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2024-10-23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通用11篇)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1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A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B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送东阳马生序》。

2.shì 特别爱好。

3.C

4.我选A句,翻译: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我选B句,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

5.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尊重老师,执着追求等。(答出两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2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哆,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对文章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我”的求知若渴。 B.表现了老师的脾气暴躁。

C.写出了“我”的胆小怯懦。 D.表现了老师的德隆望尊。

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 )(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无鲜肥滋味之享 ⑥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

A.①④⑤⑧ B.③⑤⑥⑦

C.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

4.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

C.学习生活的艰苦没有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他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成。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 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 /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3、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 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请教。②因为内心有足以 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C

3、“每假借…逾约”。

4、态度、行动。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篇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俯身倾耳以请

小题3: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参考答案:

小题1:(1)跑 (2)通“披”,穿。

小题1:(1)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2)低下身子,侧着耳朵(去)请教。

答案

小题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假、俯、倾”等。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5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 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答案:

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

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6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B.媵人持汤沃灌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D.为一说,使与书俱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1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当余之从师也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归而形诸梦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2.(3分)B 13.(3分)C(C项“以”,介词,分别为“用”和“凭借”之意)

14.(8分)(1)(4分)(我)住在旅舍里,主人每天供应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寓逆旅”“日再食”“鲜肥滋味”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4分)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地值得珍惜啊!(然后”“为”“可惜”各1分,句意正确1分)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答案 篇7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学案

课型:讲读课主备:彭宛然审核:黄利辉班级姓名家长签名_________

【导语】精神似乎常与物质背离。多少大学问家都始于贫贱,终于学成。匡衡凿

壁、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似乎矫枉过正,归有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却是不

争之实。明初大学问家宋濂励志好学,笃行求学,令人动容。“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之志”,让我们共勉!

【学习目标】1.了解何为赠序。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3.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辩证看待

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4.背诵课文。

【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濂全集》,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课前自主学习】

一.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将疑难字词做上记号。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求学 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 勤 且 艰(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幼年抄书之艰②成年叩问之难

③求师奔走之劳④住读生活之苦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①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结果如何(用原文)?遍观群书。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 尝趋百里外②学习态度,立侍右左,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则又请焉。

结果如何?(用原文)卒获有所闻。

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

①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②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④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6.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对比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

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

【课堂学习】

一.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吧!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嗜学(shì)假借(jià)弗怠(dài)逾约(yú)加冠(guān).....

硕师(shuò)叱咄(chì)(duō)俟(sì)....

负箧曳屣(qiè)(y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拥衾(qīn)......

被绮绣(pī)(qǐ)朱缨(yīng)容臭(xiù)烨然(yè).....

缊.袍敝.衣(yùn)(bì)

2.按课文填字,看谁填得快

(砚)冰坚弗之(怠)

德(隆)望尊(援)疑质理

(倾)耳以请负(箧)(曳)(屣)

(穷)冬(烈)风足肤(皲)裂

四支(僵)劲以(衾)拥(覆)

(缊)袍(敝)衣

3.解释加粗字。

(1)余幼时即嗜.学:特别喜欢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3)走.送之:跑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行加冠礼更加

(5)或遇叱.咄.:训斥

(6)负箧曳.屣:拖着

(7)足肤皲.而不知:冻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8)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9)寓逆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

4.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翻译:

①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天气十分寒冷,砚池里结了很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学习。

②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下身侧着耳朵请教。

③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在我从师时,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行走。

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意思。

二.合作学习: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书:无书。借书于藏书之家。

师:无师。趋百里之外。

衣:缺衣。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食:少食。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四海为家。寓逆旅。

行:不避艰辛。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自知。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对比。以此展现作者一心向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以身说法,亲切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5.你还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学的典故吗?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精神? 囊莹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检测

(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得分:

1.填空(16分):

① 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

大家”。主修《元史》,为明“开国文臣之首”。

②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一篇赠序,是宋濂作为前辈

对后学马生的勉励。

2.给下列词语注音(12分)

嗜学(shì)砚冰(yàn)逾约(yú)加冠(uān)....

硕师(huò)叱咄(chì)(duō)俟其欣悦(sì)负箧曳屣(qiè)(xǐ)......

皲裂(jūn)媵人(yìng)以衾拥覆(qīn)容臭(xiù)....

3.体会下列词语古今不同的含义(16分)

① 录毕,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脚交互向前移动。

②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 左佩刀,右备容臭。.

古义:各种气味今义:(气味)难闻(与“香”相对)

④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一次又一次

4.解释下列加粗词,体会其用法(每题解释1分,说出用法1分,共8分)。

(1)寓逆旅:名作动,寓居 .

(2)主人日再食:吃作动,供食 .

(3)无鲜肥滋味之享:形作名,鲜肥的食物 ..

(4)腰白玉之环:名作动,腰上佩戴 .

5.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6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披,披挂,这里指“穿”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灌—盥,洗理

6.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无硕师名人与游(结交)援疑质理(提出)..

B.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

C.穷冬烈风(极)不敢出一言以复(说出)..

D.余则缊袍敝衣(旧)(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留)留给 ..

7.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C)(3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余)无从致书以①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

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余)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②是人多以③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

1.古人说话简炼,常省去一些不必言明的词语,请在上文括号内填入省略的内容(4分)。

2.解释上文加点的词(6分)。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录毕,走送之:跑。.

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3.按序号解释“以”(6分)。

①来,表目的,②因为,表原因,③用,把,表手段。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天气十分寒冷,砚池里结了很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学习。天气十分寒冷,砚池里结了很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学习。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个文段写了什么?(4分)

幼年抄书之艰

6.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4分)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稍”的深刻含义。(4分)表现了作者有借有还的诚信;更表现了作者害怕下次不能借到书的心酸。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1.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4分)。

(1)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训练 篇8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逮:到﹑及),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文不识:人名),家父多书,衡乃与其做而不求偿,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节选)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①余幼时即嗜学()②走送之()

③发书映光而读之()④遂成大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愿得主人书遍读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只辱于奴隶人之手D至之市,而忘操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做而不求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乙】文叙述了匡衡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宋濂﹑匡衡的事迹一定给了你不少启示,请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①,与古作者并。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②乞文者,后先相踵③。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④、日本至出兼金⑤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节选自《明史》)(注释)①演迤(yǐ):这里是长而曲折的意思。②遣门:登门。③相踵:形容人多。踵,脚后跟。④高丽:古国名,曾统一朝鲜半岛。安南:越南古称,包括现广西一带。⑤兼金: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②或遇其叱咄()③俟其欣悦()④悉称为“太史公”()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3、甲文中所叙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具体说说宋濂的事迹给了你哪些启发?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的词。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俟其欣悦()

(3)于是遂就书()(4)吾徒相教()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4、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5、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 篇9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一、课文导读

《送东阳马生序》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苦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比较,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刻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学习条件关系不大。在我们的学习中,要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同时要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二、文化积累

【作者在线】

宋濂:(1310—1381),字,号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 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重庆奉节县)。

【背景投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者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

【学点整合】

1、生字注音

嗜()学 砚()硕()师 叱()咄()俟()忻()箧()

曳()屣()

皲()裂

媵()人

衾()被()绮绣

臭()烨()然

缊()袍

耄()老 谬(称

廪()

裘()葛()之遗()

谒()撰()贽()僵劲()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

(3)日在食(“食”通)

(4)与之辨论(“辨”通)

3、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

今义为)

走送之。(走:古义为

今义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

今:

假:古义,今义)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

今义:)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

今义为)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

今义:)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

今义:)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

今义:)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

今义:)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

今义:)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

今义为)

寓逆旅(逆:古义为

今义为)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

今义指)

日再食(再:古义为

今义为)

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

今义:(chòu))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

今义:)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

今义:)

三、阅读思考

1、默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

【重点语句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再次读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一:开篇点出文言的句子是哪句?

问题二:文中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

问题三:文中将自己的学习条件与学习态度、自己的生活条件与同舍生的条件、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自己的求学态度进行比较,请你作简要分析。

问题四:就全文来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

送东阳马生序 篇10

课文较为适合学生学习,特别是补充部分较为适合学生目前的状况,结合农村国家补贴,以及各种资助,现在的中学生读书的困难基本上已经解决,为什么还不能专心读书,甚至拿着各种补贴、吃着资助在学校中混日子呢?结合学生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结合学生中的厌学情绪以及各种状况,教育学生既有针对性、又较为灵活,学生容易接受教育。但因学生平时就不爱动脑筋,讨论问题不够积极,只有少数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因而未达到完全促动学生的效果。但相对来说,上这一课的效果还是较好。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11

永吉二中

李东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课文分析过程展示,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3、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

三、过程与方法

分析课文,感悟主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求学之志和劝勉之情。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知文中作者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两位老友:仲永和吴下阿蒙

从他们的故事中总结出学习很重要。引出宋濂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新授

1、课前检查:

(1)《送东阳马生序》作者 ——,字 ——,号——,——初——家。本文的体裁是——,可分为书序和——,本文即 是一篇——。

(2)解释加线的词语

硕师

再 …

2、内容研究读探讨: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小组讨论:(1)第一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2)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小组讨论:(1)作者的求学旅途是怎样的?

(2)作者在太学求学期间生活条件如何?

3、主旨研读探讨: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勤奋刻苦读书,学有所成。

4、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今后你打算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可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也可自创。

我在学习中坚信———————————— 我会战胜————,战胜————,战胜————,争取————,向————交一份圆满的人生试卷。

5、写作特色探究:

文中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有哪些? 为什么要写这些?

归纳:从衣、食、住、行、师等几个方面表现了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来读一读。

6、拓展延伸: 积累劝学的诗句 积累刻苦学习的典故 积累与本文有关的对联

上一篇: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500字——我爱我家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经验与技巧8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