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2024-09-07

第6课《捅马蜂窝》教学教案(共10篇)

第6课《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篇1

主备人:高晓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节课的生字新词。

2、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甸不要读成diān读diàn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检查学生理解纠缠、乐园、反驳、痊愈、惊魂稍定、罪孽感、这些词语的情况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

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四、出示自学指导三

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1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起因 好奇

经过 惊呆

结果 沉重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上节课我们了解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

2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回答,

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园,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找出描写马蜂窝的句子读

一读

2、默读2至7分别用不同符号画出爷爷奶奶我和妹妹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体会。

a文中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b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c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d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e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重点研读第6段。

①抽生读第6段,思考“我”捅马蜂选在什么时间进行。(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②“我”作了哪些准备?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第六段,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第6段。)

重点研读第7段。作者捅马蜂的过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①请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边读勾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②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突破性。“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

相撞的战斗机。”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③重点词句研读后的小结: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8~11段,我为什么充满了一种罪孽感?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第8段)

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

服。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抽学生读课文第12段。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悔恨什么?又在企盼什么?

理解句子:“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它们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表达了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

小结第8~12段内容。以上段落,反映出马蜂的生性特点和惦念忏悔之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作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吃惊→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课后小结

第6课教案 篇2

第14课时

合法致富,依法纳税

学习目标:

1.识记财富中的法与德分别指什么和税收含义、特点及作用。2.理解为什么要合法致富和财富中法与德的关系。

3、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合法致富,依法纳税》。老师板题。

二、出示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三、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P37-P39“合法致富,依法纳税”部分,思考下列问题,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无论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 合 的规定。

(2)只有每个人都

、,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平等获得

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

保护。

(3)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的,“义”对人约束是

的,才是最有效的(关系)。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

”放在重要位置,符合“

”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怎样对待“义”)。

(4)税收(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特点)具有

、和。

(5)为什么要合法致富(重要性)?财富中“法”与“德”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对待义?

(6)税收有什么作用?偷税的危害与后果是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提醒不认真看书的同学。

3、检测

请同学们找到答案的举手,若举手为少部分,再给2分钟,或讨论一下,若举手的多,先请学困生回头回答,再找中等及优生订正。教师及时统计检测中的普遍问题,为后教做准备。

(二)后教

1、师生讨论订正,主要是学生答,教师组织讨论,不轻易给出答案(1)-(4)P37-39大字叙述学生都能找到。

重点是引导学生记住,这样对财富中的法与德和税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理解打下一定的基础。

(5)重要性:P37第二段第四行:“在现代社会„„”;关系:P38第一段第一至三行:“法与德是紧密„„才是最有效的”;对待“义”:P38第一二段。

注意:P37小字:没有合法致富,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P38小字事例利与义发生矛盾时,应该把“义”放在首要位置。

对“讨论”可组织学生说一说。

(6)作用:P39第二段;危害与后果:P39第三段末句。

注意:董事长事例表明不依法纳税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例子,从而真正明白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四、当堂训练

(1)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无论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

合 的规定。

(2)只有每个人都

、,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平等获得

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

保护。

(3)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的,“义”对人约束是

的,才是最有效的(关系)。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

”放在重要位置,符合“

”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怎样对待“义”)。

(4)税收(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特点)具有

、和。

(5)为什么要合法致富(重要性)?财富中“法”与“德”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对待义?

(6)税收有什么作用?偷税的危害与后果是什么?

五、宣布下课 教后记: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15课时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的富民政策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观点。2.理解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懂得这个道理。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老师板题。

二、出示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三、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P40-P42“富而思源,富而思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

。”(富民政策)

(2)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多的,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

,也是

的需要和标志。

(3)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富而思进)

(4)富而思源的“源”指什么?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提醒不认真看书的同学。

3、检测

请同学们找到答案的举手,若举手为少部分,再给2分钟,或讨论一下,若举手的多,先请学困生回头回答,再找中等及优生订正。教师及时统计检测中的普遍问题,为后教做准备。

(二)后教

1、师生讨论订正,主要是学生答,教师组织讨论,不轻易给出答案

(1)-(3)P40-42大字叙述学生都能找到。

注意:富民政策是什么,富而思源怎么做。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4)P40-42文字叙述。

这里的“源”是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意:对于“源”的理解,涉及后面知识,重点应该记住良好的社会环境。A、“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B、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C、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四、当堂训练

1、听写:

(1)先富起来的人有更大的,要用各种方式

,奉献社会,这不公体现了个人

,也是社会

的需要和标志。

(2)富民政策:

2、说一说:

富而思源的“源”指什么?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五、宣布下课 教后记: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16课时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学习目标:

1.识记勤俭节约的意义。

2.理解勤俭节约的现实意义,培养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习惯。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勤俭节约,文明消费》。老师板题。

二、出示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三、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P43-P44“勤俭节约,文明消费”部分,思考下列问题,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

之道,是

取得成功的法宝。(2)

是做人的美德。“勤以立志,俭以美德”,是古今中外有志之士和有德之士恪守的美德。

(3)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

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要求培养

的习惯。

(4)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它是否已过时,保持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提醒不认真看书的同学。

3、检测

请同学们找到答案的举手,若举手为少部分,再给2分钟,或讨论一下,若举手的多,先请学困生回头回答,再找中等及优生订正。教师及时统计检测中的普遍问题,为后教做准备。

(二)后教

1、师生讨论订正,主要是学生答,教师组织讨论,不轻易给出答案(1)-(3)P43-44大字叙述学生都能找到。

注意:小字所能体现的政治观点及人物勤俭节约的品质。(4)P43-44文字叙述。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B、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C、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D、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否已过时,保持勤俭节约有什么现实意义?(P44第二、三段)

没过时,理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因此,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四、当堂训练

1、听写:

(1)勤俭节约的意义有:

(2)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中学生应注意:

2、说一说:

勤俭节约是否已过时,保持勤俭节约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篇3

北宋的政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建国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北宋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也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教学目标

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的历史结果。

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通过学习北宋,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的国策。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唐朝灭亡后,天下四分五裂,中国历史再次进入分裂割据时代。从907—960年的短短几十年间,战乱不止,百姓民不聊生,史称“五代十国”时期。天下风云变幻,到底谁主沉浮呢?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讲授新课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1)学生讲故事:黄袍加身,陈桥兵变。(2)北宋建立的概况。(时间、建立者、都城)(3)教师出示地图,明确宋朝的统一范围。

让学生明确北宋不是统一全国的政权,只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教师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2)、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A、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作用。

B、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排文臣担任知州等。C、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3.这个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的影响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重文轻武的国策

1、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3)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2、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3、重文轻武的后果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课堂延伸

北宋实行 “重文轻武”的国策,有人认为这样的国策促使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给宋朝带来很多弊端,被后世称为“弱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请结合图片讲讲你的收获吧。

北宋高度集权的利弊:(1)积极的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2)消极影响: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效率低下;财权过分集中,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地方官吏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与搜刮;军权过于集中,实行守内虚外,边防力量削弱,军队力量增加,军队开支日益膨胀。最终导致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从而到中期出现统治危机。

美术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 篇4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

周翠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从传统到现代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了解现代美术作品如何借鉴传统形式;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教学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怎样用技术情感表现画家的爱国热情。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教学方法:互助法、启发式、合作探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分钟)

对课程题目“传统”与“现代”进行解释并让学生思考实现生活中与这两个词相匹配的事物。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教师对作出阐述和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出示相应的图片来说明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影响),美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出示反应传统绘画的作品)引出主题“从传统到现代”美术作品的发展过程。

二、对课程内容的讲解:(20分钟)

1、由古代人物画作品中对人体的表现手法,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的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红提出美术革命的要求故事。

2、教师播放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通过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并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引发学生通过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在美术的起始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化社会的变化。

3、教师展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a、中国画

分析徐悲鸿的作品《奔马》点明西方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来讲述中国画中对技法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画面中画家的情感体现。b、年画

(1)传统年画欣赏,讲述年画的创作理念。

(2)、由力群的《丰衣足食图》来思考时代变迁对年画创作的影响。

C、油画

由罗中立的《父亲》引出对绘画主题的思考。d、漫画

从《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两幅漫画,讲述漫画和动画的发展,体现现代美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

三、教师通过出示不同时期的中国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并提出问题(10分钟)

1、欣赏中国画的时候不同时代体现出的不同特色是那些?

2、结合西方传统绘画的创作风格、表现内容和画面技巧对中国绘画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促进和改良作用。

3、结合自己的认识,你认为中国现代绘画应该怎么样发展?

四、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3分钟)

第6课《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篇5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版画表现人物动态和劳动场景的方法。

2.观察、分析人在劳动时的动态变化,以版画的形式加以表现。3.感受版画带来的乐趣,激发热爱劳动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纸板画表现动态人物。教学难点:用纸板画进行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KT板、铅笔、卡纸、水粉画颜料等工具。(教师)课件、油墨等工具。

教学过程:

1.竞猜导人,回忆交流。

(1)教师做一个擦玻璃的动作,学生竞猜老师在干什么,并要求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2)出示老师擦玻璃与站立时的对比图,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3)请两位学生上台做一做劳动时的姿态,其他学生竞猜模拟是什么劳动,并说明理由。

(4)研究显示,类人猿是在劳动中慢慢进化成人类的,因此,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虽然劳动有时会很辛苦,但我们还是要爱劳动。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2.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

①作品中的人物在于什么?

②画中人物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L¨来的?

③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

①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的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头部的仰俯如何变化?

身体的摆动如何变化?

手臂的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劁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E画m人的基本动态,注意把握功念线。

②练笔1二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

例如一个小组的活动:

一个学生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她)的身体有叨5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低头。)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7(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注意把握动态线。

(蛩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多练笔2。今天我们尝试在KT板上刻画动态人物,老师简单示范,讲解刻画要点:

·要将KT板刻破,但尽量不要刻透。

·刻划时,可通过铅笔的倾斜来刻划粗细不同的线条。

·刻划时,还可用不同形状的工具直接压印。

学生在练习板上尝试。

(4)纸版域表现。

①种类简介。

掌握了动态人物的画法,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感受用纸版画的方法来表现。纸版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KT板(吹塑纸)油印版画、KT板(吹塑纸)粉印版画、纸板粘贴油印版画、纸板粘贴拓印版画等,今天我们先学习KT板(吹塑纸)油印版画。

②方法学习。

课件出示制作KT板(吹塑纸)油印版画的步骤图,教师介绍。(5)学生纸版画作品欣赏。

欣赏学生作品,说说喜欢哪一幅,并说明理由。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用KT板版画的形式尝试创作,这里有几个层次的挑战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想法,选择其中一个层次来表现:

第一层次:刻画单个劳动时的人物,表现出劳动时的身体姿势和动作特点。

第二层次:刻画一组劳动时的人物,表现出劳动时的身体姿势和动作特点,并能表现出人物间的协作关系。

第三层次:刻画一组劳动时的人物,表现出劳动时的身体姿势和动作特点,能表现出人物间的协作关系,并配上劳动时的环境画面。(2)学生自由创作。4.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5.拓展延伸。

欣赏其他形式的纸版画作品。

教师:喜欢这些作品吗?同学们可以课后自己去学习、研究,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找老师讨论。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7、爷爷奶奶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的造型特点与美感特征,初步掌握单色粉印版画的基本技法。2.通过摄影、绘画、直观印刻等观察、欣赏、实践活动,感受老人脸部造型和美感特征,体验版画的独特韵味,并尝试运用单色粉印版画的形式刻画自己的爷爷奶奶。

3.领会版画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老人、长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知老人脸部造型特征和神情,用单色粉印版画刻印进行黑、白、灰表现。

教学难点:用点、线、面表现老人的外貌特征。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图画纸、吹塑纸、洗衣粉(或肥皂及洗洁精)少许、水粉颜料、调色盒、水粉画笔、砂纸、毛笔、小夹子(两个)等。

(教师)范画、照片、课件、吹塑纸、水粉颜料等工具。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学生自带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照片,说说趣事、难忘的事,描述老人的长相特点。

(2)出示书本摄影作品,与自己爷爷奶奶的脸部特点进行对比观察。谈谈不同的感受、难忘和感动的地方。(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2.深入感知,学习新知识。

(1)对比感知不同的线的特点与质感:

平滑与褶皱的纸、光滑与粗糙的树皮、细腻与粗糙的肌肤,感受物体不同的质感与线条特征。

小结:人的肌肤也如同树木、纸张一样呈现不同的纹理与质感,可以用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

(2)探讨、感知老人脸部的线条特点与质感。观察同一人在年轻和年老时的肖像照片,对比变化点。如眼角、嘴角的形状变化,皮肤皱纹、粗糙等感受。教师示范用点、线、面表现相应的质感。

(3)教师边讨论边归纳,可从局部到整体,同时示范刻印老人的脸造型特征,并展示分析黑、白、灰的艺术效果。

3、深入学习版画造型表现方法。

根据欣赏角度与重点,归类欣赏画家与学生的作品。(1)作品欣赏一:观察人物肖像不同角度的生动性。

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范画:《老人》与学生作品(教科书第18页)。

让学生说说它们哪里表现得最生动,人物造型表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线描,黑、白、灰表现);也可从人像构图正面、侧面变化的不同表现,正面的姿态变化的生动性等进行欣赏,谈谈这样的版画效果给了你怎样独特的感受。(2)作品欣赏二:观察人物手的不同姿态,使人物表现更生动性。

(3)复习上节课《我们爱劳动》的单色粉印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可从黑、白、灰技法上,再一次理解欣赏以上作品,并可根据上节课印制等技术问题,复习讲解一些难点问题。如教师复习拓印的过程。底版用肥皂去油或在颜料里加点洗衣粉(或洗洁精),以增加水粉色的附着力。把制作好的底版和准备好的印纸用夹子固定一侧,然后用画笔蘸水粉色在版上局部着色,把印纸轻轻地盖在版上,用小瓶在纸背轻轻滚动,版面上的颜色就会均匀地吸附在纸上。一次着色不要过多,分几次印完效果较好。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不同层次内容完成。

(1)作业要求一:观察自己爷爷奶奶的特点,用单色粉印版画的形式进行表现。(2)作业要求二:临摹教科书上的一幅作品。5.评价。

(1)举办“我的爷爷奶奶”版画展。学生尝试用专业语言词汇(如人物形象特点、构图、点线面造型、黑白灰处理等)评一评、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作品的优缺点。(2)教师总评。6.拓展。

鼓励学生继续探寻版画的各种形式。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8、我家的厨房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回忆、欣赏各种厨房的装饰风格。

2.通过画画自己家中的厨房或看到过的厨房,也可以是想象的厨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想象力。3.通过观察描绘“我家的厨房”,感受厨房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来表现厨房。教学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彩纸、水彩笔、记号笔等绘画工具材料,自家厨房的厨具照片若干张。

(教师)相关课件(各种厨具的图片、画家的作品、教师的线描作品)、板书贴(即根据教案,设计好有磁性的板书,上课时可以边讲边贴)等。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课题——《我家的厨房》。

两个兄弟一样高,一天三餐不长膘。——谜底:筷子

木尾巴,铁脑袋,大板牙齿真叫快,从来不见它喝水,经常吃肉又吃菜。——谜底:菜刀

口比肚子大,给啥就吃啥。它吃为了你,你吃端着它。——谜底:碗

教师:这些谜底都跟什么地方有关?(厨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家的厨房》(揭题)。2.参观老厨房。

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厨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厨房?(1)参观老厨房,找一找,在这些老厨房里,哪些地方与我们家的厨房不一样?(2)参观老厨具,看一看这些厨具的材质有什么特点? 3.参观新厨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厨房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老厨房比较,新厨房里的厨具,又有什么特色?给人什么感觉?(结合带来的厨具图片说说)板书:老厨房新厨房。

材质:竹、木不锈钢、玻璃、塑料。

感觉:色彩淡雅、朴素,色泽艳丽、亮丽。自然、朴素,现代美、时尚。

4.画家们常常将厨房里的物品表现在画面上。(1)欣赏两幅画家的作品。(2)欣赏颜文樑的作品《厨房》,并简介。5.细细“品味”新老厨具。

(1)教师:我们“品味”厨具的造型,最好的方法就是画一画。教师示范画厨具。(线描)

(2)教师:这只是许多表现方法中的一种,还有哪些方法呢? 展示不同材料表现的“厨具”。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一个或几个厨具。6.作业展评。

同学们将画好的厨具贴在黑板上,学生互评(评价要点:造型、构图、质感等),教师点评。7.课后拓展。

观察自家的厨房,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拍照并打印。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油画棒以及国画、版画等绘画工具材料,自家厨房的照片、厨具图片。

(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的作品,厨房里的各种物品图片)等。

教学过程:

1.秀秀“我家的厨房”,揭题。教师:同学们课前好好观察过自家厨房了吧?请学生展示自家厨房的照片。想一想:上节课我们画的锅、碗、瓢、盆等厨具,摆在厨房的什么地方比较好? 2.参观现代厨房。

(1)这些厨房美吗?美在哪里?

(2)假如让你来画这些厨房,你觉得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3.教师课件演示画厨房的步骤。(1)教师演示、讲解。

(2)学生小练习,在厨房图片上用马克笔或记号笔勾出厨房的主要线条。4.课件展示同一构图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1)观察讨论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异同? 教师:这几幅画有什么关系?

小结:①厨房的基本构图一样,但有些细节改变了。

②表现形式不一样,分别是线描画、水粉画、水彩笔画。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呢?(如油画棒、国画、版画、刮画等。)(2)展示几幅学生作品,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表现的。5.创作表现。

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媒介(如油画棒、水彩笔、水粉以及国画、版画等材料)来表现“我家的厨房”,可以是想象的厨房。教师巡视指导。6.厨房展销会。

(1)学生将画好的厨房贴在黑板上,并贴一张标签,写上价格。(2)自我推销。

(3)互相评价。教师:如果你想买厨房,会选择哪家?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等方面表述)(4)教师点评。

7.拓展:今天同学们太棒了,描绘了一幅幅漂亮的厨房,还卖力地推销自家设计的厨房。课后可以去画一画未来高科技的厨房,如完全由机器人操控的厨房,让千家万户的厨房变得更加舒适、实用、美观。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9、眼睛的创想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眼睛有关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思考眼睛在画面中的作用。

2.能利用眼睛的形状或结构,尝试对眼睛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发发散思考,拓展创新思维,能举一反三,能通过图像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图形联想设计的基本方法,对眼睛的图像进行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考。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眼睛的元素进行创意联想,能通过自己的画面表达出有力的图示语言。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水彩笔(或马克笔)、画纸等。(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教师出示《错误的镜子》,并提问:欣赏这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教师简单介绍作者雷尼·马格里特和作品《错误的镜子》。

(3)出示真实的眼睛图片,重新感受前两幅画作带给欣赏者的感受。(4)观察和眼睛形状相似的物体,并进行对更多物体的联想。(5)观察眼睛的结构。

(6)结合眼睛的结构,说说第二张图和眼睛有什么关联?

(7)观察下图,说说它们分别和眼睛有什么关联?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8)学生习作欣赏。2.尝试创作。

根据眼睛的形状、结构等特点进行联想,画一幅有创意的画。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展示评价(自评、互评、师评)。5.拓展欣赏。

欣赏眼睛元素的设计。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0、图形的联想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图形创意方法,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欣赏图形联想的作品,进行图形联想设计练习,提高创造能力。

3.通过图形联想设计活动,体验创意活动乐趣,感受视觉图形设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相似图形和相关图形的联想方法,进行联想练习。教学难点:设计创意独特的图形联想作品。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浅色卡纸等。(教师)课件、图形联想作品范例。

教学过程:

1.欣赏经典,感受创意魅力。

(1)欣赏悉尼歌剧院,感受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艺术构思。

(2)欣赏经典的创意设计,感受图形创意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了解图形联想在图形设计、仿生学等学科中的作用。2.小组研究,自主学习。

(1)教师分发各式创意设计小稿,学生小组探究:

这些图形都变成了什么?怎么变出的?还可以变成什么?(2)小组汇报交流。(3)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把一个图形慢慢地上下左右自由翻动,使它活动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小结:不同角度的图形可以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4)设计小练习:选择一个图形,用添画的方法设计成创意图形。(5)欣赏《尺》、《茶杯》等图形联想作品,思考:你联想到了哪些与它们相关的事物?学生用小组接龙的形式回答(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小结:创意图形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了活力。(6)作业创作。

作业要求: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相似或相关的联想练习,设计独一无二的图形联想作品。

(7)评价与拓展。①同伴互评作品。②教师总结:图形联想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我们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图形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的基础。

③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多进行图形联想创作。

三、板书:

第6课《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篇6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冬阳.童年.骆驼队》组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一、轻轻的走进童年的记忆

学习新课时,教师出示“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引出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自然引出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二、深深地体味童年的往事

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就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环节可以这样展开:

1、自由读文,然后思考:

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者只用一两个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作者的童年趣事,这是本文的重点,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交流讨论“学骆驼咀嚼”。

交流讨论“想替骆驼剪毛”的趣事。

交流讨论“想象驼铃用处”的趣事。

交流讨论“追问骆驼的去处”的趣事。

三、感伤与怀念──氤氲在文字中的思绪

情到深处诉诸笔端,经过上个环节的情感酝酿,这时候学生的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说,此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1、教师出示一段话:

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当作者已是人到中年,当她已是人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在这一段文字的后面。

学生写下的真情表白。

2、教师总结:

现在再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心里掠过一种淡淡的感伤。但这种感伤不是痛哭流涕,我们刚才甚至一直在笑着谈、笑着读这些文字,这种感伤是那么淡,那么轻,就像一缕烟,流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淡淡的感伤背后,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来感受这一份淡淡的感伤和深深的怀念。

生齐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到此为止,这篇文章的教学就算结束了,本课的教学设计主

要抓住了对重点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的朗读、理解,从而步步深入的揭示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的留恋。

四、想象画面

〖《童年的发现》〗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2、本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可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读课文,力求多读几遍。然后,围绕重点、难点读读议议。

3、本课的重点是作者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通过读议,要让学生明白,“我”童年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

第6课《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篇7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二、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上学期学的《谈骨气》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介绍相关知识:

、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中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2、介绍闻一多:

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3、介绍李公朴:

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三、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字:蔑miè

劣liè

捶chuí

赋fù

诬wū

2、词: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赋予——给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分析结构,理解作者的感情。

2、明确讲演稿的语言特点。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明确讲演稿的语言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2.能力目标:

①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②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二、介绍演讲词的特点: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三、学生试读:

提示: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四、感知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补充闻一多当时演讲的时代背景。)李公朴先生为什么会遇害?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2)补充闻一多演讲背景:

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闻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闻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提示:体现在6—10自然段。

五、研讨写作特色:、前面,我们侧重领会了本文的思想内容,课后布置同学们朗读课文,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讨论提示: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讨论提示: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例如:对敌人:无耻。对李先生:光荣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讲演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

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

六、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练习演讲(先让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七、介绍作者闻一多: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7月赴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八、推荐课外阅读: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6课 削铅笔 篇8

削铅笔

认知:

1.知道学习用品是学习必须用的。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3.知道应当爱惜学习用品。情感:

1.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2.愿意爱惜学习用品。行为:

1.爱惜学习用品,小心使用,尽力爱护。2.对学习用品不故意损坏,不乱仍,不浪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爱惜学习用品。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爱惜学习用品。教育过程:

一、谜语导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用品)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说几个,看谁聪明,猜得快。1.师说::身子细又长,黑心长衣裳,走路爱拐弯,脚印老变样。同学猜。(铅笔)

出示铅笔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说:身子方方耳朵长,上学背在我身上,别看它的个子小,多种知识肚里装。同学猜。(书包)

出示书包卡片,贴在黑板上。

3.师说:我的朋友好心肠,有方有圆又有长,发现作业有错误,牺牲自己来帮忙。同学猜。

出示橡皮卡片,贴在黑板上。

4.提问:这些东西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呢?

5.小结:我们在学习时要用到这些东西,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学习用品。板书:学习用品

二、想一想(使学生知道应该爱惜学习用品)想一想:

1.我们在学习时,还经常用到哪些学习用品? 随着同学说老师出示卡片,贴在黑板上。2.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师:学习用品帮助我们学习,和我们的关系可密切了,她就像我们的朋友。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用品呢? 过渡语:有个同学叫小兰,她和我们一样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爱惜学习用品的吧!

三、学一学(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爱惜学习用品。)1.出示课件,下载(场景一、二、三)

(1)小组交流:语文书是怎么夸小兰的?小兰为什么要给语文书穿上新外衣?你要是语文书会对小兰说是什么?

(2)小结:爱护书就要给书包上书皮,这样书就不会脏了,书的角和边也不会折了。爱护书还不能在书上乱画,这样书才会干净、整洁。

(3)请同学把书拿出来,互相看看,比比,谁的书爱护得最好。请爱护书的同学说说他平时是怎么做的。

2.出示课件,下载(场景四)

(1)小组交流:练习本是怎么夸小兰的?本被撕破后会怎么样?爱护本还应该怎样做?(2)小结:要想不把本撕破,在翻篇儿时就要轻,而且在写作业之前应该把手洗干净。写字时注意不压本的角,字写错了用橡皮轻轻擦。3.出示课件,下载(场景五)

(1)同桌互相说说:在爱护笔方面,你想向小兰学什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结:爱护笔要做到:在写字时不要用力过大,用劲儿要匀,削铅笔时要小心,不要把铅削断。笔用短了可以给它戴个笔帽儿,接着用,千万不要乱扔。4.出示课件,下载(场景六)

(1)请同学说说学习用品一起夸小兰的话。

(2)想一想:学习用品为什么都愿意帮小兰学习好?猜猜它们会怎样帮小兰?

(3)小结:我们爱惜学习用品,学习用品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4)讨论:爱护学习用品还应该怎样做?

5.请同学到前边扮演学习用品,说说你希望小主人怎么对待你。小结:爱惜学习用品就要做到不损坏、不浪费。6.请同学打开书包和铅笔盒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爱惜学习用品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全班交流:铅笔用短了,你会想什么办法继续用? 怎样削铅笔,笔尖不容易断?

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包书皮?请同学当场演示。

四、听一听(使学生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1.出示投影片,下载。(“听一听”中的第1题图)(1).老师讲书是怎么来的故事(2).全班交流:听完这些你想说什么?(3).小结:学习用品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制造出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爱惜。2.出示课件,下载。(鲁迅爱护书的故事)(1)小组交流:你想向鲁迅学什么?(2)小结:爱护书要做到:(1)看书前要洗手。(2)给书包上书皮,发现有损坏处小心贴补好。(3)发现书上有土,用布轻轻擦干净。(4)看过书后,将书整齐放好。过渡语:这些同学做得对吗?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五、说一说

出示投影片,下载。(“说一说”中图)

1.讨论:这些小朋友做得对吗?你想怎样帮助他们? 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学习用品的?

2.小结:不能随便撕书撕本,要把书、本包上皮,不在上面乱铪。铅笔用短了,给它戴上笔帽儿继续用,扔了太浪费;更不能切橡皮玩。

六、儿歌总结 1.读儿歌:

铅笔尺子和橡皮,天天帮助我学习,不损坏、不浪费,学习用品要爱惜。板书儿歌

2.总结:我们学习时离不开学习用品,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们要爱惜学习用品,做到不损坏、不浪费。

七、编小诗(顺口溜)爱惜学习用品 铅笔尺子和橡皮,天天帮助我学习,不损坏、不浪费,学习用品要爱惜。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去制造学习用品的工厂参观,听工人讲解书、本、笔„„的制造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用品来之不易,人人都要爱惜。

2.开展主题活动“假如我是学习用品„„”进行分角色表演赛。3.开展比赛

第6课《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篇9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从生活小事和细节表现的亲情;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和睦尽一份力;

3、学会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重点:欣赏人性美;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 点拨引导法

教学理念:民主 合作 研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大家都在忙》,同学们谈感受

可能谈到:在给父母物质关怀的同时,别忘了给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我们长大了,应关爱父母,如同现在他们关爱我们一样;

长大后的我们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我们应善待老人„„„„

二、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后学生朗读,屏幕出示课文及图片,听教师范读课文。明确:初读——读正确流利。品读要求:朗读时培养感情把握好停顿、轻重音、语气、语调,语速。

2、屏幕出示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分歧是如何解决的呢?

3、想一想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以小男孩的身份叙述)

明确:有一天,我的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到田野去散步。我的奶奶身体不太好,她本不愿意出来,但爸爸说正因为如此,太应该多走走,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奶奶就拿了外套和我们一起去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奶奶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而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爸爸思考了一会,他觉得伴同奶奶的时间不太长了,所以决定要走大路。但奶奶却摸摸我的头,改变了主意,最后我们还是走了小路。到了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蹲下身子,背起了奶奶,妈妈蹲下身子背起了我。我们 一家人说说笑笑,非常愉快。

三、深入文本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明确:

儿子懂事乖巧、聪明可爱。(描写手法:语言)依据:①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②在爸爸决定走大路时,这个孩子没有坚持走小路不可,他听从了爸爸的话,是个懂事的孩子。

妻子温柔贤惠。(描写手法:动作)依据:①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在外面,她尊重丈夫给丈夫面子,在家就不同了,可以互相批评,做到内外有别。妻子没说一句话,那是在等待丈夫的决定。一旦丈夫说:“走大路”她就会毫不犹豫的支持丈夫的意见, 走大路。这就说明了她是一位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②课文中这样描写它“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没说一句话,做了四个动作:听、蹲、背、走。一言未发,默默去做。“我”提出全家去田野散步,她无言地同去;“我”决定走大路,她无言地默许;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她无言地顺从;“我”背起了母亲,她无言地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无言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妻子的美德。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描写手法:语言、动作)依据: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能体谅到儿子的一片孝心,害怕拖累儿子。又十分信赖儿子。②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因为母亲知道了孙子要走小路的原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走小路是孙子所感兴趣的,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又怕孙子收委屈,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的爱喝呵护,表明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爱护晚辈的人。

“我”孝顺善良。依据:①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②心理描写: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③课文中春天景色的描写。生命如此美好,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的了春天,可是她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这个愿望还能留到明年的春天兑现吗?

播出视频《孝心无价》节选: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

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明确:作者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同时,要先顾老的这一头。体现了文章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幼更尊老。培根的名言: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莫怀戚先生《散步》的写作契机:《散步》写于1985年,作者莫怀戚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最初是缘于一次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的谈话:柯尔特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 莫怀戚说“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

第6课《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陕北民歌《拥军秧歌》也称《拥军花鼓》或《拥护八路军》。全曲由方整型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拥军秧歌》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嗨来海棠花”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的强烈生活气息,形象的表现了欢腾跳跃的秧歌舞蹈、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阿宝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学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爱。

2、通过学唱《拥军秧歌》,让学生认识民歌中的歌舞曲,运用简单的舞蹈“十字步”对学生渗透舞蹈教学,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切身体验歌舞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难点:能够体验并能唱出陕北民歌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绸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请同学们认真听。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好,大家对这首歌曲熟不熟悉?歌名叫?是谁演唱的?同学们知识面很广!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是由歌手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谁来谁说说这首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什么?(音调高、声音高亢、嘹亮•••旋律粗犷激昂)那为什么阿宝的声音如此高亢嘹亮,(用到了方言,)为什么他唱的这首民歌如此自由、奔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去寻找答案吧。

(播放陕北图片,介绍陕北风俗、特点、气候等)

陕北是我国西部陕西省北部的革命老区。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它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黄河从其腹地流过。这里 1 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在这样独特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着勇敢、淳朴、善良、个性刚毅的陕北人。他们的生活是以农耕、游牧生活为主,极其寒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陕北人的服饰特点是:毛巾头上戴,皮袄板在外,腰扎红腰带。

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是陕北农民的象征。这里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比如说腰鼓、剪纸等。陕北人民最亲密的伴侣就是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在陕北,人们用民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唱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大山里放牧的时候,有时为了消除寂寞,就会用拦羊嗓子、喊牛声,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他们创作的民歌大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音调自由奔放、豪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陕北民歌。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1)初听

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富有激情、有活力、热烈)

(2)复听

你从歌曲中你还听出了什么?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场景?他们在干什么呢?

(3)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是由安波先生填词而成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歌曲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是革命圣地,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春节快要到了,陕北人民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出于对八路军的拥戴,为了表达自己拥军的热情,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动人情景。欢腾跳跃、锣鼓震天鞭炮声声,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

3、学唱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陕北人民慰劳抗日英雄的歌曲《拥军秧歌》。(1)请同学们小声跟唱一遍歌曲(看视频)(2)这一遍让你的同位听到就可以啦

(3)同学们觉得哪一句最能体现陕北民歌的特色?

1,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为什们你觉得这一句能体现陕北特色? 先跟老师唱一遍。

看看这一句当中出现了哪几个装饰音?重音记号,提示我们这个音唱的稍重一些,上滑音,声音向上滑,要唱的光滑圆润。滑音演唱法是陕北民歌演唱方法之一,加上这些装饰音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音跨度大,起伏大 音域宽广,旋律跳动大,是陕北民歌的特色,这就决定了演唱时要用真假声结合

4、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先跟钢琴把这一句练会

在括号里的歌词称作叫衬词,它没有实际意义,是给这首歌曲作陪衬的。衬词唱法也是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要唱的轻巧而轻。加上衬词有什么作用?更能体现民族特色、增添生活气息,更能表现出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使歌曲更好听。

3、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4)把第一段完整跟钢琴唱一遍。再来看看第二段结尾。(5)跟伴奏试一试,检验一下自己学会了吗?(6)处理情绪

新春佳节的到来,人们的心情如何?更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呢?八路军抗战胜利了,从此老百姓就会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了,心情怎样啊?表情是怎样?怎样的声音演唱才能表达陕北人民那种兴奋、幸福、感激之情呢?带着这种心情表情把前四句演唱一遍。注意你们的吐字咬字。

疑问?肯定的语气。

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他是为这首歌曲陪衬的,这一句应该用轻巧跳跃 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下面就按照刚才我们分析的,用不同的声音,有感情的发自内心的完整的跟伴奏演唱一遍。同学们,陕北人民不仅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还用到了什么形式?舞蹈,他们跳的是陕北最具特色的秧歌舞,也叫扭秧歌。一般在

举行庆典活动或盛大集会时表演,通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学习简单的秧歌步。

同学们学的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陕北人民的秧歌队里,随音乐扭起来吧。这首《拥军秧歌》也是首歌舞曲,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带来的节日里欢乐、热闹的气氛

上一篇:学校做好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通知下一篇:九连城镇庆祝建党90周年纳凉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