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24-10-07

梅川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共9篇)

梅川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1

梅川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修改稿)

(2008---2010)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儿童自身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宗旨,为创设科研推动幼儿教育的条件,促使全园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更好更快地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情况分析

自1998年创建绿色幼儿园起,我园就坚持不懈地把环保教育融入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并将环保教育与二期课改的主题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富有梅川幼儿园特色的环保教育活动中,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体验到保护周围环境的快乐,因此我们一直想以环境教育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但因师资力量欠缺及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而迟迟没有开展科研工作。近来,我园教师队伍素质有所提高,12名教师总人数中,编制内教师从原有的8名增加到11名,仅1名外聘教师。35岁以下教师从1人增加到4人,本科学历从无到现有3人在读,大专学历10人,这为尝试科研实践提供了人员基础。另外我们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经验,大部分教师从未参与过科研工作,这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想借助区科研领军人物,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有力地推动我园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帮助教师树立“科研引领教研”思想,鼓励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教育科研的方法,提高教师开展课题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将开展以童话为载体校园园所环境文化的教科研活动。

二、指导思想

以科研带动教育、推动教育发展的观念为指导,坚持“科研为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服务”的工作方向,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基础上,以童话为载体开展以科研为指导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为提高梅川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而努力。

百度文库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努力构建一支具有良好的教科研素质、立志于开拓创新的教师科研队伍,推出具有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总结,打造具有我园特色的以童话为主的园本课程,以童话环境、童话课程、童话创作的核心价值加速梅川幼儿园争创一级幼儿园。

四、阶段目标

第一年(2008年9月~2009年8月)

1、提高科研引领教研意识,组建课题组,以点带面开展课题研究,并将个体科研经验辐射为全园教师共同的教科研资源,增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信心。

2、创设能为3-6岁幼儿所理解的、能与之互动,能让幼儿体验真善美的童话环境。

第二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1、不断优化教育科研队伍,以园长为科研组组长,骨干教师担任科研分管小组的副组长,其他教师担任各科研组的组员,做到人人参与,上下互动,形成科研合力。

2、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并实施对教育科学进行阶段性考核、评价和成果展示,逐步以童话故事教学、童话剧的创作等方面的成果展示,来为教师的专业和科研能力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

第三年(2008年9月~2011年8月)

1、加快园本课程开发运用,在教育科研初步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推出具有梅川幼儿园特色的以童话为主的园本课程,并进行推广和运用,促进童话教育在我园的全面展开。

2、完善“教研、科研、师训”一体化建设,在教育科研初步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推出具有梅川幼儿园特色的以童话为主的园本课程,并进行推广和运用,促进童话教育在我园的全面展开。

五、主要举措

1、建立科研小组,筹备科研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科研工作在我园得以顺利的开展,切实提高全园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在做好三年园务工作的全面规划的同时,加强我园科研工作的部署,加紧建立科研小组,为确保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以园长为科研组组长,骨干教师担任科研分管小组的副组长,其他教师担任各科研组的组员,做到人人参与,上下互动,形成科研合力,开展以童话为载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教育科研中,园领导明确各个科研成员在科研工作中的职责,加强管理,明确要求,将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研工作、与师训工作、幼儿的终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实在在地推动梅川幼儿园的发展。

2、完善科研管理,开展科研工作

(1)完善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是推动园教育科研活动展开的有力保障。我园科研组将对以童话为载体的科研工作进行研究,并按程序对课题进行开题申报、立项、过程研究、结题论证、成果展示等,对参与课题研究并取得成绩的教师个人予以奖励,以此不断地推动我园科研工作的发展。

(2)实施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工作,定期请区里科研专家来我园指导科研工作,接受专家的点评,听取专家的建议,建立教育科研工作改进实践、优化实践的奖励机制,将教育科研与教师教学考核相结合,激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3)园里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础培训,指导教师将教育科研与平时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另外做好教育科学研究的提高培训,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活动,将区里的精神带回来,提高我园科研活动的质量。

(4)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并实施对教育科学进行阶段性考核、评价和成果展示,逐步以童话环境的创设、童话故事教学、童话剧的创作等方面的成果展示,来为教师的专业和科研能力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

(5)建立建全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机制,将有梅川幼儿园特色的童话教育科研成果以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童话木偶表演等方式加以传播,为社区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借助社区的力量进一步推动园的发展。

3、实施课题研究,重视科研成绩

(1)实施课题研究,依托专业的力量,借助区科研领头人的智慧,进行童话教育科学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可行性和创造性。

(2)重视课题研究分阶段的总结和成果整理,适时由课题组长向组员们进行小结与反思,并部署下一阶段的科研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园领导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的教科研成果,尝试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扎扎实实地有教科研推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1)加强我园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围绕童话教育科研,促进教研与科研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活动,捕捉科研中的难点和关键点,突破以往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加大研究的力度,提高研究能力。

(2)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引领作用,增强她们在科研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以童话为载体的科研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观摩的方式,形成专业引领的合力,促进园内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3)完善教研、科研、师训一体化的运作,将教育科研纳入师训和教研的范畴,面向全园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工作。

(4)以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在研讨、交流、观摩、讲座中提高培训的效果,使教师在科研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中,体验到教科研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提高认识,使专业水平和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提高。

5、投入科研资金,提供科研保障

(1)设立专项的科研基金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切实保障,我园每年按一定的预算并支出科研经费,用于进行科研活动的各项专用,保证教育科研在计划内有序

地开展。

(2)在专项的科研基金中,各项用途按比例进行分配,保证设立科研成果奖励经费,对在教育科研中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组室进行奖励,以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园教育科研管理和教科研活动得以正常地开展。

梅川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2

一、问题提出

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落幕,验证三年计划的成果势在必行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前提是认识的提高,中端是行动的有力和实在,末端是发展学前教育的现实成效。[1]目前各地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结束,如何评价与验证各个省份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后的学前教育综合水平及发展指数,成为进一步需要面临与解决的问题。

2.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

已有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学前教育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东部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学前教育发展较快,而中部学前教育发展较缓慢。中部地区整体及中部各省份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在多方面落后。[2]为避免形成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区域性凹陷,国家需要关注和加大对中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力度。

作为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占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 862.0万人(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其中省内的农村面积在全省占据相当的比例,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安徽省学前教育集合中部省份特点,具有代表性,并叠加了东部与西部现象,具有兼容性,可以说是融合我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个缩影。

据刘占兰等人的《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指出:2003—2010年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综合指数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在全国30多个省份中排名靠后,在中部8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一。从入园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公办园比例、师幼比、教师学历和城乡差异六个分项指标来看:中部地区整体的财政投入水平和公办园比例明显呈凹陷;安徽省则在入园率、财政投入、师幼比、城乡差异几方面明显低于中部平均水平,相对于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来说,安徽省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较弱。同时,安徽省学前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学前三年毛入 园率偏低,“入园难”问题 较为突出,与人民群 众对学前 教育的需 求不相适应等。[3]

二、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分析

1.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测量方法

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客观描述和比较我国各个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对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4]本研究借鉴刘占兰等人在《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实施后的综合水平,具体如下:

该研究认为,评估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1/4×(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其中: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学前教育投入指数=1/2×(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公办园比例);学前教育质量指数=1/2×(师幼比+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城乡差异指数。综合考虑目前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的有效统计数据,无法获得具体的城乡差异和专任教师学历指标数据。因此,拟用专任教师占整体教职工比例代替专任教师学历比例;在学前教育公平方面,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替代分析。计算公式 转变为:学前教育综合发 展指数=1/3×(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因此,本研究是立足与借鉴刘占兰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安徽省本土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即纵向上从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三个方面分析,横向上从城市、农村两个方面分析,构成多方位、立体式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

2.2010—2013年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安徽省已有的三年计划数据计算得出学前教育的分项指数并绘制相关的发展趋势图,具体指数见表1、图1与图2。

注:入园率、师幼比和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来自2010—2013年《安徽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统计汇总快报》,公办园比例来自2010—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财政投入数据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财政部门网站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从整体上来看,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基本重合在一起,呈现稳中略升的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不显著,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迅速,2010—2011年与2012—2013年发展较为平缓。具体来看,安徽省的部分指标仍处于波动水平:入园率处于逐年提升的趋势,尤其在公办园比例方面有大幅度发展;师幼比和财政投入处于波动不稳定发展趋势;而专任教师占整体教职工比例则呈逐年递减的发展趋势。如此看来,虽然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学前教育综合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如图1所示,安徽省学前教育机会增加,入园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迅速,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增长较为平缓。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使2011,2012和2013年的入园率达到53%,56%,60%。如表1数据显示,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三年入园率已经达到52.9%,71.8%,75.3%,远远领先于预定目标,相对于之前入园率有很大提升,表明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如图2所示,安徽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整体提高、呈波动发展趋势,2010—2012年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显著,而2012—2013年投入比例相对之前有所下降;公办园增多、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发展状态良好。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安徽省公办园已经达到3 045所,超出计划目标1 117所,成果显著。

安徽省学前教育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师幼比呈波动发展趋势,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缓慢发展,其中以2011—2012年有所下降,发展相对滞后;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教师缺口大,发展状态亟待改善。

三、安徽省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存在重量忽质的倾向,缺乏有效区分城乡建设指标

(1)综合发展指数较低、学前教育普及率低。首先,据2010年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显示,东部地区平均入园率为0.828。而安徽省实施三年计划后的入园率为0.753,仍低于东部地区实施计划前的入园率水平。其次,安徽省没有清晰区分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入园率现状,同时三年计划中也缺乏根据双方实况制定城乡有别的入园率指标。第三,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安徽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还存在普及率不高、入园率偏低、幼儿园数量不够、班额过大等问题。

(2)幼儿园建设数量不足,且重量轻质。首先,从2010年安徽省各市县的建设实施进程来看,关注及通报的重点主要放在幼儿园建设数量的进度和入园率的提升等显性标准上,对于经费、管理、师资等软性标准则较少涉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学前三年高入园率、公办园数量激增的“大干快上”倾向,注重“广覆盖、保基本”忽视“有质量”。其次,安徽省共有56个县和1 000多个乡镇(街道)。如此来看,即便全省完成三年计划目标,建设了625所乡镇中心园并且全部投入使用,也远不能实现乡镇幼儿园全覆盖,无法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园”的目标要求。

(3)农村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布局建设问题较为突出。安徽省农村幼儿园办园形式多样,已基本形成以县级公办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但是整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首先,安徽省农村地区乡镇中心园数量不足以覆盖乡镇地区,且乡镇中心园的办园质量仍待勘察;其次农村民办园占据一半江山,目前安徽省关于农村地区民办园的发展问题无有效的监管体系。第三,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建设未能顾及多数农村幼儿的入园需求,如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部分乡镇,如叶集镇南依大别山,素有“大别山门户之称”,范围方圆数十里,分布着上百个村落,然而全镇仅有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中心园和少数的私人临时办小规模幼儿园。

2.财政经费存在“重投入、轻分配、轻管理”现象,财政体制被动滞后,经费缺乏制度性保障、民办园在大力兴建公办园的势头下发展受限

(1)经费的投入比例不稳定和单一化,经费体制缺乏弹性。首先,安徽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较之前有所提升,但呈现波动不稳定状态。据数据显示[4],2010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的全国平均水平为0.170,而安徽省行动计划实施三年的财政投入比例依次为0.080,0.156,0.088,仍低于实施计划前全国的平均水平。其次,安徽省尚无独立健全、顺应时势的幼儿教育经费投资体制。一方面,由于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幼儿涌入城市,目前对于流动性幼儿的教育经费支持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安徽省在经费的投入方面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及鼓励个人出资办园。但是由于农村很少有社会团体,且公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农村地区不适合采取吸引社会力量和鼓励个人出资办园的策略。

(2)经费的分配比例失调,缺乏管理、利用效率低下。一方面,目前安徽省主要通过提升学前财政投入比例、设置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等措施来增加经费投入,但是对于经费的具体分配利用、分配比例等问题缺乏思考,且多是直接将资金拨给幼儿园,忽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投入、轻分配、轻管理”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使得学前教育经费分配不公、利用率不高,进一步加重了安徽省幼儿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安徽省幼儿教育资金不能实现自由流动。据调查,安徽省在省、地、县三级财政部门之间一般没有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纵向转移支付关系和活动,同级的各财政部门之间、不同部门的财政机构之间也缺乏横向联系,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缺乏弹性。[5]

(3)公办园与民办园办学差距大,民办园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势头下发展受限。首先,办学层次与实力差距大。安徽省公办园在倾斜性政策的支持下,办学条件良好,保教质量较高。民办、村办、企业办及个体办幼儿园等,受资金的制约与教育资源的限制,保教质量与公办园相比有较大差距。其次,安徽省政府对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园的规范和引导不力,对非政府力量办园的管理较为松懈。很多的民办园,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民办园基本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再次,从三年计划落实的情况来看,安徽省政府重点关注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努力提高公办园的比例。如计划于2013年拥有幼儿园8 770所,公办园共由1 689所增加为3 617所,占整体的0.412,而民办园仍有5 093所,占0.581。如此看来,在安徽省整体幼儿园中,民办园依旧占据一半江山。公办园“大跃进式”的发展态势使得民办园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师资流失问题和发展空间缩小等问题。客观地来说,当前安徽省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民办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市县,无法保证公办园成为市场主体的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处理和协调大力发展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受限的矛盾,已经成为安徽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师资缺口大、结构不良,农村教师缺口严重,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1)师资缺口大,农村幼儿教师缺口尤为严重。随着三年计划的实施,伴随投入、场所、规模等硬指标的逐步实现,“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大为缓解,但是幼儿师资短缺问题却凸显出来。就安徽省三年计划目标提出:未来三年里教师数量要达到8.7万人,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8 770所,平均分配下来,每个幼儿园将只能拥有10名教师。根据国家幼儿园班级师资配备要求(2个教师,1个保育员),那么平均每个幼儿园只能拥有4~5个班。如此来看,幼教师资的数量跟不上政府大规模兴建幼儿园数量的硬性指标。此外,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学前三年适龄幼儿为217万人,其中农村地区有140万人。根据目标中60%的入园率来计算,入园幼儿将达到130.2万人,其中农村幼儿就有84万人。根据目标中所定1∶15的师幼比,那么将需要教师8.68万人,其中农村教师缺口达到5.6万人。以目前的发展势态来看,难以满足农村地区5.6万的幼教师资缺口。而且安徽省三年计划中关于教职工培养方面提出,要通过多种办学模式使得师资年培养规模达到1万人。如此计算来说,基于假设排除所有培养人员流失、转行的可能性,即便安徽省实现每年1万人的培养规模且全部投入幼教一线,在三年计划收官之际也只能培养3万多人,远远弥补不了4万人的师资缺口。

(2)优质师资缺乏,队伍结构不良。目前安徽省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主要由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几部分组成。其中拥有中专学历的教师群体占很高比例,本科以上学历幼儿教师的比例极低。城市专任教师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专科以上)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而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多为中专、高中学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次,安徽省现有的幼儿园保教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保教人员的专业知识极度缺乏,且受用人机制、待遇等问题的制约,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难以保证。最后,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缺乏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占相当一部分比例、大批没有持证上岗的教师充斥其中,质量堪忧。

(3)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过于同一化,缺乏差异性。目前安徽省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缺乏区分城乡有别的分类培养。据调查,安徽省大批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培训,其教育理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培训可以关注教师基本教育理念的转变。城市幼教人员的观念相比较为先进,但在具体的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城市幼儿教师的培训内容可以关注专业技能和教学手段的提升。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相对较少,专业发展比较困难,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教发展的需求,也制约了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优化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1.优化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城市地区坚持规模与质量提升并重,农村地区继续落实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资源普及体系

(1)科学统筹学前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与优化城乡幼儿园空间布局,普及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体系。安徽省农村与城市各地的实际情况各异,省政府应该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但同时应对城乡幼教的发展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城市与农村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数量、适龄幼儿人口数量、师资数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城乡有别的入园率指 标,以便真正保障城乡幼儿 入园机会均等。

(2)坚持促进公平、保障质量,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首先,实施“规范化工程”、制定办园标准及质量评估制度,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普及。一是规范幼儿园布局调整。各区县将幼儿园建设与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到位,办好公办幼儿园。二是本着安全适用的原则,结合安徽省本地的经济水平及人口数量、密度等实际情况,比照国家规定居住用地及城乡幼儿园建设标准,制定“城乡幼儿园建园标准”、“城乡幼儿园评估标准”等。省教委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为农村幼儿园配备、更新、添置设施设备,确保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落实到位。三是规范办园行为。省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幼儿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制度和等级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办园行为,清理查处非法办园点。其次,尝试在经济较发达的市县建立辖区学前教育机构的片区教研网络,构建公办园与民办园、城区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的联动发展机制,鼓励各类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2.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资、监管及评估验收体制,解决大力发展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受限的矛盾

(1)继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城乡有别,向农村倾斜的经费投入机制。首先,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要切实关注投入的结构和方式,确保制度性投入不断增加,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其次,由于城市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基础不一,制定城乡差异性的经费投入机制。城市应从当地自然、经济与人口分布状况和现行办学与管理体制出发,培养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同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实行政府支持、举办者投入、社会捐助、家长缴费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机制要侧重于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家长交费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并逐步加大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性投入中幼儿教育经费的比重。[6]如可以对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发放教育券,减免部分费用,缓解贫困家庭的经费承担,建立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弱势群体保障体系。

(2)提高经费分配利用效率与监管力度。首先,安徽省政府应对如何分配财政投入做详细的规定,对经费的使用进行规范和指导,以使财政投入最终能服务于计划。同时,省政府应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式、投入对象、投入重点进行调整,以减少城乡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与村办园之间的差距,扩大经费投入的受惠面和使用效率。其次,在教育经费具体使用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对财政经费利用的监管力度。建立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的督导及监管体制,确保学前教育经费的有效落实。最后,在经费投入使用后建立相关的评估体制,以加强对学前教育经费的落实及效益分析,不断完善与修订经费的运用机制,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以便保证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3)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幼儿园,创办公办与民办互促的发展模式。首先,政府应杜绝对社会力量办园的监管管理的缺位现象,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公民办一体的有关经费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制度。[7]其次,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渐进改革。一方面,坚持大力发展公办园来平衡与民办园间的比例结构,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掌握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定价权”,促进办园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财政资助和资产流动的引导。如进行一定的财政拨款,对学生发放教育券并同时实行税收调节制度。如此,政府不仅在公、私立教育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也间接地承担了对私立教育的财政责任,履行对民办园的监管职责。最后,创建公办与民办互促的发展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公办与民办并举,既强调政府的责任,又为民办教育留存适宜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满足大众对多元化学前教育的需求。

3.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水平,建立城乡有别、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

(1)科学计算师资缺口,多渠道补充师资,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首先,根据安徽省城乡各地的适龄入园幼儿数来确定合理差异的城乡师幼比及师资缺口数量。其次,多渠道、有重点地分类补充师资,解决幼教师资短缺问题。一是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依托设置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幼师和幼专扩大幼教师资培养规模。二是以县为单位实施农村小学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合格后从事幼教工作,转岗教师身份和待遇保持不变。三是引导具备相应资格和条件的非幼教专业高校毕业生,经培训合格后择优录取,担任幼儿教师。四是通过非幼教专业的在校师范生自愿转专业或主辅修等形式培养幼教师资。

(2)革新师资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促进保育员专业化。首先,必须革新师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各区域教师编制标准、资格考试、招聘、调动等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可建立全省各市县共享的、由省教委宏观调控、各市县教委具体调配的教师资源库,以确保全省各区域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其次,根据培训教师对象的不同,建立分层、分类、有重点的多元化幼儿教师培训制度,根据不同标准将教师分成不同类型,如园长与教师、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等,根据其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不同的职业定位,改革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以建立分层次、分阶段、按需要设立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3)实施区域城乡联盟,加强师资交流机制,建立政府统筹管理的城乡教师流动制度。首先,开展以市县为单位的学前教育公办园教师与园长定期流动的研究,促进安徽省各地区优质幼教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互通与共享,以实现教师资源的动态平衡。其次,建立城乡教师定期合作交流机制。第一,形成“送教下乡”的常态机制。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每年组织相关幼教专家、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到各区县巡回讲学或任教,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广泛的高质量专业培训。第二,建立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制度。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城市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支教,农村幼儿园教师到城市幼儿园“访学”,可采取一对一交换教师的方式进行。第三是对口支援,例如,大学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实习、青年志愿者计划、地区对口支援等。[8]

摘要:随着第一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系统分析其成效意义重大。研究根据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数据,参照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从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城乡发展等维度,分析了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成效,进而探讨了促进安徽省学前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梅川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3

一、加大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力度

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要求根据杭州儿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幼儿园园舍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目前,各县(市、区)已根据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要,结合所在地区住宅布局情况,基本完成学前教育布点专项规划。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将“2011年底前新建改建100所幼儿园”列入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分管副市长与分管县(市、区)长签定了2011年幼儿园建设任务书,将100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各地幼儿园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空前。如江干区提出三年内实现“三个三”的目标,即投入建设资金3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以上,新增班级300个。富阳市政府2011年投资学前教育项目共18个(列入市政府建设任务书的有7个),计划总投资13421万元,总建筑面积达84134平方米。余杭区确定2011~2015年全区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共74个(其中2011~2013年完成36个),预计将新增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新增班级796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0.76亿元。

温州市“十二五”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同步规划。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和总量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新农村建设任务,按照“1650”(指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中心镇)城镇体系框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后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并结合中小学校网布局调整科学规划空间布局。2011年3月制定并印发《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已经列入“十二五”温州教育重点发展工程,市、县两级同步实施。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主要以扩大等级幼儿园覆盖面为载体,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201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等级幼儿园19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23所,新增优质资源惠及2.5万名幼儿。同时,抓住全市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加强乡镇等级中心幼儿园建设,构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体系,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到了90.71%。

台州市以县、乡镇为单位,分级制定《近、中期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市根据“园随社区走,万人一园”原则,农村根据“一镇一中心,一村一园”原则,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幼儿园实行联合办园,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全市新建376所幼儿园,在2012年前确保每一个乡镇都拥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

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宁波市政府制定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中明确要求,到2013年各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2%以上。这一指标已纳入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考核,并分解到三年逐步实现。目前,各县(市、区)均大幅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如鄞州区2011年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达1.1亿以上,较2008年增加了9000多万。宁波市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从2008年的1000万增至2011年的3000万,2012年将增至5000万,主要用于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和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湖州市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湖州市财政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励市级幼儿园升等级、教玩具配备补助、省等级幼儿园保教质量考核奖励、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等。长兴县2011年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费总投入3396万元,约占全县教育事业费总额的4.8%。德清县2011年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幼儿园教师业务进修、幼儿园升等级奖励、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奖励、民办幼儿园扶持等。安吉县每年按1%递增水平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2013年将达到8%以上。

绍兴市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幼儿园升等级创标准奖励机制、学前教育困难资助机制、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设立”实现五个全覆盖。如,越城区从201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对公办幼儿园和参照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等级幼儿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每年每生200元的补助。2011年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每人补助13500元,2013年将达到15000元;对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考核为优良等级的,每人每年再增加5000元的补助。

三、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宁波市通过政府督政、政府督园、社会督园三个层面加强学前教育监督和规范。(1)政府督政。全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当地政府教育事业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启动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2)政府督园。各县(市、区)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无证园,规范民办小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规范。如宁海县通过说服教育、签订承诺书、现场督查、勒令停办等多种形式,在引导和治理无证幼儿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仑区采取重点扶持、限期整顿等办法提高个体幼儿园的办园质量。(3)社会督园。通过建立与广大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例如,海曙区创新幼儿园管理方式,成立由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组成的“教育议事会”,对幼儿园办园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审议和协调,强化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金华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金华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乡镇总数的40%和85%以上;至2020年,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85%和100%。义乌市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市教育局新设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审批,加强对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使其改进提高。对已评的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磐安县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准入制度,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审批、年度检查和评估制度,达不到办园标准的不予审批。二是鼓励幼儿园上等级,积极鼓励全县幼儿园以争创省等级幼儿园为目标,加大投入,提升品位。三是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规范幼儿园收费和财务管理,同一性质、同一等级的公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执行。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杭州市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求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和配备工作进度,提高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数量和比例;逐步提高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非事业编制教师合法权益;拓展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2011年,全市共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1271名,其中定向招聘在岗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800名,主城区还定向招聘民办幼儿园教师69名。各县(市、区)还根据提高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的年度目标,按照差额部分政府补助为主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年收入的补助方案,2011年全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其中,上城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90%,部门企事业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事业编制教师的73.5%;下城区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事业编制教师的64%;江干区根据职称分别给予非事业编制教师每人每月300~1500元不等的经费补助;拱墅区按年人均7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富阳市对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和教辅人员分别给予年人均1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市教育局还下发了《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系列,完善了有关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时要求、培训机构、培训经费保障等政策。

绍兴市增强保障,提高待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增数量。2011年全市专任幼儿园教师比上年增加217名,其中公办教师数比上年增加89名,师幼比达到1∶17;全市农村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达到3﹢X(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配备标准为中心幼儿园3名及以上、每个中心村幼儿园1名及以上)的乡镇达6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4%。二是增待遇。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其中越城区、绍兴县2011年教师平均收入达到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年平均收入为2.87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元左右。三是增培训。各县(市、区)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2011年全市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学历奖励经费达263万元。

舟山市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逐年增加事业编制教师比例,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到位,乡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确保各类幼儿园聘用的符合资格的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并依法落实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研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衢州江山市优化配置、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配。一是对上等级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公派教师。二是采取倾斜政策,对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在编教师给予一级浮动工资及农村任教津贴(约230元/月)。三是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职业学校签订协议,招收一定量的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回到原乡镇幼儿园工作。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龙游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一下”:根据下属园区内部建设的需要,总园下派业务负责人到每个园区进行支教和对口支援;“二上”:各联盟园选派园长、教师到总园定期轮训或挂职锻炼;“三互动”:建立交流机制,双方互换教师交流。每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总园每月选派骨干教师到联盟园开展一节示范课、一堂教学点评、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一场讲座等活动。

五、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温州市开展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探索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保教内容,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努力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制了《温州市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从保教管理和一日活动常规两个方面全面规范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探索幼儿园全程化保教质量评价运作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梅川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4

2011-11-18 15:38 浏览次数 681 继10月28日在深圳市宝安区召开珠三角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之后,2011年11月9日至11日,省教育厅在梅州市梅县召开了粤东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会。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总结交流粤东西北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情况,研究部署推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粤东西北地区12个市教育局和13个省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县(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基教科(股)或幼教科(股)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学前教育专家及惠州、肇庆市教育局分管领导、教育科负责人等9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与会的各市、县(区)教育局分管领导汇报了当地今年以来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学前教育的文件精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措施、亮点和取得的成效,并对今后如何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各地级市及各改革试点县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办法多,亮点多,成效好。如梅州市出台了《梅州市学前教育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3年,湛江市财政从市级教育附加中每年安排3000万元,共9000万元,重点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河源市、肇庆市把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创教育强镇必达指标。茂名市对评上省、市一级的民办幼儿园,市财政给予5-10万元奖励。清远市2012年至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建设规范化幼儿园奖励。潮州市积极开展幼儿教师教学观摩、现场绘画主题、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幼儿教师基本功。揭西县正为条件具备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登记、核准定编。遂溪县黄略镇发动社会各界捐资100多万元,将原中心小学校舍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今年秋季招生300多人,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新兴县2010年下半年起,参照小学的标准对幼儿园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徐闻县向社会公开招聘34名公办幼儿教师。汕头金平区教育、卫生、消防、街道等联合开展清理整治无证办学机构专项行动,共取缔无证幼儿园107所,指导筹建幼儿园46所。仁化县县直公办幼儿园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培训机构,分期分批对全县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培训。始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阳山县投入300多万元,利用闲置校舍改建6所幼儿园。信宜市近2年来利用撤并后的小学校舍办起了8所镇中心幼儿园。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梅县实验幼儿园、新建的城东镇中心幼儿园和利用小学校舍改建的丙村镇中心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并对梅州市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了《梅州市学前教育发展五年规划》,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措施,以及梅县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后富裕的教育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等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幼儿园三年行动计划 篇5

结合本中心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讨论与实施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幼儿园的指挥系统畅通有效的运行。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分层次管理,充分授权,跟踪指导,加强交流,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执行力。尝试在月初安排当月工作重点及落实人,在周五安排下周工作重点,让每位教职工对不同时段要承担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规划、注重落实。

(二)探索评价机制

开展“幼儿园里好事多”互评活动,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欣赏,营造和谐互助的精神氛围。将班级工作中的安全、卫生、日常教学、家长工作等重要指标进行日常考核,月底进行成绩汇总,根据所得分数确定A、B、C级。各项工作的等级汇总与年终班级评优挂钩。加强师德修养,严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凡出现违反师德问题一票否决。针对幼儿园合同制教师和在编教师同时存在的现状,遵循机会均等、责权一致的原则,制定在编教师和合同制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三)建设园所文化

梅川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6

(2013年—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提升学校安防技术装备水平,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周边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幼儿人身安全,促进平安建设,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平安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加大安防建设投入,改善安全条件,提升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师生安全。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部署,通过开展校园安防达标建设行动,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确保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本区各级各类学校安防建设全部达到《xx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标准》,努力实现“四个提升”目标,即“进一步提升校园自身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校园周边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薄弱校园安全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部门工作协作水平”,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感,维护校园长期安全稳定。

(二)具体目标

1.2013年,全面启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安防达标建设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成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园)长为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设置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采取社区安保队员派驻到学校担任安保人员的临时过渡办法,加强学校、幼儿园的人防建设;为安保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配全防刺背心、钢叉(每套钢叉包括叉腰、叉颈、叉脚用各一把),更新防爆帽、防割手套、木棍、催泪喷射器、橡胶棒、夜间值班用强光电筒腰等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完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场所的消防设施,做到及时维护和更新;校园周边道路各类交通警示标志基本建设到位;在现有技防设施基础上,指导督促各校园继续强化对校园内部重要部位视频监控和报警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视频监控覆盖面;

2.2014年,深入推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安防达标建设各项工作。在区综治部门协调下,由区教育局具体组织,区公安部门统一指导,各学校、幼儿园具体负责,做好学校、幼儿园专职保安的配备工作,每所公办学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保安,规模超过1000人的学校,每增加500名学生增配1名专职保安,寄宿制学校有专职保安负责寄宿生的安全保卫工作,每增加200名寄宿生增配1名专职保安;专职保安由公安部门统一审查资质,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物防设施建设,确保校门、围墙符合安全要求,确保校园各项封闭管理措施到位;为部分学校安装、维修消防栓,更新消防设施设备;学校设置监控报警室,对本单位的视频监控、报警、电子巡查及系统信息通过管理软件实现联动管理,视频监控、报警信息与公安部门天网工程、110报警系统联网,力争年末联网率达到100%。

3.2015年,各公办、民办学校、幼儿园安防建设全面达标。重点加强民办学校的安防达标建设,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督促各民办学校增加安防投入,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确保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学校安防建设全部达到《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标准》。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达标建设经费保障机制。

将学校安防达标建设经费列入本地区财政预算,设立学校安全达标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公办学校、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保障学校安防设施设备按要求配齐配足;保障学校安保、炊管、宿管和医护等人员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学校安防建设工作经费。民办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由举办者负担。

(二)完善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1.健全领导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区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校安防达标建设管理机制,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区政府是本区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者,统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区教育局是学校安全的主管部门,负责完善制度,制定标准,加强全区学校安防建设的管理与指导;区综治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学校专职保安的配备工作,加大对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度,推动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各尽其职,落实校园及周边各项安全措施;区公安机关负责对学校保安队伍进行培训,负责对学校、幼儿园、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及周边的巡逻防控,完善学校警务室建设,及时处置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负责对学校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维护和运营的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区交通部门负责在校园门口设置明显的交通警示标志,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线、过街语音提示装置、减速带等设施;区消防部门负责对学校幼儿园消防设施的配备、管理等进行指导,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与配合。由分管区长牵头,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学校安防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学校安全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能,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行动计划的完成。

(三)加强学校幼儿园内部安全防范工作,逐步完善学校安全保卫长效机制 区教育局和学校、幼儿园要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学校幼儿园校(园)长是校(园)内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校园安全保卫机构建设。规模较大的中小学要设置安全保卫专门机构,明确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同时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保卫人员,负责学校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规模较小的学校及幼儿园,校(园)长要直接负责校园安全工作,并配备1名以上专职安全保卫人员。

2.加强学校幼儿园门卫管理。各学校、幼儿园要配备2名以上的专职保安,持证上岗。学校专职保安队伍实行区教育部门和区综治部门双重领导与管理。专职保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培训,具备较高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区教育局及所在学校负责对学校保安的日常管理,对不合格的保安人员要坚决辞退。区公安部门负责对学校保安队伍进行培训。

3.建立严格的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学校、幼儿园要建立校外人员入校验证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严格落实值班、巡逻和领导带班制度,学校、幼儿园依托保卫组织,成立以年轻教职员工为主的护校(园)队并明确工作职责,在日常安全检查、巡逻防范、上学放学时段安全防护、住校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及时预防、发现和处置校园安全问题和隐患;要建立并落实住宿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以及校园内外大型活动审批等制度,小学、幼儿园要落实家长接送卡制度,确保学生、幼儿在校、离校和校外活动的安全。区教育局及学校、幼儿园要制定和完善内部安全保卫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队伍,落实应急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落实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定期对校园内建筑物、设施、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加强技防建设。全区各学校、幼儿园要安装专业监控、警报系统,将学校门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纳入全区社会治安科技防范系统。加强学校幼儿园内部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建设,落实学校财务室、食堂、宿舍区、活动区、危险化学品储藏室等重点部位技防措施,努力实现将校内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

5.进一步规范民办、私立教育教学机构管理。区教育局要严格审批程序,对已审批注册的民办学校、幼儿园纳入日常管理。对未经审批的民办、私立教育教学机构,由区教育局牵头,会同民政、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联合执行检查,一律关停整顿。对整顿后达到市颁办学标准,并按要求配齐保安人员和安保设施的,由区教育局予以审批开办;对不达标准的,依法依规取缔查封。各街道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配合教育、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加强未经审批的非法办学单位的排查、整改或取缔。

(四)严格规范管理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区综治、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学校安防达标建设的督导工作机制,协调、督导学校安防措施落实,督查结果要作为年度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日常检查不达标的单位,要挂牌督办,限期达标。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7

一是明确了未来三年学前教育发展目标,逐年落实了建设任务;

二是围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等内容安排了一批工程项目,纳入了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予以保障;

三是围绕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幼师培养培训、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提高保教质量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凌云乡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8

(2011-2013年)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0年12月,我乡共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共913人,基本满足幼儿入园的需要。但从总体来看,学前教育仍然是我乡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少,民办幼儿园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平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仍然短缺。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根据《关于印发〈东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发展为本,合理调整我乡公民办幼儿园的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目的” 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构建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我乡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发展目标

(一)完善办园体制

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政府主导、集体和社会参与、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公办幼儿园的办园主体为乡政府,鼓励村支持配合办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形成学前教育公办和民办相互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二)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建立以乡中心幼儿园为中心,分片区办好2—3所公办幼儿园的办园格局。到2013年,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并按省级优质幼儿园配置办园条件,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4所,满足辖区60%以上户籍幼儿的入园需求并逐年提高。

(三)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到2013年,新增民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数量达到6所,以缓解部分幼儿园规模过大等问题,20%以上的民办幼儿园达到县级优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建立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并按规定配足配好教师,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鼓励幼儿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习,争取到2013年,园长、教

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各类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公办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以上、民办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要达到30%以上。

(五)提高办园质量

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切实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克服“小学化”、“保姆化”等倾向。到2013年,新增1所县一级幼儿园,办好家长学校,使学龄前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教育知识辅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逐年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的合理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2、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在我镇设立的民办学校专项扶持资金中,加大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扶持。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要全面整合和扩大使用学前教育资源,使公办民办学前教育协调发展,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新莞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1、合理布点,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继续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兴办村集体幼儿园。

2、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落实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三)健全教职工基本待遇保障制度

1、明确公办幼儿园的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公办幼儿园按照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进行岗位设置。民办幼儿园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员配备标准以及实际需要和岗位要求,自主聘用各类人员。

2、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镇财政为公办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提供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依据幼儿园和聘用人员双方约定执行,要在保教费中按市规定的比例要求留取经费予以保证。民办幼儿园要按照劳动保障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教职工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民办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

3、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学前教研活动,完善园本教研制度。加强名园长、名教师的培养,到2013年,要达到县规定的培训要求,即园长培训率达100%,专任教师培训率达60%。在各类教育评先评优中,学前教育教师要占一定比例。

(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1、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学、活动用书用品管理,规范办园行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防止“小学化”、“保姆化”倾向。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科研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保教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九女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9

(2011年---2013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动我镇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对优质启蒙教育的需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以“促普及,抓规范,上水平”为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财政支持、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加快普及学前3年教育,促进全镇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现状

全镇现有人口6.2万,辖52个行政村,共有民办幼儿园25处,能基本服务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镇目前共有3-6周岁幼儿2000名,各类幼儿园在园幼儿()名,学前一年入园率为()%,学前二年入园率()%,学前三年入园率为()%;全县现有保教人员()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人,专业合格率()%。据测算,全镇每年新增幼儿约()名,现有0-3周岁幼儿()名。近年来,我镇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基础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保教水平显著提升。但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办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园与园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镇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

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实现教育发展的结构性新突破。用3年时间,共计投入()万元,本着服务5000人,服务半径1.5km的规划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建设1处6个班规模的公办幼儿园,保留10-12所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二)、具体任务

--2011年,投入300万元,在镇政府驻地新建1所6个班高规格、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现在已经动工,预计在2012年年底交付使用。

--2012年,计划投入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更新充实幼儿园内设,提高办园层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达到60%以上,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2013年,投入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更新充实幼儿园内设,提高办园层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达到85%以上,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普及学前

三年教育。

四、行动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1、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我镇政府充分认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2、坚持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政府成立由主管副镇长王晓敏同志任组长,教育、财政、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学前教育管理。镇政府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中心校负责抓紧完善政策规定,加大基础建设,充实师资,深化教研,加强对保教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财所负责制定落实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综治办、派出所负责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镇卫生院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民政部门负责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救助。

(二)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幼儿园建设

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投入。一是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积极筹措经费,逐年增加投入,建好、管好、办好公办幼儿园。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突破幼儿园建设资金瓶颈。采取“政府拨一点,幼儿园挤一点”的办法,分期付款,添置内设,自主滚动发展,不断提高办园层次和水平。

2、整合布局调整资源,解决公办园建设的校舍问题。

采取“分类实施、撤并同步、功能转换、重复利用”的办法,在实施小学布局调整中,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学校撤并后的闲置资源,按照“把设施配备条件较好的小学改建成幼儿园”的模式,改扩建一批幼儿园。

3、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坚持“公民办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和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统一管理。

(三)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保育质量

1、规范办园行为。一是严格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治理无证办园。二是加强安防措施。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落实安保设施和人员设备。协同公安、交管和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大对幼儿园校车和食品卫生的联合监管。三是规范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报备、审核和公示制度。

2、提高保教水平。一是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学前三年保教目标,规范使用幼儿教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保教结合,满足学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防止和纠正“小学化”“保姆化”倾向。二是健全教研网络,大力开展学前保育、教育研究,依托课题引领,推动学前保育水平提升整体。

(四)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1、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一是对公办幼儿园进行独立核编,按照“一班两教一保”的标准,核定配齐专业教师和保育人员。二是将撤点并校后在小学任教的幼师专业的教师进行分流,选拔一批热爱幼教、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到乡镇公

办幼儿园任教。

2、加强师资培训。制订和完善幼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大力开展以提高保教能力为重点的幼儿师训,建立三年为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加强园长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建设业务优秀、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3、保障幼儿教师待遇。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幼儿教师须持有幼师专业资格证,保育员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受通过保育培训。参照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兑现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五)加强宣传督查,确保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1、加强宣传。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学前教育的成绩,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2、健全多维监控机制。通过家长评议、专项督查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对幼儿园办学效益进行评价,扩大幼儿园管理开放度,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

九女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八年级第一次年级会年级主任讲话(42中曹余春)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