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09-19

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用7篇)

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1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价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工作,保障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建立规范管理、奖优罚劣、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估和监督检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管理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和管理评价工作。

第三条 评价过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遵循科学简明、公开公平、动态持续的原则。

第四条 管理评价工作五年为一个评价周期,每年由省建设厅组织相关部门与专家进行抽查。原则上一个评价周期内,对每个风景名胜区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检查。

第五条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评价应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进行。本年度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已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风景名胜区,省建设厅采纳其结果,不另行开展管理评价。本年度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风景名胜区,下一年度由省建设厅开展管理评价,进行复查。

第六条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一)基础项:总体规划编制、遥感图斑监测、监管信息系统、年度报告上报等情况。

(二)实施项:机构设置、法制建设、数字管理、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规划评估、景源保护、生物多样、环境保护、活动管控、景点建设、基础工程、游览设施、建设管控、安全管理、专项资金、门票管理、游客满意、促进就业、居民增收、旅游发展等情况。

(三)奖励项:对年度重点工作及结合地方特色工作的引导及鼓励情况。

第七条 每年省建设厅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国家和部、省重点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管理评价细则,另行发文。

第八条 管理评价体系评分总分为300分,根据最终得分情况评定优秀、良好、及格、不合格等四个等级。根据风景名胜区等级差异设置相应的评定等级标准。第九条 年度检查工作结束后,省建设厅通报管理评价结果。评价周期结束后,省建设厅对本周期内的管理评价结果进行排序并组织通报。通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 对评价结果优秀的风景名胜区,予以通报表扬及奖励。

对经管理评价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风景名胜区,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十一条 建立风景名胜区濒危名单管理机制。风景名胜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列入濒危名单:

(一)连续两年管理评价结果评定为不合格的;

(二)在管理评价和监督检查中,存在严重问题,经整改达不到要求或者拒不整改的;

(三)风景名胜资源和价值面临严重破坏或者濒临灭失风险的;

(四)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及时有效查处或者拒不纠正的;

(五)评价周期内发生重大事故的。

第十二条 对濒危名单中的风景名胜区,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原则上为1年。整改完成或者濒危整改期限届满,省建设厅将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视评估结果处理:

(一)达到整改要求的,继续保留风景名胜区资格,移 出濒危名单;

(二)风景名胜资源价值未完全丧失,但保护管理明显不力、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约谈风景名胜区所在地设区市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或者负责人,挂牌督办。

(三)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丧失或者明显退化,不具备风景名胜区设立条件或标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报请国务院建议予以撤销,省级风景名胜区报请省政府建议予以撤销。

第十三条 整改期限处于评价周期最后一年的风景名胜区,其管理评价结果纳入本轮评价周期排序。整改完成后的管理评价结果纳入下一轮评价周期排序。

第十四条 因保护管理不力且整改不到位导致风景名胜区被撤销的,追究所在地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第十五条 管理评价结果纳入其所属设区市主管部门当年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系统。管理评价结果为不及格的风景名胜区,酌情下调其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拨付额度。

第十六条 管理评价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的,作不合格论处,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 月 日

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2

1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自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以抢救性保护的姿态,全面启动并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最近我们对前三批2000多个传统村落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成果喜人。

一是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遏制。通过4次全国范围的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我国传统村落整体情况、分布及其存续状况。目前,第四批评审已完成,又有1600多个村落即将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将达4100多个。我们认为再组织一次调查认定,能够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列入名录,估计总数接近6000个。这个数字是多还是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保护的角度看,相比这项工作启动前只有10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我们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明确了将近6000多个值得保护的村落。但是另一方面千万不要以为6000个很多,我们国家的村落按行政村计算是将近60万个,但传统村落并不是按行政村确定的,自然村也可以。全国拥有的自然村按260万个来考虑,6000个仅占1/400。从分布来看很不均衡,并且特别集中在云贵等少数民族山区,发达地区数量很少,到西部、北部更少,是绝对的稀有价值。另外,有15个省份建立了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不少市、县也建立了保护名录。我们规定严禁拆除和撤并中国传统村落,同时村民的保护意识也显著提高。调查显示96%的村民愿意保护传统建筑或愿意按照保护规划要求建新房、改造自己的房子。截至目前,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没有发生拆并现象,也没有发生严重的破坏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保护的效果基本已经显现出来。

二是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前三批传统村落中有6000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00个村落有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大量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濒危文化遗产得到了抢救性保护,270个国家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连片的村落实施了整村保护,58%的村落修缮了古桥、古路、古井等重要历史环境要素,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得到了优先支持。63%的村落对祠堂等带有公共性质的传统建筑实施了保护修缮,部分村落还开展了传统民居的修缮示范,两年累计修缮传统建筑5.4万余栋。

三是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许多传统村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杆。71%的村落实施了道路修缮或硬化,66%的村落实施了垃圾处理,38%的村落实施了污水处理,72%的村落增加了防火、防灾、防洪等安全措施。村里传统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创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村民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村落比例由两年前的7%增长到21%;一些贫困村抓住机遇,探索出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好路子,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村落比例由两年前的18%降到了5%,347个村实现脱贫。传统村落保护内容十分丰富,各地下的力量也很大,在乡村规划、村庄整治、传承文化、发展经济、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推广。比如浙江桐庐的一些传统村落已经成为全国竞相学习的样板,河南信阳郝堂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一跃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的成功经验用于指导6000余个特色村落规划建设。

四是传统村落已经成为寄托乡愁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目前所有中国传统村落都建立了文化遗产档案,挖掘整理了村史、村志、乡规、族训,80%的村落将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传统美德写入了村规民约,近一半的传统村落兴建了文化活动场所。中宣部、住建部等部门在冯骥才先生的指导下,制作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集中展现了传统村落的神韵和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起海内外广泛共鸣。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全国1200多名专家参与了我国首次传统民居类型调查,院士、大师和著名学者共750余名参与了传统建筑解析与传统建筑的调查研究;企业、社会团体和志愿者自发参与保护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的新风尚。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让我们赢得了国际尊重。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同行对我们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国家行动高度赞扬,浙江金华在传统村落开展的国际学生研修项目深受外国青少年喜爱。

2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任重道远,但前途无限美好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首先是传统民居建筑的破损、自然损毁现象日益严重,缺乏修缮资金和措施。传统民居保护与村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二是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由于错误的理念和不妥的规划建设,新建和改造项目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一些村落过度商业化,有的违背活态保护要求,将村民整体迁出搞旅游。三是资金投入不足。除中央财政投入外,大部分省、市还没有相关资金支持,社会投入也很少,与传统村落改善提升的需求差距较大。四是发展依然比较困难,不少地区传统村落发展差距明显,偏远贫困地区的传统村落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空心化现象严重,村落活态传承面临严峻挑战。五是人才技术短缺。多数基层干部缺乏保护知识,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传统建筑工匠断档。

保护好、发展好我国的传统村落任务十分艰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是我们充满信心。因为传统村落的价值仍然是稀有价值,仍然是世界的瑰宝,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识会越来越高。冯先生讲的大众层面的文化自觉已经开始出现苗头。伴随着城镇化和城市病,城市人对乡村、对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也是一个时代的必然发展。休闲旅游、休闲时间的利用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的政策制度会进一步加强,理念会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在现在工作的基础上,奋发努力,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大幅增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大幅提升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弘扬传统村落的价值。

一是大幅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2017年再组织一次调查认定,力争将全国所有具备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都列入名录,都保护下来。推进保护要求法制化,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强制性保护要求,明确政府和村民等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和要素,完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要求。制定传统民居认定办法和保护政策,组织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认定、挂牌工作。强化监管工作,开展年度检查,建立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出台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办法,近期我们将宣布第一批黄牌名单,警示那些破坏现象比较严重的传统村落,并要求其整改。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风光

二是大幅提升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村落保护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村民留下来、生活好。多数村民已经离开村落,或者多数村民不愿意在村里继续生活,那也是保护工作的失败。中国传统村落有自己的特性,即在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基本功能尚未完善的状态下进入了保护阶段,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传统村落,此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必须要做的,不能实现村民生活现代化、便捷化,则很难留得住人。真正实现保护,关键在两点:传承优点和克服缺点,赋予其新的生命。具体要做的工作是大幅改善基础设施,传统村落都应具备功能完善的供水、道路、垃圾和污水治理、通讯、燃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消防等设施,实现生活便捷化。要精心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净化绿化,闲置宅基地和废旧房屋可以改造成为绿地空间,打造优美环境。要大力推进传统建筑修缮,特别是要发展民居租赁,导入社会资本、修缮技术和经营能力,实现传统民居高水平的保护和利用,营造精品传统建筑,营造精品空间。农村危房改造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倾斜,要提高补助标准。要提升传统工艺的设计美感和制造质量。要千方百计发展生产、提高收入。要提高基层干部和村民的素质,培养文明生活习惯,提高生产技能和服务水平。继续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地方各级财政更要加大投入。

三是大力弘扬传统村落的价值。建设面向公众、面向世界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这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作,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作为第一步,力争今年或明年初有100个优秀传统村落入馆展示,以后不断完善。至2020年每个传统村落都要完成村史的整理编辑,鼓励利用现有房屋建立村史室。系统开展中国传统建筑解析和传承研究,系统开展中国传统建造技艺研究,全面整理、记录、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这项工作目前已取得可喜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委托专家委员会开展一项重要的工作,即系统、深入开展传统村落价值研究,保护工作没有做好,建设性破坏等问题的原因,往往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没有科学地分析出传统的价值。此外我们还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完整价值,也许我们不仅看到仁义礼智信等对传统文化的传统解释,还能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中早就蕴含着崇尚科学、创新、民主等现代文明的精神。总之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研究的态度。要大力开展传统技艺等的传承和提升工作,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赋予其现代功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支持各地举办研讨会,支持和培养传统村落研究人才。大力发展传统村落旅游和修学旅游,传统村落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推进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村落或村落集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对外宣传和交流,适宜时机可以考虑设立国际性传统村落和农耕文明成果传承的研究交流机制,具有人类最悠久和优秀农耕文明的中国应该在这一领域发挥中心领头作用。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冯骥才主席,他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挖井人,感谢为传统村落保护无私奉献、做出贡献的各位专家、各位村镇建设战线的干部,感谢为这次大会倾注大量心血、给予全力支持,实现会议服务质量世界一流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建设厅、金华市,特别对义乌市表示衷心的感谢!

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3

发文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生成日期: 2012年05月28日 文件名称: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有 效 期: 2012年07月15日生效 文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1号 主 题 词: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已经第8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7月15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保障公平分配,规范运营与使用,健全退出机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运营、使用、退出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筹集,可以由政府投资,也可以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投资。

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是成套住房,也可以是宿舍型住房。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

第五条 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都有权进行举报、投诉。

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应当依法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章 申请与审核

第七条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

(二)收入、财产低于规定标准;

(三)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在本地稳定就业达到规定年限。

具体条件由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根据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人应当书面同意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核实其申报信息。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对在开发区和园区集中建设面向用工单位或者园区就业人员配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用人单位可以代表本单位职工申请。

第九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经审核,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登记为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对象,并向社会公开;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复核,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第三章 轮候与配租

第十条 对登记为轮候对象的申请人,应当在轮候期内安排公共租赁住房。

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租赁住房需求,合理确定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轮候期一般不超过5年。

第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确定后,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配租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配租方案应当包括房源的位置、数量、户型、面积,租金标准,供应对象范围,意向登记时限等内容。

企事业单位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范围,可以规定为本单位职工。

第十二条 配租方案公布后,轮候对象可以按照配租方案,到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进行意向登记。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意向登记的轮候对象进行复审。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对复审通过的轮候对象,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综合评分、随机摇号等方式,确定配租对象与配租排序。

综合评分办法、摇号方式及评分、摇号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 配租对象与配租排序确定后应当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配租对象按照配租排序选择公共租赁住房。

配租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复审通过的轮候对象中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孤老病残人员等,可以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优先对象的范围和优先安排的办法由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社会力量投资和用人单位代表本单位职工申请的公共租赁住房,只能向经审核登记为轮候对象的申请人配租。

第十六条 配租对象选择公共租赁住房后,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与配租对象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签订前,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将租赁合同中涉及承租人责任的条款内容和应当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向承租人明确说明。

第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二)房屋的位置、用途、面积、结构、室内设施和设备,以及使用要求;

(三)租赁期限、租金数额和支付方式;

(四)房屋维修责任;

(五)物业服务、水、电、燃气、供热等相关费用的缴纳责任;

(六)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

(七)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办法;

(八)其他应当约定的事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签订后,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在30日内将合同报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第十九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略低于同地段住房市场租金水平的原则,确定本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调整。

第二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数额,应当根据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确定。

第二十一条 承租人应当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支付租金。

承租人收入低于当地规定标准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申请租赁补贴或者减免。

第二十二条 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本息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

第二十三条 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共租赁住房的,经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承租人之间可以互换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第四章 使用与退出

第二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负责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正常使用。

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维修养护费用主要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以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租金收入解决,不足部分由财政预算安排解决;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维修养护费用由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承担。

第二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不得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性住房性质、用途及其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

第二十六条 承租人不得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确需装修的,应当取得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

第二十七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退回公共租赁住房: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承租人拒不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退回;逾期不退回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使用的监督检查。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对承租人使用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况进行巡查,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承租人累计6个月以上拖欠租金的,应当腾退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拒不腾退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条 租赁期届满需要续租的,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满3个月前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准予续租,并签订续租合同。

未按规定提出续租申请的承租人,租赁期满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拒不腾退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一条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一)提出续租申请但经审核不符合续租条件的;

(二)租赁期内,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获得其他住房并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条件的;

(三)租赁期内,承租或者承购其他保障性住房的。

承租人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为其安排合理的搬迁期,搬迁期内租金按照合同约定的租金数额缴纳。

搬迁期满不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确无其他住房的,应当按照市场价格缴纳租金;承租人有其他住房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员不得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出租、转租、出售等经纪业务。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一)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出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未履行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维修养护义务的;

(三)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性住房性质、用途,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的。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为行政机关的,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处理。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给予警告,并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

以欺骗等不正手段,登记为轮候对象或者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登记为轮候对象的,取消其登记;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责令限期退回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并按市场价格补缴租金,逾期不退回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承租人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六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责令按市场价格补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的租金,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承租人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依照《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记入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取消网上签约资格,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第六章 附

第三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4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2]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但是,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本条例所称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本条例所称村庄、集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

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

地处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和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六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

国家鼓励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倡在村庄和集镇建设中,结合当地特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第二章

规划制定

第八条

村庄、集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九条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

(二)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庄、集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三)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

(四)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

第十条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县域规划,应当包括村庄,集镇建设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

编制村庄、集镇规划,一般分为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第十二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庄和集镇的交通、供水、供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第十三条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应当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

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划,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具体安排。

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第十四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同意,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对村庄、集镇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涉及村庄、集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村庄、集镇规划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

第十七条

村庄、集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级人民政府公布。

第三章

规划实施

第十八条 农村村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住宅的,应当先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审批程序办理:

(一)需要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方可依照《土地管理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二)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根据村庄、集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批准。

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应当经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同意后,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回原籍村庄、集镇落户的职工、退伍军人和离休、退休干部以及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村庄、集镇规划区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九条 兴建乡(镇)村企业,必须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建设单位方可依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第二十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同第十九条相关规定。

第四章

设计施工

第二十一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凡建筑跨度、跨径或者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筑工程,以及2层(含2层)以上的住宅,必须由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

跨度、跨径和高度的限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 建筑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原则,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节约资源、抗御灾害的规定,保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农村居民住宅设计应当符合紧凑、合理、卫生和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承担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明,并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除承担房屋修缮外,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施工资质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确需修改的,须经历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变更设计通知单或者图纸。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确保施工质量,按照有关的技术规定施工,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

第二十六条 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设计、施工条件予以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农村居民住宅建设开工的审批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村庄、集镇建设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村庄、集镇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五章

容貌环境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庄、集镇房屋的产权、产籍的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人对房屋的所有权。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村庄、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的管理规定,保证房屋的使用安全和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破坏或者损毁村庄、集镇的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电、邮电、绿化等设施。

第三十条 从集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用于集镇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一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村庄、集镇饮用水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供水,使水质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十二条 未经乡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维护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养护树木花草,美化环境。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村庄、集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军事设施、防汛设施,以及国家邮电、通信、输变电、输油管道等设施,不得损坏。

第三十五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村庄、集镇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纸、资料等及时整理归档。

第六章[3]

罚则

第三十六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三十七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庄、集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庄、集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罚款。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住宅的,乡级人民政府可以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建筑跨度、跨径和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工程以及2层以上住宅的设计任务或者未按设计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质证书。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害,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并应当赔偿:

(一)损坏村庄和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的;

(二)乱堆粪便、垃圾、柴草,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

第四十条 擅自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罚款。

第四十一条 损坏村庄,集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军事设施、防汛设施,以及国家邮电、通信、输变电、输油管道等设施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村庄、集镇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仪;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未设镇建制的国营农场场部、国营林场场部及其基层居民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国营农场、国营林场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5

(修改三稿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在东莞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行业活动的建设工程企业(以下简称“建设工程企业”)的经营行为,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保证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的通知》(建市〔2015〕140)号)为指导,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企业,是指在东莞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行业活动的以下单位:

(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筑业企业;

(三)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等机构。第三条

信用评价及动态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建设工程企业行为信用平台,采集建设工程企业行为数据,形成企业信用信息,并及时更新,向社会公布动态变化。企业信用信息作为评价、判断企业诚信优劣状况、实施行业企业差异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促进并逐步实现建筑市场、工程现场信用联动管理。实行信用评价及动态管理不改变市住建局及其委托的执法机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现有的对企业和人员依法处罚、处理的程序。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机构不得将对企业的记分代替对企业、人员的处罚、处理。

第四条

信用信息是指用于标识企业身份,反映企业状况、履约能力、商业信誉及市住建局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委托的执法机构依法对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从业人员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与信用有关的数据、资料。

第五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采用企业自行申报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机构提供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对自行申报的信息真实性负责。

第六条

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业绩情况、变更情况、行为记录、信用分值、信用等级等内容。将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经营履约情况、现场作业行为及其他相关行为,对照行为记分标准,量化为具体分值,实行良好行为加分、不良行为扣分,在此基础形成的企业信用分值、信用等级、信用状态等数据信息。

第七条

建设工程施工、监理企业的信用分值,分为综合和专业两项,专业类按工程性质分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水利工程三类。基于工程产生的分值对应归集到相应类别,其他分值归入综合类。

其他企业的信用分值分类、归集按照市住建局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八条

建设工程施工、监理企业在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招投标活动中,对应招标工程专业类别,以投标企业的综合类分值、专业类分值、基础分值之和作为投标信用分值,实行信用分值投标差异化措施。

对于未在我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企业按原始分值100分计算。

第九条

市住建局负责全市建设工程企业信用平台的建设、监督与管理,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第十条

市住建局采集、披露、使用信用信息及开展相关评价活动,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市住建局建立统一的标准,通过计算机网络归集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建设系统信息互联和共享,并通过“东莞建设网”或者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市住建局在招标投标、资质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逐步实现与工商、金融、税务、工程担保等有关单位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采用网上电子信用档案的形式。

勘察设计、施工(含预拌混凝土)、监理、造价咨询企业承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后可在办理承接业务登记时一并登记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资质、工程人员证件及有效期信息等),用以建立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施工图审查机构、检测单位应先建立信用档案,再在莞承接工程。

招标代理信用信息档案中的企业和人员基本信息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代理企业信息库数据为准,信用分值和限制承接业务状态以我局数据为准。

第十四条

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设“正常登记”和“限制投标及承接工程”两种状态。在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应企业类型的“信用信息档案”设为“限制投标及承接工程”状态,期限为1个月至12个月,不得办理新工程的承接业务登记手续:

(一)存在强行违法施工行为的;

(二)存在安全隐患或违法违规行为,逾期未整改,情节严重的,或拒绝按要求进行整改、停止施工的;

(三)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未按要求进行整改或停止施工的情况,未督促其落实整改,或未向有关机构报告的;

(四)在莞承接工程发生一般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

(五)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承揽业务的;

(六)施工单位未履行施工合同或拖欠工人工资,发生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情节严重或不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的;

(七)企业被认定有弄虚作假投标行为的;

(八)企业被认定有串通投标行为的;

(九)在投标会现场,投标单位存在起哄、大声喧哗或者辱骂工作人员等无视会场纪律行为,影响投标会正常进行的;

(十)无正当理由拒绝行政执法检查或经两次以上书面催告,不配合、不协助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工作的;

(十一)在日常业务办理或行政执法检查中,提供虚假或伪造的材料、数据,或采取其他弄虚作假、欺骗隐瞒手段的;

(十二)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信用信息档案”限制投标及承接工程的期限根据上述情形的情节,由市住建局决定,具体期限以市住建局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处理文书为准。限制期限届满且企业确已对上述行为进行整改并通过复查的,经企业申请可恢复“正常登记”状态。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应企业类型的“信用信息档案”设为“限制投标及承接工程”状态,期限为12个月以上(不含12个月):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在经营活动中因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企业出借、借用资质证书进行投标或承接工程的;

(三)企业被认定有串通投标行为,情节严重的;

(四)企业被认为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行为的;

(五)企业将承包的业务转包的或违法分包的;

(六)企业被司法部门认定有行贿行为,并构成犯罪的;

(七)在建项目因企业原因发生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公共事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八)伪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证书或者图章的;

(九)发生较大以上(含较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或一年内发生2宗以上(含2宗)一般质量安全事故的;

(十)其他应当予以限制投标及承接工程的情形。“信用信息档案”限制投标及承接工程的期限根据上述情形的情节,由市住建局决定,具体期限以市住建局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处理文书为准。限制期限届满且企业确已对上述行为进行整改并通过复查的,经企业申请可恢复“正常登记”状态。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企业信用等级分A、B、C和不定级四个级别。“信用信息档案”的初始分值为100分。

企业信用分值总分100分(不含100分)以上的为A级,90-100分的为B级,80-90分(不含90分)的为C级,80分以下(不含80分)为不定级。

第十七条

根据建设工程企业的信用等级,实行差别化监督管理。

(一)对A级企业实行激励机制,实施简化监督和低频率的日常检查。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或国有、集体资金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招标工程提倡首先选择A级企业参加工程投标;

(二)对B级企业实行预警机制,实施常规监督和适度频率的日常检查。

(三)对C级企业以防范与监管并重,实施强化监管和较高频率的日常检查。

(四)对不定级企业以重点防范为主,实施行业重点监管和高频率的日常检查。

对于信用等级为C级或不定级的企业,招标人可拒收其投标文件,发包人可提高其工程履约担保额度。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企业承接业务、完成业绩、履约情况等纳入信用信息,依据量化标准对应记分。

第十九条

企业良好行为指建设工程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和建筑行业活动中,获得正面评价,对照市住建局制定的良好行为记分标准可以获得信用加分激励的行为。涉及工程类良好行为予以加分,仅限于在东莞市行政区域内承接工程或东莞市援建项目获得的奖项、荣誉。良好行为信息录入,由企业凭据相关有效证明文件到市住建局办理。

第二十条

企业不良行为指建设工程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和建筑行业活动中,发生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规范性文件和相关规定的情况,对照建设工程企业不良行为记分标准应当给予信用扣分惩戒的行为。

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因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被予以“限制投标及承接工程”的,应当同时依据建设工程企业不良行为记分标准给予信用记分处理。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企业的不良行为须有下列文件之一才能认定:

(一)已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已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仲裁裁决书;

(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执法机构签发的责令整改(停工)通知书、不良行为扣分通知书、违法违规行为处理通报等;

(四)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执法机构查证属实的材料;

(五)其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企业行为记分标准,由市住建局结合国家住建部、广东省住建厅相关规定和本市建设行业管理实际,以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制定并公布。

市住建局结合法律法规调整和工作实际,可以修改、删除或增加建设工程企业行为记分标准,并在修订后及时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行为记分标准,不得作为日常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实行建设工程企业信用信息公布制度。公布内容应与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企业、人员和项目管理数据库相结合,形成信用信息档案,内部长期保留。

建设工程企业基本情况、变更情况、业绩情况一经核查确认,即可对外公布。市住建局应当及时整理工程建设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决定、扣分文书、通报文件等,形成企业信用行为记录,并在一定期限内录入信用信息系统,通过东莞建设网等平台对外公布。建设工程企业需及时关注“东莞建设网”、“东莞建设工程监督网”等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

第二十四条

市住建局对本市企业进行资质动态核查,对本市企业取得资质后,资产和主要人员是否满足资质标准条件和市场行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核查。

第二十五条

市住建局对在莞开展业务的企业中标后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管,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及时向省住建厅抄报核查、查处结果。

核查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发生过违法分包、转包、挂靠、围标、串标、质量安全事故的;

(二)违反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的;

(三)恶意拖欠工程款或工人工资的;

(四)企业注册管理人员变更频繁;

(五)有不良行为记录和资质到期未申请延续与变更的。对核查中发现不合格的企业,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企业不得申请相关资质的升级、增项,不得承揽新的工程业务。对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合格的,按程序撤回资质。对省外企业,将按有关规定通报企业所在地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市住建局负责将本级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理、行政通报信息、经核实的欠薪投诉及企业不诚信等信息,及时录入广东建设信息网“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诚信信息库,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曝光。曝光公示期限按《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细化我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信息公布期限的意见》(粤建法〔2013〕54号)执行。

第二十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录入、更改、增加、删除,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和行政文件为依据,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企业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所依据的纸质材料,必须妥善存档保管,以备查验。

第二十八条

信用信息公布期限相对固定。良好行为信用信息公布期限一般为1—3年。不良行为信用信息公布期限为6个月至3年。

企业行为信用信息的具体公布期限,由市住建局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国家、省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在前述期限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明确。

行政处罚信息和基于行政处罚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分信息公布期限原则上为1年,但有下列情形的,可视情节延长公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一)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

(二)拒不按要求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

(三)造成群体性事件的;

(四)其他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违法违规行为。

企业行为记录信息最终执行的公布期限以“东莞建设网”的公示为准。

第二十九条

企业对不良行为已进行整改,可提出申请并经市住建局或其委托的执法机构核查,其整改确有实效的,可缩短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但公布期限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市住建局可延长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企业对信用管理下列内容有异议的,可在相关文书送达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市住建局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一)东莞建设网、东莞建设监督网等平台记录和公示的信用信息;

(二)东莞市住建局作出的“限制投标及承接工程”的决定;

(三)东莞市住建局或其委托的执法机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不良行为记分文书;

(四)其他由东莞市住建局或其委托的执法机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涉及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处理行为。

市住建局受理相关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查,并书面回复申诉人,对确属错误的应及时纠正、撤销或变更。复查工作需进行技术检测鉴定或向第三方调查取证的,所需时间不计入复查回复期限内。

第三十一条

企业提出申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超过申诉期限的;

(二)未按照《办事指南》要求提交资料,经一次性告知后仍不提供的;

(三)对市住建局已作出书面回复的同一事项,以同样的理由依据再次提出申诉的。

以不同的依据和理由,反复申诉三次及以上的,不再受理,已经受理的,作出终止处理的回复。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住建局负责解释,并由市住建局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执行本办法的具体制度、措施,由市住建局另行发文明确。

第三十三条

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6

从2000年开始,安吉就结合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全县先后投入数亿元专项资金推动这项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安吉的生态县建设一开始就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起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明确和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安吉相继制定了一整套既切合安吉实际,又紧贴中央、省、市要求的政策措施,及时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安吉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探索了林权、金融和经济合作制度改革,建立了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和农村信用担保公司,顺利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稳步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1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彻底脱贫。农业特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有序发展,旅游富民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8年,成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两者合署办公并建立健全分工负责机制。下设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一位县领导牵头协调,一个责任部门负责落实。具体由县长领衔,29名县领导挂钩联系16个乡镇(街道)、141个村,负责指导创建、协调项目建设等。各乡镇、村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专家指导组,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才,强化业务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包含环境建设、节能减排、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等丰富内容。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后,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直接因素,他们需要绿色GDP、务实GDP;农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无必然关联,富民与强县并非完全是同一个概念,强县并不等于富民,只有富民基础上的强县才最值得推崇。

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支持是安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绩的根本保证。安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政府职能到位不越位。一方面,坚持让群众得实惠,从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庄入手进行村庄环境整治,让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教育农民、吸引农民,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侧重抓好了全民的生态观念教育,包括举办全县“生态文化节”、创建绿色学校、生态文明村等工作,培育了全民生态意识,提高了全民生态文明水平。此外,特别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优选、配强村级组织班子,真正体现“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的要求,做到工作上多支持、政治上多关怀、生活上多关心,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中国美丽乡村”这一载体,使得安吉以“小财政”做成了大事业。首先,立足于长三角范围,将安吉放在区域大环境之中,回答了与沪、杭等大城市及都市经济圈的互补关系问题。这一方面有利于安吉积极争取周边发达城市给予的资源、市场,借鉴大城市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县经济社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负效应的逐渐显现,在“中国美丽乡村”的创建中,能够充分发挥安吉一个“大乡村”的特有功能与优势,体现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和影响,互为补充,从而取得“双赢”效应。据统计,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4年保持全国省区首位,而安吉农民收入达到12840元,比上年增收1514元,增长13.4%,已经连续四年稳居全省之首。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巩固了城乡平等意识,对安吉城乡互补格局的进一步形成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城乡一体化应是城乡在经济上彼此分工、在政治上相互平等、在文化上各具特色,生态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区域整体。贯穿这一思路,“中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要把整个安吉纳入其中。这种倡导新农村建设全面覆盖全县域的积极姿态,诠释出城镇与村庄的平等关系,引领了一种城乡互补、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的大世界。

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给我们带来了若干重要的启示:

1、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安吉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副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县长任主任,环保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生态县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县级机关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小组。各乡镇都设立了生态办,确定了专职生态办主任。县生态建设领导小组还专门印发了《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县、乡、村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的健全工作机制,从而确定了生态县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的战略地位,为生态县建设的扎实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2、加快发展思路战略转型。区域发展模式转型,取决于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是顺势而为、掌握主动,还是逆势而为、被动淘汰,既是一项战略选择,更是一个战略抉择。安吉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觉悟得早、理解得透、定位得高、执行得实,加快建设阵地延伸转型,增强生态环境空间的承载力。伴随着三农现代化、三产融合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农业已经演变为交叉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生态建设重点应向农村地区延伸并取得突破。安吉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全民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做到建管并重、整治并举、不断提升环境承载力。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增强生态经济整体竞争力。生态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最为核心的指标、最关键的支撑和最持久的保障。安吉以转型升级为核心路径,不断优化生态经济结构,提升了县域经济竞争力。四是加快全民素质提升转型,彰显生态文化内涵的支撑力。

3、要有高度统一的思想和认识。只有统一思想和认识,准确定位,明确思路,才有可能降低内耗,齐心协力,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优势、做出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须有统一的发展思路。每个地域都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条件、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应该因地制宜,科学决策,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农业资源可以转化为农业资本,山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作为重要的资源同样可以转化为资本。只有着力拓展生态、文化的功能,向休闲、观光、旅游、环保等方面转移,才能实现农村的良性循环,才能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山区县域的资源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山区县域的发展完全可以摒弃常规模式,走出一条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全新道路。

4、是科学把握三对关系。一是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是为了强化生态建设的实力支撑;保护生态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经济,是为了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内部关联;二是有形与无形的关系,生态建设既要继续抓好有形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也要高度重视无形的生态理念推广、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明建设,把集中集聚集约的思维渗透到生产生活中,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促进产业集中布局、经济集聚提升和资源集约利用;三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生态建设既要强化行政主导推动,又要发挥基层主体作用,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凝聚全民创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旭烽、宣裕方、任重、周新华.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R].杭州: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2011

[2]王树.中国美丽乡村[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3]陈国金,朱永法.论竹产业发展与安吉新农村建设[J].福建林业科技,2008(02)

[4]高旭红.安吉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于立.创立一个中国式的生态发展模式:安吉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0)

健康浙江建设考核办法-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7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商品房现售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江门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江门市行政区域内商品房现售。

本办法所称的商品房现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竣工验收合格的商品房,或者已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的车位(库)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房价款的行为。

第三条

【职责分工】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市商品房现售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所在辖区商品房现售管理的工作,与不动产登记部门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房屋交易管理有序衔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第四条 【现售条件】商品房现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现售商品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二)持有土地使用权证明;

(三)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四)商品房已通过竣工验收,并取得不动产登记部门审核通过的房屋测绘报告(实测),其中车位(库)已依法取得权属登记;

(五)拆迁、征收安置已经落实;

(六)物业管理方案已落实;

(七)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或者已确定施工进度和交付日期;

(八)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已报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第五条 【不得现售情况】下列商品房,不得现售:

(一)被依法查封、监管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的;

(二)列入征收补偿范围的;

(三)依法不得销售的。

第六条 【办理现售备案所需材料】 商品房现售实行备案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现售前持下列材料到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备案:

(一)未办理过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

1.《江门市商品房现售备案申请表》(样式详见附件1);

2.《房源信息表》(样式详见附件2);

3.房地产开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4.《商品房现售方案》(样式详见附件3); 5.商品房价格备案证明文件或相关证明文件;

6.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文件;属于车位(库)的,同时提交《商品房权属登记证明书》;

7.物业管理方案已落实的证明(包括前期物业管理备案通知书或物业管理备案通知书等有关资料),本项只需在项目首次办理商品房现售备案时提交;

8.房地产开发企业授权办理现售备案手续的委托书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9.涉及拆迁、征收补偿或者竞配建、自持的,需提交落实证明文件;

10.已设定抵押权的,需提交抵押权人同意现售的书面证明; 11.项目规划总平面图;本项只需在项目首次办理商品房现售备案时提交。

(二)已办理过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 1.《江门市商品房现售备案申请表》;

2.《房源信息表》;

3.房地产开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4.《商品房现售方案》; 5.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文件;

6.物业管理方案已落实的证明,本项只需在项目首次办理商品房现售备案时提交;

7.房地产开发企业授权办理现售备案手续的委托书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8.涉及拆迁、征收补偿或者竞配建、自持的,需提交落实证明文件;

9.已设定抵押权的,需提交抵押权人同意现售的书面证明; 10.项目规划总平面图,本项只需在项目首次办理商品房现售备案时提交。

第七条 【车位(库)现售要求】现售的车位(库)应当首先满足本区域业主的需要,现售的车位(库)数量少于本区域房屋套数时,每户业主只能购买一个车位(库)。

现售的车位(库)实行处理承诺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办项目预售和现售时,提交的《商品房预/现售方案》,应当对现售的车位(库)处理方式、拟处理时间、销售均价范围、租赁均价范围进行承诺,并按照承诺处理现售的车位(库)。

第八条

【车位(库)现售要求】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出售车位(库)一个月前,以书面形式告知本区域全体业主工作,并在小区出入口、小区车库出入口、每幢房屋出入口、物业公示栏和商品房销售现场等物业区域显著位置张贴《关于拟销售/租赁车位(库)的公告》(样式详见附件4),并做好拟出售车位、车库的产权证明文件和出售价格的公示,公示期为一个月。公示起始时间应当经项目所在地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确认。

第九条

【信息公示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品房销售现场信息公示管理办法》和本办法第八条做好商品房销售现场及物业管理区域显著位置的信息公示工作。

第十条

【现场查看要求】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准予商品房现售备案之前,应当派至少2人到商品房销售现场及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查看信息公示情况,并在《江门市商品房现售备案申请表》填写现场查看意见,同时填写《现售商品房项目信息公示情况》(样式详见附件5)。《商品房项目信息公示情况》作为该项目现售备案的审核材料之一;由第三方服务机构负责现场查看的,委托服务单位应当对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监督。

第十一条

【现售备案受理程序】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申请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在五个工作日内给予备案,发出《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通知书》(样式详见附件6),将现售备案相关信息记载至楼盘表中,并在房地产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公示备案结果和房源信息;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一次性说明原因,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补办相应的材料及手续,办结时间从房地产开发企业重新申报或者补正之日开始计算。

第十二条

【现售备案变更办理条件及所需材料】对已经取得《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通知书》的商品房项目,依法发生变更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确立变更之日起10日内,持下列材料到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变更:

1.《商品房现售备案变更申请书》(包括商品房项目基本情况、变更理由和依据、变更内容等,样式详见附件7);

2.《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通知书》; 3.变更后的《房源信息表》; 4.房地产开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5.变更后的《商品房现售方案》;

6.经物价部门批准,涉及价格变更的,提交商品房价格备案证明文件或相关证明文件;

7.涉及现售商品房转自用房、分拆或者合并的,提交涉及变更单元的《商品房权属登记证明书》;

8.经规划部门批准、设计单位同意,涉及现售商品房面积变更的,提交规划部门批准文件和变更部分的《商品房权属登记证明书》;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等有关规定,落实书面通知买受人等有关工作;

9.经户政部门批准,涉及现售商品房门牌变更的,提交门牌变更证明文件;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现售备案变更受理程序】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变更申请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在五个工作日内给予备案变更,重新发出《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通知书》(现售备案证号可以保持不变),并在《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通知书》上标注首次备案时间以及变更相关信息,同时,在系统公示现售备案变更结果和变更后房源信息;对不符合备案变更条件的,应当一次性说明原因,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补办相应的材料及手续,办结时间从房地产开发企业重新申报或者补正之日开始计算。

第十四条

【现售商品房要求】对未办理过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商品房项目,在未取得《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通知书》前,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销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对取得《受理商品房现售备案通知书》的商品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销售。

已办理过商品房预售许可的未售出商品房,在申办商品房现售备案期间,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绝销售。

第十五条

【现售商品住房合同备案办法】江门市限购区域内商品住房现售合同备案参照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执行。

第十六条

【网上操作程序】商品房现售网上操作程序按照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系统设置和《房屋交易与产权管理工作导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现售商品房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有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查处。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对负有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整改的,采取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公开通报、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列入重点检查对象等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实施时间】本办法自2018年 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因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调整,本办法有关内容从其规定。

本办法实施前,已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的商品房项目,按照《关于印发<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市区商品房现售管理的办法>的通知》(江建〔2013〕194号)等原规定办理商品房现售备案,本办法实施之日起,江建〔2013〕194号废止。

附件:1.江门市商品房现售备案申请表

2.房源信息表

3.商品房现售方案

4.关于拟销售/租赁车位(库)的公告

5.现售商品房信息公示情况

上一篇:顶岗实习报告左右下一篇:关于成长的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