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佛寺园林(精选3篇)
浙江佛寺园林 篇1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庙内外的园林环境,也泛指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1]。佛寺园林作为寺庙园林中的一类,其景观和环境氛围营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佛寺中的园林植物。佛寺园林植物既是佛寺园林景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又是佛教文化内涵的外化形式和载体[2],对佛教文化起到强化和烘托作用。浙江佛教历史悠久,于东汉末年传入, 经历了三国、两晋、南朝的传播和学派纷争,隋唐的兴盛和宗派并立,五代和宋代达到了鼎盛[3],史上高僧大德荟萃,影响广泛深远,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浙江的佛寺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佛寺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艺术,以期对传统佛寺及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浙江地区佛寺园林植物选择特点
1.1选用长寿的乡土树种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4]。为表达佛教香火延续,佛法传承的内涵,佛寺园林有选用长寿的乡土树种的传统,浙江佛寺也不例外。浙江佛寺中的长寿乡土树种以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柳杉 (Cryptomeria fortunei)、圆柏 (Sabina chinensi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珊瑚朴(Celtis julianae)、朴树(Celtis sinensis)、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银杏(Ginkgo biloba)、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为多。其中一些有千年以上的树龄,如宁波天童寺天王殿后的“唐柏”、 天台国清寺的“隋梅”“唐樟”“宋柏”等,这些古树枝条虬劲苍老,尽显沧桑和神秘。
1.2选用佛文化植物
在浙江佛寺园林中注重植物的人文寓意,多运用于与佛教的禅宗思想相关的植物以体现宗教内容,营造宗教意境。浙江佛寺中普遍栽植的佛文化植物,如被称为南方的“婆罗树”七叶树、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的毛竹 (Pyllostachys heterocycla)、表达佛国净土 的意境的 荷花 (Nelumbo nucifera)和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以及果型似坐禅罗汉的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等,一草一木 都蕴含着 深刻的宗 教思想。
1.3选用芳香类植物
佛寺历来注重芳香植物,以喻佛法的芬芳与庄严[5],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含笑(Machelia figo)等芳香类植物是浙江佛寺中常见的芳香类植物。其中蜡梅和桂花常植于大殿周围,如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旁和天台国清寺的药师殿前都栽有蜡梅。
1.4选用多样的盆栽植物
浙江佛寺的大殿前和联系经络的长廊内大多都放置了丰富多样的盆栽植物,小到草本植物,大到与人齐高的灌木,这些盆栽植物的气质与佛寺氛围相契 合,放置和更 替更为灵 活。 如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万年青(Rohdea japonica)、荷花、睡莲、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枸骨(Ilex cornuta)、黑松(Pinus thunbergii)等,在有限的空间内增添了寺院内的植物景观多样性和连贯性。
2浙江佛寺园林植物配置常用方式
佛寺园林因其特殊的宗教文化性,不同于公共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它不仅需要满足观赏性、娱乐性和生态性,还需要满足宗教性。浙江佛寺的园林植物通过不同的配置方式,与其它园林景观相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2.1孤植
孤植,强调花木的个体表现,充分发挥单株植物的色、香、姿的特点,常作寺庙庭院的景观点缀, 有时甚至作为主景,与寺庙建筑、山石密切配合, 丰富景观构图。如国清寺的隋梅园以孤植的逾1 400a的隋梅,成为游人园内观赏的主景 (见图1)。此外,孤植树还常用于寺庙入口、漏窗前、门洞内、寺径、游廊的前方尽端处、转折点。如国清寺出口门旁孤植的石榴树,与门洞形成良好的空间构图,起到视觉导向和点缀剩余空间的作用(见图2)。
2.2对植
对植是浙江佛寺宗教活动区最常用的植物配置方式。浙江佛寺宗教活动的建筑布局多遵循 “伽蓝七堂”的建筑格局,主体佛殿一般采用沿南北中轴线层层抬高的构景方式,东西配殿则层层递进对主殿加以烘托与陪衬,形成以殿为核心规整对称、静态封闭的园林布局。为了在感官上烘托出佛寺的庄严肃穆的宗教意境,大殿前的植物多采用对植。大雄宝殿是通常是寺庙中的最为重要的主殿,通常会殿前对植寺内最具气势的古树。 如宁波阿育王寺大雄宝殿前对植的高大的古香 樟,衬托出佛寺主殿的威严和宏伟(见图3)。
图2 国清寺出口旁孤植的石榴 Fig.2 Pomegranate tree solitary planted in the exit of Guoqing Temple
图3 宁波阿育王寺大雄宝殿前植物景观 Fig.3 The plant landscape in front of main hall of King Ayu's Temple in Ningbo
2.3列植
列植主要体现植物整齐的美感。浙江佛寺整形的灌木或高大的乔木常以列植的方式来隐藏和美化园墙或者寺庭的边界,加强围合感。同时,列植也是佛寺主路两旁常用的植物配置形式,如入国清寺山门后,悠长的主路两旁列植了挺直、高大的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佛寺的神圣和幽深感油然而生。列植还用于加强建筑布局的纵向轴线,如宁波阿育王寺东西轴线道路两侧的对称地列植了含笑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从而更能衬托出中轴线上佛寺主殿在佛寺中的重要地位。
2.4丛植
丛植的目的主要是发挥集体的作用,在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如灵隐寺大雄宝殿殿前西花池以国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桂花、鸡爪槭 (Acer palmatum)、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树丛植在一起,不同树种搭配得错落有致,在大乔木的背景下,夏日粉红色的紫薇花增添色彩,秋日桂花飘香,以及初冬鸡爪槭红叶形成优美的四季景观,整体季相变化丰富。
2.5群植
浙江佛寺通常选址于深林静的山 坳或山麓 中,佛寺外围植物景观通常是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如普陀山的法雨寺处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香樟、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中,佛寺的气势也随植物范围延伸而扩大。 天台山国清寺的朴树林和宁波天童寺的枫香林等这些群植的彩色叶风景林也为佛寺植物景观增添了许多艺术效果。
3佛寺空间中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浙江佛寺园林兼具宗教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和风格,既有庄严肃穆的、从事宗教活动的宗教空间,又有充满生趣的、满足僧侣生活区和游客游览区,整体呈现出庄严又不乏生趣的多样化的园林景观。佛寺中植物景观也呈现出多样化,以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和意境。
3.1前导空间
前导空间是寺庙园林游览的序幕景观。长长的香道,铺垫、渲染宗教气氛,起着由俗入清、渐入佳境的过渡作用。浙江佛寺前导空间常常结合植物景观,渲染着神秘、隐幽的气氛,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序幕。如杭州云栖寺以毛竹为主的蜿蜒曲折香道和宁波天童寺的悠长的马尾松香道让香客们未入佛寺心先静(见图5、图6)。普陀山法雨寺拾级而上的香道两侧参天的古樟,以简洁、壮观的植物景观酝酿了游人的宗教情绪。
3.2宗教活动空间
宗教活动区在佛寺中处于主导地位。植物景观在设计形式上也大体和总体建筑布局相呼应, 多采用对称式设计形式。浙江佛寺宗教活动空间以香樟、竹柏和柳杉等树体高大、四季常青常绿树种作为基调,形成较为封闭围合的空间,营造出宗教肃静庄严的氛围,同时辅以落叶的秋色树种及少量花木以 丰富宗教 活动区的 植物景观 (见表1)。以杭州净慈寺为例,净慈寺宗教活动区植物种以常绿树种居多,如香樟、桂花、罗汉松、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等,巧妙配合 秋色叶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鸡爪槭和七叶树等,同时适当 地配置了 花木如山 茶 (Camellia japonica),构成一幅四季有景的画面。在大雄宝殿的前院,桂花和香樟对植在建筑中轴线的两侧, 整齐对称的形式与建筑相呼应,整体环境显得分外庄严肃穆。
3.3园林游览空间
中轴线向东西两侧推移,由严肃的宗教活动区域过渡到静谧的园林游览空间。
园林游览空间是佛寺中世俗化的园林 , 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和技艺 , 布局自由灵活 , 冲淡了宗教空间中的压抑气氛 。 植物配置的方式逐渐由规则的对称形式过渡为自然式的风格 。 植物中常绿树比例逐渐减小 , 落叶乔木和花灌木比例逐渐增大 , 种植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 , 如孤植 、 丛植和群植等 。
国清寺的鱼乐园是供游人观赏和休息的游览空间 , 园路起伏 、 曲折深幽 , 内设放生池和观景的清心亭 。 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 , 如丛植和群植 , 营造出古典 、 清幽的庭园环境 。 园内植物丰富多样 , 层次丰富 , 除去常绿树种柏木和香樟以外 , 还有秋色树种银杏 、 枫香 、 鸡爪槭 ; 观赏性强的花木如蜡梅 、 梅花 、 八仙花 ( Hydrangea macrophylla )、 紫薇 、 银杏 、 栀子花 、 杜鹃 ( Rhododendron simsii )、 日本晚樱 ( Prunus serrulata var.lannesiana ); 可观可食的果树如柚 ( Citrus maxima )、 柑橘 ( Citrus reticulata ) 和石榴等 , 营造出四季有景的人间仙境 。 园内放生池水面如镜 , 岸边绿树成荫 , 岸边向水性植物的姿 态优美 , 倒映在水 中形成如 诗如画的 风景 。
3.4生活供应区
生活供应区主要是佛寺主持和僧 众生活起 居,以及供香客、游人住宿的客房,大多隐于僻静的区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式为主,生活供应区有种植清新脱俗的四季花木的小院,营造出静谧、 清新的生活气息。为实现寺内生活上的自给自足,生活供应区常栽植经济类的植物如果树和茶树等,如天台国 清寺的生 活供应区 内盆栽苦 丁茶(Ilex kaushue)以供寺内饮用。
4结论与讨论
浙江佛寺植物景观在植物选择、配置的手法、 空间组织及气氛烘托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特别是对于注重植物的地方特色、对植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及植物对于空间氛围的营造手法,对于传统园林建设和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具有重大 的借鉴意义。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特提出浙江佛寺园林植物景观优化方案。
增加佛文化植物品 种,普及宗教 植物知识。 各类佛教典籍中记载有关宗教植物的品种较多, 但由于气候、地域限制,浙江佛寺园林中应用的佛文化植物品种不够丰富。为了给佛寺增添更为浓厚的宗教氛围,建议可以将南方佛文化植物,如鸡蛋花(Plumeria rubra var.acutifolia)、槟榔(Areca catechu)等,以盆栽的形式来增补。此外,浙江佛寺可以设立标牌,解说宗教植物与佛教的渊源,加深游客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古树名木是浙江佛寺内的一份瑰宝,见证了浙江佛寺悠久的历史。在调研中,浙江佛寺中一些古树名木出现了退化的现象,如出现空洞、部分树枝枯死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保护力度,针对古树名木退化症状,进行特殊的养护和管理,以改善其生长态势。
植物的人工更替应与原有植物风貌风格相统一。浙江佛寺在植物景观改造和整改中,更替的植物有时有悖佛寺原有风貌。如在调查灵隐寺时,在通往华严殿的阶梯平台的花坛中孤植的加拿利海枣 (Phoenix canariensis),相对佛寺周围的古朴、清雅的植 物景观看 上去显得 突兀而不 协调。
增补小乔木和灌木,丰富植物层次。浙江佛寺园林植物景观一般比较注重上层乔木,中下层的小乔木和灌木的比较缺乏。为了增强佛寺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增强植物物种多样性,建议丰富植物群落的中下层空间,增补与佛寺氛围契合的小乔木和灌木。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小玲.中国宗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3]陈荣富.浙江佛寺史话[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4]金荷仙,华海镜.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国园林,2004(12):50-56.
[5]毛祎月.北京卧佛寺植物景观调查与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2):277-283.
浙江佛寺园林 篇2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江大佛寺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浙江大佛寺导游词1新昌大佛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寺外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胜景。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
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约300米处还有一小刹名“千佛院”,院内有佛千尊,每尊长约7寸,宽近5寸,排列整齐,个个神采飞逸,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无穷智慧与高度的艺术水平。新昌大佛寺中有一尊卧佛,处于卧佛寺中,为亚洲第一大卧佛。
大佛寺位于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佛寺建寺历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之一。
浙江大佛寺导游词2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浙江大佛寺导游词3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导游xx,欢迎来到浙江大佛寺,一起去看看这里的美景吧!
浙江大佛寺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现代佛寺园林景观的特点浅析 篇3
1 继承传统择址原则,交通便利带动旅游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其名著《园冶》中如此表述选址的重要性。纵观天下佛寺寺址,选址相地的最佳基本条件:1)近城,方便信徒香客往返朝拜;2)山林环绕,风水宝地,僧尼修行需要山水相依的清幽环境,“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传统风水理论也深深影响了佛寺基址的选择。现代的佛教寺庙,要么旧址重建,要么另择吉地,但都继承了传统佛寺相地之原则。如无锡灵山大佛在原唐宋名刹祥符寺旧址上重建,该地三山环抱,南面太湖,地灵形胜,风水绝佳,大佛所在的无锡马山区以前鲜为人知,如今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周边的城际高速路、城乡快速路发达便捷,无论是外地还是本地信徒游客,无论是自驾还是公共交通,来往便利快捷。再如宜兴大觉寺择址重建,与旧址相距3 km,依山傍水,竹海深山,云雾缭绕,环境优美更胜于旧址,重建项目还未完成之时,游客已络绎不绝。佛教与旅游的结合使现代佛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吸引着无数佛教信徒甚至更多中外游客,同时也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2 景观布局传统结合现代,建筑功能和材料大胆创新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现代佛教寺庙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是轴线对称仍然是佛寺景观布局的主流,即寺内建筑或园林小品等均以中轴线左右对称或辐射对称。轴线上主要大殿前以景观大道或几何形广场取代传统佛寺的庭园景观,视野开阔,可做宗教活动的室外场地,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实际需求。很多佛寺依山而建,宜兴大觉寺的大雄宝殿矗立在层层高台之上,灵山大佛铜铸立像也是需要经过218级“登云道”台阶才可以亲手“抱佛脚”,这样随势就形,巧于因借,令寺宇更显庄严神圣。
现代佛寺除了必不可少的“伽蓝七堂”,即山门、佛殿、讲堂、方丈、食堂、浴室、东司(厕所)这些基本建筑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佛寺建筑的功能及种类也逐步增多,根据实际需要,可增设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纪念堂、教室、贵宾室、会议室、接待室、疗养院、停车场及商业性质的斋饭馆、茶室等等。
此外,自动化设备和现代化建材在现代佛寺建筑中运用也很广泛,如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文化景区内的合十舍利塔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完善的给排水、消防、空调,照明、通讯系统,节能环保,体现了现代化高科技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之完美结合。
3 人工种植与自然山水交融,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重
当今中国城市用地紧张,极少在城内重建佛寺,大多现代佛寺地处山林,其植物配置有着天然的优势,且由于人们对“无情有性,珍爱自然”佛教自然观的信仰,佛寺周围的植物被神化很少会遭受人为破坏。人工绿化带成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过渡,灵山大佛景区菩提大道两侧的绿化带内,栽植着多种名贵树种和常绿草坪,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
寺内植物配置方式除了遵从植物学、美学原理,更增佛教教义内涵,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姿态优美、花叶观赏价值高的植物为佳。主要殿堂前,对植或列植的形式烘托佛教肃穆氛围,一般选择树形美观、体量相近的同一树种以呼应之势种植在广场和景观大道两侧;部分庭院中,孤赏树选择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松、柏、银杏、菩提树、娑罗树等,这类名木古树生长年限长,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如苏州东山灵源寺重建后,保留了原大雄宝殿前一棵一千五百多年的古罗汉松,树干粗壮成虬枝盘绕,像有九龙盘旋而上,贵为稀有之宝。江苏姜堰顾高镇千佛寺内的古银杏树距今一千八百多年,枯藤老枝,生机盎然,年年挂果,尽显奇妙神韵。次要殿堂及生活区选择和佛教相关的花木,提升佛寺空间意境,如佛教“五树六花”,“五树”是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或椰子,“六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千瓣莲花)。当然,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华中、华北地区常用银杏、香樟、七叶树、槐、竹、榉树、丁香、栀子、腊梅、茉莉、牡丹、茶树等等花木。现代佛寺不仅可以烧香拜佛,也是观赏游憩、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所,因此,植物造景是否合理对现代佛寺的营建尤为重要。
4 现代佛寺园林景观反映时代思想文化特点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文化与之相对应,如今,我国社会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人们休闲时间增多,思想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即便是僧侣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处世之道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时代特征应反映于佛寺园林景观之中,如人本设计观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人本设计观是充分尊重人性,肯定人的行为和精神需求,也就是实现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所以“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是体现时代文化的核心,同样也是现代佛寺园林景观的特点。“形式追随功能”即表明了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功能的思想,为人创造一个舒适、便利、亲和、安全的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剧,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开始困扰着人们,特别是当人们在尽情享受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人文精神却逐渐丧失,人们渴望寻求一种心灵得以解脱的方式,以求得心灵的平和。所以佛教文化为人们找到了精神的港湾,佛寺则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心灵慰藉之所。
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一些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被运用于现代佛寺,使之与传统佛寺在园林形式、景观功能、平面构图、材料色彩上存在着一定差别,如结构主义和极简主义。
结构主义思想将佛寺空间进行功能分区(修行区、生活区、园林观赏区),将主要景点安排于中轴线上,自然串联形成一个有秩序、整体性的空间系统,形式和功能的有机结合满足人们朝拜、游憩、休闲的需求。极简主义思想解读现代人繁杂的日常生活,剔除园林景观中纷繁复杂的雕饰,空间构图的简洁表现出一种充满阳光的、纯净的庄严和秩序感,“少即是多”的做法给喧哗躁动的现实生活以新鲜空气,现代佛寺成为世俗人们心之向往的境地。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洗礼了整个社会,面对高科技、新材料、生态观、审美意识、旅游开发等方面的进步,重新审视新时代下中国佛寺园林景观的特点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议题,因为它对保护和利用宗教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促进宗教景观环境旅游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但是,就目前基于旅游开发的佛寺修复、重建过程中,出现了保护与建设不当、商业化严重、佛教文化教育功能不足等现象,我们应以正确的规划原则、现代设计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去规避这些问题,使现代佛寺真正起到佛教传承的载体作用,发挥佛寺园林的现代功能,保证佛教文化弘扬与旅游开发共存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继文.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2]季羡林.禅与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赵朴初.中国佛教建筑艺术[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5]赵光辉.中国寺庙的园林环境[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1987.
【浙江佛寺园林】推荐阅读:
佛寺建筑08-12
玉佛寺英文导游06-17
大佛寺导游词07-01
乌镇石佛寺导游词06-09
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08-19
【浙江科技学院排名】浙江科技学院特色专业-浙江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05-13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08-12
浙江永康10-16
浙江常山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