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

2024-10-20

益气养阴活血(共10篇)

益气养阴活血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位70例,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 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UAER均有明显减少, 观察组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疗法能够减少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疗效显著, 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糖尿病肾病

为对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笔者对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男72例, 女68例,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 (56.3±2.8) 岁, 病程4个月~6年, 平均病程 (3.25±0.86)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标准, Ⅰ型糖尿病38例, Ⅱ型糖尿病102例, 合并症:高血压68例, 冠心病25例, 脑血管病31例, 视网膜病变18例, 周围神经病变12例, 白内障10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16例。中医辨证:气阴两虚型86例, 阴阳两虚型35例, 肺肾阴虚型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7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及中医证候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 具体如下:严格控制盐摄入量, 患者使用低优质蛋白食物, 其中肾功能不全者每日蛋白量不得超过0.6 g/kg, 肾功能症状患者每日蛋白量为0.8 g/kg左右, 高血压及伴水肿患者使用低盐食物, 冠心病、高血脂及肥胖患者食用低脂食物。给予患者拜糖平、糖适平等药物进行血糖控制。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治疗, 药方:白术、党参、益母草、生地黄各15 g, 淮山药、炙黄芪各300 g, 干地龙、麦冬、菟丝子各10 g, 五味子5 g。辨证加减:明显阴虚者去黄芪加地骨皮10 g、玄参10 g, 明显气虚者给予西洋参片泡服, 10克/次, 明显阳虚者加仙灵脾10 g、制附片10 g, 小便增多者加覆盆子10 g, 多饮者加知母10 g、天花粉10 g, 淤血征象者加桃仁10 g、丹参15 g, 肾功能衰竭者根据病情加六月雪20 g、生大黄10~15 g, 水湿甚者加大腹皮10 g、猪茯苓15 g。1剂/天, 水煎服, 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采用金标法对患者UAER进行测定, 参考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进行观察。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水肿消退, 肾功能衰竭患者Scr下降>150μmol,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水肿减轻, 肾功能有所改善或基本稳定,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25%~49%。无效:临床症状、肾功能、尿蛋白等无改善甚至加重[1]。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 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2.2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AER为 (106.52±121.68) μg/min, 相较治疗前 (168.62±150.17) μg/min, 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参考组患者UAER为 (146.85±138.96) μg/min, 相较治疗前 (159.32±131.46) μg/min, 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有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早期病理主要为阴虚燥热, 日久则气阴两虚。因气为精微物质所化生, 糖尿病患者食入物质不可化生气血, 由小便排出, 精微物质逐日消耗, 同时疾病基础为气失之化、阴精亏虚, 日久必虚[2]。而精微物质化生依赖于气的推动, 气虚导致推动无力, 化生无权则导致阴精愈加亏损, 最终导致气阴两虚, 病情较长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燥热之象, 多表现为气阴两虚[3]。中医学认为疾病虽然累及肺脾肾三脏, 然而肾为疾病重点, 肾虚开阖失司导致水湿内停, 脾虚水湿不运, 水肿出现。气血血行不畅, 病久入络, 淤血阻滞, 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 肾脏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微循环堵塞, 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血流速度明显缓慢, 与中医中所言淤血理论基本一致[4]。吕仁和等认为糖尿病病机是气阴两虚, 痰、热、郁、淤互结, 肾之络脉形成微小阻碍导致真元虚损, 气阴两虚患者则转化为肝肾阴虚、肾阳虚, 同时兼有淤血、痰湿、湿热等症状。刘英哲等在对1433例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 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型占据所有证型的47.7%, 本次研究中,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86例, 占61.4%。由此可知, 在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中, 气阴两虚证具有广泛性, 因此在治疗中可将益气养阴作为治疗原则。本次治疗中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 药方中, 党参健脾益肺、补中益气, 炙黄芪生津止渴、益气养阴、能够促进气旺而促血行, 二者同为君药, 白术、山药补气, 菟丝子补肾, 生地、麦冬、五味子养阴, 干地龙活血通络, 益母草活血利水, 药物共同作用下活血泻浊、益气养阴, 辩证加减, 从而有效治疗糖尿病。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 补气药物能够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 从而降低血糖, 养阴药物可加速胰岛素分泌, 从而有效降糖, 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的高凝倾向, 缓解肾小球的硬化[5], 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 患者UAER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 由此可知,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有助于促进缓解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宁, 高云霞.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UAER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2 (4) :274-277.

[2]郑柳涛, 武曦蔼, 李平.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初探[J].中医药学报, 2009, 37 (3) :6-8.

[3]项晓骏.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6 (6) :76.

[4]银枝, 宋诵文, 吴新民.益气养阴祛癖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4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08, 40 (3) :30-31.

[5]陈路燕, 商学征, 高彦彬, 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C].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5.

益气养阴活血 篇2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 糖尿病肾病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83-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来自我院糖尿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病程1-20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8-68岁,病程2-18年。两组病例均衡性检验,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11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及糖尿病分期标准,排除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结石、心衰、发热及近期使用影响肾功能药物的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消渴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分型辨证标准,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型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同时根据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合并高血压者使用洛汀新(10-20mg)每天一次,口服。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中药治疗。基本方:黄芪30g 党参15g 生地15g 枸杞子15g 泽泻15g 益母草30g 山药20g 丹参30g 牛膝20g 当归15g 山芋15g, 阴虚内热者加知母10g 黄柏10g ;兼湿热便结者加大黄5—10g 麻子仁10g;兼水湿者加茯苓15g 白茅根15g 。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評定疗效。有效者继服中药,3月后再进行随访总结。

3 观察指标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中医症状, 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并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心电图检查等。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候的积分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有t检验,计数资料用X2J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1组临床疗效比较

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61%、89.13%,对照组分别为15.0%、70.0%,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2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除对照组TG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明显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UAER、尿蛋白、TG、T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结合西药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4.3 3组3月后随访结果

治疗组随访60例,病情均稳定,自觉症状不明显,42例达到显效标准,另18例TG、TC均较1疗程时有所改善。对照组随访50例,29例病情稳定,17例无自觉症状,4例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5 讨论

由于糖尿病肾病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所以对于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阻止其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仍无突破,因而早期的防治仍是减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西药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中医论治是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防治手段。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领域为人所关注,尤其是在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的良好疗效及其降低不良反应的优势,使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运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药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观察,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组方以黄芪、党参、生地、麦冬、枸杞子益气补虚、养阴生津增液;山药、山芋补脾益肾;当归、生地、牛膝、益母草活血祛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降低血脂和血小板粘附率,减少血栓形成,能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因高凝状态所致的肾小球损害,促进肾功能恢复。生地、丹参、麦冬、枸杞子等有降糖、降脂、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改善肾微循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本研究表明,中医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及UAER,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该方法疗效确切,服药过程中对患者无副作用,中医药合治疗方案对防治早期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有积极的临床效应,且安全性良好,经济方便,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宝进, 张惠娟.辩证论治糖尿病肾病[J].四川中医,2010,20,(7)203

[2] 宋红年 朱建.活血通脉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5(7):

[3] 陈丽,李慧明.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杂志,2012,6,304.

作者简介:

益气养阴活血 篇3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 (1) 主要表现为颈脖粗大、怕冷、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全身酸痛、易疲乏、腰膝酸软、面目浮肿, 舌质淡红、苔白、脉沉迟等。 (2) 实验室检查FT3、FT4测值降低, TSH测值升高,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明显升高。 (3) 甲状腺B超检查可见甲状腺回声减低, 支持甲状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 也可呈大小不等的结节。 (4) 大部分患者行甲状腺穿刺 (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确诊。

1.2 一般资料

60例均系2008-10~2010-06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患者, 年龄均在16~65岁之间, 均有不同程度的怕冷、声音低顿、面红、神疲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均有FT3 (参考值3.48~6.80pmol/L) 、FT4 (参考值0.852~1.88ng/dl) 降低, TSH (参考值0.27~4.8μIU/ml) 及TG-Ab (参考值0~115U/ml) 和TPO-Ab (参考值0~34U/ml) 升高。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男5例, 女25例;中位年龄33.62岁;病程<1年7例, 1~3年19例, 3年以上4例;甲状腺肿大18例, 无明显肿大12例。对照组30例, 男6例, 女24例;中位年龄32.76岁;病程:<1年的8例, 1~3年17例, 3年以上5例;甲状腺肿大21例, 无明显肿大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优甲乐 (左甲状腺片, 德国默克公司产品) 每次12.5μg, 每日1次。每1~2周增加25μg。餐后开水送服。连续给药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汤。药物组成:黄芪12g、何首乌9g、桑胡9g、桑椹子15g、夏枯草15g、紫河车15g、川芎9g、丹参9g、甘草5g等。头煎加水500ml, 浸泡30分钟, 煎至150~200ml, 倒出药汁, 再加水300ml浸泡, 煎取药汁约150ml, 两次煎液混合, 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1剂。连续给药2个月。

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FT3、FT4、TSH测定采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试剂采用美国罗氏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被检者均空腹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无溶血、脂血及黄疽) , 置-15℃贮存待检。TG-Ab、TPO-Ab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

2.3 甲状腺肿大分度及评分标准

参考国内有关资料制定以下标准[2]。正常:望诊、触诊甲状腺不大, 0分;Ⅰ度:望诊甲状腺不大, 触其边缘不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 质软, 1分;Ⅱ度:可看到甲状腺肿大, 触诊其边缘不超过胸锁乳突后缘, 质中, 2分;Ⅲ度:望诊、触诊甲状腺肿大明显, 其范围超过胸锁乳突后缘, 质韧, 3分。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甲状腺恢复正常, 全部症状体征消失, 血清FT3、FT4、TSH、TG-Ab、TPO-Ab改善≥70%。有效:甲状腺肿减轻I度以上, 血清FT3、FT4、TSH、TG-Ab、TPO-Ab改善≥3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 血清FT3、FT4、TSH、TG-Ab、TPO-Ab无明显改善, 或较治疗前改善不足30%。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9例, 有效1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4例, 有效20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3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大评分比较

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下同)

3.4 两组治疗前后FT3、FT4、TSH、TG-Ab、TPO-Ab变化比较

见表2。

3.5 安全性观测

治疗期间, 对照组有3例 (10%) 出现白细胞减少, 2例 (6.6%) 出现转氨酶升高, 治疗后恢复正常, 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出现。

4 讨论

随着饮食中碘含量的增加, 生活节奏的改变, 加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 桥本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接近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发病水平[3]。有较高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趋势及甲状腺淋巴瘤的危险, 因此对桥本氏病应进行积极预防治疗。西医多采用单一甲状腺激素治疗, 仅仅能够恢复甲状腺功能, 对于抗体的升高, 常用的药是激素强的松, 因其副作用大, 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开发疗效显著, 安全无毒, 物质基础明确, 机理清楚的防治桥本氏病的中药, 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祖国医学中对“瘿病”、“瘿瘤”、“肉瘿”、“气瘿”等疾病的论述, 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表现十分相似。正气内虚是桥本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3], 而气滞、痰凝、血瘀则是其基本病因病机。益气养阴活血汤针对病机的主要环节, 采用益气养阴方法, 调和气血以扶助正气, 行瘀化痰以消瘿散结。方中黄芪益气健脾,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夏枯草软坚散结, 对特异性免疫机能有相当强的抑制作用;当归、川芎活血消坚、疏通经络气血;柴胡疏肝解郁, 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何首乌、桑椹子益气养阴;紫河车补气养血, 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调节血液循环, 用于甲状腺质地较韧伴有结节者, 效果明显。其中黄芪、紫河车、当归、夏枯草、桑椹子等中药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明显调节作用[4]。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散结之功。观察发现本方配合优甲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尤其可改善甲状腺肿大、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改善甲状腺抗体 (TPO-Ab、TG-Ab) 水平, 效果明显优于优甲乐对照组 (P<0.05) 。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充分验证了本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病比单用西药疗效好。中药不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同时对西药可产生协同作用, 并减少西药副作用的发生, 弥补了单用西药造成的功能缓解与免疫缓解不同步的现象, 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活血汤合优甲乐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汤合优甲乐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 单用优甲乐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 (P<0.05或P<0.01) , 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P<0.05)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合优甲乐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可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以及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中西医结合疗法,优甲乐/治疗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应用,人类

参考文献

[1]Pomusamy S, Colin MD.Thyoid autoantibodies.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01, 30:315.

[2]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30.

[3]王荣初, 张小可, 王敏建, 等.扶正清瘿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 23 (3) :2871.

益气养阴活血 篇4

资料与方法

收治老年慢性腹痛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60~85岁,平均67.8岁;病程5个月~3.5年,平均1.6年;其中伴高血压30例,高脂血症37例,糖尿病18例。对照组85例,男43例,女42例;年龄60~87岁,平均69.8岁;病程4个月~3.8年,平均1.8年;其中伴高血压31例,高脂血症38例,糖尿病1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腹痛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伴见纳呆脘痞,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②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③病程4个月以上,具有反复发作特点;④年龄60岁以上;⑤排除胃肠道肿瘤、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胆结石、功能性胃肠疾病、慢性胰腺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参苓白术颗粒,6.0g/次,3次/日口服。治疗组以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桃仁15g,红花15g,白芍20g,熟地30g,当归15g,川芎15g,玄胡15g,枳壳15g,丹参20g,炙甘草8g,水煎服,日1剂,每天服3次。两组均以21天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腹痛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食欲明显增加,大便次数明显减少;②有效:腹痛症状稍减轻,发作次数有所减少,大便次数稍减少;③无效:腹痛症状无减轻,发作次数无减少,食欲无改善,大便次数无改善。

结 果

对照组显效2例(2.3%),有效49例(57.6%),无效34例(40.0%),总有效率60.0%;治疗组显效25例(29.4%),有效58(68.2%),无效2例(2.3%),总有效率97.6%。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老年人由于长期饮食起居失调,年迈体衰,久病体虚而致本病发生。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减退,气的推动功能降低,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阻不通,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多伴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往往易导致心血管、脑血管、肠系膜等血管硬化。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血管硬化导致肠黏膜和肠壁缺血,肠管痉挛而出现腹痛。慢性肠系膜血管供应不全的慢性腹痛多发生于小肠,也可发生于结肠,多见于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腹痛范围广泛,部位不定,多发生于餐后肠管血供需求增多时[2]。老年慢性腹痛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治疗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党参、黄芪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和胃,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玄胡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肠系膜动脉血液供应,当归甘温,养血活血止痛,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熟地甘而微温,补血滋阴,枳壳行气止痛,炙甘草补益中气,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建中活血止痛之功。

参考文献

1 黄黎明,袁茂云,左万兴,等.清热消积汤治疗慢性腹痛临床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4,2(12):59.

益气养阴活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 所有患者均与《现代糖尿病学》中糖尿病肾病相应诊断标准相符, 且根据中医辨证分型, 患者皆属于气阴两虚并发血瘀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2例, 男19例, 女13例, 患者年龄为48~76岁, 平均为 (57.2±5.4) 岁;病程为3~15年, 平均病程为 (8.4±2.7) 年;观察组32例, 男17例, 女15例, 患者年龄为50~75岁, 平均为 (58.3±4.1) 岁;病程为3~17年, 平均病程为 (8.6±3.2) 年;均将其他导致尿蛋白增多因素排除, 如糖尿病酮症、发热、感染与心衰等症状, 同时排除在治疗前6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患者、妊娠、癌症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性别、病程、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给予患者合理、科学饮食控制, 根据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具体值对降脂药物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给予合理胰岛素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 益气养阴活血方剂为:杜仲12g、制附片8g、丹参16g、茯苓12g、生黄芪20g、山萸肉15g、泽泻8g、当归8g、生地12g、太子参16g、麦冬12g。对于有显著血瘀症状患者, 加服桃仁8g、红花12g、赤白芍12g;对于有严重湿热患者, 加服山栀8g、黄芩16g、连翘12g;对于阳虚患者加服肉桂12g;对有肾功能不全症状合并发生患者, 加服酒军8g。上述方剂每日1剂, 分两次口服。若患者有其他症状, 则根据其具体病情对方剂中药物剂量予以适当增减。以3个月为1疗程, 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1.3 疗效判定

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 、尿微量白蛋白 (Um Alb) 、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血清肌酐 (Scr) 、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UAER) 、24h尿蛋白定量等进行测定。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 (糖尿病)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断。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UAER与尿蛋白定量恢复正常, 血糖、肾功能指标与Hb Alc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UAER正常, 尿蛋白定量有1/2以上下降, 肾功能指标有1/4以上降低或Hb Alc、血糖与正常值接近;有效: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肾功能指标、UAER、Hb Alc与血糖等均有一定改善, 尚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出现恶化, 各项指标出现升高现象或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当P<0.05时, 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治愈10例, 显效13例, 有效5例, 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治愈6例, 显效11例, 有效3例, 无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各指标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FBG、FBG、24h尿蛋白定量、UAER、Scr、Um Alb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多发并发症, 也是最严重微血管并发症, 具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渐进性肾功能损坏, 在晚期有严重肾衰竭等临床表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30%[1]形成糖尿病肾病, 这一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展至末期肾病与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与血液异常流变有密切关系, 如果在早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治疗, 可对糖尿病肾病发生予以有效延缓, 甚至可促使这一发病过程逆转[3]。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水肿、消渴与尿浊范畴, 主要发病机制为气阴两虚与淤血阻络所致。我院在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时,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进行治疗, 药方以益气健脾、滋阴补肾为主, 同时辅以活血化瘀, 达到扶正固本、益气养阴目的。此药方寒温并用, 用药严谨, 补泻兼施, 在参考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基础上, 在药方上进行辩证加减, 不仅可起到以简御繁、对现代中医规范化诊疗特征加以体现效果, 同时还可发挥中医个体化、灵活辩证特征, 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特征相符, 因此可发挥显著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4h尿蛋白定量、UAER、Scr、Um Alb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这充分说明,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展开益气养阴活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可促使肾损害减轻, 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 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益气养阴活血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4h尿蛋白定量、UAER、Scr、UmAlb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展开益气养阴活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可促使肾损害减轻, 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 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益气养阴活血,血糖,血红蛋白

参考文献

[1]龚保文, 芮筱青, 郑衍平.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 2012, 27 (4) :689-690.

[2]尹辉, 孔令玉, 路欣.益气养阴活血法佐治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3) :2893-2894.

益气养阴活血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 年1 月~ 2014 年1 月宝安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轻中度活动期SLE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现代医学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 年修订的SLE的诊断标准[3],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男4 例,女39 岁,年龄16 ~ 62 岁,平均( 33. 8 ±10. 2) 岁,病程最短4 个月,最长9 年,平均( 3. 7 ± 2. 1) 年; 对照组男2 例,女41 岁,年龄18 ~ 59 岁,平均( 34. 6 ± 10. 7)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11 年,平均( 4. 1 ± 2. 4)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1. 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入组前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 SLEDAI)[4]≤14分,≥5 分,均未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

1. 3 排除标准

患有结缔组织疾病、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器质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1.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羟氯喹片( 上海中西药业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9990263) 口服,0. 1 g/次,2 次/天,同时给予醋酸泼尼松片( 天津力生药业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2020123) 口服,10 mg / 次,1 次/ 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口服,药物组成: 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5 g、麦冬20 g、太子参20 g、白茅根15 g、五味子10 g、丹参10 g、赤芍10 g、甘草6 g,以上中药有本院代煎,每剂煎2 袋,150 m L / 袋,每天1 剂,早晚分2 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两组显效后可逐渐减少泼尼松用量。

1. 3 观察指标

1. 3. 1中医症候积分[5]将患者主要症状面部红斑、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失眠、脱发、口疮的轻重分别记1~ 3 分,各项积分之和作为该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1. 3. 2 中医症候疗效[5]根据临床表现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价,临床控制,症状、体征消失,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5% ; 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 ,< 95% ; 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 ,< 70% ; 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中医症候积分减少< 30% ,( 临床控制+ 好转+ 有效) /患者总数= 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1. 3. 3 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上午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对两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 G) 、补体C3、C4 及抗核抗体( antinuclear antibody,ANA) 滴度测定。

1. 3. 4 安全性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处理

两组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 0 版本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各指标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中医症候积分、免疫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 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 4. 074,P = 0. 04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aP < 0. 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治疗结束后,两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 05 ) ,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t = 6.422,P < 0. 05) ,见表2。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 05; 与对照组比较:bP < 0. 05。

2. 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

治疗前两组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治疗结束后两组Ig G、ANA滴度均下降,补体C3、C4 升高,Ig G、补体C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ANA滴度、补体C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531、8.346,P <0.05)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3。

2. 4 两组安全性指标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出现畏光、视物模糊3 例,心动过速2 例,心烦易怒2 例,痤疮疹1 例,面色潮红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6% ( 11 /43) ,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 例,心动过速1 例,面色潮红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3%( 4 /4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χ2= 3. 998,P = 0. 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及心电图均未发生较大波动。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 05; 与对照组比较,bP < 0. 05。

3 讨论

SLE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临床治疗主要目的是延缓或抑制病变进展,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激素和羟氯喹均有较好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对SLE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也对治疗产生一定影响。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在重建SLE患者免疫自稳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5-7]。

中医学并无SLE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归为“日晒疮”“阴阳毒”“红蝴蝶疮”等范畴[8-9],患者多禀赋不足,加之劳累过度或七情内伤,致气血失调,SLE急性发病期多为热毒炽盛,治疗多用具有攻伐之性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品,易耗气伤阴,迁延日久,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伤。同时热毒蕴与体内耗伤阴液,阴液不足致脉道不利,进而形成瘀血,故本病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血瘀,中医治疗宜益气养阴活血。本研究自拟中药方剂中,黄芪、党参、白术可补气升阳,益气固表[10],麦冬,太子参合用可补气养阴清热,润肺生津,彰显其益气养阴之功[11],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功效,丹参、赤芍可清热凉血、滋生阴液、活血祛瘀[12],甘草可调和诸药,使益气养阴活血相得益彰,彼此兼顾,发挥对SLE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提高SLE的临床疗效; 两种方案均可调节患者免疫状态,控制SLE活动,但治疗组治疗后补体C4 浓度高于对照组,ANA滴度低于对照组,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有益于改善SLE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疗效。本研究还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5) ,可能与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降低了患者维持期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有关,卢桂玲等[7]的研究证实激素联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SLE可调节相关因子的分泌,调动患者免疫系统,提高疗效,较单用激素治疗患者可明显减少维持期激素用量,降低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及心电图均未发生较大波动,表明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SLE患者是安全的。

益气养阴活血 篇7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选择自2005-10~2007-10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内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便秘[2]者 (均经纤维结肠镜或钡剂灌肠等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习惯性便秘, 并除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共计52例, 全部病例符合1997年7月美国 (ADA)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又有排便时间延长, 每次排便之间隔在72小时以上;或便质干结, 甚则如羊屎或团块, 排便费力, 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者。

1.2 一般资料

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 男17例, 女9例;年龄44~75岁, 平均年龄58岁;糖尿病病程3~20年, 平均15年。对照组26例, 男14例, 女12例;年龄48~76岁, 平均62岁;糖尿病病程5~22年, 平均1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继续原饮食、运动调节措施和 (或) 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 观察期间均不增加剂量, 血糖控制理想者降糖药物可适当减量。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加减。基本方:黄芪15g, 熟地10g, 赤芍5g, 生大黄12g, 当归20g, 肉苁蓉10g, 枳壳、玄参、生地黄、麦冬各12g, 杏仁6g。水煎服, 每日1剂, 日服2次, 30天为1疗程。面色白光白, 疲倦乏力者, 加茯苓20g;色晦暗, 舌有瘀点、瘀斑者, 加桃仁12g、红花3g:口干多饮者加葛根12g、怀山药30g:睡眠较差者加柏子仁15g、郁金10g;腹胀明显者加莱菔子20g。对照组:以莫沙必利治疗, 每次5mg, 饭前15分钟服, 每天3次。疗程为1个月。

3结果

3.1 疗效标准[2]

治愈:大便正常, 或恢复至病前水平, 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 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内。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 或便质干结改善。无效:便秘不缓解者。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用药后出现副作用情况

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出现1例腹泻, 1例腹痛;对照组出现3例腹泻, 1例腹痛, 2例口干。

4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病机复杂, 迁延日久, 阴损及阳, 可见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肺气虚, 则大肠传导无力, 糟粕内停化燥。脾不健运, 则气血生化无源, 血虚津枯不能滋润大肠, 传输无力, 则糟粕内停。肾司二便, 肾阴不足, 则肠道失润, 肾阳不足, 则不能蒸化津液, 大肠失于温煦而传输无力。另外, 消渴病常与血瘀有关。瘀血阻络, 脏腑经络失养, 功能减退, 且影响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 即气血不畅, 津液不行, 则肠道失润。以上诸因均可导致便秘。

有学者认为糖尿病便秘是由于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便秘[3]。而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因素很多, 其中微循环障碍是它主要的发病因素之一, 所以血瘀在老年糖尿病便秘的发病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孔维等[4]通过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研究证明糖尿病便秘患者发病可能与结肠慢传输及直肠的低敏感、高耐受感有关。

笔者认为在糖尿病性便秘的治疗中, 补气养阴活血是主要治疗的思路和方法。故在治疗大法中, 采用补脾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 使气行则瘀滞消, 并配合通便之法, 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黄芪补气健脾, 肉苁蓉补肾、润肠通便;枳壳行气, 促进通便;当归养血和血, 润肠通便;大黄活血化瘀, 通便, 诸药共成益气活血、通便消瘀之功效。从治疗结果来看, 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 总有效率达到了92.3%, 效果满意, 无明显副作用,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另外, 鉴于该病的顽固性, 患者宜坚持较长时间服药以巩固疗效。同时要增加体力活动, 加强腹肌锻炼, 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 避免辛辣之品,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以上均是治疗便秘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汴生, 张思雄.实用临床老年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43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 (第一辑) .1993:131.

[3]张惠芬, 池家敏, 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66.

益气养阴活血 篇8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中药 (复方) /治疗应用,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理学,大鼠

糖尿病周围神病变 (DPN) 是糖尿病 (DM) 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DPN大鼠模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220~250g, 食用普通饲料, 适应性饲养1周。药物:益气养阴活血中药 (黄芪、葛根、郁金、鸡血藤、茯苓、生地、桂枝、地龙、水蛭等组成)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制剂室制备;弥可保片:日本卫材株式会社制造;二甲双胍:澳大利亚艾华大药厂。试剂:STZ:Sigma;Tunel染色试剂盒:北京中山生物公司。

1.2 动物造模及分组

用0.1mmol/L枸橼酸缓冲液将链脲佐菌素 (STZ) 避光条件下配成1%新鲜溶液, 按60mg/kg剂量于大鼠腹腔内注射造模, 72小时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 以持续3天空腹血糖≥16.7mmol/L者作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其中60只大鼠成模。将成模的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模型组,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弥可保组和二甲双胍组;随机取正常大鼠10只作对照组。

1.3 给药方法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生药1.86、3.72、7.44g/kg·d-1灌胃, 弥可保组予弥可保135μg/kg·d-1, 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50mg/kg·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以同体积蒸馏水。每日灌胃1次, 连续8周。实验中共死亡大鼠12只, 模型组和弥可保组各3只, 中药中、低剂量组各2只, 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各1只。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

以20%乌拉坦 (5ml/kg) 腹腔注射麻醉大鼠, 仰卧固定。剖开双侧股骨皮肤、肌肉, 暴露坐骨神经, 轻轻剥离。于4%多聚甲醛液固定2小时, 梯度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浸蜡, 60~62℃石蜡包埋, 5μm连续切片, 行HE染色, 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

坐骨神经细胞调亡检测:采用TUNEL法。采用半定量方法判定结果:细胞浆被染成棕黄色为阳性结果。阴性 (-) :无或偶见阳性颗粒, 颜色浅黄;弱阳性 (+) :阳性颗粒少于1/3, 颜色淡棕黄;阳性 (++) :阳性颗粒在1/3~2/3之间;强阳性 (+++) :阳性颗粒大于2/3, 颜色棕黄。每个切片观察3个视野。

1.5 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 用SPSS 17.0软件处理。

3结果

3.1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变化

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致密、均匀, 结构规整, 髓鞘着色均匀, 雪旺氏细胞核完整、清楚。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松散、密度不均, 结构不清晰;髓鞘肿胀、模糊, 部分脱失, 雪旺氏细胞增生。其余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结构不规整, 染色不均, 部分髓鞘肿胀、脱失, 部分胞核变形;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和弥可保组改变较轻, 坐骨神经结构欠规整, 染色欠均匀, 可见少数正常髓鞘。

3.2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的TUNEL法检测结果

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与弥可保组比较#P<0.05

4 讨论

研究表明, DM大鼠成模4~8周可出现与人类DPN类似的神经结构、功能改变。有实验报道, DM大鼠成模2周后, 坐骨神经开始出现“洋葱”样改变, 并出现大量髓神经纤维功能损伤;4周后出现MNCV减慢、波幅减小、潜伏期延长;5周后, 坐骨神经轴突萎缩变细, 脱髓鞘;6~8周时, 有髓神经纤维板层分离, 神经纤维数量减少, 线粒体、内质网肿胀、变性, 轴索变性[1,2]。本研究发现, STZ诱导的DM大鼠喂养8周后, 坐骨神经结构变化明显, 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松散、密度不均, 结构不清晰, 髓鞘肿胀、模糊, 部分脱失, 具备 DPN病理特征, 为成功 的DPN模型。

细胞凋亡是许多基因参与下自发的程序化细胞死亡。Bruck等发现, 周围神经损伤后, 神经元变性坏死主要原因为细胞凋亡[3]。周围神经损伤致胞体、轴突、效应器间反馈通路阻断, 神经元因得不到靶器官分泌营养因子而凋亡。陈晓东等[4]研究表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14天后, 腰髓前角出现标记阳性的凋亡运动神经元, 且逐渐增多。 Groves等[5]观察到大鼠坐骨神经损伤1~3个月, 是感觉神经元凋亡高峰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痹证”, 气阴两虚是其基本病机, 瘀血阻络是其病机关键。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复方紧扣病机, 从整体出发, 辨证论治, 主攻佐补, 标本兼治。黄芪补气, 葛根、生地滋阴润燥, 地龙、水蛭活血通络, 鸡血藤行气补血, 延胡索、郁金行气止痛;益气则气行血亦行, 养阴则脉道润泽、阴津得复;气阴得复则可防止瘀血再生而肌肤筋脉得养, 血活则瘀可去, 瘀血去则络脉通, 得以使气阴复, 血络通, 疼痛除[6]。

本研究显示, 给药8周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DPN大鼠坐骨神经凋亡明显增加 (P<0.01) ;与模型组相比, 各药物组细胞凋亡均减少 (P<0.05或P<0.01) , 以中药高剂量组最明显 (P<0.0 1) , 提示益气养阴活血复方中药能够抑制坐骨神经细胞凋亡, 减轻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参考文献

[1]邱阳, 张锦, 翟秀岩, 等.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 22 (8) :486.

[2]郑高飞, 熊雪琪, 唐彩萍.链脲佐菌素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的超微结构病变.电子显微学报, 1995, 14 (2) :18.

[3]Bruck Y, Bruck W, Kretzschmar HA, et al.Evidence for neuronal apoptosis in pontosubicular neuronne crosis.Neuropathol App Neu-robiol, 1996, 22 (1) :23.

[4]陈晓东, 顾玉东, 徐建光.损伤大鼠坐骨神经诱导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初步报告.中华手外科杂志, 1999, 15 (2) :111.

[5]Groves MJ, Christopherson T, Giometto B.Axotomy-induced ap-optosis in adult rat primary sensory neurons.Neurocytol, 1997, 26 (9) :615.

益气养阴活血 篇9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益气活血祛风汤;IgE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57-01

荨麻疹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暂时性炎性充血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病程超过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复杂,I型变态反应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正常人血清IgE含量较少且稳定,但患者血清IgE含量在Ⅰ型变态反应中则明显增高[2]。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为迁延顽固,采用抗组胺治疗效果较差,复发率较高。本研究通过益气活血祛风汤来治疗慢性荨麻疹,观察其对患者血清IgE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2例,将82例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2.44±5.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3.14±1.8)年。观察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1.29±4.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20±1.5)年。两药物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临床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3]制定的《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的诊断标准:风团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风团大小不等,伴瘙痒,几乎每天发生;少数表现为间歇性发作。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符合上述临床诊断,2周内未服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常规检查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脑血管、肾、肝疾病及精神性疾病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金蝉止痒胶囊(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准字Z20090396;0.5g/粒),成分:金银花、栀子、黄芩、苦参、黄柏、龙胆、白芷、白鲜皮、蛇床子等。6粒/次,3次/d。治疗时间为6周。

观察组患者口服益气活血祛风汤,组方:山栀10g,白芍20g,茯苓20g,益母草20g,白蒺藜20g,白鲜皮20g,丹皮10g,当归10g,柴胡10g,白术10g,桂枝10g,防风10g,白僵蚕10g,甘草6g。取上述中药一剂,加水煎煮,取药汁200ml分早晚2次服用,各100ml。每日一剂,治疗时间为6周。

1.4观察指标

1.4.1血清IgE水平检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E水平,血清IgE检测按ELISA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上海酶联,批号:ml065332)。

1.4.2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疗效分为未愈、好转、治愈三个等级。未愈:风团及痰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好转:痰痒等症状减轻,风团消退30%以上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总有效率=(好转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100%。

1.4.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头晕、胃肠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4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停药两个月后复发率。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情况治疗6周后,两药物组相比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经过6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9%,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了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有7例,其中头晕2例,胃肠道反应4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有6例,其中头晕1例,胃肠道反应3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停药2个月后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停药2月后,观察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7.69%;对照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16.67%。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易复发,是由于抗组胺药治是通过阻滞受体或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滞嗜碱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来改善症状的[5-6],但不能有效改善胃肠道屏障功能,而导致抗原物质继续被吸收,变态反应持续存在。益气活血祛风汤是自拟方,方中有山栀、白芍、茯苓、益母草、白蒺藜、白鲜皮、丹皮、当归、柴胡、白术、桂枝、防风、白僵蚕、甘草等药物。有研究显示[7-8],益气活血祛风中药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和抗过敏功能。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著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益气活血祛风汤具有活血祛瘀、和营消风的功效;金蝉止痒胶囊则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两组药物都能有效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停药2月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益气活血祛风汤有健脾养血的功效,方中的茯苓、白术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补血柔肝,益母草养血活血,使疗效更持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观察组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活血祛风汤能抑制变态反应。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祛风汤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毕志刚,范卫新,顾军,等.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591-592.

[2]RapinJR,WiemspergerN.Possiblelinks between intestinal permeablity and food processing:a potential therapeutic niche for glutamine[J]. Clinics (Sao Paulo), 2010,65( 06):635-643.

[3]闫学文.益气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探析[J].天津中医药,2012,29(04):365-366.

[4]张敏,李桂珍,宋蒙蒙,等.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总IgE检测及意义[J].天津医药, 2011,39(06):514-516.

[5]张宇伟.疏风除湿、清热凉血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08):23,25.

[6]王德旭,张炜,苏东宝,等.银屑病患者血清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E、IgG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10):744-745.

[7]孙跃民,欧阳树,周治平,等.活血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1857-1858.

[8] 刘亚辉.清热祛风活血汤治疗荨麻疹42例[J].河南中医,2014,34(03):479-480.

益气养阴活血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和试剂

辛伐他汀 (舒降之)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366) ;中药小剂量组 (生药浓度:3.57 g/mL) 、中药中剂量 (生药浓度:7.14 g/mL) 、中药大剂量 (生药浓度:14.28 g/mL) ,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

1.2 实验动物

采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 SD 雄性大鼠72只, 8周龄, 清洁级, 体重180 g±10 g[许可证号SCXK (沪) 2003-0003,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13515]。饲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

1.3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大鼠适应性饲养后, 称重, 根据体重随机分组编号。将60只SD 大鼠随机分成6组, 每组10只, 分别为空白组 (普通饲料) 、模型组 (高脂饲料) 、中药小剂量组[15.03 g/ (kg·d) ]、中药中剂量组[30.06 g/ (kg·d) ]、中药大剂量组[61.02 g/ (kg·d) ]、舒降之组[1.7 mg/ (kg·d) ]。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以同体积双蒸水[5 mL/ (kg·d) ]。

动物模型的建立, 委托中国科学院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加工高脂饲料85 kg。配方:82.3%大鼠标准饲料、2%胆固醇、0.5%胆酸钠、10%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5%白砂糖。空白组动物进食大鼠普通标准饲料, 其余各组动物按70×104 U/kg的总剂量给予维生素D3, 分3 d给完, 之后每天喂高脂饲料15 g, 喂养57 d。中药各剂量组、舒降之组采用高脂饲料加药物干预模式。

1.4 主要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1.4.1 主动脉内膜的形态学检查

全部动物用药57 d后, 处死大鼠, 即刻分离胸主动脉,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的形态。利用IMS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内膜厚度及泡沫细胞面积百分比。

1.4.2 血脂指标

腹主动脉采血。将1 mL注入非抗凝管中, 采用日立 717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比较用t检验, 多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对主动脉内膜、主动脉泡沫细胞的影响

各组动物胸主动脉经HE染色, 用图像分析仪检测的胸主动脉壁内膜厚度, 模型组、舒降之组、中药各剂量组内膜厚度都有不同程度增厚, 胸主动脉泡沫细胞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多, 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中药各组、舒降之组内膜厚度较模型组比较, 均有不同程度变薄, 泡沫细胞面积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P<0.05或P<0.01) 。详见表1。

与空白组比较, 1) P<0.01;与模型组比较, 2) P<0.05, 3) P<0.01;与对照组比较, 4) P<0.01

2.2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对血脂的影响

治疗结束后, TG水平在舒降之组有所下降 (P<0.05) 。空白组TC与其余各组相比水平明显偏低。与模型组相比, 中药组和对照组TC水平降低显著 (P<0.05) 。模型组、中药组、舒降之组与空白组相比, HDL-C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舒降之组与模型组相比, 仅治疗组3的HDL-C水平升高 (P<0.05) 。模型组、中药组、舒降之组与空白组相比, LDL-C水平明显升高;中药组、舒降之组与模型组相比, LDL-C水平均有降 (P<0.05) 。详见表2。

mmol/L

与空白组比较, 1) P<0.01;与模型组比较, 2) P<0.01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质、碳水化合物、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 结缔组织和钙沉积所致的, 伴有动脉中膜改变的联合病变, 它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 大量单核细胞聚集在血管内膜的病变倾向部位, 在血管内皮细胞、SMC和单核细胞 (MC) 产生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单核细胞壁的内膜下间隙,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MC表面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结合, 激活MC, 使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 (PC2NA) 能力增强, 促进其增殖和向巨噬细胞分化。研究表明血浆中TG升高、炎症急性期反应物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增加[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是预示斑块破裂危险的标志物[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 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周端教授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失调, 治疗疾病的目的就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 证属本虚标实。其病机中的“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 “标实”以气滞、血瘀和痰浊为主, 并创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治疗冠心病。该方由黄芪、麦冬、丹参、降香、桂枝等组成,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 标本兼治收到良好效果。前期研究表明,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组成的自拟方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 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 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防止血栓的形成有关[1]。

在本研究中, 应用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对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3诱导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百分比, TC、TG、HDL-C、LDL-C均有一定改善作用。提示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对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3诱导的大鼠AS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作用有关。其确切机制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AS) 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 每组10只, 分别为空白组 (普通饲料) 、模型组 (高脂饲料) 、中药小剂量组[15.03 g/ (kg.d) ]、中药中剂量组[30.06 g/ (kg.d) ]、中药大剂量组[61.02 g/ (kg.d) ]、辛伐他汀 (舒降之) 组[1.7 mg/ (kg.d) ]。应用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3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 用药57 d后, 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百分比, 血清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百分比, TC、TG、HDL-C、LDL-C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对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3诱导的大鼠AS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作用有关。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动脉粥样硬化,血脂

参考文献

[1]金斗镇, 杨建梅, 周端.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 2007, 25 (3) :12-14.

[2]杨大春, 朱峻, 周兴文, 等.冠心病炎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4, 20 (1) :1-3.

上一篇: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下一篇:DCS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