题,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历史。比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每一单元基本上都可以用背景———措施———作用整合,并对这三部分进行适当的材料补充,通过材料的补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三部分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割裂了任何一部分, 就难以完整地分析本单元所涉及的改革。

四、教师要进行规范化训练,增强教学实效性

选修部分是通过材料题形式考查,历史科的高考《考试说明》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明确列出了三条具体要求:一是“阅读理解材料”;二是“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三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4]。

教师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做题方法: 一读, 是解题的前提;二找,是解题的关键;三思,是解题的核心;四答,是解题的落脚点。按照这样的步骤,在平时的训练中强调规范性,自然就增强了复习的实效性。如2014江苏高考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 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2分)能注意到从权利分配的角度,拥护者和反对者两个方面,加上分值2分,再加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答案就很容易产生,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在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 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把握科学方法与正确策略,这些问题最终就可以得到解决。我们相信选修课程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一定会满足高考的要求,提高课程价值和学习意义。

摘要:在高考历史选修内容多、分值小、时间紧的情况下,历史教师应从更新观念、把握教材总结规律、整合教材构建知识体系等方面加强学生的规范化练习提高复习效率,更好地为学生高考服务。

高考历史选修部分复习策略 篇3

一、立足考纲。分析题型特点

考纲对选修部分的规定最为简单,只有考查纲目,不涉及具体考查内容。很多老师在复习中往往认为考纲没有太大的用处,其实不然,2008年~2011年江苏高考选修部分的题目,同一本书没有考查过同一单元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考纲进行简单的排除,把重点放在那些没有考查过的单元,做到有的放矢。当然这样做,不是不复习其他部分,只是有重点,相对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随着考查内容的增多,在以后的考试中,往往不再单独考试一单元的专题,而是多单元的结合,因此,复习要多注重比较。

同时,每年的考纲后面都有一部分典型的例题,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例题和高考题在很多层面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设问的形式、考查的层面、分值的安排等。

二、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

课本中选修部分的两本书,容量大,考试分值相对小,在复习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高考中只考查材料题,不考查选择题,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这样,对课本的整合就显得很重要。

那么,怎样对课本进行有效的整合呢?要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例如,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每一单元的结构都一样,分别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层面讲述。高考中很多时候要用到内容部分,教师可以在复习中采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整合,以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结合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必要性)、这样的改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内容中有什么缺点、改革有什么不足、改革的性质、你的感悟等。这样的整合学生感到线索清楚,能和高考题很好的结合。

对于课本中选修四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部分,根据教材特点,主要是掌握人物活动,并结合人物活动对人物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在复习中教师主要按照人物的活动从功绩和不足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利用纲目的形成整理出人物活动,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活动进行评价。同时,根据高考考查题目的要求,增加归纳关于人物品质的内容。此外,从国别、时间段等角度进行整合教材,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复习中减轻学生的负担,做到事半功倍。

三、加强训练。以练习促进复习

纵观近几年江苏历史高考选修部分的题目,呈现出跳出教材、注重考查能力的特点。因此,有针对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对于练习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向学生展示历年的江苏高考题,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的特点。第二步,集中各地模拟试题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各地试题特点。第三步,综合各地试题,把题目按专题、时代、人物等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多角度掌握知识。

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了解了各类试题的特点,对各层次考查要求做到了心中有数,起到了巩固课本知识,增强了解题能力,有效地配合了基础知识的复习。老师把学生所做的习题进行集中讲解,用多媒体投影的形式把重点的地方逐一指出,并告诉他们错误的地方,以后答题需要注意什么。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提高了解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

四、及时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感觉选修部分已经学的不错了。但到了二轮复习的时候,好像又陌生了。这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通病,遗忘率很高,那么,在二轮复习以后会不会又像一轮这样,很快就遗忘了呢?我们在复习中,非常注意及时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具体的方法有:多样的默写检查、学生上课的复述、学习小组的相互提问、题目抽查等。这样能够尽量减少遗忘率,又能够及时提醒学生要及时有效地复习。

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 篇4

一、条件概率

1.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B|A);

2.由古典概型可得:P(B|A)n(AB)P(AB);一般情况,P(B|A); n(A)P(A)

3.条件概率具有概率的性质,即0≤P(B|A)≤1;

4.如果B,C是两个互斥事件,那么P(BC|A)P(B|A)P(C|A);如:在一副扑克牌的13张红心中,当先抽出红心A后,再抽一张恰是红心2或3的概率是多少?此题中A表示抽到的是红心A的事件,B表示抽到的是红心2的事件,C表示抽到的是红心3的事

11件,显然事件B与事件C互斥.而P(B|A),P(C|A),那么

1212111; P(B|C)A(P|B)A(|PC)A12126

二、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概念:

(1)若事件A的发生对事件B是否发生没有影响,事件B的发生对事件A是否发生也没有影响,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如:抛骰子两次,第一次出现3点记为事件A,第二次出现5点记为事件B,显然,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2)若事件A与事件B满足P(AB)P(A)P(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如: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0.9,问他连续射击两次都命中的概率是多少?本题中,可把第一次命中目标记为事件A、第二次命中目标记为事件B,则两次都命中就是)P(B)0.90.90.81. 事件AB,由于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所以P(AB)P(A·

2.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

(1)事件的“互斥”与“相互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事件“互斥”是指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A与B也都相互独立.

(2)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A与B,A与B,(3)P(AB)P(A)P(B)使用的前提是A,B为相互独立事件.也就是说,只有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才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相互独立,则这n个事件都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1A2An)P(A1)P(A2)P(An).同样,只有当A1,A2,,An相互独立时,这n个事件同

用心

爱心

专心 时发生的概率,才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

(4)1P(A)P(B)表示两个相互独立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

三、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1.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次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注意这里强调了三点:(1)相同条件;(2)多次重复;(3)各次之间相互独立;

2.二项分布的概念:一般地,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kknk率为P(Xk)C(k,0,1,2,n.此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np(1p),X~B(n,p),并称p为成功概率.

四、注意事项

1.求解条件概率时,必须认真分析题意,对照条件概率模式,有时的转化是隐含的、巧妙的.

2.对事件的独立性,要结合以前学习的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加以理解独立事件的概念.注意应用独立事件的概念,证明两个事件的独立性.

3.在求事件的概率时,有时遇到求“至少„”或“至多„”等事件概率的问题,如果从正面考查这些问题,它们是诸多事件的和或积,求解过程繁琐,但“至少„”、“至多„”这些事件的对立事件却往往很简单,其概率也易求出,此时,可逆向思考,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进而求得原来事件的概率.

4.二项分布指的是随机变量的概率,两点分布指的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两点分布列,这是它们的区别.

用心

爱心

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 篇5

材料1:

材料2:参战各方伤亡情况统计:

材料3: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提示和显露出来。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2)概括材料3的主要观点和意图。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2.(2012·丽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3:„„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召开了。到会国家85个,代表1 880名。这里面正式代表1 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摘自《关于世界人民和平

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请回答:

(1)概括材料1、2共同的主题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月27日,美国休斯敦大屠杀博物馆举行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仪式。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是联合国大会2005年为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惨遭纳粹法西斯屠杀而设立的国际纪念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高燕平在纪念仪式上说:“60多年前发生的对犹太民族的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和国际罪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应该以史为鉴,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主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绝不让类似悲剧重演。中国人民自古崇尚和平正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目前,世界上仍存在着威胁国际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为推动建立一个和谐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反映了联合国什么样的宗旨和原则?

(2)目前,威胁国际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还有哪些?概述二战以来世界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

4.(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生意经》的副标题是:卖伞的渴望下雨,我们当然渴望战争啦!

图二《桥》的副标题是:西方国家向中东地区派出大规模武装力量,与此相对应的是,恐怖分子也向西方国家发起进攻!

(1)图片《生意经》揭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 篇6

一、选择题 1.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一次。2015年博鳌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召开,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各国政要、专家学者围绕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展开讨论。这说明

()A.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性和目的性的特征

B.国际组织决定了各国对“亚洲新未来”问题的态度 C.国际组织是各国争取自身利益的平台 D.国际组织的职能范围广泛

解析 材料说明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性和目的性的特征,A符合题意。B夸大了国际组织的作用,决定各国态度的是各国的国家利益;D表述错误,国际组织有的职能范围广泛,有的具有专门职能;C表述错误,国际组织不是各国争取自身利益的平台,而是应对共同问题的平台。答案 A 2.2014年11月中旬,亚太经合组织2014北京APEC峰会举行。亚太各主要国家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主要体现了国际组织

()①组织性和自主性 ②是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③国际性和目的性 ④能够促进主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组织的特征和作用。①中的“组织性”在题干中不能很好体现;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行为主体,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答案 B 3.世界卫生组织是

()A.政府间、一般性国际组织

B.世界性、专门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C.区域性、专门性国际组织 D.世界性、非政府国际组织

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故B项正确。答案 B 根据相关议程,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于2015年7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票产生。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成功,北京将创造历史,成为首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据此回答4~5题。

4.按照国际组织的分类,国际奥委会属于

()A.政府间、区域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B.政府间、世界性、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C.非政府、区域性、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D.非政府、世界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解析 国际奥委会属于非政府、世界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

答案 D 5.近年来,国际奥委会为实现没有纷争、和平竞技的理念做了大量工作,为会员国实现交流、协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这表明

()①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其成员开展交流、协调与合作 ③国际奥委会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奥委会的积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 B 6.近年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在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表明

()A.国际组织已越来越成为超越国家的组织

B.国际组织已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合作 的纽带

C.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D.国际组织是国家和地区为了特定的目的和任务,根据条约而建立的一种常 设性议事机构

解析 由材料可知,国际组织在促进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B项符合题意。国际组织是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的团体,其权力不能超过主权国家,故A、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有时国际组织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局限性。答案 B 7.美国控制下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要丢个脸色过来,南美国家就要齐声喊痛!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自主 B.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具有局限性 D.受到大国的控制和操纵

解析 材料非常明显是讲国际组织的局限性,故B不符合题意;A、C两项虽然是讲国际组织的消极作用,但说法都过于夸张,应排除;D项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答案 D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卢森堡等欧盟国家也纷纷表示愿意加入亚投行,亚投行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亚投行的建立表达了各方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得到多数亚洲国家的支持和肯定。

请运用“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说明成立亚投行将有利于引导亚洲地区经济健康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组织的划分及作用。设问要求运用“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说明成立亚投行将有利于引导亚洲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答题时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

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 篇7

◆三纲◆

1.以老师为纲

老师经历过的备考次数多,经验丰富,掌握大量信息资源,老师所给出的复习安排会适合大多数同学的节奏,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并且高考语文的考试模式和范围也都基本成熟稳定,老师们对此都有自己的应对心得。因此,我们无论是在一轮复习还是在二轮复习中都要相信老师,紧跟老师思路,落实老师布置的每一阶段的复习任务,为后期大量的综合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备考心得:老师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所以不要让这个有效的资源白白浪费掉。课后多与老师交流互动,大胆提出你的见解,观点的交锋和碰撞对师生都是受益良多的。考完后多找老师分析试卷,不要因为考得差而觉得没面子不好意思,这个关键时候更需要老师指点和鼓励。

2.以教材为纲

今年湖北卷两道字音字形题考查的就是出自课文较为生僻的词语,虽然有些词语不再是课本原文,但都是从课文词语中衍生出来的易错词语,由此可见,并不能一味抛开课文。除此之外,古诗文默写虽然只占五分的分值,但这也是最容易得手的五分,建议大家一定将必备篇目背熟写对,保证基础分不丢。同样,教材的内容大家也要尽量熟悉,尤其是一些细节性的零碎知识点。根据湖北卷的特点,文学常识会考查课文内容、注释和作者生平,考卷中会有一题专门结合课文人物或情节设点考查,这些都需要我们对教材有较高的熟悉程度。

备考心得:把书本读薄、读透,把教材的知识点消化掉,基础知识打牢固了,才能实现知识的飞跃和升级。打铁还需自身硬,课本内容烂熟于胸,第二轮复习就可以游刃有余,偏向于课外知识的拓展了。

3.以试题模块为纲

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这是语文试题的基本框架。在一轮复习熟悉了教材内容以后,二轮复习就偏重于板块训练,弄清楚每个板块的考查重点、解题技巧,这样有针对性的复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备考心得:把语文试题分割成不同的板块,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短板分配复习时间,不做无用功。(1)语文基础知识:重积累,多做题目,在训练中查漏补缺;(2)现代文阅读:摸清选择题的排除技巧、简答题的答题模块,清楚文本类型、设问类型;(3)古代诗文阅读:归纳文言文及古诗词的答题方式和考点,并且注重文言实词的积累,提高熟悉实词的辨认度;(4)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是灵活多巧的,所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多联想、多思考,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

◆五常◆

1.常读书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无论是古诗文默写还是课文内容熟悉都需要反复读看教材,因此,常读书之一就是读教材,背必考篇目,这也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常读书之二是常读课外书,如《作文素材》《看天下》等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的书籍杂志,当然,读这些课外书并非当成闲书看看来放松,边看边联想相关的话题,争取在写作中将这些素材信手拈来。

2.常积累

这一点是以第一點为前提的,无论是课文还是课外文章,只要你觉得具有代表性,能够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文字、素材,都可以专门积累下来。当然,这应该是老师从高一就教同学们做的,而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将素材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比一本积累本,有励志、善举、公正、社会等话题,遇到不同类型的论据素材就分别归档,如俞敏洪、马云的创业故事就归在励志一栏,杨善洲老人植树的故事就归在善举一栏,郭美美炒作引起的社会问题就归在社会一栏。像这样,不同的素材有一条主线贯穿,写文章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既节约时间又可以更投入于文章的论述。

3.常练手

到高三复习后期,大家都会有“一天不练手生”的感觉,所以,要学会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余,隔三岔五给自己加练。二轮复习中,老师布置的练习多数是巩固正在复习的模块,比如在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时,老师布置的大量训练是现代文阅读,而且会持续一到两周,这时,为了防止对文言文阅读产生陌生感,我们就需要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后抽一到二十分钟挑一篇文言文练手,保持题感,巩固答题要领。时间充裕时,建议大家限时完成基础题小组合,例如文言文古诗词小组合,现代文小组合等,并针对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才更有效果。

4.常写作

高三的时间很紧迫,能够留给同学们整篇写作的机会只有每次大考和平时专门的写作训练课,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推荐大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高写作水平。第一,审题训练。搜集套题中所给的作文题目,思考文题的立意,写出大致的行文思路,写作框架,以及会用到的论据素材,列出提纲。第二,片段写作。顾名思义,也就是选取文章的一部分进行写作,或开头,或结尾,或某一论据的论述描写,不求文字的多少,而是训练表达的得体、思维的缜密以及情感的抒发。长期如此训练,真正上考场时将二者结合,一篇优秀作文便不在话下。

5.常总结

总结包括很多种,例如方法总结、经验总结、素材总结等等,我认为最重要的便是考后总结。高三的考试很频繁,而考试的目的之一也是查漏补缺,因此,考后总结是一场考试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考后总结又包括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答题技巧归纳整理、考试心态反思调整等模块,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类,必要时在反思后询问老师意见,争取进步空间。说白了,也就是提高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将问题分门别类,将经验归纳整理,让自己在总结中不断得到拔高。

◆一规划◆

考生应明确从现在开始自己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多少周的复习备考的时间。考生应以一周为复习单位,以一月为复习章节,对每一天,每一周的复习规划都做出详细安排。下面列出两个计划表供大家借鉴。

语文复习周计划(完成对字音与字形的复习)

周一早自习大声朗读字音,练习20个字音,20个字形题并订正

周二复习教材上的字音,字形,并做记载,争取在课间多写几遍

周三早自习大声朗读试卷上的字音

周四练习20个字音,20个字形题并订正,争取在课间多写几遍字形

周五早自习大声朗读复习教材上的字音,字形,并做记载

周六将记载在本子上的字音,字形摘抄下来,自己独立检查复习成果

周日查漏补缺,及时巩固没有掌握熟练的字音字形

语文复习月计划

第一个月完成板块一:语文基础知识

第二个月完成板块二:现代文阅读

第三个月巩固板块一,二;完成板块三: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个月完成板块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阅读

…………

以上的图表只是给大家个参考的模板,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安排。

选修一高考复习资料 篇8

1.通过生微信公众号、智慧社区APP软件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基层政府、社区物业与居民建立起良性互动的“云互动平台”。互联网技术的运用

A.有利于提高社区依法行政服务水平

B.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 C.扩大了居民参与社区民主管理的权利

D.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2017年4月26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仪式在大连造船厂举行。小王为了留下美好瞬间,想办法近距离拍到航母的照片和视频,并发到朋友圈晒“民族自豪感”,却不知其行为可能成为敌特间谍的帮凶。鉴于此,小王应当

A.增强义务意识,敢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 B.增强国家观念,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C.自觉学法用法,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D.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勇于放弃正当个人利益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 ①某村通过直接选举、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 ②村民向环保局举报企业偷排污染物行为是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③政府增加职能部门才能防止管理上的缺位 ④我国政府有责任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这一方案的施行

A.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执政,提高自身公信力

B.是杜绝政务不公开的重要保障 C.可以促进政府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D.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5.“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这一“廉政”对联启示我们

A.国家工作人员不应当谋求个人利益

B.权力应当为人民服务,要防止权力私用 C.廉洁的政府必然是高效的政府

D.是否廉洁从政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6.网络作为一个舆论平台,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让我们获得享受的同时,也给一些人造谣、传谣提供了空间和渠道。创造健康的网络舆情环境需要

A.防止网络信息的传播扩散

B.政府及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网络秩序

C.人大加强监督,依法加大对网络传谣的打击力度 D.公民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7.审判公开原则是指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时,依法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司法实践贯彻这一原则

①有利于人民对司法活动行使监督权

②凸显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③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审判活动,防止司法腐败

④可以提高司法透明度,促进法治国家建设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某市长代表政府向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分组审议并作出相应修改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这一过程表明

①人大与政府之问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人大代表行使了审议权和决定权

④人大代表行使了审议权和表决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共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充满生机,每名党员坚强有力,才能为改革发展凝聚起澎湃动力。联系当前实际,让每名共产党员坚强有力,可以开展

①“两学一做”教育活动

②“向生活困难老党员专项慰问”活动 ③“迎接十九大做合格党员”岗位比武活动

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6年9月29日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出,促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

①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国家坚持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③我国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我国正加快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2017年5月22日,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以协商一一致的方式决定,拒绝将尼加拉瓜等国提出的邀请台湾地区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纳入本届大会议程。世界卫生大会作出如此决定的必然性在于

A.尼加拉瓜等国的行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B.世界卫生组织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 C.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D.台湾民进党当局拒绝承认“一个中国”,为世界各国所不齿 12.2017年6月1日,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表示这是一项有损美国、完全有利于他国的协议。中国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中国将认真履行《巴黎气候协定》。中美在《巴黎气候协定》问题上的不同表现说明

A.利益的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B.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冲突

C.各国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相对于现行的民法通则来说,在“对胎儿利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民事责任年龄”等方面做了不少修改,亮点鲜明。这折射出

①反映公民意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②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国家致力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权益 ④我国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2017年香港基本法实施20年周年。它不仅保障了香港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为世界法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其中,基于宪法的国家认同是基本法制定和成功实践的核心价值。从这一论断中可见 ①基本法的合宪性宣告进一步将国家认同法律化 ②基本法代替宪法规定香港政治生活的全部问题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立法活动的基础 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为适应新的实践需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重要文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制度建设,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行政水平B.严明党纪,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司法支撑 C.群众路线,保证群众充分的行使民主权利 D.与时俱进,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6.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做到“亲”“清”两个字,“亲”,就是要亲近,“淸”就是要淸楚淸白。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C.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家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17.2017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花园会晤。习近平主张:“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特朗普也表示:“双方应该就重药问题保持沟通和协调”这进一步凸显 A.两国都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B.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C.合作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形式 D.中美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要力量

18.2017年2月,历时三年打造的精品图书《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部以丛书形式诠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通俗理论读物。发行该丛书,是因为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B.中华传统八德建设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推动先进文化建设 C.中华传统八德是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继承与发扬 D.中华传统八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9.有人问法国前总理让一皮埃尔·拉法兰:“你了解中国,那能不能告诉我们,怎么才能成功地在中国做生意? ”他回答:“我并不知道所谓的成功法则,但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你要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这是因为

A.商业贸易是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文化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法文化交流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小寒时,男孩和猫一起滑雪;立春时,小鸭拖车玩具里长出了靑葱花草;夏至时,摘西瓜、捕蜻蜓.....网友“木壳人”将打打闹闹的童年融入节气,创作的漫画受到网友追捧。“二十四节气漫画”走红网络说明

A.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网络流行文化就是健康有益文化 21.从2017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开始实施。这两部法律的实施都将进一步

①规范电影市场秩序 ②推动文化体制的改革 ③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④改造落后和腐朽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二者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B.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二者是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D.二者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3.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主要情况调查显示:手机阅读中最受欢迎的电子书类型(见下图)。这一调査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 ①要丰富图书品种适应阅读方式的新变化 ②手机等数字媒介阅读超越时空局限

③手机等数字媒介是人们阅读的重要载体 ④要注重引导人们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质量之魂,存于工匠。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是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这是因为 A.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B.工匠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 C.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打造中国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D.工匠文化蕴含着物质力量,具有直接现实性

25.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的行为活动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素养是历史传承下来的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互联网+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将成为我国在“十三五”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说明文化 A.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作用 B.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C.对经济政治有巨大促进作用 D.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27.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但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高于15%)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

①我国文化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②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竞争力 ③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首位

④文化决定了国家的国际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0K”这一手势,在美国表示“赞扬”;在印度表示“正确”;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在巴西、希腊则表示咒骂、侮辱。这启示我们

A.文化具有幵放性,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B.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C.文化具有地域性,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D.文化具有主体性,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9.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挖掘超过1亿GB的数据,利用视频技术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令人耳目一新。这表明 A.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B.跟随镜头旅游是现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C.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权益 D.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文化,才能展现文化魅力 30.2017年5月25日,“山水•心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活艺术演展”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集中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的传承与发展。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吸收他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③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④引领主导世界文化潮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中国书法历经千年魅力弥新,纸张间延续美丽:“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 ①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等团体,与多所学校建立京剧、昆曲、评剧等传统文化基地,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此举是基于

A.人们对传统戏曲的迫切需求 B.传统文化时代内涵日益丰富 C.学校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D.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33.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的《人民的名义》热播,标志着沉寂十年的反腐题材剧高调复苏,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交相辉映。这说明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

A.把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B.立足实践,坚持正确文化立场 C.反映社会现实,博取大众共鸣 D.注重宣传效果,传播流行文化 34.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给出“京剧”、“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等十二个“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通过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对应合理的是 ①广场舞——主流文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②京剧——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华美食——饮食文化——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长城——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近日,一组关于“中国字,你真好看!”的组图刷爆朋友圈(下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汉字一直以来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6.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楚汉文化、维扬文化、金陵文化、吴文化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这些区域文化的特征至今依然较完整地保留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一脉相承,推陈出新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37.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④表明文化交融能够消除文化差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战争年代驰骋战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捍卫领土完整、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说明爱国主义

A.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9.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中国航天人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共和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中国航天人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是 A.爱好和平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40.有人认为,大众文化是“眼球文化”,只要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传播就有意义。此观点 ①牢牢把握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遵循了大众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认为大众文化必须贴近群众生活 ④忽视了不同性质文化的作用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某大学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 ②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多所孔子学院 ③某地准备耗资3000亿元复制圆明园 ④“厚植工匠文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 A.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 B.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指引方向

C.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D.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3.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 ①由传播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②由承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由增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④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4.近年来,我省各地美术馆、博物馆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传播和普及各种文化思想 ③提高文化事业的经济效益 ④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5.国家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风尚,更多的人开始加入阅读行列。倡导全民阅读

A.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 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C.能够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 D.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46.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曾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这启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A.要以诚信意识为重点 B.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C.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要以传统思想为标准

47.2017年上半年,一款名为“蓝鲸”的死亡游戏,由俄罗斯向其他国家蔓延。该游戏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产生抑郁、焦虑乃至自杀的心态,已被许多国家勒令禁止。这启示我们,在文化生活中要 ①拒绝接触外来文化 ②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③理性作出行为选择 ④坚决改造腐朽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8.全国道德模范平均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均在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这一天隆重揭晓。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

①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 ②确立了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④体现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9.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魂”和“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文化的“体”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而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

A.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D.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0.安定书院,创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它集教育、学术研究于一体,培养了各类人才,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胡瑗曾在这里亲自授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也从此打开了文化教育之门。这说明

A.教育发展的水平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B.思想运动往往能促进教育的进步发展

C.教育能够能动地传承人类的历史文化

D.教育的发展是文化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51.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传唱甚广的节日童谣,因其朗朗上口,经年不衰。①“柳叶绿,桃花红。放风筝,去踏青。”②“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③“月亮圆,瓜果甜。吃月饼,庆团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晚仿佛是年夜饭的一道“大餐”,已经成为中国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晚已经走过35个年头。35年挡不住人们的春晚情结,人们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其“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没有新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文中①②③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并谈谈对传统文化作用的认识。(6分)

(2)假如请你为2018年春晚出谋划策,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你的想法。(6分)

52.材料一:铭记历史,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面目。从2017年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历史是一面镜子,透过历史回望现实,总能对今天有所启迪。近年来,打着抗战旗号的各种抗日神剧泛滥荧屏,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题材创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广大观众迫切期待历史正剧的回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意义?((2)怎样才能克服历史题材文艺创作过度娱乐化的现象?(6分)

上一篇:幼儿园游园活动小结-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