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2024-12-01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精选15篇)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篇1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重点领域:科学)

一.目标:

1. 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 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二.准备:

1. 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 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三.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 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幼儿参观

(2)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T:“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篇2

人工养殖金黄虎头蜂试验以解决人工条件下批量培育蜂王、蜂王在人工条件下筑巢、产卵、育职蜂技术难题和批量培育养殖用标准蜂群为目标, 与民间漫山遍野地寻找零星分布的野生金黄虎头蜂蜂巢移到自己家附近的助迁养殖不同, 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1 制作防蜂服

金黄虎头蜂攻击性比蜜蜂强若干倍, 蜇伤人后具有一定危险性, 严重的会危害生命,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明了防护效果非常好的防蜂服。

1.2 建试验大棚

我们建交配大棚、越冬大棚、筑巢大棚, 建大棚的材料主要是塑料薄膜、遮阳网、细铁纱网、防虫网、塑料胶网、竹竿、竹片等。

1.3 越冬室和筑巢室

越冬室是放在越冬大棚里的供蜂王批量越冬的处所, 主要有人工做的土洞越冬室, 人工到山林中选的有虫蛀孔或缝隙的枯树筒越冬室, 人工做的竹箩越冬室, 人工选的老蜂巢越冬室和放在实验室的可以直接控制湿度、温度的冰柜越冬室5种。筑巢室是放在筑巢大棚里的供蜂王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的处所, 主要有木盒筑巢室、竹筒及树筒筑巢、空心砖越冬室和土洞筑巢室5种。

1.4 食物及筑巢材料

移入交配大棚中的雌雄蜂、解除越冬状况的蜂王、筑巢过程中的蜂王等过程都需要人工提供蜂蜜水、苹果、白砂糖水、各类瘦肉、蝗虫、蟋蟀、矿质泥土等食物。蜂王和职蜂在筑巢室里筑巢需要人工提供杉木树皮及多种枯树皮等筑巢材料。

2 试验的技术路线

我们实施人工科学养殖金黄虎头蜂试验的技术路线是:收集野生雌雄蜂→雌雄蜂交配→蜂王越冬→练蜂王→蜂王筑巢产卵育职蜂→培育标准蜂群→外移标准蜂群到野外环境练职蜂→标准蜂群在野外自由繁衍发展。

3 试验的主要内容

3.1 雌雄蜂交配试验

3.1.1 完善试验方法

我们在前一轮试验出现的问题和结果的基础上, 完善试验方法, 反复做了大棚结构、天气情况与雌雄蜂交配的关系;收集雌雄蜂的方法与蜂王质量的关系;雌雄蜂交配时间与蜂王质量的关系;交配次数与蜂王质量的关系;雌雄比例与蜂王质量的关系;人工辅助交配与蜂王质量的关系等6大类试验。

3.1.2 收集野生雌雄蜂

我们整窝购买蜂群旺盛的野生金黄虎头蜂, 交给实验点农户养殖到11月初蜂群出现婚飞行为时, 收集雌雄蜂。在夜晚用倒吸式蜂笼将90%的职蜂关走, 挖开泥土, 将王饼蜂巢和最上面的那饼蜂巢及爬附在蜂巢上的雌雄蜂、刚羽化出来幼嫩职蜂一同装入透气性好的编织袋中, 将爬附在其他蜂饼上的雌雄蜂一个一个小心装入倒吸式蜂笼中。在最短的时间内运送到雌雄蜂交配大棚中, 将王饼上的未化蛹的幼虫取走后, 将王饼和第1个蜂饼固定在交配大棚中, 打开倒吸式蜂笼, 让雌雄蜂爬出, 这样大棚中就有刚羽化出的雌雄蜂、幼嫩职蜂和王饼上的正在羽化为雌雄蜂的蛹。

3.1.3 雌雄蜂交配

在一个交配大棚里放2窝野生金黄虎头蜂蜂巢, 连续30d观察雌雄蜂在不同结构的大棚、不同天气、不同食物等条件下自由交配情况, 分组收集不同交配时间和不同交配次数、不同雌雄比例交配、不同食物交配、人工辅助交配等条件下获得的蜂王。

3.2 蜂王批量越冬试验

参考野生金黄虎头蜂在野外越冬的环境状况, 用以下2种方法分别反复做了不同温度、湿度、透光度等条件人工条件下的蜂王批量越冬试验。

3.2.1 人工移蜂王进越冬室的越冬试验

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将交配好的蜂王从交配大棚中人工移到越冬大棚中5种不同的越冬室中越冬, 到第2年的3月初观察蜂王越冬结果。

3.2.2 交配和越冬共用大棚中的蜂王越冬试验

将交配大棚建在寒冷潮湿中午时段阳光可以照射的山谷环境中, 在大棚中放4种越冬室就成为交配和越冬共用大棚, 雌雄蜂交配后让蜂王自己寻找适合的越冬室, 自己钻入其中越冬, 到第2年的3月初观察蜂王越冬结果。

3.3 处理越冬蜂王的试验

在2009年的试验中, 我们发现将越冬成功的蜂王移到筑巢室的方法不同, 蜂王成活率也不同, 并且差别很大, 从2010年起, 我们做了以下2种处理越冬蜂王的试验研究。

3.3.1 练蜂王试验

3月初观察到越冬室中的蜂王开始活动时, 在越冬大棚里越冬室附近放淡蜂蜜水、酒烂苹果等食物, 让刚解除越冬状况的蜂王自由活动、自由取食1个月左右, 然后再将蜂王人工移到筑巢大棚的筑巢室中做筑巢试验。

3.3.2 直接移蜂王试验

3月初观察到越冬室中的蜂王开始活动时, 人工直接将刚解除越冬状况的蜂王移到筑巢大棚的筑巢室中做筑巢试验。

3.4 蜂王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及培育标准蜂群的试验

3.4.1 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

根据野生金黄虎头蜂蜂王在野外土洞环境中筑巢的行为, 我们将经过练蜂王处理和没有经过练蜂王处理的越冬成功的蜂王分别移入人工木盒筑巢室、竹筒或树筒筑巢室、空心砖筑巢室和人工土洞筑巢室中, 分别反复做了不同温度、湿度、不同筑巢材料、不同透光度、不同食物及喂食顺序的蜂王的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的试验。

3.4.2 培育标准蜂群

当第1批职蜂羽化出来后, 我们分别反复做了给不同筑巢室中职蜂和蜂王提供不同食物、不同筑巢材料、不同温度、不同湿度等条件下的培育标准蜂群试验。

3.4.3 标准蜂群定义

蜂王在筑巢室中取食、筑蜂巢, 然后在六角形小蜂房中产卵, 蜂王取食物喂养卵孵化的幼虫, 幼虫生长、化蛹、蛹羽化成第1批职蜂, 我们将筑巢室中的职蜂数量达20个时的蜂群叫标准蜂群。

3.5 外移标准蜂群试验

3.5.1 不练职蜂的外移养殖试

2009年我们将标准蜂群移到野外环境养殖时, 随即将蜂巢与筑巢室分离, 不提供食物, 让职蜂自己寻找食物, 蜂群自由发展。

3.5.2 练职蜂养殖试验

从2010年起, 我们将标准蜂群移到野外环境养殖后, 在筑巢室附近放蜂蜜水、小昆虫、瘦肉等食物, 放食物的距离随时间推移越来越远, 诱导职蜂外出寻找食物, 并安全返回蜂巢, 10d左右不再人工提供食物, 将筑巢室与蜂巢脱离开, 让职蜂自己寻找食物, 让蜂群自由发展。

4 试验结果

4.1 雌雄蜂交配试验结果

4.1.1 交配时间

婚飞阶段的雌雄蜂集中在大棚中阳光直射的一端自由交配, 交配行为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交配时间一般持续3min左右, 最长交配时间可达8min, 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每天10:30~15:30, 交配行为只发生在天气晴朗的时间, 阴雨天没有交配行为。

4.1.2 优质蜂王

雌雄蜂在交配大棚的空间里相遇的机会非常多, 交配非常积极, 100%的雌蜂都得到交配。在试验中我们发现交配时间不到1min的蜂王, 其筑巢、产卵的过程都正常, 但会过早地出现雄蜂, 导致蜂群在7月初彻底衰败。为了表述的统一性, 我们将这样的蜂王定为假蜂王, 将交配时间在1min以上的蜂王定为优质蜂王, 解剖观察其储精囊明显可见。

4.1.3 弱蜂王

给交配过程中的雌蜂、雄蜂提供清水、蜂蜜水、甘蔗水、苹果等含糖、含维生素类食物, 提供矿质泥土等微量元素、提供活蜻蜓、活蝗虫、各种鲜瘦肉等含蛋白质食物, 就能满足交配过程中雌雄蜂的食物需要, 交配过程中食物不足的试验组的雌雄蜂交配不积极, 蜂王会将卵凌乱而稀疏地产在蜂巢中, 对职蜂的控制力比较弱, 这样的蜂王我们定为弱蜂王, 是不能用作养殖的蜂王。详情见《金黄虎头蜂雌雄蜂交配试验研究》作者郭云胶。

4.2 蜂王越冬试验结果

4.2.1 人工移蜂王进越冬室的越冬试验结果

将蜂王小心地移入越冬室中, 到第2年的3月初蜂王在5种越冬室中的成活率是:土洞越冬室为10%左右, 竹箩越冬室20%左右, 枯树筒越冬室、老蜂巢越冬室、冰柜越冬室都达到65%左右。

4.2.2 交配和越冬共用大棚中的蜂王越冬试验结果

蜂王四处寻找越冬处所, 最后钻入越冬室中地方静止不动, 到第2年的3月初蜂王在4种越冬室中的成活率是:土洞越冬室和竹箩越冬室没有蜂王, 枯树筒和老蜂巢越冬室成功率都达到85%左右。

4.2.3 最理想的越冬室试验结果

蜂王越冬成功率与越冬室的结构、湿度、温度、透气、光照、音响等6个因素有关, 通过连续4a近1000组越冬试验, 我们确定了枯树筒越冬室、老葫芦蜂蜂巢越冬室、冰柜越冬室为最理想的越冬室, 越冬室的温度在8~13℃之间, 湿度在50%~60%之间, 越冬室在闭光、透气、静音的环境中, 蜂王越冬效果最好。蜂王越冬的详细技术见《金黄虎头蜂蜂王越冬试验研究》作者郭云胶。

4.3 处理越冬成功蜂王试验结果

4.3.1 蜂王成活率

经过练蜂王过程的蜂王移入筑巢室中, 成活率在90%左右, 没有经过练蜂王过程的蜂王移入筑巢室中, 蜂王成活率不超过15%。

4.3.2 练蜂王

将刚解除越冬状况的蜂王直接移入筑巢室中, 蜂王的多项生理指标还处于越冬状况, 蜂王四处爬行逐渐死亡。在越冬室附近提供淡蜂蜜水, 蜂王从越冬室中慢慢爬出、慢慢取食, 取食后又爬回越冬室中成越冬状况, 这样经过10d左右时间的锻炼, 蜂王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全部解除了越冬状况, 成为可以飞行、捕食的蜂王, 我们将这一过程叫做练蜂王。

4.4 蜂王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及培育标准蜂群试验结果

4.4.1 蜂王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试验结果

4a的试验结果证明满足以下条件, 蜂王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的效率最高, 反之蜂王不会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

筑巢室内温度在20~26℃之间、湿度在35%~50%之间和透散射光条件。提供含一定水份的杉木皮和干枯树皮做筑巢材料。提供淡蜂蜜水→含糖份高的苹果+蜂蜜+水→苹果+水+矿质泥土+蜻蜓、蝗虫、蟋蟀、瘦肉的食物组合及喂食顺序。详细情况见《金黄虎头蜂蜂王筑巢及培育标准蜂群试验研究》作者郭云胶。

4.4.2 培育标准蜂群试验结果

第1批3~5个职蜂羽化出来后, 保持筑巢室的温度、湿度、食物等条件, 职蜂在蜂王的带领下取食人工提供的食物, 并喂养幼虫, 学会取筑巢材料筑新蜂巢。随时间的推移蜂王继续在六角形小蜂房产卵, 卵孵化为幼虫, 幼虫生长、化蛹, 蛹不断羽化出新职蜂, 当职蜂数量达20个时, 成为可以移到野外环境中养殖的标准蜂群。

4.4.3 筑巢试验结果

经过4a时间的近1000组筑巢试验, 2012年我们研究所下属的11个试验点共有1600多只蜂王筑巢、产卵、育第1批职蜂成功, 共培育出了1100窝标准蜂群, 培育标准蜂群的成功率达70%左右。

4.5 外移标准蜂群及练职蜂的试验结果

4a中我们分别反复用以下2种方法做外移标准蜂群养殖的试验。

4.5.1 不练职蜂的外移养殖试验结果

2009年我们第1次将标准蜂群连同蜂巢外移到野外环境养殖时, 随即将蜂巢与筑巢室分离, 结果没有一个蜂群成活, 成功率为零。分析原因是经过雌雄蜂交配、蜂王越冬、蜂王筑巢产卵育职蜂等过程培育出的标准蜂群, 各阶段一直都在人工条件的环境中, 蜂群抗蚂蚁等天敌、职蜂外出寻找食物及返回蜂巢的能力非常弱。同时, 蜂王没有带第1批新职蜂外出捕食的行为, 蜂群移到野外环境中后新职蜂外出捕不到食物, 找不到蜂巢, 被蚂蚁、避虎、鸟等天敌吃掉, 蜂群在10d左右败亡。

4.5.2 练职蜂的外移养殖试验结果

将标准蜂群外移到野外环境养殖后, 不将蜂巢与筑巢室分离, 同时在蜂巢附近提供食物10d左右, 职蜂取食人工提供的食物、熟悉周围环境后, 外出捕食和返回蜂巢能力逐渐增加, 抗蚂蚁等天敌能力增强, 当观察到职蜂外出后可以自由返回蜂巢的行为后再将筑巢室与蜂巢分离, 蜂群自由发展, 随时间推移逐渐成为具有商品价值的蜂群。详细情况见《金黄虎头蜂蜂王筑巢及培育标准蜂群试验研究》作者郭云胶。

5 试验结论及初步效益

试验表明胡蜂科金黄虎头蜂通过人工雌雄蜂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筑巢、产卵及培育标准蜂群等技术处理后可以实施商品化批量养殖, 其受刺激后会蜇伤人的隐患可以通过防蜂服和养殖在边远山区无人的山林环境中降到最低点。

经初略统计, 2012年我们将1600窝标准蜂群分给600农户移到野外养殖, 有1100窝蜂群正常繁殖发展, 平均每户养殖成功2窝, 每窝平均产蜂蛹20kg, 2012年德宏州芒市金黄虎头蜂蜂蛹平均价格为60元/kg, 每户增加收入2×40×120=9600元。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篇3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里去探索发现

我们的孩子们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与现象。所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从不过多的规范来约束幼儿,禁锢他们的思想,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去发现。我们会一同去探索发现,一同种植大蒜,观察颜色的变化等等。而在主要教学活动中,我选用了《静电》、《水》、《种植大蒜》、《瓶子》、《颜色》五个系列的活动,活动内容都是围绕孩子们的生活而开展的。这些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探索。从生活出发,首先能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而活动内容的选择也是针对孩子的兴趣,《摩擦起电》中,让孩子通过动手试一试去发现静电是怎么产生的,怎样能够产生静电;而在《瓶子吃鸡蛋》中,通过实验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而这些活动都是适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特点的,实验活动又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好奇心。

二、引导孩子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主动探索

教师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应是让孩子探索、获得、积累的过程,也是幼儿探索实践能力得到挖掘的客观条件,而科学小实验活动本身就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每一个活动中,我总是让幼儿大胆去探索,从不对孩子们说“不对”“不行”之类的话,让幼儿在积极的尝试操作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在《会跳舞的小纸削》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塑料棒、吸管、小木棍、毛皮、棉布、化纤面料、毛料、小纸削等材料,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要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谁能让小纸削跳舞;怎样让小纸削跳,去探索、去尝试。活动中孩子们有的互相模仿,将毛皮和塑料棒摩擦,塑料棒能让小纸削跳舞;而同样也有孩子不局限于老师提供的材料,通过探索他们发现,塑料棒和头发摩擦,塑料棒也能让小纸削跳舞;又如孩子探索发现毛皮和小木棍摩擦,小木棍不能让小纸削跳舞等等,而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一名支持者、旁观者和参与者,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不主动去帮助解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孩子们通过思考与探索,终于发现塑料棒、吸管和毛皮、化纤面料、毛料摩擦,塑料棒、吸管能让小纸削跳舞;塑料棒、吸管和棉布摩擦,小木棍不能让小纸削跳舞;小木棍和毛皮、棉布、化纤面料、毛料摩擦,小木棍都不能让小纸削跳舞;更有部分小朋友发现,不用任何老师提供的材料,直接用手和衣服摩擦,手也能让小纸削跳舞,手还能让头发跳舞。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玩着摩擦起电的游戏,都特别的开心。诱导孩子主动参与实验活动,不仅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去探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孩子是活动的中心、主体,教师的职责主要是给予孩子鼓励、鞭策、引导,为孩子的探索开创条件、提供帮助,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我还注重让孩子自己讲述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给予尝试和支持。在实验活动中,我不让幼儿按照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新见、新想,无拘无束地表达和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如在《颜色》系列活动中,让孩子对颜色的变化进行猜想观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猜测,在眼睛看的观察过程中认为红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黄色、黑色等;红色和黄色会变成紫色、粉色、橙色等等;而蓝色和黄色可能会变成淡绿色、玫红色等。接下来通过实验确定红色和蓝色会变成紫色,红色和黄色会变成橙色,黄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通过让幼儿猜一猜、试一试,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不约束孩子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敢于实践,从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本身素质的局限是不利于幼儿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师教学技能、专业技巧以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观念。试问,一位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的教师能教出有很好创新素质的幼儿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给自己上好这堂创新课。

在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一定的操作空间、一定的自由度,让孩子能自由、互动的探索,鼓励他们相互探索、积极讨论,并为孩子的想法提供条件,让他们的想法更有可行性,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思维给予孩子很好的启发,培养了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

科学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兴趣,是培养探索型人材的有效途径之一。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篇4

小班科学领域:奇妙的颜色王国

来源:寿光市洛城街道寒桥社区幼儿园 杨美婷

【内容分析】

宝宝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红的、黄的、蓝的、彩的。也许刚开始宝宝对这一切“熟视无睹”。随着宝宝视觉系统发育的不断成熟,宝宝会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认识事物、发展智力。通过认识各种颜色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宝宝认识客观世界都是由外部特征开始的,这些美丽的颜色对宝宝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教育活动中正确的去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用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知世界。下面这个课题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而且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同时也便于孩子操作和体验。【幼儿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年龄普遍偏小,再加上家长对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点,刚入园时只有几个幼儿能认识几种主色调,大部分的幼儿一种颜色也不认识。因此如何教会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颜色,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相关课题情景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抽象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棉签若干、颜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颜色小精灵的图片一张。

4、绘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三原色。

师:宝贝们,今天杨老师在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谁?(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图片)

师:瞧,他是颜色小精灵,他告诉杨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请杨老师帮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师:可是杨老师也很长时间没有去过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颜色小精灵带到学校来让我们一起帮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灵”说:我家的房子是红色的,门是蓝色的,窗户是黄色的,请你们大家帮我找一找吧!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宝宝。让幼儿在教室里到处寻找颜色精灵的小房子,最后,大家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

3、教师示范实验过程:

(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一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实验道具)。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杯子里的颜色变成什么了什么颜色?

幼:和橘子一个颜色的(橙色的)

师:那么刚才的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

幼:他们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依次实验如何让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的,蓝色和红色变成了紫色的;

4、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回小魔术师,把漂亮的颜色变一变。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套红黄蓝颜料、一个调色板、一包棉签、一个玻璃杯、每人一张记录表(教师帮助填写)

师:“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魔术了,咱们比比看谁变出来的颜色宝宝最多,好不好?”

幼儿大胆操作,教师从旁指点,幼儿互相讨论。当把黄色和红色编出橙色时,也可以将橙色再与其它颜色混合,看看有什么结果,教师帮助幼儿作好记录。

本环节教师让幼儿观察三种颜色的变化,使幼儿不局限于两种颜色,多种颜色也可以变,而且混合时颜色的多少,决定了变化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师:小魔术师的本领真大,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放在一起,有的变成了黑色,有的变成了棕色。在混合时,各种颜色的多少变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

(2)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很棒了,那接下来动一动手,给水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咱们再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本领最大。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动手操作:涂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水果图上相应的颜色。(苹果绿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认识、感知、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 爱,对于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进和提高;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进行尝试配色,体验配色的变化时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幼儿,使得配色环节中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体会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篇5

帮水宝宝搬家

小班科学活动:帮水宝宝搬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造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水的特征。

[活动准备]

所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导入活动。

二、1、除了喷泉这里有水,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2、那水是什么样子的呢?

3、今天,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录音:“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我很伤心。”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每个小朋友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5、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6、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7、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8、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

1、老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那太好了,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

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再帮水宝宝搬家时,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他不能住在这里,他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文档仅供参考

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你在帮水宝宝搬家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谁会流动。

四、水妈妈告诉幼儿水宝宝的小秘密(小结):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哪,你知道了吗?

老师:水妈妈刚才说的这些,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小朋友真了不起,为自己鼓鼓掌。

五、游戏:快乐的小溪流,并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

[延伸活动]

简单介绍水的用途,并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活动自评]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的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如: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把东西拟人化,赋予他们感情、思想,于是我就把水比喻成水宝宝和水妈妈,利用帮水妈妈找孩子、帮水妈妈的孩子搬家等情节把整个活动串起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 篇6

小班幼儿刚如园不到一个月,依赖性较强,在每天入园和离园中都发现他们基本是父母抱来抱去的。我们在要求家长放手让幼儿自己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孩子的哭闹和家长的不舍。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决定从孩子入手,开展关于脚的有趣游戏,让孩子通过小脚丫的各种游戏,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了解小脚丫的用处,解决家长的难题。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和特点,了解自己的小脚丫及其简单的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体验穿大鞋的乐趣,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3、初步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能产生愉悦的情绪。

活动准备

成人的鞋子(每人一双)、磁带《大鞋和小鞋》、布置一块地毯。

活动过程

1、自由坐在地毯上,做脚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来和小脚丫来做游戏。

小脚丫在哪里?有几只?

(师生一起脱袜子)

2、你的脚上有什么?动一动。(点数脚趾)

摸脚背、脚底、脚跟,知道它们的名称及所在部位。

3、过身体动作引导幼儿了解脚的作用。

师:我们的小脚可以干什么?

游戏:小脚丫

小脚丫,真能干

走一走,走一走

转个圈圈跑回来

(把“走一走”改为跳、踢等动作进行游戏)

4、游戏:穿大鞋

(1)师:哎呀,脚踩在地板上感觉好冷啊!天冷了,我们怎么来保护小脚啊?

大人有大人的鞋子,小孩有小孩的鞋子,要是我们穿上大人的鞋子,那有多有趣啊!

(2)寻找自己带来的妈妈爸爸的鞋子

穿上大鞋后自由活动,走一走,跳一跳,踢一踢,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5、穿回小鞋,整理大鞋

师:妈妈爸爸的鞋子真大啊,我们小孩穿着太不方便啦,我们还是穿回自己的小鞋去到外面去玩吧!

(把妈妈的鞋摆放成整齐的一排)

评析: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兴趣,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仔细观察它,在游戏中萌发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我认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根据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的特点,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通过看、说、摸、跳、玩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脚的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活动中加入了“穿大鞋”这个游戏,孩子们穿上爸爸妈妈的鞋后,心情会很激动,通过走一走,跳一跳等活动,感知到了妈妈的鞋子大,自己的鞋子小,又结合了大小的认知概念。这一设计符合小班孩子爱穿大鞋的特点,真正体现了玩学交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使孩子得到了发展。

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促进科学养猪 篇7

1 猪人工授精的优点

1.1 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 节约成本

通常在自然交配情况下, 1头种公猪的配种负荷为1∶25, 而采用人工授精, 1头公猪可负担15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 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公猪的饲养量, 从而降低养猪成本。

1.2 改良猪群遗传潜力

猪人工授精增加了种公猪的选择余地, 可以优中选优, 有利于优秀种公猪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 更有利于高产优质瘦肉型猪的推广及品种改良。

1.3 有利于异地配种

当前农民养猪户较为分散, 规模小, 一般不自备公猪, 而使母配种较为困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可以异地配种, 配种员可上门输精, 减少以往赶猪、拉猪造成的损伤和不良影响。随着猪精液销售方式的变革, 猪精液将进入门市销售, 对供精者和用户都更为方便。

1.4 提高生物安全性

在养猪业中, 有很多疾病是通过精液传播的, 而采用人工授精, 就能减少许多疾病进入猪群的风险。

1.5 鉴别精液优劣, 监测公猪健康状况

实行人工授精, 可以随时对公猪精液质量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停止使用, 避免因精液质量问题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可对种公猪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2 猪人工授精的几个重要环节

2.1 精子存活时间及活率

实际操作中, 农户购买精液至配种前, 精液的安全运输及妥善保管是延长精子存活时间、提高精子活率的保证。精液运输保存中要做到三要, 即一要避光保存, 二要防震荡, 三要掌握保存温度控制在17 ℃[1]。

2.2 适时输精

(1) 看阴户, 由充血红肿到紫红暗淡并出现皱纹。

(2) 看粘液, 由稀到稠, 并有较好拉丝性。

(3) 看表情, 当公猪或技术员接触时母猪表现静立反射, 表情发呆。双手压按母猪背或臀部时则会现出竖耳、翘尾以准备交配的姿态。

(4) 对于断奶后6 d之内发情的经产母猪, 观察到稳定静立发情后 (12~24 h) 进行首次输精;对于断奶后6 d以上发情的经产母猪、后备母猪、返情母猪, 观察到稳定静立后立刻进行首次输精[1]。

2.3 仿生输精技术及重复输清法

仿生输精技术是模仿猪自然交配动作, 捻动输精管, 使母猪子宫颈内口产生吸力, 从而将精液自动吸入母猪体内的一种新的输精技术[2]。仿生输精技术能有效防止精液倒流, 进一步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及产仔数。重复输精即要求在1个发情周期内输2~3次精液, 实际操作中的做法是隔6~8 h输精1次。

2.4 在人工授精操作中掌握好“四不、五要”

“四不”即学以致用期不准确不输精;输精器械及母猪阴户不消毒不输精;患有子宫炎、阴道炎的母猪不予输精;怀孕母猪前期不防疫、驱虫。

“五要”即一要把握好母猪发情期;二要消毒器械及母猪阴户;三要对患有子宫炎、阴道炎母猪先治疗后配种, 轻度生殖系统炎症可以在输精前1 d用庆大霉素1支加蒸馏水稀释冲洗;四要保持母猪七至八成膘度;五要在配种前做好驱虫、防疫工作[3]。

3 影响猪授精效果的几个因素

3.1 公猪精液因素

公猪精液品质的好坏是影响母猪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的直接原因。

(1) 精液本身品质:

由于采出的精液没有经过认真观察, 稀释处理后便直接进行输精, 可能导致母猪发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降低。当精液中死精率超过20%或活力低于0.7时, 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就会受到影响, 或由于稀释液放置时间太长、密封不好、被污染等原因, 导致稀释后的精液品质下降。无论是保存过的精液还是未保存过的精液, 使用前均要检查其品质[1]。

(2) 保存过的精液品质:

由于稀释剂或恒温冰箱温度的原因, 有时保存过的精液品质会明显下降, 在无公猪可采精或无精液可用的情况下, 将精液输给母猪, 导致受胎率和产仔数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最好将母猪配种推后一个发情期, 以保证正常的繁殖性能。

(3) 输精时精液的保管:

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 精液瓶或精液袋在外界裸露时间太长, 由于热应激或冷应激的影响, 精液品质均会发生变化, 精子活力降低, 导致母猪的发情期受胎和产仔率下降。夏天或冬天输精前, 精液最好用泡沫箱盛放, 夏天放少许冰水, 冬天则注意保温。

3.2 母猪因素

(1) 母猪体况:

由于母猪哺乳或其它原因导致太肥或太瘦, 发情表现不明显, 即使发情后输了精, 也容易返情, 或由于母猪日粮中部分营养物质缺乏, 容易造成胚胎早期死亡, 导致母猪返情或产仔数少。因此, 配种前要注意母猪日粮的营养和体况的调节。

(2) 母猪健康状况:

如果母猪患有猪瘟、乙型脑炎、巴氏杆菌病等, 输精后很容易返情, 即使受胎, 也容易造成胚胎早期死亡而导致母猪产仔数少;或母猪患有可见性或隐性子宫炎, 无论怎么样输精都不会受胎。即在母猪自身有某些疾病发生时, 人工授精的效果就可能差。因此, 有病的母猪应先治疗, 痊愈后方可进行输精。

(3) 母猪输卵管堵塞:

由于先天性或疾病性的原因导致母猪输卵管堵塞, 输精后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3.3 人员因素

如果猪场本身生产水平低, 技术不过关, 使用人工授精很可能会造成母猪子宫炎增多、授胎率低的情况。所以配种员的差异是母猪发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有的配种员责任心不强, 观察母猪发情时不认真, 只是观察母猪阴户的变化, 有的在母猪出现站立反应时即开始输精, 有的在发情结束时才观察到, 这些做法都会影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正常情况下, 母猪出现发情症状后30~60 h表现站立反应, 38~41 h开始排卵, 一般卵子在6 h以内有受精能力, 而精子在母猪阴道内存活24 h左右。因此, 第1次输精时间应选择在母猪站立反应后8~12 h, 太早或太迟都会造成不良后果, 然后间隔12 h左右进行第2次输精[4]。输精前, 如果不对母猪外阴进行清洗、消毒, 很容易通过输精管将细菌或病毒带入母猪阴道或子宫, 以致引起母猪子宫炎等疾病, 从而影响人工授精效果。因此, 每次输精前应先清洗母猪外阴, 然后用消毒液浸泡后晾干的毛巾擦拭干净。消毒液一般不用高锰酸钾溶液, 因为浓度控制不好时, 对母猪有一定的腐蚀性。

技术水平高的配种员, 由于经验丰富, 观察母猪发情、输精等比技术水平低的配种员做得好, 所以经手配的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均高。

因此, 一个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的好坏, 除与品种、公猪等有很大关系外, 还与配种员有一定的关系。要注意从众多的配种员中选择责任心强、有耐心的进行重点培养, 选优劣汰, 以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时要加强注意的问题

随着集约化养猪场的推广, 猪人工授精越来越被更多养殖户接受, 技术也越来越规范, 但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不少困难。配种时间和频率难以控制, 母猪发情时间难于准确把握。临床试验表明, 在排卵前0~24 h输精, 受精率高达到90%。采精工作难度大, 过程繁杂, 消毒严格, 工作人员要特别细心, 要针对性地培养有责任感的技术员。精液保存难, 保存条件及技术要求高, 保存时间越长精子存活率越低, 所以要配置精液保存的相应设备。

5结语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90%以上。我国猪的人工授精技术起步较晚, 发展很快, 但不太均衡。虽然猪人工授精技术面临一些困难, 但只要我们加强宣传力度, 做好技术工作, 不断总结成功经验, 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猪人工授精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更有效地促进科学养猪。

参考文献

[1]张守全.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24 (4) :414-416.

[2]辛由义.采用“猪仿生输精法”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2 (4) :32.

[3]张长兴, 秦伟.提高猪人工授精技术效果的综合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6) :79-81.

小班科学活动:甜甜的糖果 篇8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我尝试运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多方位形式来感知、认识不同种类的糖果,让他们在探索中得到自己的见解,最后又结合故事让幼儿知道吃完糖果要漱口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2.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方式感知糖果。

3.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重点:

认识不同种类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活动难点:

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自主探索,快乐学习。

活动准备:

1.自制PPT:故事《小河马的牙》

2.自备材料:

(1)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好糖果,并告诉幼儿糖果的类别。

(2)幼儿入园后,将自己的糖果放在规定的器皿里。

(3)魔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找故事中的“糖”

1.教师播放PPT《小河马的牙》,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请你们看一部动画片,这是什么动画片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在动画片中找一找,哪里有糖?要把看到的糖牢牢地记在心里!”

3.引导幼儿回忆、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你们发现糖果在什么地方?和谁呆在一起?小河马怎么会有糖的呀?”

4.在幼儿的谈论声中,引出活动。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将糖果放在展桌上,大家自由参观、评说和交流。

师:“这里有好多漂亮的糖果宝宝,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请幼儿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自己认识的糖果宝宝。

2.教师与幼儿边参观边讨论,了解他们知道哪些糖果,最喜欢吃的糖果是什么。

3.集体交流糖果

(1)教师将每种糖果放一个在魔袋里,引导幼儿猜想。

教师摇晃魔袋让糖果发出碰撞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游戏活动:摸糖果

请幼儿上来摸糖果并大声告诉同伴:“我摸的糖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并举起来让大家共同欣赏,带此糖果的幼儿一起说出这种糖的名称。游戏反复进行,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直到每位幼儿都手拿一颗糖。

4.教师小结:“我们发现了糖果的颜色、大小、形状和外面的包装都不相同。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用鼻子闻一闻,还有什么感觉呢?”

三、品尝并分享糖果

1.品尝糖果的味道

师:“糖果会是什么味道的呢?请每位幼儿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并尝一尝。”(鼓励幼儿剥开糖纸,自己探索)

2.师生互动

师:“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合适的概括和提升。

师:“这种甜味是橘子味还是苹果味?”

师:“噢,是不是原来觉得嘴里干干的,一吃糖,嘴里就有水了?品一品,这种水又到哪里去了?”

3.结合故事进行回忆,加深幼儿的认知。

在幼儿吃糖果时,教师再次播放《小河马的牙》让幼儿欣赏。

当播放到河马因为吃糖不刷牙,牙齿疼的情节时,教师把画面定格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再继续播放下去……

自然谈论到吃糖和刷牙的关系,了解幼儿吃糖的时间。

师:“你们吃糖果的时间是在晚上、早上、中午?是饭后还是饭前?怎样才能既吃到美味的糖果又不让蛀虫蛀牙呢?”

4.大家一起来漱口。

师:“别忘了吃糖以后要漱口哦!不然就像小河马一样,会有可恶的蛀虫在你牙齿上跳舞呢!”

四、活动结束

幼儿在音乐声中有序地漱口

延伸活动:

1.亲子活动:请家长培养幼儿吃完东西要漱口的好习惯。

2.生活活动:每天进餐结束、吃完食物后,教师指导幼儿拿茶杯、接水、漱口。

小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各类能滚动的物体,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引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

2.愿意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1-2种自己认为能滚动的物体。

活动重点:

探索怎样把物体滚动起来。

活动难点:

了解物体滚动的原因。

审美元素:

探索活动的成功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喜悦,能够激发人向更高更难的方向发出挑战和进取,本次活动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物体滚动”的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能滚吗?

2.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带来的能滚动物体。

师:你带来的是什么?它能滚动吗?

3.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师:你们玩玩、试试,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起来。

4.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经验,了解什么是“滚动”。

(1)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这些物体按照能否滚动进行归类。

(2)请幼儿演示,并检验这些物体能否滚动。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滚动”。

(4)引导幼儿尝试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滚起来呢?

小班科学教案水果 篇10

1、初步了解水果氧化现象,喜欢科学探究。

2、知道切开的水果在空气中会发生变化并简单了解原因。

3、能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

苹果、梨各两个,白醋,刷子。

活动过程

一、问题探究。

教师将准备好的苹果和梨切开,放置几分钟(变色即可),请幼儿观察,并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教师小结:削掉外皮的苹果、梨,如果不很快吃掉,暴露在空气中的果肉就会长出这样一层“锈斑”,不光是梨和苹果会这样,其他很多水果去皮后,表面的果肉都容易被氧化,不仅颜色变深,而且味道也会变坏,就连营养也会流失。

二、实验探索。

1、激发兴趣。

师:有没有办法让苹果不会变色呢?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白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师:这是醋,它的味道酸酸的,像柠檬一样,我们试试它能不能让苹果不变色。

2、观察体验。

教师将准备好的苹果和梨,用水果刀切成两半,分成左右两边排好。

教师迅速地用刷子蘸醋刷在半个苹果和梨的切面上。

放置10分钟后,请幼儿观察刷了醋的苹果、梨和没有刷醋的苹果、梨有什么区别。

小结:没有刷醋的苹果和梨已经变成黄色了,而刷过醋的苹果和梨,颜色变化却没有那么明显,原来酸酸的醋可以保护水果不变色,防止氧化。

活动应变

实验中等待的过程可以和幼儿一起分享水果,尝一尝不同的水果,说一说尝到的水果味道。

活动延伸

除了醋可以让水果不变色,还有别的方法让水果不变色吗?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试一试吧。

区角活动

科学区:张贴水果变色实验图片,鼓励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环境创设

张贴展示家长和幼儿的实验记录表:哪些水果会变色,用什么方法使水果不变色。

家园同步

支持幼儿按幼儿用书的材料和做法,探究哪些水果会变色。

随机教育

日常吃水果时,提示幼儿切开的水果要尽快吃,不然容易氧化,不但难看而且容易造成营养流失。

附录:水果保鲜的方法

1、物理方法主要有: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电磁辐射贮藏等。其中,较先进的保鲜技术主要有临界低温高湿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臭氧气调保鲜等,这些保鲜虽应用广泛,但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复杂、成本高,大范围内使用有一定的困难。

谈小班幼儿“科学认读”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科学认读关键期好奇心

一、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

“科学认读”顾名思义乃认和读的科学方法。实施“科学认读”的难点和重点就在于掌握方法,要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按照幼儿教育规律施教。幼儿的认知结构的建立是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外界环境接触,主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得以发展。为此,提供幼儿活动的机会和物质条件,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展开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没有“科学认读”的经验,认读状况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动力和源泉,既然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科学识字活动,就应该从培养幼儿认读的兴趣入手,诱导幼儿自主认读,让认读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依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不断调整和丰富,通过科学认读过程,使幼儿既具有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又得到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和身心和谐发展。

比如:先要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汉字作为基础认读,如“大、中、小、人、口、手”等等一些单字,这些字在大街小巷广告、图书中幼儿可以经常见到,幼儿有认读的渴望。继而把“眼睛、耳朵、嘴巴”等与幼儿休憩相关的字词选为深一层次的阅读内容,这些字所表示的地方幼儿可触、可摸、可看,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认识句子是小班的难点,可以选择一些重复性语言较多的句子和儿歌练习。如:“宝宝下楼梯,宝宝上楼梯”,“小不点醒了,二胖子醒了,高个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五指歌)”。这种循序渐进的认读模式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对于不愿参加活动的幼儿,也不要施加任何压力,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设、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汉字认读环境和氛围,不能强求幼儿一定时期里要认字有多少,目的在于看幼儿认读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二、針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允许幼儿出错。

幼儿识字教学是人类文化教育的遗产,古从今中外皆有之,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三岁时开始识字,四岁大量阅读。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是四岁就开始读书识字的。识字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经验。人们通常认为幼儿学口头语言容易,学识字难,而专家们研究发现的实际情况是:幼儿学认字最容易,然后依次是学听话,学说话,学写字,对于幼儿来说在认字过程中将字形、字音与实物同时联系起来,要比只将语音与实物联系起来容易。幼儿期是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的最高峰,也是学习口说语言、学认汉字的关键期。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精确且完整性较差。他们回忆学习过的故事或儿歌时常常漏掉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语,认读汉字时也不例外。如整体认识了“嘴巴”两个字会把单独出现的“嘴”字再认为“巴”。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学习中更难免出错,如果我们不给他们机会,动不动就加以指责,就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信心;相反的,要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抱以宽容心,平常心,耐心地引导他们正确认读,他们才会有动力继续学习。例如:我班幼儿认读“一眨眼”时经常出错,他们一看见“眼”字就不约而同地读成“眼睛”。我就不厌其烦地讲解两张卡片的区别:“眼睛”有两个字宝宝,而“一眨眼”有三个字宝宝,特别让幼儿注意到“一眨眼”最前面的字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字。通过比较认识,幼儿再也没错过。

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愉快认读

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爱玩、好动,因此,把科学认读活动作为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愉快的心情下认读汉字,是学好汉字的关键。要积极开展一系列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的认读活动。例如:

(1)我来说,你来做。

玩法:教师读出卡片上的字“耳朵”,幼儿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耳朵。此游戏活泼有趣,幼儿非常爱玩。

(2)谁藏起来了。

玩法:出示两张卡片,将其中之一藏到教室的每个角落,藏时幼儿闭上眼睛,睁开后说出谁藏起来了,请说得快的幼儿去寻找。

(3)情境表演。

在《小黄猫的牙齿》这篇科学认读活动中,我把“熊猫医生”四个汉字贴在白帽子上,把“小黄猫”三个字挂在表演者胸前,当打扮成熊猫医生的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我就问:“我是谁呀?”幼儿一起说:“熊猫医生”。随着他们的回答,我一个一个地指出我头上的汉字,幼儿开心地接受了。同样的方法,幼儿很顺利地认识了“小黄猫”。整个表演过程,他们被深深地吸引了,认读的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在游戏中快乐地认识了汉字。

四、巩固复习、养成良好的认读习惯

有些老师抱怨说:“平时教得风风光光,孩子们学得也挺认真,可一动真格的,怎么全忘了,真气人!”其实认读效果不理想,大概和复习有关。每天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复习认识过的字,把汉字张贴在活动室里,便于幼儿认读。幼儿和父母一起认读,幼儿识记效果较好。刚认读过的汉字要及时复习,尽量抢在遗忘之前,否则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复习的时间安排应先密后疏。开始复习时,间隔时间要短些,次数要多些,随着遗忘速度减慢,复习时间间隔可以逐渐拉长。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后,学习效果会得到有效的巩固,也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让生活成为幼儿的第二课堂

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渗透着汉字,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自然环境,扩大视野,面向幼儿的生活,通过参观、游览,在实践的过程中直观识字,先帮助幼儿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然后在参观过程中,边引导幼儿认识简单字,边帮助幼儿认识生字,路边的广告牌、厂牌、广告条幅、商店招牌、巨型灯箱广告等等都成了成人有意识教学的课本。幼儿爱学、乐学,还会讲给父母听,父母亲要在家中的家具、门窗、装饰物等地方贴上相应的汉字,随时引导幼儿认读,带孩子上街时,也不要让给孩子认读马路上的汉字。这样,让科学认读走进了孩子的生活,认读效果会很棒。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篇12

全书内容丰富, 采用大量图例, 使之图文并茂, 追求新颖实用, 是当前最新最实用的专业参考书。本书对各级医院骨科医师外科医师特别是关节外科医师和研究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人卫门户网:www.pmop.com卫人网www.ipmph.com, 各地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书店有售, 定价99元。

小班科学《水》教案 篇13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

2、激发幼儿乐于亲近水,接触水,热爱干净水环境的美好愿望。并能关注周围的水环境。

3、鼓励幼儿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积极参加节约用水活动。

4、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教学难点: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表明水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

2、小水滴图片,一杯水。

3、水污染图片,故事《鱼儿哭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我们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为好朋友吗?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交流)

二、活动进行

1、认识水,了解水。

(1)出示一杯水

请幼儿喝一下,说说水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水的状态(无色,无味,的液体)

(2)水是从那里来的呀?

(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水从地下来,地球上储存的水是有限的

2、感受水的作用

(1)水能为我做什么呢?

幼儿回答(洗衣,做饭,每天喝水,小树要喝水)

教师引导:生活中离不开水,人每天必须要喝水

(2)讨论没有水会怎样呢?

幼儿自由讨论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观看图片(局部地方缺水造成干旱……)

听故事《鱼儿哭了》

幼儿说出“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小结: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

怎样做到节约用水呢?(自由交流)

三、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鱼儿水中游。

小班科学教案 篇14

1、了解乌龟的名称和外部特征。

2、对观赏乌龟有兴趣。

活动准备:

有关乌龟的PPT,几只活着的乌龟,几个大一点的盆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呢?

2、放映多媒体课件,告诉幼儿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乌龟”。

3、请幼儿做“小老师”介绍乌龟的外部特征。在讲述、补充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

4、小结:乌龟长着一个圆圆的头,短短的脖子,背上长着硬硬的壳,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后面还有一条小小的尾巴。

5、幼儿分组观察有生命的乌龟。教师帮助幼儿发现乌龟的习性。

(1)、触碰乌龟,请幼儿观察乌龟的反应。

(2)、把乌龟放到水里,观察乌龟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6、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把乌龟放到自然角,继续观察和喂养它,好不好?”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与动物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乌龟特有的外部特征更是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我没有采用讲述,直接把乌龟的特征进行概括,而是让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察――表述――再观察――再表述,因为科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事物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们都很专注。在小结的时候,我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叠声的形容词。比如:圆圆的、短短的、小小的,加深了幼儿对乌龟可爱形象的了解。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人工降雨 篇15

全书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追求实用, 对各级医院骨科医师、外科医师特别是关节外科医师和研究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各地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书店有售, 定价99元。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下一篇:中学主题队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