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共8篇)
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1
2011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吴立新 立足创新为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喜获“金牛奖” 2012年1月6日晚上8点,2011第六届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评选揭晓,颁奖典礼在浙江广电集团800平米演播厅隆重举行,浙江省、仙居县、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立新荣获2011“金牛奖”。吴立新他借鸡生蛋打开了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大门,他用残障之躯带领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奔小康,闯出了一片希望的新天地,他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精彩的人生路。虽然他的名字可能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曾熟悉。但是他身处农村的最基层,几十年扎根在田间地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赤诚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让人感到可亲可敬、、、、、、2003年吴立新的合作社自创建以来,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社员由成立初期119户,扩展为现有社员1500户(其中残疾人73户),2007——2011年、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年饲养土鸡20余万羽、产土鸡蛋150吨、销售收入达1500余万元,社员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2008年以来,合作社先后荣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被评为“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浙江省扶贫示范基地”、“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仙绿合作社理事长吴立新被台州市委授予“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又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1年被推选为台州市人大代表。同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好人榜” 诚实守信十大好人之一。
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立足创新为乡邻。吴立新用艰辛、诚信、真情为自己书写了一段传奇而荣耀的人生历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科学发展观和学习型党组织的忠实实践者。
2012年1月8日
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2
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浙江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遗忘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浙江长期坚持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促进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省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壮大;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激发了农村老百姓创业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得浙江成为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2012 年,浙江省城市化率大幅提高6 个百分点,达到6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 550 元,年均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 552 元,年均实际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7∶1;城乡养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和探索,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农村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形成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独特品牌。
一、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
美丽乡村,是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是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
2005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2007 年10 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 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十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2010 年,浙江省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专门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提出到2015年,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至此,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升格为省级战略,并揭开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
二、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整治阶段(2003—2007)。早在2003 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时任书记的浙江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做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着力发展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对1 万个村进行环境整治,以达到“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其中要把1 000 个左右的村建设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村和农村新社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8—2011 年前后)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入为期五年的全面整治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0 年9 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在安吉县召开,会议要求科学描绘美好蓝图,精心打造乡村美景,加快改建农村住房,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使美丽乡村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品牌。同年12月,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据此,各县市根据本地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一批高立意、接地气、振精神的地域性品牌孕育而生,如自在舟山、潇洒桐庐;秀山丽水、田园松阳;金色平湖、阳光温岭;龙游天下、梦留奉化;幸福江山、人间仙居等等。
第三阶段:品牌提升阶段(2011 年前后至今)。2011 年9月,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桐庐县举行,会议提出要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浙江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水平。2012 年10 月,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在丽水进行,会议提出要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和文化村保护利用为重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和农民住房全面改造为基础,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2013 年11月,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温州召开,会议提出要不断拓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努力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各地在具体实践中,以文化村建设、农家乐、特色景点和特色产业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提升了美丽乡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和特点
一是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2010 年,浙江省专门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和“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的总导向,着力建设“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省85%的规划保留村、43 个省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00 个中心镇、4 000 个中心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县(市)层面,不少地方都邀请知名专家和学院名校担纲规划设计任务,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编制,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实践。如德清县拨付专项资金,委托浙江大学以(2009—2018 年)为规划期限,统筹村庄布点、精品线路、中心镇、中心村等区块布局,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安吉县则立足于建设“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高标准编制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乡镇和村级层面也纷纷编制了乡镇规划和行政村规划,从而形成了山水村、田园村、古村落等各具特色的村庄建设思路与技术编制。
二是注重建设的高标准。浙江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较高的建设标准,通过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环境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各地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建设标准和品位,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如德清县制定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考核标准与计分办法》,按照“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目标要求设定26 项指标,评定总分为100 分,按80%计入最终考核验收得分(另外20 分为建设投入项目和特色工作项目),指标远远高于全国同类标准。桐庐县大力实施“5525”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5 条“美丽乡村”风情带,开展5 大乡村风情节、重点培育25 个风情特色村,努力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弘扬乡村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当地农民。
三是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浙江省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效筹措建设资金,十年来,浙江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 200 多亿元,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从2003 年的4 000 万元增加到6.6 亿元。同时,政府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推进林权、海域使用权、农房、土地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等抵押贷款,推广建立政府和社会各方入股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如德清县每年安排“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专项资金近亿元,对于成功创建“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的行政村县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500 万元,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长效管理资金,同时部门对口资金、上级项目配套资金、社会资金等都成为了德清县建设“中国和美家园”的资金来源,确保了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四是突出品牌的特色化。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各县市在具体实践中,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如德清县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原则,努力建设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中国和美家园”;淳安县以千岛湖为核心打造“秀水家园、美丽乡村”;桐庐县深入推进“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建设;遂昌县积极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为特色的“金山林海、仙县遂昌”;仙居县以“人间仙居、美丽乡村”为建设品牌等等。围绕地域品牌,各地还培育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景观带和精品村,如德清县培育了西部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景观带、下渚湖湿地公园景观环线、中东部历史人文景观带等等。
五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省内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正在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紧迫现实,从2012 年开始,浙江省启动了以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为主要对象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共确定了历史遗存十分深厚、村落保护较好的历史文化村落971个,其中省重点村260 个。浙江省委还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省财政对每个重点村安排500~700 万元的补助,并给予每村15 亩建设用地指标。2013年全省用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专项资金达到7.8 亿元。如永嘉县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办法》,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2 000 万元资金用于历史文化村落规划编制、修缮维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挖掘和宣传教育。
六是强化服务的便民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浙江省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在服务平台方面,各县市都制定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几乎所有“美丽乡村”都建有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党建服务站、文体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内设站室。在养老服务方面,浙江省通过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各方面公共服务。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从2013 年开始,浙江省将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行政村建成一大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从设施建设向内容提升。
七是坚持管理的长效化。一是实施动态管理及奖励制度,明确具体实施范围、责任主体和奖励政策,实行县市、乡镇、行政村三级联动机制和月督查、月通报、年终考核制度等。二是实施“清洁家园”网格化管理,责任到镇、到村、到组、到人,确保了农村卫生管理全覆盖。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建立镇、村、组保洁队伍,从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进行全方位长效管理。如德清县专门出台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按照组织管理、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社会评价等六方面41个指标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一等奖的每年奖励15 万元,二等奖的每年奖励10 万元,三等奖的每年奖励5 万元。一些县市还尝试引进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建立“乡镇物业中心”,试行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从而提升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如今走进浙江的美丽乡村,环境优美,街道洁净,河流清澈,随处可见定点摆放的垃圾箱和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村庄面貌已焕然一新。截至2012 年底,浙江全省已经完成了2.6 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24 个,全省村庄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优美的人居环境,更让他们尝到了创业、致富的甜头。如今,农村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等为主的养生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为主的运动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据统计,2012 年浙江省接待游客首次破亿,达到1.13 亿人次,同比增长20.9%;全省农家乐特色村、特色点数3 012 个(其中村717 个、点2 295个),直接营业收入88.35 亿元,同比增长25.3%。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度假村、农家乐是在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古村游、休闲游、乡村游已经成为农家乐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建设美丽乡村是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美丽中国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实惠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浙江,这个古老、秀美、蓬勃发展的省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宝贵财富,值得珍藏、品味、借鉴和推广。
摘要:浙江省早在2003年就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十年来持之以恒推进,并顺应百姓期待不断丰富内涵,将新农村建设定位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这不仅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响亮品牌,也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十年间,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因地制宜、惠民利民,通过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特色化品牌设计、文化遗产保护、强化便民服务、坚持长效管理等措施,使得农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农户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黑龙江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 篇3
【关键词】黑龙江 农村信息化 评价
1.引言
黑龙江省地域大、分布广,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无论从战略层面来看,还是从管理层面来讲,全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对黑龙江省来说都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黑龙江省致力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创新研发信息化在种植业、农机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生产实践中的示范应用。目前,黑龙江省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和科研、人才支撑三大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尤其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支撑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必要保障。并且,黑龙江省的信息化发展更加侧重于民生、市场和生态的发展目标,加上多项基于物联网技术研究与示范信息化试点项目的有力实施,使得信息化在新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于1961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最早发表了“信息经济学”一文。它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信息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两大分支,即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斯蒂格勒与阿罗研究的信息经济学就是微观信息经济学,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则是由弗里兹·马克卢普和马克·尤里·波拉特创立的。
在信息社会的研究方面,主要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等。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对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算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信息化体系的研究。
3.黑龙江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构建
结合已有学者对农村信息化評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于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设定黑龙江家省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基础网络普及、农村经济水平、农村信息化资源服务、农村信息人才状况、政务管理信息化支撑等五个方面一级指标,及所属十二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实证分析
选取黑龙江省十八个县作为农村信息化水平研究对象,这十八个县分别为宾县、巴彦县、木兰县、依兰县。嫩江县、龙江县、依安县、富裕县、克山县、桦南县、汤原县、富锦县、东宁县、林口县、林甸县、集贤县、宝清县、鸡东县。对第四章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信息化评价指标进行数据调研,对于定量指标,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对于定性指标,设计调查问卷,18个县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有效加收400份,回收率为67%,符合预期60%的回收率。详细数据表如下表2所示:
各个影响因素的投影方向为(0.2287 0.3548 0.3453 0.2023 0.3559 0.3502 0.3123 0.3061 0.1461 0.0972 0.3499 0.2606),由投影方向,进一步可知,各个样本的综合投影值,Z(j)=(1.2214 1.4605 0.6753 1.2793 0.9013 1.3476 1.4444 1.4226 1.8944 1.3286 0.7651 1.4106 1.7201 1.6547 0.8390 1.4294 1.2100 2.3066).
最佳投影方向代表着各个影响指标值的权重,对投影方向进行相关处理,得如下二级影响权重比重图1:
图1 二级因素权重影响权重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二级影响因素中,行政村互联网普及率、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信息服务丫个数,乡村政务管理系统应用状况影响权重最大,每个均占有11%的权重,其次为移动电话普及率,影响权重为10%,影响权重处于第三位的是农家书屋数量,涉农网站数量,各达达9%。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一级影响因素权重状况,见图2:
图2:一级权重影响权重表
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资源服务占有权重最大,为29%,其次为信息基础网络普及,第三为政务管理信息化支撑,第四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后为农村信息人才状况。各个样本的综合投影值代表着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下是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综合评比情况,如图3所示:
图3: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综合评分
5.小结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前黑龙江省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水准,其中富锦县、林口县、鸡东县、东宁县农村信息化建设处于较高水准,处于第一梯队;宝清县、宾县、集贤县、巴彦县、嫩江县、富裕县、林甸县、克山县、汤原县、桦南县处于第二梯队;龙江县、依兰县、依安县、木兰县处于第三梯度。各个县域应充分重视各项指标的影响权重,特别是那些权重占比较高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农村信息化节约资源,有的放矢。
浙江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纪实 篇4
农民从文化活动的观众变“主角”
端午节前后,浙江各地的乡村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欢乐气氛。
6月19日,全省50多名农民书法爱好者会聚绍兴县兰亭村,切磋书法技艺,重现“曲水流觞”雅事。
临安市朱村舞起了“龙腾狮跃”的“招牌戏”,两条巨龙霎时化作32只小狮子,煞是好看。村民们说,平日在外的乡亲们端午节前都回来了,大家一起热闹热闹。朱村农民自己的艺术团还要走出国门,参加捷克国际民间艺术节。
农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潮,从今年元宵节开始,就在浙江农村大地传播开来。近年来,随着“钱袋子”越来越鼓,浙江农民希望有越来越宽广的“戏台子”,唱响文化大戏,享受更高品质、适合农民特点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3月,临安市朱村等8个村通过浙江日报等媒体向全省农民兄弟们倡议:大家一起来“种文化”,开展文明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掀起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种文化‟百村赛”活动,看看哪个村的农民把文化活动搞得最红火、最吸引人。
“„种文化‟百村赛”激发起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3个多月来,报名参赛的就有100多个村,遍及浙江11个市、50多个县区的农村。几十万农民习书画、演越剧、唱田歌、玩摄影,热情高扬。丽水、绍兴、嘉兴等地“种文化”活动的视频专题片在浙江在线网站播出后,专题网站最高日访问量超过6万人次;“百村赛”网上投票,有数十万网民参与。
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
坐在宽敞舒适的演出大厅里欣赏节目的一位慈溪农民喜滋滋地说:“以前送文化下乡,我们喜欢,但总感觉不过瘾;现在我们自己„种文化‟,节目就从生活中来,搞的活动又多又好,我们爱参加,也爱上台表演。”
浙江近年以“文化大篷车”等形式送文化下乡,反应很好。但是,毕竟不能天天“送”,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依靠本土的建设,需要农民群众的参与。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让文化的“种子”茁壮成长在乡村大地,这已成为浙江上下的共识。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童芍素说:“发展农村文化,既要搭好舞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也要办好节目,保障农民享有公共文化、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的权益。„种文化‟主要在这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长年在临安市基层从事文化工作的退休干部程行深有感触:“现在农民的文化观念确实变化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做观众,更想当演员,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追求。” 有关专家认为,“种文化”从农民自身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小型、方便、多样、普及、经常”的特色,种下的文化“种子”,适宜农村“土壤”,适合农民口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种出文明新风,种出社会和谐
宁波市江北区联群村农民陶醉于各类舞蹈活动,家家起舞,天天训练。“跳舞对我们来说,就像吃饭散步一样平常。一有空,我们想的就是去跳舞,因为我跳舞,我快乐,我自豪!”
这番话道出了许多农民的心声。在浙江不少地方,“种文化”已经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也找到了自我展示的机会。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认为:“„种文化‟使农民切实感受到作为新时代农民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发自内心地支持和参与,这是活动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种文化”给村里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有村民脱口而出:“打牌、打架的少了,村里的治安更好了。”“种文化”异彩纷呈,却有着共同点——倡导和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5
建设用地管理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某宗地土地使用者经2年自行开发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而所在区域土地开发期需要3年,如开发费均匀投入,则采用成本逼近法估价时,土地开发费的计息期应为年。【2008年考试真题】
A:1 B:1.5 C:2 D:3 E:时间因素
2、下列固定资产中,不应计提折旧的是的设备。
A:当月减少
B:当月交付使用
C:季节性停用
D:当月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
E:土地
3、某比较实例成交地价为1000元/平方米,对应使用年期为45年,而待估宗地使用年期为50年,土地还原率为7%,则年期修正后的地价为__元/平方米。
A.966 B.986 C.1014 D.1035
4、某企业跨两个县用地,在进行土地登记时应该__。
A.在所涉及土地面积比例较大的县级人民政府办理土地登记
B.报土地所跨区域各县级人民政府分别办理土地登记
C.报上级市人民政府进行登记
D.报省国土资源厅登记
5、我国《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抵押的,承租土地使用权可随之抵押,但承租土地使用权只能按()估价,抵押权实现时土地租赁合同同时转让。”
A.市场租金及租期 B.合同租金及租期 C.合同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值及租期 D.合同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值及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还原率
6、”统计表明,2002年4月全国市场销售增幅继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52.2亿元”,该指标属于.【2002年考试真题】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相对指标
D:变异指标
E:土地
7、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为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m,在地形起伏的地区还应减少。
A:300~500 B:500~800 C:800~1000 D:1000~1200 E:土地
8、变种是__范围内的细分,在同一土种范围内根据表层或耕层的某些性质或成分的变化来划分。
A.土纲
B.土种
C.土类
D.土属
9、在一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估价师在运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时引用“公用设施完备 度”因素的修正系数范围为-3.0%~4.0%,并在市场比较法试算过程中选取该因素参与比较.对于修正系数的确定,下列做法不恰当。
A:两种估价方法所采用的因素条件应一致,但修正幅度可以不一致
B:根据比较实例宗地的具体特点,确定市场比较法中修正系数取值为-4.0%-8.0%
C:不同的估价方法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因此市场比较法中的修正系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同一因素对地价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修正的幅度也应一致,因此市场比较法中的修正系数取值范围也应为-3.0%~4.0%
E:合法性
10、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__。
A.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B.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的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C.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D.确定区域基础设施,如交通、水资源、能源及社会服务设施等的发展目标与布局
11、根据目前的人工和材料价格,使用与原建筑物一样的材料、标准、设计和工艺,建造与原建筑物完全相同的新建筑物所需的成本,称之为__。
A.重置成本
B.重建成本
C.建造成本
D.建筑造价
12、用样地法来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包括的步骤有__。
A.设置标准样地
B.确定分等因素样地适用区 C.确定分等因素
D.确定标准样地分值
E.编制分等属性图
13、某区域内的甲、乙两宗地除容积率外,其他条件都一样,已知甲宗地的楼面地价为800元/m2,容积率为1.0,若乙宗地的楼面地价为580元/m2,该区域土地价格的容积率修正系数如下表所示,则乙宗地的容积率为()。
A.2.0 B.2.5 C.3.0 D.4.0
14、当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时,则均衡价格。
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不确定
E:土地
15、下列对土地估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02年考试真题】
A:土地估价依据的理论与方法,与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估价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一致
B:同一块土地,规划可使之一夜之间身价百倍,也可以使之无人问津,这是土地估价必须考虑的经济因素对地价产生深刻的影响
C:同样一块土地,其价格的高低与土地权利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的权利可能导致价格相差很大
D:土地估价必须充分占有土地市场资料,把握土地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E:时间因素
16、若土地年纯收益A按比率s递增,土地还原率r不变且大于零,则无限年期土地使用权的价格P计算公式为。
A:P=A÷(r+s)B:P=A÷(r×s)C:P=A÷(r-s)D:p=A÷r+A÷s E:时间因素
17、__是因为土地所处位置的不同产生的不同水平的地租。
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Ⅱ
C.垄断地租
D.绝对地租
18、某单位在其使用的划拨土地上建成办公楼并出租,尚未办理房产登记手续,现该单位为进行内部资产清算,委托土地估价机构进行了地价评估,估价师在估价报告中进行了下列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为委托方了解估价对象房地产正常市场价值提供价格参考依据
B:设定评估结果为估价对象在产权无瑕疵条件下的完全产权价值
C:评估时部分参数采用估价对象的实际数据
D:该地公布的基准地价基准日为2006年1月1日,估价基准日为2007年12月16日,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时需进行期日修正
E:合法性
19、某交易不动产的土地使用面积为200㎡,成交总价为100万元人民币,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比率为75%,则该交易实例的单位建筑面积价格为元。
A:3750 B:4000 C:5000 D:5333 E:时间因素
20、我国的基本国情是__ A.人口多、耕地少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D.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21、在下列选项中,__属于中央税。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土地增值税
D.耕地占用税
22、高层建筑是指__层以上的建筑。
A.5 B.10 C.20 D.以上均不对
2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应当向规定的部门如实申报成交价。
A:乡镇人民政府
B:市、县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E:时间因素
24、某城市写字楼用地的评估中,应选取同时期的__对比较案例估价期日进行修正。
A.全国综合地价指数
B.该市综合地价指数
C.全国写字楼地价指数
D.该市写字楼地价指数
25、印花税对技术合同规定,按所载金额贴花。
A:
B:
C:1‰
D:3‰
E:土地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根据工业用地规划布局的基本要求,下述可以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2002年考试真题】
A:需采用铁路运输的工厂
B:小型服务修配厂
C:小型服装加工厂
D:体育器材厂
E:市政代征用地比例
2、美国雷利·巴洛维教授在《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确定还原率的方法有__。
A.市场投资品质比较法
B.加总法
C.比较法
D.投资分段理论
E.对比选择法
3、下列属于商品租金,却不属于成本租金的是__。
A.折旧费
B.保险费
C.贷款利息
D.房产税
4、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包括。
A: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B: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C:机械台班定额
D:间接费用预算定额
E:折旧费用定额
5、下列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限制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转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为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
B: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原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的权利、义务全部随之转移
C: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如需改变原出让合同的规划用途,必须事先向土地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方可进行转让
D: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其他需求者有优先购买权
E: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6、城镇范围内新征收的非耕地应__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
A.自批准征收次日起
B.自批准征收次月起
C.自开工之日起
D.自实际使用该地之日起
7、行政处罚的程序中,可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主要包括。
A:凡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100元以下罚款
B:凡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 C:凡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D:凡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E:凡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8、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对推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作用有__。
A.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符合我国当前工程造价体制改革中“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的目标
B.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有利于将工程的“质”与“量”紧密结合起来
C.有利于业主获得最合理的工程造价
D.有利于标底的管理与控制
E.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最直接的计价方法 9、2006年,某市政府拟征收100亩耕地用于公路建设,按规定,在组卷报批前需经过等程序。
A:二公告、一登记
B:告知、确认、依申请听证
C:告知、听证、调整规划
D:调查、登记、草签协议
E:35%~50%
10、我国历史上首次开展全国性大规模的土地清丈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1、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下列需要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__。
A.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的自用土地
B.工矿区用地
C.企业商业用地
D.建制镇土地
E.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12、评估对象土地上有建筑物评估土地价格可采用__。
A.市场比较法评估土地价格
B.利用剩余法从不动产总售价中扣除建筑物现值,推求土地价格
C.市场比较法评估的整个不动产价格,扣除成本法评估的建筑物价格
D.收益还原法评估的整个不动产价格,扣除成本法评估的建筑物价格
E.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土地价格
13、《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定,挂牌时间不得少于日。
A:3 B:5 C:7 D:10 E:35%~50%
14、《国土资源行政复议规定》规定,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复议人员应当填写收案登记表,注明收案时间、申请人、被申请人、复议请求等内容,并在__个工作日内对复议申请进行审查。
A.5 B.7 C.10 D.15
15、下列合同中,属于实践合同的有。
A:保管合同
B:借用合同
C:借款合同
D:定金合同
E:保证合同
16、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等于当年的净利润加上以前未分配的利润,在等之后,才能向投资者分配.【2002年考试真题】
A:缴纳所得税
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C:提取公益金
D:盈余公积金补亏
E:前期费用
17、建筑地段地租具有的特征。
A:级差地租在建筑地段地租中影响轻微
B:为获得生产场所和空间而必须支付
C:垄断地租占有明显优势
D: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处位置的优劣
E:建筑地段地租主要取决于地上建筑物的用途
18、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以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而进行的()期以上的资金交易活动的总称。
A.半年
B.3个月
C.4个月
D.1年
19、下列土地符合免征土地使用税的包括__。
A.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
B.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
C.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
D.不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
E.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缴土地使用税10年至20年
20、建设工程实行招标投标的作用是。
A:有利于保证质量和工期
B:有利于降低造价
C:有利于政府监督
D:促进承包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准
E:取得开工许可证
21、《土地复垦规定》规定,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收用的土地,复垦后仍归__使用。
A.原集体经济组织 B.村民
C.村委会
D.乡镇政府
22、对于建设用地审查,有建设用地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实行内部会审制度,审查期限最多为()个工作日。
A.15 B.20 C.30 D.50
23、《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各地、各单位应于每年__月上旬报送下一的继续教育计划,由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审查汇总,形成全国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经国土资源部业务主管部门核准后于次年初公布实施。
A.9 B.10 C.11 D.12
24、信用的主要形式有__信用。
A.国家
B.民间
C.偿还
D.商业
E.地方
2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一定意义上比喻了土地对人类的__功能。
A.承载
B.生产
C.生活
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6
——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形式:走访幸福村村民及村委干部
实践实践以及地点:2011年2月,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
实践意义: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关于新农村的建设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了解幸福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的良好政策和政策的执行力度,给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提高全社会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背景资料
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位于县城南郊,万佛湖下游,马安公路穿村而过,全村4.2平方公里,3200人,可耕面积2200亩。人均七分地,是半丘陵半平原的行政村。一九九二年成立党总支、幸福农工商总公司,与村委会形成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新格局。目前,拥有集体产权企业11家,08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幸福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全省百佳生态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和全省村镇建设“十佳村”。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幸福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规划成“四区”,以实现“八化”目标。四区:现代农业精品区、个体私营工业区、乡村旅游度假区、现代农民住宅区;八化:农村城镇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特别是在村庄整治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幸福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实践经历
2011年2月13日,笔者来到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希望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示范和指导。一进村,一条整洁而宽大的水泥大道便印入眼帘,道路两旁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洁而美观,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一目了然,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接着笔者沿途进行了走访调查,采访了几位村民。
鉴于当前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拆房难”以及“强拆房”的现象,笔者对幸福村的一栋栋整洁美观的新农村建设房充满了好奇,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访问调查。村民吴叔叔告诉我,幸福村由于面积比较大,旧的村址大部分位于村的南边,村里为了建设新农村拆除一批老房在村北新建了一大批新的楼房,新房建好后旧房立即拆除、复耕,村民集体搬迁,通过村里的补贴大家一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由于该村村委工作落实,补贴到位,群众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因此该村的村民都表示乐意拆除旧房,因此并不存在“拆房难”的现象。另外,吴叔叔还透露说村里的农田都集体承包了出去,村民们不用亲自下田劳作,而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胡奶奶一家由于常年外出打工,在村里居住的时间甚少,但胡奶奶表示能明显地感受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老人家为此感到开心。胡奶奶还告诉我村里通了公交车,直达县城,方便快捷又省钱,而且供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搭乘。胡奶奶的儿子胡叔叔在一边表示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很给力,村民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正感到了“幸福”。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中重要的一项,在幸福村的村头,笔者也看到了张贴的大幅民主建设流程图,关于民主建设的执行状况笔者也进行了调查。戴叔叔是一名人民教师,他告诉我村里的民主工作做得不错,村民们通过民主选举推举出了自己心目中满意的村委会干部,真正做到了“话由群众讲,家由群众当,事由群众办”。除此之外,村里还广开言路,就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征求村民的意见,使得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更能体现群众意愿,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广和展开。
戴叔叔的邻居周阿姨表示村里还办起了养老院,并加固小学教学楼,积极发
展教育事业及福利事业,将实惠带给广大的村民朋友们,并积极把大官塘(坐落在该村的一口塘)打造成农业观光、休闲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王大爷说村民还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补贴优惠政策,例如农田保障、植树保障、医疗保险等等,村民看病方便了很多也省去了许多冤枉钱,不像从前村民看病还要到很远的镇上医院,而且没有医疗保险卡昂贵的医疗费用也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但现在大爷表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很满意,不由得感叹起党的政策好了。沈阿姨是浙江人,不远千里来到安徽幸福村承包土地种植草莓,沈阿姨的身后是一大片的草莓大棚,阿姨说这儿的土壤肥沃,气候也适宜,年年草莓的收成都很不错,并表示来年还将继续在这儿承包土地种植草莓。
随后笔者来到了幸福村村委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周文书详细地给我介绍了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周文书说幸福村的建设目标是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旅游观光有“新亮点”、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方面:
(一)、产业布局:
1、通过大量资金投入,对全村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基本上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庄成片,大大改善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条件。
2、农业种植实施三个“一”工程:一是一千亩香稻种植示范区、二是一千亩的稻田龙虾养殖区、三是一千亩农业精品区。实践证明,幸福村所创办的土地流转的新路子符合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农民的心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3、注重农业品牌建设:2003年注册的“幸福村”牌香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产品供不应求。为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示范、引导、服务,2000年,村里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
4、保护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规划形成“一带一片”。建立生态林带,防止水土流失;关闭窑厂,低处复垦,高处种林,形成一个生态片。
(二)、基础设施:
1、道路水利:近三年修通了10.5公里的环村水泥路中心大道和长河水泥路;2000米得中心排灌渠和800米得沿河支渠改造、截弯取直,为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夯实了基础。
2、公共设施:创办敬老院,发放生活补助;抓好“农家书屋”工程;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村里拿出一定的资金,开通了有线电视,接通了自来水;新建了一流的花园式小学和标准化卫生室。
3、农民培训:幸福村重视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适时请农业专家来村上农业技术课,以“农组示范基地”为现场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周文书的介绍详细而简约,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幸福村新农村建设的给力政策和给力力度,周文书还表示尽管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村里的农田整改仍在进行中,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村里的资金还不够宽裕,无法进一步展开更深的工作等。但周文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果。
三、实践感言
通过这次走访幸福村,笔者获得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
1、一切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切实考虑农民利益,给予农民补贴和优惠;
2、规划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改农田;
3、创办一批小型企业,吸纳村民进厂打工,将农民的收益最大化;
4、建设基础设施,方便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5、加强民主建设,由村民当家作主,提高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幸福村作为安徽省新农村示范村,其经验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希望其他地区能够借鉴幸福村的成功经验努力把本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好,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一些困难,努力建成美好新家园,共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存在问题,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农村的一场全面的变革, 这场变革呼唤着思想解放和观念上的更新, 呼唤和引导着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和负责精神。同样, 呼唤着金融部门加大金融支持与服务的力度, 努力构建一个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调控监管体系和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然而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虽然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 但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却非常有限。目前, 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大多数农村居民和企业而言, 可以享受的金融服务仅仅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供给。所以, 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金融支持在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 其中,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农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有利于增加黑龙江省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提高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原因
农业是弱质产业, 只有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公平竞争的服务体系, 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黑龙江省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资金需求。
(一) 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失衡, 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有限
由于农村经济利小、风险大的特点缺乏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 因此商业银行对其提供的资金很少, 并且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各个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开始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 上收了贷款权限, 原有的信贷、结算以及代收代付业务急剧减少, 县域网点功能萎缩, 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起不到应有的帮扶和促进作用。并且, 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政策的支撑。
(二) 农村地区资金外流问题日趋严重, 支农资金不足问题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邮政储蓄利用网点多、遍布乡村的特点, 在农村吸收大量资金后转存人民银行, 长期的只存不贷, 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2.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组织为了追求资金利润最大化, 金融资源无形中便从农业流向非农领域, 进而导致了农村金融资金的大量流失。
(三) 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和农村金融产品单一
当前许多农村的金融机构仍以简单的存、贷、汇业务为主, 中间业务发展缓慢, 金融衍生产品等业务大多没有展开 , 缺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不能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同层次资金的需求, 并且贷款手续的繁琐, 部分金融机构的撤并, 也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机制, 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 致使农民贷款更加艰难。
(四) 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潜在的风险仍很突出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难以发挥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目前, 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并不等同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这种形式上到位和实质上缺位的现状使信用社在管理经营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二是增资扩股并未触及产权制度改革深层次问题, 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仍然突出。目前, 信用社在改革实际操作中, 同样是出于短期利益的获取, 更加热衷于资本充足率的达标目的, 出现了存款化股金、承诺保息, 甚至贷款入股等违规行为, 股本金稳定性较差。
(五) 金融生态建设不完善
农村金融生态建尚属起步阶段, 农民对金融生存环境缺乏认识, 一部分企业和农民逃避金融债务, 甚至还有部分乡镇政府缺乏诚信意识, 严重破坏了农村信用和金融生态环境。
(六) 农村普遍存在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主要放在抵押、质押的传统信贷模式上, 而农户的信贷需求往往规模小而分散, 缺少抵押担保且季节性强, 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农户房屋也没有经过评估发证, 都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 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在贷款时往往找不到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贷款担保, 导致农民因担保没法落实而不能贷款, 贷款难仍是农民反映的普遍问题, 农户因资金短缺丧失了许多脱贫致富的机会。同时, 由于没有专门为三农服务的担保机构, 农业龙头企业在贷款时, 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企业为其提供担保;农户申请大额贷款时也难以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
三、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对策
(一) 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一部农村金融方面的专门法律, 这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很大障碍。为此, 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尽快制定一系列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的专门法律, 以法律法规形式为新农村建设中金融资源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加速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同时, 银监会也应适当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加快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机制的立法。
(二) 改善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 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质押担保机制, 接受农民用自身的有价资产提供担保, 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研究推出多种担保办法。其次, 建立农村信用贷款担保制度, 政府在继续鼓励农户自愿互助担保的同时, 应通过制度安排, 财力扶持, 大力支持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 多渠道筹集担保基金, 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同时, 优化新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完善诚信体系, 增强农民诚信意识, 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三) 加大政策和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成本高且风险大的实际问题, 对支持新农村建设而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补贴, 进而取代以往对贷款农民的贴息做法。同时, 积极实行国家制定的农村投资和融资的相关优惠政策, 创新支农新渠道,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
(四) 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险组织, 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 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由于农业的弱质、生产周期长、高风险、低收益等风险特点决定了有许多农村领域需要依赖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 同时也有许多领域可以推行商业性农业保险。因此, 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护。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五大突破[J].中国农村信用社, 2007 (2) .
[2]李金峰.基于和谐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5) .
[3]韩俊, 罗丹.借贷约束下农户信贷需求行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研究, 2007 (2) .
[4]张启文, 李孟君.黑龙江省农业银行支农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 2006 (5) .
[5]孙素华.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金融支持[J].世纪桥, 2007 (11) .
[6]吴晓灵.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金融.2006 (11) :6-7.
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8
第一要务:抵御洪涝台灾害
“台风”,“浙江”,由于自然地理的因素,它们总是难以割断。浙江治水的第一要务便是抵御洪涝台灾害。
春节长假后的第二天,冬雨萧瑟,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白米湾关庄村附近的姚江东排二期1标段工地却热火朝天。挖掘机正挥动着巨臂挖河泥,装满淤泥的运输车繁忙地穿梭往来。
施工地负责人宋德芳说,该工程是甬江流域综合规划明确的骨干流域排涝工程,地跨江北、镇海两区,全长38.3公里,估算总投资10.8亿元。项目建成后,防洪排涝标准从原来的约五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据宁波市水利局局长张拓原介绍,未来五年该市将投入170多亿元水利资金专项用于“强塘”工程。
从空中俯瞰浙江的甬台温海岸线,便可发现其中1000多公里海岸线有明显人工雕琢的痕迹。这些打上人工烙印的海岸线,是浙江人抵御洪涝台灾害的座座丰碑。
近些年,随着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台风影响浙江的次数增多、强度增强,短时局地降水量屡屡刷新纪录。
“十一五”期间,浙江不仅成功抵御了“桑美”、“莫拉克”等15个台风以及罕见“早春汛”、局地强降雨和高温干旱等灾害的袭击,而且没有一座水库因暴雨洪水垮坝,没有一处标准海塘、重要堤防决口,洪涝台灾害伤亡人数明显减少,灾害损失大幅降低。
这一切,缘自未雨绸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其中“强塘固房”的重大战略部署意在从内陆到沿海、山区到平原的岸线上全面加固山塘水库、江堤海塘,提升防汛防台综合能力。
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地在“强塘”施工中得到应用。新引进的特种挖掘机臂展长达18米,一台机器能顶10个人干活;“模袋施工”新工艺,可将混凝土直接灌入水下堤坝;钱塘江等干堤建设中,还有潜水员进行水下施工作业,确保了施工质量。
抵御洪涝台灾害,浙江不仅有钢铁般的硬件设施,还锻造了特色鲜明的软实力——基层防御体系。
山洪暴发、泥石流冲泄之际,浙江农村响亮的锣声成为浙江村民保命的生命之声。暴雨如注时,基层防汛员常会警觉地敲响早已准备好的铜锣,叫醒村民紧急转移。去年梅汛期间,在开化、龙游、常山等强降雨发生地,锣声一次又一次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这个行之有效的基层防汛体系,与道道钢筋铁骨般的堤坝,共同筑起浙江坚不可摧的防汛防台“安全网”。全省水利防灾减灾五年直接经济效益达920亿元。
防汛防台,是一场永不收兵的战斗。“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将继续深入实施“强塘”工程,完成干堤加固450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1000公里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15座以上、海塘配套加固436公里。
防汛防台软实力将再上新台阶。浙江省将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防台抗旱各项责任制,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完善监测、预报和预警体系,建设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抢险救援队伍,着力建立基层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尽快建立防汛防台抗旱督察制度。
民生水利:长久惠民之计
水利建设,不仅要为百姓构筑防汛防台的“安全网”,还要让遍布浙江城乡的万里河道水清流畅,让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让粮食生产用水有保障,蔬菜花卉用水节约利用……让水真正惠泽民生。
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极大改善了浙江省农村村容村貌和生活生产条件。据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主任陈永明介绍,眼下全省各地的农村河道整治正深入开展,河道生态建设方兴未艾,许多农村的清水河道工程完工后将成为集防洪排涝、灌溉引水、生态景观、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大大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品质。
未来五年,浙江省计划对集雨面积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120条中小河流开展治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项目251个,开展河道综合治理长度1200公里,完成治理长度1000公里,完成投资62.4亿元。
兴修农田水利,还要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就是要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过去几年中,仙居偏僻的小山村、玉环的海岛渔村、景宁畲族的大部分民族村……流出了清亮亮的自来水。全省农村饮水自来水覆盖率从2002年的62%提高到现在的95.8%以上。
百万亩喷微灌等重点工程,大大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宁波许多农业大户的田地里,喷灌如喇叭花般散开,全市喷微灌普及率已达8.5%,作物浇水的自动化程度全国领先。在政府的大力补贴下,农民尝到了甜头:浇水施肥的人工投入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成本下去,效益直线上升。
至今,浙江省已有经济型喷滴灌示范项目228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10万亩,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达14.5亿公斤,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接下来,浙江省将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深入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百万亩喷微灌工程”,加快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杭嘉湖圩区工程建设。
未来几年,浙江省还将完成滩涂围垦5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000平方公里,进一步拓宽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
水资源调配:促进区域资源平衡
当前正值北方大旱,严重的干旱将导致北方小麦等主要农产品大幅减产,严酷的事实再次为水资源不平衡的浙江敲响了警钟。
浙江省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时空分布不平衡,面临着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双重难题,对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显而易见。
通过一系列水利大项目的实施,浙江省千方百计强化水资源保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跨区域引供水的综合协调能力,破解水资源不平衡的历史难题。
始建于2005年12月的浙东引水工程是浙江省史上跨域最广、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堪称浙江省调配水资源的一个大手笔。
今年,该工程迎来历史性节点——雄居在萧山区义桥镇的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工程今年将竣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生产要素高度集聚、水资源需求量大的矛盾。
“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等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曹娥江大闸已经建成投入运行;湖州老虎潭水库、常山芙蓉水库、三门佃石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及玉环引水、洞头陆域引水等一批引水工程已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工程、长兴合溪水库正抓紧建设;顺溪水利枢纽已经开工……
五年内,浙江省将建成合溪水库、钦寸水库、萧山引水枢纽等水源和引调水工程,开工建设朱溪水库、好溪水利枢纽、舟山大陆引水三期等工程。加强跨地区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管理,构建浙北、浙中地区水库群联合供水、台州“北水南调”等区域水源联网联调工程格局。
【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09-01
浙江省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办法08-17
浙江省农村05-11
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开创浙江文化建设新局面07-15
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07-23
浙江新中考作文07-25
上半年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招聘:笔试考试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