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世博会的两面(通用4篇)
米兰世博会的两面 篇1
2015米兰世博 会从2015年5月1日到2015年10月31日在米兰城西北10公里的Rho展览区举办,占地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由超过140个参展国及地区参展。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旨在关注全球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 应对人口增长等问题,同时探索地球资源与人类饮食之间的关联。
总体规划
本次世博会规划颠覆了宏伟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方向,创造了给市民使用的自然景观, 展示生态的可持续性,以及意大利传统文化景观。世博园区的形状像一条鱼,周围由水景环绕,内部依照古罗马兵营的基本网格, 由Cardo和Decumano这两条交叉的轴线组成。所有的建筑场馆都有可拆卸及降解的设计,在世博结束后,世博园场地将变化为植物花园以及城市公园,除意大利馆外,不会留下任何废弃的建筑。
本次米兰世博会共有53个国家自建馆, 2个国际组织自建馆,9个国家联合馆以及企业馆和NGO组织展馆。功能区域分为了零号馆,未来食品超市,儿童乐园以及生物多样化公园。
世博轴大道
由Cardo和Decumano这两条交叉的十字街道组成。所有的外国参展方场馆将面向长约1.5公里的Decumano大道,而350米长的Cardo大道两边分布了意大利国家馆以及各个大区的展馆。
绿化景观
园区内的主要绿化分布在人工河周围、 东侧三角形的地中海山景公园、以及意大利馆区所在的副轴两侧。
水系
世博会园区被设计成一个由人工河围绕的岛屿,这条人工河不仅能灌溉园区周边的土地,还能创造出一个园内的小气候,也为观众提供了众多亲水平台。
服务区
园区内的服务设施,提供餐饮、商业零售和医疗等服务。绿化地带和亲水平台就在服务区旁边,是理想的用餐与聚会场所。
园区四大标志性建筑
园区内的标志性建筑包括:世博中心、 湖心剧场、露天剧院和地中海山景公园,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的两端,是举办大型活动和表演的场所。
世博中心
世博中心位于主轴的最西端,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大礼堂、开放式表演区和办公区。 该建筑灵活的结构能适应音乐会、戏剧、舞蹈等多种需求,在大型演出的间隔可以进行小型表演。
湖心剧场
位于意大利馆旁边的湖心剧场是园区内最大的露天空间,此处将举行水上表演、烟火晚会以及音乐会等演出。在竞技场湖泊的中央树立了37米高的生命之树纪念碑,设计灵感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对罗马卡比托利欧广场的重新改造。
露天剧场
露天剧场位于园区南部,可容纳近万名观众在草坪和台阶上观看露天音乐会、表演以及官方典礼等活动。
地中海山景公园
地中海山景公园是地中海式农业生态系统的代表。观众可以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
世博场馆介绍
中国馆(China Pavilion)
建筑师:Tsinghua University,Studio Link-Arc
建设地点:意大利,米兰(Italy, Milan)
建筑面积:4590平方米
摄影:晁阳
中国馆位于园区N21地块,是米兰世博会第二大外国自建馆。中国国家馆主题为 “希望的田 野, 生命的源 泉”("Land of Hope, Food for Life"),建筑外观如同希望田野上的 “麦浪”,
旨在展现中国有效利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充足、健康、优质食品的不懈努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建筑从正面看是自然的天际线,从背面看是城市的天际线。建筑方案通过建筑的屋顶、 地面和空间,将“天、地、人”的概念和水稻、 小麦的元素融入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中直喻中国广袤的土地,隐喻中国古老的文明。展馆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形态,结合现代技术,形成具有强烈中国传统建筑意向的中国馆形象。
德国馆(Germany Pavilion)
德国馆(Germany Pavilion)
建筑师:SCHMIDHUBER
建设地点:意大利,米兰(Italy, Milan)
建筑面积:4913平方米
摄影:晁阳
德国馆是米兰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 通过展馆的架构反映了德国的自然和丰富的景观。展馆有起伏的曲线、绿色的大棚和巨大的太阳树。视野开阔的空中平台上可欣赏到德国乡村的“时光”。
通过集成先进的薄膜有机光伏(OPV) 技术,建筑成为太阳能树。德国馆是第一个大型国际建筑项目中使用这些创新的新产品。 与使用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的对比, 德国馆的建筑设计灵活,可以实现创意,并把它们融入展馆的整体设计。
德国馆的参观者遵循计划路线将通过“营养的根源”— 水、 土壤、 气候和生 物多样性——后到达“思想的花园”。 展馆中装点着供放松和享受风景的休 闲空间, 还有音乐、 DJ和现场活动等。每一名入场的观众都会发放一个纸质平板 (Seedboard), 结合场内 的投影技术,参观者可以像使用平板电脑一样使用这些特殊的纸板,和馆内的展品进行互动。
意大利馆 (Italy Pavilion)
建筑师: Nemesi
建设地点:意大利,米兰(Italy, Milan)
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
摄影:Courtesy of Nemesi
意大利馆是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场馆,同时也是唯一在世博会闭幕后永久保留的场馆。 展馆主题为“城市森林”,枝条图案的白色外立面不仅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装饰, 还具有空气净化作用。枝形叶脉以不同层次重叠和组合,每块外立面的面板都不尽相同,在光与影、虚与实之间交替变化。 外表皮采用“生物动力”水泥面板。在阳光直射下,水泥面板的有效成分能够捕捉空气中的某些污染物,将它们转化成惰性盐来帮助净化空气。
展馆内部有多个展厅,有如同万花筒般的镜子展厅,多媒体与现实交互的展项,生命之树的微缩版本和设计思路,也有意大利不同大区的风貌展示。
展馆的屋顶则采用创新的“船帆”设计, 光伏玻璃、平面和弯曲的几何造型构成了对森林树冠层的诠释。屋顶到达内部广场的上方,巨大的圆锥形玻璃窗“挂”在广场上面, 散发出自然的光亮。
英国馆 (United Kingdom Pavilion)
建筑师:Wolfgang Buttress、BDP
建设地点:意大利,米兰(Italy, Milan)
建筑面积:1910平方米
摄影:晁阳
英国馆是受到英国一种用于监控蜂窝健康的高科技蜂箱的启发设计而成。设计通过引入雕塑装置来营造公共和私密空间。本次的世博馆内探索了一种存在于蜜蜂和人类间共存和固有的关系,包括展示了当前逐渐下降的蜜蜂数量和其在食物生产链中的重要性。其目的是创建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经历。
游客循着蜜蜂舞步的路线,穿越漫游过一系列景观。体验始于穿越果园的旅程,继续前行进入连绵起伏的野花草地让人们联想到英国乡间的丘陵。从这里看,蜂巢本身如同灯塔般闪耀在地平线上。多路径表现参观者们在田野间耳边伴随着蜂鸣自由探索他们自己旅程,如同蜜蜂一般凭借着其超强的天性摇摆起舞在野外定位。再往前是一个巨大的铝制蜂巢。在这一焦点,仿真蜜蜂交流移动而发出信号的闪烁的光线和振动的声效,如同真实蜂巢一般,使游客的体验进一步强化。
一个开放式的广场如同草地上路径的对应点,使得参观者们在蜂声加强的同时可以直接在蜂巢下穿行而过。同时引至设置在屋顶的露台顶篷吧。这样完成了整个蜜蜂之旅。在露台屋顶下的室内空间是VIP区,内部还设有会议室和展览空间。
法国馆(French Pavilion)
建筑师:XTU architects
建设地点:意大利,米兰(Italy, Milan)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摄影:晁阳
法国馆可以简单理解为木材打造的,被颠倒过来的农业山区意向建筑,原本种在地面的农作物将会悬挂种植在天花上。而下方被 " 山体 " 支起的空间用作人类活动场地。
游客进入展馆之前,他们会穿过一片被分成条状的农场。每条都被设计得像皱纹一样,并且种上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如谷物、蔬菜、 果树和家畜等,以此彰显法国土地的多样性及丰富性。穿过展馆的大门,游客就进入了多山的农村的颠倒世界。树状的柱子支撑着长时间有人居住的房子,包括房子的框架, 空间,功能区域和通道。
一楼设有展览摊位,实际的市场和合作伙伴的区域。不同于传统的室内市场,产品展示在摊位上,这个版本展现了由结构所创作的,展馆中的房间里的多个主题。这些拱顶提供了产品的种类,例如区域特色,美味佳肴,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农业生态,新的农业食品技术,基因的发现,生命化学和有益菌群。下一层有办公室和VIP房间。顶层是餐厅。
巴西馆(Brazil Pavilion)
建筑师:Studio Arthur Casas, Atelier Marko Brajovic
建设地点:意大利,米兰(Italy, Milan)
建筑面积:3674.0平方米
摄影:Filippo Poli, Courtesy of Atelier Marko Brajovic, Raphael Azevedo Franca
巴西馆结合建筑和舞台装饰,为游客提供多感官的互动体验。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展馆内有一张巨大的蹦床网,暗喻灵活、流动和权力下放,旨在强调巴西对全球粮食供应和食品质量承诺。
在展厅上方的巨网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然后进入一个大型室内空间。上方悬网给游客独特的视角来观赏下面的“绿色画廊”,这是由一系列的鲜花、水果方盒组成。还有各种悬挂植物,就像数百种不同的鸟窝。
阿联酋馆(UAE Pavilio)
建筑师:Foster + Partners
建设地点:意大利,米兰(Italy, Milan)
建筑面积:4386.0平方米
摄影: 晁阳,Foster + Partners
阿联酋馆以“沙漠城市”为主题,狭长的场地被打造成沙漠城市的现代诠释, 以唤起人们行走于阿联酋古老群落的体验。展馆的紧凑型设计引用传统沙漠城市的规划原则 , 结合曲折的街道来重新阐释探索古代沙漠文明。
展馆建在靠近世博中心的一个140米宽的场地。进入场馆要通过引人注目的类似峡谷的入口,这个入口由两面12米高的波状墙构成。墙的纹理源于沙漠里的扫描,建筑会利用材料来展现阿联酋沙子的不同明暗度。它带领游客从世博主循环道进入一个私人序列。该序列属于直观的自我遮蔽的循环路径。它能让人联想到在古代沙漠城市中发现的狭窄人行道。这些带领游客通往现代化会堂、展览和餐厅的狭长通道和数字化的浇灌渠排成一排。通过增强现实设备,阿联酋的故事被带到现实生活中。
在展示走道的尽头,游客到达一个进入地面咖啡馆的绿色舒适区。一层是正式餐厅,上面是环保的屋顶平台。场馆周围及户外公共区域的风光让人想起了阿联酋的地形和覆盖植被。
万科馆(Vanke Pavilion)
建筑师: Daniel Libeskind
建设地点:意大利,米兰(Italy, Milan)
建筑面积:1210.0平方米
摄影:晁阳
万科科馆坐落在竞技场湖泊的东南边缘, 以动感向上的“龙”的形象为场馆建筑设计灵感,外立面覆盖的4000余块红色陶板在阳光照射下仿佛龙鳞,整个建筑似盘龙一般,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万科馆位于生命之树的右侧,紧邻意大利馆。由于绝佳的地理位置, 万科馆2层的天台可以说是拍摄和观看生命之树最好的位置。
万科馆的主题为食堂,在馆内200块不规则悬挂的多媒体屏幕上组合播放8-10分钟短片,从普通社区居民的视角向世界展示真实、完整的中国城市生活景象以及万科对于“以食物构建社区”的思考与实践。
2015年米兰世博会意大利馆 篇2
业主:Expo 2015 Sp A
建设地点:Rho-Pero area, Milan, Italy
设计单位:Nemesi&Partners
合作设计:Proger Sp A-Bms Progetti Srl (工程与成本管理) , Prof.Ing.Livio De Santoli (可持续性能源)
建筑面积:14 400 m2 (意大利宫) , 12 500 m2 (沿Cardo大街临时建筑)
建筑层数:6层 (意大利宫) , 2层 (沿Cardo大街临时建筑)
建筑高度:35 m
建筑材料:光伏玻璃, 钢, 生物动力混凝土面板
建筑设计设计:Michele MolèFounder, Susanna Tradati
项目协调:Alessandro Miele
设计团队:Alessandro Belilli, Claudio Cortese, Kai Felix Dorl, DanieleDurante, Enrico Falchetti, Alessandro Franceschini, Davide Giambelli, Alessandra Giannone, Paolo Greco, Sebastiano Maccarrone, Paolo Maselli, Matteo Pavese, Fabio Rebolini, Giuseppe Zaccaria, Fabrizio Bassetta, Tiziano De Paolis, Francesca Fabiana Fochi, Chiara Maiorana, Mariarosaria Meloni
设计顾问:ABe C (工程玻璃幕墙) , Altene Ingegneri Associati (流体动力学) , Zomraude Chantal Chalouhi (消防系统) , Eng Energo Sp A (流体动力学) , GTA Srl (环境可行性) , Eng.Gennaro Loperfido (消防系统) , Mario Nanni (灯光设计) , Eng.Dario Paini (声学) , Samuele Sassi-FSC Engineering srl/Ramboll Group (消防工程) , Studio Montanari&Partners Srl (餐饮服务) , Systematica Srl (流线) , Studio Capè (BIM)
设计时间:2013年
建成时间:2015年
图纸版权:Nemesi&Partners
摄影:Luigi Filetici
项目概述
在2013年5月为2015年米兰世博会举行的国际竞赛中, 由Nemesi&Partners与Proger and BMS Progetti (工程与成本管理) 和Livio De Santoli教授 (建筑可持续性) 合作的设计从68个方案中脱颖而出, 被选为意大利馆的设计方案。
“我们设想通过一座重视意大利建筑伟大传统的创新的、当代的建筑来表现融合的理念和成就社区的能力”, Nemesi&Partners创始人与董事Michele Molè说道。
意大利馆由意大利宫 (14 400 m2, 6层) 和部分沿着C a r d o大街的临时建筑 (12 500 m2, 2层) 构成。
意大利宫建筑设计
因建筑自身形态以及位于园区北基点 (四个基点之一) 的位置, 意大利宫 (Palazzo Italia) 格外引人注目, 成为世博会园区内真正的标志性建筑, 同时也为贯穿基地的Cardo大街提供了如画的背景。
意大利宫高达35 m, 是世博会园区内的最高建筑, 也是唯一的永久性建筑。
Nemesi&Partners基于“都市森林”的概念设计的“树枝状”的外表皮同时给人以原始与科技的印象。交织的线条营造出光影、虚实的变化, 塑造了一座让人联想到大地艺术的雕塑般的建筑。
在Nemesi&Partners看来, 意大利宫的设计亮点在于一种“凝聚”的概念, 利用吸引力激发重新发现社区与归属的意识。内部广场代表社区的活力。这一具有象征性的综合体中心空间是观展路线的起点, 位于构成意大利宫的四个体量的中央。这四个体量分别容纳了展览区 (西部) 、礼堂和活动区 (南部) 、办公区 (北部) 和会议区 (东部) 。这些体量象征巨大的树木, 其厚重的基础模拟了伸入地下的庞大根系。从内部广场向上看, 它们打开并变长, 在视觉上形成一个超越玻璃屋面的巨大树冠。
1.功能布局
Nemesi&Partners将意大利宫的展览布局设计成一个发现和理解这一特别的建筑景观的形态与内容的渐进行程。
参观线路始于内部广场这一迎接游客的大厅。弯曲、倾斜的立面赋予建筑物一种流动性与动态感, 形成一个纯美的空间。一条宽大的阶梯步道从广场升起, 跨越这一区域, 在视觉上将所有楼层相连。
2.创新与可持续的措施
意大利宫是当代工厂的象征, 是意大利建筑与施工的一次挑战, 是就设计、材料和技术而言具有实验性与创新性的作品。
归功于包裹建筑所用的光伏玻璃以及在外表皮所用的具有光触媒性能的新型混凝土, 意大利宫几乎是一座零能耗的可持续建筑, 一座与其周边环境对话并进行能源交换的“渗透”建筑。
建筑共计使用了2 000 t的i.active生物动力混凝土、400 t钢材 (用于4 000 m2的帆状屋面) 、超过700个各不相同的树枝状面板。
外表皮丰富的树枝状的交织突出了意大利宫雕塑感的形态。N e m e s i&P a r t n e r s使用一种独特的几何设计打造这一外层“皮肤”。意大利宫全部9 000 m2立面以700多块应用意大利水泥集团的专利TX Active技术的i.active生物动力混凝土板覆盖, 当与光接触时, 其能“捕获”空气中的污染物并将其转换成惰性盐, 由此降低烟雾水平。采用的砂浆为包括来自卡拉拉大理石采石场的80%再生骨料废料, 与传统白水泥相比, 光泽度更高。这一新材料也“动感”十足, 能够实现流体设计, 例如可用于意大利宫部分面板的复杂形状。
用于表皮的所有面板形状各异, 由Styl-Comp制作实现。
Nemesi&Partners为意大利宫设计的创新性的“帆”状屋面由Stahlb a u P i c h l e r建造。这一安装光伏玻璃、平面和曲面几何形状 (主要是方形) 的屋面是对森林树冠的诠释, 它与建筑树枝状的表皮共同彰显了设计与技术上的创新。屋面位于内部广场之上, 直抵建筑高处, 一个巨大的圆锥形玻璃天窗“悬垂”于广场与中央阶梯上方, 投射出自然光。
沿Cardo大街的建筑
意大利馆的一系列临时建筑物沿C a r d o大街而设, 利用“干”技术进行建造以便在世博会结束之后快速拆除与重新安置。
Nemesi&Partners采用了意大利村庄的概念, 沿着Cardo大街布局建筑, 建造与小型广场、露台和带顶步道并存的体量。不同几何形态 (有时悬挑) 的组合几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拼接, 其中每个建筑均拥有专属的设计与自主性。地面层和二层有很多小型广场, 均由建筑体量的交错形成。
C a r d o大街两侧的建筑物代表意大利的不同部分, 尤其是不同地区, 提供了集会与展览的区域。沿着Cardo大街的北部朝向意大利宫的区域供欧盟馆属下的机构、展览和会议使用, 象征着欧洲与意大利之间的密切联系。
Design of the Italy Pavilion
The design chosen for the Italy Pavilion was the winning project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djudicated by Expo 2015 S.p.A.in May2013.In total, 68 architectural practices took part, the winning design came from Nemesi&Partners in association with Proger and BMS Progetti (for the engineering and cost management) and Prof.Livio De Santoli (for building sustainability) .
"We imagined an architecture that would represent the idea of being together and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mselves as a community through an innovative, contemporary buil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great tradition of the Italian architecture."Michele Molè,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Nemesi.
The Italy Pavilion consists of the creation of Palazzo Italia (built area14, 400m2 with 6 levels) and some temporary buildings along the Cardo (built area 12, 500m2 with 2 levels) .
Architecture of the Plalazzo Italia
Palazzo Italia is a genuine landmark on the Expo site, standing out because of its architecture and its location on one of the four cardinal points--the northern one.It also provides a scenic backdrop for Vialedel Cardo which runs right across the site.
Palazzo Italia reaches a height of 35 meters, the highest peak within the Expo site.It's the only permanently architecture at the Expo.
Palazzo Italia draws on the concept of an"urban forest", with the"branched"outer envelope designed by Nemesi to simultaneously conjure up primitive and technological images.The weave of lines creates a play of light, shadow, solids and voids that generates a sculpture-like building with clear hints of land art.
For Nemesi, the spark for Palazzo Italia was a concept of cohesion in which the force of attraction generates a rediscovered sense of community and belonging.The internal piazza represents the community's energy.This space--the symbolic heart of the complex--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exhibition route, in the midst of the four volumes that make up Palazzo Italia.These four volumes house the Exhibition zone (West) , the Auditorium and Events zone (South) , the Office zone (North) and the Conference (East) .The volumes are symbols of giant trees, with massive bases that simulate great roots plunging into the earth.Seen from the internal piazza, they open up and become longer as you look up, visually forming a canopy beyond the giant glazed roof.
1.Functional Layout
Nemesi designed the exhibition layout of Palazzo Italia to be a gradual journey to discover and understand the shapes and contents of this special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The route starts from the internal piazza, a great hall in which visitors are welcomed.The curved, inclined elevations give the volumes a sense of fluidity and dynamism, forming a space of genuine beauty.The great flight of steps, that rises up from the square, crosses this area longitudinally to visually connect all the fl oors.
2.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Approach
Palazzo Italia is the symbol of the contemporary factory, an Italian architectural and constructive challenge, a work characterized by experiment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erms of desig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used.
Palazzo Italia was designed and conceived as a sustainable energy building almost zero thanks to the contribution of photovoltaic glass in coverage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new concrete for the outer casing.An"osmotic"building that dialogues and exchanges energy with its surroundings.
The Palazzo Italia's construction consumed 2, 000 tons of i.active Biodynamic concrete, over 700 branched panels all differents, 4, 000 sqm of sail covering--400 tons of steel.
The rich weave of branches that forms the outer envelope helps to highlight the sculpted shapes of Palazzo Italia.Nemesi used a unique geometric design to create this outer"skin".The full 9, 000m2 of the façade of Palazzo Italia is clad in more than 700 i.active BIODYNAMIC concrete panels with Italcementi's patented TX Active technology.When the material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light, it can"capture"pollution in the air, transforming it into inert salts and reducing smog levels.The mortar used is 80%recycled aggregates, including scrap material from marble quarries in Carrara that helps add more luster than in traditional white cement.This new material is also very"dynamic", enabling the creation of fluid designs like the complex shapes used for the panels that are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alazzo Italia.
All panels for the envelope are unique pieces realized by Styl-Comp.
The roof designed by Nemesi for Palazzo Italia is an innovative"sail"realized by Stahlbau Pichler.It's an interpretation of a forest canopy, with photovoltaic glass and flat and curved geometric shapes (often squares) .Together with the building's envelope of"branches", it's a manifest expression of innovation in design and technology.The roof reaches its architectural height above the inner piazza, where a massive glazed conical skylight"hangs"over the square and the central steps, radiating natural light.
Buildings Along the Cardo
The Italy Pavilion includes a series of temporary buildings that look out onto the Cardo.These are being built using"dry"technology to facility their removal and relocation when the Expo ends.
Nemesi used the idea of an Italian village to develop the buildings along the Cardo, creating volumes juxtaposed with small squares, terraces and covered walkways.Different geometric shapes, at times overhanging, are assembled to almost form a giant mosaic in which each piece has its own design and autonomy.The ground and first floors are often little squares produced by the alternation of architectonic volumes.
米兰世博会的两面 篇3
2015年第44届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将于5月1日—10月31日在意大利的米兰举办。中国第一次以独立自建馆的形式参加在海外的世博会。结合米兰世博会主题“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中国作为园区内第二大外国自建馆,以农业、粮食、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确立展示主题为“在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
经世博组委会中国馆同意并委托福建省茶叶学会组织参展商参加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内为期两周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展示。并邀请我会与其联合组织系列名优茶、茶具等评选活动。诚邀有意提升企业品牌、提高产品品质的茶企踊跃组织茶样参评。现将名茶、茶具评优活动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条件
1、送样单位必须自有生产基地和加工场所,并保证样品为自有基地生产加工的产品;
2、送样企业必须是经工商部门注册审核且在有效期内,从事茶叶(茶具)生产、加工或贸易的经济实体;
3、产品已定型批量生产,有一定销售量和市场准入证(QS 认证);
4、茶样应符合国家质量安全要求。
二、送样要求
1、每份样品 600 克,样品要包装保存,以免变质串味,并在每个样品上注明茶名、茶类、品种、产地、送样单位等文字说明;
2、样品可邮寄或派人直送。邮寄时请用无异味的铝铂袋密封包装、注意防潮,切忌用塑料袋或其他有异味的物品包装。样品请注明参加“米兰世博会名茶评优活动”字样。送样地点: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福建省茶叶学会收。邮编350001, 联系人: 姚信恩(13075942986)、林春莲(18965088269)。电话:0591-87601225、传真0591-87609027、E-mail:fjtea@163.com、QQ1527842945
3、茶样随附报名表(每只茶样均需填写一份)。
4、送样时间分两批: 第一批 2015 年 6 月 25 日前、第二批 2015 年 9 月 25 日前。
5、具有有机茶认证证书复印证和有企业产品标准的茶样,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6、茶具包括紫砂、陶瓷等艺术品,以件数为送评单位,要求送一套,备留一套供复查。
三、成立“2015米兰世博会名茶评优活动组委会”,负责茶样审评。
下设审评专家组和办公室,办公室由姚信恩负责。审评专家聘请产茶省从事审批工作的权威专家若干人担任。
四、奖项设立:金奖、银奖、优质奖各若干名。奖品设证书与奖牌。
五、参评费用
每只样品交纳检测与评审费1000元人民币或200美元,可面交、邮汇或可银行汇款。
户名:福建省茶叶学会,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福州冶山支行,账号:13-110301040002221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名茶评优活动组委会
2015 年 3 月 25 日
米兰世博会的两面 篇4
作为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指定支付服务商, 4月2日, 中国银联宣布携手交通银行、中银通支付商务有限公司, 推出米兰世博中国馆主题系列卡, 为持卡人提供赴世博观展及意大利旅游支付多项专属服务和优惠。此次交行和中银通发行的世博中国馆主题卡分别为银联人民币借记卡和预付卡, 是为世博期间赴意大利的游客支付需求而定制。卡面设计呈现中国馆别具特色的麦浪造型, 并带有中国馆馆徽, 颇具纪念和珍藏价值。同时, 持卡人可享受意大利驻北上广三地领事馆快速签证、中国馆VIP通道预约, 及馆内餐饮、纪念品刷卡优惠等特色服务及礼遇。申办交行卡, 还有机会赢取价值4999元超值旅游券。两款卡片均可享受意大利的银联卡精选商户特惠, 覆盖罗马、米兰机场免税店, 以及米兰黄金四角、Fidenza Village等知名商圈内众多中国游客经常到访的商户。
【米兰世博会的两面】推荐阅读:
意大利米兰窗帘加盟的申请须知12-04
米兰的秘密花园读后感450字07-13
米兰花作文800字10-23
吉米兰·艾买尔(优秀教师)09-22
世博会的作文11-12
世博会的商业设计09-12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05-21
上海世博会的高科技11-15
有趣的世博会六年级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