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变迁的作文

2024-10-13

高中生变迁的作文(通用15篇)

高中生变迁的作文 篇1

喜人的变迁高中作文

我的家乡——铜山是典型的丘陵地带,一个个小村庄,几十、上百户,依山傍水,淳朴自然,景色秀丽,风景别致,美丽的铜山,喜人的变迁作文。

铜山位于江宁区最南端,与安徽接壤,紧邻横断山脉,绵延起伏的群山就像一条巨龙守护着这方水土,默默关注着邻近村庄的变迁!

近十年来,我的家乡道路交通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石子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政府已经把宽敞的水泥马路修到了每一个乡村,村村通公交巴士奔驰往来,乡民出行十分便捷。村上的泥泞小路也成为了历史,干净整洁的水泥小道串起了家家户户。主干道两侧栽上了挺拔的行道树,有白桦、雪松、银杏,它们就像一个个神气的哨兵在忠诚地守望。听!一阵微风拂过树梢,树叶发出“哗哗”的响声就是它们在窃窃私语!

夜幕降临时,一盏盏吸满了能量的太阳能路灯不约而同地绽放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虽然没有城市里司空见惯的灯火通明,却也能为夜行的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些路灯为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抹亮色。

家乡的景色随着四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美。春日里,杨柳垂青,桃花缤纷,淡淡的薄雾、清新的空气令人沉醉,最适合踏青赏春;夏日里,绿叶婆娑,蝉噪蛙鸣,萤火虫、亮闪闪,农家避暑瓜藤前,“稻花香里说丰年”;秋日里,家家户户都是丰收的景象:小灯笼似的火红柿子挂满枝头,千亩果园里葡萄、梨子、枣子应有尽有,浓郁的`果香四散飘荡;冬日里,显得宁静安逸,人们惬意地享受着一年的岁末时光,接近年关,打年糕、炸丸子、做年菜,热闹非凡!

家乡有着美丽的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经驻驾于此,留下“驻驾山”之名。群山怀抱的驻驾山水库远近闻名,周边的青山翠岭就像一个天然氧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赏玩小憩。

家乡的景色虽美,但这里的人们心灵更美。开阔的乡村场地养育的人们心胸也格外的开阔。邻里乡亲谁家有个急事、难事,人们总会不遗余力地搭把手、帮个忙,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热情、好客、真诚、友善……,用再多的形容词来形容他们也是苍白无力的!

家乡人的环保观念丝毫不逊于城市居民,早已实行垃圾分类,统一回收。有时谁不小心在路边落下一只塑料袋,很快就会有村民捡拾起来。在这里,爱护环境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真正化成了平时的一种生活习惯。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回乡间隔时间稍长,我就会惊讶变化之快、变化之多。秸秆不再随意焚烧,村民们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饮用水源直接采自长江,村头矗立起了一座雄伟的牌坊,道路边缘刷上了警示黄线,汽车交会时会缓行礼让……

家乡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卫生环境渐渐变好,反过来吸引了不少城市居民时常下乡来农家游,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享受美丽的田野风光,呼吸自然新鲜的空气,放松紧张疲乏的身心,乐在其中,乐不思归!

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特征,善加利用、合理开发,我的家乡——铜山正焕发出与众不同的生机活力,也变得越来越美丽!欢迎四海的宾朋去亲身感受一下那里的山水之美,领略别样的风土人情!

高中生变迁的作文 篇2

(一)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教育理念的分析与比较

1) 数学观的变迁。由关注数学的科学价值转变为强调其文化价值, 强调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 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和功能。2) 数学课程观的变迁。数学课程由一门系统的学科, 转变为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多样性的课程。我国的数学教育已经开始注意“以人为本"来设置数学课程目标, 在数学课程内容上, 由注重学科知识转变为注重数学的社会功能与学科知识的融合, 再发展到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在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上, 由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数学形式化的思维训练功能转向强调数学解决现实问题, 重视数学课程认识和把握社会、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功能。3) 数学教学观的变迁。由传统的重教学、轻学习、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数学教学观念转变为现代的数学教学观, 即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过程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数学素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的分析与比较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 我们越来越重视对课程目标的研究, 各大纲 (课标) 对课程目标的阐述逐渐具体而科学, 课程目标的内容也日趋丰富。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只重视“双基”目标, 和简单的情意目标, 发展到后来“双基”、能力、情意目标并重, 并且在“双基”中不只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关注了数学思想方法等, 在能力方面, 不只重视以往的三大能力, 对推广能力也逐渐重视起来, 甚至在2003课标中, 已经不再提及三大能力, 而是提出许多基本能力, 大大丰富了能力目标的内容, 2003课标的课程目标中还加入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性目标的局面。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的是, “双基”、能力、情意目标三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我们分别去研究, 只是为了从不同侧面来分析它, 并不是说它们之间是割裂的。

(三)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的分析与比较

1) 我国数学课程内容是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52大纲中只有代数、几何、三角三部分教学内容, 到96大纲有了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逻辑代数初步、向量这些现代教学的内容, 且分量不断加大, 再到2003课标又加入了算法初步。当然, 这种前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在反复曲折中发展的, 比如概率与统计内容的几出几进、微积分内容的取舍等。2) 虽然经过历次课改, 不断删减了过于繁杂而又用处不大的知识, 但高中数学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保持相对稳定。如函数内容一直保留并有所发展, 线面关系、直线和圆、圆锥曲线等内容都是一直被保留的内容。3)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教学难度不断降低。逐渐删去不重要的定理, 淡化复杂公式的记忆、削弱繁琐的计算与证明、用向量法代替综合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绕过极限介绍微积分定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等等, 这些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四)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课程评价的分析与比较

首先, 评价的目的有所变化。传统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划分。96大纲认为, 数学教学测试和评估的目的“不仅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此时, 评价的目的不只在于区分, 更重要的是改善, 不再是终结性的判断, 而是对下一步教学的促进。2003课标则认为, “数学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 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既重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更突出评价对师生双方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其次, 评价内容更加全面。96大纲提出既要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 又要注重对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进行评价。2003课标仍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 “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 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第三, 评价的方式趋于多样化。一直以来,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都是通过纸笔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96大纲中涉及的评价方式有“课堂提问、观察、谈话、学生作业和平时测验。”2002大纲中的评价方式更加多样, 在96大纲的基础上, 又新增了“可通过自评与互评、多次评价等方式方法进行评价, 并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评价主体不再只是教师, 这样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的变迁

1) 教育理念在数学观、数学课程观和数学教学观上发生变化。由关注数学本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应用广泛性, 强调其科学价值转变为强调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文化, 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和功能。由将数学课程看作一门系统的学科, 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数学形式化的思维训练功能转变为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整合, 重视数学课程对人的发展及社会所起的作用。由重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教学观转变为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个性品质,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观。2) 课程目标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课程目标的阐述逐渐具体而科学, 课程目标的内容也日趋丰富,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只重视“双基”目标, 和简单的情意目标, 发展到后来“双基”、能力、情意目标并重, 再到后来关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目标。3) 课程内容不断丰富, 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课程内容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向为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的力度不断加强, 难度逐渐下降。

三、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的传承

1) 教育理念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肯定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突出数学的理性精神和数学思维。强调高中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 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是参加社会生活、生产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数学课程担负着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注重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的教学, 注重传授知识, 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注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2) 教学目标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 以及能力目标。3) 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所包含的基本数学知识保持相对稳定, 如函数、线面关系、直线和圆、圆锥曲线等内容都是一直被保留的内容。除新课标以外的大纲中知识体系严密。

参考文献

[1]孙宏安.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沿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

时代变迁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篇3

一、做好课堂准备工作,调整备课观念、备课方法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思想受到了禁锢,写教案的格式也被固定化了。学校评价教师的教案是否完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这使得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教案模式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容易使学生感觉政治课是沉闷、枯燥、空洞的一门学科,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一线政治教师不仅仅要注重教案设计,熟悉教材,更要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确定课堂突破点,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例如,在我班一次教学中,我看见一个学生在校服上写着“玩是一种个性,傻也是一种幸福”。我感觉这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存在着极大的误区,所以在讲授哲学《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时,我就提前找这个学生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并给他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搜集现代社会中的英雄模范事迹。课上我请他给大家讲这些英雄的事迹,并让全班同学讨论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否过时了。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异常,最后我让这名同学结合课堂内容总结发言,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今这名学生开朗活泼,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并已成为班级优秀学生。我们现在的教学对象都是90后,而90后往往个性独立,价值观多元化,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不相符,所以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这一代人,教师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精心备好课、上好课。

二、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思想政治这门课程逻辑性较强,如果采用呆板枯燥的理论讲授方式,只会令90后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而要想让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常识新奇、有用,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迈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首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授课内容专业性、知识性强,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最好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事例论证,深入浅出,吸引学生。例如,我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公司的经营》这一框内容时,就采用了这一方法。股份有限公司的知识专业性强,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为了让他们理解公司的特征、组织机构等内容,我就引用了“国美控股权之争”这一案例。国美电器是中国最大的以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连锁企业,在大中型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200多家,年销售能力在1000亿元以上,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国美电器直接为社会创造就业30万人,为国家上缴税收15亿元以上,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而国美特别股东大会的尘埃落定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从这一时政事件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还从中知道了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政治课教学中不能缺少情景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地补充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情景,引起共鸣,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刻问题浅显化,枯燥问题趣味化,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一框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学生利用网络购物,利用电脑享受远程教育,利用DVD娱乐休闲等几个生活片段,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现代中学生学习休闲和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为什么古代的皇帝却和电脑无缘?”学生们兴奋异常,分组讨论很快总结出答案: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电脑、DVD的生产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正是生产力的发展才使我们今天过得比古代的皇帝还幸福。学生们在现代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由讨论发挥,既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促进了思维的活跃,达到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境界。

此外,在新授课中还可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传统的一本书、一根粉笔一节课的授课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实施探究式学习减少了老师的授课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拓展了思路。在讲授《树立正消费观》这一框题时,我引用了“中外老太太买房”的漫画,让学生各抒己见。其中一名同学说:“支持美国老太太,因为她花明天的钱,圆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就是好。”而另一名同学则反驳说:“中国老太太把钱攒够才买房,钱货两清,没有债务负担,符合中国传统消费观念。”到底谁的观点更正确呢?我适时点拨指出,人们的消费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要盲目跟风,又要量力而行,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知识和时政的结合

这就要求全面提高高中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一味的说教只会使学生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政治教师应注重积累与课本有关的时政素材。在课下,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看新闻、听广播,讨论一些重大时政热点,并且在每次上课时抽出5分钟时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开展新闻短评活动,让学生就某条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不只是关注时政热点,更能剖析热点背后隐藏的经济政治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感而发,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高中生变迁的作文 篇4

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 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解析: 解题依据“20世纪初”“阳历年”“三民对五权”分析,再联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即可判定B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 2.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摒除中国旧时婚礼之繁。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这实际上反映了()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B.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 C.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已完全改变 D.上海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西化

解析: 材料中“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说明传统观念的改变。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叙述太过绝对。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3.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1912年3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A.民国时期人们服饰观念开放 B.民国时期告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 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A项开放说法不准确;B、C两项中的告别和瓦解说法不对;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饰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西服”代替长袍马褂。改变了传统的具有尊卑观念的礼仪,取之以西方的平等的握手等礼仪。改变缠足、留辫等陋习等。答案: D 4.(2016·四川营山县回龙中学高一月测)“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解析: 依据材料中“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说明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实行公历,而民间依然有实行农历过年的,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故选择C项。

答案: C 5.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评论反映出()A.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C.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B.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D.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解析: 题干的材料已经说明是人们仍然用封建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来看待近代工厂的女工。女人到工厂工作与男女之间的平等的实现不是一个意思,故A项错误;近代工业出现后,女人去工厂作工,具有封建思想的人看不惯,说明是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出现雇主与雇工的雇佣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要求只是评论的内容反映的东西,不是报刊业本身的发展,更不是近代工业对报刊业的促进,故D项错误。

答案: B 6.下列社会习俗的出现与革命思潮的推动有关的是()①“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②“阳历兴,阴历灭” ③“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④“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解析: ①④(“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是受外来侵略的影响;②③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

答案: D 7.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均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A.电话 C.电报

B.汽车 D.火车

解析: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与题干中的诗所述特点相符,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 D 8.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而在清末流行的诗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A.交通工具 C.男女合校

B.社交场合 D.男女合演

解析: 材料反映了乘坐近代交通工具出行的情景,这种现象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答案: A 9.(2016·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月考)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眼见双轮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马车及木船”,材料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准确,最为全面,符合题意。

答案: A 10.(2016·广东肇庆市高一下期末)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机构的变动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外国杂货”“广告的内容”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社会经济机构的变动”无从体现;B项属于无关项;D项的表述不符合题干“广告”,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答案: C 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①《红色中华》 ②《新华日报》 ③《解放日报》 ④《中央日报》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的识记。《中央日报》 是国民党控制的报刊。

答案: A 12.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 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

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 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解析: 根据题中“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在中国存在。这体现出中国近代物质文化的多元性、社会生活的包容性、社会生活的多样性。A项学习西方的渐进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 13.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C.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

B.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解析: 材料中的“鸿”指鸿雁,在中国古代鸿雁代指书信,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近代上海由于近代化的发展,上海的通讯发生了变化,旧式的通讯方式被新的方式所代替,所以答案选择C项。其他三项都是无关项。

答案: C 14.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A.电报 C.电影

B.火车 D.电灯

解析: 由诗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火车是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电影是大众传媒,故C项错误;电灯是照明电器,故D项错误。

答案: A 15.电影《搜索》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这表明()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④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通讯技术发展的影响。据所学可知互联网 具有负面影响,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

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10分)(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6分)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即可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衣服独异„„邦交不结”“中国宽衣博带„„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可看出康有为的主张及原因;第(3)问,从款式、颜色等角度回答变化趋势。近代时期服饰的特点是近代中国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反映,新时期的服饰是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反映。

答案:(1)严格的等级制度。(4分)(2)思想主张:主张易服。理由: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10分)(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6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8分)(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6分)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汉口”“上海”“广州”“时适中日战后,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可以直接得出特点。第(2)问,依据材料中“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等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第(3)问,从材料中“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等关键语句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作用。

城市的变迁作文 篇5

从破破烂烂的小平房到金碧辉煌[注: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城市的变迁作文

。]的高楼大厦;从“滴水难防”经常把蚊子引到家里来,到“风而不侵”四季如春的小区。这 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注: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我听奶奶说那时候苍蝇多的要命吸一口气可能把苍蝇吸到喉咙里!有一次我奶奶就把一只苍蝇吸到喉咙里了,老半天才拿出来,那时苍蝇以经死了!恶心了大半天!

听说以前最多的是吱吱作响的自行车,到现在马路最多的是方便、快捷的小骄车,

 

以前“一望无际[注: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的荒地,变成了鸟语花香的树林,以前那里是寸草不生[注:

家乡的变迁作文 篇6

我的家乡位于东南部的一个小乡镇里,十多年前在全国沿海地区大搞经济开发的时候,位于延绵群山怀抱中的她却不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工业的味道,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条美丽的西江从中流淌,孕育了两岸的人民。家乡的四周镶嵌着一块块绿油油的稻田,春天的时候,声声清脆的鸟鸣声萦绕在耳际,让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交响乐中;下雨的时候,泥土泛着阵阵的幽香,孩子们打着雨伞,穿着水鞋在小道上踩着泥巴丝毫不怕回去被母亲责骂;收获的时候,田野里收割稻谷和拍打稻穗的声音此起彼伏,收割声与拍打声共同谱成了一曲丰收之歌。那时候家乡是我们小孩子游戏的天堂。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家乡,仿佛每一样都变了,原来绿油油的稻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的高楼、厂房。菜地也被冷落在一旁,零星的分布在镇的四周。更令我难过的是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工厂来到这里,他们征收农民的农田,在那里盖起了一间间陶瓷厂,陶瓷厂的烟囱总是源源不断的向天空排放有害气体,使得原来湛蓝的天空阴沉下来了,从远处看,家乡朦朦胧胧的。更可恶的是,工厂不把废水处理好就直接排入小溪、大河中,污染了宝贵的水资源。清澈的小溪变得像一个大染缸,没有了鱼儿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垃圾、污水。一间间的工厂还是一个制造噪音的“好能手”,机器运作发出的“咔嚓咔嚓”声,即使在晚上也不绝于耳,骚扰着人们的睡眠。

眼前种种,使我更怀念以前那个淳朴、透着乡土气息的家乡。但是,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会停歇,我不禁追问我们的政府在带领我们共同富裕的同时,不也应该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吗?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组织进行植树造林活动,让我们在鸟语花香的土地上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吧!

包装的变迁 篇7

我这个年龄的人都经历过现代物流进入我国的初期阶段, 那时我国曾经开展过全国性的“包装大检查”活动。从1984年开始到1988年我国曾经用了四年的时间, 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一次“包装大检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那是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初期对包装市场和社会状况进行的一次全面摸底性调查, 是对包装工作进行的一次大调整。那一次的“包装大检查”, 主要是针对包装不足的问题, 大检查的意义重大, 也让人们吃惊地认识到, 在生产之外还有如此重要的领域。包装问题和整个物流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 不能仅埋头于生产, 不能让辛辛苦苦生产的成果在这个领域白白损失掉。

“包装不足”几乎是那个时期我国经济界对包装问题关注的唯一问题, 经过统计分析, 认定由于包装不足引起的损失, 一年达100亿元以上, 这在当时的经济总量之中,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令人心疼的是, 在当时重要生产资料还处于极度短缺的状况之下, 由于包装不足造成了重要生产资料大量损失。典型的是水泥, 采用当时非常好的纸张牛皮纸做水泥包装袋, 包装破损严重的情况有这样的描述:“装也破, 卸也破, 码在下面被压破”。1983年这种损失达450万吨, 相当于全国3个最大的水泥厂的全年产量。在全国经济会议上, 领导们对包装不足造成的水泥损失深感震惊。

当时产生“包装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观念的原因, 认为包装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能少就少, 能省就省, 尤其是在包装中只重视包装物的保护功能而忽视它的促销功能, 只重视保护包装而忽视商业促销包装;第二个是材料的原因, 在短缺的环境下, 难以选择和使用理想的包装材料;第三个是技术原因, 技术水平低下难以提供理想的包装技术。

时过境迁, 二十多年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太大了, 包装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今天, 包装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从“包装不足”演变成“包装过剩”、“包装过度”。

包装过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 过度的商业包装, 过分突出包装的商业作用, 商品的包装宣传和夸大商品的实际用途和价值, 无论在功能方面还是资金、物资消耗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实际需要, 包装成为一种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

第二, 包装物强度设计过高, 如包装材料截面过大, 包装方式大大超过强度要求等, 从而使包装防护性过高。

第三, 包装材料选择不当, 选择过高, 如可以用纸板却不用而采用镀锌、镀锡材料等。

第四, 包装技术过高, 包装层次过多, 包装体积过大。

第五, 包装成本过高, 一方面可能使包装成本支出大大超过减少损失可能获得的效益;另一方面, 包装成本在商品成本中比重过高, 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 过度包装是广泛存在的, 尤其是对于食品、化妆品、奢侈品等商品, 这个问题特别严重, 应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国家也针对这些问题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那就是《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食品和化妆品》 (GB23350-2009) , 这表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下一步就要靠我们去执行和落实。

过度包装在发达国家几乎是普遍现象, 根据日本的一项调查, 发达国家包装过度问题很严重, 总体而言, 过度包装约在20%以上。

包装过度实际上是一种浪费, 对于这种浪费我们千万不可忽视。对于消费者而言, 购买商品的主要目的是内装物的使用价值, 包装物大多成为废物丢弃, 因而会形成浪费。此外, 过重、过大的包装, 不但会加大商品的成本和物流的成本, 而且有时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 反而会降低促销能力。

研究的变迁 篇8

每年的简氏步兵武器年鉴前言都能集行业的发展、变化之大成。今年,简氏步兵武器年鉴更换了主编,但读起今年的前言来,仍让人感到了一股清新。

有几条评论很值得一读。一是士兵综合系统的研究。这项研究大约始于1990年代美国军方,后逐渐被各发达国家的军方所认同,相继开展类似研究;随即工业部门组成了包含多项技术的联合开发体,共同开发这一项目;同时,各国的相关军事媒体都将其视为热点,跟踪报道。

士兵综合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士兵系统。它将士兵作为一种作战平台,集多种功能、多个子系统于士兵一身。这种士兵系统是将整个战场作为一个网络,而士兵仅作为网络上的一个结点。这样的作战模式可谓与我们传统的作战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其中的武器子系统采用的是由动能武器和高爆弹武器集成的点面杀伤武器,美国称其为理想单兵战斗武器,即我们都已熟知的 OICW。

十余年风风雨雨的研究,当人们已不自觉地将OICW定位为下一代的换代武器时,我们却从简氏步兵武器年鉴主编的笔下,感受到美国军方的武器子系统在作战略性调整,如年鉴前言所述,换代武器的研究使用了一个陈旧的术语——改进现有武器(请看本期文章)。

这看似装备研究的一种动向,实际表达了美国军方对现代战争的某种理解,以及对战争中人—武器效能的评价。

理想的武器系统要在理想的作战环境中得以发挥。也许,真正具备了理想的作战环境时,人类已演进到了文明得不再需要战争了。当然,我们期盼这一天。

现时,轻武器的研究仍在传统行业间推进,那么,武器的可靠性、经济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行业的主旋律。

再一个动向是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正在与雷明顿公司等联手研制6.8mm枪弹及发射该弹的卡宾枪。现时北约的制式枪弹口径为5.56mm。5.56mm枪弹以 M16A2发射,200m内具有较好的杀伤效果,而在M4卡宾枪上发射,达到同等效果射程则不足100m(请看本期文章)。

对小口径枪弹的杀伤效果,国内外一直有异议。但美国毕竟是军事大国,其走向影响了世界轻武器的发展。从1960年代起,小口径枪/弹风靡世界,今日的单兵武器中,基本是小口径武器一统天下。

对于轻武器来讲,研制一种新弹、尤其是装备一种新弹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开发、装备一种新枪困难得多。因此,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研制6.8mm枪弹的举措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为了使6.8mm枪弹具有推广性,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除了研制发射6.8mm 枪弹的新枪外,还提供一种上机匣部件,只要将其安装在M4 及M4A1的下机匣上,同时对制式的弹匣稍加改进,M4 及M4A1卡宾枪就可以发射新弹种。思维令人叫绝!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轻武器行业,研究始终以需求为牵引。

为此,轻武器的研究还需学会在不排开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客观地审视不同形态的战事,这或许是轻武器发展的内核?

家乡的变迁作文 篇9

走下车,眼前的景象就把我吓了一跳,只见家乡人民的母亲河滨江河的河水是深绿色的,水面上还漂浮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垃圾。我站在岸边看,河的对岸是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小山,山上的树林都被人们砍光,剩下的小树被灰尘给穿上了一件邋遢的衣服,有的小山甚至被夷为平地建起了一排排的房子,一条条“白龙”正源源不断的升上来,烟雾缭绕弥漫着整个天空,使得天空白蒙蒙的,空气中夹杂着阵阵恶心的气味随风入鼻。我的好心情一下子没了,爸爸也皱起了眉头。

爸爸充满怀念地告诉我,他小时候的滨江河是一条很干净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夏天人们在河里游泳、捕鱼,欢声笑语快乐无比,微风拂过河面,波光粼粼,十分迷人。一群群活泼可爱的.鱼儿三五成群的在河里游玩嬉戏,有时还把头探出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山上长满树林,树木们都是穿着一身翠绿的衣服,就像给小山披了一身“绿装”,鸟儿们在林里安居乐业,一片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

近几年,河的上游建起了工业园,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园里的污水和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里;废气、灰尘也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你看,现在污染正像恶魔无情地吞噬着河流和小山,鱼儿和小鸟失去了本属于它们的美好家园,人们也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郑重地对爸爸说:“我不希望你小时候的‘家乡’只出现在回忆里,我要让碧空永远无瑕,青山永远苍翠,绿水永远清澈,我希望下一次回来看到的是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乡下。我也要到河里游泳、捕鱼……”。

时代变迁的作文 篇10

周末,阳光正好,我信步踏着路旁金黄的梧桐树叶,脚下“沙沙”作响,不觉已到照相馆门口。

驻足,抬头,天青色的“光明照相馆”招牌在风中晃动。“咕咕……”屋内的两只绿皮鹦鹉在笼中跳跃着。一抹暖阳轻洒在照相馆的玻璃橱窗上,橱窗里镶嵌着纷繁精彩的照片:小小的黑白照片,色彩鲜艳的彩色照片。透过橱窗,一束阳光覆盖在门口那黄绿透红的羽毛上,闪着金光。

我轻轻地推开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躺在一张棕色、老旧的藤椅上,半眯着眼。听到推门的声响,婆婆缓缓睁开眼,笑呵呵地说:“小姑娘,拍照的吧。”起身准备拿柜台上的照相机。我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婆婆,我就是进来看看的。”忽地,里屋传来一声吼:“不照相,大中午的跑过来,不得让人安宁。”只见一位身穿灰色短袖,脚拖一双凉鞋的老头缓缓地从里屋出来,面容严肃,我在一旁有些尴尬。老婆婆带笑地嗔怪:“老头,别吓着人家小姑娘。”她朝我笑了笑,请我坐下。

我环顾已经斑驳的墙壁和陈旧的什物,“婆婆,你这照相馆有好多年了吧?”“可不,四十年喽……先开始在小巷子里,后来搬到这桥头就没再动过。”老人指着墙上一张已经有些许模糊的黑白老照片,说:“这是我和老伴儿拍的第一张照片,那时改革开放才开始,瞧,衣服上还打着补丁,大家刚刚能够吃饱饭。”老婆婆饱经沧桑的面庞露出淡淡的惆怅。“小姑娘过来看着这儿。”随着老人所指,我注视着几组彩色人物照,照片稍大了一些,由人们的穿着能推断是同期的生活照,仔细辨识,照片纸有些粗糙,但人们的衣服却是崭新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这是北京亚运会期间的纪念照,仔细看看,每个人胸口上都有一个盼盼徽章,盼盼就是中国国宝熊猫的名字。”目光流转,视线定在了正对大门的一面墙上,一张张动人鲜亮的照片,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组建了一个大大的爱心。“这是上半年大家一起去敬老院拍的,我闺女单位组织的,照片也是她拍回来。”正值午时,阳光大大方方地迈进屋内,给爱心镶上了一道金边,金色的光环里,年轻人喜笑颜开的,老人们慈眉善目的。

道别了老婆婆,推开门的一瞬间,门口笼中的鹦鹉扑棱着翅膀,嚷嚷着:“饿,饿,饿……”身后传来温厚的老头声:“好好好,拿吃的去。”

“中国绿卡”的变迁 篇11

2003年2月26日,北京的46名外籍人士分别获得3年、5年有效期的外国人长期居留证。持此证书,不必再一年办一次签证并且有次数限制,而是改为3年或者5年办一次签证,此期间可以多次、自由往返。至此,一批最长期限可达5年的居留证陆续颁出。虽然真正获得5年居留证的外国人并不多,然而,即使是两三年的居留证,已经足以为它的持有者提供相当大的便利。

2004年8月15日,《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正式颁布,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的正式实施。该《办法》共29条,分别对外国人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的资格条件、审批程序,《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法律效力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是一部关于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制度比较全面、系统的规章,为中国“绿卡”的审批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该《办法》规定,外国人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主要适用于4类对象:在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单位任职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在中国有较高数额直接投资的外国籍投资个人;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或国家特别需要的人员;夫妻团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亲属等家庭团聚人员。

对于外国投资个人获得中国“绿卡”,《办法》规定了地区和行业差异:在中国西部地区和国家开发重点县合计投资50万美元以上,在中部地区合计投资100万美元以上,在中国颁布的《外国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产业投资合计50万美元以上,或者在中国合计投资20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人,申请“绿卡”都可获准。

对于亲属类“绿卡”的发放,《办法》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绿卡”的外国高级人才、外国高额投资个人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和中国人结婚满5年,并在中国连续居留满5年,每年在中国累计居住9个月并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外国人;符合条件的到中国投靠直系亲属的外国未成年人。同时,《办法》还规定,对可能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出境的、通过非法手段骗取永久居留资格的,以及在中国居留不满规定年限的,公安部将取消其在中国永久居留的资格,收缴其所持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宣布作废。

建国以来,中国严格限制外国人定居。早在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对外国人永久居留问题做了规定,其中设置了永久居留资格,有此资格者又被分成定居和永久居留两类。其中,定居适用于家庭团聚,而永久居留主要授予外籍高层次人才和对中国有特殊贡献者。1995年之后才开始有进行投资活动的外籍人士获此资格。从1985年至2004年《办法》颁布,全国共批准3000多名外国人在国内定居,属于永久居留的不足50人,而此次《办法》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再区分定居和永久居留。

从目前情况来看,获得中国“绿卡”并非易事。因为中国不是移民国家,制定《办法》的目的是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因此并不希望太多外国人申请获得这一身份。

《办法》颁布不久,有人议论称中国绿卡获得者将在中国获得“超国民待遇”。事实上,中国的绿卡是否能与国民待遇挂钩,尚无法律明确。对此说法,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罗田广表示,《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确实为持证者提供了方便和优惠,他们凭护照和该证就可出入中国国境,无需再办理签证手续。此外,该证也是他们在中国境内居留的合法身份证件。有了这个证件,他们在中国的居留地、居留期限和住房、就业都不受限制,各个城市还会在买车、买房上对他们给予一些优惠,但把这些说成是“国民待遇”,显然是不科学的。

新颁布的《办法》所规范的对象是外国人,对现在已经在海外定居的华侨,也就是说仍然具有中国国籍、持有中国护照的华侨不适用。

高庙村的变迁 篇12

高庙村地处临洮县八里铺镇东北部干旱山区, 境内沟壑纵横, 土壤贫瘠, 多年来交通不便导致信息闭塞、资源流通不畅, 村民致富路子不宽, 产业发展缓慢, 种植结构单一, 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12年人均纯收入1897元, 全村有贫困户75户315人, 占全村总人口的23.8%。绝大多数村民挣扎在贫困线的边缘, 村民对小康、富裕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及。

2012年“双联”行动开始后, 高庙村迎来了甘肃省文联这个“远房亲戚”, 变化正从这时悄然发生。三年来, 甘肃省文联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引导观念转变、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在省文联的大力帮扶下, 高庙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570元, 年增长率达19%。

甘肃省文联始终把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拓宽群众致富思路作为“双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突出文艺扶贫特色, 为高庙村修建文化广场、文化墙、文化主题公园, 安装连心灯, 修建连心路、连心幼儿园, 为贫困户修建家庭花园, 赠送书画楹联、拍全家福, 使高庙村行路难、看病难、增收难等贫困痼疾正在省文联的帮扶下一一成为历史。

为了解决高庙村群众“出行难”问题, 甘肃省文联通过书画义卖筹资258.76万元, 拓宽砂化村社道路3条共7.8公里;通过争取“一事一议”项目, 出资24.2万元, 硬化道路2.8公里;通过多方面协调, 争取资金20万元, 衬砌道路边沟1.5公里, 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以前每到下雨天, 路上都是泥。现在修成水泥路, 安上了路灯, 出行方便多了。”村民胡建海说。

甘肃省文联把调整全村传统农业种养结构作为突破口, 鼓励和扶持村民发展草食畜养殖和中药材种植, 新建暖棚30座, 引进优质基础母羊220只, 推广中药材种植3000亩。目前, 高庙村已发展牛羊养殖大户10户, 肉羊存栏1200多只, 推广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

在社会事业方面, 甘肃省文联多方面协调企业等用工单位共吸收当地剩余劳力300多人次, 为本村5户群众积极协调申请妇女小额贷款16万元。捐赠20万元, 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233户;争取资金20万元, 建成文化广场一处。

本着“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扶志相结合的原则, 甘肃省文联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 让村民们从思想观念上由对政府的“等靠要盼”转向主动“千方百计谋发展, 一心一意建新村”。2015年以来, 甘肃省文联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扶贫活动, 组织26名书法家冒雪赴高庙村开展“送春联送万福”活动, 邀请甘肃省陇剧院歌舞团来临洮开展大型文艺演出, 启动“著名作家双联行动主题创作乡村行”活动, 一项项活动的举办, 让村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变了观念。

手机的变迁作文 篇13

一次过年,回爷爷奶奶家,蓦的,在爷爷房间的柜子上,我看到了一台十分老旧的电话,但奇怪的是,竟然没看到拨号的键盘,只有一个可以摇动的手柄。

于是我好奇地向奶奶问道:“奶奶,这电话怎么没有键盘啊,怎么打电话呀!”奶奶微笑着,亲切地说道:“这是我们那个时代最早的手摇式电话,也是那个时代最快的通讯工具,但是跟现在也是没法比的,要是想打国际长途电话,还需要从北京或上海的电信局转接出去,接通都需了一个钟头。尽管如此,在当时这也只有一些公家单位才有,你现在看到的这一部,还是有一次你爷爷到外地出差,在一个旧货市场淘回来的。”

“你们那个时候,除了这个,还有别的通讯工具吗?”

“当然有了。发电报啊!”

“但发电报可贵了,一个字就要好几毛钱呢!相当于我们那个时候一天的工资!”

“再后来国家对普通老百姓开放了电话安装政策,正是那个时候我们家有了第一部座机电话,也是我们村唯一的一部电话。”

这时候,伯伯走了过来,我又问伯伯道:“伯伯,你们那个时候的电话又是什么样的呢?”伯伯自豪地说:“我们那个时候的电话可牛了,有钱人用的都是大哥大,形状跟一块大砖似的,价格还不菲呢!都在1―3万左右,也只有那些大老板才用得起。”

“再后来,我国先推出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第一批移动电话,黑白屏手机,让座机时代成为过去,再后来,就有了彩屏手机,再到我们现在的智能手机

路的变迁初中作文 篇14

“条条大路通罗马。”交通的便捷,加速了商品的流通;商品的流通带来了人们物质上的丰富。而路像一个朴实的使者,永远只是在默默地付出。路是“基石”,路是“桥梁”。

当我在奶奶面前说起路时,她感触很深。告诉我,她们那时全是泥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走起来特别难,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可它也有它的美之处,一到春天,小路旁边的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在小野花的`点缀下,给小路穿上了一件五彩衣,踩在上面令人特别坦然,舒畅。

我又从妈妈口中得知:她小时候的路,虽然还是窄,可已经是石子路了,雨天已经不会太滑了。然而天晴,石子常会露出地面,骑车时稍一走神就会摔倒,不过,当时这路已经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了。

现在,随处可见平坦的水泥路,宽阔的柏油马路。不必担心雨天会滑倒,不必担心石子会绊脚。瞧!路旁排列整齐的树木,不仅能净化空气,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听!自行车的“丁零零”,摩托车的“嘀嘀嘀”,汽车的“嘟嘟嘟”声……多么动听,多么悦耳!它们在奏一曲幸福歌。交通便利,货物流通。路,真是人类致富最主要的因素了。

民国期刊版本的变迁 篇15

关键词:期刊,版本,变迁

期刊出版过程中伴随着版本的变化, 但追溯其源流是非常不容易的。从清朝流传下来的期刊许多是残缺不全, 不是缺页少皮、就是失传已久。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期刊为例, 在日本创办的许多进步期刊几近失传, 同盟会创办的许多期刊能见到原刊已非常不易, 国民党创办的最著名的《民报》见到较全的版本也是各种版本拼凑影印而成的, 所以对每个版本的考证都要查阅相当多的原始史料。

一、单期本期刊版本的发展与变化

1、单期本的再版

期刊的版本演变是随着读者的需求而产生的, 单期再版本有时能达到7版或8版。像民国32年4月15日创刊《人间》月刊, 主编:吴易生, 出版者:上海人间出版社, 本刊第2期编后记有“创刊号出版后, 不一礼拜, 就全销完………连忙去再版”等字样。单期本中《读书杂志》月刊的再版本比较典型, 第1期民国20年6月1日再版, 再版本版权页误印为第2期, 第2期为6月15日再版。第4、5期合刊《中国社会史论战专号》为11月1日再版本。其再版本开始有第3版卷头言, 主要说明再版的理由。第2卷1期见到3版本 (民国21年1月20日出版) ;第2卷第4期为再版本 (民国21年4月10日出版) ;第2卷第5期为4版本 (民国21年5月30日出版) ;第2卷第7、8合刊为再版本 (民国21年8月10日出版) ;第2卷第10、11、12合刊为毛边本;第3卷第1期为再版本 (民国21年2月1日出版) 。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 每种杂志的再版、重印都与读者密切相关, 读者的需求决定了期刊的版本变化, 这种规律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2、单期本到合订本的转化

合订本期刊分为原刊合订本、再版合订本。期刊单期本收藏过程中不易保存, 就需要把各单期本合订成册以利于收藏, 这种行为往往是自发的而不是出版行为, 这种合订本为原刊合订本。杂志社出版的有原刊合订本和再版合订本, 体现了期刊的再生能力, 它把单期本合订或利用原版重印或重新排版予以再版。

再版合订本也能出再版本, 版权页有的注明合订本的出版时间、版次。像民国16年11月15日上海湖社月刊出版的《湖社月刊》画册版权页上, 就有再版本的翔实记载。合订本第1册民国18年1月1日再版, 民国22年1月1日达到4版, 合订本第2册民国16年11月15日初版, 民国22年1月1日到了3版。合订本第3册民国20年3月1日初版, 民国22年2月1日再版。合订本第4册民国21年1月1日初版, 民国22年3月1日再版。合订本一般一年为一卷, 但也有特例, 再版合订本又派生出新的版本。像民国22年创刊, 上海时事新报馆出版的《时事大观》, 同时出版合订本全一册和上、下分册两种版本, 全一册为年度合订, 而上、下分册则是每半年合订一册。

二、版型变化及特殊版型

在期刊版本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些版本属于特别情况, 如开本的变化、发行方式的变化、印装方法的改变及语言文字的应用等等, 都可以造成期刊版本的变化, 这些版本需要对实物进行考证才能了解其版本的变化。在开本上, 像1928年5月30日创刊的《畸形》半月刊:编辑者:畸形编辑部 (上海) , 总发行者:现代书局 (上海) , 64开本、横排、单期本, 这种开本在期刊中的确少见, 就如它起的刊名一样, 给人以别样的感觉。编辑者署“畸形编辑部”, 实际是由潘汉年编辑。1928年6月15日终刊, 只出版两期。其他还有:民国24年2月15日创刊的《新小说》月刊, 编辑者:郑君平 (郑伯齐) , 发行者: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 (上海) , 开本:第1卷为20开方形本, 这种版本也实在不多见, 第2卷改为24开本。在开本变化上比较复杂的是民国30年6月15日创刊的《诗创作》月刊:发行者为诗创作月刊社 (桂林) 创刊伊始为215毫米×148毫米, 到了第2、3、4期开本为227毫米×148毫米, 第5期开本为25—4毫米×184毫米, 第6期以后的开本又改了247毫米×176毫米。在短短的6期中竞有5种开本的变化, 也算是开了开本变化的先河了。变化比较频繁的一种期刊是在发行方式上:像民国27年10月10日创刊的《译报周刊》, 香港出在发行方式上:像民国27年10月10日创刊的《译报周刊》, 香港出版, 16开, 竖排, 单期本、简装合订本分上下两卷, 同一创刊号有卖品与非卖品之分, 卖品为彩色印刷, 非卖品为黑白印刷。造成两种版本变化的原因是, 非卖品即赠品为了扩大该刊的影响力、又要减少成本, 因此非卖品没有彩色套印, 而是用黑白的印刷方式印制而成, 这是由发行而引起的印刷制版的版本变化的缘由。由印装而引起的版本变化:像期刊中的毛边本等。浙江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编辑出版的《亚波罗》, 半月刊, 1928年10月1日创刊, 毛边本, 纸张为道林纸, 内有精美插图, 该刊为艺术专业期刊。由语言文字的应用引起的变化:北平国立北平图书馆编印的《图书季刊》, 分中文版、英文版、中英文版合订本3种版本, 中英文版也称为双语版, 横排竖排相间。这是由于期刊在排版印刷时, 英文不便竖排所至, 因此采取了横排与竖排混排的版本形式, 这样既可以保留中国的阅读习惯, 又不打乱英文的版本格式, 形成了独特的版本形态。

三、伪装本的变化

伪装本各种报刊已提过多次, 但是没有对一种版本进行系统的考证。伪装本虽然表面上是改名, 那是由于政治环境所迫而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措施, 否则自身就不能生存下去。为了对付顽固的反动统治者, 期刊伪装本在历史上起着独特的作用, 为了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伪装本从清末就已经出现, 到了民国和抗日战争期间更为普遍, 而且斗争手法更为巧妙、隐蔽, 这在当时从表面都看不出来, 现在予以考证其难度可想而知。有许多版本由于失传很难搜集齐全, 像《群众》周刊, 在香港出版运至国统区秘密发行, 据考证此刊是伪装本, 曾用《茶亭杂话》、《活不下去了》、《野火烧不尽》、《七十一个老板的商店》等名称, 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伪装形式, 因现有资料不全无法考证, 具体创刊时间也不详。保留下来的比较齐全的伪装本要算创刊于1931年3月9日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红旗周报》了。1931年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 国民党反动势力猖撅之时, 反动派尽一切力量, 对中国革命进行战略上打击, 经济上封锁, 文化上围剿, 使中国革命举步维艰。《红旗周报》正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 编者和发行者利用各种方法迷惑敌人的检查, 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较量, 宣传了我们党的方针政策, 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根据查证发现:《红旗周报》16开、竖排, 从1931年3月到6月只有三期用了原刊名, 从1931年6月12日第10期封面名为《实业周报》, 封二仍为《红旗周报》, 版本从16开报纸改为32开期刊形式;第2卷45期民国20年12月2日改用《时时周报》;1931年12月又改用《实业周报》;1931年12月17日改为《平民》1932年元月30日改用《实业周报》;1931年12月17日改为《平民》1932年元月30日改为《光明之路周报》;1932年5月20日第41期改名为《机联会刊》1932年6月1日第43期改为由李石曾著的书, 名为《现代生活》;1932年6月8日第44期题名不清晰封面上端标有“上海工人号”字样1932年7月10日第45期改书名为严盾著的《新生活》1932年9月1日第48期为逸民编辑的《新生活》;1932年9月1日第49期改名《大潮》, 时间与上期相同, 不知什么原因;1932年9月10日第60期又改为严盾著的《新生活》;民国22年10月30日第61期改名为《佛学研究》;1933年勺1月20日第63期改名为《新医药刊》;1933年第64期改名《建筑界》;有附刊13期, 大部分是手刻油印本。影印本:《红旗周刊》由人民出版社1982年根据原刊影印出版。

上一篇:大海好句精选下一篇:产品推广策划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