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

2024-10-01

浙江新昌(通用4篇)

浙江新昌 篇1

1 新昌县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1.1 各类住房增长情况分析

从新昌县各类型住房的增长幅度看,普通住宅建设面积从2007年到2009年保持50%左右较为稳定的增长幅度,而从2010年开始,增长幅度明显放缓,这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而在如此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下,由于对三、四线小城市及县城等并没有硬性地实行限购等政策,因此,一定的刚性需求以及部分一、二线城市由于限购等被挤出的投资需求还是支撑着普通商品房的少量增长。

另外,从高档住宅看,其增长滞后于普通住宅,但是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尤其是别墅,在2009年和2010年达到了惊人的338%和172%;而在政府实施严厉打压政策后,高档住宅的增长率立刻急转直下,下降了55%。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别墅等高档住宅基本属于改善性住房,不属于刚性需求,因此,受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十分明显。

1.2 2005—2011年房价变动情况分析

从图1可看出,除了2005-2006年有一个短暂的房地产价格下调以外,之后的6年里房价始终处于上升阶段,尤其是2008年政府救市后到2010年政府开始进行房价打压政策之前,价格始终处于上涨且涨幅逐渐增大。而在2010年国家推出“国十条”,限购等一系列组合拳对楼市进行调控之后,新昌的房价尽管仍然处于上涨,但是上涨幅度明显减小。调控致使一、二线城市房价普遍下跌,而新昌的房价仍有少量上涨的情况。这是因为:首先,国家政府出台的房价调控政策主要面向一、二线房价较高的大中城市,而并没直接有针对三、四线小县城的相关政策;其次,普遍的国家政策影响到三、四线中小县城会有一个明显的时间上的滞后,因此,在2012年可能会产生更为明显的效果;再者,根据新昌实际情况考虑,由于第二产业比较发达,居民普遍具有不错的收入,因此目前的房价对于刚性需求的购房者而言并不会产生太大的阻碍,而只会挤出部分投资性的购房需求;最后的原因则可能是新昌目前的房价相对于周边地区仍然是比较低的,仍有小幅度的上涨空间,导致了一、二线城市被调控挤出的部分房地产投资资金可能涌入。

1.3 2010年以来新昌房地产市场情况分析

2010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国十条”、上调首付比例、限购、上调准备金率等政策来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增长过快的问题。因此,通过对2010年以后新昌房地产市场的分析能够较为明确地看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三、四线中小县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高档公寓的销售量变化波动较大(见图3),其中2010年的情况受政府调控的影响较小,在2010年的第三季度的销售量仍然很大,体现了房市“金九银十”的销售热潮,而2011年的销售量整年在较低位徘徊,这明显是受到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宏观大环境低迷的影响。这也与之前提到的三、四线小县城对于打压政策的敏感性滞后于一、二线大中城市的特性相关。

普通住房的销售量自2010年起就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尽管在2010年末至2011年初有少许抬头的趋势,但是进入2011年后就很快进入了销售量急速下降的阶段(见图2)。这显然是宏观政策调控打压房地产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政府并没有出台明确的对于三、四线小城市限购的措施,但是在提高了首付比例、贷款利率以及限贷等政策的影响下加大了刚性需求购房者的入市难度。同时媒体对于房地产行业看跌的报道,致使选择观望而不入市的购房者与投资客占了绝大多数,这是普通住宅销售量急速下跌的主要原因。

从图4可以看到,住房均价始终在较高的5000~6000元/平方米之间徘徊,并且还有一个较小的上升态势。在诸多一、二线大中城市大幅降价的时候,部分三四线中小城市的房价仍然稳中有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三、四线中小城市房价本身相对于一、二线大中城市而言并不高,也不是国家政策打压的主要目标;其次,一、二线城市中因严格打压而挤出的房地产投资资金会大量向周边有增长潜力的三、四线城市转移,从而加大需求;再次,结合新昌实际情况考虑,由于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居民的购房能力较强,目前的房价对于新昌的城镇居民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同时,由于土地及建房的成本不断上涨,因此,目前新昌的房价仍然处于较为稳定的缓慢增长态势。

另外,从成本分析,近期拍出的部分土地楼面价已高达3000元/平方米以上,最高地块的楼面价已将近4000元/平方米,从开发商利润的角度考虑,目前将近6000元/平方米的均价也属于较为合理的房价范围。

从上述分析看,在2010年,政府出台各项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后,新昌县的房地产市场处于“量跌价稳”的态势,而且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始终保持一个低水平的成交量,同时价格可能会有小幅度波动,甚至有回调的可能。

2 房地产市场价格横向比较

笔者选用2009和2010两年新昌县与相邻的嵊州市、上虞市、天台县、奉化市(均为县级)的房价人均GDP比和房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单纯的房价和人均GDP的比值,房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新昌县的数据均低于周边相邻县市。从房价/人均GDP看,新昌的数据远低于毗邻的隶属于台州市的天台县;而从房价/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新昌的数据也远低于隶属于宁波市的奉化市;在绍兴市内部进行比较看,新昌的数据也是最低的。也就是说,当上述五地居民拥有相同多的可支配收入或者生产总值的情况下,新昌县的房价是最低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除去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新昌的房价与周边同类型县市比较仍然处于价格洼地,其发展趋势是较为健康合理的,在未来大幅降价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同时还存在一定波动上涨的可能。。

3 未来新昌县商品房供给分析

3.1 目前城镇人口及住房情况

根据新昌县县城总规要求,新昌城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七星街道、羽林街道和南明街道除去部分规划外面积)、居住人口规划为20万人;而目前全县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9.95万人,占总人口的52.45%,去除不在城区规划面积的周边村落人口后,目前的城市人口约为14.23万人。

数据来源:《新昌县2010年统计年鉴》、《新昌县2011年统计年鉴》。

根据新昌县统计局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62平方米。

3.2 未来可能推出商品房量

3.2.1 已经开始销售但仍未售出的面积

目前已经开始销售但仍未售出的面积总计为670735.81平方米,去除办公楼及营业用房部分后剩余总面积为592916.2平方米(见表3)。

3.2.2 土地已拍出但仍未销售的面积

根据新昌县国土资源局出具的土地出让数据显示从2009年12月起在城区规划范围内共有17块土地被拍出,总占地1569.81亩,根据出让条件测算,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可达1473691.03平方米。而除去其中含有的商业部分面积约20%,住宅部分面积为1173691平方米。

上述两项可提供的建筑面积总和可达到1766607平方米,以目前城镇人均约4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可以增加约4.41万居住人口,再加上原先已有的14.24万人,将达到18.65万人,已经接近城区规划人口要求。

3.2.3 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部分

旧城改造:新昌老城区改造面积约为900亩,由于旧城密度较大,改造需要较高的容积率,因此在测算时将容积率以1.8计算,则旧城改造建成后的建筑面积可达1078920平方米,由于旧城区改造是建立在对原有住户拆迁的基础上,因此,新增加的面积按0.4的系数计算,即新增面积可达751248平方米。

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包括南岩、青山、七星等区块的城中村留用地建设及旧村改造,经初步统计征地中留用地南岩片约200亩,青山片约300亩,七星片约200亩,棣山片约100亩,总计可达到800亩用地,城中村改造以容积率1.5计算,建成后新增建筑面积可达到799200平方米。

因此,城中村改造及旧城改造建成后总建筑面积1550448平方米,按人均40平方米计算,可为城市提供3.9万人的住房需求。

3.3 综述

对上述存量房以及确定将推出的房源和旧城改造、城中村建设的保守估计,在建成区规划范围内的城市人口总量已超出20万人,达到22.55万人,而这还是在未来不再有新拍卖土地的前提下。另外,若以目前城镇总人口19.95万人计算(包括建成区周边农村的农业人口),则上述建成后的总人口可达到将近28万人,以43万的总人口计算,城市化率已达到65%。即使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推高人均住房面积至50平方米,建成区总人口也达到了20.8万,超过了规划人口要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目前新昌规划中的住房供给已足够满足未来至少5~10年内的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需求。

4 建议

4.1 减缓土地推出速度,适当控制价格

由于目前拍卖出的土地已能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因此政府在未来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谨慎推出土地,同时严格控制土地拍卖准入制度,加强拍卖市场监管,以控制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4.2 开发商可发展商品房团购

由于新昌有许多大型的工业企业,拥有大量的员工,因此在房地产市场遇冷,销售量骤降的“冬天”,与几家大型上市公司合作,大力发展商品房团购业务是开发商加强销售、迅速回笼资金的有效手段。

4.3 城市发展由外延转向内涵

在上述分析中,现有的发展趋势已经很容易满足规划要求的城镇人数对于住房的需求,因此如果再向外围扩大城市规模容易造成供给过量,导致超城市化。因此,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可以在城市内部挖掘,减少向城市外延过度扩张。

4.4 住房结构调整

由于城镇人口对于住房的需求渐趋饱和,因此,在今后的房地产结构调整中,可以逐步考虑对于改善性住房的建造,诸如高档花园洋房、排屋别墅等类型的住房应该成为开发的重点。另外,由于新昌目前缺少大型的商业中心,因此,中小型专业化的商业地产也可以成为发展的方向。

4.5 加快城中村改造及旧城改造

对于城市建设内涵的挖掘可以集中在城中村改造以及旧城改造上。其中,由于新昌旧城区路窄房多、密度大、拆迁压力大,对其的改造将是一件十分巨大的工程,可能需要几届政府持之以恒的决心,一旦旧城改造能够成功,将会对新昌县城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4.6 适度改造城市周边空壳村

随着人口向城市中心聚集,周边许多村落已逐渐成为“空壳村”,对于这些村落的规划建设也将对未来城市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些村落,结合新昌旅游城市的定位,可以大力发展郊区生态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此外由于新昌第二产业优异,大型企业众多,因此,亦可以借大力发展本部经济为契机进行规划,建造诸如会所之类的大型配套服务区以更好地吸收人才与资金,推动科研发展,优化企业管理。

5 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目前严厉的宏观调控下,新昌县的房地产市场主要表现为“量跌价稳”的态势,并且预期在未来价格仍会有缓步上涨的可能,但是对于普通住房的需求可能在未来5~10年达到饱和。

另外,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县域经济的影响看,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第一、二、三产业各部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综上所述,诸如新昌之类县城,以目前的供地制度以及地块推出的节奏,在未来5~10年内城区规划范围以内的所有土地几乎将全部被拍卖,这将造成未来土地财政的缺失。这对于那些以土地财政为主要依靠的县城来说未来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瓶颈,而对于新昌而言,由于第二产业较为发达,同时又有较好的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因此土地财政的缺失并不会对新昌的财政收入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土地财政完全缺失,新昌仍需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二、三产业以填补财政的部分缺失。同时,要着力于改善性住房的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建设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保证房地产业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新昌等中小型城市发展中大面积的城中村及城市辐射范围内周边村落的改造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因此,国家对于农村小产权房的政策将对中小型城市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小产权房的入市与否,如何入市等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价格。

浙江新昌 篇2

国家将创新作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突出强调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如何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已成为各省市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相比大城市在科技、人才、资本等方面优势,县域无论是科技要素资源配置能力还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力都处于劣势。然而,县域经济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县域经济能否找到一条科技创新的路径事关区域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从区域进行创新生产的过程看,其创新要素获取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各区域自身的创新要素,即该区域利用自身积累的创新资源和条件进行生产;二是其他区域的创新要素,即该区域利用来源于其他区域的创新要素进行生产[2]。对于大多数县域而言,创新要素大多来自于外部。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平台将区外创新要素与区内产业有效对接成为县域科技创新的关键。

企业研究院是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在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企业发挥企业研究院的吸引力,吸引人才、技术等集聚,并通过原始创新,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当前,北大方正、春兰、海尔、联想、TCL等本土企业研究院作为技术创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先后崛起,本土研究院逐步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推动产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3]。对于县域而言,由于每个县域都有比较优势的一家或多家企业,通过支持企业设立企业研究院,可以搭建起高校、科研院所、本地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构建产学研的创新体系。

关于区域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国内外学者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聚集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路径等大空间尺度的研究[4,5,6]。国内学者主要研究角度包括:区域科技创新、县域创新空间联系、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城镇化进程中县域科技创新路径、县域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等[7,8,9,10,11]。

从国内外研究看,由于国外与国内行政体制不同,国外对县域层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更多的聚集于大尺度的区域科技创新路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在关注区域创新能力、城市创新能力等方面研究的同时,也关注县域层面的科技创新。但是,从企业研究院的角度来研究县域科技创新还比较少。为此,本文从企业研究院视角研究县域科技创新问题,并以浙江新昌为例,探索企业研究院在推动新昌县域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县域经济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1 企业研究院对县域科技创新作用机理

1.1 企业研究院在县域科技创新中的功能

对于一般的县域经济而言,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三个明显短板:一是高校、科研院所少;二是人才资源不足;三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功能不完善。为此,县域科技创新必须借助某一平台,打通区外创新要素与区内创新需求的通道。而企业研究院正好承担此项角色功能。其作用表现在:与区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企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推动企业创新;推动外部高端研发人才与企业一线技术人才开展知识交流碰撞,有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与政府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有机对接,解决政策“不落地”的问题,实现研发机构、政府之间的互动互促发展;推动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支撑等。由此形成企业研究院在县域科技创新中的独特功能(见图1)。

1.2 企业研究院与县域科技创新互动机理

企业研究院虽然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中心,但是由于县域经济主要依托区域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企业研究院也成为县域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企业研究院通过其创新溢出效应和联动效应,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发展。所谓创新溢出效应是指科技创新通过相关的渠道向外扩散。企业研究院科技创新溢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企业研究院与高校、科研院所互动所产生的科技创新溢出。由于企业研究院根植于企业当中,企业研究院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特别熟悉。而高校、科研院所在理论研究、人才方面具有优势。两者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开展重大科技问题攻关。由此产生知识的流动,而这些知识通过创新人才的流动向周围溢出,推动本土企业技术升级。二是企业研究院培养的人才资源在企业之间流动所形成的科技创新溢出。企业研究院的科研人才在科技创新研发过程中充分交流,知识得到累积。随着科研人员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科技创新也相应的产生溢出效应。所谓联动效应是指科技创新相关主体之间的联动互促发展效应。一是企业研究院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之间的联动效应。企业研究院形成之后,吸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集聚,这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功能,强化对科技创新支撑。二是企业研究院与政府之间的联动效应。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的过程中,从企业创新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从政策方面助力科技创新。企业研究院对县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见图2。

2 浙江新昌实证研究

2.1 新昌县基本情况

新昌县域面积1 213平方公里,地貌呈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特征。区位条件不优,境内没有铁路、水运、空运,离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也有相当距离。资源条件劣势突出,可联片开发土地稀缺。资源禀赋有限,区域没有高校和大院大所,人才资源稀缺。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区位、资源等都不具备优势的县域,新昌县科技创新能力却非常突出。2014年,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居浙江各县(市、区)第2位;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9%,高于全省1.95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率50.89%,比全省高22.09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1 929件;引进“国千”、“省千”人才4名,海外工程师、资深专家65名,呈现“小县大科技”的发展格局。在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下,新昌县产业得到了快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1.9%,比全省高20个百分点,机械装备等产品的智能化率达到70%,一批智能工厂不断涌现;土地产出大幅度上升,规模以上企业亩产税收达40.78万元,位列全省县市前列,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全省35%。新昌成为浙江省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全省智能制造试点县。全国县市科技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新昌举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对新昌科技创新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2.2 企业研究院情况

作为资源小县,为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全县将创新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研究院的建设上。依托县域内的大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相关企业设立研究院。截至2016年6月,全县共有重点企业研究院16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达到8家(见表1)。

注:*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2.3 企业研究院与新昌县科技创新作用机理

在企业研究院成为新昌科技创新核心载体之后,企业研究院发挥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通过将区外的创新资源与区内的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不断推动各类创新溢出,形成了独特的科技创新机制。

企业研究院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企业研究院,新昌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规模以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占比达到75%。一方面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推动产业化,例如企业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推动生物医药方面的研发合作等。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一些国内外科研院所分支机构。据统计,全县已经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技术交易所等1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昌建立技术研究院或转移中心,并与美国肯塔基大学等1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定向合作机制。

企业研究院与企业之间紧密互促机制。相比于区外的高校、科研院所而言,企业研究院具有对企业发展过程熟悉、对企业技术难点掌握到位等优势,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在这样的互促机制下,科技研发与企业需求两者可以实现紧密结合,避免研发与产业化脱节。以新昌泰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为例,该企业研究院围绕纺机的纺纱、定型、印花、数码喷绘等每道工序,开展科研攻关,随着一个个技术瓶颈的攻关突破,纺机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而为其配套的企业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带动整个纺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研究院与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政府根据企业研究院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企业“雪中送炭”。一方面,政府与企业研究院紧密合作,针对企业研究院在引才、引智方面的需求,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人才更多的向企业集聚。例如,新昌实施“天姥英才”计划,每年安排5 000万元以上资金,引进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建设一批人才房,并对引进的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助。另一方面,政府搭建起了企业与金融资本对接的平台,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获取金融支持提供条件。例如,政府出资8 000万元组建担保基金,支持银行划出一块信贷资金,向成长性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知识型、特色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出资1亿元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的担保等。在政府与企业研究院互动过程中,政府对企业研究院特别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非常了解,政府出台的政策也切合实际,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

企业研究院与科技服务机构的联动机制。随着一批企业研究院建立之后,一批科技服务机构相应集聚。企业研究院在科技研发过程中,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不断与企业研究院交流互动,一方面满足企业研究院各项科技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与企业研究院的交流不断优化服务功能。随着两者双向联动的深入推进,企业研究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新昌也将吸引科技服务机构集聚作为推动企业研究院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域层面规划建设了县科技孵化器,引进了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咨询、创业培训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目前,已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公司10家、高层次科技服务中介11家。同时,政府还搭建科技大市场,开通了科技成果网,促进区外研发成果与区内企业有效对接,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例如新昌京新药业通过技术市场,购买北京一家公司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生产技术,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家能生产该药品的企业。通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研究院的联动,推动县域科技创新活动。

以企业研究院为核心的创新网络主体的互动机制。企业研究院与大院名校、企业、政府、科技服务机构等主体形成互动机制后,各主体之间通过企业研究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相互作用、协作共生的创新机制。一方面,各主体之间因为共同的创新发展需求产生了紧密的合作,各自发挥独特功能为其他主体服务。另一方面,各主体之间创新协作,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研究院的创新溢出和联动效应。例如政府对高校的重视,新建新昌技师学院等,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新昌县科技创新网络结构见图3。

2.4 新昌县科技创新成效

新昌县形成以企业研究院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模式后,全县的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加快形成。新昌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制冷配件、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智能纺机等为特色的主导产业。在企业研究院还未成立之前,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虽然有一定规模,但也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竞争,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随着企业研究院嵌入产业创新链当中后,企业研究院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准。而企业技术升级也促进县域内关联企业技术升级,随着产业链不同环节都加快实现技术升级后,行业的竞争实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形成螺旋上升的产业升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优势行业随着不断升级,在国内外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某些产业链环节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生物医药产业,以新和成股份、新昌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的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H等规模居全球第一。再如制冷配件产业,三花集团生产的家用空调核心部件“四通换向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5%。

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企业研究院成为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后,企业研究院不断地开展行业前沿科技创新,使企业掌握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成为行业领路者的潜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企业成长后,对科技创新形成新的认识,将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如此形成不断互促机制,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县销售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有2家(三花控股、万丰奥特),上市企业有8家(新昌制药、新和成股份、三花集团、万丰奥特、京新药业、日发数码、美盛文化、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新三板企业有5家(斯菱股份、华光胶囊、新涛电子、鹤群机械、捷昌驱动)。在这些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下,一批为龙头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促进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随着企业研究院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一些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通过设立企业研发中心、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等,不断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据统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2.32%,在浙江排名第4;中小企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3.3%。并且,许多企业都设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以新昌县高新园区为例,园区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技术中心),省级研发中心28家(达利丝绸面料及制品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日发自动化装备研究开发中心等),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专利试点企业1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7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3家。

3 结论

本文从企业研究院的视角出发,对县域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如何推动科技创新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中心,然而当企业研究院嵌入到县域科技创新网络之后,企业研究院逐渐成为县域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在县域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研究院通过其溢出效应和联动效应,推动形成县域特色科技创新模式。

第二,企业研究院是区外创新资源与区内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载体。通过企业研究院桥梁纽带作用,可以破解县域科技要素不足制约。

第三,企业研究院与高校院所、政府、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形成密切创新网络,对县域科技创新网络的形成、产业竞争力提升、创新氛围形成等都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由于每个县域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的差别,在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上也会有差异。新昌以企业研究院为核心的县域科技创新是符合新昌特色的,以企业研究院为创新中心的县域科技创新模式只是县域科技创新路径或模式的一种。本文研究探讨此模式只是为类似地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借鉴。

摘要:从企业研究院的视角研究探讨了以企业研究院为核心的县域科技创新路径与模式。研究表明,对于科技、人才、区位等都不具备优势的县域而言,集中全县资源推进企业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研究院在沟通区内外科技研发资源、吸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实现与政府联动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其溢出和联动效应,可以实现县域科技创新发展。还以浙江新昌为例,对以企业研究院为核心的县域科技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企业研究院,县域,科技创新,新昌

参考文献

[1]魏艳,宋立生,孙婷婷,等.新形势下县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47-50.

[2]白俊红,蒋伏心.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J].经济研究,2015(7):174-187.

[3]蒋玉石,康宇航.中国本土企业研究院自创新研究[J].管理学报,2012,9(12):1810-1818.

[4]GKYPALI A,KOKKINOS V,BOURAS C,et al.Science park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fiscal austerity era:Less is more[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6(3):1-18.

[5]BATHELT H,ZENG G.Strong growth in weakly-developed networks:Producer-user interaction and knowledge brokers in the Greater 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J].Applied Geography,2012,32(1):158-170.

[6]Smith A.Green niche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ase of organic food in the United Kingdom[J].Environment&Planning C Government&Policy,2006,24(3):439-458.

[7]张友志,顾红春.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与时空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6):33-38.

[8]李旭洋,付沙,宋伊环.内蒙古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2):37-40.

[9]焦晓云.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县域创新能力建设的提升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10):74-77.

[10]岳顺之.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支撑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5-9.

浙江新昌 篇3

一、育菊赏菊,环境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他还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校园环境就是一门隐性课程,能起到无声的育人作用。校园环境,主要是指在校园里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属于学校文化中的显性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也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并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因此,我们精心打造校园环境,让花圃、亭台和各种宣传栏交相映衬,形成浓厚的校园环境文化教育氛围,以此来提高全校师生的审美情趣、爱校情结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师生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在打造幽美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连续12年举办了菊花展。每年菊花展期间,回廊边、台阶上、大楼前、广场中,处处有菊花,步步是风景。在370种2700多盆菊花的点缀下,深秋的校园成了花的海洋。

菊花展上朵朵盛开的菊花,凝聚着学校花工团队的心血。从育苗到开花,忙碌一年就为这短暂的绽放。学生说:“课余时候赏菊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身心得以放松,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在更轻松更优美的环境中学习。”许多学生毕业后总是特别想念母校,想念母校美丽的菊花。校园网上常有这样的留言:“太想学校了,我会像菊花一样坚强,以优异成就回报母校”;“很高兴在网上看到母校的菊花,好怀念高中的老师,还有美丽的校园啊”。

2013年,学校还开设了有关菊花栽培的选修课,学生报名非常踊跃。他们近距离观察菊花,通过书籍、网络等获得信息的渠道了解菊花的生长特性以及种植技术,并在师傅指导下尝试种植。从中,既增长了学生的种植知识,又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学校通过菊花这个载体,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欣赏美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高雅美丽的读书环境,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美的价值和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珍惜美、创造美的美好愿望。

二、品菊赞菊,提升品位

菊花展已经成为新昌中学校园文化的一个精品,是学校生态德育的生动教材。“魅力校园,人文新中”,菊香伴随书香,构成校园特有的芬芳与韵味。笔者曾对学生说:“花好是因为新中人更好,校美是因为新中教育更美。”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千姿百态的菊花引人入胜,傲霜怒放的清秀神韵、独立寒秋的特有秉性更让人赞叹不已。学校借此举办了菊花画展、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等四项与菊花相关的大型活动,师生用生花妙笔,借菊言志,激励人生。活动育人,是新昌中学永远追求不懈的德育情愫,并不断收获着累累硕果。以菊为名,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彰显活动品位。

除这些活动外,学校注重开展一系列活动来丰富学生生活,且每年都有一个教育主题。如2010年是“信仰的力量”,2011年是“爱·阳光·希望”,2012年是“兢兢以强”,2013年是“唤醒·发现·追寻”,2014年是“倾听·追问·引领”,这些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切合学校实情,围绕主题再设计系列活动。校园歌手大赛、“十佳主持人”大赛、学生美术优秀作品展、诗歌朗诵比赛、摄影展、科技创新大赛……各类活动带有鲜明的德育指向,同时又以一种鲜活的形式彰显学校的独到匠心,吸引着大批学生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配以各种以菊为名的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展现了学生风采,陶冶了学生情操。

三、借菊搭桥,和谐互动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我们积极拓展德育的空间与时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不断向新的领域延伸。一是从课堂向生活延伸,团委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家住城区的学生参加当“居委会主任助理”活动,家住农村的学生参加当“村委主任助理”活动;二是从学期向假期延伸,寒暑假期间,发动学生下村进户为农民送科技、送文艺、送书,帮助农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从学校向社会延伸,设计各种载体,每年举办菊花展,启示学生“美好的东西也要与人分享”的道理,增进学生和社会的融合度,为学生幸福成长打好生命底色,同时也展示新昌中学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的外在形象,对引导市民走向文明、走向和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新昌中学的菊花展早已经声名在外,不但在新昌,而且在周边县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眼球”。所以,每年都有不少“菊友”络绎不绝地从各地跑来看菊展。

2006年,学校还将菊花搬出校园,在新昌4A级景区大佛寺免费展出,给广大市民和游客送去了美的享受。许多市民对所展菊花赞不绝口,有的提出要出高价购买,有的向学校的花工师傅咨询培育菊花的技术。许多看菊花的人走之前,他们都会给学校留下姓名和电话,因为学校答应给他们邮寄他们看中的菊花品种。宁波摄影协会的雷厉云这样评价道:“我已经连续三年来新昌中学拍菊花了,人家正儿八经的菊花展都比不上你们草根版的菊花展。”新昌中学推出的大型菊花展,已成为一项展示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文明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起到了很好的育人作用。

新昌习俗与道教 篇4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每一个阶段对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新昌的习俗对生老病死都极为重视,民间习俗中有很多内容与其有关,而这些习俗又深深地打上了道教文化的烙印。“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的第一道仪式,新昌旧时极重传宗接代,对生育极为重视,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后数年不育,或拜送子娘娘,或改门窠、移灶基以变风水,或请舞狮人上床表演生小狮子等。送子娘娘为道教中专管送子的神仙,新昌的城隍庙中现在仍然供奉着送子娘娘,改门窠、变风水也是道教的一些仪式,这些习俗的来源大都归因于古人对道教的信仰。

有的初生儿夜间哭闹,长辈们便“请床公床婆”安抚。在床头摆上几式菜肴,婴儿由母亲抱在手上行“拜礼”。母亲则祈祷床公床婆“保佑俺小宝宝会吃会困(睡)会大”。倘请床公床婆后仍于事无补,则请人写“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读一遍,一夜困到大天光(亮)”之类的黄纸,贴到十字路口。床公床婆实为中国道教中的床神,专管人的安寝,床神属于灵物诸神,起端于人类早期万物有灵观念和“神秘的参与”现象。东汉有关史料中载述有弓、盾、矛、耳、目、口等神,后来又有床公床婆、花神之类,都是这种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拜“床公床婆”实际上是民间最朴素的道教信仰。“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读一遍,一夜困到大天光(亮)”实际是一种咒语,而道教也有类似的咒语,诸如牙疼咒:“虫是江南虫,身是赤蛹子,合向草中藏。自何来咬人?牙齿钉在梁南头,一钉永年死。急急如律令,敕摄。”等等民间咒语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有一些婴儿夜间哭闹,如果曾抱出屋外,长辈们则怀疑受惊吓而魂魄出窍,这就要“叫魂”,往往在黄昏时,由长辈在窗口对着白日里孩子去过的方向呼喊“××呵回来哟——”而另一人则在外面代表婴儿的“魂”作答“呃——来哉。”“叫魂”又称“招魂”,属于道教中的巫术部分,中国道教向来信奉神灵和鬼魂,“招魂”的民间仪式为是中国道教在民间的生动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将慢慢变老,生日成为记录人的年龄的重要节日,新昌习俗在关键的年龄要做寿,也就是比较隆重地过生日,习惯做法是“三十要做,四十要错”,从五十岁起由儿孙在寿诞之日祀神祭祖,操办酒席。生辰之日称“正寿”,寿宴由儿孙承办,称为“桃觞”,就是寿诞举觞庆贺的意思。寿庆时要送上寿礼,并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吉利话。求得长寿是自古以来人类的梦想,秦始皇遣徐福求长生不老药就是道教中经常言及的典故,道教炼丹修炼也是为了求得长生,而道教传说中也确实有很多长寿的神仙(如彭祖活八百岁的传说等),可以说中国传统的长生观念很多是与道教有关的,道教有“福禄寿”三仙,寿星全称为南极老人寿德星君,《史记正义》称其“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新昌城乡还流传一句俗语,“六十六,要吃六十六块肉”,意思就是做父母的活到六十六那年要由已经出嫁的女儿送六十六块肉来吃。又有一句俗语云:“六十六,阎罗大王要吃肉”。意即人到六十六岁那年是一关,阎罗要吃你的肉,故女儿要在“六六”之年送“六六”之肉为父母祈福禳祸,祝愿他们长寿康乐。阎罗王是道教中世俗之神,称“幽冥主宰”,在民间有深远的影响。新昌民间的这一习俗与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也有极大关系。

尽管人人都想求得长生,但死亡才是人最终的归宿。在新昌的习俗中,老人弥留之际,儿孙立床前送终。咽气后,移尸中堂叫“落箦”。脸上罩丝绵,脚下点油灯,烧床荐,供香烛,晚辈及亲人披麻戴孝向遗体告别。入殓时有买水、拜门神、穿寿衣、放殓物、读衣单等仪式。抬灵柩者称“八先生”,分地段垄断。起灵上路,孝子头戴三梁冠,腰束草绳,手持孝杖棒躬身后退。至墓地,暖圹后将棺材推入圹中,并摆正位置。阴阳先生唱《兜土泥诀》及《点主诀》,将一撮泥土分给孝子。女婿手执朱笔在神主的“王”字上加一点,由长子将它抱回家。转丧要循原路,到家洗脸、净手、梳头、呷糖茶。隔日再去墓地祭山王、烧引路幡叫“还山”。以后还有做“七”、做“百日”、做“周年”等仪式。新昌的丧葬礼俗是完全沿袭了道教的葬礼,或者说是道门葬礼仪式在民间的流传,阴阳先生实际上就是俗家道士,新昌的丧葬礼俗有着深深的道教文化烙印。而这些丧葬的习俗也反映了子女对长辈的孝敬和思念。

中国民间节日众多,很多节日习俗也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新昌历来重视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的庆祝也极为隆重,而很多庆祝活动也与道教有所联系。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极有文化意味的一个节日,新昌习俗至端午日,即用彩帛缝成一个个小囊,把香粉、雄黄盛入其中,悬于胸前,谓之“挂香袋”,用以避邪。新昌还有小孩左臂系五色线的习俗。是日,家家自制张天师偶像,置于门额之上;或将艾束做人形,又以菖蒲作剑,插于门旁,均取避邪之意。也有在门楣或门上贴朱砂符、八卦图或钟馗捉鬼图的。张天师与钟馗均是道教人物,做菖蒲剑贴符咒八卦也是道教特有的仪式,新昌的端午节习俗正是新昌古人信奉道教的生动体现。

据史料记载,新昌有迎春的习俗,立春那天,由巫祝主持祷祭春神勾芒,感谢他给人间带来万木复苏、草木萌发的春天,并祈求他不吝赐福于人间,称为“祝春福”。时至近现代,祝春福之俗仍在新昌民间流行,只是仪式有所变化:立春日,各户在自家门口放一张方桌,并披上书有“迎春接福”的红纸桌披,桌上供上盛满的饭,以示春神万万年,左右各放新鲜青菜和豆腐,上插梅花、松柏和竹枝,象征洁净、长春和富足。然后由家人祭拜春神,祈来春幸福。据许地山《道教史》考证,春神勾芒是中国上古的神,在先秦就有信仰,传说勾芒是掌管农事的神,发展到后来也就成为道教的神仙之一。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乞巧节”或“女节”,从《淮南子》、《荆楚岁时记》等古籍记载反映,七夕之俗,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有关。“乞巧节”,乞巧的形式各地有所不同。《荆楚岁时记》记述南北朝时一些地方的习俗:“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结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唐代开元间宫中的乞巧则极奢华:“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宿,宴乐达旦,谓之乞巧楼”(《开元天宝遗事》)。而绍兴的乞巧方式又有所不同:“立长竹竿于中庭,上设莲花,谓之巧竿。以酒果饼饵祭牛女,盖乞巧也”(《嘉泰会稽志》)。作为祭品的“饼饵”中,最常见的是“巧果”。《越谚》道:“七夕油炸粉果,样巧味脆,即乞巧遗意。”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昌又有句民谣,叫做“新年新岁忙两件,一放爆仗二拜年。”正月初一,今称春节,旧称元旦。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而又称“三朝”。天未明,人们便忙着起床,古时称作“抢朔”。抢朔干啥?原来朔有两种意思:一是代表初一日,二是代表平旦(即天明)。据《尚书》所说,夏代以平明为朔,殷代以鸡鸣为朔,而周代则以夜半为朔。正月的初一,又是一年中第一个天明,所以要忙着去抢。既要抢朔,便须竞相早起。开门之前,先在院中放三个爆仗,取“早升早发”之意,也表示我家已抢到朔了。平民百姓,只有单门独户,当然只能先开门而后放爆仗,也称放开门爆仗。相传,放爆仗的原意是驱逐疫疠,最早见于汉代东方朔《神异经》:“西方深山中,有人长尺余,犯人则病寒热,名曰‘山魈’。人以竹箸于火中,毕扑有声,而山燥惊惮。”那时并无火药,更没有爆仗,而是用一段一段的竹管放到火里去烧,令它“嘭嘭”作响,所以称为“爆竹”。元旦平明须放爆仗,大约在六朝时已经普遍流行。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魈恶鬼。”也有兼用于除夕的,叫放“关门爆仗”,民间于除夕夜半(深夜十二点,即元旦零点)放爆竹还有迎诸吉神之意。驱鬼迎神正是道教的习俗,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恰恰与道教关系极为密切。正月初一第二件最忙的事要算“拜年”了。拜年又称“贺年”,或称“拜岁”。是日清晨,主妇们及早煮熟汤圆,一盅又一盅地盛起来先供于堂前的八仙桌上,祭拜天地,烧大元宝。继而又供东厨司命烧纸锭,再供祖宗,谓之祭家堂。祭拜天地供奉东厨司命(即灶神)也是中国民间道教信仰的体现。

上一篇:会展视角下一篇:宏程序加工轮廓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