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选修

2024-07-26

舞蹈选修(精选6篇)

舞蹈选修 篇1

1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是融舞蹈、音乐、服装、体态、风度美于一体,具有塑造形体、培养风度、气质和怡情健体功能的新兴体育运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了这项运动,并得到了迅速普及。90年代初,高校有了专门教授体育舞蹈的培训班。近年来,为了扩展体育课的内涵、满足学生喜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也纷纷增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因其自身的娱乐性、表演性、观赏性、健身健心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仅仅几年的时间这项运动便在普通高校得到了迅速地普及与推广,成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又一种形式。然而,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还属于新兴的体育项目,起步比较晚,又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该项目在高校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2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2.1 健康教育思想

体育舞蹈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舞蹈项目的健身健心以及社会功能不仅能深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还能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使体育舞蹈成为学生完成终身体育的健身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舞种的练习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自信心,加强毅力、意志的锻炼,使人格和体格相统一,从而保持身体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的适度平衡。

2.2 快乐体育思想

快乐体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沉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项技术难度很高的运动项目,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便于自我锻炼的舞蹈动作进行教学。例如:伦巴教学中选用八字扭胯的辅助练习既能训练腰胯的灵活性,又能起到塑身减肥的作用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学生在练习这个动作时能充分感受到体育活动对生活的帮助,增强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深化终身体育思想的概念。在教学方法上应避免重复进行整齐划一的单个舞蹈动作练习,可采用双人组合,小群体组合让学生交流感情,纠正彼此的错误动作,欣赏他人的优美舞姿,在肯定中得到自信,在否定中完成自我批评,从中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2.3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注重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舞蹈独特的育人价值,塑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具有完美人格的大学生。

2.3.1 体育的践行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该从生理和心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生理上,通过舞蹈的训练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改善生理机能,塑造完美的身形,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效果;心理上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舞蹈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优雅的舞蹈和优美的音乐中释放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放松紧张的神经,愉悦心情,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快乐。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模糊体育舞蹈的竞技性特征,重视其表演性、娱乐性、健身健心性。在舞蹈动作的技术要求上,教师应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美感,淡化速度与爆发力的训练,才能让体育舞蹈真正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实现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

2.3.2 德育的践行

体育舞蹈运动既有双人配合的标准舞和拉丁舞,又有集体合作的团体舞。双人舞是搭建男女生友好往来、相互尊敬、相互了解的桥梁,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团体舞以其高度的合作性增强了大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舞蹈教师不仅要教会大学生舞蹈的技巧,更要“寓教于舞”,把“学舞”和“做人”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体育舞蹈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通过舞蹈中的礼节教育大学生在生活中要举止文明,作风优良,思想端正,做人光明正大。在舞蹈的一些形体训练和耐力训练中培养大学生自信、乐观、勇敢、拼搏的精神品质。

2.3.3 智育的践行

体育舞蹈是一种规范性很强和技术难度很大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用于舞蹈实践,解决舞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体育舞蹈教师可编排一些动作简单,变化复杂的舞蹈套路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思辨能力。另外,根据不同舞种的特点可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标准舞的舞步流畅,欺负有序,对舞蹈动作变换的角度和方位要求十分严格因此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大学生空间感和方向感;拉丁舞热情奔放,音乐节奏鲜明强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团体舞是现代舞与拉丁舞的混合,是将不同的舞种在变化莫测的队形变动中组合成丰富多样的舞序,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

2.3.4 美育的践行

美育是高校体育舞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的美很多,不管哪一种美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在教学中,老师和同学的服装,体态都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体育舞蹈教师首先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语态、教态,充分展现仪态美、语言美、动作美和情感美。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师生间协和的情感关系,以美的行为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形体方面,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坐、立、行,要求学生始终保持挺胸收腹、沉肩降肘的优美姿态。双人配合练习时注重培养大学生互尊互爱,关注他人,以礼待人,从而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趋向培养大学生的表演能力,表现能力,通过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从音乐和舞蹈艺术中感知生活、自然和社会,鉴赏美的事物,从而更好地将生活中的美展现出来,创造出来。

2.4 终身体育思想

大学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也应以发展个性,培养体育意识,培养独立锻炼能力为主导方向,课程设置应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尽量使体育舞蹈生活化,突出其实用价值,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体育舞蹈锻炼的好习惯,使之成为一种体育生活方式。

3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实践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通常采用讲解示范,分解综合,重复练习等惯用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潜能的开发。因此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教”与“学”相统一,强调大学生学习的自律自主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3.1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新舞种的时候,可采用领会教学式。例如:伦巴的初级教学可先展示一段伦巴特点鲜明的舞序让学生在整体上感受伦巴柔媚抒情的舞蹈风格和缠绵浪漫的音乐节奏,然后开始基本动作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把对伦巴舞的理解认识融入到每个伦巴动作中,再从整体上巩固练习伦巴舞,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舞蹈中的美感和表现力的训练适合运用“情景模仿式”的教学模式,即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恰恰舞的教学中,由于恰恰舞最初是模仿企鹅的动作演变而来,因此教学中老师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提示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企鹅在欢快的舞蹈,深化恰恰舞诙谐俏皮活拨的舞蹈风格。除此之外,取向于加强师生交流,团体合作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自信和创新能力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乐教乐学的体育教育模式”等等,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具体教学时,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模式,保证某种教学模式在某个阶段的主导性。

3.2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教学内容上,体育舞蹈包括标准舞和拉丁舞以及将十个舞种结合编排的团体舞三大体系,涵盖面非常广,技术难度大。由于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课时有限,不可能完成所有舞种的教学,且选修体育舞蹈的大学生中大部分都从没有接触过体育舞蹈和形体训练,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娱乐性,生活性,终身性和实用性,保证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内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拉丁舞以伦巴为基础,标准舞以华尔兹为基础,团体舞以队列队形的变换为主要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交替进行不同舞种的练习,改善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既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素质内容的训练,又要兼顾学生的切身感受,及时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克服其消极情绪。

3.3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

体育舞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多,按组织形式分可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小群体教学和个体教学。集体教学的优势是整齐划一,利于教学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但是忽视了个体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其他的教学来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在讲到技术重点时,可用分组教学,对每组学生进行指导和错误错误的舞蹈动作;舞蹈套路的练习宜采用小群体教学,以双人组合为基本单位,组成小群体进行动作的交流,巩固练习;在讲到技术难度的时候,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当地运用个别教学,对个别学生进行动作的指导,帮助其树立信心,保持学习体育舞蹈的学习积极性。

3.4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很多,适用于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有领带法,示范讲解法,情境教学法。领带法适合单个动作或某一单元某一小节动作的教学。如:伦巴基本步的胯部律动,脚法以及重心移动的讲解,教师需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直观上理解正确地动作概念。示范讲解法通常用在动作细节的讲解上,在教授复杂舞步时如旋转或节奏变换比较快的动作时应采用分解示范和慢速示范;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可将正确的和错误的动作都示范一遍,让学生在对比中形成对正确动作更清晰的认识;在动作与动作之间过度的部分可,教师应使用口令法把动作节奏的变换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例如:恰恰舞的节奏是SSQQS,一小节中四拍,两个快拍合起来占音乐时值的一拍,通过口令喊,学生就会更清楚每个舞步所占音乐的时值。情境教学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有很显著的作用。体育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舞蹈魅力并不在于让人们认同舞蹈动作的本身,而是使人们的内心与舞蹈产生共鸣。情境法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充分利用想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可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扮演体会的途径把学生带入与舞蹈有一定情境之中,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舞蹈内涵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表现与表演能力。除了以上几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分类教学法、分段教学法、直观法、练习法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的最大化。

4 小结

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在理论上应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出发点,以快乐体育思想为指南,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体育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教学实践上,体育舞蹈教师要开拓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独立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仍然能够坚持体育锻炼,最终完成大学体育向终身体育的顺利过度。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首先从理论方面提出了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强调体育舞蹈教学在推动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继而在指导思想基础上提出体育舞蹈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例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归纳分析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要素。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荣丽.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3).

[2]黄晓东,徐芙蓉.普通高校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现状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葛冰.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论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4]张大伟.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J].长春大学学报,2008(05).

[5]张清澍等编.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舞蹈选修 篇2

毛旭光 0815020038

能参加这个选修课,我觉得十分好幸运,因为通常这类选修课程报名的人比较多。在这个课程里,眭老师主要教我们芭蕾舞的练习动作和华尔兹交谊舞。当然这个课程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华尔兹,刚开始时候 一直交芭蕾舞练习动作,虽然能充分锻炼形体和肌肉,但是就是缺乏趣味,但我依然继续上课,盼着华尔兹的到来,因为班里面也挺多美女啊,嘿嘿,扯远了。刚开始接触华尔兹,我觉得挺难学的,既要跟上节拍,脚步又不能挑错,还要不要踩到舞伴,但随着练习的增多,就能开始比较好地控制,但依然时有出错,这令跳舞双方都会有点尴尬。刚开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害羞,随着练习的增多,大家都开始熟悉,慢慢地我就没那么害羞,后来变得大方起来。为什么?因为每节课,上次跳完的舞伴都每没来,于是我就找新的舞伴,跳着跳我就熟练起来,还鼓励舞伴,只要男方不害羞,女方就会渐渐没那么害羞紧张,跳起来也就顺畅好多。最令我开心的是我掌握了,带动女孩跳华尔兹并且是随心所欲地跳,那种自由和欢快的感觉,难以用词来形容,不过当时我脑海出现的词就是翩翩起舞,这个词小学就学过了,到现在才能体会,真搞笑,想舞蝶那样翩翩起舞,一个字爽,两个字好爽,三个字爽爆了。感谢老师给我这份体现,哈哈~如果大一就参加这课,交个女友就爽了。不过能找跟到自己很配的舞伴是最幸福的。好下面内容纯粹增加字数,老师你就不需要看了,听人说要1500字。今晚是最后一节课了,我会带歌来,好好enjoy这最后的舞蹈课。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艺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

舞蹈表演要求以简代繁,以少总多,讲究生动传神,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从整体追求上看,含蓄蕴藉,追求神似,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虚拟的动作表演重在动作的高度美化和感情的充分抒发,创造出剧情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使舞蹈表演更加自由,拓宽表现生活的领域,超越有限的“实境”,营构无限的“虚境”,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旨在调动观众的想象,共同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审美艺象应当具有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艺术形象内,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心体察、玩味、感悟、领会,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艺术意蕴是优秀舞蹈艺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一般来讲,艺术意蕴还不完全是由舞蹈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比主题思想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自然含蓄、天机妙悟、悠然神会、绵绵不尽、余味无穷的哲理和诗情,它也是优秀舞蹈艺象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意境,主要是指抒情性舞蹈艺象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分虚实,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即“如在目前”的“象”。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其意蕴虚涵,具有暗示性,只能领悟,不能直陈。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无形君有形”。但再好的虚境也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表现上,“真境逼而神境生”,“有形发未形”,虚境要通过实境来创造。就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看,意境创造又是情、景结合的艺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与景会,景与情合”,意境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交融中创造的。借用王夫之的话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舞蹈艺术也是如此。韵味无穷,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隽永的意蕴和综合美感效应。意境是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共同创造的多层次、整体的、动态的、空间的意象,是作者得于心、观者会于意的产物。艺术主体的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欣赏主体在接受中的再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复现、衍生和深化。意境的整体性象征具有朦胧性、模糊性。创作主体的个性、创作的时代性与欣赏主体的个性、欣赏的时代性之间的差异,形成同一艺术意境在创造和再创造的时代、历史背景中的意蕴的变异性。同一艺术意境可以生发出多种不同的阐释,从而构成意境的多义性。意境美的创造是有抱负的舞蹈艺术劳动者刻意的审美追求。

舞蹈选修 篇3

摘 要: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也要与时俱进。本文主要从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展开研究,希望为促进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舞蹈 教学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体育舞蹈被正式引入体育课堂,并受到了同学们的关注和青睐。该课程是塑造健美形体、培养高雅举止、提高人际交往的重要一课,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也使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有了相应的发展空间。但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教科研方面发展迟缓,突出表现在教学理论没有系统化,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此,笔者根据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现状,通过教学实践,探讨适宜于高职院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一、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黑龙江省位于祖国的最北端,冬季漫长且寒冷是一大特点,我省大部分院校都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冰上特色教学,这就要占用部分体育选修课课时。而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达到职业学校体育对提高人的身心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目的,找到适宜于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二、确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院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身体素质水平,又要考虑教学场地、师资等实际情况。选修体育舞蹈课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相对较差,而根据体育舞蹈的特点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做到的。此时就要根据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动机,在安排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加入简单易学的柔韧性训练和专项形体训练,同时可进行一些拉丁舞健身操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这些练习可以改善形体,同时有利于体育舞蹈的深入学习。具体的内容设置可分为体育舞蹈辅助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内容两大部分。辅助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形体练习、拉丁舞健身操、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以及音乐、舞蹈视频观摩等。体育舞蹈具体教学内容可进行华尔兹铜牌动作、恰恰恰单个及组合动作学习和恰恰恰套路等。

体育舞蹈是以健美练习、姿态练习、协调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灵活性、控制力和表现力,培养高雅气质,并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门课程。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选择单一舞步分解法、慢动作分解、男女舞步动作分别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本课程将在此四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讲解与技术分析法、口令与手势提示法、指导纠正错误动作等教法贯穿其中,并在具体的练习中采用分解与完整练习结合和自学自练法、重复练习法等。

三、结论与建议

高职院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身体素质水平,又要考虑教学场地、师资等实际情况,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辅助练习,合理安排内容,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在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时必须要考虑到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模式应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让学生理解体育舞蹈的文化特点,熟悉体育舞蹈运动的多功能教育价值,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学、自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要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实习与教学、竞赛与教学相结合;二是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化教学,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电化手段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军.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2]王哓蕾,粱誉友.高职院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田桂菊.高职院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内容的构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4]郭晓芳,李远胜.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内容及时间安排[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

[5]肖焕禹,平杰.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2(23).

试论综合性大学舞蹈选修课的教学 篇4

关键词:舞蹈选修课

一、选修课的现状及分析

纵观大学的公共选修课, 无不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科技精神, 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政治;从制造、分析到礼仪、爱情;丰富的课程和开拓的视野都体现出选修课程的“博大精深”。厦门大学开设国内第一堂《高尔夫》的选修课, 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中山大学开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选修课;扬州大学开设《星座》选修课;还有一些高校开设《品酒》、《三国杀》、《电子竞技》等等选修课程, 这无疑不是说出当代大学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多样性, 不管是否按知识结构来开设选修课;还是为了吸引学生上课所使出的“手段”, 增加人气, 赚取眼球;亦或许只是一种噱头而已, 但个人觉得选修课的开设应该是系统的, 完善的。从教学任务的下达到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开始就有一种规范的、有效的培养方向和系统教学, 才能使选修课存在下去, 不能仅仅为了“时兴”而跟风, 更不能说选修课只是为了学生更加容易取得学分而忽略选修课的重要性。当然课程改革也需跟进, 不排除在改革中所采取的增设个性选修课。但一所传统的、有着科研和教学并进的综合性大学在开设选修课的同时, 也会有所考虑和帮助的。

二、舞蹈选修课的现状及分析

虽然国家颁布诸多条令及方案, 但是在大多的综合性大学中, 舞蹈选修课的开设还是屈指可数, 实施情况不尽人意。单从政策的落实到工作的实施, 每所大学都能很好的去完成, 可以在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中任意增加相关的选修课程, 但具体的教学的实施, 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据调查得知, 大多综合性院校中公共舞蹈选修课有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师资力量的匮乏, 二是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

(一) 师资力量匮乏

1、部分学校担任舞蹈选修课教师来自对舞蹈有着多年兴趣的非专业教师担任;该类教师无专业背景出生, 仅仅只是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舞蹈教学;2、部分学校长期聘请校外舞蹈老师进行教学, 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有较大隐患;3、有些大学则是由本校相关舞蹈专业教师进行授课, 但这部分教师因为本专业课程任务繁重, 无法抽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全校性舞蹈选修课的教学, 面对如此庞大的授课群体, 几名舞蹈老师只是“形单影只”、“杯水车薪”, 几节舞蹈选修课是无法满足其需要的。

(二) 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

1、课程设置太单一, 部分学校只开设了舞蹈欣赏类的理论课程, 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兴趣;2、舞蹈实践类课程太少或是几乎没有, 因为实践类课程需要授课对象具有一定的基础, 否则课程很难进行下去;3、通识舞蹈课程无法满足具有一定舞蹈基础同学的学习, 导致舞蹈选修课无法较好的开展;4、舞蹈选修课配以的课外实践活动太少, 参与面不广, 推广力度不大。

三、对舞蹈选修课开展的对策

(一) 解决师资力量, 完善课程设置

首先, 亟待需要解决师资力量, 从而完善教学体系, 对舞蹈选修课程进行设置。一位从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 无论从水准和能力上都可以从制定适合综合性大学舞蹈选修课教学的方案和授课模式, 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内容。不管是否是选修课的成功还是素质教育的成功, 真正需要的是推动教育本身工作者的奋斗和努力。

(二) 制定教学计划, 设立教学大纲

通过对专门性人才的引进, 可以制定舞蹈选修课的教学计划。打破固有的传统观念, 在新形势下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 完善教学大纲, 无疑是一所传统的、有着科研和教学并进的综合性大学所需要的、实行的课程涵盖。

(三) 实施教学步骤, 探讨教学方法

关于对舞蹈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则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 还有被迫选择舞蹈进行学分修习的学生, 还有仅仅是为了减肥而需要的舞蹈运动……, 面对形形色色对舞蹈选修课课程的憧憬的授教群体, 要进行调研分析, 再进行兴趣化教学, 不能按照专业化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机械的复制, 对这一类非专业学生要有创新、改变才能让学生得以对舞蹈选修课的向往和学习, 这样才可以进行正常的教学和科研。

四、对舞蹈选修课的教学

在对综合性大学舞蹈选修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学习进行的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在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们已不再受传统性教学的约束, 专业化的教学方法已然受到极大的挑战, 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提高,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积极应对和教授思维更活跃, 能力更强的学生。新一代大学生能力在凸显, 对新的学习方法有着极大的兴趣, 在此前提下提出关于舞蹈选修课的几种教学方法:1、兴趣式教学;2、指导式教学;3、参与性教学。就三点教学方法而言仅仅是针对舞蹈选修课的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拓宽视野, 丰富大学生活。

(一) 兴趣式教学

兴趣式教学对于大家并不陌生, 但真正运用到教学中还是比较少的, 尤其在国家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兴趣式教学只能算是启蒙教学中的一种, 一旦进入学前教育, 有着竞争的时候, 学习成绩才是最终的结果。诚然, 早年的兴趣式学习对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来讲无疑就是过早的被扼杀。进入大学, 面对宽松的学习环境, 兴趣式学习就成了最好的释放。“想学什么, 就学什么”不在是一句空话。作为施教者, 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开设令他们感兴趣的课程, 进行兴趣式教学, 真正的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兴趣式教学方法适用于对舞蹈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的学生, 这样无论是在舞蹈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上, 学生们都怀着极大的热情, 投身于对舞蹈的了解和学习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们掌握了基础知识后, 兴趣增强, 当前泛读式的普及型内容无法满足需求之时, 兴趣式教学方法便就过渡到第二阶段:指导式教学。

(二) 指导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定基础水准的学生。经过兴趣式教学的启导, 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发生改变, 对应于自己的兴趣更加细化的深入到舞蹈这个学科之中。根据学生自有条件归类划分, 然后进行细化指导, 以培养对舞蹈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达到教学目的。

就目前舞蹈选修课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通识理论课和参与实践课。因为课程性质的缘故,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 就有所针对, 不会出现专业级的要求和学习, 对每一种类进行大致的了解和分析, 然后进行兴趣方向进行指导学习, 以达到选修课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寓教于乐。通过教师专业的指导以后, 其自身能力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教学进进入到最后阶段:参与性教学。

(三) 参与性教学

参与性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参与到规定课程之外的学习。课堂上的参与只是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消化, 而课外才是学习和锻炼的平台。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社团和各类组织非常多, 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可以提供更高的平台, 比如进行校园舞蹈大赛、周末舞会、舞蹈艺术沙龙等等, 为舞蹈爱好者提供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参与性教学, 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兴趣和学习, 强化舞蹈课程学习的根本性, 使舞蹈选修课真正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 综合性大学舞蹈选修课的教学, 要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语本《诗大序》:“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故舞蹈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抒发情怀, 不是某些人的专利, 舞蹈的机会人人平等;而选修课所处的尴尬境地也不能让大学这个圣贤之地变得那么俗气。无论课程的性质属于哪类, 但是大学所赋予我们的精神不可磨灭, 学科精神不能败坏。求知识、做学问才是大学的本质, 要怀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达到教学科研齐进步, 这才是教育治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欢, 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5

[2]王中华,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刍议[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 01

舞蹈选修 篇5

客观而论, 《〈史记〉选读》这本选修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但限于时间, 迫于压力, 疲于应付, 我和学生都只能“带着镣铐跳舞”, 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高考这根指挥棒让我们放不开手脚, 甚至让我们缺乏自信、急功近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选修动机———夯实基础, 对接高考。

之所以要求学生选修《〈史记〉选读》, 绝大多数学校还是为了对接高考, 尽管从理论上说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史记》文学与史学成就, 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试想, 如果让学生从《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红楼梦〉选读》《现代诗歌选读》《实用阅读》等课程中自选, 学生未必全选《〈史记〉选读》, 除非你明确告诉他这门课可以帮助你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对高考文言文阅读大有好处。这也难怪, 一是我们的苏教版5册必修教材中的文言篇目远少于前几年一直使用的人教版教材, 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很牢固。从前几年所教高三学生的文言基础与能力来看, 使用苏教版后的2008、2009届学生稍有逊色, 尽管他们也选修了《〈史记〉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 尽管这几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阅读题难度有所下降。其二, 高考文言文多以记叙类文章为主, 特别是史传文考得较多。这两点理由怎不让我们对《〈史记〉选读》情有独钟?

教学安排———篇目贪多, 课时偏少。

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分8个专题, 节选文章20篇。前两届学生一般用半个学期 (2个月左右) 时间修完, 一般学校整合10篇左右课堂选讲。本届高二, 可能考虑到“五严”背景下学生在校时间减少, 拟将前几届高三暑期所教《唐宋八大家散文》提前至高二学完, 故将《〈史记〉选读》压缩至5周左右, 而所选篇目不减反增。为了赶进度, 教师只能“开快车”, 甚至牺牲作文教学实践, 取消课堂阅读时间。

教学方法———重“言”轻“文”, 陈旧单一。

《史记》中的文字不是很难懂, 但对普通班来说, 学生阅读习惯、文言基础等方面差异较大, 教师组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以对接高考为目标, 所以教师难免采用必修课的教法, 以单篇课文的解读代替专题内容的整合, 重文言词句的疏通整理轻思想艺术的探究, 个中原因固然有更新观念探究教法的因素, 但更多的是功利性的因素, 因为人文素养无法在试卷上体现出来。教师也知道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 也想让学生将《英雄》《霸王别姬》等影视片段与原文作一番比较, 也想组织一次《史记》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评选, 还想让学生就《史记》中的英雄悲剧搞一次演讲会或辩论赛, 甚至想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史记》中的经典故事……但现实允许吗?课时太紧, 作业太多, 高考在即……学生忙着呢。

评价方式———书面测试, 分数第一。

这是不言而喻的评价方式, 也是对接高考的达成检测, 它将文章肢解为具体的文言词句。但事实上学生对课本所学的古汉语知识没有很好掌握, 文言阅读能力并未真正得到提高。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进度太快, 学生来不及消化、巩固;也因为学生读得太少, 语感不强。这种评价方式还扼杀了学生对司马迁和《史记》的好奇心, 也让学生对古代优秀的文化经典产生了畏惧感。当我们下学期给学生讲选修课《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时候, 学生会恍然大悟:这是无奈的选择, 一切为了高考。

鉴于此, 我以为在《〈史记〉选读》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选修与高考之间的关系, 努力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尽快走出“戴着镣铐跳舞”的被动局面。

首先, 定位要准确, 既遵循课标要求, 又兼顾考试大纲。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 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舒展和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课标和考纲并不矛盾。因此, 我把《〈史记〉选读》的教学重点整合为:在读懂选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提升文化品位。这里的“读懂”显然就是对接高考, 要读懂就需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翻译文中的句子, 这正是《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这里的“领悟”实际上就是要会鉴赏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这同样是高考中很重要的能力要求。可见, 中学生读《史记》, 重点不是研究其“史家之绝唱”的历史价值, 而是汲取其“无韵之离骚”的文学精华。

其次, 教材要整合, 既体现教材的编排体系, 又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史记〉选读》教学前, 应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教材从作家身世、史书体例、史家传统、理想人格、人物刻画和叙事艺术等六个专题进行编排, 其体系较为科学, 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但我们既不能从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角度安排教学, 也不宜仅仅选择单篇课文组织教学而忽视其编排体系, 这就需要对课文进行整合。比如专题一司马迁其人其事中的《太史公自序》内容偏难, 可以不教,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看看书旁的译文, 一者我们不是搞史学研究的, 二者学过必修五的《报任安书》对司马迁其人其事并不陌生。再如《史记》的体例学生也是了解的, 教师可以将这两个专题合并介绍, 无须再让学生去读专题中的选文, 因为这些文章学生很难读懂, 也很枯燥, 不要为难学生, 选修历史方向的学生有兴趣自己去看看即可。各专题下选什么文章让学生读呢?一要浅易, 二要典型, 不必贪多, 因班而定, 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再次, 教法要灵活, 既不能上成必修课, 也不可上成“大学专业课”。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既适应教材内容又切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要提倡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 因材施教, 灵活多样, 不过于强调教学模式的统一, 一切服务于教学效果。但作为选修课, 不能上成必修课, 要有拓展和提高, 不能把一篇古文搞得支离破碎变成文言知识的佐证材料, 也不能像王立群说《史记》那样上成专题研究课, 要重视对文本的研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 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中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也要有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授。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 可利用好双修日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史记》研讨会、《史记》影视欣赏、《史记》经典故事排练与演出等。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 又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能让学生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得到强化, 思维与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而这又何尝不是与高考知识与能力要求的潜在对接呢?

舞蹈选修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公选课,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模式

1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方法以及创新式教学模式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2)教学实验法。在重庆医科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中组织教学实验,教学计划完成后,对相关成绩进行有效测试,以此作为教学效能分析的依据。

3)数理分析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关数理分析。

2 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效能分析

2.1 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计划的设定

以我校体育舞蹈公共选修课2015级学生教学实验对象,抽取行政1班和2班进行教学实验,在同一时期完成相应教学计划。具体设定如下:1)以拉丁舞“伦巴”的国际标准规定步伐和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一套花样动作为教学内容;2)拟定教学计划,教学实验预计4个月完成,共计32课时;3)评定教学效果,完善信息化教学模式。

2.2 教学流程及教学效能分析

对体育舞蹈公共选修课学生进行分组:1班为对照组(40人),2班为实验组(40人)。对照组完全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根据教学进度,分准备阶段、试验阶段、确立模式阶段、效果反馈阶段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完成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主要是基本功训练和双人配合练习。利用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在已创建的网络课程中完成学习资源的上传下载以及跨时空的协商交流;然后利用视频辅助教学;第三是确立信息教学模式阶段,分析并修定教学计划;第四,对依据已确立的教学模式进行量化分析。预期计划完成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及成套花样动作表现清晰度与准确度作评定。在数据处理前进行正态性检验,以确认数据的可比性。实验结果分别见表1、表2。

学生理论测评成绩结果表明(表1),实验组学生的总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推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视听认知能力的提高反作用于理论学习,表现为知识点的识记更准确,认识更深刻。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套花样动作完成的成绩作相关数理分析,见表3。

结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因此实验后有显著性差异。

表2表明,实验组学生的技术动作准确性与艺术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表明信息化模式教学在学生的技术动作强化上有积极意义,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动作技能形成中的错误干扰。

2.3 教学评价与效果反馈机制

完整教学的评价系统是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保障,借助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评价系统,学生就能根据教学评价的明确标准理性评价自己的成绩,修正自己的技能学习,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成套表演中的技术瓶颈,并制定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技术或表演障碍,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论与建议

新型模式教学推进了该校本课程教学的改革。这一模式表现出了极大优越性:1)当前高校体育基本教学环境设施中不够完善的现状,先进信息教学技术可弥补教学场地设施不完善的短板;2)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表现在技术和理论层面;3)现代信息化工具为教师教学直观展示、动态模拟、创设情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打破了过去呆板单调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和推广阶段,我们应从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公共选修课的现实出发,将此模式推及到其他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中,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冯明荣.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舞蹈教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3]郜立春,等.加强行动研究,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4(4):61-62.

上一篇:电力系统仿真及应用下一篇:市场形势营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