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的教案(精选12篇)
语言类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中的不同形象,丰富词汇:“红红的”、“雪白的”、“金黄色的”。
2、通过教具的演示,理解故事情节和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教具:小象、蜗牛、小狗、熊爷爷、小鼓、鼓槌
2、草地、小花、小树背景图
已有经验准备:认识鼓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鼓
教师边指边提问:
1)你们看这是什么?(小鼓)
2)我们来看看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用更好听的话来说,红红的鼓身,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3)再来看看它的鼓面是什么颜色的呀?(白色……)
师:恩,真棒。我也用更好听的话来说,雪白的鼓面,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4)你们看这鼓槌又是什么颜色呢?(金色,黄色……)
师:金黄色的鼓槌,我们也来说一说。
小结:这只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金黄色的鼓槌。
师:可是这只小鼓是谁的那,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讲到“小鼓真漂亮……”时,教师手指小鼓,启发幼儿说出“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金黄色的鼓槌”。
2、讲到“小蜗牛先看见了……”时,请幼儿说一说小蜗牛看见了会把鼓槌当做什么呢?幼儿学一学蜗牛爬的动作。
3、讲到“小狗远远地跑过来……”时,请小朋友猜猜小狗会把鼓槌当作什么,学学小狗的动作。(幼儿学一学小狗啃骨头的动作)。
4、讲到“熊爷爷也走过来……”时,请小朋友猜一猜熊爷爷又会把古槌当成什么,他会怎么做,(幼儿学一学熊爷爷拄拐杖的动作)。
师:这只小鼓是谁的呀,是谁送给小象的?好听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呀,老师可有个要求,请你和我一起讲蜗牛,小狗,熊爷爷它们看到鼓槌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三、教师演示桌面教具,带领幼儿讲故事。
教师用提问及留白接说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是谁的鼓槌了吗?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题目,我们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情境表演
老师请四个幼儿分别来扮演小象、小蜗牛、小狗、熊爷爷,其他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师:恩,你们刚才啊都讲得很好,现在啊,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表演哦,谁愿意来?请到的小朋友等下轮到你的时候可要大胆地说,大胆的表演哦,下面的小朋友呢,就要跟着老师一起讲故事。
语言类的教案 篇2
笔者经过多年的C语言教学活动,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组织以下的指针技术教案并加以应用, 此教案只是WORD版, 在PPT教案中, 还加上了动画, 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错, 对指针技术不再害怕, 而且对学习计算机技术更有兴趣了。
一指针技术介绍
1. 指针原理
指针其实是计算机内存条中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 之所以称为指针是因为有给CPU指示访问内存条的位置 (CPU访问内存条是以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为访问的目的地) 的作用, 即指示方向的作用, 见图1。
2. 指针技术
C语言允许程序员在程序中使用计算机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 即指针。那程序员又如何在程序中使用呢?程序员要想在程序中熟练地运用指针技术, 必须掌握以下三点知识: (1) 指针数据的存储空间的申请方式是什么?——指针变量的定义。 (2) 指针数据的存储如何实现?——指针变量的赋值。 (3) 指针数据如何应用?——内存的间接访问技术。
第一, 指针变量的定义。变量定义的目的是向内存条申请内存字节来存储我们程序中的数据。同样, 程序中当需要使用指针数据时, 程序员也必须将它们存储在内存中, CPU才能访问与使用这些数据 (因为CPU主要是从内存条中获取数据和存储数据) , 见图2。用于申请内存字节来存储指针数据的变量, 就称为指针变量。
程序中, 指针变量的定义格式为:
第二, 指针变量的赋值。指针变量的主要功用是给CPU提供访问其他内存空间 (可称为目标空间) 数据的地址, 目标空间可以采用变量定义方式静态申请得到, 或是在程序被CPU运行时动态申请得到, 见图3。
(1) 当目标空间是静态申请方式得到, 可用取地址运算符 (&) 获取它的地址, 并赋值给相同类型的指针变量。例如:
(2) 当目标空间是在程序被CPU运行时动态申请得到, 在赋值时, 则要注意进行强制类型转换。例如:
第三, 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是指CPU访问内存空间时, 没能直接访问到目标内存空间, 而是先访问某一块内存空间获取目标内存空间的首地址后, 才能访问到目标内存空间的访问方式。这种访问方式需要使用到间接访问运算符:*。
格式如下, 分为两种情形: (1) 间接读取目标内存空间的数据:*指针变量。 (2) 间接往目标内存空间存储数据:*指针变量=表达式。
例1, 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举例, 内存空间的变化过程见图4。
二指针技术的高级应用
指针变量主要应用于以下三方面的编程。
第一种应用:在函数之间传递内存空间的物理地址, 突破局部变量内存空间作用域的限制。
例2, 下面程序的功能是交换两块内存空间中的数据, 分析它所使用的技术及此种技术的特点。
分析: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 交换算法组成一个函数, 以代码的重用, 又可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而将被交换数据的两块目标内存空间是在主函数 (main) 申请得到, 它们的作用域就在主函数内, 此时就必须将这两块目标内存空间的地址传递过来, 才能实现对这两块内存空间的访问, 要接收地址数据, 在swap () 函数的形参表中, 就需要定义指针变量才能接收函数调用 (主函数中的语句:swap (&a, &b) ;) 时传递过来的地址。这就是指针变量的主要应用之一。
第二种应用:字符串的存储与访问, 字符串长度的不确定性, 决定了在程序中不适于用变量定义, 即静态方式来申请内存空间存储字符串字符, 较好的方法是实时根据字符串的长度申请合适的内存空间, 这需要指针变量配合使用才能实现。
例3, 使用指针变量来实现字符串的存储与处理。
解析:“student”是一个字符串常量, 它保存在计算机的一个内存区域。用该字符串对字符指针变量p1初始化, 就是把字符串首字符的物理地址赋给p1, 见图5。
与数组配合使用, 以实现控制CPU对数组空间的灵活访问。
例4, 使数组循环移位。有n个整数, 使其前面各数字顺序向后移动m个位置, 最后m个数字变成最前面m个数字, 见图6。写一个函数实现以上功能, 在主函数中输入n个数, 并输出调整后的n个数字。
算法分析:可采用循环移位的方法, 将数组元素值向后移1位, 位于数组末尾的元素值被移出后, 将其放到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中。重复该移位操作m次后, 就实现了题目所要求的功能。另外, 对于上述移位操作我们利用一个递归函数的形式实现。
代码如下:
/*形参变量array表面上是数组, 实质上它是指针变量, 接收来自主函数数组number空间的首地址*/
三结束语
指针技术是C语言的一大特色, 它增强了C语言编程的技术手段, 若能熟练地掌握及运用, 可提高编程效率以及整个程序的综合效率, 但需要认真研究与领悟, 才能做到这一点。
摘要:计算机语言中的数组技术应用广泛, 是一种计算机内存空间的使用形式, 它是大批量数据存储、字符数据存储、二维表数据存储的基础支撑技术。本文展示了数组技术在程序中的应用, 体现了数组技术的强大, 也指出了数组技术的一般应用。
关键词:指针,指针变量,间接访问方式,课堂教学 (班级教学)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郑阿奇、丁有和.C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3]罗朝盛.C程序设计使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4]徐翠霞.数据结构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啊?”被认定为人类的共同语言 篇3
这种情况极其罕见。比如说,中国人说的橘子,英语里面是orange,而在以橙色为标志的荷兰,它叫做sinaasappel,意思是“中国的苹果”。
“一般认为,世界通用词汇存在的可能性极其渺小,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例外。”研究者写道:“‘啊’虽然只是一个拟声词,但无论如何,它总归都是一个词。毕竟,在每一种语言里,‘啊?’都有固定的拼写、发音和使用方式。”
发现“人类共同语言”的是荷兰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语言学家迪根曼萨、特雷拉和恩菲尔德。他们研究了31种不同语言,从发音、使用频率和使用时的情境这三方面进行了比较。他们还在论文里一本正经地写了这个词可能是世界通用词的理由和他们的研究方法。
“啊?”这个词在众多语言中承担了相同的功能:第一,表示自己有一个疑问;第二,表示没听清或者没听懂对方说的话;第三,希望对方能重复一遍或者更详细地解释。“啊?”这个词简短有力,在31中语言里都能承担这几个功能,还不会造成更长的表达方式可能带来的误解。
比如,当我们发现自己没听懂或者没听清对方的发言,为了让对方尽快能重复一遍或者进行更多的说明,我们就会回应一个“啊?”这样可比“不好意思能麻烦你再说一遍吗?”要快多了。
研究者还考虑到了读者可能的疑惑发出“啊?”的聲音真的不是人类天生的发声行为吗?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他们认为,现有的证据倾向于证明发出这个词的声音不是人类天生就会的。理由如下:动物们都不会说这个词,它们只会像人类一样发出笑声或咕哝声。但是,“啊?”这个词与笑声或咕哝声不同,后者都是不自主的自然反应,而前者是自主发出的。研究者发现,两岁半的孩子就对什么时候用“啊?”有所了解,五岁的孩子就能正确掌握这个词的用法了。所以你看,这个词确实是后天习得的语言,而不是先天的发声行为。
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兴奋,英国《新政治家》杂志网站的专栏作家玛莎·吉尔评价说:“人类语言发展了几千年,才产生了这一个共同的词汇,我猜测,下一个共同的词汇将在twitter上诞生。”
中班语言教案《家》教案 篇4
1、学习运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和伤心、开心、高兴、快乐等形容词,能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的方法。
3、喜欢参与看图讲述活动,体验乐于助人的快乐。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人一份图片学具、手偶实物。
活动过程:
1、播放音频“小鸟的叫声”,引出活动主题。
指导语:小朋友听谁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图讲一个关于小鸟的故事。
2、出示PPT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并简单讲述单张图片的基本内容提问: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它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和周围环境,提醒幼儿用完整句讲述PPT的基本内容。
3、幼儿分组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按PPT顺序观察、连贯地讲述PPT的主要内容。
(1)幼儿两人一组,自由讲述。
指导语:谁来帮助小鸟,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鸟的,老师又带来两页PPT,请小朋友两人一组按PPT顺序用完整语句连贯讲述PPT的内容。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按PPT顺序用完整语句连贯讲述PPT内容。想象小动物们的内心和神情,并学习运用:伤心、开心、高兴、快乐等形容词,描述故事。
(2)每组派代表讲述。
指导语: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听小朋友是否按照PPT的顺序连贯讲述图片内容,听听他的故事里用到了那些词你最喜欢,一会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倾听同伴讲述,并挑选出好的句子和词语让幼儿学习,丰富幼儿讲述经验。
4、教师示范讲述,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
指导语:老师也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小朋友注意听老师用了哪些好听地词语把故事连接起来的。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按PPT顺序,学习“可是”“接着”的连接词连贯讲述图片内容。
5、幼儿分组讲述,手偶表演,引导幼儿运用“可是”“接着”的连接词连贯讲述PPT内容。
(1)幼儿四人一组,操作手偶自由讲述。
指导语:请小朋友选择喜欢的手偶带上,运用“可是”“接着”的连接词,完整地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操作手偶,学习运用“可是”“接着”的连接词,边表演边连贯完整的讲述图片内容。
(2)每组派代表讲述、表演。
指导语:请每组小朋友把自己编的好听故事边表演边讲给小朋友听,听听他们的故事里,你最喜欢他们说的哪句完整的句子和词语,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倾听同伴讲述,学习新的句子和词语,丰富幼儿新的讲述经验。
活动延伸:
把图片投放在语言区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去创编新的故事。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白云教案 篇5
1、欣赏故事,在听听、看看、说说中感受春雷,引起对春天自然现象的关注。
2、喜欢春天,体验春雷唤醒冬眠动物的快乐气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听到、看到过春雷、春雨;知道一些冬眠的动物;开始探索、发现春天的秘密,有一些经验。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响亮的大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回忆“春天的秘密”
1、师:最近呀,我们小朋友都在寻找春天的小秘密,说说你们的发现?
(幼:我发现小草变绿了;我发现迎春花开了;我发现蝴蝶飞来了;我发现柳树姐姐长出新头发了……)
2、师结: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发现了那么多春天的秘密:小草变绿,种子发芽,花儿开放了。春天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小朋友再去找找哦。
二、听听、看看、说说《响亮的大鼓》
分段欣赏故事,引起幼儿对自然现象——春雷的关注,并初步发现春雷与冬眠动物的关系。
(一)春雷与青蛙
1、师: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可是有位动物朋友还在呼呼的睡大觉呢,猜猜会是谁?
2、演示课件。(幼儿发现是小青蛙)
3、师:青蛙肯定还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了,怎么办呀?(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一起叫醒小青蛙)
4、师:小青蛙肯定是睡的太香了,没有听到,我们一起来听个好听的故事,听听故事里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一起叫醒小青蛙。
5、演示课件,并讲述故事第一段。
【青蛙在洞里睡大觉,他已经睡了一个冬天了,突然外面响了了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把他吵醒了,它伸伸懒腰问:“是谁在敲大鼓呀?”洞外没有声音。】
6、师:小青蛙怎么会醒过来的?你觉得会是谁在敲大鼓呢?
7、我们一起去和青蛙把答案找出来。
(二)春雷与螃蟹
1、演示课件,并继续讲述故事。
【青蛙只好爬出洞,看见了一只螃蟹问道:是你在敲大鼓吗?螃蟹说:“没有呀!”】
2、青蛙遇到了谁?他是怎么问螃蟹的?螃蟹怎么回答的?
小结:哦,不是螃蟹在敲大鼓。到底会是谁呢?青蛙继续去找答案。
(三)春雷与蜗牛
1、师:看,青蛙又遇到了谁?(蜗牛)
2、青蛙会怎么问蜗牛呢?蜗牛会怎么回答呢?
3、也不是蜗牛在敲大鼓,那到底会是谁呢?青蛙来到小河边,这次又遇到了谁?(引导幼儿续编故事:“青蛙看见红鲤鱼有什么问题要问它?”是你在敲大鼓吗?)
【青蛙看见红鲤鱼又问:“是你在敲大鼓吗?”,红鲤鱼笑着说:“不是不是,那是雷公公在敲大鼓,告诉大家,春天来了,天气暖和啦!”青蛙听了,高兴地唱起歌来:春天来了,天气暖和啦,出洞来玩吧!】
4、师:是谁在敲大鼓呀?(幼儿:雷公公)你们听过打雷吗?(可播放打雷声音)打雷声音是怎样的?(幼儿: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像什么?
5、师结:现在呀正是春天,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春天打雷呢就叫做春雷,它告诉大家:春天来到啦!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
四、游戏:打春雷
1、师: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还有哪些冬眠的小动物也不知道这个好消息呀?(幼儿:乌龟、蚯蚓、刺猬、小松鼠等等)
2、师:你们想不想学学雷公公打鼓,把好消息告诉冬眠的小动物呀?
3、师:你准备敲什么好听的声音来叫醒他们呀?出示大鼓,请幼儿尝试敲一敲。并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节奏唤醒冬眠的小动物。
大班语言教案:好朋友教案 篇6
1、理解故事内容和形象特点,体验大熊和小动物之间的情感发展脉络。
2、通过质疑、想象、表演续编等多种方法拓展想象,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积极的交流,主动表述。
3、理解拥抱的含义,懂得相互宽容与珍惜友情,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
二、活动准备
1.ppt,动物头饰
2.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提问:你们好朋友拥抱在一起,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2、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的第一部分
提问:大熊今天的目标是?你觉得他能够完成目标吗?
(2).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师: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让小动物们不愿意和他拥抱呢?
师:没有人愿意和大熊拥抱,大熊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说一说,动作表情体验表达)
(3)、欣赏故事的第三部分
师:这下你们知道小动物们为什么不和大熊拥抱了吧?你们说说是为什么啊?
(4)、欣赏故事第四部分
师:你们猜小动物们到大熊家干嘛?
(5)、欣赏故事第五部分
提问:为什么小动物们又愿意和大熊拥抱了呢?为什么大熊哭的比没人和它拥抱时还要多?大熊下了一个什么决定?
四、完整的欣赏故事一遍。
我们小朋友在相处中如果也遇到这种情况,这个小朋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你愿意原谅他吗?
五、幼儿佩戴头饰进行表演。
1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不错,老师送给你们一个拥抱。
2我们也来举办一个拥抱节,不光和你的好朋友拥抱,也和其他小朋友们拥抱一下。好吗?
六、本次活动就幼儿社会情感性发展对合作意识的影响做了探讨
七、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本次活动的研讨肯定了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对幼儿合作意识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八、下一步工作构想:向其他教师推广研讨经验
九、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这是一次以社会情感性发展为主题的语言活动,小熊因为一开始不懂得雨同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所以一直没有小动物愿意与它做朋友,也就更谈不上与别人合作了。而小兔、小狗、小羊等小动物为什么不愿意与小熊做朋友呢?小朋友们在故事情节中也得到了答案。原因就是小熊从来不尊重小动物们,专门欺负他们。而当小熊明白这个道理后心情很糟,灰溜溜地回家大哭以后,善良的小动物们说好一起去看望小熊,小熊从此被感动,懂得了尊重小动物们,小动物们也很愿意和转变后的小熊做朋友,他们一起合作帮小兔种好了萝卜,帮山羊公公扶好了小树苗,过上了开心的生活。
基于聚类的Web链接抽取 篇7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地在互联网上发布和获取信息。Web已经成为信息制造、发布、加工和处理的主要平台。与传统的基于文档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相比, 互联网又包含了传统数据环境所没有的另一种丰富信息, 即互联网的超链接拓扑结构。网页间的超链接一方面引导网页浏览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网页创建者认为所链接的网页包含了有价值的信息。因此, 基于链接分析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PageRank及其改进算法是最早并且最成功地将链接分析技术应用到商业搜索引擎中的算法。
在真实的互联网环境中存在大量重复的链接、镜向的站点以及商业广告链接, 从而使高价值网页的计算发生偏差, 产生主题漂移的现象。而与主题相关链接的抽取的研究较少, Bharat等提出将传统的文本分析技术结合应用到链接分析中。文献[2]根据实际观察提取规则并且用于模型统计的方法, 去除链接噪音数据。该方法在某一个网站上可以很好地应用。但当遇到新的网站或网站的模版改变时, 要重新设计规则或重新输入训练网页集。我们在文献[7]中对文本链接抽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因此深入研究并区分这种链接对链接分析技术更为有效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链接本身的特点,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的链接抽取方法。由于所采用的特征主要是链接的自身信息:如链接文本的内容、字体大小, 字形权值, 位置1等, 该方法的实现与网页的模版无关。该方法可以实现抽取相关的链接, 排除无关的链接, 改善基于链接分析算法的效果、减少主题漂移。
1 链接特点分析
对网页链接的抽取, 是对每个页面的链接进行预处理, 区分每个链接是否与主题相关, 目的是抽取与主题相关的链接, 作为基于链接分析算法的输入, 改善该算法的效果, 减少主题漂移的产生。图1是一个新浪网页部分内容, 信息块1包含的内容是导航条, 信息块2包含的内容是正文, 信息块3包含的内容是与主题相关链接, 信息块4网站新闻导航, 信息块5包含的内容是广告链接。其部分相应的链接见图2。
从图1、图2可以发现, 其一, 网页中的相关链接与奥运会开幕式天气有关, 如果采用PageRank和HITS算法来进行主题抽取, 显然, 开幕式天气是相关的主题。其二, 由于广告链接和新闻导航出现的频率颇高, 所以所链接的广告页面作为hub页所链接的authority页面同时也会被抽取出来, 我们还会得到这样的主题词, 如:彩铃等。这明显不是我们想要获得的主题。所以对链接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数百个网页中的相关链接以及无关的链接的分析, 我们发现链接的以下特点:
(1) 每个链接在标记之间, 有若干个与主题相关链接, 简称为相关链接;有若干个与主题无关的链接, 简称为无关连接。
(2) 相关链接锚文字 (Anchor text) 与主题相关, 出现次数较多, 无关链接的锚文字与主题不相关, 每个关键词几乎只出现一次。
(3) 无关链接通常由网站模版生成, 通常是相同内容分布在网站的大部分页面内。
(4) 相关链接一般在主题文章的后面, 处在网页的中下部分。而无关链接大部分在相关链接的后面, 页面的末端, 或页面的右边。
(6) 除了文字链接, 还有图像链接, 见图3, 一般图像都有以下属性:Height、Width等, 有的图像标签中可能含有“Alt”标记文本。
链接抽取方法所采用的特征是链接本身的信息, 每个链接有相应的链接向量A (a1, a2….am) 表示, m是向量维数, 也就是链接选取的特征数, 包括页面关键词组、图像特征、字形等外形特征等。
该方法不需要生成抽取模板, 而是通过分析网页链接本身的特征, 产生关键词组。关键词组具体的抽取过程如下:
(3) 位置信息
(1) 无关链接在页面的最后位置;
(2) 无关链接在页面的靠右位置。
根据以上信息, 我们得到了能区分一个链接的链接文本内容特征, 外形特征、位置特征等。从链接文本内容抽取关键字作为文本特征, 外形特征采用链接文本的字体信息、位置特征采用链接所在的位置等。表1给出了一些特征类型的样例。
定义1:设有向量簇C1和C2, C1和C2的簇间聚类度量为:
, 是两个向量p和q之间的距离。
3 基于聚类的WEB链接抽取方法
我们的策略自底向上, 首先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簇, 然后合并这些原子簇为越来越大的簇, 直到所有的对象都在一个簇中, 或者某个条件被满足。具体算法如下:
输入:页面中的链接向量。
输出:主题相关链接簇。
(1) 将数据空间每个数据点初始化为初始类;
(2) 合并最近的两个类 (见定义1) ;
(3) 返回第2步, 直至聚集为一个类或满足结束条件;
(4) 将平均信息熵最小的簇返回。
4 试验结果和分析
我们是用准确率来评价试验结果。定义试验结果的准确率如下:
我们从网页中随机选出200个页面的链接作为训练集, 另外选出100个页面的链接作为测试集。用本文的方法与使用完全的文本信息抽取 (算法1) 进行对比试验, 测试结果见表2。
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本文的方法准确率比原有的算法有明显的提高, 这是由于算法1的链接抽取全部是基于文本分析, 所有特征全部采用关键字, 而本文算法的关键字特征只占有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结构信息, 使算法更加可靠。
5 结论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聚类的自动的W e b链接的抽取方法, 主要使用链接本身的信息, 如:链接文本、文本字体信息、位置信息、标志信息等。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效, 能抽取与主题相关的链接, 减少无关链接对基于链接分析算法的干扰, 并且使用不受网站模版的变化的影响。下一步的工作是将自动的Web链接的抽取方法应用到基于链接分析的应用算法中, 如PageRank等。
参考文献
[1]Paolo Boldi, Massimo Santini, Sebastiano Vigna.PageRank as a Function of the Damping Factor[C].WWW2005.May10-14.2005.Chiba.Japan.
[2]邓健爽, 郑启伦, 彭宏等.基于Web挖掘的网页清洗技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
[3]王晓宇, 周傲英.万维网的链接结构分析及其应用综述[J].软件学报.2003.
[4]Bharat K, Henzinger M.Improved algorithms for topic distillation in a hyperlinked environment[C].In:Voorhees E, et al., eds.Proceedings of the21st ACM-SIGI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Melbourne:ACM Press.1998.
[5]Yuan Wang David J.DeWitt.Computing PageRank in a Distrib-uted Internet Search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30th VLDB Conference.Toronto.Canada.2004.
[6]Saeko Nomura, Satoshi Oyama, Tetsuo Hayamizu.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HITS Algorithm for DetectingWeb Communities[C].Proceedings of the2002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and the Internet.
[7]朱红灿, 邹凯.基于机器学习的WEB链接的抽取.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
语言类的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是……的梳子,梳着……的头发”的句式仿编诗歌。
2、感受仿编诗歌的乐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诗歌的童趣。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重难点:
按照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头发”,仿编诗歌。
理解诗句结构,合理仿编。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听本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物质材料准备:反映诗歌内容的flash。
活动过程:
一、学习并理解诗歌。
1、妈妈为你梳头发的时候,你喜欢吗?有什么感觉?
2、欣赏flash边带领幼儿看,边示范朗诵诗歌梳子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风为什么是树的梳子?它是怎样给树梳头发的?
船为什么是海的梳子?它是怎样给海梳头发的?
重点:理解梳子与头发的关系。
3、学习诗歌,引导幼儿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诵。
二、分析诗歌句式,为仿编做准备。
1、提问:你发现这首诗歌句子里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与幼儿共同小结:如果我们把诗歌里不一样的地方继续变一变,把他们做的事情继续变一变,再把那些一样的地方照着诗歌的样子说出来,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编出诗歌来,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三、仿编诗歌。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亲密的好朋友?一个是“梳子”一个是“头发”?
2、这些事情如果用诗歌里的话说出来,可以怎样说?
3、幼儿仿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仿编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出与他人不同的“梳子和头发”。重点突出“梳子”与“头发”亲密及内在的.关系。
4、请幼儿将自己最独特、与他人不同的想象与大家分享,教师展示。
5、集体共同选择几个有趣的内容创编诗歌:
引导幼儿把仿编的诗句组合起来,形成一首新诗歌,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诵。
例: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小鸟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头发小鱼是大海的梳子梳着大海的头发。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成的诗歌并与同伴和家长分享。
2、鼓励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创编的诗歌。
教师反思:
幼儿喜欢的诗歌不仅要朗朗上口,还要有语言美、艺术美、童真情趣,因此我选择了《梳子》这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颖奇特的诗歌。诗歌从妈妈和孩子互相梳头谈起,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比作树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儿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有趣、想象奇妙的美丽画面。
语言类的教案 篇9
1、说说节日,猜想“对换节”
每年我们要过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呢?
出示《对换节》封面
今天是“对换节”,你知道这个节日吗?这个节日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自由猜想)
小结:“对换节“是互相交换的节日,可能是……被交换;可能是……被交换……
2、欣赏绘本,理解故事
①讲述故事:对换节的早上。
今天是“对换节”,在这一天大人和小孩要对换一下,爸爸妈妈上幼儿园,小孩去上班……早上把爸爸妈妈送进幼儿园,孩子们去上班。
在“对换节”这一天,谁和谁会对换呢?怎么换的呢?
小结:今天就是“对换节”,“对换节”真好玩,大人和小孩对换了,大人去幼儿园做小孩的事情,小孩去上班做大人的事情。
“对换节”的早上谁很忙?为什么呢? (孩子们很忙,因为变成“孩子”的大人不听话)
故事里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大人们听话吗?(让孩子们讨论,表达意见)
②继续故事:大人上幼儿园。
大人上幼儿园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园里爸爸妈妈真是快活极了……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
幼儿园里大人们做什么呢?平时这些事情都是谁做的呢?谁玩的呢?
小结:在幼儿园里大人们做着平时只有孩子做的事情:听故事,玩游戏,交朋友,他们生活得很开心!
3、续编故事:做大人的愿望
①续编故事。
今天是对换节,大人们在幼儿园玩得不错。那么,小孩变成了大人,也有许多事情去做呢! “对换节”里你最想做什么事情呢?(幼儿续编故事)
②制作心愿卡。
请你把最想做的事情记录(或画)在“心愿卡”上面,挂在“心愿树”上,你的愿望可能就会实现。
③讨论结果。
你们的愿望今天真的实现了,看看我们的城市会发生什么呢?
整个城市都乱套了,几万辆汽车挤在了一起……城市怎么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原来孩子们本领还不够大,根本不会做大人的事情,小孩做大人的事情只会给城市带来危险和混乱。大人们要做那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真辛苦啊!
活动目标
欣赏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并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让幼儿过“对换节”,做大人的事情,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与烦恼。
活动准备
图画书《对换节》、教学课件(PPT)、镑教室布置“心愿树”、树枝上可以挂树叶样子的心愿卡
活动拓展
请爸爸妈妈在心愿卡上记录在“对换节"做“小孩”最想做的事情,请孩子想办法帮他们实现愿望,让他们更快乐。
幼儿可以将自制的《对换节》图书带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说说心声;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对换节”。
阅读区活动
基于层次聚类的分类挖掘 篇10
关键词:数据挖掘,聚类,分类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库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从中可获取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的种类也日益繁多。而从已存在的大规模的、带有“噪声”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其中,人民感兴趣的有用信息和知识,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界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数据挖掘的出现也就成了信息技术自然进化的结果。其源于诸如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频化、数据仓库、机器学习、信息提取、统计和高性能计算。其它有贡献的领域包括神经网络、空间数据分析、模式识别、信号处理、图象数据库和一些应用领域,也包括经济、商务和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功能包括发现概念/类描述、分类、预测、关联规则、聚类、偏差分析、趋势分析和类似性分析。
1 相关知识
1.1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的一个步骤,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新颖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的核心技术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统计等,但是一个数据挖掘(Data Mining)系统并不是多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结果表述与可视化等。
1.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或抽象的数据集划分为由类似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使得位于同一类中的对象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不同组中的数据对象是不相似的。相似或不相似的描述是基于数据描述属性的取值来确定的。通常就是利用(各对象间)距离来进行表示的。许多领域,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都有聚类研究和应用。聚类算法各式各样,主要有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
1.3 分类规则
分类规则挖掘则是通过对训练样本数据集的学习构造分类规则的过程,是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分类规则挖掘的实质是希望得到高准确性、有趣的和易于理解的分类规则。目前常用的分类规则挖掘方法有决策树方法、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粗糙集方法和遗传算法等。
通过构造一个分类函数,把具有某些特征的数据划分到某个给定的类别上即可获得分类规则模型。数据分类由创建模型和评估使用模型两步组成,创建模型是通过对训练数据集的总结学习来建立分类模型;评估使用模型是先用已建立的分类模型对预测数据进行分类看其准确率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然后对新的数据进行分类。训练数据集中的数据带有类标号,通过训练集的训练,使得使用分类函数可以把标号未知的数据正确的分类到其相应的标号中。
2 基于层次聚类的分类挖掘算法
在聚类中,目标数据的有关类的信息预先是未知的,需要利用某种度量来将所有的数据对象划分到相应的簇中。分类与聚类不同,在分类模型中,需要存在一些样本数据,且这些数据的类标号是已知的,分类的目的是从训练样本集行类标识。
对数据进行分类,首先要得到训练数据集,可以通过聚类来得到这个数据集合。本文利用层次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以得到分类所需要的训练数据集,并用决策树的分类方法来进行分类。
(1)从源数据对象中随机采样获得包含s个对象的集合S;
(2)将采样集合S划分为p个部分,每个划分部分大小为s/p;
(3)将各划分部分聚类成s/pq个局部聚类,其中q>1;
(4)对局部聚类进行聚类,落在每个新获得的聚类中的代表性点,则根据收缩因子α,“收缩”或移向聚类的中心。这些点将要用于描绘出聚类簇的边界形状;
(5)重复第(4)步;
(6)为聚类结束后的类分配类标号(1,2...),作为进行分类的训练数据集;
(7)用决策树的方法进行归纳分类;
(8)若样本属于同一个类别,则将该结点设成叶结点,并用该类标记;
(9)否则,选择具有最大信息增益的属性来选择合适的分支属性,以便使得样本集划分为几个子集,这些分支属性即为各个结点所对应的测试属性;
(10)一个测试属性的每个已知值对应将被创建的一个分枝和一个被划分的子集;
(11)对于上边的各个处理过程,递归地形成每个划分上的样本决策(子)树.一旦一个属性出现在某一个结点上,它就不被再考虑出现在该结点的子树结点中;
(12)当递归划分步骤符合以下任意的一条件时停止:
(1)给定结点的所有样本同属于一个类别;
(2)若样本集没有剩余属性被进一步划分,则将当前结点转换成叶结点,并用当前结点所含样本集中类别个数最多的类标记它;
(3)若测试属性的分枝上没有样本,则创建一个叶结点,并用当前结点所含样本中集中类别个数最多的类标记它;
(13)由此产生分类规则,得到一个分类器。
利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分类器可对需要预测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以得到人们感兴趣的结果。
3 结束语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内容。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研究发现了各种不同的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本文建立了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的模型,为数据挖掘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家炜,堪博著,范明,孟小峰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朱明.数据挖掘[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少卡.基于大型数据库的数据挖掘[J].福建电脑.2007.
[4]段录平,周丽娟,王宇.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研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 篇11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第1篇
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月饼盒,体验中秋节的快乐
2、玩月饼盒,有发现探索的欲望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月饼盒
活动过程:
1、展示月饼盒
(1)请幼儿说一说,我的月饼盒是怎么样的?是哪儿来的?
(2)说一说我的月饼盒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2、讲述月饼盒
(1)我的月饼盒象什么?
(2)我要让我的月饼盒变成什么样的?
(3)我和谁一起玩月饼盒,我和谁的月饼盒做朋友?变成了什么?
3、玩月饼盒引导幼儿用各种各样月饼盒进行搭建,玩月饼盒节日的由来(大班)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中秋节的由来请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习俗。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2、结合录音磁带讲述请幼儿观看图片进行讲述。
3、活动结束,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第2篇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知道节日与月亮的关系,引起幼儿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
活动过程:
1、从阴历的八月初一开始,要求孩子在家和家长一起观察记录月亮,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讲述自己的发现,家长用文字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来园后,互相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2、十五过后,将自己的记录带到幼儿园,挂到指定的地方,互相看,寻找月亮变化的规律。
3、从十六开始,晚上观察后,早上来园后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互相讲述。
4、坚持记录一个月后,引导幼儿总结、表述月亮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反思:
家长的配合意识有待提高,只有唐沁等几个孩子记录的很完整,很仔细,其他孩子的记录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讲述,参与的感官太少;还有一部分家长可能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发展无关紧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动配合,没有和孩子一起观察月亮,所以当老师让他讲述发现的时候,孩子无可奈何。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改变。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第3篇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培养幼儿大胆地想象及语言表述能力。
3、幼儿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活动准备:
电脑、投影仪、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听下雨的声音,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出主题。
说说你听见了什么?你见过雨吗?雨落下来是什么声音?雨会落在什么地方?
二、看看说说,学习儿歌。
教师操作课件,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儿歌。
1、出示花园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
(2)小雨点沙沙沙地落下来,它落在了什么地方?花儿怎么样了?
(3)花儿为什么要张开嘴巴?(让幼儿知道小雨点落下来花儿很高兴、快乐。)
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看这场景进行朗诵。
2、出示池塘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
(2)小雨点落下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鱼的动作。
三、完整的朗读,学习、表现儿歌。(熟悉儿歌的结构,为创编打基础)
1、幼儿看着场景进行完整的朗诵。
2、边看、边读、边表演。
四、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给幼儿小河的场景
提问:
(1)小河里有一些什么动物?
(2)它们遇到小雨点会怎么样?
2、给幼儿草地上的场景
让幼儿看着课件说出这些动物遇到雨点怎么样了,创编儿歌。
五、游戏活动《小雨点》。
1、教师和幼儿把所编儿歌完整的进行朗读和表演。
2、听音乐学小雨点落下来,然后音乐停时你告诉老师你落在了什么地方,怎么样了。
3、学小雨点飘落的情景走出教室。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第4篇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表演故事中某一角色的动作、语言。
3.学习词汇“笑眯眯”和短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小兔、小鸭、小猫的手偶各1个。
活动过程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介绍故事名称,引导幼儿学说: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借助教学挂图讲述故事。讲述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学习用“笑眯眯”描述小动物的表情。
2.教师用手偶表演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表演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问,注意引导幼儿重点学习使用“笑眯眯”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教师:谁起得特别早去上幼儿园?他的心情怎样?
教师:小兔子先碰见了谁?然后他们又碰见了谁?他们怎么去的幼儿园?
教师:小兔子是怎么上幼儿园?他脸上有什么表情?小鸭子是怎么走过来的? 他脸上有什么表情?小猫是怎么上幼儿园的?他脸上有什么表情?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体验角色的动作和语言。
教师: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上幼儿园?请你学一学小兔子上幼儿园的样子好吗?
教师:如果你是小鸭子,你该怎么上幼儿园?请你学一学小鸭子好吗?
教师:如果你是小花猫,你该怎么上幼儿园?我们一起学一学小花猫好吗? 请幼儿一起模仿故事中三个好朋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样子。
4.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故事。
教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幼儿随着教师的朗读在故事的相应情节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和表情。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第5篇
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月饼盒,体验中秋节的快乐
2、玩月饼盒,有发现探索的欲望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月饼盒
活动过程:
1、展示月饼盒
(1)请幼儿说一说,我的月饼盒是怎么样的?是哪儿来的?
(2)说一说我的月饼盒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2、讲述月饼盒
(1)我的月饼盒象什么?
(2)我要让我的月饼盒变成什么样的?
(3)我和谁一起玩月饼盒,我和谁的月饼盒做朋友?变成了什么?
3、玩月饼盒引导幼儿用各种各样月饼盒进行搭建,玩月饼盒节日的由来(大班)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中秋节的由来请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习俗。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2、结合录音磁带讲述请幼儿观看图片进行讲述。
3、活动结束,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第6篇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培养幼儿大胆地想象及语言表述能力。
3、幼儿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活动准备:
电脑、投影仪、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听下雨的声音,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出主题。
说说你听见了什么?你见过雨吗?雨落下来是什么声音?雨会落在什么地方?
二、看看说说,学习儿歌。
教师操作课件,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儿歌。
1、出示花园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
(2)小雨点沙沙沙地落下来,它落在了什么地方?花儿怎么样了?
(3)花儿为什么要张开嘴巴?(让幼儿知道小雨点落下来花儿很高兴、快乐。)
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看这场景进行朗诵。
2、出示池塘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
(2)小雨点落下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鱼的动作。
三、完整的朗读,学习、表现儿歌。(熟悉儿歌的结构,为创编打基础)
1、幼儿看着场景进行完整的朗诵。
2、边看、边读、边表演。
四、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给幼儿小河的场景
提问:
(1)小河里有一些什么动物?
(2)它们遇到小雨点会怎么样?
2、给幼儿草地上的场景
让幼儿看着课件说出这些动物遇到雨点怎么样了,创编儿歌。
五、游戏活动《小雨点》。
1、教师和幼儿把所编儿歌完整的进行朗读和表演。
2、听音乐学小雨点落下来,然后音乐停时你告诉老师你落在了什么地方,怎么样了。
3、学小雨点飘落的情景走出教室。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第7篇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故事,感翘故事的情节变化。
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丰富词汇“圆溜溜”“亮晶晶”“丁零丁零”。
3.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活动准备
1.漂亮的小铃铛若干。
2.小猫、小羊、小狗、小兔的木偶或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分组玩铃铛,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形容铃铛的外形、声音。
每请幼儿观察、触摸、玩铃铛,帮助幼儿理解新词“圆溜溜”。教师还可以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是圆溜溜的。
请幼儿在太阳光下照一照铃铛,引导幼儿观察小铃铛是“亮晶晶”的。请幼儿摇一摇铃铛,倾听并说出铃铛发出的清脆声音“丁零丁零”。
2.利用木偶或图片讲述故事。
学出示戴着铃铛的小花猫木偶,告诉幼儿小花猫喜欢小铃铛的原因,引出故事名称。
教师讲述故事,同时配以动作和表情,帮助幼儿理解词汇和故事内容。如讲到小山羊、小花狗、小白兔要戴小花猫的铃铛时,将相应的木偶取出或将图片拿出来;讲到小动物们来救小花猫时,教师做出伸手使劲拉的动作;讲到小花猫难为情时,教师做出低头不好意思的样子,并用难为情的语气讲述,引导幼儿感受小花猫的心理变化。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小花猫为什么喜欢小铃铛?谁来向小花猫借铃铛戴了?小花猫是怎么做的?小花猫掉到河里以后,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依次出示木偶,然后带领幼儿重复故事中的对话。
教师:小花猫被救上岸以后为什么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后来,小花猫为什么把小铃铛借给小动物们戴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中心内容:有了好玩具要和大家一起玩。
教师:你有好玩的玩具,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吗?你这样做过吗?你是怎么做的?
4.带领幼儿一起讲故事,鼓励幼儿参与讲述和表演。
毒教师边操作木偶边讲故事,提示幼儿跟说故事中的对话语言,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第8篇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q(趣)、x(小须须、消息)的音。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动作表演儿歌。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蚂蚁的活动。
2.活动前,教师根据儿歌内容编一个小蚂蚁的故事。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一)和(二),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讲述小蚂蚁的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边指挂图边讲述事先编好的小蚂蚁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教师朗诵儿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JL歌内容。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小蚂蚁见面后会怎么做?它们互相碰碰小须须是在干什么?小蚂蚁排队走,去做什么事?
4.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小蚂蚁真有趣》。
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儿歌2—3遍。用填空的方法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如: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小须须)。你(碰)我,我(碰)你,报告一个(好消息)。排队走,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在朗诵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读准q、x的音: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什么?(小须须)它们在报告什么?(好消息)请幼儿自己添加动作,边朗诵儿歌边表演动作。、5.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儿歌。”
教师和幼儿共同为儿歌编动作。
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
小班语言教案 篇12
小老鼠上灯台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说儿歌内容,感受儿歌诙谐有趣的情节。
2、配合动作和表情诵读儿歌。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今天,小老鼠真高兴,它想和咱们小二班小朋友来玩,你们看出示课件(老鼠上灯台图片),观察老鼠的表情集动作,介绍灯台,幼儿一起说(灯台),集体说(灯台)两遍。设置悬念,小老鼠爬上灯台它到底想干什么呢?咱们来仔细听一听。
2、欣赏故事《小老鼠偷油》
有一只小老鼠肚子饿了,于是出来找吃的,东找找,西找找,找到一盏灯台,灯台上面到底有什么呢?„„„
a、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讲的故事里面有谁?(小老鼠)b、真棒,那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上灯台,偷油吃)请幼儿一起念几遍。
c、小老鼠,来到这么高的灯台上,偷了油吃后它怎么啦?(下不来)d、这时候谁来了,(猫)猫是怎样叫的?(喵喵喵)
e、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谁能上来做滚下来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下。(请幼儿边做动作边学念:叽里咕噜滚下来)
4、欣赏视频《小老鼠上灯台》
小朋友们真聪明,小老鼠很高兴,还给我们带来了好看的动画片。
5、创编动作
a、刚才,我们看见小老鼠是怎样上灯台的?(双手交替做向上爬的动作)偷油吃了以后怎么样?
(双手做左右摆动的动作)喵喵喵,谁来了?(双手做小猫捋胡子状)叽里咕噜滚下来,(双手握拳从上往下交替转圈做咕噜状)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
b、小朋友真聪明,听得那么认真。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来表演好吗? 引导幼儿大胆跟念。
6、做游戏《小老鼠偷油》
现在我们都来变成小老鼠,咕噜咕噜变变变,肖老师来扮演老猫,一起说儿歌,并往前走,当听到喵喵喵的时候,就做一个“叽里咕噜”的动作,跑回自己的座位。
小结:小老鼠偷油吃,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学习,平时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可以用。
《小老鼠上灯台》课后反思
张丽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比较老的儿歌,但是儿歌诙谐幽默,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有很多家长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这首歌。今天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有个别孩子已经会唱了这首歌曲。
活动时,老师先出示PPT小老鼠,吸引孩子的兴趣,接着老师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小老鼠在做什么?小老鼠什么时候出来?为什么小老鼠要晚上出来?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孩子们根据我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紧接着我请孩子们再次欣赏PPT动画,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幼儿边看动画边学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
在让幼儿完整欣赏儿歌的时候,我让幼儿看课件欣赏来激发幼儿的情趣,这样孩子既能理解故事的趣味性,同时还能清楚的听清楚儿歌,理解儿歌的意思。在学习时用动作表演时,我是利用课件,幼儿说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学哪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儿歌的难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引导。
游戏是小班孩子的最爱,这个活动中自然也少不了。游戏《小老鼠上灯台》配班肖老师做猫,小朋友做小老鼠,我还帮小朋友做了老鼠的头饰,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在游戏中孩子比较关注猫什么时候出现,而不是儿歌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们边念儿歌边游戏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孩子的注意点不是在儿歌上,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猫给抓住,真的是很天真。
本节课的不足地方是在让孩子充分发挥孩子主导作用,导致孩子思维不是很集中。这节课使我明白了许多。想上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首先教师要备好课,更主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多变的行为如何应对自如。这种教育机制很重要,这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累积经验,不断地反思。
活动中游戏及形式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本节小班语言活动的游戏主要以集体游戏为主,让小朋友扮演老鼠,老师扮演小猫,当猫出现的时候,小老鼠赶快做个叽里咕噜的动作,跑回自己座位。考虑到小班孩子对于角色意识还很弱,在活动中参与配合的积极性肯定效果不好。所以并没有设计过多的游戏。以简单的游戏来完成本次活动。
2013年听课活动总结
张丽 听课、评课活动从不同的课型角度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体现。
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基本功素质经得起考验,也是对教师课堂驾御能力的考验及心理素质的考验,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
一次听观摩课是我园李老师上的《两只小羊》,经验丰富的周老师,语言极富感染力,能根据活动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带入情境,她的体态语言很生动,虽然有点夸张,但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深受感染。活动中,所有在坐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小手一次次举起,小口一次次打开,有时为了抢答问题高高站起,课堂是孩子的,她们特别喜欢且兴趣浓厚。她甜美的声音,自然大方的教态,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融入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一起表演,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环节听起来更觉亲切,更有收获。
李老师的课使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纲要精神。《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赖感。在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总会自第一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评价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是一般教师常范的弊端,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创新教学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赏识每一个幼儿,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我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我园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教学设计有创意。每一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什么地方该说什么?该提问那些问题,这些每一位老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3、教具的准备恰到好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具准备非常关键,如果你准备的教具,孩子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它,认识它,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