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

2024-07-08

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精选7篇)

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 篇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造成了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从而导致的心脏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典型胸痛、憋闷感、心绞痛等[1]。冠心病近几年逐渐呈高发态势, 目前是危害人类健康以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冠心病主要分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本文就采用一些益气活血类中药对冠心病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120例, 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 其中男29例, 女31例, 年龄34~67岁;对照组患者60例, 其中男30例, 女30例, 年龄33~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和采集数据前, 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同时辅以益气活血类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药方主要有党参、砂仁、枳实、瓜蒌、薤白、桂枝、川芎、三七等, 用水煎服, 2剂/d, 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6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明显, 中医证候评价较高;有效:心绞痛症状、血脂指标改善情况较好, 中医证候评价一般;无效:心绞痛症状、血脂指标改善情况不明显, 中医证候评价无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3%,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引发冠心病的原因较多, 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 长期大量吸烟, 不合理的膳食行为, 经常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 缺乏有益的体力活动、大量酗酒等, 此外冠心病的发作有时还与季节的变化、个人情绪方面的激动、体力活动的增加等因素有关。目前,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3种方式, 一是使用药物治疗, 当前使用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最基础治疗, 同时也是最普遍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西药药物[3];二是再灌注治疗,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的方法, 恢复心肌灌注, 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血液动力学, 最终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三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对患者危险性大, 并且会加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冠心病的患者除了要进行上述治疗外, 在平时的生活中还须注意一些事项, 比如冠心病患者要忌烟酒, 乙醇中毒会导致心脏病和高脂血症, 过多饮酒还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 严重增大心脏负担。此外, 饮食上要忌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 避免重体力劳动, 不可过度劳累。冠心病除了可以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外, 还可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冠心病在中医学上属于“胸痹”的范畴, 根据中医气血理论, 认为气虚血瘀、本虚标实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因此, 可采用一些益气活血类中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和调理。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同样在冠心病治疗方面也有明显的效果。益气活血类中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在冠心病治疗中合理运用益气活血、活血通络、温阳化痰、从肝治心等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4]。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3%,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益气活血类中药并辅以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2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同时辅以益气活血类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3%,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益气活血类中药并辅以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益气活血类中药,冠心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蕾, 张庆翔, 刘剑刚, 等.益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11) :1358-1360.

[2]殷沈华, 唐德才.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2) :500-501.

[3]周艳昆, 张燕, 刘强.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3) :665-666.

[4]杨雨竹.应用中医经络推按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13.

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24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的120例患者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4~76岁不等;对照组的120例患者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35~68岁不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西药实施治疗,连续治疗6周,即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类重要实施治疗,具体药方为:砂仁、党参、瓜蒌、枳实、桂枝、三七、川穹等等,用水煎服,每天两剂,连续治疗6周,也就是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者的血脂指标、心绞痛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医证候评价较高;有效:患者的血脂指标、心绞痛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中医证候评价尚可;无效:患者的血脂指标、心绞痛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价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2.0系统软件,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90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有效率98.3%,对照组中,76例患者显效,30例患者有效,14例患者无效,有效率8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引起冠心病发作的因素很多,具体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和酗酒,膳食行为不合理,常常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高热量的食物,缺少有效的运动量等诸多因素,此外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作还与突然体力活动增加,季节变换以及情绪激动等等因素相关。现今临床上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治疗冠心病,第一种为运用药物治疗,现今治疗冠心病最基础的一种方法即为药物治疗,这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例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氯吡格雷、普伐他汀、维拉帕米、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等纯西药进行治疗;第二种是再灌注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对其实施再通,主要目的是恢复心肌的关注,缩小梗死面积,有效改善血液动力学,最大限度的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第三种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疾病非常严重的患者,但是这种手术的风险性大,而且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冠心病患者除了可以选择上述治疗方法以外,也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例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应严格禁烟禁酒,高浓度的乙醇会导致心脏病和高脂血症,饮酒过量还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加重心脏的负担[4]。此外,饮食也够也要引起重视,应禁食高胆固醇、高热量以及高脂肪的食物,适当进行体力劳动,避免过于劳累。冠心病患者不仅可以选择西医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运用中医进行治疗,冠心病在中医上将其归结到胸痹的范畴内,气血是一个人体内最基本的组成,也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气和血能够是相互依托,相互转化的关系,当出现病理改变是两者又是相互牵连,相互影响的。因而,很多医学专家非常关注益气活血重要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根据中医气血的理论解释,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制剂为气虚血瘀、本虚标实,还能够选择一些益气活血类的药物,这样能够有效的治疗和调理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广泛的应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同时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5]。冠心病运用益气活血类重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活血通络、益气活血、从肝至心,温阳化痰等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学上还没有提到过冠心病这个名称,但是早在《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如真心痛,患者的表现类似于冠心病的表现,《金匮要略》中胸痹的病因、脉搏、病症以及治疗方法也与冠心病采取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类似,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诸多专家对冠心病的病症进行了反复认证,发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正虚主要为气虚,邪实是主要是血瘀,本虚则是气血阴阳亏虚,病变的具体位置位于心脏,标实则为气滞血瘀,也就是说气血血瘀是冠心病的最基本变化,在整个病程中融会贯通。大量研究指出,冠心病最主要的两个症候群为气虚、血瘀,气虚血瘀证型也为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整形。这些都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方法为治疗冠心病的益气活血类药物效果提供依据。因此,益气活血类方剂、中药就作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药物。通过研究指出,临床上还可选择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缓解心肌缺血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来说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冠心病运用益气活血类重要治疗的临床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证实,主要作用机理已经从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临床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当然其中也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设计不够规范,病例数有限等多个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采取大样本、多中心、设计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逐渐的加深一起活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机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冠心病患者运用益气活血类中药加上对症西药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24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0例患者常规运用西药实施治疗,观察组的12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90例患者为显效,28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为无效,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中,76例患者为显效,30例患者为有效,14例患者为无效,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运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证实,具体的作用机理为调节血脂水平,提升血液流变,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临床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当然其中也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设计不够规范,病例数有限等多个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采取大样本、多中心、设计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逐步的提升了益气活血类中药对冠心病的治疗机理,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关键词:益气活血,中药,冠心病,运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周艳昆,张燕,刘强.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3):156-157.

[2]殷沈华,唐德才.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30(02):140-141.

[3]张蕾,张庆翔,刘剑刚,史大卓.益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8(11):694-695.

[4]王超,李改非.益气活血通痹止痛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8例[J].光明中医.2009,22(05):630-631.

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 年1 月~ 2014 年1 月宝安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轻中度活动期SLE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现代医学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 年修订的SLE的诊断标准[3],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男4 例,女39 岁,年龄16 ~ 62 岁,平均( 33. 8 ±10. 2) 岁,病程最短4 个月,最长9 年,平均( 3. 7 ± 2. 1) 年; 对照组男2 例,女41 岁,年龄18 ~ 59 岁,平均( 34. 6 ± 10. 7)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11 年,平均( 4. 1 ± 2. 4)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1. 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入组前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 SLEDAI)[4]≤14分,≥5 分,均未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

1. 3 排除标准

患有结缔组织疾病、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器质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1.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羟氯喹片( 上海中西药业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9990263) 口服,0. 1 g/次,2 次/天,同时给予醋酸泼尼松片( 天津力生药业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2020123) 口服,10 mg / 次,1 次/ 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口服,药物组成: 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5 g、麦冬20 g、太子参20 g、白茅根15 g、五味子10 g、丹参10 g、赤芍10 g、甘草6 g,以上中药有本院代煎,每剂煎2 袋,150 m L / 袋,每天1 剂,早晚分2 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两组显效后可逐渐减少泼尼松用量。

1. 3 观察指标

1. 3. 1中医症候积分[5]将患者主要症状面部红斑、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失眠、脱发、口疮的轻重分别记1~ 3 分,各项积分之和作为该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1. 3. 2 中医症候疗效[5]根据临床表现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价,临床控制,症状、体征消失,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5% ; 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 ,< 95% ; 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 ,< 70% ; 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中医症候积分减少< 30% ,( 临床控制+ 好转+ 有效) /患者总数= 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1. 3. 3 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上午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对两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 G) 、补体C3、C4 及抗核抗体( antinuclear antibody,ANA) 滴度测定。

1. 3. 4 安全性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处理

两组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 0 版本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各指标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中医症候积分、免疫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 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 4. 074,P = 0. 04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aP < 0. 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治疗结束后,两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 05 ) ,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t = 6.422,P < 0. 05) ,见表2。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 05; 与对照组比较:bP < 0. 05。

2. 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

治疗前两组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治疗结束后两组Ig G、ANA滴度均下降,补体C3、C4 升高,Ig G、补体C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ANA滴度、补体C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531、8.346,P <0.05)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3。

2. 4 两组安全性指标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出现畏光、视物模糊3 例,心动过速2 例,心烦易怒2 例,痤疮疹1 例,面色潮红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6% ( 11 /43) ,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 例,心动过速1 例,面色潮红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3%( 4 /4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χ2= 3. 998,P = 0. 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及心电图均未发生较大波动。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 05; 与对照组比较,bP < 0. 05。

3 讨论

SLE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临床治疗主要目的是延缓或抑制病变进展,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激素和羟氯喹均有较好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对SLE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也对治疗产生一定影响。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在重建SLE患者免疫自稳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5-7]。

中医学并无SLE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归为“日晒疮”“阴阳毒”“红蝴蝶疮”等范畴[8-9],患者多禀赋不足,加之劳累过度或七情内伤,致气血失调,SLE急性发病期多为热毒炽盛,治疗多用具有攻伐之性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品,易耗气伤阴,迁延日久,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伤。同时热毒蕴与体内耗伤阴液,阴液不足致脉道不利,进而形成瘀血,故本病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血瘀,中医治疗宜益气养阴活血。本研究自拟中药方剂中,黄芪、党参、白术可补气升阳,益气固表[10],麦冬,太子参合用可补气养阴清热,润肺生津,彰显其益气养阴之功[11],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功效,丹参、赤芍可清热凉血、滋生阴液、活血祛瘀[12],甘草可调和诸药,使益气养阴活血相得益彰,彼此兼顾,发挥对SLE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提高SLE的临床疗效; 两种方案均可调节患者免疫状态,控制SLE活动,但治疗组治疗后补体C4 浓度高于对照组,ANA滴度低于对照组,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有益于改善SLE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疗效。本研究还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5) ,可能与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降低了患者维持期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有关,卢桂玲等[7]的研究证实激素联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SLE可调节相关因子的分泌,调动患者免疫系统,提高疗效,较单用激素治疗患者可明显减少维持期激素用量,降低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及心电图均未发生较大波动,表明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SLE患者是安全的。

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排除了伴有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热或感染患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现将该院45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向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7例;患者年龄40~71岁,平均(55.7±8.4)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3.1±5.1)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病程最长7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7例;患者年龄最大39~72岁,平均年龄(54.1±8.3)岁;糖尿病病程最长22年,最短9.8年,平均病程(11.7±1.2)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病程最长8年,最短4个月。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饮食指导、糖尿病健康教育、适当有氧运动等常规综合治疗,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确保患者空腹血糖(FPG)维持在7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2 h PG)低于10 mmol/L。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应该给予降压药物治疗,确保患者血压维持在130~140/80~90 mm Hg左右。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具体中药方如下:太子参30 g,黄芪30 g,丹参20 g,芡实15 g,金樱子15 g,大黄10 g,桃仁10 g,水蛭5 g。如果患者腰酸乏力,需要添加杜仲20 g,川续断20 g;如果患者伴有明显水肿症状,需要添加大腹皮20 g,茯苓20 g,泽泻20 g;如果患者口干口苦,需要添加葛根20 g,芦根30g;如果患者头晕耳鸣症状,需要添加枸杞子30 g,菊花10 g。将上述中药加适量清水煎煮取400 m 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连续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UAER(尿微量蛋白)、BUN(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情况。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选择SPSS 15.0,采用χ2检验两组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两组计量数据,以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3%)相对于对照组(68.2%)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BUN及UAE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基于消渴病基础发展来的,中医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应该属于祖国中医学中“消肾”的范畴,主要是因为机体气阴两虚,久病导致体内淤血阻滞,气阴两伤,长时间消渴所致[4]。因此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病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虚血淤,因此建议采用补肾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该研究中,通过对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3.1%,而且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这与多个文献研究的结果均一致[5,6]。均表明了益气养阴活血法的优势所在。在益气养阴活血法中,其方剂组成中,太子参具有补气养阴生津、健脾益肾之功效;黄芪具有补气、活血等功效;丹参、水蛭、桃仁等可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金樱子、芡实等可达到固精收涩、健脾益肾等作用;大黄可达到荡涤肠胃、清除邪虫以及通利逐瘀等效果。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7],黄芪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并帮助患者调节血脂、血糖等水平,此外,还具有利尿、抗氧化、消除蛋白尿的作用;丹参、水蛭、桃仁等也有利于促进微血管扩张,降低患者高凝、高灌注状态,减少肾小球高滤过,有效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蛋白尿,抑制肾纤维化病变,有利于延缓患者肾功能减弱进程[8]。大黄具有抗炎抑菌、抗凝血、促进氮代谢、降低血小板集聚以及血小板黏附等作用,可进行双向免疫调节,有效抑制血管紧张转化酶,降低患者血脂[9,10]。众多中草药可以达到益气活血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益气养阴活血疗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对患者肾脏起到保护的作用,稳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瑞,崔文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J].河南中医,2013,33(11):1923-1924.

[2]郭家安,王红燕.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9):1348-1349.

[3]郑杰.益气温阳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40例[J].河南中医,2014,34(2):298-299.

[4]王颖辉,赵进喜,王世东,等.中医药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证素演变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3(20):1759-1763.

[5]刘大文,郭俊杰,郭鹏云,等.肾永安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0):312-314.

[6]杨波,辛传伟,黄萍,等.消渴平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09-710.

[7]顾恪波,何立丽,王逊,等.黄芪及其提取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326-2329.

[8]曾翠青.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881-4882,4884.

[9]宋纯东,任瑞英,薛黎明,等.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JAK2/STAT3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8):847-849.

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 篇5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按照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糖尿病杂志中“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2]: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候诊断标准[3]。

1.2 纳入标准

年龄范围35~70岁;病情稳定2周,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知情同意。

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8-06~2010-09本院就诊的符合上述诊断、纳入标准的DPN患者, 共58例,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 (49.76±6.48) 岁;病程最短4年, 最长15年, 平均病程 (10.25±4.64) 年。对照组28例, 男13例, 女15例;平均年龄 (51.48±5.34) 岁;病程最短5年, 最长14年, 平均病程 (9.86±5.15)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 组方:黄芪30g、生地12g、丹参15g、赤芍12g、桂枝8g、水蛭4g、麦冬15g、太子参30g。口渴明显者加天花粉、葛根、黄连;脾虚便溏者加炒白术、山药;视物不清者加用二至丸。水煎服, 每天1剂, 疗程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 两组仍继续接受合理饮食、运动治疗及基本药物治疗。

2.2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治疗前后1周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SCV) 、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 , 使用丹麦产DISA2000肌电图仪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标准。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服药期间有2例出现轻微便溏, 3例出现胃脘胀闷感, 未经治疗自行好转。

4 体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 后期则会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乃消渴日久, 耗气伤阴, 气阴两虚, 血脉运行不畅, 瘀血阻络所致。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本文组方中黄芪、天花粉、生地、麦冬、太子参益气养阴;丹参、赤芍、桂枝、水蛭活血通络。故收效满意, 总有效率达86.7%。且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 (P<0.05) , 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 中药治疗DPN疗效显著, 值得深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学屏.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2.

[2]马学毅.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2, 10 (5) :300.

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 篇6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血管损伤,益气养阴活血

糖尿病(D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心血管病变是目前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仅将控制血糖作为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超越以血糖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生及死亡率[2]。

1 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损伤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病因病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胸痹”范畴。“消渴”的基本发病机制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瘀”及“热”多见,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与关键在于大血管与微血管病变,病机为血脉不通、瘀血阻络,气阴不足又为其病理基础,故气阴不足,瘀血阻络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周鲁等[3]总结DM的病因病机及演变规律指出:“阴虚为DM发生的实质,气虚是DM不愈之症结,血瘀是DM合并症的关键”。林兰在分析糖尿病四大症候及临床实践病情的进展演变特点把糖尿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三型[4]。阴虚贯穿于糖尿病的始终,是三型的共性,是糖尿病发生的内在因素。符合现代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或存在遗传易感性、或存在胰岛素不足和胰岛素抵抗,而且发现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多,是糖尿病的基本证型,为糖尿病病情演变的主要枢纽[5]。

1.2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认识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冠心病的原因除了与高血压等危险因子相关外,可能还与糖、脂质代谢紊乱,纤溶系统失衡,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6]。1995年Sterm提出了“共同土壤”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糖尿病的共同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7]。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轻度炎症反应是2型糖尿病产生的重要机制,推测2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炎症在DM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8]。同时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CRP的增加反映了内皮功能障碍,而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炎症反应与动脉硬化之间的桥梁。有研究发现CRP可作为任何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冠脉死亡、冠状动脉血管重建、中风)的预测因子[9],CRP的增高易导致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大大增加。

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不是单纯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是NEI三大系统网络稳态失衡的“多基因损伤病”[10]。 针对2 型糖尿病的全基因组连锁分析(GWAS)研究对数百万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分析,发现30 多个位点与该疾病有相关性,20 多个SNP位点与糖代谢有关[11-12]。有研究指出DM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有miRNA的参与[13-14]。miRNA在DM心血管并发症中重要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其介导的DM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献报道指出miRNA在血管损伤的炎症反应、纤维化、血管生成及对心肌能量代谢、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等各个方面的发病机制中均起到不同作用[15]。有研究证实,miR- 146a介导了高糖对大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糖损伤引起miR- 146a表达下调,其靶基因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上调[16]。另一项研究表明,由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小鼠肥大心肌中,miR-133a表达下调,而转染miR-133a则能够抑制心肌肥大[17]。

2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2.1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可使动脉血管内膜平滑肌受刺激而增殖,进而使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损伤有重要意义。汪何[18]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黄芪、桑葚子、丹参、三七、水蛭等)治疗2型DM59例,对照(常规治疗组)30 例,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空腹胰岛素(FINS)无明显变化;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均有升高(P <0.05),治疗组IAI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 <0.05)。提示该方能提高2型DM病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机体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刘超等[19]益气养阴化瘀法(黄芪、熟地、山药、枸杞子、丹参、水蛭等)和二甲双胍共同观察对DM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益气养阴化瘀法对DM模型动物血清血糖高水平和体重下降具有拮抗作用,对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具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二甲双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改善糖、脂代谢现代医学发现糖脂代谢紊乱及其诱生的血管内皮损伤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始动因素和病理生理基础[20]。长期的高血糖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21]。陈梅[22]用益气养阴活血方(黄芪、生地、丹参、红花、川芎、水蛭等)治疗2型糖尿病(DM)26 例,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 <0.01),季学清等[23]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

2.3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改善心脏功能糖尿病时出现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均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方朝晖等[24]选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丹蛭降糖胶囊治疗2 型DM30 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全血比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认为益气养阴活血法可增强抗凝与纤溶活性,干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延缓DM血管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姜平等[25]用益气养阴和化瘀利水中药(黄芪、太子参、熟地黄、山药、当归、丹参、茯苓、车前子等)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32 例,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胸闷、气短、肺部湿啰音、下肢水肿)的改善情况,心脏超声检查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疗效评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采用基础及对症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 <0.05或P <0.01)。

2.4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抗炎、抗凝作用张叶祥等[26]观察了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汤(山药、太子参、生地黄、牡丹皮、水蛭、知母)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汤能明显降低血清CRP、HCY、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方朝晖等[27]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组方的纯中药制剂对2型MD患者内皮黏附状态及炎症损伤影响的实验表明,其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黏附状态及炎症反应,减轻内皮损伤,对于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4 总结和展望

益气养阴类中药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1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 男49例, 女29例, 年龄45~78岁, 所有病例均经过闹CT确诊, 检查可见脑内血肿高密度阴影;临床体征:反复呕吐、头痛、血压升高、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双手握固、半身不遂、二便失禁、面赤身热、躁动不安、舌红或暗、舌苔黄腻等。诊断符合国家《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将选择的病例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入选的所有病例首先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脱水、降颅压、控制高血压、脑保护治疗, 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上述常规治疗3天, 加用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汤。方药组成:生黄芪40g, 赤芍15g, 当归12g, 川芎15g, 丹参15g, 川牛膝10g, 红花10g, 半夏10g, 桂枝9g, 甘草6g, 茯苓15g, 菖蒲12g。口眼歪斜加僵蚕9g, 白附子9g;眩晕者加蔓荆子9g, 菊花9g;高血压者加珍珠母6g、石决明10g、磁石10g。1日1次, 14天后复查头颅CT, 20天后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1.3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多发生在50~60岁的中老年人。由于情志过极、疲劳、用力过度以及脑力活动紧张时诱发本病。平时身体情况无特殊, 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日可出现头痛、头晕、鼻衄、视网膜出血、精神改变以及嗜睡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大多数突然发病, 起病急骤, 往往在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临床上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高颅压症状, 并很快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等局限性神经体征。病情重者并发消化道出血, 意识障碍加深, 呼吸深而有鼾声, 脉搏慢而有力, 血压上升, 二便失禁, 偶见抽搐等症状。若脉搏由慢而转为快速, 体温升高, 血压下降, 则生命危险。中医认为此证属于“薄厥或大厥、厥则暴死, 气复返则生, 气不返则死”。但有部分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很轻, 只有轻微的头痛、头晕而无意识障碍, 局限性症状很轻。过去将这部分轻型脑出血患者常诊断为脑梗塞。

中医理论认为瘀血内阻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瘀血内阻, 血液不行, 脉络不通, 血不循经而妄行外溢, 所以治法不是盲目止血, 而是以活血化瘀为主, 故以“活血、止血”的治疗原则。益气活血通络汤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用理气化痰、开窍通络之剂,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 功在益气活血,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经实验研究, 补阳还五汤中药汤剂辅佐治疗脑出血, 不仅能够扩张患者脑血管, 提高组织耐氧能力;还能改变患者脑血液流变学的性质, 降低血脂, 抗动脉硬化;促进患者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通过降低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 使红细胞凝聚降低, 血流动性增加, 防止脑出血加重或再出血;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 特别是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脑出血的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在急性期死亡率仍很高, 预后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部位以及合并症与年龄的问题。

摘要:中药汤剂辅佐治疗脑出血, 不仅能够扩张患者脑血管, 提高组织耐氧能力;还能改变患者脑血液流变学的性质, 降低血脂, 抗动脉硬化;促进患者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通过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 使红细胞凝聚降低, 血流动性增加, 防止脑出血加重或再出血;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 特别是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脑出血的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

上一篇:音乐课堂呼唤创新教育下一篇:防控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