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号)(共1篇)
《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号) 篇1
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
浙环发〔2007〕94号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
全省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为及时、有效发挥规划的作用,提高区域建设开发活动环境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区域生产力布局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确保“治旧控新”和“十一五”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试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做好规划试行的相关配套工作
试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各地要加强领导,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切实强化试行的相关配套措施。要建立规划试行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机制,并落实专人加强规划的管理。要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调整和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程序,建设项目进入环境决策咨询和环评审批程序时,首先要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审查。要以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开展分区差别化环境管理,完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将规划融入到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生态市县和生态乡镇创建等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切实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效率。要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积极参与到政府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决策中,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和差别化政绩考核指标提供可靠依据。
二、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审查
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进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所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将规划作为基本依据之一,根据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功能定位、保护目标、准入条件、保护措施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做好对相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影响分析。
(一)禁止准入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建设开发活动。交通设施不得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禁止准入区,除必需的旅游和管护设施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活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和饮用水源保护无关的项目;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向受保护水体排放污染物或对水体有潜在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
(二)限制准入区。要坚持保护优先,严格限制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规模,禁止新建并严格限制扩建和改建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电镀、制革、水泥、冶金、酿造、废旧电子产品拆解等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不得增加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资源开采、旅游、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不得损害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禁止过度采伐、无序采矿、毁林开荒、不合理开发河滩湿地等行为。区域环境
功能不达标的限制准入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建设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按照新增量与减排量1∶1.5的比例替代削减同类污染物排放量。
(三)重点准入区。要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新、改、扩建项目不得使区域环境功能类别下降。区域环境功能不达标的重点准入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建设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在同一功能小区内,或从处在同一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中,按照新增量与减排量1∶1.5的比例替代削减同类污染物排放量解决。
区域环境功能达标的重点准入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建设项目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可在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准入、优化准入和限制准入类功能小区间进行替代,其中从重点准入和限制准入类功能小区替代的,新增量与减排量的替代比例为1∶1;从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替代的,其替代比例按照优化准入区的替代比例要求执行。重点准入类功能小区跨功能小区进行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替代的,不得超过该功能小区的总量控制目标,也不得削弱该功能小区及其相邻功能小区的环境功能。
(四)优化准入区。要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确保环境功能达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环境功能未实现达标前,新、改、扩建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在同一功能小区内按1∶1.5的比例替代同类污染物排放量。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环境功能实现整体达标后(包括受其影响的其它功能小区),建设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在同一功能小区内按照1∶1的比例替代同类污染物排放量。此类功能区原则上不准新建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电镀、制革、水泥、冶金、酿造等高污染项目,属功能小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需建设的,应在同一功能小区内同行业中,或在处于同一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同类功能小区的同行业中,按照上述的比例要求替代同类污染物排放量,但《关于印发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监测、统计和考核办法的通知》(浙环发〔2007〕 57号)等文件中对某些行业替代比例已有明确规定的,执行其规定。
(五)限制、重点和优化准入区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替代,应在规划中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的污染源范围内进行,并优先在国家和省、市统计口径内的污染源中进行。需在行业内进行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替代的建设项目,按照省有关文件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替代,重点为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其他污染物的替代按照规划要求执行。
三、积极推进分区环境管理
按照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差异,实施分区差别化环境管理,增强环境管理的针对性,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各地要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分区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准入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建立分区的污染源数据库和生态环境信息档案,大力推进分区环境管理。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要以自然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要以加强工业与城镇污染控制为重点。
(一)禁止准入区。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划的要求,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景观、景物、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对不符合功能定位要求的已建项目或企业,要依法关停或搬迁;对已遭污染或破坏的区域,要做好恢复工作。
(二)限制准入区。要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为主。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土壤和生态环境监测,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保障全省农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安全农产品提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能力。维护或修复农业、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重要物种栖息地,依法关闭破坏生态环境或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企业。要加强受污染区域的污染减排工作,制定实施污染减排和污染企业关停、搬迁计划。
(三)重点准入区。要注意预防保护,重点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三同时”监管,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逐步提高产业环境准入标准,合理控制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制定合理的排污权有偿取得价格,鼓励新建项目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排污指标。要做好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等的保护规划,切实保护好耕地、水面、林地等绿色空间,建设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减少工业化和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优化准入区。要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制定更高的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种类,加大污染减排力度。要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环境准入标准,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要严格限制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制定较高的排污权有偿取得价格。要大力推进区域的环境污染整治,进一步完善污水、垃圾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垃圾的收集处理率,深化大气和噪声污染控制,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四、抓紧启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实施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地要按照浙环发〔2007〕66号的要求,切实抓好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基础工作,及时筹措好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制作经费,充分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规划信息系统的开发要做好与建设项目审批软件、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库、污染源三量台帐数据库和污染源普查数据库的对接,实现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动态化,方便规划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的效益。全省各地规划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应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我局将在天台县试点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标准。到2009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市、县都要建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
五、规划的批准试行及调整
(一)规划的批准试行。各市、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根据省环保局的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试行,并报省环保局备案。各设区市应做好辖区内各县(市、区)规划的汇总,形成全市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并经设区市政府同意后,于2008年3月底前将汇
总的文本、登记表和图件上报我局。从明年1月1日起,各地在本辖区内全面试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二)规划的调整。经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和有关文件要求,在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的条件下,对辖区内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省环保局备案。但涉及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性质、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设开发活动环境准入条件和规划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组织专家论证,并经省环保局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实施。涉及规划中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调整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根据该类保护区原批准机关同意调整的批复,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中相应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进行调整,并报省环保局备案。未围垦的滩涂作为海域考虑,不按四类功能区划分;围垦后的滩涂应及时按照规定用途纳入到规划中,围垦的滩涂作为建设用地的可划入重点准入区,围垦的滩涂作为农业生产用地的应划入限制准入区。新修编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范围,超出优化准入区和重点准入区范围的,优化准入区和重点准入区范围可相应予以调整,并报省环保局备案。各地编制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不得作为扩大建设用地的依据,建设开发活动涉及的土地问题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和规定。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号)】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环发〔2011〕49号08-28
路教教〔2007〕33号关于认真做好学期结束和暑假工作的通知05-24
关于搞好2007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工作的通知(岳人发【2007】37号)02-0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09〕120号05-21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33号)08-25
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修改补充内容》的通知 铁运[2011]47号01-16
(夏地税发[2015]14号)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地税局说理式执法文书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10-1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公文报送有关事宜的通知(保监厅发〔2007〕27号)02-06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17号,2007年2月27日)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