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习教师实践报告

2024-10-06

小学实习教师实践报告(精选7篇)

小学实习教师实践报告 篇1

小学教师实践实习报告范文

小学教师实践实习报告范文

从他们的作业中也发现虽然很多学生很聪明,但没有哪个是非常非常细心的,总有马虎的时候,我就搞不懂面积的单位也能写成立方,1L=1000mL?这样的算式竟然在重点学校也会出现,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虽然他们要参加各种培训班,但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这倒是真的,还是很喜欢玩的也难免有些幼稚。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还是很开心的。课下我就开始认真备课,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板书,经指导教师审阅后,直接上课。我跟的张老师为人大方,善良,尽责。在讲台上,我是一个实习老师,但是在张老师面前,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生。每次新课前,我都会带好听课记录本和课本听一两节张老师的课,做笔记,划重点,学习她的上课方法、思路,遇到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下课及时向她请教。在这些工作后,参照她的板书,自己备课。开始备课比较辛苦,在张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建议下,几乎把上课将要讲到的话都事先写好,后来比较轻松。每次自己上完课,如果时间允许,我都会到办公室主动听听张老师对我上课情况的总结,一般都会遇到如下问题时间分配把握不够;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充足;知识点讲解有时不够详细,等等。也会说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然后就是鼓励我下次改正,继续努力。她常说,以前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有些事情需要时间。

教学篇。

一、自信登讲台,紧张不再来

清楚地记得初登讲台是面对37双眼睛自己内心的忐忑不安,当时感觉自己做自我介绍是声音都在打颤,后来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慢慢的可以自信的站在讲台上,自然流畅地给他们上每一节课。我想这是每一位初登讲台者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开始肩负更多的责任。

二、掌握重难点,清晰理思路

一直都听说讲课是一门艺术,老师是演员,他们在课堂上扮演形形色色的角色。初登讲台的我们对教材不熟悉,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为了更好的掌握教材我不断的向指导老师请教,刚开始每将一节课之前我都会问指导老师自己备课是否合适,听她的意见。还经常邀请指导老师听我讲课,让她给我指出自己讲课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每节课重点不突出,在经过一次次的锻炼后老师对我说现在已经能很好的把握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了。听了这些话我明白自己有进步了一点。

三、板书不发愁

上课的过程中板书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在实习之前我没有很好的练板书以至于刚开始时都搞不清楚该往黑板的什么地方写什么内容,后来经过不断地看其它老师的板书设计以及向其它老师请教,现在自己已经轻松的掌握了板书书写规则,能够把清晰整齐的板书展示在学生面前了。

四、采取各种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在课堂上,教《小学教师实践实习报告范文》出自

链接地址

小学实习教师实践报告 篇2

在国内研究者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实习支教”“顶岗支教”“顶岗实习支教”等不同的概念表述,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即包含“实习”“顶岗”以及“支教”3个关键词。第一,实习支教是对师范生以往教育实习环节的一种改变,时间从2个月扩展为1个学期,师范生教学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第二,实习支教与传统教育实习的不同点在于师范生需独立承担一门或几门课程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而不是以往仅仅上几节课。第三,实习师范生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原有学校的代课教师被替换下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国内实习支教活动的回顾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的师范院校陆续尝试开展了“顶岗实习支教”。山西忻州师范学院从1997年起连续派出24批大师范生到忻州市贫困山区的560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1学期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2001年,原西南师范大学与香港救助儿童基金会联合启动了“融师范生实习改革与农村师资更新工程于一体”的“小松树”计划,由此开始了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又一阶段。江西师范大学实施了“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海南师范大学实施了“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各地的实习支教工程蓬勃开展。

作为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社会经济与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较为薄弱,为缓解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短缺的矛盾,从2006年开始新疆教育厅启动了实习支教工程的试点,目前已扩展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所有师范院校,并先后与内地8所院校签订了实习支教协议,接受师范生来疆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成效显著。

为了更好地促进实习支教工作,各院校纷纷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将实习支教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紧密结合。

实习支教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包括两个维度的内容。第一,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进行改革,提升师范生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水平。第二,与农村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发展失衡问题。

通过这种机制,将师范生的职前培养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合作发展的共生共赢关系,推动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新疆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沙雅模式”解析二、新疆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沙雅模式”解析

2008年9月,新疆师范大学和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签订了《实习支教与教师培训协议》,探索少数民族高年级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先后将700余名少数民族高年级师范生以“实习支教”模式输送到沙雅县各乡镇学校,“顶岗置换”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双语培训”,将专家指导、教学研究延伸到中小学教学一线,形成集职前、职后培训于一体,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相辅相成的区域性双语师资培养培训创新模式,被喻为“沙雅模式”。

1.“沙雅模式”的核心要素

“沙雅模式”核心要素鲜明地体现在三大方面。

(1) 顶岗任教。师范生到实习点后以全职教师身份独立承担相应教学任务,有的还需承担班主任工作,完全以一名教师的角色出现在所在实习学校,完成与所在学校教师需承担的各项任务,对师范生来说是教师角色的全方位历练。

(2) 双语教学。实习支教的师范生要具备双语教学能力,主要承担所在学校双语班的课程教学。

(3) 对口支援。缓解农村学校合格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短缺的矛盾,目的是推进农村学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为自治区双语教育发展战略服务

2.“沙雅模式”的机制创新

“沙雅模式”形成了集职前、职后培训于一体,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相辅相成的区域性双语师资培养培训创新模式。不仅实现师范生顶岗支教和教师的置换培训,而且把专家引领教育科研的活动带到学校中,实现教师培训后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

3.“沙雅模式”的实施基础

“沙雅模式”顺利实施多年的关键在于双方互有需求,高校有改革教育实习方式的诉求,地方有推进双语教学的需求,一旦合拍,这种“联姻”将较为稳固,再付诸制度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4.“沙雅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党政重视、基层配合、群众支持、社会认可,营造了实习支教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实习支教良性运行机制,保障了“沙雅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实习支教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的思考

1. 深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体化的基础

以培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情意为两翼,全方位打造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教师品质,并在实习支教中得到实践的历练,确保顶岗任教的实效,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 创新教师培训机制是一体化的关键

如何把教师培训和师范生实习支教融为一体是关键,必须探索寻找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建立两者的联动机制,实现师范生实习支教和教师培训的一体化。不仅推动了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迫切问题。

3. 建立联动机制是一体化的保障

小学实习教师实践报告 篇3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教育;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79-03

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取向的教育实习,作为对教育实习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一种理解和实现教师实践知识建构的一种必要途径,其核心理念是:教育实习的本真是实习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有赖于逼真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当我们把这一理念付诸对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的行动之中,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注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师教育”从词语的框架中树立起来,以丰富、生动的形态显现着,它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紧密地关联着,并与当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相契合。籍此,教育实习的价值及重要性不仅得以彰显。而且能获得一个被普遍理解和认可的基础。本文尝试呈现就此所作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取向的教育实习做出解释,有必要首先就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进行学理上的分析。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对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的诉求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之一。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特征等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受人尊敬的职业,社会的要求又强化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植根于经验与理论的基础知识,是所有专业的中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教师应有多元的知识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反映时代的知识水准和教师素养要求。无论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门适应还是在职培训,主要使命是在教师身上发展社会期待于他们的伦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品质,以使他们日后能在他们的学生身上培养同样的品质。也正如有学者所指出,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要胜任本职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特定学科的本体性知识、有关教学理论的条件性知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的文化性知识和来自教学情境、解决实际难题的实践性知识。反思我国现存的师范教育体制,其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育实习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因此,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及灵活的实践性知识共同构成了现代教师必备的知识,四者缺一不可,从知识建构与整合过程看,教师专业知识意味着不是这些知识的简单累加。而应是在合格教师培养这一目标的导引作用下,分层次、分阶段地对相关知识加以选择,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排列、组合和生成的结果。

(二)教师职业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具备实践性知识

在教育实习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实习生在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而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他们却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教学理论知识如同“空中楼阁”,解决不了自己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实习学校从教多年的指导教师,表面上没有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也没有从主观上想努力按照某种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革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但他们那得心应手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常让实习生们感到惊奇,似乎指导教师们所拥有的教育教学知识更有效力。事实上,教师职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即便指导教师们没有刻意地按照某种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要求去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但是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却并不会缺乏知识的基础。只不过,支持他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应该不是或主要不是教育学教科书或大学教育系课堂里学到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在内的理论性知识,它很可能是另外一些在性质和存在方式方面都不同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自己对教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层面进行感知、体验、沉思和领会总结出来的一种实效性知识,这种知识不仅仅是直觉的感悟或是技术性的操练,更是源于复杂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上有意义的思考。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但远不是经验的零散堆积,是教师对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而生成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这种特质正是与其他专业不同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对教师来说,他的职业水平主要不是反映在他掌握和运用理论性知识的水平上,而是反映在他把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并藉此形成和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上,这就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才需要教师不断地发展自我的实践性知识,使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的特征。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是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内化而成的、可以明确表述的显性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是理论性知识的主体。这些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学习外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从其来源上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具有明显的教师职业群体的类知识特征。理论性知识是区分教师职业与非教师职业的主要条件,是教师个人获取教师资格的依据,它影响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和变化。相比之下,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不能明确表述的内隐性知识。它不是产生于外在已有的知识体系,而是个人在实践过程中经过与环境的对话与交流。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生成的,是教师个人所拥有的独特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情境性与针对性。教师的教育信念、对自我的了解和调节意识、对学生的感知和沟通能力、应对多变的教育情境的教学机智等是实践性知识的主体。教师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个体来讲如车子的两轮缺一不可,但它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各不相同。教师的理论性知识是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如果没有理论性知识就不成其为教师。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塑造教师的价值取向、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教师应对各种复杂情境的策略与方法等方面提供动力作用。它具有强大的价值和行为导向功能,在教师接受理论性知识时起过滤的作用。并在教师解释和运用理论性知识时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促使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情境进行反思和重构,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干预。总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职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教师真正成为专业人员的核心基础,因此它能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建

设性工具,不仅有助于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而且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

二、传统教育实习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缺失

(一)“理论性课程管理取向”的教育实习有违教师职业之实践性的要求

教师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反观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管理。这一特点却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也由此导致了教师教育的许多痼疾。因此,强化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使教师教育的理论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许多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者共同的呼声。事实上,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是实习生将学习的理论性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获得“实地”经验的过程,也是他们经历、感悟、快乐、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他们由“学习者”向“教师”角色跨越的过程。要实现教育实习目标。必须有充裕的实习时间、足够的经费、稳定的实习基地、必要的教师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考核手段为支撑。然而。受理论性课程管理思维方式的影响,许多高校仍停留于理论性课程管理层面来认识和管理教育实习工作,认为教育实习只不过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一项年年要做的“常规教学工作”而已,未能从教育实习的实践性特点和实习生教师实践性建构的视角来把握教育实习。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教育实习基地,不能给实习生提供以实践锻炼的场所和优质的实践环境;教育实习经费投入不足、指导教师的遴选和指派随意强,导致实习基地学校的配合和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实习时间太短、实习次数过少,导致实习内容、实习功能单一化;只关注形式上的成绩的实习成绩考核方式,导致实习生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不去认真了解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上所有这些都与教育实习的实践要求相背离。其最终导致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走过程,教育实习课程目标的实现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三)“验证取向”的教育实习成为实习生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藩篱

近年来,受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的影响,我国教师的培养虽也经历着不断加强教育实习环节的变化。但传统“验证取向”的教育实习仍有一定的市场,其实习过程仍旧沿用“从理论到实践”的实习模式,先把大量的教师理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要他们记忆或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性知识,或练习应用所示范过的教学技能,然后,再为他们安排短暂的、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机会,希望他们能在教育实习中一一验证先前所学的理论性知识。在这一“验证取向”实习理念的支配下,教育实习就变成为名副其实的“验证理论性知识”或“应用理论性知识”的活动。其实。教师所掌握的理论性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乃是一个单一活动中的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领域。理论性知识不能与教育教学经验相分离。因为实际教学情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往往都非常复杂,而理论性知识则往往是单纯的、概括的、简化的。这两者之间无法直接一一对应,实习生无法把先前学习到的理论性知识直接拿来一一应用。理论性知识主要有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性知识,而不是现成的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即便是科学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个自己的消化、加工等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单向度“验证取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实习不仅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潜在地成为实习生建构教师专业知识的藩篱,阻遏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封闭式取向”的管理方式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实习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是各高校自行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用人学校很少参与教育实习组织实施、督导、考核与评价。各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成绩虽有评价,但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教育实习过程缺乏与基础教育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难以保证实习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教育教学的真谛;高师的指导教师由于缺乏中学系统的教学经验和对基础教育的研究,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教学任务繁重以及自身的科研需要,对整个教育实习指导不力,教育实习质量不高,导致了一些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持排斥态度;部分中学教师对实习生指导也不到位,不能针对每一位实习生提出不同的建议,缺乏与实习生的沟通与了解;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很多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看不起教师这一职业,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成了许多学生的目标,将教育实习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往往有走过场的心理,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取向的教育实习探索

教师实践知识的建构有赖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针对传统教育实习之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缺失的现状。我们理应积极主动地对教育实习作理性思考,以引导教育实习真正成为实习生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取向的教育实习工作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一)变革陈旧的教育实习观念

笔者认为,教育实习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而且在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师范生的师德、教育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以及高师教育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教育实习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师范教育系统中与全教育过程相联系的有机组成;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要抓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就不能只是师范院校的事,而必须面向社会,调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学校的积极性;教育实习不能只是作为任务来安排,而要从培养合格中学师资的高度去统筹考虑。这些观念上的变革较全面地体现了教育实习的综合特性,为教育实习的改革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是教育实习改革的重要保证。

(二)拓展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强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结合,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及个人反思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实习生在整个教育实习周期内有较充分的机会,多次、全面地接触、认识和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在不同教育實习环节感知、思考和深化对教育教学的技艺性、专业性、复杂性的认识。并注重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从研究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实习生不仅能从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站在教学的前沿,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构自己的实践性知识。除此之外,还将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教育实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发现问题、选择课题、收集数据、形成观点,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与方法,促使实习生在对实践经验的科学反思和理性认识分析的循环上升过程中不断获得坚实的实践性知识,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为教育实习提供制度保障

教师小学实习报告 篇4

我们在小学实习主要实习两科课程,一科是:数学。另一科是:信息技术。数学科是每人跟一个指导老师,跟一个班。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实习生深入班级,不单单只学到教师教学的方法,还可以了解小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从而更好地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信息技术科是三个人或四个人跟一个指导老师,主要是学会如何教好这一门课程!

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到三年级(6)班的班集体中,紧跟着我的数学指导老师——郑丽容。为这个班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而一起努力着!我的数学指导老师已经有30年的教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她不断地指导我要如何与小学生相处?如何才能更好地驾驭好课堂?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如何处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如何处理好在上课的过程中小学生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如何备好一节课、、、、、、

在数学教学方面,经过这3个月的学习与实践,我有了很大的提升!郑老师不断地指导我做“备教案”的工作,她说:像你们实习生,刚刚接触这个教育行业,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备好教案。这个“教案”不单单是备“知识”,也备“学生”。要备“详案”。把学生可能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想法都写在“教案”中。接下来对教案要很熟练,要懂得不拿教案的范本来看,一定要在头脑中对“教案”的内容“胸有成竹”!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无论在这节课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保持自信!比如:我在教“统计”这节课时,就准备了很充分!我备课的过程中,按照郑老师的指导,把很多重点内容突出,把整个思路理清!“统计”也就是求“平均数”。在5月19日的早上第一节课我首先在三年级(3)班试讲!我从问一个问题入手: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生:有!刚开始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面对这个陌生的班级,再加上我对教案不很熟练!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导致学生注意力逐渐涣散!回答不积极!这节课上完后,我反思我的不足之处!争取在下次上得更好!在5月20日早上第2节课我在三年级(6)班正式上课!三年级(6)班是我实习的班级,对这个班的学生我比较熟悉!自然上课的气氛也就很好!这个班的学生整体来说素质都很好!在我上课的过程中他们积极发言!我看到这种情况当然心情很好!自然给我上课带来了很大的灵感!又由于我对教案很熟悉,所以我这节课上的效果很满意!我这节课接受郑老师的建议,给他们多鼓励!对回答好的学生,我建议全班同学给这个学生掌声!所以,一下子课堂气氛就调动起来!不过,我知道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的!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向老师学习经验,不断自己总结,反思!多问多研究教材多进步!

郑老师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是:上得比上次好多了!语言很到位,不会罗嗦!上课很自信,台风很好!课堂气氛调动得很好!

小学教师实习报告 篇5

一、本年来工作基本情况:

1、廉政建设。

本人在工作中严格约束自己,淡泊明志,廉洁从教乐于奉献,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取学生及其家长的任何财物。

2、师德师风。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注重小节,修炼人格,尊重家长,服务家长,廉洁从教,不谋私利。

3、教学实绩。

(1)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担任四六年级班主任及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无安全事故发生,无学生流失。

(2)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在镇组织期中检测获得第一名。

(3)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在镇组织第二次月考中获得第一名。

4、教育教学方面。

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参与听、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

1、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从实质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带的学科不是自己本专业,所以对于教材研究不够透彻。

2、教研力度不够。多年来只是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只注重课堂教学,教研力度不够。

3、对于班级管理还缺少得力的方法。

三、下年度工作设想:

通过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

1、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

2、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二)强化责任,提高效率。

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篇二:小学教师实习报告

这一学期将要过去,可以说既紧张忙碌又收获颇多,总体看来,我热爱并能认真干好本职工作,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积极转变思想,探索、改进课堂教学。在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又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把这一学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感悟人生的价值。课前精心备课,把握重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过程的切身体会和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或困惑。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要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提高,学中有收获。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作为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学习的正确评价,既关注了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在对学生创新评价的同时,既注意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结果,又注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狠抓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加强了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性,做到课堂作业的堂堂清。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

在这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教师的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又促进了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较好的学风的形成。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灵活的教学思路,不但考虑知识的相关联系,而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既突出重点,又突出难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大胆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既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考虑学生的实际,突出层次性,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多的认真分析,集体讲评。

总之,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每一位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每一位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无悔于我的事业。这一学期,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方面、信息基础教学的应用方面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上等。今后我将取长补短,学习优秀教师的优点,力争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好令人满意的成绩。

篇三:小学教师实习报告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希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副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

社会、家庭把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孩子送到学校,交给我们老师,这是对我们当教师的多大信任啊,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乃至于爱我们眼前的每一位学生。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了对班级、对学生的爱,才能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用恰当、灵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工作中,我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备课,教法力求灵活有实效,让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在上好课的同时,认真细致地批阅作业,并帮助学生及时订正。课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与学生合作是正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民主、自主的竞选后,在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师去指导、去组织。

因此,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它渠道,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决策。

柏拉图说:“教育者的品质为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我努力从小事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儿童缺少自主意识,教室里有时粉笔掉地上或地上出现果壳纸屑,很多学生都不会自觉地去捡,于是我就以身示范,自己捡、自己扫。学生看到后,纷纷跑来帮忙,我就趁机表扬、引导,让他们意识到维持环境的洁净是大家的责任,是大家的光荣。以后,学生都能很自觉地保持教室的洁净。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却更需要耐心和细心。我热爱每一位学生,他们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们,也努力地去了解他们。平常课前课后,尽量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聊天,听学生反映,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进步了,给予表扬和勉励;谁退步了,给予点醒和鞭策;谁生病了,给予关心和爱护;谁有困难,给予帮助和安慰。让学生亲近自己,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工作中,我发现与学生交谈,特别是进行思想教育时,需要把握学生心理,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这一点受自身年龄、教学经验影响,我还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潜心研读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教学资料,学习他人宝贵经验,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五彩斑斓总是慢慢积累,现在的底色将注定其基础色调。红则愈红,黑则愈黑。而我希望我带给学生的的一片晴空、绿地、清水……

教师实习报告总结小学 篇6

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了解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立懵懂地听,不理解教学者的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二、观察和记录

见习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师是如何对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但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释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习惯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一是积累宝贵的经验,更有利于灵活应用到自己未来的工作中

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在听完其他教师的讲课后,最好自己能思考一下,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

四、我认识到

1、课前一定要认识到进行扎实的备课和精心准备的必要性,这样上课才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不紧张。

2、课堂上要注意教学秩序和教学效率,如果课堂秩序很乱,将会直接导致学生接受效率不高,最重要的是影响成绩。

3、上课时态度要从容大方镇静,采取恰当的姿态语言帮助说话,从而使教者更加具有jq,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轻松氛围中学习。

4、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索,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不是以往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5、在课后要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以及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评价和总结,对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6、每一节课后,都精心选择份量适当的、难度适中的习题,并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布置作业,对布置的作业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作业的优缺点,批改作业时要给学生写批语,态度要慎重,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实习体会

1、以前的我觉得小学老师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职业,应该不难的,只是教学生一些简单的知识而已。可是,当我以一个见习老师的身份去学校工作的后,我才明白这份工作的艰辛与感动。几天下来,我听了一些课,不得不佩服这些小学老师,他们的授课方法与管理班级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小学是基础教学,好的老师真的对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很重要。听第一节数学课时,我就不由得在心里赞叹:老师的板书写得真好。

2、正如众多的老师所说所说的那样,授课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结合这次遂北关小学见习活动,细细体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恰当。因为老师授课的时候,不单只要按照自己备好的内容来传授知识,同时亦要应对学生的突然提问以及随时为学生提供解答技巧。之前,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备好课,按照自己思路授课就行了,但后来发觉自己许多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很难达到一名合格教师的基准。

3、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给我感受颇深的是:教师的角色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变换,进行合理地调配。这几天的实践活动,发觉这里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点是:教师很善于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气氛弄得挺活跃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一个成功的教师不是重在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引一条学好知识之路。

4、这次实践活动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面对不同年级,教师的重点也应该随时转换好授课重点。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小学一二年级教师,教学目标应该重点放在教学生认识生字及其方法上,不要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小学三四年级处于小学的中间阶段,重点是认识词语,加强阅读能力,而不是浪费过多的时间教学生认字、识字。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好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同学们的阅读技巧以及写作技巧上。

小学实习教师实践报告 篇7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意象,教育实习,实践性知识

一、引言

长期以来, 理论和实践, 理论者和实践者之间日益分化, 而且渐行渐远, 教师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着日复一日的教学, 理论者和实践者各有一套语言体系和行为方式, 两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越来越窄, 如同两条平行线无限延伸却永不相交, [1]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它既内隐又外显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当前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多是从“应然”角度展开理论探讨, 而对师范生在模拟或真实教育情境中实践性知识的存在和表现及发展则鲜有研究。[2]因此, 本文采用艾尔贝兹 (Elbaz, F.) 的分析框架, 着重从意象的视角来研究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Elbaz将实践性知识的结构由抽象到具体分成三个层次, 即意象 (image) 、实践原则 (practical principle) 和实践规则 (rule of practice) 。意象是模糊的也是包摄性很广的, 是将教师的情感、价值观、需求以及信念融合起来, 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形态, 以隐喻 (metaphors) 及类推的形式加以表达, 意象以直觉的形式指引行动。[3]隐喻 (metaphor) 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 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 一种“传送、转换”, 即在两类不同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 之间进行含蓄的比较, 以表明相似或类似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 “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 或者以属代种, 或者以种代种, 或者通过类推, 即比较。”[4]“隐喻作为一种不确定的思维与语言, 在追求思维的逻辑性, 语言的概念化、精确化和形式化的潮流中, 被边缘化了。在教育研究中, 它成了一种被忽视的教育范畴。”[5]因此, 通过隐喻所传达的教师意象, 来作为分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工具, 是一个独特而别有意义的视角。师范生关于教师的意象形象地反映了自我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表征着自我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取向, 也潜在地影响着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研究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的教师意象是什么?这个意象是怎样形成的?教育实习中的教师意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探究形塑师范生教师意象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

基于研究问题, 本究研采用个案研究的策略, 叙事的研究取向, 通过对师范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课堂观察、深度访谈、录像分析和反思日记分析来收集资料, 聚焦于意象的视角来研究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本研究在个案的选择上采取目的性抽样, 从Z师大大四师范生中选取王老师和张老师作为研究对象, 以叙事的方式来建构文本。

三、研究发现

(一) 实习前个案教师的意象

1. 实习前个案教师意象的内容

实习前, 王老师认为教师像“妈妈”, 她坦言:“我个人比较侧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 你可以很严格, 但一定要有爱学生的心, 如果用一个比喻, 我觉得一个班主任和一群孩子就像一个母鸡妈妈, 领着它的一群小鸡仔, 在知识的王国里寻觅知识, 每每想起这个画面我就觉得很温馨。”王老师关于教师意象“妈妈”的隐喻, 强调了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 学习是自主建构的过程,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学校是“知识的王国”,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真理的自主探究。

实习前, 张老师认为教师像“考古研究者”, “教师的形象像个考古研究员, 教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价值挖掘出来。”这个意象强调了学生的潜在价值和能力, 学生是有各自特征的, 有发展潜力的个体, 教师的作用在于利用自己丰厚的学识来引导学生自我成长, 焕发光彩。

2. 实习前形塑个案教师意象生成的原因

生活经验、师范教育、实践经验、自我反思、教学情境等, 都形塑着师范生关于教师意象的形成, 在本研究中, 我们把视线聚焦于大学的试讲环境。

王老师:朱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 其实朱老师和我们同学更像是朋友的关系, 我们跟她是很熟的, 比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还要熟, 还要亲。因为朱老师从我们进大一的时候就一直带我们, 教我们舞蹈、微格教学、试讲还有见习, 接下来也会指导我们的教育实习。朱老师的小孩跟我们也差不多大吧, 所以感觉她像是妈妈一样地带我们。

试讲指导老师与学生们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师范生理解师生关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甚至对王老师实习前关于教师意象的隐喻更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平等、融洽、熟悉的试讲环境, 同学们似乎可以尽情地发挥, 从而形成了个案教师“妈妈”和“考古研究者”的教师意象。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学主体间追求的对话是平等、自由、公正的, “谈话者之间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观点和观念, 能够形成充分的友谊感和信任。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每个人都能彻底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 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6]大学三年的理论学习也让师范生明白了什么是好的教育, 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从而让师范生进入实习场景前有了“妈妈”和“考古研究者”的教师意象, 及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追求。

王老师:由于试讲是模拟的, 没有跟实际结合起来, 在试讲中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 (班级同学) 就给你一个答案, 而不像在实际教学中, 你提一个问题, 学生答不出来, 形成一种上课的窘境。因此, 在试讲中, 那种窘境没有, 思考的空间很小, 如果去小学 (1) 的话, 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学提供了你一个平台, 一个真实的环境 (2) 。我觉得试讲是太理想化的, 多实践, 多走进中小学, 这很重要。

张老师:试讲的时候, 下面的学生都是自己的班级同学, 跟真实的中小学学生是不一样的, 因为他们 (班级同学) 都懂, 知道该怎么配合你, 小学生才不会。我感觉试讲的效果不如多上几节实际的课。

师范生对试讲效果的怀疑正好反映了师范生对完美教学理想的追求与真实教学环境缺失之间的矛盾。虚拟的试讲环境造成了不能“形成一种上课的窘境”, 从而抑制了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二) 实习中个案教师的意象

1. 实习中个案教师意象的内容

实习中, 王老师和张老师的教师意象都发生了变化, 认为教师像个演员。

王老师:我觉得语文老师就是一个演员, 你要不断地去演, 你要完全很投入。就是你要会装, 脸皮一定要厚, 这是我最近体会到的。

张老师:小学教师就是一个演员, 我不适合那种在小学表演形式的教学, 又要做游戏, 又要猜谜语之类的。我觉得一个比较适合做演员的人最适合当老师了, 没有演员天赋的人做老师, 真的感觉有点困难。因为很多老师特别善于表演, 在那个情境里, 你的表情要善于变化, 这样才能吸引住小学生。你上得平平淡淡的, 没人理你, 在小学里你就不能正常说话。

个案教师进入实习场景后,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 形成了“演员”的教师意象, 这一意象更强调了对教师自我的关注, 对如何“表演”好一堂课的关注, 而学生似乎成为欣赏的“观众”与“评判者”, 教师的作用似乎在于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师生之间演绎着一种表演者与欣赏者的关系。

2. 实习中形塑个案教师意象变化的原因

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演”是必要的, 但不能把课堂教学主要定位为“演”。“演员”的教师意象与个案教师实习前的教师意象有着明显的变化, 在不同教师意象影响下, 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行为取向是不一样的。“妈妈”和“考古研究者”的教师意象似乎让我们更能够感受到是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情境中来感悟教育教学, 追求一种教学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演员”的教师意象更多的是达到完美的自我表演, 从而得到外界关注者的认同, 但是, 这似乎偏离了教学应该关注学生, 促进学生发展的追求。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师范生教师意象的变化?

(1) 师范生在实习场景中身份的特殊性导致了师范生教师意象的变化

实习学校的课堂情境不同于王老师所向往的辅导班课堂, 这里的课堂情境弥漫着学校、现场指导老师、实习同伴及学生的评价压力, 学校制度的制约等。师范生在实习场景中作为一名准教师的同时, 也是一个被评价者。王老师曾指出:“在一次上课过程中, 一个学生一直看着我笑, 我当时觉得很纠结, 真有种上不下去的感觉, 是不是自己上得太差劲了。”张老师也指出:“我们实习的同学为了获得较好的实习成绩, ‘优秀实习生’之类的称号, 不得不处处考虑指导老师的想法。”由此, 实习生不得不揣摩评价者的想法来调整行动策略, 从而得到评价者的认可, 这就造成了上课对象的交错混乱, 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 更要考虑评价者的感受而来改变自我, 从而导致了评价者成为师范生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在实践中寻求安全感的途径。杜威指出:“一种途径就是试图同他四周决定着他命运的各种力量进行和解。另一种途径就是发明许多艺术, 通过他们来利用自然的力量;从威胁着他的那些条件和力量本身中构成一座堡垒。”[7]王老师和张老师的“演员”教师意象似乎更多的是迎合了评价者的想法, “试图同他四周决定着他命运的各种力量进行和解”, 以寻求课堂教学的安全感, 进而得到评价者的认可, 然而这样的做法降低了对课堂教学应有的追求。

(2) 师范生教师意象的变化是适应实习场景的自我选择

Elbaz研究认为教学情境的一些要求对教师造成的冲突, 需要经由她自己调适自己的意象, 才能解决。[8]Fang (1996) 指出, 学校现实场景中的这些真理性标准往往与教师教育课程中理论上讲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 甚至相反。在现实的场景中教师往往会根据实践的逻辑, 而不是理论的逻辑来办事, 也正因此会造成教师信念与行为方式不一致的情形。[9]“妈妈”和“考古研究员”的教师意象是适应试讲情境的自我选择, 更可能是师范生的信念;“演员”的教师意象是适应实习场景的选择, 更可能是师范生暂时性的行动理论。

师范生关于教育教学的隐喻表达, 折射了隐喻背后的教育信念, 是教师教育信念外化的方式之一。[10]Guskey (2002) 认为教师信念能否改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实践的结果。当教师尝试新的教学行为, 并取得实效后, 就可能转变已有的一些信念。[11]师范生在实习场景中“演员”意象的形成, 反映了师范生教育教学行为的取向和信念的调整。

(三) 个案教师意象变化的内在机制

王老师在实习场景中, 原有“妈妈”的教师意象并没有因“演员”意象的出现而消失, 而是“演员”的意象更真实地反映了王老师当前的教育教学状况。正如她所言:

“作为老师, 你必须学会装, 也就是俗话说的‘脸皮厚’一些, 其实这个‘脸皮厚’就是一种演的表现。但是, 我仍然愿意用以前用过的母鸡妈妈带领她的小鸡们在知识的王国里寻觅知识来形容师生之间的关系。演, 我觉得只是每个新老师在成为优秀教师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 当新老师们的积淀足够丰厚的时候, 他或许就不需要再‘演’下去了!”

也许, 当王老师走完这段“演”的历程, 有了丰厚的积淀之时, 又会回到原有“妈妈”的教学意象当中来。因此, 王老师教学意象变化的内在机制如下图所示:

与王老师不同, 张老师在实习场景中的教师信念也发生了变化, 其教学意象变化的内在机制如下图:

以上两幅图反映了个案教师实习中的教师意象和行动理论相比实习前都发生了变化, 王老师保持了原有的教师信念, 而张老师的教师信念却有相应的转变。

四、研究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 本文试从大学课程教育、实习情境优化、师范生自我定位三方面来提出策略, 以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首先, 大学课程教育除了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之外, 教师教育者也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应付课堂教学的复杂性, 以及怎样在现实压力之下能够根据先进教育理念来开展教学。师范生经过三年的大学学习, 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对好的教育有了正确认识, 并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师信念, 通过教师意象而表征出来。师范生带着这些教育理念走进实习场景, 应该会有良好的表现, 然而, 实习场景的冲击让师范生的行动理论乃至教师信念迅速转化。

其次, 优化实习环境来建构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 优化实习评价给师范生提供安全的教学环境。在对王老师和张老师的个案研究中, 他们理想中的课堂教学情境是“辅导班式”的课堂教学情境, 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别于缺乏真实听课对象的试讲课堂, 也有别于有外在文化压力的实习学校课堂, 它是融真实的听课对象和没有评价压力于一起的课堂教学情境。正如王老师所说:“微格教学、试讲之类的实践没有真正的课堂带给我的触动大, 在辅导班教学的锻炼对我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大。”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顶岗实习’不仅比其他教育实践模式优越, 而且应该能够更好地促进‘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的增长, 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12]这是因为“顶岗实习”给实习生提供了这样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

最后, 师范生应该调整心态, 以正确的自我定位来应对实习场景, 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师范生要对实习目的有明确的认识, 对不同教育理念有自我甄别能力, 在现实压力与理想的教育理念之间充满矛盾时能够找准方向, 坚定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予以实施, 避免能够迎合短暂的外在评价而抛弃对课堂教学真谛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7.

[2]唐芬芬.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9) :22.

[3][7][9][11]林一钢.中国大陆学生教师实习期间教师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9.

[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8.

[5][10]吴卫东.教师个人知识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6]戴维.伯姆.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4.

[8]黄文俊.国小初任教师的教学意象之研究[D].台中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1:20.

上一篇:感恩书信征文比赛推荐文章下一篇:关于早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