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业

2024-08-04

浙江产业(通用12篇)

浙江产业 篇1

浙江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2012年成立以来,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企业研究院融合联动、与平台引育互促双赢、与精英集聚同轴共转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企业创新主导、战略载体加盟、领军人才支撑的三轮驱动之路。

一是依托重点企业研究院,大力培育创新主体。以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长三角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省级企业研究院在人才资源集聚、技术研发突破、行业创新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支撑产业发展。

二是依托产学研创新平台,全面拓宽科技合作。北科建创新园、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中节能嘉兴节能环保产业园、比德弗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长三角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已先后落户产业园,这些科技创新平台、研发机构的加盟,为新区和工业园区集聚创新要素、转化科技成果、提升产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依托“4+3”人才引进,夯实企业创新实力。园区始终从人才引进、培育、留用等关键环节着手,形成了千方百计招才引智、不遗余力排忧解难、细致入微扶优助强的良好局面,目前已实现零培育“千人计划”人才3名、“百个计划”人才8名。截至2013年,共引育“精英引领”计划项目60项,重点技术创新团队12家,为园区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浙江产业 篇2

——南浔电梯产业转型路径调查

“巨人通力”在全国电梯行业排名榜单排到第八,税收排名全区第一;“沃克斯”花巨资请来职业经理人„„新年伊始,记者在南浔电梯产业园采访时不断听到一批龙头企业的好消息,让人兴奋不已。

这两天,南浔区正在开“两会”,区委书记高屹在不同的讨论现场,还不忘与代表、委员们探讨电梯业如何转型升级,不忘鼓励企业家向全国市场占有率20%的目标冲刺。事实上,南浔的电梯产业已拥有全国12%的市场。

这一切的背后,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南浔电梯,正换个姿势领跑!这正是南浔电梯产业始终坚持加快转型有股劲,做到借智借力有巧劲、产业升级有韧劲,在鼓劲增压中早转快转,在早转快转中赢得主动。

路径一 技术创新战略

高屹对记者说,转型是艰难的,对于电梯企业来说更为不易。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南浔一批电梯企业正跳出粗放发展模式,改变只赚辛苦钱的状况,通过技术创新,闯出了“就地升级”之路。

“在去年的技术创新投入上,‘巨人通力’拿出的是4000多万元,‘沃克斯’拿出的是1000多万元。”南浔区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局局长施小平说。

这么多的钱投下去有收益吗?“巨人通力”董事长钱江作出一个手势:5∶5。“我们已经连续5年保持行业增速第一的纪录,每年订单均以50%以上的速度实现快速成长”。在钱江看来,技术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谁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谁在市场竞争中就有发言权。在与通力合资前,“巨人”的产品研发主要遵循跟随战略,市场上什么产品好销,就如法炮制。可是,跟随只能得益于一时,不能获益于长久。

去年4月,“巨人通力”投资2000多万元的研发大楼落成并启用,成立研发中心,建立了60多人的研发团队。2010年,公司被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浙江大学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高速高舒适性曳引式电梯的关键技术研制及产业化开发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整机产品获得了上海世博会船舶馆、瑞典王国馆、长春轻轨等重点项目订单,部件产品发展了通力、迅达、东芝等高端客户。

日前,记者在沃克斯电梯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新厂房里看到,投资1.65亿元建设的新厂一期工程已进入生产阶段,投资1000多万元的电梯试验塔也已封顶。

“这个电梯试验塔总高度为108米,无论是高度还是速度在电梯行业均属领先„„”沃克斯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林告诉记者,他们准备在试验塔中安装每秒6米的高速电梯。龙头企业“转”得快,中小企业也在“深耕细作”中挖掘竞争力。采访中,一大批率先转型的中小企业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怡达和谐电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间接式曳引机”、“间接机动电梯”等10件专利;“恒达富士电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19件专利,其中6件专利已被授权,企业又成功开发了“微电脑控制防故障自动扶梯”、“新型高制动安全观光电梯”两只省级新产品,目前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来。路径二 人才引擎战略

“一个领军人才做活一个企业”,这两年成为南浔电梯业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已成为他们从制造集群向智慧集群升级的主力。“巨人通力”用建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巨人通力”以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为重点,与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

士谭建荣,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陈子辰和浙江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梅德庆等在机械制造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

据“巨人通力”工会主席胡秀林介绍,他们除了请专家外,还鼓励员工出点子,开展“精益生产活动”,对沿用多年的计件工资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作出重大变革,释放了员工自主管理、参与改革的工作热情,一年多来,员工参与改革的案例达到3000多件。上月,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授予“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南浔有近55家电梯企业,但不少企业还是家族经营。前不久,“沃克斯”重金引进一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使南浔电梯业走来首位“签约总经理”,此举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这个团队有6个人组成,我们给出的签约岗位是总经理、技术总监和制造总监,签约期限3年。”李小林告诉记者,这支团队原在国际知名电梯企业担任中国项目运营官、技术总监等职,有着专业、丰富的管理经验。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借助专业人士的优势。作为一家合资企业,能否把自己的企业交给别人去改良,这不仅仅是个企业家心态的问题,更是企业发展的问题,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公司德资代表、总工程师黄国华对记者说,德国总部非常认可这次做法。

这些企业高管在原先的公司收入不错,缘何来南浔“二次创业”呢?“‘沃克斯’在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大,老板的创业精神让我们非常感动。”团队中的一位总监对“沃克斯”充满信心。

事实上,这个团队自从去年10月进入公司以来,“沃克斯”无论在市场开拓上还是内部管理上都焕然一新。有了这支团队,李小林也是信心十足:“我们2011的目标是7000台,‘十二五’里争创30亿。”

南浔区区长吴继平对记者说,经济转型升级,人才和智力支撑是根本。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占领制高点,南浔电梯业通过不断引进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电梯产业发展内涵、丰富发展内容、增加发展含金量。

路径三 产业集群战略

南浔电梯,以怎样的姿态蓄势爆发,再次领跑?高屹表示:“南浔区将大力发展电梯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据吴继平介绍,电梯已成为南浔区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现已形成了以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无机房电梯、观光电梯等为主要产品的电梯产业群体。

近年来,南浔区非常重视电梯产业集群基地的建设,专门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电梯产业集群基地发展规划,并出台《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政策意见》、《南浔区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暂行办法》、《南浔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以上新产品、区优势企业财政补助政策的操作办法》等一系列推进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

目前,南浔区以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优化区域创新和投资环境,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梯产业集群,打造南浔区电梯区域品牌,力争把南浔区电梯产业基地建设成“全国电梯产业新高地”。

副区长潘耕峰告诉记者,对于在临沪工业区设置电梯产业园,是现有产业发展的需要。南浔的电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形成了倒三角。整机厂在全国的知名度相对较高,但是没有形成产业链。为此他们着重考虑重点引进配套企业,打造研发和检测的公共服务平台,配合电梯企业发展的需要,给电梯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南浔的最终目的是把南浔电梯打造成真正的产业链。

政府将依托以企业来招商的形式引进部件企业,比如巨人和通力合作整机业务后,中方

股东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介入多个部件领域,和电梯配套。相信整机强了以后自然能够对配件形成吸引力。电梯企业的税收对财政贡献很高,给政府做了很大的贡献,政府也会给电梯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潘耕峰说,电梯在今后将有很长的发展,现在电梯寿命在12至15年,维修保养将会是个很大市场。有些电梯企业已经非常重视这一方面,每台电梯都建立了电子档案,他们把售后服务和营销结合在一起。今后政府也会尽力配合企业做好之后服务链工作。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浙江纺织服装业;产业升级;品牌价值;OEM

浙江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我国纺织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纺织服装产业在浙江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世界需求变动以及绿色壁垒等因素,使得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上升,低成本的绝对优势不复存在,全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挑战?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探究产业升级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现状

从2000年起,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出口额大幅下降外,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额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这归功于 2001年加入WTO,使贸易环境明显改善。 而且2005年以后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迎来了无配额时代, 更使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自从2009年来,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增幅缓慢。

二、浙江纺织服装出口额占世界比例

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浙江省纺织服装世界占有率是逐年上升的,说明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价值获取也在不断上升。但从2010年到2012年,占比有所下降,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使得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利润被降低。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进入高成本时代,逐步丧失了原有的成本和价格优势。产业环境的重大变化使产业升级成为必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目前研究的关键是如何提升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并逐步占据全球价值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那么,什么又是全球价值链呢?

三、全球价值链概念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由不同的价值环节组成的价值链,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物流、产品回收等各种增值活动散布于全球。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形成的价值链向两端延伸的过程即是附加值增加的过程,价值链的高端部分分别是创新研发和品牌服务,这两端的形成一方面要依赖技术和研发,另一方面需要依靠品牌和营销的力量。

四、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困境:

(一)设计人才欠缺,自主创新不足

服装产业是一个时尚的产业,浙江服装产业虽然己经具备强大的生产加工能力,但设计能力欠缺,至今还未出现世界级的设计大师。而且,自主创新设计不足,如此便无法出现世界一流的服装品牌。

(二)国内市场恶性竞争

浙江省纺织服装类大多是一些批发市场,专业化的合作机制并未在市场之间形成,很多市场存在恶性竞争,以低价竞争争取交易额。在低价格竞争环境中,考虑到节省成本增加利润的因素,很多厂商会减少产品研发投入和学习成本,他们之间相互模仿,造成运送到市场内交易的产品结构同质。如果放任这种局面继续发生,就会降低生产创新,使产品同质,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国外市场受控制

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在欧美等纺织服装发达的国家内是处于价值链的不利位置,受其领导和控制,交易成本比较高。

五、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途径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要推进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其在全球价值上的地位。所以,要朝研发、创新、品牌和营销等方向努力,促使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延伸,才得以提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根据以上分析,下文从研发、营销、品牌三个重要环节来提出对策。

(一)加大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设计人才的投入

服装是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体,设计环节对服装产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设计师是一种拥有专门技能的高级人才,它依赖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尤其是对设计人才的投资。

(二)建立系统的营销渠道

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知名营销企业合作,通过广告宣传、选择销售终端等方式融入并创建自有营销网络。浙江纺织服装产品可以通过进入高级终端市场,提高销售档次,最终扩大浙江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以增强该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档次

有实力的OEM在实施贴牌生产的同时,应该从中学习国际品牌的运作方式、设计理念和管理方式,为创立自己的国际品牌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而对于主攻国内市场的浙江OBM,如雅戈尔、杉杉等,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原料,致力于提高自己产品品质,从而提高品牌档次,实现品牌国际化。

(四)品牌USP

浙江时尚型服装的任务是给品牌赋予一个独特卖点(UniqueSellin Proposition).在选择品牌服装的时候,尤其是时尚型服装,消费者不仅仅会考虑这个品牌的产品给予他们物质层面上的利益,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品牌所富含的独特性。所以,品牌USP才真正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浙江纺织服装业一直处于受压制的价值链低端,进行利润最薄的的生产加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国服装品质优势开始显现,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浙江纺织服装业应该有信心和能力,通过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来驱动产业升级,涉足设计,创建品牌,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逐步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芝萍.浅谈提高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1).

浅析浙江毛衫产业现状及对策 篇4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毛针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2006年全国生产各类毛针织服装近24亿件,出口毛针织服装3.64亿件(出口额14135亿美元),占全世界毛针织服装出口总量的22%,列世界第一位。全国毛针织生产能力和销售优势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和广东省。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这4省1市是毛针织行业高度发达的地区。2006年,它们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80%,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国81%,实现销售利润占全国的85%。

其中,浙江省是毛衫业生产大省,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生产(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纱、编织、染整到服装加工,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产业链较为完整,优势明显的工业体系,并在濮院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毛衫交易市场以及在浙江嘉兴市秀州区洪合镇形成了国内著名的毛衫加工和贸易集散地。

二、现状探幽

尽管我省的毛针织服装产品的产量极大,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并不高,在国际毛针织服装市场上属于中、低档产品。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改变现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下,我国的毛衫产业将面临着十分严重的不利局面。

我省毛衫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及制约我省毛衫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偏低,创新力不足

多年来,毛衫业习惯于来样生产,多数企业“重硬轻软”,注重对设备的技术改造,而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投入甚少。企业满足于一般产品的试制和仿制,缺少对制约全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缺乏对国际毛衫业信息的跟踪及最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同时,由于行业创新环境建设的滞后,在技术创新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上,企业往往孤兵作战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少,系统性、集成性项目开发少,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行业技术创新的强度。。

2、结构单一,盈利不高

我省毛衫业通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虽有一些优势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还处于“一低三多三少”状况:即档次偏低;大路货多,“名、特、优、新”产品少;粗加工多,精细加工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新技术、功能环保型产品少。“以廉取胜、以量取胜”仍然是是我省纺织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从而盈利能力大大减弱。

3、人才匮乏,信息化滞后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但我省绝大部分毛衫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和实力的影响,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此外,由于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和企业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ERP、CIMS等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面很低,部分大企业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未起步。致使我市毛衫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4、品牌战略落后,科研转化率低

目前我省羊毛衫的品牌众多,但大多属于“为人加工”、“定牌加工”,真正有影响力的本地品牌不多,著名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要加大实施品牌战略的力度,提高我省羊毛衫产品竞争力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另外,科学研究与市场和生产实际结合松散,成果转化率低,低级重复等现象严重。

三、致力服务

在检测服务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思路的重要实践,也是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一个新探索,对促进我省整个毛针织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辐射全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为科研创新服务

针对毛针织行业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产业化研究开发,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系列新产品,推动毛针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省毛针织业国际竞争力。

通过创建公共研发和技术辐射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实现科研-生产-市场-贸易一体化。通过集成创新,解决毛针织工业企业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难题,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结合科研工作,培养高级创新创业人才。

广纳博士、硕士研究生并进行继续教育。在提升毛针织行业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基础上,培养毛针织领域科技创新、管理、对外贸易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建成一支一流的技术创新开发与系统集成队伍,形成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为产业建设服务

针对我省毛针织业现状,提出和设计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攻关方向及主要课题,承担产业攻关项目的鉴定和评审工作,努力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发展导向提供政策性建议,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出谋划策。

运用研发、创新服务、成果转化等良好的创新服务平台及其辐射作用,让中小企业以低廉的成本享受到产品设计、工艺革新、品质控制、检测、中试配套、情报信息、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逐步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相关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学科交叉;为行业和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成为毛针织上游研究机构和下游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帮助企业筛选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为企业导入国际国内先进适用技术,通过研发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制约我省毛针织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浙江东南网架集团五大产业简介 篇5

我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南网架”)是一家以钢结构、网架为主业,涉及钢铁深加工、医疗、房地产、建筑膜材、石化等多元化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近6年来,连续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和中国建筑业企业500强。2012年,营业收入实现130亿元。

一、东南网架钢结构、网架产业简介

作为我集团主业的钢结构、网架,2007年5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现为国内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除萧山本部生产基地外,在天津、广州和成都还建有三个生产基地。

1、品牌与规模。我东南网架现已形成以机场、会展、体育、文化、高铁、超高层、住宅钢结构等多个特色板块的大型高端钢结构品牌企业,并承接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工程。如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网架工程—首都机场T3A航站楼、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上第一次采用的新型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内最大跨度的弦支穹顶结构之一—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08年奥运会羽毛球馆)、八万人体育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国内最大的高铁枢纽中心—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和杭州东站、世界最高的塔结构—广州电视塔、天下第一村—空中华西村(328m高)、杭州萧山人才公寓—国内面积最大的钢结构住宅小区。品牌优势强劲,且钢结构、网架产品年产规模达到80万。

2、技术平台。我东南网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浙江省企业研究院等高端技术开发与创新平台,技术力量雄厚。

3、资本实力。我东南网架系上市公司,资本实力雄厚。2007年 1

5月,我东南网架发行A股5000万股,募集资金4.8亿元,2011年成功增发,募集资金6亿元。

二、东南网架金属薄板产业简介

1、产业背景。任何产业产品均有市场饱和度,钢结构、网架行业发展到今天,其市场早在5年前就开始供大于求,特别是我们浙江省,钢结构、网架企业集中度高,而高端的金属薄板却一直是浙江省钢铁深加工产业的“短板”,且消费量很大。鉴于此情况,我东南网架于2004年开始实施产业转型,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着力发展金属薄板产业。

2、生产规模。该产业项目,我们于2004年开始投建,地址位于国家级新兴园区杭州江东工业开发区。

——总投资:20亿元;

——产品:主要有家电、汽车、五金、建筑业等用的锌铝复合板、热镀锌板、冷轧板、轧硬卷、硅钢片等金属薄板;

——产能:150万吨/年。

3、技术水平。产品的主要设备全部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引进,工艺装备世界先进,并引进武钢团队作为技术支撑,现产品已远销亚洲和欧洲等国际市场。

三、东南网架医疗产业简介

1、产业背景。医疗卫生行业,我东南网架属地—杭州萧山原与国内大多地区一样,是国有医院一家独大。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大大提高,但医疗品质没有提高,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突出。2004年,我东南网架在当地萧山区政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服务萧山社会,造福萧山百姓”的宗旨,在收购当地萧山妇幼保健医院、萧山第五人民医院的基础上,易地易名与

萧山区政府共同投资创办了浙江萧山医院,我东南网架控股85%。医院为股份制、非营利性、公益性、综合性医院,现规模等级为国家三级乙等。

2、投资规模。我东南网架对投资医疗产业总的定位是:把浙江萧山医院创办成杭州萧山乃至省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医院。目前,医院已完成一、二两期建设并投入运行,三期正在建设,累计投资12亿元。

3、运作模式。医院采用民营企业机制,在医管委领导下实行院长负责制,中高层管理人员推行聘任制。作为控股的投资方,我东南网架对医院实行“三管三不管”,即只管机制不管管理;只管结果不管过程;只管建设不管运行。

4、收益回报。浙江萧山医院自2006年5月投入营运以来,以严格的科学管理,宽敞、明亮、干净、便捷的医疗环境及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受到了萧山区内外百姓的好评,现年门诊已超过150万人次,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达13亿元。

浙江萧山医院总占地面积168亩。目前,三期项目建设已进入装修阶段,将新建妇幼保健、体检、康复、月子护理和精神病防治等6大功能区块,新增医用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并投入营运后,浙江萧山医院将成为杭州萧山及周边地区医疗规模及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医院,前景更加广阔。

5、未来规划。2013年,我东南网架将建立医疗集团,在全国各地选择几个区域,创办几家和浙江萧山医院类似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可在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投资、参股、管理等合作。

四、东南房地产产业简介

浙江东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注册资金2000

万元,由“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控股,具有国家房地产开发三级资质。

公司秉承“务实、创新、规范、卓越”的经营理念,主张与坚持“和谐、自谐、自然、舒适”的开发理念与产品特色,在有“中国花木之乡”的新街镇开发土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的以绿色、健康为主题住宅小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按用地规模分三期,依次为54152.79平方米、25760.8平方米、59084平方米,共计住宅1372套,销售率达95%以上。2005年公司东南·花城名苑项目被评为“中国100最佳楼盘”, 2009年评为“萧山最具潜力楼盘”。

在钱江世纪城板块,公司的“钱江蓝湾”项目,目前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基地位于钱江南岸,与下沙、九堡隔江相望,北临滔滔钱塘江,西接钱江世纪城,南通中国水博园。钱江蓝湾项目用地面积126000m2,地上建筑面积126000m2,其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67988 m2,低层住宅建筑面积54557m2,地下建筑面积91700 m2,由北区12栋高层住宅区和南区62栋低层住宅区组成,同时设置幼儿园、社区用房、经营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养老用房等配套用房,通过丰富的绿化空间、蜿蜒的水系和散步道,营造出多界面、多形态的滨水居住生活。

公司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依托集团公司强大的实力支持,积极向外拓展,在中国最佳宜居城市的滨海之城—威海,与威建集团强强联手,开发160亩投资8亿元打造威海乃至中国最好、最高档次的海景房——蓝湾怡庭。项目是由四栋10层板式小高层、三栋17层塔式

高层和两栋22层塔式高层住宅建筑和一栋公建项目(3层幼儿园)组成。项目设计充分利用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位差优势,利用架空层建造直入式车库,营造了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生活领地,住宅建筑摆放错落有致,户户观海。

五、东南建筑膜材产业简介

由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浙江东南建筑膜材有限公司位于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总投资5.3688亿元,新建聚酯装置、纺丝装置、织造车间、涂层陈建、综合动力给水站、热媒站,购置聚酯、纺丝、片梭织机等设备,年产可达9万吨。膜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空间结构,被称为“21世纪建筑结构发展的主流”,又与我集团主业产品钢结构、网架相配套,进一步延伸了我集团现有的主业产业链。

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有限公司

试论浙江省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纺织产业;机遇;发展趋势

一、浙江省纺织产业的现状

(1)纺织品出口数额较大,出口增长态势依旧。纺织品出口企业在浙江省以私营中小型企业居多,据统计,至2008年,绍兴纺织业产值分别占全国的7.8%、全省的30.6%,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的7.3%、全省的29.3%,自营出口分别占全国的5.3%、全省的25.4%。虽然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每个企业的出口量小,导致这些企业的研发受到资金和规模的制约,又因为企业科研人才的缺乏和产能的限制,难以开展自主产品的科研项目,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产品也仅仅因为价格低廉而在国际市场上有交易的需求,本身没有特色难以在国际市场长期立足。与此同时,应对出口退税的下调和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具备较强实力的浙江纺织企业,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面料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也随之提高,在国际市场成为抢手货。(2)产品大多出自中小私营企业。浙江省私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呈现企业数量多,尤其纺织品出口企业更多,但是单位出口量小等特点。由于这些小型企业出口量有限,大多注重眼前利益;加上受资金、产能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结果,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其产品亦因为没有特色而难以在国际市场长期立足;此外,这些小型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出口市场自然相对狭窄,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能依靠接二手单,代客加工,或是通过挂靠等方式,经由一些大型自营进出口企业进行出口贸易。这一方面给国家对外贸易统计造成一定混乱;另一方面鉴于产品本身及企业自身风险抵抗能力较弱,在当今贸易战四起,壁垒重重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中,这些企业及其出口产品往往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牺牲品。(3)纺织产业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纺织业出口占比在逐渐下降,但是纺织行业所消化的劳动力却在逐年增加。纺织品出口企业中也有些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有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及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是浙江纺织业的一大竞争优势。我国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也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大唐镇位于西施故里的诸暨市中部,袜业在诸暨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3%。而大唐镇纺织业总产值的90%来自袜业,农民入均收入的90%来自袜业,外来人口中90%的劳动就业依靠袜业,甚至城镇出租房中的90%都用来做为袜业加工的场所。浙江的纺织行业中的许多企业不注重研发投入,导致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的产品不能拥有较高附加值,只能进行采用低价格竞争策略,追求薄利多销;而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是形成纺织品产品价格低廉的重要原因,也形成了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优势。(4)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竞争将更趋激烈。首先是国际上有生产、出口同类产品的邻国及其他强劲的竞争对手,如泰国、墨西哥等国家;其次是国内纺织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白日化。因此,人民币币值的调整也即国内纺织企业竞争力的调整,甚至是纺织业在经历。综上所述,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对于促进浙江经济增长、外贸扩张,以及解决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浙江纺织品对外出口的增加,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西方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我国特别是浙江的纺织品出口采取了种种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些政治风险对浙江的纺织品外贸造成了极大地冲击。

二、浙江省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浙江省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运行状况看,首先关键是要整合区域内人力、物力等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产学研三层面,建立适应浙江省纺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省或地方政府和纺织产业相关管理部门、纺织企业、纺织科研机构、金融支撑机构在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相互协调,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本研究是针对浙江省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如果能够迸一步对国内其他区域范围内的纺织产业做相应的研究,那么就可以将各区域的研究结论加以对比,扬长避短,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协调国内纺织产业的发展,为提升国内纺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有实际意义的指导。(1)浙江省纺织产业升级面临的机遇。第一,国内纺织产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尤其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增长,为浙江纺织产业创造了新的产品突破点。同时,消费者对纺织产品质量、细节、品牌认知等方面需求档次的提高为浙江纺织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需求环境。第二,浙江外部区位优势与专业市场的深入发展,促进浙江纺织产业信息、技术交流与传播,为浙江纺织产业整体升级奠定基础。第三,国际产业内贸易加深,纺织产业进一步转移,为浙江纺织产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第四,较为完善的产权体制与市场体制为浙江纺织产业升级奠定制度基础。(2)浙江纺织产业升级面临的挑战。第一,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足,导致从业人员技术创新意识与能力两方面相对欠缺,从根本上制约浙江纺织产业升级。第二,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认证体制等稳定性制度不够完善,影响浙江纺织产业融资渠道的拓展,以及升级所需的技术创新环境的形成。第三,相关政策针对性较弱,且实施不够合理,对浙江纺织企业内在升级动力的激励作用不足。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浙江纺织产业升级的战略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品牌设计与培养,拓展营销渠道,实现浙江纺织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提升。(3)浙江省纺织产业升级总体思路。第一,对浙江纺织产业来说,最终目标是提高纺织产品研发技术、创立国际知名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实现浙江纺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次向更高端转移。应重点鼓励已具备一定实力的浙江纺织龙头企业,通过把握国内、外两个市场,实施“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着重实现自身从纺织产业全球价值链生产加工环节向原料研发生产、品牌设计和营销等更高环节攀升。第二,浙江纺织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发展重点在于首先提升目前所处生产加工环节竞争力。政府可以通过培育和建设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重点区块,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完全意义的产业集群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拉动相关支持产业同步发展等措施,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实现纺织全球价值链曲线趋向平缓,为最终实现价值链攀升积蓄力量。由于劳动力素质是影响浙江纺织产业升级的最基础和最关键因素,即实现产业升级所必须的技术进步及品牌设计都首先要依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基础,因此,要促进浙江纺织产业升级,政府必须以构建全面有效的人才支持政策为重点,注重多层次人才培养。

目前浙江省纺织品生产和出口面临着电力紧张、原材料成本上涨、出口退税率调低等不利因素,这都将影响到浙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竞争力并不能长久保持,因此要保持浙江省纺织出口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同时加大创建品牌的力度。据最近对纺织品出口企业调研情况看,浙江纺织品企业对出口总体持乐观态度,认为我国与欧盟和美国达成的纺织品出口协议,对浙江乃至全国纺织品出口的稳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坚信浙江省纺织产业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参 考 文 献

[1]骆金燕.浙江省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27~29

[2]罗俊杰,汤晓丹,刘霞玲.浙江省提升纺织企业节能环保水平的政策创新[J].经营与管理.2011:1(8)

[3]陈西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导报.2009(8):134

发展浙江动漫产业的对策与思考 篇7

综合各种材料, 我们认为我省动漫产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我省动漫产业经过了早期的探索, 在发展中

渴望走向成熟, 开始与文化产业相融合, 开始形成较稳定的动漫文化形态和初步的产业格局。

2. 我省动漫产业总体人才数量可以满足动漫作品的生产, 但人才结构性不足表现得极其突出。

3. 我省动漫产业链内个别元素相当薄弱, 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尚未形成。

4. 动画衍生产品开发缺位, 产品单一;原创动漫形象衍生产品缺少高技术含量, 工艺设计水平不高。

二、浙江动漫产业发展对策

1. 充分利用政策, 实施优先发展战略。

为了加速推进动漫产业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于2006年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于2008年下发了《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原创动漫扶持计划” (2008) 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政府2006年提出《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工程》重点扶持的八类文化产业门类之六就是动漫业。文件提出“抓紧制订全省动漫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以杭州为龙头, 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积极性, 集聚全省各种要素, 探索动漫产业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通过几年努力, 把浙江建成集教学、研发、制作、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动漫产业强省。加快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扶持重点动漫基地建设和重点动漫剧目创作, 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扶持和奖励, 提高浙江动漫、网络游戏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打响浙江动漫品牌。着力抓好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动漫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全力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 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全国动漫产业中心之一。加大动漫文具、玩具、服装等动漫衍生产品和网络游戏开发力度, 延长产业链, 拓展产业容量, 提升产品附加值。”

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动漫产业的经济、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 把动漫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 纳入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实行部门协作、省市联动、政府各部门从资金、技术、人才、用地、财税等方面对动漫产业的发展予以扶持, 省市之间形成统一规划、共同参与、分片管理、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利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美术学院的国家动画产业发展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以及全省各地的文化创业园构建影视动漫播出、研发、制作、节目交易、衍生产品开发和人才培训平台。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 以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为例, 基地运作4年多, 共完成原创影视动画作品创作生产46000多分钟, 产量占全省95%以上。2008年以原创作品24部16886分钟的产量跃居全国各国家动画基地首位。中南卡通、渡口网络被命名为中国画产品重点出口企业, 成为优势品牌, 从而带动一批动漫企业, 实现了全省生产总值的较大增值。2008年仅基地所在的杭州市滨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就占全区GDP的24.9%, 实现增加值65亿元。

2. 加快产业集聚, 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核心突出、分工明确的动漫产业集群, 完善动画、游戏及衍生产品等研发、制作、运营和销售一条生产的循环系统, 全面提升浙江省动漫产业的原创能力, 承接周边发达国家和地区动漫产业的转移。对我们来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政府部门要对具有较强原创能力、知名品牌形象、成功赢利模式、良好发展前景的动漫企业实行重点扶持政策, 开辟“绿色通道”, 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建设三维网络游戏技术开发引擎、集群渲染计算系统、音效合成系统等游戏开发公共技术服务设施, 建立游戏研发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包括动作捕捉系统、三维动漫技术开发引擎、集群渲染计算系统、音效合成系统、动漫素材资料库、人才实训系统、动漫制作外包服务系统等, 通过该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服务、人才集聚, 起到吸引和凝聚作用, 使动漫企业扬长避短, 实现快速发展。依托以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为中心、各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为基础的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以国家级的动画基地、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为动漫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平台, 有效降低中小动漫企业的制作成本, 提高产品制作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利用各种节庆活动, 加大动漫项目的招商引资活动, 吸引国内外动漫企业入驻各创意基地。加快产业集聚, 促进动漫产业发展。

3. 注重结构性, 加强动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从表面上看, 浙江省的动漫人才储备充足, 动漫教学科研实力雄厚, 已经初步显现出国内动漫产业的“硅谷”效应。中国美院是国内视觉造型艺术领域综合学科最完备、综合实力最强的艺术院校, 在动漫形象造型和原创方面优势最突出。浙江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与网络、计算机动漫软件的教学研究上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浙江传媒学院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的培养上注重动手能力。部分高职院校也在艺术系或在计算机系开设了动漫专业, 培养了一大批有一定原创能力的基础技术人员。已经形成了以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三级梯队为主的多层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仅从培养出的人数上讲已基本满足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需要, 但由于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脱节, 造成动漫产业人才结构性不足, 特别是高端的创意人才和懂设计、会管理、善经营的营销人才、善于讲故事编故事的剧本创作人才和在民族文化的高度理解受众心理的编导人员短缺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 要发挥普通高校、中职学校和企业技能培训班等培养动漫高端人才的作用, 搭建动漫专业研究、技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的平台, 加快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4. 推广应用漫画工作室模式。

培养和引进的人才除了在公司和事业单位任职的形式和以个人独立创作形式工作外, 还可以大力提倡“漫画工作室制”, “漫画工作室制”的第一种形式可称之为“工作室内部一条线工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各专业工作者联合起来, 成立漫画工作室进行动漫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漫画工作室内部剧本作者在听取市场开发人员、宣传推广人员和动漫创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独立创作, 提供故事的剧本和脚本;动漫创作人则根据故事进行动漫形象创作;市场开发人员和宣传推广人员负责宣传、版权交易、产品销售等工作。工作室人员少而精, 协作方便。除这种模式外, 漫画工作室还可以以文学创作、动漫创作、市场动作、版权交易、销售产品、衍生物开发等独立工作室形式进行“工作室一条线工作模式”生产开发交易活动。

5. 细分市场、创办杂志, 培养动漫消费者。

据有关材料, 中南卡通的产品已先后进入63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海外版权销售突破300万美元, 国内授权经营营业收入接近3000万元, 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玄机科技公司动画片《秦时明月》获得国家广电最高奖———“星光奖”。政府要在这些领先企业和优秀动画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力度, 打造动漫平台。当然, 有了领头企业和优秀动画片只是本土动漫品牌形成跨出的第一步, 更加复杂的工作在于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 保持优秀动漫作品的不断产出, 降低动漫杂志的刊出门槛, 保持动漫作品与受众的接触时间。吴红在《美日韩动漫产业机制对构建我国动漫产业链的借鉴》一文中指出, 在东京的便利店, 可以用相当于一小瓶可乐的价格买到一本厚达两三百页的动漫周刊杂志, 日本的漫画杂志廉价程度直追报纸, 成为快餐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 政府部门应该考虑放松对动漫杂志的准入政策, 通过大量发行动漫杂志, 在进行细分动漫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动漫消费者, 特别花大力气培养成年人动漫消费者, 促进动漫杂志的销售和市场培育, 实现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6. 开发利用动漫衍生产品。

动漫衍生产品主要指以动漫形象为基础开发的电视剧、电影、网络游戏、动漫音乐、cosplay、书籍、杂志、服装、文具、玩具等, 甚至开发建设动漫主题游乐城。浙江省有良好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发销售能力。义乌小商品市场已经成为全国卡通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湖州市的织里镇有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 宁海县有玩具生产企业千余家, 年产值24亿元, 被授予“中国文具之都”;丽水市云和县是全国木制玩具生产基地, 年生产木制玩具近10亿元, 95%以上出口世界各地。但是这些市场上经销的动画衍生产品原创性弱, 真正原创的省内动画人物衍生产品极少, 品种也非常单一, 远远没有形成品牌。对动漫衍生产品进行开发研究、树立国内乃至国际品牌, 成为动画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蒋建国.提高原创能力、壮大动漫产业——湖南动漫产业调查[J].求是, 2006, (13) .

[2]吴红.美日韩动漫产业机制对构建我国动漫产业链的借鉴[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

[3]李芹燕, 谭宏.基于SWOT对区域动漫产业的分析——以重庆动漫产业为例[J].新闻界, 2008, (4) .

浙江机电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研究 篇8

关键词:浙江,机电产业,外贸战略

一、浙江机电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经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发展迅速。而作为浙江工业经济和外贸出口支柱产业的机电产业, 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2001年开始, 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长期以来, 我国所受到的各国各种不平等待遇逐渐被取消, 由于频临大海, 港口便利,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迅速增加, 2001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额为725904万美元, 加入WTO后的第三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额就翻了一翻, 达到1431975万美元, 到2008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6804800万美元, 从加入世贸起八年里增加了9.37倍。2008年浙江出口产品中, 机电产品出口额排名第一, 占总出口值得44%。2008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近一成。从2002年开始, 机电产业开始代替纺织服装产业, 成为浙江出口的中坚力量。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09

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由表1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

1.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表中数据显示, 2008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804800万美元, 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年出口总值的9倍多。说明浙江的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 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图1显示了2001年以来,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历程。

2. 机电产品占出口产品总值的比重上升迅速。

2002年机电产品在当年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32%, 2006年这一比重已经超过40%, 达到42%, 2008年机电产品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44%, 照此趋势, 机电产品不久将会占据浙江出口市场半壁江山。

3. 私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迅速飙升, 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已成为私企天下。

2002年, 浙江私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值为367536万美元, 占浙江当年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40%, 到2008年浙江私营企业的出口总值已达到6738201万美元, 占据当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99.2%的份额。这种情况与浙江经济的特色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 凭借个体私营经济的超强活力, 以纺织服装为先导产业的浙江经济迅速腾飞。到2001年, 民营经济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资本, 正好伴随产业转型升级, 加上国际市场机电产品需求旺盛, 于是浙江的民营经济便凭借自身灵活优势, 迅速的进军机电产品出口市场, 并在短短七年内, 成为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

4. 进出口关系趋于合理。

2002年, 机电产品进口值为506430万美元, 占当年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52%, 2003年这一比例更是上升到56%, 大进大出, 说明浙江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只是国际品牌的加工厂而已, 并没有从事有技术含量的生产。浙江省委省政府和企业届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在党和政府以及企业各方努力下, 从2004年开始, 进口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便逐渐降低, 到2008年已经降为22%。这说明, 浙江出口的机电产品中, 原材料越来越多的开始从本省或本国采购, 延长了产业链条, 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从中获得的更多的利益。

二、浙江机电产业外贸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 虽然浙江的机电产业出口生产体系已经较为完善, 且在研发、加工制造等方面基础扎实, 但浙江的机电产品生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并且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等方面, 在存在短板, 所以, 当2008年起圈全球的金融危机肆虐时, 浙江机电产品的外贸出口会出现大幅的下降。具体而言, 浙江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存在如下问题:

1. 技术落后。

由于浙江经济发展起步晚,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力量, 但是, 浙江多生产的机电产品多是以小五金为进出, 生产工艺较为简单, 容易仿制, 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成套机电产品相比, 浙江的机电产品明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人才缺乏。

浙江机电产品在生产上技术落后, 在国际销售上, 依赖贸易商, 处处受人制约, 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这种现象的产生, 是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 首先, 由于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多为小企业,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多数企业老板以赚取短期利益为目标, 却放持久经营和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和魄力, 由于企业领导者国际化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经验缺乏, 导致企业国际销售只能依靠贸易商。其次, 机电产品本身是一种新型的制造业, 这种产业是光学、机械学、计算机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品的生产需要有相当知识和技术, 需要将多学科技术融会贯通, 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教育培训, 相关的经验也需要长期的积累, 因此就导致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人才的匮乏。再次, 面对国外企业激烈的竞争压力时, 由于浙江机电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晚, 缺乏拥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化人才, 而且浙江机电生产企业资本积累不足, 不能为机电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所以导致我们的人才引进工作困难重重。

3. 产业集中度低, 抗风险能力差。

表1数据表明,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中, 有99%都是个体私营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由于体制灵活, 规模较小, 在经营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 个体私营企业往往会被眼前利益所迷惑, 忽视自主创新, 热衷于仿冒, 以次充好。虽然这种企业并非多数, 但其行为必然会损害国际市场对浙江产品的印象。

另外, 虽然浙江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数目众多, 但是成规模的企业并不多见, 以2007年一季度出口数据为例, 当期出口值在1亿美元以上的仅有18家, 合计出口值占同期浙江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40%, 而出口值不足100万美元却多达800余家, 由此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在机电产品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之大。由于小企业在资源控制、资金链、风险抵抗和国际销售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控制力, 所以当面临不确定因素时, 小企业往往会成为牺牲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迅速下降, 众多企业倒闭, 就是因为机电产业的生产企业过度分散造成的。

4. 处于价值链低端, 利润微薄。

自加入WTO以来, 浙江的机电产品进口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降低, 这只能说明从采购方面来说, 浙江或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机电产品配件生产商出现, 并且配件生产商所提供的产品品质与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 其中, 国外机电生产集群总体的向中国转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我们应该看到, 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 所生产的产品多半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或者是对已有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然后再出口, 我们所依靠的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因为处于价值链增值的最小环节, 所获得的是全球价值链上价值增值最少利润, 导致一旦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 浙江的小企业都会如临大敌。

5. 对政策依赖性过强。

当初发展机电产业, 是因为国家领导层面看到未来机电产业所蕴含的巨大利益, 所以国家通过大量的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进入机电产品的生产, 由于一开始就是在政府的怀抱中长大, 导致浙江的机电产品在成本控制、生产规模、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产局差距。因此, 以后要重视对机电产品的积极性的激励, 鼓励企业发展自力更生的能力, 减少国家对此类企业的保护和扶持。

三、浙江机电产业对外贸易的PEST分析

P E S T分析, 是指一般宏观分析, 包括政治和法律因素 (Political factors) 、经济因素 (Economical factors) 、社会和文化因素 (Social factors) 和技术因素 (Technological factors) 。PEST分析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判断某一企业或产业所处的宏观环节是否有利于该产业的发展。本文将运用PEST的分析范式对浙江省机电产业对外贸易的各方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政治和法律因素分析。

政治因素主要是政治局面的稳定, 经济社会秩序良好, 企业的生产不会受到动乱的影响;而法律因素主要是国内外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一些政治因素对企业的行为有直接影响, 而法律法规会间接的影响企业的活动。政治法律因素的特点是:不可测性、直接性、不可逆转性。

首先,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水平大幅迅速提升, 而且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确的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问题。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明显, 使得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大限度内被较少, 现在和将来我国的社会局面都是向好的。

其次, 机电产业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的产业, 国家层面希望加快机电产业的发展, 提高机电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较强, 国家意志转换为现实的能力也较强。因此在大政方针上, 国际还是会支持机电产业的发展的。

再次,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以私营经济为支撑的浙江机电产业必能有大的作为。

2. 经济因素分析。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 浙江的经济基础已经相当稳固, 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机电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下, 进步快速, 但问题繁多。国家九部委与2009年联合制定了机电产业新的促进政策, 新制定的机电产业政策将重点放在产品的出口上, 具体特征表现在:一方面, 注重整个产业的发展, 包括:当机电产品技术改造贷款时, 由国家负担一部分的利息, 如果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需要资金支持时, 国家会提供相应的扶持。另一方面, 重视对机电产品上游企业有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企业的扶持。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 商务部采取六大措施扭转机电产品出口下降趋势。一是调整和完善政策, 努力保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二是加快出口基地建设, 推动出口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进R结构, 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四是继续调整加工贸易政策, 稳定出口增长, 推动转型升级;五是做好出口管制, 扩大高技术贸易, 维护国家安全;六是深化产业联系机制建设, 强化对企业的服务。

3. 社会和文化因素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国际市场主要消费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较大幅度提升, 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的变革, 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就是这场变革的基础。这就为汽车、手机、飞机、摄像机等机电产品的销售奠定了基础, 从而, 机电产品的销售也会有这个社会的保障。

4. 技术因素分析。

由于发展起步晚, 导致浙江机电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依然落后, 但这也同时说明浙江的机电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会有更大的作为。伴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一步步紧密, 浙江的机电产业必然会在国内技术革新的大环境中分的一杯羹。

上世纪末以来, 从发达国际开始, 整个社会对开始了对环境的关注, 这就使得生产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保持在环保、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增长上, 具有后发优势的浙江, 应当抓住这个国际潮流, 创造创新, 开发出环境和社会友好型产品。

四、基于SWOT分析的浙江机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SWOT分析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 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时考虑并列表加以对照的一种分析方法。SWOT分析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清晰的把握全局, 分析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把握环境所提供的机会, 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 通过SWOT分析, 企业可以明确自己在某一个市场上的处境, 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选择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最好战略。SWOT分析的四个要素包括:优势 (Strengths) 指能给企业带来的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或独特能力。劣势 (Weaknesses) 是限制企业发展且有待改正的消极方面。机会 (Opportunities) 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有利于企业的时机。威胁 (Threats) 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改变而产生的不利于企业的时机。虽然SWOT分析通常会以某个企业为对象, 但是作为一种战略分析方法, 其分析对象并不局限于企业层面, 因此本文将其应用于浙江机电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1. 浙江机电产业发展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 浙江机电产品生产厂商已经积累的大量的生产经验和专业的市场经验。在加工制造环节, 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这就保证了浙江机电产品生产商在机电产品加工制造方面强劲的竞争力。

2. 浙江机电产业发展劣势。

一方面, 由于发展起步晚, 缺乏专业知识, 使得浙江的机电产品生产商只能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或者仅限于简单的产品组装。技术的缺乏使得浙江生产商难以为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另一方面, 由于浙江机电产品生产商多数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 为了获得短期高额利润, 他们往往不惜以次充好、冒充他人品牌。这样便造成消费者对浙江机电产品整个行业的不良印象。

3. 浙江机电产业发展的机会。

一方面, 国际新兴市场的出现为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巴西和印度都是机电产品的需求大国。以汽车产品出口为例, 2008年, 中国汽车产量突破950万辆, 前十一个月, 全国出口汽车及零部件288.7亿美元, 增长24%, 而同期机电产品出口增幅为13.6%。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国际大力鼓励汽车的出口, 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 加强与汽车生厂商的合作。另一方面, 随着中国与一些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 浙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进一步清楚。近年来中国与新西兰、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等过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和多变贸易协定, 这些国家的进口关税大幅下降, 极大地有利于浙江企业的国际化。

4. 浙江机电产业面临的威胁。

一方面, 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 , 国际机电产品生产必然会向这些国家转移。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以来, 欧美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 纷纷采取措施, 或明或暗的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生产企业。如阿根廷、美国、俄罗斯先后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发动机等产品做出反倾销或者反补贴裁定;欧盟则通过效能法规, 要求灯具制造过程中应融入生态化设计理念。

五、浙江机电产业外贸发展战略选择

所谓战略, 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谋划, 战略具有全局性、宏观性和长远性。浙江机电产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 就需要从战略谋划。具体策略如下:

1. 加快技术革新, 增强竞争力。

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向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根据客户需求, 提供合适的技术产品, 避免成为国外厂商的“加工厂”。重点在于提高软件产品的研发合应用能力, 软件和机电产品硬件之间的协调配套。研发具有前瞻性的技术, 避免步人后尘, 所谓“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研发具有前瞻性的超人技术, 保持自由技术在同业中的领先地位。重视计算机技术与机电设备的融合, 开发出与自动化设备相配套的仪器仪表等配套设备。

2. 瞄准高价值, 向价值链高层迈进。

当前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商多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在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以及销售渠道方面, 浙江的生产企业则罕有涉足。为了改变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受制于人的现状, 浙江企业应当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爬升。另外, 如果企业有能力开创全新的价值链条, 从源头控制该价值链, 控制价值增值最高的环节, 将永远不会受制于人。

3. 实施人才战略, 助力长久发展。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拥有一支强大的科研、销售和管理人才, 对于浙江机电产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为了拥有一支富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需要加大培养投入, 政府和行业协会出头到国外招聘富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以及营销人才。对于培养出的人才还要通过各方努力留住。

4. 加强贸易规则学习, 克服技术壁垒。

首先, 是要充分学习世贸组织所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只有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 在面对国外市场违法的壁垒和限制时, 方可拿出国际法为自己辩护, 维护合法权益。其次, 就是要从政府到企业层面都要重视研发, 提高技术研发投入, 增强浙江机电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 从而增强应对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志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产业的影响及对[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11.

[2]刘祥斌, 牟志华.浅析当前我国国内机电市场趋势[J].学术论丛, 2009, 18.

中药产业成浙江农民增收新渠道 篇9

近日, 记者从浙江省相关部门获悉,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浙江) 基地通过科技部验收, 浙江中药以及相关产业得以有效拉动。据统计, 2008年浙江实现中药产业总产值205亿元, 其中中药工业186.7亿元, 中药农业18.34亿元。浙江中药产业化为浙江农民增收架起了新的桥梁。

浙江省西南、中部山区的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 中医药生产历史也颇为悠久, 浙八味、杭白菊等更是盛名在外。但是, 由于浙江中药产业化进程缓慢, 既造成了中药材资源的浪费, 又不利于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2005年, 浙江省启动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各级政府和企业先后投资总额达23亿元, 极大促进了浙江中医药产业化的发展。截止到目前, 浙江省已建成26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浙八味”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约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46%。

如何解读浙江省的产业结构 篇1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浙江学术界和经济工作部门开始流行一个概念, 说是浙江经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我最近拿浙江的制造业结构与日本比较, 加之长期来有一些产业结构研究方面的积累, 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概念, 这就是:浙江制造业的行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应该还停留在工业化中前期的水平上。

上世纪80年代, 我读张培刚教授在其哈佛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的著作《农业与工业化》, 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培刚教授说, 传统农业国的工业化进程通常是从食品或纺织工业起步的。

张培刚教授的观点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关于产业结构的判断标准。这就是纺织、服装、食品等比重较高就表明产业层次较低, 反之则产业层次就较高。当时利用第一次工业普查材料研究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纺织业产值大致占1/4以上, 所以课题报告的一个小标题是这样写的, “纺织业是浙江现代经济增长的入口处”, 这一报告后来被发表在北京的一家刊物上。

浙江在这个“入口处”一走就是30年。2009年, 浙江纺织服装皮毛行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 仍然高达18.9%。为了说明问题, 我进一步把纺织业和化纤业加起来与日本做同口径比较。浙江2009年这组行业的产值比重为16.2%, 日本1955年仅为14.2%, 当时日本人均GDP为1612美元 (1990年美元) 。1957年以来, 日本这组行业的产值比重持续下降, 到1975年, 日本人均GDP达到6608美元 (1990年美元) , 纺织业产值比重仅为4.8%。如以日本为参照, 浙江制造业结构层次大致仅相当于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时的水平, 这不就是工业化中前期的状况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判断。库兹涅茨对57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其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所做的研究表明, 当一国的人均GDP从100美元 (1953年美元) 上升到1200美元 (1953年美元) , 纺织服装业的产值比重, 从23.1%下降到11.1%。而人均GDP为100美元 (1953年美元) 的这组国家, 在库兹涅茨分析中, 是发展水平最低的一组国家。

浙江制造业结构的这种工业化中前期特征, 是全球化格局下浙江比较优势导致的一种结构特征。浙江具有很强的企业家要素, 知识要素则比较缺乏, 资本积累根基还不坚实, 更缺少发达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正是在这种状况下, 浙江相当一部分企业干脆就在出口市场的支撑下, 把纺织服装这口井越挖越深, 形成了如学术界所说的对低层次产业的强烈路径依赖。

然而在当前约束激励因素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 这条路显然不可能再走下去了, 浙江必须尽快走出这个“入口处”。这里进一步提出以下三个观点:

一是谨慎使用工业化中后期这样的概念。因为这将误导我们对于制造业结构的正确认识, 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对于当地经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另一方面是有可能弱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二是必须以新理念新工艺来经营传统产业。产业结构本身并无高下之分, 比尔·盖茨曾说, 他的微软公司甚至不一定强于可口可乐公司。没有夕阳产业, 只有夕阳企业。浙江人应该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以新的理念、新的资本形态和新的工艺技术, 来经营纺织服装等产品, 创造新的传奇。

三是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在“十二五”时期大大加快。1990年以来, 广义纺织业产值占浙江工业比重一直是下降趋势, 2002年以来进一步加快下降。与此相对应, 机械、石化和电气电子行业开始加速。十二五时期, 预期浙江将以收缩性调整和增量调整并重格局, 促使制造业结构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背后的故事

按照发达国家的那些指标, 似乎浙江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偏低。然而数据背后有着太多不同的故事。且不说国家模型与区域经济具有若干不可比性, 更重要的是浙江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其制造业市场是全球性的, 其服务业市场则是区域性的, 因此第三产业发展显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大差异。

当然, 产业结构比较首先必须考虑发展阶段差异。只有发展阶段大致相同, 产业结构比较才是有意义的。浙江在改革开放初期, 以自给性的小农经济为主, 第三产业低是必然的。因为第三产业的实质是以货币购买劳务, 商品经济不发达, 货币收入较少, 购买劳务能力必然有限。

在大致相同的人均GDP水平下, 我们就可以观察到, 浙江第三产业比重其实并不比日本低太多。2009年, 浙江人均GDP为6490美元, 应该大致与日本1974年人均GDP相当, 这一年日本人均GDP为6504美元 (1990年美元) 。同年, 日本第三产业比重51.8%, 浙江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43.0%, 表面看, 浙江比日本低8.8个百分点。

这里存在着统计制度差异因素。日本把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 作为第三产业统计, 浙江则作为工业统计。扣除由此导致的1.8个百分点, 那么浙江2009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只比日本1974年低7.0个百分点。

再就是浙江出口贸易规模较大的因素。日本1974年出口占GDP比重只有12.7%, 2008年也只有16.0%。浙江2009年出口占GDP比重高达56.2%, 假定浙江出口占GDP比重也和日本当年一样, 第三产业比重应该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了。

还必须看到区域经济因素。非大都市地区的经济领先区域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大致是全球性的区域经济现象。典型者如日本, 爱知县2006年人均GDP居日本第二, 第三产业比重63.%, 比日本全国水平低12.8个百分点;静冈县人均GDP居日本第三, 第三产业比重61.4%, 比日本全国水平低15.3个百分点, 仅列47个都道府县的倒数第三位。

这里还有人口稠密因素。经济学家董辅针对新疆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情况, 分析说, 新疆是绿洲经济, 运输成本高是第三产业比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浙江人口稠密, 较小半径范围内有较多顾客, 因此与人口稀疏地区相比, 等额服务业增加值能为更多顾客服务, 降低了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

由于长期具有第三产业滞后情结, 浙江规划编制往往倾向于提出一个较高的第三产业目标。全省“九五”规划纲要提出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 比第二产业高出2个百分点, 实际年均增长11.0%, 比第二产业低1.4个百分点。“十五”规划纲要提出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1%, 实际只达到40%。“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 可能也不一定达到。

正是第二产业较快发展压低了第三产业份额, 正是经济地理因素导致一个较小的第三产业足以服务于一个较大的经济, 而这些都不应该看做是浙江第三产业的滞后。改革开放以来, 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上升, 都是比较快的。关于这一点, 我十余年前就发表过文章, 这里再以与日本的比较进行补充。

日本1955年至1985年,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9.7个百分点;浙江1978年至2008年,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4.3个百分点。同为30年, 浙江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比日本快4.6个百分点。不过欧美日那种第三产业比重, 在浙江以制造业为主、欧美日以服务业为主的全球产业分工难以改变情况下, 浙江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是难以达到的。

当前编制“十二五”规划, 应该实事求是地确定第三产业目标。“十二五”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将是一个重要趋势。然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可能还得取决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如果第二产业增长更快, 第三产业比重就难以较快上升, 甚至出现下降。一个典型的反证是, 日本第三产业比重近十余年上升了十余个百分点, 主要是其国内工业向外转移所致, 并非其第三产业加速。

浙江多数区域以制造业见长, 且还将进一步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同时建筑业也会较快增长, 因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不太可能较低。由此可以预期, 至少在“十二五”的初期浙江第三产业比重不一定会有较快上升。

正是第二产业较快发展压低了第三产业份额, 正是经济地理因素导致一个较小的第三产业足以服务于一个较大的经济, 而这些都不应该看做是浙江第三产业的滞后。

浙江产业 篇11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一、引言

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早在1940年,克拉克(Colin Grant Clark)在《经济发展条件》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会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库兹涅茨(Kuznets,1949)系统地指出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他指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为此,库兹涅茨(Kuznets,1957)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并在其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1966)中指出,“在早期时代的经济组织中,经济活动集中在初级经济部门。现代经济增长时代已经表明,新的行业和职业数量的急速增加,并趋于巨大的多样化。在当今发达国家中,开采自然资源部门就业的人数通常只占劳动力总数的5%甚至更少;第二产业部门,主要指制造业和建筑业,其劳动力人数可能占到总数的大约1/3;余下的劳动力则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钱纳里(Chenery,1960)认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刘伟(1995)通过发达国家经济的初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也认为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首要的,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完善市场。

二、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迁

根据《新中国55周年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1978~2004年,浙江省GDP由123.7亿元增加到11243亿元,增加了90倍,年均增幅为19.2%;第一产业由41.7亿元增加到816亿元,增加了16倍,年均增幅为12.2%;第二产业由53.5亿元增加到6045亿元,增加了112倍,年均增幅为20.5%;第三产业由23.1亿元增加到4382亿元,增加了189倍,年均增幅为22.7%。浙江省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GDP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走到全国前列;三次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第三产业,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相对最慢。

由图1可见,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并高居榜首,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大幅上升,占据次席,而第一产业的比重连年下滑,2004年仅占全省总产值的7%,,产业格局由以前的一、二、三转变成现在的二、三、一。这种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力发展工业化,尤其是私人经济的巨大飞跃是分不开的,这也印证了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变迁的假说。

三、模型设定

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Romer(2000)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的贡献,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和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现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Y=F(X1,X2…Xk,A),其中Y表示总产出;Xi,i=1,2,…,K,表示的i产业的产出量;A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通过对上式的全微分恒等变形,我们可以得到:

四、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的样本空间从1978~2004年,并根据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将数据调整为可比价格。

五、浙江省各产业产出弹性的实证研究

(一)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根据浙江省1978~2004年GDP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样本观测值,运用eviews5.0,回归结果如下:

(注:回归模型中估计参数下面括号内的数为相应参数的t统计量)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及校正R2分别为0.9997和0.9996,显示回归方程拟和效果良好;DW统计值为1.720,显示各参数无自相关;F统计量为27992.31,远大于自由度为3和24;显著性水平为1%的F统计量的临界值27.6,意味着X1、X2、X3与Y之间有很强的线性关系。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013、0.7、0.217。即第一产业的产出值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013%,第二产业的产出之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7%,第三产业的产出值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217%。由此可见,对浙江省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拉动最小,而且回归结果显示,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我们将此归因为1978~2004年农业相比其它产业发展速度严重滞后而且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1978~2004这27年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112倍和189倍,而第一产业产值只增加了16倍,而且第一产业的平均产值只占到平均GDP的10%左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78~2004年浙江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平均份额为12.4%、52.1%、35.5%。由此可以推导出:第一产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国内总产出只会增加0.11个单位,第三产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则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0.61个单位,而第二产业在国内产出的份额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产出将增加1.34个单位。由此可见,对浙江省经济拉动最大的仍是第二产业,继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二)浙江省细分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为细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成果,说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各细分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本文统计了1978~2004年浙江省各细分行业的数据,选取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来研究这些细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用X1表示第一产业,X21表示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产值,X22表示建筑业产值,X31代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产值,X32代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运用eviews5.0,回归结果如下: Ln(Y)=2.168+0.105Ln(X1)+0.417Ln(X21)+0.297Ln(X22)+0.296Ln

(注:括号内为回归系数t统计量,*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0.999,调整R2=0.999,DW=1.159。回归系数符合预期,判定系数和调整判定系数都很高,但DW值较低,显示变量之间存在着正的自相关。

为解决自相关的问题,我们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一阶自回归项AR(1),运用eviews5.0可得回归方程如下:

(括号内为回归系数t统计量,*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R2=0.999,调整R2=0.999,DW=1.923。

从以上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加入一阶自回归AR(1)后,DW值显著提高,变量间不存在自相关,模型拟和良好。通过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046、0.374、0.182、0.285、0.022。由此得知,农业增加值没提高1%,会使得国民收入提高0.246%;工业增加值没提高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提高0.347个百分点;建筑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提高0.182%;运输邮电通讯业产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提高0.285%;批发零售餐饮业产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浙江省国民收入提高0.022个百分点。在浙江省细分行业中,对国民收入贡献弹性最高的分别是工业、运输邮电通讯业、农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2004年浙江省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的产值占国民收入的平均比重为:7.5%、47.1%、6.2%、7.6%和13.82%。则2004年农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国内总产出只会增加0.61个单位,工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则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0.79个单位,建筑业在国内产出的份额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产出将增加2.94个单位,运输邮电通讯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则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3.75个单位,批发零售餐饮业在国内产出的份额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产出将增加0.16个单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中的运输邮电通讯业以及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它们的份额增加对国内产出的增加贡献是很大的;而批发零售餐饮业对增长的贡献是最小的。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较早,批发零售餐饮业比较发达,从而增长较为缓慢,对国内产出的增长贡献较小;而建筑业和运输邮电通讯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较为明显。

六、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第二产业生产产值最大,弹性最高。浙江省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扶持私人经济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提升浙江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细化行业来看,建筑业的发展对经济有更大的效果。

第三产业是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对经济拉动较快,尤其是加大运输邮电通讯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最小,这和浙江省的省情有很大关系,我们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注重粮食自给转移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效益农业上来,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从外延的规模扩大、粗放经营转移到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上来。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精品农业,调整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

参考文献:

1、卡不二,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

2、杨公仆.产业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4、徐冬林.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2).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产业 篇12

慈溪汽配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慈溪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年实现产值45.4亿元, 销售值同比增长12.7%。2010年上半年, 汽配行业实现总产值28.2亿元, 同比增长62.83%。其中宁波四维尔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宁波洛卡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汽配企业产值增幅在50%以上。虽然慈溪汽配行业产值增长较快, 但和汽配产业发达地区 (上海、江苏、重庆、湖北等)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加快转型升级成了慈溪市汽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慈溪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为全市汽配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有利条件。宁波四维尔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与日本丸井株式会社合作, 引进环保型、全自动3米电镀生产流水线, 实现了年产汽车散热器格栅140多万套、汽车标牌3000余万件的能力, 市场占有率高达80%, 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塑料部件电镀基地。慈兴集团被全球最大汽车部件生产厂商德国博世公司确认为2010年汽车专用轴承优秀供应商。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与日本布施螺子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了宁波长华布施螺子有限公司。在与国外企业合作的同时, 慈溪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增加技术改造投入, 不仅提高了技术、改进了管理模式, 还获得了企业的采购份额。目前, 慈溪市正加大与外商进一步合作的力度, 积极引进汽车发动机、汽车轮胎、汽车模具等一批汽车零部件大项目, 重点发展汽车底盘、汽车车身、汽车电器件三大汽车总成。慈溪市民营企业协会也正积极引导更多汽车汽配企业强强合作, 推进全市汽配产业的高速发展, 尽快使全市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升级, 形成门类齐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与产业链, 并以此带动全市众多各具特色的中小型汽车汽配企业的发展。

慈溪汽配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加快品牌塑造, 融入国际化竞争

目前, 慈溪汽配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 行业内的恶意竞争非常普遍, 且大都处于无品牌状态, 只能给市场利润空间小的低端车系配套。即使有的企业在尝试做品牌, 但也只是有品牌之名、无品牌之实。没有品牌的汽配企业, 通常依靠“价格战”来谋取生存空间, 但是随着上游原料价格上涨, 以及下游整车厂压低零配件价格的压力, 仅仅依靠“价格战”是难于生存的。汽配企业要想突围, 就必须走品牌化运作路线, 只有成功塑造品牌, 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总和, 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实行品牌传播, 要以国际标准定位产品, 不断引进好的人才和先进的设备, 大胆地和国际知名品牌进行交流与合作, 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从慈溪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行业协会了解到, 慈溪市40余家汽配企业抱团参加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10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 展示符合欧洲标准的火花塞、减震器、拉索、发电机、启动器等产品, 通过展会来塑造品牌, 宣传企业在产品设计、创新及品质控制方面的理念, 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跨国采购商驻足交流与合作, 使“慈溪汽配”的品牌魅力在国内外的汽配行业中有了一定的影响, 为慈溪汽配企业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据调查, 目前, 慈溪市汽配企业已拥有汽车标牌、汽车洗涤装置等一批拳头产品, 已经成为北美三大汽车集团和德国大众、德国奥迪、沃尔沃、雪铁龙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一级配套商, 部分汽车微电机、汽车发电机、汽车注塑配件的生产企业成为国内外各类整车企业的一、二级配套商, 或者已经打入国内外的轿车整车售后服务体系。其余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主要服务于微型车、货车配套市场, 部分企业目前正努力进入国内外轿车企业的维修市场, 再逐步进入轿车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

2.加快技术创新, 抢占市场制高点

我国汽配厂商大多数是依赖模仿先进国家技术与销售市场起家的, 自主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慈溪汽配企业要致力于技术创新, 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一方面可从嫁接外资中寻求创新, 通过强强联合走“专、精、尖”道路;另一方面, 加大产品转型升级力度, 改变传统的产品生产模式, 自主研发生产高端产品。洛卡特、四维尔等企业, 凭借其研发优势逐步步入良性运转轨道, 成为慈溪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骨干力量。龙头企业慈兴集团, 其生产的轴承被德国宝马公司确定为新型汽车专用轴承, 2010年被全球最大汽车部件生产厂商德国博世公司确认为“2010年汽车专用轴承优秀供应商”, 由此跻身世界一流汽车轴承制造商行列, 抢占了市场制高点。

3.加强质量监管, 提升产品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丰田的召回, 既给“日本制造”敲响了警钟, 也给“中国制造”敲响了警钟。丰田召回事件不仅让我国汽配企业看到了新的商机, 有机会去填补丰田召回留下的汽配市场份额空隙, 也给我们敲响了产品质量生死攸关的警钟。在2009年国内汽车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后, 国产汽配业的信心大为膨胀, 甚至有的企业急躁冒进, 通过扩大规模来分享市场份额。但本土汽配和国际名牌汽配的差距还很大, 低质量商品因没有强大的竞争实力而无法占有市场份额。盲目扩张本身就带有巨大的风险。慈溪汽配要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 要牢记“预防为主, 持续改进”的质量工作方针, 重构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工作的投入上, 要强调质量投资优先的原则。同时要高度重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全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不断提升零部件在客户心目中备受信赖的形象。

4.创新汽配市场运营模式, 构建汽配电子商务平台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 企业增资扩产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这对汽配企业规模化生产提出了较高要求。慈溪区域地势开阔, 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 基础设施齐全, 服务功能完善, 城区环境适于居住, 政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紧邻上海, 发展汽配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可望成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汽车零部件中心。因此, 慈溪要立足现有汽配产业基础,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可以在汽配园的建设规划、入园企业引进、政策配套支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加快汽配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行。鼓励宁波地区的整车生产企业采购和使用本地汽车配件, 并将引导汽车零部件企业、整车生产企业建立配套协作联盟, 围绕整车建设零部件配套园区。同时, 在汽配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从长远来看, 汽配城大批发等传统的经营模式, 已不符合汽配专业市场的再发展。这些传统的运营模式, 经营选址过于讲究“地头”, 在仓储和物流方面的缺陷显而易见, 这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不适应。功能过于单一已经成为制约汽配用品市场发展的硬伤, 只有“升级换代”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和电子商务的应用, 国际化、品牌化、展贸式的汽配用品专业市场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已成为发展必然。从汽配领域来看, 汽配电子商务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不久的将来, 电子商务和汽配连锁将会取代汽配城。

5.加强政府引导, 促进产业提升

慈溪汽配市场经历了不断变迁和发展的过程, 本地汽配消费市场以4S店和维修厂为主, 最早慈溪汽配主要是由汽配生产厂家来设店面, 后来形成了汽配市场并有了规范化发展。目前主要由外地汽配经销商来慈溪采购本地生产的汽配产品, 对产品的品牌、质量有较高要求。因此, 慈溪汽配生产企业目前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头, 汽配生产企业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 整个产业也面临产品升级的重要端口。许多企业需要设立生产基地、构建产品研发总部, 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产品品牌、建立集散中心。因此, 整个慈溪汽配行业需要一个能满足产业生产、研发、营销及品牌形象的展销平台。慈溪政府应及时根据汽配产业发展现状, 积极引导和扶持汽配产业一体化的形成, 提供多项优惠政策支持。

6.实施产、展、销一体化, 融入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园区

上一篇:天然气井下一篇:安全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