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

2024-06-08

石排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共10篇)

石排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 篇1

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制度

为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传染病预防制度,并且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传染预防小组。

一、根据社会疾病流行情况,有目的性预防传染病,提前预防,及早诊断,一旦发现传染病,应及时通知学生、学校领导、家长、进行隔离、学生回家或去医院治疗,待康复后还校。

二、与防疫部门联系,及时检查,并注射相关预苗,如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水豆疫苗等。

三、根据情况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出板报、宣传栏、讲座、宣传卫生知识,有效地预防传染病。

四、要加强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如果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必须及时向卫生防疫及上级教育部门报告,对患有结核、肝炎、痢疾等传染病的学生必须进行隔离,以防止其传播。

五、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不洁的食物。

石排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 篇2

传染病预防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及要求,我乡开展了与冬季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及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在接到上级文件通知以后,我校迅速组织以校长罗斌为组长,徐凤友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处工作人员,食堂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工作开展情况

落实责任后,邀请乡卫生院韦刚院长及王久林医生为我乡全体师生培训宣传了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通过专业人员对全乡教职工培训后,再以各种形式向全体师生宣传。

1、利用升旗、课间操等集会时间开展全校性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讲。

2、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及巩固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3、利用橱窗、板报等形式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4、开展晨检工作,每天早上利用营养早餐时间,值日教师仔细询问各班同学有无身体不适情况,初步排查可疑病例并及时送往乡卫生院确诊。

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狠抓环境卫生治理。学校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并对学生通行最多的校外路段适时清捡,确保卫生。

6、制定传染病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7、强化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对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隐患开展大排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狠抓落实

制定工作方案之后,相关人员迅速狠抓落实,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传染病预防知识、清扫宿舍、食堂、等环境卫生的热潮。晨检工作正常开展,迄今为止,我校无一季节性传染病例出现。

镇宁自治县打帮乡打帮中心学校

小学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篇3

1、学校要建立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管理机构,人员分工明确。

2、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3、加强对学生中常见病的预防和矫治工作,做好蠕虫、沙眼、近视、龋齿、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防治工作,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追踪观察。

4、学校的医务人员或保健教师要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高质量的完成业务工作任务。

5、学校要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预防控制疾病的侵袭和发生。

6、对学生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7、配合防疫部门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8、学校要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以及学生常见病的发生特点,在不同的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师生自觉识别规避有害因素的侵袭。把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肠道寄生虫、近视、龋齿等重点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防治作为重点。

9、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流行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10、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及病原携带者应根据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诊治或隔离治疗措施。

1l、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措施,管理好厕所、粪便,清理卫生死角,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改善引用水的卫生条件。

12、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教师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从事教学任务。

石排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 篇4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春天,万物复苏,传染病也随之出现。为了营造健康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我校开展了与春夏季节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及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在接到上级文件通知以后,我校迅速组织以校长张大军为组长,武芳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宣传防控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落实责任后,制定了宣传防控工作方案,研究部署了形式多样的宣传防控方式,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1、利用升旗、课间操等集会时间开展全校性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讲。

2、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及巩固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3、教师利用校讯通,将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到每个学生家长,营造全社会共同防控传染病的氛围。

4、利用橱窗、板报等形式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5、开展晨检工作,每天早上利用上早读时间,值日教师仔细询问各班同学有无身体不适情况,初步排查可疑病例并及时送往乡卫生院确诊。

6、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狠抓环境卫生治理。学校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并对学生通行最多的校外路段适时清捡,确保卫生。

7、制定传染病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演练。

三、狠抓落实

韦寨镇中心校传染病预防方案 篇5

为了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能力,减轻、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长效机制,科学有效的防范传染病在学校中流行,确保我校广大师生健康及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建立学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处理机制,迅速开展全校防控传染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稳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传染病不在本校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校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检、午检制度。每日进行晨检、午检,一旦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的学生,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学生所在班级所用桌椅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疫情立即向镇卫生院、教管中心报告。

6、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7、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8、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三、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一)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常金友

副组长:韦少武 蔡广福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二)防控工作小组:

组 长:办公室组长

副组长:班主任

成员及分工:

1、宣传与教育:班主任

2、消毒与检查:班主任

3、班级晨检:各班生活委员

4、联络与上报:赵梦琦

(三)职责:

1、落实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明确工作职责,责任到人。

2、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班主任要在早晨对来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检查,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对有发热、出疹、腹泻、流感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班主任要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进行病因追查,并认真进行登记。

4、学校以及班主任加强宣传力度,要做好时时讲,事事讲。

5、班主任要做好教室等场所的通风工作,每天放学后相关人员要对以上场所实施消毒,并认真做好记录。按时上交各种材料。

6、具体负责:刘志斌、刘安华(全面协调)、王志海(加强监管、并做好上报工作)、班主任(消毒、发现及报告疫情)

四、主要工作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1、严格按要求控制学校传染源并对发病学生采取控制及隔离措施。

2、学生病情好转后,经校医检查签字后方可进入教室。

3、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加强室内外的消毒工作。

4、消毒方法:(1)开窗通风。(2)定时消毒。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防病意识。

1、加强春季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到四个一,即:一次大型集会、一个班会、一个宣传栏、一封告家长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抗病能力。

五、应急措施

当学校出现“传染病”疫情预警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后,在第一时间采取如下措施:

(一)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教育、卫生部门报告。

(二)对一般发热等病人的处理:

1、教师、学生在家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发热病人退热两天后,且无反复,凭医院的健康证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在校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教师护送去医院诊治。

3、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将发热人数向县医院、监管部门报告,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三)对可疑病例的处理

1、发热病人经医院认为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嫌疑的,学校要立即报告教委。对在校内发现的病人,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再通知家长送医院诊治。

2、学校要对可疑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与可疑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隔离观察。

3、可疑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4、学校应根据可疑病人活动的范围,在相应的范围内调整课时计划和教学方式。

(四)对传染病人的处理

若“疑似病人”被医院正式确诊为传染病患者,学校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要求是:

1、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部门,等待卫生部门和教委的处理意见。

2、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3、疫情调查。学校应配合卫生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五)学生因发热等原因停课居家休息治疗时,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身体状况,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记录上报学校教育处。

(六)根据相关规定,出现因疫情原因需要部分或全校停课的,按上级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通知精神执行。

六、预防物质保障

购买一定预防药品及消毒药品

注:传染病各班必须及时上报校长室和教育处。

篇二:预防传染病方案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预防传染病组织机构领导小组:

组 长:陈剑钰(校长)

副组长:蔡国良 曹晓军(副校长)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医务教师、班主任

2、学校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收集、汇总有关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教育行政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负责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保障机制;协助疾病预防机构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等。

二、制度建设及实施

(一)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制度

1.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学校要制定传染病防治应急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的日常预防措施等。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口脚感病、艾滋病)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方面内容。

2.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在学校政教处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长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政教处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以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政教处。学校政教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通过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4.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健康管理制度

(1)学校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主要包括:

①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班级、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用药情况等。

②学校传染病登记本。

③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学生定期体检制度

(3)个人卫生清洁制度

5.学校食堂和饮用水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责任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建立对学校食堂、饮用水日常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对学校食堂、饮用水清洗、消毒和卫生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的制度。

6.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章要求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和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宿舍卫生状况并进行公示。

7.学校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和环境卫生消杀制度

按照政教处有关要求建立学校爱国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消杀及其奖惩制度。

三、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

2、“四勤”即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

3、“四不”即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4、“一报告”即一旦发现可疑传染病疫情立即报告。

5、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寝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并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体系中,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

篇三: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方案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来幼儿园,我园坚决落实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关于转发鲁卫疾控(20XX)12号文件有关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有效防控各类传染病在幼儿园的发生和流行,具体工作如下: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3、新生报名时,必须带幼儿接种本,并有专人检查。

4、班主任做好孩子接种摸底工作,及时督促家长给孩子接种疫苗。

5、各室每天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

6、厕所每天彻底消毒,各室每周一、周四消毒。

7、班主任每天进行一次晨午检,并有记录。

8、每天幼儿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加强孩子户外锻炼,强身健体。

9、做好教师防控疾病培训工作,园所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10、幼儿园不定期宣传、张贴预防传染病材料,让家长了解传染病知识并懂得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

11、每天对各区卫生进行督察,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不留卫生死角。督促幼儿讲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不吃路边小摊上的东西。

总之,我园把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篇四:预防传染病活动方案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的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秋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房间。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

4、饮食合理,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多饮白开水。

5、保证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7、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歌舞厅、影院、录像厅。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三、秋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禽流感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 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 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 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 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临 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 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 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 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 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 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 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 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食疗:

虽然罹患水痘后,可以终身免疫,但同样的过滤性病毒,会潜伏体内,日后会引致带状匐行疹(俗称生蛇)。为免后患,应小心饮食,将病毒彻底消除。

1.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

2.出疹期间,应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汤:紫草、芫荽、马蹄(荸荠)、白茅根、竹蔗、红萝卜。若小孩有气喘、咳嗽等问题,不要用马蹄(荸荠)和红萝卜。

3.出疹过后,应用:

(a)膨鱼腮煲粥;

(b)青天葵(或称乌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汤,以清肺热。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禽流感

禽流感——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病毒引起,禽类发作用呼吸系统疾病至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人如密切接触或进食患病家禽,可造成感染。

预防:远离家禽及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不去空气不流通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用流动水常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并将纸巾丢在有盒的垃圾桶内。吃禽肉、禽蛋要煮熟煮透。

四、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1.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自身防护;

2.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从事餐饮业、保姆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

3.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4.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应经煮沸后丢弃,不可用来喂饲家畜。

5.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患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

6.管好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

7.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8.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篇五:预防传染病方案

设计意图:

春天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有的孩子已有一些患传染病的体验,如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所有的孩子都有大预防针的经验。此活动旨在结合季节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春天传染病的情况,说出及画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传染病的资料。

2、准备材料:电脑视频、图片等等

过程建议:

1、情境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时天气怎么样?你感觉身体会怎么样?播放医院很多病人就诊的视频新闻,了解春天人很容易生病。讨论:春天气候乍暖还寒,春雨绵绵,潮湿多雾,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2、请幼儿讲述自己患传染病的经历和感受、治疗过程等。(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

3、讨论:疾病预防的方法。(如预防接种,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留一天起转变增减衣服,要有足够的运动和休息,保持个人的卫生清洁及进食不同营养的食物,以增强个人的抵抗能力;少到公共场所,如茶楼、电影院等。)

4、观看有关春季传染病的视频,了解春季多发疾病的知识,及其相关预防措施。

5、向幼儿介绍和讲述有关的预防方法,讨论,如何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健康宝贝。

延伸提示:

1、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留意天气转变增减衣服等。

2、结合打预防针,教育幼儿要勇敢。

3、绘画:《打预防针》。

韦寨镇中心校

石排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 篇6

鼠疫这种传染病在解放后,我国国内人间鼠疫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霸权主义者把鼠疫杆菌列为生物战剂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媒体都有刊登有关鼠疫的报道[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鼠疫开始活跃。我国的鼠疫疫情也呈现上升趋势,新疫源地不断出现,部分鼠疫静息疫源地重新活跃,动物鼠疫流行范围逐渐扩大;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增加了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2],为加强鼠疫防治,卫生部发布《全国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现收集有关鼠疫的流行概况与预防控制资料报道如下。1.概况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发生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动物之间流行,主要经蚤叮咬而传播,亦可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而且该菌还曾被不法之徒用于生物恐怖活动,因此鼠疫不仅对疫区人民的健康构成危害,还严重威胁国家生物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因为野鼠传至家鼠,然后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等)、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人口迁移和卫生条件的恶化等都促进了鼠疫感染的传播。

2.国外鼠疫流行概况

从全球来看,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3次大流行,造成 1 数以亿计的人员死亡[3]。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其起源众说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三百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暴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4]。还有近年来的一些流行,例如,在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1994年与我国毗邻的印度暴发较大规模的鼠疫,感染病例达693例[5]。2002年,有13个国家向WHO报告的鼠疫病例数1925例,其中177例死亡。2003年,9个国家报告了2118例病例,182例死亡[3]。我国同类疫源地行政区划之间基本没有自然屏障,且周边国家普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越南等国家每年都有鼠疫发生[4]。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容易引发鼠疫,造成鼠疫的境内外传播。3.国内流行概况

我国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鼠疫流行,病死率极高[5]。已经被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我国的11种类型疫源地中,除蒙古旱獭、布氏田鼠疫源地相对稳定外,有9种处于活跃状态,南方家鼠、西部旱獭、北方沙土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猛烈。鼠疫自然疫源地1990年分布17省区202县50多万平方公里,至2002年分布19省区278(包括行政区划变动增加8个)县,99.3万平方公里。1981~2002年,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3省区发现动物鼠疫流行739县次[6]。

1981年以来,人间鼠疫病例大幅度增加,在云南、贵州、广西、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等9省区1981~2002年发生人间鼠疫病例860例。其中1990年75例,2000年254例,分别是80年代和90年代最高发病年份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的流行趋势为我国人间鼠疫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疫源地从静息转为活跃,染疫动物种类增多,疫源地范围不断扩大,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增加[7]。我国一些省市县一直为防治鼠疫的重点区域,一些村民有猎捕旱獭的习惯,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力度的逐年加大,大批人员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淘金、开矿、兴修水利、采药、旅游等活动,与染疫动物接触的机率大为增加,加之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一旦不慎染疫,随时有可能造成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8]。

4.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

4.1病原: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0℃。我国鼠疫杆菌共17个型,均以地方命名,如祁连山型、北天山东段型等。鼠疫杆菌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在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死亡,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5%石炭酸、5%来苏、5%~10%氯胺均可将病菌杀死[5]。

4.2传染源: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患者最为重要;败血症型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4.3传播途径 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

4.4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并可为隐性感染,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轻症鼠疫容易被治愈,病后免疫不充分。

4.5流行性及季节性 本病多由疫区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季节性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份流行,肺鼠疫多在10月份以后流行[5]。

5.临床表现

临床以腺鼠疫最多见,肺鼠疫病死率最高,其他还有败血症型、皮肤型、肠炎型、眼型等。

发病主要特征: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潜伏期一般为2~5天。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2~7天;原发性肺鼠疫1~3天,甚至短仅数小时;曾预防接种者可长至9~12天。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腺型、肺型及二者继发的败血症型。近年来轻型及隐性感染也相当常见。轻型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仅表现为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压痛,无出血现象。除轻型外的其他各型,起病急骤,均有较重的毒血症症状及出血现象。腺鼠疫最为常见,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肺鼠疫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4]。除具有严重的鼠疫一般症状之外,还有呼吸道感染的特有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剧,恶寒,高热可达39~41度。病人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因严重发绀故有“黑死病”之称[9]。6.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

6.1 一般防护

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旱獭等野生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发现死鼠、死獭要及时报告。农村应改善住宅防鼠条件,特别是茅草房的改造、建设防鼠粮仓、家园畜圈硬底化等;城镇应重点治理脏、乱、差,特别是农贸市场、饮食服务行业、物资仓储场所、家居环境卫生等。整治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彻底改变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生存环境, 有效控制鼠、蚤密度指数,限制其生存或控制其数量;根据《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 15978—1995),人间鼠疫的控制,必须在灭蚤的基础上或与灭鼠同时进行,药物灭蚤,做好消毒杀虫等爱国卫生工作,尽最大努力,预防疾病发生。

消灭老鼠是重要的措施,灭鼠药常用的有:溴敌隆毒饵、敌鼠钠盐毒谷、杀它仗等;传统的使用捕鼠笼、粘鼠胶等捕捉老鼠。在疫源地内严禁非法猎捕、剥食、贩运活、死旱獭和其它疫源性动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出售、运输和加工旱獭及旱獭皮张、肉、油、爪、尾、骨、内脏等;进一步加强检疫监测,提高鼠疫疫情应急处理能力。

6.2 免疫预防

正在使用的鼠疫疫苗主要有死菌苗(USP菌苗)和减毒活菌苗(EV菌苗),全细胞鼠疫死菌苗于1946 年首次应用于人类,通常只有高危人群接受疫苗接种,主要包括从事鼠疫研究工作的人员,有潜在危险接触强毒株的人员和在疫区服役的军事人员。该疫苗免疫有效性,死菌苗对肺鼠疫的保护率低因而在使用安 5 全性有效性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鼠疫减毒活菌苗EV76株,于1908年开始使用,应用于人类免疫时,仅对腺鼠疫有较好的保护力,对肺鼠疫不能提供保护[10]。

由于目前使用的鼠疫死菌苗和减毒活菌苗在有效性副作用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科学家正在研制使用方便、低毒、安全、高效的新型鼠疫疫苗,其中有减毒活疫苗、组分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等等 [10]。

【参考文献】

[1] WHO发布.2006年9月29日:刚果已报告了1174起肺鼠疫的疑似病例2006.11.9.[2] 卫生部.全国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卫疾控发〔2005〕522号

[3] 屠宇平编译,人间鼠疫.疾病监测,2004,19(10):396~397 [4] 鼠疫曾三次在全球流行 恐怖催生卫生革命.新华网,2004.8.30.[5]徐韬.鼠疫.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6):14 [6] 王晓春,高崇华.关于我国鼠疫疫情趋势的思考.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18(4):253~254 [7] 王陇德.加强鼠疫防治工作 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卫生部副部长在全国鼠疫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4.8.31.[8]民乐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鼠疫防治工作的通告.民政发〔2006〕128号

[9]高超.关于肺鼠疫.中国健康教育,2003(19)3:165

石排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增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我校反腐倡廉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规划》、更加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全面系统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二、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科学的预防体系,努力消除职务犯罪的各种隐患,坚决遏制各种职务犯罪苗头。

三、工作重点

围绕学校工作重点,通过对职务犯罪风险源点、部位、环节的分析监控,最大限度预防干部职务犯罪,保证学校健康运行,维护学校和谐稳定。

(一)实行预防教育制度。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力度,增强教职员工的法治观念和自律意识。通过政治学习、行政会议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常规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组织教师举办一次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讲座、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开展一次廉政教育座谈会、撰写一篇心得体会、组织一次廉政知识答卷或竞赛活动)等进行预防。

(二)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严格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严格执行

学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定,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内部监督和制约。

(三)规范廉政考核制度。对于学校后备干部选拔、中层干部提拔,实行严格的廉政、廉洁考核。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重在源头预防,有效遏制和减少教师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塑造教育系统勤政廉洁、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学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全校预防工作。

(二)突出重点 健全制度。继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及各项民主监督制度,强化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加强对干部提拔、人员招聘、职称评聘、物资采购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督。

(三)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抓好理想信念、反腐倡廉、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依法从教、廉洁从教的自觉性,做好每一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组织机构

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莫峰(校长)

副组长:汤辉(工会组长)

成员:全体教职员工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把这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列入议事日程。

(二)务求实效。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走过场,达到预期目的。

(三)统筹兼顾。在做好本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安排好其他各项工作,做到学习教育工作两不误。

七、具体步骤

1、开展一次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活动,要有图片资料。

2、先召开行政会议,再展开全体教职工会议。

3、开展一次预防职务犯罪的讨论会。

4、再次开展“贵州省教师誓词”宣誓活动。

5、组织观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片活动。

保田镇中心小学

夏家沟小学预防传染病总结 篇8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与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相关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夏家沟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方案》,成立由邱校长任组长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晨午检制度》,坚持常年对学生进行晨午检,对于发现的高烧病人及时送医院治疗;建立《夏家沟小学疫情报告制度》,对于发现的疫情及时报到卫生防疫部门,学校传染病防控有专人负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发现的玩忽职守现象,学校坚决予以处置。

首先学校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防控的相关制度,例如《消毒制度》、《学生因病缺课追踪报告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做到有制度有贯彻执行,坚决落实到位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工作。

今年春天,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展以防治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主要内容的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在学生中间利用宣传版面、班队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自觉抵制传染病,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大规模流行。春夏之交,又开展了一次以防控手足口病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危害,防止手足口病在学生身上发生。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学校开展了一次以除四害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确保空气的新鲜,学校组织人员对教学楼内教室、楼道等场所开展消毒,让细菌没有滋生的土壤。保证学校良好的卫生环境。严格控制学生的饮用水安全,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禁止学生带零食到学校,教育学生树立节约意识,不乱花钱,不买不吃垃圾食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去年秋天开学伊始,认真开展一年级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对于在查验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补种的学生,要求其利用假期时间到卫生院补种,不能按期完成补种工作的学生,不让其上学。10月份,根据教育局和卫生局的《加强学生体检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联系镇卫生院对全校学生开展了一次健康查体活动,通过查体,发现学生的近视率有所升高,因此,学校下一步将加强近视眼的防治工作。学生肥胖也比较严重,要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教育学生健康合理膳食结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防治肥胖现象的发生。

3月份是春季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制度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感冒在学生中间曾一度流行,但是在学校的严格监控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流感很快结束,学生也恢复了正常状态,其次,各班主任积极组织的《传染病病防控知识》培训,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防控肺结核的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肺结核病的紧迫性,也认识到肺结核病的危害程度之大,从而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通过宣传教育,学生提高了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总之,学校要坚持不懈的抓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安定,保证传染病不在学校里爆发流行。今后学校将一如既往的抓好传染病防治这一工作。

夏家沟小学

小学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应急预案 篇9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各年级组长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疾病或其他原因不明的群体疾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方能回校上课、上班。如系传染病,必须经治疗痊愈,并经确认没有传染可能后方可出院休养,休养结束回校恢复正常工作。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防控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投入工作(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学校迅速疏散可封闭管理的一个楼层作为隔离室,要求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安全员姚惠珍立即向县教育局和县疾控中心报告,并通知传染病医院来校救治,需住院治疗的立即转送传染病医院。染病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立即通知染病学生家长,请家长陪同护送学生去医院,家长短时间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要按照医生要求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县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工会主席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医生不允许护送的,不派员护送。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拨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并有确切医学保护,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县教育局、县疾控中心,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报告电话:z

县疾病控制中心:z

7、如属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出血热、鼠疫等烈高危传染病或疑似烈传染病,应立即请示县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

具体做到:

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阻断可能造成扩散的一切联系,等待卫生部门和县教育局的处理。

②疫点消毒。由县卫生防疫部门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或进行预防性治疗。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石排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 篇10

古城明德小学 一年级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②隔离患者。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

流感与普通感有着区别。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亡。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

流感的预防措施有:①注意体育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②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喷洒漂白粉液消毒。③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④预防流感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中毒型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该病常年散发,夏秋多见,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

预防:易感人群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

预防:①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②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③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

6、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24小时可遍布全身。防治措施:①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②接触风疹病人后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有预防效果③发现病人后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

7、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防护措施:①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②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③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⑤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

上一篇:二建继续教育必须去吗下一篇:一抹炊烟飘过的路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