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

2024-10-10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 篇1

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

【教案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一年级同学的实际能力、认知水平,考虑到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力的训练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在这节课的公开课教案中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使同学在读中感悟,了解司马光的冷静机智,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同学读读,想想,议议,再读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力求发挥主导作用,让同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同学多角度考虑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又根据教材及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辅助教学,以创设情境,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俺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俺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俺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俺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俺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俺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俺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俺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俺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 篇2

作者简介:蔡绪光,高级教师。先后获宁波市小学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浙江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各级奖项多次;多次承担区级、市级、省级的课堂教学展示。

点评:本节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贯穿课的始终。同样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巧妙构思,定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本节课来说,为解决直线运球的问题,教师设计了“沿线运球”的游戏,学生有着非常直观且具体的感受,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沿着直线去运球,可能练不了几次,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此节课,教师将直线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拓展,学生的兴趣在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可见,善于动脑筋的教师更有创新意识,选用一个简单的游戏进行教学,被教师拓展变通,让学生累得满头大汗还意犹未尽,这不正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吗?

就本节课而言,个人认为游戏1“如影随形”的效果可能并不好,对待水平一的学生,选用简单的游戏,效果可能更好,这个游戏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学生理解为比赛,追求“快”,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阻碍直线运球这个内容的学习,如果直接分组进行边线的运球,接着再开始游戏2,个人认为效果可能更好,整个课很流畅,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游戏3“运球达人”也可稍作改进,如,让学生听到音乐必须在场内的各种直线上进行运球练习,然后听到音乐再停下来原地运球。这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又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是否效果更好,有待实践操作。

点评人: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三小学李莉

点评:本课的亮点是采用游戏进行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游戏“沿线运球”,巧用直线引导学生进行“人在线上、球在线外”,“人在线外、球在线上”及“人球都在线两侧”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巧妙适时,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达成了目标,也提高了学练质量。由于行进间直线运球需要在熟练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一课时来学习原地运球,学生按拍球的部位和手控制球的能力是否能够牢固掌握,可否多安排2课时原地运球技术的学习,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左右手反复体验,以提高学生原地运球的能力。本课教学设计流程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之前的热身时间为2分钟,学生不能充分热身,如能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兴趣,进行充分热身后,再安排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这样就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及重难点的解决充分作好了铺垫。在选择游戏时,如能针对行进间运球技术进行游戏或比赛,就显得充实多了,另外低年级学生的教学采用探究式学习,探什么、探到什么程度、是否适合等还值得商榷。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 篇3

“从今年9月1日开始,上海静安区爱国学校尝试对一年级的课程实施变革,完全取消了延续55年的数学必修课。据说这种变革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公立学校属首次。”

就是这一则70个字的短消息,在全国的小学校、小学生家长以及小学教育研究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数学”这个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竟从启蒙教育的起跑线上,向后延迟了一年,这一大胆举动理所当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导致争论是必然的。

正方主要观点:

“一年级的孩子不适合过早学习数学!”

6至7岁的孩子发音器官柔软,语言模仿能力最强,是学习听、说语言的最佳发展期,而逻辑思维能力弱,所以取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是科学的做法。在英国等欧美国家,小学生直到三年级都没有正规的数学课,只有数学游戏的活动,这样做的意图就是将时间腾出来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语言、图画和音乐等方面的训练。

孩子学什么、什么时间段学什么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一年级的孩子应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多见识一些东西,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感官能力,将来再学数学的时候所有的感性认识都可以拿来辅助学习,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早一年晚一年掌握某些知识对他此后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如果孩子因学习超年龄段的知识感到吃力进而惧怕、反感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他此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会受到这种情绪带来的伤害。这一阶段的家长和老师应该做的是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是愉快的,而不是可怕和痛苦的事。

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越早越好,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家长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内容上,而应着眼于整个人的和谐发展。

反方主要观点:

“取消数学课肯定不对。所有涉及孩子的事情必须慎重。”

计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数学课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有待提高的只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儿童的逻辑思维未必都是抽象的。图形思维是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那种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仅靠语言,而忽视动作的做法是错误的。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是靠‘感官’来学习……”如果说低龄儿童进行思维的时候需要借助实物、动作,离开了这些,思维就会停止,那么通过想像图形和动作可以让思维得到延续。而因为逻辑思维弱而“加强英语教育,大幅去除数学教育才是顺应科学的做法”实在不是理由。

实际上,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具备起码的计算能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可以让孩子形成对数的概念、开发孩子的智力,这非常重要。低年级的数学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炼出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有利于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将专门的数学课由一年级推迟到二年级,实际上也就推迟了对孩子数学能力的培养。

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本刊记者采访了数名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家、校互动,一年级孩子学数学不再难!”

那么“家”、“校”怎样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呢?以下是本刊记者对他们采访内容的纪要归纳。

记者:一年级学生的家长配合学校数学教育应该从哪里入手?

老师们:数学是基础学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少儿如果能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对于以后的学习将会有极大的帮助,乐学、易学是孩子数学入门的最基本的规则。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引导孩子数学入门时,切忌情绪急躁,尤其是家长要解决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心理问题。

相对于国外父母而言,中国的父母更看重“知识”,对孩子的情绪、情感、个性和想像力关注不够。许多家长整日盯着的是孩子今天又学会了什么,并用分数高低、排名先后来评判孩子,而对孩子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学习并不重视。

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衔接通常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靠拢,另一种衔接方式就是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保留一些幼教的教学方式。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是第一种方式,比如时下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数学课,小孩子被灌输知识,为上学做着准备,幼儿园也变成了小学“预备班”。

而幼儿园这样做实际上是在迎合家长的需求,如果不这样做,家长就会认为这所幼儿园不好,孩子学不到东西。最主要的阻力仍然来自家长。

其实对于一年级新生,不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都有一个适应阶段。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第一个月的情绪(喜、怒、哀、乐)。

记者:就一年级学生学数学而言,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呢?

老师们: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绝大多数教师在新生开课的头一个星期里,都会非常注意用引导兴趣的方式,开启孩子们的数学智慧。很多数学老师会用“故事开头,创设情景”,来营造浓郁的数学教学环境。

比如对数字的认识,教师会运用准备好的童话般美丽场景的卡片,教孩子认识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菇、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有很多家长认为,这些内容我在孩子入学前早就教过了,一年级又来一遍,是浪费时间,这是个错误的认识,这种学生喜爱、学得生动、练得有味的教学方法,是让孩子爱上学校教育、爱上数学的必经之路。

不仅教师在学校里要这样教,家长在家里也要让孩子像这样学。例如,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厘米、分米,家长完全可以以“量量我们家”为主题,和孩子一起把家里的各种家具、电器等来个丈量,最后形成一份非常有趣的报告。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对数的概念,也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和综合组织材料的能力。

记者:家长怎样配合老师让孩子自觉学习数学呢?

老师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们“自主采集生活素材”,是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方法。例如一年级数学“几时和几时半”这个内容。在教学前,老师们会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时间、钟表”等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还会带孩子去认识沙漏、日晷、水钟、铜壶滴漏等古代的记时工具。在课前有了准备,学生们在课堂上就会去说、去听、去想,也会更主动地去学。

这时,家长除了可以帮助孩子查一些有关记时的资料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结合一年级教材中“几时和几时半”这个内容,做一张作息时间表:起床、吃午饭、上课、休息……拉近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有效地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意识,孩子的自觉意识也就强了。

记者:数学比较单一、枯燥,逻辑思维比较强,当孩子讨厌或惧怕学习的时候该怎么办?

老师们:许多人认为“一年级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模仿等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弱”。其实儿童的逻辑思维未必都是抽象的。怎样让孩子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例子:一年级数学“路”这个内容的教学,家长完全可以配合课堂教学,以孩子们最喜欢的走迷宫的方式,帮助孩子在学习加减的基础上,练习逻辑思维。这种把单一、枯燥的逻辑思维,运用行为的方式,让孩子运动起来,把练习题转变为动态有趣的游戏的形式,是非常有益的。它使孩子们通过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即使是讨厌、惧怕数学的孩子也会在不自觉中,学好数学,并进一步爱上数学。假如您的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那么请一定用一颗母亲的心去安抚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宽容他们。

是啊!一年级的学生刚踏进校门时,一切都是新鲜的。如果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能让孩子们一开始就爱数学,并不断地去保护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而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积极配合好课堂教学,相信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小贴士]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3.练说一句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练说一句话(----是----的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第二句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听唱歌曲《娃哈哈》和《大中华国》

二、揭题,理解“家”字,谈话引人

1、同学们,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很多汉字都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瞧,老师这儿就有一幅有趣的图: 师:(演示动画)边演示边说:古时候的人,觉得有房子住,能养上一头猪,这样的生活就很幸福,这就是一个幸福的“家”。

2、小朋友,你们爱你们的家吗?你们在家里生活得幸福吗?

3、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也有他们自己的家,老师这里有四个宝贝找不着自己的家了,心里很着急,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找到家呀?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四位宝贝,它们分别是;(出示四个词语:白云、小鸟、鱼儿、种子、识字写字)

4、借助拼音读课文后填空(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里有几句话?)蓝天是()的家,树林是()的家,小河是()的家,泥土是()的家.大家看,它们的家是多么美丽呀!

三、精读课文第一句

1出示:蓝天白云图。

(1)白云在家里快乐吗?为什么?

(2)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白云像在蓝天中悠闲地散步。

(3)蓝天还是谁的家呢?

(4)说话提示:蓝天是白云的家,也是()的家。

2、出示:鸟儿在树林中飞翔、觅食、筑巢图。

(1)说说鸟儿在家里快乐吗?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2)说话提示:树林是鸟儿的家,也是()的家。

3、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自读三、四行,读后交流。

(1)因为鱼儿离不开水,它生活在河水里,所以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因为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泥土中有许多的营养可以让种子吸收,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2)练习说话。朗读。

4、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一句话,这一句话比较长,我们连起来把它来读好,注意连贯和停顿。

(1)这句话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比成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该是多么幸福啊!小朋友,你们能把这句话背诵出来吗?

(2)自由背诵,指背。

四、拓展练习(联系生活说说:__是__的家。)

(1)除课文里说的这些,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吗?(2)黑板出示:(什么)是(谁)的家。

(3)启发学生:沙漠、森林、大海里有什么?(4)黑板出示:(什么)是(谁)、(谁)、(谁)的家。(5)根据此句式说话

五、精读课文第二句

(1)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中国或祖国)(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2)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3)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什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地形图里有景色。)

(4)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啊!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里一样,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呀!——“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5)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次放声齐读-----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六、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背诵。

七、学习生字

1、认读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5家

蓝天——白云

树林——小鸟

小河——鱼儿

泥土——种子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学反思 篇5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乐学,把单调乏味的生字变成动听的音符,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无趣。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把面向全体学生,发扬孩子个性放在第一位。在识字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识字本领,孩子们说得像模像样,如讲到“匹”和“四”、“楼”和“数”长得差不多,“捡”要用手来捡,所以是提手旁,而“脸”是身体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还有很多同学自己编了很多顺口溜进行识字,每个同学都有着很高的识字欲望。

二、图文结合,唤起学生的体验

根据低段孩子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的特点,在课上运用了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说话,这样就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说话中来。比如在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学着“那么......那么......”的句式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我就利用课本中出现的图片,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说话情境,使得孩子们也有话可说,使学生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这样即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积累语言。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注重学生的朗读,在读中悟其理,悟其情。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但是在本堂课教学中,由于自己评价语的匮乏与不准确性,使得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情感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例如在观察涛涛捡贝壳时,我只是问“捡到这么多的贝壳,如果你是涛涛,心情如何?”学生回答“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这句话。”引导孩子读出高兴的心情。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这里如果我这样处理,问:涛涛在海滩上捡了许多的贝壳,他捡的贝壳有什么样的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蜗牛的壳……接着问: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好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五颜六色、各种各样、奇形怪状……是啊,他捡了许多形状各异的贝壳,多得都拿不下了,难怪他的脸上露出了那么开心的笑容。那就让我们一起和涛涛去海边捡贝壳吧!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涛涛捡到贝壳时的高兴心情,这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点出发,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一堂课上完,有了很多的收获,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1.课堂上应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比如在让学生整体感知五位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的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这样会更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

2.识字教学时应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通过从文到句,从句到词,从词到字的不断复现,提高识字效率。在学生积累了多样化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归类的方法识字,提高课堂效率。

《家》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实践教育公平从自身做起。

上课时,我用我的眼神、微笑、手势、语言、给每个学生以自信,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平等地对待他们。同时,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外地学生的发展,给他们鼓励,使他们能自信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实践教育公平从课堂点滴做起。

1.课文细节处体现公平。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家,设计时,我从家庭到班级,到学校,到张家港一个城市,直至祖国,让学生理解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潜意识地渗透到,不管是外地生还是本地生,无论是在班级这个家,还是在学校、张家港、祖国这个家里,都是平等的,都是家中的一员,都是家里一朵最美的花。

2.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给予公平。

在学习习惯方面,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倾听他人的习惯、书写的习惯,质疑表达的习惯等存在差异,为了使外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本地学生走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在课堂上总是有意识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摆好优美的姿势,写字时通过做手指操,暗示学生马上要练字,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

3.课堂上给予平等的参与机会。

首先,我给学生平等的说话机会。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说说白云在蓝天上干什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都能做到全班参与。

其次,我给学生平等的朗读的机会。不管是读词、读句、还是读课文,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一样,都能享受到多次朗读的机会。

再次,我给学生平等的表演的机会。如:全班分成四小组扮演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朗读写自己的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角色任务;又如:让全班同学扮演种子表演发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种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状态下的体现。

4.教学用语的公平

一年级语文下册《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练说一句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培养了我们,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家)

2.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的家,说说你觉得家怎么样?请读好它

二.指导看图

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说说图上有什么)

三.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1.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四.细读课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要求学生用“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句式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相应语句

(一)蓝天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朗读

3.师讲述:一朵朵白云飘浮在蓝天上,蓝天衬着白云,白云离不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二)树林

1.出示:树林是小鸟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树林会做些什么?)

(小鸟在树林里搭窝,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小鸟离不开树林,所以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三)小河

1.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

2.朗读

3.你能用上“离不开”说说为什么“小河是鱼儿的家”

(鱼儿离不开河水,如果没有河水,鱼儿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小河是鱼儿的家)

(四)泥土

1.出示:泥土是种子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泥土中有许多营养可以让种子吸收,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四)祖国

1.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朗读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师讲述:祖国是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我们的国家象个大花园,我们就是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培养,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歌唱《娃哈哈》

五.齐读全文

六.说话练习

1.除课文里说的这些,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吗?

2.黑板出示:(什么)是(谁)的家。

3.启发学生:小河里有什么?森林、大海里有什么?

4.黑板出示:(什么)是(谁)、(谁)、(谁)的家。

5.根据此句式说话

七.画——寓教于乐妙在其中

请生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

设计意图:

本教案主要通过学生议一议、读一读,让学生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 篇8

知识与技能能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风靡、男子汉、无所不能、崇拜”等词语。

方法与过程: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男孩的天真可爱、个性鲜明。

2初步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

情感与态度:从男孩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真正的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⒈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内容。

⒉从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特征,体会作者对所有男孩的殷切期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时间:4月19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提出问题

⒈板书“男子汉”,用字典查查这个词语的含义?

明确“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

⒉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交流。(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⒊指导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看来“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堂堂大男人。你能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吗?(个别读、集体读)

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里, 这个才几岁的小男孩具备男子汉的品质了吗?他能不能被称为“男子汉”?请大家一起走近——

补完整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引读课题。

作者简介

本文的作者是王安忆(出示王安忆照片),上海人,当代女作家。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等等,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⒈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指的是谁?(姐姐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板书:小男孩

⒉自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男孩的?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3个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

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要求字数、结构相同。

⒊分小组根据小标题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注意语言的连贯、通顺。

三、品味语言,解决问题

师:作家从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性格如此鲜明的小男孩,那么这个小男孩具备了哪些品质呢?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去好好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位一番,找出相关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机学习)

▲学习第一部分“他对食物感兴趣”,体会男孩性格上的执着

⒈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简要说说,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⒉学生交流,归纳为:为吃小笼包能耐心等三刻钟;没吃的就专心地吃大拇指;向往去少林寺当和尚,得知和尚不能吃荤时,一再请求降低吃的标准。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并板书:执着;

读准“风靡”的字音,理解意思。

⒊出示填空:

小男孩为了当和尚,虽然想吃( ),但是他只是选择吃( );尽管又很想吃( )和( ),可是宁愿只吃( ),难道他不是( )吗?

⒋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当《少林寺》……我们感到非常抱歉”,读出小男孩性格中的执着、率真。

说明:

在学习“他对食物的兴趣”时,让学生围绕他能否被称为“男子汉”讨论交流,从文中的具体事例中体会男孩执着的性格特点,并用一个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小男孩性格的认识。

▲学习第二部分“他对父亲的崇拜”,了解小男孩帮助弱小的品格

⒈找近义词理解“崇拜”。

⒉找出小男孩崇拜爸爸的句子读一读。

⒊联系上下文理解“无所不能”,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小男孩无比地崇拜爸爸,可假如爸爸妈妈拌嘴,即使是玩笑的拌嘴,他也会认真起来,义无反顾地帮助妈妈,这里是否矛盾了呢?

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帮助弱小

⒌朗读第二部分。

▲学习第三部分“他对独立的要求”,体会他对独立的向往

⒈引读:小男孩渐渐长大,和他出去,他——,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小男孩开始渴望——独立。

⒉概括说说文中描述小男孩追求独立的两件事。

⒊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表示他情绪变化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这些词中感受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小男孩渴望学会独立的热情。)

教师板书:渴望独立

⒋小男孩渴望独立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怎样?体会“我”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爱。

▲学生辩论,探讨人物形象

⒈通过对三部分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小男孩具有爽气、执着、帮助弱小、向往独立的性格,那么他算不算男子汉?出示:

辩题:小男孩算不算男子汉?

要求: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⑵用文中事实证明观点

⑶注意语言简要、连贯。

⒉学生辩论。

⒊师小结:

有志不在年高,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只有具备一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作者笔下的男子汉以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一个男子汉的。可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渐渐萌芽出了男子汉所具有的意志、品质。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一个小男子汉。同时,“男子汉”这个词语的运用也使课文增加了童趣和幽默感,也寄寓了作者对男孩的期望。

四、小结拓展,情感升华

⒈引读最后两节,出示最后一句话,质疑。

⒉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对男孩子们的期望。

一方面表现作者对男孩子们的希望,希望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早日具备男子汉独立、刚强、成熟的特点;另一方面她是对家长的呼吁,希望家长们不要太娇惯和束缚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健康成长!

作业布置:

1、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中你认为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说说“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2、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写几个小标题。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男孩)

他对食物感兴趣 执着

他对父亲很崇拜 帮助弱小

他对独立有要求 渴望独立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 篇9

一 导入,激发兴趣 揭题(板书:家)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指读、齐读)能不能介绍介绍你们的家? 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课题——家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的拼读课文,不会读的字用铅笔在下面画条线,再看看拼音,多读两遍。

2、课文中有几个字很调皮,看他们蹦出来了,你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课文中的几个词语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是哪几个呢?(出示生词)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注意“子、的、们”要读轻声。”种“是后鼻音。自由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1、认识了生字词,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帮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找到他们的家。

2、(出示白云图片)白云的家在哪? 指名读第一句。它的家是什么样儿的?你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白云的家吗?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谁再来读?评价: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 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你来说?(白云在家里生活的很舒适,很快乐。评价: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齐读。

3、白云的家多大啊,那这是谁的家呢?(出示树林小鸟图)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地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只快乐的小鸟,你想怎么赞美自己的家?指名读第二句。树林是小鸟的家

(师: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评价: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4、小鸟在树林里自由地飞翔,我们看看这是谁的家?(出示小河图)

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

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赞美赞美自己的家。指名读.(师: 你是跳出水面吐了一个泡泡的小鱼,你是一条很会游泳的小鱼,你是一条情感丰富的小鱼。)

5、那种子的家在哪里呢?(出示图片)

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学学种子发芽的样子好吗?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种子在泥土的怀抱里,它慢慢地长大,长成花,长成草,长成树木和庄稼。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句。(全班一起读读这一句)

有家的感觉真好!谁能将这四行诗连起来读读?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体会体会家的美好。指名读,赞美家。

6、小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小朋友们也有自己的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个家中快乐的成长,我们都爱这个家,让我们读出这种爱吧!

7、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云”、“儿”

咱们来看“云”字怎么写。

云有几笔?怎么写? 看书上笔顺,说说笔顺(横,横,撇折,点)范写。学生书空。“一横短,一横长,撇折起笔在中央。” 别小看“儿”字笔画很少,但要写好它很不容易啊!看笔顺,说说怎么写。(先写撇,再写竖弯勾)

范写。学生书空。“左边是竖撇,右边竖弯勾,两笔肩并肩。” 给“云”、“儿”找朋友。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案 篇10

1.通过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我的家》,背诵《家》,听老师读一读《给小鸟安家》,激发学生爱家的朴实情感。

2.继续培养学生听读课文的习惯,继续指导学生练习指读课文。

3.指导学生认识23个汉字,学习“撇、捺、横折”三个笔画名称,会写“人、大、个、口、天、土”6个字,学习“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继续复习巩固上一单元学习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继续关注每位学生的写字姿势,敦促其做到“三个一”。4.继续帮助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积累,着力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5.开始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认识23个汉字,学习“撇、捺、横折”三个笔画名称,会写“人、大、个、口、天、土”6个字,学习“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继续复习巩固上一单元学习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继续关注每位学生的写字姿势,敦促其做到“三个一”。我的家 教材分析:

《我的家》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向人们勾画出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赞美了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亲人间的真挚的爱。虽然篇短小,却是小朋友们感情的真实流露,富有人情味。阅读诗歌,一种自然质朴的亲情会自由展现、升华,让学生无形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馨,似乎有吃冰淇淋果冻一样。

教材安排了12个生字:家、有、的、爸、妈、也、中、快、乐、长、大。写3个字:人、个、大。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爱亲人、爱同学、爱家,有奉献爱的愿望,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2、识字:认识12个字,在生活中识字。写字:会写3个字;注意笔顺:先撇后捺。

3、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背诵。

4、口语交际:按照简单的提纲介绍自己的家。

5、学法和习惯:继续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同时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

2、用听读法识字。教学建议: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具体画面,从而形成语感。

2、课文中“幸福、温暖”语义比较抽象,应该紧紧抓住“爱”字,从插图发散对话,使学生有个笼统的认识:能够享受别人给予的爱,自己也爱别人,就是“幸福、温暖”。

3、从本课起,识字量开始加大,而且出现了字义比较抽象,字型比较复杂的字,比如“爱、家”等。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圈画出要认识的字,以便在读文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生字的识记率。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还应该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游戏中巩固,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4、本课生字的基本笔画是“撇、捺”。这两种笔画比较难写,不要苛责学生,待手的力气大起来后继续练。可以在认识撇和捺后,在桌面或纸上练习写撇和捺。然后以“人”为例讲解先撇后捺的笔顺,最后让学生讨论“个、大”的笔顺、笔画,再写。

5、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学生背诵诗歌。

6、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拓展习题:

一、超级变变变

“人”加一笔变成()、()。

二、给下列汉字找个朋友,让它们成为一个词 家()()()()爱()()()()

三、读一读

爸爸妈妈快乐,我也快乐。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我们爱我们的家。

(一)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相关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在这个家里,每个人互敬互爱,充满温馨。出示卡片“家”,谁认识这个字,大声读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温馨的气氛,有利于下面的课堂教学。)

2、能介绍一下你的家吗?(指导学生完整的句子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说的好的,给予表扬,说地不够完整的,给予适当的补充、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揭题,板书《我的家》。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中感悟

1、听录音读。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在下面划上横线。

3、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互帮互学。在文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大声指读,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家中都有谁?(这是一个幸福的家,有我和爸爸、妈妈)

5、认识词语:爸爸、妈妈(指导后一个字读轻声)

6、老师带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个幸福的家?(最好用课文中的语言说)

7、同捉互相检查读,熟读成诵。

三、结合实际,展开想象 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爱不爱你们?你们爱不爱爸爸妈妈?怎么爱的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实际的例子,再结合图画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爱她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想象画面情景,注意回答问题时声音的响亮及说完整话。)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加上适当的动作。)

五、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2、谁能诚实地说,有的生字我还不能熟练地读出它的名字,需要别的小朋友帮一帮自己。(让该生认读生字新词,不熟练的让他自己指名同学带领自己读。)

2、认识笔画:撇和捺。

3、以“人”为例,认识书写笔顺:先撇后捺。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同时注意观察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总结升华 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照顾你们的生活,关心你们的学习,教给你们做人的道理,你们爱他们吗?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2、生字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指名读儿歌?(读后指名评价)

二、学习课文

1、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同桌讨论,猜一猜:学习这一课,老师会提什么问题?

2、汇报,筛选重点或有价值的问题书写在黑板上,作为本节课讨论、学习的纲。

3、出示挂图,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看图:冬冬的家里都有谁呀?(冬冬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冬冬)他们在做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说)

4、冬冬有话想和大家说,我们一起来听听。(课件展示)

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

5、今天回家把冬冬说的话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请他们和你一起读书,好吗?

三、拓展延伸

1、除了爸爸妈妈,我们还有许多人在关心我们,爱着我们,你能说一说吗?

2、提示:(1)老师爱我,(2)爱我,同学爱我,爱我,我也爱。我也爱。

3、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后,指名说一说,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四、介绍自己的家

1、刚才冬冬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家,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2、提示:(课件展示)我家住在。我家有口人。爸爸是,妈妈是。假日里,全家人一起。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同学到前面说给大家听。

五、回顾总结

小朋友们认真学了《我的家》这首儿歌,知道冬冬一家人生活的非常幸福,因为他们相互爱着自己的家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看看自己都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天天这样做,你会进步的。家

教材分析 《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儿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讲述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祖国各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及我们的家。课文配有优美的图画,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儿童喜爱。这篇课文是在学完《我的家》一课后的教学内容。在充分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验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材安排认识12个生字:天、是、白、云、树、林、河、儿、种、子、祖、国。写字3个:天、土、儿。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继续在生活中识字。写字:会写3个字。

3、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口语交际:继续联系按一定的顺序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

5、习惯和学法:培养并巩固听读识字的能力,继续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2个生字,继续在生活中识字。写字:会写3个字。教学建议:

1、继续用听读识字的方法教学生朗读课文,背诵,然后识字。

2、“儿”在“鱼儿”中应读轻声,并跟“鱼”连读为一个音节。但是考虑到诗的节奏,读书时可以把“鱼儿”读成两个音节。下面列的生字脱离了课文,所以注原始音,“儿”是第二声。“地”的轻声先不必讲。

3、这首诗要求背诵,结合五星红旗、祖国的名字,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不要分析比喻句、排比句。

4、“天、云”字已经学过,“树、林”的偏旁可以提示这两个字的字义和读音,要利用这些条件帮助学生识字,减少识字难度。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想一想:你怎样记住“种”字。

5、“天”和“土”的笔画和笔顺都已经学过,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试写,老师指导。学习“儿”字时先认识新笔画“乚”。

6、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拓展习题:

一、超级变变变

“大”字加一笔变成()。“十”字加一笔变成()。

二、选词填空

①蝴蝶②麦苗③鱼儿 ④文具盒⑤小青蛙⑥()

1、大海是的家。

2、花朵是的家。

3、大地是的家。

4、书包是的家。

5、池塘是的家。

6、是的家。

(一)教学准备:写有生字的投影片课件录音机及相关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学过了《我的家》,知道了很多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家。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以及我们共同的家,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读课文吧!

二、反复读文,随文识字

1、播放儿歌的配乐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教师及程度较高的学生带读课文。

3、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

4、认读生字词:

(1)认读“蓝天、是、白云、树林、小河、鱼儿、种子、祖国”等词语。(2)认读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5、学生自己试读课文。(生字回到课文中再次认读,巩固。)

三、创设情景,想象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同时闭眼想象画面。

2、共同交流自己的想象。(丰富大家的想象力,加深对儿歌所描绘的情景的印象。)

3、课件展示课文插图景象,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画面。(培养美感)

4、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插图,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直至背诵。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谁能勇敢地说:本课的生字我都认识了,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遍。

2、谁能诚实地说:有些字,我还不能熟练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需要别的小朋友帮一帮我。(让该生认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让他自己指名同学帮自己。)

3、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乚(竖折弯钩)

(2)教师范写,让学生书空,同时认真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学生独自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总结拓展

通过读这首小诗歌,我们知道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们课下做一个小观察,看看你还能找到谁的家。

(二)教学准备:头饰课件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四位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闭上眼睛。请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头饰)

2、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出示以上事物的词卡,指名认读。)

3、他们的家在哪呢?(板书课题《家》)

二、学习诗歌

1、他们要回家,谁来送送他们?(指名分别到台前将词卡粘贴在响应的简笔画下面。)

2、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自己说一说什么是谁的家。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件展示全文,指名读,开火车读。

4、下面我们要进行一次比大擂台。怎么比呢?老师做动作,你们猜到是哪句的就站起来。(师加动作读,让学生猜,借此指导朗读,鼓励加上动作)

5、学生四人一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6、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不错!老师把一首歌奖励给你们,我们一起唱唱、跳跳。(课件展示《同一首歌》的画面及歌词。)

7、还记得我们刚才唱的歌词,什么是我们的家?(祖国)

8、小家汇大家,大家就是我们的祖国。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名字吗?(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9、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看看我们的祖国多美呀!(课件展示画面)师引导: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0、让我们把这首诗歌《家》送给祖国!(齐背课文,录音配乐)

11、指名到台前,戴头饰表演、朗诵。

三、句式迁移,拓展延伸

1、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蓝天、树林、小河、泥土也是谁的家?(如蓝天也是太阳的家,泥土也是蚯蚓的家等)

2、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多: 是家。

四、回顾,实践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们结合刚才我们说的,把你平常观察到的写成小诗歌,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把诗歌张贴在你的家中。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会唱《小青蛙找家》这首歌吗?(放音乐伴奏,学生带动作表演)你知道小青蛙的家在那里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家》 多种形式,演示课文

1、(屏幕出示课文《家》,配音乐。)你们想一想自己试着读一读。不会读的地方,问问你的好朋友。

2、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

3、小组合作,读的有困难的学生请小组内的小伙伴帮助。

4、小组成员共同起来朗读。

5、全班齐读。

情景认词,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带有下列词语的画面和句子: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我们内、祖国。(以上词语在句子中用红字表示)

自己读读不同位置的句子,然后读读句子中的红词语,一会儿比比哪个小朋友读得最好。分组出示词语指名读,然后分别提问。如:出示蓝天、白云,指名读后问:白云的家在哪儿?你们知道白云为什么要把蓝天当自己的家吗?(白云喜欢蓝天。白云在蓝天上可以看到高山、大海好多东西。„„充分发挥学生的现象能力。)

小朋友讲得真好!蓝天又大有干净,所以把蓝天当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着板书 齐读。

同样道理让我们提问:小鸟为什么把家建在树上?小鱼为什么在小河安家?种子为什么把泥土当自己的家?(边说边把画面组合,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老师小结: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呢?这美丽的地方就是我们问的祖国,是我们的家,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中国!(齐读:祖国是我们的家。)

4、大家句子、词语读得很棒。单个的字你会读吗?同桌检查,然后自己觉得会的站起来领大家读。表演朗读,入情入境

小朋友和白云、小鸟、鱼儿一样,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感到快乐吗?(出示课件:配有音乐的优美的画面)

表演朗读:下面请小朋友快乐地边做动作边读课文,可以两个人一块读,一块做动作。个人表演,集体一起表演背文。拓展知识,鼓励创新

小朋友,这篇文章写的是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你还知道什么地方是谁的家? 咱们今天学的儿歌是一个小作家写的,请你自己编一首儿歌,然后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个半开放的单元,学生不但从课文中识字,还要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识字,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开始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学习本单元,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重视本单元出现的开放式的识字途径,不要以为生字表没有统一要求,就可以忽略这种学习。对于主动识字多的学生,哪怕只多识一个字,教师也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以带动更多的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生活这个大课堂汇总主动识字、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不断发展、提高。

为了配合单元教学,真正实现单元目标,本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较大量的开放型、实践型的习题,旨在将学习活动由课堂的向生活的拓展延伸。同时,语文天地内容的设计兼顾了趣味性,层次性,连贯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的达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学建议:

“语文天地”的内容与主体课文联系紧密,因此“语文天地”的联系内容可集中进行,也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行。如:“照样子说一说”、“画一张全家相”、“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找一找爸爸妈妈的职业”以及“金钥匙”等内容可以穿插在学习《我的家》时进行。“照样子选次填空”及自读课文可以在学习《家》时穿插学习。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进度情况灵活安排。“读一读”:这个练习涉及逻辑和句法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是靠讲解分析“传授”的,而是通过实践—感受逐渐掌握。所以,教师不要在“读一读”之外再加其他学习要点。“照样子说一说”的例句是个并列复句,这种比较复杂的关系,要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不要讲授语法知识。第2句要自己想一个情境,这个情景里面需要有三方面人物,还要彼此“爱”,这句话不必要求全体学生都会。可先练习把“老师、同学”填入句中,然后读一读,再自己创设情境造句。教师可及时适当地插入发散性谈话,使学生意识到班集体也是“家”。“连一连,仿照例子说一说”:这个练习可以使学生复习学过的字,复习课文内容,练习词语搭配。答案应该多选,比如“学校是小学生的家”,“学校是我们的家”。“口头组词”: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练习,最好给出一点时间让大家自己想。然后请差一点的学生先组。如果学生组的不只是词,而且有短语,比如“全家人”、“家常便饭”也算对。

“画全家像”:布置学生课前画图。应与家长联系,保证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家里人口很多,要求学生挑几个主要的画。课堂上连线。连线前,先认识生字。新认识的字不要太多,三四个较好。要教给学生连线如何做不破坏画面,尤其要避开人的脸部。注意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孩子的情绪,个别做工作,不要使他们有自卑感。“介绍自己的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需要有条理地从多方面说明,有一定的难度。对大多数学生,应给他们时间准备。程度高的学生,可以说更多内容,要赞扬能体现“幸福”、“温暖”的发言。胆子较小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在小组内发言。“自读《给小鸟安家》”:题干说“听老师读一读”,实际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可以带学生读。诗中已学过的字,可让学生复习,在此基础上听读,有利于渗透性识字。不必分析诗意,可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为什么要给小鸟安家。“说说爸爸妈妈的职业”:教科书列举了8种职业,只要求学生认识自己父母的职业。其他职业,可有家长或老师写在课本上,供学生学习。如能请几位家长来介绍几种职业,更好。有的家长没有职业,可任意挑选两种职业认字。注意发现各种思想苗头,引导学生热爱一切劳动者,尊重劳动人民。爸爸、妈妈是普通劳动者,要为他们骄傲。“金钥匙”:孩子从小就应当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件事虽然不能一时在课堂上显现出来,却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给予充分重视,并想办法落实。要与家长取得联系,把这件事的意义讲透彻,共同做好这件事。可以请做得好的家长在家长会上介绍经验。个别家长不识字,老师可以给予帮助。但是,一定要跟家长明确:家庭的作用不是学校可以替代的;家庭阅读的好处,也不是仅仅是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步骤:

一、读一读

1、读一读第一行词,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树”字)

2、读一读第二行词,这些词和句子有什么特点?(都有“幸福”这个词)

3、我们学的许多字可以组成词,几个词一起可以组成句子。

二、照样子说一说(已在学习《我的家》时完成)

三、连一连,仿照例子说一说

1、读词语。

2、树林是谁的家?(小鸟)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3、照样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4、全班交流。(答案可以多选。比如学校是我们的家,学校是小学生的家)

四、用“家”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

1、出示“家”,指名读。

2、你能用“家”组什么词?组得越多越好。

3、出示蜗牛图,把学生组得词尽可能写在蜗牛上。

五、画一张全家像,并与下面的词语连线

1、认识词语: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哥哥、妹妹等。

2、连线

3、小组互相说,家都有谁?每人长什么样?

4、展示“全家像”。

六、同学相互介绍自己的家(已在学习《我的家》时完成)

七、听老师读一读《给小鸟安家》

1、谈话导入

2、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冬冬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会对冬冬说什么?冬冬为什么要给小鸟安家?

3、指导朗读,采取各种形式读。

4、小结:你们喜欢冬冬吗?喜欢她什么?你想为小鸟做点什么?

八、读一读下列词语,说一说爸爸、妈妈的职业 老师带读词语。

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职业。

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劳动者,要为他们感到骄傲。

九、金钥匙(已在学习《我的家》时完成)单元形成性自测 双基加油站

说一说下列字的笔顺 人个大天土儿

二、比一比,口头组词 大()人()白()木()天()个()日()林()读写训练场

一、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工人爸爸妈妈奶奶爷爷 我们护士军人医生司机

二、照样子说一说

例: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1、我有一个的家。

2、我有一个。

3、我有。

三、找朋友 白树种祖河鱼 林子国云儿水

①蝴蝶②麦苗③鱼儿 ④文具盒⑤小青蛙⑥()

1、大海是的家。

2、花朵是的家。

3、大地是的家。

4、书包是的家。

5、池塘是的家。

6、是的家。实践小天地

一、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一首歌〇一幅画〇一句话〇一首诗〇

(选择喜欢的内容,把圆圈涂红,再做一做。)

上一篇:学转促活动心得(2018)下一篇:学校健康促进工作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