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补肾法论文

2024-05-31

益气补肾法论文(精选7篇)

益气补肾法论文 篇1

中医补肾与益气思想历史沿革悠久, 古今临床运用广泛, 属中医补法范畴。补肾、益气两法一直用于临床不同疾病的治疗, 效果显著。半个世纪以来, 补肾、益气在肺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亦越来越多。根据中医五脏相关理论, 补肾、益气法治疗各种肺病, 不仅体现在慢性期、缓解期, 也体现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比如哮病、喘证 (哮喘) 、肺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的治疗, 即所谓“发时治肺兼顾肾, 平时治肾兼顾肺”。笔者认为“补肾益气法”可适用于辨证为肾气虚证或肾虚合气虚证的一切疾病或者疾病的不同阶段, 而在应用上是补肾法与益气法的有机结合, 并非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补肾益气法”的理论与实践, 是中医理论发展中的生动体现。本文的立意在于鲜明地提出“补肾益气法”并加以专门探析, 以升化其内涵、理解其新义。在此, 望能抛砖引玉, 以促进补肾益气法在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肺病研究应用方面更上新的台阶。

1补肾益气的概念

补肾益气包含补肾与益气两个方面涵义。补肾, 也称益肾, 就是补益肾脏虚损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方法, 即补益肾中阴阳精气。益气, 又称补气, 指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证的一种治法。

笔者认为补肾益气适应证可从两方面解释:一方面, 可用于肾气虚证。它是指肾气虚弱, 功能减退, 封藏固摄功能失职, 进一步可致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本证多因年高体弱, 肾气亏虚, 或先天秉赋不足, 肾气不充, 或久病劳损, 耗伤肾气所致。症见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晃白、小便频多、遗精早泄、舌苔淡白、脉细弱等。这属于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 从涵义上可替换为“补益肾气”。

另一方面, 可用于肾虚与气虚两个方面综合病证, 它是在肾虚基础上加上气虚证。肾虚即指肾的阴阳精气亏虚, 症状可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气短、耳聋耳鸣、面浮肢肿等。而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 脏腑机能衰退, 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 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气虚可进一步发展到气陷、气不固、气脱, 并可与血虚、阳虚、阴虚、精亏等虚证并为病, 而为气血两虚、气阴亏虚、阳气亏虚、津气亏虚等证。气虚可致诸实也可致他虚, 涉及五脏六腑, 与肾脾肺关系密切。在此“补肾”与“益气”为并列结构, 可替换为“益肾补气”。

2历史沿革

早在《内经》中, 对于肾的功能、肾虚的病因、治法等已有较明确的认识。《难经》进一步突出了肾的作用, 并正式提出命门的概念。至汉代, 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 对肾虚的病机、补肾的方法、方剂药物等作了新的补充和发展, 如《伤寒论》中关于少阴病的论述, 《金匮要略》中关于虚劳病的论述及肾气丸的创制等, 为后世补肾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 随着中医学实践的不断深入, 补肾法的研究逐步得到完善, 其中以元代朱丹溪、明代张景岳与赵献可为代表。朱丹溪为滋补肾阴派的代表, 提出了“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的观点。张景岳为温补派的代表, 提出了“阳非有余, 真阴不足”的观点。赵献可亦认为命门乃人身之主宰, 治疗先天水火不足, 强调八味丸、六味丸的使用, 认为二方使用得当, 可治百病。

而中医“气”的思想亦源远流长, 《内经》就有“精气同一”说法。《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而《素问·通评虚实论》载有“精气夺则虚, 邪气胜则实”, 《素问·剌志论》认为“气实者热也, 气虚者寒也”。中医还有“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之说。这些就是对气的生理、病理、功能方面的认识。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始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提示人体机能不足者给以益气。载于《神农本草经》的人参, 被历代医家称为补气之圣药, 运用广泛。而在方剂方面, 早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有四君子汤, 还有张仲景创立的金匮肾气丸, 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 都是补气或补肾气的代表方。

经查询, 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于2001年、2005年分别公布了“补肾” (invigorating the kidney) 与“益气” (benefiting qi) 术语名称。而对二者的组合方式“补肾益气”并未明确规定。

3理法方药

3.1 补肾益气之理法

中医学认为, 肾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具多种功能的脏器, 是先天之本, 与人的生、老、病、死及生殖密切相关。肾病多虚, 故补肾法是肾病治疗的基础疗法, 运用非常广泛。而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 各种功能相互配合, 相互为用, 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它包括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吸入之清气三种。就脏腑而言,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脾为气之源。就分类而言, 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而元气藏于肾, 实即为肾气, 并以三焦为通道, 流布于全身, 凡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无所不至。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 或后天失养, 或肺脾肾功能失调, 气生成不足, 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复等所致。气虚可导致“气虚之象”, 如精神倦怠、眩晕心悸、体瘦肢弱及舌淡脉弱。但也会出现“肿、胀、泄、秘、痛、瘀”等实象, 即所谓“至虚有盛侯”、“大实有羸状”的虚实寒热错杂之象。

根据“虚者补之”原则, 阴虚者补阴, 阳虚者补阳, 气虚者补气, 血虚者补血, 脏腑虚损者, 增益脏腑, 以达到“以平为期”之目的。肾虚治则为“培其不足, 不可伐其有余”, 而益气标准是“形不足者补之以气”。故此, 对肾气虚或肾虚合气虚证, 施以补肾益气法确实恰如其分。

3.2 补肾益气之方药

经过历代发展, 补肾、益气方日趋丰富, 主要如下: 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理中丸、小建中汤、右归丸、左归丸、大造丸、玉屏风散、补元煎、缩尿丸、桑螵蛸散、菟丝子丸、金锁固精丸、都气丸、人参胡桃汤、参蛤散、四神丸、十全大补汤等加减。

临床实践中补肾中药主要有: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仙灵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抗衰延寿;鹿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强筋壮骨、健体延年;紫河车——补肾益精、大补气血、益寿延年;蛤蚧——补肺肾、止喘嗽、滋补强壮;附子——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养生、散寒止痛;蛇床子——补肾助阳;骨碎补——补益肝肾、活血壮筋;狗脊——补肝肾、强筋骨;锁阳——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益智仁——益肾补脾助阳;肉苁蓉——滋肾益精、壮阳润肠、悦色延年、养生抗衰;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袪风湿;仙茅——壮阳温肾、祛风除湿;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明目、益脾止泻、养生抗衰;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熟地黄——滋阴补血、强壮、利尿、抗过敏;五味子——敛肺生津、滋肾涩精、宁心安神、养阴止汗;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延年益寿;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泻;海马——温补肾阳、化结消肿;海狗肾——补肾助阳、益精填髓;脐带——补肾益肺、平喘敛汗。

益气中药有:人参——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 安神;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太子参——补气生津;黄芪——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白术——补气健脾,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山药——益气养阴, 补脾肺肾, 固精止带;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甘草——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黄精——补气养阴, 健脾, 润肺, 益肾;大枣——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饴糖——补中缓急, 润肺止咳;蜂蜜——补中缓急, 润燥, 解毒。

4补肾益气法在肺病特别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补肾益气法用于诸多疾病特别是肾气亏虚之慢性疾病, 具有显著作用。现代诸多名老中医都认同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病皆与肺脾肾脏器虚损关系密切, 特别是在疾病缓解期或中后期, 应重视益气健脾、补益肺肾, 而补肾益气为重中之重。比如, 邵长荣、沈自尹、洪广祥等都主张治疗哮喘缓解期务必补肾纳气 (益气) 平喘。王会仍认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以益气健脾补肾为要, 尤其需重视培补肾阳, 方以玉屏风散、七味都气丸、十全大补汤为基础加减[1,2]。

近年来, 有关肺病特别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现代临床、实验研究较为显著, 成果喜人。主要表现如下:

4.1 哮喘方面

董竞成等[3]通过临床实验对比研究认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在大剂量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寿而康片 (含附片、生地、黄芪、首乌、黄精、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等) 治疗哮喘特别是哮喘急性发作和慢性顽固性哮喘, 疗效显著, 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 复发率低, HPA轴的储备功能得到保护,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0.001) 。杨华萃等[4]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 设中西药组 (吸入舒利迭加用自拟中药益气补肾活血汤) 51例、西药组 (吸入舒利迭) 51例, 结果发现总有效率中西药组96.08%、西药组84.31%, 中西药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 (P<0.01) , 说明中药益气补肾活血汤治疗儿童哮喘疗效确切。孔令芬等[5]通过对2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加用中药组对比研究, 发现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可降低小儿哮喘ET-1、NO、CEC水平, 减少小儿哮喘的发作次数, 从而提高小儿哮喘的治愈率。宫兆华等[6]通过实验发现补肾益气中药可调节哮喘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白细胞介素-6功能紊乱。赵福东等[7]通过补肾 (淫羊藿) 和益气 (黄芪) 中药对哮喘反复发作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 对120只大鼠分组对比试验, 结果发现补肾和益气中药可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 还能改变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谢瑾玉等[8]通过实验得出仙灵脾和黄芪可有效减少哮喘大鼠TNF-a的生成, 抑制NF-kB的活性, 可抑制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炎症发展。

可见, 补肾益气法在治疗哮喘方面确有实效, 其科研已触及分子学、细胞学, 但仍须进一步深入, 包括遗传基因、蛋白组学方面。

4.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

董竞成等[3]通过临床实验对比研究认为:在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寿而康片 (含附片、生地、黄芪、首乌、黄精、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等)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复发率低, HPA轴的储备功能得到保护,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0.001) 。孙树起[9]利用补气健脾法治疗慢阻肺105例, 一个疗程10天后, 临床控制84例, 好转17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6.19%。秦光灿[10]将76例慢阻肺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用补肾活血益气汤治疗, 对比试验得出治疗组显效68.4%、总有效率92.1%, 对照组显效47.4%、总有效率71.7%,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补肾活血益气汤以扶正气为主, 驱邪为辅, 可明显增强免疫功能, 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指标, 临床疗效显著。赵甫成等[11]自拟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9例,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 发现疗效显著。梁建萍等[12]实验观察通络活血和益气补肾法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善效应, 评价通络活血和益气补肾法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等的影响, 得出这两种中医治法结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效果。张贻雯等[13]通过实验发现益气补肾汤能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能减少或控制其急性发作, 效果良好。王莒生等[14]将缓解期慢阻肺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60例口服参灵胶囊 (西洋参、灵芝、黄芪、枸杞) , 对照组60例口服金水宝胶囊, 疗程3个月, 通过用药前后症状积分、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等, 发现参灵胶囊治疗慢阻肺缓解期效果良好, 作用优于对照组药物金水宝胶囊。曹玉雪等[15]通过实验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哮喘大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变化及补肾益气中药对大鼠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 发现补肾益气中药可改善COPD合并哮喘大鼠症状, 抑制气道炎症。

诚然, 补肾益气法在慢阻肺方面的应用成绩显著, 尤其表现在临床方面。但动物性实验研究除本所有所涉及 (如曹玉雪等人实验研究) , 其它鲜有所见。

4.3 单纯性支气管炎与肺癌方面

乔佳[16]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试验发现, 补肾平喘益气汤结合西药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周立成[17]将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随机分组、对比研究, 对照组予羧甲司坦、舒氟美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肾益气、温阳活血中药治疗, 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97%, 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刘红健等[18]通过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组实验, 发现治疗组 (化疗加中药健脾益气补肾方即六味地黄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比对照组 (纯化疗) 中医证候疗效、1年生存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 无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3/CD4均较治疗前提高,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显著, 证明健脾益气补肾法可明显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喻清和等[19]认为益气补肾方 (以益气补肾为主方药组成) 能减轻肺癌术后化疗反应, 改善患者症状。

以上表明:补肾益气法用于支气管炎、肺癌等方面同样具有良好实效, 说明补肾益气法可以治疗肺病中的多个病种, 也正是中医异病同治思想在临床实际中的灵活运用。

5结语

补肾益气思想源于中医古籍并经实践一直运用, 它是补肾与益气两者的有机结合, 其理法方药内容丰富、涵义精深。补肾益气法的研究应用成果, 充分体现了它在疾病治疗中的宝贵价值, 亦是中医异病同治思想在临床上特别是在肺病治疗中的生动体现, 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当然, 我们在实践中应根据中医的整体思想与辨证论治的原则, 灵活运用补肾益气法合理组方配药, 或佐以其它治法, 以求最佳疗效。

摘要:历代以来, 补肾、益气两法一直用于异病同治, 效果显著。而半个世纪以来, 补肾、益气在肺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亦越来越多。根据中医五脏相关理论, 补肾、益气法可治疗各种肺病, 比如哮病、喘证 (哮喘) 、肺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笔者认为补肾与益气有机结合即“补肾益气法”, 可适用于辨证为肾气虚证或肾虚合气虚证的一切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本文的立意在于鲜明地提出“补肾益气法”并加以专门探析, 以促进补肾益气法在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肺病研究应用方面更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补肾益气法,肺病研究,探析

益气补肾法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治疗的93例DN患者, 西医诊断符合《糖尿病内科学》[2]的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气阴亏虚或阴阳两虚型消渴。排除有其它脏器病变、近期服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和不能接受观察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 男27例, 女19例, 年龄44~71岁, 平均 (56.4±5.3) 岁, 病程4~16年, 平均 (9.7±1.3) 年。观察组47例,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43~71岁, 平均 (56.8±5.5) 岁, 病程5~18年, 平均 (10.1±1.4) 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 降压, 降脂等常规治疗, 调节饮食, 适量运动。30 d为一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给予益气健脾补肾法进行治疗, 方用:黄芪20 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山西, 制备方法:春秋两季采挖, 出去须根几根头, 晒干, 切片, 生用或蜜炙用) , 党参18 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山西, 制备方法:秋季采挖, 洗净, 晒干) , 山药15 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河南, 制备方法:将毛山药揉搓成光山药, 晾晒干, 切片炒制) , 丹参15 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安徽, 制备方法: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泥沙, 干燥) , 茯苓15 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湖北, 制备方法:呈黄褐色时选晴天采挖, 刷去泥沙, 堆在室内分层排好, 底层及面上各加一层稻草, 使之发汗, 切片) , 泽泻10 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黑龙江, 制备方法:除去茎叶及须根, 洗净, 用微火烘干, 再撞去须根及粗皮) , 山茱萸10 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河南, 制备方法:采摘、水煮、机制、烘干) , 白术10 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湖北, 制备方法:冬季采挖, 除去泥沙, 烘干或晒干, 再除去须根) , 熟大黄10g (来源: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产地:四川, 制备方法:7月种子成熟后采挖, 先把地上部分割去, 挖开四周泥土, 把根从根茎上割下, 分别加工) 。每日一剂, 煎取药汁400 m L, 分两次温服。30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24 h尿蛋白量减少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24 h尿蛋白量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24 h尿蛋白无改善或加重[3]。 (2) 其它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肾功能。 (3) 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 表示, χ2校验;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t检验, 以统计学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30例 (63.83%) , 有效14例 (29.79%) , 无效3例 (6.38%) , 总有效44例 (93.62%) , 对照组显效24例 (52.18%) , 有效11例 (23.91%) , 无效11例 (23.91%) , 总有效35例 (76.09%)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866, P=0.0181<0.05) 。

2.2 炎症因子对比

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对比, 见表1。

2.3 肾功能对比

治疗前后肾功能对比, 见表2。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 头晕1例, 不良反应率6.52%, 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 头晕2例, 不良反应率8.51%,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DN是多种因素引起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肾小球的慢性炎症使其间质发生纤维化病变, 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肾衰[4]。机体炎症因子的水平可直接反应肾功能的好坏, 减弱炎症因子的活性可以减慢肾小球间质的纤维化, 减轻肾脏损伤, 防止DN的发展[5]。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控制血糖, 减低血压和血脂等手段治疗,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09%, 对炎症因子 (TNF-α、CRP、MCP-1) 和肾功能 (NDBDL、Scr、BUN) 各指标都有所改善 (P<0.05) , 说明西医治疗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DN属于“消渴”的范畴, 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关于消渴的记载[6]。病变部位在肺、胃、肾, 其中肾为病变的关键, 其早期病机为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病变后期五脏皆受累, 气血阴阳俱损, 治疗应当益气健脾补肾[7]。笔者所选益气健脾补肾方, 以黄芪、党参为君药, 共同补益正气;山药补脾养胃, 补肾涩精;山茱萸补益肝肾, 收敛固涩;茯苓健脾渗湿;白术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丹皮、泽泻、熟大黄清泻火热, 逐淤通经, 以上各药同用可益气健脾, 补肾通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8]:黄芪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细胞免疫, 并且黄芪对多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党参中糖类、酚类、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扩张周围血管而降低血压;山药中的有效成分薯蓣皂苷有抗炎、降脂作用;丹参可促进机体组织修复,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茯苓中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的作用;泽泻的脂溶性有效成分有降低胆固醇含量和抑制小肠酯化胆固醇的作用, 泽泻还有轻度降血糖的功效;山茱萸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 山茱萸鞣酸还可抑制脂肪的分解吸收;白术有降低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菌作用。徐静[9]用此法治疗DN总有效率达到85%优于西医组的70% (P<0.05) , 对糖化血糖蛋白、血清肌酐、尿微量蛋白的改善也显著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P<0.05) 。邓彩春[10]用此法治疗DN, 总有效率、炎症因子、肾功能等各项指标也均优于西医治疗。该研究运用同样治法治疗, 根据患者辩证不同所选药物略有不同,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 (P<0.05) , 对炎症因子 (TNF-α、CRP、MCP-1) 和肾功能 (NDBDL、Scr、BUN) 的影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益气健脾补肾法能有效提高DN的治疗效果。

综上可知, 益气健脾补肾法能通过降糖、降脂、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细胞纤维化等作用改善各种临床指标, 对减慢DN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新李, 曾湘杰.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 (19) :65-66.

[2]陈广, 屠庆年, 李伶俐, 等.三七交泰丸联合洛丁新片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14, 55 (20) :1735-1738.

[3]钟春.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 (4) :340-342.

[4]吴晋芳, 雒娇娇.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23) :5-6.

[5]李劲松.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3例[J].福建中医药, 2009, 40 (5) :35-36.

[6]郭立芳, 李林林, 张雪云, 等.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13) :2049-2052.

[7]李委兄, 许筠, 翟晓丽.芪龙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Cys-c、Hb Alc及um Alb水平的影响[J].2015, 17 (4) :341-344.

[8]张立祥, 李越, 段光堂.健脾补肾益气汤治疗慢性肾炎30例[J].河南中医, 2015, 35 (1) :116-118.

[9]徐静.益气健脾补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80例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 (6) :54-56.

益气补肾法论文 篇3

1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缓解期肺心病患者50例,均符合肺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4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3±10.4)岁;病程在10-3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2.5±10.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5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10.3)岁;病程在11-3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1.4±10.2)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并且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加强煅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根据病情解痉平喘、扩张血管、支持心肺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具体用药如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服用补肾益气健脾、化瘀祛痰中药汤剂,具体药方为:黄芪30-45g,丹参15-30g,党参15g,茯苓15g,瓜蒌15g,桔梗12g,陈皮10g,川芎10g,红花10g,杏仁10g,桃仁10g,黄芩6-10g,补骨脂6-10g,地龙6-10g,甘草6g,砂仁6g。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全国肺心病疗效判断标准等制定,如果治疗后当年1年内患者没有显著急性发作,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治疗后当年1年内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了50%,发作时具有明显较轻的症状,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治疗后当年1年内并没有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体征有所改善,甚至患者还出现了加重趋势,即为无效。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两者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方式均为软件SPSS21.0,%表示计数资料,并对其实施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对比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依据缓解期肺心病的临床特征,中医将其归为“咳嗽”、“喘证”等范畴,脾脏、肾脏等会在肺病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受到损伤,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进而引发痰饮,脾脏是痰来源的场合,肺脏是贮存痰的场合,二者相互作用[2,3]。肾虚不能温运脾阳,会引发脾肾阳虚。因此,中医病因病机认为,缓解期肺心病为本虚标实。

补肾益气中药中黄芩的主要功效为清肺热,黄芪、党参的主要功效为补肺脾之气,丹参、桃仁等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陈皮、砂仁的主要功效为健脾和胃,云苓的主要功效为健脾,桔梗、杏仁、甘草等的主要功效为化痰止咳,地龙的主要功效为平喘通络,诸药合用,能够达到补肾益气、补骨脂补肾助阳的功效[4,5]。结合西医治疗能够将中西医治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缓解期肺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补肾益气中药辅助西医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补肾益气中药辅助西药治疗缓解期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方法 临床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50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实施补肾益气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缓解期肺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补肾益气中药辅助西医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肾益气中药,西医,缓解期肺心病

参考文献

[1]刘仕欣,万利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02):197-198.

[2]罗洪亮.中西医结合防治肺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4(01):101-102.

[3]徐小娟.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5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3(18):284-286.

[4]邓先立.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2(52):97-98.

益气补肾法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 均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相关诊断标准:脑血管发病时间明确, 影像学支持脑卒中诊断, 发病3个月内出现痴呆且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 造血系统及精神系统疾病, 以及近期应用过抗痴呆药物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30例, 女10例, 年龄48~70 (59.2±11.2) 岁;治疗组男28例, 女12例, 年龄48~72 (58.5±10.4) 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 3次/d;治疗组给予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 方剂组成:制首乌18g, 桑椹20g, 枸杞子20g, 丹参15g, 三七10g, 天麻15g, 白芍10g, 水煎, 每日服1剂, 分2次服用, 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2] 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 计算中医症候疗效。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66%;有效:66%>疗效指数≥33%;无效:疗效指数<3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MMSEADL评分

2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中医证候学和临床防治研究表明, 血管性痴呆病机以肾虚为主, 同时存在痰瘀内生互结, 堆积体内不能清除, 郁蒸腐化, 伤及脑髓、脑络, 使神经系统机能受损。因此, 临床认为血管性痴呆与肾虚、痰瘀内阻密切相关[3,4,5]。笔者采用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方进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 方中三七、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 白芍可以补气养血, 首乌、桑椹、枸杞子为补肾的常用药物, 天麻具有镇静、镇痛及抗惊厥的作用, 诸药配伍, 紧扣病机, 标本兼治, 固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 治疗组给予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 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对2组进行疗效评价与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 高于对照组的52.5%;2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补肾活血化瘀方用于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关键词: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方,血管性痴呆,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骆凯, 苗绿, 史洪亮, 等.增智益脑汤治疗中风后痴呆112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 (2) :196-197.

[2]田金洲, 韩明向, 涂晋文, 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 (5) :16-24.

[3]石玉如, 张允岭, 戴中, 等.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证候学观察与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9 (5) :350-354.

[4]戴中, 王少杰, 白文, 等.中医对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的认识[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1 (6) :44-46.

益气补肾法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 按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中男26例, 女12例, 年龄40~76岁, 平均 (62±7.5) 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4例, 年龄41~78岁, 平均 (61±6.5)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76例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解痉剂, 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有心力衰竭者酌情使用强心利尿剂, 同时纠正酸碱失衡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益气汤:肉桂6 g, 黄芪30 g, 丹参12 g, 川芎10 g, 生麻黄3 g, 杏仁、白芍、法半夏、苏子、桑白皮、黄芩、地龙各10 g, 甘草5 g。水煎服, 1剂/d, 疗程14d。观察记录患者体温、咳嗽、痰量及喘息的变化, 同时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1.3 疗效判断标准

(1) 显效:咳嗽、咳痰、气喘症状消失, 听诊两肺呼吸音清, X线胸片检查显示明显好转; (2) 有效:咳嗽、咳痰、气喘症状明显好转, 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或啰音有所减少, X线胸片检查显示有所好转; (3) 无效:咳嗽、咳痰、气喘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均无变化[1]。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显效26例 (68.4%) , 有效9例 (23.7%) , 无效3例 (7.9%) , 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显效18例 (47.4%) , 有效9例 (23.7%) , 无效11例 (28.9%) , 总有效率71.7%,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 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 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 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 经常反复发作, 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2]。对于本病以往多采用抗感染、支气管解痉剂, 纠正酸碱失衡, 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西医治疗, 疗效不理想, 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报告逐渐增多, COPD患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主要以肾虚为本, 兼有瘀血阻滞为标。因此无论是COPD急性发作期, 还是缓解期, 治疗上都当以培补摄纳、补肾固本为主, 辅以活血化瘀通络。宣肺活血补肾汤以扶正气为主, 驱邪为辅。方中黄芪为益肺健脾、敛汗固表之要药, 能促进人体白细胞干扰素的诱生能力, 抑制细胞核糖核酸代谢, 提高免疫球蛋白Ig A水平。且黄芪能在多个环节阻断免疫反应,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3]。哮喘日久, 必牛瘀血, 故用丹参、川芎活血化瘀, 又可补血。麻黄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苏子、桑白皮使肺气得以肃降;地龙则有显著的支气管舒张作用;肉桂具有补火助阳之功用。诸药合用, 则正气得以恢复, 血气化源逐渐充足, 肾中精气不断充沛, 从而达到改善症状, 恢复体质, 预防复发的目的。实践证明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益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按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解痉剂等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益气汤, 水煎服, 1剂/d, 疗程14d。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 (68.4%) 、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显效18例 (47.4%) 、总有效率71.7%,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补肾活血益气汤以扶正气为主, 驱邪为辅, 可明显增强免疫功能, 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指标, 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补肾活血益气汤,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8) :453-460.

[2]马丽佳, 王颖, 高巍.从瘀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 (9) :747.

益气补肾法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男56例,女26例,年龄32~77岁,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笔者所在医院或上级医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77例经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由纤支镜检确诊42例,痰检确诊1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17例,胸水细胞学确诊3例;病理分型包括鳞癌、腺癌,不包括小细胞未分化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腺鳞癌。按1997年修订的肺癌国际分期标准,TNM分期中ⅡB期4例,ⅢA、ⅢB期25例,Ⅳ期53例。8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49例,病理分型包括鳞癌、腺癌,不包括腺鳞癌及其他病理类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治疗指征或拒绝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化疗标准,无化疗禁忌或相对禁忌证。1.2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个体化拟定化疗方案,给予正规化疗,根据个体情况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再给予益气补肾散结汤,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服用1周后行正规化疗,在化疗期间继续每日服用益气补肾散结汤。益气补肾散结汤组方为人参9 g、炙黄芪30 g,麦冬9 g,五味子12 g,熟地12 g,枸杞子12 g,淮山药12 g,茯苓9 g,白术12 g,陈皮9 g,附子6 g,鱼腥草2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支莲20 g,甘草6 g,大枣3枚,随症加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化疗期间及化疗疗程中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指标,统计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感染、食欲不振等毒性反应的例数及其程度。同时,通过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客观评价毒性反应。观察期为1年或至患者失访、死亡。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2]分为,(1)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2)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横径缩小≥50%,且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3)稳定: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横径乘积<50%,或增大<25%,且无新病灶出现;(4)进展: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横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观察期限为1年或至患者失访或死亡截止。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见表1。治疗组多数患者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Karnofsky评分明显好转。由临床医师会同放射专家,根据胸部CT前后对比对疗效作出评价,评价结果见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毒副反应发生率经观察,配合益气补肾汤的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少,程度轻,多在3 d~1周左右缓解,Karnofcky评分较高。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相对较多,程度较重,缓解时间较长或持续存在,患者生活质较差,Karnofsky评分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见表3、表4及图1。

注:数字1~7分别代表胃肠毒性、脱发、疲乏无力、肝肾毒性、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其它毒性反应

3 讨论

肺癌属中医“肺积”,“息贲”,“肺疽”等病证范畴。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张景岳认为,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肺积主要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入肺,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津失输布,聚而为痰。痰凝气滞,瘀阻脉络,致痰气血瘀毒胶结,日久而肺积。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内因[3]。肺癌发生后,如不能及时治疗,又会伤肺气耗肺阴,使机体正气更虚,促使肺癌进一步扩散、进展。早期肿瘤尚小,正气尚盛,正盛邪轻,多可采取以攻为主或大攻小补或先攻后调之原则。中期肿瘤发展至一定阶段,邪盛而正气亦伤,多处于势力相当阶段,宜取攻补兼施之原则。晚期病情更重,正气衰弱,正虚邪盛,治宜以补为主或大补小攻或先补后攻的原则,即“扶正所以祛邪”。

肺癌以中、老年人多发,而确诊时多属中晚期,此时正气亏虚是患者的共同特点。随着疾病的发展至中、晚期,因正气耗伤,肺之气阴不足是本,热毒、痰浊、瘀血内停是标,治疗应以补益为主而辅以攻伐,方可兼奏扶正祛邪之效。故以扶助正气为主,祛邪消积为辅[4]。扶正是根据患者气血阴阳的盛衰,益其所不足。祛邪是根据痰凝、气结、血瘀、热毒等的亢盛,而祛其所不足。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除4例为中期患者外,其余均为晚期肺癌患者,均存在正气亏虚的多种表现,适用该治疗原则。对于中老年体质较差的肺癌患者,以正规化疗配合中药气阴双补、化痰止咳等方法,常获良效,对伴有胸水的患者,配合中医药治疗亦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控制。本文所拟益气补肾散结汤,在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上,以大量临床观察为基础,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精心组方而成。以扶助正气为主,祛邪消积为辅,一扶一祛使正气得扶,邪毒以消。同时中医学认为,化疗药物具有热毒之性,可耗伤气阴,使人体正气受损,脾胃运化失司,以致气阴两伤,气血亏虚,从而产生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毒副反应。

正规化疗配合益气补肾散结汤治疗的患者,一般情况较好,食欲、睡眠较佳,患者Karnofsky评分较高,其意义在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西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本研究观察到,观察组化疗药物造成的严重毒性,如胃肠毒性、脱发、肝肾毒性、骨髓抑制等较轻,或不发生某些严重毒性反应。发生毒性反应者,其反应程度亦相对较轻,较易控制,对患者Karnofsky评分影响较小。

本方中人参、炙黄芪、白术、茯苓、陈皮益气健脾,补水之上源;熟地、枸杞、麦冬、淮山药、山茱萸、五味子滋补肝肾,并选用附子,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并于阴中求阳。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另用半支莲、白花蛇舌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散结[5]。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这三味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该方总体功效为益气、补肾、健脾、散结,以扶正培本为主,攻伐散结为辅,攻补兼备,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化疗,且明显减轻了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已有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在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减少减轻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与单用化疗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众多患者从中受益。本方所拟益气补肾散结汤,疗效切实,作用明显,价廉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与研究化疗联合益气补肾散结汤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对本院8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给予化疗联合益气补肾散结汤治疗,回顾性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3例,稳定9例,进展1例,死亡3例,有效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1例,进展8例,死亡3例。结论 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给予化疗联合益气补肾散结汤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化疗,益气补肾散结汤,中晚期肺癌,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1]钟南山,王辰.呼吸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3.

[2]刘子江.肺癌的介入治疗.实用肿瘤杂志,1996:11(5):20.

[3]俞世唐.中晚期肺癌双介入治疗88例疗效分析.肿瘤研究与临床,2002,14(3):195-196.

[4]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

益气补肾法论文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09-01~2010-12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60例早期 (病程1~2年) 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 其中男11例, 女13例;年龄39~75岁, 平均64.5岁;糖尿病病程2~30年, 平均 (9.4±6.2) 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 其中男18例, 女18例;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66.8岁;糖尿病病程2~32年, 平均 (9.60±6.5) 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 (1999年) 标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2007年) 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标准, 即采用随机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比率 (UAib/Cr) 在30~299μg/mg判定为微量白蛋白尿。并除外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酮症酸中毒以及心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临床期、肾功能衰竭期及血糖控制不稳定者。

2方法

2.1 对照组

进行糖尿病教育、优质低蛋白饮食和药物等综合治疗, 将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同时管理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给予厄贝沙坦 (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300mg/d, 共治疗8周。

2.2 治疗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加用自拟补肾益气活血汤, 药用黄芪、当归、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丹参、桑螵蛸等, 随症加减。每日1剂, 水煎两次, 共取药汁300ml, 早晚2次分服。共治疗8周。

2.3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率 (UAIb/Cr) , 空腹血糖 (F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等生化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内容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UAlb/Cr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 肾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 UAlb/Cr有所下降, 但不达显效标准, 肾功能指标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恶化, 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3.2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3.3 两组治疗前后部分生化指标的比较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讨论

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是糖尿病所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但DN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仅以尿微量白蛋白增加为主要特征, 失治则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甚则肾功能衰竭。因此, 及时发现, 有效治疗DN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西医对于早期DN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控制血糖血压,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等, 最近几年也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抑制局部的RAS治疗蛋白尿, 取得一定的疗效。西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氧化应激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和细胞的损伤[4];足细胞损伤不能有效覆盖基底膜, 肾小球滤过膜破坏导致蛋白尿的发生[5]。有研究[6,7,8]表明, 厄贝沙坦与中药方剂降糖保肾方联合使用既能发挥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又能保护糖尿病肾组织足细胞的完整性, 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还有文献[9]报道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临床期DN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本文结果表明, 厄贝沙坦联合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早期DN疗效满意, 与文报道一致。

中医认为本病病变初期, 以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1], 肾阴亏虚为糖尿病肾病之根本。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我们采用六味地黄汤为基础, 兼以益气活血的中药辅助治疗早期DN取得良效。六味地黄丸是传统的滋阴补肾方剂, 既往研究证实其有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 改善肾功能, 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保护肾脏等作用[10]。方中熟地黄合泽泻、山茱萸合牡丹皮、山药合茯苓, 具有三补三泻之功效, 有减少蛋白漏出、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方中重用黄芪以益气升阳, 使气行血行;丹参等用以活血祛瘀通络和则新血由生。而黄芪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具有调节免疫, 抗衰老、抗应激、减少蛋白尿的作用[11]。

本研究表明,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 联合应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辅助治疗, 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状, 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本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改善无差异, 表明中药辅助治疗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且其作用独立于降糖之外。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4.

[2]钟南山.内科学.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6.

[4]Shalamanova L, Mcardle F, Amara AB, et al.Albumin overload induces adaptive responses in human proximal tubular cells through oxidative stress but not via angiotensin II type I receptor.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07, 292 (6) :1846.

[5]Jefferson JA, Shankland SJ, Pichler RH.Proteinuria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a mechanistic viewpoint.Kidney Int, 2008, 74 (1) :22.

[6]Portero-Otin M, Pamplona R, Boada J, et al.Inhibition of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decreases renal protein oxidative damage in diabetic rat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8, 368 (3) :528.

[7]Tufescu A, Kanazawa M, Ishida A, et al.Combination of exercise and losartan enhances renoprotective and peripheral effects in spontaneously type2diabetes mellitus rats with nephropathy.J Hypertens, 2008, 26 (2) :312.

[8]谢辉, 刘长波, 黄霖, 等.厄贝沙坦联合降糖保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 10 (5) :392.

[9]徐桂芬.中西医结合治疗糠尿病肾病3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5, 12 (4) :248.

[10]王升高.六味地黄丸 (汤) 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医药导报, 2003, 22 (8) :561.

上一篇:煤矿安全监测新标准下一篇:加强理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