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

2024-09-09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共11篇)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 篇1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甲】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俟其欣悦()

(3)于是遂就书()(4)吾徒相教()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5、(1)借(2)等待(3)于是,就(4)白白地(每个1分,共4分)

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

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 篇2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哆,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对文章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我”的求知若渴。 B.表现了老师的脾气暴躁。

C.写出了“我”的胆小怯懦。 D.表现了老师的德隆望尊。

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 )(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无鲜肥滋味之享 ⑥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

A.①④⑤⑧ B.③⑤⑥⑦

C.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

4.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

C.学习生活的艰苦没有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他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成。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篇3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腰白玉之环 (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⑶媵人持汤沃灌( ) ⑷感泣辞母 ( )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23.翻译句子(2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

译文: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 (要求填写两个)。(4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4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2)余服官二十年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腰白玉之环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C. 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

D. 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20.【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2分)

参考答案

17.(1)希望,盼望(2)做,当 (3)同“肢”,四肢(4)腰间佩带

18.B

19.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20.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参考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 篇5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一、解释加点词含义:

1、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

2、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了解)

4、过:(到)

5、及:(到了„„的时候)

6、更:(重新)

7、致:(得到)

8、假借(借)

9、走:(跑)

10、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1、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2、叩:(请教)

13、援:(引,提出)

14、质:(询问)

15、患:(忧虑,担心)

16、至:(周到)

17、俟:(等待)

18、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19、支:(通“肢”)20、汤:(热水)

21、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2、敝:(破)

23、腰:(腰佩,腰,用作动词)

24、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5、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6、慕艳:(羡慕)二、一词多义: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舒缓语气,不译)

2、辞以军中多务(用)

余之从师也(舒缓语气,不译)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舒缓语气,不译)计日以还(而)乡之先达(的)俯身倾耳以请(来)口体之奉(的)以以中有足乐者(因)

圣贤之道(的)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把)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的)无从致书以观(来)无鲜肥滋味之享(的)不敢出一言以复(而)弗之怠(指代,代抄书)以衾拥覆(用)走送之(指代,代书)

4、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他的)

3结友而别(顺接)或遇其叱咄(代词,他,指老师)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转接)其俟其欣悦(代词,他,指老师)

久而乃和(助词,不译)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他们,指同学)5乃始就学(于是,就)

6、孰若孤(比得上)

久而乃和(于是,就)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比得上)乃乃重修重阳楼(于是,就)若烨然若神人(像)

乃不知有汉(竟,竟然)勤且艰若此(像)

7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8、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辞益未尝稍降辞色(言辞)益慕圣贤之道(更加)9治经为博士(经书)10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经复执经叩问(经书)非复吴下阿蒙(再)11卿今当涂掌事(事情)1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事见往事耳(事情)假见事之晚乎(事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三、句子翻译: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余幼时即嗜学。译: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不把脸色放温和些。

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10、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

1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1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译: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译: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1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四、内容理解:

1、两篇文章都讲到了“ 学习”的内容,都是用“ 自身学习经历 ”来对劝说对象进行劝导,意在 劝勉 其勤奋学习。

2、同为“劝学”,孙权和宋濂有同有异:孙权 善劝(先指出 学的必要性,继而 现身说法。宋濂不因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 现身说法,叙述自己 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现对 马生的殷切期望。

3、《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使 吕蒙“但当涉猎,见往事”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 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4、同为求学,吕蒙 听从孙权劝告,克服军中多务的困难,学有所成,非复吴下阿蒙;宋濂则克服学习上无书、无师、生活的艰苦,成为饱学之士。

5、写法上,《孙权劝学》主要用 对话 表现人物;《送东阳马生序》以 对比 手法(第一段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对比,第二段用自己与同舍生对比)体现主旨。

6、《送东阳马生序》是通过 借书求教 和 从师求学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孙权劝学》则是

通过 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五、拓展积累:

1、《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答: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学习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勤学乐学是成功的秘诀,尊师从师同样重要。但在老师面前不敢出一言的从师方式不可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学习中有疑问或有独特见解时,应大胆质疑与老师交流,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有什么用意?你读完本文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感受。

答: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是为了鼓励马生也要勤奋学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乐学好学,早日成才。

3、你从二文中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秘诀? 答:(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2)听从别人的劝说,乐学好学。

(3)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你终将取得成功。

4、列举古人勤学的事例和名言:

答:事例:苏秦锥刺骨勤读书;范仲淹划粥苦读,终成一代文学家。

名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韩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相关链接:学习上不仅要勤奋、尊师,还要勤于思考等,请用《论语十则》相关名言回答。答:(1)学而时习之;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 篇6

【甲】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

(1)负箧曳屣 (2)卒成学士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

【小题3】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小题1】拖;拖着 终于

【小题2】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大体)就是这样。

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

【小题3】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

【小题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曳”有“拉”的意思,但在此句中是“拖着”的意思;“卒”在此是“终于”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士兵”或“死亡”等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盖”是“大概”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若”是“像”的意思,“此”是“这样”的意思,“嗜”是“爱好”的.意思。除了这些关键词,还要注意句子在翻译时的流畅性与完整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由于家里特别的贫穷,但是又特别的爱好读书,所以,饿的时候就吃吞纸来充饥,冷的时候就抱着狗来取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从衣食住行等角度表现了宋濂的家庭以及求学情况,乙文从衣食等角度来表现朱詹的求学情况。综合起来,甲乙两文写的是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 篇7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10.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法问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千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之燕谈录》)

[注释] ①太宗:宋太宗。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jù):匆忙。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礼愈至.②媵人持汤沃灌.

③腰白玉之环.

④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8、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②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译:

9、宋濂和太宗共同的治学态度是。甲乙两文在写作方法上各具特色,甲文主要采取 的写法,乙文则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鸣机夜课读记(节选)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chài):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手自笔录暇更录唐宋人诗录..

②尝趋百里外未尝寝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4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注]①游:交往,求教。②辞色:言辞和神色。

[乙]王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其信然耶?方羲之之不.

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①,出沧海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③肆恣④,而.

又尝自休于此耶?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耶?

[注]①东方:东方(的名胜)。②沧海:这里指东海。③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肆恣:也作“恣肆”,意思是放纵、任情。⑤精力:竭尽全力。

(曾巩《墨池记》节选)

9.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

(2)先达德隆望尊望:.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

(4)羲之之书晚乃善善:.

1O.下列句子加点词与括号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果累累)..

C.此为其故迹,其信然耶?——(信以为真)..

D.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弩之末)..

11.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

12.用“/”给[乙]文中画“~~~~”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13.两段文字都写出了宋濂、王羲之走向成功的过程,请概括出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分)

14.根据下列题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写出两个能表现艰难求学或勤学苦练精神的成语典故。

答:A.B.:

(2)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你是如何评价古人这种勤学苦练精神的?

(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①②③④[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

⑤⑥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

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

(2分)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参考答案

(一)8.①走:路 ②尝:曾经 ③乃:才 ④及:到,等到

9.①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

10.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

11.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7、①周到 ②热水 ③腰上系着 ④受益

8、①寄居的旅店的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肉这样的美味可以享用。

②(他的)字本来写得不错了,如果立刻称赞(他的字写得)很好,(我)担心皇帝不再用心练了。

9、虚心请教或持之以恒

(三)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四)9.(1)大(2)声望,名望(3)勉强(4)好,完善(答对一个得1分)

10.B

11.我虽然愚钝,但最终有所收获。(意思表达接近即可,句中“愚”翻译错误扣1分)

12.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断对两处,一处1分;断三处,两处正确得1分;断四处不得分)

13.执著、勤奋。(答对一点得1分)

14.(4分,每小题2分)(1)成语典故可选填“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等,写对一个得1分(.2)略。(观点的表达允许多元化,但必须合理有据才能得分)

(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15.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4分,各1分)

16.①(2分)

17.B(2分)

18.(4分)

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1)C(2分)

(2)(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练习 篇8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益慕圣贤之道(更加)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忧虑、担心)造饮辄尽(往、到)

C、主人日再食(再次)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D、腰白玉这环(腰佩)录毕,走送之(跑)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执策而临之

B、俟其欣悦其真不知马也

C、或置酒而招之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 篇9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一、课文导读

《送东阳马生序》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苦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比较,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刻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学习条件关系不大。在我们的学习中,要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同时要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二、文化积累

【作者在线】

宋濂:(1310—1381),字,号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 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重庆奉节县)。

【背景投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者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

【学点整合】

1、生字注音

嗜()学 砚()硕()师 叱()咄()俟()忻()箧()

曳()屣()

皲()裂

媵()人

衾()被()绮绣

臭()烨()然

缊()袍

耄()老 谬(称

廪()

裘()葛()之遗()

谒()撰()贽()僵劲()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

(3)日在食(“食”通)

(4)与之辨论(“辨”通)

3、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

今义为)

走送之。(走:古义为

今义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

今:

假:古义,今义)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

今义:)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

今义为)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

今义:)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

今义:)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

今义:)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

今义:)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

今义:)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

今义为)

寓逆旅(逆:古义为

今义为)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

今义指)

日再食(再:古义为

今义为)

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

今义:(chòu))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

今义:)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

今义:)

三、阅读思考

1、默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

【重点语句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再次读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一:开篇点出文言的句子是哪句?

问题二:文中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

问题三:文中将自己的学习条件与学习态度、自己的生活条件与同舍生的条件、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自己的求学态度进行比较,请你作简要分析。

问题四:就全文来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

送东阳马生序 篇10

课文较为适合学生学习,特别是补充部分较为适合学生目前的状况,结合农村国家补贴,以及各种资助,现在的中学生读书的困难基本上已经解决,为什么还不能专心读书,甚至拿着各种补贴、吃着资助在学校中混日子呢?结合学生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结合学生中的厌学情绪以及各种状况,教育学生既有针对性、又较为灵活,学生容易接受教育。但因学生平时就不爱动脑筋,讨论问题不够积极,只有少数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因而未达到完全促动学生的效果。但相对来说,上这一课的效果还是较好。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11

永吉二中

李东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课文分析过程展示,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3、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

三、过程与方法

分析课文,感悟主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求学之志和劝勉之情。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知文中作者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两位老友:仲永和吴下阿蒙

从他们的故事中总结出学习很重要。引出宋濂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新授

1、课前检查:

(1)《送东阳马生序》作者 ——,字 ——,号——,——初——家。本文的体裁是——,可分为书序和——,本文即 是一篇——。

(2)解释加线的词语

硕师

再 …

2、内容研究读探讨: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小组讨论:(1)第一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2)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小组讨论:(1)作者的求学旅途是怎样的?

(2)作者在太学求学期间生活条件如何?

3、主旨研读探讨: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勤奋刻苦读书,学有所成。

4、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今后你打算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可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也可自创。

我在学习中坚信———————————— 我会战胜————,战胜————,战胜————,争取————,向————交一份圆满的人生试卷。

5、写作特色探究:

文中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有哪些? 为什么要写这些?

归纳:从衣、食、住、行、师等几个方面表现了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来读一读。

6、拓展延伸: 积累劝学的诗句 积累刻苦学习的典故 积累与本文有关的对联

上一篇:拾金不昧为“创先争优”再添风采下一篇:元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