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导游词

2024-07-01

大佛寺导游词(精选8篇)

大佛寺导游词 篇1

张掖大佛寺源于汉晋,创于西夏,兴于元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刹。东晋时期,涅盘宗师昙无谶到河西走廊一带弘法,涅盘教义在张掖广为传播。

西夏时期,国师嵬咩在“迦叶如来寺”故址掘得古涅盘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宝殿,塑涅盘佛像,形成大佛寺雏形。宋元之际,宋恭宗赵显降元后曾避祸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滋睦尔据传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别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万历时期对大佛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当时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前山门、牌楼、钟楼、东阳楼、西阳楼、金刚天王殿、卧佛殿、大乘殿、轮藏殿、弥陀千佛塔、后山门、内外圆殿、北庑、南庑及原迦叶如来寺遗存的建筑,仅东西中轴线上就有9座建筑,真正体现了“九五之尊”的皇家气魄。明正统年间,英宗朱祁镇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经1621部,6361卷)颁赐大佛寺。时任钦差镇守甘肃等处总兵、御马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以名贵绀青纸和金银粉书写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并入藏大佛寺。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经名闻天下。

清康熙、雍正年间,张掖大佛寺虽屡有维修,但寺院已辉煌不再,开始走向衰败。著名诗僧卜舟于康熙末年重游大佛寺时感慨之余,写下了“那堪牲牧厂,驼马践苔斑”的诗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放的实施,张掖大佛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为切实加强大佛寺保护,从1985年开始,原张掖市在大佛寺原址先后修复牌坊一座、钟鼓楼两座、山门一座、金塔殿一座、南北配殿各一座、大成殿一座、藏经殿一座,并修复了因地震损坏的土塔塔顶,使张掖大佛寺这座历经千年的西夏国寺,得以重现历史原貌。1986年,张掖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和2005年,张掖大佛寺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 级旅游景区。

大佛寺导游词 篇2

一直以来,在翻译界比较盛行的说法是翻译人员在翻译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隐形”的,如果是双方可以顺畅地进行交流,并且感觉不到译者的存在,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近年来,开始逐渐注重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从译员的主体性角度探讨乐山大佛导游口译。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其中不乏外国游客。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就要求我们提高导游口译水平。现如今对于乐山大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论文及研究课题数量较多,因此对乐山大佛景区从导游口译方面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理论基础

在翻译史上,译者的地位历来都比较低,十七世纪英国翻译家德莱顿把译者比作奴隶、带着脚铐跳舞的舞者,而法国翻译家巴特也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仆人。译者的任务只是要原原本本地再现原文中的内容,不能有自己创造、发挥的余地。另外,关于译者的“隐身”和“显身”之争也是持续了很久,不得定论。最著名的是Lawrence Venuti提出,以遵循通顺负责为前提,译者应努力使其工作“隐形”,制造一种透明的错觉效果,同时也要努力掩饰这种错觉,让译文看上去是“天然的”,而非翻译出的。

庆幸的是,现在中西方翻译理论都开始注重译者的地位。尤其是凯瑟琳娜﹒赖斯、汉斯﹒费米尔和克里斯蒂安﹒诺得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译者开始了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翻译活动表现为作者、译者和读者主体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并不是完全均衡的,不同情况下,这三种主体性会表达为统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译者主体性和作者、读者主体性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译者的主体性就是指译者在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二、译者主体性在导游口译中的体现

导游口译不仅于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景区风景,还涉及到陪同游客购物或者是与当地人进行沟通等。任文提出在旅游景点导游陪同游客购物或就餐时属于联络口译,她还认为和会议译员及外交译员相比,联络译员也应该具有更多更明显的主体性意识。本部分将从译员的主体性角度探讨乐山大佛导游口译。

1.译者主体性在译语风格中的体现。不同的译者对同一段文字的翻译各不相同。他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包括选词、句型等各方面也会具有个人的色彩。笔译如此,口译亦是如此。

在译语风格方面,导游口译作为联络口译的一种形式,其实外国游客一般会喜欢比较自然、幽默的风格。这是因为导游口译首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自然、幽默的语言能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

乐山大佛会涉及很多蕴涵中国文化的文字诗词等,不同的译员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就有带有自己的特点。如“福”、“寿”两个字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有的译员将其音译为“Fu”和“Shou”,旨在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字和文化;有的译员将其翻译为“Good fortune”和“Happiness”,有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而有的译员将两者结合起来,首先音译,然后解释其内涵为“Good fortune”和“Happiness”。对于这三种翻译,译员可以根据当时所接待游客的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更适合游客的方案。

2.译者主体性在非言语交际中的体现。非言语交际在导游口译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非言语交际包含很多方面,本文将主要讨论译者的表情和手势。

很多时候外国游客会特别注意译员的表情,所以译员的表情应该随着当时的交际情况或者语言做适当调整,而不应该始终保持严肃的表情。如导游人员在讲到乐山大佛的奇闻异事或者相关的笑话时,可以稍微给出夸张或者搞笑的表情,这样子游客才能够通过译员的描述加表情恰当地理解导游人员要表达的意思。

另一方面,译员的手势也能帮助双方很好地进行交流。比如一位译员在陪同外国游客用餐时,游客吃的是著名的四川小吃干绍面,但是当时店主把调料等放在了下面,而游客并不知道,只是在吃上面的面条,这时店主前来解释,要把面条搅拌一下,译员一边在想怎样表达,另一方面立马向游客演示了用筷子拌面的手势,游客立即领会了。这时手势的运用要比语言的使用和选择更直接明了。

3.译者主体性在交流氛围中的体现。导游口译过程涉及到三方:外国游客、译员以及导游人员或提供餐饮服务的参观人员或销售产品的商贩。译员不仅承担翻译的任务,还是交流中的一员,译者主体性也会体现在其中的交流氛围中。

有的译员只是做好自己翻译的工作,双方有话说就进行翻译,但是如果双方暂时找不到聊天话题,而译员觉得自己暂时没有翻译任务也是保持沉默,这时交流氛围就会略显尴尬。但如果译员把自己看到是整个交流过程中的一份子,在双方没有话题可聊时,向外国游客简单寒暄一下,或随便聊些话题,都会缓解这种尴尬的感觉。例如,在乐山大佛,译员就可以跟游客讨论下四川的天气、美食等。

三、译者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在导游口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导游口译译员,在进行口译培训以及导游口译实践中,要注意对主体性意识的培养。笔者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讨论导游口译中译者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1.了解没有绝对的“中立”立场。无论是从具体的交际事件、译员与翻译中涉及各方的关系、译员自身的举止行为来讲,译员都很难做到完全中立的立场……导游口译主要宣传中国文化,因此翻译可以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让外国游客了解、接受中国文化。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在景区消费价格不一,在外国游客跟餐馆老板或者商贩就行交流时,译员可以站在游客的角度替游客帮忙砍价之类,维护游客的利益,而不是单纯地翻译双方的话语。

2.把自己看作整个交际过程的参与者。通常情况下译员是唯一通晓并且能运用中英文中的话语策略对谈话进程进行协调,并且能够对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正的人,所以译员被谈话双方有意无意当成了交际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第三方。作为交际过程的参与者,译员也要根据即时的交际氛围和交际效果调整自己的状态,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提高自己的翻译质量,这样才能够使交际达到最佳效果。

3.把握译者主体性的“度”。“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是绝对性和相符性的统一。”比如在翻译过程中译员不能完全摆脱说话者的原文,自己随意讲解;也不能够在交流过程中绝大多数是译员自身与外国游客的交流,而把其他人晾在一边;在购物和就餐的时候完全替外国游客做决定,不理会游客的想法和决定等。

四、结语

本文从译员的主体性角度探讨乐山大佛导游口译,主要讲述了在译语风格、非言语交际和交流氛围三个方面的体现,之后提出译员应该从了解没有绝对的“中立”立场、把自己看作整个交际过程的参与者、把握译者主体性的“度”三个角度培养自己的译者主体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对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和培养进一步研究,努力提高导游口译水平。

摘要: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对导游口译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导游口译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对于景区风景、其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等等讲解的翻译,还会涉及到陪同客人在就餐、购物时或者与旅途中其他人的交流。在这些方面都会体现译者主体性。本文将以乐山大佛导游口译为例探讨译员主体性的表现,并讨论应该如何培养导游口译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

关键词:乐山大佛,导游口译,译者主体性

参考文献

[1]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段峰.文化视野下文化翻译主体性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曲文燕.翻译的主体性—谈翻译主体意识与翻译规范意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6):7-10.

[4]任文.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8.

[5]任文.试论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中立性”问题[J].中国翻译,2011(6):36-41.

[6]任文,蒋莉华.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识口译人员的角色[J].中国翻译,2006(2):61-65.

[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千山大佛寺庙导游词 篇3

寺庙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常兴店镇境内,医巫闾山南端,占地13平方千米。寺庙始建于北魏,盛于中唐,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香火绵延,终日不断。是中国北方的著名佛教圣地,因寺内石洞中的而名闻天下。

寺庙景区不仅是善男信女的朝拜道场,也是陶冶性情、观光览胜的好去处。精巧的传统古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更与群山密林相互掩映,令人回味无穷。五百罗汉坡、滴水观音、二十四孝青石浮雕等多处人文景观集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为一体,已成为寺庙景区的文化瑰宝;这里的自然景观或蔚为壮观或惟妙惟肖,让人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影壁山神钟、卧龙松盘泥等“八景十二奇观”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构成一幅幅雄奇画卷。

诚挚欢迎海内外游客前来寺庙景区进香朝拜、观光览胜,幸福和吉祥一定会与您终身相伴!

灵山大佛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现在在我们前方的被誉为“华夏第一壁”题名是已故的原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湖光万项净琉璃。照壁长约40米,最高处达8米。

五明桥

现在我们所走的桥叫五明桥,(顾名思义 分别为声明、因明、内明、医学明、和工巧明)桥为汉白玉桥身,仿造自天安门金水桥,佛教把人类文明分为五类。分别为:

1、内明:明白自己、明悟人生。

2、声明:语音语调、语言之学;

3、因明:逻辑、论辩之学;

4、医方明:医药、养生之学;

5、工巧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各行各业的技艺学问,如农业、工业、建筑

“灵山胜境”门楼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灵山胜境门楼,他的题名也是我国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门楼的反面呢,是用梵文书写的“灵山胜境”匾额,由研究梵文的泰斗季羡林教授亲笔题写的。“灵山”,梵文名耆(qí)崛山,这里的原指印度“灵鹫山”,简称“灵山 ”,据说,“灵山”之称源于唐朝初年玄奘法师从天竺(印度)取经回国,经过这里,看到这里景色秀异,堪比灵山可媲印度灵山之美,于是就将马山赐名为“小灵山”,此后,玄奘大弟子窥(kuī)基法师就在此始建小灵山寺(宋时改名为“祥符禅院”),历经沧桑变迁,直至97年建造灵山大佛、恢复祥符禅 寺、这样才恢复今天的规模。

洗心池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洗心池了。佛教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本来是清净光明,尤如明镜,只是随着年龄的增 长,烦恼和困扰越来越多,就好像一面洁净的镜子有了尘污,也就不能清楚地照彻万物了。因此佛教才通过修行,恢复本来的清净光明,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达到真正的觉悟。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有幸到此,就让我们用这个水来洗掉 凡尘的苦恼

佛足坛

这里就是佛足坛了,这就是千百年来佛教徒膜拜的圣物,据说,佛祖在世时,不主张世人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将圆寂时 佛祖留下脚印,并对其弟子说:“见到足印,如同见我”。日后,信众便以佛足 作为膜拜之圣物。据说玄奘走过 释迦牟尼成道的足迹一一隆重膜拜,并将图案带回中国,呈给唐太宗,后奉旨按图刻石供奉。大家不妨走近瞻观,佛祖底有法轮和万字符,这些都属于佛祖不同于常人的祥瑞之相。

五智门

现在我们所走的们叫五智门,又名智慧们,门额上刻有佛教六度内容,所谓六度是佛教所要求遵循的六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布 施”就是叫人放下自私心,多为别人着想,把有价值的东西施舍给别人。多为别人着想,不求回报。“持戒”通俗的将就是遵守寺庙里的戒律。“忍辱”则是指要甘于忍受痛苦和屈辱,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做到能忍之人,在“五智门”的另一面居中的是“精进”,是要修行人努力不懈、持之以恒、这样才可以有大的作为“禅定” 就是让我们学会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学会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情。也只有真正把前五个“度”融会贯通,才有可能达到“般若”的境界,也就是获得了佛教的大智 慧。也就真正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菩提大道

这里就是“菩提大道”。相传佛祖就是在菩提树下得道的。这两边种植有百余棵银杏树,在我国历来是把银杏树视为佛门圣树来代替菩提树的。因银杏树的树龄很长,可以称为 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大家都看过西游记的吧,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描述 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老祖,这菩提老祖究竟是谁 吴承恩也没给个明确交代,会不会和佛祖是同一个人啊,在这里我也是不知道了~~~~

九龙灌浴

九龙灌浴重现了佛经中佛祖诞生之时祥瑞异相。(九龙灌浴表演一天四场,时间分别是10:00,11:30,14:30,16:30)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下来就不同于常人,他能走路会说话,不用旁人扶 持便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涌现出一朵朵莲花来,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天下,为我唯尊”顿时天空出现了 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仙女们也纷纷散下花瓣,奏起仙乐,供养我们的佛祖。

转经廊

广场四周是安放有108只转经筒的转经廊,供我们一路“转经”。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祈福专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读诵“三藏”一遍,功德无量。“转经”的本 义是读诵佛经,然而考虑到有些朋友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在平时诵读经文,于是设置了这样的转经廊。大家可以趁此机会来转一转经筒,就如同把转经筒 内的经文诵读一遍,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把我们108个转经筒全部转过来,这就如同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百倍,会保佑你福寿延年。

降魔浮雕

我们来看一下这面的浮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佛祖“降魔成 道” 的过程。大家看右上角 佛祖正坐在菩提树下 我们可能会发现佛祖显得有些憔悴,这是因为佛祖刚刚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但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 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个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了”。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 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的诱惑、财势的诱惑,美女的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齐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得道成 佛。

阿育王柱

现在我们来到了阿育王柱广场,这中间的石柱就是阿育王柱,那么它为什么叫“阿育王柱”呢,这就要从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说起。阿育王就统一了整个印度。我们知道,统一一个国家难免要经历很多的战争。在阿育王年老 时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殃及无数生命,于是便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各地竖立这么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经文以此来弘扬佛法,因而也给佛教带来了发展,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要把 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

天下第一掌

这是按灵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也就是说形状大小完全一样。掌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今天大家有幸来到这里就不如去摸摸佛手,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我们常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抱抱佛脚,平安如意。”既然有幸来到灵山胜境,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平安。

百子戏弥勒

俗话说出门拜韦陀,进门拜米勒,大家看着米勒 优容大肚 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形态各异 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祥符禅寺

其实现在我们所见的弥勒形象,并非弥勒本身,而是依据五代时期 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说“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蔼可亲,所以千百年来深得老百姓认可。

弥勒背面的是寺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韦驮与伽蓝殿的关公是同一职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

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义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挂单,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挂单,还有一种向上,说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

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底部的基座在内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2000块。总共耗用铜725吨。凡捐资满人民币100 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建造过程)

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起,使它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铜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日本人称之为“国宝”,其实只有十几米(14.8)高,当时铸造它的时候,竟动用 了260万人,为当时日本全国人口的一半。我们建造灵山大佛,最多亦不过涉及到几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造成了。这靠的是现代科技手段。

灵山大佛1997年建成开光。至此,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冈大佛,中有河南龙门大佛,中国大地五方五格局得以圆满。

我们面前通往大佛脚下的这道长长的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登云大道一共216级,共分七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正好符合俗语“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登上216级台阶,寓意着消除108种烦恼,佛教中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我们每登上两级台阶便消除一种烦恼,登上七级平台,诸多烦恼也一扫而空了。终于上了216级台阶,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是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大家跟我来,游览之后我们还要登上大佛莲花宝座,去“临时抱佛脚”。所谓抱抱佛脚,一生平安。大家看看,大佛是多么巨大,从下往上看是不是有点眩晕的感觉,大佛脚趾都有半人高,抱抱大佛脚趾,和大佛亲密接触一下,拍张照留个影,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哟。

灵山梵宫

灵山梵宫坐落于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宝相庄严的灵山大佛比邻而立,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灵山梵宫建筑气势磅礴,布局庄严和谐,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灵山梵宫的建筑形式突破传统,以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等,既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鲜明时代特征相融合。

梵宫

灵山大佛导游词 篇5

大家好!欢迎来到无锡之灵山大佛。今天我是大家的讲解员,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 。灵山大佛的所在地,据说是由玄奘法师命名的。相传法师由西天取经回来,经过此地讲经说法,发现这里和释迦摩尼得道成佛的灵鹫山极为相似,故而命名此地为小灵山,并且嘱咐大徒弟窥基在此主持开法——对,你没看错,是大徒弟,但是,真的不是孙悟空,那个是传说……于是,这里便开始建造寺庙,称为祥符禅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好像但凡是寺庙,总归要经历战火的洗礼,祥符禅寺也不例外,到当年修复寺庙的时候,整个寺庙已经就剩一口井了……

记得当年我们做导游培训的时候,老师就曾经说过,这个大佛的位置选的相当的好,极为符合中国的风水说。灵山大佛是前有照(太湖)后有靠(灵山),还有两旁扶(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现在的灵山已经和我们当年背的导游词不一样了,最早去灵山的时候,只有大佛,后来有了九龙灌浴,再后来有了梵宫,到现在多了五印坛城,相信不远的将来,还会有别的景点增加的,当然,票价也是……

好吧,我们慢慢讲,不过因为开写无锡这个系列的时候,并没有特地去拍照,所以,大家可以上网去找找,或者带着这个去逛景点。

灵山大佛景区位于无锡马山镇,一般从市里开车过去是40分钟左右,如果公交车的话,一般在1个半小时左右,你也别觉得无聊,去马山必经的是十八弯风景区,到了那里,已经可以看见太湖了,天气晴朗的时候,波光粼粼,很是漂亮。我开车一般会走十里明珠堤,太湖美景尽收眼底——跑题了,回灵山。

我们现在逛灵山,很少用走的了,基本上是景区交通,因为现在的灵山景区实在太大,走一圈挺累的。

景区检票口进去,就能看见景区交通车的卖票亭,貌似是25一个人,随便坐,只要你在景区内,看好车子的方向,景点到景点间几乎就不要动脑筋了,很偷懒的玩法,但是争取时间节省体力。

第一站,佛手广场。

佛手广场,有着“天下第一掌”,很多客人都会排队摸掌,意为沾福寿。佛手佛手即为福寿。这个天下第一掌完全就是灵山大佛右手掌1:1的复制,高达11.7米,宽5.5米,单个手指的直径就有1米了,由此,对大佛之大也可窥一斑了。大佛的手势是有讲究的,这个右手的印相是“施无畏印”,这个手势的表示了佛为救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这个时候能使人心生安宁,无所畏惧。

佛手的旁边,与它对应的,是“百子戏弥勒”。我是极为喜欢弥勒的,不为别的,只为那句: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整个雕塑上,一共有整整100个栩栩如生的小朋友,据说是在考验弥勒是否如传说中那样能容难容之事。事实上证明,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我有的时候看着这个笑眯眯的弥勒,就会觉得遇见的事其实都不算什么事,都终究可以过去的……

顺着弥勒往上看,就是祥符禅寺了。寺庙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咱们继续往前。

穿过了寺庙便是杏坛广场了。广场中央那个独一棵的树,是棵老银杏树,对,没错,老的,据说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已经有将近14的历史了(老妖?),而且每年都结果,号称是祥符禅寺的镇寺神树。(这样说来,看来当年寺庙留下的不止是一口井啊……)

再往前,便是登云道。站在登云道上,就能拍到很典型的灵山大佛到此一游的照片了。但是其实,有说法说了,有两种地方不适合照相,一种是墓地,一种是寺庙……佛不太好照进照片的,这个我挺信的。

登云道,一共216级台阶,分为7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至于为什么是216级台阶,是因为佛教中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和108种愿望,登上了216级台阶,便可抛却烦恼,得偿所愿。我曾经有朋友求婚,背着女朋友爬上去再爬下来,乖乖……

在往上,便是整个灵山景区的核心——灵山大佛了。灵山大佛的建成,使得神州呈“五方五佛”的格局——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

灵山大佛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摩尼立像,高88米,重达700多吨。整个大佛使用了众多的高科技,他那一个个的发髻里就藏着避雷针呢~

大佛的右手是施无畏印,这个我们之前说过了,而左手则是“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你的愿望,保佑你平安快乐。而且,请大家要注意看啊,你有没有发现,不论你在什么地方看着大佛,他都是看着你的,安宁慈祥,真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

大佛是可以上去的,乘坐电梯可以上到莲花台上,然后去抱抱佛脚吧~话说我每次考试前都会去抱抱佛脚,偶有一次没抱,便是败北……掩面遁走ing。

从登云道下来,在杏坛广场就有小交通,所以记得拿好你手上的票,不要搞丢了哦~

从杏坛广场往下一站,就是九龙灌浴了。

大佛寺导游词 篇6

一、佛寺起源与佛教的发展

中国汉朝时期, 西域僧人把佛教引入中国。由于当时官方招待外宾的驿馆, 官方名称叫做“寺”, 所以当佛教进入中国后, 受到当时执政者的青睐, 随后僧人所居住的驿馆成为主要佛教传播的定居点, 也就更名佛寺, 从此以后佛教寺成为佛教传播经典、讲经传道的重要场所。一直到现代也还是沿袭着称为“佛寺”[1]120。

佛教可以说是世界宗教当中历史最为悠久、教义传播最广、信徒教众最多的一个宗教, 而且在中国的影响力也非常大。随着朝代的更迭变换, 佛教进入隋朝时期得以迅速发展, 由于杨坚的卓越统治, 隋朝经济异常繁荣, 佛寺得以大肆扩建, 教徒大增。由于后期隋朝大肆扩张疆土, 连年征战, 导致国力下降, 特别是建设皇宫以及开凿运河时, 由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造成民愤。随着第四次出征高句丽国家死伤高达百万, 更加激起民众愤恨, 义军四处揭竿而起, 最终推翻隋朝。

在此期间佛教教众与李世民常有来往并且相互交好。在李世民军队与王世充军队交战的时候, 少林寺由于当时所处的位置正是兵家要地, 而且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已经占领此处, 造成少林寺附近的房产经济利益严重损失。由于无力自保, 少林寺和尚与王仁则手下赵孝宰密谋抓住了王仁则绑缚送到唐军那里。过了几天, 秦王李世民嘉奖少林寺, 并承认少林寺周围所有庙宇的归属权。由于这件事件的影响, 佛教与李世民之间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 当唐朝取代隋朝以后, 李世民玄武门兵变登基做了皇帝。他极力推广佛教, 随之佛教最辉煌的时期来到了。佛寺大面积兴建, 当时的玄奘和尚前往天竺取得经文, 更为佛教在中国的立足起到了稳定基础的作用。

但是在唐朝李炎执政期间发动了历史上最大一次规模的拆除佛寺的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拆除的大小佛寺将近五万座, 遣散和尚尼姑二十多万人, 大量的佛寺土地划归政府所有, 佛像直接熔毁铸成农业工具, 极大打击了佛寺的发展, 虽然后期停止了拆除的命令, 但是造成的佛教佛寺损失已经不能弥补。正因为这样, 唐朝末年, 当乱军四起的时候, 佛教不再进行任何帮助唐朝的措施, 而且极力帮助赵匡胤推翻唐朝的统治, 当赵匡胤成为皇帝之后立刻下令, 受封禅寺为开元寺, 而且扩建达到一个城市规模, 可见佛教在宋朝时期享受到的是何等待遇。至此佛教在宋代得到大规模扩张, 甚至影响到了宋代的整体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的稳定, 达到佛教进入中国后发展最快速的时期。

二、佛寺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

在宋朝时期的旅游活动中, 佛寺是最为主流的旅游去处。而且宋代的佛寺都很具规模并带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在当时文献记录中曾经这样描述佛寺的规模:“有山就有寺, 有人就有僧。”由此句话就可以想象当时佛教在宋代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了[2]207。

在一些文献中记载, 宋朝佛教寺庙最多的地方就要数淮南地区了, “当时淮南地区的寺庙、道观是最多的。两个教派中佛教的教徒也是天下最多的, 特别是杭州地区, 道观与佛寺的规模数量, 佛教占据九成, 在规模上十所道观没有一座佛寺大”。并且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寺庙名称。宋代著名大臣、被誉为“铁面御史”的赵抃这样描述当时佛教的规模:虽然天下的山川风景非常壮观美丽, 但是却都归佛教所占据。南宋时期被誉为四大家的著名诗人杨万里, 在游历杭州的时候曾经留下这样的诗句:“家家砌下过清泉, 寺寺云边占碧山, 走马来看已心醒, 更教选胜佳中间。”通过以上文献记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宋朝时期佛寺的规模和数量已经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而且都在全国各地风景怡人的地方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到佛寺的主要原因了。而且人越多香客也就越多, 佛寺只要大门敞开, 香火灯油的钱就会络绎不绝地送进来。

在这些佛寺中, 要数当时位于江苏镇江的甘露寺规模和景色最为出众, 而且甘露寺也有着相当古老的历史, 三国时期刘备迎娶孙尚香就是在甘露寺。当时刘备就曾经赞扬甘露寺所处的位置“可称得上天下第一江山也。”据记载, 游客数量每天都在几千人以上。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的盛况。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 佛寺之所以会成为重要的旅游景观, 是因为很多寺庙占据了有利地形, 使得四周的自然景色成为人为景观佛寺的附属品, 进而吸引大批游客至此。虽然不排除佛寺本身也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观赏性, 但如果寺庙所处的位置非常偏僻, 或者没有得到宋代朝廷的大力支持, 那么佛寺的旅游资源是不会形成的。

三、佛寺旅游中的人性化设施建设

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中衣食住行都是紧密相连的, 其中无论哪一项脱节, 都会导致旅游的终止。而佛寺正好能够提供这四个项目, 所以这也是宋代佛寺旅游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宋代时期, 几乎所有的名山大川之中都会有佛寺的出现, 而且佛寺占据了最好的地理位置, 充分利用自然景色作为佛寺的衬托景色, 形成寺庙庄严雄伟之势。正是这些相辅相成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历、观赏。也有些佛寺确实所处地理位置不十分理想, 但依靠佛教在宋代的影响力, 游客还是络绎不绝, 其中有很多甚至山路陡峭, 行走极其不便, 但是当游客多的时候, 佛寺中的香火钱会逐步增多, 之后首先进行的就是修路, 而且为了上山的游客不至于在途中过于劳累, 还在沿途四周兴建了许多凉亭, 供游人休息之用, 还在凉亭的附近打上一口水井供游人饮用。当游人进入佛寺后, 如果天色已晚, 佛寺还会为客人准备好住宿的客房, 而且在斋堂免费为游客提供吃食, 当客人要离开的话, 还备有马匹驴子作为脚力, 如果天气变化还会给游客带把雨伞雨披, 如果天气寒冷也会拿出棉衣供游客穿戴。在每个佛寺的山脚下都有接待处的和尚在那里提供这些衣食住行, 而且佛寺的规模越大, 附属配套设施越齐全, 这些都是非常人性化的设施, 而且都是免费的。

另外佛寺之所以能够兴盛不衰, 也是由于当时过往的客商或者上京赶考的书生比较多, 大多数喜欢落脚在佛寺之内, 因为佛寺本身就具有文化气息, 而且衣食住行都可以在这里解决, 书生如果有钱并且大方的话都会施舍一些香油钱, 如果某个考生金榜题名的话, 也会重金赏赐曾经居住过的佛寺。这也是佛寺经济来源的一个渠道。旅游的四项基本要求佛寺全部吻合并且健全, 所以佛寺能成为旅游胜地。

四、佛寺经济分配与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佛寺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游客旅游带来的香火钱, 但是实际上也不尽如此。由于宋代对土豪士绅的打压非常严重, 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田地和房屋捐赠, 而且有很多离开朝廷的官员也把自己全部的家产捐赠给佛寺, 这也是佛寺占据大面积土地的重要原因。

在宋代, 佛寺的经济来源是多方面的。大部分是依靠捐赠, 这些捐赠的土地房屋等都成为佛寺的不动产, 而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 是流动资产, 在这些资产分配上, 中国的佛教也有着和国外的佛教不同的地方, 除了兴建佛寺、以及佛寺内部开销, 以外的收入大部分用于社会慈善事业。越大规模的佛寺承担的比例越大, 在宋代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一座超大规模的佛寺群落, 也代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高度发达, 因为游客数量增加不仅增加了佛寺经济收入, 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繁荣, 各种商业活动会在佛寺的四周展开[3]96。佛教的僧人和居士都非常有公德心, 他们把社会捐赠的钱粮用于修建道路, 赈济灾民, 而且还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 佛寺的田地种出的粮食还供应给社会流浪人员。他们参与的慈善事业包含很多项, 比如修桥补路、水渠建设、收留无人照顾的老人, 因为宋代已经建立孤儿收留站的组织, 所以佛寺没有参与收留孤儿的项目, 但是孤儿所需要的粮食是由佛寺提供的。并且佛寺拥有自己的医疗组织, 时常组织为群众看病, 并且赠予药材。在这些活动当中, 佛寺不收取任何钱财, 都是从佛寺本身的香火钱支出。

正因为中国佛教为社会慈善事业做出了贡献, 也得到了当时宋代人民的拥护, 而去佛寺旅游的过程中捐赠钱财不仅给佛寺增加了经济收入, 也为慈善事业做出了个人的一点贡献。所以可以这样说, 宋代佛寺旅游对佛寺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 而佛寺的兴建却是拉动地方经济最有效的保障, 并且宋代的佛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为群众提供了很大程度的社会基础建设, 是群众福利的有效保障。宋代的旅游与佛寺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紧密的循环关系。

摘要:在宋代, 佛寺的经济来源是多方面的, 大部分是依靠捐赠, 而这些捐赠的土地房屋等都成为佛寺的不动产。而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 是流动资产, 除了兴建佛寺以及佛寺内部开销, 以外的收入大部分用于社会慈善事业。

关键词:宋代,佛教,寺庙,旅游,经济,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存, 等.元丰九域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潜说友.咸淳临安志[M].宋元方志丛刊, 北京:中华书局, 1990.

万佛寺导游词 篇7

万佛寺位坐落于沙田道风山上,上山首先必须登431个石阶。之所以称此寺为「万佛寺」,是因为自1950年代建寺以来,感恩的信众便不断供奉小神像,使得它成为一座拥有10000尊佛像的寺庙。这些神像各个不同,有些是黑色的、有些则盖以金箔,而且每尊神像的姿态各异,这象征着佛祖修成正果的各个不同阶段和过程。寺内尚有玉皇殿、准提殿、弥陀殿、万佛宝塔及十八罗汉塑像等。可惜,万佛寺在九七年七月的一场暴雨中倒塌,有关方面现正着手筹募经费重建佛寺,希望能够尽快令万佛寺重现昔日的光辉。从中庭的边缘可以俯瞰沙田美妙的景致,中庭里有座九层的佛塔和一些佛祖追随者的雕像。再往上走则是另外四座寺庙,其中一个拥有全香港第二高的佛像.供奉的该寺创始和尚月溪法师肉身漆像,是香港仅有的一座。

| “东方之珠”香港导游词 | 香港迪斯尼乐园导游词 | 北帝庙导游词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 篇8

大家好!

我觉得,灵山大佛这个地方,成就了马山,也成就了无锡。我周围的太多太多的朋友,初一十五必去那里。

我是个少根筋的人,对于这个地方,说不出它有多灵多好,但是,真心喜欢。

灵山大佛的所在地,据说是由玄奘法师命名的。相传法师由西天取经回来,经过此地讲经说法,发现那里和释迦摩尼得道成佛的灵鹫山极为相似,故而命名此地为小灵山,并且嘱咐大徒弟窥基在此主持开法——对,你没看错,是大徒弟,但是,真的不是孙悟空,那个是传说……于是,那里便开始建造寺庙,称为祥符禅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好像但凡是寺庙,总归要经历战火的洗礼,祥符禅寺也不例外,到当年修复寺庙的时候,整个寺庙已经就剩一口井了……

记得当年我们做导游培训的时候,老师就以前说过,这个大佛的位置选的相当的好,极为贴合中国的风水说。灵山大佛是前有照(太湖)后有靠(灵山),还有两旁扶(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此刻的灵山已经和我们当年背的导游词不一样了,最早去灵山的时候,只有大佛,之后有了九龙灌浴,再之后有了梵宫,到此刻多了五印坛城,相信不远的将来,还会有别的景点增加的,当然,票价也是……

好吧,我们慢慢讲,但是因为开写无锡这个系列的时候,并没有特地去拍照,所以,大家能够上网去找找,或者带着这个去逛景点。

灵山大佛景区位于无锡马山镇,一般从市里开车过去是40分钟左右,如果公交车的话,一般在1个半小时左右,你也别觉得无聊,去马山必经的是十八弯风景区,到了那里,已经能够看见太湖了,天气晴朗的时候,波光粼粼,很是漂亮。我开车一般会走十里明珠堤,太湖美景尽收眼底——跑题了,回灵山。

我们此刻逛灵山,很少用走的了,基本上是景区交通,因为此刻的灵山景区实在太大,走一圈挺累的。

景区检票口进去,就能看见景区交通车的卖票亭,貌似是25一个人,随便坐,只要你在景区内,看好车子的方向,景点到景点间几乎就不要动脑筋了,很偷懒的玩法,但是争取时间节省体力。

第一站,佛手广场。

佛手广场,有着“天下第一掌”,很多客人都会排队摸掌,意为沾福寿。佛手佛手即为福寿。这个天下第一掌完全就是灵山大佛右手掌1:1的复制,高达11.7米,宽5.5米,单个手指的直径就有1米了,由此,对大佛之大也可窥一斑了。大佛的手势是有讲究的,这个右手的印相是“施无畏印”,这个手势的表示了佛为救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这个时候能使人心生安宁,无所畏惧。

佛手的旁边,与它对应的,是“百子戏弥勒”。我是极为喜欢弥勒的,不为别的,只为那句: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整个雕塑上,一共有整整100个栩栩如生的小朋友,据说是在考验弥勒是否如传说中那样能容难容之事。事实上证明,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我有的时候看着这个笑眯眯的弥勒,就会觉得遇见的事其实都不算什么事,都终究能够过去的……

顺着弥勒往上看,就是祥符禅寺了。寺庙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咱们继续往前。

穿过了寺庙便是杏坛广场了。广场中央那个独一棵的树,是棵老银杏树,对,没错,老的,据说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已经有将近14的历史了(老妖?),而且每年都结果,号称是祥符禅寺的镇寺神树。(这样说来,看来当年寺庙留下的不止是一口井啊……)

再往前,便是登云道。站在登云道上,就能拍到很典型的灵山大佛到此一游的照片了。但是其实,有说法说了,有两种地方不适合照相,一种是墓地,一种是寺庙……佛不太好照进照片的,这个我挺信的。

登云道,一共216级台阶,分为7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至于为什么是216级台阶,是因为佛教中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和108种愿望,登上了216级台阶,便可抛却烦恼,得偿所愿。我以前有朋友求婚,背着女朋友爬上去再爬下来,乖乖……

在往上,便是整个灵山景区的核心——灵山大佛了。灵山大佛的建成,使得神州呈“五方五佛”的格局——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

灵山大佛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摩尼立像,高88米,重达700多吨。整个大佛使用了众多的高科技,他那一个个的发髻里就藏着避雷针呢——

大佛的右手是施无畏印,这个我们之前说过了,而左手则是“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你的愿望,保佑你平安快乐。而且,请大家要注意看啊,你有没有发现,不论你在什么地方看着大佛,他都是看着你的,安宁慈祥,真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

大佛是能够上去的,乘坐电梯能够上到莲花台上,然后去抱抱佛脚吧——话说我每次考试前都会去抱抱佛脚,偶有一次没抱,便是败北……掩面遁走ing。

从登云道下来,在杏坛广场就有小交通,所以记得拿好你手上的票,不要搞丢了哦——

从杏坛广场往下一站,就是九龙灌浴了。

这个九龙灌浴,就应是灵山景区中最为震撼的演出了。广场的是一个大型的群雕喷泉,主体是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的含苞待放的莲花,底部是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龙和八位仙人环绕巨大的水池,喷泉的周围还有八组凤凰。

这个表演是取自佛教典籍《本行经》,说的是佛祖释迦摩尼一诞生时香花满地仙乐飘飘,他一出生就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7步,每走一步,地上便开出一朵莲花,这个便是步步生莲的来历。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吾独尊。”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九条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

故事就是这样,这个表演被称为“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因为在《佛之诞》的音乐中,巨大的莲花花瓣会缓缓的打开,一尊7.2米高的鎏金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此时,九条龙的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此时,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会环绕一周,象征着“佛光普照”。随着音乐声减弱,莲花花瓣将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

演出结束后,周围的八组凤凰口中会流出净水,称为“八功德水”,即是“圣水”,大家能够去喝一杯,据说能保佑平安。

如果你不是和我们一样乘车进来的,那么这个地方也是个汇合点。我们反着介绍一下。

从门口通向九龙灌浴的这条大道称为菩提大道,相传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得道的,所以菩提也象征着智慧。但是我们那里不太适合种菩提,所以都是用银杏树代替。大道的中央刻着7朵莲花,取自步步生莲。那里我扯个题外话,以后去看与佛有关的地方,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随处可见莲花,不管大小不管形态。在大道的两旁地上,刻着不断云的花纹,这个是很传统的中国式花纹,很多地方能见到,意为“不断运”。

菩提大道往门口,能看见一个大型石牌楼,称为五智门。门上方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就是学佛之人到达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

“布施”即为给予,无私且不求回报,佛教将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有最基本的五种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

“忍辱”是指我们处事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处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

五智门的每个柱子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寓意狮子吼,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

好了,再往前就出门了,我们回到之前的九龙灌浴的广场。这个广场的周围是转经廊,一共有108个转经筒。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中祈福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诵经一边,功德无量。这个就好像在西北部看见的寺庙外面挂满彩色的经幡一样,风吹过经幡,便是在诵读经文。

再往前,能看见有很多鸽子的广场,广场上有一个紫铜锻造的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相传释迦摩尼在长达6年的苦行之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说“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雕像的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两边分别展示了魔王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来污蔑佛祖,用魔兵来恐吓佛祖,而佛祖巍然不为所动,经过了七天七夜,克服了金钱、权利、女色、恐惧、诽谤等障碍,最后大彻大悟了。

其实,佛教故事真的能听出禅理,四大宗教之一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梵宫。

我第一次进这个地方的时候,真的给吓到了,乖乖,那个气势,那个烧钱……

我没办法形容梵宫,这个地方真的要亲自去了才能体会……

进入梵宫是要穿鞋套的,顺着人流往前走,首先进入的门厅,汉白玉门厅上方的匾额上是描金的“灵山梵宫”四个字。门厅的两边有一对驮六牙白象,传说释迦摩尼投胎至母亲腹中时就是乘坐六牙白象的,而且象在佛教中也象征着法力无穷的意思。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六牙白象,白象的六根牙齿象征着佛教中的六度,而四肢则象征着四如意。

白象的后面是一对近4米高的白木雕花瓶,是东阳木雕。东阳木雕是以平面为主的雕刻艺术,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被称为“国之瑰宝”。

门厅的正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在有贵客到来时候才会打开,游览一般是从两边的侧门进去,进去便是廊厅。

来,进去之前,我们先深呼吸,因为里面太过于震撼。

廊厅是进入圣坛的通道,整个廊厅为拱顶结构,高18米,长约80米,中间由塔厅分隔,整个廊厅全是采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廊厅两旁是16根雕有东阳木雕的廊柱,而在廊柱之间是高达12米的《世界佛教传法图》,一共12幅,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生动展示了佛教传播、交流的历史图景以及佛教的丰富内涵。

廊厅顶部为方形套叠藻井,中央雕刻有立体莲花图案,各方形藻井整齐排列,布满整个拱顶,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藻井七种颜色有节奏地变换,映照着卷棚间高悬的4组仕女飞天,她们容貌秀丽,体态丰盈、飞袖飘逸,或弹琵琶、或吹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携彩云飞之欲出,让人如临仙境。

再往前走,便是塔厅。塔厅为八角形,四周墙面上装饰有以“静、信、孝、和”命名的木雕图,形象的展示了佛教信仰的内涵。塔厅的中部,空间高度高达60米,仰天望去,顶盖星光熠熠,繁星闪烁,空灵而深远,仿佛置身于一片苍穹之下。

廊厅的尽头,是巨型琉璃画《华藏的世界》,整幅画是由106块琉璃组成的,宽8米,高10米。琉璃是佛教“七宝”圣物之一,因为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被认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除却了琉璃,壁画中还镶嵌了黄金、翡翠、珊瑚、玛瑙等“七宝”圣物12.8万颗,涉及了多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中间的毗卢舍那佛,内胎用了500公斤的白银,外部则是15公斤的黄金。这幅壁画算得上是梵宫的镇馆之宝了。

再过去,就是圣坛前厅,那里是由6个直径近10米的穹顶构成的,由数十位代表当前敦煌壁画创作最高水平的画师历时数月,将一幅幅神秘的敦煌壁画呈此刻那里。

整个梵宫最重要的地方莫过于圣坛,那里是一个集会议、演出、参观于一体的圆形场馆,也是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在那里能够举行人的国际会议。圣坛的上方是高达30米的巨大穹顶,1500盏莲花灯随着电脑的控制,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颜色,那里建造者巧妙的设计,做到了“见光不见灯”的效果,让人置身其中,感叹奇妙无穷。

平时的日子,那里会有《吉祥颂》的演出,利用灯光、舞台、音响,演绎了释迦摩尼成为智者、觉者的过程,很值得一看。但是这个演出要看状况的,如果灵山的梵宫有接待任务的话,演出是会暂停的。

主体参观完,顺着人群便可慢慢的出灵山了,这个梵宫足够震撼了吧,进去的没有不感叹的。

出了梵宫,站在梵宫的广场上,你能很清楚的看见灵山大佛、代表了汗传佛教的建筑梵宫、代表了藏传佛教的建筑五印坛城和代表了南传佛教的建筑曼飞龙塔。

我们的下一站,便是五印坛城。

“五印”是之佛的五种手印,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三种——施无畏印、与愿印和降魔印,此外还有说法印和禅定印。“五印”寓意佛说法度生的五种方法和姿势。“坛城”,在梵语里叫曼荼罗,有会聚的意思,是供奉菩萨并且修行的场所。五印坛城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计6层,是由藏族的能工巧匠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建造的藏传佛教风格建筑。

五印坛城周围一片清澈的水面,就是香水海。佛教认为,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须弥山,周围为八山八海所围绕,除了第八海为碱水外,其他的均为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故称为香水海。所谓的八公德,为澄清、清泠、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患、增益,这个我们在九龙灌浴的时候也遇见过,体现了佛法的精神特色和价值好处。

我们接触藏传佛教十分的少,所以这个五印坛城的里面也实在没有办法解释个所以然了,只能看个热闹。所以,有机会还是亲自进去看看的好——

出了五印坛城,整个灵山景区也基本逛完了。别小瞧了这几个景区,连演出全部看完的话,你怎样也得折腾个大半天,要是你还不坐游览车,从早逛到晚都能够。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模板

大家好,那里就是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

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那里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

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齐,使它到达天衣无缝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那里面包含着多少技术资料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尽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铜佛的方法来说,那又不明白要省多少事了!

由于时间****,我在那里只能谈两个为什么

第一个为什么是:安装好的大佛,为什么是两脚离地的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透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总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块铜壁板有23根。整个佛像相当于有四、五千只手从里面加以托着和拉着。这样,铜壁板能够铸得尽可能的薄,节省铜料,经济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层铜壁板是离地的。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佛头上没有看到避雷针,它能防雷吗为什么

大佛头顶上如果装上一根避雷针,像一根小辫子那样翘在那里,当然不好看!其实,大佛头上不是没有避雷针,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针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个发髻。人们都明白避雷针务必是尖头的,但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范围内的避雷针都是钝头的。尖头避雷针只能使自身免遭雷击,却保护不了邻近地区也免遭雷击。钝头避雷针的状况就完全不同,它自身虽然遭到雷击,但因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损害,但却能以它为顶点,有效地展开一顶锥形保护伞,使伞下的物体免遭落雷的伤害。钝头避雷针更有利于构成闪电的通道。这样,螺形发髻的顶端,岂不正好适宜!

正由于灵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这许多科技资料。因此我们能够自豪地说:灵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国国泰民安、国力昌盛的象征。如果不是国泰民安,谁还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和强盛的国力,怎样可能建成象灵山大佛这样的大铜佛来呢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内容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2000块。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平均4——6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到达9000多平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并且还要将它们都打磨光,让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迹来。壁厚为6-8毫米。再来看一下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捐资满人民币100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那里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

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齐,使它到达“天衣无缝”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那里面包含着多少技术资料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尽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铜佛的方法来说,那又不明白要省多少事了!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铜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日本人称之为“国宝”,其实只有十几米(14.8)高,当时铸造它的时候,竟动用了260万人,为当时日本全国人口的一半。我们建造灵山大佛,最多亦但是涉及到几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造成了。这靠的是现代科技手段,甚至还动用了航天技术。在那里还能够找到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因此,参观灵山大佛,不仅仅能够获得视觉上的震撼,更能增长可不少科学知识。由于时间限制,我在那里只能谈两个“为什么?”

第一个“为什么”是:安装好的大佛,为什么是“两脚离地”的?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透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总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块铜壁板有2——3根。整个佛像相当于有四、五千只手从里面加以托着和拉着。这样,铜壁板能够铸得尽可能的薄,节省铜料,经济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层铜壁板是离地的。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佛头上没有看到避雷针,它能防雷吗?为什么?

大佛头顶上如果装上一根避雷针,像一根小辫子那样翘在那里,当然不好看!其实,大佛头上不是没有避雷针,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针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个发髻。人们都明白避雷针务必是尖头的,但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范围内的避雷针都是“钝”头的。尖头避雷针只能使自身免遭雷击,却保护不了邻近地区也免遭雷击。钝头避雷针的状况就完全不同,它自身虽然遭到雷击,但因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损害,但却能以它为顶点,有效地展开一顶锥形保护伞,使伞下的物体免遭落雷的伤害。钝头避雷针更有利于构成闪电的通道。这样,螺形发髻的顶端,岂不正好适宜?!

正由于灵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这许多科技资料。因此我们能够自豪地说:灵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国国泰民安、国力昌盛的象征。如果不是国泰民安,谁还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和强盛的国力,怎样可能建成象灵山大佛这样的大铜佛来呢?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大佛建在那里呢?

在没有建灵山大佛之前,中国已经有四尊大佛,分别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原的洛阳龙门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惟独东方还没有大佛。

1994年无锡市及马山区各界人士决定修复祥符禅寺,申请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新建灵山大佛十分重视,亲自前来考察,并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论。他认为那里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加上那里地理条件优越,坐北朝南,应对三万六千倾的太湖,建灵山大佛将改变东方无大佛的历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灵山大佛开光前后,赵朴初又多次莅临。“五方五佛”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的角度看,都具有深远的好处和重要的价值。从这个好处看,灵山大佛不仅仅属于无锡,而就应是属于华东,属于全中国。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馆、随喜堂、万佛殿

灵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层,集聚着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进底层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馆,顺“清凉世界”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馆“镇馆之宝”——汉代金丝楠木雕刻的北京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之后可乘电梯上莲花宝座,参与“平安抱佛脚”活动,抱抱佛脚,一生平安。

上一篇:初一数学奥赛题下一篇:游未来城作文45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