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

2025-01-28

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共13篇)

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 篇1

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诗歌赏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这些能力,虽然诗歌赏析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基本解题技巧是共通的。在中考复习中可以从明、绘、悟、识、赏五个方面培养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明诗识

诗识就是诗歌常识,赏析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的基本常识。诗歌的基本常识中涉及到诗歌的类型,诗歌的押韵和节奏。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颔联所写的景象。其中涉及“颔联”这个诗歌常识,律诗共四联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所以,回答此题首先应有诗歌的有关基本常识,如果不能明了颔联这一诗歌常识,就会出错。因此,在复习诗歌常识时需要明了以下内容:诗歌的形式、押韵、节奏等。从广义而言,诗词曲统称为诗歌,从狭义而言,诗歌就是诗。诗的种类标准不一,诗从格律上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之为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乐府诗就是这一类,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考试中赏析的诗歌以律诗和绝句为主,也有涉及到词和曲的。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应了解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从诗歌表达形式的角度应了解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诗歌的节奏主要是从朗读的角度能读准节奏,明了断句。诗歌的押韵应明了韵脚和韵律。另外,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尤其是对偶需要分清并能进一步的赏析。

二、绘诗境

诗歌首先必须要有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有机组合,意象是诗歌描写的形象,不管是景物还是事物,或者是事情,这就是诗歌的意象;而一定的意象之中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成了诗歌的意境。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描绘诗境的题型。整体感知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描绘的景物,其次能感悟诗歌的情感。如在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诗歌的题目是“春行”,可以“行”为游览线索,描绘见到的景象,在整个景象的构成中不可缺少的景物因素是“早莺”“新燕”“暖树”“春泥”,另外可以适当想象拓宽景物的视野,使得景象更加形象美丽。

如中考题要求阅读辛弃疾的词《西江月》,然后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第二问,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试题的两问均涉及到词的意境,第一问要求考生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特征,从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等声响中突出夏夜的静。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第二问在前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词的意境,以词的意象为描写的主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拓展诗词的意境。可以这样想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描绘诗境是一种考试形式,但更多的是一种阅读诗歌和鉴赏的初步方法,中考试题以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的简单方法进行考查,形式上是一种考试,实质上是一种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技能。

三、悟诗情

诗歌的境界是诗歌的意象和情趣的结合,阅读诗歌首先能想象诗歌所描绘 的意境,其次就是能体悟诗歌的情趣。借助想象进行描绘的是诗人直观自然之景物的画境,而透过画境理解领悟情趣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后,能领悟全诗的情感,又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后,能体悟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一类题型往往是在绘诗境的基础上,能更进一层理解所提出的要求,而这一类诗歌往往感情基调明显,在组成诗境的意象中已经明显地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一般是显性的。杜甫《登岳阳楼》中颈联和尾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营造的孤舟、老病、涕泗等意境,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寥、壮志难酬的情怀。这样的写景抒情诗的情感是显性的,明了的,而曹操的《观沧海》的感情基调则较为隐晦,但是诗人描写眼前之境的壮阔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苍凉慷慨之情,想象之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的则是悲壮激昂之情。“诗言志”,所以诗歌常常借诗境来抒发诗情,只有领悟了诗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诗歌。

四、识诗理

诗歌的情和理是分不开的,有的诗歌有着情趣,有的诗歌有着理趣。此处的理趣不仅仅只是个阐释的哲理,也指诗歌暗含的隐喻,以及诗歌内在的规律。如要求赏读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其中一问是“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不能忽略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一句,因为在此句中可以阅读出这首竹枝词是女子对郎的思念,在理解了这层意思后,天气的晴雨不定暗指什么才能明了。“晴”与“情”谐音双关,暗指感情的不定,其实这是江边女子对江上唱歌郎的暗恋,但是又不知道郎是否有意于自己,因此借“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晴雨不定的自然现象来抒发恋情无法确定这样的情感。可见,在赏析诗词时,理清诗序,明了诗理,辨识诗歌的内在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赏析过程中既能欣赏诗歌的理趣,又能思考生活,提炼思想,陶冶情操。如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其中一问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陆游的《游山西村》具有宋诗典型的理趣特征,而颔联极尽能事地进行了概括。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山路在何方?顿生茫茫之感,但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继续前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不仅是诗人置身山阴小道上的情景,更是人世间沧桑巨变、世事消长的人生理趣。欣赏此句怎不触景感怀、探问生活万象呢?

诗歌的理趣可从两方面掌握,一是理清诗歌内在的规律,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机理之趣;一是联系现实生活,探寻诗歌蕴涵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欣赏诗歌的意在诗外的哲思之趣。

五、赏诗趣

诗歌的玩味很浓,从韩愈和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经典,这中间无不让诗歌欣赏带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诗歌赏析题常常也有类似的考题,如要求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其中在“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中留空,要求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这是要求学生能锤炼语言,让诗歌的语言更加形象,后句中“雪”是“输”“梅”,那前一句应该“梅”是“逊”“雪”,从中可以联想到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因为“输”和“逊”都是“差”的意思,但是其中拟人化地将“雪”和“梅”内在较劲的形象显现出来,更为生动。

如要求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后进行思考: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这是从诗歌的词藻的角度来进行赏析,其趣味性完全在用词上,如“低”这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花多,枝头缀满了灿烂的花朵,形象地再现了“千朵万朵”的花团锦簇的盛开景象。

如将李清照《武陵春》和李煜《虞美人》进行比较阅读。试题是: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都是词,但两个词句从内容而言,李清照表达的是个人的内心哀愁,李煜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哀愁,形式上李清照是以“蚱蜢舟”“载不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的“许多愁”,而李煜则采用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愁”的“几多”,这样的赏析既能让学生理解诗词,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组织语言,形成多样化的答案。

诗歌赏析题型灵活多样,必然能养成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习惯,诗歌的情趣、理趣,只有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才能形成并影响学生的审美观。诗歌是美的,诗歌是感性和灵性的结合,诗歌是意象和情趣的融合,在感性中理解,在灵性中体悟,在情感中升华,学生就能在赏读经典诗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美化性灵,提升综合素养。

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 篇2

一、先看选择答案

这一点在考试中尤其重要。在这段“额外”的时间内, 如果把握得好, 会有很大帮助。你不但可以预测一下句子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预先知道一些难听懂的单词, 甚至还可以推测出问话人要问的是什么。如:

答案选择项是:

A.Ruth did not watch TV last night.

B.Ruth watches TV while she eats supper.

C.Ruth has a color TV.

D.Ruth often watches TV in bed.

从答案选择项可知录音中的句子谈的是Ruth和TV, 听的时候应集中精力分析Ruth和TV的关系。录音句子是:

Ruth usually watches a little TV after supper, but last night she went straight to bed.

由转折连词but判断正确答案是A。

二、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气

听力考试中, 从录音句子的结构和语气也能获得比较重要的信息, 而这也是命题人喜欢做文章的地方。经验表明, 对于感叹句, 解题技巧是要选肯定句, 而虚拟语气是指对事实相反情况的假设, 解题技巧是选择与听到内容相反的答案;在两个人对话中, 后者是疑问句或反问句, 答案一般也是否定的。如:

M:Let’s see if the basketball game has started.

W:Started?It must be clear who is winning by now.

三、熟悉惯用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参加听力考试的同学来说, 一些口语、书面语中的惯用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地方。如:

W:We have to get someone to repair the door bell.

M:Ah, it’s a piece of cake for me.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这个问题考查的是对惯用法a piece of cake的理解, 它的意思是“小菜一碟”, 所以答案是He means he’ll repair the door bell himself.

又如used to表示“过去经常做……”, 而现在却不做了;was able to do的意思是“过去能做并已做到”, 希望同学们在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 学会发散性思维, 这将会有助于我们巧解听力试题。

四、强调与重复

当第二人重复第一人的部分说话内容时, 有两种可能:一种表示反对, 一种表示强调。如:

W:Let’s have a snack when the game is over.

M:When the game is over?I am dying of hunger now.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答案是:

He wants to eat immediately.

五、排除近音词

当选项中有与谈话内容发音相近的单词时, 此项极有可能是干扰项, 应尽快根据句意排除干扰。如:

off与of, pig与big, took与book等。

六、常识推理

选项中有时会有不用听说话内容就能进行判断的错误选项,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了解的知识或生活常识进行排除。如:

A.The dam was built to catch rain.

B.The dam was designed for preventing floods.

C.The rain filled the dam.

D.The rain destroyed the dam.

dam是大坝, A中说建造大坝是为了接雨水, 这显然不正确, 应排除。

听力应试技巧是建立在平时“多读、多听、多说”的基础上的, 所以还是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有较丰富的词汇量及较多的英语短语储备。

七、听力训练

1. 清楚自己的起点, 不要好高骛远, 开始时宁易勿难。

2. 精听与泛听结合。泛听练习要个别整体理解;精听追求完美细节。

3. 捕捉“整体脉络”, 不让单词或短语成为障碍。

中考诗歌赏析题的基本解题技巧 篇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诗歌赏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这些能力,虽然诗歌赏析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基本解题技巧是共通的。在中考、高考复习中可以从明、绘、悟、识、赏五个方面培养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明诗识

诗识就是诗歌常识,赏析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的基本常识。诗歌的基本常识中涉及到诗歌的类型,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江苏连云港市阅读的内容是杜甫的《登岳阳楼》,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颔联所写的景象。其中涉及“颔联”这个诗歌常识,律诗共四联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所以,回答此题首先应有诗歌的有关基本常识,如果不能明了颔联这一诗歌常识,就会出错。因此,在复习诗歌常识时需要明了以下内容:诗歌的形式、押韵、节奏等。从广义而言,诗词曲统称为诗歌,从狭义而言,诗歌就是诗。诗的种类标准不一,按照语言学家王力的划分(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00版),诗从格律上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之为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乐府诗就是这一类,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考试中赏析的诗歌以律诗和绝句为主,也有涉及到词和曲的。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应了解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从诗歌表达形式的角度应了解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诗歌的节奏主要是从朗读的角度能读准节奏,明了断句。诗歌的押韵应明了韵脚和韵律。另外,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尤其是对偶需要分清并能进一步的赏析。

二、绘诗境

诗歌首先必须要有诗歌的意境。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可见,意境是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有机组合,意象是诗歌描写的形象,不管是景物还是事物,或者是事情,这就是诗歌的意象;而一定的意象之中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成了诗歌的意境。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描绘诗境的题型。整体感知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描绘的景物,其次能感悟诗歌的情感。湖北黄冈市的试题要求在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诗歌的题目是“春行”,可以“行”为游览线索,描绘见到的景象,在整个景象的构成中不可缺少的景物因素是“早莺”“新燕”“暖树”“春泥”,另外可以适当想象拓宽景物的视野,使得景象更加形象美丽。

江苏盐城市中考题要求阅读辛弃疾的词《西江月》,然后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第二问,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试题的两问均涉及到词的意境,第一问要求考生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特征,从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等声响中突出夏夜的静。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第二问在前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词的意境,以词的意象为描写的主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拓展诗词的意境。可以这样想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描绘诗境是一种考试形式,但更多的是一种阅读诗歌和鉴赏的初步方法,中考试题以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的简单方法进行考查,形式上是一种考试,实质上是一种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技能。

三、悟诗情

诗歌的境界是诗歌的意象和情趣的结合,阅读诗歌首先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其次就是能体悟诗歌的情趣。借助想象进行描绘的是诗人直观自然之景物的画境,而透过画境理解领悟情趣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江苏连云港市要求学生在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后,能领悟全诗的情感,广州番禺市要求学生在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后,能体悟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一类题型往往是在绘诗境的基础上,能级更进一层提出的要求,而这一类诗歌往往感情基调明显,在组成诗境的意象中已经明显地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一般是显性的。杜甫《登岳阳楼》中颈联和尾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营造的孤舟、老病、涕泗等意境,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寥、壮志难酬的情怀。这样的写景抒情诗的情感是显性的,明了的,而曹操的《观沧海》的感情基调则较为隐晦,但是诗人描写眼前之境的壮阔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苍凉慷慨之情,想象之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的则是悲壮激昂之情。“诗言志”,所以诗歌常常借诗境来抒发诗情,只有领悟了诗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诗歌。

四、识诗理

诗歌的情和理是分不开的,有的诗歌有着情趣,有的诗歌有着理趣。此处的理趣不仅仅只是个阐释的哲理,也指诗歌暗含的隐喻,以及诗歌内在的规律。浙江丽水市要求赏读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其中一问是“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不能忽略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一句,因为在此句中可以阅读出这首竹枝词是女子对郎的思念,在理解了这层意思后,天气的晴雨不定暗指什么才能明了。“晴”与“情”谐音双关,暗指感情的不定,其实这是江边女子对江上唱歌郎的暗恋,但是又不知道郎是否有意于自己,因此借“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晴雨不定的自然现象来抒发恋情无法确定这样的情感。可见,在赏析诗词时,理清诗序,明了诗理,辨识诗歌的内在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赏析过程中既能欣赏诗歌的理趣,又能思考生活,提炼思想,陶冶情操。四川成都市试题是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其中一问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陆游的《游山西村》具有宋诗典型的理趣特征,而颔联极尽能事地进行了概括。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山路在何方?顿生茫茫之感,但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继续前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不仅是诗人置身山阴小道上的情景,更是人世间沧桑巨变、世事消长的人生理趣。欣赏此句怎不触景感怀、探问生活万象呢?

诗歌的理趣可从两方面掌握,一是理清诗歌内在的规律,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机理之趣;一是联系现实生活,探寻诗歌蕴涵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欣赏诗歌的意在诗外的哲思之趣。

五、赏诗趣

诗歌的玩味很浓,从韩愈和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经典,这中间无不让诗歌欣赏带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诗歌赏析题常常也有类似的考题,江苏南通市要求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其中在“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中留空,要求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这是要求学生能锤炼语言,让诗歌的语言更加形象,后句中“雪”是“输”“梅”,那前一句应该“梅”是“逊”“雪”,从中可以联想到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因为“输”和“逊”都是“差”的意思,但是其中拟人化地将“雪”和“梅”内在较劲的形象显现出来,更为生动。

江苏宿迁市要求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后进行思考: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这是从诗歌的词藻的角度来进行赏析,其趣味性完全在用词上,如“低”这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花多,枝头缀满了灿烂的花朵,形象地再现了“千朵万朵”的花团锦簇的盛开景象。

广州市中考题将李清照《武陵春》和李煜《虞美人》进行比较阅读。试题是: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都是词,但两个词句从内容而言,李清照表达的是个人的内心哀愁,李煜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哀愁,形式上李清照是以“蚱蜢舟”“载不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的“许多愁”,而李煜则采用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愁”的“几多”,这样的赏析既能让学生理解诗词,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组织语言,形成多样化的答案。

诗歌赏析题型灵活多样,必然能养成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习惯,诗歌的情趣、理趣,只有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才能形成并影响学生的审美观。诗歌是美的,诗歌是感性和灵性的结合,诗歌是意象和情趣的融合,在感性中理解,在灵性中体悟,在情感中升华,学生就能在赏读经典诗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美化性灵,提升综合素养。

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篇4

【摘 要】时下,正是高三学子备战高考第二轮复习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文绝对分数的上升期。高三复习是知识的回归,更是技巧的提升,对考生而言,适当进行解题技巧的总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本文仅就语文考试的基础题谈及一些简单实用的答题技巧,以期对语文绝对分数的提高发挥些许技巧效应。

【关键词】语文 基础题 解题技巧

时下,正是高三学子备战高考第二轮复习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文绝对分数的上升期。高三复习是知识的回归,更是技巧的提升。作为一位一线的毕业班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思考一个语文的备考问题――能否用一些简洁实用的总结帮助学生在考场中又快又对地解答基础题。本文仅以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为例,试图去总结一些简单实用的解题技巧,以期帮助学生快速地提高语文的绝对分数。

一、成语辨析题

(一)考题展示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C。这是成语辨析题中难度最小的一种题型,它只考基本义。按理说,成语辨析最起码要考虑成语的褒贬、谦恭、对象、情境和基本义,本题只需从基本义的角度加以辨析即可。当仁不让,强调动作的主动性,而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侧重于动作的被动性,而且义不容辞强调从道义上讲不能推辞,责无旁贷强调从责任上讲不能推辞。很明显,第一、二句话分别从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角度突出动作的被动性,因此只能分别选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很快可以选出正确答案C。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务必要学会从褒贬、谦恭、对象、情境和基本义五个层面对常见成语进行归类记忆,并逐渐学会快速切入,快速排除。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基本义的回归让双重含义成语逐渐走到了考试的前列,尤其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如:左右逢源、龙飞凤舞、平易近人、平铺直叙、不翼而飞、乘风破浪、洁身自好、百花齐放、指手画脚、粗枝大叶、秀色可餐、国色天香、铤而走险、垂涎三尺、不三不

四、不绝如缕、无为而治、高谈阔论、万紫千红、登峰造极、非同小可、高山流水、海阔天空、狗尾续貂、粉墨登场、美轮美奂、明日黄花、不赞一词、想入非非、老气横秋、光怪陆离、灯红酒绿、洋洋洒洒等。

(三)拓展应用

例: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_______,成就“中国梦”。

②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_______,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添砖加瓦 竭尽全力 鱼目混珠

B.添砖加瓦 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

C.添枝加叶 竭尽全力 良莠不齐

D.添枝加叶 鼎力相助 良莠不齐

解题指导:本题答案选A,涉及成语运用的基本义、谦恭和特殊对象问题。

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和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做第①题,很多考生可能会因为对“添枝加叶”基本义的不了解而选错。

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表态帮助别人的情况。竭尽全力,指使出全部力气。从成语的谦恭角度考虑,可以排除“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做第③题时,很多考生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良莠不齐”的特殊对象而选错。

二、病句辨析题

(一)考题展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述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D。病句辨析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划分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发现是否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六大病因,并通过排除法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通过结构分析,发现: A答案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的主干分别为“他充满辩证法”和“他被誉为黑格尔”,但是第一个分句的动(充满)宾(辩证法)搭配不当,故错误。

B答案的谓语“希望”可以管到句末,故需放在关联词“不仅”前。

C答案的固定词组“就……而言”不完整,造成成分残缺错误。

(三)拓展应用

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解题指导:本题答案选B。本题答案的选择再次印证了语法结构分析的重要性。

A答案第一个分句的主干是“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明显属于句式杂糅,要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

C答案通过划分句子结构发现明显存在“多层状语排列不当”的错误,需把“最初”移到“因五十年前”之后。

D答案存在成分残缺的错误,其中一个分句的谓语是“改善”,其缺少宾语“的状况”。

三、句子衔接题

(一)考题展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B。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句子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扎堆、搭前言和搭后语”三种,本题首先运用了“搭前言”的方法,从“借助算盘和口诀”这句话得到文脉启示,即下文从“算盘”和“口诀”两方面展开介绍,而且先说“算盘”后说“口诀”,因此接下来要围绕“算盘”和“口诀”分别扎堆介绍。②④扎堆,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扎堆,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当然,运用搭前言和扎堆方法后,基本可以排除了其他答案组合,故选B。

(三)拓展应用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①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

②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

③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

④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

⑤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⑥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

A.⑤③①④②⑥ B.②④⑥⑤③① C.⑤①③④②⑥ D.②④⑥⑤①③

高考数学大题的最佳解题技巧 篇5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雅思阅读句子完成题的解题技巧 篇6

句子完成题题型要求

每个题目都是一个陈述句,但留有一个或两个空格,要求根据原文填空。目前考试中,绝大部分都是一个空格,而且在句子的结尾。

例如: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gun to demand——

绝大部分的题目要求中有字数限制,一般有如下几种表达方式:(1) NO MORE THAN TWO/THREE/FOUR WORDS (不超过2/3/4个字);(2)ONE OR TWO WORDS (一个或两个字);(3)USE A MAXIMUM OF TWO WORDS(最多两个字)。有字数限制的,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必须满足要求。

少部分的题目要求中没有字数限制,这时,请注意,答案字数也不会很长,一般不会超过四个字。

考试中,A类一般是每次必考,考一组,共三题左右。G类一般是两次考一次,考一组,共三题左右。

句子完成题特点

1.题目与选项呈单一语法属性。

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篇7

一、注重积累,触类旁通

新课标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形成不了阅读能力。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培养语感,注意积累显得更为重要。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文章我们平时大多没见过,但需要解释的词语一定都是我们见过的,那么平时在讲解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常用字词的翻译,并记住这些字词的用法,特别是下列几类词:1.常见虚词“之”“以”“而”“者”“乎”等。2.一词多义的词,即同一个词在不同句中有不同意思,如《捕蛇者说》,“岁”在① “岁赋其二”。岁意思为“每年”;在 ② “积于今六十岁矣”。意思为“年”。3.古今异义的词,如(《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绝境 ”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再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谓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4.活用的词,顾名思义 ,即是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在中考中很常见。例如:“吾射不亦精乎”的”“射”字,“射” 原是动词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在这句话中活用为名词“射箭的本领”。5.还有一些通假字也值得平时总结、记忆。另外,了解一点古文化知识、特殊句式,也有助于理解文意,翻译句子。这些古文化知识、特殊句式,课内文言文注释上基本都有,重要内容老师也会反复强调。比如文言文涉及的有关古代人、事、名物、官职、称谓等一般古文化常识,常见的倒装、反问、疑问等句式。

二、整体阅读,了解大意

要做好课外文言文阅读。首要的是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阅读感知,把握其要点。课外文言文在阅读过程中会有词、句搞不懂,这是很正常的,不必纠缠于此,放一放,跳过去读完全文,就像做英语阅读一样 总会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先不去管它 把整篇文章读懂了,这个词的意思大概就出来了。读完后,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要弄清楚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要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写何事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文言文不会像现代文那样意义深刻 、含蓄,一般道理比较明显,人物性格比较鲜明,大多考生在读完全文情况下都能弄清楚这些问题。而弄明白这些问题就为后面深入理解原文、正确答题指明了方向。

三、精读原文,抓住重点

精读就是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精读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找出解答试题的某些线索。中考试题中选用文言文大多篇幅不长,我们在解题时可以多读几遍,通过反复读,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具体做法是:(1)结合课内文言文,口头翻译课外文言语段。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2)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结合原文,分析试题中的题目答题要点。分析要全面、不丢点。 (4)再读原文,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点和答偏。

四、巧借信息,化难为简

中考试题中选用文言文大多有标题或标出其原文出处,考生需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 “赵襄主学御”“穿井得人”等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原文后面的题目我们也不要放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触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再者,充分利用提供的注释对文言文阅读也十分重要。中考考试中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读全文。

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 篇8

与导数有关的函数题的统一解题技巧分析

与导数有关的函数题是各省市检测和高考年年必考的题目,形式层出不穷,绝大多数还是区分度颇高的压轴题。许多中上水平的考生往往处理完第一问后,对第二、三问或是匆忙求导眼到手不到形成一堆烂账,或是写了一堆解答过程发现走进死胡同再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得分较低,浪费时间,长此以往对科学备考的负面影响较大。究其原因,很多考生表现为不知道自己“起步”错误,具体来说就是对哪个函数求导不明确,或为什么要构造新函数F (x)和如何构造函数F (x)不明确。本文结合近两年的高考题,就解答与导数有关的区分度颇高的函数题,如何走好“动一发而系全身”的第一步,谈如何构造函数F (x),给出程序化的构建模式,以达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目的。

一、与导数有关的函数题概述

与导数有关的区分度颇高的函数题主要包括:讨论含参(一元参数或二元参数)方程根的个数与范围,含参(一元参数或二元参数)不等式的证明,求含参函数的最值或单调区间,含参(一元参数或二元参数)不等式恒成立时已知含参函数的最值或单调区间求某参数的范围,已知含参(一元参数或二元参数)方程根的个数和范围求某参数的范围等。题目形式虽然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本质上就是一道题。本文为使问题说明得更加方便,不妨以 f(x)≥g(x)的形式来说明。

二、程序化构造函数F (x)的统一模式

1.直接法:令F (x)= f(x)-g(x)。

2.化积法:若 f(x)-g(x)=h(x)k(x),且h(x)≥0,令F (x)= k(x)。

3.伸缩法:若 f(x)≥ f1(x),则令F (x)= f1(x)-g(x),其中,f1(x)通常可由熟悉的不等式或前一问中的结论得出。

4.控元法:含参问题若已给出参数k的范围,由单调性控元、消元、消参,构建F (x)(F (x)不含参数)。

5.分离变量法:若能分离出变量k≥k(x),则令F (x)=k(x)。

三、程序化构造函数F (x)的统一模式在高考题中的运用

例1 (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理科卷第21题)已知函数f(x)=ex-ln(x+m)。

(Ⅰ)设x=0是f(x)的极值点,求m,并讨论 f(x)的单调性。

(Ⅱ)当m≤2时,证明f(x)>0.

(Ⅰ)解:m=1. f(x)在(-1,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解答过程省略)

(Ⅱ)证明:当m≤2,x∈(-m,+∞)时,ln(x+2)≥ln(x+m)。记F (x)=ex-ln(x+2),则F ′(x)=ex- .

∵F ′′(x)=ex+ >0,∴F ′(x)在(-2,+∞)上单调递增。

∵F ′(0)=1- >0,F ′(-1)= -1<0,即 = ,x0=-ln(x0+2),∴F (x0)= -ln(x0+2)= +x0= >0.

当x∈(-2,x0)时,F ′(x)<0,此时函数F (x)单调递减;当x∈(x0,+∞)时,F ′(x)>0,此时函数F (x)单调递增。

∴ f(x)≥F (x)≥F min(x)=F (x0)>0.

小结 本题是一道含参不等式的`证明题,考生若不假思索地直接采用构造F (x)=左-右,则在求F ′(x)=0时会走进死胡同。问题出在含参,因此应该控元,将两个变量变为一个变量,使其常态化。

例2 (高考山东理科卷第22题)已知函数f(x)= (k为常数,e=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曲线y= 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x轴平行。

(Ⅰ)求k的值。

(Ⅱ)求 f(x)的单调区间。

(Ⅲ)设g(x)=(x2+x) f ′(x),其中 f ′(x)为 f (x)的导函数。证明:对任意x>0,g(x)<1+e-2.

(Ⅰ)解:k=1.(解答过程省略)

(Ⅱ)解:函数 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解答过程省略)

(Ⅲ)证明:g(x)=(x2+x)・ =(1+x)・ .

欲证g(x)<1+e-2,即证1-x(ln x+1)< (1+e-2)。①

令F 1(x)=1-x(ln x+1),则F (x)=-ln x-2.令F (x)=0,得ln x =-2,∴x = e- 2∈(0,+∞)。

当x∈(0,e- 2)时,F (x)>0,此时F 1(x)单调递增;当x∈(e- 2,+∞)时,F (x)<0,此时F 1(x)单调递减。∴F 1max(x)=F1 (e- 2)=1+e- 2.

令F 2(x)= .∵F (x)= = > 0,∴F 2(x)在(0,+∞)上单调递增。∴F 2(x)>F 2(0)=1.∴不等式①得证。∴ g(x)<1+e- 2(x>0)。

小结 如何构造函数F(x),关键在于F ′(x)=0是否易求(或易估)。若直接求g(x),则g′(x)=0的求解将陷入泥潭。

例3 (20高考辽宁理科卷第21题)设f(x)=ln(x+1)+ +ax+b(a,b∈R,a,b为常数),曲线y= f(x)与直线y= x在(0,0)点相切。

(Ⅰ)求a,b的值。

(Ⅱ)证明:当0 (Ⅰ)解:a=0,b=-1.(解答过程省略)

(Ⅱ)证明:由(Ⅰ)知f(x)=ln(x+1)+ -1.

∵ < (0 构造F (x)=ln(x+1)+ - ,则F ′(x)= + - = .

当x∈(0,2)时,∵x2+15x-36<0,∴F ′(x)<0.∴F (x)单调递减。∴F (x) ∴ln(x+1)+ < .∴ln(x+1)+ -1< ,即f(x)< .

小结 本题若直接对f(x)求导,则会在计算f ′(x)=0时碰壁。原因在于对 求导时,既有根式又有分式,而ln(x+1)的导数仅有分式,使得在求f ′(x)=0时眼到手不到。

(作者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英才学校)

(责任编校/周峰)

《高中生》・高考网助你解答函数压轴题有一个好的开始――

《利用二次求导巧解高考函数压轴题》

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 篇9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阅读理解中的猜词题介绍了几种做题方法,并列举了一些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猜词题 猜词义 做题方法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生词。这时,也不必立即翻阅字典。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根据前后词、句子、以及相关信息推测、判断生词的词义。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我们经常碰到猜测词义的题型。在做这类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 根据解释猜词义

在文章中,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思想,对一些重要的概念、难懂的术语或词汇等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明确的解释。这些解释提供的信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比较容易地猜出词义。

1、根据定义猜测词义

如果句子或段落是生词的定义,理解句子或段落本身就是词语的含义。例如:The rooster is the national emblem of France thanks to a wordplay: the Latin word 其实是对coq解释,因此两者的意思都为cock。

2、根据同位语、定语猜测词义

虽然同位语、定语不如定义那样严谨、详细,但是提供的信息足以使阅读者猜出生词词义。例如,同位语in fact, only about 80 ocelots, an endangered wild cat, exist in the U.S.today.此例中,我们不难看出an endangered wild cat是ocelot 的同位语,也不难看出ocelot的意思。在构成同位关系的两部分之间多用逗号连接,有时也使用破折号、冒号、分号、引号和括号等。又如Towards the evening, there comes the grand of the opening day ,an extremely exciting horserace.从an exciting horserace ,towards the evening ,of the opening day 等判断,应该是首日的最后一场的压台戏出场了。需要注意的是:同位语前还常有or, similarly,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 or other, say i.e.等副词或短语出现。在定语从句There small …中,根据从句which make whisky 可以判断distillery 是a place where wine is made。

3、根据举例猜测词义

恰当的举例能够提供猜测生词的重要线索,例如:his family took him ,as a boy, hunting and fishing trips and so made him know early the kinds of courage and endurance, which were later shown in his stories.句中“courage ”和“endurance(忍耐)”是生词的实例,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猜出virtues的大致词义“good quality(美德)”。

二 根据上下文内在关系猜词义

根据上下文内在关系猜词义是指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和判断相关信息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推断生词词义或大致义域。这也是在完型填空题中常用的方法。

1、根据上下文的情景猜测词义

如:But Portam didn’t find modeling very interesting and instead tried to gain a … …”我们根据上文“…tried to gain a career in acting”说明追求表演有了结果,所以debut应该是“首次登台表演”的意思。再如Lack of parent willpower may contribute more to exercising or overeating,根据more…than under-exercising or overeating 等语境可判断“juvenile obesity” 意为”childhood overweight”。

2、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有对两个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性的描述,我们可以根据生词或难词的反义或近义关系的词进行猜测。例如:Another suggestion for 根据famous brands 可以轻易给generic items(一般商品)下定义。

3、根据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在句子或段落种,若两个事物、现象之间构成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种逻辑关系 推知生词词义。例如: The survey also show … …elements which are ——magnesium, copper, calcium, iron and zinc.我们根据上文 “…after a study revealed that unscientific ways of feeding babies and a lack of trace elements are the two biggest threats to youngsters’ health.”可以看出这“五种元素”对孩子的身体发展是重要的。所以crucial 的意思应和important接近。

4、根据同义词的替代关系猜测词义

在句子或段落中,我们可以利用熟悉的词语,根据语言环境推断生词词义。例如:tens of thousands of tourists visit New York every year.The tourists come to see buildings应该是skyscrapers的同义词,有替代关系。

三 根据外部相关因素猜词语

外部相关因素是指篇章(句子或段落)以外的其他知识。我们在依靠分析篇章的上下文内在关系无法猜出词义时,就需要运用生活经验和普通常识来确定词义。例如:Book lovers of all ages say the best thing about winter is cuddling up under a blanket with a warm drink in one hand and a good novel in the other.从under a blanket可以常识性地得出“看书” 的状态应该是躺着,所以应选择“to lie close and comfortably” 选项。又如:One night, six of us decided to borrow bikes from the hotel 根据six of us和only three bikes,在联系到double的本义 “双”,就可以判断“double up” 意思为“to share a bike” 即两人合骑一辆自行车。我们还可以依靠构词法方面的知识,从生词(派生词或复合词)本身猜测词义,即根据派生词的前缀后缀,或根据复合词的各部分的意思猜测词义等。

总之,利用各种已知信息进行推测、判断词义是一项重要的做阅读理解题,乃至完型填空题的方法,也是我们平时阅读文章时运用的常用技能。我们可以灵活地综合运用上面提到的几种解题方法,排除生词的障碍,顺利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阅读速度,以及做出相关的题型。

参考文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梁大鹏王俊杰 :《收获季节(英语)》,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

中考英语解题技巧课件 篇10

单项选择是一种容量大、考查面广的题型。它可集中考查词法、句法、语法知识。因此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单项选择是必不可少的题型。

要做好单项选择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句型、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应该了解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

解答单项选择题,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阅读审题——观察分析——选择判断——复查验证。

1. 阅读审题 :首先要默读试题中的英语句子,了解空格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句子缺少什么成份,初步确定一个答案的范围。根据备选答案二者结合起来就会大致明白考查什么。例如 :

He goes to work by bus .

A. So do I B. I so do C. I do so D. So am I

默读此题后,就不难知道,此题缺少的是一个跟前句有关的一个句子;再根据选项就会清楚此题是考查副词“so”一词的用法(前边的情况也适于另一个人或物),只能选A。

2. 观察分析 :这是一个快速而又严密的思维过程。要求将试题中所提供的条件和备选答案的情况结合起来去分析、推理、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试题,甚至本身就有错的各选项目,再在剩余的备选中比较分析。例如 :

Wang Fang is young,but she plays ping-pong her mother.

A. as good as B. as well as

C. as better as D. as best as

根据观察分析就会清楚,C、D两项本身就不能成立,应先排除,只能在A、B两项中选。

3. 选择判断 :在分析句子和备选答案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验证,选出一个使句子语法正确、语意通顺,附合逻辑道理的答案。

就上例所示,先排除了C、D,就在A、B两者中选。因句中“play”为一个行为动词,需用一个副词来修饰,故应选择B。

4. 复查验证 :将所选答案放在句中空格处再默读全句。首先看是否顺口,再在读法、意思和逻辑关系上推敲一下,完全符合条件则可放心。

这就是做单项选择题的总过程。其次,事实上大多数同学在许多情况下靠语感选择答案,所谓语感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是技巧的熟练,就是读来顺口、有把握。特别是情景反应式选择题运用此法效果更佳。例如 :

1)—“Happy New Year!”

—“ ”.

A. Happy New Year, too B. Thank you very much

C. You’re right D. The same to you

根据平时练习的情景对话,一读就会感到D是正确的。

2)—“Mum,can I watch TV now?”

—No,you must finish your homework first.

A. doing B. do C. to do D. done

根据我们平时已学的.“finish”一词的语法知识“finish doing sth. ”一读就会发现,空白处只有填“doing”才是正确的,读来顺口,就会马上确定A。

【经典范例引路】

例1 of the twins passed the exam because they worked hard at their lessons.

A. Every B. Neither C. None D. Both

简析 :此题选D。B、C两项是否定含义的词,在句中逻辑上说不通。另外注意neither强调“两者都不”,none强调三者以上的“都不”。A项的 every只能作定语,不能作主语、表语或宾语。

例2 the window. What’s happening there?

A. Look off B. Look over C. Look out of D. Look for

简析 :此题选C。此题考查带look的短评动词的用法。根据第二个句子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可推知第一句是让“往窗外看”,故用look out of。look over是指医生“检查”病人,look for是“寻找”,A项短语不正确。

例3 bad weather we are having !We’ve never had rainy days.

A. What a;such B. How;so C. What;such D. What;so

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篇11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㈢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㈤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㈥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中考英语各种题型解题技巧 篇12

时要多接触听力材料,保持耳朵对语言的敏感和熟悉程度,以便考试时尽快进入状态。在日常的训练中,要逐步养成以下良好的答题习惯和技能。

1.抓紧时间,提前审题。

提前审题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预知要听的重点,提高捕捉信息的准确度,从而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把因准备不足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听对话及问题选答语:A. She’s acleaner. B. She’s a teacher. C. She’s a worker. 从选项中可以得知该问题是有关职业的。这一题型常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考察:(1)谁(Who);(2)做什么(What);(3)地点(Where);(4)时间(When);(5)身体、天气、学习程度等怎么样(How);(6)年龄(Howold);(7)余额(How much);(8)职业(What);(9)数量(Howmany);(10)颜色(What colour);(11)时态运用等(例如:It’srainy. / It was rainy)。通过预先审题,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问题上,提高听的效率。

2.沉着答题,遇难不慌。

听力测试的时间是预先设定的,通常为20分种,不可人为控制,因此要养成强记内容的能力,如时间、数字、人名、地名等。特别对那些听到一时拿不准、写不出的词要学会用音标作快速记录,这样有可能在录音结束后为自己创造记忆的条件。另外,在做题过程中如遇到确实听不懂的,要舍得果断放弃,集中精力,紧追磁带速度走,切不可瞻前顾后,一误再误。

3.仔细检查,理顺关系。

“新闻”类中考试题解题技巧 篇13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在7-9年级阶段目标的“综合性学习”中指出: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这就决定了语文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特点。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时事新闻题目的覆盖面很大,2011年还有加大这类试题的趋势,因此,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都必须加强新闻题目的训练。下面选取部分试题对“新闻题”的考查形式作简要分析,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标题拟写类

1、(2010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试题)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记者曾冰通讯员郑莹莹)“在今天下午举行的青歌赛原生态唱法半决赛中,巴东撒叶儿嗬组合获得第一名,率先闯入原生态唱法决赛!”4月6日下午,在北京参加青歌赛的巴东撒叶儿嗬组合选手黄本红向家乡人民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据悉,巴东撒叶儿嗬组合由州民间艺术大师、巴东农民谭学聪领唱,黄本红、邓学红、胡明盛、李开文等伴舞。该组合在著名词作家贺沛轩、资深导演唐静萍的指导下进行了封闭式训练,共精心准备了《撒叶儿嗬》《螃蟹歌》《石工号子》《纤夫号子》等4首原生态歌曲。

标题:

【解析】新闻标题往往为陈述式短语,末尾不用标点,中间不停顿。拟写标题时应抓住导语和关键词,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练,既要把主要内容揭示出来,还要让读者一看便明白,同时尽可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此题应抓住“巴东撒叶儿嗬组合”“闯入”“青歌赛”三个关键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巴东撒叶儿嗬组合闯入青歌赛决赛

二、导语撰写类

2、(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试题)请为下列一则新闻撰写新闻导语。

英国《独立报》5月10日报道:________从100万名报名者中筛选出来的7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和3万名残奥会志愿者正在中国各地接受培训,争取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当50万外国人以及200万中国各地游客来到北京时,能展现出中国的最佳面貌。他们将在这个为迎接奥运会几乎重新翻修的北京城中开展志愿工作。中国为奥运会斥资约200亿英镑,许多旧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熠熠生辉的新奥运场馆。

【解析】导语是新闻的眼睛,要简明扼要地交代报道的中心或结果,让人了解到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做这类题时首先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回答这一问题的基本上就是答案的要点了,再根据字数要求,增加人物、时间、地点及意义等。

参考答案:2008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

三、信息提取类

3、(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试题)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字数不超40个字)

作为民航西北管理局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建的5个机场之一的六盘山机场,以2015年为设计目标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30吨的需要。设计机型为波音737和空客320系列以下飞机使用,飞行区等级为4c级。经过三年多的建设,5月10日12时20分,北京中心一架奖状560型飞机经过1小时50分左右的飞行,安全平稳地降落在固原六盘山机场。这次试飞的成功,为机场6月26日通航奠定了基础。六盘山机场的投入使用,将成为打通固原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空中通道。

【解析】这类试题包括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信息)、把新闻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等。它重在考查考生语言提炼能力以及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如果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解答时抓住关键词,然后整合、归纳、概括,组成一个简洁的,表意完整的句子即可。此题可抓住“5月10日”“固原六盘山机场”“试飞成功”“奠定通航基础”等作答。

参考答案:固原六盘山机场5月10日试飞成功,为6月26日通航奠定了基础。

四、新闻链接类

4、(2010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试题)青海玉树地震的救人英雄黄福荣舍身成仁,港府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追封他金英雄勋章。请你参考下列相关链接,为黄福荣写一则赞美词。

相关链接:4月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阿福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需打胰岛素,却还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三个月假期,他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在灾区做了3个月的灾区重建志愿者。

赞美词:

【解析】这是_二道据链接新闻写赞美词题,要答好此类题,考生必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关心时事热点,同时还应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链接材料;其次对黄福荣的事迹进行提炼归纳;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赞美。另外赞美时可适当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参考答案:你是人类大爱的使者,你是无私奉献的化身,你是民族大义的精英!你心中装的是公益事业,你平生为的是民众福祉。你虽已舍身成仁,光辉形象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五、口语交际类

5、(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试题)据《襄樊日报》报道,玉树地震后,一对受伤的藏族玉树小兄妹被接到襄樊疗养,5月5日上午,裹樊义工在线群主“紫去东来”收到快递送来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全是风干的牦牛肉、奶渣等特色食品。几经周折后,他终于联系上了网名叫“不奢望”的捐赠者,他问道:“您怎么会想到要买这些食品呢?”假如你是捐赠者,你会怎样回答?

【解析】这是一道设置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的试题,主要是让考生成为情境中的“你”或代表一个人说话。解答时要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最主要的是能正确表达“为什么会想到要买这些食品”的理由。

参考答案:我考虑到玉树小兄妹是藏族人,为让他们在襄樊吃得好,过得开心,我才特地买了这些藏族人喜爱的特色食品送给他们。

六、综合考查类

6、(201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陈玉蓉,55岁,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惠有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当晚她就开始了减肥之旅。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放下。每天坚持暴走10公里,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的。”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 植手术。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2)假如你是《湖州晚报》的小记者,报社派你去采访陈玉蓉,你想问哪两个问题?

(3)有关陈玉蓉的帖子出现在【母爱论坛】后,引起了网友对母爱的热议。下面是两位网友的跟帖评论,请你以“网友寸草心”的身份也跟帖,写一句评论的话。

网友三春晖:我觉得母爱是伟大的,但更多的是平凡的。

网友康乃馨:母爱很平凡,她是我晚归时那盏等候的灯。

网友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利用新闻材料,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试题。依次考查了概括新闻主要内容、设计采访问题、发表评论等考点。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时要抓住关键要素(词语)进行整合、归纳、概述,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设计采访问题时,首先要深入了解被采访人的身份;其次,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采访的主题和内容;最后用简洁、得体的语言把要提的问题表达出来。另外,采访人还应注意营造轻松、融洽的谈话氛围,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趣。作为被采访人,在回答问题时要紧扣题目的情境和采访人提的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同时要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得体。发表评论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网友寸草心),“寸草心”即不求回报之意;其次要抓住重点(对母爱进行评论),最后要联系新闻材料或生活实际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陈玉蓉每日暴走10公里减肥割肝救子。(2)示例①:陈妈妈,每天暴走10公里坚持了7个多月,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下来了呢?示例②:陈妈妈,祝贺你们母子俩早日平安,现在你最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呢?(必须切合材料来谈)(3)母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我们做子女的一定要好好报答伟大的母爱。

以上对主要题型的解析,只是抛砖引玉而已,最关键的还是靠大家在训练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不断提高答题效果。

【模拟演练】

1、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2010年7月16日晚间18时左右,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经过2000多名消防官兵彻夜奋斗,截至17日上午,火势已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连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针对此次事故,辽宁省政府18日上午成立调查组,调查了事故现场的值班人员、操作人员,同时与事发时正进行卸油作业的外籍油轮进行登船接触。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

东北网8月3日讯记者从位于双城市杏山镇的化工原料桶拦截打捞前线指挥部获悉,上游地区化工原料桶打捞工作基本结束,但随着洪峰到来,流入哈尔滨市境内的物品残骸和动物尸体逐渐增加,哈尔滨市前线拦截打捞工作的重点已由打捞化工原料桶转变为打捞各类漂浮物。

【参考答案】

1、大连输油管起火爆炸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下一篇:项目管理项目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