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规定

2024-07-09

1基本规定(精选8篇)

1基本规定 篇1

问题1: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依据《教师法》规定,我国教师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作为教师,有权依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育工作量等具体要求,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权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进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有权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在聘教师行使这一基本权利。而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不得享有这项权利。虽取得教师资格,但尚未受聘或已被解聘的人员,此项权利的行使处于停顿状态,待任用时方能行使这一权利。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解聘教师的,不属于侵犯教师权利的行为。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撰写学术论文、著书立说;有权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依法成立的学术团体并在其中兼任工作;有权在学术研究中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开展学术争鸣。教师在行使此项权利时,要注意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教师,有权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在学生的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指导;有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文体活动、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权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行使管理学生权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将关心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署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教师的工资报酬,一般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课时报酬、奖金、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及其他各种津贴在内的工资性收入。福利待遇主要包括教师的医疗、住房、退休等方面的各项待遇和优惠,以及寒署假期的带薪休假。作为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教师聘任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依据法律的规定,切实保障教师这一基本权利的行使。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的民主权利。是宪法中所规定的“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调动教师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监督。作为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以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讨论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保障自身的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推进学校的民主建设。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式为例,教师的参与管理权体现在以下方面: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讨论职工奖惩办法以及其他与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讨论教职工的住房分配以及其他有关教职工的一些福利事项;监督学校管理工作。教师在行使民主管理权时,应注意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并充分发挥自己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监督作用。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这是教师享有的继续教育的权利。现代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教师,有权参加进修或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努力为教师的进修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切实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当然教师培训权的行使,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问题2:从法律的角度看,教师管教学生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教师管教学生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包括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教师管教学生应该在道德、纪律、法律的约束下进行。

2、合理性原则,包括不当联络禁止原则和比例原则,其中比例原则又包括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相称性原则

教师在管教学生过程中应该张弛有度,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正确与错误的地方,要有理有据,更应该以事论事,不要算总账,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并有所改进。

3、正当程序原则:包括通知、送达、听取申辩、告知权利、举行公开、公正的听证等一系列程序。严重的惩戒行为一定要有周详的正当程序。

4、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我们对学生的管教应该坚持以教育为出发点,并要求在管教学生之前了解学生,甚至要让学生明白他为什么会成为教师的管教对象。

5、机会性原则。学生犯错误大都是源于自我控制能力弱或是非善恶观不强及其好奇心造成的。我们在管教这类学生时不能把学生看死,要让学生明白教师是在帮他,只要他改正缺点,还是一个好孩子,给予机会性的教育,学生会感激也会改正错误。

6、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的原则。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管教学生,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管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

1基本规定 篇2

国内学者多围绕合作社的功能定位、制度安排、合作社原则的演进等来论证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学者们的共识是,合作社是一种兼有企业和共同体双重属性的社会经济组织,分歧在于依法注册的合作社是否存在“真假之分”、[2]怎样界定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以及怎样确定本质规定的底线。深入探究发现,学界分歧既与国际合作社运动进程中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的嬗变密切相关,亦与合作社的本土化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尝试通过追溯合作社的历史渊源,回顾合作社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探讨合作社不同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规定,以制度安排与治理结构的优化为基础,回答中国现阶段合作社对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的漂移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应该如何回归等问题,力图通过“理想”与现实的比照,揭示中国特色合作社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方向。

一、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的基本理念

探究合作社的本质规定,首先要清楚的是合作社何以产生?诸如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团结起来组织合作社而不是建立企业或者独立经营?人们组建合作社是出于什么样的现实目的和价值理念?

现代合作社实践起源于1844年创立于英国的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公平先锋社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获得成功并得到发展的合作社,被国际合作社联盟视为现代合作社的雏形。[3]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它引发了工人、农民、手工业者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二是历次运动失败的教训。多年的暴力运动,并没换来经济和政治权利的提高,而是遭到政府的镇压,工人们不得以探索新的方式谋求自身的权益。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思想与实践。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与实践对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的成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关于合作社公平和平等的理念深刻影响后续合作社发展。

1844年12月21日,28名纺织工人每人出资1英镑共同创立了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其社章开篇即点明立社宗旨:“本社的目标和计划是实现社员的经济利益与改善社员之社会地位和家庭境况”。通过批量购买消费资料和向社员低价出售的方式,改善工人日用品供给和帮助解决社员生活困难。因此,公平先锋社实质上是贫困工人通过自愿结合和互利合作以达到改善生存环境的自救组织,其出发点是贫困工人通过平等自愿互利合作来摆脱生产商和中间商剥削,最终实现改变自己经济社会地位的目的。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合作社能够为成员带来降低交易成本和实现规模经济收益的效率收益和减少不确定性、规避市场风险和维护经济地位的公平受益两种组织收益。这表明,合作社的经营理念天然具有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并体现在未来100多年的国际合作社运动的基本原则中。

公平先锋社从现实环境出发并合理吸收前人思想,从创立伊始便注重合作社结构和经营的合理性和严密性,提出了切实有效并为后续合作社所公认的合作社原则,即罗虚代尔原则。该原则包括:开放和自愿入社;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按惠顾额分配盈余;资本利息有限;用现金交易;只销售货真价实的商品;重视社员教育;保持宗教和政治中立。这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互利的精神,强调保持宗教和政治中立,从而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强调“一人一票”,将“资本利息有限”和按交易量分配剩余盈利作为分配原则,保障了社员民主管理和参与决策的权利,并使社员的利益与合作社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原则可以保证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共同体,推动公平先锋社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并逐渐将业务发展至其他领域。同时期的德国出现了以弗里德里希·赖夫艾森和舒尔茨为代表的合作信贷运动以摆脱高利贷者的盘剥,法国出现了劳工合作社以获取所有的劳动成果等等。公平先锋社的合作实践、基本原则和思想理念,引导并推动了合作社在世界各国的蓬勃发展。

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的成功有其历史必然性,对公平和效率的共同追求成为其赖以生存的基点。其成功之处在于,它满足了社员的个人利益,同时将社员的个人利益与民主原则结合起来,在致力于建设一个公平理念指导下的共同体的同时,也展现出获取效率的企业属性。这就要求合作社既要强调自身商业组织性质,又要保证社员的民主管理和经济参与,因此必须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基本理念贯穿于产权结构、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的全过程之中,并植根于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之中。

二、所有者-惠顾者同一:合作社的本质规定

所谓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4]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其性质、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存在过程中表现出多方面的性质和特点,即多种属性,其中的本质属性决定着事物的本质,是事物本质的规定性。[5]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同类事物共同所有的固有属性。二是该类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三是事物内部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属性。

具体到合作社,无论其本质是什么,合作社“首先是企业,同时具有社会功能,是具有社会功能的企业形态”,[6]因此满足企业的一般规定。与其他一般企业一样,合作社也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最大利益的经济组织,如通过成立组织与市场打交道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实现规模化经营。但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组织目标、方式和功能:一是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其成员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投资者获取利润而成立的,它是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通过共同经营以实现改善自身市场竞争条件、降低交易成本和规模化经营目标的互助组织。二是与公司等其他经济组织是“资本”的结合不同,合作社是“人”的结合,它以自愿结合起来的使用者为目标导向,是用户共同所有、民主控制、服务共享、促进共同经济利益的自助组织。三是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承担着为社员提供比较优势、作为一种保护性组织扮演社会公共角色和探索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功能。[7]

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组织目标和功能,是因为与“资本雇佣劳动”以追逐利润的其他经济企业不同,它采取的是“劳动雇佣资本”的组织原则。由此才得以保障合作社的“社员导向”,使社员能够通过民主管理行使其控制决策权,盈余也按照“惠顾额分配”和资本报酬有限原则分配。在制度安排上,只有作为合作社服务使用者的社员拥有合作社的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一是所有权上,合作社属于全体社员联合所有。二是控制权上,社员拥有平等投票权,依据“一人一票”原则,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实现民主控制。三是决策权上,通过社员代表大会和民主选举理事会及监事会行驶重大事务决策权和监督权,聘任经理等雇员行使经营决策权。四是收益权上,依据惠顾额(即为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使用程度和贡献)和资本受限原则,合作社盈余按照惠顾额比例返还给社员,同时在“资本报酬”上严格限制,基本不分红,仅付少量利息。这样安排的实质就是合作社社员身份的同一:既是合作社的所有者(投资者),又是合作社的惠顾者(使用者)。企业所有者依据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对其利润或剩余收益的索取权这两项权利分享收益。[8]而惠顾者依据合作社规定并按照与合作社交易额比例获取惠顾返还金。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表明社员不仅是合作社的所有者、控制者还必须是惠顾者和使用者。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是所有者—惠顾者的同一。这是因为:一方面,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是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的根本区别。其他经济组织所有者不必是其服务的惠顾者,而合作社所有权必须为惠顾者享有。反之二者出现错位,且错位达到一定程度,将会演化为普通营利服务企业或公益组织。另一方面,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决定了合作社要遵循民主控制和剩余按惠顾额返还为主的原则,否则会破坏二者的同一。[9]“所有者-惠顾者的同一”,反映了合作社最基本的特征,区分了与其他经济组织的边界,决定了合作社其它的制度特性,因此满足了本质规定的三个条件。

三、合作社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的嬗变和漂移

合作社的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是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特征和界限,但在国际合作社运动170多年的实践历程中,其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发生了微妙但深刻的嬗变。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是合作社与生俱来所追求的基本理念,因而具有“功利主义”和“标准规范”的双重组织认定。[10]合作社基本理念的嬗变总体表现为由“标准规范”为首转向以提高合作社市场竞争力的功利主义为首,这是合作社应对经济全球化、农业产业化等外部环境的挑战而做出的被动调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合作社规范性的基本原则也做出适时调整以应对合作社发展遇到的内外部挑战。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五个方面的变化:从入社退社自由转向成员资格不开放;“一人一票”转向承认差别;公共积累不分割转向产权明晰;资本回报严格受限转向股份分红;社员管理转向职业经理人管理。这些调整并未改变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仍然基本保持所有者-惠顾者的同一,在合作社的控制和盈余分配上坚持“一人一票”和按惠顾额比例返还为主。[11]

中国的合作社实践出现了对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的漂移。[12]漂移的产生,根源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方位转型,彰显于各式各样的具有过渡特征的不成熟的合作社形态之中。与遵循国际合作社联盟基本原则的经典合作社相比,中国当前混合型、多样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影响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异质性和多样性特点。[13]实际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大户领办成为农业生产者组建合作社的主要形式;合作社成员不再局限于具有相同市场地位的同业生产者,而是允许那些处在同一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业务关联的相关利益群体组建合作社,从而出现了一批由非农产品生产者发起和领办的合作社。这些由服务提供者领办的合作社依据领办人身份区可以分为四大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商人(商业企业)、投资商、社区领袖与农户组成的合作社。[14]这些合作社社员在入社动机、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不一致,从而影响着合作社发展中的产权划分、内部治理、所有者责任乃至文化理念等。

中国的合作社实践出现了基本理念的漂移。合作社的组织理念不同程度地由“互助益贫”转向“合作互惠”,弱势群体开展平等互助合作以实现自我经济保护和改善生存状况的合作社功能被弱化,而为各种利益相关者最大限度获取利益的实用主义功能被强化。中国现实中完全由分散的小农组成的合作社,往往规模较小,难以对某种产品占有较大的市场比例,也难以发挥竞争标尺作用。农民参与合作社所秉持的理念首要的不是为了对抗强大资本,寻求某种社会正义和公平分配的共同信仰,而是为寻求利用各种资本为自己服务的功利主义。在组织治理安排和经营管理者构成上,不再完全坚守民主控制和具有合作精神的企业家管理,而是不同程度地由大股东控制甚至自利精英分子领办。领办人创办合作社和农民加入合作社,均多出于追求个人利益的考虑,忽视了对弱势群体共同利益的追求,体现的不是“互助”所代表的强调利他和超越个人利益之上的共同利益,而是“互惠”所代表的强调利己和通过“双赢”寻求各自的回报。这样,合作社就成为一种追求经济效率的相关利益群体的协作联盟,而不是一种基于共同理念之上的合作事业。

中国的合作社实践亦出现了本质规定的漂移。本质规定的漂移可以说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别。所有者与惠顾者的完全同一只是合作社的“理想类型”,[15]而作为对现实典型抽象的理想可能与转型进程中的中国现实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合作社本质规定的漂移似乎难以避免。现阶段的中国并不完全具备经典合作社产生的制度环境支持和人文基础,合作社很难将“公平”“平等”“民主”的理想信念追求植根于现实实践。合作社发展面临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有力竞争和产品市场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型的现实压力,因而致力于将外部资本引入合作社以提升竞争力,转而追求附加值以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必然会影响合作社内部治理中民主原则、收益分配原则的执行。合作社本质规定的漂移在具体实践中的表现是,越来越趋向于合作社业务不是以为社员服务为主,合作社不是以民主控制(一人一票)为主,剩余提取不是按照惠顾额比例返还为主;不少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存在少数或单个核心成员占大股的现象,决策权由大股东所控制,普通社员的资产所有权、决策权、控制权和收益权难以得到保障,跟所有者-惠顾者同一的合作社本质规定相去甚远。

四、中国合作社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的回归

中国合作社实践中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关键的是引导合作社向什么方向发展和如何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农民(从事农产品专业生产或营销)成为专业合作社的主体,[16]在提高合作社竞争力的同时,一定要确保合作社的民主控制,维护和保障全体社员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尤其在盈余分配中要确保公平导向和社员导向。应该看到,中国现阶段合作社实践的出发点似乎并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理念,而是出于合作社能保障领办人和社员某种利益的实现等现实需要。同时应该看到,合作社对领办人和普通社员的利益实现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事实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大户吃小户”现象,普通社员的利益容易被侵蚀和剥夺,甚至变为违背合作社本质规定的“虚假合作社”。合作社实践中出现基本理念的漂移与本质规定的异化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性,因此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亟待基本理念和本质规定的同步回归。

结合现阶段实际,首先要明确中国合作社基本理念回归的基本态度:(1)合作社的发展应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本理念。合作社是社员自愿民主参与的组织,应该坚守公平和平等的价值基点,倡导社会责任感和团结互助的信条。(2)合作社基本理念的回归应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基于现阶段市场经济成熟度和农民思想认识水平均不高的现实,合作社应该首要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吸引农民参与合作社业务,促使合作社顺利开展;应立足并深耕于基层社区,增进所在社区福利和就业,实现社员教育功能并确保其民主参与实践,进而发挥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和补充政府部门服务的社会功能。(3)合作社基本理念的提升应体现为由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到公平与效率的整合。鉴于合作社发展的初始阶段,合作社的效率意识已根深蒂固,此时的重点是采取措施推进效率的公平嵌入,逐步提高公平程度,待到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发展成熟、农民民主意识和能力整体提升后,再适时依托合作社更高层次的发展来推进公平与效率的整合。

要实现中国合作社公平与效率基本理念的回归,建议从明晰产权制度、优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激励等入手,着力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集资困难、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1)明晰合作社产权制度,实行多元所有和统一经营。所有权上,实行社员联合所有和集体支配,可吸收其他投资和扩大社员股金,但限制其比例并区别其与社员股份的管理权和收益权方面的权利义务。控制权上,保障“一人一票”,允许一人多票,同时规定单个社员最多不得超过总票数一定比例。收益权上,公共积累金可量化到社员个人,盈余可按照外来资本实行按资分配,合作社社员内实行惠顾额返还和资本收益受限。明晰合作社产权,是实现合作社公平与效率基本理念的制度保障,它有助于解决合作社实践中存在的集资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2)强化公平理念,优化合作社教育。要大力培育合作社文化,致力于培养社员的公平意识,促进社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和长期合作,提升社员民主参与能力,保障合作社的社员民主控制,做好合作社规范发展和品牌化发展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强化公平理念,是解决中国合作社基本理念漂移的必由之路,它有助于解决由于内部凝聚力不强而导致的合作社运行成本高等问题。(3)注重多元激励,加大合作社企业家的有效供给。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团体的强力支持,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利他主义精神的社会精英参与到合作社创办和经营之中。从整体上看,目前合作社企业家的培育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亟需采取多元激励措施,加大培育力度。可及的措施包括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条件支持、社会声誉激励、合作社负责人的定期培训与学习网络支持等。合作社企业家的培育和激励,是实现合作社公平与效率基本理念的管理保障,它有助于解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所导致的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结合现阶段实际,首先要明确中国合作社本质规定回归的基本态度:(1)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必须坚持“所有者-惠顾者同一”的本质规定不可动摇,这是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在实践中,凡是不可能具备这一本质属性的经济组织都不能成为合作社,必须尽快对违背合作社本质规定的“虚假合作社”进行清理或限期整改。(2)建构有利于合作社本质规定回归的纠偏机制。应该看到,中国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漂移。现实中诸多合作社的所有者与惠顾者并非完全同一,但两者的错位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否则就会演化为营利企业或者公益企业。以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到什么程度为标准来判定一个合作社是否发生“异化”,在实践上可能是因时、因地、因业而异的,在理论上至今尚缺乏共识,亟待深入研究和规范。随着纠偏机制的完善,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程度的界定标准应该随着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篇3

局长王显政

二○○三年七月四日

第一条 为了规范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应当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煤矿矿长须经培训考核,依法取得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

第三条 煤矿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煤矿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煤矿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方可上岗作业。煤矿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第四条 矿井应有及时填绘的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避灾路线图等图纸资料。

采、掘工作面应有作业规程。

第五条 矿井应有至少两个独立的能够行人并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井下海一个水平、每一个采区至少有两个便于通行的安全出口,并与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

第六条 矿井在用巷道净断面应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设置安全生产设施的需要。

矿井主要运输巷、主要风巷的净高不得低于2米,采区上、下山和平巷的净高不得低于1.8米,回采工作面出口20米内巷道的净高不得低于1.6米。

第六条 采煤工作面至少保持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另一个通到进风巷。

因煤层赋存条件限制确实不能保持2个安全出口的,必须制定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条 矿井每年必须经过瓦斯等级鉴定。矿井各煤层应有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的鉴定结果。

第九条 矿井应当具备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矿井、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矿井使用安装在地面的矿用主要通风机进行通风,并有满足能力的备用主要通风机。

生产水平和采区应当实行分区通风,矿井、采区和采掘工作面通风设施应当齐全可靠,掘进工作面使用专用局部通风机进行通风。

第十条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有瓦斯抽放措施,并装备安全监控系统。

高瓦斯掘进工作面采用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

开采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应有预测预报、防治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的综合防突措施。

第十一条 煤矿必须实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瓦斯日报审查签字制度。

矿井应当配备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仪器,瓦斯检测仪器应当定期进行校验。

第十二条 矿井有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防排水系统和火灾防治措施及设施。

第十三条 矿井应当保证双回路电源线路供电。年产6万吨以下的矿井采用单回路供电时,必须设置满足要求的备用电源。

井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应有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属于煤矿安全标志管理目录内的矿用产品应有安全标志。

第十四条 矿井提升使用矿用提升绞车,并装设齐全的保险装置和深度指示器。

立井升降人员应当使用罐笼或带乘人间的箕斗,并装设防坠装置。斜井运送人员应当使用专用人车,并装设防跑车装置。

第十五条 矿井应有完善可靠的通信系统,保持矿内外、井上下和重要场所、主要作业地点通信畅通。

第十六条 煤矿井下爆破,须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

爆破工作应当由专职爆破工担任,并严格执行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瓦斯检查制度。

第十七条 矿井实行人井检身制度,入并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第十八条 煤矿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不具备单独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小型煤矿,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

第十九条 煤矿应当加强粉尘的检测和防治工作,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病例书写的基本规定 篇4

一、格式

病例纸张规格为26cm ×18.4cm(16开纸张)。各种申请和报告单纸张应与住院病例大小匹配。目前实行湖南省规定的表格式病例书写范围。病案守页应按卫生部下发的统一格式、内容及湖南省卫生厅补充规定的内容填写完整。各级医师签字部分应为病例右下部分,并冠以职称,签全名,清晰可认。

二、时限

门(急)诊病例纪录应当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急诊病例书写的就诊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因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例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入院纪录、再次或多次入院纪录应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汝处院纪录应当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出院死亡纪录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或死亡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处院纪录和24小时内入院死亡纪录。

首次病程记录,应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

日常病程记录:对病危患者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每天至少一次,纪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两天纪录一次;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三天纪录一次;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五天纪录一次。

上级医师查房中主治医师首次查房纪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交班纪录应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完成;接班纪录应由接班医师欲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转科纪录:转出纪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完成(紧急情况除外);转入纪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手术纪录:应由手术者于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受术者签名。

出院纪录、死亡纪录应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完成。纪录死亡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死亡病例讨论纪录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完成。

三、书写要求

病例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病例书写应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门(急)诊病历和需要复写的资料可使用蓝色或黑色的圆珠笔。病例书写应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畅,标点正确。出现错别字时,应用双线划在错别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

出口退(免)税基本规定(一) 篇5

(一)》

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对报关出口的应税货物退还或免征国内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制度。它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接受的、旨在鼓励本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我国现行的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对退税的范围、方法、计税依据、退税率等作了统一规定。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范围

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所谓出口企业,一般是指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和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现行享受退(免)税的企业包括两大类,一是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主要有外贸企业、工贸企业、内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特准退(免)税企业;二是无出口经营权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的企业,目前仅指内资生产企业。

享受退(免)税的企业必须按规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小规模纳税人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实行免税。

2、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确定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范围,是正确执行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要求。我国出口货物在现阶段的退税是以海关报关出口的增值税、消费税应税货物为主要对象的,但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和国际惯例接轨,对一些非海关报关出口的特定货物也实行了退(免)税。这里主要介绍一般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按照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规定,一般退(免)税的货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向税务部门申报办理退税。否则,不予办理退税。这四个条件是:

⑴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这两种税的具体征收范围及其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均已明确。强调要具备这一条件,主要是考虑退税必须以征税为基本前提,退税只能是对已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出口货物退还其已征的税额,不征税的出口货物则不存在退税问题。

⑵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所谓报关离境,即出口,就是货物输出关口,这是区别货物是否应退(免)税的主要标准之一。凡报关不离境的货物,不论企业是以外汇结算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能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免)税。

⑶必须是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销售后才能办理退税,主要是考虑我国目前对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质的出口货物,非贸易性质的出口货物,如:向国外捐赠的货物、个人国内购买自带出境的货物、不作销售而在国外展出的样品等是不予退(免)税的。

⑷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将出口退税与出口收汇核销挂钩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高报出口价格骗取退税,有助于提高出口收汇率,有助于强化出口收汇核销制度。

出口企业在申请退税时,应根据自己的企业类型报送相应的出口退税单证,通常是指“两单、三票”。

两单是指出口货物报关单和出口收汇核销单;三票是指购进出口货物的进货发票(商业流通企业提供)、出口货物专用税票(商业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货物提供)和出口发票,单据不全税务机关不予退税。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方法

1、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方法。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免)税方法主要有四种:

⑴“免、退”税,即对出口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退税。该方法适用于外贸、物资、供销等商业流通企业;

⑵“免、抵、退”税,即对出口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不足抵扣的部分实行退税。该方法适用于生产型企业;

⑶“免、抵”税,即对销售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该方法适用于国家列名的钢铁企业销售“加工出口专用钢材”。

⑷免税,即对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该方法适用于来料加工等贸易形式和出口有单项特殊规定的指定货物,如卷烟等,以及国家统一规定免税的货物等。

2、出口货物退(免)消费税的方法。现行政策规定,出口除不退税的应税消费品外,分别采取退税和免税两种办法。即一是对外贸、物资、供销等商业流通企业收购后出口的应税消费税货物实行退税;二是对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下同)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及来料加工出口的消费税应税货物,一律免征消费税。

三、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是具体计算应退(免)税税额的依据和标准。现行出口退(免)税政策对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作如下规定:

(一)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税依据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主要分三种情况:

⑴购进出口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的进项金额为计税依据;

⑵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持普通发票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鱼网鱼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等12类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计税依据:

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

退税计税依据=────────────────

1+征收率

上述征收率,供货企业是工业企业的为6%;是商业企业的为4%。

⑶购进原材料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出口的,以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支付加工货物的工缴费等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为计税依据。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凡属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货物,依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凡属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货物,以货物购进和报关出口数量的依据。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税依据

1、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货物的离岸价(FOB)。对企业以FOB价以外的价格,如成本加运费价(CFR)、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价(CIF)成交的,应扣除运费、保险费和佣金等国外费用后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

2、生产企业出口应税消费税货物的计税依据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消费税应税货物,依据其实际出口收入或出口数量予以免征消费税。

四、出口货物退税率

“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是制定出口货物退税率的基本原则。从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使之大体上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1、增值税退税率。到2000年我国形成了17%、15%、13%、6%、5%共5档增值税退税率。目前执行的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规定如下:(1)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四大类机电产品,服装、棉纱、棉布退税率为17%;(2)四大类机电产品以外的其他机电产品和服装、棉纱、棉布以外的纺织原料以及法定征税率为17%,且1999年7月1日前退税率为13%或11%的出口货物退税率为15%;(3)法定征税率为17%的其他货物、农产品以外法定征税率为13%的货物以及煤炭、棉花的退税率为13%;(4)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出口的货物,除农产品(不包括棉花)外为6%;(5)棉花以外的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为5%。

出口企业出口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若退税率未达到征税率的,按征税率计算出口退税额。

但是,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退税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出口欠退税问题越来越严重。欠退税的不断扩大,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是影响出口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二是给财政和经济运行带来隐患;三是有损于政府的信誉,不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和吸引外商投资。对此,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3年10月13日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本着“适度、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这样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左右。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从2004年1月1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执行。具体方案是:

(1)保持现行出口退税率不变,包括:现行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部分工业品;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增值税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的部分货物;船舶、汽车及其关键件零部件、航空航天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印刷电路、铁道机车等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的货物。

(2)调高部分产品退税率,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货物的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到13%。

(3)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取消原油、木材、纸浆、山羊绒、鳗鱼苗、稀土金属矿、磷矿石、天然石墨等货物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其中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也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政策。

(4)调低出口退税率的产品,汽油(商品代码27101110)、未锻轧锌(商品代码7901)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11%;未锻轧铝、黄磷及其他磷、未锻轧镍、铁合金、钼矿砂及其精矿等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8%;焦炭、半焦炭、炼焦煤、轻重烧镁、莹石、滑石、冻石等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5%;

(5)除上述已列明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

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3]238号《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补充通知》对部分特殊货物的退税率进行了明确,主要有:

(1)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和委托出口的货物,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出口准予退税的,凡财税[2003]222号文件规定出口退税率为5%的货物,按5%的退税率执行;凡财税[2003]222号文件规定出口退税率高于5%的货物一律按6%的退税率执行。

(2)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3年版)内的产品统一按财税[2003]222号文件规定的退税率执行。

(3)计算机软件出口(海关出口商品码9803)实行免税,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

(4)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代表购买中国产物品和劳务、外商投资企业采购符合退税条件的国产设备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退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65号)文件第九条规定的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海洋工程结构物增值税实行退税的通知》(财税[2003]46号)规定的生产企业向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的海洋工程结构物,继续按原政策规定办理退税或“免抵退”税。

医院《基本药物目录管理规定 篇6

一、医院《基本药物目录》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山

东省基本药物增补品种》为蓝本,经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根据医院临床需要,科学评价而遴选出来,临床应优先使用,药剂科必须保障供应的品种。

二、凡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应能满足临床日常使

用需求,对于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品种,应由药剂科进行常规采购,尚未列入的品种,应按药品引进规则进行组织采购。

三、《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一年更新一次,淘汰或新增药

品品种、规格、剂型,由药剂科整理后上报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审批。

1基本规定 篇7

为了规范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的会计核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保监会关于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财务列支办法的通知》 (财社[2013]36号) 的规定, 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 (财会[2008]1号) 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财会字[1999]20号) 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

(一) 会计科目的设置。

在支出类会计科目中增设“5003购买大病保险支出”一级会计科目。

1. 本科目核算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支出。

2. 本科目应当按照商业保险机构进行明细核算。

3. 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时, 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记本科目, 贷记“现金”、“支出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等科目。

4. 期末, 应当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部转入“统筹基金”科目, 借记“统筹基金——一般统筹基金”科目, 贷记本科目。期末结转后, 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 发生合同约定盈余或亏损时的账务处理。

1. 根据大病保险承办合同, 商业保险机构因承办大病保险出现超过合同约定盈余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到商业保险机构的盈余返还时, 按照实际返还的金额, 借记“现金”、“收入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等科目, 贷记“统筹基金——一般统筹基金”科目。

2. 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等政策性原因使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发生亏损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根据合同约定向商业保险机构进行补偿时, 按照实际补偿的金额, 借记“统筹基金——风险基金”科目 (适用于提取风险基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或“统筹基金——一般统筹基金” (适用于未计提风险基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 贷记“现金”、“支出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等科目。

(三) 会计报表的调整。

1. 在收支表 (会农合医02表) 中“二、基金支出”中增加“ (三) 购买大病保险支出”项目。

2. 本项目反映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支出。本项目应当根据“购买大病保险支出”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二、对参照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会计核算的补充规定

(一) 会计科目的设置。

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类会计科目中增设“503购买大病保险支出”一级会计科目。

1. 本科目核算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支出。

2. 本科目应当按照商业保险机构进行明细核算。

3. 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时, 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记本科目, 贷记“现金”、“支出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等科目。

4. 期末, 应当将本科目借方余额转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科目, 借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科目, 贷记本科目。期末结转后, 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 发生合同约定盈余或亏损时的账务处理。

1. 根据大病保险承办合同, 商业保险机构因承办大病保险出现超过合同约定盈余的,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到商业保险机构的盈余返还时, 按照实际收到的返还金额, 借记“现金”、“收入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等科目, 贷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科目。

2. 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等政策性原因使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发生亏损的,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根据合同约定向商业保险机构进行补偿时, 按照实际补偿的金额, 借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科目, 贷记“现金”、“支出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等科目。

(三) 会计报表的调整。

1. 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表 (会医疗02表) 项目中增加“五、购买大病保险支出”项目 (行次为27) , 原表中“五、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相应修改为“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

2. 本项目反映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支出。本项目应当根据“购买大病保险支出”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三、施行时间

本补充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1基本规定 篇8

关键词:权利义务对等;人格尊严;受尊重权;社会责任

铁路关系国计民生,每一次有关铁路运输的新规定都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铁道部的新修订是否能够惠及大众并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达到实质公平的效果,关系到消费者权益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那铁路客运新规定到底侵害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哪些精神呢?

1.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对基于消费者弱势地位而给予的特别保护,是维护真正的公平交易市场秩序的法律。在强大的有“铁老大”之称的铁道部和旅客之间,作为消费者的旅客更显力量微弱。

作为消费者的旅客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首先是铁道部垄断了铁路运输行业,使消费者别无选择,要享受到其提供的服务,只能服从于铁道部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从每年春运期间其不顾民众的声讨而毅然涨价可见其威力之大;更可从其颁布《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和《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却不经社会听证而违背民主决策自行修改可窥见之。其次,现代消费合同具有了定式合同或者附从合同的特征。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条件是由经营者事先规定的,消费者完全是处于单纯地表示接受合同内容的被动地位,无讨价还价、参与合同内容形成的自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缺乏实质性保障。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交易是个人对组织的关系,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消费者多是单个的自然人,经营者多是有组织的法人,交易其实双方地位便不均等,特别是面对集团化的大型垄断企业,消费者往往被迫接受垄断高价或是其他条件。而铁道部所具有的垄断性和强势话语权使之不断的增强其的强势地位,加剧着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最后,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实力地位是非均等的。经营者经济实力雄厚,而作为个体的消费者则受其财务收入水平的硬约束。他必须在效用最大化与交易费用最小化之间做出选择。无论是交易前的信息收集,还是权益受损后的索赔对消费者来说都不经济,他为此付出的交易费用都实际增加了消费的支出。消费者通常是选择牺牲少量效用,换取交易费用最小化。

2.公平交易原则。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公平交易权,即交易前的消费关系的建立是公平的,在铁道部的新规定里面却是单方面宣布消费者没有赶上那个本次列车就认定为本票作废,却不能够像之前那样进行改签,由此火车站便可一票两卖以获得更高收益,而消费者却来承担一切恶果,这显然违背了消法中的为确保公平交易的精神。人们不禁想问:既然交易双方处于平等地位,为何新规强调了消费者的准时候车义务,而忽略了火车晚点是否应该给消费者因此造成的损失给与赔偿?然而这样的条款我们还是无从见得,当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给消费者造成无法及时赶上火车的风险,该风险必须由消费者自己承担,而因为不确定因素使火车晚点,给消费者带来的误时误事的风险仍然由消费者承担,如此的“霸王条款”明显违背消费双方公平交易地位,铁老大怎能不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和经营者应负担的义务,这一规定对于平衡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不平等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地位不均匀,消费处于弱势的地位,为实现双方的地位平等,交易公平,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于其权利规范,并对消费者的权利的实施给予保障。在铁道部新规定中其单方面限制了消费者权利,在其无法准时赶上火车后则拒绝改签,缩小了消费者权利,而给自己减轻运营的负担。这次修改规章实际上是对民事关系进行调整,且这个规章是以格式合同的形式进行规定的。格式合同可以规定乘客未赶上普通列车车票不能改签,但从权利义务对等的角度而言,列车晚点了,也应该有个说法,对乘客做出赔偿或者补偿,在新颁布的规章中没有这方面规定。铁道部无法做到权利义务对等,更不用说实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以经营者多注重义务方面来平衡铁道部和旅客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从而通过形式上的不公平达到实质上的公平,然而铁道部没有做出这方面的承诺,反而对民法基本底线“权利义务对等”进行冲击,连基本的形式上的平等都无法达到,这对消费者无疑是雪上加霜。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简称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受到尊重,是消费者应享有的最起码的权利。”新规在要求普通列车火车票改签在开车前办理的同时,规定持动车组列车车票的旅客改乘当日其他动车组列车时,不受开车后两小时内限制。也就是说,如果旅客没有赶上动车组列车,车票并不作废,还可以办理改签手续。铁路部门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无疑是对普通列车旅客平等乘车权的一种侵犯,对动车组与普通列车乘客以票价高低区别对待,无疑是将乘客分为三六九等,严重损害了普通列车乘客的人格尊严,赤裸裸地歧视无疑是侵犯了普通列车乘客的人权。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区别显然是因为动车组的票价更高,能给铁路部门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这无疑是其非常势利的表现,也是与铁路部门所应承担的普遍服务与社会责任不相符合的。

面对铁老大发出的新规定,愤懑之余我们更多的应该要理性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其能够如此猖狂地不顾命中利益,违背消法的规定;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对待这样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侵害事件?

1.程序专断,未经听证。这是铁道部新規定能够出现的原因之一,铁道部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与民众的生活早已不可分割,而制定与实施该新条款完全没有征求广大民众的意见,擅自主张,且不论违背民主原则,更是可见强硬地剥夺了民众说话的声音,强制要求民众接受其任意妄为的条约,连对公众最起码的交代都没有,难怪一石激起千层浪。部门规章的修改在广义上也是立法修改,既然是立法修改,就该由全社会去关注、讨论、参考,首先应该开一个立法听证会,广征意见。

2.政企合一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铁道部的嚣张气势。企业和政府管理本来应该分开,但是铁道部门又管理又运输又制订规则又做解释者,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自然是无法保证公平。因此有人提出:“民航都可以实现政企分开,铁路部门也应当尽快实现政企分开,运输企业负责市场供应,管理部门负责安全,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纳税人”这样的设想或许还受到一些国家安全灯特殊安排的限制,但是我们还是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铁道部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对铁道部的监督体系,审查其立法的程序以及立法的合宪性,而不应该让民众成为监督漏洞下的受害者。

3.铁道部行业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行业,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都具有准公共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差距过大的差别性服务是不公平的,行业发展和公众利益必须处于利益平等的平台,尚不可只谋求行业利益而侵害公众利益,而铁道部更不可违背“为人民服务”崇高宗旨伤害到民众的利益,毕竟它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营利性机构,更是为具有公益性的国家重要机构,因此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铁道部应该不忘其根本,能够正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而切不可拿民众赋予的权力玩火自焚。

4.对铁路客运的垄断也是照成新规定这样侵犯消费者权益规章出现的原因之一。面对强大的垄断行业,我们不应该畏惧其声势,牺牲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消费者群体的普遍利益与单个消费者的具体利益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单薄的力量或许无法抵抗来自强大经营者的侵害,我们应该树立的是全体的普遍利益,和群体保护意识,用凝聚起来的力量或许更能对抗不法侵害,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是个消费者权益不断发展并受到重视的时代,我们希望在公民的生活当中少一些侵害,少一点纠纷,多一份和谐。一张火车票不仅是铁路与旅客之间的一份契约,还承担了铁路方面对民生的一份责任,公共服务部门更好的为民众服务,而不是单方面的考虑自己的利益,多倾听社会的声音,而不是闭门造法。铁路客运新规定只是铁道部侵权事件的缩影,我们迫切希望铁道部能够改变其傲视一切,只追寻利益最大化的眼光,为群众铺就一条祥和的回家之路,让列车在法制的轨道上驰骋。(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M].1.法律出版社,2003(3).

[2]梁慧星.中国的消费者政策和消费者立法[J].法学,2000(05).

[3][EB/OL].www.chinanews.com.cn.

上一篇:草镯子读后感600字下一篇: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