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测新标准

2024-05-31

煤矿安全监测新标准(精选8篇)

煤矿安全监测新标准 篇1

0 引言

煤矿的监测监控系统是一种综合自动化产品, 主要功能是“监测”和“控制”。“监测”是指把井下各种环境参数、机械设备运行参数、生产情况等利用传感器采集起来, 传输到地面;“控制”是指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去控制井下的设备运行状况, 有危险源时, 能够及时报警, 并主动提示工人结束工作撤离现场[1]。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绝大部分采用“工业以太环网+总线”传输的方式, 系统是集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为一体, 具有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兼容性好、互换性强的特点。因此对维护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目前的维护人员年龄普遍偏大, 人员技术水平差、机构庞大、未接受过全面深入的培训, 在网络化高度集成技术时代, 已经不能够适应安全监控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

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及运维模式分析

1.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分析

目前煤矿常用的安全监控系统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随着安全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 各部门对安全监控系统高度重视, 加大淘汰落后的产品和系统, 同时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目前煤矿常用的安全监控系统主要采用“工业以太环网+总线”的传输方式。光纤工业以太网传输方式解决了煤矿复杂巷道环境和电磁辐射、浪涌冲击、脉冲干扰环境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问题, 从而有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煤矿还在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如:红外传感器技术、系统在线升级、系统自诊断、光纤传感器、井下千兆交换机、数据传感器等。煤矿常用的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中心站软件、远程终端、监控分站、分站电源箱、环网交换机、开关量传感器、模拟量传感器、执行器、光缆、信号电缆等组成。

1.2 煤矿安全系统运维模式分析

目前各煤矿均配备有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维护队伍。根据系统设备的多少进行人员配备, 一般情况下每人维护15~20台设备 (开关量传感器、模拟量传感器、监测分站、井下交换机) , 各矿维护队伍人员均在20人左右。由于各煤矿使用的安全监控系统存在差异, 每5年各矿组织人员到厂家或者请专家到矿进行培训1次, 整个集团公司或煤炭管理部门没有集中组织培训, 导致维护人员不能够及时地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存在自身创新不够, 部分科研单位的设备不能满足煤矿现场的实际需要, 出现科研单位与用户沟通不畅通的情况。各煤矿未能建立自己的设备检修实验室和培养专业的维修人员, 技术力量薄弱。当系统出现故障时, 大部分维护人员未能对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 只是凭借经验通过更换设备来解决问题, 导致设备材料大量浪费。如遇到疑难故障, 则需要由厂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支持, 导致维护不及时、系统故障时间长、故障率高等问题, 每年需投入大量的资金采购设备, 大大地增加了设备的成本投入。

2 运维托管模式的构想

当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运维模式存在技术创新不够、维护成本高、材料设备损耗大、工作效率低、人才匮乏、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 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管控。因此, 需要创新性地提出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维托管模式的构想, 即:“科研单位+用户”, 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装备等优势与煤炭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2.1 托管模式

科研单位指派软件、硬件专业骨干人员到相应的煤炭集团或煤矿企业, 与煤矿现有监控系统运行维护队伍中的部分精干人员成立安全监控系统专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技术服务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机构, 其提供的服务应该是规范的和可操作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分解和重构专业知识和服务环节, 减少和规范专业知识、服务环节间的依赖关系, 将服务分解为在特定服务环节中应用特定专业知识服务的过程[3]。科研单位负责对系统管理、培训、实时更新、故障诊断、设备安装、日常巡查、方案编制以及新技术设备的引进等, 以确保系统稳定, 安全可靠。

2.2 托管目标

实现“监控有效、降本增效”的工作目标, 塑造专业化服务队伍, 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为煤矿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

2.3 托管内容

根据安全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实时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 使服务矿井的系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并可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 科研单位实现“私人订制”系统功能和产品, 实现用户倒逼科研单位不断创新。负责系统软件、硬件的实时更新, 每年聘请第三方专家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性进行会诊、评估, 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整改和落实。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升级改造方案, 由科研单位派人定期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培训, 为煤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提高人才业务水平, 使运维人员能够很好地为企业工作。

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设备维修、疑难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编写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手册、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故障应急措施以及其他相关内业资料, 提供矿方需要的数据, 负责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指导井下设备的安装布局、设备的调校保养、异常数据的分析等。

2.4 托管职责

托管的各个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 为实现“系统可靠、监控有效”提供技术支撑;安全监控系统零备件及维修设备的统一管理;安全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分析, 并出具分析报告;系统设备出现故障后, 能及时处理;通过培训, 明显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 托管模式的优势

3.1 实现技术、装备的创新

能够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先行先试,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可以和科研单位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 进一步地完善和提高产品性能, 实现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 使系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和领先水平。“私人订制”系统相关功能, 如:系统在线升级、井下分站电池远程维护、快速定义、报表分类、多网融合等。不断提高监控系统的整体水平, 推动监控系统发展。

3.2 实现“减本增效”的目标

实现“减人提效、降本增效”的目的, 重新组建的队伍技术水平过硬、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从而可以减少维护人员, 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 减少不必要的材料、设备损耗, 监控设备的重复使用,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采购投入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

3.3 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人员业务能力

定期对监控维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培训能够较快地让技术人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拓展知识范围, 了解新的标准和规范等, 不断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快速处理故障的能力, 胜任岗位上工作, 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

3.4 实现“系统可靠、监控有效”的目的

在设备保障方面, 现场具有专业的设备维修人员, 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在技术服务方面, 专业化服务的定点、及时服务逐步将取代以前的相对分散、流动的服务形式, 由被动变主动服务, 实现“系统可靠、监控有效”的目的。

3.5 实现知识、技术等信息共享

这种整体托管模式具有固定的合作伙伴, 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信任, 相互依赖, 有利于知识、技术、制度等信息的交流和共享[4]。

4 结论

(1) 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维模式人才匮乏、创新不足、材料设备损耗大、维护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

(2) 提出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维托管模式, 能够降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运维成本、提升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科研+用户”合作模式, 能够促进科研单位和煤矿技术、装备的创新,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 为煤矿企业走出困境、创新管理模式、引进专业人才、降本增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志波.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

[2]桑海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6) .

[3]邹银辉, 王振, 徐腾飞.煤矿安全专业化技术服务初步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4 (4) .

[4]邹银辉, 王振, 徐腾飞.新形势下煤矿安全技术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5 (1) .

煤矿安全监测新标准 篇2

为了强化安全基础工作,促进全矿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13〕1号)和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黔安监煤矿[2013]87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全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

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和通风、地测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调度、地面设施等11个专业组。

1、通风组:由王小秋、单祥利负责落实。

2、地测防治水组:由王小明、许小漫负责落实。

3、采煤组:由邓宏坤、何先军负责落实。

4、掘进组:由谭廷彪、卢林跃负责落实。

5、机电组:由万朝乾、黄云田负责落实。

6、运输组:由万朝乾、石晓波负责落实。

7、安全管理组:由秦绪光、朱加志负责落实。

8、职业卫生组:由秦绪光、许小漫、何德义、林广凤负责落实。

9、应急救援组:由朱加田、谭廷彪、秦绪光、王小明负责落实。

10、调度组:由秦绪光、蒋春国、何德义、杜雪松负责落实。

11、地面设施组:由孙明忠、蒋春国负责落实。

二、职责范围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领导和决策;指导、协调、解决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安全质量标准化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起草矿井达标规划,提交月度和年度达标工作总结;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宣传工作;对各专业组织进行达标验收和考核;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创新活动;整理保管日常记录、台帐,按要求及时上报有关材料等。

(三)专业组:制定、实施本专业年度达标规划;提交年度达标工作总结;健全本专业各种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及时向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反馈工作开展情况。

三、考核范围、标准及评分办法

(一)参加考核评级的专业为十一个,即:通风、地测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调度、地面设施专业,参加计分的专业为十一个。

(二)考核标准及评分办法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3〕1号)规定执行。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每月中旬组织对各文明场所考核一次,每月下旬组织对各专业工程质量考核一次。遇特殊情况,则根据工程进度和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考核。参加考核的部门和人员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各专业组人员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地测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监控部、机电运输部、通风部、防突部、调度室的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

(四)各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检查实行动态检查。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要将每次检查的记录及时存档管理,作为评级考核的依据。

(五)对于每次查出的问题,责任单位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由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统一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进行监督检查。

四、奖惩办法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目标

我矿创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达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

二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80分及以上,且井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及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年度平均水平,露天煤矿年度内无死亡事故。井工煤矿通风、地测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的单项考核评分 3 均不低于80分,其他专业均不低于70分;露天煤矿穿孔、煤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专业均不低于70分。

三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70分以上,且百万吨死亡率低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年度平均水平。井工煤矿通风、地测防治水专业不得低于80分;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其他专业均不低于60分;露天煤矿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其他专业不低于60分。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专项基金

按1.5元/吨煤提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专项基金。

1、用于改造和完善不符合国务院446号令要求内容和〘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专家组会诊要求内容的系统工程、设备、工艺、仪器仪表等。

2、用于表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成绩突出的部门及个人。

(三)月度考核奖惩

按龙井煤矿〘关于月度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考核的有关规定〙、〘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3〕1号)规定执行。

(四)年度考核奖惩

全年无死亡事故、重伤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半年验收各专业得分均在70分及以上(其中通风、防治瓦斯及防治水 4 三个专业不得低于80分);年度县验收达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对质标领导小组及专业组人员给予奖励:奖金3.0万元;不达标的,予以重罚,罚款5.0万元。

煤矿安全监测新标准 篇3

1 理念先行, 用思想达标带动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

首先我们要切实提升广大干部、员工对新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认识, 从思想上提高整体素质, 从观念上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认识上转变。质量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作, 只有基础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才能带来的效益, 要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和其它工作的关系。为此, 我们要从转变思想认识, 讲安全必须讲质量, 抓安全生产必须抓安全工作标准化, 生产与安全质量存在对等关系, 要从干部、员工中树立质量理念入手,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大力宣传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在煤矿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是企业基础”、“要效益、先达标”、“抓质量就等于抓安全”等质量理念, 从思想上摆正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质量不达标不生产。要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热情, 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深入开展。

2 健全制度, 建立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

搞好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等规定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组织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干部员工及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定“基础+特色”的质量标准化创建思路, 采取多开小范围质量标准化现场会等方式, 细化各级质量标准化创建责任, 实施了“五有”管理法 (即:工作有目标、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 确保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责、权、利的有机结合。要树立“一工程, 一精品”理念, 把安全质量管理的重心放在现场一线、放在区队和班组上, 用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以激励为主, 奖罚兼顾, 奖出心动, 罚得心痛, 才能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不断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3 狠抓培训, 夯实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

要始终把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作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础工作来抓, 其涉及面范围非常广泛, 既包括员工特殊工种的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管理干部的培训也包括对各种管理制度、新标准的学习教育, 要制定按年度、季度、月度新质量标准化工作规划、考核办法、实施方案, 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执行, 生产计划要考虑不同单位、区队、组班的实际情况, 由小到大, 由易到难, 由外到里, 循序渐进, 稳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工作要采取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家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在注重专业理论操作标准学习的同时, 要从现场实际培训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方面来提高岗位操作水平为主, 通过培训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一技之长或多种能力, 个个成为行家里手。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 要严格按照“先培训、后考核;经考核, 再上岗”的原则, 认真按照新质量标准化标准做到培训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工作的规定要求, 要切实发挥培训部门及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 高标准、严要求。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严。

4 重心下移, 促进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班组是保证工程质量, 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为此, 我们要把质量标准化与班组建设有机融合, 积极创新思路, 实施“5+2班组管理法” (从安全、生产、技能、文化、和谐5个方面对班组进行考核;坚持成绩公示、成果展示两种公开方式) , 每月汇总一次考核成绩, 对班组和班组长重奖重罚, 做到奖惩兑现, 使班组“三不”伤害制度落到实处。促进了班组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完善班组长薪酬分配制度, 在煤矿企业推广班组长安全质量风险抵押金, 在提干、入党、评先、学习、疗休养、劳务工转招等方面给予优待, 从而提高了班组长扎根一线的工作热情。建立“管理经验”共享机制, 成立班组长党支部和班组科技攻关工作小组, 定期召开班组经验交流座谈会, 为员工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这不仅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 而且还能激发广大员工的巨大创造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所蕴藏的潜能。

5 文化引领, 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

煤矿企业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形成独特安全文化内涵, 使干部员工高度认同, 自觉地去遵守执行。

要把安全文化与质量标准化建设融理于教、融情于教、融乐于教中, 并不断探索宣传工作的新路子, 新方法, 在宣传安全文化与安全质量标准化不能搞空对空, 要注重联系实际, 要有创新求变, 根据煤矿不同时期, 不同生产阶, 及时更新宣传内容, 让员工在接受教育中保持新鲜感;要通过安全办公会、班前会十分钟、现场抽查、警示牌板、准军事化管理和“双述”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 同时,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每日一题、每月考评、三违帮教、事故教育、案例分析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讲解等等的有效途径。不断深入宣传安全文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 逐渐影响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行为, 使他们自觉的“学标准、用标准、会标准”遵章守纪, 按操作步骤, 用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变成人人讲安全, 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 处处要安全的格局。

总之,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煤矿的生命工程, 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工作, 要坚定“安全决心不变、管理尺度不松、追究力度不减”的信心, 继续发扬“不怕困难、想事干事, 争创一流”的梨园精神, 从而构建起扎实的安全生产环境, 实现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真正达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目标, 全力打造资源整合质量标准化样板矿井。

摘要:介绍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新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内容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结合实际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培训教育、班组建设、安全文化方面, 对如何做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阐述, 从而促进标准化建设, 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

新陆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 篇4

一、升级改造前的安全监测系统

新陆矿安全监控系统原为KJ2000型监测系统, 于2004年9日投入运行, 经过2004年9月和2009年8月两次升级改造, 地面中心站有联想服务器 (万全T200) 主机1台, 工作机、备用机各1台, LQl600KⅢH打印机1台, 功率为1 000 W的备用电源箱1台。井下分站型号为KJ2007G1型, 通讯采用2线通讯制, 主要用于监测井下瓦斯、温度、风速、CO含量、压力、主扇、局扇传感器和断电控制开关等。从2004年9月投入运行到2009年8月, 该套KJ2000型监控系统已经运行了5年, 设备老化、系统故障率较高、运行不稳定, 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为此, 新陆矿工作人员于2009年7月对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二、安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及其效果

新陆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 被立为该矿2009年的安全生产整改项目。具体改造内容如下。

1. 软件方面。

安全监测系统由原来的KJ2000型升级到KJ2000N型安全监控系统, 系统功能有了明显提升, 主要表现在:

(1) 服务器端系统选用Windows 2003 Server, 可以保证软件运行在先进、可靠的操作系统平台上, 大大提高了监控软件的整体可靠性和稳定性。

(2) KJ2000N型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客户端、中间层、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体系, 所有数据均以数据库方式存储, 数据管理、复制非常方便。

(3) 软件模块分为前后台方式。所有定义、数据查询均在前台, 并且, 前台出现任何错误, 均不会影响到后台数据的采集、控制和存储, 保证了软件核心模块的稳定性运行。

(4) 显示图页中每页的静、动态像素数量不受限制。

(5) 显示曲线支持动态增、删显示方式, 支持多条曲线同时显示, 具有十字架、局部放大功能。

(6) 数据可被导人Excel表格, 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处理。

(7) 数据采集速率由改造前的1 200 bps提高到改造后的100 Mbps。并且, 价格也更便宜且易于安装。

(8) 系统对存储时间、实时数据、运行报告、趋势报告均没有限制。

(9) 具有外接其他子系统的扩展能力。

2. 硬件方面。硬件方面在其改造后具有有以下新特点:

(1) 中心站作为新陆煤矿监控系统的控制处理中心, 安装在地面计算机房。使用的设备是联想万全T350服务器、工控计算机、地面交换机KIEN6000BA、HPLas Jeft 5200LX打印机和1台功率为6 kV·A的备用电源箱, 大大提高了系统数据信息采集的处理速度和打印速度。并且, 还可以对局部生产环节或设备发出控制指令和信号, 有效提升了中心站的监控能力。

(2) 在原有KJ2007G1分站的基础上, 在井下加设了6台KJ107A型网络传输接口 (交换机) 。该设备有2个光纤端口, 一个用于连接上级交换机, 另一个用于连接下级交换机。当其中某一段工作中的光纤线路被破坏或相应的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时, 整个网络会自愈, 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为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了多重保障。

(3) 井下现使用KJ2007G1型分站, 该分站与系统连接时, 通过中心站的定义, 既可以作为一台普通分站, 监测井下各类模拟量、开关量, 在瓦斯超限时, 能发出报警声、断电控制信号, 同时还可作为一台风电瓦斯闭锁分站。另外, 系统升级后, 可通过分站的显示模块直接显示传感器的实时值、通讯及供电状况, 方便快捷。

(4) 路断电器的输出既可选择常开触点输出, 也可选择常闭触点输出。

(5) 可以实现对8路输入信号的监测, 并且可以将模拟量 (频率型、电流型) 和开关量 (两态、三态) 传感器混装使用。

(6) 分站本身具有超限报警功能。分站具有显示报警和输出控制功能, 可以实现手控操作, 并具有异地断电功能。

(7) 在原JCB4 (A) 型甲烷传感器的基础上, 又新增加了几十台KGJ25型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使井下的瓦斯量监控更加准确高效。

(8) 在矿井铺设通讯光缆 (单模/8蕊) 7 700 m作为主干线, 取代了过去的通讯2线制, 不仅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 降低了故障发生率, 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结论

浅谈煤矿安全监测效果的提升 篇5

关键词:安全监测效果,提升,有效控制

煤矿企业是国民经济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监测工作,对保障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创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煤矿的安全状况并不乐观。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2008年煤炭资源实施整合后,安全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差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有关信息透露,2013年仅1月份内,就发生煤矿事故5起,死亡11人。事故起数同比上升150%;死亡人数同比上升266.67%。这些事故所反映的管理者失职、技术规程不全、安全员忽略、操作人员违章违规、安全监测设备老化、信息化建设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安全监测责任意识的增强

纵观一些事故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属于管理失职或违章违规的责任事故。关键在于责任人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致使安全生产监督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到位。可见煤矿安全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责任教育,增强安全监测的责任意识。

1. 强化安全文化渗透教育。

煤矿安全监测工作是大家的事,涉及到每一个职工。因此,必须从全员的安全教育入手。安全文化理念的教育和渗透不失为一种有效形式。每个煤矿都应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通过诸如“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重于泰山”等语言简洁、内涵深刻的安全文化理念,系统全面地倡导职工应有的安全思想境界和行为;通过文化渗透、制度制约、行为规范,增强干部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安全,有效提升大家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2. 建立层层安全责任制。

安全监测是一种责任。领导肩上的责任尤其重大。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煤矿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但还没有引起一些领导干部的足够重视。他们不能摆对安全与生产二者的位置,不能正确处理相互间的矛盾,作风不够踏实,安全问题的整改不够及时,等等。针对这种安全责任意识薄弱现象,必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理应带头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充分履行自己的安全责任。因此,首先要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开始,包括各级领导以及各类安全监测管理人员都应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建规章,立制度,真正做到层层把关,级级负责,落实到每个环节和个人,共同承担起安全工作使命和任务。

3.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无论是各级领导及监测人员的安全责任书的执行,还是职工违章操作的处理,都要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奖惩制度,对失职和违规者进行责任追究。可以采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办法,或实行领导年薪与结构工资总额挂钩考核制度,严格实施落实。并列入晋升考核范围,对失职和违规者不仅不得提拔晋升,还要进行严肃处理,以增强各级领导及安全监测工作者的责任感。除此之外,还应以安全专业述职或事故责任检讨性的述职形式,进行事故案例的点评分析,通过谈自身的体会和教训,达到现身说法,教育大家,促进安全的目的。

二、安全监测制度的创新升级

随着煤矿的转型发展,对安全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升级。同时,对制度落实的自觉程度、认真程度、严谨程度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企业安全监测工作也必须站在新的高度,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提升。

1. 更新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能力。

煤业在快速发展,工艺技术在进步,安全制度在创新。煤矿安全仅有安全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安全、掌握安全的方法,提高安全的能力和本领。煤矿安全教育也必须上一个台阶,有必要根据科技的进步,完善和创新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搭建多种宣传教育平台进行学习宣传。可以通过举办专业讲座、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学习;也可以通过专栏、板报及漫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现安全生产制度、职责、劳动防护和应急措施等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还可以通过安全知识竞赛、演讲、问卷调查等活动,赋予安全知识学习以趣味和娱乐意义,寓安全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使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同时提升安全能力。

2. 创新规章制度,实现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实质的、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随着这一理念的广泛传播,相继延伸出本质安全型矿井、本质安全型矿工等新型概念,对于有效促进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本质安全型矿工为例,包括本质安全型管理者和本质安全型操作者,要求其具备自我防护的能力与安全智慧及技能,无论作业环境和条件如何,都能自觉规范操作行为,做到不违章违规,保证自身安全。因对本质安全型矿工素质要求较高,进而衍生了人员的准入制度。就是为进入煤矿的工作人员设置必要的条件和门槛。无论对安全监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干部,还是不同工种的一般工人的文化学历、健康程度、实践经历、培训情况等准入条件都要明确规定和限制,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做好人员安全准入的有效监测。此外,为适应生产设施装备的本质安全化要求所制定的设备招标进矿,入井时对其性能、安全标志、合格证的检查制度,以及矿井在用设备的监测检验制度。对于及时消除隐患,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无事故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 在要害部位重点建立安全监测制度。

高瓦斯、水患、火灾是煤矿常见的易发事故和隐患,也是煤矿安全监测的要害和关键。为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变被动应急为主动预防,建立要害部位的重点监测制度。明确责任(下转第27页)(上接第25页)、专人监控、领导下井、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跟班巡查等监测制度的执行是一个方面,但不能简单局限和满足于隐患的监控和处理。以瓦斯治理为例,对于有重大瓦斯、水害隐患的矿井还应主动出击,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并进行“一通三防”和瓦斯抽采达标评价,为瓦斯治理方案的合理制定和通风的科学设计提供基础;同时严格瓦斯的等级鉴定制度,健全完善必要的实验设施,为瓦斯抽采达标的评价以及瓦斯治理规划的形成创造条件。还有矿井水灾监测前期的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地面水流情况及疏水能力、最高洪水位规律的调研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这些制度的升级与创新,有利于科学应对,有效防范,在降低安全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安全监测的信息化建设

将计算机管理同安全监测紧密结合,实现煤矿安全监测信息化,全面提升煤炭企业的安全系数,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科技创新。煤矿安全监测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必须加快。

1. 大幅度提升装备水平。

目前,我国的煤矿信息化建设有较大的距离。除部分重点国有煤矿外,大部分煤矿信息技术应用上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和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信息覆盖面不广,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煤矿应积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数字化矿井建设工作。利用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化通信技术,对煤矿进行全方位改造。通过煤矿生产一系列流程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建立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平台,增强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同时建设并完善危险源动态监控与安全状态评估系统、重特大安全隐患动态管理系统等等,全面提升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2. 强化相关的设备维护措施。

信息化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还有大量的后续维护工作。据悉,有的煤矿因为瓦斯报警、监测系统损坏后维护工作滞后,未能很快修复,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可见安全信息系统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各煤矿应在人力、技术、管理方面建立相应的维护制度,确保系统的正常运作,及时排除险情,充分发挥安全信息系统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煤矿安全监测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在于通过信息技术拉动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安全监测的适应性发展。这就需要大批既懂管理、又懂数字化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煤矿必须培养一支信息化队伍。在加强业务练兵的同时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结合工作实践,对各种安全监管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也可以组织前往先进厂矿实地参观学习考察,扩大视野,丰富见识,扩大知识面,努力做到既会用、又会修的多面手,为煤矿安全监测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监测与智能信息系统研究 篇6

首先, 将传感器、信息传输、计算机应用以及电气防爆和控制等技术应用在煤矿的安全控制领域是现代煤矿智能安全监测监控的主要特点。这不仅可使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保障还可以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有效利用上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的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就是将煤矿开采过程中所用到的机电的工作时状态进行监控, 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将其分析处理的一套智能系统, 主要包括工作时的烟度、温度、一氧化碳含量、风速和瓦斯情况, 并外还有煤在开采时的运排水等等。但是, 智能话的安全系统大体包含主站、信息传输和传感器及执行装置三部分。煤矿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的不仅是对参数进行比较及分析处理, 该装置还可以使自动报警、自动点点、自动封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实现, 能有效的制止矿难的发生和蔓延。为生产的指挥者及其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第一线资料信息, 为其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和措施提供保障。在事故发生时, 可以为操作者做出最好的急救措施, 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其次, 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所存的问题主要有:

1、设备质量和性能较差。在井下的作业操作中对甲烷和一氧化碳含量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已成为煤矿瓦斯灾难治理的关键, 所以其传导感应设备是技术设备中的关键且已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但是, 在我国的现实操作中一直使用的安全检测设备是寿命短、灵敏度不准确、稳定性差、频繁调校的催化元件, 而且几乎全部使用, 这样即使主机、系统、软件再升级也难以克服其本身的缺陷, 在很大程度制约着煤矿内的有害气体的检测。国家对传感器调校甲烷是有严格规定的, 但是由于车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执行, 有的甚至不对其进行调校, 存在很大事故隐患。

2、国内生产设备参差不齐,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内的生产设备的企业,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各自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不兼容, 操作性差。影响了系统的发展和拓展。形成了信息孤岛, 资源无法共享, 就是不断升级也不能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

3、警报系统的本身的诊断能力差, 可维护程度低。由于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 再加上实际中井下环境制约, 设备的自我更新和报警及记忆功能较弱, 远程设置参数存在困难, 很难对事故的发生地点和属性作出判断, 影响了工作人员对系统的维护。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求人们必须对事故的发生地点和属性做出反应, 区分各个站点、设备之间的故障、线路的报警是否真实等, 为设备维护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方位和属性。

最后, 鉴于我国煤矿的安全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1、研究开发一套适合煤矿特殊性的智能化的检测系统和高品质的传感器。由于目前的系统大多数不兼容, 我门可以依托INTEMOR等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调整结构, 并开发出煤矿智能安全监测系统。这可以有效的保护用户的投资。并外, 我们应摒弃目前我国所用的传感器载体催化元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还应对研究这加大投资力度, 进一步加强传感器的可利用性和兼容性。

2、国家从制度上统一规范设备制造的标准, 加强行业内设备的兼容性。不规范的生产不仅是我国的煤矿设备兼容性差, 而且还会重复生产, 浪费资源, 增加了投资者的成本。因此, 国家出台统一的行为规范, 只有设备生产者统一生产标准, 煤矿才能统一采购, 更得是设备与设备兼容。不仅方便了往后对系统的升级、修复、补充等, 还有利于建立煤矿的数据存储中心实现联网监管和系统有效资源共享。

3、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养和拓展,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由于煤矿的智能检测控制系统要求相当严格, 对于日常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我们要采取严格管理, 对于新入职人员, 增强其技术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培养, 合理运用资源保障美康检测控制系统的维护顺利完成。对从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一提高其技术水平。除此之外, 还需要有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 并且, 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完善该管理制度和规定, 做到有效相互监督和相互告警, 协同发展。

4、组织行业内的专家对现行系统或者准备使用的系统软件进行论证、修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研学院的资源开发出一套能智能检测出运行系统问题的子能行软件, 自动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检验, 以确保在发生矿难的情况下, 给工作者提供准确的逃生路线, 以及对抢救生命财产提供准确信息以便决策层做出有效决定。

综上所述, 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以及煤矿行业的需要, 智能化的煤矿检测控制系统有很强的发展前途。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生产和有效管理的一个检测系统, 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资料, 从而使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 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 煤矿开采越来越多, 但是煤矿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煤矿安全检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本课题将对于我国煤矿安全检测系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旨在将煤矿的安全检测系统智能化。

关键词:煤矿,智能安全检测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延明、高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煤矿机电, 2007年第3期。

[2]冯卫、胡发中:《搞好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煤矿安全》, 山东煤炭科技, 2008年第3期。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计 篇7

该系统符合AQ6201-2006标准并取得安全标志证书的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标志编号:20011032) 。

一、网络结构

由于KJ110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处理模式, 系统主干连接为树型结构, 安装扩展简单, 具体组成如下:

1. 地面监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 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

2. 系列化智能监控分站。主要完成对所监测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分类显示、报警、断电控制、与地面监控中心站的数据通讯、所接传感器的集中供电等;

3. 各类模拟量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及断电控制器等设备, 是整个监测系统最前沿的终端设备, 负责对各监测点的物理数据采集、就地显示、超限报警、信号传输、对监控分站控制指令的执行等。

二、系统构成

设计在工业场地办公楼的监控中心设置矿井自动化安全监测调度系统地面中心站, 设计在地面设2个JF-F8型监控分站;在井下设8个JF-F8型监控分站, 井下设置的各种传感器均接入各分站, 分站与地面中心站的信号传输由计算机KJ110-J1和KJ110-J2传输接口完成。

三、井下安全监测监控传感器布置

甲烷传感器设置:采煤工作面上隅角1台, 报警浓度≥1.0%CH4, 断电浓度≥1.5%CH4, 复电浓度<1.0%CH4, 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巷非本安设备;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台, 报警浓度≥1.0%CH4, 断电浓度≥1.5%CH4, 复电浓度<1.0%CH4, 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巷非本安设备;

采煤机瓦斯报警仪1台, 报警浓度≥1.0%CH4, 断电范围为采煤机及刮板机电源;

其它传感器设置:采煤工作面上隅角设CO传感器, 报警浓度≥0.0024%CO;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设T传感器, 报警浓度≥30℃;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设V传感器, 报警浓度≤安全规程值。

1. 回采面传感器的布置。

30101综采工作面回风巷测风站共设置CH4 (甲烷) 、T (温度) 、V (风速) 、CO (一氧化碳) 、P (负压) 5个传感器, 在上隅角设置1个CH4传感器, 在工作面设置T、CH4、CO共3个传感器, 设置4个电气设备的KP (馈电) 传感器, 并设置7个FM传感器监测附近的风门状态。

2. 掘进面传感器的布置。

(1) 大巷炮掘分站一、大巷炮掘分站二共设置2个KT (局部扇风机开停) 、1个FK (风筒) 、4个FM (风门) 、1个CH4 (进风巷瓦斯) 、1个CH4 (回风巷瓦斯) 、1个YW、CO (可伸缩胶带机滚筒烟雾和瓦斯) 、5个电气设备的KP (馈电) 共16个传感器。

(2) 巷道综掘分站一、巷道综掘分站二共设置2个KT (局部扇风机开停) 、1个FK (风筒) 、1个FM (风门) 、1个CH4 (进风巷瓦斯) 、1个CH4 (回风巷瓦斯) 、2个YW、CO (可伸缩胶带机滚筒烟雾和瓦斯) 、5个电气设备的KP (馈电) 共15个传感器。

3. 其它地点传感器的布置。

(1) 在井下爆破材料库、井下主变电所各设1个CH4和1个T传感器。

(2) 在集中煤仓30101综采工作面可伸缩胶带机机头各设1个CH4传感器。

(3) 在中央回风大巷设置1个CH4、1个CO、1个V (风速) 传感器。

(4) 在主要通风机风硐设2台P (负压传感器) 。

(5) 在每台井下局部扇风机设1个KT传感器, 井下主要风门每个设1个FM (风门) 传感器, 在每个工作面装设1台T (温度) 传感器, 井下每条胶带机机头装设1台YW (烟雾) 、CO传感器。

(6) 要求在采煤机、综掘机和运输机车上安装机载瓦斯报警仪。

(7) 全矿井共设置监控分站10台。

四、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

为提高麻黄梁矿井的现代化水平, 保证安全生产, 根据该矿的具体情况, 通过比较, 选用国产KJ110N型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

KJ110N型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经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而形成。该系统是集监测监控、通讯、光缆传输于一体的综合性煤矿监控系统。运行可靠, 使用方便, 维护简单, 深受煤矿用户欢迎。

系统配置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设计, 对井下采、掘工作面以及总回风巷等主要部位布置有监测瓦斯、温度、风速、一氧化碳传感器及设备开/停状态传感器, 该系统最多可配置64个分站, 因此该系统具有系统接入信号量大、配置灵活、技术先进和运行可靠等优点。

设计认为麻黄梁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的运行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于不凡, 王佑安.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0.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1.

[3]李继林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 2008, (11) .

祁南煤矿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的改造 篇8

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现有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于2005年投入使用, 目前现场实际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1) 系统使用年限较长, 部分设备出现了老化、损毁等状况, 已经无法正常运行, 而且已经不完全符合AQ6201—2006的要求了; (2) 矿井南翼采区、新开拓的东翼采区没有布设监测分站; (3) 原传输线路采用2芯屏蔽电缆, 各监测分站之间采用串接方式, 一旦主干电缆出现问题, 断点后的所有监测分站数据均无法上传。

为此, 祁南煤矿结合矿井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 提出将原KJ69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为KJ69N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本文重点介绍该系统改造的具体方案和系统功能及特点。

1 系统总体改造方案

将KJ69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为KJ69N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传输物理链路采用GEPON工业控制环网, 各监测分站就地接入环网交换机的RS485接口;对于距离环网交换机比较远的监测分站, 可以先把分站串接, 然后再接入环网交换机的RS485口。

(2) 对原KJF30监测分站和KJF30.2无线接收器进行升级, 使其可以同时接收到KGE11和KGE37B无线编码发射器的信号。

(3) 新增KJF80.1监测分站和KJF80.2A无线接收器必须兼容KGE11无线编码器。

(4) 系统具备Web分级查询功能:矿长可以查询到全体人员;部门领导可以查询到本部门人员;个人只能查询到本人。

(5) 系统与矿、集团公司现有的工资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无缝集成。

新系统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KJF80数据检测站是KJ69N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的主要组成设备, 它结合目前最先进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通过KJF80.2无线接收器对KGE37、KGE11无线编码发射器发出的无线编码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可检测出井下人员的位置、编码和移动方向, 并可提供开关量信号输出和串行数据信号输出, 完成对井下人员的监测功能。

2 KJ69N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功能及特点

KJ69N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1) 井下人员监测查询功能:可实时监测当前各区域、各部门、各工种、各职务下井人数及人员区域分布情况;可对特定人员实时跟踪, 对重要区域单独显示;可实时查询当前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人员所处的位置、人员的活动踪迹及在各区域的停留时间;可查询区域当前人员信息、人员进入区域的时间和各监测点人员的经过信息;可查询任一历史时刻的人员分布情况。

(2) 安全保障功能:超时报警功能, 即人员在井下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 自动报警提示并提供相关人员的名单等信息;分站、读卡器、识别卡等设备故障报警功能。

(3) 统计考勤功能:可查询任一班次及时间段各部门下井人数及下井时间;可显示1个月或任一时间段内某部门或某个人的下井考勤情况, 并根据工种、职务、部门等 (规定足班时间) , 判断同类别的人员是否足班;可显示1个月或任一时间段内某部门及某人员的下井时长分布情况和该时间段内平均井下时长;可显示下井人员确切的下井时间和上井时间, 统计井下持续时间;可单独统计考核某些特殊工种、职务人员的上下井情况;可单独考核某部门1个月或任一时间段的所有人员班次考勤总计。

(4) 信息联网功能:可向集团、矿信息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提供有关人员的实时和统计信息, 可通过集团城域网以网页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功能。

(5) 矢量放大、缩小功能:具备图形矢量放大、缩小功能。

KJ69N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

(1) 被测目标无负担:被测人员通过检测点无需主动进行任何操作。

(2) 通行方式无限制:对被测人员经过检测点的通行方式没有限制, 允许多人以“鱼贯而入”、“成组成群”的方式通过检测点, 不影响井下人员的正常通行和正常作业。

(3) 结构简单、配置灵活:可根据具体需要及投资情况灵活设置井下无线数据监测站。监测站设置得越多, 则划分的人员定位区域越多, 人员定位的空间范围越准确。

(4) 节省资源:可以在人员监测系统网络中加设环境参数、工矿等其它类型的传感器, 构成多功能的综合监测系统。

(5) 一站多点、节省投入:每个无线接收站 (读卡器) 可连接2~8个无线接收头, 可满足井下丁字巷、十字巷、井口等复杂路况的安装要求, 减少投入, 增加系统可靠性。

(6) 系统自维护:系统可实时监测在用无线编码发射器的供电情况、无线接收器的通信情况及数据监测站的供电状态。

3 结语

KJ69N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在祁南煤矿投入使用至今, 运行稳定可靠, 较改造前的KJ69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节省了大量的投资和维护费用, 强化了井下现场安全管理, 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鲁华.基于无线通信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2006.

[2]赵金凤.KJ69型人员安全监测系统及其在煤矿井下的应用[J].煤, 2004, 13 (3) .

[3]黄旭慧.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与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 2007.

[4]郭芳萍.一种便利实用的矿井人员安全监测系统[J].工矿自动化, 2005 (3) .

上一篇:移情下一篇:益气补肾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