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2024-05-31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精选10篇)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篇1

浅谈大学生求职礼仪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颗明珠,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礼仪不但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人的成功取决于15%的才能和85%的人际关系。要想成功,必须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礼仪正是人际关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求职对个人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和机会,首先要在求职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表现出自己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修养,从而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那么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守时。守时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迟到、失约更是企业面试中的大忌。这不但会反映出求职者没有时间观念和责任感,而且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对这份工作没有热忱,从而对你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如因有要事迟到或缺席,一定要尽早打电话通知该公司,并预约另一个面试时间。提前10—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效果最佳,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也会被视为没有时间观念。

注意面试仪容仪表。每个人都懂得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外在形象是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在形象主要是指着装后的形象。恰当的着装能够弥补自身条件的某些不足,树立光彩照人的形象,主考官也会另眼相看。首先要干净整洁,按照一般的审美要求,求职者要把头发修剪到合适的长度和适合自己的发型,男生要把胡须剃掉,衣服要整齐没有褶皱。其次是服饰的选择,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先了解一些前去应聘单位的文化背景和工作性质,保守类的如国家公务员、律师业、金融业等,被要求穿着保守正统的职业装;现代派的如旅游业、汽车销售业等,可穿适度装扮的职业装;创意型的如广告代理业、时尚业等,可穿着有个性的职业装。清楚职业的类型,对于选择穿什么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还可打听一下这个行业的业内人士是怎么穿着的,或

这个单位的员工是怎么穿着的,使自己面试的时候打扮得像个“圈内人”,这会大大地提高面试的成功率。另外,女孩子在应聘之前还要化一个淡妆,“化妆上岗,淡妆上岗”也是当前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男女,佩戴的饰品都不宜过多,一般来讲,不要多于三件,叮当作响的首饰是不会给个人形象加分的。总而言之,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庄重、大方为最根本的追求原则,穿戴过于昂贵,主考官还比不上求职者,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合适的行为举止必不可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是对一个人行为举止最基本的要求。进入面试房间时,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注意保持优美的站姿与坐姿。正确的站姿要求做到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挺胸收腹,两手自然下垂或叠放在身体前面,两腿立直并拢,脚跟相靠,脚尖张开约60度,给人以挺拔、优雅的印象。入座时动作要轻而缓,坐椅子时最好只坐2/3,背部不靠椅背,女生必须两腿并拢,男生可稍微分开,双手叠放或平放在大腿上,身体保持挺直并可稍稍前倾,自然放松,面带微笑,保持生动、友善的面部表情,给人端庄、大方的感觉。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传递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修养的外露,是幽雅气质的显示,能把一个人的知识、涵养等最直接、最充分地显现出来。面部表情主要包括合适的目光及恰当的微笑。交谈时正视对方的眼睛是最基本的礼仪,正视主考官的眼睛可能使应聘者感到紧张,可以把目光调整到正视对方脸部由双眼底线和前额构成的三角区域,或者可以扩大到双肩和前额构成的三角区域,这些区域给对方的感觉都是在正视眼睛。

除此之外,求职应聘中可能碰到一些细节问题,大学生也要有所准备。握手时讲究“尊者优先”,一是不能主动伸手,二是对方伸手后要热情友好,要把握好握手的力度和时间。递物、接物时要双手接送。递名片时,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将名片下端对着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恭敬地送给对方。递面试材料时,将材料的正面朝向对方,双手送交对方或放在桌上;面试前要将手机关机或设置静音。

有人把言语比喻为求职者的第二张名片,可见语言礼仪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包括倾听与表达两个方面。先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倾听者,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主考官一般比较欣赏谈吐优雅、表达清晰、逻辑思维性强的应试者,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尽量做到发音清晰,咬字准确。一般的人都有这种判断倾向,即普通话讲的非常标准的人,一定是素质相当高的人。第二,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多用敬语、尊称,“礼多人不怪”,以示对面试方的尊重。第三,掌握谈话技巧。大学生初出茅庐,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被问到的问题知道答案固然很好,如果不清楚也是可以理解的,应答过程中一定要表现得坦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让面试者觉得孺子可教,有潜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注意口气,回答一些令你感到冒犯或者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时,拒绝是可以的,但口气和态度一定要婉转、温和,不能意气用事;双方意见不一致时,不要直接反驳,也不宜据理力争,而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既要巧妙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又要避免直接发生冲突。谦虚、诚恳、自然、亲和、自信的谈话态度会让你在任何场合都受到欢迎。

聪明的人懂得创造机会。面试后的两三天内,可以给主考官写一封信表示感谢。感谢信要简洁,开头应提及自己的姓名和面试时间,重申对应聘职位的兴趣,提及与主考官在面试过程中的交流使自己受益匪浅,最后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关于咨询面试结果,不同的单位是有很大区别的,外企一般工作效率比较高,三天到一周就可以有结果;国企和事业单位相对慢一些,一般要十天到一个月。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打电话过去咨询。

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所以我们因该从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礼仪习惯,注重细节,提升自我素质。

2010年11月13日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篇2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的两个部分, 是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高中语文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把二者放在不同的地位, 充分认识二者的设置目的和不同功能, 教师据此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从以下两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先说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

必修课和选修课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两种类型, 它们在教学上的联系和区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简称《新课标》) 有阐述: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 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获得发展———即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同时《新课标》还指出,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 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显然, 二者在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方面有着共性。“重基础、重均衡”是必修课教学的特点, “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选择、促个性”是选修课教学的特点。

选修课程与必修课在“课”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语文课程内容专门化的排列, 其根本还是语文内容, 必须用学习语文的方法来完成学习过程。因此, 凡是必修课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适用于选修课, 教学仍要遵循, 不能抛弃已有的成功的教学方法而去创造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与之相配合。

当然, 又因为“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选修课存在着内容侧重点与培养目标等的不同, 因而选修课也有着必修课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思路。由此可见, 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教学目标上, 两者相互衔接, 共同提高;在教学内容上, 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在教学形式上, 两者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但二者又有区别, 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 而选修课则更多地体现选择性。前者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保证, 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共性的一面;后者则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因而, 必修课具体, 针对性强;选修课重拓展, 探究性强。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探索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实际教学浅谈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司马迁文选的教学区别。

再说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法

我校高中语文教材使用的是人教版的, 尽管人教版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教材的课程模块设计和课程内容安排的主次、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上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对司马迁文选的编排上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一是在初中语文已学司马迁文选———《陈涉世家》《李广》 (两文均为节选) 的基础上, 选录了《鸿门宴》 (必修1) 、《廉颇蔺相如列传》 (必修4) , 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二是在选修教材中录入司马迁的《项羽之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三是读本中选录了《魏公子列传》 (读本4) 、《报任安书》 (读本5) 要求学生自读、自学, 这是对“必修课”延伸。

必修、选修教材中司马迁文选及读本中《魏公子列传》的共性是传记类体裁, 它们与《报任安书》 (读本5) 这篇作品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静言思之, 它们共同地体现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表达出的生死观, 前者是具体而生动的“范例”, 后者是“纲”, 在课程功能上是对前者的拓展、提升。在实际教学中, 如何处理司马迁文选教学呢?

由于“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对必修课的教学要抓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落实每一个细节, 这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也是其它学科乃至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等方面的基础。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着力于达到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够达到增强其文言语感的目的等。所以在教《鸿门宴》《项羽之死》 (均选自《项羽本纪》) 和《廉颇蔺相如列传》时, 各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要注重文言实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虚词 (意义和用法) 、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等的识记和理解, 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 组织学生了解传记文章的叙事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传主的形象。此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向学生传授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以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文言的能力。但是要注意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传授和积累, 也要通过各个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探究。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 可组织学生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四, 理解作者评传的含义, 并讨论蔺相如“勇”的真正内涵, 这就为以后学习选修五中的《报任安书》, 进而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作了铺垫。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选修课中也要始终结合教育的终极目标来实施, 即选修课在教学上要与必修课的内容和方法相联系, 兼顾二者衔接性和综合性以及语文能力、素养的一致性;在制定目标时要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教法的选择上要更为灵活和自主, 选修课的选择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如在教授《报任安书》 (节选) 时, 这是一篇抒情浓郁的书信, 兼具叙事和议论, 是司马迁虽遭遇一生坎坷却卓然于世的真实写照, 是作者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是其生死观的直接剖白, 也是解读司马迁和《史记》的切入点:他对生死的看法具体体现在对《史记》人物的评价中。教学时一则遵循文言文的教学规律, 重视文言基础的夯实, 让学生读懂课文。二则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从本文内容出发, 合作探究司马迁为什么在奇耻大辱的窘境下本可一死了之, 却不自杀而隐忍苟活?辅以本文删节内容和司马迁家世的补充, 并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和探究分析, 教师再作必要的指导, 归纳如下结论:生死决择——重于泰山的生死观;倜傥非常———扬名显身的理想追求;发愤著书———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自身尊严———高贵独立的人格精神。司马迁在惨遭李陵之祸而面对生死两难之时, 正是由于他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 著成鸿篇巨制———《史记》而名垂青史。三则启发学生联系所学、所知的《史记》中许多传记人物的结局, 并用能体现他的这种生死观的生动而具体的事例加以印证:有为国事而死的陈胜 (《陈涉世家》) ;有羞于对刀笔之吏, 愤而自杀的李广 (《李将军列传》) ;有不畏强暴, 敢于刺杀秦王的荆轲;有愧对江东父老而自杀的项羽;有以死督促信陵君救赵的侯嬴……无不体现他悲壮浓烈的生死观——生, 生有所值;死, 死得其所。四则让学生观看《史记》与之相关的影视等, 举办观后感、讨论会、读书报告等活动, 让学生倾情阅读, 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还可在学生丰富阅读传记的基础上, 尝试写作小传、自传,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 教学上做到知识与能力兼顾, 突出人文素养。

语文科是开放的学科, 它既需要课内教学, 也需要课外延伸。新课程改革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会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可在必修课、选修课之余, 组织学生活动体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相结合, 师生或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拟定与《史记》人物传记相关的研究性课题, 合作探究。如指导所带高二 (13) 班“独树一帜”学习小组 (组长周威) “专题探究《项羽——悲剧英雄”。该小组通过阅读《史记》中《项羽本纪》及其他传记中涉及项羽的资料, 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 查找、收集评价项羽的资料, 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深化《项羽》一文传主性格、思想、悲剧根源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不仅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探究学习的参与过程。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篇3

关键词:必修和选修课程、同类知识、教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材衔接教学的现状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依据现代课程理论,结合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联系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设置了必修和选修课程。这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化学课程的文化、科技、技术含量,开阔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其目的就是为了实施适合不同发展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

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知识跨度较大,不容易把握知识的衔接。必修和選修的内容走了两个极端,对于较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利于对知识的分层逐级学习,对于老师来说,不容易把握知识衔接的正确方法,易形成“一竿子插到底”的教学模式。其次,必修教材的知识满足不了选修教材的要求。必修内容的知识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比较浅显,选修课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拔高和拓展,由于难度差异较大,学生通常在掌握了必修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仍实现不了对选修课知识的消化吸收。最后,很多高中化学老师由于没有实施新课改的教学经验,对化学必修和选修的衔接把握不到位,很容易在必修教学中加入选修教材的知识,给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而在选修教材的教学中又很可能出现与必修重复教学的现象,加重了自身的教学任务,且实现不了必要的教学效果。

因此对于如何合理的处理好必修、选修课程中同类知识间的教学关系,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的认识。

二、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材衔接教学实践探究

下面我以我的选修5《乙醇》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下我在实践中处理二者关系的做法。

新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有机化合物内容与传统课程中有机化合物内容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另一方面由于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走的是典型代表物的学习线索,而传统课程走的是官能团类别学习的线索。必修课程中的有机化合物内容与选修课程中的有机化合物内容基本是螺旋上升的关系,在必修化学中为学生建立各类有机化合物典型代表物的认识平台,到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将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上升到官能团类别的学习层次,从类别的角度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此外还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学习进行拓展,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行讨论。这与原来的课程内容体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乙醇的教学内容来看: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的介绍了乙醇的化学式、俗称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方面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可燃性,并介绍了它的用途。在必修2的教材中乙醇的教学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拓展,充分利用了“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以及乙醇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被氧化为不同产物的过程。而在有机化学基础的选修模块中,则是从官能团的角度来认识醇的,重点突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通过必修2乙醇的学习迁移到饱和一元醇的性质,通过醇羟基上发生的反应体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决定性质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选修教材的授课中既要联系必修教材又要有提高。

我对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结构→性质→用途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找出理论依据,从而落实到化学的学习中。让学生明确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应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学,学什么。同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我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应用,教师只要合理提出问题引导即可,而不应该重复教学。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教学内容,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动手解决,让他们锻炼和体会到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乙醇发生各类反应的断键的位置。辅助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强化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在发挥学生主体和主动意识的前提下,借助多媒体,轻松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通过观察到的乙醇分子结构,找出官能团,分析出可能断键位置及断键时发生的反应,然后再通过动画闪动显示断键位置,加深印象。当

在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过程中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研究和探索空间。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踊跃发言,积极做实验。无论是情景设置、实验探究还是课外活动,本课时的教学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尤其是在对乙醇分子结构的分析上,运用探究实验,正反对比思想,由学生归纳总结并得出初步结论,在性质探究方面学生亲自实践感受深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乙醇的知识都是以提问和回忆的方式呈现的,没有进行重复教学,同时又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新知的获取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二者相得益彰。

不同的知识出现在不同的教材中,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在选修教材中,对重复知识理解和掌握比必修教材的要求更高。对于学生而言,如要重新学习选修课的旧知识,不仅没有对知识进行新的领悟,也浪费了学习时间,因此老师需要对选修课中的知识进行分类规划。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认识相关知识在不同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温习旧知识并对旧知识提出选修教材的新要求,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在对旧知识进行温习回顾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达到完美的衔接。老师一定要在学生做好对旧课程知识的充分理解之后,再开始讲授新的化学知识,新旧知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要有所侧重,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打好必修课的基础知识之后,再来学习选修课的新内容,实现化学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衔接。

总之,高中化学的必修与选修教材正是针对学生化学学习基础的多样化而设定的,它在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供新方法的同时,也对高中化学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基础知识与拔高知识的良好衔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实现高中化学教材新课改的目的。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问题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还不成熟,希望和各位专家和老师共同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步。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篇4

很感谢学校开设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这门选修课程及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从中获益匪浅,学到了许多与人际交往有关行为技巧,对人际交往时的心理变化也有了一定的意识。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周围的人际关系得到恒大程度的提高和进一步的完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选修课程为大学生人际交往间的心理明确了方向,对大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起到指导性作用,开设这门课程很有必要,它会有利于大学生之间正确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我当初选报这门选修课程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现象,在闲暇之余反思一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以便及时调整端正心理,和与他人相处时对比他人的心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作出合理恰当的行为反应,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分寸。事实上,课程的内容也的确是密切关系到这些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在娱乐中,同学们心理得到磨练,学习到正确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

大学生是一个受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体,而且大学时期也是人的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据可靠消息显示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存在方方面面的缺陷,人际关系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尝试着做出改变。作为大一新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存在许多的困惑与迷茫,然而在这门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找到了自我,树立了自我意识,悟懂了“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来做什么?”“要到哪里去?”等等一些本质性问题。每周六的人际关系选修课程就像是心灵的补给站,每周给心灵充一次电加一次油,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动力。

课堂上的学习让我明白影响人际关系最大的方面是人的品质。通常有良好人格品质的人也会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真诚是吸引他人,赢得别人喜欢,并且与别人保持良好的交往的必需的品质,相反地,虚假做作则是最讨人厌恶的了。了解到这些重要知识,进行有意识的趋向调节,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就变得容易了。

与人交往时,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对他人形成初步的判断,决定这样的人是否值得深交。然而第一印象往往又具有不准确性,为了避免误解的发生,就要尽量消除头脑中的刻板印象,不以貌取人,以全新的认识来接触他人,这样做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平等对待,得到他人的好感。

与人交往最忌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的想法只能放在自己的头脑里不能以己论彼,转移到别人的身上。大学是一个绽放青春光彩的大杂院,各个反面都有出类拔萃的能人异士,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虚心求教、谦虚待人,坚持自己的位置,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既不夸大别人的优势,也不放大自己的缺点。任何事物都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美丽和闪光点,才能向前进步。

发展人际关系最大的障碍应该是害羞了。在大学生中,害羞现象并不少见,很多大学生不敢在大众场合发表意见,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甚至与异性同学说话都会脸红不自然。实际上这是心思太过细腻的结果,总是担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害怕在众目睽睽下表现自己,反而常常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克服害羞的心理是发展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放下心理的包袱,不太在意他人的议论,是自己的每个举动都洒脱自然,摆脱束缚拘谨;适当留意与谈话人的距离,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流露自然真诚的眼神;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因为某个词某句话而恼怒,以平静祥和的心境应对。这样的谈话应该会流畅许多,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篇5

(一)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

教学要求: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教学重点:命题的改写.教学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312;(3)312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6)他是个高个子.二、讲授新课:

1.教学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5)2x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7)明天下雨.(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

大一选修课选什么好大学选修课 篇6

强烈给大家推荐一下这个类型的系列选修课,在这门课的课堂上,大家可以对股市分析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到一些理财的知识。大家以后毕业后就会发现,理财是一项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一门学问。

外语:

可以选修一门外语,比如日语,德语, 法语等等。外语在现在还是很吃香的,有老师教自己可以去学习一下,增加自己语言能力。

演讲与口才:

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以后,一个有趣的.灵魂加上良好的口才,一定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工作汇报,商务洽谈,创业拉业务,这些都跟口才直接相关,所以大家有机会,一定去系统的学习一些这里面的规则。

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篇7

一、地方选修课实施过程的问题

(一) “高考指挥棒”效应及其基础设施的限制影响作用凸显

首先, 巫山中学具有70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本县唯一重点高中, 承载了诸多学生和家长的升学期望, 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形成了一切以高考教学质量、一切以高考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浓厚氛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压力大, 选修课实施的积极轻松氛围不够。

其次, 地方选修课的实施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成套的师资力量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案。我校地处三峡库区国家贫困县, 很多课程在实施中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 配套设施不够完备, 条件限制使“选”变成了“半选”, 没能够真正达到新课改“走班制”的个性化选修模式。

再次, 从事地方选修课程专业研究的教师人员严重不足, 有的选修学科开设了, 却只有一个人甚至没人真正去深入研究, 一支专业化的有效开展选修教学的教师队伍亟待建立。

另外, 学生要真正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 必然打乱固定班制, 如何管理就是一个迫切且必要的问题。这一点, 学校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但还存在漏洞 (如家校之间关于学生选修课程的考核及时间安排上的沟通) 需要完善。

(二) 教师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瓶颈制约

我校除行政后勤外现有402名一线教师。其中近一半是外县籍教师, 平均年龄低于30岁。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县籍教师大多来巫山时间不长, 对巫山地方文化了解得不深不细, 加上高考压力促使教师忙于备课、上课和应考。因此, 在将各学科与地方特色融合中存在难点。另外, 我校年轻教师多, 教师年轻化倾向凸显。年轻教师经验缺乏, 不够成熟, 在应对高考的教学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研究选修课的有效实施。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下, 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 对新课改要求的理念和落实度不够。因此, 选修课堂往往一板一眼, 没有发挥选修课提趣的作用。

而选修课课程内容选择、上课模式、评价方式往往由老师自己完成, 很多时候, 由于教师个人素养的不完善导致选修课实施过程中, 往往出现备课不充分, 上课不严谨的现象, 上选修课似乎只是用于完成任务, 流于形式, 缺乏实效性。

(三) 学生选课意识薄弱化

学生方面主要有两大问题:选课盲目性, 对选修课的不重视。

第一、学生选课盲目性。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想改变千篇一律的课堂学习内容, 满足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理想的选课必须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必须非常清楚学习该门课程需要具备的基础, 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和自身情况进行理性选课。只有知己知彼地理性选课, 才能保证选修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我校学生选课之初感觉好奇新鲜, 对五花八门的选修课期望值很高, 选课时热情高涨, 大家急着去抢报自己喜欢的课程。但学生对选修课的了解甚少, 往往只是过目了课程标题后便匆忙进行选课。结果很快便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没有达到选修课该有的效果。

第二、对选修课态度轻视。我校学生高考压力大, 背负着家长与老师的殷切希望。因此, 他们对待选修课的态度很多时候是一种放松和娱乐, 觉得不考试而且组织方式教自由。于是, 大部分同学对待选修课极其不重视, 走班学习纪律差, 这也给老师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老师学生的陌生化, 课程成绩的模糊性使得学生学习自由散漫, 没有达到选修课应有的效果。

(四) 选修课评价机制随意化

选修课学生的学习考核不纳入高考成绩, 只与高中毕业挂钩, 缺乏原动力。学校层面也无法统一组织考试, 学生的考评均由授课教师认定, 主观性很强。目前, 我校地方选修课程还处于开发摸索阶段, 教师实施选修课的教材、教案、评价体系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于是, 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学生进行评价, 选修课的课程评价缺乏客观性, 不利于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地方选修课实施的策略

(一) “软硬兼施”造氛围

地方选修课若要更加有效顺利实施, 学校就必须在硬软件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完善。在硬件上, 要为选修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专项经费支出, 完善配套设施 (如:选修场地、实验器具、选修活动策划小组等) , 制定出一套选修课程的实施计划和管理方案, 确保“走班制”安全、有序、稳定进行, 真正体现“选”。在软件上, 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积极钻研的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在完成必修课教学任务的同时, 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全面深入了解, 积极编撰地方选修课程, 积极参加选修课程的研究并示范上课。如, 语文教师就可将自己的专业课程与巫山文化相结合, 对巫山民俗文化广泛涉猎编撰相关读本, 搜集整理民间对联俗语等形成系列, 搜集整理名家名篇与巫山神女、红叶、云雨等千丝万缕的关系形成系统读本。当然, 学校在年度考核中需要对这些老师的成绩加以认定并表彰奖励。

(二) “专而不专”教师素质多样化

首先, 让老师深刻领会选修课开设的意义。选修课的开设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个性发展的机会, 更是给教师专业的提升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正好给老师的职业带来一股新鲜之风, 教师可以把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内容, 汇编成教材, 向学生展示自己除了所教学科知识以外的才能。

其次, 要使选修课有效实施, 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 拓宽选修课教师的知识面, 特别是课程开发相关知识内容的培训。除了聘请专家讲座或其他人士参与选修课程的开发之外, 高中老师也可以走到职高, 走向初中, 了解职教的一些课程情况和初中的基础情况, 从中借鉴学习。使选修课的实施真正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能力水平为出发点, 不再流于形式, 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提高素质教育。

(三) 提高选课意识, 更新课改理念

学生对自己要选的课不了解, 老师往往也只简单的建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选择就很迷茫。因此, 学校可以加强对选修课开设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或者延长选课时间。比如, 下一学期的选课课程可在放寒暑假期前公布, 让学生趁放假空隙多方查阅资料、多方咨询以便对自己要选的课程有个全面的了解, 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 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也才能真正体现选修课的价值。

学校也可以多举办有关地方文化的活动。如民俗活动进校园、摄影绘画大赛、我歌我家乡等活动, 强化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 从而提高对选修课的兴趣。

教师还可提升学生对选修课意义的认识, 让学生真正改变对选修课可有可无的意识, 让学生成为选修课的主体;这样, 端正了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之后, 选修课将会更加有效地实施。

(四) 评价机制规范化

在我校高考成绩认定优先的前提下, 选修课开展后没有客观系统的考察评价机制。因此, 在学校行政层面上, 学校应该建立选修课管理部门, 制订完善的选修课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对选修课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关注选修课的课堂效果评价, 进行选修课的评比体系等来确保选修课的质量。

在教师层面上, 应该让学生清楚选修课的学习目标以及课程的评价方式。合理的评价方式应该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组成。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也关注学生最后的学习收获。评价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做, 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学习的目标以及要促使自己达到这个目标的内外压力。

摘要:近几年来, 巫山中学在地方选修课程的编排及实施上花了大量心血, 卓有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高考效应问题、师资水平原因、学生引导方面和评价机制等问题。本文就如何更好地促进地方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选修,问题分析,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都, 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7~98。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篇8

vt. 承认,确认

acknowledge sb/sth (to be/as) 承认、认可某人、某事(是)……

acknowledge doing sth 承认做……

It is universally/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被公认为……

I did not acknowledge that he had done anything wrong.

我没有承认他犯了什么错。

He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the best player in the world.

他被公认为世上最好的选手。

They acknowledged having been defeated at last.

他们最终承认受到过攻击。

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at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他被公认为取得了巨大成就。

vt. 答谢,感谢……

I greatly acknowledge financial support from several local business.

我对本地几家企业的资助十分感谢。

【拓展】

acknowledgement n. 承认,感谢

in acknowledgement of 为表彰/为感激……

occupy

vt. 占用,占领,占据

occupy with sth/in doing sth 忙于做某事

occupy one’s mind/thoughts/attention 全神贯注

be occupied in doing sth/with sth 忙于做某事

The workers are occupied in building the new houses.

工人们忙于建造新房子。

She occupied herself with housework all day.

她成天忙着做家务。

【拓展】

occupation n. 职业,工作

fit in

相适应,相融合

His ideas did not quite fit in with our aims.

他的想法和我们的目标不完全一致。

Do these plans fit in with your arrangements?

这些计划与你的安排一致吗?

【拓展】

be fit for 胜任,适合,合适

be fit to do sth 适合做某事

keep fit 保持健康

Mr Smith needs more exercises to keep fit.

史密斯先生需要更多的运动来保持身材。

She is not fit to look after children.

她不适合照顾孩子。

settle in

(迁入新居,更换工作后)安顿下来

He can’t seem to settle in a steady job; every two years or so he moves to another city and starts again.

他似乎不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定下来,大概每隔两年他就到另外一个城市重新开始。

Later, he began to settle in the place where the scenery is beautiful.

后来,他开始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安顿下来。

They settled in a small village after they got married.

他们结婚后在一个小村子里定居了。

【拓展】

settle down 安定下来,使某人坐下,安静下来

settle(sb) in /into sth (帮助某人)迁入新居,做新工作等

settle on sth 停留

They settled down to a serious discussion over coffee.

他们坐下一边喝咖啡一边进行了一场严肃的讨论。

means

n. 方式,手段

当means作“方式、手段”解时,它是个单复数同行的词,谓语到底是用单数还是复数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如:

Every means has been tried.

每一种办法都试过了。

All possible means have been tried.

所有的办法都是过了。

This means of transport is a very old one.

这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

Several means of transport are available to you.

有几种交通工具适合你。

【拓展】

by means of 通过……的方式

by all means 务必,当然

by no means 决不

means表示“方法,手段”,其单复数形式相同。当means作主语且有every, each, one, a等词修饰时,谓语动词用单数;有all, some, several, many, few等词修饰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means, way, method, manner均有“方式,方法”之意,其介词搭配为:by ... means, in ... way/manner, with ... method。

occur

vi. 发生;举行;存在

The words of the song occurred suddenly.

突然想起这首歌的歌词。

When did the accident occur?

意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A good idea occurred to/struck me.

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It occurred to/struck me that I had left my bag in the taxi.

我突然想起来我把包掉在出租车里了。

【拓展】

v. 发生,出现,被想到

sth occur to sb

sth strikes sb

sth comes to sb

It occurs to sb that ...

It crosses one’s mind that ...

以上都可表示“某人突然想起……”之意。

【辨析】

happen与occur均可表示“发生”,但occur比happen更正式;take place没有偶然发生之意,它表示有组织、有计划地发生。如:

The December Ninth Movement took place in 1936.

一二·九运动在1936年发生了。

1._______________that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ups and downs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acknowledge)

众所周知,中国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经历了一系列的盛衰起伏。

2._______________,he still found time for recreation in tennis and skating. (occupy)

尽管忙于他的工作,他仍然找时间去打网球和滑冰来娱乐。

3. If he_______________with his workmates, he would have been so happy. (fit) 如果他和他的同事都融洽相处的话,他会很开心的.

4. There is no written account of what ever happened to them, but it is said the place thousands of years ago. (settle)

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他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事,但据说他们是几千年前定居在这里的。

5._______________, and everything goes well now. (means)

每种方式都已尝试过了,一切都进展顺利。

1. It is universally/generally acknowledged

2. Occupied with his job/work

3. had fit in

4. that they settled in

《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篇9

5张中丞传(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其文学成就。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掌握重要的文言虚实词。

3、学习主人公以身殉国的牺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花大量笔墨许远、南霁云、于嵩等人的原因。

2、理解张巡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本文刻画人物的技巧。

授课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指导学生自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写作背景

《张中丞传后叙》 是一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体现了韩愈为人鲠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暴发,唐军节节败退;在此情况下,张巡和许远率万余兵士坚守睢阳孤城十余月,吸引了叛军近十万兵力,阻遏了敌人向前推进的速度;睢阳城破后,张巡、许远相继被害。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守城的英雄在战后却屡屡被诬,竟延续五十余年而不绝。先是一些文武官员为了替自己战时无耻的逃跑行径辩护,诋毁许远、张巡困守孤城的作法,并指责是张巡造成了睢阳城中人吃人的现象; 针对这种议论,李翰撰《张中丞传》上呈肃宗,以为张巡辩诬,使事实得以澄清。然而十年后,又有人指称许远降贼,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也上书代宗皇帝请追削许远的官爵,但朝廷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五十年后,唐朝藩镇割据的状态急需改变,而此时又有许多人借中伤许远、张巡来为自己谋利,面对此情此景, 韩愈写下了这篇《张中丞传后叙》,作者在为英雄辩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 “擅强兵坐而观者”、“弃城而图存者”的极大愤慨;特别是通过对贺兰进明丑恶嘴脸的揭露, 表明了作者不满藩镇割据、要求中央集权的政治态度。这一主张配合了唐宪宗的政治变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指导学生自己查工具书,自读课文。

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解答。

主要解决字词、文言句式,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可分为几部分?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段(1):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

第二段(2,3,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张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

第一层(2):驳斥“畏死辞服于赋”的错误论调。 三个事实论据:

(1)“位本在巡上” 2)“苦守尺寸之心,食其所爱之肉” 3)“虽愚人变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畏死亦明矣”

第二层(3):批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两个比喻说理: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斋者”

2)“引绳而绝亡,其绝必有处”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异”

第三层(4):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错误议论。

首先: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 其次:强调睢阳尚不能守,逃到他处又何用

然后:睢阳不能守率残余饿赢能突出重围? 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最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者,反责“二公以死守”的卑劣行为。

第三段(5),记叙南霁云的事迹

1层:叙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经过。

2层:南霁云与张巡壮烈就义的经过。

第四段(6):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

1层:详叙张巡博学与英勇就义的事迹。

2层:简叙许远宽厚的为人。

3层:交代于嵩(讲述张、许轶事之人)之死。

二、 赏析人物。

本文充满著遗憾,不平和同情,文中的人物也因此而形象鲜活,请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的生平事例,并据此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1、张巡

事例:① 长七尺余,须髯若神。②巡怒,须髯辄张。③巡曰:「吾於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者,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④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④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⑤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⑥ 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⑦远材不及巡者,开门纳巡,授之柄(军权)而处其下、

形象:①高大,威武,美髯。②记性好。③文思敏捷,倚马可待。④视死如归,从容就义。⑤有领导能力,服众。⑥识人不深,误解南霁云之心。⑥善於军事。

2、许远

事例:①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②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③ 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④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形象:①宽厚长者,表里如一、②忠贞不畏死、③容人雅量,大事为重、④不善军事、

3、南霁云

事例:①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②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③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④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形象:①有义气,能患难与共、②有勇气、③强壮有力、④恩怨分明、⑤从容就义不畏死、⑥有谋略、⑥服从领导、

4、贺兰进明

事例:①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②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且食与乐,延霁云坐、

形象:①善嫉,自私、②爱才、

三、写作手法: 艺术特色: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

文章先议后叙,看来是两大部分,但毫无脱节之感,这首先是因为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 从整体上讲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但议论中带有叙事。例如:“远虽村若不及巡者,……与巡死先后异耳”。这节文字主要对许远的高贵品质进行议论。但也附带叙述了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的事迹。把议论与叙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再如“这诚畏死,何苦守尺雨寸之地……以与赋抗而不降乎?”这一节文字主要针对“畏死”的论调进行驳斥,但又包含了对许远杀所爱的人充饥的事迹的叙述。

2、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丰富饱满。

文中人物各有性格特征,南霁云的刚烈英武,张巡的从容不乱。许远的宽厚谦逊,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若干精彩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描写最脍炙人口,文中精心描写了南霁云慷慨陈辞、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三个场面,歌颂其凛然正气,赞美其忠肝义胆。

2)从人物的言行中塑人物

南霁云在贺兰宴会上的讲话:“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强调有力,加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着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的心理,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3)细节描写

“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体现出霁云刚烈无比的激愤难抑的感情,令人触目惊心。

3、衬托手法塑造人物

如:南霁云的忠肝义胆,磊落胸怀和刚烈英武,以贺兰进明可耻的居心和卑劣的行径作反衬。

张巡就义时从容镇定,视死如归,也是由其部下的痛苦哀恸的表情来衬托的。“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的表现,衬托出南霁云拔刀断指行为的壮烈感人。

四、作业:完成练习第四题。

后记:

“选修系列4”综合测试 篇10

1. 已知△ABC的重心和内心分别为G,O,且GO∥BC,求证:AB+CA=2BC.

2. 如图,已知在△ABC中,CA=CB,D为AC的中点,以AD为直径的圆O切BC于E,设AD=2.

(1) 求BE的长;

(2) 过点D作DF∥BC交圆O于点F,求DF的长.

第2题图

第3题图

3. 如图,自圆O外一点P引两条切线,分别切切圆O于点A,B,过点P任作一条割线,交圆O于点M,N,交AB于点Q.

求证:PMPN=QMQN.

选修42: 矩阵与变换

4. 用几何变换的观点,分别判断下列矩阵是否存在逆矩阵.若存在,请把它求出来.

(1) 01-10;

(2) 1301.

5. 已知直线y=x经过矩阵A=a-11a对应的线性变换作用后变为直线y=(2+3)x.

(1) 求实数a的值;

(2) 求圆x2+y2=1在此变换作用下得到的曲线的方程.

6. 二阶矩阵M对应的变换将点(1,-1)与(-2,1)分别变成点(5,7)与(-3,6).

(1) 求矩阵M;

(2) 若直线l在此变换作用下得到的直线l′的方程为11x-3y-68=0,求直线l的方程.

7. 已知矩阵M=200-1的特征向量为e1=10,e2=01,相应的特征值为λ1,λ2.

(1) 求λ1,λ2的值;

(2) 若向量α=21,求M10α.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8. 已知点P3,π3,分别按下列要求求出点Q和点R的极坐标.

(1) 点Q与点P关于极点O对称;

(2) 点R与点P关于直线θ=π2对称.

9. 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l:x=22t+4,y=22t(t为参数)与曲线C:x=4u2,y=4u(u为参数)交于A,B两点.

(1) 分别求直线l与曲线C的普通方程;

(2) 求证:OA⊥OB.

10. 设直线x=1+12t,y=-33+32t(t为参数)和圆x2+y2=16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中点的坐标.

11. 已知椭圆C:x224+y216=1,直线l:2x+3y-24=0,O为原点,M是l上的一点,射线OM交椭圆C于点R,点Q在直线OM上,且线段OM,OR,OQ的长成等比数列,当点M在直线l上运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上一篇:1000实习字报告下一篇:数学辅导班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