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作文(通用15篇)
世博会的作文 篇1
5年级世博会的作文:期待世博会
北京奥运会如今已经伴随着一起走了,而上海世博会伴随着的到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文明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与等待,每个人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期待世博会的精彩降临。
12月3日,中国代表团经过了四轮拼杀,最终获得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当上海申博成功的消息传来,一时热情满怀、欢欣鼓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整个上海沸腾了!多少人长久的期盼,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腔自豪的激情,为上海举杯,为祖国歌唱.
天,1000天,600天……世博会已经开始向我们招手,在这迎接世博的日子里,建筑工人在炎热的酷暑下加班加点,挥汗如雨,装扮我们的城市,市民们踊跃走上街头参与环境卫生清除,宣传文明礼仪,我们要当好东道主,因为这是一个文明的盛会。
20,一月,我们遇到了强降雪,南方气温骤降 ,电厂用煤告急;三月,我们又遇到了手足口病,34名患儿就这样失去了生命,五月,我们遇到了汶川7.8级的大地震,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今年我们又遇到了H1N1甲型流感……虽然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我们拥有着一种力量——团结,勇气,坚持……我们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勇敢地站起来,同样,我们坚信一定能成功举办世博会。
世博会的作文 篇2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设计,生活环境
一、生态设计的背景
世博会, 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2010年5月1日,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 本次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浪潮已经不可逆转了, 人类建造技术的提高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生活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人类不得不回到“生存”这一根本性立场上来, 反思和考虑居住问题和城市发展的问题。随着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本届世博会的建设和一些场馆就将生态设计很好的融入到场馆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中来, 如上海世博会会址的建设,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瑞士馆等等。
二、生态设计及其方法和作用
1、什么是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 (Ecological Design) 即是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 并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 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能承载一切生命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把整个人类居住的地方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把人作为这个系统里面的一个部分, 让他作为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主要的服务对象, 让自然界所有的万事万物和谐地共存。
2、生态设计的方法
(1) 生态适应性设计
指适应环境和生态的设计, 包括从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吸取经验, 适应性设计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唯一正确的关系就是与自然相协调, 人去适应自然。在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上, 日本馆“超级纸屋”的建筑结构件就是用纸板加少量的金属件建造的, 2005年日本爱知县世界博览会日本馆用竹编的技术和自然的材质来进行建造的。
(2) 生态补偿性设计
指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作用, 必须要进行补偿, 以人工再造第二自然建立城市人工与自然适合的生态系统。这是人类对长期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一种补救补偿的行为, 是有意识地考虑使设计过程和结果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尽可能多地减少, 尽可能减少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措施。
3、世博园里生态设计的作用
本届上海世博会上生态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利用野生鸟类、野生动植物, 有鸟语花香、粉蝶飞舞的环境, 使人感觉到自然的状态。而世博园里的生态设计不仅是种几棵树, 搞搞绿化, 而是种了树以后是不是能吸引更多鸟类、和昆虫等等, 能否在世博园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才是进行生态设计的真正目的。所以世博园里的生态设计应该是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 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 通过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质朴的生活环境等综合治理把世博园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生态系统, 给世博园期间的游客、动植物以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保证。
因此, 可以说生态设计是本届世博会最为根本的设计方向, 是主角。在这里, 生态设计被很好的运用到建筑和景观设计中来, 被当成一种设计的方法发起到了沟通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桥梁的作用。
三、如何建设生态的世博园
世博园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所以世博园的生态建设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 利用生态的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利用当地原有的要素, 世博会园区附近的人、房子可以搬迁重造再搬入, 但是里面的树木却不可以, 所以必须定位整个区域里面的珍惜树木, 把它的种类、数量和目前状况了解清楚, 使得这些植物能够保留在当地, 另外还要了解整个土壤的特征和适应性, 以后引种的时候就不会引种不适合土壤生长得的树木。
第二, 就是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世博会结束以后, 世博会场还要做到再利用, 要利用这个场地提供给市民更好的环境。
第三, 在“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 场馆空间的生态建设要提供给游览者一个信息, 一个前景就是上海的未来能发展这样的生态环境, 城市能让你非常舒适自然地生活, 世博会区域的生态建设恰好为2010年上海进入真正的生态社会提供了实践和示范的契机。
四、上海世博会中生态设计的具体案例
1、会址的选择
世博会会址是上海的中心区域, 在黄浦江两岸, 面积是5.28平方公里。世博会期间的游客要达到7000万人次, 平均每天差不多要45万人次在5个平方公里面积里游览, 平均每平方公里要承受1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 场地绿化、空间大小包括设施建设诸如吃饭、洗手间、交通问题, 这些都成了环境问题, 所以就必须从生态学上考虑到世博会开场期间为每一个人提供非常舒适的环境。
这也是世博会上生态设计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非常拥挤的环境, 必须要形成不同的立体空间, 要有疏导作用, 要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地下空间和地面空间。如利用生态廊道, 通过这些廊道把每一个人群集中在不同的功能区里, 让他们了解不同功能的情况。
在后滩公园, 游客可以看到多种植物、鸟类和多种水生动物, 这些动植物在世博园内的栖息, 不仅是为了视觉的美观, 更是为了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这是极具有前瞻意义的生态修复系统理论在世博园区的现实运用——黄浦江水在进入世博园前, 必须先经过后滩公园这条河道, 在经历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组成的1.7公里生态净化功能区后, 劣五类的水质可以净化为三类水标准, 极大地改善了世博园区的滨水景观。
2、瑞士馆的生态设计
瑞士馆展馆由底层展厅营造的都市空间和馆顶的自然空间组成。观光缆车往返其间, 给人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悠游的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 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的生态平衡。
瑞士馆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 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高科技元素。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最外部的帷幕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 既能发电, 又能天然降解, 帷幕的每一部分都能独立产生和储存能量, 并以LED灯的形式将其利用, 帷幕可以与展馆周围的能量, 如太阳能或者照相机闪光灯产生的光能发生反应, 从而发出闪光。圆柱形展区表现城市元素瑞士馆的第一个圆柱形展区着力表现的是城市元素, 无论从外观上还是音效上都营造出逼真的都市效果。穿过帷幕, 瑞士馆的缆车还将带着参观者渐渐升到瑞士馆的馆顶, 完成一次从瑞士城市到乡村的美妙旅行。
3、主题馆和世博中心的生态设计
主题馆和世博中心是上海世博会的两座永久性建筑, 这两座建筑的生态设计表现在:
(1) 可持续性
主题馆和世博中心都位于世博园的B片区, 这两座建筑在外观上中规中矩, 与造型不规则的建筑相比, 四四方方的建筑能把表面积减少到最小, 建筑物的表面积越大, 散热就越多, 能耗也就越大。因为主题馆和世博中心是永久性建筑, 所以在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节地、节能、节材。
(2) 推广垂直绿化墙
在主题馆的设计上, 该馆东西立面的垂直生态绿化墙是一大亮点。面积达5000平方米, 利用绿化隔热外墙在夏季阻隔辐射, 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 降低传导, 同时在冬季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 同时形成保温层, 使风速降低, 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这块生态绿化墙面, 既降低了周边温度, 帮游客挡风遮阳, 也把主题馆装点得绿意盎然。
五、总结与展望
人类生活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面对严峻的环境挑战, 人类更加努力地改变这个现状, 使城市更加适宜人类居住, 在现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恶化的背景下, 环境设计首先应与准则, 以及考虑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 我们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就会对环境有相应的影响。世博会从来都是思想理念和技术创造的盛宴, 本届世博会的生态设计即便做的再好, 也只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的作用, 毕竟生态设计这条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将世博会上好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运用到我们今后的环境设计中去, 我们的设计师最终也是要为人类生活的城市设计。
参考文献
[1]杨沛儒:《生态城市主义:5种设计维度》, 世界建筑, 2010年。
[2]杨沛儒:《流动地景:大尺度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 世界建筑, 2010年。
[3]樊青青:《生态设计中的植物造景》,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4]石景:《景观生态设计案例解析》, 视觉同盟, 2006年。
[5]世博网, http://www.expo2010.cn/
世博会的作文 篇3
关键词:法国馆;绿色;立体花园;感官;低科技
1 法国馆的建筑外观以及特色
在人类建筑文明的历史上,法国和意大利都是建筑设计强国。大力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鸣。世界各馆在设计中都遵循城市文化内涵、实现建筑与科技、生态和谐共处的基本准则。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法国馆以“感性城市”为主题,其建筑是由法国著名建筑师雅克·费尔叶设计,建筑与展览设计实现了外在与内在的相互统一。法国馆是一座具有未来风格的建筑,整个设计虽然是个传统的四方盒子,但是网格包装却给人以时尚和前卫感。法国馆以“立体花园”的方式来展现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世博会带来了一道绿色建筑的靓丽风景,同时也很好的契合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就外观来看,法国馆是朴实的。法国馆最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是其外网架。外壳采用白色网状的混凝土构架,与建筑本身形成双层皮结构,外壳是由多个尺寸不一、形状不同的X形的单元体连接而成的,在交叉点处向内部伸出钢板作为灯座用来照明。外层网格不仅用来装饰,也对建筑整体具有稳定性。这些用来支撑的构件以及网格内侧的封口板被涂成埃菲尔铁塔的颜色,其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建筑立面的逻辑关系。除了地面、通道和盒状房间除外,地面都是水池,建筑就像漂在水上,经过水的反射,白色纤维混凝土的外表尽显纯净轻盈,更加贴近城市。入口处的左边是白色的网架,右边是白墙。自动扶梯直接到达顶层,透着力度的连杆在人们头顶穿插而过,整个空间给人震撼的感觉。
而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法国馆的设计回应了世博会“给养地球”的主题。该方案是一个围绕生产农产品的集市大厅而建造的建筑。其建筑外形呈现原木网格状,建筑主要采用数字科技,以多层次的木原料创造出山脊结构,将蔬菜、草药、啤酒花等植物种植在网状的木架构中。它的建筑特色可以理解为“颠倒”,即原来种在地面的农作物悬挂种植在波浪式的天花上,下方的空间用为人类活动的场所。米兰世博会上的法国展馆复杂的几个形状创造了曲线的激素转变, 用木材料了实现了有机轮廓,从而达到令人赞叹不已的拱顶效果。
2 法国馆展览的空间形态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的方案的设计理念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以及平衡感等方面来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体验关系,所有的展品都与“感性”有关。
整个空间上来看,建筑师采用“回”字形的空间布局和底层架空的形式将界面分为内立面和外立面,形成了内外互动的展览流动。整个动态的流线主要是以两种形式展示:一是以电子科技为依托的外立面内侧墙体为背景展示法国的历史变迁,理解法国面对21世纪的变革时所表现的自信态度与生活的执着。二是点缀着繁华的立体花园和自然光线,使人、自然、建筑形成了有趣的互动。花园的构图采用了更为现代的气息的设计手法将其立体的呈现,而不再是采用法式古典皇家园林的形式。展区内部布置了丰富多彩的植物和不同展区进行呼应,通过对植物的种类、特性以及颜色调和不同的展区。各种花卉在不同的时期开放,花园的景象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上海世博会中的展览空间逻辑清晰,流线设计特别。参观者由自动扶梯到达其顶层。然后沿着通道向下就会来到二层展厅的出口,经过坡道到达地面的出口。
谈论起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时,建筑师将地形作为食物新革命的肥沃土地,并通过符号来表现法国的特征和创新。米兰世博会中的法国馆通过内置的景观来展示其独特的农产品和烹饪传统,描绘了法国地区的丰富多样性。
场馆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受到法国六角形形状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和提升。建筑的景观在天花板下部进入到馆内,其天花板犹如涟漪的特征描绘了法国的风土气息。天花板到地板是由联锁片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物,描画出了外观和内部区域的轮廓。
游客进入馆内之前,会穿过一片犹如皱纹的条状农场,这些农场被种上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当参观者从拱门下穿过时,就会被植物、蔬菜、物料、技术相迎合,仿佛进入了多山的农村世界。树状的柱子支撑着房子,其中包括房子框架、空间、功能区域和通道。不同于一些传统的室内市场,产品展示在摊位上,这个是由于结构所导致的。展区集粮仓和谷仓,教堂和蜂箱,创新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发现的土地和教室于一体。在这里充分地展示了法国传统的高科技和家庭手工业的前沿性。
3 法国馆绿色理念和技术的完美契合
上海世博会中法国馆在整个设计中采用“创新、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并且强调都市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建筑的整个花圃的网架被细分为模数化构件,经过工厂的预制,现场组装的方式进行建造,易于回收利用,这也体了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建筑的整个内庭院和屋顶都被绿色的植物所覆盖,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屋顶的景观直接延伸到整个建筑的内部,仿佛穿梭在绿色的海洋里。在屋顶上能够多角度的环顾四周的场景,品味其中的魅力。展厅内部的地面铺有竹木地板,生态并且环保。
建筑材料方面选用一些可循环、可降解的材料。例如,前面提到的网架结构。内院的一些绿色植被让人感觉到自然的宁静。同时,这些绿色植被也能够起到遮阳和隔热的效果。屋顶上方的平台上设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免费清洁能源的技术途径,为整个建筑提供了充分的绿色能源。上海世博会中法国馆的设计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追求可持续发展,更可贵与的是从本源来思考城市与人。
米兰世博会的法国馆占地面积为3600平方米,采用轻质的木结构打造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凉亭,以减少能源消耗,倡导能源的可再生利用,考虑到2050年地球将面临巨大的人口密度,该项目探索自给自足的解决方案,创造出不一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而这次的法国馆主要是以“颠倒”的自由形式采用低科技绿色架构的方法,建筑可以被拆分,也可以被组合。带着提取工艺设计的空气对流和中央天窗,景观市场将保持自然通风和凉爽,使它成为低能耗建筑。而建筑的墙面被希望作为承载植物苗子的格架。除了它的戏剧形式,这个大帐篷是法国在木材建筑上的展示,利用了隐形紧固系统。木工西蒙使用超高精度数字控制机器,当结合建筑软件时,删除框架的每一个角度。当他们穿过营养充足的领土时,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乡土气息。
4 总结
展馆建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让成千上万的人去认识、发现、解读和欣赏。每届得世博会都成为世界各国表达建筑与文化的舞台,也会参观者甚至更多的人带来了一场多方位、多角度的建筑视觉盛宴。在两届世博会中的法国馆都很好了契合了当时世博会的主题和设计理念,把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建筑里清晰的进行了表达。就设计师们而言他们在设计中注重细节,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这些难能可贵的东西,在以后的设计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思考,并且更深层次的了解作品背后隱藏的文化意义和背景。
参考文献:
[1] 郑时龄,陈易.世博与建筑[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2] 赵鑫珊.上海世博建筑对万众视觉的冲击[M].余工,杨健,冯信群,平龙,绘.文汇出版社,2010.
文明世博会的作文 篇4
一个有利的因素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世界经济正在陷入谷底。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实际上也是中国未来新兴企业成长之路,中国企业要充分把握这个机会。就像百米赛跑一样,看谁跑的快了。
关于长三角二次发展最新政策,从另一个方面给中国企业全面走向世界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企业生存成长之道,墨守成规只能落后淘汰。
世博会的优秀作文 篇5
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不知不觉我变成了一朵白云,在空中随风飘向远方。我飞过高山,飘过湖海,领略着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路上我经过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英国伦敦的大本钟、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埃及开罗的金字塔……每到一地,我就告诉当地的朋友们:“上海正在举行世界博览会。热情的上海人民正等待着你们的到来。”
各国的朋友们听到了我的邀请,纷纷赶来参观。这时,我又成了一名世博导游。我带领着游客们从一扇“水门”经黄浦江进入世博园区。一路上我向他们介绍了沿江地区的城市新形象,游客们听了都赞叹不已。我们继续向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花桥。它是一座横跨浦江两岸供行人行走的桥,桥上种植着不同种类的花卉。游客们站在花桥上被五彩缤纷的花朵深深吸引,纷纷拿出照相机在桥上拍照留念。走过花桥,我们来到了椭圆运河,这里主要是各国的展馆。这里的建筑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展翅高飞的鸟儿,有的像用竹子编成的篮子,还有的像插花用的花瓶……形态各异,造型奇特。展馆里,各国都把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向游客们展示。游客们看了都啧啧称好,个个流连忘返。参观完以后,他们对我说:“上海真是太美丽了,你们的世博会办得非常成功,我们回去以后要告诉更多的朋友,让他们也来上海参观。”我高兴地说:“欢迎各国朋友到上海来,我们会热情地接待你们的。”
我眼中的世博会作文 篇6
2010年来到了,上海世博会来到了,带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言,上海世博将会再一次翻开世界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暑假,我有幸和同学一起去光临世博,当我们刚走进世博园,便看见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场馆,有方形的、圆形的、球形的、不规则形状的,望着这一座座屹立于此的场馆,我不由赞叹设计师的完美设计。在我的眼中,世博是宏伟壮观的。
我们首先进入了非洲联合馆,在这里,我们就像来到了非洲的荒漠中、遥远的大草原上一样,每个馆里,都有当地的工作人员,墙上和玻璃柜里也放置这当地的特产、文化、工艺品和图片,不同国家的人们也有不过国家的风格和爱好,当全世界的人们汇集于此,一起感受世博,交流世博时,那是一片多么和谐的场面啊!在我的眼中,世博也是和谐美好的。
走在世博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正在热销中的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这是一只水蓝色又带有活力的小精灵。海宝的形象使用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在我的眼中,世博还是祥和欢乐的。
我们走在大大小小的场馆里,感受着不同国家、地区的风土人情,我们走在世博园里,感受着恢弘世博的无限魅力。我犹如置身与一个美丽的世界,感觉中国就在我身边,世界就在我身边,无论是美味的特产、精美的工艺品、价值不菲的古物和名贵的书画,还是热闹的花车游行、精彩的表演和令人赞叹的高科技。在我的眼里,世博更是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中国与世博会的百年渊源 篇7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参与世博会
在1851年的首届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 中国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展, 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1867年巴黎世博会时, 王韬远赴巴黎参观了世博会, 随后又赴伦敦参观了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留下的重要遗产和标志性建筑“水晶宫”。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时, 当时的大清“总税务司”赫德 (英国人) 选派英国人包腊代表中国参展。此后的几次世博会, 中国也曾派人参加, 但一切事宜都由掌控海关的洋人负责。1876年大清政府首次自派代表, 以国家身份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 之后先后参加了法国巴黎 (1878年、1900年) 、美国奥尔良 (1885年) 、日本大阪 (1903年) 、美国旧金山 (1915年) 等20余次世界博览会, 使中国向世界迈出了新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 西方国家举办世博会都未邀请我国参加。1956年中国贸促会曾试图通过前苏联商会斡旋争取获得参加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邀请, 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未果。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世博会
中美1979年建交以后, 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组织者随即邀请我国参加1982年在诺克斯维尔市举办的专业博览会。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贸促会受国务院委托代表我国参加了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中国馆首次登上世博会的舞台, 对中国来说是颇具深意的转折点。经历了多年风雨洗礼的中国在几十年后重返世博会的舞台, 预示着这条东方巨龙的苏醒。截至2008年年底, 我国共参加了12次世界博览会。即: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专业世博会;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水源”专业世博会;1985年日本筑波“科技”专业世博会;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交通运输”专业世博会;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业余生活”专业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船与海洋”专业世博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综合性世博会;1993年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专业世博会;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专业世博会;2000年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技术”综合性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自然的睿智”专业世博会;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水与可持续发展”专业世博会。不久前, 我国正式确认参加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
中国在诺克斯维尔的成功亮相, 预示并代表了新中国在以后诸届世博会的表现和参展模式。自1982年以后各届世博会的中国馆都是独立建造, 并都倾力展示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亮点, 不仅让众多参观者尽情感受中国文明的魅力, 还多次受到佳评。在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和1993年大田世博会上, 中国馆两次被评为“五星级展馆”, 一次被评为“最佳外国馆”。通过多次参展, 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增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1992年9月, 国际展览局时任主席泰德·阿兰和秘书长德芙安内女士访华, 建议中国及早加入国展局。1993年3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按照相关规定, 1993年5月, 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展览局的第46个成员国。作为成员国, 中国更有责任推动世博会的发展。
世博会作为一种国际盛会, 是国家展示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巨大场域。对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是促进了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通过博览会, 中国商户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新产品的动向和市场行情, 从而把握商机, 推动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二是推进了中外科技文明的交流。世博会既是一个巨大的广告和商品展销地, 同时也是近代科技文明的最佳普及场所。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 美国馆以“人工智能”为主, 从像房子大的计算机到现在的个人计算机, 展现了计算机的发展变化;三是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通过世博会, 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果, 增强了其他国家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信心, 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三、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1999年, 上海市向国务院提出承办2010年世博会的报告, 获国务院批准。2000年3月17日, 国务院批准成立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委员会, 吴仪同志任主任委员。2001年5月2日, 我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递交了由唐家璇外长签署的在上海举办2010年注册类世博会申请函, 成为第一个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国家。
申办和举办世博会是国家行为, 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当时申办国家有五个, 分别是墨西哥、俄罗斯、韩国、波兰和中国, 超过历次世博会, 竞争十分激烈。在两年多的申办历程中,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出面推动, 申办委员会统一组织部署, 国家各部委、上海市以及我驻外系统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做了艰巨而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12月3日, 经过四轮空前激烈的竞争, 中国 (上海) 在投票中击败了韩国 (丽水) 、俄罗斯 (莫斯科) 、墨西哥 (克雷塔罗) 、波兰 (弗洛兹瓦夫) 四个强劲对手, 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 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米兰世博会的两面 篇8
但与这场盛会相对的是,5月1日世博会开幕的第一天,米兰街头就上演了一场两万人的街头抗议游行,人们高喊“不要世博,要吃饱和富裕”。他们觉得,大型活动是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加上官员腐败层出,世博会反而令米兰人的生活更贫穷。米兰世博会也给了我们另一种启示:讨论宏大的问题之前,可能我们得先解决好眼前的现实问题。
Exhibition at a Glance
洪荒/4月30日—9月13日/罗马展览宫/大卫·拉切贝尔是一位美国的时尚摄影师,其作品以独特的超现实与幽默感风格而闻名。他被《美国摄影》杂志列入全球十大最重要摄影师名录,被称为是“摄影界的费里尼”。《洪荒》是他将作品带入画廊之后所创作的第一个作品系列,以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为灵感,并融入了拉切贝尔针对艺术品价格虚高的个人观点。
梵高与同时代艺术家们的对话/4月25日—9月27日/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此次展览包含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乡风情及静物四大主题,旨在引领观众了解梵高及其同时代艺术家们艺术特色之间的异同,进而更为全面且深刻地领会艺术大师文森特·梵高不朽的艺术造诣。
丽萨·尤斯卡维奇个展/4月23日—6月13日/纽约大卫·茨维尔纳画廊/丽萨·尤斯卡维奇因作品饱含流行文化及传统艺术特色而被认为是当代具象艺术的杰出代表。本次展览将展出大量她最新创作的油画及粉彩人物画作。
世博会的作文 篇9
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先坐上专线车,直达世博门口。世博很大,门很多,我们是从莘庄地铁站出来的9号线,到8号门。
专线车驶入世博区后,让我想起的奥运会场。一样的新的马路,一样的新的建筑。后来听说会场所在地原来是一些旧工厂,拆迁改造后,就成了现在这一个平坦宽广的样子。这是很阔气的举动,你要知道在上海土地有多么贵重。
入口处人头攒动,大家都有一些兴奋。展区地图免费发放。安检程序很严格,女安检员要求我拿出上衣口袋里的钱包,结果我的纽扣因此掉了一个,她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
由于没有大树,太阳恣意照耀,白色新水泥地的反光让大家都眯起眼来,除了戴墨镜的`时髦女郎。
首先看到美国馆,三个大字USA。门前一条长龙,我们决定避其锋芒,先去哥伦比亚馆排队。
有一个疑问其实一直存在我心里,就是世博到底是搞什么的……奥运会是体育比赛,音乐节是大家唱歌,博览会是大家来“显摆”?显摆什么好呢?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要展示出来,那得要多长的时间,多大的场地才可以,何况两百多个国家呢?
这些疑问带着初遇的兴奋,终于进入到第一个场馆哥伦比亚。海报,电子显示屏,哥伦比来人用本国语言微笑问好,两布袋咖啡豆,一个特许商店,然后是出口……我取了一小把咖啡豆。
疑问初步得到回答:就是展示。自由展示,随意展示。
第二个馆是巴西。好多人排队,但是内容和哥伦比亚馆的差不多。可能从南美这么远的地方赶来,只有带上些电子文档才不累……
巴西馆前的电子屏幕上介绍了一些关于巴西的知识,人家也有不少世界第一或前三,足球就不用提了,其它如巴西人电脑消费量仅次于美国与中国,比如说巴西大作家保罗·科埃略是世界上被翻译最多的作家。关于科埃略我想起一个小故事,八十年代时有一个我国的拉美文学研究者见到了科,向他汇报说他的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并且很受欢迎,没想到此君鄂然对曰:我还没有授权中国的出版社翻译出版呢……哈哈哈,现在他作为世博特使来中国了,不过今天没看到。
巴西馆里的中国女工作人员很漂亮,其中一个有着妖娆的颧骨,让我想起巴西模特邦辰(虽然邦辰是以胸部最知名)……
相当一部分国家馆的情况与巴西馆和哥伦比亚馆相似。比如说立陶宛馆,其实就是配了几块显示屏的小酒吧。其出口处,设了半个篮球场,世界劲旅立陶宛展示了篮球……
以下国家馆情况相似,直接PASS:克罗地亚、爱尔兰、挪威、瑞典、芬兰、菲律宾、马来西亚。
描写世博会的作文400字 篇10
上海,一个充满新奇的美丽城市。因为世博,它绽放出了更加美丽的光彩。我所记住的,也不仅仅只有让我眼花缭乱的霓虹,还有那么多的绚烂
金 色 世 界
像太阳初升时所散发的耀眼光芒,斯里兰卡馆,是一个金色的美丽世界。暖黄的灯光,金碧辉煌的雕像典雅而不失神韵,华丽而不失活泼。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具有浓烈的异域风味的画。它们都用镜框装裱起来了,整齐的挂在四面。金色的巨大四边叶形雕塑,上面挂着一片片形态各异的叶子,似乎只要轻轻一触,整个雕饰都会叮当叮当的响起来。多么可爱!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那金色和我们总有一种距离感,看不到她神秘的面纱就好比看不到阳光的尽头。斯里兰卡馆,像是太阳的山洞,金色世界,令人流连往返。
海 洋 幽 幽
中国船舶馆,在这片蓝色空间中,我仿佛看到了大海蓝色的水波上,一艘艘轮船向我们徐徐驶来。四面的墙壁,都被幽幽的灯光打出透明的水波状。一艘艘精巧的模型,遥远又真实。透明的玻璃展台,印得绛红色的船底格外生动,再加上蓝色的甲板、白色的桅杆,明朗清丽的模型使人赞不绝口。站在最高的扶手旁可以看到相接的两排国旗,白色的墙砖刻着青色的花纹,分外鲜明。后来,当展馆内只留下一盏盏蓝色的小灯,这个空间诡异而又纯净。又看到白色的小船模型,我觉得自己好像海神波塞冬一样,看见了一个幽幽的`蓝色空间,尤不能忘。
繁 星 满 天
步入这里,好像进入了一个静谧的世界,看看“天上”闪亮的星星,乌兹别克斯坦真的好美啊!虽然大同小异地陈列着物品,布局也不够精致,但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它独具匠心的吊顶设计,蓝色、紫色的光环一个套着一个,就好像在宁静的夜空下,坐在草地上数星星;又好像黑色幕上点缀着无数颗钻石,故意营造出昏暗的世界,来显现“满天繁星”的明亮,妙哉!在这个星辰满天的世界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安静、不属于我们的世界,那里,天上的星星会眨巴着大眼睛,告诉你乌兹别克斯坦馆有多么美丽。
世博会的作文 篇11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宣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句极具人文关怀的标语让人们充满了期待。但冷静思考,我们却无法回避现实的尴尬:各地“漂”们无奈的青春;人际关系的冷漠;工业化发展与宜居指数的矛盾;人文精神与功利主义的冲击;流动人口的平等化之争……中国20年的城市化进程略显生硬,由此带来的种种矛盾却日益突出。
哲夫: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从世界发达国家看,许多国家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可是真正有钱的人却不愿意住在大城市,反而跑到乡下去居住,这是城市病决定的。城市占据了太多的空间,集中了各种污染,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相对要恶劣,所以我认为,城市未必能让生活更美好!
唐润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歪解一:要让生活更美好,就得实现城市化,就得进城;
歪解二:城市生活还不够美好,我们要让她更美好。
陈禾:这是梦游醒来写下的句子,只能当图画欣赏,不需求解,实际上是“误解”。
任卫新:其实,主题宣言原本就是一句空话。要考虑到大家都能接受,其次好翻译能听懂。至于高级不高级,那就另说了。你像希腊那次在申请举办奥林匹克一百年的时候,口号很高级:让百年奥运回家。结果也没有竞选得标。
余英:因为中国的城市没有让我们的生活美好多少,虽然确实方便了很多。但是,生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估计能回答好的人并不多。我看只有一些外国馆有回应。
陈政:我比较同意韩寒的说法,其实,城市让生活更麻烦。上海市民,就算1600万常住人口,有几个到8万人体育馆锻炼过?小区的运动场所有几个?就中国和世界城市而言,要看城市发展的策略,我很反对这种超大级城市。如果看过《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话,大家会更明白。所以,我不喜欢现在的翻译。原文:better city,better life可能更确切,翻译过来为“更好的生活,需要更好的城市”。
王永:城市,让生活更糟糕。再多的科技含量,也不可能提升城市人的生活质量,相反会活得更累。
刘芮东:不会的,城市生活不一定是美好的。堵车、饮食、空气等等,都不如我意。
随着钱钟书老先生“围城理论”的不断普及,似乎又有一条真理随之诞生了:任何被人们狂热追求的美好事物的背后总会隐藏着让人大失所望的一面。完美,常常只是理想主义者的一厢情愿。本问题的讨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城市不一定能让生活更美好!其实,从每年屈指可数的几个黄金周可以看出,去乡下体验田园恬静生活的人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城市人对非城市生活的向往。让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带给生活的一种可能性,但却并非全部。对此,“城里人”有“城里人”的烦恼,“城外人”也有“城外人”的向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人们想归居田园,当然也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城市,如果你不美好,你怎么能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二、世博带给我们什么?
从宏观经济到国计民生,从形象地位的提升到日常生活的改善,世博会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
哲夫:这个问题不回答为好。
唐润华:带给我们以下:1. 很多稀奇古怪的建筑,也可以美言为异国风情;2. 短暂的更多的外国来访者;3. 更加严格的管理;4. 让上海变成了一个大工地;5. 更多的机会——就业、市场、内需、GDP……
陈禾:原则上都是正面的,这也是世博的宗旨:让城市展示它的成就和可挖掘的潜能,足以吸引投资,促进交流与合作。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将获得最佳的发展机会。
任卫新:上海建设乘机提升,东道主挣得面子。
陈政:世博应该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或者反过来,美好的生活需要怎样的城市。
王永:这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
刘芮东:我认为更多是对于城市发展的反思。
就像是有钱的父母给孩子提前安排好了一切,看似富足幸福,在孩子的心里却只喜欢蓝天白云,甚至是草丛里的蚂蚱,他认为蚂蚱的乐趣远远大于工厂的组装玩具和专家安排的营养套餐。
世博会给我们带来的东西非常多,比如: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影响力以及在文化领域的提升。但这些东西也许会提高生活质量,却缺乏了一种乐趣。现代人最鄙视愈加规范的高营养的生活方式。个性的,不受束缚的才是快乐的基础。世博会带给我们什么,这个命题过于宽泛,出于不同角度结论也不同。
三、谁的世博会?
世博会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概念普及,远不及奥运会来得明晰。抓来身边的人细问,恐怕绝大多数人的概念仍是模糊不清;我们每天都在媒体中听到“距世博会开幕还有多少多少天”,却很少有人真正去理解,更不要说抱着什么样的目标了。是国人的理解出了问题?还是媒体的宣传普及存在缺失?又或者是人们根本就缺乏深入关注的兴趣。对于一个打着“举国盛事”旗号的世博会来说,普通民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莫非就仅仅停留在“辉煌盛事,扬我国威”这个层面?
哲夫:这个我认为不值得讨论,因为社会已经多元化,龙走蛇蹿,各有各的盘算,未必非得让老百姓都参加进来。
唐润华:当然是宣传普及上的不足或失误。老百姓不知道世博会的来龙去脉,不知道它的意义何在,不知道它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其他国家是怎么办世博会的——这所有的不知道必然会导致他们对世博会的敬而远之,甚至漠不关心,甚或心生抱怨。
陈禾:原来是大企业的展示舞台,但中国首次把它变成政府的展示舞台,也许以后的主办者就跟着这么做了。
余英:世博会确切地说是上海政府的。借助世博,政府大力推动了城市建设,周边和其他城市也一样。
任卫新:人类总是要想个点子找点事儿干。世博其实就是一个创意。
陈政:当然是中国的。世博会对老百姓来说,就是个大Party,看西洋镜,我也是这个认知。
王永:全人类的世博,中国的世博。
刘芮东:感觉是大国的。
谁的世博会?这显然不会是主办方的发问,而是那些虽在生活中嗅出了世博的味道,却“一头雾水”的人们的疑问,因为它好像离生活很远。其实,世博到底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它的魅力到底在那里?这需要主办方和参与者双方面的沟通。如果你只是单方面地“坐等”世博这场盛宴呈现到你的面前,那你肯定品尝不到最美味的精华。世博需要“自上而下”地宣传,更需要每个人主动地“探寻”。世博是全人类的美好盛事。当它微笑着向你抛出橄榄枝时,何必还要矫情地问:“世博是谁的?”
四、上海欢迎你!
先不说“北京欢迎你”的热情有多少度,至少一张张诚恳的笑脸和张开的双臂很自然地展示了北京的亲和力。想起世博,在脑海中翻了几个来回却没有找出一个可以放松的微笑,距离遥远,心似乎更远,上海,是否可以给我一个释然的微笑呢?
哲夫:一首《北京欢迎你》,拉近了北京与世界的距离,上海也存在这种效用或功能。
唐润华:上海本来就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上海人民都是喝咖啡的,国际化程度当然会比北京更高。所以,上海的天是明朗的天,上海人民好喜欢,笑脸当然也会更妩媚了。
陈禾:上海应该有“释然”的微笑,市民应该有得意的微笑,上海主办方会有“如释重负”的微笑,参与工作、展示的人们会有感觉良好而自豪的微笑。
余英:这个可以!
任卫新:至少,上海不会有像《北京欢迎你》这样的一首歌曲。因为上海的传统文化已经彻底消失了。原来的电影传统没有了,原来的(30年代)的流行音乐传统没有了,原来的海派京剧没有了。
陈政:其实上海一直很释然。1988年到上海求学至今,我目睹了上海这座城市文化的变迁,上海人只能算这个城市的一种声音,优秀的乡下人根本不屑传统的上海文化。
王永:如果真有这首歌的话,缺乏原创性,但也不至于太差。不过上海人和北京人的性格不一样,上海人更实际些。
刘芮东:上海的笑容不是释然的,感觉是理性的平静。
周立波说北方人吃大蒜,上海人喝咖啡。其实北方的大蒜虽然草根,却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咖啡固然洋气而芬芳,但总觉得那是别人家的习惯。当一个处处学着邻居家腔调的媳妇站在客厅迎接客人的时候,客人们会是怎样的反应?远门亲戚会说洋得不够,本家亲戚会说有点假。就热情而言,北京人是大蒜性格,热情奔放,有点刺激性的味道。上海的咖啡芬芳中让人不敢贸然亲近,如若万一被拒绝,岂不是自取其辱?
五、世博会 姓科学还是姓文化?
150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办时,冠名“万国工业博览会”, 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工业科技成果。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已经发展成“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前者侧重于科学技术,后者侧重于文化文明。经过一百多年的进步,科学技术与文化文明孰轻孰重,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哲夫:二者都沾边,最靠近的姓氏是“商”。
唐润华:在当前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世博会应该是通过各种新兴科技手段来体现各国文化。但是,虽然世博会的外在是科学的,但其本质必须是文化的。
任卫新:姓利益和姓交流。
陈政:准确来说,姓文明。文明偏物质,文化偏生活方式。了解文化的最好方式不是博览会,而是旅游。科学太理论,技术才能展览。所以,世博会展览的对象是文明,这个文明,综合了各国的艺术、文化、科技力量。阅兵是耀武扬威,世博是舞文弄墨。
王永:科学与文化相得益彰,互为因果。
刘芮东:文化。
一部旷世巨著《红楼梦》里,有人说写的是风花雪月、有人说写的是投机钻营、有人说写的是世事轮回,百人百个想法,因此判定某人姓什么不难,查查祖宗八代就可以了,判断大事姓什么,却是比较难的事情。综合各种可能的猜想,拿出最切合主题的才会最接近真正的姓氏。世博会姓科技还是姓文化,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姓氏是继续传承还是就此断代。兴旺发达的姓氏要立家谱流芳百世,世博会当是全世界的一个大户人家。
六、去世博赶庙会
抛开深刻的概念,不谈远大的意义,卸下身上的压力,去享受一场全球盛会。那里有全世界的新鲜。背上背包,去体验一次全球旅行吧。
哲夫:我会去看热闹。
唐润华:有美女吗?最好是在美女陪伴下欣赏各国风情,包括建筑和民俗——这些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啊。
陈禾:旅游吧!不过,各国还是展示了许多好东西的,有文化的,也有商业的,可以各取所需。中国展示的可能脱离民用,那就欣赏,能欣赏也是一种进步。
余英:可以看看外国馆。
任卫新:第一,不去,第二,知道多少算多少。
陈政:看人家对“城市人应该怎样生活”的想法,或者说人的生活已经被折腾成什么样了。另外重点看看国外的建筑,比如西班牙馆和英国馆。
王永:一定会去看,去看人类新文明。
刘芮东:科技对于建筑文化的诠释。
世博会展示给国人的是什么 篇12
毫无疑问, 上海世博会让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建筑艺术之美。当世博会的“面纱”被揭开, 扑面而来的是一座座充满异域风情宛如精美艺术品的场馆, 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然而, 除了这些直观的美好印象之外, 世博会更在整体上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总趋势, 从而也就能够更加自觉地把握生态化、知识化、人本化、国际化和集群化的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之路。
它让中国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代城市与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系。在对各国城市化与发展模式的对比与交流中, 我们会意识到:21世纪的城市规划设计在考虑生产与物质生活的同时, 更应该充分回应人的精神生活的深层需要。栩栩如生、活泼多姿的城市形象本身会对人产生无言的教化作用。它用丰富细腻的美滋润着我们的眼睛, 培育着我们的情趣, 塑造着我们的情感, 增加着我们的愉悦;同样, 作为一种长久亲切的记忆符号, 它时时鼓励着人与人之间从容的交往。这种在人性化和建筑美学基础上进行的城市设计所产生的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会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居民们的和谐愿望、亲善力量和创造的冲动。人们会明白:所谓“生活更美好”的真谛就是用城市之美来增进人间的善良、宽恕、互助, 提高人们生活的情趣和勇气。
世博会开幕会的作文500字 篇13
盼啊盼啊,期待已久的世博会开幕式终于在昨天华丽登场了!
开幕式分文艺表演和焰火、灯光表演。在文艺表演时,来自五大洲的艺术团为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欢乐。然而.,更精彩的焰火、灯光表演就要开始了!听说是由“春江花月夜”这个主题展开的。我瞪大了眼睛,只见电视上显示出一个由镭射灯光组成的荧屏。上面写着“Bettercity,better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紧接着,在它周围的灯也亮了起来。夜空中,烟花绽放出它那五彩缤纷的笑脸,卢浦大桥上安装的烟花也点燃了,让我吃惊的是:烟花像一个大瀑布,从卢浦大桥上飞泻而下,落人黄浦江中。真有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呀!
伴随着灯光、烟花的点缀,黄浦江上也活跃起来。无数只红球飘在水面上,我想,应该是想让世博会办得成功,才用红色的球象征吉利。快看!来自海事大学的老师和同学驾着一艘艘小艇、一只只小船向黄浦江中心开来。上面插着世博会157个参展国家国旗和上海世博会标志旗。这些船组成了一个大箭头,指向世博园区。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一个个“笑脸”,仿佛在预祝世博会圆满成功。开幕式伴随着一阵阵掌声结束了,真心期待世博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精彩!
世博会的作文 篇14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文章正文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文章正文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中国大学网 )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_百度知道 1.为的上海世博会(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顺利召开,某英文报社正举办以“How to behave well?”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短文参赛。提示:1...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范例_百度文库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范例 英语作文 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The World Expo is a large-scale, global, non-commercial Expo. The hosting of the World ...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_世博会作文_精品学习网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Right from its establishment in 1992, Shanghai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has provided much needed new potential ... 2010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2010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更新时间 2010-6-9 11:25:30 打印此文 点击数 The ...20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中国上海获得2010... ““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好文采啊” 《“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好文采啊》 As we know that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whose theme is that cities make peoples life better will be on from... 关于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_百度文库 关于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关于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关于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In my opinion, the Expo is a huge and grand ceremony. I can imagine, in Shanghai... 世博会作文|世博会英语作文|上海世博会作文 - 精品学习网 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提供最新2010年世博会作文及辅导,世博会英语作文大全辅导和描写海宝大量最新最全的上海世博会作文汇总。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China and World Expo-英语文章阅读-view-大...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China and World Expo crystalwh1983 网络2010-07-02 阅读1... 12月31日,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世博会主题作文 >>话题作文>>励志勤学>>中华...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As we all know that Shanghai will host the 2010 World Expo.The World Expo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 has never been held in ......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haidaowangni的口语练习录音-大耳朵口语培训...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0分 收听65次 收藏 下载作品 网页划词 免费订阅英孚每日英语教程资料原文[我也来试试] The World Expo in 2010(2010年世博会) The World ...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上海世博会作文 上海世博会的作文 世博会英语作文 游上海世博会作文 2010上海世博会作文世博会的英语作文 展开讨论,本文的地址为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文章正文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后世博会时期溪口城镇发展的构想 篇15
中国有2万多个小城镇, 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 是城乡统筹的抓手, 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突出方向。溪口是中国2万多个小城镇的“示范城市”, 它的发展对其他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如何造就这个“未来城”, 造就怎样的“溪口模式”, 备受关注。
一、溪口概况
溪口镇地处长三角南翼, 行政隶属奉化市。溪口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 早在汉代, 便有文人骚客称之为“海上蓬莱”;东晋时期, 王羲之隐居于此;宋景德五年 (1006年) 溪口建村, 被誉为“千年古镇”。民国时期与近代, 溪口更因为蒋氏父子两代名人而闻名遐尔。溪口是全国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也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可持续发展中国小城镇试点单位、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以及浙江省、宁波市中心镇。目前, 溪口行政面积380.6平方公里, 总人口9.7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7.87万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2亿元, 农业总产值4.75亿元, 旅游综合经济收入22.9亿元, 财政总收入3.66亿元 (见图1、图2) 。
二、世博会对溪口发展的影响
(一) 理论基础——城镇发展的“底波率”原理
一个城镇的发展由内生的动力和外部的流动要素驱动。城镇的内生性扩展要素构成的是城镇发展的一个底线, 而来自外部的流动要素成为间发性的动力要素。前者即城镇内部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职能等的发展要求, 其效果是构成底线增长的持续稳定发展;后者则是由外部突发性动力, 即城市以外的环境、经济、政策的条件变化向城市发挥作用。其特征是构成阶段性跨越提升。这两者之间共同合成了城镇发展长河中的一个能级、一个能级发展阶段的提升。这就是城镇发展的“底”和“波”构成的“底波率”。“底波率”的本质是城镇发展本身的内部动力和外部间发性事件的刺激, 构成发展的综合动力。城市重大事件显然应当属于“底波率”中“波”的要素。溪口成为上海世博会未来城亚洲唯一代表城市, 这将对溪口城镇发展带来深远的外部影响 (见图3) 。
(二) 现实影响——对溪口发展的助推作用
1.知名度的提高: (1) 能成为亚洲城市发展的代表, 对溪口本身就是一种肯定; (2) 世博会的推介; (3) 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的宣传。
2.游客数量的增加:2010年“五一”小长假, 在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和宣传下, 溪口迎来了一派火爆的“世博潮”。统计显示, 5月1日至3日, 溪口景区共接待游客26.56万人次, 门票收入578.18万元, 同比增长34.8%和21.23%, 创下历年小长假新高, 景区人气和收入名列全国一流景区行列和宁波第一 (见图4、图5) 。
3.基础设施的完善:借助世博会的宣传, 溪口镇以提高城镇形象为目的, 加大了对区域的道路、旅游接待设施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使得城镇建设各方面得到提升。
4.潜在的发展机会:借助世博会, 溪口知名度不断提高, 未来必然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影响, 譬如外来投资的增加,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争取上级政府和国家的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潜在的机会, 将进一步强化城镇的发展。
(三) 长远影响——对溪口发展的目标导引
世博会对溪口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目标——未来城。溪口城镇发展应该结合自身具有的资源, 借鉴国外未来城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 走一条绿色、低碳、生态、健康、活力的发展道路, 为中国乃至亚洲小城镇发展提供借鉴。
三、欧洲未来城启示
(一) 案例特征
为了分析“未来城”建设的特色, 选取德国汉诺威 (Hannover) 柯贝 (Kronsberg) 生态城、丹麦哥本哈根市旗舰计划Nordhavn未来城、瑞典麻摩 (Malmo) 生态城为未来城发展的参照, 分别从这些先进城镇的基本情况、发展契机、规划理念、具体措施和成功因素等方面逐一进行比对分析, 以期为溪口未来城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见表1) 。
(二) 案例启示
首先, 无论是德国汉诺威市的柯贝 (Kronsberg) 生态城、丹麦哥本哈根市的Nordhavn未来城或是瑞典麻摩市 (Malmo) 的生态城, 三座未来城均属“无中生有”人工形塑而成的城镇。相形之下, 溪口镇不仅具有浑然天成的生态资源, 还有着丰富宝贵的历史人文积淀, 理论上讲, 若欲规划为生态城镇, 比起上述三地应更具条件优势。溪口应结合自身的特征, 发挥资源本底的优势, 突出以下目标:1.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山水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等本底的优势, 保护现有自然生态格局,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适宜的居住环境:凸显溪口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优势, 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氛围;3.魅力的城市文化:挖掘整理溪口的文化资源, 同时加强文化的推介和宣传, 将溪口打造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文化名镇;4.特有的活力和竞争力:根据资源优势, 发展独特的经济, 创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活力小镇;5.知名度和影响力:未来城的光环决定了溪口的定位必须以提高影响力为基础。
其次, 前述三地之所以能成就举世知名的未来城市, 皆得力于对历史契机的有效把握。溪口作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亚洲地区唯一代表小城镇, 应借此契机尽快提出生态城市发展计划或任一形式具未来前瞻发展概念的计划, 并付诸实施。
再次, 溪口目前人口有限, 大规模、大手笔的开发尚未启动, 因此, 人口规模、项目引进、规划构思等方方面面均有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空间。Malmo的经验证实了在永续发展前提下, 引进大学, 开发中、高质量的住宅小区, 兴辟便捷的大众运输系统等举措在活跃地方经济、吸引知识型产业和人才、增加税收等方面绩效卓著。同样地, 柯贝城“节能减碳”目标, 不仅在地方政府城市循环经济理念下积极展开, 而且得力于中央政府对“再生能源利用法”的支持, 再生能源利用补贴方案的配套更充分体现于太阳能、绿色建筑和各种再生能源的再利用。
最后, 无论就太阳能、风力发电或电动车的发展, 中国在全球均名列前茅,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 中国还具有广大国内市场的优势, 建议引进大学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相关产业。在经济快速成长30年后的当今, 溪口可利用发展的后发优势, 尽快确立未来发展的模式和途径, 无疑地, 溪口成为“示范城镇”指日可待。
四、溪口面临的挑战
溪口具有建设未来城的条件优势和有利时机, 但在发展中, 同样面临着挑战, 与未来城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 资源与产业的不匹配 (强资源、弱产业)
1.农业资源。溪口有“中国水蜜桃特色基地乡镇”、“中国雷笋之乡”、“花木之乡”的美誉, 农业特色鲜明, 农产品质量好, 知名度高。但农业发展现状基本上都位于“微笑曲线”的底端, 附加值最低。
2.旅游资源。溪口旅游资源丰富, 等级高。现阶段, 旅游人数增长较快, 游客组成中, 大专及本科以上游客占到50%以上。但缺乏与旅游相匹配的服务业, 产业链太短, 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能力有限, 2008年旅游综合收入仅22.9亿元。
3.文化资源。溪口在民国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 溪口与台湾骨肉相亲, 但由于文化资源的包装不足, 影响力、知名度与资源不对等。从游客来源可以看出, 现有游客组成中, 港澳台地区游客仅占到1%。同时, 溪口的宗教文化资源丰富, 但现有的价值和影响力不高, 仍需进一步挖掘。
(二) 经济构成与定位的不匹配
在现有的体制下, 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 增加财政收入, 对工业和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于溪口而言, 现状工业产值占到GDP的60%以上, 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按照“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要发展经济、增加财政, 需要依靠工业发展, 增加土地供应, 导致“三废”排放量的增加, 环境变差, 品质降低, 影响旅游。而为了改善环境, 发展三产又必须回到依赖增加财政收入, 发展经济的循环中, 从而离城镇最初的目标定位越来越远。
(三) 空间结构与发展方向的不匹配
溪口城市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向东发展, 东部区域是未来溪口的门户所在。现有东部地区为老工业区, 未来不管是去溪口镇区还是要到雪窦山风景区, 均要先经过老工业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溪口形象的提升。
(四) 现实资源与目标理想的不匹配
1.财力:2008年溪口镇财政收入3.66亿元。在现有财力和政策下, 仅靠溪口镇自身的力量, 打造代表亚洲小城镇的未来城, 困难重重。溪口的发展需要住房和城乡部、省政府、宁波市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个层面进行支持。
2.土地:溪口山地多, 平地少, 适合建设的用地更少。未来, 溪口的快速发展受到土地资源和政策约束将越来越明显。
3.人才: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资源缺乏, 特别反映在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 导致服务标准降低, 恶性竞争和低质竞争严重。
五、溪口城镇发展的战略构想
溪口未来城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 应对挑战, 实现转型升级。未来总体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从“小而全”向“小而精”转型, 充分凸显溪口的特色;由全面发展向重点发展转型, 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由生产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型, 促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 提高服务管理的水平。
(一) 产业发展构想
1.农业
(1) 大力发展农产/食品加工业。溪口以盛产水蜜桃、雷笋、芋头和银杏而闻名, 但目前大多以原产品销售为主, 不仅附加价值低, 且因农产品有季节性限制, 难以发挥高经济效益。纵观世界各地经验, 溪口未来宜着手培育农产食品加工业。
(2) 根据自身优势, 通过建立花卉苗木的大卖场, 构建种植、展览、销售、服务产业链, 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最终形成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花卉、苗木集散地。
2.旅游业
一是在壮大蒋氏故居、雪窦山、亭下湖等景区旅游的同时, 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和运动休闲、拓展训练、高尔夫旅游等休闲旅游,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延伸旅游产业链, 从单一观光旅游向“吃、住、行、游、娱、购”方向转型, 构建休闲度假的完整产业链, 重点通过增强旅游产品设计, 创新产品类型, 规范、提高住宿服务标准, 丰富本地特色餐饮, 推出参与性、趣味性、文化性强的旅游体验活动等;三是构建溪口优势资源间的联动发展。未来溪口旅游发展的任务不仅仅是吸引几个旅游投资项目, 而是迫切需要以旅游度假为目标, 融合溪口在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知名度和影响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 积极构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文化包装、景区旅游、媒体宣传、农产品展销、旅游产品开发之间联动发展的框架, 放大个别资源的优化对整个旅游度假目标产生的“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
3.文化创意产业
除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外, 溪口得天独厚的另一重要资源是其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所以, 若能运用巧思, 将溪口培育成为浙江甚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应不困难, 而短期内至少可从以下两方面切入:
(1) 有系统地典藏、整理和出版“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篇章
近年来, 镇政府虽然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营造诸如“溪口博物馆”、“民国大杂院”等重点展区, 但或因馆藏不足, 或因受制于“大众口味”的考虑, 多数游客匆匆一游, 领略有限。溪口倘真有重拾近代史光环的意图, 不妨考虑与南京大学历史系、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政治大学历史系等高等学府和学术单位合作, 有系统地典藏、梳理或出版相关近代史料, 以充实现有溪口博物馆之不足, 并夯实日后深度旅游的基础。
(2) 精心保存、维护和开放“民国第一镇”
溪口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除见证于蒋氏父子的事迹外, 也脱离不了与之相关联的民国时期的人物轶事和聚落。风貌虽已老旧, 但保存大体完好的古镇、古村, 如蒋母原居葛竹村、原配王太夫人和启蒙老师毛思诚居住过的王家村均不乏印有斑痕岁月的人物、建筑印记, 这些若能汇编为古镇史籍, 或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插画与影像, 均将成为“溪口故事”不可分割的资产。因此, 社会科学家在古镇少数历史资源犹存之际, 更应加快脚步, 以“口述历史”或“深度访谈”方式尽速收集相关素材。当然, 海峡两岸间的携手合作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空间。
(二) 空间发展构想
目前, 溪口的景区与旅游区相互混杂, 众多的城镇职能与旅游职能在此叠加, 建筑密度很大, 公共绿地或活动空间较少, 导致老镇的品质不断下降。未来溪口城镇空间布局需要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势, 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协调好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因此, 为提升溪口整体的发展品质, 发挥溪口老镇的山水特色, 打造旅游休闲的环境, 溪口的空间结构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重组。未来应该按照“东城西游”的思路, 即在现有溪口老镇区的东面建设溪口新城区, 逐步实现溪口城镇中心的东移, 同时改造东侧溪口老镇, 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要素, 按照民国风格重新打造, 并依托旅游集散中心, 发展旅游商品展销、旅游服务, 预留举办节庆节事的空间。整合现有溪南地区的农居点, 适度开发文化休闲项目, 与剡溪北岸的老镇区相呼应 (见图6) 。
(三) 人才发展构想
应邀请省内外各科研院所前来溪口设立分校或分支机构, 展开对民国史、民居、古镇、植物、园艺、药草等材料的系统整理;协助开发、保存、维护、规划古镇建筑群;进行农业实验 (包括农产加工和植物/园艺、生态等开发) , 藉此不仅可因高级人力的引进, 提升人口总体素质, 且得以开创本地新兴产业链的发展。
(四) 影响力提升构想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镇, 溪口旅游产业的发展绝不应拘泥于中国国境之内, 而应扩大其营运范围和吸引力至海外, 尤其和蒋氏父子有着特殊关系的台湾、日本和南韩等东亚地区。
在两岸关系日益改善友好前提下, 溪口应把握机遇, 加强和台湾之间互动, 尤其目前台湾几乎每天均有直飞上海、杭州和宁波的班机, 且均已陆续开办落地签证, 可谓大大缩短了两岸间的交通距离。如何规划部分台湾同胞的寻根之旅, 历史、文化怀旧之旅, 相信对关心两岸和世界局势者而言, 应深具教育意义。以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向前为背景、以溪口与台湾的文化联系为纽带, 积极申请溪口成为国家级两岸互动交流和定期举办重大会议的永久性基地, 真正体现溪口对台工作的窗口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强.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城市规划学刊, 2008, 6 (178) :16-19.
[2]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Urban frontrunners—cities and the fight against global warming”.http://www.eea.europa.eu/articles/urban-frontrunners-2013-cities-and-the-fight-against-global-wa..., 2009.
[3]Forum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0.“Urban development is more than urban planning”.Sustainability:Journal from the Swedish Research Council Formas, 2010.2:Issue#1 (1) .
[4]Hansen, Anders Lund, Hans Thor Andersen, Eric Clark.Creative Copenhagen:globalization, urban governance and social change.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1, 9 (7) :851-869.
【世博会的作文】推荐阅读:
有趣的世博会六年级作文09-09
世博会的开幕600字作文10-05
世博会的小学五年级作文12-10
游世博会沙特馆的作文10-12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英语作文09-02
记印象中的世博会作文600字07-10
网游“上海世博会”作文09-29
参观上海世博会作文10-15
参观世博会作文500字10-01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范例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