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瘀法

2024-12-11

益气活血化瘀法(共10篇)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1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 甚则胸痛彻背, 气短, 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为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针对老年人体质虚弱、病程长的特点, 临床将老年人胸痹辨证为血淤者, 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门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 病程均在1年以上, 最长10年。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 男18例, 女11例, 年龄57岁~70岁;伴糖尿病5例, 高血脂1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中医辨证分型属气虚血淤型19例, 气滞血淤型10例。对照组29例, 男20例, 女9例, 年龄56岁~73岁;伴糖尿病4例, 高血脂7例;中医辨证分型属气虚血淤型17例, 气滞血淤型12例。

1.2 入组标准

西医参照1979年9月上海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及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辨证为血淤型 (包括气虚和气滞) , 主证:胸痛、胸闷, 时发时止, 伴心悸气短, 神疲乏力, 遇劳痛甚, 面色少华或紫暗, 舌淡暗, 脉细缓或结代。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自拟益气通冠汤, 方药组成:党参15 g、黄芪30 g、川芎15 g、赤芍10 g、丹参15 g、桃仁10 g、瓜蒌10 g、薤白10 g、郁金10 g、枳壳10 g、元胡10 g;对照组为上方去党参、黄芪, 均1日1剂, 水煎分2次服, 4周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除按常规口服西药外, 尽可能不用其他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

1.4 观察指标

心电图改善情况、胸痛改善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疗效标准制订。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范围;有效:自觉症状减轻, 包括胸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 V以上, 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 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胸痛无改善, 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 V以上, 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 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见表1.

χ2=5.497, P<0.05, 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随服药时间的增加而疗效更加明显, 其中有3例心电图恢复正常。

2.2 2组胸痛改善情况比较

显效:胸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减轻, 包括胸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无效:胸痛无改善。见表2.

χ2=4.858, P<0.05, 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胸痹即现代医学的冠心病, 其临床特征为当胸闷痛, 甚则胸痛彻背, 短气, 喘息, 不得安卧。其病机多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因虚致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 标实为阴寒、痰浊、血淤交互为患。临床以虚实夹杂之气虚血淤证最多见。老年患者体质虚弱, 多有气虚表现, 气虚是血淤的原因, 血淤是气虚的结果, 气虚血淤, 阻滞经络是发病的关键。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 故治疗当以益气治本为主, 活血通络治标为次, 气行则血行, 血行则无瘀, 故益气是阻止气虚致瘀的关键, 采用益气活血的方法治疗胸痹符合中医理法方药原则。

益气通冠汤方中党参、黄芪补气扶正以行血, 气旺而心气得复, 鼓动有力, 以达血行通畅, 通则不痛之疗效, 即所谓气为血帅, 气行则血行。川芎、丹参、桃仁活血散结, 通利血脉;元胡活血行气止痛, 瓜蒌化痰开结, 宽胸理气;薤白宣痹通阳散结;郁金、枳壳行气通络, 全方共奏补气活血、行气通络、理气止痛之功效。

本研究表明:治疗老年人胸痹应用益气活血法比单用活血法能更好地改善胸痛及心电图情况。对于益气药党参、黄芪, 现代药理研究[3]证实:党参能强心、抗心肌缺血, 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排血量;黄芪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血管, 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因此, 在治疗老年人胸痹时运用益气活血药比单用活血药更能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47-2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41-45.

[3]康永.中药药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61-163.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2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益气活血化痰;气虚痰瘀痹阻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36-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反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范围,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上以气虚痰瘀痹阻证型多见。本研究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本人多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选择50例中医证属气虚痰瘀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组25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属气虚痰瘀痹阻型患者50例,均为河源市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全部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2组。各观察组停用其它中药(观察药除外)大于2周后入选,且基礎西药一致。治疗组:男13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0.923,年龄45~75岁,平均59±8.95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0.786年龄47~78岁,平均(60±8.34)岁。2组平均年龄、性别、中医证候、兼见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冠心病常规治疗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美托洛尔)、调脂药(来适可)、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HJ2.3mm]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益气活血化痰基本方(生黄芪20 g,党参15 g,川芎15 g,丹参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瓜蒌皮15 g,檀 香10 g,珍珠母30 g,炙甘草10 g)。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酌情随证加减。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

1.3 主要观察指标 疗效观察项目:12导联同步心电图(每2周1次,前后5次,必要时根据病情增加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硝酸甘油消耗量;中医证候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疾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电图恢复到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试验前加重;

在综合疗效判断时,若心绞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两者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综合疗效。

1.5 分析方法 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分组资料中计量资料及治疗前后配对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1。

2.4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兼见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无统计学意义,未作比较。

2.5 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情况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病情加重;无恶心、呕吐及腹泻。血、尿、大便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随着老年社会的来临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临床上各种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日益增多,而介入治疗的价格昂贵和有创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普及,故药物治疗仍是此类疾病治疗的主线。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多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实是本病发病的重要机制。根据中医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益气活血化痰法中药复方用于本病的治疗。方中黄芪为君药,起益气养阴的作用,心气旺则血运有力,心脉得畅,心有所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可加强心肌细胞的代谢和补偿能力,使心肌细胞抗缺氧能力提高,还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清除自由基,对防止缺血引起的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作用。党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与黄芪共为君药,共奏益气养阴之效。方中红花与川芎共为臣药,具有养血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使淤去而新生,心有所养,心脉得宁,其中川芎含主要成分川芎嗪,新研究表明川芎嗪可扩张冠脉,阻断内皮素受体而有效地拮抗ET-1(内皮素-1)的冠脉收缩效应,防止心肌缺血的发生[2]。实验研究还表明其与红花配伍可阻止细胞凋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3]。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檀香能行气止痛、散寒调中,两药配伍共奏化痰理气开痹功效。珍珠母功能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溶性珍珠粉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并且一定浓度的珍珠粉能使窦性节律的恢复明显加快。炙甘草功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为方中佐药,能补益心脾之气,配伍黄芪、川芎、红花等,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及硝酸甘油减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对照组,体现了中医配合西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从益气活血化痰法论治的可靠疗效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1196.

[2]濮哲明,朱文玲.中药川芎嗪拮抗内皮素-1所致冠脉收缩效应的初步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18(2)133-137.

[3]范柳,王苏春.川芎、当归、红花、人参萃取液对低切应力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03,26(3):239-241.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篇3

1 机制研究

1.1 对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唐其柱等[1]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组, 探讨益气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补阳还五汤可使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血栓素B2 (TXB2) 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水平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增加。王炎焱[2]给冠心病病人服用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复方黄芪无糖颗粒 (黄芪、三七粉、丹参、降香、元胡等组成) 后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孙久林等[3]使用益气宣痹活血汤方药 (黄芪、丹参、赤芍、川芎、檀香、郁金、薤白等) 治疗冠心病60例, 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1.2 对一氧化氮 (NO) 、内皮素 (ET)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冼绍祥等[4]使用益气活血法, 用黄芪注射液合血栓通注射液 (主要成分三七) 治疗冠心病30例, 与行气活血法对照, 结果表明, 气虚心血瘀阻证病人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比气滞心血瘀阻证病人严重, ET与NO间的平衡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平衡明显倾向于ET。治疗后ET的含量明显降低, NO的水平显著提高, 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法改善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刘洪等[5]研究证实气虚血瘀证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内皮功能障碍。郑峰等[6]使用益气活血方冠心生脉饮 (党参、三七、路路通、白芍、当归、桂枝、川芎等) 治疗冠心病60例, 结果显示治疗后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及西药对照组, 表明益气活血方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能促进血管新生增多, 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缺血心肌氧供, 从而缓解心绞痛。

1.3 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汪建国[7]用益气活血方 (加味补阳还五汤) 口服治疗冠心病60例, 治疗后三酰甘油 (TC) 、胆固醇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陆新[8]使用益气化湿活血通脉方 (党参、白术、丹参、郁金等) 治疗冠心病50例, 治疗后TC、TG、LDL降低, HDL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益气活血方有明显的抗动脉硬化作用。

1.4 对氧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罗陆一等[9]观察心气虚病人74例, 其血中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显著低于健康人及血清中过氧化脂质 (LPO) 含量显著升高, 说明SOD活性降低氧自由基 (OFR) 浓度升高, 造成心肌损伤, 由此可导致心气虚。杨永祥等[10]观察了98名健康人及109例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冠心病病人血小板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血栓素A2 (TXA2) 、前列环素平衡的关系, 提示血小板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心血瘀阻证的原发性损伤因素之一。张华等[11]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70例, 提示血清LPO水平和LPO/SOD比值明显下降, 血清SOD水平升高。提示该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通过降低LPO水平和 (或) 提高SOD含量而发挥作用。丘瑞香等[12]用心脉通胶囊 (主要功效:益气活血化瘀) 治疗冠心病病人,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SOD、丙二醛 (MDA) 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SOD升高, MDA显著降低, 提示益气活血化瘀能有效提高缺血心肌的抗氧化能力。

1.5 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俊林[13]给心肌缺血大鼠服用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保元汤,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Bcl-2、Fas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治疗组可明显减轻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损伤, 能显著增强Fas基因蛋白表达及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保元汤可抑制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并显著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王宗仁等[14]给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灌服益气活血方芪丹通脉片 (黄芪、丹参、当归、红花、桂枝) 后, 经TUNEL染色显示凋亡心肌细胞核缩小, 染色不均, 与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2 临床研究

2.1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杨宁[15]针对冠心病气虚血瘀的基本病理选用益气活血中药, 组成补气强心汤 (黄芪、党参、丹参、川芎、当归、红花) , 治疗34例冠心病心绞痛, 结果显示治疗后心气虚程度下降有效率为76.7%, 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76.5%, 心电图明显改善率达76.5%, 心绞痛显著缓解率达90.0%。杨洁[16]用益气活血汤 (西洋参、黄芪、丹参、川芎、红花、三七粉、威灵仙、降香、甘草等)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65例,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75.55%, 心绞痛好转率为70.6%。尹旭斌[17]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0%, 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为92.5%, 对照组为76.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孙国柱[18]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4例, 疗程2周, 结果显示有效率为94.12%, 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治疗心肌梗死

舒静等[19]利用益气活血法 (黄芪、太子参、三七、桃仁、红花、广地龙、三棱、莪术、鹿角片) 治疗15例心肌梗死后重构晚期病例6个月后, 左室重构指标明显改善, 左心室肥厚明显减轻, 推测益气活血法对心肌梗死后引起的左室重构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续冬梅等[20]通过超声心动图评定益气活血方补阳还五汤对心肌梗死后病人心脏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1.7%, 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心脏重塑和心功能的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赵华云等[21]观察38例参七汤对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功能的影响, 疗程均为4周, 结果发现参七汤组对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七汤能减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 并可改善心肌梗死后病人的心功能。

2.3 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

刘元等[22]应用益气活血方 (生黄芪、赤芍、当归、丹皮、赤芍、桃仁、红花) 对冠心病左室功能不全的52例病人, 治疗2周后, 益气活血方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能明显提高心排血量,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王健[23]给40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人口服益气活血方药煎剂 (党参、黄芪、白术、丹参、郁金、田七、赤芍等) 。结果显示治疗后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 (E) 较治疗前升高, 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 (A) 降低, A/E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显示益气活血方有改善冠心病病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作用。

2.4 治疗缺血型心肌病

张志勇等[24]用益气活血汤 (西洋参、炙黄芪、白术、丹参、干地龙、川芎等) 治疗缺血性心肌病65例, 总有效率90.76%, 对照组总有效率76.74%。孙晓红等[25]用益气活血法 (丹参、茯苓、人参、田七粉、炙甘草、檀香、延胡索) 治疗缺血性心肌病24例, 结果显示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益气活血化瘀法可改善心肌供血, 扩张冠状动脉, 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2.5 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后再狭窄

张文高等[26]用心脉通胶囊 (人参、水蛭、丹参、何首乌) 治疗PTCA再狭窄, 表明心电图改善率及心绞痛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并提出了气虚血瘀痰阻是PTCA后再狭窄发生的基本病机。邹旭[27]观察发现, 大多数PTCA术后再狭窄病人的中医证候为气虚痰瘀证, 使用益气活血方可改善LVEF及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复发支数。陈巍等[28]使用益气活血方 (黄芪、丹参、川芎、红花、陈皮、枣仁) 治疗PTCA术后心绞痛30例, 总有效率为90.0%, 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 硝酸甘油减少率为93.3%, 以益气活血为主的中药治疗可能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途径。

3 小 结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4

【关键词】糖尿病足;益气活血通络;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26-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作为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足(DF)患者也越来越多。目前西药治疗多采用诸如血糖控制、溶栓抗凝、消炎、血管扩张的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本人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治疗DF,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糖尿病足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6例。50例治疗组中,患足68只;3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45-75岁;5~26年的糖尿病病程;15~60天糖尿病足病程;空腹血糖7.5~17.5mmol/L。46例对照组中,64只患足;28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44~78岁;10-25年的糖尿病病程;10~70天的糖尿病足病程;空腹血糖7.5~18.5m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糖尿病足诊断分型和分级标准依据《糖尿病学》[1]制定:①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②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条件;③除外糖尿病以外的足部溃疡;④除外需截肢手术的糖尿病足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①血糖控制:早晚餐前脐周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调整胰岛素剂量依据血糖水平。②感染控制:经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生素。③溶栓抗凝: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每日1次;患侧股动脉注射0.75U抗栓酶,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3天,继续治疗。④改善微循环:滴注“654-2”,按0.5~1.0mg/kg/日,用量调整依据病情。⑤局部处理:用1/5000呋喃西林清洗下肢趾间溃疡,创面用浸有庆大霉素针的湿纱布贴敷。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党参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络石藤15g、忍冬藤15g、鸡血藤30g,川芎10g,郁金150g,枳壳10g,香附9g,延胡索12g。临床随症加减:寒凝血脉加附子、肉桂;阴虚加玄参、生地;湿热蕴毒明显加蒲公英、双花、地丁、黄柏;痛甚加没药、乳香等。上药煎汤300ml分二次温服,1剂/日,30天为1个疗程,休息3d,进行下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1.4疗效标准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标准。治愈:无临床症状,创面愈合,1500m以上的持续行走,足背动脉、股动脉、下肢静脉血流经检查显示改善明显。显效:症状明显改善,50%以上溃疡面愈合,500m以上的持续行走,下肢动静脉血流有所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改善,30%以上的溃疡面愈合,300m以上的持续行走,下肢动静脉血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溃疡面均没有变化。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92.1%的有效率,对照组74.0%的有效率,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50161614492.1

对照组46814121274.0

注:比较两组间疗效,P<0.05。

3讨论

DF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常造成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病程较长的糖尿病因为循环障碍,神经生长因子减低和免疫功能不正常,形成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腔内出血、管腔变窄,中层动脉变性,继发性血栓,血管闭塞,造成患肢缺血,肢端疼痛麻木,感觉不正常,分布呈手套袜子型,皮肤变凉,畏寒肢冷,出现间歇性跛行,汗毛掉落,肌肉萎缩,趾甲变形增厚,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现代研究认为:增厚的血管基底膜,损伤内皮呈“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表现,糖尿病足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糖尿病足的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和感染,抗凝溶栓,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局部处理等[2]。中医认为糖尿病足属“脱疽”范畴。其病机是消渴日久,阴阳气血诸虚并见,而使脏腑功能失调,最终发生瘀血阻络,故有“瘀可致消,消后更瘀”之说,二者互为因果[3]。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方中黄芪、党参益气,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络石藤、忍冬藤、鸡血藤,桑寄生达络通经;郁金、枳壳、香附、延胡索理气止痛。诸药合用,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藤类药物具有溶栓抗凝,加快纤溶,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粘度降低,增多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微循环改善等作用。川芎药理成分川芎嗪,能起到自由基消除,微循环改善[4]的作用。本研究可以看出: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内服,可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复发率,减少致残致死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糖尿病足较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18-519.

[2] 都宾宾,朱章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90例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06,26(3):27-29.

[3] 肖静.川芎嗪药理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06,8(3):170-171.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5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糖尿病肾病

为对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笔者对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男72例, 女68例,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 (56.3±2.8) 岁, 病程4个月~6年, 平均病程 (3.25±0.86)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标准, Ⅰ型糖尿病38例, Ⅱ型糖尿病102例, 合并症:高血压68例, 冠心病25例, 脑血管病31例, 视网膜病变18例, 周围神经病变12例, 白内障10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16例。中医辨证:气阴两虚型86例, 阴阳两虚型35例, 肺肾阴虚型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7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及中医证候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 具体如下:严格控制盐摄入量, 患者使用低优质蛋白食物, 其中肾功能不全者每日蛋白量不得超过0.6 g/kg, 肾功能症状患者每日蛋白量为0.8 g/kg左右, 高血压及伴水肿患者使用低盐食物, 冠心病、高血脂及肥胖患者食用低脂食物。给予患者拜糖平、糖适平等药物进行血糖控制。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治疗, 药方:白术、党参、益母草、生地黄各15 g, 淮山药、炙黄芪各300 g, 干地龙、麦冬、菟丝子各10 g, 五味子5 g。辨证加减:明显阴虚者去黄芪加地骨皮10 g、玄参10 g, 明显气虚者给予西洋参片泡服, 10克/次, 明显阳虚者加仙灵脾10 g、制附片10 g, 小便增多者加覆盆子10 g, 多饮者加知母10 g、天花粉10 g, 淤血征象者加桃仁10 g、丹参15 g, 肾功能衰竭者根据病情加六月雪20 g、生大黄10~15 g, 水湿甚者加大腹皮10 g、猪茯苓15 g。1剂/天, 水煎服, 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采用金标法对患者UAER进行测定, 参考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进行观察。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水肿消退, 肾功能衰竭患者Scr下降>150μmol,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水肿减轻, 肾功能有所改善或基本稳定,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25%~49%。无效:临床症状、肾功能、尿蛋白等无改善甚至加重[1]。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 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2.2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AER为 (106.52±121.68) μg/min, 相较治疗前 (168.62±150.17) μg/min, 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参考组患者UAER为 (146.85±138.96) μg/min, 相较治疗前 (159.32±131.46) μg/min, 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有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早期病理主要为阴虚燥热, 日久则气阴两虚。因气为精微物质所化生, 糖尿病患者食入物质不可化生气血, 由小便排出, 精微物质逐日消耗, 同时疾病基础为气失之化、阴精亏虚, 日久必虚[2]。而精微物质化生依赖于气的推动, 气虚导致推动无力, 化生无权则导致阴精愈加亏损, 最终导致气阴两虚, 病情较长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燥热之象, 多表现为气阴两虚[3]。中医学认为疾病虽然累及肺脾肾三脏, 然而肾为疾病重点, 肾虚开阖失司导致水湿内停, 脾虚水湿不运, 水肿出现。气血血行不畅, 病久入络, 淤血阻滞, 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 肾脏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微循环堵塞, 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血流速度明显缓慢, 与中医中所言淤血理论基本一致[4]。吕仁和等认为糖尿病病机是气阴两虚, 痰、热、郁、淤互结, 肾之络脉形成微小阻碍导致真元虚损, 气阴两虚患者则转化为肝肾阴虚、肾阳虚, 同时兼有淤血、痰湿、湿热等症状。刘英哲等在对1433例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 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型占据所有证型的47.7%, 本次研究中,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86例, 占61.4%。由此可知, 在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中, 气阴两虚证具有广泛性, 因此在治疗中可将益气养阴作为治疗原则。本次治疗中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 药方中, 党参健脾益肺、补中益气, 炙黄芪生津止渴、益气养阴、能够促进气旺而促血行, 二者同为君药, 白术、山药补气, 菟丝子补肾, 生地、麦冬、五味子养阴, 干地龙活血通络, 益母草活血利水, 药物共同作用下活血泻浊、益气养阴, 辩证加减, 从而有效治疗糖尿病。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 补气药物能够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 从而降低血糖, 养阴药物可加速胰岛素分泌, 从而有效降糖, 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的高凝倾向, 缓解肾小球的硬化[5], 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 患者UAER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 由此可知,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有助于促进缓解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宁, 高云霞.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UAER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2 (4) :274-277.

[2]郑柳涛, 武曦蔼, 李平.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初探[J].中医药学报, 2009, 37 (3) :6-8.

[3]项晓骏.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6 (6) :76.

[4]银枝, 宋诵文, 吴新民.益气养阴祛癖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4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08, 40 (3) :30-31.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6

1 临床资料入选67 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 均为Fon-taine分级II期患者, 男58 例, 女9 例; 病程最长15 年, 最短2 个月,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 例, 平均年龄 ( 56. 3 ± 10. 2) 岁; 平均病程 ( 7 ± 6. 6) 月; 临床分期IIa期7例, IIb期30 例。对照组30 例, 平均年龄 ( 54. 8 ± 11. 6) 岁;平均病程 ( 6 ± 5. 1) 月; 临床分期IIa期5 例, IIb期25 例。两组具有可比性 ( P > 0. 05) 。

入选标准: 参照1995 年10 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 1) 男女之比为8. 5:1, 发病年龄大多在40 岁以上。 ( 2) 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表现: 麻木、怕冷 ( 或灼热) 、间歇跛行、瘀血、营养障碍改变, 甚至发生溃疡或坏疽, 常四肢发病, 以下肢为重, 有20% ~25% 发生急性动脉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 ( 3 ) 患肢近心端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 4) 各种检查证明, 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 下肢月国、股动脉以上病变为多见 ( 常累及肢体大、中动脉) 。 ( 5) 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 ( 6) 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他肢体缺血性疾病。 ( 7) 动脉造影: 1下肢动脉病变, 月国、股动脉以上病变占60% 以上: 2动脉多为节段性闭塞, 闭塞段之间的动脉和近心端动脉多呈迂曲、狭窄, 因粥样斑块沉积, 动脉呈虫蚀样缺损; 3由于广泛肢体动脉硬化, 侧支血管很少, 而肠系膜下动脉, 骶中动脉, 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等主要分支动脉, 就成为侧支血管, 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X线平片检查, 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在扩血管治疗的同时均口服药物。治疗组口服通脉灵胶囊 ( 唐山市中医院制剂室自制, 0. 3g/粒) , 3 粒/次, 3 次/d。处方组成: 黄芪60g, 川芎40g, 川贝母6g, 水蛭5g, 地龙、土鳖虫、鸡血藤各15g, 牛膝30g, 桂枝20g, 炒谷芽、炙甘草各10g, 蜈蚣2 条。对照组口服安步乐克片[三菱制药 ( 广州) 有限公司], 每次100mg, 3 次/d。4 周为1个疗程。

3 结果

3. 1 疗效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 年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肢体创面完全愈合; 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阻抗式血流图或光电血流图 ( PPG) 明显改善; 步行速度100~ 120 步/ 分钟, 并能持续步行1500m以上无不适者。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肢体创面愈合或缩小; 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阻抗式血流图或光电血流图 ( PPG) 均有改善; 步行速度100 ~ 120 步/分钟, 并能持续步行500m以上者。无效:治疗2 疗程后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或病情继续发作。

3. 2 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1 例, 占56. 76% ; 显效15 例, 占40. 54% ; 无效1 例, 占2. 75% , 总有效率为97. 30% 。对照组治愈5 例, 占16. 67% ; 显效16 例, 占53. 33% ; 无效9 例, 占30% , 总有效率70%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 χ2检验; P < 0. 05) 。

4 体会本病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 多为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由于年老脾肾之气渐衰, 运化失司, 平素膏粱厚味太过, 痰浊内生, 凝滞脉络, 日久致痰瘀互结, 脉道闭阻, 肢体失养从而废用, 甚则肢端坏死, 自行脱落; 抑或阳气本虚, 血行瘀滞[1]。气血瘀滞是本病的最终病理结果。因此, 治疗原则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祛痰破瘀为主。通脉灵胶囊依法选药精当, 方中黄芪为君药, 补中益气, “善治肢体痿废”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能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血压; 臣以川芎温通血脉, 既能活血化瘀, 又能祛风行气止痛, 为血中之气药, 具有通达气血的功效; 桂枝温通经络, 舒达拘挛之肢体; 鸡血藤活血通脉。以上益气温阳药与活血通脉药相伍为用, 共收“气行则血行”之功。再佐以水蛭、蜈蚣、地龙破血逐瘀; 川贝母除痰散结, 补中有行, 补而不壅, 攻而不伤正; 炒谷芽消积护胃。使以牛膝引药下行; 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全方配伍严禁, 药味虽少, 力专而效宏, 共奏益气化瘀之功。切中病机, 故收效显著。另外, 治疗期间饮食起居调摄适当十分重要,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稳定斑块治疗亦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且经病理学证实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 其中男37例, 女23例;年龄32~82岁, 平均 (67.5±2.1) 岁。腺癌25例 (41.7%) , 低分化腺癌17例 (28.3%) , 黏液腺癌10例 (16.7%) , 印戒细胞癌5例 (8.3%) , 未分化癌3例 (5.0%) 。按不同的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 均采用NAP方案:阿霉素20~40mg/次, 静脉冲入, 第1~7天用;顺铂40~6 0 m g/次, 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 (生理盐水) 5 0 0 m l中静脉滴注, 第2~8天用;并在第2~3天、第8~9天均水化, 用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止吐, 依托泊苷 (足叶乙甙) 100mg/次, 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第4~6天用。间隔3周重复。同时,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清毒化瘀法, 基本方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各30g, 绞股蓝、藤梨根各20g, 冬凌草、炒白术各15g, 丹参、陈皮、莪术各10g, 同时根据症状进行加减, 若腹胀加木香, 便秘加杏仁、火麻仁, 呃逆加姜半夏、旋覆花、枇杷叶。水煎温服,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 每次剂量150~200ml。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分别从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体力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疗效评定参照WHO的《实体肿瘤近期疗效的分级标准》, 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等4个等级。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 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以上, 并持续4周以上, 无新病灶出现;无变化: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 0%以下或增大2 5%以下, 持续4周以上, 无新病灶出现;恶化:肿瘤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受益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 /样本量。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和周围神经毒性等。患者的体力状况采用生活质量卡氏评分 (KPS) 进行测定, 得分越高, 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表1)

由表1可见, 观察组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2, P<0.0 5) 。总体上, 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表2)

由表2可见,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和周围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表3)

由表3可见, 治疗前两组患者KPS评分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胃癌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胃积”“反胃”等范畴, 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毒邪痰瘀结积于经络脏腑, 以致脏腑阴阳失调。中晚期胃癌患者中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症状, 感觉生不如死, 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甚至会出现自杀意向。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来讲, 如何减轻不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在给予癌痛患者有效药物治疗的同时, 配合益气清毒化瘀法, 以清毒抑瘤、益气健脾、化瘀通络, 调动患者内在抗病能力, 控制病灶, 可起到较好扶正抗癌之效[3]。本文方中的冬凌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莪术、藤梨根等均有抗肿瘤作用, 其中莪术能抑制人胃癌S G C-7 9 0 1细胞的增殖, 诱导肿瘤的细胞凋亡, 而藤梨根能有效杀伤和诱导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的凋亡, 改变胃癌细胞基因谱。方中的姜半夏、旋覆花、枇杷叶具有化痰、降胃气作用, 可用于治疗胃热呕吐, 从而有效缓解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研究表明, 科学治疗配合益气清毒化瘀法对增强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消化吸收是非常重要的, 能使患者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4]。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和周围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胃癌中晚期患者常规化疗配伍益气清毒化瘀法,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轻不良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清毒化瘀法对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60例, 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 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治疗基础上实施益气清毒化瘀法, 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和周围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生活质量卡氏评分 (K P S)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清毒化瘀法, 可有效提高近期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益气清毒化瘀法,胃癌,中晚期

参考文献

[1]熊墨年, 唐晓玲, 余炅, 等.益气清毒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 2011, 24 (11) :90.

[2]附舰, 陈光伟, 刘理礼, 等.藤梨根提取物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1) :20

[3]徐艳霞, 王淑琳.中药联合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1) :45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人工流产患者120例, 年龄18~40岁, 停经时间6~10周。术前常规检查, 术后1周回院复查B超。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在年龄、停经时间、胎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方法:将患者随机化方法分为3组, 每组40例。 (1) 治疗组A:抗生素+中药口服+热水袋外敷; (2) 治疗组B:抗生素+中药口服+中药热奄包外敷; (3) 对照组:抗生素+益母草片。

给药方法: (1) 治疗组A (抗生素+中药口服+中药热奄包外敷) :方剂由生化汤加黄芪20 g, 党参15 g, 白术15 g, 益母草15 g组成。1剂/日, 水煎400 m L, 分早晚2次口服;药渣装入干净棉布袋内, 热敷下腹部30 min, 1次/d, 连用5d;配合口服抗生素头孢呋辛酯片0.5g/次, 2次/d, 甲硝唑片0.4 g/次, 3次/d。 (2) 治疗组B (抗生素+中药口服+热水袋外敷) :中药方剂组成及服法同治疗组A;普通热水袋热敷下腹部30min, 1次/日, 连用5 d;配合口服抗生素头孢呋辛酯片服用方法及疗程同前。 (3) 对照组 (抗生素+益母草片+热水袋外敷) :4片/次, 3次/d, 连用5 d;配合口服抗生素, 药物组成、服用方法及疗程同前。

观察指标: (1) 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自术后阴道流血开始至完全停止持续的天数。 (2) 人工流产后1周子宫内膜厚度:术后1周B超复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 (±s) 表示,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ANOVA方差分析。

结果

3种方法治疗人流术后阴道流血天数的比较:治疗组A、治疗组B及对照组人流术后阴道流血的天数分别为 (5.0±2.2) d、 (7.2±3.5) d及 (7.6±2.9) d。与其他两组比较, 治疗组A人流术后阴道流血天数最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种方法治疗人流术后1周的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A、治疗组B及对照组人流术后1周的内膜厚度分别为 (8.8±3.9) mm、 (6.5±4.3) mm及 (6.7±4.4) mm。与其他两组比较, 治疗组A人流术后1周的内膜恢复最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 人工流产可耗伤母体气血, 直接导致气血亏虚, 正气不足, “不荣则痛”;人工流产损伤冲任二脉及胞宫胞络, 气血运行逆乱, 血溢脉外, 若留蓄胞宫, 则成为瘀血, “不通则痛”。气虚不能固摄冲任、胞脉之血, 导致出血日久不净;又瘀血阻滞, 新血不得归经, 离经之血妄行, 故而下血不止。“虚”和“瘀”是其病机特点。

针对这一病因病机, 治疗首推益气活血法。益母草是传统的缩宫调经药物, 是典型的活血化瘀药, 古时就用来活经破血、调经解毒, 具有收缩子宫、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2];其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的作用, 有利于流产后子宫内膜创伤的恢复再生。黄芪为传统补气药, 甘温纯阳, 补诸虚之不足。药理研究表明, 黄芪能加强子宫收缩力, 有利于血性恶露排出和子宫复旧的作用[3]。生化汤出自中医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 是治疗产后病的传统方剂, 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作用。四君子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是补气健脾的代表方剂, 广泛应用于各种气虚证。活血化瘀中药单药益母草、复方生化汤剂在预防和治疗人流术后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中发现, 益气活血法结合热奄包治疗能有效减少人流术后阴道流血天数及促进子宫内膜恢复, 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口服治疗方法。

中药外敷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疗法, 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4]。采用此法治疗本病, 主要取其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活络开窍之功效。中药外敷下腹[5], 药力集中, 通过热的传导作用, 可使较高浓度的药物直接渗透吸收, 直达病所, 有利于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吸收, 达到调整局部气血目的。尹重等观察中药外敷用于产褥复旧的临床疗效, 结果疗效确切满意[6]。

综上所述, 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法结合热奄包在治疗人流术后阴道流血及促进子宫恢复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结合热奄包预防人流术后阴道流血及促进子宫内膜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 每组40例。治疗组A给予抗生素+中药口服+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组B给予抗生素+中药口服+热水袋外敷;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益母草片。于术后1周回院复诊, 观察记录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益气活血法结合热奄包治疗的患者人流术后阴道流血天数最少、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最好;益气活血法结合热水袋外敷及益母草片结合热水袋外敷其次,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益气活血法结合热奄包法在治疗人流术后阴道流血及促进子宫恢复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妇科学,人工流产,阴道流血,中药热奄包外敷

参考文献

[1]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17.

[2]俞涓.益母草注射液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35) :138.

[3]高学敏, 张廷模.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503.

[4]高翠霞.内服外敷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J].中医研究, 2009, 22 (9) :44.

[5]辜学敏, 冯宗文.中药外敷方辅佐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药材, 2007, 30 (8) :1049.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9

摘 要 现在随着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依靠新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已经成为新的竞争手段。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竞技能力是当今世界运动训练科学和运动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药是我国的国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把中医药学开发运用到体育运动中去,有着雄厚的基础和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 中药 疲劳恢复

在以往推迟疲劳的研究中,补充的营养物质多为糖和支链氨基酸。我国学者将中药引入到运动实践中,用以消除疲劳和调整运动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和技能失调。而复方中药的特点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具有多成分、多系统、多靶点的综合效应。因此,在运用中药推迟、消除运动疲劳的研究中,把益气药和活血药配伍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名浙江省自行車运动员,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

(二)测试方法

每周服用益气活血中药3次,共计6周,并抽血测试血睾酮和皮质醇。

二、研究结果

(一)益气活血药对睾酮的影响

以益气药类(黄芪、当归等)为主对运动员的血睾酮指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强化训练加中药运动后24小时组与强化训练后24小时比较,血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显著上升。 以补脾和活血两类药对运动员的睾酮进行分别测试,经过6周训练后,实验结果表明补脾和补脾活血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和训练组。而活血睾组睾酮水平在所以组中最低与健脾及健脾活血组有显著的差异。

(二)益气活血药对皮质醇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人参、黄芪、枸杞子三种益气中药均可提高运动员血浆皮质醇的含量,其中人参可显著提高中年大鼠皮质醇含量,但黄芪和枸杞子对皮质醇的调节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三、结果分析

益气活血药有人参、黄芪、刺五加等益气药和田七、当归、丹参等活血药物组成。

(一)人参的主要功能:健脾益肺,用于肺脾心肾气虚证。张晓芬等运用人参对小鼠进行抗疲劳、耐缺氧、抗应激及升高血色素等试验研究,进一步发现人参等益气类中药在抗疲劳中确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现代药物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利尿、降压、抗菌、增强免疫机能、使血浆中CAMP增高等功能。

(三)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并使全血粘度下降、故兼有止血、活血、阵痛作用。能促进机体造血功能,能增加管状动脉血流量,有改善心肌氧代谢作用,降低动脉压。

(四)当归的主要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有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长,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保肝,抗菌,利尿,阵痛等作用。

(五)党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减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大剂量则呈促凝作用,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作用。

四、结论

从各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参、黄芪、刺五加、田七、当归、丹参、陈皮等药物均对运动疲劳有着不同的调节效果,益气类药物可以提高血睾酮含量,但对皮质醇的调节效果出人参对其他药物并不显著,而活血类药有着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当二者同时使用时对乳酸的清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使机体的有氧能力得到增强。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体质下降,中医理论谓之“劳则气耗”,“气伤必及于精”,这与大部分运动员存在气阴两虚、肾脾不足状况相一致。大量的研究证明在运动过程中正常的激素调节对于保证运动能力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益气活血要对激素起到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 Clarkson PM, Hubal MJ. Exercise-in Duced Muscle Damagein Humans[J].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2, 81 (11s uppl):S52-S69.

[2] Connes P, Bouix D, Py G, et al.Doesexercis e-induced Hypoxemiamodify Lact ate inf Luxint Oerythrocy Tesand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in Athletes [J]. J Appl

Physiol,2004, 97(3):1053-1058.

[3] 張晓东,李骁君,郑鑫等.关于应用口服复方中药消除CBA联赛中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51-52.

[4] 胡柏平.温肾健脾中药对女运动员ρ(BT)、ρ(T)/ρ(C)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3,10(2):58-59.

益气活血化瘀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31例, 女性19例, 年龄47~84岁, 平均年龄 (63.3±4.7) 岁, 糖尿病病程2~13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29例, 女性21例, 年龄45~86岁, 平均年龄 (61.6±4.9) 岁, 糖尿病病程2~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关于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脑梗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 基底节区58例, 丘脑16例, 小脑10例, 脑叶13例, 脑干3例;排除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伴有意识障碍以及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严重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 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保护神经细胞功能、防治并发症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益气滋阴活血法, 采用自拟方, 药用黄芪30g、熟地20g、西洋参10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丹参20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10g、黄连10g、水蛭8g、石菖蒲10g[2]。每日1剂, 水煎2次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服用, 连续治疗30天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指导原则》评定[3]。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血糖基本恢复正常,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100%;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无降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 高于对照组的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s, 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属于中医“消渴”合并“中风”范畴, 其病因病机复杂。西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与血管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增强、凝血及抗凝血功能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有紧密联系。中医认为, 消渴并发中风多发于消渴后期, 由阴虚而及气虚, 气阴两虚使血行无力而发生血瘀, 瘀血阻于脑络则发为缺血性中风[4]。因此, 血瘀是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及瘀血阻滞。基于此病机, 本病的基本治则为益气滋阴活血。

本研究中采用自拟方, 方中黄芪、西洋参、熟地为君, 滋阴益气, 尤补肝肾之阴, 推动全身气血运行;枸杞子、山茱萸协助滋补肝肾之力为臣;川芎为血中气药, 活血行血, 丹参、赤芍活血化瘀, 地龙善通十二经脉, 水蛭通经搜络, 诸药共用共奏活血通络之功为佐药;石菖蒲化痰开窍, 黄连清热降火为使。全方扶正不留滞, 祛邪不伤正, 推动机体气血流畅, 共奏滋阴益气活血之功[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本方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度、拮抗血小板聚集、抗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血糖、促进糖酵解等, 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是良好的辅助治疗药物。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采取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既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又能降低血糖, 改善机体内环境, 标本兼治, 且患者服用耐受性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海峰.用益气滋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0) :27-28.

[2]付强.滋阴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9) :42.

[3]赵喜连, 周荣峰, 蒋红玉, 等.滋阴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22例[J].中医研究, 2005, 18 (12) :25-27.

[4]苗建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 (6) :93-94.

上一篇:浙江特色文化下一篇: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