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格局

2024-05-13

国际关系格局(通用12篇)

国际关系格局 篇1

摘要:如今, 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分化, 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国际贸易呈现多极化发展态势, 这不仅扩展了WTO成员与内容, 也弱化了多边贸易规则。可以说, 国际贸易的区域化发展, 使得各种贸易区域同时并存, 间接导致了“中国套娃”现象。如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是我国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具体采取的应对措施应该包括:始终维护以WTO为基本框架的多边贸易秩序、夯实促进建设东亚区域贸易秩序的新措施、以经济新常态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进程。

关键词: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多极化,区域化

一、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分化, 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国际贸易呈现多极化发展态势, 这不仅扩展了WTO成员与内容, 也弱化了多边贸易规则。可以说, 国际贸易的区域化发展, 使得各种贸易区域同时并存, 间接导致了“中国套娃”现象。如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是我国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分析

1、国际贸易多极化发展

从目前来看, 国际贸易呈现多极化发展态势, 这是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分化的重要表现。从宏观角度而言, 国际贸易多极化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美国一国称霸→美、欧两极对立→欧、美、日三足鼎立→欧、美、亚多极发展。

美国一国称霸的时期是二战结束-20 世纪50 年代。1948 年, 美国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据17.2% 的比例。这时候, 欧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 光英国一个国家, 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就占据12.4% 的比例。但当时还没有形成欧共体, 美国仍然一枝独秀。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欧洲经济迅猛复苏, 美、欧两极对立的国际贸易格局开始形成。美国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直到六七十年代都没有得到缓解, 而此时日本经济开始崛起, 正式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状态。到了七八十年代, 以亚洲四小龙 (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 为代表, 东亚经济体快速发展, 接着金砖国家 (以中国为代表) 也开始崛起, 国际贸易格局正式踏上多极化发展的轨道。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国民经济实力大幅度增长, 在国际上开始有了一定发言权。

2、国际贸易格局区域化发展

国际贸易不仅多极化发展, 还开始转向区域化发展, 这也是国际贸易格局分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国际贸易区域化发展具体是指国际贸易形成了三大板块:一是欧盟贸易体;二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贸易体, 三是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体。据有关数据统计, 2013 年, 这三大经济贸易体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31.9%、14.9% 和24.7%。这些数据汇总后, 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据了超过70% 的比例, 可见影响力之大。其中, 欧盟贸易的区域化程度最高。在三大贸易板块的影响下, 还形成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次级贸易区域, 进而形成“中国套娃”现象。

3、中国贸易秩序变革

如今,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其发展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一, 从国际贸易大格局来看, 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是促进国际贸易格局进行分化与重组的关键要素。1948 年, 中国贸易出口额只占世界贸易出口额的0.9%, 到了1958 年, 中国出口额占据了2.4%的比例。进入21 世纪之后, 这个数据不断变大, 2010 年达到了10%, 2013 年突破了11%, 已经是世界单一经济体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国家。反观美国, 其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1948 年的22% 一直下降到2013 年的8%, 日本的占比在1986 年达到了9.8%, 但是在2013 年, 仅占3.8% 的比例。不难看出, 进入21世纪之后, 中国已经成了国际贸易增长最重要的“催化剂”, 是国际贸易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极, 也是世界各国都要高度重视的合作伙伴。

三、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

虽然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据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客观看待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并采取有效对策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1、始终维护以WTO为基本框架的多边贸易秩序

必须承认, 中国对外贸易之所以屡创佳绩, 不仅是中国国民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 也与中国加入WTO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 中国是WTO多边贸易秩序的积极受益者。它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也为中国应对贸易单边主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 中国国际贸易迅猛发展, 针对中国的贸易冲突也与日俱增, 这是国际贸易格局分化的客观反映。历经多年的洗礼, 中国政府已经初步掌握WTO规则, 并学会了将其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武器。从目前来看, WTO多边贸易秩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中国应该自始至终地维护以WTO为基本框架的多边贸易秩序,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2、夯实促进建设东亚区域贸易秩序的新措施

1997 年,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后, 东亚经贸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强, 成立了“10+3” (东盟10 国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 框架, 之后又在日本的提议下建立了“10+6” (在“10+3”基础上再加入印度、新西兰与澳大利亚) 框架, 旨在大力促进东亚的经济合作, 推进贸易便捷化和自由化的进程, 然而, 这两个框架并不包括美国。不得不承认, 这两个框架目前还处于十分松散的状态, 内部矛盾频繁发生, 再加上受到美国主导的TPP影响, 其发展前途令人堪忧。这样一来, 东亚的“中国套娃”现象便日益明显。处于这样的局面中,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但是要想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 还要加强软件建设, 为东亚的区域贸易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以经济新常态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进程

如今, 中国已经迈入了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新常态局面中, 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可能不会再出现, 所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成了发展对外贸易的最重要途径。从目前来看, 中国开始从商品资本输出慢慢转型为生产资本输出, 服务贸易已然成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新增长点。

另外, 以美国为主导的TPP希望建设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 而中国没有被列为邀请之列。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TPP要将中国边缘化。如今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经不能缺少中国的存在, 即使美国想孤立中国, 也很难如愿,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为应对TPP做好万全的准备。

四、结束语

回想过去, 中国在争取加入WTO时, 也曾经带有一些疑惑, 面临着种种意想不到的挑战, 但事实证明, 中国加入WTO这一举措是十分正确的, 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如今, 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分化, 一国想要独霸的局面永远不可能再出现。中国的发展实力不断强大,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 中国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 不断推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力求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宏禹, 张晓通, 赵柯.论中国经济实力的运用[J].东北亚论坛, 2013, 1:91-98.

[2]姜文学.TPP在美国重塑国际贸易秩序中的双重功能[J].财经问题研究, 2012, 12:81-89.

[3]田丰.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评估与展望[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1:128-146.

[4]陈淑梅, 全毅.TPP、RECP谈判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J].亚太经济, 2013, 2:3-9.

国际关系格局 篇2

答案一:

1.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美国调动以阿矛盾,造成石油减少,使两方经济滞胀,大量资本流入美国。

美国因为越战消耗大量财富,需要资金重振经济,所以美国采取了从国际市场收回美元的作法。具体措施是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等美元贬值到最低值时回收。美国接下来需要让美元升值,而石油涨价可以增加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于是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最终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其影响是美国从欧洲转移了财富。

2.1986年,美国联合沙特使石油价格下降,导致苏联收入崩盘,为其解体埋下伏笔。

苏联作为重工业发展模式,石油对其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另外其本身也是石油输出大国,通过贩卖石油收取大量资金,美国希望通过打击石油价格来瓦解苏联经济。于是美国派遣要员至沙特,与沙特国王协商,通过告知其美元即将贬值的消息来换取沙特石油的价格降低,从而迫使苏联石油价格下降,石油收入大幅减少,民不聊生,为日后的解体埋下隐患。3.2008年,美国喜欢打压俄罗斯经济,举行国会听证并发布名为“石油看跌期权”金融工具,造成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经济崩盘。2008年俄罗斯从美国银行贷款5000亿美元,并用20余家国企股份抵押。作为以双轨制为经济模式的国家,只要石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一桶,俄罗斯就有足够资本还债,于是美举行国会听证,请来了金融炒家,发布了石油供大于求的消息,同时发布了名为“石油看跌期权”的金融工具,于是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俄罗斯经济崩盘。

答案二:

(1)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因越战消耗了大量财富经济陷入“滞胀”,急需大量资金重新提振经济。美国从国际市场上回收美元(宣布美元同黄金脱钩,等到美元贬值到最低时回收),美国需要让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可增加各国对于美元的需求,于是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石油价格上涨其实是美国从欧洲转移了财富(美元升值、沙特等用卖石油的钱买美国债)。

(2)在国际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低利率和疲软股价中,美国将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招募到国际石油市场,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转移至石油市场。

(3)通过战争和其它手段渗透抢占石油资源。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致使盛产石油的国家战乱不断,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美国的反恐战争,也直接影响市场的预期。伊朗作为世界第二大储油大国,不仅受到美国经济制裁,还受到战争威胁。无论伊拉克战争还是潜在的对伊朗的战争,无不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恐慌,造成油价动荡不定。美国还通过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进行军事和经济渗透,通过参加石油开发等手段,竭力占有中亚及里海的石油资源。

(4)利用美元、黄金和石油的比价关系,疯狂套利,操纵原油期货价格。因为石油以美元标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利率调整和美元汇率政策影响和操纵国际油价。例经济危机美元贬值,石油价格上涨。据计算,美元贬值10%,就会使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上涨7.5%。美国在控制美元和石油定价权上同样实行“单边主义”,以图保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评论指出,美国把石油作为经济武器,其目标主要对准中国,以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5)美国购买大量石油加大石油储备,推动石油价格上涨。这样美国可以通过原油库存变化,影响国际油价的市场预期,对国际油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遇到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根据自身需要,或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期达到抑制油价的作用。或国际油价越是上涨,则越是扩大石油战略储备,不断增大世界石油供给的压力。二.美国对华构筑战略包围圈的意图

美国对华构筑了满月形遏制圈,意图有如下几点: 1.使得美国有能力封锁中国,将中国困死在陆地上

因为走向海洋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所带来的资源、贸易通道都是巨大的财富。其中南海是中国南下印度洋的通道,马六甲海峡是中国能源咽喉,第一岛链能够遏制中国前出太平洋的步伐。美国在这些地点都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能将中国困于陆地。、2、使得美国可以直接支援中国的分裂势力

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可以支持新疆的分裂势力。2001年吉尔吉斯斯坦向美军开放马纳斯空军基地,使得美空军拥有了打击中国领土的便利条件。驻阿富汗美军同中国的兰州战区也已经是零距离军事接触。此外美国大型运输机可降落在中亚多个机场,支持分裂中国势力。美国可以利用印度分裂中国的西藏地区。印度将中国视作假想敌,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值得注意的是,青藏高原是中国的水源,而亚洲七条江河的水源都来自西藏冰川。印度临近西藏,可以在水源处采取投毒行为危害中国水源,造成巨大的打击。

3、利用包围圈上的一些国家来消耗中国的实力

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岛屿争端(越南、菲律宾等),中印边界争端等都有美国插手的影子,他企图以争端消耗中国实力。

4、遏制中国战略武器的打击能力

中国的洲际导弹拥有远程打击能力,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因此美国在日本部署了第二套X波段雷达,能够提早发现中国的战略武器飞行轨迹,将其击落,从而遏制其打击能力。

5、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增加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美国可以利用朝鲜的核问题借机拉拢朝鲜,并算准中国不愿失去战略盟友的心态,增加谈判筹码。

三.美国对华战略包围圈上有哪些空隙?美国如何填补这些空隙? 空隙:

主要有朝鲜,缅甸和巴基斯坦这三个国家。1.朝鲜

作为中国的战略伙伴之一,美国试图拉拢朝鲜从而将美日韩对中朝俄的局势改变为美朝韩日对中俄的优势。美国利用朝鲜核问题的机会,来拉拢朝鲜。因为朝鲜需要原料与技术得到核保护,而中国无法公开的施以援手,美国就可以暗中提供资料趁机拉拢。朝鲜更是可以以此要挟中国,造成中国战略选择的困境。填补空隙的方式是朝美制造紧张局势,美国随机派遣特使来斡旋,实则是双方以此为契机互相交流联系。2.缅甸

缅甸也是中国的战略伙伴之一。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缅甸的果敢地区为中国居民所住。可缅甸并没阻挠,果敢也称为中国的“飞地”,被视为两国的友好象征。美国总统奥巴马试图填补空隙,派遣韦布.吉姆赴丹瑞,表达了美国对缅甸方面的重视。随即造成果敢地区的中国居民给驱逐甚至被杀害。密松水电站项目的搁置也是受美国所影响。该水电站的修建由中国出资,位于克钦邦境内,离中国较近,是互惠的工程。而美国则暗中资助反对修建的团体,之后缅甸以破坏环境和移民有意见为由停止了修建。缅甸近年的政权转变是从专制变成了“美国影响下”的民主。3,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是我国忠实的盟友,素有“巴铁”之称。美国一直力图拉拢他,却奏效不大。1979年美国为其提供大量援助来抵抗苏联入侵,可巴基斯坦却拿出一部分为中国做科研经费。正是这笔钱使得我国攻克了技术难题,为其枭龙战机升级,也间接提高了中国的空军实力。在日后的北约空袭事件中,美国向巴基斯坦表明将牵头调查空袭炸死巴基斯坦士兵事件,可巴基斯坦态度依旧强硬,称将重新考虑巴美关系。美国在巴基斯坦上的努力收效甚微。填补:

军事部署:

如钓鱼岛争端借机加强了美国在亚太的兵力部署、打击了人民币国际化、扼杀“亚元”并使得中、日不可能联手; 第一岛链的部署;

1993年,美国和印度改善关系、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1年,军事力量进入阿富汗及中亚地区 ; 2009年,美国和蒙古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2011年以后,美国战略东移,在中国东面制造事端、借机加强军事力量。美国在军事部署上对中国实施了包围战略,但在文化、经济和其他军事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空隙。美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填补空隙:(1)文化上的渗透

利用各种手段把美国文化描述成自由、民主,把中国文化描述成专制、集权,培养年轻一代对美国文化的崇拜和对中国文化的憎恨(2)经济上的欺骗和掠夺

美国人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感到担忧,绝大多数美国人希望美国领导人在贸易与经济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调查显示78%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拥有过多美国国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多数美国人认为工作外包以及贸易赤字也令人不安。(3)其他军事关系

4.美俄博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一:(1).表现在战略空间的争夺上北约不断东扩,不断压缩俄罗斯传统战略纵深,其反导系统已经部署在了俄罗斯家门口

(2).表现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美制武器销售额上升很快,极大蚕食了俄罗斯武器市场的份额,传统的苏制(俄制)武器进口国很多都转向美制阵营

(3).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方面世界热点地区(如中东)力量体系纷杂,世界各国都有参与其中,这是体现国家实力的最佳场所,美国和俄罗斯支持自己的盟友在这些地区获取优势,间接造成美俄两国的对抗

(4)经济领域俄罗斯自从摆脱债务危机,迈入万亿GDP俱乐部后,国力蒸蒸日上,对美国而言这是潜在的能挑战其全球优势地位的对手,因此美国与俄罗斯不断进行金融暗战,企图打击对方经济体系,削弱其潜力

答案二: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

(1)政治上俄罗斯奉行连中抗美的战略,外交上尽力维护前苏联时期的势力范围,显然这是个没落的,缺乏正义制高点的无奈之举。

(2)经济上俄罗斯以石油天然气,及矿产资源等出口为主要收入,美国是石油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平抑石油天然气价格是俄罗斯与美国的生死之博弈。

(3)军事上美国对俄罗斯极尽围堵,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包围俄罗斯。武器装备出口也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主要战场,美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性使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出口市场日渐萎缩。俄罗斯在政治上不能占领制高点、在经济上不能摆脱较为单一的发展状态、在军事上缺乏教育,科技的发展支撑,美俄博弈,俄罗斯是极其被动的。

5.俄、格战争对美、俄博弈的影响?

答案一:(1)、重重打击了美国在原苏联势力范围的渗透,震慑其他打算亲美的原苏联加盟国:美国是靠不住的,你看的我揍格鲁吉亚的时候,美国只是谴责了一番。

(2)、扶持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两个格鲁吉亚地区独立。美国谴责时,俄罗斯搬出南斯拉夫科索沃做档箭牌,让美国无论如何都无法自圆其说。

(3)、扶持两个小国独立并在上面驻军,将车臣与格鲁吉亚隔开,美国无法通过格鲁吉亚渗透车臣,保障车臣稳定。

(4)、冷战结束后,俄军第一次在境外作战,并打败了美国小弟,极大振奋了冷战失败后俄罗斯人的自尊心。

中印:重塑经贸关系新格局 篇3

理性对待竞争与摩擦

近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较快,2011年,双边贸易达到739.2亿美元,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也随之增长至271.7亿美元;而2012年,由于国际环境以及印度自身经济放缓,双边贸易额降至664.7亿美元,但印度对华逆差反而进一步增至288.7亿美元。然而,这种贸易不平衡主要源于双方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我国生产制造能力很强,而且是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大量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并大量出口,使得中国的贸易顺差较大;而印度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且对生产生活用品的需求量较大,对我国产品依赖程度高,因而导致大量逆差的存在。虽然我国允诺努力缩小贸易差额,但在印度制造业得到更充分发展前,这种情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变。

印度整体对外贸易存在大量逆差,因而是世界上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作为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我国成为印度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主要对象国。截至2012年底,印度共对我国产品发起181起贸易救济措施,其中反倾销调查157起,反补贴调查1起,特保措施调查9起,保障措施调查14起,涉及机电、纺织、化工、钢铁、食品及木制品等众多领域。这一方面是由于印度自身的贸易保护水平较高,非关税措施纷繁复杂,且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采用替代国价格作为我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出口产品普遍采用低价竞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以及企业应诉不力有关。

深入挖掘合作潜力

中印两国之间虽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双方的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争议,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新兴市场稳步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印两国的合作拥有巨大潜力。

中印两国的产业结构差异性较大,我国制造业实力强劲,而印度依靠服务业支撑,双方互补性较强。印度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很多产业国内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印度是重要的潜在投资目的地。而且我国在制造业和工程承包领域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助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虽然目前我国在印度投资还存在一些障碍,但印度政府表示愿意加强投资便利化,欢迎我国企业赴印投资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工程承包合作。同时,印度的信息、制药、文化教育等产业相对发达,具有在我国投资的优势。

中印两国均为能源消耗大国,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竞争将损害双方利益,因此只有合作开发才能实现共赢。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印时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印度电力短缺十分严重,而尼泊尔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则拥有水电站建设的资金和技术,因此,中、印、尼三方合作,共同开展水电建设具有较大潜力。

中印两国是地区大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5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研究双边区域贸易安排的潜力,回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的状况,并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巩固和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地区、全球和战略意义。因此,中印两国应理性对待经贸合作中存在的竞争与摩擦,深入挖掘合作潜力,从大局着眼,发展多层次的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双边层面上,应通过现有各层次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增强中印双方战略互信,增加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为双方全面合作创造前提和基础。同时,利用互补优势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在保持双边货物贸易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并为相互投资创造良好环境,使两国经贸在总体上实现互利共赢,而不仅仅着眼于货物贸易本身。此外,还应加强两国在减贫、农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金融、信息、医药等领域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提高各自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在地区层面上,应加强中印两国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的沟通,相互协调立场,努力提高合作层次,推动合作进程。尤其是在美国“重返亚太”,希望重塑亚洲新秩序的背景下,中印两国更应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建设,争取掌握更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话语权。其中,应着力加强地区间互联互通建设,将东亚与南亚更好地连接起来,推动贸易、投资以及人员往来的便利化,为一体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当今国际女子体操竞争格局评析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主要依靠中国奥委会 (www.olympic.cn) 、中国体操协会官方网站 (http://www.cga.net.cn/dome_news/index.html) 、网易奥运频道 (http://news.sports.cn/gymnastics/2012-08-30/13884.html) 和伦敦奥组委 (www.london2012.com) 等重要网络媒介上的有关伦敦奥运会上各国女子体操代表团获得的奖牌数据和前八名的成绩, 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搜集与阅读关于体操裁判等重要文献, 为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其中学术论文18篇, 专著5部, 教材4部, 学位论文6篇。

统计分析法。运用Excel软件将所搜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并按照名次、国别、项目、难度、成绩、等进行统计。

对比研究法。通过把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成绩数据整理并把曾经的世界体操大赛各项数据进行整理, 将近三届大型世界体操比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现在世界体操竞争格局。

视频观察法、反复观看伦敦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 对选手的表现, 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以及编排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并进行有效的对比。

归纳演绎法。从统计与比较的数据结果, 分析国际女子体操新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体操发展总体形势, 总体趋势和成绩、存在问题主要进行归纳分析, 并对今后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2伦敦奥运会女子体操奖牌分布在5个国家, 呈现梯状

2012伦敦奥运会女子体操奖牌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中国、罗马尼亚、英国五个国家。

中国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排在奖牌榜首位。在四十二届鹿特丹世锦赛上俄罗斯女队以2金、3银的成绩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美国队则以1金、2银、2铜排在第二, 中国队以2银、1铜的成绩位列女子体操奖牌榜第三名;在四十三届世锦赛上美国女队一共收获了4枚金牌, 中国女子队虽获奖牌最多, 中国队金牌仅一枚, 中国队排在第三位;在本次比赛中, 俄罗斯奖牌最多, 但金牌只有1个少于美国队的3枚金牌所以排在第二位, 我国在奖牌榜和罗马利亚是并列第三位, 总数都是3枚奖牌。但是我国银牌比罗马利亚多, 所以也是排在第三位。罗马尼亚队进步明显, 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小。英国队仅获得一枚铜牌。

2.1.1 团体赛“美国, 俄罗斯, 罗马利亚”新的三国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三次铜牌后无缘奖牌

从团体赛结果分析, 美国队以183.596分领先第二名俄罗斯队5.066分, 领先第三名的罗马利亚7.182分获得冠军, 俄罗斯队以178.53分领先罗马利亚2.116分获得铜牌, 罗马利亚以176.414分领先中国队1.984分获得第三名。中国队与第一名的美国队相差9.166分, 与罗马利亚差1.984分, 处于第四名无缘奖牌。

2.1.2 俄美全能争雄, 道格拉斯临场胜科莫娃, 中国双姝发挥达个人最佳, 中国难度落后无法抗衡欧美

从全能比赛的情况来看, 美国和俄罗斯封锁了全能奖牌。前四名都是美国和俄罗斯选手, 道格拉斯凭借全面稳定的发挥, 以62.232分力压俄罗斯选手科莫娃0.259分获得金牌, 而美国队的另外选手亚历山德拉·莱斯曼道与俄罗斯的阿丽娅·穆斯塔芬娜一相同的总分59.566争夺铜牌, 但根据规则因该判给美国选手亚历山德拉·莱斯曼道铜牌。

2.2 单项竞争

2.2.1 程菲之后中国队在跳马项目上再现沉默

从跳马结果可见罗马尼亚选手伊兹巴萨以15.191分获得冠军, 美国选手马洛尼以15.083分获得了银牌, 俄罗斯选手帕瑟卡以15.050分获得了铜牌。从2005~2007年, 中国的程菲一直在跳马上独领风骚, 从获得命名 (程菲跳) 到蝉联冠军再到三连冠, 成为女子跳马史上的第一人。程菲退役后, 中国女子跳马后继乏人。

2.2.2 女子高低杠决赛何可欣遗憾摘银穆斯塔芬娜夺冠

高低杠比赛中, 俄罗斯选手穆斯塔芬娜凭借出色表现, 她总分超越何可欣0.2分, 以16.133分成为新领头羊。何可欣以7.1的高难度动作, 顺利完成, 落地完美, 她得到了15.933的高分获得亚军。英国选手特维德尔, 她在资格赛排名第一, 她整套的杠上动作完成的非常出色, 所有的连接都全部接上, 但是在完成难度f组的下法的时候, 没有站稳, 难度分7分, 得到了15.916分越了姚金男0.017分获得铜牌。中国选手姚金男完成了难度为6.8分的成套, 并且在完成林莉转体180度的时候完成的非常出色, 下法两周也稳稳落地, 得到了15.766分。俄罗斯选手科莫娃是2011年世锦赛高低杠冠军, 下法采用了难度为f组的下法, 落地向后一大步, 难度分为7分, 得到了15.666分的成绩。德国选手塞特兹完成了难度为g组的京格尔转体360度, 这个只有她一个人完成的动作, 她的成套动作完成的比较顺利, 难度分为6.7分, 得到了15.266分。

2.2.3 中国包揽女子平衡木冠亚军

平衡木比赛中, 中国队邓琳琳领先第三名的美国选手亚历山德拉·拉丝曼0.534分的据对优势获得金牌, 可见中国队在平衡木上优势明显。

2.2.4 自由体操美国称霸, 欧洲呼应, 中国尚需努力

自由体操比赛中前八名当中除了第四名的澳大利亚外都是欧美国家。美国的亚历山德拉·拉丝曼以6.5分的难度获得15.6分领先第二名罗马利亚选手卡塔琳娜·波诺0.4分的优势获得冠军。俄罗斯以14.9的成绩获得铜牌。欧洲国家占领了自由体操前8名的大半江山。

在四十三届世锦赛的比赛中最高难度就是拉丝曼和韦伯的D分 (难度分) 达到6.2, 本次比赛难度达到亚历山德拉·拉丝曼6.5分, 而且完成分达到9.1的高分。优美、高难度和超稳定的发挥是自由体操取胜的关键。

3 结论

(1) 奖牌主要分布在5个国家。奖牌获得国家形成梯形状态。美国和俄罗斯成为最高层, 中国与罗马利亚奖牌数竞争激烈成为第二层。英国队获得一枚奖牌成为最底层。

(2) 团体赛中“美国, 俄罗斯, 罗马利亚”新的三国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三次铜牌后无缘奖牌。团体竞争中, 美国实力最强, 依次是俄罗斯、罗马利亚, 其次是中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日本。

(3) 全能赛中美国和俄罗斯最强, 其次是罗马利亚、中国、意大利, 中国难度落后无法抗衡欧美。

(4) 跳马项目罗马尼亚最强, 其次为美国、俄罗斯、德国, 本项目是中国队弱势项目, 没有进入决赛。

(5) 高低杠比赛中俄罗斯和中国都有两名队员进入决赛, 俄罗斯技高一筹获得金牌和第五名, 中国获得银牌和第四名, 东道主获得铜牌, 但是中国队和俄罗斯队都有竞争冠军的实力。实力排名为俄罗斯。

(6) 平衡木中国实力最强获得金银奖牌, 美国队有两位进入决赛并获得一枚铜牌, 罗马利亚也是两名队员进入决赛, 但最好成绩获得一个第四, 俄罗斯获得第五。

(7) 自由体操中美国、罗马利亚、俄罗斯均有两名队员进入决赛, 美国实力强获得金牌和第七, 罗马利亚或银牌和第八, 俄罗斯获得铜牌和第六, 中国队还需长期努力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1]竭晓安.从北京奥运会看当前国际女子体操的竞争格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8.

[2]杨红.第4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比赛评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8.

[3]王海云, 李佐惠.从第42、43两届体操世锦赛比赛成绩分析中国女子体操队现状.安徽体育科技, 2012, 33 (2) .

[4]杨金云.蒋代新中美俄女子体操实力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8.

国际关系格局 篇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从政治上说,世界格局正处在在多极化过渡阶段,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冲突依然存在;从经济上说,世界经济一方面呈现全球化趋势,各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也在发展。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国际政治方面,中国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在探索和实践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应该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以合作谋求和平,以合作促进发展,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而中国始终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邦、富邻的政策,在维护地区和平中,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还积极推动建立中非和中阿合作论坛,加强新形势下与发展中国家的集团对话与合作,稳定和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的战略稳定。中国与主要的大国建立了不通过形式的伙伴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中国强调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反对“人权“为借口干涉内政,同时本国的人权状况不断改善,并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活动,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积极广泛建立”伙伴关系“,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同时还积极探索与各大国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既遵循“不称霸”的基本立场,又强调要有所作为,冷战结束后,在坚持韬光养晦、永不称霸的前提下,中国外交也有所作为,积极活跃于世界舞台,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第三位,其作为一个人口最多,发展态势良好且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社会主义大国,将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巴西、南非、东盟和非洲等国家或国家集团也在或许将在国际事物中发挥原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也很大的: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因此,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表明,多极化的发展势不可逆转的,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本大选与亚太国际格局的变化 篇6

引起国内观察家特别注意的是,民主党胜选人鸠山由纪夫先生,在竞选前后均表示当选后将发展中日关系,以协商的方式解决中日间各悬案,这无疑给自小泉当政以来一直不太平稳的中日关系带来了一丝珍贵的光线。我们认为,鸠山所代表的改善中日关系的政策倾向是_真实、可信的,反映出冷战后日本政策出现重要修正的潮流,也体现了日本朝野对于日本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新界定。

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外政策一直是在两大基本前提下酝酿:一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与美国——冷战唯一胜利者和全球唯一霸权国家一协调,二是重视加强与中国等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及地区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即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奉行双重“搭车战略”(BAND—wAGo NiNG),在政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而在经济不放弃捞取新崛起市场的利益。但是,自美国借“9.11”发起两扬战争之后,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国际战略目标是加强单极化的国际政治秩序,这使得日本奉行的政治搭车战略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其国家对外政策之政治和经济两相冲突,无疑,这给日本在亚太未来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考虑到日本国内经济已经多年处于衰退的状态,其国内要求改变政策的呼声十分高涨,因此可以展望,新政权对中国和亚洲更多政策关注,投入更多政策资源的可能性是十分明显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奥巴马执政,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幅度也非常之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全球战略方面,美国已经显示了战略收缩的诸多迹象,布什式的意识形态挂帅战略让位于奥巴马更加现实主义的对外战略;在同盟战略和大国外交方面,奥巴马一方面采取战略主动,修补因伊战造成的美欧裂痕,另一方面通过重启核裁军谈判恢复与俄罗斯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对中国采取了更加务实和合作的态度,这无疑使日本意识到修改对华政策,发展中日关系的迫切需求。这也给真正建立战略协调和互惠、稳定的中日关系带来了一个潜在的可能。

国际关系格局 篇7

一、当前国际文化贸易格局的相关内容

目前, 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在数量上不断的增长, 文化产品的种类也有所增加, 文化服务质量越来越好。在研究国际文化贸易格局的时候我们主要从三个部分着手, 即发达国家的文化贸易状况, 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贸易状况, 以及转型经济国家的文化贸易发展情况, 只有弄清楚这三个部分的具体状态, 才能够有效把握国际文化贸易的格局。

二、现阶段国际文化贸易格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国际文化贸易格局发展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文化产业结构的不固定而导致文化贸易格局的动荡。随着许多文化企业的兼并与合作, 使得其文化市场高度集中, 尤其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 部分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国家大力进行企业并购活动, 以求在衰退的经济中寻求生存, 文化产业也走向企业并购。这种方法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减少了生产成本费用, 应用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整体发展比较好。因而, 在与发达国家的文化贸易相比时, 我国文化产业相对来说要弱的多。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下,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也随之相应变化, 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并不稳定, 在发展上还不够成熟。

三、促进我国文化贸易格局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1. 大力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工作

随着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应当学会自我保护, 遵循新时期下国际文化贸易的要求, 遵循相应的原则, 熟悉国家文化贸易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我国文化贸易工作。我国文化背景与国外文化背景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如何将我国文化贸易打入世界, 与国外文化产业相融合, 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这种状况, 我们无需对文化贸易的发展持消极态度, 而是应当大胆地走出去, 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根据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国际贸易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案, 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自我介绍工作, 以此来吸引西方国家, 对我国文化产业进行一定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例如, 近年来, 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排名第六的图书出口贸易国家。这一成就的形成主要在于在很久之前我国就已经开始加强对图书的宣传, 展开了几次规模较小的国际图书展览, 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国际图书展览会的规模逐渐扩大, 图书进出口贸易开始出现逆转, 顺差现象的出现鼓舞了文化贸易的士气。

2. 转变传统的文化贸易模式, 采用正确的方式, 加快文化贸易进程

我国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在美国成了国外分公司, 并且还收购了国外其他的出版社, 在人民出版社的先锋作用下, 其他出版社也纷纷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比如中国青年出版社、长江出版社等。这些国内的出版社通过在世界其他国家设立分公司的形式来打入国际贸易市场, 并与国外其他出版社相结合, 制定属于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运营模式, 以消除文化背景差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规避相应的风险, 充分投入文化贸易中。这种文化贸易模式, 能够获得最新的国际文化贸易信息, 有效整合国际文化贸易的相关资源, 加强我国图书文化在国外的作用, 经过不断地积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实现较好的品牌效应。

四、结束语

在我国近年来一系列的重要会议中都强调了文化贸易的重要性, 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 全方位、全方面的提高我国国际贸易市场占有率, 是当下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 我国应当加强与其他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明确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提高对文化贸易的重视程度。推动文化贸易的发展, 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 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可为人们积累更多的财富;有利于加深世界对我国文化的认识程度, 扩大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文化贸易形象;有利于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 从外交和宣传方面来树立文化贸易理念;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工作的效果。就目前而言, 我国虽然历史文化悠久, 但是文化贸易的发展较为落后,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张斌.当前的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之研究[J].学术论坛, 2010, 33, (4) :77~83.

[2]米宏伟.全球视角下中国文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陈康.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及我国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 2011, (33) :38~38, 37.

国际关系格局 篇8

金融危机的产生一般来自于某一个局部内的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短时期内缺少资金,无法满足企业或者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导致金融行业面临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会直接导致经济衰退,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发展。在金融危机中,比较典型的是东亚局部金融危机与美国局部金融危机,二者金融危机虽然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都对国际新格局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东亚局部金融危机对国际新格局产生的影响

在20世纪90年代,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东亚发达国家,致使东亚的一些国家在这场金融风暴中经济受到严重损害,不仅如此,东亚金融危机对国际的新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 影响到东亚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

东亚金融风暴起于东亚发达国家,因此,在这场金融风暴中,首当其冲的是东亚这些发达国家,直接导致大批企业面临倒闭。这场金融危机使得东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遭到重创,而潜在的危害是这场金融危机使得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体实力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产生了差距,尤其是加剧了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差距,减弱了这些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的地位。

2.2 提高新兴国家的国际地位

东亚金融危机对新兴国家的影响较小,比如说对中国以及印度,主要是东亚金融危机产生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盲目进行经济扩张,出现资金供应不足,短期资金短缺无法得到提供。相对这些东亚发达国家的扩张,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经济资金预留较为充足,因此,在这次东亚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正因如此,新兴国家在亚洲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同时在世界国际体系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3 美国局部金融危机对国际新格局产生的影响

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在世界的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科学技术,提高国家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金融的运用更是将经济推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金融在运行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自身金融体系的局限,会出现很大的弊端,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美国产生金融危机会直接影响到国际新格局的产生。

3.1 美国金融危机削弱美国超级大国地位

正是由于美国自身金融体系在发展运行中,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在2007年导致了次贷危机,致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增长状态,甚至出现负增长,需要依靠美国政府的支援,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致命的影响,使得美国经济综合实力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减小。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大批金融企业面临倒闭危机,其他一些行业因无法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面临资金短缺现象,使得美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拯救美国金融企业,迫使美国持有他国债券,阻碍了美国经济发展。美国之所以成为超级大国,主要原因就在于其自身经济实力雄厚,而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其经济受到影响,继而削弱了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2)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其产生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得国际经济进入低迷阶段,其他国家对美国金融进行了一片谴责,同时对美国的货币美元产生了怀疑,考虑在国际货币流通中增加流通的多元性。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自身潜在的危害在于其他国家对美国经济事务产生质疑,影响到美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2 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其他发达国家

作为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其他发达国家需要依靠美国强大的经济平台,结合自身的经济,才可以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害,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资金无法得到充足的供应,企业只能面临倒闭或者重组。正是由于这些发达国家的金融设计模式与美国设计模式极其相似,成为当今国际的先进金融设计模式,当美国出现金融危机时,这些发达国家也会遭受到同样的危害,致使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3.3 美国金融危机侧面提高新兴国家经济地位

当今国际环境下,任何国家都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美国金融出现危机时,新兴国家,比如巴西、中国以及印度等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损失。但是,美国金融危机在影响到所有国家的同时,会给这些新兴国家带来机遇,因为,这些国家与以美国的金融关系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来讲,要小很多,新兴国家的金融设计模式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兴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小。美国金融危机对整体的国际格局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但是会发生细微的变化,即新兴国家依靠自身经济影响较小,金融模式相对可靠等优势在国际经济中具有更多的发言权,推动了国际新格局未来变化。

4 局部金融危机推动国际新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

局部金融危机的产生将对各国产生严重的经济影响,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而局部金融危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对国际新格局的产生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4.1 局部金融危机使得格局多元化

当前经济环境下,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产生“一超多强”的局面,即以美国为核心的超级大国,日本、英国等其他国家作为强国,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很多经济决策来自于这些国家。而局部金融危机的产生,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使得美国超级大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悬殊极大的减小,同时侧面地提高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虽然,目前的国际格局在大的方向上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对国际新格局的形成,即多元化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新格局的发展。

4.2 局部金融危机让更多国家主动选择多元化发展

局部金融危机因为其产生时没有受到其他方面的约束,因此,产生的负面效应比较大。美国产生的局部金融危机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与它自身强推的新自由经济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美国为了发展自身经济,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没有考虑到整个经济环境下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使得新自由经济模式在强推的过程中,遇到严重的不足,不适应国际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而这让很多国家开始认识到只有选择多元化发展,才可以互相约束,提出最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局部金融危机促进了国际新格局的发展。

4.3 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得到发展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局部发生金融危机都会波及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同时,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以及自身的独特发展,使得金融危机对我国波及范围较弱,因此,从侧面来讲,提高了我国等新兴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有利于国际多元化经济格局的发展。

5 结论

在经济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经济模式弊端,在新时期,由于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局部金融危机会直接导致国际其他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而局部金融危机的产生很多时候是由于当今世界格局的弊端产生的,因此,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影响到当今国际格局,让各国更加认识到多元化发展的优势,从而促进国际新格局的产生。

摘要:在新时期,为了促进各国自身经济的发展,各国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由此,各国经济会受到彼此影响,局部发生金融危机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局部金融危机之所以产生,不仅是由于局部经济模式出现弊端,更在于当今国际格局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本文基于此,通过对金融危机的研究与分析,对东亚局部金融危机与美国局部金融危机对国际新格局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局部金融危机对国际新格局的发展影响做了总体阐述,有利于更好的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格局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局部,金融,危机,国际,新格局,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晓晶.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5).

[2]孙希良.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格局及大国关系的影响[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2).

[3]权丽平.亚洲金融危机——行为金融学的剖析[J].金融研究,2005(8).

[4]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0(2).

[5]谢平.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2).

[6]朱锋.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2).

国际关系格局 篇9

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 (通常称南方经济) 与发达国家现代市场经济 (北方经济) 是两个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系统, 其主要区别在于经济结构的差异, 即经济体系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发展水平、规模和配置方式不同。经济学家曾提出对称模型和非对称模型用以比较南北方不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对称模型是将南北方视为简单的凯恩斯开放经济进行贸易, 一般地说, 北方较高的初始收入水平导致较低的进口倾向, 进而支持着北方持续的较高收入水平。非对称模型则强调南北方的结构差异, 南方被视为刘易斯模型, 北方则看成索罗模型。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来自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抵制事件日益增多, 这一事实证明了我们多年前研究得出的结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和转轨, 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当时西方国家发展所遇到的外部环境完全不同, 这使得发展中大国不可能重复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老路。

导致保持北方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结果的具体因素和解决问题的政策, 构成了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进程中涉及南北关系的一系列政策博弈。研究南北关系博弈对发展中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南北关系博弈模型的建立

1. 建立模型的假设条件和依据

参与人:南方 (发展中国家) 与北方 (发达国家) 为局中人1与2。

博弈顺序:无行动先后之分。无顺序区别。

支付:pi为出口, ai为进口, 1≥pi≥ai≥0, (i=s, n) 。在每一个阶段双方的收益累计为, [ (p1--a1) 1+ (p1--a1) 2…+… (p1--a1) n-1+ (p1--a1) n, (p2--a2) n+ (p2--a2) n-1+ (p2--a2) 2+ (p2--a2) 1]。设δi=pi-ai为进出口之差。设发达国家垂直分工概率为x, 水平分工概率为1-x, 发展中国家开放的概率为1-y, 封闭的概率为y.且假定南北方国家每次交易, 各自都有一定程度的收益, 从孤立的阶段看, 南方与北方国家都可以从其互相贸易中得到利益, 显然, 这是一种互利的事。

依据:如果比较南北方双方收益, 由于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出口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工业制成品, 南方国家则向北方国家出口技术落后, 附加价值低的初级产品, 因此, 静止的看, 或从短时间的有限时间看, 南方国家发现自己在与北方的贸易中处于垂直分工的下位, 北方则处于上位。如果考虑n→∞时, 在初期, (p1--a1) 1≤ (p2--a2) n… (p1--a1) 2≤ (p2--a2) n-1, 北方比南方的收益大到无限 (这里把n→∞视为是已经达到的) , 因此, 南方国家倾向于闭关锁国, 而北方国家则积极打开南方的贸易之门。然而, 从无限的, 事实上是从远期的持续性进行的贸易看, 南方发现自己的收益是递增的, 北方的收益是递减的, 南方将来会逐步接近与北方平等互利的地位, 因此, 南方国家又愿意牺牲目前的损失。如果考虑到南方的出口等于北方的进口, 北方的出口也等于南方的进口 (这里排除了南方国家之间或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 , 由于在现实的贸易过程中, 种种复杂情况和不平衡因素, 使得南方和北方对预期收益信心不一, 就会出现选择B, 中断贸易的保护主义现象。

2. 模型的经济含义

模型: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 在以外部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市场进行贸易往来时会出现一种互为牵制的博弈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战略性博弈来说明。

经济含义:作为自然经济时代的发展中国家, 对外部的理解是静止的, 当它保持传统经济不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 它与北方发达国家的获益为 (0, 0) , 而当它由于外部吸引或压力使得它被迫对外开放时, 由于外部世界的冲击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帕累托均衡, 也由于它在世界市场体系中所处的垂直分工地位, 结果是发达国家获益P, 而发展中国家出现副效益-P (旧的利益分配格局打破, 新均衡未建立) , 因此, 它将存在回归传统、

抵制开放的倾向, 这种倾向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然而, 由于世界是动态的, 外部信息的持续进入, 使得发展中国家发现它通过开放一段时间后, 进入水平分工以后, 双方的获益大于外部世界, 这时候, 发展中国家将选择积极开放。

设发达国家垂直分工概率为x, 水平分工概率为1-x, 发展中国家开放的概率为1-y, 封闭的概率为y.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获益函数分别为

为混合战略的贝叶斯纳什均衡。

对于外部世界来说, 在发展中国家开放发展过程中, 由于巨大的产出能力, 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 北方经济也可能出现副效益, 例如, 降低劳动成本, 减少就业机会, 于是也可能出现保护主义倾向。

这个基本模型说明了南北方经济的基本对立格局。由此而来, 可以从不同方面引申出说明不同关系的博弈模型。

3. 模型的均衡解

(1) 纯战略的纳什均衡解:

①定义

有n个参与人的战略式表述博弈G=﹛S1, …, Sn;u1, …, un﹜, 战略组合S*= (S1*, …, SI*, …, Sn*) 是一个纳什均衡, 如果对于每一个i, SI是给定其他参与人选择S-I= (S1*, …, S*I-1, S*I+1, …, Si*) 的情况下第i人的最优战略.由画线法可以得出此战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

②求解

由画线法可以得出此战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 (P, P)

即北方经济进入水平分工以后, 双方的获益大于外部世界, 这时候, 南方国家将选择积极开放。

(2) 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解:

①定义

在n个参与人的战略式表述博弈G=﹛S1, …, Sn;u1, …, un﹜, 混合战略组合σ*= (σ1*, …, σI*, …, σn*) 是一个纳什均衡, 如果对于每一个i=1, 2, …, n, 下式成立:

其中, vI*是第i个参与人的效用函数。

②求解

设发达国家垂直分工概率为x, 水平分工概率为1-x, 发展中国家开放的概率为1-y, 封闭的概率为y.则发达国家的期望获益函数为

对发达国家获益函数求最优化, 可得:y=0, 即发展中国家采取开放的概率为1。

同理, 发展中国家的期望获益函数为

对发展中国家获益函数求最优化, 可得:x=1/2, 即发达国家采取分工方式的概率为各占50%.就是说, 在混合战略中, 发达中国家采取水平分工方式的最优概率为0.5.不论发达国家如何采取方式, 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策略均为开放.

三、结论及建议

对上面经济数学模型的分析表明:由于传统自然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是两个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系统, 因此, 从传统自然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解决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依据自然发展的顺序, 经过了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以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向以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 第二阶段是向现代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过渡。

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仍处于自然经济中的落后环境下进行的, 因此, 它具有先发展的各种优势。它通过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种种优势, 能够从外部取得发展必需的市场、资本、原料、廉价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场地, 可以转移其矛盾, 从而保证了本国发展的顺利进行[6]。

在WTO的条件下, 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最常用的手段必然是技术壁垒, 这迫使中国抛弃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打开世界市场的战略, 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开辟世界市场的战略, 与此相应, 产业政策需要进行大规模调整[7]。于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政策就被提出来。

摘要:本文以世界南北方两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系统为代表, 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博弈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均衡解, 揭示了研究南北博弈模型的战略意义, 并给出发展中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南方经济,北方经济,博弈,模型

参考文献

[1]徐瑞娥:中国新型工业化问题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63期) .40~45

[2]宋群: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加快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新要求与对策[J].调查研究建议, 2006 (13期) 50~5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80~100

[4] (美) 艾克里.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 (第二版) [M].王晖,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08~208

[5]侯光明等.管理博弈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20~57

[6]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153~281

国际关系格局 篇10

一、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省区经济发展的变化

(一) 东中西三大板块经济增长全面回落, 增幅下滑由东向西逐级递减

2008年, 全国GDP和工业增幅分别回落2.4和4.0个百分点 (根据2008年全国统计公报分别为:4%和5.4%) , 其中, 东、中、西部GDP增幅分别回落2.6、1.7和1.6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回落7.2、5.0和3.8个百分点, 增幅下滑由东向西逐级递减。分省区来看, 除因地震影响的四川省外, 增幅回落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特别是广东、浙江、山东、北京等省区下滑明显。

(二) 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 外向度高的东部地区和外向度低的西部地区均出现增速大幅下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发达国家消费需求迅速萎缩, 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产生严重影响。2008年, 全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回落5.7个百分点, 其中, 出口回落8.5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回落高达11.7个百分点。分省区来看, 外向度高的东部地区和外向度低的西部地区均有较大滑落。其中, 东部的广东、江苏、上海、浙江4省进出口回落幅度分别高达12.5、10.9、10.5和7.7个百分点, 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外向度低的西部地区, 山西、甘肃、云南、内蒙等省下滑幅度更大。

(三) 企业经营和劳动就业困难加剧, 但东部地区的影响举足轻重

自2008年下半年, 我国企业经营和劳动就业困难问题日益突出。2008年4季度, 我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分别同比下降16.0和21.5个百分点, 降幅之快之大, 为近年来罕见。随着企业困难的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不断显现,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 造成用工需求大幅下降。2008年前3季度, 全国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求职人数分别同比下降5.5%和2.6%。东部地区用人需求、求职人数下降幅度最大, 分别达到11.3%和7.3%, 其中, 长三角地区降幅分别高达25.2%和17.9%。东部地区是我国加工制造业的集中区域, 直接影响到中西部地区资源型产品的需求, 并且中小企业数量多, 吸纳就业能力强, 对全国的劳动就业状况起到决定性作用, 直接造成河南、四川、山西、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民工失业返乡。

(四) 国民收入增长趋缓, 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回落幅度大于东部

2008年, 我国国民收入增长有所减缓,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增幅分别回落3.8和1.4个百分点。其中, 东、中、西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回落0.4、2.1和4.5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的回落幅度明显大于东部。中西部地区虽然生产受到的影响小, 但收入所受到的影响较大。分省区来看, 西藏、内蒙古、宁夏等中西部欠发达省份回落幅度最大, 而浙江、广东、北京等东部发达省市, 居民收入增速逆势上扬, 不减反增。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 回落幅度居全国第9位。

随着国民收入增速趋缓, 居民消费在经历了2008年的上扬之后, 开始出现下滑趋势。2009年1-2月,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落了5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了一波冲击, 股市、房市与车市急剧降温, 由东向西的实体经济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生产所受到的影响是东部大于中西部, 收入与就业所受到的影响是中西部更大。这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萎缩, 直接对东部沿海外向度高的发达地区生产形成冲击, 造成东部地区企业经营困难, 大量中小企业倒闭, 市场需求与企业用工减少, 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中西部地区的结果。当前, 一方面, 生产下滑, 收入增长放缓, 将会影响内需;另一方面东部地区转向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从目前情况看, 今后一段时间, 我国中西部地区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压力会不断加大。经过这轮经济调整, 东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火车头的地位不会改变, 中西部地区只有找准突破口, 跟上东部地区的调整步伐, 才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有关省市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思路和举措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各省区在积极落实中央政策, 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同时, 着力促进产业升级,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加强培育区域增长极, 增强自身综合竞争能力。

(一) 大力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 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出口急剧下滑、市场需求减少情况下, 东部先进省份在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一是加快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加快“腾笼换鸟”, 推动纺织、玩具、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积极发展高端产业。二是着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大财政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力度,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搭建国际和区域合作平台, 加快引进国际高科技人才, 不断提升科技国际和区域在自主创新上的合作水平。三是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措施。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 引导企业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四是培育先导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引进带动力强、关联效应大的重大企业和项目, 抢占产业链高端。加快推进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实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二)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应对市场需求不足, 生产企业经营困难, 部分省市出台鼓励政策, 着力推进企业实施并购重组。一是鼓励对能耗大、污染重、效益差、土地占用多、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充分发挥现有品牌、标准、专利的效应,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二是鼓励急需增量资源的高成长企业对资源闲置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缓解企业发展中的要素制约。鼓励上下游企业加快兼并重组, 完善产业链。三是鼓励地方企业与中央企业合作。

(三) 培育区域增长极

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部分省区纷纷出台区域发展与合作新举措, 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的合理分工, 提升整个区域竞争力。一是加快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圈。例如, 山东省提出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 河南省提出“中原城市群”, 湖南省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定为“中国第五极”, 湖北省规划建设“武汉经济圈”, 江西省提出再造“南昌都市圈”, 陕西省继提出“关中经济区”后又提出了一个“大西安都市圈”构想, 辽宁提出积极发展“辽中南城市群”。二是打造产业带和集聚核区。浙江提出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三条产业带。辽宁积极打造沿海五点一线产业带。江苏省已经着手在苏北建设东陇海产业带、沿江产业带和沿沪宁线产业带等。三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广东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 特别是全方位、多层次深化与港澳的合作, 福建加强与台湾的合作等。

(四) 保出口和扩内需并重

在国际贸易增幅下滑, 外需萎缩的情况下, 先进省份着力开拓国外市场保出口与积极扩大内需并重。

一是稳定外贸出口, 拓宽出口渠道。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贸易出口, 扶持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等“两新”类产品出口。扶持帮助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到境外开展经贸合作, 特别是资源开发合作。加大对外贸支持力度, 为外贸企业提供财税减免和金融服务。

二是加大投资力度, 增强发展后劲。加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核电、电网、煤电厂、油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农村路网、农田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河湖整治、污水和垃圾处理、节能减排等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

三是开拓市场, 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 增强居民消费预期。通过发放消费券、派红包等方式,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努力促进消费增长。通过各种会展活动、节庆活动来开拓市场。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通过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和投资、增加对农民的补贴等措施, 开拓农村市场。支持企业抱团或依靠龙头企业, 拓展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志峰.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从与97金融风暴对比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 2009 (2) .

[2]许中培.金融危机影响及应对策略[J].探索与实践, 2009 (1) .

[3]曹红辉.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研究[N].上海证券报, 2008-01-25.

[4]董方军, 曹红辉, 王军.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若干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08 (20) .

[5]潘清.“华尔街风暴”席卷全球牵累中国金融机构[N].经济参考报, 2008-09-19.

巴黎恐袭后国际格局新裂变 篇11

2015年11月15日,就在袭击发生后两天,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G20峰会间隙进行了长达35分钟的会谈。据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称,“(美、俄)有关打击ISIS的战略目标基本上非常相似,但在战术方面存在差异。”

与此同时,根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17日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俄军与法国“盟军”统筹制定在叙利亚的联合作战计划,俄法两国正在相互走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巴黎恐袭将对国际格局特别是大国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法国对俄政策、欧洲对俄政策以及美国在其中的角色。

ISIS成法国头号敌人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欧洲政治室副主任赵晨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此次袭击的恶劣程度远远超过针对《查理周刊》的恐怖袭击,堪称法国版“9·11”。法国将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打击ISIS,这也将影响到法、美、俄关系的发展。

“以往法国在中东地区参加美国主导的打击ISIS的反恐行动上,主要目标和美国一样,是推翻阿萨德政权,并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ISIS上。而如此残忍的暴行发生后,预计法国会把打击重点转向ISIS。”赵晨说。

法国总统奥朗德曾对推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态度坚决。

2015年5月29日,奥朗德在巴黎接受法国电视二台采访时表示,如果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不排除武力介入叙利亚局势。此前一天,奥朗德就叙利亚局势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进行了电话交谈,两人同意“为加强国际社会对阿萨德政权的压力而共同行动”。

赵晨表示,西方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是一个零散组织,有一部分是和ISIS勾结在一起的,另一部分则是西方所扶持的代理人。但是,西方并没有培植出来一个真正能统一反对派的代理人。在ISIS威胁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西方也认识到,最大的敌人是ISIS,而不是阿萨德政权。

2015年11月16日,奥朗德在凡尔赛宫对全体法国议员发表反恐讲话时的态度已发生了微妙变化,他表示,“阿萨德不是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出路,但是,法国的敌人是ISIS。”

显然,奥朗德不再把阿萨德下台作为前提条件。

“在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上,法国的积极性曾经比美国还要高,因为叙利亚以前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和阿萨德政权有很深的仇恨。但是,现在不是阿萨德政权而是ISIS发动恐怖袭击。”赵晨说。

奥朗德在16日的讲话中还首次呼吁组建一个唯一的打击ISIS的国际联盟。

目前,存在两个有分歧的打击ISIS的联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盟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轰炸ISIS,支持反对派;以俄罗斯为首的联盟在叙利亚轰炸ISIS,支持阿萨德政权。

王勇认为,法国政府可能在民众的压力下,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在军事手段应对ISIS问题上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甚至可能出现实质性合作。

事实上,奥朗德在16日讲话中已表示将在未来几天与美国和俄罗斯元首会晤,目的就是团结所有力量,要求召开安理会,通过打击恐怖主义决议案。他呼吁,应该把所有真正愿意打击武装恐怖分子的国家联合在一起。

欧洲对俄罗斯政策或更积极

王勇认为,在经历巴黎恐袭后,法国对俄罗斯政策的调整有可能推动整个欧洲对俄罗斯态度的转变,包括在乌克兰问题、北约东扩、欧盟扩大等问题上的变化。

“这种改变有着深刻的背景。美国9·11事件之后,反恐战争导致中东局势混乱,ISIS崛起,并出现难民危机,这些使很多欧洲人相信,欧洲是美国反恐政策、中东政策的受害者。”王勇说。

而且,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对于打击ISIS并没有明确的策略和准确的预估,在这一问题上依赖美国似乎并不可靠。

就在巴黎恐袭发生前一天,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广播电视台(CBS)曾播出一段奥巴马的专访。在采访中,奥巴马乐观地称,ISIS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已经受到了遏制。

《纽约时报》也曾发表美国中东特别行动司令迈克尔·K·纳加塔(Michael K. Nagata)少将的私下评论,承认自己搞不清楚ISIS的诉求。

“为了保护欧洲的利益,欧盟各国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对俄政策,承认俄罗斯在东欧及周边地区的安全需要。这种可能的对俄政策调整,可被视为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对外政策调整的继续。此前,欧洲已加强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关系,在中美战略竞争方面,欧洲也采取了更加中立的立场,甚至在亚投行等问题上更亲近中国。”王勇说。

“此前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紧张,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对乌克兰东部的反叛分子提供支持。然而,欧盟和俄罗斯已经充分认识到必须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合作。双方不会允许相互间的差异成为共同打击ISIS的阻碍。”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查德·卡普兰(Richard Caplan)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不过,欧盟内部统一步调、共同反恐仍然存在挑战。

此前,欧洲各国就曾因欧盟内部分摊难民的“配额”而引起分歧。目前,欧盟各国间制定的不同难民政策,不同程度的边境开放政策也带来了严峻的安全隐患。

已有迹象显示,此次巴黎恐袭中,至少有1名叙利亚籍恐怖分子以难民身份进入希腊,然后潜入法国作案。有评论称,巴黎发生的系列恐怖袭击案或将冲击欧洲现有的难民政策,以及内部开放边界的申根协定。

nlc202309031134

即使欧洲内部没有分歧,欧盟与俄罗斯调整关系似乎也并不容易。

王勇表示,欧洲面临太多的困难,尤其是欧洲经济尚未走出衰退,希腊等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仍然是个困扰。

与此同时,欧盟若调整对中、俄政策,将意味着对美政策的较大改变,美国绝不希望看到这种改变。

“美国掌握有各种不同的手段控制、抵制欧洲的政策调整。因此,要实现对外政策的调整,欧洲必须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理念,强化内部团结,强化统一的对外政策,建立统一的欧洲军队,加强欧洲联合,同时下决心投入巨大的资源重塑中东格局。”王勇说。

美、俄交锋还是握手

在巴黎恐袭前数日,一架从埃及飞往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客机起飞后不久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机上224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日前,俄罗斯政府也确认上述事件是遭到了“恐怖行为”攻击。这无疑将加剧普京在反恐问题上的强硬立场。11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称,为对叙利亚境内的ISIS进行猛烈打击,俄军机空中飞行次数增加一倍。

但是,俄罗斯能否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达成实质性的合作共识还并不明朗。目前,俄罗斯加大了对ISIS控制区的打击,但仍未有消息表明美俄将合作进行空袭。

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所长盖尔拉·拉夫特(Gal Luft)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他并不认为美、俄之间会开启实质的合作,毕竟在阿萨德政权的去留问题上他们的目标并不一致。

“事实上,我认为巴黎恐怖袭击也不会对大国关系立刻产生影响,目前能产生的影响也仅是欧盟收紧难民政策。”盖尔拉·拉夫特说。

王勇说:“在军事打击ISIS的问题上,欧盟未来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与俄罗斯的协调、合作;在乌克兰问题上,软化对俄立场,以更加缓和的方式推动乌克兰问题的适当解决;缓和在叙利亚问题的立场,对阿萨德政府的去留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当然,这些政策调整的幅度仍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不过,2016年即将举行的美国大选也使美国外交策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党派斗争将会进一步加剧,美国对外政策有可能趋于强硬,给欧洲政策调整的空间有限。但是,还存在一种可能性,即如果美英等更多国家出现由ISIS发动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对俄政策有可能采取较大幅度的调整。”王勇说。

他认为,可以预期的是,法国等欧洲国家可能希望中国在应对ISIS、处理叙利亚难民等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予其更多的支持。中国需要做的是,加强对不同国家政策调整的观察与研究,及时调整对策,必要时提升中国介入的程度。

赵晨说:“西方一直希望中国参与到打击ISIS的行动中,但是中东的问题的确过于复杂,中国支持打击恐怖活动,但是采取何种具体措施,还需要从长计议。”

国际关系格局 篇12

一、国际石油资源格局分析

(一) 国际石油资源分布现状。

石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不平衡:据统计, 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 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 分别占14%、7%、4.8%和4.27%。

(二) 国际石油贸易现状。

国际石油贸易包括原油和成品油贸易。根据石油经济要素分离理论:国际石油贸易存在着“资源与消费”、“资本与需求”, 以及“科技与开发”三种矛盾。理论一方面阐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石油资源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 同时也说明了世界各国由于地域、分工等的不同对国际石油贸易的影响, 这正是当今独特的国际石油贸易格局。

二、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经历的变化

(一) 国际石油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但发展速度放缓。

受经济危机影响,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将较为缓慢, 人口老龄化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饱和。因此, 发达国家石油需求将呈逐步放缓下降趋势。相比发展中国家, 由于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年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等原因, 其未来石油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主要力量。

(二) 国际石油贸易方式向多样化、体系化方向转变。

受石油市场影响, 国际石油贸易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主要的国际石油贸易方式有长期供应合同、现货合同、准现货合同和期货交易等方式。另外, 还有以油抵债、以油换油等准现货贸易方式。在市场疲软的形势下, 还有诸如延长付款期、减免运费、保险费等折扣方式。

(三) 亚太交易中心地位的竞争日益激烈。

预计今后, 亚太地区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随着中亚管道和远东管道 (ESPO) 的建成投产, 俄罗斯和中亚对亚太地区的出口会迅速增长;非洲将原先输往北美的原油改道为亚太;拉美也会继续增加对亚太的原油出口。亚太地区是未来油气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 全球贸易重心将逐步东移。

三、国际石油贸易影响因素

(一) 地缘政治因素。

地缘政治因素, 主要指突发性的政治事件, 如爆发战争、兵变、革命、政变等。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是造成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动的重要原因, 其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 进而影响到世界石油的价格。

(二) 地区发展不一致。

主要贸易地区的产销差日益扩大导致石油贸易不断发展。2012年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地区依次是亚太、北美和欧洲地区, 但其石油产量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两者差日益扩大;而消费量较小的中东、俄罗斯和非洲却是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这种地区间的严重供需不平衡以及主要的消费区产量与消费量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正是由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该因素同样促使世界石油贸易活动日益活跃。

四、中国在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2012年我国进口石油2.39亿吨, 同比增长7%,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近十年来, 我国由于油气勘探投入不足, 新增石油储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石油对外贸易已是在所难免。在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动的背景下, 中国经济将面临一些挑战。

(一) 公司竞争力差。

目前, 我国炼油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产品成本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新技术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方面, 我国企业差距更大, 目前我国有近80%的无铅柴油依赖进口。由于石油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且质量性能欠缺、营销体制和市场开拓能力差等原因, 国产石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另外, 企业规模及盈利能力与国际石油巨头差距较大,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资产总额之和与合计销售收入分别只有埃克森美孚的63%和33%。

(二) 在国际石油定价中处于被动地位。

石油进口只能被动接受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导的石油供需形成的价格, 国际石油价格在形成过程中没有客观、合理地反映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虽然我国石油贸易量增长迅速并逐渐成为国际石油贸易中的重要部分, 但这一因素在基准原油价格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中国需求因素常常被错误的预期所夸大, 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际石油价格, 而我国却只能被动地选择接受。

(三) 能源合作不强。

在国际能源合作机制中, 石油是核心。我国重点参加了一些多边能源合作机制, 但碍于时间、制度、政治等因素的制约, 目前还未完全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能源合作框架, 从而影响了石油贸易战略的实施。

虽然我国目前正积极加强能源合作, 但仍是困难重重, 例如中国与苏丹合作石油进口项目中, 由于苏丹出现政局混乱进而导致石油资源分配矛盾, 使得合作计划悬而未决。这都说明我国目前能源合作不够充分, 仍处于发展和改进阶段。

(四) 对外依存度过大, 石油安全问题严峻。

供应安全一方面来自于产油国的政治动荡。中东、非洲、拉美这些资源集中区的政治经济不稳定, 宗教、民族冲突、叛乱、政变以及与西方的抵抗关系使这些国家的石油供应和出口存在变数;另一方面则来自运输, 未来进口油气运输仍以海运为主, 陆上管道运输仅能作为补充。未来10年我国对中东油气资源的依赖仍接近一半, 中东航线运输安全最重要, 其主要线路有三条, 当中任何一条线路出问题都将影响我国近一半的进口量。

五、中国经济发展应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的策略

(一) 提升贸易企业竞争力。

我国应逐渐打破国有贸易一统的局面, 在竞争中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能力的全面提高。此外, 我国石油企业在国外也应积极获取权益油, 当然, 在国外取得权益油并不是直接的国际石油交易, 也并不意味着必须将取得的权益油运回国内, 但这提供了一种关键时刻的战略选择, 提升了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讨价还价的能力。

(二) 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话语权。

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 中国国内石油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从世界石油市场的高度出发来看待国内市场建设对保障国内供给的作用。我国应逐步完善国内实货交易市场, 有步骤地推进市场建设, 形成现货、远期、期货为重点的多层次、开放性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 允许国际大石油公司、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等参与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交易, 提高国内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 争取成为全球性石油定价中心之一。

(三) 营造有利的国内外合作环境。

积极发挥国家在争取国际石油供应中的作用, 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 发挥中国经济崛起的优势, 将石油合作纳入全方位的合作中,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性的各种对话和交流。此外, 在合作的产油国开展先进技术展示, 进行产业交流, 以市场换取稳定的石油供应, 也是稳定与产油国关系的重要方式。在稳固现有石油进口来源渠道的同时, 要逐步拓宽石油进口来源地, 以降低由于石油进口集中度过高可能带来的风险。发展石油外交, 中国对于世界石油市场如此敏感, 直接原因是缺乏对世界石油的定价权, 因此建立积极的石油外交, 与中东地区、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政治、石油等战略性的合作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稳定及安全。中国的石油贸易方式以现货贸易为主, 为了走出“高买低卖”的尴尬局面, 中国需要通过建立石油期货, 争夺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权, 最终与世界达到共赢。

(四) 提高国内石油开采和冶炼水平, 增强安全性。

在建立以中东原油为主的多元化进口原油格局面前, 我国石油进口国以中东国家、俄罗斯为主, 为使我国的原油供应更加稳定, 必须使原油进口实现多元化, 从而减少对中东原油的过分依赖, 保障石油安全。另一方面, 更要加强我国石油的开采和冶炼水平。通过国家政策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 来提升石油行业的开采技术, 使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减弱;同时, 要提升石油的冶炼水平, 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 节约石油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枢.石油与国家安全[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0.

[2]刘卫国, 郑垂勇, 徐增标.浅析我国石油安全体系的构建[J].生态经济报, 2009.

[3]《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1.

[4]程春华.国际金融危机对主要石油出口国的影响及其对策[J].国际石油经济, 2010.

[5]赵媛.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6]田春荣.2010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10.

[7]邹海民, 丁志青.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石油贸易[M].中国地质出版社, 2010.

上一篇:节水地面灌溉技术下一篇: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