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2024-06-20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共13篇)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篇1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1.依据部门工作安排,设计工艺优化方案,并进行实施;

2.进行工艺技术攻关,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

___对车间生产进行工艺追踪、培训,进行工艺纪律检查;

4.负责研发部新项目的接收和中试生产的顺利完成;

5.负责编写项目总结、技术文件等;

6.遵守执行实验室各项管理规定,维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及实验室环境的整洁;

7.严格遵守生产相关管理规定及安全操作标准与流程,做好自身劳动防护;

8.根据下达指令进行产品生产,按工艺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9.按规定及时、准确填写操作记录及相关数据;

10.监督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工艺主管,并处理;

11.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清洁、保养与维护;

篇二

职责:

1、负责仪表、电气柜的装配、调试、维修等工作;

2、负责产品售后服务及技术交流等工作;

3、负责新产品开发过程工艺和功能验证等;

4、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工作地点无锡江阴,大专以上学历,有数电、模电或电气相关专业背景或经验,电子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优先;

2、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好的工作自律性;

3、本岗位为技术岗位,表现优异者可参与研发部项目研发;

4、每周工作___天,上班时间8:00—17:00;

5、提供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资和奖金,缴纳五险一金,除工资外根据企业绩效和个人贡献享受年终奖。

6、本岗位入职一年后可考虑转销售岗位。

篇三

职责:

1.参与车间生产计划的组织实施;

___车间的无菌原料药产品发货计划;

3.负责车间的验证工作;

___车间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数据管控与其它工作;

5.其它车间临时工作任务。

岗位要求:

1.大专及以上学历,药学或化工类专业;

2.熟悉无菌原料药生产流程、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技能、有一定英文阅读能力;

3.无菌原料药车间生产管理经验,或应届大学毕业生。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篇2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它为工作流实例提供运行环境,包括流程图的解释、资源的分配、逻辑的控制等。工作流引擎是一个状态转换机。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以过程为中心的系统,所有的运行都是数据驱动的。对于一个流程来说,每个逻辑单元都代表着一个流程的实际业务的逻辑功能。在流程实例的生存期内,状态是重要的控制数据,它通过改变当前的流程实例的状态,控制应用的工作状态。在工作流逻辑中,状态的转换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工作流引擎的任务就是按照定义的规则控制实例的状态转换。

工作流引擎是流程的路由控制器,一个流程对应着一条实际流转的业务,流程的流转路线受当前实例数据的控制,流程定义时就是指定了流程的流程规则。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执行服务的核心,是执行企业经营过程的“业务操作系统”的内核。从提供的功能上看,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l)对过程定义进行解释;

2)控制过程实例的创建、启动、挂起、终止等;

3)控制活动实例间的转换,包括串行或并行的操作、工作流相关数据的解释等;

4)提供支持用户操作的接口;

5)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在应用或用户间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

6)提供用于启动外部应用程序和访问工作流相关数据的接口;

7)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过程实例执行情况的功能。

2 车间生产过程的实例化

通过过程模型,己经确立了制造过程中各个活动间的时序关系、逻辑关系、资源属性等。建模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制造过程的执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制造过程的执行状况,从而对其进行管理,并进一步优化。图2就反映了过程实例状态的转换。

过程实例包括以下六种运行状态:

l)准备(initiated):一个过程实例已经生成,但该过程实例目前还没有满足开始执行的条件,即计划员还没有对此生产过程进行派工;

2)就绪(~ing):该过程实例己经可以执行,但是还不满足开始执行第一个活动并生成一个任务项的条件,即计划员己经对此生产过程进行派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资源未到位,工装未领取等等)工人还未接受此派工,活动还未开始;

3)运行(active):一个或多个活动已经开始执行(也就是已经生成一个或者多个任务项并分配给了合适的活动实例),即工人己经开始进行加工;

4)完成(completed):该过程实例执行已经完成,并且满足了结束该实例的条件,即此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已顺利完工,在制品状态也更改为成品或半成品;

5)挂起(suspended):该过程实例正在运行,但处于静止状态,除非有一个“重启”的命令或者外部实践促使该过程实例回到准备或运行状态,否则所有的活动都不会执行,即当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如:制造超差,设备故障等)时,当前工序无法按正常情况完成,因此过程必须被挂起,当异常情况解决以后,调度员可以更改此状态变为准备或者运行,使得实例继续运行;

6)终止(terminated):该过程实例在正常结束前被迫终止,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出现一些错误或异常(如:该生产批次的零件都报废,或者生产决策者觉得此生产批次没有完成的必要),调度员可以终止该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实例状态的转换比较复杂的,因此过程执行必须采用动态过程执行机制,处理过程中工序状态和工序的流转:

1)工序的开始条件/结束条件

条件是工序状态改变的判断标准。通过开始条件来约束工序什么情况下可正常启动,进入运行状态;通过结束条件来判断工序是否可正常结束。

2)工序的时间限制

它规定了工序的开始时间,准结工时及单件工时。一方面作为时间约束,另一方面表示了工序之间的执行先后关系,形成了一定的串行关系。

3)工序状态的变更

根据工序的执行状况,显示工序的不同状态,有六种状态(准备、就绪、运行、完成、挂起、终止),能使管理者方便的了解制造过程的进展状况。

3 车间生产过程控制

3.1 生产过程的流转

生产过程实例化以后就进入到执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流引擎根据过程定义和工作流相关数据为过程实例的流转进行导航,如根据过程的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启动和终止一个过程实例根据工序之间的关联和工序的执行条件,决定并行或串行执行后续活动;给用户提供需要操作的生产任务项信息。图3反映了整个生产过程流程。

l)工人查看任务列表。车间工人当天上班后使用给定的账户登陆系统,系统根据账号判断工人的权限,并以任务列表的方式显示调度员派给工人的任务,虽然工人可以查看近几天的任务,但也只能对当天的任务进行操作,近几天的任务只供其参考做到心里有数,因为调度员还有可能随时调换;

2)工人接受派工并开始加工。工人在自己的任务列表上可以看到四种任务状态,以四种颜色来表示:(1)绿色:表示该任务处于就绪状态,可以开始进行加工;(2)黄色:表示该任务处于运行状态;(3)灰色:表示该任务已经完工;4)红色:表示该任务处于准备状态,还不可运行,如果该任务的开始条件都满足后会自动条状为绿色。当该任务显示为绿色时,工人接受派工,根据系统提供的工艺规程卡片去工具室领取工装,然后开始加工,这时任务颜色改变为黄色,并且在工人加工过程中不可以在接受另一个任务的派工,即使还有其他可执行的任务,也都不可操作。另外,根据现场的调研,因为工人有时要做互检等工作,他要求可以查看本工序的前工序及后工序,因此,我们提供了该工人查看前后工序的工艺规程的权限,但也仅限于次,这样就避免了工人去翻阅和查看大量的工艺规程文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工人完工提交。当工人加工完成后,填写质量信息,即正常件完工数量以及超差件完工数量,对于有超差件的零件则填写相应的质量控制卡。工人提交完工后,系统自动将任务信息传递给后续工序,并将后工序的任务状态改变为可执行。

3.2 车间生产过程的监控

工人在加工过程中将本工序的加工时间,加工设备,异常问题等与生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都提交给系统,系统整理后存入相应的数据库,车间管理者可以通过读取数据库来对车间发生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系统将生产进度以进度条的形式直观的显示给车间管理者,并对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人员、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加工设备等进行统计,以柱状图的形式显示给车间管理者,并提供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的查询,使车间管理者做到在办公室就能详细获取车间发生的一切事情。

结合用户终端和Agent的通讯机制,构建了动员生产执行过程导航引擎,支持动态制造任务分配和实时的任务执行信息回馈,实现了动态生产过程中在制品进度、状态、质量等综合信息及各类事件的实时监控,其有以下优点:

1)利用生产追踪所获取的实时数据实现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在线监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由被动指挥型向以预防为主、在线控制的主动实时指挥型管理体系发展。

2)利用生产追踪所获取的实时质量数据实现对在制品质量的在线监控,建立对质量参数变化的预防报警机制,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加快检测结果的回馈速度,把质量问题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3)利用生产追踪所获取的设备状态及相关数据,使对设备的应急维修逐步过渡到有针对性的预防维修,建立设备故障报警机制,提高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的反应速度,提高维修工作效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对质量的保证能力。

4 结论

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己经成为了世界的主要特征,通过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制造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制造企业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对车间生产过程的管理,降低了车间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本文分析了车间工作流,对于如何进行全程监控,提高生产效率作出了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安鹏.基于工作流的企业业务过程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8.

[3]韦文斌,杨建军,曾波,等.基于多代理的分布式车间控制系统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9,(l):28-33.

[4]于海滨,朱云龙.可集成的制造执行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6.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篇3

关键词:烟草车间除尘;粉尘;除尘器;气力运输

中图分类号:T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66-02

1 烟草车间粉尘的来源及特点

烟草车间加工工艺特殊,既会产生一般制造车间出现的扬尘,更会产生其特有的草粉尘,其中草粉尘产生于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烟叶本身所带尘土、烟叶碎末以及烟叶的短细绒毛,是一种以有机粉尘为主的混合性纤维

粉尘。

烟草的种类、产地、加工和取样方式的不同使得草粉尘的粒径不尽相同,分布范围广,这就加大了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草粉尘样品工作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烟草粉尘的特点、粒径分布和卷烟生产的工艺要求,采取相应的除尘方式。

烟草车间的粉尘不可避免,我们必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粉尘扩散不仅将严重污染车间及周围环境,降低生产工人的工作条件,影响危害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此外,气力输送把从各个生产工序中吸入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时势必造成大气污染的恶果。

2 除尘设备及装置的应用

2.1 风网风速的选择

需考虑的风速主要有吸尘罩吸口面和风管内的风速:

2.1.1 吸尘罩吸口面的风速过低会使粉尘扩散,风速过高又会将物料吸走,因此需要在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根据粉尘的性质和颗粒大小、粉尘浓度大小及吸口面与尘源的距离大小选择合适的风速。粉尘浓度、粒度和密度越大,吸口与粉尘源头的距离越长,风速越大,反之越小。一般情况下,颗粒状物料的吸口面的风速为3~5m/s,粉状物料为0.5~1.5m/s。

2.1.2 合适的风管内风速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减少能耗。风管内风速大小与粉尘浓度、粉尘性质、管径大小及管道布置情况紧密相关,即粉尘浓度、粒度、密度和管径越大、水平管道越长,风速越大,反之越小。一般通风除尘管道内的风速介于10~14m/s之间。但是实际生产中还要从本卷烟厂实际情况出发,当粉尘浓度、粒度大、密度较大、水平管道较长时,可将风管内的风速扩大到15~16m/s之间,以保证良好的除尘效果及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

2.2 除尘器的应用

由于卷烟厂粉尘中含硅土量大,比重相差大,沉降速度差别大,需采用2级除尘装置。目前常用的有采用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简称袋滤器两种),前者适宜处理粗大颗粒,减少对风机的磨损;后者用以处理空气中的微小颗粒。

2.2.1 旋风除尘器。常用的主要有普通型、蜗旋、扩散型(CLK)、CLP型及C型旋风除尘器等,具体要根据粉尘的特性和旋风除尘器的性能以及使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大小。C型除尘器的尺寸最小,而CLP型最大。蜗旋型的净化效率高于普通型,但阻力较大,磨损严重;扩散型(CLK)是对普通型的改进;CLP型和C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较高。目前卷烟厂使用CLP型旋风除尘器、C型旋风除尘器最多。为了保证风网的处理风量,提高除尘效率,经常可以并联使用两种除尘器。当车间内含尘的浓度比较低时,可以采用普通型除尘器和扩散式(CLK)除尘器。

但是无论选择使用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旋风除尘器,都必须高度重视旋风除尘器底部的漏风问题。如果除尘器的底部漏风,除尘器的排灰口便会有大量的空气被吸入进去,导致分离出来的粉尘被重新带入排出的空气中,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会大大降低,甚至回到除尘之前的水平。要想减少漏风,唯一的措施就是在离心除尘器的底部加设关风器或者灰箱,注意选择规格较大的关风器,否则会产生关风器堵塞的问题,从而影响车间的顺利生产。

2.2.2 滤袋除尘器。滤袋除尘器的原理是含尘空气通过特殊的滤布时被吸附在其表面,以清除微细的灰尘。滤袋除尘器除尘高效,即使细土粉尘的滤尘效率也高达99.9%,经常用以第二级除尘。目前卷烟厂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逐步用1级滤袋除尘来取代2级除尘,进一步减少除尘系统的风压和能量损耗。要以粉尘性质、浓度、滤料性能为依据来确定滤袋除尘器的负荷,一般情况下粉尘粘性越大、浓度越高、滤料容尘量越大,所需负荷越大,反之越小。而滤袋除尘器的负荷越高,处理的风量越大,滤料面积越小,但是负荷过大,风速也过大,有可能再次吹起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降低除尘的效率,增加阻力。

选择合适的滤料对一个滤袋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有重要意义。烟草尘杂颗粒小、比重大,因此需要特殊定做长毛绒的滤料,这样的滤料强度大、阻力小,滤尘效果好。滤袋式除尘器使用的滤料一般纤维间隙较大,粉尘易进入纤维内部,堵塞气滤通道,传统滤料中利用滤料表面残留粉尘层作为过滤层,虽然除尘效率高却也加大了阻力。

2.3 气力运输

气力运输又称气流运输,是一种利用气流能量在密闭管道内使颗粒状物料沿着气流方向运动的流态化技术,其装置结构比较简单、易操作。气力运输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物料在密闭管道内运行,不扬尘,环境整洁;第二,运输量大,能耗低,噪音小;第三,管道布置灵活,占地小,方便一处装料多处卸料;第四,输送距离长(500米以上),速度高。将气力运输应用到烟草车间中,进行水平、垂直或倾斜方向的输送,用于运输烟丝、烟叶和烟梗,在运输的过程中进行松散、干燥冷却等工艺,将大大减少烟草车间的扬尘。

3 应注意保持合理的温湿度

在充分投入除尘设备、采用先进除尘工艺的基础上,卷烟厂烟草车间在日常生产中也注意车间的温湿度,这对于营造一个无尘的环境有重要意义:第一,要控制车间温湿度,其中保证湿度比保证温度更重要,一个温湿度适宜的车间既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保证产品质量,更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第二,在违背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基准温湿度(温度夏季28℃左右、冬季21℃左右,相对湿度在60/65±5的范围内),从而节约投资和运行的成本;第三,既要限制卷烟成品库的相对湿度,也要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成品发生霉变;第四,强烈建议卷烟厂在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车间温湿度的具体、可靠数值。

4 结语

重视并做好烟草车间的除尘问题不仅对于提高卷烟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减少了车间工人患相关职业病的几率。为更好地实现以上两点,卷烟厂工作人员及相关学者还需对烟草车间除尘工作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标.气力输送在卷烟工业中的应用[M].北京:轻

工业出版社,2009.

[2] 陈荣敏.卷烟厂空调除尘技术应用与发展[J].建筑热

能通风空调,1997,(3).

[3] 孙一坚,朱祥生.长沙卷烟厂出口烟车间空调和除尘

系统的设计[J].烟草科技,1995,(5).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篇4

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的部分。对化纤厂车间项目质量而言就是为了确保化纤厂车间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所采取的一系列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化纤厂车间质量是随着化纤厂车间的各个阶段建设而形成的, 建成后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直到因老化、损伤、使用条件变化等而停止使用。在其整个过程中, 化纤厂车间的设计和施工阶段, 是上述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而该分阶段又是由众多的技术活动按照科学的技术规律相互衔接而形成的。为了保证化纤厂车间的质量, 这些技术活动必须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其目的在于监督整个化纤厂车间的实施过程, 排除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由于异常性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建筑化纤厂车间的质量控制必须掌握各个阶段各项工作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因此, 质量控制应能够掌握质量的动态, 对影响质量的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而不是被动的、局部的、事后的检查和检验。

2 化纤厂车间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预定的质量要求, 以取得期望的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化纤厂车间, 一般来说, 有效的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 (1) 提高预见性。要实现这项要求, 就应及时地通过化纤厂车间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预见可能发生的重大化纤厂车间质量问题,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止, 以满足“预防为主”的宗旨。 (2) 明确控制重点石控制重点是通过分析后才能明确的。在工序控制中, 一般是以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为重点。 (3) 重视控制效益。化纤厂车间质量控制同其他质量控制一样, 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 对建筑化纤厂车间来说, 是通过控制其质量成本来实现的。 (4) 系统地进行质量控制。系统地进行质量控制, 它要求有计划地实施质量体系内各有关职能的协调和控制。

3 化纤厂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过程

3.1 事前质量控制

事前觅量控制即在施工前进行质量控制, 其具体内容有: (1) 对化纤厂车间所需材料、构件、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2) 对永久性生产设备和装置, 按审批同意的设计图纸组织采购或订货。 (3) 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保证化纤厂车间质量具有可靠的措施。 (4) 对化纤厂车间上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 应审核其技术鉴定书。 (5) 检查施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和高程水准点。

3.2 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质量控制即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其具体内容有: (1) 完善的工序控制。 (2) 严格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工作。 (3) 重点检查重要部位和专业化纤厂车间。 (4) 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化纤厂车间按照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5) 审查设计图纸变更和图纸修改。

3.3 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即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质量控制, 其具体内容有: (1) 按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和办法对己经完成的分项、分部化纤厂车间、单位化纤厂车间检查验收。 (2) 组织联动试车。 (3) 审核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 (4) 编制、审核竣工图。 (5) 整理有关化纤厂车间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 试编目录, 建档。

4 化纤厂工程工序质量控制

4.1 工序及工序质量

施工工序是化纤厂车间构配件或零部件生产 (施工) 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 是构成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质量检验和管理的基本环节。从工序的组合和影响工序质量的诸因素看, 工序就是人、机、料、法、和环境对产品 (化纤厂车间) 质量起综合作用的过程。工序的划分主要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取决于劳动分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例如, 钢筋化纤厂车间是由调直、除锈、剪切、弯曲成型、绑扎等工序组成。

工序质量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二造成化纤厂车间质量波动, 工序质量就是去发现、分析和控制工序中的质量波动, 使影响每道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都能控制在一定能够范围内, 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 不使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工序质量决定了最终化纤厂车间的质量。因此,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 搞好工序质量就是保证单位化纤厂车间质量的基础。

工序质量包括工序作业条件和作业效果质量。化纤厂车间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构成的, 工序质量是基础, 直接影响化纤厂车间项目的产品质量, 因此, 必须现控制工序质量, 从而保证整体质量。

4.2 工序质量控制的程序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通过工序子样检验, 来统计、分析和判断整道工序质量, 从而实现工序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程序是:

(1) 选择和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

(2) 确定每个工序控制点的质量目标。

(3) 按规定检测方法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现状进行跟踪检测。

(4) 将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现状和质量目标进行比较, 找出二者差距及产生原因。

(5) 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 消除质量差距。

4.3 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1) 必须主动控制工序作业条件, 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对影响工序质量的个种因素, 如材料、环境、操作者和施工机具等项, 要预先进行分析, 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并加以严格控制, 从而防治工序质量出现问题。

(2) 必须动态控制工序质量, 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及时检验工序质量, 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国内工序质量状态, 并使其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工序质量处于异常状态, 则应停止施工;在经过原因分析, 采取措施, 消除异常状态后, 方可继续施工。

(3) 建立工序质量管理卡, 合理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并做好工序质量预控工作。

做好工序质量控制, 应当:

1) 确定工序质量标准, 并规定起抽样方法、测量方法、一般质量要求和上下波动幅度。

2) 确定工序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 具体规定每道工序的操作要求, 并进行跟踪检验。

摘要:本文对化纤厂车间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要求和程序及如何进行控制进行了说明, 同时阐述了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原则及实施。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篇5

1材料和方法

1.1场地和设施

选择海水无污染且用水方便,育苗车间水体在5 000 m3的养殖场。车间棚顶要透光,保温(其棚顶设置成5 m不透光区,间隔2 m透光区,透光率在4 000 lx)。在场区打两眼井,其中一眼为60 ℃的深水井(用于养殖车间的加温),一眼为回水井(用于利用高压设施把循环后的热水压回地下,循环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保护环境)。车间养殖池一般在25 m3,1.3 m水深。

1.2放养前的准备

1.2.1养殖池消毒11月份在育苗车间空置后,首先利用淡水浸泡养殖池,然后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1.2.2养殖池进水培育饵料养殖池消毒7 d后,进水1.0 m并进行加温,培养基础生物饵料。使虾苗入池既有饵料可食又改善水质,提高虾苗的成活率。放苗后逐渐把水加满。

1.3对虾放养

1.3.1虾苗的放养在养殖池放水培育基础饵料后,水体温度达到27 ℃时,将空运的对虾苗放入池子(放苗密度在2万尾/m2,随着对虾苗的生长逐步分池,减小养殖密度)。先将装有对虾苗的塑料包装袋整体放入池子。当袋内温度和池子水体温度温差小于1 ℃时,缓慢放开袋口,将虾苗放入池水。

1.3.2养成期的日常管理

1.3.2.1投饵在养殖期间,投喂配合饵料。一天24 h分6次投喂。投饵时,要均匀全池泼洒,在水质不好时,少喂,并根据摄食情况、天气情况,生长速度等,增减投饵量,饵料规格如表1。

表1不同规格南美白对虾投喂饵料粒径参考值

1.3.2.2水质管理养殖前期每天换水一次,随虾苗的生长逐渐加大换水量,待虾苗长到2 cm时每天清池一次。首先把池水排至20 cm左右,然后轻轻把池底残饵顺排水清扫出池外,保持池底的干净。然后加入同温同盐度的养殖用水。及时观察对虾的生长摄食情况,合理用药、合理投喂,保障对虾的健康生长。每天做好养殖记录。

2结果与分析

一般在对虾养殖2.5个月后,进行收获出售。共收获1.5万kg,出塘单价80元/kg,产值120万元。如果养殖车间是租赁,在车间租赁费用一般为60元/m3,5 000 m3的租赁金额为30万元。合计在冬季闲置车间养殖南美白对虾支出(含车间租赁费)55.5万元(见表2),则纯利润64.5万元。

表2养殖一茬南美白对虾的成本万元

3讨论

冬闲时节利用温室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既利用了闲置资源,又增加了养殖收入,养殖前景可观,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条致富之路。缺点是对养殖技术要求严格,一次性投资较大。

(收稿日期:2014-09-09)

车间技术员工作职责 篇6

1、辅助车间主任进行图纸的收发及整理工作,配合车间主任协调

车间生产安排事宜。

2、负责技术部与生产车间的技术、图纸的沟通工作。

3、对各工程的生产进度根据构件清单进行统计、记录。

4、对各工程的材料进料情况根据材料计划与实际进料及使用情况

进行定时统计工作。

5、班组工程量、工资的审核工作。

6、负责工程部等职能部门与车间相互联系的临时工作。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篇7

随着当今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与转型,制造业正逐步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生产流程多变等方向转变。特别是经常变更的机械加工车间等典型的离散类制造车间[1,2],其工序的生产计划编制困难,对车间制造管理的实时性要求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和发展速度过快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市场对生产车间信息管理的效率带来了挑战[3,4]。虽然新的管理模式ERP系统具备了流程型生产和离散型生产的特点,但是ERP系统不能直接支持车间底层的管理流程,仍然存在生产管理信息的“断层”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是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与物联网技术的联合不但解决了企业上下层间“断层”问题,而且也满足了机械加工车间等典型离散类制造车间信息化管理需求,提高车间的制造执行效率。

1 物联网技术、MES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理论

1.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系统(传感网、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系统等)、全球定位系统、条码与二维码,将物品与物品、物品与人、人与人按照规定的通信协议连接起来,再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5,6]。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ZigBee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1.2 MES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MES是面向生产车间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信息数据及时判断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可以兼容车间底层的各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车间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解决整个企业运行的信息断层问题。目前MES系统典型模型有三层模型、集成系统模型、定位模型、功能模型以及REPAC模型等。

1.3 信息管理系统理论

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一种现代化管理工具,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贯穿企业管理的整个环节,直接为基层和各级管理部门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MES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MES系统终端能够与企业上层决策者所需的现场监控生产车间数据信息很好的连接,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及时获取生产车间的各种生产信息,从而保证企业生产进度、生产质量等按照进度进行[7,8]。

2 基于生产车间物联网环境平台的搭建

2.1 物联网平台的总体框架设计

通过对物联网现有的各种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再结合制造车间特点,采用实用性层次体系的物联网结构来构建制造车间的物联网平台。底端是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层,通过多个RFID读写器组成的网络实施采集当前生产情况;中间层是ZigBee网络组建与传输模块,该层主要负责数据的长传;顶端是企业的管理模块,该层主要是车间管理人员查看当前生产状况以及员工通过智能客户端查看任务等。物联网在生产车间平台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针对此平台的搭建主要突破两方面难题即RFID的读写网格设计和Zig Bee的数据传输模块设计[9,10,11]。

2.2 基于物联网在装配车间的实例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装配车间主要是在装配车间内部署大量RFID阅读器、RFID标签,并建立物料跟踪的ZigBee节点网络。对这些生产对象节点的工艺参数进行定义并按批次、模块对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全车间的物料跟踪流程都由此来支撑。在该装配车间,生产车间的生产数据、库存信息、质检数据以及零件移动情况等都可以由网络节点处的RFID读写器获取,然后通过参数计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可以对车间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生产单元、仓库仪表数据采集和录入以及设备使用情况等各种信息进行补充完善。从而能够为各种生产的运行提供物料移动、加工、库存和设备、管理层辅助决策和车间成本核算可靠保障[12]。本文以矮泵的生产装配为例。基于物联的矮泵生产流程如图2所示以及RFID标签信息说明如表1所示。

由制造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三者相结合,全面分析了MES系统与RFID技术在离散型装配制造业中的应用。又结合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表明: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制造装备数字化以及物流进出可追溯化。

3 MES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3.1 制造车间MES系统分析

本系统设计为系统管理员、车间员工、班组长、车间主任等均可以各自不同的身份登录该系统,按照各自不同的权限查对车间的年度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当前生产进度、员工状态、设备状态等数据进行查看、分析以及处理。进而实现对生产车间信息的实时跟踪、监控以及信息的搜集共享等。该制造车间MES系统的结构框架如图3所示。

3.2 MES系统的实现

依据上述分析,MES系统开发包括两大部分,包括硬件环境搭配与软件环境开发。本文软件的开发工具终端的管理系统是利用X5开发设计的,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完全可视化、组件化的开发环境。此外,它还具备超强的工作流、组织权限、组织机构、丰富的业务规则定制能力、复杂报表和图表,并且能够将各种复杂业务在任何浏览器终端进行展现和交互。

通过一系列的建模后,利用Justep X5开发平台[12,13],设计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制造车间MES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五大模块包括生产任务管理、工艺信息管理、产品与组织管理、公告栏管理及系统管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图如图4所示,系统登陆页面如图5所示。

4 结论

车间技术员工作总结 篇8

定期对车间设备进行维护从而确保工作日期间能正常使用,为了保障车间的生产流程不受影响自然得要做好设备的维护才行,所以我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情况下参与到对生产设备的检修之中,由于部分设备的确存在着老化严重的状况从而需要做好维护,另外我在修理的过程中也能够从中学到不少关于维修的技巧,因此这项工作的完成既是自己的职责也是种有意义的锻炼,尤其是在我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自然要巩固好自身的基础才行,也正因为这种较好的学习态度从而让我在工作中获得了同事们的认可。

对生产完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从而保障车间的合格率,对于车间的发展而言生产线出现次品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但关键是不能让次品流出车间从而造成声誉方面的损失,所以我便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从而找出不合格的产品,而且质检工作的完成也是鞭策生产线员工尽量不出现差错的保障,虽然通过我的检验使得车间的产品有着质量上的保障却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主要还是源于我对质检工作的熟悉程度还存在不足,因此我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质检工作之中以便于尽快提升自身的效率。

通过培训与学习从而做好生产安全方面的工作,由于领导经常在车间工作中强调这类问题从而让我十分重视,毕竟生产安全的管理对于自身工作的完成也是十分重要,因此我能够严格遵守这方面的规定从而提升工作中的自律性,另外我在车间组织会议的时候也能够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发表见解,这种相互间的讨论对于车间的整体发展而言无疑具备着促进的作用,而我也能够不断学习其他同事在工作中的优势从而改进自身的不足,在长时间的磨砺之中也让我在工作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

机修车间技术员岗位职责 篇9

1、贯彻执行上级过程装备管理有关规定,严格遵守我公司过程装备管理制度;尽职尽责做好所分管的过程装备管理工作。

2、负责过程装备的自制、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

3、编制A、B类过程装备大、中修理计划的实施技术方案,并跟踪实施。

4、负责过程装备大、中修理过程中损坏的零部件测绘工作。

5、负责过程装备所用零部件的技术测量和质量认定工作。

6、负责维修车间各技术工种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7、负责维修车间所需零部件及消耗材料得计划申报和领用工作。

8、负责收集整理维修车间的维护保养记录及巡检记录并归档,保存期一年。

二、权限:

1、有权建议修改我公司过程装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对于在过程装备自制、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权越级报告。

3、对于过程装备的结构性能,有权提出技术更新、装备改造的合理化建议,并付诸实施。

4、对于自制的过程装备,不按图纸技术要求条件制造,有权拒绝验收。

车间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篇10

信息时代, 用户的需求是极度多样化的, 这就要求制造企业必须拥有多品种变批量的制造能力。当前, 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 特别是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 已广泛采用新的制造系统, 如:柔性制造系统 (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等, 基本完成了企业信息化过程。为了加快本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 提升其竞争能力, 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一场以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的制造业变革正在积极、持续地展开。

数字化制造是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支撑技术的支持下, 根据用户需求, 迅速搜集资源信息, 对产品信息, 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 规划和重组, 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及制造, 进而快速生产出达到用户要求的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数字化制造将信息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产品有关的专业技术, 融合运用于产品研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 实现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最优化, 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降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制造的物质载体是数字化车间, 而数字化车间的基石是数字化生产线。规划布置数字化生产线, 是数字化车间设计规划的基础, 关系到整个数字化车间各方各面的运行, 是数字化车间建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以沈阳机床集团内各数控机床产品滚珠丝杠的轴承座类零件作为数字化加工车间的产出物, 分析了该类零件结构特征, 设计了专用工艺装备, 制定了该类零件的数字化加工工艺, 规划了数字化加工生产线的布置方案。本文研究的数字化加工车间混流成线技术将作为沈阳机床集团的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一项技术支撑。

1 零件结构特征分析

轴承座类零件的关键结构特征是轴承座自身的安装基准和容纳轴承的轴承安装孔, 也就是轴承座的安装底基面、轴承座的安装侧基准面、轴承安装孔、轴承安装孔内端面、轴承压盖安装端面。在数控机床典型部件中, 滚珠丝杠是机床进给运动单元的重要部件, 而轴承座是滚珠丝杠关键的安装支撑和定位零件, 其精度直接影响进给运动的精度和能效, 因此轴承座的加工精度是很高的。一般来说, 轴承安装孔的尺寸精度为IT6级, 关键特征的形位公差精度为4~5级。

2 混流成线加工工艺设计

通常情况下, 容纳轴承的轴承座类零件归类为小型箱体类零件, 常规工艺方法是在卧式加工中心上铣镗完成其关键结构特征的加工, 主要工序为:

第一次装夹, 以轴承座背面 (如图1所示) 为装置面, 按外轮廓找正, 加工轴承座的安装底基面和侧基面;

第二次装夹, 以加工完成的轴承座安装底基面为装置面, 按加工完成的侧基面找正, 加工轴承压盖安装面、轴承安装孔及孔内端面。

常规工艺第二次装夹是以关键特征面 (轴承座的安装底基面和轴承座的安装侧基面) 为装置面和找正基准的, 所以第二次装夹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必然会影响轴承座的形位精度。为了保证加工精度, 需要设计在一次装夹过程中完成全部关键特征加工的工艺方法, 使得关键特征之间的形位精度只与加工设备有关而与装夹找正过程无关, 依靠加工设备自身的几何精度来保证加工件的形位精度。

数控机床产品种类和规格不同, 进给运动部件滚珠丝杠的直径不同, 滚珠丝杠的轴承座必然不同。对于混流生产线, 若直接用轴承座外轮廓作为生产线上下料机械手爪的夹持面和机床夹具的装夹面, 就需要配置若干种规格尺寸的上下料机械手爪和液压夹具。为了减少生产线的建设费用, 需要设计一批与生产线上下料机械手爪和机床夹具的接口尺寸相同的专用工艺装备, 作为各种规格尺寸轴承座的随行夹具。

多种规格尺寸的轴承孔在卧式加工中心上镗削加工, 需要配备多种规格尺寸的镗刀。分析轴承座的结构特征发现, 轴承座质量轻体积小, 其轴承安装孔、孔内端面及轴承压盖安装面作为回转体特征是可以用车削方式加工完成的, 用车削方式混流成线生产比用铣镗方式混流成线的刀具费用少很多。而且采用适合的随行夹具就可以用车削中心的动力铣头来铣削加工轴承座的安装基面, 在同一次装夹过程中, 可以完成全部关键结构特征的加工。因此本文以车削中心作为轴承座的加工设备, 采用液压三爪夹盘作为机床的夹具, 轴承座的随行夹具设计和加工工艺设计均以此为基础。

轴承座的背面并非其关键特征面, 而且与关键特征面也没有相对位置关系, 可以在生产线外完成加工, 并在此面上依据轴承孔孔径加工4个工艺螺孔, 以其作为轴承座类零件与随行夹具结合的通用工艺面。根据加工设备的特点、上下料机械手爪的特点、机床夹具的特点以及轴承座工艺面的特点, 设计随行夹具, 如图2所示, 其中:

圆柱面, 作为液压三爪夹盘的接口;

方柱面, 作为上下料机械手爪的接口。

以随行夹具圆柱面为装夹面, 按机械手爪上料时轴承座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定位, 在车削中心上加工轴承除背面外的所有加工特征。具体工步为:

工步1:粗精车削轴承压盖安装面;

粗精车削轴承孔及其内端面;

钻攻轴承压盖安装面上的螺纹孔。

工步2:粗精铣轴承座底基准面;

钻轴承座安装孔和定位销底孔;

粗精铣轴承座侧基准面。

工步3:铣轴承座上面;

铣沉头孔。

根据车削中心的主轴功率及扭矩、动力铣头功率及扭矩、伺服电机进给速度及功率和所用切削刀具的推荐切削速度、切削深度, 设计详细的加工工序如表2所示。

3 混流生产线规划

生产线除了加工设备外, 还需要清洗机、在线检测装置和打标机。经过市场调查, 通过式清洗机的节拍≤120秒/件, 在线检测装置的节拍≤30秒/件, 打标机的节拍≤15秒/件, 而经过计算可知, 单台加工设备的节拍是717s, 为了平衡节拍, 需要并行布置6台车削中心作为数字化车间混流生产线的加工设备。根据混流成线加工工艺, 本文规划了生产线的布局, 如图6所示。

物料流程, 如图7所示, 具体过程为:

1) 自动仓库通过料道将待加工件送上生产线。

2) 在随行夹具安装工位, 夹具机械手从夹具缓冲区取来随行夹具, 装配机械手将待加工件与随行夹具结合。

3) 夹具机械手将待加工件随同夹具送至上下工件缓冲区。

4) 带直线运动单元的关节机械手将物料随同夹具依次送至加工设备和清洗、检测、打标工位, 最后送回上下工件缓冲区。

5) 夹具机械手将加工成品随同夹具从上下工件缓冲区送至随行夹具拆卸工位, 拆卸机械手将随行夹具卸下, 夹具机械手将随行夹具送回夹具缓冲区。

6) 加工成品经料道送回自动仓库。

4 结论

本文根据沈阳机床集团混流成线加工轴承座类零件的需要, 通过分析该类零件的结构特征, 以专用工艺装备作为随行夹具, 详细设计了该类零件的混流成线加工工艺, 并且以加工工艺为基础规划了混流生产线。在后续工作中, 将以本文研究的数字化加工车间混流成线技术为技术支撑, 继续细化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高青.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太原科技, 2008 (07) .

[2]张亚明.柔性制造技术及应用[J].煤炭技术, 2008 (03) .

[3]胡瑜.成组技术──桂林机床制造业集约化设计与制造的有效途径[J].广西机械, 1996 (04) .

注塑车间技术员岗位职责 篇11

2、主要负责注塑车间所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主要负责注塑车间制程原材料及辅助用料的合理领用与管控;

4、主要负责注塑车间技术员生产工艺调试技术的监督和纠正;

5、主要根据生产订单计划,合理安排生产,确保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客户的需求相应地调整生产计划;

6、主要制订注塑部各级员工的岗位工作职责,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7、主要制订注塑部所有人员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对各级员工进行岗前技能培训、技术培训、品质培训、管理培训、制度培训、“6S”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等,不断提升注塑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6S的维护与管理;

车间技术工作总结 篇12

一、技术工作简历

二、技艺专长

1、在技术业务学习方面:

范文网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在业务学习上发扬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干一行爱一行,对自己干过的工作都力求更好,对处理过的故障都认真分析,总结经验。现已能够掌握:运用客车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及各种转向架客车车辆故障快速准确判断处理。在平时的技术业务学习上从不敷衍了事,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理论实作的考试,并于xx年三茂股份公司车辆系统技术比武中,荣获客车检车单车检查第一名、检车员理论第三名、检验员个人全能第二名;xx年评为段“路风信得过先进个人”;xx年评为段“路风先进标兵”;xx年三茂股份公司车辆系统技术比武中,荣获更换纵向拉杆第三名、检验员理论比赛第三名、客车单车检查比赛第三名;xx年三茂铁路肇庆客运段职工技能竞赛中荣获客车检验员理论考试第二名、更换206台架摇枕弹簧第二名、客车检验员实作和理论考试全能第三名的好成绩。即为自己争得了荣誉,也为车间争了光。通过不断的学习技术业务,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2、不断学习新技术以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铁路车辆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的车辆技术状态和运输能力已今非昔比,在我工作至今的十几年间目睹了铁路车辆的发展历程,由原来的202转向架到现在的sw-200k转向架,可见铁路发展步伐之快。再靠原来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因为不掌握新技术知识就不了解哪些部位易出现故障,哪些部位要重点检查,就无法更好的达到检修的目的。因此我十分珍惜每次接受新技术培训的机会,通过学习理论了解新技术的构造原理,通过实作练习掌握新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在业余时间能够自觉学习有关新技术知识,遇到不会不懂得问题主动向明白人请教,不论他的学历高低,谁会我请教谁,直到把我不明白的东西弄懂,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打了良好的基础。

三、解决过的关键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先后处理了许多旅客列车在运行中的临时故障:列车超员、超重造成弹簧压死,;列车车轮与钢轨间有火花,被外勤值班员打停;还有2012年雪灾列车大面积晚点的应及处理等。

[1][2]

四、技术革新

本人在工作中各每年的快速修比赛后,都会不断的总结积累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快速修比赛用的时间。

在快速修比赛中更换209轴箱弹簧时,原来都是用两个油篙的,一个顶在构架悬臂端梁处、一个顶在轴箱弹簧托盘下部。更换过程中两人即要配合好起篙的时间又费力。为了缩短更换的时间和节省劳动力,我和我的搭挡共同研制出了一种简易工具,就是用角铁和钢筋做成的“挂勾”,用它取代了顶在轴箱弹簧托盘下的油篙。用这“挂勾”上部卡住轴箱支柱安装座螺母,下部挂住轴箱弹簧托盘,这样就将一边的轴箱弹簧与轴箱弹簧托盘固定死了,当顶在构架上的大油篙顶到合适的高度时,就直接将要更换的轴箱弹簧取出更换就行了,这就大大缩短了更换的时间,又节省了劳动力。

五、带徒传艺

本人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无私地传受给其它同事,带过的徒弟,现在也都是班组的技术骨干,并在去年的技能鉴定中考上了高级检车员。我特别是将快速修比武中的心得无私的传受给别的同事。做好传班接代的工作,帮助周围的同事在技术业务水平上都得到提高。

六、在政治思想方面:

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技术 篇13

1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和功能

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车间的具体情况划分为:汽车焊装车间监控层、汽车焊装车间控制层、汽车焊装车间设备层三种监控模式。各层之间相对独立,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使用不同的网络结构, 配置不同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1 监控层

汽车焊装车间监控层主要包括监控管理系统服务器、ANDON系统服务器以及与生产管理相关的其他系统组成部分[1]。车间监控管理系统服务器安放在汽车焊装车间中控室, 主要用于根据总厂下达的生产计划, 安排不同的生产线按照总厂要求完成各自的生产目标, 并且将各生产线最终的完成情况汇总之后, 再次上传给总厂系统。这样总厂就可以根据车间监控管理系统上传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生产任务, 有效地监控汽车生产制造的全部过程。

1.2 控制层

控制层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安放在汽车焊装车间不同区域内的PLC控制系统。汽车焊装车间监控层PLC控制系统和监控层通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连接[2]。不同的HMI、ROBOT、信息显示屏幕以及其他相关设备首先连接到PLC控制系统, PLC控制系统再连接到焊装车间内不同区域的交换机, 再通过以太网光纤把不同的交换机联结成一个车间环状网络, 最后一起连接到焊装车间监控系统内。

1.3 设备层

设备层主要包括变频器、无线射频读写装置以及机器人等电气设备, 它们存在于汽车焊接车间PLC控制系统中。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 国内许多汽车生产制造厂的焊装车间都已经采用了标准现场总线系统。虽然标准现场总线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的主流技术, 但实际上它并未十分成熟,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尤其是在安全控制方面。

1.4 安全总线系统

由于标准总线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 所以德国西克、欧姆龙、西门子、罗克韦尔等世界知名行业龙头企业联手合作, 开发了与标准总线系统通信协议标准不同的安全总线系统。安全总线系统在保障安全控制的前提下, 极大地简化了车间安全方面的系统工作内容。安全总线系统已经在部分国内汽车焊装车间得以推广使用, 作为现代汽车焊装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秀成果之一, 它正在被国内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制造厂商了解与采用[3]。

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主要部分组成,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 在汽车焊装环节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现今国内大多数汽车焊装自动化系统编程方式主要有两种:机构化编程方式和模块化编程方式。

2.1 结构化编程方式

虽然汽车焊装线不同, 但是它们的功能结构单元是统一的, 根据这一重要特点, 结构化编程方式应运而生。结构化编程方式提高了程序结构的统一性和可读性, 可以更加便捷的对汽车焊装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和维护。

2.2 模块化编程方式

汽车焊装车间内每条焊装线的组成和作用各不相同, 但它们之间无论是设备还是运行方式, 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模块化编程方式利用设备和运行方式之间存在相同变量这一特点, 极大地简化了程序编辑工作量, 加强了程序的统一性, 优化了程序的可读性。模块化编程通过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方式, 让变量编辑进行变量定义;同时, 把同样的处理程序用PLC程序编制做成功能模块, 然后依照I/O变量的差异调用同一个功能模块, 进行编程。

3 结束语

工业的革新归根结底在于技术的革新。近几年来, 我国家用汽车市场需求急剧加大, 汽车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要求汽车生产厂商在汽车制造工艺上精益求精。汽车焊装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 正是汽车制造工艺创新发展的良好体现, 标志着汽车焊装车间技术系统进入了现代化、科学化、自动化的崭新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1]张为涵, 金大勇.现场总线在装焊生产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1 (02) :32-34.

[2]卞桢斌.Ethernet/IP安全以太网方案在汽车制造中的分析与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25) :84.

上一篇:歌星与“科星”科学演讲稿下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