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学生

2024-06-26

书香学生(共12篇)

书香学生 篇1

做书香教师,建书香班级,带书香学生

——高2016级3班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人生有五大幸事:出生时遇到一对好父母,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晚年时遇到一位好儿女。作为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班级的老师能够关注自己、关心自己、关爱自己,而在所有的老师中,最希望的是有一位让自己一生受益的班主任。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学识与修养,品德与情操,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并决定了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要带好一个班级,真的需要殚精竭虑,费尽思量。作为高一起始年级的班主任,所有繁杂、细致的工作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而我致力于追求作一位书香教师,建一个书香班级,带一班书香学生,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特别关注读书氛围的营造。

一、学练并举,思问同工,书山题海拭青锋;家校戮力,师生同心,金戈铁马步青云——拟一则班主任寄语

班牌建设是二中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同时兼任班主任,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写下了这样两句话:学练并举,思问同工,书山题海拭青锋;家校戮力,师生同心,金戈铁马步青云。虽然平仄韵律不太工整,但内容能够基本表达自己的治班理念和语文功底。

二、做得比以前更好,做得比别人更好——给学生一种生活理念 如果说父母是给了孩子生命的人,那么老师则是给学生生活艺术的人。这个世界,没有谁敢说自己是无往不胜,也没有会自甘堕落。我所带的班级是2016级所谓的“火箭班”中的一个,这些孩子应该说基本上是今年万州区初中升学考试中的佼佼者,但同行的有三个火箭班,后边有5个实验班,还有14个平行班。通过第一周军训的观察发现,班级里的学生表现并不很理想,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比较被动,如何让这批孩子在激烈的高中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让一种生活理念深入他们的心灵呢?为此,我写下了这样两句话——“做得比以前更好,做得比别人更好”。因为人首先要超越自我才能超越别人。至于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得更好,那肯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作为学生,当然是要书读得更好。

三、厚德博学,慎思笃行——送学生一则影响终身的班训 厚德,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博学,慎思、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是指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

“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以此为班训,以教导学生明白学、问、思、行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好处理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形成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设置一个班级读书角 《增广》云:“书中只有颜如玉,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只有千钟粟。”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建设书香班级,必须用文化去浸润学生的心灵。而对心灵浸润的直接方式,就是读书。正所谓“广采略取,厚积薄发”,希望通过学生广泛的阅读,让学生在文化作用的熏陶之下,实现潜移默化之功。于是,我班专门在教室后角摆放了四张课桌,摆放由师生自愿捐献的书籍,供学生分享阅读。

五、书香有约,荐读美文——开辟一个专栏 书是常读常新的。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从来就不缺少能写出优美篇章的人,只是看我们能不能静下来的阅读而已。为了让学生能了解文坛动态,读到时新的文章,我班的墙壁文化中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美文荐读。由我或者语文课代表找寻近期杂志或者搜索网络上的一些近期美文,打印出来,张贴上去,学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取下来,近距离阅读。

六、课前阅读,轮流坐庄——开展一项课前诵读活动

很多时候,学生觉得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根本做不了什么事情。但零散的时间如果能够拼凑起来,可以做成一件重大的事情。学生到了高中,课前不再喜欢唱歌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又没有养成。为了利用时间,我班语文课前三分钟开展了一项诵读活动。由值日生在预备铃响了之后,到讲台上为大家诵读一篇推荐的文章。近期开展的诵读《人生哲理枕边书》的活动。每日一篇,或短或长,关键是要让学生读,训练他们在公众场合开口说话的能力,让听众学会聆听,让听的人能从故事中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七、全力奔跑,梦在彼岸——选一首励志的班歌

在人生之中,总有那么几首让人永生难忘的歌曲,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却很难有几首催人奋进的班歌。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班级的认同感,集体的归属感,班级的自豪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分科之后、毕业之后有毕生不灭的回忆,我下载了《年轻的战场》《怒放的生命》《飞得更高》《我的未来不是梦》《倔强》《征服》等词曲兼美,曲调悠扬,具有励志作用的歌曲,利用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让文娱委员在班上播放,由学生根据班歌的选择标准推荐;然后请教了三峡歌舞团的词曲作家、演奏家和学生家长代表,共同定下了一首班歌《奔跑》(羽泉

黄征作品)。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见子打子,更不是随性而为,没有多少创新,甚至可能是在重复着在很多人看来无意义的事。但如果能把无意义的东西赋予新的意义,使之变成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一种濡养学生的方式,天长日久,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八、细节见真情,关怀永不尽 开学前,做一次彻底大扫除等

青年当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我的班主任观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最多,其世界观、价值观、品行和对每一事物的态度都影响着全体学生,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会在学生中化成一种“魂”,成为激励学生的一种影响力。教师应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自信而优雅地行进在人类诗意的林荫道上,淡薄名利,让温馨的诗意永驻心底。这样的班主任才能教育好学生,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为人师者,要以德为先,以爱为首,以生为本,乐做善做学生人生的导师、生活的向导、技能的教练、学习的楷模、心理的挚友。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最高的精神境界,以“立足三尺讲台,耕耘桃李人生”为既定的人生坐标,具有“立志要有志气,求真理要有勇气,创事业要有锐气,做人要有正气,对待得失要有大气”的胸襟,善于引导学生思想上坚定信仰,学习上追求真理,生活上学会做人,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国家观、民族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尤其是科学的发展观。

二、“五心”正态,“五勤”为方

爱心——爱教育事业、爱班主任工作、爱每一个学生。信心——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对班主任工作有信心、对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有信心。

童心——拥有童心就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拥有童心就会做学生真正的朋友,像学生学习;拥有童心还能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

诚心——对待学生要诚心诚意,学生的眼中掺不得半点沙子。恒心——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反反复复,变化无常,有时让人疲惫不堪,不知所措,这时班主任唯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勤跟班——经常到班上去走走;走到学生中去,不但能了解学生,还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时刻关注自己、关心自己;多到学生家中走走,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

勤动手——班级的事带头做。

勤发现——经常发现班级的变化,发现学生的变化。勤思考——三思而后行。勤交流——与学生交流,和科任教师交流,和家长交流,与其他班主任交流。

三、以生为本,润物无声

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以生为本,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的观念,以平等的观念去审视每一位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念的学生,以平等的心灵去对待每一位拥有自己情感世界的学生,走近学生,走进心灵。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揣度学生,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教师只有蹲下身子看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心理,也才能发现学生心理世界的纯真和美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下雨时的一把伞,摔跤时搀扶的一只手,课间操时的一次并肩而行„„这些无言的关怀,都是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

书香学生 篇2

一. 寓教于“趣”, 首先让学生要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获取知识的主动力。”教师就应当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把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扉, 引领他们走入阅读的书海中去。

1. 确立榜样, 引导示范:

榜样的效力是极大的。学生有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 中学生的模仿性又强, 我就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 鼓励他们热爱书籍, 引导他们学会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 教师影响, 以身作则:

“言教莫过于身教。”在课余时间, 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 这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影响。阅读时, 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志趣和快乐, 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师生浓浓的读书氛围中, 感受到阅读的情趣, 就会自觉地去阅读。一旦兴趣培养起来, 那可是功在现今, 利在久远。

3. 强化训练, 充分拔高:

我还经常设计一些拔高性的阅读训练题,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加强合作交流练习, 去拓展他们的阅读面, 去锻造他们的小组合作力, 去发挥他们的集体优势, 让他们加强个体练习和集体合作, 为学生阅读打造一个理想的平台。

二.寓教于法, 使学生会读书

阅读要运用好“以课内带课外, 课外促课内”的方法, 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 拓展到课外去求发展。

1. 引导中学生, 养成做笔记习惯:

根据阅读能力的不同, 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摘抄一些词句、做一些仿写;或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 进而提高到写读后感,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大胆运用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 一句一句地理解,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 做上记号, 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 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往往是一目十行, 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常常只看看标题, 扫视内容。但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 对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 精彩的部分精读。至于怎样交替使用, 要针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 适当区分对待。

3. 加强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朱自清的文章, 可引导学生为部分名篇编写标签, 抒发感言,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不过, 要求仿照优美段落中的结构形式去写, 这就训练了阅读能力, 拓宽了想象渠道。

三. 寓教于活动, 使学生读好书

拓展阅读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旨在阅读之中也”。

1. 发掘学生的阅读潜力, 引导学生去讲:

我们坚持每日早上10分钟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轮流上台, 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 让大家都有展现的机会。把枯燥的读写变为有趣的乐讲, 学学期下来, 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 话能说得妙语连珠, 作文更意到笔随。

2. 充分引导学生去做: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 设计内容力求广泛。可让学生根据需求, 去独立命题、编辑、设计。如围绕“山东全运会”这一内容, 学生就办出了《新山东、新全运》《全运连着你我他》《畅想全运梦》等内容充实的手抄报。

3. 调动阅读兴趣, 增强竞赛意识:

为了使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 我充分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等读书交流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

4. 发挥学生善于展现的优势:

⑴学会剪贴展览:

引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 把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剪下来, 分类粘贴, 同时把积累的资料, 经常在班上评展,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兴趣。

⑵学会摘抄展览:

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 描写精彩的片段时, 要随时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 也定期在班上和小组中交流展评。同时, 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 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 在教室中要专门设“精品欣赏角”供学生欣赏, 既鼓励了读好书, 又引导了那些学困生学习上进, 真是两全其美。

让书香走近学生 让书香走进家庭 篇3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方法;诵读经典

一、让书香走近学生

学校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会、选择名篇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书写比赛、办手抄报、开展古诗文朗诵等活动,通过活动促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体验读书的乐趣。学校通过每月一次的“博览之星”和“书香班级”的评选,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挖掘典型,使读书活动向纵深发展。每学期结束后,学校根据阅读情况,从学生中评选出“博览之星”和“阅读之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学校非常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从语文课堂做起,要求语文老师做好“课前铺垫读,课中拓展读,课后延伸读”,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在新课教学后推荐给学生,甚至课堂上直接引用,将阅读内容渗透给学生,如,学习了《猴王出事》就推荐《西游记》,学习了《草船借箭》就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就推荐《水浒传》等等,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大语文教学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向学生推荐必读、必背书目(文章),组织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活动。“好雨润物细无声,书香沁心益成长”。

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智力,焕发灵性,开发了潜能,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二、让书香走进家庭

创建“书香校园”,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向每位家长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提出倡议:引导孩子们读书,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要求家长给孩子静静阅读时间、空间和足够多的好书。倡议家长每天早一点关掉电视,或暂时放下手中的事,一天15分钟,和孩子一起阅读,慢慢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在家长学校培训中让家长明白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读书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使家长成为学校书香行动有力的支持者、建设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书香也渐渐走进学生家庭,有的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图书室、新华书店去借书、购书,有的家长天天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

目前,学校约80%的学生家庭有书柜,约60%的家长为孩子办有各种图书借阅卡,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已成为家长的共识。

三、让书香溢满校园

如今,走进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小学,校园处处是书香,读书真正成了学生最喜欢的生活方式。课余,班里的图书角,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总能看到学生聚精会神读书的身影,学生在那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花坛边,小树旁手捧书籍专注地读起来,读书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也极大地推动了师生的读书热情,提高了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一是学生的言行更文明了,学生通过读书、交流,明白事理,做文明事的多了。讲文明礼貌的多了,学习要求上进的多了。二是家庭关系更和谐了。由于人与人之间有了新的认识,团结友爱的多了,促进了建设现代文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有力发展。三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了。

多彩的活动赢得了丰厚成果,校报《新芽》被评为区一等奖,在区级以上举办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中有近80名学生获奖,17名学生在省、市组织的“我读书,我快乐”征文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小学生优秀学生书香璧山征文 篇4

————题记

沐浴更衣之后人是香的,展开的书页是香的,静静白白的月光下读书,夜也是香的了。人间最美的事就是日日有书相伴。

从记事起,爸爸妈妈就给我买来许多幼儿画报,供我翻阅。从那时起,我认识了几个字,又学会了看书,接着迷上了那一个个富有魔力的文字,那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文章。

夏天,烈日炎炎。我总爱挪一把椅子到阳台上,一本优美的散文或一刊新到的杂志,就这样闲闲淡淡地读下去。人在暑气里,一页一页翻下去,字里行间仿佛有浓荫匝地和微风送来的栀子花香味。时光清美可人,心若素色的蝴蝶低低翩飞在这文字的绿荫下。书才翻到一小半,日头已在阳台外渐渐钝了它的焰。至黄昏,瞌睡来袭,便以唐诗宋词作枕,任氤氲着油墨味的书页渐渐遮住脸。书间睡去,灵魂清凉恬静,仿佛在绿树浓荫下听老人讲古老悠长的故事。

让书香浸润学生的人生 篇5

搞好课外阅读活动,打造精彩第二课堂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响应县教育局提出的“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号召,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本学期继续在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让书籍成为师生、家长的朋友。促进学校、家庭的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活动实施:

一、课外阅读的计划制定

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如低年级可让学生读一些儿歌、童话等内容浅显的读物,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在儿歌和童话故事中辨是非、明善恶,从书中获得智慧与快乐的体验。同时,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设置专门读书时段,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规定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为全校集体读书时段,每天晚上在家完成作业后的时间为学生个人阅读时段,确保“每天读书一小时”。各班语文老师负责指导,认真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百花园、中队角等,添加一些学生收集来的读书名言,名人故事甚至书中读来的好词好句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建立好班级图书角,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培养班级、年级图书管理员,保证班级图书正常有序流通,使学生真正做到有书可读。还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学校通过积极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班会晨会、家长学校、黑板报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另外,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创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营造“书香校园”。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

1、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阅读的方法指导应该是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说说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特点;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还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爱好,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进行阅读。老师也要逐步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再通过大量的阅读,会逐步学会自学,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认真上好每一节阅读课。要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⑴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⑵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⑶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文读本》上的古诗的情况。

⑷也可选用阅读课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予以公布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

四、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班级内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相关的阅读作品。如:书签、读书卡、阅读卡、读书笔记等。

学校组织“诗词诵读大王”、关于读书的“手抄报评比”活动、“读书卡设计”比赛、“诗配画”等比赛活动、和一些读书征文等一系列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加强研究,推动课外阅读科学发展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备课的研究,适时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观摩活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在读书的同时,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能力,使教师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在书香中成长!

活动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召开集体晨会,发出课外阅读活动倡议书及告家长书

2、学校悬挂读书横幅,班级出一期以“阅读”为主题的黑板报,营造

浓厚的读书氛围

3、各班级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4、建立健全学校图书借阅制度,进一步完善班级图书角,开展“好书

分享”活动

5、观摩课外阅读指导课

十月份:

1、班级中开展好书交流活动

2、学校开展读书交流系列活动之一:低年级段童话故事比赛

3、观摩课外阅读读物推荐课

十一月份:

1、班级中开展好书交流活动

2、学校开展读书交流系列活动之二:中年级段课本剧表演

3、观摩课外阅读欣赏课

十二、元月份:

1、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活动

2、学校开展读书交流系列活动之三:高年级段阅读小报评比

3、评选“书香班级”、“读书之星”

4、各班做好课外阅读总结,安排学生暑期课外阅读任务

附本学期各年级阅读书目:

必读书目:

一年级:《中国新童谣》二年级:《成语故事精选》

三年级:《中国寓言故事精选》《亲近母语》四年级:《乌丢丢的奇遇》《亲近母语》

五年级:《伊索寓言》 《 亲近母语》六年级:《鲁滨逊漂流记》《亲近母语》

选读书目:

一年级:《君伟上小学——1年级鲜事多》《小猪唏哩呼噜》《猜猜我有

多爱你》

二年级:《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淘气包马小跳》《到月球上去旅行》 三年级:《少年周恩来》《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一百条裙子》《中国神话传说》

四年级:《叶圣陶童话集》《城南旧事》《科学家故事100个》《西顿的动物故事》

五年级:《十万个为什么》《夏洛的网》《今天我是升旗手》《水浒传》六年级:《草房子》《小王子》《三国演义》《红岩》

书香江苏小学生征文 篇6

我们坐着舅舅的私家车,我们路过了苏州的新区。在车子开在高架上时,我看见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耸入云霄,既壮观又漂亮。

苏州现在已经是一座科技十分发达的城市。现在已经开始造地铁了,计划完工,现在已经开工2年了。

我坐在舅舅家的车子上,车子在路上继续开着。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经开到市中心了。咦?为什么市中心的房子怎么比新区和原区的房子矮了一节呢?哦,姐姐告诉我,原来是为了保护这里的景点。这里的所有的房子都保留着原汁原味

说到原汁原味,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苏州的历史吧!

苏州从史前时代一直到现在的`新中国已经有了24个朝代的变化。而且听说苏州三国时的皇帝是东吴的孙权,他的墓在南京和苏州各有一座。他在苏州的墓在苏州的虎丘塔下,那里有一大堆宝物,与历史一致。古代人民也是很聪明的,他们在虎丘塔底的墓区中安装了许多许多的机关、陷阱和密室。古今中外的盗墓者在这里面没有一个是活着走出来的。而且我还听说了虎丘塔是绝对不可以倒下来的,因为塔下有一个机关是连接到苏州太湖的,所以一当它倒下来,整个苏州市就会发洪水,导致整个苏州市就会被洪水冲跨。从而可见,中华民族的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代表了虎丘塔对整个苏州市的重要性。

我们到了苏州市之后,就去了原区的新辰大厦和邻里中心玩,接着我们又到大公园玩。

大公园中,有人在钓鱼,有人在散步,有人在唱昂曲,有人在玩耍,有人吃东西,有人下象棋等等,多种多样。这里的环境十分的好,到处可见到花草树木和小桥流水。真不愧说苏州是世界上第二个威尼斯啊!

让学生沐浴于书香陶冶于情感初探 篇7

一、沐浴书香陶冶情感需求学生挖掘文本深层涵义

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一标多本教材建构体例下编制出来的, 课程设计的思路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奠基。使用这样的教材我们必须努力从语文教学的规律着眼, 多去探求文本内容的民族精神感、民族创造力和民族凝聚力的资源, 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得到文本内容的沐浴和情感的陶冶。如何去达成这样的目的呢?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 笔者不仅仅就去单纯的让学生知道课文篇目的字词句怎么读懂, 它的表达有些怎样的特点, 而是比较重视的是学生对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精髓的自主而又创造性的感受和感悟, 因为学生对文本感悟了, 学生便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以本体性地构成。譬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 这是记述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的作品, 作品讴歌了小平同志的不朽功绩, 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深怀念之情。应当说小学生对小平爷爷的认识还不是那么深刻的, 虽然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旅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作为小学生是不可能感悟得到的。所以, 就必须把这篇文章的文字、文学、文化的三个层次进行由浅入深的层层剥笋。小学生虽然还受一定阅历和经验的影响, 但教学实践让我感到:当老师让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后, 学生便比较理想地融入到课文之中, 并自由地进行想象, 自主地进行创造性的说话练习。学生们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体验出深情, 使得学生的幼小心灵也开始烙下深深的印记———邓小平爷爷永远活在祖国人民心中。使得学生也接受到这样的熏陶, 我们都要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沐浴书香陶冶情感需求学生探究创造高度自主

以往的教学学生要么就是不独立探究, 要么就是太过于独立, 独立到学生无所适从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了, 这样的自主应当说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 因为学生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感悟, 又谈何创造呢?要保证我们小学生接受书香沐浴的过程中得以实现高度自主的探究创造, 必须让学生能够在具体过程中产生形成足够的问题意识。小学生毕竟只能是小学生, 生活和学习经验不很丰富将严重制约着诸多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所以, 情理当中的课堂教学, 作为老师有责任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提高性的灵魂, 指导学生去探究创造。这里需要的是我们不能光做机械重复的训练, 而是要在课堂教学时提出有针对和提高性的问题, 没有这些问题的提出, 学生离开真实而又启迪其创新和创见的探究, 学生也就不能有新的收获、有新的提高、有新的进步。譬如教学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词 《清平乐·村居》, 这是一首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 三个儿子等人物以及看似不具任何壮丽色彩的景象巧妙融于一体的画面。往届学生学习这首词时, 学生未曾有多少比较理想的发挥, 那么针对以往学生探究创造高度自主的实际, 笔者注意抓住了有针对性和提高性的环节, 如在导入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本课课题与以往所接触到的古诗进行比较, 学生便能发现古诗与词的一些惟妙惟肖的区别。而在具体探究古诗的意境时, 又在让学生充分熟悉词人所处的社会背景的角度上, 感悟作品所包涵的深刻内涵。这个时候学生便不去简单停留在画面上, 而是在画面的背后去进行思考, 令学生所神往的则是作者所追求的更为理想的画面又是什么?

三、沐浴书香陶冶情操需求学生阅读范围宽阔广泛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 特别强调的是应该让学生去多读多写和日积月累, 因为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一定的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里多读并非是简单地重复机械地读文本, 而是要去读文本以外的东西, 更是要去广泛地读而且又应当是读的十分的广泛。 为什么要这样?应当说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 对于沐浴我们小学生的书香和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要求和实际, 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尽可能让学生去有的读, 这样才能基本满足读个够的需求和质量。应当说小学生的广泛阅读业已在大语文环境的建设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平时我们的关注度还不够或者说是关注得不尽科学。为了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我们做了时间安排, 每天中午要用上40分钟学生集体阅读, 我们也向学生推荐了书目, 《古诗文选读》、《新人文读本》…… 似乎这就达到了应有的目的。笔者以为这些都是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的, 平时学生的阅读, 笔者坚持课程文本与课外读物的密切结合, 比如教学一作家的古诗即让学生去阅览诗人的其他古诗, 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把同题的那首古诗那来读。坚持阅读的量和质的密切结合, 应当说阅读的量是能够决定阅读的质的, 但如果不去关注学生阅读的质, 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会制约着我们学生的书香沐浴之效果, 譬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我们让学生去写鉴赏性的小论文, 学生尝试着从作品的文字、文学、文化做着一些简单研究的事儿, 我们则会发现学生既不会去囫囵吞枣的进行阅读的, 而会是津津有味的读。小学生如果能够津津有味阅读, 不但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而且对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格品位也是大有好处的, 我发现一些看似有些早熟的孩子大都是能够博览群书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 1997

让学生的童年弥漫书香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习惯;学生童年;书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低年级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小学低年级已经有了对学生如此明确的要求,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

这就更需要扎扎实实开展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而让好书陪伴孩子度过每一天,让读书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的童年弥漫书香,让校园飘满书香。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多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激励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榜样的模范作用。现在缺少的就是榜样的模范作用。我利用班队课、沙龙课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高尔基、钱钟书、张海迪等在书籍的海洋中游弋的事例。通过对这些名人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他们在书中获得了人生的充实和安宁,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学生就渐渐明白了,书是明亮的灯塔,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也是能遮挡风雨的伞。

2.好书引读

只有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才会对书感兴趣。学生一旦被所读的书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我大量地介绍了一些儿童作家的作品,有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等等。学生对书中同龄人的事情倍感兴趣,对这些书爱不释手。

3.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经常利用晨会课和班会课开展读书汇报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读书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等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读好书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有“许多花”来“酿蜜”。

1.家长要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1)内容要健康

(2)适合儿童年龄特点

(3)内容多样

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

(1)制订系统的读书计划

学校制订“让书香弥漫童年——读书漂流活动”的课外阅读计划,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订班级的阅读计划,学生再制订自己的拓展阅读计划,这样层层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才会有好的效果。在落实到位的读书漂流活动中,学生收获了知识,也品尝了阅读的快乐与充实。

(2)建立班级图书箱

有了图书箱,不仅节省了学生好多不必要的开支,还可以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通过阅读这些好书,学生感受到了班级的图书箱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3)指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我指定的低年级的必读书有《长袜子皮皮》《做个好孩子》《骑鹅旅行记》《木偶奇遇记》等。选读书有《亲亲我的妈妈》《三毛流浪记》《小学语文精品阅读·二年级卷》等。这样让学生读同样的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形成一个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好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好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的积累。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书就要读完一本的好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我每天安排学生半个小时的午间阅读和半个小时的家庭阅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根据制订的个人读书计划,按时完成每天的阅读量。每学期低年级的学生必读书不少于6本。四是要及时检测。每读完一本课外书,我会出一些检测题让孩子对书中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2.出好必读书的导读提纲

我编写的《夏洛的网》的导读提纲是这样的:(1)向你推荐:《夏洛的网》是美国大作家怀特写的。书中的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暖。快读它吧,因为,会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2)导读:①查阅资料,了解怀特的主要经历。②在精彩句段旁圈圈画画,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并把收获与疑问与伙伴讨论、交流。③夏洛是只怎样的蜘蛛,他是怎样用他的网帮助威尔伯逃过被杀的命运?你想对夏洛或威尔伯说些什么?④文中女孩弗恩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孩子,她从爸爸手中救下了威尔伯,并细心照顾它。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威尔伯被低价卖给了霍默舅舅,弗恩还经常去关注它。如果你是弗恩,你会怎样对待威尔伯?⑤书中哪些动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文中具体故事进行分析评议。⑥读了《夏洛的网》,你心灵一定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内心最深的感受。学生在我编写的导读提纲的引导下,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这本书,就能把书读懂、读好。

3.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7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警句片段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②画一画,想一想。一是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画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四、寓学于用,在语言和写作中发挥读书的优势

在低年级,我就强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一个弥漫书香的童年。在他们不断积累好词佳句、感悟作者心声的同时,在平常的写话或者作文训练中,能够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

让学生的童年充满书香,虽然不是一个最终目标,但我们教师如果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可以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因为课外阅读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给他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我相信:学生的童年就一定会弥漫着书香。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书香学生 篇9

一年级:

1.《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经典童话》 —— 同心出版社 2.《新语文读本》(小学卷一年级)——广西教育出版社 3.《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插图本3册)》——译林出版社

4.《成语故事》——上海美术出版社

5.《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经典寓言》——同心出版社 6. 彩图本《十二个小气鬼的故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7.《中国童话》——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8.《娃哈哈经典故事大王(最著名的中国童话)》——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9.《波波熊的故事》——湖北少儿出版社

10.《改变你一生的小寓言大哲理》——同心出版社 11.《中华经典诵读》——中华书局出版社

12.《语文新天地》(一年级上下两册),余秋雨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13. 其他适合的注音类课外读物 二年级:

1.《语文新天地》(二年级上下两册),余秋雨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2.《名人成才故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3.《戴高帽的猫》——上海译文出版社 4.《一千零一夜》——中华民族摄影出版社

5.《动物总动员——开心大礼盒》——少年儿童出版社 6.《奇妙的动物世界》——安徽少儿出版社 7.《小朵朵和半个巫婆》——漓江出版社

8.《美味香口胶——感动小学生的100篇寓言》——九州出版社

9.《(译文童书)E.B.怀特童话集3册》——上海译文出版社

10.《乌丢丢的奇遇》——江苏少儿出版社 11.《三毛从军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2.《格林童话》——吉林美术出版社 13. 其他适合的注音类课外读物 三年级:

1.《伊索寓言/世界著名童话故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安徒生童话》——吉林美术出版社 3.《皮皮鲁传》——学苑出版社 4.《鲁西西传》——学苑出版社 5.《绿野仙踪》——中国少儿出版社 6.《中华美德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

7.《时代广场的蟋蟀》——新蕾出版社 8.《绿野仙踪》——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9.《语文新天地》(三年级上下两册),余秋雨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10.《丁丁历险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1.《小鹿斑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2.《夏洛的网》——上海译文出版社 13.《三十六计》——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4. 其他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籍 四年级:

1.《鲁滨逊漂流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稻草人》——湖北少儿出版社 4.《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作家出版社

5.《杨利伟叔叔讲航天》——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6. 青少年文学读本(小学生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7.《儿童配图本资志通鉴故事366》——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8.《快乐王子》——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9.《骑鹅历险记》(瑞典)拉格洛芙著;译林出版社,2003.6重印

10.《语文新天地》(四年级上下两册),余秋雨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11.《海底两万里》——北京教育出版社 12.《西游记/少儿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3. 其他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籍

教师阅读书目 必读书目(共5本)

1、《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4、《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教师人文读本》张民生 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选读书目(共15本)

6、《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7、《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华东师大、浙大教育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主编,科学出版社。

9、《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10、《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 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 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16、《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7、《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 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8、《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约翰〃洛克 著

20、《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班主任选读

1、《班主任兵法》(修订版),万玮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2、《班主任突围》,陈晓华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3、《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李迪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4、《轻松搞定使你“发疯”的学生》,[美]科特勒著,罗兴娟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小学生书香伴我行征文 篇10

我喜欢诗词格律,喜欢古人的文言情调。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那些古诗文无不精妙,我也喜欢名着,名着之所以是名着,就是因为它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我开始思考: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圣地:人类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辉煌的殿堂。

一缕书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踏着书的阶梯,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我感到了成长的责任,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

篇三:【一缕书香伴我行作文】

书,滋润着我平凡的生活,不管远方是彩霞还是阴云密布,我都要坚持因为——书香伴随我前行。他使我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加平凡。

读书不仅让我乐不思蜀,也让我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因此,书如同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

曾记得,儿时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留下了心酸之泪;曾记得,在一片沉思中被余秋雨先生带着走了一段文化的苦旅;曾记得,让曹文轩爷爷牵着手,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曾记得,在《边城》似幻如梦的歌声中摘得大把厚实的虎耳草

如果,要让我独自一人去远行,我一定要带上一本书。有人会问:“那你岂不是要看成百上千遍!”我会回答:“是的,我愿意!”一本书读上千百遍有什么奇怪的呢?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你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地悟,就会发现,哦!它原来还有这层意思在里面。就好似,你与你的朋友见了一百次面,难道以后就不见面了么?每一次的见面,交谈。你都会发现,哦,原来他还会这个!你在自己家住了很久,难道回了一百次后,就不会了么?你每一次回到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哦!我家这样看更美!

让学生们浸润在书香里 篇11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针对我们农村学生的读书现状,引导孩子真正爱上阅读,致力营造书香氛围,让学生浸润在书香文化中,沐浴在书香里,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这里我只就营造书香班级做一些探讨。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环境影响,他认为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要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首先要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环境来引导学生步入“书香”。

1、教室环境布置。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在黑板报的内容上开辟一个“阅读之窗”。不管主题怎样的更换,“阅读之窗”始终敞开,每周及时更新。如“好书展示”,“阅读感悟”等。利用小黑板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名著美句等抄写在小黑板上。

2、创建藏书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设立个性化的藏书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创造一定的条件。我鼓励学生们把自己家中的课外书带来,建立班级图书角。由学生自己选出图书管理员,并制定借阅制度。

3、保证充足的读书时间。有了好的读书环境,有了好的书,还要让学生爱上读书,有充足的时间来读书。规定每天中午午休时间和第八节为课外阅读时间,我从来都和学生一起静心阅读,并给于一定的指导。

二、搭建书香平台,培养阅读兴趣

农村孩子接触的新生事物少,他们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和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

1、互读好书,相互交流。俄国著名作家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为了让孩子们读书,读好书,所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好书共享,相互交流”的活动。谁觉得此书很好,就在班级内推荐,大家相互传阅,共同享受书中的乐趣。

2、范讲,巡讲。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放任自流,收效微乎其微。因此,开展“讲故事”、“巡讲”、“手抄报”、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推动阅读步步深入。小学生对故事极感兴趣,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效果极佳。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班巡回演讲,这样,学生有了兴趣,有了自信,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去读,阅读成了最有效的催化剂,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喜悦。

3、营造浓浓的书香家庭。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构建书香班级的同时我们要主动联系家长,把阅读引向家庭。请家长尽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课外书;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或者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浓浓的亲子读书氛围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亲情。

三、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借助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不认识、难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旁注。

3、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中内容自己认为精彩之处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4、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勤于动笔。

总之,营造书香班级是一种高效率的阅读方式,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学生,让经典滋润学生。相信在我们不懈地努力下,在“书香”这块热土上,我们一定会收获颇多。

书香学生 篇12

叶圣陶和朱自清两位先生在《国文教学》中曾经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例子, 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 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 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所以语文教本不只是个终点, 从语文教本入手, 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它说明课本教学只是手段, 课外阅读才是目的。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说的“目的”, 并不是指读书活动本身, 而是指读书活动所内含的学生追求自我发展的主动与自觉, 这种积极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即叶圣陶先生所谓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当前, 各地都在实施书香工程, 即课外书进班级, 每个班级都有书柜, 都有大量的课外书, 这给学生课外阅读大大提供了方便。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外读书活动, 切实把课外读书活动搞好, 让其发挥实效。

一、要对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

只有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 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进。

(一) 定目标

要给学生“导行”, 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比较好的读物, 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介绍要读的书目。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成熟半幼稚时期, 他们开始思索, 富有激情, 但缺乏理智, 所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随意性。社会上的精神污染对学生影响很大, 如不加以正确引导, 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的, 就是选择好书。”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或节选编入课本的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读, 让他们在受到良好文学熏陶的同时, 又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感化。比如在教学《孤独之旅》之后, 我就推荐学生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有几个学生读了之后, 都来告诉我这本书非常好看。在同学的推荐下, 全班同学人手一本《草房子》。借着这个“东风”, 我就推荐曹文轩的另外几本书, 如《青铜葵花》《小羊不吃天堂草》等。那一段时间, 教室里掀起了阅读曹文轩作品的高潮, 下课了学生聊的是曹文轩, 作文里写的也是曹文轩。

(二) 定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 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 如常用的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 让学生边读边思, 并做好读书笔记。在实践过程中, 我让学生结合周记写读后感、给作品写续集等。这样, 学生既不会觉得周记无话可写, 又及时强化了阅读的效果。

(三) 定时间

因为班级的书是大家看的 (当然我也鼓励学生自带书看) , 如有几个同学读得慢, 就影响大家交流看, 于是我就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 让学生养成合理利用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二、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读的兴趣, 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读的欲望, 才会去自主阅读。

(一) 引导学生随文阅读课外作品

教学名家名篇时,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题,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寻求答案。比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后, 我布置了一道作业:“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他创作的童话让人百看不厌, 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外, 你还知道哪些?准备好故事, 下节课时讲给大家听。”又如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 我设计了如下作业:“阿长虽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 但在鲁迅眼中, ‘她却有伟大的神力’, 直到后来鲁迅一直追忆着她。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 如《社戏》中的阿发, 《故乡》中的闰土, 《阿Q正传》中的阿Q, 你知道这些人物吗?讲讲他们的故事。”这样, 设计的问题既是作业, 又带有一定的诱惑力, 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切入点, 鼓励学生多读

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注重开发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 是落实“扩大阅读面, 增强阅读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相机引导的方法, 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春随想”时, 鼓励学生阅读《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整部书, 感受书中人物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陶冶情操。

三、引导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阅读

语文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生活处处有语文, 自然界中皆学问, 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阅读。如在报纸杂志中阅读, 形成有个性的读书思维,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广播电视里阅读, 通过学习模仿, 促使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在与人交谈中阅读, 在“听”与“说”中丰富知识, 增强表达能力;在编写课本剧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读, 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广泛阅读汲取营养之后, 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以致用。这种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四、言传身教, 树立课外阅读的榜样

要学生多读书, 教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众多“名师”的成功之路都有书相伴。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 还要接触报刊、图书等, 把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图书带进教室, 供学生传阅, 要“蹲”下来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阅读, 和学生聊读过的书。看到老师也读类似的书, 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高涨。读书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 而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本身。做一个“喜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教师, 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上一篇:业务工作计划作文下一篇:郊游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