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2024-09-07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精选13篇)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篇1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到派出所擦玻璃)

通南镇中心学校

走进社区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并增强服务意识。

二、活动地点:通南镇派出所

三、出发时间:

5月15日上午7点40分

四、活动人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五、活动内容 :

为派出所擦玻璃及打扫卫生

六、注意事项:

1、严格恪守安全第一的思想。

2、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大声喧哗。

活 动 总 结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不爱劳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5月15日,我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了一次活动---派出所擦玻璃。这次有42名同学参加。活动内容贯彻了“走

出课堂,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并增强服务意识。”这一主题。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首先为派出所擦玻璃,虽然不是很难,但是真的做起来还是需要认真和耐心的,我们的同学很细心认真的完成了这项工作,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优秀团员,不辱使命!然后我们彻底

打扫派出所内及其周边卫生。活动在中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互

相配合,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作用下,他们很出色的完成了这项工作。经过同学们彻底打扫派出所大楼,显得特别的干净,整洁!另外一组同学负责清理派出所周边卫生。经过同学们的辛勤劳动,使派出所周围的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篇2

为了使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更加深入浅出, 提高宣传培训效果, 服务队员们群策群力创新宣传形式, 将急救知识技能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 与情景剧、小品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 精心编排了以油田生产现场为背景的情景剧《生命一线》, 以灾难救援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剧《紧急救援》, 以幼儿园、学校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白雪公主》等一批宣传演出节目, 这些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宣传形式新颖, 效果好。严格的训练提升了服务队每一名队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让他们得到了锤炼, 收获了成功。志愿者服务队曾3次组队参加省级应急救护技能大赛, 其中, 在2012年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中, 团结拼搏, 默契配合, 出色地发挥了水平, 战胜省武警消防、齐鲁医院、省立医院、滨州医学院等高水平医疗及专业救援机构代表队, 一举夺得全省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学院争光添彩, 为志愿者服务队夺取荣誉, 为参赛队员们的大学生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爱心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已成功走过5年的历程, 总结起来,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健全机制, 规范管理

“爱心天使”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队从成立初期开始即本着“强基础、创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 以医学专业特色活动为抓手, 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对组织机构、会员发展、管理规范、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救护培训、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以系主任、急救课教师为指导教师、优秀学生干部为队长的应急救护服务队, 有计划、有步骤地以严格程序吸纳新会员, 壮大会员队伍, 从组织上保证了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持续性和发展性。参加应急救护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目前会员已达100余人。

二、将急救宣传教育服务活动作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活动中立足特定载体, 扩大影响。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 深入社区家庭、公安消防、学校园所, 演示传播现场紧急救护的处理办法, 受到广大干部员工和居民欢迎。开辟红十字宣传栏、卫生健康宣传栏、分发宣传单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为深化爱心天使服务队员的思想理念, 我们利用多方阵地深化教育。如在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 渗透红十字宣传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渗透对学生进行敬老助残、人道奉献等方面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体育与健康课中, 开展对学生进行救护常识、无偿献血等方面的教育;在主题班会课、团课和团日活动中, 渗透对学生进行红十字运动起源和发展的知识教育;在军训逃生演练、消防演练活动中, 引导青年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三、加强团队建设, 提升服务理念

服务队把团队建设和队员服务能力提升视为队伍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灵活的运行模式。服务队目前设队长、副队长、秘书长等组成的服务队最高决策层, 把握服务队的发展方向, 监督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服务队设有考勤制度、管理办法、志愿者评比制度、通过制度化的规范管理, 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也为服务队迈向高绩效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服务队一直注重成员的内部融合, 力求打造欢乐一家亲的家文化。为此, 服务队通过集训、素质拓展、小组讨论、趣味联谊等活动, 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服务队定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防灾避险培训、自救互救培训、家庭小药箱管理知识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和调研问卷设计及调研方法培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团队管理培训等项目培训。服务队在实施项目前, 会按照活动策划方案进行项目预演, 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 篇3

从20世纪80年代志愿服务概念引入中国,到1993年官方文本中首次出现“青年志愿者”这一名词,中国青年志愿者这支有生力量已经在国内公益圈内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而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向国外派遣志愿者的尝试,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志愿服务的接轨。

到海外去:成为国际志愿者

向国外派遣志愿者是国际上的一个通行做法,到目前为止,做得最有影响的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像1985年注册成立的VSO(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个联盟成员,8个志愿者招募基地,在非洲、亚洲、44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的全球最大的非官方、非营利、非宗教性质的志愿者组织。而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虽然与VSO这样的“大佬”足足相差13年光景,但其后起之势受人瞩目。

冯艾,是一名在国内志愿服务有着诸多经验的“志愿者模范”,她的志愿服务经历曾一度成为公益圈颇具影响力的事迹。

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作为国际志愿者的冯艾,担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援非服务队的队长,在素有东非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她与中国其他青年志愿者从事海外志愿服务工作。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冯艾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中文教学。

这段时间,冯艾还配合中国大使馆,给驻埃塞俄比亚不同国家的官员和大使上中文课。之后,在长达半年服务的期满之际,冯艾主动向团组织要求延长服务期。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 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志愿者,服务时间一般为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就志愿者个人意愿向组织提出申请,延长或调整服务时间。

事实上,除了对埃塞俄比亚地区的援助,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从2002年5月开始启动到目前,已累计派遣650名志愿者深入亚洲、非洲、美洲等22个国家开展志愿服务。

服务在海外:接力派遣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海外志愿服务相对于国内开展志愿服务面临的考验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海外公益组织以及海外志愿者能借助本国本土资源和现有的技术,对受助国进行经济和技术援助。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陈晓峰处长向《小康》记者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涉及汉语教学、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中医诊治、社会发展、国际救援等多个领域,其自身具有投入少、方式灵活、受援国易接受等特点,是区别于政府间项目合作的崭新援外项目,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受援国的友谊具有独特的作用。陈晓峰进一步解释,通常情况下,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主要是根据受援国的实际需求,由主办单位与受助国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选拔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派遣优秀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受助国开展中长期志愿服务(一般为六个月或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志愿者的招募方面,团中央采取了颇具特色的“一个承办省(市)对应一个“受援国”的方式负责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派遣。目前贵州、上海、重庆等7省(市)都已实现了接力派遣。

当然,对于受援国来说,最根本的需要是改善本国滞后的发展水平。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也从受援国的角度出发,十几年来,有针对性开展能解决受援国实际问题的志愿服务。如援埃塞青年志愿者通过改良甜瓜种植法,使得埃塞俄比亚地区当年果农获得了大丰收;在冯艾服务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由中国政府组织和中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帮他们铺设的通讯网络,已经帮助该地区有效地改善了通讯环境。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向《小康》杂志记者透露,下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党政为主导、共青团承办、外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运行模式,推动海外计划良性发展。完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援外志愿者工作的援外国别、部际沟通合作机制等工作内容。

对于第二批援文莱项目派遣工作,援缅甸、老挝、柬埔寨立项工作,第七批援塞舌尔续派工作也将接力逐步完成。此外,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回应《小康》记者关于海外志愿者激励政策方面有无新进展时表示,在海外青年志愿者援外项目的激励政策方面将提升综合保障,把提升援外志愿者的补贴标准作为加强项目综合保障的工作重点,同时鼓励项目承办单位推动出台地方性激励政策。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内容

(一)主题宣讲活动

各校组织开展宣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的理念,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通过青年道德讲堂、共青百家小讲坛、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宣传、招募活动,在传统媒体阵地如班级板报、校宣传栏、布告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例和模范人物,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二)以“12·5”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志愿服务联盟组织的优势,组织学生志愿者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创新内容、创新形式,以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为阵地,在做好“图书馆联动服务”“_儿爱心行动”“关爱空巢老人”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基础上,可深入开展关注困难家庭、关爱农民工子女、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光盘行动等具有鲜明教育特点的志愿服务项目,构建更加完整的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基地。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机制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周密部署,统一安排,精心组织,认真筹划。各校要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将志愿服务活动抓紧、抓实、抓好,推动形成覆盖全区、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联盟体系。

(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校要把志愿服务活动与杰出学生评选表彰、典型宣传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校园网、本地论坛、省市媒体等积极宣传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对活动中涌现的模范人物进行深入的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三、项目报送

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方案 篇5

英语第二党支部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动员和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不断增强党员意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要积极投身于服务同学、服务校园、服务社会的行列中,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的各项志愿活动之中,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活动背景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然而,我们校园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不由得让我们对校园文明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究竟,我们的校园还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吗?大家还记得我们学校开水房放置热水瓶一带那“壮观”的景象吗?就拿杏园女生公寓的开水房一带来说吧,这里虽然有专门的架子用来放热水瓶,但是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在架子的旁边甚至是路边,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热水瓶,有大的,小的,红的,绿的。。看起来十分的不雅观。而且这些摆放杂乱的热水瓶给大家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同学们,“天下大事,必行于细”,让我们高度重视“讲文明”,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思想道德规范落实到每一个言行中。让我们共创文明的校园,争做文明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在校园文明建设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所以在这次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我们决定从自身做起,从杏园开水房

做起,坚持每天帮大家整理、摆放开水瓶,保持那一带地方的干净整洁。

三、总体实施步骤:

活动时间:每天5:20—5:35(如果有特殊情况没有时间,就采取机动,不过保证每天15分)持续时间:

活动地点:开水房放置热水瓶一带

活动内容:整理开水瓶

活动人员:英语第二党支部

四、具体实施步骤:

1、活动前期准备:以广泛宣传,提高意识为主:在活动实施前一周内,在杏园公寓各楼道口贴标语,宣传合理摆放开水瓶,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学生维持校园和谐与文明的意识。

2、活动进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两人分块整理开水瓶,能放到架子上的开水瓶尽量都放到上面,放正放齐,放不下的摆放整齐,潜移默化中影响同学。

3、一周反思和总结:每周派一个人负责写一篇活动总结报告,可以记录一下一周心情,活动感受,问题的跟踪及调整措施。

2012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总结 篇6

本次活动在冶金工程学院团委的指导下,本小组志愿者(吴海龙、闵文博、辛佳宾、王虎成、魏轶聃、李勋)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本队员始终坚持以学院学生、社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共建、互助、共享”为主题,围绕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美化环境、公益宣传等工作活动,不仅使冶金工程学院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也给广大大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本项活动的组织与进行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使志愿服务精神落到了实处,具体情况如下:

美化环境 公益宣传

主题:营建洁净城市 绿化美丽西安 时间:2012年12月30日 地点:西安大雁塔

参加人:志愿者服务队六名成员(吴海龙、闵文博、辛佳宾、王虎成、魏轶聃、李勋)

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内容:

1、清理街道和清洗一些公共设施

2、护理花草树木

3、宣传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意义:

1、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2、为广大民众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3、营建绿色城市,构建和谐西安;

4、倡导广大民众亲身践行爱护环境卫生、树立文明新风尚。

冶金工程1001班

志愿者服务队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篇7

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以自愿且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行为, 在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股巨大的人力资源, 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市民的素质, 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巨大意义。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 志愿者在本市公共文化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推动本市的文化建设,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学校切实情况, 在学生工作中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 了解他们, 推广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 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也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砖加瓦。

二、案例概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院志愿者部为平台,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 通过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 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 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 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 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 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 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为社会服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 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 进行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通过活动为学生增长了见识, 也为社会公共事业增砖加瓦。

2.组织形式

(1) 通过问卷调查, 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 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 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 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2) 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 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确定活动主题。

(3) 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5) 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 总结活动成果, 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1) 深入农村, 实地考察希望小学。

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 我们确定以九门口希望小学为服务对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 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 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2) 开展支教活动, 落实帮扶计划。

在确定地点之后, 我们确立了以给学生授课为主、以联系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帮扶的支教方案, 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 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 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拉近距离, 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3) 筹集活动资金, 延续支教活动。

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 完成帮扶计划, 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 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 呼吁爱心人士捐赠书刊。至今, 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 书籍213本。

(4) 广泛宣传, 吸引各大媒体关注。

在对小学支教期间, 我们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 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 受邀前去宣读活动倡议, 吸引社会各界关注, 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5) 爱心支教, 永不停歇。

我们的支教活动, 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同时, 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了2000元的活动资金, 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 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活动成效

通过参与以支教活动为主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很多学生都收获颇丰。首先, 通过小组活动, 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合作, 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在为小学生授课和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 学生们建立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 逐渐学会了同社会其他成员进行良性互动。其次, 通过具体活动, 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意识到了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 并且从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 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 参与社会实践, 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 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 并且在实践中服务社会, 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要: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校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有效地支持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妍君, 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04) .

[2]邱淑岩, 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 2005, (02) .

[3]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 2005, (11) .

[4]张颖, 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 2011, (13) .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篇8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指导思想

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以自愿且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行为,在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股巨大的人力资源,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巨大意义。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志愿者在本市公共文化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本市的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学校切实情况,在学生工作中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推广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砖加瓦。

二、案例概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院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为社会服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通过活动为学生增长了见识,也为社会公共事业增砖加瓦。

2.组织形式

(1)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2)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3)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5)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1)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我们确定以九门口希望小学为服务对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2)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确立了以给学生授课为主、以联系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帮扶的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3)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赠书刊。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书籍213本。

(4)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我们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受邀前去宣读活动倡议,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5)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了2000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活动成效

通过参与以支教活动为主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很多学生都收获颇丰。首先,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在为小学生授课和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建立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逐渐学会了同社会其他成员进行良性互动。其次,通过具体活动,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意识到了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并且从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并且在实践中服务社会,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4).

[2]邱淑岩,岳道剛.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05,(02).

[3]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05,(11).

[4]张颖,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13).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篇9

为了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2014年,我校提出以下志愿者服务方案。

一、牢固树立志愿者服务队意义

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不仅是奉献服务社区、社会,也是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青年志愿者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光大。青年志愿者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作为体校这个特殊团体,志愿者要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为中小学、社区提供服务。

二、活动主题:发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树立文明新风

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活动的目标

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并从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的目的。

四、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活动的宗旨

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以倡导互助友爱的社会风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为宗旨,动员组织全校各班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广大教师志愿者深入宣传志愿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活动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主要方式为个人活动方式、班级活动方式和学校活动方式三种。

1、个人活动内容。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以改善班级的学习环境为突破口,以帮助同学共同进步为服务目标、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同学。要求每一个志愿者从自己做起,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确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从不乱扔废弃物、讲话用文明语言、遵守交通法规开始。

2、班集体活动内容。以班风、学风建设为基准,以争创先进集体为方向,使班集体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抓本班的薄弱环节入手,找准切入点。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3、学校活动内容。配合市教育局,结合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做好全各类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篇10

校 行 活 动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南京中医药志愿者协会

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关爱盲童”,给盲校的同学带去关爱和温暖;积极地帮助和关爱社会的弱势群体,让他们明白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更加关注他们、关爱他们。同时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活跃了校园气氛,提高了自身素质,培养了我们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关爱盲童的队伍当中来。

活动目的:

1、使每位队员都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体会“完善自我,辐射他人”的宗旨;

2、在活动中提高每位队员的自身素质以及认真践行雷锋精神;

3、让每位队员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充分奉献出自己的爱心;

4、给盲校同学带去关爱,通过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5、号召大家都来关爱残疾人,用我们真诚的心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活动时间:

待定

活动对象:

盲校学生

活动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协会

盲校

活动内容:

1、活动的参与者主要为南中医的志愿者们(具体人数提前两天与盲生部联系并确定)。我们的服务项目:辅导盲生的功课,如讲解习题、朗读课文;带领盲生散步、谈心、交流,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等;

2、同时号召学校内有特长的同学参加活动,在活动时对需要唱歌、乐器等同学做单独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不定期的组织学校的同学,通过自编自演的形式,和盲校的同学进行联谊,并且在声乐上有所交流,丰富活动形式;

4、通过老师的推荐,争取让学校将毕业的同学和研究生参加我们的活动,对他们准备考大学和即将参加工作的同学提供就业等知识的指导;

5、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的活动,如指导低年级的同学开展课外活动,对他们的课余活动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方案等。活动流程:

1、活动前三天与盲生部负责人联系,听取对下次活动的要求;

2、在活动前两天确定去盲校的同学名单,指定队长与盲生部负责人交流工作;

3、在去盲校前半小时集合所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讲解活动注意事项和本次活动主要内容,准备乘车;

4、在到达前与他们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准时开始活动,活动内容根据对方的具体要求而定;

5、活动结束后,总结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做好新闻稿、照片、总结等活动材料的整理。

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篇11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启示

日本是一个志愿者活动非常盛行的国家。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以后。1947年,京都的大学生开展BBS( Big Brothers and Sisters)活动,给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孤儿们提供援助和进行教育活动。1952年兴起的VYS(Voluntary Youth Social Workers)也是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志愿组织,其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与儿童一起游戏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967年,日本青年服务协会成立,成为推动日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全国性中心组织。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走向普及阶段。80年代—90年代中期,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出现网络组织并组织全国性集会等大型活动。[1]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来的强烈愿望,有鉴于此,许多大学开始引入志愿服务作为大学教育与社会互动之间的桥梁,并为此设计相应的学分制度,志愿精神教育正在成为日本教育的一部分。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一、 社会背景

7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开始减缓。随之,社会论、福利重建论、日本型福利社会论等一系列社会福利领域中的新的理论观点被陆续提出。到了八九十年代,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总体环境和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的国民经济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虽然日本政府对经济政策做了多番调整,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从1991年以来至今为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政府行政体系纵向操纵的公共事务的模式受到了财源、效率、国民需求多样化等多种问题的困扰,国内要求对公共事务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直接催生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该法在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这部法律是以“议员立法”的方式出台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政府立法模式;其次,该法制定的目的即是为了降低主管机关对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干预;再次,打破了政府关于公共事务的纵向行政管理模式。随后,以《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为主的多部NPO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健全,直接推动了日本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由于有了相关法律制度的强有力保障,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日本社会对其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日本政府明文规定:“大学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积极地把自己的知识、人才资源提供给社会,使大学成为一个开放的机构,为此要积极地导入实习生制度和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志愿者活动是日本大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2]日本大学生毕业后在其找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在简历中注明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因为有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志愿者经历。

二、 主要领域

二战以后经过创伤恢复期的日本政局平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通讯条件便利,社会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志愿服务的各方资源都十分丰富,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影响下,日本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更多地倾向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服务对象方面除特定的困难群体以外,更多的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例如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环境保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此外,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与国际接轨较早,国际志愿援助活动较多,侧重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理解和民族融合等领域。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形式多种多样,层次较高。

三、 主要特点

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下,已开展得十分广泛,并已逐渐走入了组织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注重志愿服务意识的教育,不断提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其次,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再次,志愿服务国际化。除了在国内的活动以外,日本政府很重视向国外调派青年志愿者,以此来获取国际基金组织的支持,扩大本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国际影响。

四、活动效果

在日本大学各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大学生不断的走出校门,投入到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大学生对服务对象的实际帮助以及自身的锻炼发展当然不言而喻,但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可通过自身的行动唤起公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认为,这种思想观念上的改变较实际工作或有形的物质帮助更为迫切、重要。[3]阪神大地震发生以后,社会各界纷纷对这一些列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高度的赞扬,改变了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行动能力差的观点。整个社会掀起了崇尚志愿服务精神的热潮。

五、启示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面对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的情况,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立法问题高度重视,加快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全国性立法,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完善而及时的法律支持,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高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4]政府也应当继续深化改革,科学运用其行政力量,推进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性发展。

(二)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机构在其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启示我们,要结合社会实际,抓一些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社会影响广泛的项目,不要贪多求全。选择一个项目,就要将它抓好做实,塑造成社会公认的品牌,开展得深入人心,深入扎实长久地开展下去。

(三)大力加强志愿服务意识教育。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社会以及学校对广大民众特别是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大力进行志愿服务意识的相关教育。我国高校要加快课程改革建设,将志愿服务加入到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与课程安排中,开设有关志愿服务活动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大对开展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力度,以国家政府为最坚强的后盾,争取国家下拨项目专款资金以及国际基金组织的援助,并积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日益实现人员招募和培训机制的精细化与专业化以及保障机制的人性化,为我们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早日接轨创造条件。(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娟 胡希希.中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异同比较和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3,(03).

[2]大学教育研究会(日).大学资料[M].平成10年140;平成11年143、144.

[3]曹卫洲.国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概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计划 篇12

所谓跨文化交际, 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近几十年, 跨文化交际以及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起了各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他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有着各种各样的表述。

根据Chen (1990) 的理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能有效地和适当地通过实施沟通行为来得到所需的对方的回应。他指出,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主要部分:人格魅力、沟通技巧、心理适应和文化意识。其中“文化意识”被他解释为对目的语文化中的差异性的理解, 而这种目的语文化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Chen还指出, 这种文化意识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先决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到, 意识已经被列为跨文化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文化意识的这个定义中, 只是局限在了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而没有指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也应该在意识之内。

然而, Chen (1997) 则进一步对其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阐述进行了完善。他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主要部分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能力。他这个提法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来阐述的。这里, 他用“跨文化意识”取代了原来的“文化意识” (1990) 的提法, 并且强调说可以通过学习相互之间的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增强这种跨文化意识。与他1990 年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相比, 他在这里补充了相似性进这个意识的内容中。这就意味着, “跨文化意识”应当包括同时对本国文化和对目的语文化的意识。

Byram作为当今欧洲权威的跨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之一, 在1997 年也曾提出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根据Byram (1997) 的理论, 跨文化能力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部分。跨文化能力的组成部分包括:知识, 即对自己和他人文化以及与其交流过程所需的知识;态度, 指好奇和开放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和评价其他文化的态度;技能, 指诠释另一种文化并将它与自己的文化相关联的技能、发现另一文化的新知识以及和这个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技能;意识, 这里指的是批评性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文化的能力。这个意识, Byram强调的是对文化的批判的意识。根据Byram (2009) 的阐述, 他指出这种意识的地位应该在跨文化能力中处于中心地位, 并直接指出这种意识是衡量跨文化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内容。

Fantini在跨文化研究领域也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Fantini (2005) 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这种能力能够使得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能有效地和正确地表现自己。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知识、 态度、 技能和意识, 早在Fantini (2000) 的研究中, 他就已经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里, 意识占据着最中心的位置。这个观点与Byram (2009) 提出的观点一致。

综上对跨文化能力组成部分的发展研究可见, 跨文化能力应该包括四个基本部分:知识, 态度, 意识和技能。其中意识作为跨文化能力的认知层面, 被赋予了重要的中心位置 (Byram, 1997, 2009;Chen, 1990; Fantini, 2000, 2005) 。综合各学者的研究, “跨文化意识”应该指能够通过比较本国和他国的文化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从而理解和批判地评价本国的和他国的文化的一种能力。这应该才是跨文化意识所包括的内容。

二、国内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

李翠英、孙倚娜 (2006) 通过对2004 年在苏州举行的第2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访谈, 观察,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交际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来分析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 并结合现代英语学习改革的发展方向, 探寻提高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是从大学生志愿者入手, 主要探讨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而并不是从对志愿者培训这块提出相应对策。此外, 该研究选择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相比较当今国外对跨文化组成部分的理论来说, 不是那么具体。

王媛媛 (2011) 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第16 届广州亚运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英语跨文化能力进行调查。其问卷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对跨文化能力的自我评价, 对跨文化交际包括词汇、语用、文化常识、交际策略等的掌握展开调查, 从而探讨改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方法。可见, 该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对英语语言 (如词汇、语用等) 和英语文化的掌握来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针对问卷显示的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提出了不少建议, 但是对于志愿者培训方面也暂时没有给出对策。

在柳青等 (2015) 对大学生涉外志愿者的跨文化素养的研究中, 他们同样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分析大学生涉外志愿者在跨文化活动中常见、突出的几个问题。他们在该研究中, 是基于跨文化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知识、态度和技能来探讨, 这与国外的对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十分接近。但柳青等提出的这些问题和王媛媛 (2011) 提出的问题相似, 也都是指出志愿者们在语言交际和文化知识上的不足, 因此所提出的对策同样是针对外语学习指出而不是从志愿者的培训上提出来。

李冬梅、张方良 (2011)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为调查对象, 500 名来自广西南宁市的在校本科生与大专高职生, 对他们定量测评其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及影响因素, 并最后提出了对志愿者招聘及培训工作的建议。该研究是从Chen (1990) 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的三个基本要素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能力中的第二个要素——跨文化敏感度来研究, 着重的是志愿者的情感层面。

综上所述, 国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多数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访谈和测试的方法, 这也是目前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法。在这些研究中, 各学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能力。

三、探索外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的新思路

通过以上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和意识的研究现状的探索发现, 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但是对于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意识却没有过多的专门的论述, 即使有相关的对跨文化意识的论述, 也并没有与涉外活动中的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相结合。因此, 从跨文化意识这个重要要素作为一个切入口, 来探索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意识的现状,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具有其独到的学术价值,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涉外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培训中去, 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为涉外活动服务的质量将有着独到的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频繁地举办国际性活动, 大学生在外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中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先进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组成要素的理论进行论述, 然后结合我国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探索, 最后提出从增强志愿者的跨文化意识这一中心能力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的新思路, 以期待这些大学生能更好地为我国外事活动服务。

关键词:外事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Chen, G.M.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om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J].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1990.

[2]Chen, G.M.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The Biennial Convention of Pacific and Asi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Honolulu, 1997.

[3]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 UK: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4]Byram, M.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s-The Intercultural Speaker and the Pedagog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In Deardorff, D.K., (ed.)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SAGE Publications, 2009:321-332.

[5]Fantini, A.E.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construct[J].SIT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2005 (04) .

[6]Fantini, A.E.A central concern: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J].SIT Occasional Papers Series, 2000.

[7]李翠英, 孙倚娜.大型国际会议中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 2006 (05) .

[8]王媛媛.中国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现状及启示——基于广州亚运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5 (85) .

[9]柳青, 杨愫愫, 朱宝松, 夏丽云.大学生涉外志愿者跨文化素质研究——以南京亚青会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5) .

XX人防志愿者服务队培训计划 篇13

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根据我办年度制定的培训计划和人防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开展的要求,经研究决定,于5月 至5月 日对我办全体人员和人防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一、培训目的

掌握人民防空、自救互救、医疗救护、逃生技能等知识,学会救护和自助的技能,当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够担负起抢险救援职责,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平时则能够通过进学校、社区等形式传授公共安全、自救互救和城市防空防灾知识,提升公众防空防灾的意识与技能。

二、培训对象

我办全体人员和人防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为创伤救护、心肺复苏术、心理救援等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理论知识授课和技能训练共需4学时。

(二)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有室内培训和室外培训,室内培训由我办统一安排在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组织实施;室外培训地点设在市消防大队院训练中心。

四、培训课程安排 1、5月 日上午9:00——11:00;

内容:心肺复苏

讲师:郑进 郑州职工医学院教授,留美博士后。

地点: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 2、5月 日下午15:00——17:00

内容:创伤救护

讲师:张志远 XXX市卫校副校长

地点: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 3、5月 日上午9:00——11:00 内容:户外救援知识培训

讲师:岁月无声 河南省壹基金救援总队总队长

地点: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 4、5月 日下午15:00——17:00 内容:户外救援技能培训

讲师:岁月无声 河南省壹基金救援总队总队长

地点:市消防大队院内

五、经费保障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涉及的师资、器材等费用由人防办解决。

六、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参与 负责人防应急工作和担任救援任务的志愿服务队员是事故现场的一线参与者,掌握常用的救护技能,在紧急时刻对伤员进行简易处置,是稳定伤势,挽救生命的有效途径。市人防办各股室和志愿者服务队要提高认识,积极参与,认真组织,确保把应急救护技能的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二)周密计划,统筹安排

市人防办各股室要合理安排好参训时间、参训人员,人防志愿者服务队要督促志愿者按时参训,并列入队员年度培训考核。

XXX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2015年5月13日

经费预算

1、师资:每课时培训费500元,共计2000元。

2、器材:三角巾、夹板、担架。费用:500元

上一篇:初中学生处工作计划下一篇:2020疫情防控工作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