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父母情(精选15篇)
小学作文:父母情 篇1
父母,是最牵挂我的人。是父母,从我呱呱落地开始,就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是他们教我说第一句话。
随着我越来越大,父母的皱纹也越来越多。随着我的身体一天一天强壮,父母的一双大手,变得越来越粗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调皮,父母丰满的身材变得日渐消瘦。
每天早晨,父母很早就起床做饭,然后送我去学校,不管路上的风吹雨打。当我有了错误,父母总是一脸的慈祥,耐心的给我讲道理,纠正我的错误。每当下起小雨,外面的温度很低,父母都是紧紧握着我的小手,让我感觉到无比的温暖。
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去上学了。就像一只小鹰一样,可以展翅高飞了。我知道,虽然父母嘴上说的很轻松,可在她们的心里,还是时时刻刻担心着我,我的点点滴滴,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每当我放学贪玩,回家晚了,每次都看到父母站在小区门口,焦急的等待。他们是多么的担心啊。我长大了,但是父母却越来越辛苦了,越来越为我操劳了。很多时候,父母批评我,我还有一些不理解,还会顶嘴。每当我顶嘴,就会看到父母那失望的眼神和眼角泛起的泪花。现在想一想,父母是多么伤心啊!想一想父母每天辛苦的上班,每一天辛苦的操持家务,每一天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每次我遇到挫折以后依然笑呵呵的鼓励我,我要做出改变了,我要努力了!我要坚强起来了!我不能再让父母失望了!
窗外,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枝头的小鸟对着我叽叽喳喳,仿佛在说:你要加油啦!我握紧拳头,使劲一挥!瞧我的!我来啦!
小学作文:父母情 篇2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酝酿情感
丰富的情感体验, 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叶圣陶曾说:“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 材料之来源为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 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到大自然中去玩赏, 到社会生活中去经历, 成为生活的实践者、发现者、主人翁, 从而萌生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可见, 生活不能无“情”, 作文更离不开“情”。因此, 要指导学生投身生活, 不仅要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 更要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 使之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感情。“为情而造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 创设适宜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师生心理沟通、情感融洽的特定的“和谐情境”,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加深体会, 激荡情感。
例如在《记一次活动》习作时, 我通过播放学生春游活动的录像, 让学生回到春游当日的情境中。当同学们看到那熟悉的面孔和场面时立即兴奋起来, 他们一边看录像, 一边回忆。亲身的经历和场面细节的重现, 自然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再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起春游趣事。如此, 学生在情境中酝酿了感情因素, 通过想象把自己放入活动的情境中, 进入角色, 让往昔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浮现于脑海, 使那些与题目有关、可憎可恶或可歌可泣的事一起涌上心头, 这时头脑中便会形成或高兴或愤怒或赞美或批评等激越的思想感情, 从而找到写作的突破口, 产生写作冲动。此时只要再略作布局谋篇, 即可能有“神思灵感”出现, 若再快速写作成篇, 往往就是一篇真实生动的文章。
创设情境, 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触景生情”, 引起共鸣;使之易于下笔, 乐于表达,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有感”来自生活。
二、引导合作, 让学生激活情感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个认识过程, 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和审美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实现相互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要求, 也是21世纪公民应该具有的素质。有效的合作学习, 将会使课堂开启富有生命力的乐章, 唤醒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
据此, 我把合作学习引进作文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集体智慧, 让学生在讨论、思考、游戏、评说中完成作文。例如在《记一次活动》习作时, 通过创设情境, 学生酝酿情感后, 产生了“不吐不快”、并想“先吐为快”的表达冲动。我让学生在小组中由一个人先说, 其他同学认真听, 并进行评说;然后再互换角色陈述, 最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作文, 师生参与评议。这样, 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激情高涨, 各自打开话匣子,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及作文设想等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 气氛热烈。如:一个同学按所见、所闻、所感的顺序, 说出了活动过程;还有的按活动的时间顺序说活动经过等等。当小组代表说作文时, 我对他们大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说得好时, 我把该生作文的优点或要点进行板书。学生间的互评也表现不错, 恰到好处。
小组合作说作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 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也让学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情感。
三、点拨引导, 让学生升华情感
“感人心者在乎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的实质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只有敞开心扉, 坦诚亲切, 才是“心声”, 才能字字真情, 句句实意, 达到“我手写我心”。如果缺乏了真实情感, 就不可能有感人的力量。那么, 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感情体验的“感人点”, 即让感情升华。
在教学中, 让学生小组合作“说作文”后, 在写作之前, 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 进行现场指导。每个段落主要写什么都已说过, 每个人的措辞和观察顺序则多有不同。但对于在哪里要重点写或略写, 学生大都把握不好, 特别是如何写好“感人点”, 这是教师要重点进行指导的。这时我让学生找寻自己最有感触的活动场面, 并把它写具体。有些能够感动自己的事例、片段和场面, 也往往会感动读者。如果能够把这些自己感动的事例和场面与题目紧密结合, 情感的印象便会清晰起来, 就会感觉写作并不难, 写作的欲望便会产生, 并乐于去写。若再能升华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那么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可能在学生手中诞生。
父母情作文 篇3
一家三口记在这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桌子上放着老旧的黑白电视机,日子很穷苦,可是我不愿意接受,我多么希望父母能在周末带我去玩一次,可是我多次提起,父母总是没有应答我。
我知道父母每天这样子日出晚归,是为了钱,是为了我,我也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我还是宁愿日子更穷困,也不要他们这样子拼命的工作,这样子的话,他们的身子迟早会垮了的。
今年我已经快要升初中了,我知道父母没有谦让我去读优秀的学校,但我有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尊严,虽然衣服破旧,但是我却不喜欢向别人屈服。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跟他们好好说说!
门外的楼梯隐隐约约地传来了脚步声,我知道是父母回来了,这脚步声很轻,很柔。似乎怕是吵到了我。到了门口,忽然停了下来。
我能感受到父母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也能感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声,正一步步温暖着我的心。
“又踢了被子!”母亲熟悉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盖到我的身上。
自始至终,屋子里的灯都没有亮一下,父母的轻轻的脚步声,一步步都在我的心里。
我想哭,但是我知道,不能哭,不能懦弱下去!
我现在后悔,刚刚为什么要感到生气呢?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父母情作文 篇4
我的父亲,他对工作有一种如痴如醉的爱;对爷爷奶奶有一种深沉浓重的爱;对家庭有一种真切感人的爱;对同事朋友有一种宽厚坦诚的爱;对我呢,更有一种父亲独具慈祥的爱,师长般理智的爱。父亲用语言启迪我努力,用言行教育我诚实。初春的早晨,他给我讲过居里夫人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发现新元素镭和钋;夏日的正午,讲过阿基米德和浮力定律;深秋的黄昏,讲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隆冬的夜晚,讲过李四光与中国的第四季冰川。
妈妈无怨无悔地承担着家里的一切粗活:洗衣、做饭、打扫,每天营养丰富的早餐、美味可口的晚餐,妈妈都会早早地为我准备;每件漂亮、干净的衣服都是妈妈精心为我挑选和洗涤。从我呱呱坠地开始,妈妈就用她的爱喂养着我。妈妈的爱像春天的紫燕,为我衔来醉人的春光;妈妈的爱如涓涓的流水,时时滋润着我幼嫩的灵魂;妈妈的爱是一曲最深情的乐谱,为我弹奏出最动人、最灿烂、最圣洁的音韵。这种爱融于平淡如水的生活,以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抵御人世间的春秋冷,一直伴我成长。
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有人说:“父母便是全部的给予,所有的牺牲。”父母为我们辛劳一生,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做的只不过是力求演好一个儿女的角色,却从未体会过父母的爱心,真情和永远的无怨无悔。
孝心无价,富家儿女可以给父母金银首饰、山珍海味;贫家子弟只能给父母充饥的粗茶淡饭与遮身蔽体的破衣烂衫;远游的儿女常回家看看,聊表孝心;在家的孩子给父母泡杯热茶,每天一声轻轻的问候,都会给他们莫大的慰藉。
涓涓父母情作文 篇5
在我小的时候,你们叫我读书写字,是你们交给了我梳头,是你们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一天我去学校跳舞,门外下起了倾盆大雨,爸爸接我时,赶快将我抱在他的怀里,快速跑回家。雨越下越大,淹没到了爸爸的膝盖,终于我和爸爸赶到了家。我发现爸爸的衣服一边湿一边干,那时真想对爸爸说一句,:“爸爸,谢谢您,您是这世上最好的爸爸。”
还有、还有、还有……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父母在教育我们,我们也要为父母做事,用我们的学习成绩来报答他们。我还想再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小学作文:父母情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情”弦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强调的。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开启和调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触摸作者的心弦,产生思想的合奏共鸣,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在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促进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素养。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就是拨动学生“情”弦的那只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从“听”、“读”、“写”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是怎么拨动学生“情”弦的。
一、听——用声音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为了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在每堂课前,潜心研究文本,选择灵活的导入技巧,以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直接、更深入地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就运用了以《但愿人长久》的歌曲进行导入。因为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为的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诗词的含义,然而文章的描述,却从另一方面干扰了学生学习课文时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借用歌曲,很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起来,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随着旋律的跌宕起伏,学生的表情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抓住了。然后进入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去,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词?然后引导着学生走进苏轼的悲欢离合,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很显然,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耳朵,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了文本所营造的情景当中,心灵之窗悄然被打开。当然,根据文本的需要,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更多形象的导入方式,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读——用文字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语文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要想真正读懂就必须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字、重点词、中心句,反复地读,慢慢地品,才有可能让感性的想象在学生的精神世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有可能真正地拨响孩子们内心的那根情感之弦。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做《生命桥》,这是一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文字的魅力,我采用了“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读”,品味字里行间丰富的情感。首先是通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基本掌握课文的框架结构、故事内容;然后是精读重点,通过重点的字、词、句,来细细品味作者的用意,互动交流情感。最后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让他们通过画面和作者以及那些羚羊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读:“……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问:老羚羊不知道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吗?老羚羊不知道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吗?老羚羊为什么选择死亡?它会不会后悔呢?在坠入悬崖的一刹那,老羚羊会不会有很多话要说呢?……
通过在课堂上的“读”,以及读过程中的设问,让学生实现了与作者、与羚羊的一次沟通和对话,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加深了情感的体验。
三、写——用思想完成学生的合奏共鸣
情之所至,水到渠成。学生经过一定的铺垫和积累,已经在内心积蓄了很多情感,产生了一些感悟,于是就会出现倾吐和表达的需要,进入第三个“写”的步骤,就显得顺理成章。一旦学生的情感被调动,就会激发出蓬勃的创作欲望。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已经在通过“听”、“读”等方式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实现心灵的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我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重点设置了“写”的环节。首先是让学生从文章中把几个感人的节点摘录下来,加深印象,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心里难过也很愧疚,”等等,让学生重温母爱的伟大;然后把作者对母亲的爱传递给学生,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无数次抱我”,鼓励学生摘抄部分歌颂母爱的伟大词句。最后是让学生写一段《说给妈妈的话》,把对《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自己切身的感受结合到一起,最终完成学生与作者的合奏共鸣。很多家长课后反映,这次感情的交流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旦文字倾注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从他们笔端流露出来的就是鲜活和智慧,宛如一只用情感的琴弦弹奏的心曲,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水乳交融,与作者倾注的情感和谐共振。
小学作文:父母情 篇7
在这世上,对我们的爱最深的就是我们的父母。
就如那一次,我生病感冒到时候父亲请了好几天的假期在照顾我,他把他那粗糙的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看看烧退了没,到了晚上很晚了,他看我烧一直没退很担心,就开车送我去医院,我们一起在医院等了一会才到我,我回到家的时候,妈妈就坐在沙发上等着我,看到我回来立刻起身问我医生说什么了,从她那目光中我能看出她是多么的担心我,这次发烧特别严重,烧退了一会烧起来了,最高烧到39。8度。父亲用尽一切方法让我把烧退了,用热毛巾又敷手又敷脚,过了一会,我的烧终于退了,爸爸在家又照顾了我几天,看到我好多了就安心去上班了,可他还会时不时打电话回来问问我的情况,知道我没事后才继续上班。
我在家的这几天,妈妈会时不时的问我头会不会晕,时不时的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时不时的叮嘱我赶紧吃药。
经过这一次的经历,我明白了不管是谁对你的爱,不管这份爱有多长、多深,都没有父母对你的爱来得深、时间来得长,我在此要谢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如此长时间的守护我、照顾我、呵护我。我在此承诺以后要好好对带我的父母,好好的偿还他们对我这样长时间的爱。
最美父母情 优秀作文 篇8
——给父母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十四年前的一个清晨,随着一阵清脆的哭声,你们的女儿——我出生了。这一天,是妈妈您最痛苦也是最幸福的一天,十月怀胎的苦,化作一日幸福泪!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如果让我在两者中间选一个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嘛,父母的生养之恩,我们是如何也报答不完的,羊有跪乳之德,鸟儿尚知反哺,何况我们人类呢?
十四年你们陪我一路走来。听奶奶说,我婴儿时期可让你们费心了,睡觉总爱哭,妈妈照顾我前半夜,爸爸照顾我后半夜,忙着给我冲奶粉、换尿布、讲故事、哄我睡觉;长大一些后,你们又饰演了另一个“角色”——我的启蒙老师。你们教我说话、教我走路、教我写字、教我唱歌……
记得有一次,妈妈抱着我回老家,老家在一座大山上,那时刚下过雨,地上的泥土很滑,刚走到一条田坎上时,妈妈脚底一滑,便狠狠地摔了一跤,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当时,妈妈紧紧的把我抱在怀里,左手托着我的腰,右手伸开五个手指护着我的`头,不让我受一点伤,而最后妈妈的手背擦破了皮,流出了血,膝盖上也蹭破了皮,到现在还有留下的伤痕呢,小时候每次看到那处伤痕,我都会轻轻抚摸着它问妈妈:“你那么爱美,怎么不用手撑在地上啊,我每次摔跟头的时候手撑在地上都不会摔倒,妈妈你真笨!”其实,我知道,妈妈是为了保护我才受的伤,如今每次想起,心中都万分感动。妈妈,我想对您说——我爱您!
都说时间会洗刷一切,可有一件事却怎么也冲不掉,虽然看似平常,但它却如同我记忆中的珍宝,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一晚我发高烧,脸十分烫,头晕目眩,妈妈值夜班没在家,爸爸跟平常一样每晚起床巡视我盖好被子没有,发现我生病了,顾不上穿好外衣,急忙背着我往医院跑,当时已是凌晨两点,到了医院后,爸爸累得气喘吁吁,但又得忙着帮我挂号、拿药。我无力地靠在椅子上,依稀看见爸爸跑来跑去的身影,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爸爸——我爱您!
爸爸妈妈,你们的爱,就象一杯茶,把苦涩保留在心中,散发出来的满是清香。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么你们肯定是那宽阔的天空,任我自由翱翔;如果我是一颗小草,那么你们就是那无私的太阳,用自己的光热照耀我的成长;如果我是种子,那么你们一定是那肥沃的土地,让我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尚处于青春期的我,有一些小小的叛逆和倔强,难免和你们吵吵闹闹,可你们不但不生气,反而包容我、理解我,尽管有时会让你们伤心,但你们却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而是回家后再用语言开导我,让我反省;我摔倒了,你们会伸出有力的大手,但决不允许我哭,要让我学会坚强;在我取得小小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你们会露出欣慰的眼神告诫我不要骄傲,时时提醒我踏实走好每一步;在我受到挫折自暴自弃的时候,你们会用鼓励的眼神告诉我:“不要气馁,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的喜怒哀乐乐时刻牵动着你们的心。
爸爸您是山,您的爱是伟大、坚实而又广博的,您使我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妈妈您是水,您的爱是温暖无私、淳朴而又细腻的。我就在山与水的拥抱中渐渐成长,我从憧憬走向成熟,但是在我成熟中又难免有些迷惘,你们为我指引了方向,你们的唠唠叨叨是我心中永恒的暖暖亲情。
你们的爱——象太阳般温暖!
你们的爱——象春风般和煦!
你们的爱——象百花般灿烂!
最后,请让我大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女儿
小学作文:父母情 篇9
一、把爱播向学生
爱是教育路上的桥梁, 也是一条基本教育原则, 师爱要全面、公平, 在教学中, 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 不能厚此薄彼。对于优秀生和后进生要一视同仁;性格乖巧的要关心, 活泼好动的也要关注, 内向拘谨的更要爱。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等多方面, 要激发每一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勇于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另外, 教师还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当引路人的角色, 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生长。
爱是打开彼此心扉的钥匙, 只有教师真心爱护学生, 才会换回学生的爱, 才能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 吐露心声。学生都是有个性的, 有的学生性格开朗, 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忧愁, 而有的学生则不善交谈, 将自己的心事隐藏得很深, 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 教师班主任应广开渠道, 给学生创造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和与教师沟通的途径。要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情与情的相容, 教师就要抛开过去“师道尊严”的观念, 弯下腰来, 走到学生中间, 用真诚的态度, 亲切的话语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真诚是打动人的有效手段, 只有真诚才能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学生才会把教师当做知心朋友, 打开心扉倾心而谈,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班主任敞开。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 健康地成长。
二、给后进生偏爱
许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受, 在教学的过程中给教师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那些优秀听话的学生, 相反恰恰是那些在课堂上不听课, 不喜欢学习, 做小动作, 甚至和教师顶嘴的所谓后进生。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 教师必须要更多地关注他们, 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将师爱洒向他们, 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对于他们, 不应简单的批评。在本人的教学经历中, 有一次, 班里有个学生把五元钱放在书包的笔盒里弄丢了, 在教室里吵吵嚷嚷。本人望着几十双期待的眼睛说:“同学们, 刚才班里发生的事情我知道了, 这名同学不小心把钱弄丢了, 可能是被哪个同学捡到了, 我相信捡到钱的同学是会把钱还给她的, 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讲《侦查案件》的故事, 好不好?”巧妙地运用“注意转移”的原理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一边讲一边留心观察同学们的神情, 发现平日爱吃零食不爱学习的一名同学脸红一阵、白一阵, 显得很不自然。事后, 本人与他谈话并与家长取得一致, 在耐心开导及关爱下, 这位同学承认钱是他拿的, 并说:“老师请不要把我拿钱的事公开, 否则同学们以后不会跟我玩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改正错误。”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成绩果然有所提高, 学校开展的公益活动“向四川汶川灾区儿童捐款”, 他也捐款了, 从私自拿别人的钱到奉献, 从不学到好学, 他跨了过去, 作为教师真比什么都开心。
三、给中等生深爱
在班级中, 像一些听话、稳重、学习态度端正、各种任务都能完成的中等生人数多, 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常常会忽略, 因为他们既不像优秀生那样引人注目, 又不像后进生那样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因此, 面对这占据学生大部分人数的中等生, 他们的学习变化、思想变化、心理特点等, 教师很少能关注, 因而他们最容易成为教育的盲点, 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本人班中的一名同学是一个非常听话, 学习态度端正的小女孩, 但从小性格内向, 胆小害怕, 孤独离群, 很少同学同她一起玩, 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通过家访了解到她爷爷对她的期望太高, 轻则骂, 重则打, 加之父亲病故, 母亲去向不明, 没有得到父母亲的爱。看着稳重听话的孩子这样沉默让人着急, 这样下去不仅学习上不去, 写作文也将无话可说。于是, 本人先跟她爷爷沟通思想, 帮她找出心理障碍, 课后与她谈心鼓励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上有意无意点她回答问题, 讨论结束后, 也经常点她起来总结, 我还让她当小组长, 有意识地培养她多与同学接触。就这样, 一个学期下来, 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并且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言了。
四、给优秀生严爱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 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 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对一些优等生应严格要求, 警钟常敲, 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前进。在很多时候, 对于优秀学生, 教师都会在无形之中给予偏爱, 常常只是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而对于他们的缺点却常常忽略或者不去计较, 甚至会袒护, 但小缺点也会造成大隐患。因此, 对这类学生应以父爱般的严爱要求他们。比如, 本人班中一名同学是班干部, 聪明好学、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 是老师的好帮手, 可是她在同学面前非常专横, 不管对不对, 总要同学听她的, 并且只管别人不管自己, 就连上课也不好好约束自己。针对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 本人则寓爱于严, 严中有爱, 严格地指出她身上存在的问题, 经过教育她终于认识到:班干部应当首先管好自己, 起好带头作用, 还应主动关心别人。
父母情的九年级作文 篇10
愉快的暑假总是那么短暂,一转眼又要开学了。哎呀,不好了!我一拍脑袋:我的作业本还没包呢?这可怎么办?真是个糊涂鬼。我在老师的催促下,慢吞吞地转过身,又慢吞吞地打开那似上了九重大锁的书包。终于,一道金光撒入书包内部,我紧张地瞄了一眼:书包肚里整整齐齐地列着一排排亮晶晶的书本,像正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心里暗暗欢喜,把本子交给老师时,露出了一种自豪感。天神下凡来助我也!但是,“天神”到底是谁呢?不管啦,没被骂就是好事。我边专心地上完了一天的课程。
晚上,我躺在床上,又想起帮我包本子的“神灵”来了。想着想着,不禁有些困意。突然,一阵细微的交谈声从门外传来,我有些害怕,但是认真听了一会儿,却是父母在对话:“老师说了,要一课一贴,这孩子又没跟我们说,赶紧去打印……”我的心一震,全都明白了,昨天晚上也是他们熬夜,把我遗漏的作业完成。而今天我没做的也帮我补上,只是让我——他们调皮的孩子——不被老师责骂而默默帮我完成。
一股暖流从给我幼小的心中涌出,顿时安定了下来。我随手抬腕一看,差点叫出声来。已是深夜十一点五十八分了啊。他们仍辛劳地为自己的孩子操心,还不埋怨他。母亲的话,父亲的行动,向来毫不张扬,平平淡淡。但今夜,他们努力地帮我的样子,不容置疑地打动了我,心理的那股暖流顿时散布全身,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爱的温泉池中,被细腻的爱滋润着,幸福的气息浓郁极了。
父母情 篇11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有感
山界回族乡罗白九年义务制学校122班杨慧丹
对父母,我从来没有为他们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从来不懂得感恩,这还不算,甚至还常与他们闹别扭、顶嘴,直到读到了这本《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其实父母时刻都在呵护着我们,是他们和他们的爱伴着我成长、前行。
书刚到我手上,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来,谁知一翻就翻到了72页的第9课《爸爸妈妈辛苦了》。起初也没怎么用心去看,谁知越看越有味,特别是看完了文中老舍、邓小平两位先辈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后,我顿时被深深震撼了。忆往昔,父母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都给了我;我想要的东西,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帮我弄到;我每年的生日,他们都丢下手头的工作,急忙“飞”回家给我惊喜。而我呢?却常拿着不及格的试卷“回报”他们,现在想来,我是多么的不懂事,多么的不孝,多么的后悔啊!
如今,上天让我读到了这本书,我可不能再糊涂下去了,更不能错怪下去了;以后,我要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来报答他们——用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让他们欣慰——当母亲节和父亲节到来时,我要为他们献上一首歌;当他们不开心时,我就和他们谈谈心,给他们讲笑话;当他们劳累时,我就给他们倒倒茶,揉揉背,让他们感觉到我是他们贴心的小棉袄。
写到这,我心底有股暖流在涌动,耳边响起了阎维文的那首《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带我来到这个世界,一天天一年年把我养大,暑天怕我热蒲扇摇长夜,冬天怕我冷怀暖我脚丫„„”歌声已由我的耳鼓,直抵我的心灵深处。我相信,有了他们对我的爱,我会飞得更高,行得更远,人生之路更踏实、顺畅。
小学作文:父母情 篇12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从不同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掌握当前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和水平。在学情分析中, 遇到的问题应及纳入到意见簿中, 以便为日后教育决策的提出提供借鉴[1]。学情分析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各项表现进行分析, 以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为主, 可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可进步空间, 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 一方面在于学习方法的选择。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关注, 能为制定后续教学计划提供借鉴和建议, 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同时还能够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并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符合其学习及发展规律的教学措施, 促进全体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经验的地方, 对于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情进行深刻分析, 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采取应对措施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现状来看, 大部分教师对学情分析工作秉持着不重视的态度, 认为小学语文课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就可实现教学, 教师在思想认知和意识上对学情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 制约着学情分析工作的开展。由于教师在学情分析上的意识相对薄弱, 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上, 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习惯等都无从了解, 在学情分析上存在片面性和单调性, 是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体现, 制约着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 由于教师资质的不同, 对学情分析也会具有不同的重视度, 在学情分析上的深入和探索意识有所欠缺。
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 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功利化的泥潭,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被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实际以及学生心理的阶段发展特点, 盲目地讲述教材内容。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主导性, 但如果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差距较大, 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以及个性化发展, 有时教师过于陈旧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无从下手, 阻碍了学生个性化语言和思想的表达。此外,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同样教学内容的情况, 教师的教学结构和形式也比较单一, 缺乏学生自身的思想体验内容, 而教学的主题也比较单调, 比如教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文中的某个词是什么意思等等, 沿用了很多年始终不变, 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有效对策
1. 分析语文教材内容, 掌握学生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开展, 应从学生在学习的不同层面着手, 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考验是关键[2]。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的语文功底和文化修养程度, 进而才能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语文知识点的设置,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 知识点相对琐碎, 但是每种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 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然后将其纳入到日后的教学计划之中, 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宿新市徐公店》时, 这是一首古诗, 与小学生距离较远, 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与障碍, 教师可以将古诗教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难点列入到日后的教学计划之中。
2. 运用创新性教学法,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 教学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新时期, 素质教育的提出,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倡以生为本的理念,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情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对学生能力和特点的充分考验。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趣味性教学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能充分地了解到学生更热衷于哪种教学模式, 从中解读出学生的兴趣爱好[3]。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对学生的兴趣情况进行了调查。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 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 然后老师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 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 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以及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 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 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 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 相信每个孩子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 在心里都要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 在拓展中提高, 在交流中升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 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 再让学生谈感受, 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 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 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 更好地渗透了“爱我中华, 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再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动画的播放, 激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 深度认识了该成语的内涵。但是, 在进行《惊弓之鸟》学习时, 并未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效果平平, 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 多媒体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此案例教学, 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语文教学中, 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4]。
3. 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掌控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 应将其放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予以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要求性和规范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受到制约, 只有让小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 才会运用属于小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5]。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忆江南》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巡视, 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做问题类题目时, 是先看问题再读文章, 还是先读文章再看问题,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个细节都要予以掌握, 以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
4. 为学生合作学习留出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实现良好的发展[6]。
例如学习《田忌赛马》时, 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教师说:“战国时期齐国举行赛马比赛,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可是在孙膑的帮助下后来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另外, 你们小组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学生感觉很有趣味, 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 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 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 并出现了思维火花。如有一组积极地探究合作, 说到帮助田忌取胜时这样提出:科技发达了, 可以让田忌的马腿进行转基因, 变成豹子腿, 那齐威王的马只能望尘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绝, 学生不由自主为他们小组鼓掌。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 小组合作完成了预习任务。
总之, 综上所述, 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学情分析, 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 根据学生的感受来不断地优化课程设计, 以得到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 应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容, 来了解学生的真实语文功底, 选用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模式, 将创设情境、多媒体、趣味性教学等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中, 从中解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了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欢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展现, 有利于学情分析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魏上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34) :119.
[2]赵秀莲.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03) :239.
[3]薛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新课程导学, 2014, (28) :67.
[4]臧丽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2 (29) :124-125.
[5]曹军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3, 3 (6) :33-34.
感恩父母情演讲文稿 篇13
我是来自******。我的家是美丽的鱼米之乡——岳阳。请各位向往陶渊明笔下和谐乡村生活的朋友一定要来我们家乡看一看,瞧一瞧。我敢说,我的家乡人定会以最热诚的心来欢迎没一位来访者。
当然,也正是这么一个温馨而又美丽的想村,才给予了她的孩子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今天将要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情。
朋友,当你坐在这个教室的时候,你们可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还记得是谁曾深夜拉起我们落地的被子。还记得是谁连夜为我们精心准备远行的行囊。是他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母亲的叮铃,父亲的寄托。朋友,那是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伟大而又无私的爱。而现在,我们是否又想起了感恩。多少次,妈妈梦见我们回家的脚步;多少次,妈妈梦见我们生病了,泪湿枕巾。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他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亲切的鼓励。而现在,我们长大的,懂地感恩了,便常常会在本子上重重写下几笔:“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恩,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也常常会因为想起远方的父母日渐驼下的背影而深夜难眠。
每每,一首《常回家看看》勾起多少游子思乡病,一曲《烛光里的爱》煽动多少孩儿感恩情。甚至一篇华为总裁的《我的父亲母亲》,读来也会让人涕零。
父母情深作文600字 篇14
爸爸妈妈是生我养我的人,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与关怀。
我的爸爸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他现在是学校小学部教务处主任,同时还兼地理课,同时也是一名计算机高手。爸爸对我的.培养上更是关心备至。在我成长的经历中,除了爷爷奶奶之外,爸爸和我是最亲密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愿意和爸爸在一起。可爸爸却是个大忙人,自从到九中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要么是学校有事儿,要么就是紧急开会,要么是去单位值班儿。这就是我负责任的爸爸,他既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又是我我心中的好榜样。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在我的学习上,爸爸很关心我,他总会抽出时间来陪伴我,我一有不会做的题时,他就给我耐心的讲解,特别是我不开心的时候,爸爸总会第一时间给我安慰、给我鼓励,我每天都能感受到爸爸对我的关爱。
我的妈妈也是一个温暖贴心的人。在家中妈妈的地位最高,她也是陪伴我时间最多的人了。妈妈做饭很好吃,总是能做出姥姥的味道,以至于我现在都成为小胖墩了。妈妈每天都把我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天晚上都会陪伴我学习,她总是默默的坐在一旁看着书,时不时的给我端来一杯热牛奶。同时妈妈还是一个购物专家,无论家里缺什么,她都会及时的采购回来。就这样,我在妈妈无声的爱中幸福的成长着。
小学作文:父母情 篇15
一、在语言情境中认识生字
在语境中识字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方法, 它是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来建构学习体系与内容的, 把识字、阅读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 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教学时,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巧妙识字, 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么操作, 不仅分散了识字量, 还提高了学生对字词意思的理解, 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
如《小小的船》一诗有景、有情、有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 令人心情愉悦。可“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短短的两行诗里, 要认的字就有七个, 如果生硬地教学生一个一个地认, 他们必定觉得乏味。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坐上“月亮船”, 面对“美丽的星空”自由想象, 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识字。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将识字与客观事物 (课文插图) 联系:我坐在月亮船上睁大眼睛“看”, “看”字下面是个“目”字;我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学生边识字边看图, 在认识“闪”“星”“蓝”等字的同时, 也理解了字词的意思, 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识字效果好。
又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参”字的教学。儿歌的最后两句是:“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在一问一答间随文认识了“参”“加”“洞”“睡”这四个字。其中, “参”是难点, 教师在拓展练习中反复地出现这个字, 以达到巩固的作用。课件出示后, 学生望着幻灯片中那只“呼呼大睡”的青蛙, 兴趣大增。教师趁机出示卡片: () 也没参加?通过对课文的延伸, 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拓展想象。教室里小手如林:蛇也没参加;熊也没参加;蝙蝠也没参加……他们就这样兴致盎然地说着、读着、学着, “参加”一词一次次地复现,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参”。
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良好语言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语境中识字, 让枯燥的生字教学趣味化,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并且加强字在句子中的运用能力, 为培养学生以后的听、说、读、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图画情境中领会意义
课文插图是宝贵的阅读教学资源。对一些形象丰富的词句和片段, 教师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 唤起课文与生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使语言在诸多联系中产生鲜活的形象, 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情境的感受、内涵的理解。如《四季》一课的插图色彩明丽, 形象生动, 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教学中, 教师凭借插图, 把握教材中“情趣化”的语言材料, 实现以图解文、以文赏图、使之相互促进之目的。“谷穗弯弯, 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 对“鞠躬”一词都能理解:谷穗弯弯的样子就像在鞠躬。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呢?借助文字一旁的画面, 学生不仅想象丰富, 而且叙述生动。有的认为“谷穗弯弯”, 是因为风吹来了, 调皮的风弟弟在和谷穗做游戏呢;有的认为“谷穗弯弯”, 是因为谷穗成熟了, 它沉甸甸的, 看上去弯弯的……学生的体验是独特的。此时, 教师要尊重学生, 真心理解学生, 认真倾听学生, 充分地进行读、演、说、评,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语言。
学生自己动手剪贴出来的图画与书本上的插图一样, 也能发挥很大的功效。学生在美术课上剪出各种大小的圆、半圆、三角形等。在学习《语文园地四》中的《我会拼图》时, 教师引领学生用自己剪的各种图形拼出松鼠、兔子、小狗、鸭子等, 再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我用什么形状的纸片拼成了什么, 是怎么拼成的。边拼图、边叙述, 学生兴趣盎然。另外, 像《小松鼠找花生》中的松鼠和鼹鼠, 《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小鸡、小狗, 这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 都是学生亲手剪贴的。望着自己亲手贴成的动物朋友, 学生们快乐地读着, 借助板画、板书饶有兴致地进入到课文的故事中, 沉浸在阅读课文的快乐中。
图画不是一种摆设, 而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 在阅读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中的图画, 然后引领学生与文中人物展开有效对话, 在对话中使图文交融, 让一年级的阅读课更富有童趣。
三、在对话情境中迁移语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捕捉故事中情感表达、语言内涵的聚焦点,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形象的延伸和语言情境的拓展, 将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储存, 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语言。
《自己去吧》一文通过鸭妈妈鼓励小鸭自己去学游泳和鹰妈妈鼓励小鹰自己去学飞翔的故事, 告诉学生要学会自强自立。在学生感悟全文后,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鸭要学游泳, 鸭妈妈叫它“自己去吧”, 后来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要学飞翔, 鹰妈妈叫它“自己去吧”, 后来小鹰学会了飞翔。小朋友, 你们的妈妈一定也经常跟你们说“自己去吧”, 对吗?谁来说说, 什么情况下, 你的妈妈对你说“自己去吧”。边说边出示句式:我要, 妈妈说:“, 自己去吧。”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结合自己的生活自由表达。有的学生说:“我要妈妈帮我读故事, 妈妈说‘书里边有丰富的知识, 自己去读吧’。”恰逢学校倡导学生“步行百米”来上学, 于是就有个学生这样说:“我要妈妈送我到校门口, 妈妈说‘小朋友都是步行一百米进校园的, 你自己去上学吧’。”
《雨点儿》一文中关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 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时,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你呢?”这一短问句:教师扮演小雨点儿, 所有的学生都扮演大雨点儿。当教师演到“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时, 稍作停顿, 环顾四周, 随意指一学生问:“你呢?”“大雨点儿, 我问‘你呢’, 是什么意思?”由于课堂上创设了角色体验的情境, “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悟的桥梁, 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当成“大雨点儿”, 七嘴八舌地对“小雨点儿”说:“就是问我们大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大家在互动、对话中自然地理解了“你呢”这一短问句。至于这短问句的迁移也十分自然, 孩子们对话:“我去上‘足球班’了, 你呢?”“昨天我们小队去了‘Do都城’, 你们小队呢?”
在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有趣的语言实践机会, 活化内容, 动化教材, 让学生、教师、文本在对话中互动起来,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在促进学生语言转化的同时, 也促进一年级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
四、在生活情境中培养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阅读,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理念。就文论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 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 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如《借生日》中的小云收到妈妈的生日礼物后, 又把生日借给了妈妈;《雪娃娃》中的雪娃娃在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 自己却融化了;《小熊住山洞》中的小熊一家舍不得砍树造房子, 一直住在山洞里……在学生丰富的生活中, 或许出现过类似的画面、情境。教师应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 将生活与文本自然融合, 用心创设各种语文活动, 让学生有运用语言、升华感情的平台。如记住父母的生日, 在母亲节、父亲节中用自己的方式用一两句话感恩;在体验关爱的情感的同时, 让学生重温杭州的“最美妈妈”的故事, 对身边的小伙伴表达力所能及的关爱;在体会小熊的“舍不得”时, 想想自己的“舍不得”用水、用电等节约资源的低碳行动。在生活情境中, 学生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 将语言形象提升为自我感受, 并逐渐升华为一种健康阳光的审美情操。这样的感受过程, 是教师讲解无法达成的。
【小学作文:父母情】推荐阅读:
槐树情小学作文12-08
父母情作文300字05-12
冬情小学生作文05-10
同学情小学作文200字12-06
感恩父母(小学作文)08-17
感恩父母的小学作文07-25
父母总是这样的小学作文09-03
我的父母小学生作文11-20
读慈母情深有感小学作文450字05-31
魅力盐城黄海情小学生优秀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