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壮骨汤

2024-05-24

补肾壮骨汤(精选4篇)

补肾壮骨汤 篇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 是因患者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所引发的慢性关节疾病, 西医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和药物, 而手术费用高、条件要求多, 故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 如美洛昔康、罗索洛格芬钠等, 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现研究中医补肾壮骨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其中男性58例, 女性40例;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 (52.8±9.5) 岁;病程2~8年, 平均病程 (3.6±1.2) 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自制补肾壮骨汤进行治疗, 药物组成:黄芪30g, 淫羊藿、制南星各15g, 枸杞子、熟地黄、杜仲、骨碎补、川牛膝、鸡血藤、当归各12g, 白芍10g, 甘草6g。口服, 1剂/天, 分早晚2次服用, 以7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功能锻炼, 如股四头肌等张或等长锻炼, 收缩3s/次, 持续20min, 3次/天。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指导原则》对患者膝关节晨僵、疼痛、活动度进行评价, 从轻到重为0~3分, 分数越高表示越严重。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关节活动已恢复正常或总积分下降超过95%;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关节活动的总积分下降75%~94%;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关节活动的总积分下降30%~7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关节活动的总积分下降小于3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改善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晨僵、疼痛、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s, 分)

3 讨论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 认为KOA属于“痹症”范畴, 因患者脾肾不足、筋骨失养、气滞血瘀、痰湿阻络、风寒侵袭而引发, 故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2]。补肾壮骨汤的方药包括:黄芪、淫羊藿、制南星、枸杞子、熟地黄、杜仲、骨碎补、川牛膝、鸡血藤、当归、白芍、甘草。其中淫羊藿可祛风除湿、补肾阳;熟地黄可补精益髓、滋阴养血;杜仲可强筋骨、补肝肾;牛膝可补益肝肾、活血祛瘀;当归可补血、调血止痛。诸药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软骨细胞功能, 帮助软骨修复, 还可通过抑制滑膜炎性病变延缓其软骨退变, 这是西药所无法具有的功效。据研究, 服用补肾壮骨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减缓疼痛, 消除肿胀, 抑制病情复发, 几乎无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突出[3]。

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自制补肾壮骨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晨僵、疼痛、活动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采用补肾壮骨汤可提高治疗效果, 有效减少患者膝关节晨僵、疼痛出现, 提高关节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 采用补肾壮骨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军伟, 米仲祥, 刘红喜, 等.自拟补肾壮骨汤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 24 (10) :968-969.

[2]甄文君, 张思胜, 康新民, 等.补肾荣骨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6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1, 28 (1) :42-43.

[3]马珑.中药内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5) :84-88.

补肾壮骨汤 篇2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4月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45~79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4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6例。病例均以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关节痛为主诉前来就诊。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1年以上。

诊断纳入标准:①全身无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脊椎常有后突畸形。②X线检查,示胸椎或腰椎有不同程度的前缘变扁呈楔形(非外力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或呈双凹征,椎体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呈栅栏状。③骨密度检测阳性征象(采用意大利双能X线骨密度仪IAun系列测定,骨密度与当地同性别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25%以上)。④中医证候为肾精不足证:腰脊疼痛,酸软少力,不能持重,舌质偏红或淡,脉沉细。

排除标准:具有其他严重的原发病、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不在观察之列。

治疗方法:口服补肾壮骨的自拟中药汤剂。主要由淫羊藿、熟地、鸡血藤、鹿角霜、杜仲、补骨脂、乳香、白术、茯苓、黄精、当归、甘草等药物组成。

用药方法:上药水煎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下,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

本组病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除规定用药外,观察期间不得使用其他对本病具有作用的中药和西药。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制定。①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时有隐痛,但能正常工作;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但工作后加重;④無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影响正常工作。

结 果

本组40例病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经治疗后,临床控制13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愈显率57.5%,总有效率92.5%。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量的减少,骨小梁的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痛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病症[2]。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其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常伴随有腰腿乏力、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动困难或受限制;而有些患者表现身材变短、脊柱畸形,许多患者还反复发生骨折。中医认为其主要是肝肾亏虚,无以生髓养筋骨所致,属“骨痿”之范畴。如《素问·痿论》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认为:该病是因肾虚精亏,肾阳衰微,阴阳俱虚,无以藏真阴而寓元阳,故而骨弱;又虚邪交争,骨痛难忍,此即肾脏损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肾主骨生髓,精充则髓足,髓足则骨强。故本方正在“肾主骨”这一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辨证,以具有温阳补肾续筋、壮骨强筋作用的淫羊藿为主要成分,辅以熟地、黄精滋肾以补精益髓;鹿角霜为血肉有情之品,偏于补阳,杜仲、补骨脂均属温肾补阳之品,起填精补髓之用;乳香、鸡血藤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当归补血活血通经络;白术、茯苓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强筋壮骨之功,双向调节免疫平衡、恢复再造肾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说明该方药能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抑制骨丧失和一定程度上促进骨的形成,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骨质疏松发展的作用。总之,补肾壮骨法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止痛及改善骨质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356-359

补肾壮骨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并压缩骨折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17例, 患者年龄50~85 (61.3±2.6) 岁;病程为1d~1年, 平均3.5±1.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核磁、CT、X线检查, 对疾病予以明确诊断, 病变椎体后壁显示完整。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 每组2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以及病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 比较并无明显 (P>0.05) , 且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输液活血、支持治疗、配合降钙素针肌注、口服阿法骨化醇及活性钙片。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步骤如下:患者俯卧位, 经C臂机定位病变椎体后, 消毒、局麻, 用一次性注射器7号针头经皮刺入关节骨皮质内对准椎弓根投影处标记穿刺点, 再在C臂机正侧位方向监视下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穿刺针经椎弓跟穿至椎体前中1/3交界处, 采用国产丙烯酸骨水泥, 调至适当粘度后 (拉丝状) , 在C臂机侧位透视下, 用10ml注射器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加压装置注入 (胸椎3~4ml, 腰椎4~5ml) , 至阻力较大或骨水泥已渗透至椎体后缘时即停止, 等2~3min后骨水泥进一步固化后拔除穿刺针, 俯卧观察3min后, 双下肢活动、感觉正常, 返回病房, 24h后鼓励患者下地活动, 术后常规抗炎3d, 住院期间及出院之后服用中药治疗方剂:自拟补肾壮骨汤, 当归、熟地、枸杞子、续断、盐炒杜仲、骨碎补、金毛狗脊、土鳖、肉苁蓉、枳壳, 补骨脂、巴戟天、香附、元胡等临症加减、1剂/d, 2w一疗程。

1.3临床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7d后, 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 均采用WHO标准, 将胸腰背痛程度分为4级: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微缓解、无效, 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轻微缓解为治疗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进行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P<0.05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相应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 观察组为100.0%, 经对比可知,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技术的进步和体制的完善, 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多, 高龄老年人也相应增多, 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 部分并发压缩骨折,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 可导致患者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等现象, 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

随着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的兴起,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相关研究结果, 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现象, 是因为骨折后椎体生物力学发生改变, 造成骨折微动所致[5]。而经皮椎体成形术时通过椎弓根为患者椎体中注入骨水泥, 此术能快速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所带来的疼痛, 促使患者椎体抗压性大幅提高, 同时可对椎体发生进一步的塌陷及再骨折等现象予以有效预防, 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安全治疗的新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镇痛效果机制主要是: (1) 向患者椎体中注入骨水泥后可对患者疏松的骨质空腔予以有效填塞, 促使水泥和骨成为一体, 使其骨硬度提高且降低骨微动发生率。 (2) 骨折经聚甲丙烯酸甲酯固定后, 脊柱的强度及稳定性得以将强, 可缓解疼痛, PMMA凝固时的发热反应, 可灼烧周围组织中神经末梢, 使其坏死, 从而缓解疼痛。选择病人一般都行MR检查, 显示椎体内存在骨折引起的水肿或出血, 大都为新鲜骨折, 椎体压缩一般不超过1/2, 这种病椎有明确手术指征, 效果更加明显。本手术需要术者有扎实的解剖学基础, 有开放性椎弓根穿刺技术, 并熟悉透视下解剖结构投影像特点, 从而保证该手术可顺利、稳定的开展。

中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主要是因为其骨皮质、骨小梁变小、变薄, 骨量减少, 导致骨脆性增加下致使其容易出现压缩性骨折, 根据中医理论,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 可知老年人骨质脆弱, 易于骨折, 都与肾中精气不足, 骨髓空虚有关, 而自拟补肾壮骨汤由当归、熟地、枸杞子、续断、盐炒杜仲、骨碎补、金毛狗脊、土鳖、肉苁蓉、枳壳, 补骨脂、巴戟天、香附、元胡等药物组成, 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行气止痛之效。中西结合, 使效果更加明显、持续。由于笔者手术开展时间尚短, 临床资料尚需进一步健全, 远期治疗尚待进行跟踪, 需进一步观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为6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补肾壮骨汤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强, 成军, 赵昌松, 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调查研究[J].颈腰痛杂志, 2013, 34 (6) :441-444.

[2]杨陈一, 唐中尧, 刘宇文.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 2014, 33 (5) :76-77.

[3]刘美学, 顾勇杰, 孙韶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医正骨, 2014, 26 (2) :29-31.

[4]霍柱根, 丘青中, 李剑, 等.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医药与保健, 2014, 22 (2) :28.

补肾壮骨汤 篇4

1 临床资料

9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均来自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骨科门诊就诊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6]。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有负重性或自发性的周身或胸腰背痛,身长缩短或驼背,或者有发脆性骨折发生史;骨密度值检测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2.5及以上个标准差;患者知情同意。排除: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骨转移或近3个月内曾服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病例;慢性肝肾疾病;慢性胃肠病变;6个月内应用过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不包括钙制剂);参与其他临床药物试验的病例;未按规定服药。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60~85岁,平均(73.1±9.85)岁;病程1个月~10年。观察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60~88岁,平均(75.2±10.61)岁;病程3W~15年。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600 mg/片),1片/次,2次/d,连用3个月。观察组给予中药自拟方补肾壮骨方煎汤口服,方由淫羊藿20 g、续断15g、骨碎补15 g、熟地黄15 g、龟甲10 g、杜仲10 g、菟丝子15g、枸杞15 g、山药15 g、蛇床子5 g、葛根10 g,阳虚甚者加巴戟天、刺五加;阴虚甚者加石斛、女贞子;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每d 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用3个月。

2.2 观察指标及检测

1)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矿含量测定仪测定腰椎前后位骨密度(BMD)。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对照组完全缓解(完全无疼痛)6例,部分缓解(疼痛较疗前明显减轻,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7例,轻度缓解(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明显)13例,无缓解22例;总缓解率为45.8%。观察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6例,轻度缓解11例,无效7例;总缓解率为85.4%。观察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数据处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VAS评分比较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值测定

结果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属退行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7]。其发病原因主要是5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骨合成能力的下降,骨分解能力增强;并且因老年人的肠钙吸收功能的下降,钙的代谢也会存在障碍;老年人的活动减少也会导致肌肉的骨刺激作用减弱。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下降,骨量丢失较快。因此,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药的治疗在临床应用广泛。

骨质疏松属中医学“骨痹”“骨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质疏松与肾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肾藏精主骨生髓”,无论肾精亏还是肾气虚,均可导致骨骼失养,痿软无力。因此补肾之法在骨质疏松治疗中有广泛应用[8]。笔者临证亦遵此大法拟方补肾壮骨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药用淫羊藿、续断、骨碎补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熟地黄、龟甲滋肾阴、益精填髓、降虚火,疗筋骨痿软之症;杜仲、菟丝子、枸杞、山药为平补之品,补肾阳、益肾精,平补肾之阴阳,强筋壮骨,扶正固本;蛇床子温肾壮阳,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所含蛇床子素可显著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改善骨显微结构,降低骨折发生率[9];葛根经药理实验证实,所含葛根总黄酮可有效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10]。数药相合,共达补肾壮骨之效。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疼痛缓解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疼痛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补肾壮骨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疗效确切肯定,未见副作用,宜于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甄仙梅,曹芳.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03,13(1):486-487.

[2]王立群,王玉娟.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J].中外医疗,2010,30(31):187-188.

[3]李晓.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5):106-108.

[4]卢勇,史亮,高振,等.经典中医古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3):6247-6251.

[5]张京松,李婉儿.中医“补肾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2,3(2):430-432.

[6]Kanis JA,Melton LJ 3rd,Christiansen C,et al.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J].J Bone Miner Res,1994,9(8):1137-1141.

[7]戎堃,刘彬丽,李木子,等.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3,8(12):1501-1506.

[8]杨锋,崔学军,王拥军.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5943-5947.

[9]鲍君杰,谢梅林,朱路佳.蛇床子素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4):591-592.

上一篇:PCC下一篇:工作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