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

2024-08-26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共9篇)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 篇1

期末考试考前教育

一、思想高度重视

根据学校及教务处布置和要求,本周四12-29全校进行2011—2012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我们每个学生一学期来的一次重要考试,它将检验我们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并且将以此成绩去影响我们毕业升学,它凝聚着家长、教师的期盼,学生的理想,所以希望所有同学: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思想、心理、物质的各项准备。沉着应考,认真答卷,争取优异成绩。

二、调整精神状态,保证精力充沛

1、精神不要高度紧张。要适度紧张,略紧张可调动全身各功能有利于超常发挥,会比平时做的更好,自己要有信心:心想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考好。心要时临时抱佛脚,关键时也要好好看看书,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临时突击一下,有些科目还是能有一定效果的。

2、进考场后,文具准备好,调节心理,精神放松。拿到试卷和答题卡后,开考前把考试证号、姓名、学校等在指定位置填好,如还有时间可看看题。

3、开考后,最好按顺序答题(填答题卡一定要用2B铅笔,答试卷要用钢笔或圆珠笔,不能用铅笔)。选择题先在试卷题号处写出A、B、C、D等字母,不要在选项处打√,否则涂卡时难对答案易找错。一般情况下待全部做完且检查后再一次性涂上答题卡。

4、遇到实在不会做的暂时放着,做下面题,不要耽误时间,保证把所有题目都做完,有些难题并不在最后。

5、要留有时间检查。各科考试,掌握好时间,如语文的作文时间不能少于半小时。要会检查,检查时可从不同侧面、不同思路、不同方法去考虑,这样才有检查的效果,而不要仍按前面的做法去再做一遍,千万不能提前交卷。卷面字迹要工整,清楚,不能在试卷上涂涂改改,争取拿到印象分。

三、注意考试时间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1.注意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要求学生准时到校,提前进入考场,并注意考场卫生,教室内财产、课桌椅等。考试结束后经监考老师同意后,迅速离开考试班级。服从监考教师安排,服从管理,除必要的文具,其它书籍、笔记等放在指定位置。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如打手势、传纸条、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等)如有作弊行为一律以零分计算,并视具体情况给予处分。学校领导将不定时巡视,发现问题将严肃查处,希望同学们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2.学生完成答卷离开考场时,把考试用具、书及草稿纸等整理好带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保持教室内清洁卫生。

3、考试回家,千万注意交通安全,骑车的慢一些,每场考完后必须回家休息或复习,绝不能在外游玩,下午有的整天均没有安排考试,一定要在家好好

复习。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知识功底参加期末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

谢谢!

2011-12-27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 篇2

本文主要是从逻辑关系的视角, 对研究生期末考试与研究生教育进行讨论与解析, 得出两者的基本逻辑联系:研究生期末考试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又决定了研究生期末考试功能的发挥, 而研究生期末考试类型的选择和考试方法的实施又共同决定了研究生期末考试功能发挥的效度。本文认为:高校在实施研究生期末考试时, 应注意把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关注研究生个体差异性, 注重考试方式、方法改革, 协调好研究生期末考试与研究生教育的联系关系。

1 研究生期末考试: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1.1 期末考试价值的界定

研究生期末考试对于研究生个体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评价作用:期末考试既是一种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测量手段, 也是一种对受教者 (研究生) 和施教者 (导师) 的主要评价手段。一方面可以检查研究生整体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通过考试成绩对研究生进行阶段性或终结性评定。另一方面通过对期末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帮助导师发现问题, 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研究生提出改进意见, 促进研究生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 反馈、导向作用:这突出表现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对受教者 (研究生) 的学习方式的导向作用, 研究生会对期末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反馈, 进而影响其学习方式的选择, 要么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并加以机械记忆;亦或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 真正理解学习内容, 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融会贯通。 (3) 发展、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考试可以训练和提高个体生理或心理不同方面的作用。比如: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等。研究生期末考试也不例外, 具有这种发展、促进功能。

1.2 研究生期末考试不同类型的有效性的分析

通常认为考试的有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第一, 考查的知识基础一致性方面 (对于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学业知识有一个最普遍最基础的要求) ;第二, 考试的内容针对性方面 (通过考查样本可以推测考生相关思维的整体水平) ;第三, 考试作用的延展和导向性方面 (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启发学生关注与社会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目前研究生期末考试中, 公共学位课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 其余课程 (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由各学院管负责安排考核。除学术报告等考查课外, 研究生课程考核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 亦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选修课可采用, 可以采用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等较为灵活的考核方式。而实验性课程的考核可按照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而言, 研究生期末考试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2.1 闭卷考试

不考虑传统教育观念重知识轻能力的影响, 闭卷考试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 长期以来, 都是作为主要考试形式而存在, 其具有两大突出优点有:第一, 相对而言:闭卷考试多数采用客观性试题, 更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减少误差。其次, 对考试实施者而言:闭卷考试也比较容易操作, 阅卷批改比较省时。因此, 在研究生期末考试中, 其主要应用在公共学位课 (公共英语、政治理论课) 的考查上, 有利于研究生整体的英语能力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的反映。

1.2.2 开卷考试

这是一种普遍受研究生欢迎的考试, 其主要的原因是可以避开死记硬背, 这种考试主要应用在文科类或管理类的专业课上, 考试题目比较灵活, 可以考察研究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种考试方式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考试内容侧重于主观题目, 针对课上所学知识、原理的灵活运用状况进行检验导师阅卷时也不追求答案的绝对一致。从这意义上来说, 开卷考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能力检测考试。

1.2.3 课后小论文考试

这种考试通常是由导师目前有关的新信息、新知识, 提出写作要求, 引导研究生关注专业前沿, 这种提交课后小论文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同时可以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爱好兴趣, 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 从引导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上, 这种考试方式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 研究生期末考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保障作用

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涉及到对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看法和评价, 包括如何看待研究生教育的价值、怎样设置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研究生教育的过程评价, 以及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等诸方面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包括研究生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的检测;若从广义上来讲, 则是对研究生学术水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而从实施者立场而言, 研究生期末考试是基于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初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两者是具有统一性的。一方面期末考试可以检测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是否符合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 基于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考虑;另一方面检测个体对相关学科的适应性, 利于研究生课程改革与调整。

2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研究生考试功能的发挥

2.1 研究生教育内涵及特点

2.1.1 内涵: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形成的一种教育制度, 它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 又能直接参与科学研究, 有所创新的人才。 (1) 从培养目标看,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 是培养各个学科领域高级的专门人才。 (2) 从培养过程看,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做到课程与论文并重, 学习和研究合二为一。 (3) 从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看, 研究生一般都在22岁至35岁左右, 相对本科生而言, 年龄较大, 心理发展更成熟稳定。

2.1.2 研究生教育特点

(1) 具有学习的研究性。研究生要在教育中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进行教育。除了学完学业, 还要学会研究, 一方面需要教师研究性的指导, 学习已有知识, 另一方面又需要研究生本人自主地进入研究的角色,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 探索未知领域。 (2) 具有“导学”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在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科研、育人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研究生在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撰写学位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与导师密切交往效仿导师为学和做人。 (3) 具有双重价值性。研究生教育具有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具有促进作用, 它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而研究生教育的个人价值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客体与受教育者个人主体需要之同的特定关系。 (4) 具有多向的特殊。研究生教育具有独特的活动主体、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研究生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主要指研究生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学科、专业发展目标, 致力于通过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活动目标的特殊性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 主要着眼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是指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 参与各种研究活动是基本的培养方式。活动结果的特殊性:研究生教育不仅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主要是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及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领域内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而且各种研究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同样作为其结果以促进科学的发展或直接服务于社会。出人才、出结果是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

2.2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

2.2.1 研究生教育目标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阶段, 其目标是与高等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 是高等教育目标体系某种形式的内容综合或层次提升。具体见下图:

上述分类是关于高等教育目标概括性的描述。就现状而言, 各种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一种以核心目标为基础的、不同类型的或教育层次的分工。其中核心目标是指高等教育为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服务, 而具体高等教育目标则由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次的教育来完成。在各教育机构的成文规定中对研究生教育目标都描述很详细, 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硕士点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原则意见”为例, 其中对培养目标的条款规定: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 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 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2.2 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途径

对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施, 可以通过好几个途径来达到。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研究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具有不同于本科教学, 应体现专业知识的传授, 激发他们探索、批评意识, 培养他们的追求真理的勇气。在教学方法上, 要以培养他们通过交流获取新知的能力, 提倡以自学讨论为主。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一般目标, 在实践中从事科学研究要具备一些基础条件:务实的研究态度、一定的知识储备、适当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活动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2.2.3 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1) 应体现研究生培养目标, 坚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研究生人格的培养, 应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严谨扎实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3)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这种统一性应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上。研究生的因为背景、经历、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的学习重点、学习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 充分体现个性。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人为过分干预, 可能戳伤导师和研究生的创造性动机, 并可能导致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流于形式。

2.3 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对研究生期末考试决定作用

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既能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 又能直接参与科学研究, 有所创新的人才。研究生的这些能力结构是期末考试制定的基本依据, 同时这些能力目标的培养和发展需用考试来测量, 当然这种考试测量必须满足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规定性。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考试, 使之服务于研究生教育的运作。同时, 考试本身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也取决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素质发展的推动作用。当然, 研究生教育目标细化, 对研究生期末考试内容、方式都会具有导向作用。若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关系角度来说,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教育已经分不开了, 学位是研究生教育活动取得一定学术水平的一种标志。而这种标志的获得又必须以研究生期末考试的圆满通过为前提。从这种意义上说, 这种潜意识的学位钳制也会对研究生期末考试的推行、改进起推动作用。

3 结语

目前研究生教育中, 期末考试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生期末考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手段, 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考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培养需要将不断变化的信息反馈到研究生期末考试的实施中, 促其改进。这两者具有内在联系性。因此, 研究生教育应以研究生期末考试改革为契机来促其发展, 而研究生期末考试则要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不断完善,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

高职教育期末考试的思考与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期末考试;思考;分析

高职教育考试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督导激励、评学促教和教学管理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技能、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如何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考试观,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值得广大教育者思考。期末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学工作的成果,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教育期末考试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实践实训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方式,尚未发挥最佳的效果,一般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学习情况考核为辅。理论知识考试为主,实操技能考试为辅。期末考试往往以闭卷考试为主,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简单,学生普遍以单一的记忆性方法学习。

1.1高职教育期末考试补考率偏高

高职招生有严进宽出的特点,高职学生有的基础比较好,但动手能力比较差,有的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强。这种参差不齐,给课堂组织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讲深了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讲浅易一些,一部分学生又不爱听;也因为这种参差不齐,期末考试的时候,试卷题目也不好出。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办学特点相类近的院校存在对生源的竞争。如果一间学校的毕业生的毕业率低,就直接会影响到后面的招生。在这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投鼠忌器。为了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给学生打开方便之门,学生有三次补考机会,学期补考、毕业前补考和毕业后补考。因此,学生容易出现学习松懈,大学第一学期学习状态上课,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变成老油条,迟到、早退、逃课、旷课就是家常便饭了。教师对学生纪律不敢严抓,出题要保证一定及格率,加上在教学质量监控压力下,对学生边采取了中庸之道;学生利用三次考试的机会肆意妄为,第一次尽管综合表现不符合老师法眼,被评了不及格也没关系,因为还有毕业前和毕业后两次考试机会,这样的局面,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无可奈何,也导致了补考率的居高不下。

1.2高职期末考试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高职院校的期末考试一般都是分为三种层次,学校层次组织的、各系组织的、科任教师自己组织的随堂考试;无论哪种层次的考试,都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因为各专业发展的比平衡,教考分离还处在理论阶段,因此,往往任课教师充当了裁判员和教练的角色,就是三个层次的试卷题目命题和改卷都是任课教师来完成,学校和系组织的统考,只是起到了创造考试的氛围和考场纪律的组织作用,最终学生的成绩还是科任教师说了算。

1.3高职教育期末考试未能有效为课程建设服务

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意在通过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普遍的做法是,每个学期按20周来计算,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前18周为理论教学,第19周为实训实践教学,最后一周为课程结束考试时间。课程的成绩考核评定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实训成绩组成,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和实践实训成绩占40%。对考试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对考试改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考试内容和方法的系统研究。沿袭传统考试思维和做法,考试方式单一,缺乏创新。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严重脱节,没有很好发挥考试的促学、评教功能,特别是没能发挥考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

2 高职教育期末考试的思考

2.1树立正确的期末考试理念

考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考试要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发挥作用,既要着眼现在和过去,又要着眼未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和推力。也就是说,要重新认识期末考试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考试管理来加强教风学风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通过考试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为经验积累沉淀。光有操作的娴熟,没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最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

2.2建立科学的期末考试管理制度

要有壮士断腕的狠心,不怕考试严格对学生带来的心理抵触,敢于闯入阵痛的禁区,严抓考风考纪,推动教风学风建设,向教学要效果,向学习要质量,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一是建立健全考试管理机构,加强考试理论的研究,积极推进教考分离实践。二是建立学生学习台账,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纳入动态监控,为学生提供分析和学习帮助。三是建立分类考试制度,为考试制定量化标准,如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设定不同的档次分类,不同的档次跟补考的次数挂钩,A档的分数可以选择任意参加期末补考、毕业前补考和毕业后补考;B档成绩可以参加期末补考,如期末补考不过,但补考分数达到可以参加毕业前补考的标准的可参加毕业前补考;毕业前补考还是不过的要达到毕业后补考的资格条件才能参加毕业后的补考。学生每次考试成绩达到哪个档次,通过对照就知道自己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学生考试的大一统考试机会,打消学生的等一等缓一缓的懒惰思维,给学生树立目标任务,创造一定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重视学习效果,从而带动整个校园学习风气的提高。

2.3构建有效的期末考试体系

考试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课程建设的宗旨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因此,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考核,是确保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实现的基础性工作。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确定课程考试目标,再通过考试目标的实现需求来制定考试的种类、程序、内容、标准及组织形式,引导期末考试与教学活动的方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2.3.1考试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课程实际,探索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方式,设定考试目标,从而制定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的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打破教师一成不变的观念,避免用同一本教材、同一套讲课PPT、同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待每一届每一个班的学生,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有新思想,研究有新理论,实践有新提高,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内在驱动力。这样可以克服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为学分而学习,从而让教师能收获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学生享受学习提高的成长过程,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教与学的和谐共生。

2.3.2考试与学习过程相结合

建立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对学习需求的导向作用,淡化考试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近几年,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以考风促进学风建设”的做法改善学生学习风气,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风气问题。构建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方式,会在解决学生学习风气的问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大学生都喜欢玩网络游戏,那么是否可以从网络游戏的任务对抗和过关理念得到启发,根据课程特点,把课程分为几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设置相应的考核目标任务,每个阶段考核成绩加总就是学生最后的考核得分。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有效解决每个阶段学习考核任务提供保证,同时这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目标任务的完成,又学习巩固了知识,也提高了征服困难的乐趣。

2.3.3考试与综合素质相结合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培育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试对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有着间接的作用。因为不管你是数学建模、还是英语、或者电子设备等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社团的成员还是管理干部,就必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提高,才能在这个团体里跟大家相处得和谐,交往得有自信,如果学科基础薄弱又不追求进步,跟不上大家学习的水平,那么无形的压力会促使你拉开距离,最后就成为被边沿化的对象,所以促使学生为了能够实现这份自尊感,就会倒逼自己需要努力学习,甚至争取获奖,创造心理优势的资本。

3 结语

高职教育要重视期末考试的作用,树立现代考试观,加强对期末考试工作的实践探索,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核心,扎实推动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熊平,梁宏.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2(1).

[2]许广元,,徐洪祥.高职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3]吴疆,杨开明.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

作者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重点 篇4

一、名词解释

1、学习需要:就是指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3、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为有效的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综合选择或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等的总体方案。

4、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

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5、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

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6、多媒体技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

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7、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8、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9、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

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二、简答题

1、教学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2、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1)学科不同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信息 ;

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

(2)目标不同

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 即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道德 ;

教育技术课程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 其核心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3、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基本特征:多样化、交互性、集成性

4、传播的过程及拉斯维尔的“5W”。

过程:传者、受者、信息、媒介、编码、译码、噪声、反馈与效果等

5W:控制分析——研究谁、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何种通道、受众

分析——对谁传播、效果分析——产生了什么效果

5、什么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者终端等方式能再现出来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

6、简述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

A——教学对象(Audience):它是目标表述中应注明的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是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说)什么,即获得怎样的能力。

C——条件(Condition):指学习者学习结果行为产生的条件限制,说明产生行为的情境。如“独立设计程序”、“在3分钟之内输入完这篇英文”等。

D——标准(Degree):是学习者行为完成的质量衡量依据,是行为准确性和质量的水平要求。

7、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小的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8、多媒体素材的类型、分类及应用原则。

类型: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动画、声音等

应用原则:科学性、艺术性、可控性、适度性

9、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策略;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的观点。

策略:知识切入点策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思维训练核心策略、情感激动策略、情感激励策略、因势利导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作强化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寓教于乐策略。

大整合论的观点: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的观点:将信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10、简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内容。

(1)充实课程学习内容,为社会需要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教学环节的信

息化、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的信息化

(3)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5)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

11、什么是探究型学习?简述主要环节和步骤。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首先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调查、实验、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最后求的问题的解决。

主要环节和步骤:确定问题、形成探究思路、实施探究、结果展示/交流

12、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过程。

(1)项目规划、目标分析和选题

(2)教学系统结构设计

(3)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反馈设计

(4)制作与修改

(5)评估和打包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者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常常会因此而建构不同的意义。

(2)学习观 :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3)学生观: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者,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4)学习的情境观: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比如医学中的具体病理、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案例,等等,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14、教学设计的定义、主要内容和作用。

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并试行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主要内容:1)教学设计的目的: 优化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4)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

5)以学生为导向

6)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应用学科性质

7)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教学过程、教学产品、课程设置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作用:(1)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系统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步骤。

16、常见的视频、音频和动画格式。

视频:AVI格式、MOV格式、MPEG格式、RM/RMVB格式

音频:数字音频包括波形音频、Midi音频、Mp3音频

动画:GIF格式、SWF格式、FLIC 格式

三、分析题

关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四、设计题

国旗下讲话——期末考试考纪教育 篇5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再过几天,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等待大家的,是轻松愉快的寒假,热闹喜庆的新年。想到这些,大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愉快的。但是,在享受这些之前,我们必须接受学习上的一次重要检验——那就是期末考试。在此,我向全校师生发出期末考前复习动员,请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认真高效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希望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考试前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学习并没有什么捷径,只是踏踏实实做好老师每天的要求,按学习的常规扎实做好,才会有收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在剩下的仅有的4天内,抓紧时间,高效的落实自己的复习计划。

同学们,良好的纪律、学风,一直为我们在学校健康成长,获取知识保驾护航。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同学们本学期最后的冲刺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为此我借这个机会,提醒同学们以下几句:

1、端正态度,加强自我约束。尤其是早晨到校,请同学们尽早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不要拖拖拉拉,漫不经心的进入教室,这样既影响自己,又打扰全班的同学的学习氛围。

2、自查整改,杜绝边走边吃,乱丢乱扔的现象。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校园整体是非常干净整洁的,但是偶尔还是有素质极其低下的同学将手中的垃圾不能够放入垃圾桶内,随地乱丢,在整洁的校园内涂上了肮脏的一笔。请同学们集体监督检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二是考场上要有一个良好的考风。

考风是校风的具体反映,没有好的考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没有好的学风,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很难提高我们的成绩。若形成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不正考风,会导致学生不努力学习,危害自己,危害学校。

为加强考纪建设,教育部非常重视,明令禁止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要求学生树立诚信。如北京大学、中国科大等学校规定,凡在考试中作弊,一经发现,勒令退学。作为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更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而利用作弊获取成绩。我们学校非常重视考风考纪的建设,在每次的考试中都设立考风考纪监督人员。

全体同学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考试的目的,考出真实水平,寻找教与学的差距。抓考风为了促学风,要重视平时的学习;要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作弊者虽然是少数,或极个别人,但其危害和负面作用是巨大的,它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的荣誉,作弊又掩盖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也将掩盖教学中的问题,误导家长和老师,这种状况产生,作弊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舞弊现象出现,是对考试全过程的破坏,考试就失去了作用。大家要认识到,平时不努力学习,利用作弊得分,是一种欺骗行为,欺骗自己、欺骗同学、欺骗家长、欺骗老师。也是一种道德低下的表现,为品德高尚的人所不齿。

严肃考纪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丑话’需要说在前面,对作弊学生,学校决不沽息。从“抓考风,促学风”入手,学校力争做得更好。希望同学们领会学校的良苦用心,从维护我校良好的校风出发、从维护自身形象出发,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争创文明考风班,争做文明诚信学生,使考风上一个新台阶,为学风、校风建设添光彩。

总之,我们要抓住期末考试这个契机,全面检阅我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检阅我们的诚信,每个同学都必须以诚实的态度对待这次考试,不得弄虚作假,认真遵守考场纪律,考试过后,正确看待分数,客观分析,及时调整,不断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生活才能真正地“生活着,并快乐着!”

因为这是学校本学期最后一次晨会,春节快到了,我在这里先预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考试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祝大家寒假愉快,新春快乐!祝老师们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篇6

A、用于教育中的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个方面的技术B、在教育中所能看到的实体形态的技术

C、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形态的技术D、在教育研究中归纳出来的知识形态的技术

2、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资源的(C)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管理 B、开发、设计、建构、管理、评价 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D、应用、实践、设计、管理、评价

3、(A)被认为是教育技术的四个基础学习理论。

A、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经验之塔理论

4、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A、协同作用的 B、线性的C、顺序排列的 D、互为倒置的

5、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即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看是(A)。A、以课程目标为核心 B、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

C、课程目标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双核心 D、以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6、多媒体计算机属于哪种教学媒体(D)。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交互式媒体

7、教学设计的四个基础理论是(A)。

A、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B、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媒体理论

C、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学习理论与媒体理论D、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与学习理论

8、按评价内容的焦点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C)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C、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D、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9、心理学家皮亚杰在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实验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体系,提出儿童的智力与思维发展分为(A)四个阶段。

A、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B、萌芽期、口算期、表象思维、逻辑思维、C、表象、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推理D、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逻辑运算、逻辑推理

10、把学习目标分成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的人是(D)。

A、戴尔 B、奥苏贝尔 C、加涅 D、布卢姆

11、下述属于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活动,而不是传统教学活动的选项是(D)。

A、采用教学策略上,喜欢“一切都照顾到”,基于喜好和熟悉

B、在确定目标上,依据根据全球研究的研究结果和教师的行为陈述目标、对所有的学生都一样

C、在学习内容掌握情况上,少数学生掌握大多数目标、时而成功时而不成功的方式

D、在测验的使用上,用于检查学生的进步状况、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诊断学生的困难所在、修改教学

12、与多媒体教室环境相比,网络教室环境的优势在于(A)。

A、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于交流的平台 B、能够播放视频和音频信息 C、具有控制各种设备的集成装置 D、能够以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学习内容

13、网络上常见的动画图片格式为(B)A、jpg B、gif C、bmp D、psd

14、下列常见图像文件格式中,哪项为位图图像文件格式(B)A、PSD B、BMP C、JPEG D、GIF

15、下列哪个搜索关键词可以找到图片资源(A)

A、故乡的云 bmp B、狼牙山 wav C、水晶 swf D、北戴河 doc

16、下列哪个工具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A)。A、PowerPoint B、Word C、PhotoShop D、Excel

17、为图片添加的动画效果属于下列哪种动画。(B)

A、翻页动画 B、自定义动画 C、项目动画 D、以上全不是

18、Powerpoint所提供的(B)功能,可对幻灯片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可使对幻灯片由顺序放映的线性结构,变为人为控制放映顺序的超文本结构。A、自定义动画 B、动作设置 C、预设动画 D、自定义放映

19、Powerpoint课件制作过程中,关于自定义动画,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以调整顺序 B、有些可设置参数C、可以带声音 D、只能为文字设置自定义动画 20、在幻灯片播放时,如果要结束放映,可以按下键盘上的(A)键。

A、ESC B、Enter C、Space D、Ctrl

21、当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选取边界较复杂的对象时,需要用到的工具是(B)。

A、魔棒工具 B、磁性套索工具 C、裁切工具 D、画笔工具

22、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源过程中,当利用photoshop选取图像中颜色相同或相近区域时,需要用到的工具是(A)A、魔棒工具 B、磁性套索工具 C、裁切工具 D、画笔工具

23、当利用Photoshop选取图像中的一部分时,下列选项中我们可以用到的工具是(B)

A、缩放工具 B、裁剪工具 C、移动工具 D、画笔工具

24、在Authorware决定声音与程序同时执行的方式是(D)。

A、等待直到完成 B、同时 C、永久

D、同时或永久

25、设Authorware应用程序的流程中有3个图标,依次命名为a,b,c,图标a和c是显示图标,图标b是移动图标,如果在图标b属性面板中【执行方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同时”,则(C)。

A、图标a的运行完成后,再执行显示图标c B、图标c的运行完成后,再执行显示图标a C、图标a和图标c同时执行D、图标a、b、c同时执行

26、Authorware不具有下列(D)功能。A、一定的绘图 B、文字效果处理C、动画制作D、图像处理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是探讨教学现象内在关系和规律的学科。错误

2.电视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能表现事物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正确

4.学习风格源于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学生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定型化、习惯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正确

6.CAI课件是学习资源的一种,不存在教学设计问题。错误

7.“教育技术”中的“教育”两字,限定了教育技术的教育科学属性。正确 8.学习资源必须与具体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才具有现实意义。正确

9.教学设计作为理论上的一种设计,不是教育技术中的所谓的“技术”。错误 10.教学目标的ABCD编写法包括对象、任务、环境、标准四个要素。错误

11.感官刺激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比单一媒体形式更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错误

12.教学设计的成果不仅仅局限于一份教案。正确 13.教学评价也具有教学功能。正确

14.一个知识单元结束后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错误

15.教学设计作为理论上的一种设计,不是教育技术中的所谓的“技术”。错误(属于教育技术中的无形技术或者是软技术)

16.感官刺激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比单一媒体形式更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错误。(不一定,多种媒体形式可能影响学生注意力,反而不能集中精力思考)17.一个用ABCD法阐明的学习目标如下:“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观察各种云的图片时,能将卷云、层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下划线部分属于“标准”。错误(不是“标准”而是“行为”

18.依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教育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品德三个领域。错误。(不是“品德”而是“动作技能”)

19.教学媒体可以脱离教师独立起到教学作用。正确(个别化教学所使用的媒体及其软件都可以很大程度上起到教师的作用。)

20.在写电视节目的分镜头稿本时,“技巧”一栏应填“远景”、“中景”„„“特写”等。错误。(技巧一栏填:推,拉,摇,切换,淡变。景别一栏应填:远景,中景,特写等)21.微格教学是依据反馈原理和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正确。

22.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的使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形象、互动。错误。(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只是一种媒体系统,常用于作电子演示工具,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但是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才是关键。)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 篇7

1 材料与方法

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的系统解剖学期末考试试卷为材料。本次试卷共164份, 首先统计题型分布并进行试题的主客观性比较;其次将全部试卷按分数段计数, 绘制条图并制定出考试成绩频数表, 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再对全卷及各大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计算比较;最后在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随机抽出30份试卷, 具体算出各小题的正确率或平均分数, 用每一小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对试题进行优秀、良好、一般和差的评判。

2 结果

2.1 成绩总体情况

试卷满分为100分, 平均为72.22分, 标准差为18.47。最高分96分, 最低分3分, 全距高达93分, 变异系数为0.26 。不及格 (60分以下) 41人, 不及格率为25%。

试卷题型总体分布见表1, 试题的主客观性比较见表2, 其中单选题、双选题、填空题和填图题属于客观试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属于主观试题。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3和图1。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对考试成绩进行正态性检验, P<0.01, 表明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2.2 试卷分析

主要考察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以此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

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难度 (P) 指全部应试者中答对该题的人数, 也可也说是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P值大小与试题的难易程度呈反相关, 即P值越大, 试题难度越小, 表明试题越简单;P值越小, 试题越难。试题的区分度 (D) 是指试题对被试者学习情况分辨能力的大小, 也是某道试题与本次考试整体之间的相关系数。区分度大的试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良好的区分开来, 而区分度过低则使成绩分布趋同, 无法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本次考试全试卷及各大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见表4。本试题的总体难度P=X/Xmax, X和Xmax分别为平均分和满分。各题型的难度计算用下面的方法:首先将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取27%的高分组试卷和27%的低分组试卷, 即各取44份, 按照D= (XH-XL) /Xmax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XH和XL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平均得分, Xmax为该题满分。

试题优良的评判。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中分别随机抽出30份试卷, 用率法计算客观试题的难度, 用平均数法计算主观试题的难度, 得到每一小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根据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大为优良试题的总思路, 对试题进行优良评判, 见表5和表6。

3 讨论

3.1 试卷的题型分布

从表1, 表2可见试卷的题型分布比较合理:在数量上, 覆盖面较宽的客观试题 (单选题、双选题、填空题和填图题) 占到86%, 对了解学生对大纲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主观题虽然量少, 单分值也占到了50%, 而且简答题、论述题分值分配合理, 减少了考试中偶然性对成绩的影响。

3.2 成绩分析

从图1和表3可以看出, 成绩主要集中在70~至90~分数段, 占频率的0.621;其次是50~至60~分数段, 占0.250, 而50分以下的仅占0.121。这样的成绩总体上代表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3.3 试卷分析

本试卷总难度系数P为0.72, 区分度为0.43, 从总体上看较为合理。从表4可以看出, 难度较大的是填空、填图和叙述题, P值均小于0.7;双选题P>0.8, 较易, 其余题型P值在0.7-0.8之间, 难度适中。区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填图题>填空题>叙述题>单选题>双选题>简答题。从区分度的角度看, D>0.4的优良题占到75%, D<0.2的差题仅占5%。综合难度系数与区分度来看, 难度适中而区分度又好的试题在50%以上, 因而是一份既有一定难度又有较好区分度的试题。

以上根据考试结果计算出的试题难度称为实测难度, 此外试题还可以有个预计难度。即出考题时由教育专家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试题通过率进行估计所得的数值。为了保证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我系通常由系上有资历的教授对试题把关, 以免出现试题过难或过易, 达不到考试的目的。

3.4 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的意义

本试卷由课程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 试题量适当、题型较丰富, 教学内容覆盖率达98%以上, 反映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 首先说明考试题目难度适中, 70-89分的学生占到了45.7%, 90分以上的占17.1, 60分以下的占24.9%。试题不但将优秀的学生与中等的学生区分开来, 还将中等的与差的明确区分开来。同时正态分布也是符合正常人群智力分布规律的。但是, 大学生是经过高考选拔的相对高智商人群, 稍偏高分数段的偏态分布更能说明学生整体学习刻苦, 成绩优良。

3.5 建立科学规范的题库势在必行

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应试教育产生的“高分低能”现象有所诟病, 呼吁素质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但是考试是被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证明的一种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如何使考试脱离死记硬背的僵化模式, 向更多的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转变, 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而科学规范的题库的建立将大大有助于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时俱进的将优良试题选入题库, 淘汰劣质试题, 使题库不断完善, 这既有利于将考察知识与考察能力相结合, 又有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

3.6 关于不及格率的问题

虽然本试卷从难度和区分度来看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但是不及格的学生达到41名, 占到学生总数的25%, 显然有些偏高。这与大一新生刚从中学考入大学, 对大学课程的学习还处于适应阶段, 对解剖学课程无任何基础以及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有关。为了避免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 考试前突击复习取得高分数, 以及有少数学生虽然平时努力学习, 但是期末考试发挥失常导致的不及格,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只占该门课总成绩的75%, 其它25%为平时成绩。包括考勤5分, 作业5分, 提问5分和期中标本考试10分。经过平时成绩的矫正, 不及格人数为20人, 不及格率为12%, 这是较合理的比例。

摘要: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08级五年制临床、法医专业系统解剖学期末考试试卷 (共164份) 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结果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 (P<0.01) , 平均分为72.22分, 标准差为18.47分。整份试卷难度系数为0.72, 区分度为0.43。数据显示这是一份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的试卷, 为今后期末考试出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试卷,难度,区分度

参考文献

[1]路明, 张晓田.组织胚胎学考试试卷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2, 10 (1) :41.

[2]李凯丽.人体解剖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7) :679.

[3]杨文清, 郭克锋.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试卷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6 (8) :648.

感受国外的期末考试 篇8

澳大利亚,期末考试形式多样

澳大利亚部分高中引进了大学的考试形式,除传统的选择题、简答题等题型外,还增加了解决问题考试、小论文考试和实践性考试等。中国留学生们不仅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而且必须把工夫用在平时。

解决问题考试,由老师事先给出一张问题清单。学生可以在家里准备,或在辅导课上准备,考试时。同学们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写在答卷上,但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小论文考试没有大学论文要求那么苛刻。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阐释观点的能力以及卷面书写的优劣。实践性考试,考查同学们能否根据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它是对实际能力的检测;实践性考试通常要以实践报告的形式来完成。

荷兰,课后论文乐趣多

荷兰教育提倡学生自学和思考。有时。老师会根据课本内容及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在课后进行兴趣拓展和深入钻研,并让同学们在全班讲解或者提交书面报告:这也成为期未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论文要求很严格。需要同学们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大量资料,搜集信息、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虽然答案并非要求统一,但必须分析清楚。能自圆其说。同时,老师也很强调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和自身的实践能力。通常老师会给学生一个课题(Project),而这些课题往往都需要多个学生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享受思考与创作乐趣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这对将来步入社会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和锻炼。

英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每个学期末,老师给同学们写学期评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不过,我国的大部分高中都是“唯分数论”,期末考试好与不好,几乎直接决定了同学们一学期的表现是好还是不好;老师的评语只起到锦上舔花或“添油加醋”的作用。英国则不同,不少高中采取对同学们学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形式。它不仅涉及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也包括对学生个性、社交能力等进行评分。这样做是让同学们明白。学校和老师在關心你,时刻关注你的成长。并鼓励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为你的每一个进步而高兴。“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它的意义远远大于简单的考试分数。”一位留学生笑嘻嘻地说道。日韩,在应试中放学生一条生路

亚洲国家的高中考试压力大是世界闻名的。韩国学生在考试前有很多忌讳。有人还烧香拜佛。可在期末试题中,日本和韩国却很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对战争的考查,很少让同学们程式化地分析出几点原因。然后得出一个空洞的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分析今后再次遇到战争该怎么避免或处理。

事实上,虽然很多国家的高中并不很在意成绩和考试,但是对于能力和理解力的提高却非常在意。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大力推行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很早就在高中阶段采用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课程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进入高中后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大学所要攻读的专业,来自主选择课程。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更加灵活,考试不仅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更承载着促进个人发展的责任。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 篇9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

课程号:

课序号:

开课系:

数量经济系

一、判断题(20分)

1.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

2.多元回归模型统计显著是指模型中每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

3.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4.总体回归线是当解释变量取给定值时因变量的条件均值的轨迹。()

5.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

6.判定系数的大小不受到回归模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个数的影响。()

7.多重共线性是一种随机误差现象。

()

8.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

9.在异方差的情况下,OLS估计量误差放大的原因是从属回归的变大。()

10.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

二.

简答题(10)

1.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步骤。(4分)

2.举例说明如何引进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建立虚拟变量模型。

(6分)

三.下面是我国1990-2003年GDP对M1之间回归的结果。(5分)

1.求出空白处的数值,填在括号内。(2分)

2.系数是否显著,给出理由。(3分)

四.

试述异方差的后果及其补救措施。

(10分)

五.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及修正措施。(10分)

六.

试述D-W检验的适用条件及其检验步骤?(10分)

七.

(15分)下面是宏观经济模型

变量分别为货币供给、投资、价格指数和产出。

1.指出模型中哪些是内是变量,哪些是外生变量。(5分)

2.对模型进行识别。(4分)

3.指出恰好识别方程和过度识别方程的估计方法。(6分)

八、(20分)应用题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债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LOG(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4/05

Time:

18:58

Sample:

1985

2003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6.03

0.14

43.2

0

LOG(DEBT)

0.65

0.02

32.8

0

R-squared

0.981

Mean

dependent

var

10.53

Adjusted

R-squared

0.983

S.D.dependent

var

0.86

S.E.of

regression

0.1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

Sum

squared

resid

0.21

Schwarz

criterion

-1.36

Log

likelihood

15.8

F-statistic

1075.5

Durbin-Watson

stat

0.81

Prob(F-statistic)

0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DEBT表示国债发行量。

(1)写出回归方程。(2分)

(2)解释系数的经济学含义?(4分)

(3)模型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检验?(7分)

(4)如何就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模型进行改进?(7分)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答案

一、判断题(20分)

1.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F)

2.多元回归模型统计显著是指模型中每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F)

3.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F)

4.总体回归线是当解释变量取给定值时因变量的条件均值的轨迹。(Y)

5.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F)

6.判定系数的大小不受回归模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个数的影响。(F)

7.多重共线性是一种随机误差现象。

(F)

8.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F)

9.在异方差的情况下,OLS估计量误差放大的原因是从属回归的变大。(F)

10.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F)

二.

简答题(10)

1.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步骤。(4分)

答:

1)经济理论或假说的陈述

2)

收集数据

3)建立数理经济学模型

4)建立经济计量模型

5)模型系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6)模型的选择

7)理论假说的选择

8)经济学应用

2.举例说明如何引进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建立虚拟变量模型。

(6分)

答案:设Y为个人消费支出;X表示可支配收入,定义

如果设定模型为

此时模型仅影响截距项,差异表现为截距项的和,因此也称为加法模型。

如果设定模型为

此时模型不仅影响截距项,而且还影响斜率项。差异表现为截距和斜率的双重变化,因此也称为乘法模型。

三.下面是我国1990-2003年GDP对M1之间回归的结果。(5分)

3.求出空白处的数值,填在括号内。(2分)

4.系数是否显著,给出理由。(3分)

答:根据t统计量,9.13和23都大于5%的临界值,因此系数都是统计显著的。

四.

试述异方差的后果及其补救措施。

(10分)

答案:

后果:OLS估计量是线性无偏的,不是有效的,估计量方差的估计有偏。建立在t分布和F分布之上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是不可靠的。

补救措施: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1.假设已知,则对模型进行如下变换:

2.如果未知

(1)误差与成比例:平方根变换。

可见,此时模型同方差,从而可以利用OLS估计和假设检验。

(2)

误差方差和成比例。即

3.重新设定模型:

五.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及修正措施。(10分)

1)

对于完全多重共线性,后果是无法估计。

对于高度多重共线性,理论上不影响OLS估计量的最优线性无偏性。但对于个别样本的估计量的方差放大,从而影响了假设检验。

实际后果:联合检验显著,但个别系数不显著。估计量的方差放大,置信区间变宽,t统计量变小。对于样本内观测值得微小变化极敏感。某些系数符号可能不对。难以解释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贡献程度。

2)

补救措施:剔出不重要变量;增加样本数量;改变模型形式;改变变量形式;利用先验信息。

六.

试述D-W检验的适用条件及其检验步骤?(10分)

答案:

使用条件:

1)

回归模型包含一个截距项。

2)

变量X是非随机变量。

3)

扰动项的产生机制:。

4)

因变量的滞后值不能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回归方程中。

检验步骤

1)进行OLS回归,并获得残差。

2)计算D值。

3)已知样本容量和解释变量个数,得到临界值。

4)根据下列规则进行判断:

零假设

决策

条件

无正的自相关

拒绝

无正的自相关

无法确定

无负的自相关

拒绝

无负的自相关

无法决定

无正的或者负的自相关

接受

七.

(15分)下面是宏观经济模型

变量分别为货币供给、投资、价格指数和产出。

4.指出模型中哪些是内生变量,哪些是外生变量。(5分)

答:内生变量为货币供给、投资和产出。

外生变量为滞后一期的货币供给以及价格指数

5.对模型进行识别。(4分)

答:根据模型识别的阶条件

方程(1):k=0

方程(2):k=2=m-1,恰好识别。

方程(3):k=2=m-1,恰好识别。

6.指出恰好识别方程和过度识别方程的估计方法。(6分)

答:

对于恰好识别方程,采用间接最小二乘法。首先建立简化方程,之后对简化方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对于过度识别方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首先求替代变量(工具变量),再把这个工具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

八、(20分)应用题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债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LOG(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4/05

Time:

18:58

Sample:

1985

2003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6.03

0.14

43.2

0

LOG(DEBT)

0.65

0.02

32.8

0

R-squared

0.981

Mean

dependent

var

10.53

Adjusted

R-squared

0.983

S.D.dependent

var

0.86

S.E.of

regression

0.1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

Sum

squared

resid

0.21

Schwarz

criterion

-1.36

Log

likelihood

15.8

F-statistic

1075.5

Durbin-Watson

stat

0.81

Prob(F-statistic)

0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DEBT表示国债发行量。

(1)写出回归方程。(2分)

答:

Log(GDP)=

6.03

+

0.65

LOG(DEBT)

(2)解释系数的经济学含义?(4分)

答:

截距项表示自变量为零时,因变量的平均期望。不具有实际的经济学含义。

斜率系数表示GDP对DEBT的不变弹性为0.65。或者表示增发1%国债,国民经济增长0.65%。

(3)模型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检验?(7分)

答:

可能存在序列相关问题。

因为d.w

=

0.81小于,因此落入正的自相关区域。由此可以判定存在序列相关。

(4)如何就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模型进行改进?(7分)

答: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根据d.w

=

0.81,计算得到,因此回归方程滞后一期后,两边同时乘以0.6,得

方程

减去上面的方程,得到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系数。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

一、判断正误(20分)

1.随机误差项和残差项是一回事。()

2.给定显著性水平a及自由度,若计算得到的值超过临界的t值,我们将接受零假设()

3.利用OLS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通过样本均值点。()

4.判定系数。()

5.整个多元回归模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

6.双对数模型的值可以与对数线性模型的相比较,但不能与线性对数模型的相比较。()

7.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m类,则要引入m个虚拟变量。()

8.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9.识别的阶条件仅仅是判别模型是否可识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10.如果零假设H0:B2=0,在显著性水平5%下不被拒绝,则认为B2一定是0。

()

二、以一元回归为例叙述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

(10分)

三、下面是利用1970-1980年美国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

其中Y表示美国咖啡消费(杯/日.人),X表示平均零售价格(美元/磅)。(15分)

注:,1.写空白处的数值。

2.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3.解释斜率系数的含义,并给出其95%的置信区间。

四、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五、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5分)

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六、什么是自相关?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和步骤是什么?(15分)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简化形式回归方程?

2、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一、判断正误(20分)

1.随机误差项和残差项是一回事。(F)

2.给定显著性水平a及自由度,若计算得到的值超过临界的t值,我们将接受零假设(F)

3.利用OLS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通过样本均值点。(T)

4.判定系数。(F)

5.整个多元回归模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F)

6.双对数模型的值可以与对数线性模型的相比较,但不能与线性对数模型的相比较。(T)

7.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m类,则要引入m个虚拟变量。(F)

8.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T)

9.识别的阶条件仅仅是判别模型是否可识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T)

10.如果零假设H0:B2=0,在显著性水平5%下不被拒绝,则认为B2一定是0。

(F)

二、以一元回归为例叙述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

(10分)

解:依据题意有如下的一元样本回归模型:

(1)

普通最小二乘原理是使得残差平方和最小,即

(2)

根据微积分求极值的原理,可得

(3)

(4)

将(3)和(4)式称为正规方程,求解这两个方程,我们可得到:

(5)

解得:

其中,表示变量与其均值的离差。

三、下面是利用1970-1980年美国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

其中Y表示美国咖啡消费(杯/日.人),X表示平均零售价格(美元/磅)。(15分)

注:,1.写空白处的数值啊a,b。(0.0114,22.066)

2.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3.解释斜率系数的含义,并给出其95%的置信区间。

解:1.(0.0114,22.066)

2.的显著性检验:,所以是显著的。的显著性检验:,所以是显著的。

3.表示每磅咖啡的平均零售价格每上升1美元,每人每天的咖啡消费量减少0.479杯。的95%的置信区间为:

四、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解:对于模型

(1)

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我们可以在(1)式左右两端同时除以,可得

(2)

其中

代表误差修正项,可以证明

即满足同方差的假定,对(2)式使用OLS,即可得到相应的估计量。

五、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男、女)、学历(本科、硕士、博士)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5分)

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解:1.基准类为本科女教师。

2.表示工龄对年薪的影响,即工龄每增加1单位,平均而言,年薪将增加个单位。预期符号为正,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工资应该增加。

体现了性别差异。

和体现了学历差异,预期符号为正。

3.说明,博士教师的年薪高于硕士教师的年薪。

六、什么是自相关?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和步骤是什么?(15分)

解:自相关,在时间(如时间序列数据)或者空间(如在截面数据中)上按顺序排列的序列的各成员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指回归模型中随机扰动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用符号表示:

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为:

(1)回归模型包括截距项。

(2)变量X是非随机变量。

(3)扰动项的产生机制是

上述这个描述机制我们称为一阶自回归模型,通常记为AR(1)。

(4)在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中,不包括把因变量的滞后变量。即检验对于自回归模型是不使用的。

杜宾—瓦尔森检验的步骤为:

(1)进行OLS的回归并获得et。

(2)计算d值。

(3)给定样本容量n和解释变量k的个数,从临界值表中查得dL和dU。

(4)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判断。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简化形式回归方程?

2、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并简述基本过程?

解1.(1)

(2)

2.根据阶判断条件,m

=

2,对于第一个方程,k=0,k

m-1,所以第一个方程不可识别。

对于第二个方程,k=1,k

=

m-1,所以第二个方程恰好识别。

3.对于恰好识别的方程,可以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也可以使用间接最小二乘法。下面将简单介绍间接最小二乘法的基本过程:

步骤1:从结构方程导出简化方程;

步骤2:对简化方程的每个方程用OLS方法回归;

步骤3:利用简化方程系数的估计值求结构方程系数的估计值。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

一、判断正误(20分)

1.回归分析用来处理一个因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拟合优度R2的值越大,说明样本回归模型对总体回归模型的代表性越强。()

3.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4.引入虚拟变量后,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量仍是无偏的。()

5.多重共线性是总体的特征。()

6.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7.异方差会使OLS估计量的标准误差高估,而自相关会使其低估。()

8.杜宾—瓦尔森检验能够检验出任何形式的自相关。()

9.异方差值存在于横截面数据中,而自相关值存在于时间序列数据中。()

10.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仍然是内生变量。()

二、选择题(20分)

1.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组合,是()

A.原始数据

B.Pool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下列模型中属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是()

A.B.C.D.3.半对数模型中,参数的含义是()

A.X的绝对量变化,引起Y的绝对量变化

B.Y关于X的边际变化

C.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D.Y关于X的弹性

4.模型中其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是()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5.在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报告中,统计量的,则表明()

A.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B.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C.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D.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不显著

6.根据样本资料估计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为,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A.0.2%

B.0.75%

C.2%

D.7.5%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

A.无偏的,非有效的B.有偏的,非有效的C.无偏的,有效的D.有偏的,有效的8.在回归模型满足DW检验的前提条件下,当统计量等于2时,表明()

A.存在完全的正自相关

B.存在完全的负自相关

C.不存在自相关

D.不能判定

9.将一年四个季度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引入到包含截距项的回归模型当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B.C.D.10.在联立方程结构模型中,对模型中的每一个随机方程单独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参数是()

A.有偏但一致的B.有偏且不一致的C.无偏且一致的D.无偏但不一致的三、下表给出了三变量模型的回归的结果:(10分)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d.f)

平方和的均值(MSS)

来自回归(ESS)

106.58

来自残差(RSS)

总离差(TSS)

108.38

————————

注:保留3位小数,可以使用计算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本题的。

1.完成上表中空白处内容。

2.求与。

3.利用F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写出简要步骤。

四、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0分)

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五、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六、简述自相关后果。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如果存在形式的自相关,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15分)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出简化形式的回归方程?

2、利用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答案

一、判断正误(20分)

1.回归分析用来处理一个因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F)

2.拟合优度R2的值越大,说明样本回归模型对总体回归模型的代表性越强。(T)

3.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F)

4.引入虚拟变量后,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量仍是无偏的。(T)

5.多重共线性是总体的特征。(F)

6.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F)

7.异方差会使OLS估计量的标准误差高估,而自相关会使其低估。(F)

8.杜宾—瓦尔森检验能够检验出任何形式的自相关。(F)

9.异方差问题总是存在于横截面数据中,而自相关则总是存在于时间序列数据中。(F)

10.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仍然是内生变量。(F)

二、选择题(20分)

1.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组合,是(D)

A.原始数据

B.Pool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下列模型中属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是(C)

A.B.C.D.3.半对数模型中,参数的含义是(C)

A.X的绝对量变化,引起Y的绝对量变化

B.Y关于X的边际变化

C.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D.Y关于X的弹性

4.模型中其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是(B)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5.在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报告中,统计量的,则表明(C)

A.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B.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C.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D.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不显著

6.根据样本资料估计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为,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B)

A.0.2%

B.0.75%

C.2%

D.7.5%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A)

A.无偏的,非有效的B.有偏的,非有效的C.无偏的,有效的D.有偏的,有效的8.在回归模型满足DW检验的前提条件下,当统计量等于2时,表明(C)

A.存在完全的正自相关

B.存在完全的负自相关

C.不存在自相关

D.不能判定

9.将一年四个季度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引入到包含截距项的回归模型当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C)

A.B.C.D.10.在联立方程结构模型中,对模型中的每一个随机方程单独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参数是(B)

A.有偏但一致的B.有偏且不一致的C.无偏且一致的D.无偏但不一致的三、下表给出了三变量模型的回归的结果:(10分)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d.f)

平方和的均值(MSS)

来自回归(ESS)

106.58

53.29

来自残差(RSS)

1.8

0.106

总离差(TSS)

108.38

————————

注:保留3位小数,可以使用计算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本题的。

1.完成上表中空白处内容。

2.求与。

3.利用F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写出简要步骤。

答案:

1.见题

2.3.可以利用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

(或)

因为,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

四、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0分)

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基准类是本科学历的女教师。

2.表示刚参加工作的本科学历女教师的收入,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工龄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收入的变化,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男教师与女教师的工资差异,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硕士学历与本科学历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博士学历与本科学历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所以的符号为正。

3.若,说明博士学历的大学教师比硕士学历的大学教师收入要高。

五、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答案: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中的参数。

在模型的两边同时除以,我们有:

令,则上面的模型可以表示为:

(1),即变换后的模型(1)的随机误差项满足同方差假定,可以使用OLS估计出。上述方法称为加权最小二乘法。

六、简述自相关后果。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如果存在形式的自相关,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15分)

答案:自相关就是指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用符号表示: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若在模型中存在形式的自相关问题,我们使用广义差分变换,使得变换后的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对于模型:

(1)

取模型的一阶滞后:

(2)

在(2)式的两边同时乘以相关系数,则有:

(3)

用(1)式减(3)式并整理得:

令,,则有:

(4)

在(4)中满足古典假定,我们可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4)式,得到,,,的估计量,再利用和的对应关系得到的估计值。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出简化形式的回归方程?

2、利用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答案:略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

课程号:

课序号:

开课系:数量经济系

一、判断正误(10分)

1、随机变量的条件均值与非条件均值是一回事。()

2、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变量是线性的。()

3、。()

4、对于多元回归模型,如果联合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

5、双对数模型中的斜率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

6、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类,则要引入个虚拟变量。()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无效的。()

8、在存在接近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会趋于变小,相应的t值会趋于变大。()

9、在任何情况下OLS估计量都是待估参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10、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

二、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10分)

三、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

四、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哪些基本假定。

(10分)

五、以二元回归为例简述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10分)

六、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0分)

1、简述联立方程模型中方程识别的阶条件。

2、根据阶条件判定模型中各方程的识别性?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八、应用题(共30分)

利用美国1980-1995年间人均消费支出(PCE)和人均可支配收入(PDPI)的数据,得到了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LOG(PC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9/05

Time:

23:43

Sample:

1980

1995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LOG(PDPI)

1.205281

0.028891

41.71870

0.0000

C

-2.092664

0.281286

-7.439640

0.0000

R-squared

0.992020

Mean

dependent

var

9.641839

Adjusted

R-squared

0.991450

S.D.dependent

var

0.096436

S.E.of

regression

0.008917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85274

Sum

squared

resid

0.001113

Schwarz

criterion

-6.388701

Log

likelihood

53.88219

F-statistic

1740.450

Durbin-Watson

stat

2.32273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1)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回归分析结果报告。(10分)

(2)对模型中解释变量系数B2进行显著性检验。(10分)

(3)如何解释解释变量的系数和综合判定系数?(10分)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答案

二、判断正误(10分)

1、随机变量的条件均值与非条件均值是一回事。(错)

2、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变量是线性的。(错)

3、。(错)

4、对于多元回归模型,如果联合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错)

5、双对数模型中的斜率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对)

6、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类,则要引入个虚拟变量。(错)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无效的。(错)

8、在存在接近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会趋于变小,相应的t值会趋于变大。(错)

9、在任何情况下OLS估计量都是待估参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错)

10、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对)

二、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10分)

答:书中第二页,经济计量学方法论中的八个步骤。

三、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

答:书中第83页,随机误差项的性质中的四条。

四、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哪些基本假定。

(10分)

答:1

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随机误差项的期望或均值为零。

随机误差项具有同方差,即每个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为一个相等的常数。

两个随机误差项之间不相关,即随机误差项无自相关。

五、以二元回归为例简述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10分)

答:书中第88页的最小二乘原理。

六、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答:

将原模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原模型变形为:

(1)

令,则式(1)可以写为:

(2)

由于,所以式(2)所表示的模型不再存在异方差问题,故可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估计,求得参数的估计值。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0分)

1、简述联立方程模型中方程识别的阶条件。

答:书中第320页,模型识别的阶条件。(4分)

2、根据阶条件判定模型中各方程的识别性?

答:对于第一个方程有:m=2

k=0,由于

k

对于第二个方程有:m=2

k=1,由于

k=m-1,所以该方程为恰好识别。(2分)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由于第二个方程是恰好识别的,所以可以用间接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估计。(2分)

八、应用题(共30分)

利用美国1980-1995年间人均消费支出(PCE)和人均可支配收入(PDPI)的数据,得到了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LOG(PC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9/05

Time:

23:43

Sample:

1980

1995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LOG(PDPI)

1.205281

0.028891

41.71870

0.0000

C

-2.092664

0.281286

-7.439640

0.0000

R-squared

0.992020

Mean

dependent

var

9.641839

Adjusted

R-squared

0.991450

S.D.dependent

var

0.096436

S.E.of

regression

0.008917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85274

Sum

squared

resid

0.001113

Schwarz

criterion

-6.388701

Log

likelihood

53.88219

F-statistic

1740.450

Durbin-Watson

stat

2.32273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1)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回归分析结果报告。(10分)

答:

se=(0.28)

(0.029)

t=(-7.44)

(41.72)

p=(0.0000)

(0.0000)

R2=0.992

(2)如何解释解释变量的系数和综合判定系数?(10分)

答:由于该模型是双对数模型,因此,解释变量的系数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在本例中为消费收入弹性,表示收入每增加1%,消费将平均增加1.2%。

(3)对模型中解释变量系数B2进行显著性检验。(10分)

答:

1、H0:B2=0

H1:B2¹02、构造统计量

3、计算相应的T值,4、查显著性水平为a的临界值

由于

上一篇:给老妈的母亲节祝福语下一篇:北京舞蹈学院本科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