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游记散文

2024-10-10

三日游记散文(共9篇)

三日游记散文 篇1

起程自高中起,我就养成了宅的习惯,一遇假期,头一件事就是想着往家里藏,从没有考虑过出门游玩,但是,光阴乃百代之过客,人人匆匆,为欢几何?就像我曾在某一个教室的课桌上看见的这么句话,许是哪位学长或学姐有所感慨吧!此句曰:“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想想也对,因为岁月总是匆匆的催人老,如果,我还是躲在象牙塔里,没有去感受生活,我想自己谈不上曾经还年轻过。

于是,正临五一之时,我应同学之邀,一起去了市里游玩。

下午三点五十九分钟,我们准备好行李就迈着明快的步子走向了南昌工学院的大门。这一次去玩的人有我、小

七、邓和他的女友。出门之前,我们在女寝楼下等待着姗姗来迟的陶,原本等待是难受的,但是一想到就要出门了,我们也就释然了几分,等待中,炎炎的夏日把我们几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汗水也一滴滴的从额头滑到了下颌处,再滴在被太阳炙烤的地上,眨眨眼,就没了痕迹。在烈日下是痛苦的,但是,时而来一两阵清风,惬意油然。

此时,我在心中写下了一俳句:“清风与我两相融,夏日又如何?”

没过多久,我们就正式的出了校门。

坐车

人生就如坐车,有时拥拥挤挤,有时松松散散。我如是感慨。但是,我知道车有终点站,但是人生没有,或者说是没有活着的终点站。也因为这个缘故,人人都去旅行,旅行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人生。我们一行人在工学院大门外等待着501公交车,由于出去的人实在很多,我们不得不等完了这辆车又等下一辆。这样,我们就有很多的时间在太阳的炙烤下了。不过静静地站着,时而说说白话,时而沉思一番,与我来说都很不错。

我在想但凡周末,都有许多人出校。是因为学校太闷了,亦或是他们太贪玩了。或许都不是,只是因为他们想趁现在有自己的空余,去好好的感受生活。我看着这边的地,红土一片、尘土飞扬,于是,小七将其称之为“滚滚红尘。”我想这也确实。

不一会,我们终于上了车并找了座位坐着。若是换了以前出门,我可不会管有没有座位,但是这次是去游玩的缘故,所以我们都抱着让自己舒适的态度,这样座位对我们来说就有其重要了。

车行驶了,缓缓地向前移动了。我转头看着窗外,缓缓倒退的路景。思绪翩然而起。物之静止,因为我向前了;然则,我若是倒退了,于它们却是向前了。有趣就在于发现,在于深思。

坐车可以给人一种无聊,因为无事可做,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坐着;坐车可以给人一种趣态,因为胡思乱想,所以我们不至在干坐着。

如此情趣,怎能不让我诗性油然呢?

“身前与身后,回顾却茫茫,不如自在看斜阳。”

车不知开了多久,车上的人不知换了多少次,但是我们这一行人仍然呆在车上等待最后的一站。

“人来人往,匆匆忙忙,人来人往。”我如是写道。其实,不止人来人往,车也如此。生活如此匆匆忙忙是为何?我越发觉得这一出来是件正确的事了。

思着思着,车已到站。突然觉得恍然若梦一般。

我心中的诗情止不住地溢了出来,幻化成“霓虹闪烁着,现实与梦幻相和,不愿再醒过。”这么一句话语。

八一公园

八一公园是纪念八一起义的这个文化旅游景点,是夜,我们一行人来到八一公园小憩。想象中的八一公园本应该气氛沉闷,庄严庄重的,但是,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天真的孩童在相互追逐嬉戏,有的手里拽着风筝线肆意奔跑;有的骑着脚踏车原地打转;有的在母亲的搀扶下步履蹒跚。

我在这八一公园里徘徊着,感受这里的怡然之气,心突然的空了。像是经历了一场打扫,扫去了许多尘埃和负担。

“夏季多虫鸣,莲花湖里怡然听,自然好声音。”

夜晚,我不太看得清什么,唯一记着的就是那被灯光照亮的八一纪念塔和升旗台,但是升旗台有护栏虽然没人看守,但是我们也不愿意坏了规矩登山去。然后,我们沿着公园散起了步。不多时,我们就被一样东西给吸引住了。看着这件东西,我不觉会想起儿时的童趣。这就是风筝。

晚上放风筝,本不易见。然风筝有荧光之效,翩然升空,色彩夺目,我们不觉看呆了。原来,放风筝的是两位老人,他们坐着自带的小板凳上,时而抖抖手,时而喝口茶,好生惬意!风筝已放得老高了,在夜色的包围下,我们难以看清,于是,我们问老人:“爷爷,您放的风筝飞哪了?”他抖抖手说“看到了没,在那栋矮点的房子那里。”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终于看到了。看到风筝,我们也不打扰老人家了,就迈着步子走开了。

人生写意的生活,或许只有老时才得以享受,亦或者在旅途中方可感受。

我为风筝写下了这么一句,落在云朵上,无忧无虑的翱翔,这早非平常。小七他们看了看时间,说道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是啊!我留恋地向公园道一声晚安。

住宿

夜深,天也冷了。这冷是属于黑夜的,白日里的躁动,在黑夜中如数洗净,都安静下来。小七很快到站,去了他同学那里留宿。而我则依然呆在车上和邓他们一起,车徐徐地行驶着。

“徐徐的前行,安静的心灵,夜色如水一般冰”。

坐着车里,我也能感觉到外面的啸风和清寒。车上人很多,很多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看不到了邓和他的女朋友。一开始,我颇不习惯,因为陌生了几分,自己像是被隔离了一样,我只能沉默不语,或凝思、或呆看窗外、或慢慢等待终点的那一站。

其实,我在想。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少一个熟悉的人和多一个陌生的人,但是陌生会变得渐渐熟悉,熟悉后又会变得渐渐分别。在这样的无限循环里,我们人生也富有变幻的色彩。

不知不觉中,车到站了。

人在安静中就很想睡去,我有了睡意,其实我并不是真正的想睡,只不过是想把自己心澄清而已。我们三人走在回邓家的路上,两边的风景树高高立着,被灯拉长的影子活像树精灵在招手。邓的女友心有些微惊,飞蛾一直向着灯扑着。

“一种死胡同,谁似飞蛾尽捕风,一切都是空。”我又随笔一句写道。

走着走着,我们决定走小道了。夜深,小道漆黑黑的。我是近视眼,因此看东西有些费力,于是步子也就不由地慢了几分。因为这缘故,我也开始牢骚起来抱怨起来。邓把手机给我照明,我同时给他们开路。小道许是鲜有人走,草被没有被完全的踩塌下来。柔柔的触碰着我的裤腿,舒适极了。我之前怨言愤懑也都随之一扫而空了。

远处,微弱的光线闪入我的视线中,我知道我们快到家了。夜深虫鸣,我们也在路上偶遇一条小毒蛇,因为头是三角形的。不过,我们形如陌路,彼此安然无恙。有时我想人和自然是可以和谐的凑在一起。

那晚,我久久不能眠。

“陋室无长物,小蚊款嘉宾”。

艾溪湖

下午五点多钟,我们一行人在小七寄住的那所学校会面,商量一会,我们决定去艾溪湖。这天晓彬带着家属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中,我们在学校里租了自行车,大摇大摆的在大街上追逐。

路上的少年,随风相伴舞翩翩,夏日都不炎。

我和小七共骑一辆车,邓和他女友一块,我们一前一后摆成阵势,一路赏花,虽是走马观花,但是也十分惬意。艾溪湖湿地公园,占地多少,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这个公园也够我们有的骑了。湖很大,我们都将速度放慢一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二是可以不用再走马观花而是细细观赏了。公园里有许多人乘着假期来游玩,我们原本打算租船游湖的,但是无奈价格较高只好放弃了。寻了处地,我们停下来,静静地坐着,坐在柔柔的草地上,舒适极了!我的前方就是湖畔,在湖中芦苇深处,我瞥见一只野鸭在那里寻觅。

乘着休息,我不觉在想,我们应该用脚走遍艾溪湖,而不是骑车。骑车虽然有骑车的方便,步行倒也有步行的乐趣。起码心灵上更觉充实。脚触摸着地总比不着地要踏实不是么?

下午的艾溪湖风景不错,太阳虽然还热但也只剩余温了,更何况我们骑着车而且有带着湖水气味的风一路相伴,那一点热倒也不算热了。看着宽广的湖面,湖中有些许岛屿,岛上绿油油的,夏天的春味。我看着邓还有小七他们,每个人都是享受的神情,自然或许就是这般的温馨,我觉得这种体会很难在匆匆忙忙的现代人身上找到了,也只有旅游时方可一瞥。

自然的和谐,哪里还存有一些,吃一吃茶叶。这一天,我写下了这句话。

邓的女友很天真,在自然中更有韵味。我们骑着车一路浏览着风景,她拿出来手机为我们拍照,想让这短暂的一刻成为永恒。是啊!有什么能值得我们珍藏呢?回忆就是最美最珍贵的珍藏了。

艾溪湖中的景色在落日斜晖中发出淡淡光芒,我们朝着太阳的方向行去。不愿意就这么让这一天过去,于是,我们骑得愈加的卖力,耳边传来呼呼的风声,艾溪湖就这样被我们饶了一整圈。

游了艾溪湖,我脑海中不由想起了松尾芭蕉咏松岛的俳句——松岛啊,松岛啊松岛,松岛。我也不由赞叹道:艾溪湖啊,艾溪湖啊艾溪湖,艾溪湖。

溜冰

翌日下午,我们去了太子殿的溜冰场。躁动、激情、疯狂。我想不出其他的词来形容了。我,一介书生如今也来疯狂一番,想来我不又觉得自己胆大。

买了门票进去,我们换上了溜冰鞋。我刚想站起,岂料“砰”的一声,我跌倒了。我想站起来,“砰”的一声,我又倒了下去。看着他们都顺顺利利地进入了场地里面,我着急了。可是,心越急,我就越不能站起。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婴孩学步一样,如果有人来搀扶一下,就好多了。可能是我运气不错,心想就事成。一个16岁的小姑娘就过来将我搀扶进去。

场地里,光线昏暗。只有闪光灯不停的闪烁着,室内热歌轰轰响起。一群少男少女都在场地里疯狂着挥洒着青春。这个少女领着我绕着场地一圈一圈地滑着,我们跌倒过,我们流了汗,我们手挽手。终于,在她的努力下,我找到了一点感觉。

我第一次进入这个地方,真的很震撼。不光是震撼这些人的高超技术,我觉得他们更懂得生活。怎么守得住?既然青春留不住,不如像蝶舞。我心中有了这句话,感慨万千。苏轼哀“吾生之须臾。”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所以,我们要学会懂得生活。一生之中,应该也要有过激情、有过躁动和有过疯狂,要不然就真的老了。

溜冰真的很累,身心都累,我们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着,因为怕被别人撞到。正如小七说“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刺激。”我感同身受。

五一节假,时日本就不多,不过这一次溜冰真值的。我在想如果我没有这次经历,我可能都不好意思说我也曾有过自己的青春。虽然,跌跌撞撞,身上留有淤痕,但是这是我的骄傲,同样这淤痕也是我曾激情过的见证。

我们一直在溜冰场待到下午五点半才离去。

“怎么守得住?既然青春留不住,不如像蝶舞。”晚上回到邓的家里,我在临睡前写下了这句在笔记本上。

结语

我曾经知道松尾芭蕉的传世之作《奥洲小道》,今学芭蕉做五一三日之游的纪行文。虽自己写有俳句,但不敢与芭蕉先生相比肩。但是,旅游一事,不管从古到今都总会触动人的心弦,从而得到某些感触,我只是记下我的思绪和旅行的事件,作为回忆。

三日游记散文 篇2

一、苏轼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与精神

苏轼 (1037—1101) 一生宦海浮沉, 共创作游记散文约64篇, 其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 艺术价格高。总体上看, 其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与精神体现在: (1) 游记散文反映的思想和艺术风貌呈阶段性, 即初入仕途、在朝任职、外任、谪居等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 苏轼所创作的游记散文都有现实的影子。如果以非文学家的身份来审视苏轼, 后人会明了他是一个忧国忧民、勤政爱民的官员, 但其文人的性格与当时复杂多变的政局不吻合, 其文人的性格和求真的态度让他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在这种人生大的波浪下, 苏轼所创作的游记散文既求游记之实, 又在游记中不断注入个人内心思想。 (2) 苏轼的散文注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注重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这种思想在其游记散文中几乎贯穿全部。苏轼有言“言必中当世之过”, 就是指文章应该具有批判精神, 应该立足于现实, 对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加以批评。散文同样如此, 总体上要做到以文载道, 歌颂、传扬美好的社会价值, 对现实敢于切中时弊, 治理和疗救不良的社会病害, 体恤、关心民间疾苦。 (3) 创作自由, 为文立意。苏轼的游记散文姿态横生, 这与其性格放达又追求散文创作的自由的思想相关。苏轼的游记散文不拘泥于人和物, 他提倡自然为文, 反对尚奇猎险, 反对束缚, 正是他的思想和个性在游记散文创作理论中的体现。因此其游记散文纹理自然, 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塑造对象也鲜明生动。

二、苏轼游记散文及文化背景分析

1. 初出茅庐, 重视现实。

苏轼真正开始创作游记散文始于其第一次入官之时。24—27岁 (1061—1064) 的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期间, 大约创作了《滟滪堆赋》、《喜雨亭记》、《凤鸣骚记》、《凌虚台记》等4篇游记散文。这一期间苏轼的游记散文量虽少, 但从这仅有的几篇散文中仍可窥见苏轼当时的鲜明的治国抱负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苏轼与其他文人的重要不同就是他在骨子里面认识到文人参政应少一些浪漫主义精神, 更多地重视社会现实。这四篇游记散文中其实也就深刻的反映了他这一思想。1061年宋英宗即位, 1063年宋英宗即位, 1067年宋神宗即位, 这期间朝局动荡, 党派纷争严重, 社会矛盾较多。作为知识分子, 苏轼深刻认识到要有为国作贡献的抱负, 但又要实事求是。《滟滪堆赋》的本意是说明因船沉没而埋怨和愤恨江中礁石是没有道理的, 不仅如此, 这些礁石还因为阻碍汹涌的河水而没有产生更大的危害而有功, 汹涌的江水也因为滟滪堆的存在而认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 而“安行而不敢怒”地向东流去。苏轼认为, 人要意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样遇到危险时就能从容应对, 迎难而上。该游记散文因水而写, 但其实也是其自己的写照, 其后来也能够乐观应对一切困难。《凤鸣骚记》是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的名篇, 该文记述了凤鸣骚的变化和修整过程并由此发感慨。“古之君子不择居而安, 安则乐, 乐则喜从事, 使人而皆喜从事, 则天下何足治软”, 苏轼赞扬那写从小事做起的改革精神, 也说明苏轼当时有着一步一步踏实干的思想。再看此时的《喜雨亭记》, 该游记散文由“亭”而始, 也由“亭”而终。作者雨中观亭, 亭中观物, 把“亭”“雨”和百姓的“忧”“喜”融汇一起, 充分体现了他与民忧乐与共的思想, 但是整个文章总体上又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苏轼深刻的认识社会现实的想法还体现在《凌虚台记》中, 游历凌虚台时, 因其以前的繁华到现在的破旧衰败, 苏轼大有感慨, 但他尊重这种社会变迁, 并认为万物皆有废毁, 繁荣的宋王朝也将化为垄亩丘墟, 虽刚入仕途但忧患意识极强。

2. 入京为官, 忍辱负重。

1064—1072年是苏轼入京做官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游记散文只有三篇:《墨君堂记》、《四菩萨阁记》、《北海十二石记》。这一时期北宋党派之争开始, 新旧党中人多为科举而入仕的文人, 他们有感激论事的参与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精神, 各方人士各陈政见, 但因为神宗时期其反对新法和后来与司马光政见不合、与程颐等争古礼而先后与新旧两派产生隔阂。这一期间苏轼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政治斗争中, 游记散文少也成必然结果了。《墨君堂记》是游历时因竹子而写的一篇散文, 但正如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用竹来描绘自己心境一样, 苏轼也用竹子对世人进行了一番评论, 文中有关竹子的描写:“风雪凌厉以观其操, 崖石牵确以致其节。得志, 遂茂而不骄;不得志, 瘁痔而不辱”, 苏轼赞扬竹子这种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忍辱负重的品德, 其实也间接反映了身在官场斗争漩涡中苏轼采取的一种为人处世态度。至于《北海十二石记》, 是以石头的坚硬来赞扬吴子野异于他人之处在于做事有毅力, 正所谓“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此散文写于苏轼临登州观大海之后, 当时仕途不太如意, 这篇游记散文应是苏轼当时内心写照:好事多磨、忍辱负重。《四菩萨阁记》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表达作者对四版画的珍爱, 借父亲对的四版画的喜爱流露对父亲的怀念。这三篇游记散文看似没有什么联系, 都只是其生活中因点滴事情而引发的感慨, 但总体上可以窥见其当时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郁闷, 已经看不到当初苏轼的那种豪迈与情怀, 也与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豪放派”苏轼相去甚远。事实上, 这一段经历促使他有了心慕江湖、潜心追求文学艺术、崇尚自然的思想。

3. 出任地方, 勤政爱民。

1072年, 苏轼自请外任以避祸, 先后为官多地, 直至1079年, 这为他大量的游记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另外为官地方之后, 苏轼有了更多的心情来处理地方事务, 党派纷争没有了, 政治抱负可以再次施展。总体上这一段时期的苏轼积极向上、进退随缘但以进为主。从京师到地方, 苏轼也经历了曾经的政治斗争, 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因此这一时期苏轼的游记散文较多, 约20篇, 思想表现也颇为复杂。《沁园春》为地方上任途中所作, 描述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想建功立业又想安然遂性, 最后他选择了“中隐”, 也即进退随缘但以进为主。《超然台记》反映了他这种思想, 游历亭台堂阁之后, 他写道“人之所欲无穷,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说明了一个人的苦与乐, 关键在于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不是物质生活。类似的游记散文如《宝绘堂记》、《游桓山记》、《墨妙亭记》、《醉白堂记》、《盖公堂记》等无不反映了这一点。以《盖公堂记》为例, 作者游历盖公堂 (盖公为乡人治病) , 引出治国的良方, 他认为劳民、伤民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 而是要遵循“一切与之休息”“治道贵清净”的原则。事实上当时北宋因为急于求成的变法而导致民怨四起。这一时期的苏轼已经不再追求在官场上大有作为, 但不代表他忘记了对大众的关怀。游记散文《雩泉记》写的是关于东武郡民向常山求雨的事情, 苏轼有“呻吟其所疾痛, 亦多矣”的感慨, 《墨宝堂记》批评了世人不得其法而好恶不当的陋习。作为豪放派大文豪, 这一时期的游历散文佳作还有《放鹤亭记》, 这篇文章中作者不言国家大事, 寄情山野, 寻求超逸, 全篇紧扣“鹤”, 以“鹤”寓人、寓物与意境, 散文尽显豪放, 但这种“乐”仍然只是表面的, 关心民众、忧伤朝局的文人心思仍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文中所说“处之期年, 而貌加丰, 发之白者, 日以反黑”。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苏轼尽管不如意, 但仍然积极向上, 勤政爱民, 但面对顺境逆境、面对政令得失时, 苏轼更能从容、坦然面对。

4. 被贬黄州, 凤凰涅槃。

1079年, 因“乌台诗案”他一夜之间从名满天下的士大夫沦为性命堪忧的阶下囚, 及至被贬黄州。这一段生活经历洗涤了苏轼, 让其出了世俗的羁绊, 能静观社会人生, 体悟自然和社会的真实的存在, 为后期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及至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苏轼游记散文的代表作赤壁前后赋就创作于此期。一游赤壁, 有美景“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有心迹“桂掉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有宇宙人生的阐释“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和“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思想何其豪放。作者忘却了此时被贬的郁闷, 而是将自己置身于魅力的江水美景和宇宙世界, 万物永恒, 豪情自然喷发。该游记散文从“乐一悲一乐”出发, 将作者复杂的心态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展露无遗。三个月后二游赤壁之时, 江山已面目全非。同样是游记散文, 《后赤壁赋》另有一番味道。作者弃舟登岸, 但见环境幽峭冷峻, 山川奇险, 同游客人不能至, 作者自觉不畏艰险, 奋力攀登, 曲高和寡。结合当时苏轼所处的政治环境, 由此可见即便被贬, 苏轼仍然有着远大豪情, 不敢沉沦, 而是决心挣脱政治现实的羁绊, 勇于探索追求, 只不过此时苏轼的追求已经转向文学和诗词创作上, 那首伟大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创作于此时期。此时的苏轼再游历之时, 多以超然脱俗的姿态来描绘自己。如《雪堂记》, 游历学堂之后苏轼认为这是一个世外桃源, 其乐融融, 尽管深陷政治漩涡, 但他感到了欣慰和满足, 没有丝毫的沉沦和颓丧。后期的《陈氏草堂》、《赠游浙僧》、《记游松风亭》、《游白水书付过》、《题合江楼》、《过大庚岭》等无不说明苏轼此时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游历民间也关心民众, 但豪放、乐观, 追求自然和道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邓妙慈.雨洗东坡月色清[J].汕头大学学报, 2008 (1) .

[2]张惠民.张进.士气文心[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 篇3

明·徐宏祖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

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

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导者止供炬爇火,无肯为前驱者。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既低而复隘,且水没其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火炬,平出水上,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余,然俱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尺五,高二尺,而水没其中者亦尺五,隙之余水面者,五寸而已。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守衣外洞,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余亦曾没膝浸服,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而洞当风口,飕飕弥甚。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出洞,披衣犹觉周身起粟,乃爇火洞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已在枣橡岭之西矣。 (选自《楚游日记》)

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由洞出,有二派 派:通“脉”,支流

B. 遇樵者,引至上清潭 引:带领、引导

C. 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蛇:一种爬行动物

D. 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 循:顺着、沿着

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俱以沛公言报项王

B. 余闻之,益喜甚/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 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若无罪而就死地

D. 俱温然不觉其寒/苏子愀然

3. 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一个注重实地考察的游记作家,尚且会被《志》所“误导”,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

B. 作者听了当地土著居民关于“神龙蛰伏藏处”的话后,“益喜甚”,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能见到“神龙”的强烈愿望。

C. 作者在上清潭的洞里“解衣伏水,蛇行以进”,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探奇揽胜而亲身实践的精神,也从侧面启示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游之乐”。

D. 本文短小精悍,记游清晰,不仅在写法上注重详略得当,而且善用对比,如通过“我”和“导者”、“仆”人的对比,反衬“我”注重亲身实践、甘冒风险以求得“游之乐”的精神。

4.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

②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

③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

5.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水 由 洞 出 有 二 派 自 洞 后 者 汇 而 不 流 由 洞 左 者 乃 洞 南 旁 窦 其 出 甚 急

6. 文章写“土人”“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和“导者”“无肯为前驱者”的用意何在?

北京三日的散文 篇4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要游历四方,在古代,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今交通四通八达,“一日看尽长安花”早已经是小意思了,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到过北京,这不能不让人不好意思,而且简直就是井底之蛙了。因此,北京之旅就成了我的梦想。

1月18日,妻子去北京开奔驰年会,力邀我同去,但是我婉拒了,只是开车送她上了飞机就回来了,也没有作什么想法。晚上,妻子再次相邀,并订好了次日的机票,我若再不答应,岂不是太不罗曼蒂克了?

次日,中午,飞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舱外艳阳当空,晴天万里,对于我,一个南方人,果然是难得的好天气。可是,才走不到几分钟,就觉得身上的热气无影无踪,拿行礼的手还微微地僵硬起来。赶紧打的到国航万丽酒店,已是下午两点来钟了。妻子还要开会,也罢,干脆歇歇再一起出去好了。

黄昏时候,妻子回来了。商议到哪里去,想起下午看的电视,说王府井是近百年的商业街,一定别有繁华,怎么能不逛一逛呢?

当然,我们还是打的。的士师傅把我们送到新东方天地,说,前面就是了。下车步行,华灯齐上,寒风凛凛,只想把自己装进套子里就好。在一个转角处的墙上,一面金黄色的招牌相当醒目,上书“王府井”三个大字,显然是取“金子招牌”的意思了。赶快留影纪念,继续前行。

一路上,也不记得什么有名店铺,什么著名品牌,反正也没多少银子,也不打算和仅有的几张人民币说再见,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问问罢了。来到一个卖小吃的巷子,什么冰糖葫芦,狗不理,羊肉串,牛肉串,蚕蛹串,蝉壳串等等,应有尽有,不应有也有。我们只买了一串牛肉,一串羊肉,毕竟那些奇怪的东西,饱一饱眼福就可以了,真要吃,还得下决心的。

不过半个小时,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路口还设置了些障碍,想必是阻止车辆进入的,原来这条商业街也到了尽头。仔细想想,这条街也不过几百米而已,真要说起来,也算不了什么,现在国内稍微上点档次的城市,都时兴建个步行街什么的,不见得就比它差了多少,甚至更繁华也未可知。

就在十字路口,又是一排整齐的小吃排挡,小吃大同小异。那时,我们的脸颊已经紧梆梆冷冰冰了,没有再作停留,径直走进了一家“大碗居”,里面是烛光摇曳,温暖如春。点的无非是北京烤鸭,干锅鹿肉,几个小菜,也没见烤鸭比家乡的好吃,鹿肉有什么特别,更没见服务员送上免费的茶水,看来,北京的水还真是金贵得很。只好花25元沏了一壶铁观音,倒还有些味道,醇香得可以。

吃饱喝足,身上又暖融融起来,但是总觉得有些失望,似乎也没开什么眼界,外面的世界没怎么精彩。不过,反正时间还早,索性再走走。

信步来到REGENT酒店外面,只见一些人隔着玻璃在那里指指点点。走近去,原来是两辆黑色汽车,劳斯莱斯的,古朴,典雅,庄重,大气,流畅,名副其实的超级品牌。转过去,是两辆兰博基尼,小巧灵动,惹人怜爱。再走几步,又是三辆炫红的法拉利,静如处子,优雅迷人。在法拉利的旁边,是两辆马莎拉蒂,稳重潇洒。我们对于汽车也不是外行,但是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超级名牌,也不免兴奋,特别是对法拉利轿跑情有独钟,马上觉得自己的奔驰坐骑是个灰姑娘了。

沿路返回,店铺开始打烊,王府井冷清下来。所谓繁华,不过是名气聚集人气,人气促进名气而已,算不得稀奇。

冷嗖嗖地,还是回去吧。

二、走进紫禁城

次日,我们的目的地当然是紫禁城。

上午十点来钟的样子,懒懒地起床。毕竟,一个城市再大,也经不起车轮的丈量的,没有必要去那么早。到酒店对面的酒家里吃了些涮羊肉什么的,权作午饭,就出发了。

经东长安街,到天安门也就半个小时。天安门,对于中国人是再熟悉不过的,那是首都的象征。在我们的印象里,它是金光闪闪的,如同佛光普照。当然,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好像也没那么雄伟。

长安街的北面就是天安门,以南则是天安门广场。据说,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广场的西南侧是人民大会堂,正对的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前,是一对汉白玉作的华表,以作装饰。左边的上部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更显时间的久远。踩着光滑的汉白玉地面,走进天安门,就算是进了古代皇帝的家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至高无上的皇帝已经走进了历史,皇宫也不过是一处寻常景点而已。今天,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也能进入皇宫,不能不感叹时代变迁,沧海桑田。

进了天安门,又是一个城楼,上书“端门”两个大字。城楼前是一个广场,广场上熙来攘往,还有很多人在做着买卖,和曾经的严肃对照,真是滑稽。右边的一排矮房子,是国旗护卫队的营房,还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武警战士。妻子笑言,那里想必就是曾经的太监的居所。

买票,进入端门,正对的就是权力颠峰——皇帝接见群臣,处理朝政的太和殿。太和殿高26米,是整个紫禁城最高的建筑。殿前三层汉白玉台阶,台阶下是可容万人的广场。难以想象,文武群臣山呼万岁,是何等的气势,端坐殿中的皇帝心中又是怎样的满足。可惜,太和殿正在维护,包得严严实实,不能一睹它的真容了。

广场的两边是一排并不高大的木房子,但是,它们也一样是声名显赫的。右边是文华殿,左边是武英殿,那是大学士办公的地方呢。清朝是没有宰相的,大学士也就相当于宰相的职务了,而五个大学士又以文华殿和武英殿为最高。

从太和殿侧面进去,就是另外两个主要建筑——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上朝前更衣休息的地方,没什么特别的;保和殿是皇帝接见家族大臣的,皇帝的宝座居中,高高在上,仍然突出皇位的威严。

穿过乾清门,就是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有时也在此过夜。如果要个做伴的,就由太监们把事先沐浴干净的妃子,用锦被一裹,光光的抬来,任其享用。

乾清宫的后面是坤宁宫,自此以后,通称后宫。里面住的,通通都是皇帝的老婆。向后望去,宫殿楼阁也不是很多,是住不了三千佳丽、七十二妃嫔的,估计也是夸张之辞。尽管如此,也大大超出了皇帝的能力,才上演了无数争宠的悲剧,流下几多怨春的泪水。

出来时,夕阳西下,紫禁城更显苍凉与落寞,真正的人去楼空,皇帝的子孙已经融入宫外纷繁的社会。也许,这样才是他们最好的结局,一个永恒的结局。

站在天安门外,望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望着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这个新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事的地方,忽然心有所悟。皇宫的主人是皇帝一个人,典型的“家天下”,而人民大会堂的主人是一群人民的代表,是“国天下”。鲜明的对比,当然一个只能走进不堪回首的历史,一个走向欣欣向荣的未来。

走进紫禁城,希望更多的人不仅仅是窥探皇帝的隐私,满足一时的好奇。也许这样,才能发挥它继续存在的价值。

三、探幽颐和园

第三天,依然是艳阳当空,一派“万里无云万里天”的气势。

还是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才前往颐和园。不过,这天多了个同伴,是妻子单位的女孩子,秘书白蓓莉。

在的士上,司机一个劲地说,这么好的天气,应该是登高望远,去看看长城或者是爬一爬香山,才有味道。毛主席不也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说实在的,长城一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曾经是我们的梦想。谁知道小白马上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是笨蛋”。也确实,长城的气势当然无与伦比,可是长城的血汗不也是旷古绝今的吗?何况,自古以来,长城既没有挡住北方民族的骚扰,也没能抵御日寇铁蹄对中华民族的践踏,又何傲之有呢?不看也罢。至于香山,那漫山的红叶已经随秋而去,也只剩下萧条与荒凉,还是不添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烦恼为好。司机无奈,径直送我们到了颐和园。

经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迎面就是些苍柏劲柳,假山池沼,堵住人的视线,并不能一览全景,估计也是“曲径通幽”的意思,就像美女欲露还遮,才更撩人。那些参天古木,少说也有百年之上,很容易就把人的思绪拉回遥远的从前。当初,光绪帝他爹,为了光绪的前程,从海军军费里挪了400多万两白银才建起了这座颐和园,孝敬给老佛爷慈禧养老散心。那实在是一笔巨额费用,换算成人民币起码也是几十个亿吧?

越走越深,浓荫匝地,光影斑驳,串行其中,恍若隔世之人。我在一棵柏树前停下来,双手环抱,竟然十分勉强。我虽不是关东大汉,却也非南方佳人,可见这树经历多少岁月,几多风霜,才有今日之粗壮。而这样的古木,触目皆是,不能不让人称奇。

再往里走,豁然开朗,昆明湖赫然在前。不是如西湖一样的杨柳依依,碧波涟涟,昆明湖整个湖面都是厚厚的冰层,上面还有很多散步的游人。抬头望天,碧蓝辽远,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而湖面的冰层更加晶莹,简直就是一个冰的湖泊了。这对于我们南方人,当然是难得一见的奇观,能不下湖走走?

走在冰封的湖面,感觉是那么的轻盈,不必担心冰层断裂,落入冰冷的湖水。可以跑可以跳可以滑,甚至可以打几个滚,心头涌起无限的悠闲和惬意,那岸边精致的长廊,高耸的佛香阁,看不看也无所谓了。环视四周,昆明湖也不是很大,所谓训练海军之说,真是荒唐。别说没有训练海军,就算训练出来了,能经得起大海的狂涛巨浪吗?那样的海军不败,真是天理难容。

岸边泊着一艘两层的石舫。顾名思义,石舫当然全是石头砌成,每一块石头都是精雕细画,精妙绝伦,世上无双。我们在此留影,不只是它的艺术,更因为它的奢华,令人警醒。

绕过石舫,就是苏州街。名为苏州,据说却是仿照西湖的苏堤而建。12座拱桥,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风格,也算特别,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兴趣,懒得去看了。

徂徕山游记经典写景游记散文 篇5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诗经·鲁颂》

初读这诗句,是进修时在《古代文学作品选》上读到的。句式整饬,铿锵有力,读来朗朗上口。我的家乡位于汶河岸边,东望徂徕山,宛如虬龙横卧,翘首摆尾,凌空欲飞,既神秘莫测,又奇幻好奇,不免心向往之。

岁在春日,正逢清明;春光明媚,鲜花争艳。恰是踏青赏景好时节。我和妻子开车前往心仪了很久的徂徕山旅行 ,我们沿着汶河大堤一路东行。堤坝上杨柳依依,排排列阵。河水明净,蜿蜒西去。花似红裙镶嵌,水如玉带缠绕。村落峥嵘,楼群栉比。这里土地肥沃、粮草丰美。古老的大汶口文化滋养了她的文明,使她端庄秀丽,厚重丰满。

很快,我们便驱车来到徂徕山脚下。在通往山顶的公路一侧,山头上,一巨大纪念碑直插云霄,高高矗立在苍松翠柏间,拾级而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巨型花岗岩石上,镌刻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十二个镏金大字,笔力苍劲,入石三分。透射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畏艰难,戮力共为,力挽狂澜,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和意志。

瞻仰完纪念碑,我们沿环山公路盘旋而上。道路险象环生。曲折、路险、景奇。松柏森森遮天蔽日,溪流泠泠叮叮淙淙。似仙境缠身,如丝竹奏鸣。花香袭人;群蝶翔舞,鸟鸣深磎。经盘旋往复,便到达山顶。山顶上“庆回归”石刻醒目,表达了香港回归时莘莘学子们那份喜悦和欢庆,刻石以志,永难忘怀。立山顶,极目四望,泰山巍峨挺拔,似巨大屏障护佑着徂徕山;南望汶水,光明似镜,玉带般缠绕着徂徕山。如此盛景,曾引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携手同游。他们千里迢迢,不辞辛苦,若不是被秀丽风景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他们怎能留下名篇佳作及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二圣宫前,诗仙、诗圣分手处追思,高人仙鹤般羽去,古迹遗风尚存,峨峨高山,仰慕不已!

若非亲临此山,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仍不为我所信。那个年代,生产落后,温饱难以解决,竟然创造出此等惊人奇迹,前辈战天斗地之精神,气魄之豪迈, 令后人扼腕赞叹,五体投地。

和风流畅,花好景美,红男绿女,或结伴而行,或扶老携幼,流连忘返。人生如此,又有何羡?

桂林游记的散文 篇6

后来,我读阿紫笔下的漓江风情画,更是深深的折服了我,吸引着我,让我对这从小向往的地方,更添一份渴望,此生,一定要去一次桂林,游一次漓江,吃一次正宗的桂林米粉,穿一次正统的壮族少女服饰,欣赏一次刘三姐和阿牛哥订情的大榕树。

在钢筋水泥的地方呆久了,忽然就生了无数的厌烦心,仿佛心底有个声音一直在喊,出发吧,出发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那传说中的灵山秀水,去感受那传说中的风土人情。

当那天花落在群里问:“同学们,为了庆祝六一的到来,为了我们永不丢失的纯真年代,一起去流浪吧,送给我们久违的六一节礼物,地点你们选”。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敲了二个字:“桂林”。当时大家问我:“冰冰你可想清楚了,桂林多雨,雨多蚊虫多,你确定你要去桂林”?我无比坚定的回答他:“确定,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等我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大家都被逗笑了,后来,便订了目的地:桂林阳朔!

飞驰的大巴上,沿途的风景飞快的向后翻去,雀跃的心情,怎么也压抑不住,一路上都在傻笑着,打闹着。傍晚时分,到达梧州,导游让大家下车,自由活动。映入眼底的,是一大片让人欣喜的绿,透着无限的生命力,向外延伸着,像我们常穿的篷篷裙,山顶的信号塔、高压线,此时也像裙摆上装饰的蕾丝带一样,让人觉得那么和谐自然,不复我在闹市看到它的杂乱。人们常说,美由心生,看来确实如此。

到达阳朔,已是夜晚12点,长途的颠簸,让大家都疲惫不堪,我和Ivy一个房间,洗漱后,共享了她的美美面膜,还没等揭下,我已沉沉睡去。

当第一缕晨光,随着鸡鸣声的到来,导游的内线电话也跟着响起,提醒着我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拉开窗帘,桂花的清新弥漫在空中,透过古色古色的仿古木格窗,远处还是雾蒙蒙的一片,看不真切,忽然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可能是我极少出门的原因,忽然到了陌生的地方,醒来也没有闹钟一直吵个不停,便产生不真实的错觉。Ivy催我,你还在窗口发什么呆,快去准备啦,一会导游要催了,我们今天去吃正宗的桂林米粉”。

换上美衣,背上背包:“桂林,我终于来了”。去吃了正宗的桂林米粉和酸笋,第一站,我们去了遇龙河漂流,刚下过雨,水不算清澈,远远的从上面流下来,经过坝口,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河面上,三三二二的竹筏顺着河道飘荡。竹筏上,有身着民族服饰的阿妹手拿扩音器在唱山歌,你若能合上,她便会送你一只小巧的锈球,我没合上,不过美丽的阿妹还是送了我一只小小的锈球,柔柔的道一句:“欢迎你,远道而来的客人,祝你幸福”!临水搭建的戏台上,四大才子在那依依呀呀的唱山歌,惹得竹筏上的阿妹一脸娇羞,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见此神情,猜想大约唱的便是爱情一类的歌吧。前方回流道口,脸晒得黑黑的阿翁,戴着斗笠赶着鸬鹚在抓鱼,像极了以前课本上的那张老翁小舟独立的景象。

吃罢农家菜,下午,我们去了溶洞奇观蝴蝶谷,乘船进入溶洞,清凉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彩灯的照映下,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欢迎着我们,忽然有了盗墓笔记里吴邪和小哥进入盗洞的感觉,我真扫兴,如此美景怎么会联想到那么恐怖的场景呢。

关于西游记里的东海龙宫的拍摄,在导游的尾尾道来下,一切都鲜活起来,仿佛看见,那老态龙钟的龙王,被三太子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被彩灯一照,更显滑稽。至溶洞深处,便是著名的蝴蝶泉了,洁白的钟乳石,像轻盈的蝴蝶翅膀,在叮叮咚咚声中展翅欲飞。更往深处行,便是有名的海市蜃楼聚龙潭,五彩的光影下,已然分不清哪是实物哪是虚影,一片五彩缤纷,惹得游人纷纷排队留影。

溶洞的尽头,吊桥连着对面的小山,人走上去,晃晃悠悠的特别好玩,曲曲折折的上到山顶,附视整个蝴蝶谷内外的美景,可能我们来的时间不对,很遗憾,没有欣赏到谷内蝴蝶纷纷的美丽景象,却看幸观看到美丽的壮族姑娘们,穿着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手牵着手载歌载舞。

欣赏完蝴蝶谷的美景,我们去了图腾古道,体验甑皮岩人的返祖生活,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有女王坐在门口的宝座上和我们留影,皮肤黑黑的阿布和阿丽丽,甩着长长的头发,跳着欢快的草裙舞,拍着嘴巴发出哇哇的声音,和我们打招呼,道路二旁,错落着小木屋,其间有阿丽丽或在织布、做饭、带孩子……面对我们的围观一点也不怕生,哇哇的和我们打招呼。迂回路口,有阿布给我们画上代表尊贵客人的黄色图腾,一大群人跳着欢迎的舞蹈涌过来,拉着大家一起跳,导游在一边笑着喊,千万不要踩到他们的脚哦,如果踩到谁的脚了,今晚,就要跟他走的哟,惹来大家的笑声一片。

前方路口,有美丽的阿丽丽在比舞招亲,阿杰有幸被招中,热情美丽的姑娘抱紧他的胳膊不放手,大家起哄让他留下来,后来,阿杰唱了一首歌送给美丽的姑娘,才让我们继续前进。广场里,帅气的阿布和美丽的阿丽丽在吞火、碎玻璃、舞蛇、、木鼓、草裙舞……一幕幕,映在夕阳里,映在我们的心里,这美丽的图腾古道,热情美丽的甑皮人。

晚上,我们去了西街,夜幕下的阳朔西街,游人如潮。如果说桂林的山水是那如诗如画古典美人儿,遗世而独立,手中琴声悠悠,于轻挑慢捻中细数红尘万千。那么阳朔西街,就是那时尚尖上的前沿人物,它鲜妍,它热情,它,魅力四射!街道两旁,各种当地风情的织布、头饰,玩偶,琳琅满目。我和Ivy挑了小镜子、手织围巾、孔雀裙。街边大小酒吧林立,吧台前,烟雾弥漫处,火辣的性感女郎,热情的扭动着钢管舞,周围,尖叫声此起彼伏,我静坐一旁,看这一处静中取闹,仿佛又回到了灯红酒绿的都市中。

第二天,便去了梦中的漓江。路旁,有阿婆向我们兜售花环,配了我的白裙,仙气十足。我们乘了竹筏,开始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天空飘洒着细雨,漓江烟雨迷蒙。风轻轻,叶清灵,绿意写在盎然生机的大自然里。雨绵绵,草碧清,清秀印在灵山秀水的生命里。云悠悠,歌飞扬,歌声回荡在漓江两岸边。一层一层的石灰岩旁,凤尾竹哗啦啦的响,似乎在合着我们的歌声一样。更远处,那唱山歌的阿妹,俏生生的立在船头,满头银饰在水色滟潋处,闪着柔和的光芒。水绕人间流,歌随水而飘,人,菀在水中央!

芳草连天远,云雾绕山涧……

江中有岛,我们下了竹筏,去岛上拍照,穿上正宗的壮族服饰,扮成那壮族少女,体验一回异族风情,拉了花落穿上那壮族少年服饰,和我们留影。玩到兴起,把我的花环戴在他头上,让他穿上少女的服饰,和我这个假少年在漓江留影,他也任由我们胡闹,一幅万事好商量的好好先生样子,其实,能和他胡闹的机会那么少,那么少,回去后,他又变成那个严谨认真的学长了。

闹够了,疯够了,筏工吹起号子催我们了,开始下一程的旅行。一时兴起,坐于船头,撩起阵阵水珠攻向Ivy,在晨光中映出一道彩虹,映衬出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好像现在不真实的幸福一样,这样的快乐,却总也到不了心底,也许,是担心着马上面临失去的忧虑,也许,这本身就是不属于我的幸福。不想了,累!捻一块桂花糕,入品既溶,香甜的气息萦绕舌尖,想,这香甜的桂花,是否产于这坐山上,亦或那坐山呢?Ivy和Joan不吃,说甜食会长胖,被我爆打,硬逼着她吃了二小盒,来了桂林不吃桂花糕,不是白来了么。

三个多小时的漓江漂流,似乎还没玩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下过雨,漓江的水泛着浑,没能欣赏到课本上漓江的清、静、绿。还好,两岸的一片翠绿,让看久了钢筋水泥的眼睛,享受一场春天的色彩盛晏。感觉眼眼更明亮了,世界更清晰了,你和我,更近了。不知名的小花,密密的花苞藏在翠绿间,鼓着圆圆的笑脸,有胆儿大一点的,悄悄的露出半边嫩黄的脸,在阳光下颤微微的笑。

最后一站,去了大榕树,当年刘三姐和阿牛哥订亲的地方,那枝繁叶茂的千年大榕树,已经很大很大了,周围植有树杆来撑住它的枝桠,传闻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树围有7米多,远远望去,就像一顶巨大的绿色伞盖,罩着伞下游人如织,周围装有栅栏,游人如果绕树三圈,然后许愿,就能得到刘三姐和阿牛哥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晚上,我、Ivy、Joan、Kelly在窗前看星星,4个女人说了半宿的话,讲学校的趣事,作弄老师、戏损室友。讲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和妈妈作对,跑同学家让她着急到处找。讲以前喜欢的某某男生,见着他就脸红,连话都讲不出来。讲到最后,说起了生活的无奈,工作的艰辛,一起骂无良老板,一起抱怨社会的各种不公平,一起想家想妈妈,Joan和Kelly也没有回房间,四个女人聊着聊着就这样东倒西歪的睡着了。

三日游记散文 篇7

一、联系时代,把握品析重心

我们在教学中应依据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有针对性地对诗文进行品评。

例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参与了王叔文发起的变革活动,作者株连获罪,被远放永州,做了永州司马。到那以后,他的母亲亡故,王叔文也被处以极刑,自己则在一片质疑、诽谤、诬陷声中抑郁消沉。永州风光绮丽雄伟,为常人所不知。柳宗元便带着朋友一起游玩赏景,饮酒作诗,怡然自乐,甚至到了红日西沉而不觉的地步。此时的柳宗元觉得自己身心与瞬息万变的造化万物相融为一,遁入物我两忘之境。于是这时才感觉到,先前所谓 “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历,而“始得西山”之后才明白,现在才是“游”的真正开始。作者这一感悟非常珍贵,这是其内心明朗、境界提升的真实表现。仕途坎坷,遭逢贬谪,给了作者沉重的打击,此时才得以解脱,有了希望,看清了将来,这便是柳宗元西山宴游的主要收获。

有的游记散文重在欣赏诗文内容,有的作品重在体味思想感情。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评文章的时候,可以依照文章的时代特征,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使他们乐在其中。只有如此才能够引领他们走进作品深处,探寻游记散文的“真滋味”。

二、多元对比,升华主旨情感

读者在欣赏古代游记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诗人描绘的景物,徜徉于“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林,陶醉于“涛澜汹涌”的江河。如何走入这美景,让文章的内涵更加明朗呢?多元对比便是不二之选。

例如苏东坡的《赤壁赋》,这篇散文从月夜泛游写起,酌酒作诗,作者完全被此时的美景吸引,忘记了尘世的烦恼,获得了心情的释放,沉浸在快乐之中;再写兴亡变化,顿觉人生的短暂所以又因客观现实的不可抗性而深感苦恼;最后通过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物我共存的超然洒脱的人生感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进行对比此文也是作者官场失利而沦落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游历之前内心苦闷难解,游历之后心旷神怡,抑郁冰释,冥冥之中与万物合为一体,柳宗元利用这篇文章来表达他被贬谪之后的心理变化,借此表达其纵情天地的情怀。两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无论在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创作思想方面都有相通之处,通过多元对比,使文章主旨越发突显

三、内外链接,引导知人论世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让学生把课文与课外读物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景、情、议论间的关系,知人论世。如此有利于同学们更深层次地探寻文章的深意。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首先找到“于是饮酒乐甚”“哀吾生之须臾”“客喜而笑”几个重点句,从而明确作者的感情轨迹是“乐——哀——喜”。这个情感轨迹是如何产生的呢?探寻作者的内心不难发现,“乐”源自于山水景致,即使是“乐”,也是暂得其乐,紧接着便在雄伟无尽的长江面前感受到天地之无边无穷,而自己却是那么的渺小可怜,“哀叹”便理所当然了。“喜”源自于“悟”,羡慕只能平添愁怨,倒不如“共适”来得轻松自在,而这种在宇宙万物面前的思考与《兰亭集序》有着类似之处。因此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兰亭集序》来讲解,这篇文章的情感轨迹是“乐——痛——悲”。与朋友相聚在风景优美的会稽山,流觞曲水,吟诗抒怀,这是“山水之乐”,然而这种“乐”也是暂得之乐,面对无穷的宇宙,作者也展开了思考,自己短暂的生命在无尽的时间与空间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提,“死生亦大”的悲叹油然而生,成为千古悲叹。

古代诗文距今久远,写作背景比较复杂,所以运用内外链接、知人论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底蕴。

玫瑰峰游记散文 篇8

玫瑰峰游记散文范文一:

玫瑰峰位于阿尔山市西北约25公里处,是一处由十余座石峰组成的山石景区,石峰错落有致,犬牙交错。

玫瑰峰的春天

因石峰大部分呈红褐色,因此得名“玫瑰峰”,也叫“红石砬子”。

玫瑰峰的夏天

从玫瑰峰的中间石阶向上,左侧山峰几乎呈九十度直角,非常险峻。

玫瑰峰的冬天

登上玫瑰峰,一路的风景尽收眼底:红褐色的石峰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巍峨壮观。

玫瑰峰的秋天

山下沧桑古道,仿佛在诉说成吉思汗征战的辉煌历史。

玫瑰峰游记散文范文二:

玫瑰峰,位于阿尔山市正北方约25公里,在伊尔施镇西北10公里处,当地又称红石砬子。

玫瑰峰山体由花岗正长岩或红色砂岩组成,总体呈红褐色,故名红石砂子。因长期地壳抬升,经强烈的河流切割侵蚀和寒冻风化作用,形成峰岭嵯峨、险谷纵横的地貌景观,十几座陡峭的山峰参差错落,造型各异,巍峨壮观。

玫瑰峰名字的由来,能从历史的残片中发现蛛丝马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从大兴安岭起飞的英雄,而成吉思汗漠北铁骑的摇篮就是处于大兴安岭森林向草原过渡的阿尔山地区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玫瑰峰下一条军事通道就是成吉思汗阙奕坛之战的战场。

玫瑰峰是一处由10余座石峰组成的山石景区,石峰错落有致,犬牙交错,奇伟挺拔,巍峨壮观,因石峰大部分呈红褐色,因此得名“玫瑰峰”,也叫“红石砬子”。玫瑰峰名字的由来,还真能从历史的残片中发现蛛丝马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漠北铁骑的摇篮就是处于大兴安岭森林向草原过渡的阿尔山地区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玫瑰峰下的一条军事通道就是成吉思汗阙奕坛之战的战场。

现今阿尔山背靠大兴安岭森林,面向辽阔草原的广大地域曾是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的根据地。阿尔山玫瑰峰北的阙奕坛草原是成吉思汗漠北铁骑的摇篮,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南下、西征东进的力量之源。

从山下仰望玫瑰峰,真是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站在玫瑰峰前会令人感到历史的变迁与永恒,有一种忧郁的感动。山石有的象被甲的战将,有的象直播云霄的宝剑,有的象嘶鸣的战马。它们便是当年成吉思汗横扫天下的漠北铁骑的军阵吗?山峰无语,只有盘旋飞翔的鸽子哨出清丽的鸣叫。

从玫瑰峰的中间石阶向上,左侧山峰几乎呈90度直角,非常险峻。诗人伊德尔慨叹玫瑰峰“古今是关隘,曾有巨人来,雄伟玫瑰峰,可汗点将台。”

站在玫瑰峰最高俯视四野,起伏连绵的山岭承载着五彩缤纷的万物,如浪涛翻滚的麦田象大海一样辽阔,金灿灿的油菜花光彩夺目,苍劲无垠的森林使你感到生命的不尽意蕴,哈拉哈河宛如银链绕峰而去。峰下古道沧桑,诱发游人思古之幽情。

玫瑰峰游记散文范文三:

玫瑰峰在阿尔山的边缘处,我是今年暑假时和我的班主任赵老师还有同学们一起去的。玫瑰峰不是很高,但是它很光滑,它的颜色是玫瑰色的,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块块,但这些突出来的块块很光滑,山下还有一些火山熔岩。山上有无数的鸟,那里可能就是“鸟的天堂”吧!

玫瑰峰山上有一条抗日时期的远古战道,那条战道虽然已经被枪炮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了,但它就是不塌,我用熔岩使劲砸它,它也纹丝不动,果然是战道呀!

在峰上没有一点草,非常非常的光滑,但在峰顶上却绿草荫荫,那朝气蓬勃的小草一根根的挺立着,还有几只小蟋蟀,好有意思!

那玫瑰峰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它可是为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呀!

山水游记散文 篇9

第一篇:云台山游记

三年级暑假,妈妈带我到闻名全国的云台山地质公园游玩,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属于太行山脉。它既有南方山脉的清秀俊美,又有北方山脉的雄伟壮丽,是一个奇特壮美,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观。

第一天,我们来到潭瀑峡,又名小寨沟。谷内风景怡人,宛若江南。“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首先看到“丫”字瀑,一块三角形的大石头将水流隔开后又汇成一股,形成“丫”字形的瀑布。我穿着凉鞋踏进水中,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冰凉清爽,将夏日的炎热一扫而光。又走了一小段路程,就来到了“不老泉”。据说不老泉的水喝一口年轻十岁,喝两口长生不老,喝三口返老还童。我接了一瓶子泉水,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喝,希望他们健康长寿。继续往前走,一阵哗哗的水声吸引了我,我们来到了水帘洞。那水帘像一串串珍珠似的,让我不禁想起了《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水帘洞。最后,我们来到了蝴蝶石边,两块岩石像巨大的展翅欲飞的蝴蝶翅膀,人站在中间,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仙子。

第二天,我们游览红石峡景区。当地人称它为“温盘峪”,有些外地人说它是“浓缩的大自然”、“盆景峡谷”。那里的水碧绿清澈,两岸红色的石壁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色树木,仿佛是一个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巨大盆景。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将山道挤得水泄不通,有时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经过这两天的跋山涉水,我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大饱眼福,还知道了一些关于地质方面的知识。这次旅行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琳琅山游记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从仪陇县城乘车向东北行50公里,在群山环抱的马鞍

山脚下,就是中国均人之父——朱德总司令的故乡马鞍镇。

从马鞍镇向西一公里多,有一座突起的高山,一峰屹立,青松翠柏,林密草茂,四季葱茏,这就是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名胜区。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迈着轻盈的步履,走上琳琅山头,极目远眺,花团锦簇;菜花黄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更美了。宽阔的柏油路像一条玉带环绕琳琅山水。附近的村庄,果林绕宅,粉墙碧瓦,好一派田园风光。

海拔600米的琳琅山,高出周围群山,从山顶分出五个整齐的小山梁,从各方缓缓向下延伸,成了琳琅山的楞角,这使琳琅山成了一个自然生成的五角星。

在山顶上有一小平坝。稍事小憩,见坝中竖着一块《琳琅寨记》的石碑,碑文说:“琳琅,古寨也。……山高而秀,林参蓝天……”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是寨门,名曰“琳琅寨”。寨门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外云峰新壁垒”;下联是“山巅武曲化干戈。”据同行者讲:过去山顶南面有一花园是清代秀才丁绍鸿所建,故名“丁家花园”。花园内草木繁多,并修有亭台、水榭,石桥,假山,显得十分别致,堪称寨之胜景。但那时只有富人才能进园观赏,而穷人只得望园兴叹。欣赏了山寨风光,站在遮天蔽日的树木中,远望周围众多的小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下山来就到了朱德总司令旧居纪念馆和朱德纪念园区。

1886年12月1日,朱德总司令就诞生在琳琅山下李家大湾。在这里他度过了14年之久的少年时代。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总司令旧居”匾额,悬挂在旧居大门上方。旧居左侧是丁家花园私塾,右侧是药铺垭私塾,都是朱德少年读书的地方。听老人们讲,小时的朱德喜欢同小朋友一道去琳琅山树林中玩耍,他喜欢这山的几个楞角。有时一天他们要把几个小山梁都跑完,在山上听鸟声,学鸟唱,采山花……他浇灌过的土地,游泳过的小河,亲手栽植的树木,都在琳琅山的环抱里。朱德从军后,他也特别喜爱五星。抗日战争时期,朱总司令在山西武功县栽植的一棵杨树,树干、树枝横截面都是一颗五星,当地人称它为“红星杨”。在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你处处感到此地的奇异和灵气,可以尽情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景。

马鞍,地灵人杰,山水形胜。在故居纪念园区参观,总司令那“仗剑山河动,挥毫日月明”的气概;那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帅风豪气,令人浮想联翩,让人流连忘返。总司令一生是一首诗,琳琅山孕育了他特有一些气质,在朱总故里让人倍加怀念他那高大光辉的形象。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第三篇:游桂林山水

在暑假里孩子们都要去旅游,我也不例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桂林游玩。

我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了桂林。我们先游玩了象鼻山。象鼻山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汲水,在象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的奇景”。

第二天,我们乘船游览了漓江。漓江的水无比清澈,漓江的山千姿百态:有一些像孙悟空过五指山,有一些像九马画山,还有得像骆驼奔跑……漓江两岸的凤尾竹笑弯了腰,仿佛在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下船乘车,来到“世外桃源”,这里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宛如来到仙境。我们乘着竹筏来到燕子湖的心愿桥下,大家纷纷许了一些愿望。我们又来到了原始部落的一个小村庄,酋长夫人“黑珍珠”向我们招手示意。我们和苗族姑娘跳踩踏舞,和壮族姑娘抛绣球。“世外桃源”让我赞叹不已!

晚上我们在漓江边观看了“印象刘三姐”的大型演出。演出以十二座山峰为背景,有六百多个演员表演……演出气势浩大,非凡,深深地震撼着每个观众的心灵。

后面几天的游程,我们游览了伏波山,七星公园,芦笛岩。我们参观了不同风格的岩洞,岩洞里有形状各异,姿态不同的钟乳石等。

上一篇:东光县卫生局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活动小结下一篇:说出你的爱观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