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文化(精选12篇)
浙江特色文化 篇1
“㘰”是江南平原水网地区浙江湖州的一种特殊地形, 被广泛用于浙江湖州地名, 其读音依其声符“斗 (dou) ”, 如“堌塘㘰”、“狄家㘰”、“吴家㘰”等。但《康熙字典》等辞书中记载“㘰”字字音不为“dou”, 实为“zhen”。《正字通》:“㘰, 與斟同, 古國名。”《后汉书·郡国志》:“北海国平寿有斟城, 或作㘰。”虽然如此, 仍不能大致描述出“㘰”所代表的地形。再者, 《说文》:“斟, 勺也。从斗, 甚声。”《正字通 • 立部》:“竝, 同。”《说文解字注》:“竝, 併也。人部併下曰竝也。二篆为转注。郑注礼经古文竝今文多作併。是二字音义皆同之故也。古书亦多用为傍字者。傍, 附也。从二立。蒲迥切。十一部。凡竝之属皆从竝。”《玉篇》:“鄩 (鄩原从尋从斗, 又作㘰) , 古国名。”由此可见, “㘰”与“斟”表古国名, 是一对异体字。此外, 并没有任何文献对它有其它方面记载, 至于“㘰”字所描述的地形更是无从知晓。
从浙江湖州地区一些年长者的口中得知, “㘰”在当地所代表的应是一种相对比较低的地势, 而且四周多有河流环绕, 河流与陆地周围多用土堤围成, 而且㘰与㘰之间往往有桥相通。这种独特的地形也使得当地居民很容易遭受洪涝等灾害。我们认为地名中的“㘰”并非上述辞书记载中的“古国名”之义, 两者应属同形异义。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 (1988 :151) 中提到:“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 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被当地人称为“dou”的“㘰”应该是从表意字“斗”上分化出的形声字, 且是根据需要自行造的字。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文献中“㘰”字除了“古国名”这一义项外, 无其他关于地形方面的释义记载。其实, “斗”这个部件在“㘰”字中兼有表音和表意功能。《说文》:“斗, 十升也。象形, 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后来“斗”由其本义“十升”向相关方面一层层引申, 有了“古代酒器”、“形如斗状之物”等引申义。“斗”除了用来盛酒, 人们也用它来盛放粮食, 所以它也是“一种盛放粮食的器具” (详见尾页附图) , 当中低、周围高, 且带有一弯曲的把手连接两端, 便于提拿。宋·王子韶曾明确提出“右文说”, 指出形声字的声符在表声的同时也表意。近代刘师培 (2013:128—131) 也有“以声寄义”之说。唐兰 (2005:85) 认为, “形声字的声符代表的是语言, 每一个语言不论是拟声的, 述意的, 抒情的, 在当时总是有意义的, 所以每一个形声字的声符, 在原则上总有它的意义……”
在农业社会且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里, 若有用字造字需要, 人们必定会紧密结合生活。起初, 当地人引申了“斗”表器具的词义来形容这种特殊地形, 后来随着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 为明确引申义而给“斗”字加了意符“土”。此外, 在当地“㘰”还与“埂”字连用, 产生了浙江湖州特有说法“㘰埂”, 用来表示河流周围的土堤。《说文解字注》:“若廣韵曰吳人謂堤封爲埂。”
后来, 随着时代变迁及一些历史原因 (战争、灾荒等导致的大规模移民) , 居住人口增多, 当地居民于是填河造屋, 故“㘰” 的地形越来越不像“斗”, “㘰”字也就没有任何其它文献记载, 仅仅是作为地名用字被保留下来。
湖州秦代称乌程, 后因滨临太湖而得今名。其东部为平原水网区, 平均海拔仅3米左右, 有东苕溪、西苕溪等众多河流。显然, 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当地的特殊地形“㘰”, 并) 被用于地名, 如:
(1) 长城村 (徐家㘰门) :该村北临西苕溪, 有堤而且㘰门“因若长城”, 故名长城村。村民又习惯叫徐家㘰门。
(2) 狄家㘰 :原名凸家㘰, 因整个㘰在西苕溪南岸, 有㘰埂相隔, 形成了一个“凸”字, 故名。
(3) 坐㘰:该村名由㘰名而得, 村所处之㘰, 四面环河犹如坐落在大湖荡里, 故名“坐㘰”。
(4) 冯基㘰:古名“冯居㘰”, 该村有一㘰, 形似畚箕, 又因村民多姓冯, 故名冯基㘰。
(5) 堌塘㘰 :该村由㘰名命名, 当地居民为了抗御洪涝灾害, 在㘰四周筑了高大的㘰埂。
此外, 还有李家㘰、吴家㘰、严家㘰等众多用“㘰”字命名的地名。
参考文献
裘锡圭 1988 《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刘师培 2013 《清儒得失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
唐兰 2005 《中国文字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
浙江特色文化 篇2
金华市
1、金东金义宝电商小镇——互联网型产业小镇
2、义乌丝路金融小镇——金融业型小镇
3、武义温泉小镇——休闲度假类小镇
4、江南药镇磐安县新渥镇——特色产业型小镇(药类)
5、木雕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木雕类)
6、赫灵方岩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
7、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制造业型小镇
8、浦江水晶小镇——金融业型小镇
9、义乌绿色动力小镇———环保型小镇
温州市
1、瓯海时尚智造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
2、苍南台商小镇———综合产业型小镇
3、瓯海生命健康小镇———康养型小镇
4、温州瓯海生命健康小镇———康养型小镇
5、平阳宠物小镇———综合产业型小镇
6、文成森林氧吧小镇———文化康养型小镇(欧陆风情)
7、乐清智造电器小镇———制造业型小镇
8、瑞安侨贸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 舟山市
1、定海远洋渔业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渔业类)
2、普陀沈家门渔港小镇——休闲度假类小镇
3、朱家尖禅意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
4、嵊泗十里金滩小镇——休闲度假类小镇
丽水
1、古堰画乡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
2、龙泉青瓷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青瓷)
3、青田石雕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石雕)
4、龙泉宝剑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宝剑)
5、庆元香菇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香菇)
6、缙云机床小镇——制造业型小镇
7、松阳茶香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茶)
8、景宁畲乡小镇——休闲度假小镇
9、青田欧洲小镇——异域风情型小镇
10、庆元百山祖避暑乐氧小镇——休闲度假型小镇
11、遂昌农村电商创业小镇——互联网产业型小镇
12、丽水绿谷智慧小镇——高新产业型小镇
13、云和木童话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木玩具)台州:
1、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制造业型小镇
2、路桥沃尔沃小镇——制造业型小镇
3、仙居神仙氧吧小镇——休闲度假型小镇
4、温岭泵业智造小镇——制造业型小镇
5、无人机航空小镇——高新产业型小镇
6、椒江绿色药都小镇 ——特色产业型小镇(医药)
7、临海国际医药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医药)
8、临海时尚眼镜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医药)
9、玉环生态互联网家居小镇——互联网产业型小镇
绍兴:
1、越城黄酒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黄酒)
2、诸暨袜艺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袜子)
3、柯岩酷玩小镇——体育产业型小镇
4、上虞e游小镇——高新产业型小镇(VR、游戏)
5、新昌智能装备小镇——制造业型小镇
6、诸暨环保小镇——环保产业型小镇
7、溗州越剧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
8、新昌万丰航空小镇——制造业型小镇
9、柯桥兰亭书法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
10、嵊州领尚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领带)衢州
1、龙游红木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红木)
2、常山赏石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石)
3、开化根缘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根雕)
4、江山光谷小镇——环保产业型小镇
5、衢州循环经济小镇——环保产业型小镇
6、柯城杭埠低碳小镇——环保产业型小镇
7、常山云耕小镇——互联网产业型小镇
8、龙游新加坡风情小镇——异域风情型小镇
9、衢州莲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小镇——环保产业型小镇
杭州
1、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金融产业型小镇
2、拱墅运河财富小镇——金融产业型小镇
3、丁兰智慧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互联网)
4、杭州云栖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云计算)
5、杭州梦想小郑——科技产业型小镇(软件)
6、富阳硅谷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信息技术)
7、临安云制造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云技术)
8、桐庐智慧安防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互联网)
9、天子岭静脉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
10、杭州西湖龙坞茶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
11、杭州艺尚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服装)
12、富阳药谷小镇——特色产业型小镇(医药)
13、滨江物联网小镇——互联网产业型小镇
14、萧山信息港小镇——互联网产业型小镇
15、余杭梦栖小镇——设计艺术产业小型镇
16、建德航空小镇——制造型产业小镇(航空)
17、下城跨贸小镇——互联网产业型小镇
18、上城南宋皇城小镇——休闲度假型小镇(古城)
19、淳安千岛湖乐水小镇——休闲度假型小镇(古村)20、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生物技术)
宁波
1、江北动力小镇——制造产业型小镇(新能源)
2、海洋金融小镇——金融产业型小镇
3、奉化滨海养生小镇——康养产业小镇(健康养老)
4、鄞州四明金融小镇——金融产业型小镇
5、余姚模客小镇——制造产业型小镇(模具)
6、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制造产业型小镇
7、杭州湾新区滨海欢乐假期小镇——休闲度假型小镇
8、镇江i设计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
9、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
1、海曙月湖金汇小镇——金融产业型小镇
2、江北前洋E商小镇——互联网产业小镇
3、余姚智造光电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
4、象山星光影视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
湖州
1、湖州丝绸小镇——文化产业小镇
2、武义温泉小镇——休闲度假型小镇
3、南浔善琏湖笔小镇——文化产业型小镇(国学)
4、地理信息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
5、吴兴美妆小镇——特色产业型(化妆品)
6、长兴新能源小镇——环保产业型
7、安吉天使小镇——休闲度假(主题乐园)
8、德清加快通航智造小镇——科技产业型小镇
9、太湖演艺小镇东——休闲度假型小镇
浙江省第一批37个特色小镇名单 2017年5月
杭州市(9个): 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西湖龙坞茶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富阳硅谷小镇、桐庐健康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
宁波市(3个):江北动力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 温州市(2个):瓯海时尚智造小镇、苍南台商小镇。
湖州市(3个):湖州丝绸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市(5个):南湖基金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海盐核电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
绍兴市(2个):越城黄酒小镇、诸暨袜艺小镇
金华市(3个):义乌丝路金融小镇、武义温泉小镇、磐安江南药镇 衢州市(3个):龙游红木小镇、常山赏石小镇、开化根缘小镇
台州市(3个):黄岩智能模具小镇、路桥沃尔沃小镇、仙居神仙氧吧小镇
丽水市(4个):莲都古堰画乡小镇、龙泉青瓷小镇、青田石雕小镇、景宁畲乡小镇
建议将结合三个方案的优缺点,以方案三作为骨架,重新分为四个组团,组团分别是以
1.艺术组团(建议加入传统风格的演绎秀及活化传统文化,如当地民族瓯歌文化秀)-音乐小镇、活动承办地、自然艺术平台、滨水娱乐、会展/休闲商务、体育赛事.2.康养摄影组团:长期养老城、中期疗养地、短期体检、山谷居住,3.野外休闲运动组团.及户外(加入相对吸引的业态野外拓展运动-山野探险-极限攀岩-山地车越野,如skyline)
4.异域风情摄影组团:船坞人家:自由居住形态 花田:现有政府项目 手工艺村:木艺 古道-山地自行车意向四季花海:婚纱拍摄/蜜月度假。(浙江省第二批42个特色小镇名单
2016年1月
杭州(9个):下城跨贸小镇、拱墅运河财富小镇、滨江物联网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余杭梦栖小镇、桐庐智慧安防小镇、建德航空小镇、富阳药谷小镇、天子岭静脉小镇
宁波(4个):鄞州四明金融小镇、余姚模客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杭州湾新区滨海欢乐假期小镇
温州(3个):瓯海生命健康小镇、文成森林氧吧小镇、平阳宠物小镇 湖州(3个):吴兴美妆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安吉天使小镇
嘉兴(4个):秀洲光伏小镇、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桐乡乌镇互联网小镇、嘉兴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
绍兴(3个):柯桥酷玩小镇、上虞e游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小镇
金华(3个):东阳木雕小镇、永康赫灵方岩小镇、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 衢州(2个):江山光谷小镇、衢州循环经济小镇
舟山(3个):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普陀沈家门渔港小镇、朱家尖禅意小镇 台州(2个):温岭泵业智造小镇、天台天台山和合小镇
丽水(4个):龙泉宝剑小镇、庆元香菇小镇、缙云机床小镇、松阳茶香小镇 省农发集团和上虞区(1个):杭州湾花田小镇
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和西湖区(1个):西湖艺创小镇
浙江省第三批35个特色小镇名单
2017年8月
杭州(5个):上城南宋皇城小镇、淳安千岛湖乐水小镇、滨江互联网小镇、萧山湘湖金融小镇、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
宁波(7个):镇江I设计小镇、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海曙月湖金汇小镇、江北前洋E商小镇、余姚智造光电小镇、宁波杭州湾汽车智造小镇、象山星光影视小镇
温州(2个):乐清智造电器小镇、瑞安侨贸小镇
湖州(2个):德清通航智造小镇、长兴县太湖演艺小镇
嘉兴(4个):海宁阳光科技小镇、嘉善归谷智造小镇、秀洲智慧物流小镇、平湖国际游购小镇
绍兴(3个):诸暨环保小镇、嵊州越剧小镇、新昌万丰航空小镇 金华(2个):浦江水晶小镇、义乌绿色动力小镇 衢州(2个):柯城航埠低碳小镇、常山云耕小镇
台州(4个):台州无人机航空小镇、玉环时尚家居小镇、椒江绿色药都小镇、临海国际医药小镇
丽水(4个):丽水绿谷智慧小镇、云和木玩童话小镇、青田千峡小镇、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
浙江省第一批51个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杭州市(13):上城吴山宋韵小镇、江干钱塘智造小镇、江干东方电商小镇、拱墅上塘电商小镇、西湖云谷小镇、西湖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滨江创意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淳安千岛湖乐水小镇、临安颐养小镇、临安龙岗坚果电商小镇、大江东汽车小镇、大江东巧客小镇
宁波市(4):海曙月湖金汇小镇、江北前洋E商小镇、鄞州现代电车小镇、宁海森林温泉小镇
温州市(4):乐清雁荡山月光小镇、永嘉玩具智造小镇、泰顺氡泉小镇、温州汽车时尚小镇
湖州市(4):南浔智能电梯小镇、安吉影视小镇、湖州智能电动汽车小镇、湖州太湖健康蜜月小镇
嘉兴市(7):秀洲智慧物流小镇、嘉善归谷智造小镇、平湖光机电智造小镇、海盐集成家居时尚小镇、海宁潮韵小镇、海宁厂店小镇、桐乡时尚皮草小镇 绍兴市(3):柯桥兰亭书法小镇、诸暨环保小镇、嵊州领尚小镇
金华市(5):金东金义宝电商小镇、永康众泰汽车小镇、浦江仙华小镇、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金华互联网乐乐小镇
衢州市(2):龙游新加坡风情小镇、衢州莲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小镇
台州市(3):椒江绿色药都小镇、临海时尚眼镜小镇、玉环生态互联网家居小镇
丽水市(4):青田欧洲小镇、庆元百山祖避暑乐氧小镇、遂昌农村电商创业小镇、丽水绿谷智慧小镇
省物产集团和余杭区(1):长乐创龄健康小镇
浙江大学和西湖区(1):西湖紫金众创小镇
浙江省第二批18个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2017年8月
杭州(4个):富阳黄公望金融小镇、余杭淘宝小镇、杭州树兰国际生命科技小镇、杭州人工智能小镇
温州(1个)温州文昌创客小镇湖州(2个)安吉两山创客小镇、吴兴原乡蝴蝶小镇 嘉兴(2个):南湖云创小镇、海盐六旗欢乐小镇 绍兴(1个):柯桥蓝印时尚小镇 金华(1个):兰溪光膜小镇 衢州(1个):江山木艺时尚小镇 舟山(1个):嵊泗十里金滩小镇
台州(4个):三门滨海健康小镇、温岭医养健康小镇、路桥游艇小镇、天台时尚车品小镇 丽水(1个):丽水微纳小镇 第一次考核结果(2016年6月)
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2015考核中,优秀(7个):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
良好(9个):桐乡毛衫时尚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 合格(17个):海盐核电小镇、南湖基金小镇
警告3个(南浔善琏湖笔小镇、苍南台商小镇、磐安江南药镇),降格1个(奉化滨海养生小镇)。
3个被警告小镇当中,磐安江南药镇在2017年考核中从被警告一跃而为优秀小镇,可谓进步神速,苍南台商小镇变身良好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也进步了一级,现为合格小镇。而奉化滨海养生小镇,在第一次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考核中被降格为省级特色小镇培养对象后,此番考核中,再次被列为警告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培养对象类)第二次考核结果(2017年8月)
2016省级特色小镇创建象考核结果正式出炉(针对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优秀(16个):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诸暨袜艺小镇、湖州丝绸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磐安江南药镇、秀洲光伏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蓬都古堰画乡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小镇、余杭艺尚小镇、鄞州四明金融小镇、龙游红木小镇
良好(32个):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 嘉兴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 海宁皮革时尚小镇 合格(19个):桐乡乌镇互联网小镇 海盐核电小镇 警告6个(南湖基金小镇、东阳木雕小镇、文成森林氧吧小镇、天子岭静脉小镇、温岭泵业智造小镇、杭州湾花田小镇),降格5个(余姚模客小镇、天台天台山和合小镇、平阳宠物小镇、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这5个从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降格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被授予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
试论浙江玉环县地名的文化特色 篇3
关键词:玉环 地名特色 历史文化
地名是人类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名早已超越了它作为指代性符号的最初定义,成为了继承该地历史文脉和民生记忆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是民俗心态的形象反映。地名之命名并非是随心所欲的产物,它被深深地打上了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印记,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交融。一地之名,保存了所代表土地的地形地貌,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记录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包含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从而能反映出当地民众的生存状态、风俗习惯、活动轨迹等社会文化特征。
“地名受到历史、地理、习俗、语言、文化、经济乃至政治等多方面的限制或影响。其得名都是有原因的,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义、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各有规律。”(杨小法,1990)玉环地名也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剖析探讨玉环的地名特色,寻究其脉络,可以折射出玉环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
一、历史背景
玉环县的历史就是移民聚集、筑塘建闸、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葛剑雄主编的《中国移民史》认为:“玉环的移民和开发是政府组织移民的一个成功案例,整个过程有序和平静。”
据考古获悉,早在新石器时代,玉环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个朝代,玉环为“扬州之域”;自唐至元朝归乐清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玉环厅,隶属温州府;民国元年,废厅设县,改称玉环县。《太平寰宇记》记载:玉环因“上有流水,洁白如玉”而得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玉环这一台瓯之间的“海中一抹”(徐霞客语),在明代嘉庆年间,作为乡都保留了下来,至今继续使用。
在《嘉靖太平县·志卷之二·地舆志下·乡都》中,玉环乡有33都,辖地是玉环本岛的分水山至桃花岭北侧、楚门半岛以及温岭横山与岙环、江绾等地,其中的“三山、芳杜、徐都、蒲田、清港、渡头、田岙、小闾、后湾”等一直沿袭使用。古地名中的“竹岗”现在成了“小竹岗”,“樊塘”简作“凡塘”,“羊坑”改作“洋坑”,“水动”改作“水桶岙”,“陵门”改作“灵门”,“芦殊”改作“芦岙”,“箬岙”简化成“日岙”。今人在阅读地方志和历史典籍时往往会发现写法不同的地名,其实这些不同写法的地名并非误记,而是各有各的渊源来历。
(一)地名方言化
方言是在某一区域内,因历史、地理、民族等原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共同语言。这里的方言地名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玉环的方言对地名命名及其演变的影响和作用,二是玉环方言特有的构词法在地名命名上的表现。雍正六年,雍正帝批准户部议奏,复垦玉环山,由桐庐知县张坦熊管垦,招徕太平(今温岭,下同)、乐清、平阳、永嘉、瑞安等5县百姓入籍开垦,编入保甲,此过程见于雍正《特开玉环志》。故玉环的地名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且有特定的土话土音。如:
垟,音yáng,《集韵》:余章切。系吴方言俗字,指宽广、平坦的田野、田地而言。
坦,音tǎn,《广韵》:他但切。宽广义。《辞海》:平而宽广,多指地面而言,也形容世道。
厝,音cuò,《汉语字典》:〈方〉:房屋。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也就是说这个字在闽南语是“房屋”的意思,引申为“家”。
浦,音pǔ,《说文解字》:水濒也。指的是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1.复杂的语言使地名读音繁杂
“由于地名主要是基于当地居民代代传承,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一般不易受外来语的影响,地名读音采用的多是本地语言,即白读音。”(李仙娟,2005:90~91)玉环在清雍正年间建厅设治时,居民多由太平、乐清、永嘉、平阳等县及福建省迁入,祖籍不同,语言各异,其中玉环岛居民多操福建话、平阳话、温州话,楚门半岛居民多操太平话(即温岭话,下同)。在这样复杂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地名的读音更显繁杂,各地都具特色。以坎门方言为例,会以“仔”音发“口”,如“岙口”一词,在坎门话中便成了“岙仔”。又如“海岸”在鲜迭话中发音为“海边”。楚门半岛移民大多从台州一地迁入,但也有闽南、温州及其他地方迁入的,在今干江镇下礁门村,有一自然村叫“下更”,闽北方言为“小岙”。可见此地先人为闽北人,但因杂居相处多年,不再使用闽北方言。
2.谐音变形对地名演变的影响
除了地名命名之外,方言语言对于地名的沿革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谐音对地名演变的影响——由于地名的传递多是民间口耳相传,会产生谐音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为书写方便,或为使地名显得典雅含蓄,或为依附人们趋吉祥避凶的社会心态,地名便逐渐因音变而形变了。如古顺这一地名便是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所建的谷顺院,“古顺”之名便是由“谷顺”音变而来。再如大小洞精古称“童礁”,后作“铜镜”,最后就其音为“洞精”(“古”“谷”“童礁”“铜镜”“洞精”在当地方言中是近音字词)。在古代还有因发音相似,为避讳而变更地名的情况,如玉环古称“榴屿”,因避五代吴越王钱镠讳,改今名。“榴屿何年改玉环?望中犹是旧青山。遗民不记当年事,唯有潮声日往还。”南宋乐成县(今乐清,下同)状元王十朋的《次韵宝印叔观海》一诗在概叹历史变迁之中,也佐证了玉环县名变更这一历史事实。玉环孤悬于巨海之中,境内群山环抱,烟霞轻笼,树木葱葱,流水淙淙,更名为“玉环”似乎更能生动地反映出其地貌特征。
3.方言构词法在地名上的表现
再以方言构词而言,玉环方言有在词尾附加词缀的构词方式。在楚门话中,就有在名词后加“头”的构词习惯,颇具乡土气息。在以楚门话为主要语言的清港镇就有“大雷头、礁头、塘头、水埠头、陡门头”等诸多“名词+头”构成的地名。就全县境域而言,有“后塘头、井头、岭头、礁头、甸山头、道头、桥头”等,在行政村与自然村中,就有180多个。它们反映了玉环民俗文化和大众语言对其命名的影响,以及这些地区的人民因地势低洼而择高西居的历史。
(二)地名宗族化
移民的缘故使得宗族观念更为深入人心,玉环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在全县占将近五分之一。如珠港街道的柯家、肖家、李家、掌家、谢家、卓家、马家、童家、姚家、前杨、前李、前陈、朝阳陈家、苏家山头、叶家山头、陈家里、赵家里、庄家内、骆家内、刘园、张宅、王宅、骆厝、后曾、后杨、下庄、上黄、内叶、外叶、赫后、林家前;楚门的孙家、泮家、林家、戴家、冯家、上陈、上赵、下赵、董家里、徐家里、彭宅、赵家屋、吴罗王、丁岙、下余等。上述地名在词语构成上,大多数采用与通名相结合。除了与村名直接有关的通名构成外,结合其他各类通名用字(词)、方位、地形、建筑等,如“家”“岭”“宅”及一些方位词,这些地名多与当地的姓氏大族有关,寓意宗族发扬光大。还有一些姓氏结合了当地的特色,与该地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相融合,如邱家岭、丁岙等。历史上,许多同姓的族人长期聚居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村落,以姓氏命名自己的聚居地,既易于和周围其他地名进行区别,命名规则简单易行,又能反映汉民族的宗族观念。玉环移民的宗族观念、族第文化特别深入人心,所以宗族姓氏地名表现得尤其突出。
(三)地名人文化
以与玉环关系紧密的人文为例,即便一些不再常用的地名,提起背后的故事,仍令人津津乐道。
普青乡山地西北部旧名“苦竹山”,位于西南麓苦竹岙。相传东晋时乐成县隐士张荐,家有苦竹数十顷,王羲之曾来拜访,张荐避竹中不见。清光绪《玉环厅志》引《永嘉郡记》载:“乐成县民张荐者,隐居颐志,不应辟命。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恒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荐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高士。”并加按语称:“玉环有大小苦竹岙,其地多竹,一名普竹。近接西青山,旁有仙人洞,又称少霞洞,相传张少霞隐此飞升,或疑即张荐也。附识俟考。”上述关于王羲之寻访张荐不遇的文字,被引载于《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三《竹部引》,吴淑《事类赋》、无名氏《五色线》、明万历《温州府志》也同样引载。
漩港以南,有一山麓,西与芦浦大山衔接,东达漩门头山直抵海边,即琛浦山;山头为寿星山,又名谢公山,俗称谢家山头;相传谢灵运曾到这里游山而名之。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贬永嘉以后,不理政事,遍游名山,曾到玉环境内寿星山游览,玉环当时隶属于永嘉郡的乐成县。他在这一时期写成的《游名山志》,有“地肺山谓之木榴屿”的记载,而且把“地脉山”(“玉环山”又名,见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九)列入永嘉郡名山之一,可惜他没有大肆铺写,因此后人只知地脉山是名山,而不知地脉山的妙旨之所在。
又如,元末中原多变故,建宁路(今福建省)总管徐尹坤逼居芦岙,其居址后人称“大宅基”。再如,在城关采桑村,古时桑树极多,相传周六将军与其妻徐五娘在此采过桑叶,故名其采桑岭。再如古城,称之为老城头,来历说法有三:一为南宋建炎年间所置北监兵寨;二为传说元末明初温州方汝宾,为朱元璋大军所败,退居玉环岛,立寨为王;三为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其部将陈文达屯兵玉环山,于是处筑土城。
二、地理特征
玉环位于浙江东海之滨,属于长三角城市群南翼,既是台州地域的“好望角”,又是温州隔湾的延伸港。辖地东海西湾,海门隔地,海湾交流,海陆兼融,造就了玉环地域海陆文化融汇并蓄。玉环各地常有因辖地的特殊地理地形而得名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即玉环县名,是源于其海岛奇观: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玉环由此得名。还有因古时夹海港而立呈坑谷状而得名的垟坑。这些地名或为喻指,或为白描,以泼墨山水的形式绘下了玉环各地的风姿,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
(一)山如环兮络绎,壮丽千秋——山川地名
玉环地处浙江东南丘陵地带,全县低山丘陵占47%,号称“七山二水一分田”,这种明显的地形特征也影响了玉环的地名。在全县276个行政村村名中,就有120个左右反映地表高低的地势特征,占了40%以上,如“南山、南山岙、玉峰、岭脚、玉峰、水桶岙、塘墩、芦岙坑、筠岗、岭头”等,成为玉环地名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而沙门镇表现得尤其明显,23个行政村村名中,反映地貌的村名便达15个,约占65%。这类地名中,以“岙”“坑”“岭”“山”为最多。
这里以典型的“岙”为例。岙,音ào,《汉语大字典》: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为岙,也作嶴。基于玉环特殊的地理位置,此处的“岙”也可称“岙口”,有“海岸小湾”之义。据雍正《玉环志》记载:今城关环山一带,大多村取名为“岙”。玉环地名中以“岙”作地名的有“后岙、张岙、断岙、渔岙、南大岙、西岙、西青岙”等近30个村名。如“应捕岙”是个沿海渔岙,因渔民多以近海定筐张网捕鱼虾(网具的名称叫鹰捕),早先写作鹰捕岙,后来因繁化简,便作“应捕岙”;“梅岙”,旧时该岙盛产梅,故名梅岙。
(二)水似玉兮晶莹,瑰奇万状——水域地名
玉环从村落开始,便是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的,民生民情由着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玉环的地名又因以水文化为滥觞而产生,丰厚的水域背景酝酿了玉环诸多近水、亲水的地名。在玉环8个乡镇中,便有“清港、沙门、干江、龙溪、芦浦、海山”6个弥漫着水气的地名。在全县的276个行政村村名中,以“水”“湾”“滩”“沙”“渔”“礁”“塘”等水域词汇为通名的不下70个,占了26%。此外还有众多地名是以水域词汇来构成专名的。在这些水域地名中,以“塘”来构词的村名最多,仅珠港街道便有“塘里、新塘、后塘洋、前塘洋、上青塘、下青塘、小塘、西青塘、鳝塘、塘墩”等10个地名。加上玉环县境兼具有内陆水系和海洋水系的特征,地名中既有“水”“江”“塘”“井”“潭”“溪”等一般性水域词汇,更有“渔”“滩”“湾”“海” “港”“浦”等反映沿海水系特征的水域词汇,如“渔岙、东渔、西滩、海边、大沙湾、鳝湾、清港、环海、凡海”等。此外,与海洋有关的“岩”“屿”“礁”等命名的地名亦有出现,其地名词义也与“水”密切关联,如“洋屿、小麦屿、连屿、乌岩、白岩、小塘岩、上岩、鹭鸶礁、环礁、上礁门、下礁门”等。
这些水域地名渊源系于玉环历史,也映射了玉环河川、水陆变迁的历史。如清港、干江、沙门等地名,无不沿袭了水系的历史沉淀。清港因清澈的同善河而得名;干江古时境内有一条自东而西的横港,因年久淤塞,故名乾江,后作干江;沙门因旧时驻地村为海涂,村外有山门,门口积有大量海砂,故名。历史上,玉环曾于清朝较大规模地筑塘建闸、开始沧海变桑田的围垦活动。据光绪《玉环厅志》记载,“雍正五年间知张坦熊建筑‘西起天保塘,北至密莺塘。’”有西安塘,“东至盐场(密莺盐场)西接小岙,东北山麓建闸,以御咸潮。”有密莺塘,“西南界天开塘,山麓建陡门,於春水生时引流入塘内。”有海边塘,“在小埠岙前沿海围小塘置闸。”这其中有许多地名尚延留至今。
(三)凝碧潭前风雨吟,珠帘岛畔烟云起——景观地名
景观命名法是根据村落、岛屿所反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植被,特殊的地貌等地理景观命名的方法,如:天然桥、山洞、奇岩、沙滩、怪石。以景观作为第一次序命名的如玉环县名、城关玉水、玉潭、流水岩头、黄泥坎、扇子山、响岩等。作为第二次序命名的,如“花岩浦”因一花色岩石,“高田”因地势之高,“道头”因是码道头, “鸡山”因“鸡冠山”简称,“水龙”因筑双庙水库并铺设水管蜿蜒似龙,“鲜迭”而产海鲜较多简写等。以颜色命名就是根据某些岛屿具有的独特颜色取名。主要有“乌岩、白岩、红山、大青、小青、赤土岗、白碇、红岗”等;以颜色作第二次序命名有“乌岩嘴、烟墩头、花岩礁、黄沙头、黄岩厂、乌岩下”等。
(四)历尽东西浙海边,宦途时恐积尤愆——方位地名
玉环地名指向性强,方位地名在玉环地名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前”“后”“里”“外”“上”“下”“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及“脚”“嘴”“角”“头”“根”“边”等表示地理位置的字(词)命名的村名约为38%,仅次于地形地名。以鸡山乡为例,6个行政村村名中就有“鸡南、鸡北、后岙”3个方位地名。在玉环的方位地名中采用以表征方向的常规词“东”“南”“西”“北”最为普遍,如“南山、北山、东青、环东、东渔、南山岙、抛西、鸡北、北岙”。方位地名多以地理实体为坐标,和地理通名结合,方位词用以标明地理实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南山、北山、南山岙、南滩、上青塘、下青塘、东里、后排、前路、西岙、东门、后岙”等。其中有相当部分方位地名呈对应关系,如“上礁门、下礁门、鸡南、鸡北;里山、外山、上栈台、下栈台”,都是以方位词得知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使得两者的相对位置更为明晰。如“白岩下、白岩上”这两个地名就是以该地一块白色的岩石为界,在岩上方的称为白岩上,下方的称为白岩下。方位地名的盛行和玉环以农业、海港、海洋等为主要作业的生产特征也不无关联,是其对具备指向性地理符号的需求使然,也是其对地形地貌的依赖性引发的重视心理使然。方位地名的产生不但为先民生产作业提供了诸多方便,也以其浅显明晰的规律使得后人识记这些地名。
三、民风习俗
地名除了其地理特征、历史背景所就,更可以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美好愿望和固有的民风习俗。比如现今坎门属地应捕岙、钓艚岙村,雍正时属南乡七都,居民大多是渔民,但祖籍和方言都不同。一个来自温州——“清雍正六年,永加沧湖乡民徙居应东。”一个来自闽南——“康熙年间,福建惠安渔民徙居坎门(钓艚岙)。”他们捕鱼的作业方式不同,渔船的造型也不一样。“应捕”是尖头的定筐张网船,“钓艚”是方头大钓鱼船。每当归来,排列港湾,村便因此得名。因民俗衍生的地名往往带有企望、信仰、典故等综合特性。
(一)企望式地名
企望式地名多不拘泥于一个特定领域,涵盖了人们多项自发的意识,这类地名,有企人民幸福,企社会安定,还有企国民经济发展的:如灯塔村,是以“灯塔光芒四射,照亮了大海航行前进的方向”的意义得名的;红旗村,是以“争先进,夺红旗”之意命名;联升村,于1961年成立大队时,吸收了当地外来人员和临时工等联合组织起来,村民希望生产上升,故名联升。
地名往往还阐述了当地居民的美好愿望和期盼,如楚门的南兴街因在南门,故取名“南兴”,含有希望“兴旺”之意。又如“石坞”,相传古时有十户人家在此开荒种地和捕鱼,原名“十户”,后因“十户”一词对村庄的发展意义不好,故改成当地方言同音的“石坞”。美好的愿望通常都与众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所期望的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实在景象。以“上旺”为例,地名源于古时,因人丁稀少,当地居民希望人丁兴旺,故称坑东的村为“上旺”,坑西的村为“下旺”。还有“鲜迭”,因其位于小叠山南麓,故原名“小叠”,后因生产鲜鱼较多,为指望渔业年年丰收,鲜鱼堆叠如山,故名鲜叠。后因“叠”与“迭”同音近义,又名“鲜迭”。
“企望式”地名在玉环所表现的一个特殊性是其地名的渊源往往与某个传说或故事相关,如瑶岙村,愿名遥岙,以往返县城路途遥远得名。据传,后因该处山头出了两名秀才,村人以其为美事,将“遥”字该成“瑶”字,象征山头出了“美玉”,故名瑶岙。类似的,还有“瑶坑”这一地名,该山依棋盘山,神话传说,曾有仙人在此下棋,山下称棋盘坑,是仙人所居的山坑,曾为“琼瑶之坑”,古称瑶坑。这些地名的涌现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极为相关的,可以说是对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二)信仰崇拜式地名
“海是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玉环先民对龙的崇拜,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形成,可以说是民间最早的信仰。渔民认为,龙王是海的统治者,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掌握在龙王手上,唯有向龙王祈求才能趋福避祸。对龙的崇拜可以窥视出渔民对自然、对大海的敬畏。在全县区域内,龙的传说处处皆有,无不以地名的形式流传于世。
以“龙”来命名的地名,如珠港街道的龙潭坑、龙泉头、龟龙头、龙角尖、下龙湾;沙门镇的坑龙,大毛洋西龙,楚门镇的龙王里、龙王、小龙王,沙门镇的坑龙、大毛洋西龙,龙溪乡的龙山头、龙攻门、龙王坑……构词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可以由此窥见先民对图腾崇拜的痕迹和祈福求善的心理。以“龟”来命名的地名,在行政村与自然片地名中就有6处,其中的“龟山”就有2处。乌龟耐饥渴性好,寿命长,也象征寿长福多,自然也是当地民间的崇拜。
在地名中,有的体现出对粮食和水的崇拜。以全县行政村、自然片以及岛屿的地名为例,有“冷饭堂、饭庇山、饭筚屿、大麦屿、小麦屿、荞麦坑、米桶、谷坦、仓坑、仓里”等。与粮食有关的地名,本质上是与对粮食的崇拜有关。对水的崇拜,最为贴近的就是水、潭、井、泉、湖等。例如:玉水、水桶坑、冷水潭、水埠头、水井头、吃水窟、枫水坑、小水埠、水口、水龙、水潭头、谷水、水门、水井里、分水、水桶、下水窟、分水坑、水桶坑、滴水岩、水嘴头、玉潭、三事潭、龙潭坑、下潭、水潭头、石井、上井头、井头、井头应、龙泉头等。
另外,因当地人崇拜神明,故大兴寺院,寺院地名也比较多。如:柯家庙、庙后、庙湾、双庙、关庙边、东寺基、观音堂、双庙底、娘娘堂、朝阳堂、寺堂皇、庙垟塘、后皇堂等。再如灵山寺,据《永乐乐清县志》记载:后晋天富二年,有僧启爽于筠岗结庵,晏坐诵经,侧闻山南有钟鼓声,因至其处,见海潮直抵山下,僧祷曰:我意即此创佛刹,若山有灵,潮水不复浸,遂以石限之,后潮果不复至,刹已成焉。至宋有僧名法成、法敬筑海涂,成田七顷。以事闻于朝廷,宋熙元年赐额灵山寺。
(三)依典故、传说命名
绚烂多彩的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的热爱之情。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一事一物,至于一种风俗,一些传承,都能形成形象的典故、神奇的传说。典故、传说,一方面具备鲜明的移民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凸显了本土特色和海疆情韵,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交相辉映、包容共存,形成了玉环地名的久远魅力。
1.依典故命名
在坎门南排山与黄山之间,有一干礁,闽南渔民怀念故土,祈佑妈祖,称为妈祖印礁。“妈祖”古越语,意为女主、女王。这里特指北宋时曾任莆天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林默(960—987年),她经常在海上营救遇险渔民,逝世后,渔民感其恩,说她升天为神,尊称妈祖。
2.依传说命名
传说济理寺原名济嫠堂,民间称“祭礼堂”。相传很久以前,楚门半岛十九年干旱,东海龙女目睹民间疾苦,私到人间降雨赐福。龙女在竹岗小溪源头行云播雨,进进出出,把长长的一道峡谷游磨得光润滑溜。后人将其居住的两个水潭和出行的通衢称为“里龙潭”“外龙潭”“龙游街”。不久,龙王召回龙女,龙女从“龙功门”破山入海。后人在龙潭边建庙祭祀,取名“祭祀堂”,后改建为“济理寺”。在这一民间故事中就衍生出了济理寺、里龙潭、外龙潭、龙游街和龙门等地名。
四、社会语言
(一)大军消息近,故里尚堪回——军事地名
地名研究往往可以洞悉历史,对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的研究很有帮助。玉环虽然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但由于地处东南海域,军事上具备一定的防守价值,所以属于防守重地。通过解读与军事有关的地名,可以了解玉环历史上的战事。考证这些地名,便能了解有关玉环的军事布防情况,比较古今军事设施的明显差异。
1.营房和教场
清朝的营房很多,但时至今日大多只留其名或只留其址。如芦浦井头的营房前和营房下;道头的营房下;坎门钓艚岙的营房后;以天后宫为界的东营房和西营房等,都是与营房有关的军事基址。教场是与兵勇操练有关的场所。清朝玉环营在厅治辟有三个教场,大教场在永清门外的演武厅,两个小教场一个在参将旧署后,一个在左营守备署东。另外干江与坎门各有一个教场,坎门至今还留有“教场头”这一地名。
2.炮台
在目前全县的行政村与自然片当中,还有陈屿的炮台下,干江的炮台顶、炮台、炮台下、上炮台,珠港街道的炮台头,龙溪的炮台山,老炮台等。这些炮台的具体情况多无从知晓,仅坎门应捕岙山咀头的炮台尚有据可查,为清同治十年所筑,高一丈三尺,长十八尺,深四尺,炮眼高五尺,安有六位。
3.烟墩
烟墩就是古代的“烽堠”“烽燧”“狼烟”。坎门应捕岙山顶有一烟墩岗,旧时以火为讯,传递海匪出没的信息。现在以烟墩命名的尚有陈屿的烟墩山,其他如寿星山麓、鲜迭山麓、古顺南台山顶、西台文笔山西北等地都曾有过烟墩,但今惟余遗址。
(二)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产业地名
玉环地名的沿革也紧扣着产业发展的脉络。玉环岛地域得天独厚,具有山丘、湾地、塘田、海涂、浦叉、海港与海域,适宜发展农业、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海盐生产等多种产业。这些产业形态积淀在地名上,可以观察相关地名形成时期的产业状态。如反映农业生产的“采桑、小屿、桔场、蒲田”;反映渔民作业的“渔蚕、鳝塘、东渔、龙岩”等,反映盐场的凡塘盐业。此类地名在地一级的自然村村名中也为数不少:如“毛竹园、樟树园、荞麦坑、毛竹园下、杨梅坑里、南滩、盐场头角、盐坊行”等,除了这些农林渔业的产业地名外,还有反映玉环人副业生产的“烧瓦厂、搓面店、天字号”等地名。
玉环历代居民“以海为田”,产业的发祥历史悠久。珠港街道的环城古时为外洋海湾水域,其“渔岙”一带为舟渔者栖居地,后因泥沙涨淤,小水潮渔舟归港湾难进,就泊靠于外口双峰山外,故有“小水埠”之名。再如“坎门”之名的由来,因东山头有“钓艚岙”,反映了渔民的捕鱼作业方式,可见当年玉环先民以海为田、行渔舟之利的状况。
地名变更同样因袭了当地的产业兴衰。如设置于北宋时期的密莺盐场,在今城关密杏村一带。古时海水能进滩地,晒灰煎盐,市肆繁荣。南宋的自然灾害、明朝的移民政策以及废滩为田的措施,使得当地产业废止,此地名消亡。又如鸡山乡的洋屿村,因古时闵人移居岛上,以养羊为业,逐称“羊屿”,后延为“洋屿”。
地名不但记录了玉环的产业作业,而且记录了历代先人为便利民生作业而开展的海事工程。南宋宝佑年间进士樊汝舟在今下樊塘村处筑拦海塘堤,地因人名,曾称“樊塘”,今简为“凡塘”。1954年,玉环政府发动民工筑塘,围涂3000亩,这是建国后第一条海塘,故名“解放塘”。其实,诸多以“塘”命名的地名,同样反映了玉环筑塘历史悠久的围垦文化。
五、其他地名
(一)动植物地名
植被动物是地理因素的重要组成。玉环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宜人的气候和适宜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这些生态信息可以从地名中加以解读。以行政村村名为例,有“桃花岭、密杏、采桑、鳝鱼头、沙鳝、小麦屿、鳝湾、鸳鸯礁、鹤新、樟岙、桔场、龙泉头、龙湾、龟山、大龙湾、马山头、白马岙”等二十几处地名。
“西台有个岙称‘玉岙’,古时,该村岙口黄沙甚多,人称黄沙滩。滩中有蛲仔(既牡蛎),故称蛲岙,因蛲与‘玉’方言同音,改称玉岙。”(支超明,2006)如西台的“墨贼屿头”便是因其形酷似墨鱼而称;里岙的“鲎尾屿”像鲎的尾巴;因形似鸡冠而得名的鸡冠山(今叫鸡山);大麦屿因浮于水面点点,宛茹大麦,故而得名。再如大雷山下古时因为杜树繁多而得名的“芳杜”,因为元朝筑塘围垦后曾有楚树(牧荆)丛生之故而名的“楚门”等等。这一切间接地记录并折射了特定时期的生态现象与自然风光。以与文化关系紧密的竹子为例,在全县的行政村、自然片中,有“毛竹园、毛竹园下、小竹岗、竹节坑、竹坑岭头、小普竹、普竹塘河、竹岗岩、竹丝门”等与竹有关的地名。
这类动植物地名的命名方式多样,或借以比喻形状,都忠实地记录了玉环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自然环境和生物情况,是玉环自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数字地名
如珠港街道,有“二条岗、九子岙、十八湾、三合潭、第六份、十八都、三户头、八万、半山、亩七、五一、八万、三股塘、十五亩、七坵田、下七坵田、十字路”等;如楚门与清港,有“三联、三退、十亩龙、三山里、三眼斗门”等。由此可见,玉环村落、岛屿的名称,大多以最直接、最简单的直观形象加数字取名,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命名方法。
“蓬莱清浅在人间,海上千春住玉环。”玉环厮守着碧海蓝天的淼远,夹带着浪遏飞舟的泰然,透射着民间渔俗的纯朴,定格了漪旎风光的恢宏,点缀着璧玉金石文化的高雅,彰显着海纳百川的豪迈,浸润了亲水文化的灵动,熏染了草木文化的精华,捎带着数字文化的机巧与风水文化的奥妙,地名中无不表现了文化的独特与奇妙。仔细品味这些特色鲜明、风趣幽默、历史悠久的地名,我们仍可清晰寻找到玉环历史变迁的发展轨迹。
(本文系2012年浙江财经学院学生科研项目[2012YJX95]。)
参考文献:
[1]玉环县志编撰委员会.玉环县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2]王建富.舟山海岛地名文化特征浅谈[DB/OL].http://www.zhoushan.
cn/hywh/qdsh/200608/t20060812_245868.htm,2006—08—12.
[3]玉环县地名办公室.玉环县地名志[Z].玉环:玉环县地名办公
室,1986.
[4]温俞.温州地名中典型的方言用字[J].中国地名,2011,(2).
[5]浙江省玉环县地名办公室.玉环县地图册[M].杭州:浙江省测绘
大队,1998.
[6]支超明.趣谈玉环古代小地名(第3版)[N].今日玉环,2006—02—24.
[7]钱张帆.岱山岛民间信仰与渔民生活海岛文化民俗学[D].华东师
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8]朱雯.浙江省嘉善县水域名文化初探.[J].现代语文(下旬刊),
2011,(12).
[9]陈桥驿.浙江古今地名词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10]李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1).
[11]张晓涛.地名中的文化现象浅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4,(5).
[12]刘向政.神话、传说与地名文化[J].船山学刊,2006,(2).
[13]杨小法.地名学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省新闻出版局,
1990.
[14]李仙娟.地名的文化内涵——临猗地名折射出的文化信息[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
齐奏浙江精神响动文化引擎 篇4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上海便率先发起了对“海派文化”的重新审视, 随后, 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等地也开始关注本城市的“精神”问题, 尤其是90年代以来,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化领跑”、“城市灵魂”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培育本市的城市精神。2002年, 为了更好适应城市的崭新形象, 深圳将其城市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其后, 北京历经18个月时间, 最终锤炼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一首都精神, 引发社会热议, 随后, 广东省、江苏省也在民间相继发起大规模的“求神”运动, “地域精神”可谓遍地开花, 而浙江省作为“敢为天下先”的典范, 自然也不能甘为人后。
去年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更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名词“两富”, 即“建设物质富裕, 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 这便对浙江的“地域精神”提出了更为明确更为深刻的要求, 因此, 当我们今天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的浙江精神时, 我们便不难看到, 这正是时代要求与实践发展为我们提出的理论课题, 培育与弘扬浙江精神已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浙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现形式, 有效载体及价值抓手。
进入二十一世纪, 杭州的城市精神开始有了崭新的内涵: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复旦大学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俞吾金教授指出, 城市精神的表述“应在城市精神的共性和个性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精致和谐, 大气开放”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对杭州人文精神的新的概括, 前后两个短语辩证统一, 互为补充, 形成整体, 在传统优势下, 杭州要继承发扬精致和谐的人文特色, 面对新的发展, 杭州更要有大气开放的时代精神, 就是要以更宽的胸怀和视野, 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更大的气魄和手笔, 更强的决心和力度, 来推进杭州的改革发展, 推进杭州的现代化建设。
在杭州城市精神的基础上, 笔者将浙江精神总结为“博雅致远, 海容天下”。“博雅”原为书名, 是三国魏人张揖为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所作的增补本, 在《尔雅》的基础上新添了诸多新词、新义、新字, 因此原名《广雅》, 意为取材更为广泛。“博雅”由增补版辞书而来, 寓意的是渊博与雅正, 笔者将此词用于浙江精神的表述, 一方面为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重要理念, 另一方面也为匹配浙江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力, 寄语浙江不断增补文化, 积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奋进。此外, 从“致远”来看, 此语出自《周易.系辞下》, 原句为“服牛乘马, 引重致远, 以利天下”, 意思是驾驭牛马, 负载沉重的东西前往远方, 以便天下互通有无。《周易.系辞下》的这几句话俨然是浙商们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之初, 浙商一穷二白, 靠的便是勤于奔走的毅力, 才总算白手起家, 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走出了浙商的风雨彩虹, 尤其是“致远”
一词, 尤能体现浙江人勇于走出去、拼出去, 在商品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的果敢与坚毅。不过, 相信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都早已注意到, 浙江人在经济的牛羊车上走得是很远, 但却在浮躁的资本追逐中将精神落在了途中, 以致渐渐失去了自我认同与价值, 因此, 笔者特意将“博雅”与“致远”辩证统一在浙江精神中, 希望浙江人重新再出发, 带上文化的行囊, 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 高歌猛进, 致远天下, 同时在经济实力长足发展之后, 利用经济反哺文化, 切实推动浙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谈及”海容天下“, 浙江与海可说是有着扯不断的天然因缘, 在某种程度来说, 大海就是浙江的象征。同时, 浙江人也有着海一样的胸怀, 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是浙江人的风情。杭州提出了“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 而作为浙江来说, 大气开放更是其具有历史传统的优越特质, 因此, 结合浙江的“海洋之省”的实际, 加上大海的包容性内涵, 笔者将浙江精神的后半句表述为“海容天下”, 希望浙江继续以博大的胸怀吸纳广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早日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强省。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浙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博雅致远, 海容天下”这一浙江精神的最好印证。浙江精神是未来的呼声, 是时代的召唤, 在地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推动下, 浙江人必将以开拓的精神奋起, 以飞跃的姿态行进, 他们齐奏浙江精神, 响动的是久违的文化引擎的声浪!
摘要:浙江多年经济发展取得的业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 不过在注重物质世界建设的同时, 亦要注重精神世界的塑造, 在注重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也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要强调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有机统一, 而这也恰好正是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两富”目标的初衷。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重要内容, 随着多地相继发布本土化的“地域精神”, “浙江精神”也蓄势待发。
关键词:浙江精神,两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鲍宗豪.世界城市与人文精神[J].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 2003 (3) .[1]鲍宗豪.世界城市与人文精神[J].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 2003 (3) .
[2]王安祥.诗性杭州的城市精神[J].杭州: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6) .[2]王安祥.诗性杭州的城市精神[J].杭州: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6) .
[3]王海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的城市精神培育[J].厦门:厦门特区[3]王海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的城市精神培育[J].厦门:厦门特区
[4]肖红缨.试论城市精神[J].武汉:江汉论坛, 2004 (8) .[4]肖红缨.试论城市精神[J].武汉:江汉论坛, 2004 (8) .
[5]俞吾金.上海城市精神探讨之我见[J].上海:探索与争鸣, 2003 (4) .[5]俞吾金.上海城市精神探讨之我见[J].上海:探索与争鸣, 2003 (4) .
浙江特色文化 篇5
简析浙江文化精神与浙江工业化模式的渊源关系
将浙江传统文化精神与浙江工业化模式有机地联系起来,说明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阶层,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具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浙江文化的“勇于创新,注重功利”的`基本精神,对浙江企业家阶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在大批企业家的主导下,形成了改革开放后浙江制度创新的浪潮,从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作 者:张佑林 陈朝霞 ZHANG You-lin CHEN Zhao-xia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浙江,杭州,310012刊 名: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E SCIENCE)年,卷(期):22(2)分类号:G05关键词:人力资本 制度创新 传统文化 创新精神
浙江园林中的文化意味 篇6
浙江园林的造园史要追溯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臣吴返越,命大夫范蠡“立苑于乐野”,在稽山鉴水之间建筑勾践小城和山阴大城,形成“八山中藏”的雄伟之势。当时的苑囿虽然仅仅是供奴隶主们狩猎娱乐的场所,但已经显露出了“妙极自然”的园林艺术意境。这种具有早期皇家园林性质的建筑,可视为浙江园林的滥觞。
到秦灭六国,天下归一,建宫立苑成了烘称大一统局面的最直接的方式,而汉承秦制,其宫殿苑囿的规模更为扩大,并开始四处寻觅造园良材。绍兴东湖便是因采石日久而形成的湖泊,人工斧凿与周围自然风景相得益彰,宛自天成。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士大夫们崇尚清淡,礼佛养性,高逸循世,于是产生了数量相当多的寺院丛林园。当时的杭州西湖就是“山绕重湖寺绕山”的“佛国”。这一时期对艺术的要求是寄情山水,以隐逸、超脱为高尚。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艺术追求深深地影响了寺院丛林园的造园理念。但见那些雄伟庄严、金碧辉煌的宗教建筑皆被构筑于峰石古朴、洞壑深幽的茂密山林中,成就了“深山藏古寺”这一宜隐不宜露的早期浙江园林的主题。处于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灵、竺两山深处的灵隐寺就是那个时期的大手笔,苏东坡诗句“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脯”中描述了寺院宏大的规模;天王殿上康熙帝“云林禅寺”匾额中可以领会到清佳自然的造园意境;而峰峦岩壑中的精美佛像更是营造出佛在灵山拈花微笑的境界。
魏晋风度,玄学大盛,士人以佛入玄,追求“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的人格之美,自然山水成为体现玄学佛理的媒介。这就催化了自然山水园的产生。两晋之间,永嘉乱中,衣冠南渡。于是中州人物的狂放不羁、潇洒隽逸的林下风范与江南的雨丝风片、烟波画舫幻化为无数似水柔情,如梦佳期,消弭了永嘉之乱的创痛,开创了自然山水园林流播吴越的动人旅程。晋迁江左,中原衣冠钟情会稽山水,盛萃于越中之地。于是 “惊龙浮云”的羲之笔势挥洒出山阴兰亭的“曲水流觞”,赏山鉴水的谢公《山居赋》留存下东山始宁的“幽居之美”,还有永嘉楠溪江胜景更是在百家争鸣中源远流长。
唐宋两代诗词极盛,浙江文物阜盛,名士云集,主政之中颇多雅客文人。他们性喜游山历水,尽声色泉石之乐,为朝夕拥有诗情画意,不惜叠石造山,凿池引流, 将吟风弄月之作入园,从一角红楼、半清泉中流泄出以诗画为主题的写意山水园。嘉兴五代时建造的烟雨楼取名于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宋代乡野小巧的落帆亭启迪了日后苏州耦园的建造;绍兴春波桥畔的沈园, 一壁两首《钗头凤》刻下陆游与唐琬的凄婉爱情。湖州在南宋时筑园风气极盛,北沈尚书园、赵氏菊坡园,也都是当时诗文造园的生动例证。
写意山水园滞留于都市, 多人为情思,少自然兴趣。于是人们将写意园林艺术植入自然胜区创造出各种意境的自然风景园(寺观园林)。 唐代诗僧韬光所建的韬光寺,虎跑水边的定慧寺,玉泉的玉泉寺,吴越国的南屏净慈寺、孤山智果观音院、报先寺,宝石山应天院以及宋代钱塘门边昭庆寺等等这些大型的园林组团成为灵隐寺之后的又一寺观园林艺术高标,有力地传承了西湖“东南佛国”的美名。同一时期的杰作还有观世音菩萨应化圣地—舟山普陀山、乐清雁荡山的寺观丛林,均声势浩大地彰显了园林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高潮。
待到靖康之耻的南宋,洛阳名园仓皇南下,在临安一带落地生根,吐尽芬芳,也招致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慨叹。时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周尝的《临安志》以及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虽倾尽笔力也难书当时“丰亨豫大”的造园盛况。清波门外的聚景园,嘉会门外的玉津园,钱湖门外的屏山园,钱塘门外的玉壶园,新门外的富景园,葛岭的集芳园,孤山的延祥园,还有琼华园、小隐园等大量的皇家园林,均在湖山之间齐齐绽放。至于王公贵戚、富贾豪绅园林和寺观园林,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说东晋时意气纵横的中州名士给浙江园林注入了更多的独立人格,那么南宋时才华淋漓的北方艺坛名家则给浙地山水带来了更多的艺术内涵。赵宋王朝千里南避,大批文人聚集临安,虽然隔江是刀光剑影,但西湖还是令文人们熬不住作画赋诗的雅兴,隔江犹唱“后庭山水”。“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点染西湖山水 。这期间,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得到了加强。孤山的“梅妻鹤子”,苏堤的“六桥烟柳”, 三岛的蓬莱意境, 玉泉的净空禅韵, 以及根据南宋画院的水墨长卷题名的“西湖十景”。这些设计构思,这种造园手法别有一种清丽隐秀、简淡玄远之美。
华彩出现在明清一幕。风土清佳,园居为胜的私家宅园在明代兴筑一时, 人文富裕的越浙也又迎来了文人园的高潮,大小城郭庭院棋布。南腔北调徐文长在绍兴僻巷东倒西歪的青藤书屋中的整治出了青藤画派“一尘不倒”的笔触;监察御史韩宜可褒奖建舍苦读的乘龙快婿,将别业取名 “快园”;依河而立的百间楼深藏着礼部尚书董份的妩媚红颜,连绵的粉墙黛瓦的蜿蜒处分明隐约着小品的娇俏,长卷的沉静;兵部侍郎范钦修建了“天一生水”的天一阁守护他的心水收藏;西塘的西园则在几代文人园主的手里出落得墙角寒梅、空谷幽兰;还有明代处士骆骖的别墅--诸暨小天竺, 嘉兴彭氏园 ,都是这一时期的孑遗。相似的书生意气折射出的一代士大夫的风仪。明清鼎革之际,他们或披发归隐,或毁家纾难,以貌迂阔的方式为文人园的华彩乐章再添动人一笔。在袅袅越音与札札机声相唱和的临安府,西湖宅园、书院各尽其妍,辉煌城郭,使得浙地更加楼台迤逦,泉石星罗。万松书院是明代最有名的书院:理学家王阳明在这里讲学,写《随园诗话》的袁枚在这里读书,《梁祝》的爱情至今还在“十八相送”,舍不得化蝶远去。
清兵的沉沉铁蹄踏碎了京杭运河上的楼船箫鼓、西子湖畔的油壁香车。百年后的清中叶,西风东渐,清风雅月的文人园的主流地位悄然松动;异军突起的是杭州吴山城隍阁前的万头攒动、湖州南浔古镇的鬓影衣香——身家浩荡的商贾园林在这里粉墨登场。杭州丁家山麓“蕉石鸣琴”的“水竹居”、金沙港“小筑一方”的“金溪别业”、苏堤上的红栎山庄与收藏治园的蒋庄、南屏北麓今蜷还琴的汪庄,疏落绰约,傍山依水,与西湖诸胜相映,互斗其巧,各逞其胜,将大好湖山点缀得热闹非凡;南浔“鹧鸪溪”畔“诗窟净香”的小莲庄、皇御河畔“野寺神马”的颖园、篆书金刚的适园、“南楼春晓”的述园以及如今已是踪迹难寻的宜园和绍兴的省园都无不景象杂陈、个性昭昭。演绎鹤雀相争的汾阳别墅,氤氲于元宝街中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故居(芝园)更是稚拙而急切地诉说着一个新兴阶层的审美趣味、价值趋向。然而岁月依然难以割舍书卷的清香,在寂寞深院为文人园锁住一隅的天堂。南浔的嘉业堂凭借着“四象八牛”的富庶艰难地承托起一个奇迹;古梅会里的曝书亭在名儒朱彝尊手中依然古调独弹;海盐绮园的三生石上文人园的旧日精魂不绝于耳;孤山脚下的文澜阁将乾隆帝的《四库全书》在风雷激荡中妥帖收藏。
晚清的太平天国狂飙给了江南传统文人园最后一击。狂飙过后,海风劲吹,那堵高高的风火墙难以抵挡西学东渐的脚步,早期海派园林的嘹亮号角又绿江南堤岸。 西湖风光甲天下,半是湖山半是园。杭州西湖上的园林盛况(到了晚清)一直绵延不替,杭州北山街民初的“澄庐”、“省庐”、“孤云草舍”、“秋水山庄”、“抱青别墅” 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有南浔懿德堂、小莲庄的东阁,也都是各具特色的章节。嘹亮号角交织着绕梁余音。在欧陆诸风大行其道的年代,浙派印人建立的西泠印社师法三代,俨然是一位超逸的隐者书写着千年唐韵、韩柳文章。如今已是人去书亡的湖州潜园,成就了文人园临去时摄人魂魄的秋波一转——一个值得记忆的阳春白雪的时代,伴着数不尽的风流文采飘然远逝。
人往风微,树影如画,园庭依旧,神驰千载,晚明士大夫寺院答愿的香火,南宋志士“寻芳上翠薇”的蹄痕,魏晋人物舣舟弄笛、雪夜访戴的翩翩帆影,春秋诸侯成王败寇的冷冷刀光……都在枝杈纵横间纷纷隐现。香火明灭,蹄痕渐杳,岁月倥偬,可他们高扬的个性、卓越的审美趣味与磊落的节操,仿佛还长久地驻留在这更深之夜的高墙峻宇间,默默地吐放光华。
浙江特色文化 篇7
1 浙江海洋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
浙江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七八千年以前,萧山跨湖桥、余姚河姆渡的浙江先民已开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乘桴于海。距今4000~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表明:浙江先民在当时已有着先进的造船水平。《周书》中“成王时,于越献舟”的记载,昭示着春秋战国前夕浙江的造船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秦汉至五代十国期间是浙江海洋文化发展的发轫期。这一时期浙江航海、造船能力迅速上升,明州、温州成为全国航海业、造船业的发达地区。公元8世纪初,随着直达日本最便捷的南线航路的开辟,东海之滨的明州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同时,唐代浙江已开始兴筑海塘御潮捍田,吴越时期,浙江的海塘开垦进一步发展,形成极具特色的浙江海塘文化。
宋元时期是浙江海洋文化发展的鼎盛期。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南移,浙江成为全国造船中心,浙江海洋贸易全面繁荣。北宋时杭州、明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通商贸易事务,温州的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盛况。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出现,他们务实创新,与时俱进,初步构建了中国古代海洋商贸文化思想,成为今日“温州模式”的传统渊源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业精神的历史源头。这一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浙江的航海、造船、海洋商贸、海上筑塘等进一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浙江海洋文化的繁荣。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浙江海洋贸易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此时,伴随着广州、泉州以及后来上海港的崛起,宁波、温州等港口的地位日趋削弱。但浙江海洋文化非但没有衰亡,还彰显出新的特色。如明朝时期抗击倭寇的侵扰,浙江沿海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这为浙江海洋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鸦片战争期间,舟山定海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抗击入侵英军,在浙江与中国海洋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浙江海洋文化特点,是浙江独特海洋自然条件和人文传统对海洋文化创造综合影响的反映,显示了浙江滨海人群的海洋文化创造个性,体现了浙江海洋文化的地域特色,它已深深地融入浙江文化精神之中,成为影响浙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3]。
2 浙江海洋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建设整理浙江省海洋文化资源,有必要对浙江海洋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进行梳理。一般说来,浙江海洋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其沿海地区及海岛地区。
我国明代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认为: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与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4]。从中可以看出,浙江是一个海洋文化异常丰富的地区。浙江省沿海有嘉兴、杭州、绍兴、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7个副省级或地级市,36个濒海县(市、区)。这36个濒海县(市、区)分别为平湖、海盐、海宁、滨江、余杭、萧山、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绍兴、上虞、余姚、慈溪、镇海、江北、海曙、江东、北仑、鄞州、奉化、宁海、象山、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乐清、鹿城、龙湾、洞头、瑞安、平阳、苍南等。其相关陆域面积2.81万km2,约占全省陆域面积10.36万km2的27.1%。领海和内水海域面积4.44万km2,包括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在内的海域面积约26万km2(相当于全省陆域面积的2.5倍)。据“908专项”调查数据统计,浙江省海岸线长约6 700 km,占全国总海岸线长的20%以上;海岛总数约3 800个,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40%。
以上区域为浙江省海洋文化资源的重点存在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海洋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们是浙江海洋文化形成的依托与基础。
3 浙江海洋文化资源的存在形式
海洋文化资源作为海洋文化的承载物,是海洋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海洋文化主要包括海洋物质文化,海洋精神文化和海洋制度文化。海洋物质文化,是在物质产品中融入了海洋精神文化的要素,如海洋建筑、渔民服饰、特色饮食等都承载相应的海洋文化;海洋精神文化,包括与海洋有关的心理心态、观念、价值观以及由此发展各种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理论化和对象化的海洋文化;海洋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与海洋有关的政治、法律、经济方面的制度,家庭、婚姻等制度,还有与海有关的生产、生活制度等[5]。其中,海洋精神文化与海洋制度文化可归入海洋非物质文化的范畴。正因为如此,海洋文化可分为海洋物质文化和海洋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以下,就是对浙江省海洋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与梳理。
3.1 海洋物质文化资源
海洋物质文化资源中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海洋文化资源形式,主要包括与海洋相关的公园娱乐设施、自然景观、文化场馆、文化遗存、现代生产生活场地与设施、宗教及民间信仰场所等。
(1)公园娱乐设施主要包括沿海地区的主题公园、滨海长廊、游乐园、海滨浴场、海滨娱乐设施等。
(2)自然景观主要包括海岸风景、海岛风光、潮涌风暴、海滩礁岩、峡峰岩洞、日月星辰、海洋天象等。
(3)文化场馆主要包括沿海地区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展览馆、陈列馆、民俗馆、海洋馆、水族馆等。
(4)文化遗存主要包括古人类活动遗址、古盐场、古海港、古战场、古卫所、古炮台、古沉船、古海底文物、古海塘、古灯塔、古贝丘等。
(5)现代生产生活场地与设施是指沿海居民生产与生活的场地,主要包括海港、码头、渔场、渔村、跨海大桥、海滨城市、养殖场等。
(6)宗教文化及民间信仰场所主要包括海上寺庙、海神庙、观音道场、龙王道场、历史名人祠、家族宗祠等。
3.2 海洋非物质文化资源
海洋非物质文化资源中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海洋文化资源形式,主要包括与海洋相关的民风民俗、文学艺术、庆典会展、涉海社团、现代海洋科技、传统技艺、名人名地等。
(1)民风民俗主要包括传统节庆、民间庙会、宗教信仰、婚丧嫁娶、饮食起居等。
(2)海洋文学艺术主要包括海洋文学、现代艺术、传统戏曲、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摄影、曲艺、杂技、美术、雕塑等。
(3)海洋庆典会展主要包括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开渔节、海鲜节、沙雕节、交易会、博览会等。
(4)涉海社团就是指与海洋文化相关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与海洋有关的国际组织、国家组织和民间组织。
(5)现代海洋科技主要包括海洋基础科学、海洋应用科学、海洋渔业技术、海洋盐业技术、海洋油气技术、海洋矿业技术、海洋航运技术、海洋气象技术等。
(6)民间技能主要包括沿海民间产生并广为流传的故事、谚语、掌故、传说、神话以及口述形式作品和民间工艺技术、日常生活技艺等。
(7)海洋名人名地就是与海洋相关的名人、名地、著名事件等。
目前,浙江有观音传说(舟山市)、徐福东渡传说(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戚继光抗倭传说(台州市椒江区、临海市)、海洋鱼类故事(嵊泗县、洞头县)、舟山渔业谚语(岱山县、舟山市普陀区)、跳蚤会(舟山定海区)、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陈十四信俗(瑞安市、平阳县,洞头县)、妈祖信仰(洞头县)、东海龙王信仰(舟山市普陀区)等46项国家级涉海非物质文化遗产[6]。
4 浙江海洋文化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4.1 政府主导,做好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宣传工作
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好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法规,提高全民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大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出有利于海洋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浙江省各级人民政府、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都要各司其职。
4.2 全面普查,建立海洋文化资源库
浙江沿海地区尤其是基层地区,应对当地的海洋文化资源有十分清楚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挖掘整理与分类,编制出完整的当地海洋文化资源名录,从而做到心里有数。对已列入名录的海洋文化资源,建立遗产资源库,制订具体的保护措施,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为浙江海洋文化建设服务,这需要各级文物部门、史志办、博物馆等协作完成。
4.3 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繁荣浙江海洋经济
所谓海洋文化产业,就是指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它主要包括滨海旅游业、滨海休闲渔业、滨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涉海艺术业等[7]。海洋文化产业的繁荣有利于浙江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同时,可促进浙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 统筹兼顾,区域协作
在浙江沿海地区,由于有着相似的自然区位与人文氛围,在海洋文化资源的建设上可能出现反复与雷同,这就需要对海洋文化资源建设进行统筹兼顾,区域协作。如浙江沿海多地有关徐福、孙恩、张苍水、陈靖姑、戚继光抗倭的传说与故事,这就需要地区间的联动建设,进行资源整合,统筹规划。
5 结束语
浙江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积淀深厚,气度恢宏,境界高远,它象征着浙江人求变创新,开放进取,敢为人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奋斗精神。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海洋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浙江海洋文化资源承载着厚重的浙江海洋文化,其蕴涵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建设浙江省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建设浙江省海洋文化对于推进浙江省海洋特色的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浙江省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浙江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鲜明的特点与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浙江省海洋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区域分布以及存在形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提出对浙江省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见解,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省海洋文化的建设。
浙江特色经济的考察与启示 篇8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13万人,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从自然条件看,浙江资源贫乏,95%以上的工业资源靠省外输入,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小省通过大力发展以“块状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形成了“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经济特色,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经济大省。
据统计:2013年城市GDP排名前50名中浙江占据6席,占全省地级市的一半以上;2014全国民营经济500强浙江占据118席,连续16年高居榜首。2013年全省GDP达到3.75万亿,居全国第4位。这些数据直观地反应了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吸引我们去探寻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二、浙江经济的区域特色
提到浙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民营经济发达、专业市场众多,经济的区域特色明显,产业集群效应突出,“一镇一品,一县一业”是其最为典型的特征。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
义乌市小商品市场,现有营业面积470万平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人,日均客流量21万余次,市场经营4202个种类、170万个单品,年出口57万个标箱,业务遍及219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市场成交额683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二)海宁中国皮革城
海宁中国皮革城总面积约100万平米,以经营皮草、皮具、箱包及原辅料为主,业态覆盖设计、加工、销售、物流全产业链,经营商户3500多家,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年交易额200亿元以上。目前市场更是将触角延伸到全国,在辽宁佟二堡、江苏沭阳、河南新乡、以及成都、哈尔滨、武汉等城市开设了海宁皮革城专业市场。
(三)绍兴柯桥轻纺城
柯桥轻纺城位于古城绍兴,总面积208万平方米,经营者10000多户,经营面料3万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次,产品销往173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市场成交额1105.03亿元,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四)快递桐庐帮
桐庐是杭州市下辖的山区小县,但却是名闻遐迩的“中国快递之乡”,从这里走出的陈德军、赖梅松、喻渭蛟等人先后创建了“四通一达”,即圆通、申通、中通、汇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占据了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半壁江山。目前桐庐快递从业人数超过21.6万人,年销售额达到215亿。
(五)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
杭州是当前全国电子商务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全市共拥有网商47万个,电商网站总数占全国的1/7;2013年网上销售额高达1739亿元,接近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远高于全国水平;在网站数量、B 2B、C 2C、第三方支付等领域均居全国第一。众所周知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就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仅2013年阿里巴巴一家企业的主营收入就超过400亿元,纳税逾70亿元。
(六)其他
除去上述几个典型外,浙江区域特色经济还拥有温州皮鞋、宁波服装、东阳木雕、横店影视、永康五金、诸暨袜业、嵊州领带、台州杜桥眼镜等一大批杰出的代表。
原本块状分布的特色经济区域近年来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了一批全国性的制造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目前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的区块就有14个之多。
三、特色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探索
(一)独特的人文环境
江浙地区历来有重文重商的传统,千百年来出现过数不胜数的商贾巨子。从红顶商人胡雪岩到前首富宗庆厚,再到新首富马云,先后在这个地方书写商业传奇,这些商务巨子集中出现在某一个地方,这并不是偶然。而作为普通老百姓,江浙人信奉穷则思变的变通哲学,敢闯敢干,善于先行先试,有灵活的商业头脑并善于捕捉商机。
(二)贫乏的自然条件
浙江虽然地处东南沿海,但自然条件并不优越,其地理情况基本可以形容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尤其是浙西南土地稀少,资源贫乏,农业经济发展受限,严酷的自然环境激发出当地人强烈的创新求生欲望,塑造出敢于吃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换而言之,正是因为农业耕种无法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才迫使人不得不走出去,催生出江浙人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
(三)高度发达的专业市场
数量众多、高度发达的专业市场是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崛起的重要推手。其从其发展过程来看,有的是产业催发市场,有的是市场诱导产业。专业市场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在发展初期对市场信息、技术依赖,起到较好的市场导向作用。依托专业市场,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联合起来,在一个地域形成以一类产品为主导的经济特色。目前,全省交易额超过亿元的市场已有633家,总量位居全国榜首,专业市场的地域已从省内扩展到省外,从有形延伸到无形,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四)专业化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区域特色经济”的主体,具有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和经济活力。浙江是小微企业大省,2012年全省工业小微企业(单位)总数达88.7万家(其中含个体工业户68.4万家),占全部工业单位数的99.4%。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地方生产体系,围绕主导产品往往形成涵盖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原材料供应、机具、售后服务完整的产业链条。
(五)活跃的民间资本
浙江的民间资本历来较为活跃,民间借贷在这一区域颇为盛行。起初,民间借贷行为中较多地含有亲朋好友间互相援助的因素,进而慢慢进化为资本的逐利行为,大举进入到实体工业制造中,打破了中小企业起步阶段的资金瓶颈,推动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民营小企业难以在银行获得贷款,民间资本的灵活便捷、低门槛便成为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首选。
四、困局与出路
(一)区域特色经济所面临的困局
1、“低、小、散”的格局客观存在
浙江特色经济虽然总量大,但从构成上看“低、小、散”的格局客观存在,以温州打火机、台州塑料、绍兴印染为代表的许多区域经济走的依然是技术模仿和低价竞争的路子,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且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2、一拥而上造成恶性竞争
从特色经济涉及的领域看,基本集中在传统制造业,投资小、技术简单、产品易于模仿。加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创新能力较弱,一拥而上导致恶性竞争在所难免,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并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资源优化配置。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不惜采取违法手段降低生产成本,肆意污染环境、偷工减料、制假售劣、偷逃税费。
3、国际贸易空间缩减
浙江区域特色经济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国际市场作主要市场,然而这些企业又基本上处于国际垂直分工的底端,没有掌握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环节,以贴牌生产、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低价竞争,生存越来越艰难,许多产品几乎接近成本价。长期的低价竞争,既影响对外商的谈判力和出口效益,又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如前些年名躁一时的温州打火机欧盟反倾销案。
(二)区域特色经济的出路
1、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
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推进产业升级就变得刻不容缓,要将企业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将企业的产业链条从单纯生产向原创研发、品牌打造、原材料销售、加工机械制造等上下游环节延伸,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如作为浙江区域经济代表的绍兴化纤,原先以聚酯和涤纶长丝为产业主体,目前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在各个加工制造环节均形成相当的竞争优势。
2、腾笼换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升级入园,实施产业集聚和技术升级,进行“二次创业”,较大程度改变了区域经济“低小散”的格局。
就是要通过企业入园实现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在技术上的提档升级,在运作模式上的更新换代,真正从区域特色到产业集群的跨越。2013年全省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高达2962.6亿元,占同期制造业总投资的50.4%,这些工业园区的兴建促进的不仅是企业空间位置的转移,带动的更是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3、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商换市
浙江有全国最好的电商基础,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打通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将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是破解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困局的有效途径。电子商务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协作分工,形成区域内全新的经济生态系统,使以往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经济生态系统,将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衍生出1+1>2的价值网络。
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柯桥轻纺城等一大批成熟的专业市场主动“搬”到网上,开办了“义乌购”、“网上轻纺城”等电商平台,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重新拓展业务,其中“网上轻纺城”日访问量达230万次,发布各类产品信息540多万条,网站注册会员数达192万人,建立网上商铺近60万家,2013年实现在线交易额近60亿元。
五、启示
(一)环境和资源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许多人会以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为理由,认为经济发展不上去,主要是客观环境太差。然而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义乌地处山区内陆却做起了全球生意,绍兴不产棉花却成了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基地,海宁不产牛羊但皮革业却引领全国,这些都启示我们资源是可以流通的,交通是可以改善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和资源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二)人是核心竞争要素
浙江地少人、无煤无矿,经济发展的速度却远超其他资源大省,这其中人是最核心的竞争要素。天生不安分,生来敢闯敢干,“宁愿摆三份钱的花生摊也要当老板”,正是这些人文内涵成为浙江区域特色经济风起云涌的源动力。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的温州人靠“五把刀子”走南闯北,不仅把生意做到全国,更把遍及全世界,成为举足轻重的商业力量。
(三)充分发挥的市场主体作用
在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只负责进行引导和规范,而不对经济发展的具体事务指手划脚,让市场引导信息的交换、促进资源的流通、人才的聚集、甚至资本的融合,对一些新出现的经济现象不是惊恐,而是千方百计保护,充分相信和依靠市场,不贪大求强,不盲上产业高端,鼓励竞争、鼓励创新,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特色化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方民生等.浙江制度变迁与发展轨迹[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2]曾坤生.论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4期
[3]陈建国.专业市场制度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全国两大专业市场制度发展的比较研究[J].学术交流,2009(11)
浙江水文化研究与实践分析 篇9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似乎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纵观浙江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江河孕育了灿烂的浙江文明,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显然是浙江文明的摇篮,流淌在浙江的两条江河—运河与钱塘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浙江文化。在浙江的人类历史中,自然所迈出的第一步是逐水草而居,以后“择水而栖,择江而居”,与水紧密相联。从运河、东钱湖、鉴湖的沿河河岸诞生了杭州、宁波、绍兴。至今,浙江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偎依着一条河流。
在浙江水文化产生的渊源中,“跨湖桥文化”是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后,又一个新石器时期文化,它把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移了1000年。人类的文明从来都是和水纠缠在一起的,河姆渡文化中所饱含的丰富“水文化”就是人类文明史的一段缩影。纵观浙江文化源流,流淌在浙江大地的运河钱塘江,滋润了深厚的浙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水文化。回顾浙江的历史,水正是浙江文化产生的渊源。
2 水文化的内涵
水文化是人们在治理、开发、利用、配置、管理、保护以及认知、美化、欣赏、表现水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制度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集合。其特征一是人的劳动实践性,劳动创造了水文化,没有人的长期劳动实践,水只能是自然的水;二是创造水文化的劳动形式的多样性,既有对水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又有对水的认知理解、欣赏表现;三是水文化内容的广博性,包含了人类创造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且既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
3 水文化的内容
3.1水制度文化
水制度是一种在水事方面调适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整合社会结构、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文化现象。水制度文化包括水经济制度、水政治制度、水法律制度、水行政制度、水教育制度、水管理制度等,以及实行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个体的参与形式。各个历史时期的水制度文化有其一致性,也有其差异性,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文明程度。
从古到今,钱塘江海塘管理有规范、严格的制度。从清代开始,设立各段海塘专银,供岁修之用。建立了一种“海塘保固制度”。在保固期内,海塘如有损坏,承修官员必须赔修,就是官员本人去世了,也须由家属赔修。沿塘设立禁碑(可考虑禁碑镜头),以防人为破坏。民间还有些传说,一旦海塘建不好,或者海塘一旦出事,负责的官员要杀头的,传说就这样杀了37个当官的。
正是因为在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得到保障,海塘才能维持到今日,二、三百年来,一直捍卫着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2水工程文化
浙江水利工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自然之水就打上了人文的烙印;从大禹治水起,人类就开始了与自然之水的工程博弈。《史记·夏本记》记载,禹“左准绳,右规矩”,“行山表水,定高山大川”,即他带着测量工具,到各处勘察地形,测量水势。带领百姓“疏川导滞”,排除洪水和积涝,使水回归河槽,流入大海。水工程文化内容如下:
(1)为了防止洪水灾害,保护人类生存而建造的防洪工程。
(2)为了保证农业用水需求的灌溉工程。
(3)为了满足运输和交通需求的水运工程。
(4)为了保证城市用水的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工程。
(5)为了改善环境而设置的池塘、渠系工程、河道。
上述五个方面,是浙江水文化在物质方面的主要内容。这些物质形态的文明成果,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质量、区域间的交通和经济交流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决定了社会其他物质形态的文明进步状况,比如浙江的蜀锦业、酿酒业以及后来的造纸业,都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休戚相关。
3.3水利景观文化
浙江省是水利大省,也是旅游文化大省。吴越人自古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江海湖泊中往来,“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构成了与中原文化不同的水文化。
3.4水利科技文化
与我省水利建设历史一样悠久的水利科技,在历史时期中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5水利风俗
水利风俗,是水利历史文化在民间生活层面上的反映,它虽然是民俗文化,但却深刻地反映了浙江文化中有关水和水利的思想、价值观念及由水而形成的行为习惯,甚至是一段历史时期人们水利实践活动的浓缩与映射。浙江水民俗文化十分丰富,水风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心态。
3.6水文学、水艺术文化
浙江的历史,是治水的历史,遗留下来的水文物古迹众多。水文物古迹本身就是一本刻画着岁月的书,在它身上记载着许多水的历史故事。现存的古堰、古闸、古堤、古河、古井、古桥、古河埠、古船等,是水文化中最凝重的实体物,也是水文化的历史见证物,是浙江不可多得的水文化遗产。
浙江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有关水的作品层出不穷,面广量大,形式多样。如诗词歌赋、格言警句、故事传说、绘画摄影、篆刻书法、铭文楹联、碑文石刻、瀑布喷泉、建筑雕塑等,体现了对水的人文性、包容性、伦理性、和谐性和务实性,反映了浙江人对水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思想传统和文化精神。
3.7水利人物
浙江的治水历史源远流长,涌现出许多彪炳史册的治水英雄人物。
4 水文化的功能
水实际上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尽管科学技术对于了解水循环和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但是,科技的发展需要适应具体环境,并且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期盼,而这又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人类有责任建立起符合伦理的、完善的水资源治理系统。水资源管理本身应该被视为一种文化进程。
水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育人”的功能。
第二,传承水利文明的功能。
第三,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第四,提高水工程文化品位的功能。
第五,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功能。
5 对策与建议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省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贯彻和实践可持续水利发展观。随着可持续水利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人们对水资源性质、水资源开发治理、水资源利用保护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了新的治水理念、治水方略、治水制度、治水手段、治水精神的诞生。反过来,这些新的理念、方略、制度、手段、精神等,又将对我省水利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建立研究机构,定期举办水文化论坛。重视水文化研究,培养形成高素质的水文化研究队伍,联合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一切有志于水文化研究的人士,形成较为完备的水文化研究机构。定期举办以“水文化”为主题的论坛或研讨会,形成水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有效平台。
二是建立水文化资料库。搜集、整理档案、书籍、实物等水文化研究资料,建立水文化资料库,为广大水文化研究专家和爱好者提供方便。建设水文化网站集中展示广大劳动者治水、用水、管水、护水、乐水的历史、业绩以及治水人物、科学技术、治水理念、治水手段、工器具变化、与水有关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
三是开展水文化普查,抢救保护水文化遗产。我省水文化资源历史悠久、丰富多样,有些水文化的文物古迹,建筑遗址,工器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已经面临破坏与消失。我们应该组织力量进行水文化的调研与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水文化名录,开展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四是采取多种措施,传播普及水文化。采取参观考察,召开讨论会、研讨会,书法、绘画、摄影展览,文学艺术创作,拍摄专题片、影视剧,印制标语图片,编印水文化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水文化宣传,普及水文化知识,以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了解水文化,理解水文化,把握水文化,弘扬水文化。
五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图书室、资料室、阅览室、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立水文化考察、文学创作、书法绘画摄影等多种兴趣或创作小组,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使广大职工共享水文化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雷.弘扬和发展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J].中国水利, 2009, (22) :17-22.
[2]李宗新.试论良好水文化环境的营造[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2, (02) .
论浙江文化视野下的《江南小镇》 篇10
一、水乡风情与人文关怀
一九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徐迟诞生在水晶晶、清丽丽、翠生生的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 徐迟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 以及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 都是在南浔小镇上度过的。这个故乡小镇对徐迟而言, 有着生命中的忧伤和甜蜜的情结, 既是他生命的起点, 又是他灵魂的归宿。而浙江湖州淀积着源远流长又丰润厚重的文化底蕴, 张扬活脱空灵又逸响深邃的地域文化特色。其广阔的水域、温和湿润的环境细无声息地滋润、浸染着徐迟作品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太湖南岸的湖州, 天目雄峙, 双苕蜿蜒, 绿竹葱葱, 春茶油油, 桂花郁郁, 山水清远, 人文荟萃, 地灵人杰, 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 更有“文化之邦”的美誉。怀着对故土的无限热爱与眷恋, 在徐迟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水乡风情:锦绣天堂的鱼米之乡、千里青绿田畴、小桥流水的小镇、竹林深处的人家、河流水晶晶的腰身、在它下面婀娜多姿流过的如月亮般的石桥、在桑园地和水稻田里唱着欢快民歌的从容不迫的行人。徐迟尽兴地描绘了江南小镇的景色, 再现了水乡的旖旎风光, 充分展示了农桑文明和传统儒家文化下小镇生活的原生态。这一点可从《江南小镇》连用66个“水晶晶”中分离出的两组“南浔意象”即可大致领略:“水晶晶的”渔舟、烟波、水车、池塘、水网、垂柳、油菜花、紫云英、稻田……构成水乡田野风光;“水晶晶的”寺院、九曲桥、太湖石、雨巷、长街、绸缎店、酒肆……构成小镇市井风貌。生活在浙江水域的徐迟, 长期受水乡文化的浸染, 他的创作与水有难以割舍的联系, 体现水的特质, 这段“水晶晶”的诗化语言亦是水气扑鼻。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老子·第八章》) 清丽秀美的山水风情哺育出了灵气、才气和大气的人们, 《江南小镇》中徐一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生存状态, 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他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为强身救国的观念:1908年他执著“增强中国民族体质, 洗刷东亚病夫耻辱”和“强身强种, 卫国御侮”的信念, 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中国体操学校。初时经费奇窘, 作为校长的他甚至不支薪水。这所体操学校共培养出1531名体育师资和各类体育专门人才, 后来不少其他体校的创始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这位中国现代体育教育奠基人的所作所为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无论在当今还是在100年前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的壮举。他的人文关怀其次体现为关心社会义务、怜悯失养之贫儿:1915年他毁家兴学, 在南浔洗粉兜开办了南浔贫儿教养院, 吸收贫寒孤儿入学, 供膳宿并教育, 半工半读, 传授文化知识和手艺。毁家兴学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义举, 徐一冰先生的毁家兴学无疑有着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光辉。传统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徐迟, 徐迟运用很多笔墨, 将视点落在作品人物的道德化生存, 探索人性的深度, 在艰难中始终保持人性之美好, 力图构建理想道德及和谐人性, 其中蕴含着豁达平和、超尘脱俗的人生哲学意蕴。《江南小镇》中演绎的世界处处充满人文精神和美好的人文理想, 从而使文学有咀嚼不尽的灵性内涵和清新脱俗的美学风范, 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二、怀乡情结与吴言侬语
徐迟晚年以《江南小镇》做他长篇自传的题目, 是因为这座江南小镇深深地刻上了“诗人生命的印痕与心灵的投影”[5]。徐迟离开这座小镇, 又回归这座小镇, 再离开, 又回归……这一次次的周折, 总是与他的人生道路的选择、精神状态的起伏、国家命运的变化和时代风云的变幻息息相关。如1936年中日战争前一年, 因生活和理想离开故乡到了上海;1938年因战争所迫去了香港。在《江南小镇》里, 徐迟写道:“我将要流浪多久呢?才能回到我的故乡, 再回到我水晶晶的家乡呢?”他从这里走出来, 带一份水晶晶的诗意的心灵, 走向社会, 走进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队伍里, 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史。支撑他在流乱岁月里生活下去的, 正是由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滋生出的诗意浪漫的秉性。也只有这个小镇, 才可以让他在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的年代, 为心灵寻得一份安谧的所在。
记得叶文玲在《梦萦南浔》中的一段话:“江山有灵感知音, 徐老是南浔的儿子, 自然是南浔最贴心的知己知音!”在《江南小镇》里, 徐迟把深深的怀乡情结和浓浓的浙江人文环境文化融于吴言侬语中。
徐迟精通西语, 年轻时曾热衷于西方现代派理论与作品, 其诗人的气质、长期旅居的生活与丰富的阅历, 形成了他独具的语言风格。总的来讲, 徐迟的语言是华丽的、优美的, 但由于吴方言和家乡话的适当运用, 其作品又带有朴实淳厚、生动鲜活的一面。打开《江南小镇》, 时不时可以读到吴语方言:“一淘” (一起, 如“当年他和我父亲‘一淘’建立了徐氏宗祠”) ;“会钞” (付钱, 如“王区长会了钞了”) ;“看看白相相” (看着玩, 如“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白相相’”) ;“活脱活像” (非常像, 如“沈求我先生和他父亲几乎是一个印模子里翻出来, ‘活脱活像’的复制品”) ;“落脱货” (败家子, 如“那个时代的大户人家的儿孙终究将成为‘落脱货’”) ;“驼子跌一跤, 两头不着实” (如“正应了我家乡的一句土话:‘驼子跌一跤, 两头不着实’”) 。恰到好处地使用吴言方语, 不仅是那抹不去的母语情结和怀乡情结的必然反映, 同时还丰富了表达, 增强了达意效果。如徐迟是南浔中学的首届毕业生, 30年代又曾任该校教员, 正是这层双重的校友关系, 1946年当他再次回到故乡时, 曾接受过一项特别使命:负责调停该校校长和校董间的矛盾。结果是“调停、调停, 调到自己头上。南浔有土话, 叫这种情况为“穿上了一件湿布衫”。原来, 在无奈之下徐迟亲自出任了该校教导主任的职务, 他把担任此职比做“穿上了一件湿布衫”———脱又脱不得, 穿着又实在不好受。读者也正因为这一句通俗形象又贴切的南浔土话, 一下子能更具体、更真切地体验和理解当事人当时的主观愿望和心理感受。它带来的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和叙述方式的更新, 还是一种对地域文化特殊性的保护, 一种把地域文化作为审美目标, 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实验。
三、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自由和平的梦想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西楚霸王骁勇善战与长期征服江河海洋, 勇敢、豪迈、刚性的品性已深深沉淀在浙江人的血液之中。近百年来, 浙江得风气之先, 反清救国走在前列, 从章太炎、蔡元培到秋瑾、鲁迅……浙江文化中充溢着自强不息、热爱和平与渴望自由的元素。
读者之所以与《江南小镇》产生共鸣, 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境界的提升, 激发出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力量, 原因在于《江南小镇》阐释的社会进步和人生幸福的内涵, 体现了浙江自古以来自强不息、追求自由和平这些文化心理因素。《江南小镇》中“坚定、倔强、韧忍、有骨气”的陶莲雅, 丧夫的痛苦、繁重的工作和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压垮她, 也许正是困难给了她力量, 她毫不示弱地顶着, 继承了徐一冰先生的救贫理想, 哺育一大群嗷嗷待育的贫儿;中国第一架飞上青天的喷气式飞机的总设计师徐舜寿怀着“航空报国”的梦想, 在中国飞行事业中鞠躬尽瘁;从小接受进步思想教育的徐迟, 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九·一八”事变开启了徐迟的眼睛和灵魂, 使他从迷幻的梦中惊醒, 迅速走出自我, 他毅然离开东吴大学赴东北抗日。抗战全面爆发后, 徐迟在战火下辗转奔波全国各地, 从上海、香港、桂林而重庆, 或为记者、或任翻译, 始终积极追随共产党。一九四五年八月下旬, 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到重庆参加国共谈判, 向往共产党、倾心毛泽东的徐迟心情格外激动。他抑制不住亢奋的心情, 漏夜挥笔, 写下了一首热情洋溢赞颂毛泽东的诗歌《毛泽东颂》。在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的情况下,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国统区里, 在那风雨如馨的岁月里, 徐迟第一个采用诗歌形式公开歌颂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写出了大众的心声和人民的愿望, 在山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种把个人情感和时代情感相融合的精神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识。这一时期徐迟的生命里融入了土地、人民、国家及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对自由和平生活的热切盼望。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浙江文化也是如此。但源远流长又不断发展的浙江文化是徐迟《江南小镇》创作的最大源泉, 《江南小镇》围绕着的氛围都带有鲜明的浙江文化气息。徐迟用自己的视角诠释了对浙江文化的独特理解, 他在吸收浙江文化的同时又以自身作品和自身影响力作用于浙江文化, 极大地丰富了浙江文化的内涵, 推动了浙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迟.江南小镇.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3.3.
[2]刘梦溪主编.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梁启超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707.
[3]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86.
[4]张抗抗.寻找徐迟.书摘, 2002, 2.2:18.
浙江义乌:文化靓品热销全球 篇11
义乌经营户余婕(右一)在向两位南美洲客商介绍一种新款毛绒犀牛玩具。作为中国玩具业重要产销基地的义乌市共有玩具生产和经营企业3200多家,2010年义乌市玩具总销售额约70亿元。
Yu Jie, a sales clerk, shows a new rhino toy to two businessmen from South America.
义乌新光集团饰品设计开发中心设计师白永明在镶嵌一件婚庆头饰。入世10年来,义乌涌现了一批文化产品行业内的全国乃至世界的龙头企业。
This is a gem headgear designed by Yiwu-based Xinguang Group. Since China’s accession into WTO, a large group of leading enterprises have emerged in Yiwu.
化产品外贸出口重要基地。
背靠国际化小商品市场的独特优势,突出文化产品的交易特性,这是义乌文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每届义乌文博会的外贸成交额都占到了总成交额的60%以上,被誉为“中国文化行业首席国际贸易平台”。“十二五”期间,义乌文博会将坚持以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交易、文化信息交流、产业项目合作和文化产业发展。□
义乌国际商贸城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的两位经营户在摆放来自非洲的木雕工艺品。
Two sales clerks arrange sculptures from Africa at African Products Exhibition Hall.
Yiwu: Domestic Trade Powerhouse Goes
International
By Tan Jin Shen Hong
The year 2011 was special for Yiwu, a trade city in central Zhe-jiang. In 2011, the aggregate trade volume of all the marketplaces in the city amounted to 67.785 billion, an increase of 9.13% year-on-year. Of all the marketplaces in Yiwu, China Small Commodities City, the major player of the trade powerhouse, scored a trade vol-ume of 51.512 billion yuan, up 12.95% year-on-year. This makes China Small Commodities City stay on the top of all the specialized wholesale markets in China in terms of annual trade volume for 21st consecutive years since 1991.
The year 2011 was doubly important because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a general plan in March 2011 for Yiwu to restructure itself for going international. The trade powerhouse is going to undergo major changes in nine aspects so that it will turn itself into an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Yiwu has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China’s exporting household commodities for a long time. The new plan is designed to turn the export powerhouse into an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adopting a full range of standard trade rules and practices.
It was in 2011 that the city government launched 15 new policies
CULTURAL INDUSTRY文化产业
玻利维亚客商雨果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玩具商铺采购玩具汽车。
Hugo, a business buyer from Bolivia, checks out a toy car at Yiwu International Trade City.
在义乌生活的塞内加尔黑人小兄妹乔丹(右一)、乔美(左二)与父亲(站立者)、母亲(右二)等家人在喝茶聊天。2010年,非洲国家在义乌注册的商务机构办事处有362家,在义乌经商的非洲商人有1000多人。
A Senegalese family sips tea in Yiwu. Nowadays more 1,000 Afri-can business people do business in Yiwu.
in four fields. In May, an import marketplace opened in Yiwu, offering
45,000 commodities in 20 plus categories from 75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ross the world. The new policies aim to modernize and in-ternationalize Yiwu further and turn it into a high-tech trade center.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witnessed how Yiwu turned itself from a regional trade center into an international marketplace, giving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idsize manufacturers in China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2001 to 2010,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Yiwu went from less than 5% up to 65% and the trade volume soared from 24.12 billion to 62.116 billion.
Now, more than 400,000 overseas buyers visit Yiwu a year, Yiwu boasts over 3,000 representative agencies of overseas trade enter-prises, and about 13,000 foreign businesspeople live in Yiwu all the year round. These buyers help export more than 1.7 million varie-ties of commodities to 219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ross the world.
“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在新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举行。入世10年来,义乌市场经营面积从10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47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从2万多个增加到7万个。
Since China’ accession into WTO in December 2001, Yiwu as a trade powerhouse has expanded exponentially. It boasts a business space of 4.7 million m2 and more than 70,000 business shops.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more than 200,000 Chinese manufacturers work for the marketplaces in Yiwu and these manufacturers hire a total of more than 10 million employees. □
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政府电子政务 篇12
关键词:省委省政府,电子政务,社会和谐
近几年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继颁布了《浙江省政府网站12类信息发布规范》,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省政府信息公开统一管理平台建设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建设了覆盖的全省的政府工作网络;建立了一支能力强, 业务精的工作队伍。但时代的发展赋予电子政务极其重要的使命, 那么建设具体浙江特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政府电子政务体系就更加刻不容缓。
1 当前我省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方向不明确, 缺乏规范化指导
方向与规范是电子政务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源头与根本。在缺乏方向与规范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部门尽管已经敏感的意识到了时代进步对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且也在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建设了一系列的应用系统, 但总体来说在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上存在着方向不明, 规范模糊, 功能单一, 横向联系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部门应用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上, 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建设规范与标准的欠缺直接导致了系统功能单一、外延不足, 只能提供单纯的仅限本部门使用业务查询功能, 而不能适应现阶段越来越普遍的多部门, 跨系统的综合查询要求。这也大大限制了电子信息化系统强大的多方向扩展能力, 完善的综合查询能力。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上做个各自的尝试, 取得了不少先进的经验与成果, 但这些经验与成果更多是一种低水平的进步, 不是单部门, 单业务到多部门, 跨业务的质的飞跃。除了一些传统项目如信息发布外, 能充分体现电子政务高效性、便捷性的多部门信息查询与政民互动等功能并没有很好的体现。
2) 电子政务与现行的行政方式融合程度有待加强
现阶段不少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重要性有了很好的认识, 正在逐步建设本部门的电子公文处理系统, 但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提高并不非常明显, 还未能发挥电子政务, 电子公文处理系统的应有作用。由于部分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府建设主体处于政府机构的弱势地位, 不少部门对电子政务“如何建设, 如何应用, 如何发展”的认识不明确, 方向不清晰, 他们实施“信息化”的意愿和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来提升行政效率、实施行政业务流程的再造, 而是寄希望于单纯依靠电子政务提高管理效率, 改变原有拖沓、不规范的行政方式。实际上信息化只是电子政务的外部形式, 行政才是电子政务的发展根本, 本末不能倒置。如果每当电子政务系统与政府原有的办公方式产生冲突时只是单方面的要求电子政务系统依照旧的或者现成的行政方式进行改造, 这样不但不能通过电子化改变和减少办公开支, 提高办公效率, 反而会增加公务人员的负担, 成为行政办公的累赘。推行电子政务的目的, 主要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 帮助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电子政务建设只有实现了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 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 部门规范与业务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 多部门, 多业务综合的系统建设明显不足
我省电子政务的发展普遍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参考意见。各部门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务建设标准,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导致按各自要求的建设成果“互相打架”, 脱离电子政务建设实际, 让下级部门无所适从。同时, “分割独立”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性产生严重冲突, 各级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往往采用的数据规范, 采用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 业务系统建设模式单调重复, 造成系统硬件投入的多次反复建设。有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规范和模式不统一, 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互相兼容, 互相联系, 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相互封闭、互不相通, 不仅造成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复投资与多次建设, 而且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多部门综合查询需要。
4) 没有重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前期的需求调研工作
明确的项目需求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取得成功的前提, 而不明确的项目需求通常是导致信息化项目建设举步维艰主要原因。目前项目需求存在着如下问题:
项目需求不够稳定: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建设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
项目需求不够明确:不能明确部门自身的建设需求。
以上这些问题所造成后果就是很多电子政务项目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的电子政务项目建成之日就是项目闲置之时;有的电子政务项目虽然实现了预期功能, 却因为与政府管理体制、行政方式的融合不够而使用效率率低下;更有的电子政务项目由于项目预期目标过高, 而建设能力不足, 需求不明确而不了了之。
2 如何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政府电子政务
1) 自上而下制定浙江省政府电子政务体系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
应根据我省电子政务的自身特点与发展需求, 吸取近年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自上而下即由省政制定统一的规划与部署、明确发展目标和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任务。根据我省各地区, 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 以颁布建设规范和业务数据标准为根本, 以提供全省范围的应用系统为补充。这样才能根据电子政务自身特性, 指导我省电子政务的正确健康发展。此外, 制定全省, 全国甚至与国际接轨的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当前首要任务。技术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必要前提。当前, 我们应该尽快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适合我省政府行政管理特点并与中央政府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再次, 必须要同时建立电子政务相关制度和法律体系, 保证电子政务数据的安全与完整。
2) 发展跨部门, 多业务综合的电子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具有天然的扩展性、综合性和外延性, 政府部门推行电子化, 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利用电子政务的这些特性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大家知道我省除了“金字”工程外以及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应用系统外, 大多数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都是在本单位内部按照行政机构的组织和要求进行实施。跨部门面向业务的综合应用系统往往由于部门分割等体制上的原因而难以组织和实现。然而按照行政机构来实施电子政务应用, 更多的是提高了事务办理速度, 只能从“量”上提高行政效率。只有从根本上进行业务整合、流程优化与机制创新, 才能在行政与管理的高度达到“质”的变化, 带来真正的高效率, 实现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进而为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
3) 以“大平台, 小投入”的原则来建设部门业务系统
目前, 我省各地区, 各部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身需求的不同, 电子政务建设的情况也不吝相同。更多的部门与地方往往还处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初级阶段, 正在完成由传统业务处理向电子化业务系统的改造。在这一阶段, 业务建设的水平往往是单一的, 孤立的, 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建设长远由量变到质变建设的需要。从这几年来我省建设经验来看, “大平台, 小投入, 省级集中”以在省级部门集中数据, 建设统一数据中心, 模块化搭建业务系统的方式不但减少了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后续的建设投资, 而且能够大幅度减轻市县两级的建设负担。这是我省下一阶段各部门可以参考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4) 加强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在我省政府部门中实行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制度
推行首席信息技术主管 (CIO) 制度是推进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CIO是有着丰富的政府行政经验与较高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是有政务管理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技能的各级行政领导。在行政上他们对本部门的一把手负责, 在业务上接受上级CIO的领导。各级CIO在省级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下, 贯彻落实规划、标准、规范;协调、管理和完善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保证应用系统与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 达到“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最终达到电子政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 以群众满意为中心,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设具有浙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发展的初衷就是利用现代电子与信息化技术对政务管理与行政流程进行科学化的改造, 从而达到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 透明规范的信息化服务。所以电子政务建设要牢牢树立“群众中心”这个根本, 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 围绕这些来提供及时, 高效, 完善的电子政务服务。电子政务也只有实行“群众中心”战略才能满足建设高效型, 服务性, 廉洁型政府的相关要求, 更好的保障政府信息公开与政民互动, 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促进社会和谐。
浙江是全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 社会公众在满足于政府提供日常的衣食住行服务的同时在参与社会管理, 监督政府工作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浙江的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这个中心, 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的各方面建设, 使人民群众在政民互动, 参政议政, 多部门信息查询方面更加快速便捷, 切实实践政府部门“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
[1]杜治洲.基于博弈论的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4) .
【浙江特色文化】推荐阅读:
浙江特色小镇11-23
【浙江科技学院排名】浙江科技学院特色专业-浙江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05-13
浙江理工大学特色寝室类别及申报条件11-21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10-16
浙江历史文化资源07-04
浙江文化研究院09-02
走近浙江民营企业文化05-20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09-01
浙江企业文化伦理案例分析11-11
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