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益气法

2024-07-17

温阳益气法(共7篇)

温阳益气法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肺脾虚寒证患者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温阳益气通窍方,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 观察用药14天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影响评分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 、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EOS) 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 治疗组显效率30.00%, 总有效率82.50%;对照组显效率36.84%, 总有效率89.47%,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RQLQ评分与EOS检出率在治疗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5%,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1个月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57.50%, 对照组总有效率则降至28.95% (P<0.05) ;RQLQ评分与EOS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温阳益气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EOS浸润, 改善体内高敏状态, 具有疗效持久、副作用少等优势, 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温阳益气通窍,临床疗效

变应性鼻炎是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塞、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 ~ 25%[2], 近年来随工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 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未及时治疗, 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哮喘等并发症。西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虽可快速起效, 但容易复发, 且不能根治。中药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为主, 虽起效缓慢, 但作用持久, 逐渐得到患者认可。孙海波教授以温阳补虚, 健脾益气, 散寒通窍, 治病求本为原则, 运用温阳益气通窍方治疗肺脾虚寒证变应性鼻炎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病例选取自2013 年10 月~ 2014 年10 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 且辨证为肺脾虚寒证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 例,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 例。其中男43 例, 女37 例, 年龄18 ~ 65 岁, 平均年龄 ( 28. 3 ± 7. 6) 岁, 病程 ( 2. 5 ± 0. 9) 年。治疗组入组40例, 完成40 例; 对照组入组40 例, 脱落2 例, 完成38 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 2004) 》[3]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鼻鼽肺脾虚寒证: 症见阵发性鼻痒, 喷嚏连连, 流清涕, 鼻塞为主, 或伴畏寒、食少, 便溏, 四肢倦怠。舌质淡红, 脉细弱或沉细。鼻部检查见鼻黏膜色淡红, 鼻甲肿胀。

1. 3 纳入标准

( 1) 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并符合肺脾虚寒证的患者; ( 2) 年龄在18 ~ 65 岁之间; ( 3) 病程一年以上者; ( 4) 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 1)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2) 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神经官能症患者; ( 3) 合并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等其他鼻部疾病者; ( 4) 4 周内接受激素、组胺药或脱敏疗法等其他治疗者。

1. 5 治疗方法

治疗组: 温阳益气通窍方。药物组成: 黄芪30 g、桂枝20 g、紫苏叶15 g、藿香15 g、白芷15 g、细辛3 g、附子10 g、炙麻黄10 g。水煎服, 每天3 次, 每次100 m L。对照组: 氯雷他定片 ( 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13RXF1018) 。每天1 次, 每次10 mg。疗程14 天, 治疗结束后1 个月随访。

1. 6 观察指标

1. 6. 1 症状、体征评分采用《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3]推荐记分方法。

症状分级记分标准: ( 1) 喷嚏: 每次打喷嚏连续3 ~ 5 个者, 为1 分; 打喷嚏连续6 ~ 10 个者, 为2 分; 打喷嚏连续超过11 个, 为3 分; ( 2) 流涕: 每日擤鼻次数≤4 次, 为1 分; 擤鼻次数介于5 ~ 9 间, 为2 分; 擤鼻次数超过≥10 次, 为3 分; ( 3) 鼻塞: 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者, 为1 分; 间歇性或交互性鼻塞者, 为2 分; 完全鼻塞, 几乎全天用口呼吸者, 为3 分; ( 4) 鼻痒: 偶有鼻痒症状, 间断发作者, 为1 分; 鼻腔蚁行感, 但可忍受者, 为2 分; 鼻腔蚁行感, 但难以忍受者, 3 分。

体征计分标准: ( 1) 前鼻镜检查无异常者, 为0 分; ( 2) 下鼻甲轻度肿胀, 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者, 为1 分; ( 3) 下鼻甲肿胀与鼻中隔 ( 或鼻底) 紧靠, 下鼻甲与鼻底 ( 或鼻中隔) 之间尚有小缝隙, 中鼻甲亏不清者, 为2 分; ( 4) 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 见不到中鼻甲, 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改变, 甚息肉形成者, 为3 分。

1. 6. 2 生活质量影响评分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 (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 , 评价过去1 周鼻炎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评估项目包括7 个方面28 个项目, 各项目总分为生活质量评分, 评分越高说明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

1. 6. 3 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取患者鼻腔黏膜分泌物 ( eosinophil, EOS) 行显微镜检测, 以镜检见EOS判定为阳性。

1. 6. 4 不良反应观察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7 疗效判定标准

计算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的数值变化;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 2004) 》[3]: 计算疗效指数 ( n) = ( 治疗前总分- 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 ×100% 。显效: n ≥ 66% ; 有效: 26% ≤ n ≤ 65% ; 无效: n≤25% 。

1. 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评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用t检验; 疾病疗效及鼻分泌物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等级资料用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检验法。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疾病疗效的比较

治疗14 天后, 治疗组显效率32. 50%, 总有效率82. 5%, 对照组显效率36.84%, 总有效率89.47%,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随访1 个月后, 两组总有效率均较治疗14 天有所下降, 治疗组为57.50%, 对照组降低为28.95% ( P <0.05) 。

2. 2 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评分的比较

治疗14 天后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 P < 0. 05) ,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停止用药1 个月后治疗组RQLQ评分仍然持续走低,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见表1。

2. 3 鼻分泌物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治疗14 天及停止用药1 个月后两组EOS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 P < 0. 05) 。治疗组虽治疗14 天后阳性率下降缓慢, 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停止用药1 个月后, 治疗组无显著性变化, 对照组明显升高 ( P < 0. 05) 。见表2。

2. 4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困倦乏力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5% ,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 其病机为本虚标实, 肺、脾、肾三脏亏虚, 感受外邪而发为鼻鼽, 《内经》云“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说明本病与外界环境及机体体质关系密切。本研究以温阳益气通窍法立方, 以温阳补虚, 健脾益气, 散寒通窍, 治病求本为原则。方中重用黄芪, 大补脾、肺之气为君; 附子温补肾脾阳, 白术补气健脾, 黄芪、白术、附子合用共补脾肺肾, 增强正气; 桂枝有助卫实表之功, 与白术同用, 可以运脾阳, 化水湿; 霍香化湿解表, 紫苏叶宽中醒脾, 行气解表; 白芷解表散风, 通窍燥湿; 细辛善通鼻窍, 与附子同用共行助阳解表之效; 麻黄开腠理、透毛窍, 发汗解表以散风寒。诸药合用, 共奏温阳益气通窍, 扶正驱邪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黄芪、白术具有调节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作用; 麻黄还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14 天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 5% , 与氯雷他定片疗效相当; 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 总有效率虽为57. 50% , 较氯雷他定片组 ( 28. 95% ) 效果稳定 ( P < 0. 05) 。提示温阳益气通窍方温补肺脾肾三脏, 达“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之效, 故在疗效持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本研究引入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有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分不相符[6,7], 因此着重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量表从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更加注重患者全面的自身感受。研究结果显示, 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均不同程度下降, 温阳益气通窍方可显著降低RQLQ评分,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 明显优于对照组; 提示温阳益气通窍方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本研究试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EOS的变化。变应性鼻炎是以Ig E为介导, 以EOS浸润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EOS是重要效应细胞, 在变应性鼻炎发作期, 活化的EOS及其释放的多种炎性介质, 可增加血管通透性及黏液分泌, 并产生细胞和神经毒性, 使局部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 是引起变应性鼻炎炎症发生、发展和迁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14 天后, 两组EOS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降低, 氯雷他定片组优于中药组; 用药结束1 个月后, EOS的阳性检出率与治疗14 天比较, 中药组无显著性变化, 而西药组显著升高。提示中药温阳益气通窍方可能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控制EOS活性, 从体质上改善了患者体内的高敏状态, 效应更持久。

安全性方面, 温阳益气通窍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可长时间服用, 但远期疗效应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 以中药温阳益气通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EOS浸润, 改善体内高敏状态, 具有疗效持久, 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60.

[2]Bousquet J, Khaltaev N, Cruz AA, 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008[J].Allergy, 2008, 63 (S86) :8.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2004兰州)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 (3) :166-16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24.

[5]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2-1189.

[6]JUNIPER EF, GUYATT GH.Development and resting of a new measure of health status for clinical trials in rhinoconjunctivitis[J].Clin Exp Allergy, 1991, 21:77-83.

[7]DE GRAAF-IN'T VELD T, KOENDERS S, GARRELDS IM, et al.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sal hyperreactivity.quality of life, and nas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J].J Allergy Cin Immunol, 1996, 98:508-513.

[8]Zadeh MG, Banthia V, Anand VK, et al.Significance EOSinophilia in chromic rhinosinusitis[J].Am Jrhinol, 2002, 16 (6) :313.

温阳益气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按照文献[1]中的标准确诊, 随机分为两组组。治疗组40例中, 男16例, 女24例;年龄22~65岁, 平均42岁;病程0.5~5年;发病部位:直、乙状结肠15例, 左半结肠14例, 全结肠11例。对照组40例中, 男18例, 女22例;年龄24~67岁, 平均43岁;病程1~4年。发病部位:直、乙状结肠14例, 左半结肠11例, 全结肠1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医温阳益气解毒法, 组成温阳益气解毒方。药物组成:大黄、附子、细辛、干姜、肉豆蔻、砂仁、黄芪、升麻、当归、蜀椒、赤石脂、甘草。水煎, 每日1剂, 分2次服。对照组服用惠迪 (美沙拉嗪肠溶片, 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4片, 每日4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电子结肠镜等变化。

1.3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制订。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电子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 停药观察半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电子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充血、水肿, 可见少许糜烂及假性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病理检查无改善, 内镜检查可见黏膜仍严重充血、水肿, 多发性溃疡, 附有脓性分泌物。总有效=完全缓解+有效。

1.4 观察指标与评分标准

将4项主要症状 (腹痛、腹泻、脓血便、肛门下坠) 和电子肠镜下肠黏膜的3种基本病理改变 (充血水肿、黏膜糜烂、黏膜溃疡) 作为观察指标。按照文献[3]中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5 安全性评价指标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心电图及随时记录不良事件。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40例中, 完全缓解22例 (55%) , 有效18例 (45%) , 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中, 完全缓解7例 (17.5%) , 有效28例 (70%) , 无效5例 (12.5%) , 总有效率87.5%。两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观察指标评分情况见表2。

2.3 随访情况

经6个月~1年随访, 治疗组4例复发, 复发率为10%, 但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减轻:对照组10例复发, 复发率为30%, 其中4例较治疗前加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道反应。

3 讨论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 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 以溃疡为主, 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也可遍及整个结肠。UC病机复杂, 病因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与环境、微生物、遗传、免疫、精神心理等因素相关。西医多采用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激素等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疗效, 但其疗程长、副作用多、治疗费用昂贵, 患者往往难以坚持。中医学认为, 本病属“久泻”“休息痢”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脾胃, 涉及肝肾, 病程一般较长, 病性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并存。初始发作期多实, 久病缓解期多虚。根据慢性UC正虚为本, 虚实夹杂的基础病机特点和临床以脾肾阳虚证为主的临床症状分析, 笔者提出慢性UC最主要的病机应该是素体禀赋不足, 寒自内生或起居生活失节, 寒从外传, 凝滞阴血, “寒毒”瘀痼于脏腑, 络损血溢;病理特点是病位深在营血, 寒凝脏腑, 滋生内毒, 血络受累, 瘀痼为害, 当温其脏腑之阳, 散其表里之毒, 辅以温运其气, 推利血行之法。本方在《金匮》大黄附子汤的基础上加入砂仁、肉豆蔻温行肠腑之气, 当归、干姜养血止血, 黄芪、甘草益气托疮解毒, 升麻、蜀椒解毒, 赤石脂温涩安中以达扶正固本, 调气行血之效。本研究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尤其在中医证候积分、肠镜微观改变和抗复发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温阳益气解毒法治疗慢性UC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 2007, 12 (8) :488-495.

[2]吴铁镛.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 2006, 34 (1) :2.

温阳益气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1月中医肾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共240例。诊断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31例, 女109例, 年龄26~68岁, 平均 (36±4.6) 岁, 病程4~16年, 平均 (8±3.1) 年。原发病:慢性肾病116例, 高血压肾病61例, 糖尿病肾病59例, 其他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治疗组120例, 其中男64例, 女56例, 年龄27~68岁, 平均 (36.2±4.7) 岁, 病程4~16年, 平均 (8.1±3.2) 年。对照组120例, 男63例, 女57例, 年龄26~65岁, 平均 (35.2±4.3) 岁, 病程4~14年, 平均 (7.9±3.3) 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1]即:根据慢性肾脏病史, 有关临床表现及尿、血生化检查, 可确诊。肾功能异常程度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 (GFR) 、血尿素氮 (BUN) 及血肌酐 (Cr) 水平分三期: (1)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介于50~70 ml/min之间, 血BUN>7.14>8.93 mmol/L, 血Cr>132<177μmol/L, 临床上除有原发疾病表现外, 尚无其他症状。 (2) 肾功能失代偿期或氮质血症期:GFR<50 ml/min, 血BUN>8.93 mmol/L, 血Cr>177μmol/L, 有轻度乏力, 食欲减退和不同程度贫血等症状。 (3) 尿毒症期:有GFR<25 ml/min, 血BUN>21.42 mmol/L, 血Cr>442μmol/L, 已有明显尿毒症临床症状。如GFR<10 ml/min, 为尿毒症晚期;GFR<5 ml/min, 则为尿毒症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旦确诊, 应明确原发病因及恶化的诱因, 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中的脾肾阳虚型患者入选本治疗研究组。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优质高蛋白、低脂、低磷饮食, 治疗基础病, 合并高血压予以抗高血压药物、合并糖尿病者予以降糖药, 控制血糖。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改善钙磷代谢紊乱等治疗。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辨证, 加用中医中药治疗。方用自拟的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 药物组成:制附子10 g、制大黄30 g、制黄精25 g、黄芪30 g, 红花20 g、丹参30 g, 车前草30 g、夏枯草30 g、当归15 g、猪苓15 g、泽泻10 g、桃仁、仙灵脾各10 g, 沉香粉3 g。1剂/d, 水煎300 ml, 分两次服, 连续4周为一疗程。

1.5 观察指标

血、尿常规、血肌酐、血尿素氮。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 (1)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2) 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 (3) 血肌酐降低≥20%;有效: (1)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2) 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 (3) 血肌酐降低≥10%。稳定: (1)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积分减少<30%。 (2) 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 或增加<10%。 (3) 血肌酐无增加, 或降低<10%。无效: (1)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3) 血肌酐增加。以上显效、有效、稳定、无效的判定 (1) 项必备, (2) 、 (3) 具备1项即可作为该项的疗效判定。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比较详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比较, 详见表2。

2.3 用药后毒副作用用药后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传统的肾功能衰竭治疗, 多以应用西医药降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为主, 这些药物在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指标方面的确有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些作用往往是短期的效应。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 一方面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根除、减少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淀, 改善肾小球微循环, 促进病损肾小球的逆转, 保护残存肾单位不遭摧毁, 最大限度地挖掘、激活肾脏自身的潜伏功能, 以完成其排泄毒素, 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工作 (激活固本) ,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应用各种手段, 包括低蛋白饮食等措施[3], 排出体内有毒物质, 减少蓄积量 (排毒) , 达到减轻肾脏负担, 促进肾脏组织、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从而增加尿量, 使血肌酐、尿素氮从体内排出, 缓解患者中毒症, 血肌酐和尿素氮就会降下来。同时消除由于毒素的蓄积对全身各系统造成的侵害, 避免形成各系统的并发症。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GRF属祖国医学的“水肿”、“关格”、“虚劳”、“水毒症”等范畴, 为本虚标实夹杂之候。本虚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 标实以水湿、湿毒、血瘀多见, 病位在肾, 可累及多脏。临床研究认为CRF的主要病机是肾病日久肾虚, 阳气疲惫, 痰浊内蕴, 瘀血内阻, 不能行血, 气滞血瘀, 脉络阻塞, 最后肾络瘀阻, 水湿内蕴体内, 日久化浊, 浊腐成毒, 毒滞成瘀。表示两者相互作用致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4,5]。笔者根据此病病机特点, 应用自拟的温阳活血通络汤治疗CRF, 配合温阳、活血、利水、熄风、凉血之剂, 标本同治, 收到了明显的临床疗效。方中制附子大辛大热, 温阳逐寒, 具有温补下焦, 温肾扶阳以助气化之功效;黄精性平, 益肾补精;沉香性温味辛, 有降气止呕、温肾纳气的作用;仙灵脾性温, 有温肾助阳, 填补真气作用;丹参微寒、性苦, 有益气补血,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之功[6];黄芪性温、味甘, 有健脾益气、温阳举陷、补虚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大黄性寒、苦, 有清热泄浊、活血解毒通便、逐瘀通经的功效;桃仁性平, 活血祛瘀;红花性辛, 微温, 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车前草甘;淡;性微寒, 具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泽泻有利水, 渗湿, 泄热的作用, 夏枯草有清肝、散结、利尿的作用。诸药合用, 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 扶正祛邪, 攻补兼施, 扶正而不留邪, 攻邪而不伤正。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黄精有抗脂质过氧化及降脂作用[7];黄芪有扩血管、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 增加肾血流量, 改善内脏微循环和消除过氧化脂质作用[8]。仙灵脾 (别名淫羊藿) , 为传统补虚壮阳中药, 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表明, 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淫羊藿多糖 (EPS) 、淫羊藿甙 (ICA) 、淫羊藿总黄酮 (TFE) [9], 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雄性生殖功能, 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流变学和促进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近年来,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淫羊藿及其提取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和调节作用。丹参能改善组织内微循环,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 促进免疫复合物在体内的降解和清除, 减轻免疫损伤, 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 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增加胶原酶的产生, 增强胶原酶的活性, 促进胶原降解[10]。桃仁能提高肾脏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和提高组织胶原酶活性, 从而促进肾内的胶原分解、代谢, 减少肾内胶原的含量, 改善肾纤维化。大黄能减轻残余肾单位氧耗及高代谢, 抑制细膜细胞及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从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方面延缓CRF进展[11]。

本治疗研究表明, 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安全无毒副作用,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P<0.05) 。本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药源丰富、价格低廉, 可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120例采用一般西医基础治疗, 治疗组120例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 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 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安全无毒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温阳益气法 篇4

关键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慢性心衰

1 延缓心室重塑, 改善心功能

标本兼治的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心衰的前期、早期及显性心衰期都有有效地减轻心室重塑的作用。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临床表现为心室形状的改变、心肌质量和心室容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慢性激活是影响心室重塑的重要因素, 主要包括肾上腺素系统 (SNS)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 等以及利钠肽、血管加压素、内皮素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等一些重要的神经体液调节因子。

1.1 对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影响

心衰初期, 交感神经受颈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的调控兴奋性增强, 导致血中肾上腺素 (E) 和去甲肾上腺素 (NE) 的大量增加, 其浓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 将血中NE的浓度作为判断心衰预后的指标, NE水平越低, 预后越好。江秋玉等[1]研究表明, 拟心衰合剂 (黄芪、桂枝、大枣、白术、车前子、葶苈子、赤芍、丹参、桑白皮) 通过干预慢性心衰时神经体液因子的过度激活作用, 从而降低血中NE、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

1.2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以及神经体液因子的影响

慢性心衰时由于心输出量减少, 交感神经兴奋行加强, 血钠降低导致肾素分泌增加, RAAS激活。慢性心衰患者由于长期的RAAS系统激活, 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心肌以及血管平滑肌发生细胞和组织重构。近年来, 国内外许多研究显示:具有益气、扶阳、活血、利水等作用的中药, 能够调节RAAS的活性, 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衰的恶化。余静等[2]研究发现黄芪可通过降低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大鼠的血管紧张素水平, 从而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人参皂贰Rbl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RAAS) 活性有关。益气活血方 (黄芪、西红花、人参等) 通过降低心肌局部肾素 (RA) 、血管紧张素 (AngⅡ) 活性从而干预心梗后左室重构。

脑钠肽 (BNP) 是机体进行自身调节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被称为“心脏负荷应急救援激素”, 具有利尿利钠、血管扩张、延缓心肌和血管重构、降低RAAS系统和交感一肾上腺素能活性的作用, 可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 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黄平东等[3]分别于心衰早期和心衰期给予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 检测干预后大鼠血清脑钠肽、心功能水平, 结果表明:在心衰早期和心衰期, 其他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 (P<0.05) , 心功能明显低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 (P<0.05) 。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心衰关系密切。心衰时,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白细胞介素 (IL-1β) 和IL-6水平升高, 并且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 它们通过与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和RAAS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心室重构[4]。人参强心滴丸 (红参、生地黄、蟾酥等) 能抑制RAAS的过度激活以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肾素 (RA) 、醛固酮 (ALD) 的水平, 降低TNF-α、IL-1的分泌和表达, 继而逆转心室重构, 改善心脏功能。

2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改善远期预后

近年来,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改善远期预后方面有不错的效果。王东海等[5]使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组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也有研究表明:强心冲剂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活性从而改善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和体征, 改善心功能,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并延长心衰患者的寿命。

3 结语

中医药对心衰的认识由来已久, 并已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经大部分临床实验研究证实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是慢性心衰气阳亏虚、血瘀水停的基本治法, 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提高远期存活率。中药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弥补了西药的缺点, 但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大多数临床和实验研究只是小样本的对照观察, 缺少大样本研究, 缺乏前瞻性;目前心衰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辩证分型仍缺少统一的标准, 药物治疗、疗效评价等方面也缺少科学的治疗方案及标准。

参考文献

[1]汪秋玉, 陈跃飞, 白小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6) :860-865.

[2]余静, 王琼英, 汪汉卿.甘肃黄芪对心肌病大鼠血管紧张素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10) :905-909.

[3]黄平东, 罗懿明, 刘煜德, 等.益气温阳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脑钠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5) :538-539.

[4]王吉耀, 廖二元, 黄从新, 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90-191.

温阳益气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接受冠脉支架术后治疗病人80例,随机分为芪红组40例、常规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身高、体重、腰围、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史、合并疾病史、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并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者;2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主证:胸闷痛,舌质暗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次证:心悸、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3年龄<75岁;4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大于正常值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大于正常上限2倍];重度心力衰竭[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Ⅳ级和/或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左室射血分数≤30%]者;合并肺部严重感染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合并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病病人等;判断病人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资料不全等。

1.4 治疗方法

芪红组:心脏康复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中药服用芪红胶囊)+基础治疗;常规组:心脏康复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中药服用芪红胶囊模拟剂)+基础治疗。

1.4.1 基础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冠脉介入术后治疗指南制定治疗方案,包括常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应用硝酸甘油片。

1.4.2 心脏康复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指导:采用健康状况调查填写西雅图SF-36生活量表(quality of life,QOL),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克服焦虑、急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保持平静心态。2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戒烟、戒酒,保持休息环境安静,睡眠充足(每天8h~12h),饮食原则为清淡,不饱食或暴食,给予膳食指导。3运动训练处方:根据病人病情分3阶段进行康复运动训练。

1.4.3 中药治疗

芪红组给予芪红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常规组给予芪红胶囊模拟剂,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用药方法: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即开始服用中药,每日3次口服;由自治区中医院药剂科提供。

1.5 观察指标

于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及3个月后采用西雅图SF-36生活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进行评价。

1.6 疗效评价标准

1.6.1 SF-36生活量表评价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比较病人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西雅图SF-36生活量表分值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1.6.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比较病人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分值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采用双侧t检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西雅图SF-36生活量表比较

芪红组、常规组在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情感职能(RE)、精力(VT)及精神健康(MH)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及健康变化(HT)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芪红组病人在心理感受优于常规组。详见表1。

2.2 两组西雅图SAQ生活量表评分比较

芪红组、常规组在心绞痛发作情况(AF)、心绞痛稳定状态(AS)及治疗满意程度(TS)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及疾病认知程度(DS)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说明芪红组病人PL及DS方面优于常规组。详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多见。益气温通法代表方芪红胶囊(黄芪、红景天、桂枝、丹参、葶苈子、泽泻)由王晓峰教授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集具有益气活血,温阳化痰利水功效的中药组方而成,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病人。芪红胶囊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以黄芪为君药,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之功效,为补气利水之要药;红景天,为民族特色药材,具有扶正固本,调和阴阳作用;红花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作用;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养心通脉之功效。诸药配伍,以补气治其本,以通瘀化痰、行气利水治其标,补中有通、通中有补、通补并用,标本兼治,共奏益气活血,温阳化痰利水的功效。

有研究表明,方中益气活血药物可增加冠脉血流,调整心肌代谢,降低氧耗,机体耐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和病人左室功能,具有与毛花苷C(西地兰)类似的正性肌力作用;而活血化瘀药多具有扩血管作用,同时还可改善血液流变;利水渗湿药则类似西药利尿剂等。全方药物相互配伍,作用协同,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全身循环,利尿等,以期达到心衰康复的外周效应(即外周循环系统和肌肉系统效应)和中心效应(即心脏直接效应)目的[1,2]。

综上所述,应用益气温通法(芪红胶囊)联合基础及心脏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气虚血瘀型心衰病人临床症状、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健康变化,病人躯体活动受限。

摘要:目的 评价益气温通法(芪红胶囊)对冠脉支架术后病人心理、生理的影响。方法 80例冠脉支架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芪红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芪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温通功效的中药汤剂芪红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SF-36量表评分,芪红组病人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及健康变化(HT)方面积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芪红组病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及疾病认知程度(DS)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益气温通法可改善冠脉支架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改善病人心理状态,促进术后病人康复。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益气温通法,芪红胶囊,冠脉支架术后,心理感受,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世良,刘纪清,陈玉珍,等.老年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6.

温阳益气法 篇6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月一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2例气虚质肥胖患者,男性86例,女性26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5±11.2)岁。患者入选标准: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2001年提出的中国成人肥胖程度标准测定法,体质量指数(BMI)>28,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3条中符合1条即符合标准。并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患者属于气虚体质[3]。排除其他继发性肥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采用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男性42例,女性15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7.9±10.5)岁。对照组55例采用针刺治疗,男性42例,女性15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7.9±10.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皮肤常规消毒后,取气海、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带脉(双)、大横(双)、脾俞(双)和阴陵泉(双),用40~75 mm毫针直刺,针刺得气后留针。治疗组患者在针刺的基础上足三里(双)、气海加温针灸。每日治疗1次,每次20 min,治疗21天。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于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测量身高、体重,受试者着宽松内衣、脱鞋在身高体重测试仪上,由固定医护人员测定体重和身高,分别用千克(kg)和厘米(cm)为计数单位,所有数据均两次测试,然后取平均值。算出每个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身高/体重2(kg/m2)。以股骨大粗隆水平为标准测量臀围。以肋弓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水平为标准测量腰围(WC),以厘米(cm)为单位,所有数据均两次测试,然后取平均值。

所有患者经过禁食8~12 h后抽取静脉血,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法测定[4]。

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方法计算气虚质积分[5]。

1.4 疗效标准

治愈:体质量下降并达到标准体质量范围内(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或BMI<28)kg/m2;显效:体质量下降>5 kg;有效:体质量下降>3 kg;无效:体质量下降不足3 kg或体质量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与对照组疗效(54.5%)比较,治疗组疗效(75.4%)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臀围的变化

与治疗前比,对照组和治疗组体质量指数、腰围明显下降,治疗组气虚质平均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气虚质平均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血脂的变化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改善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肥胖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既可以发生在儿童又可以出现在成人的疾病。肥胖不但影响活动和体态,而且肥胖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肝胆疾病及癌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

祖国医学认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胖人体质多气虚,气虚运化失常,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体质虽然禀受于先天,但又是动态可变的,肥胖患者的治疗以温阳补气为主,兼用化湿行气之法,经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结果[6]。

本方取足三里、气海和中脘调节气虚。气海为元气之海,取之固本培源,以助中气。取胃之募穴中脘,配胃之合穴足三里。足三里有“合穴治内腑”之功;相配以补胃气、益脾气。灸法善于补虚,治用灸法之补益,温阳而不助火。肥胖患者气虚常常导致气机不畅[7,8],因此,温阳益气针灸方中还用后背脾之背俞,配腹部带脉、大横和天枢,实现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以沟通腹部气街,通畅腹部气机,可降胃气、升脾气和通大肠腑气。可见,温阳益气针灸方可以改善气虚质的偏颇程度。针刺能够提高饱食中枢的兴奋性,降低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控制了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了热量的摄入,使患者出现食欲下降,达到愉快减肥的疗效[9,10]。

总之,针灸治疗肥胖症主要是通过健脾化湿、疏通经络、平调阴阳,能够调节气虚体质和血脂的变化,而达到减肥的目的,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温阳益气针灸方,气虚,单纯性肥胖

参考文献

[1]李春生.现代肥胖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

[2]翟屹,赵文华,周北凡,等.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值的进一步验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7):560-565.

[3]殷振瑾,闫远杰,韩智敏,等.社区肥胖成年人的中医体质调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88-89.

[4]赵恒侠,李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TT4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探讨[J].广东医学,2008,29(2): 181-182.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

[6]李淑荣,扬敏,胡梅林,等.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100例善治脾不运化所致之水湿不行诸证[J].中国针灸,2002,22(1 0):682.

[7]殷振瑾,闰远杰.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气虚质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268-270.

[8]鲁颖,解大治,安月,等.健康人、单纯性肥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11(1):65-67.

[9]卞彤文,田新乐.不同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比较与分析[J].中国针灸,2007,5(27):712.

温阳益气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 女55例, 年龄45~80岁, 平均 (65±7) 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44~79岁, 平均 (63±5) 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45~80岁, 平均 (64±6)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呋塞米或氢氯噻嗪, 并排除其他利尿剂和螺内酯) [4]。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阳益气养心类中药进行治疗, 温阳益气养心汤方剂:红花、西洋参各5 g, 茯苓、麦冬、当归各8 g, 泽泻25 g, 附子、黄芪、葛根、丹参各15 g;用水进行煎服, 1剂/d, 分2次服用。服用中药2周后, 依据患者症状和尿量对西药用量进行调整, 进行减量服用。治疗过程中, 若患者出现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等, 应停止服用中药, 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钠尿肽 (BNP) 及大内皮素-1 (Big ET-1) 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心功能达1级或进步超过2级;有效:患者心功能进步超过1级但还未达1级;无效:患者心功能无变化, 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BNP、Big ET-1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BNP、Big 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各种原因使患者心脏功能或结构产生异常, 会对患者心室充盈、射血的功能产生影响, 心脏搏出血液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和静脉回流[6]。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主要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其运动耐量, 进而使其生命质量得以改善, 降低病死率。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各种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洋地黄类强心剂、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 治疗原则主要为扩血管、强心、利尿, 但由于这些药物药效比较单一, 常需联合其他药物[7,8]。同时, 前3种药物仅起到治标作用, 只能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后2种药物长期使用可以降低猝死率、部分逆转心肌重构, 其可起到治本作用, 但起效较慢, 具有较多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表明, 根据传统经络理论进行开发的复方药剂与传统西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明显, 其不仅可以起到扩血管、利尿和强心等作用, 对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也具有抑制作用, 还可延缓、逆转心肌重构, 因此, 既可以治标又可以治本[9]。

有研究表明, 附子、黄芪、西洋参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改善心功能, 同时还具有利尿、降血压和扩血管作用[10];红花、丹参、葛根的主要作用为降低患者血压、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 且葛根还可以逆转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 丹参具有抗血小板作用;茯苓和泽泻可起到消肿、利尿作用, 且很少导致电解质紊乱、继发性水肿;当归和麦冬则可使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得以提高, 且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上述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并且与常规西医配合治疗可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进行干预, 可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 左侧心功能得以明显提高, 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甚至可以使心肌重构部分逆转。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BNP、Big 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温阳益气养心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降低血清BNP及Big ET-1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温阳益气养心类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阳益气养心类中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钠尿肽 (BNP) 及大内皮素-1 (Big ET-1) 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BNP、Big 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温阳益气养心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降低血清BNP及Big ET-1水平。

关键词:温阳益气养心类中药,西药,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于青.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48例[J].陕西中医, 2013, 34 (3) :301-302.

[2]周其刚, 王丽英.益气养心汤联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 (5) :572-573.

[3]仇盛蕾.心衰合剂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代谢组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4]赖少伟 (Lai Siu Wai)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5]万洁.慢性心衰中西医疗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刘秋江.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及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7]苗梦露.抗心衰Ⅱ号颗粒对DHF大鼠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8]孙萍.朱宗元教授心系疾病学术思想继承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9]周鹍.口服中药治疗舒张性心衰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上一篇:申投诉处理下一篇:芦荟大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