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情小学生作文

2024-05-10

冬情小学生作文(精选6篇)

冬情小学生作文 篇1

冬情小学生作文

“一年四季在于春”,是的,人们常这样说。但殊不知,北风刺骨、冰天雪地的冬天也别有番情趣。

清晨,淡黄的阳光终究拨开深厚的云层,将第一缕曙光洒向大地。几抹淡淡的光亮映在窗上,伴随着清脆的鸟啼,我在这冬天的拂晓醒来了。

起得如此之早,就是要看一眼寒冬的杰作——霜花。带着几缕阳光透过窗子,霜花的样子就在微红中映入我的眼帘。瞧,这朵霜花笔直立着,如冰凌、似利刃。看,那朵霜花像荷花,蓬蓬地鼓起,仿佛吸足了水分。哦,这朵霜花在朝霞的掩映下,如姑娘绯红的脸庞。哟,那几朵霜花竟然连在了一起,似士兵整齐的步伐……。一切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家,悄悄的雕刻着。

当太阳彻底跃出之时,霜花会慢慢溶化。然而,我竟希望太阳晚一会儿出来,哪怕停留的.是夜宇、是黑暗,也好让这美的凝聚多保留片刻,让我可以驰骋在无尽的想象中。

霜花是冬季的结晶,背负着冬之美的艰巨使命,努力将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世人。

忽然想到,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生命虽短,任务虽重,只为尽力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留给世界。人生中活出精彩瞬间,不正是为了给下绚丽的一笔色彩吗?

冬情小学生作文 篇2

首先, 笔者谈一下这一课的由来

暑假开学后, 笔者接了新班——四 (2) 班, 任教语文课。在批阅学生作文时, 笔者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类是格式上的, 学生写作文, 有的不写题目, 有的把题目写偏, 有的不分自然段;另一类是内容上的, 学生写出的作文, 有的缺头少尾, 有的层次不清, 有的中心不明。

写作文有基本格式, 即要写题目, 要分段写, 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 要有中心。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教作文一定要为学生讲明作文的基本常识, 明确作文的基本格式。而这些知识枯燥无味, 怎样传授才能使学生明白易懂且感兴趣呢?笔者在思索……直到有一天, 笔者发觉作文的各部分与人体的各部位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且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 便想:为何不把作文和美术联系起来呢?于是, 设计了“写作文≈画人物”一课。

其次, 笔者谈一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作文格式”

1. 导入

本来是作文课, 上课伊始, 不谈作文, 而谈画画, 引起了学生很大兴趣。然后, 让学生亲自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人。使学生明确画人要画头、躯干等, 为讲作文知识做好铺垫, 等学生在黑板上画好后, 笔者说到:“同学们画人画得很好, 其实, 写作文跟画人物差不多。” (板书:写作文≈画人物)

2. 作文要写题目

笔者先表扬了学生画人画得很完整, 随后, 擦去了人的“头”, 同学们流露出疑惑的目光, 笔者便趁机解惑:人没头不能活, 作文没题目不成一文, 强调:写作文要写题目, 题目是一篇作文的名字, 它是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 不是可有可无的。

3. 题目要写正中

笔者又为黑板上的人画了头, 只不过画歪了, 同学们笑了, 笔者也笑着说:“作文题目写偏, 就像人长个歪头, 看着不舒服吧?”随后, 笔者把“头”画正, 启发同学们:“今后写作文题目时, 应写在什么位置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答:“要把题目写中间。”

4. 作文要分段

针对学生写作文不分自然段的情况, 我这样讲:人分躯干、四肢, 作文要分段, 写完一件事或一个意思可作为一段。每个自然段如同人的躯干、四肢, 躯干、四肢有明显分界, 段之间也要分界明显, 即每个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

5. 小结

笔者这样总结:一个健全的人, 有头、躯干、四肢, 一篇完整的文章, 有题目、详写段、略写段;人都有头, 作文都有题目。同学们画人画得很完整, 写作文也要写完整, 要写题目, 要分段写, 这是作文的基本格式。

二、教学“作文各部分的写法”

1. 作文的题目

笔者让学生继续观察黑板上的“人”, 人体最上边是头, 进而讲文章也有“头”, 就是题目, 题目如头部, 人的头部五官端正, 整个人看起来漂亮, 文章的题目鲜明, 整篇文章有色彩, 这就是所谓的“题好一半文”。因此, 写作文要精心设置题目, 拟题既要高度概括文章内容, 又要做到简洁新颖。 (板书:题目——简洁新颖)

2. 作文的开头

笔者问同学们见过没脖子的人吗, 同学们说没有, 笔者说到:“作文也得有‘脖子’, 那就是‘开头’”, 进而讲作文的开头不是无关重要的事, 它是全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文的开头相当于人的颈部, 颈部占人体比例小, 开头一般应占文章的比例小, 所以, 开头要言简意赅, 凝练明快。

我们把文章比作人, 古人还把文章比作动物, 譬如, 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意思是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精彩亮丽。 (板书:开头——精彩亮丽)

3. 作文的主体

笔者把作文的中间部分比作人的躯干、四肢, 躯干、四肢占人体比例最大, 所以中间部分占文章的比例也最大, 要详细写。并讲到, 古人还把文章中间部分称为“猪肚”, 意思是文章中间要像猪肚一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 (板书:中间——充实丰富)

4. 作文的结尾

笔者又一次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人”, 人最下边是脚, 并讲作文也有“脚”, 那就是结尾。所谓“结尾”, 就是作文用作结束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脚占人体比例小, 结尾一般占文章的比例较小, 要略写, 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人的脚可支撑人的身体, 文章的结尾可总结全篇内容;人的脚, 使人站立, 随意行走, 文章的结尾, 使主题加深, 增强文章感染力, 从而人人传诵。

古人还把文章结尾比作“豹尾”, 意思是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干脆有力 (板书:结尾——干脆有力) 。

最后, 笔者让学生看黑板上板书, 进行课堂总结:人由各部位组成, 所占比例有大有小, 文章也有各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有详有略。附:板书设计

冬情小学生作文 篇3

关键词:小学生,互批作文,益处,指导,对策

如何改变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被动情况, 是现阶段小学生作文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让学生批改彼此的作文, 能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不少益处。改变了过去由语文老师一手包办的作文批改方法,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到作文批改工作中, 有益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小学生互批作文的益处

1. 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让小学生互批作文能够陶冶情操, 逐步养成其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小学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 他们大多数都具备天性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性格特点, 老师正好可以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以利用, 引导小学生互批作文, 进而达到提升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目的。修改是小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式, 发现不了自己写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如语病、标点符号的使用、逻辑性是否准确, 等等。但是让学生互批作文的时候, 经过老师的指导, 他们也就懂得了如何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提升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过程, 时间一长, 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 有利于提升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以后写作的时候, 学生也就更加容易避免产生自己批改过的那些文章中出现的错误。

2. 有利于减轻老师批改作文的负担

批改全班的作文对于老师来说, 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为老师在修改作文的时候, 要苦口婆心地对学生加以指导, 从伏案精批, 再到一篇一篇地审核。整个过程中老师都付出了辛勤劳动, 但是取得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 有些学生看过老师批改的作文以后, 就会弃之一边, 不会从老师的批语中总结自己的写作教训和写作经验, 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弊端。让学生互批作文, 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学生互批作文, 老师在进行作文评讲课的时候就轻松多了, 为老师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3. 有利于提升作文批改的效率

一般来讲, 每次作文课以后, 老师要批改作文后才能够将作文本送回到学生手中, 这样一个过程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这样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 因为经过一个星期或者几个星期以后, 学生对于自己写过的作文已经抛到脑后了。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内容是什么, 老师在进行作文评讲的时候效果也会很差。但是学生互批作文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互批作文是学生完成作文以后就开始的, 学生在课堂上直接互批作文, 在面对面的批改过程中, 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 在质和量上都会有所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批改学生作文的时间, 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互批作文的对策

1. 为学生提出批改作文的要求和原则

要发挥学生互批作文的作用, 需要老师为学生提出批改作文的一般原则和要求。首先老师应当提出批改作文的一般要求, 如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错别字、作文中存在的一些病句、作文的分段是否很合理。随后应当再对学生批改作文提出一些较高层次的要求, 如事件描写是不是很详细, 人物描写是不是很具体, 作文的主题是不是突出。学生互批作文的要求和原则应当是从低级到高级, 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规定的原则写出自己的评语。

2. 划分小组, 保证学生批改作文的公正性

划分小组对于学生互批作文是非常有效的。老师应当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作文互批小组, 然后根据情况设定总的小组数以及每个小组的人数。在划分小组的时候, 应当考虑到每个小组成员的实际, 做到每个小组的学生批改能力要基本相当。还应当积极地鼓励各个小组进行作文互批, 促使每个批改小组的工作在协调中进行。在互批作文的过程中, 不能让学生对换双方的作文进行批改, 应当进行小组间的循环交换批改, 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同学因为主观因素导致在批改过程中影响了批改的客观性、公正性。

3. 明确评分标准

划分小组拿到同学的作文以后, 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心理意识, 那就是希望较快地投入到作文批改中, 想知道同学的作文构思、词汇运用、逻辑安排的技巧有没有自己想要学习的地方。但是对于如何批改同学的作文, 应当坚持什么样的评分标准, 很多学生还是十分茫然。这个时候需要老师来明确学生互批作文的评分标准。我们举一个例子:假如说老师将整篇作文的分数定在了100分。那么老师应当再对作文进行内容方面的细分, 每项内容的准确表达占据一定的分数比例。如将评分细则和评分内容分为作文主题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书写是否规范、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等几个模块, 然后将100分在这些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量化, 让学生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 限时完成, 提升学生批改作文的效率

学生作文互批应当注重效率问题, 一般来讲, 学生互批作文的时候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老师应当防止一些学生讨论过于激烈, 要在维持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能动性。老师应当规定学生互批作文花费时间的上限, 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批改作文效率, 改变学生拖拖拉拉、慵懒懈怠的作风。有了时限限制, 学生就会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内在的批改作文的潜力就会被发掘出来, 提升学生在互批作文方面的能力。

5. 老师做好学生互批作文后的善后工作

学生互批作文完成以后, 老师应当对整个环节进行总结, 做好学生互批作文的善后工作。学生互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为了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老师应当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进行审阅。在审阅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和补充, 这是保证学生互批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 也是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首要任务;老师进行审阅以后, 应当将批改过的学生的作文发送到学生的手中, 让学生及时地看到其他同学和老师对于自己的作文的评价和意见, 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适当的总结, 以便下次写作的时候防止出现这样的错误。

学生互批作文有利于改善以往学生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的心理状况, 有利于让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中, 要发挥好老师的引导作用, 老师要善于发现在互批作文过程中学生的优点, 在鼓励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改正缺点。老师应当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让学生学习同伴的写作优点, 在共同批改、相互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文静.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6) .

小议小学生作文出新 篇4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出新,创新思维

清人赵翼有诗云: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中对李杜诗篇的评价是否公允姑且不论, 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 应该说是颇有见地的。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 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 领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 老炒“冷饭”, 别人当然不爱看, 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 这是顺理成章的。

学生作文如何出新出彩? 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 也困扰着很多语文教师, 笔者认为: 作文出彩出新的方式很多, 除了立意方面的因素之外, 技巧的运用不容忽视, 通过某些写作技巧的运用, 在文章中形成情节上的波澜, 是学生作文出新出彩, 抓住读者的一条方便可行的路子。

因此, 作文必须出新。

出新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需要,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 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从哪些方面“出新”呢?

一、突破定势立意

文以载道,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 刘禹锡诗) 。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如果尽是老生常谈, 势必败人口味。立意新, 就是能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 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认知方式, 即定势。立意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立意平庸, 缺乏新意, 不论其语言如何优美华丽, 都谈不上是一篇好文章。立意要出新意, 就必须突破头脑中的思维定势。

怎样突破呢? 在立意上求新求异, 最主要的方法是旋转角度。作文题目犹如一只万花筒, 旋转不同的角度, 可以看到不同的图案和风景。作文立意求新求异, 就是把手上的题目转出与众不同的花样, 看到别人没有看见过的图景。在众多的方法中, 运用逆向思维, 迎着人们的习惯思维或既有的思维定势, 从反方向立意, 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有效途径。如人们常说:“酒好不怕巷子深”, 这是一种传统的习惯认识。如果我们从反面的角度进行分析, 就可能得出一种新的立意: “酒好也怕巷子深”, 这就突破了历史的局限, 使立意具有了新的时代色彩。

运用逆向思维成功地创造出立意上的新颖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我们一般习惯于把“梨花”比作“白雪”, 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过来把“白雪”比作了“梨花”。诗人逆向立意的结果是, 肃杀的冰天雪地隐现出春的信息, 令人读来, 浑忘了严寒中的凄凉, 而代之以蓬勃向上的情怀。

逆向思维, 能够从两极世界中的另一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以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运用逆向思维, 突破思维定势立意, 常能产生出奇制胜、标新立异的效果, 甚至可以从“陈言旧事”中翻出崭新的时代精神来。

二、转换视角选材

材料是作文的基础, 观点的形成和表现都有赖于材料的选用。材料缺乏新意, 作文必是千人一面。材料出新, 当然与平日的善于观察和勤于积累紧密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 养成随时做读书笔记、日记和札记的良好习惯, 为作文积累丰厚的素材, 获得深刻而新颖的材料。

除此之外, 树立“多角度”意识, 转换视角去运用熟悉的材料, 也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好办法。

生活丰富多彩, 感知生活也应多方面。目前改革开放, 新鲜事儿层出不穷, 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色彩斑斓, 摇曳多姿, 多元呈现, “气象万千”。小作者也要有敏锐的目光, 善于捕捉全新的“写点”, 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新”, 扣住时代的节拍, 有鲜明的个性。即使“老一套”的材料, 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

转换视角选材, 就是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 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 去发现、挖掘材料内涵的另一面, 通过观察点的变化使材料常中见新。如“金子不论放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样一则材料, 我们通常用它来证明“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有所作为”的观点, 但如果我们根据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 换一个角度来分析, 就会发现: 金子埋在地下有光也是看不到的。这样, 我们就可以用这则“旧材料”说明新的观点: 学会推销自己和掌握真才实学同样重要。转换了视角, “旧材料”也就“不旧”了。

作文离不开创新思维。在人们司空见惯, 甚至自己都觉得“毫无用处”的材料中去发现新东西, 得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结论, 就更加离不开开拓性的思维方式。即使是陈旧的题材, 也应融入时代的精神, 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 “化腐朽为神奇”不是没有可能。

三、模仿生活用语

文章的内容要借助语言的载体来传达给读者, 靠语言来打动人心, 没有好的语言就算不上好的文章。韩愈有“惟陈言之务去”的明训, 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也有精心推敲语言的佳话, 他们对语言的追求, 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作为小学生, 限于阅历, 要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一丝不苟、一字不易的境界是不现实的。但是, 也要用“求新”的标准去努力要求自己。那种司空见惯的套话、空话、大话, 那种“决心书”式的表态语言一定要剔除。“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遣词造句上要力求新鲜生动, 不能光图省事, 老说“大路话”。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好的作文应有好的语言。但要求学生在语言方面出新, 难度较大。怎么办呢? 从模仿入手的方法不妨一试。

生活中经常流行一些精辟的用语, 这些用语只要经我们稍作改变或调整, 就有可能另现一个新的境界, 或闪现智慧的光芒, 或产生极大的震撼力。如化“我们面前有困难”为“困难面前有我们”, 则畏难情绪变为迎难而上的豪迈; 用“宁可天下人负我, 不可我负天下人”代替“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 又可表达一种为人景仰的高尚情操均是成功的典范。

模仿, 需要联想, 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 需要学会发散、多维、求异、灵活、幽默的思维方式。运用模仿的方式刷新语言常能于平淡中见神奇, 展示语言的魅力,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作文时语言出新的难度。

训练学生作文出新, 其实就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是信息化时代, 是不断革新的时代, 要求新一代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此, 则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出新, 其意义当远不止于作文本身了。

冬情小学生作文 篇5

有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有所增强,自我意识、评价能力也有一定发展。反映在作文上,理当有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认识,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然而,从某校组织的一次小学生语文综合测试中的作文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人堵心、忧心、揪心。

测试作文题目: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陪我走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无数个春夏秋冬。正因为有你在身边,有了你的朝夕相伴,我才从此不再孤单。是你,与我同行,把我从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寂寞中唤醒。是你,把我从无知鲁莽带到理智从容的田野。是你,把我从狭隘带到宽广的天空。是你,让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要求:请以与____同行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内容紧扣中心,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从考场作文的题目看,题材选择集中而泛化。笔者随机抽查了一些考场,其题材基本集中在“执著”(坚持、坚强、自信、勇敢)、“书本”(书、书籍、书香)、“父母”(父亲、母亲、家人)、“朋友”(同学、友谊、好友、伙伴、闺蜜、你、他)等几个方面。能够具体到“表姐”、“琴声”、“棋”的非常之少。

从考场作文的内容看,模式化指导倾向明显。笔者随机抽取了数个考场,单单写“与执着(坚持、坚强、自信、勇敢)同行”的就超过了1/3。难不成都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教研组的老师指导的?非也!这些考生并非来自同一所学校,而是来自省内各市县,甚至还有外省市的六年级孩子。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真的存在较大问题。

更有甚者,指代极为虚化甚至费解。《与____同行》,题目主语省略,要求表达的是某人、某事、某物对“我”产生了积极影响,陪伴着“我”,唤醒了“我”,引领了“我”……可是,不少考生补充的是极为虚化的“你”和“他”!甚至还有完全不知所云的“与三小只同行”等。

从考场作文的选材看,或雷同,或编造。同样是写“与执著同行”,但写的都是学骑自行车的经过,如何执著、坚持,最后终于学会了骑车。写这样的内容的考生,不是几个十几个,而是很不少!写与母爱(父爱)同行的,大多写父母对我:乘公交陪同、考试后安慰、下雨天送伞等雷同情节。

怎么就写不出具象化、个性化的生活?怎么就没有一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之一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纵观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经常反复讲“观察”,无人不知“习惯”之重要,但是在如何观察方面,没有方法研究和指导策略;在习惯养成方面,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跟进;在鼓励学生个性创造、独特感受表达方面,关注的是美词妙句,而对于思想、感受、体悟则缺乏引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些要求,语文老师一般都知晓,但是一般都没有具体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内容空泛?这都与教学中没有或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关。语文老师教写作,很大层面不注重内容,而是注重形式,注重语言的所谓优美、生动乃至华丽。即便如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评语也是空泛不接地气。我曾随机翻阅老师办公桌上的作文本,所看到的评价大多是“中心明确,语句通畅,条理清楚”、“棒!太棒!”之类充满“激励性”的评语。

在和一线老师的交流中得知,老师们重视的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设计,也重视设计。但是,对作文教学感觉是无从下手,于是就随意为之,作文教学特别缺乏指导设计。在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时,老师几乎不考虑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加以关注,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说到底,老师过度关注“教书”,而严重忽略“育人”,尤其是忽略育思想、育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两个要点: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品质。语言和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专家讲,思维是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总开关,这是颇有道理的!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反思,更需要我们的实践。

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乎语文老师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由于对“教育”目标的缺失和迷茫,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在专一“教书”中逐渐消弭乃至泯灭!不善于把学生作文中的个性、独特性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和有机生成。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篇6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时往往有主观臆断、闭门造车的问题,这都是平时不注意观察,心里没有材料造成的。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江教版《语文》第八册第55页的作文习作: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到秋天苹果就红了,我们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小河变清了,路变宽了,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去吃饭,我最爱看的动画片变得胡编乱了……

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这次习作有部分学生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得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少,导致认识水平较低。因此我要求学生经常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诸如此类的评语在我班学生作文本上常常出现。

3.开展组评。

六人小组,组长负责,组员参与,将组内学生的作文在组内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选出组内最优秀的作文。组内气氛活跃,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

(五)教师批阅。

本次作文后,小组选出各组最优秀者,教师进行批阅。一评学生的批阅质量,二评学生的作文。之后选出写作和批阅最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讲评。

三、实施后的效果

(一)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阅中解放了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为教育教学充电。

(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组评,不仅了解自己的进步,发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有了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便激发了写作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的能力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自主阅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撷取精华,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及妙词佳句、古诗名句、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录在笔记本上。同时,鼓励学生朗读、背诵好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这是作文前的不断蓄势、屯聚的过程。待作文时,学生遣词造句一触即发,得心应手,不再感到“心中有话写不出”。

四、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个有效途径,我让学生将“日记”改为“日忆”,养成“每日一忆”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然后写在日记本上,想想用它可以写成什么作文。如果每天都能“忆”起一两件可写之事,动笔时就不愁“无米下锅”。

五、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一次对学生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肯定,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可通过自主评改和交互评改改变作文评改现状。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以往的作文评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学生参与评阅他人文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学会了欣赏别人,尊重他人;被别人批阅作文的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四)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舞台,满足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五)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

[2]甘肃教育.2008,(15).

小学作文教学指导

张月辉

(玉田县杨家套乡孔雀殿中心小学,河北玉田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1.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能达意。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写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2. 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渗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说。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改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自主评改,二是交互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评改,无拘无束地交流,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

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我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做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同学们都赞同地点点头。

3. 进行综合性听说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应根据新理念对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口语交际、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物、说明事件、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常见的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

作文教学应增添事件的讲述、辩论、演讲,专题报告等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听说的形式、技巧:通过“听说教学”的综合练习,在结构方面使学生将能够识别作者的风格,识别正确、恰当的语法、措词和句法,通过视听媒体扩大词汇量,欣赏不同形式的创造性表达的美;在释义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发展评判媒体和评价口语表达所必需的批判性思维技巧,认识到节奏、方言、沉默、抑扬顿挫对提高演讲和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性,在视听中集中注重主题和情节,从视听活动中获取信息;在运用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形成听力技巧,在班级讨论中倾听同学的意见,别人朗读时认真听,培养欣赏艺术、音乐和文学的能力,利用电子媒体加强和促进语言学习,进行娱乐性视听活动,借助科技手段和其他媒体表达思想;在跨学科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利用批判性视听实现跨学科学习,参加个人形式、小组形式、大组形式的视听活动,合作完成语言艺术课题练习,通过视听活动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别,积极参加群体听力活动。这样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综合教育观、整体教育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思路、方向。

4. 引导学生大胆仿写,奠定写作基础

长期的一线教学经历,让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仔细回味写得较好的几个片段,我惊讶地发现这几段竟然都是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优美段落写的。我就以仿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走进作文的大门。经过实践,我发现,仿写不能是机械的、被动的、无目标的,应该确定训练重点,目的明确地进行指导。

4.1抓典型句式进行仿写。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形象生动的拟人句、节奏强烈给人以震撼的排比句、语意强烈的反问句等,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仿写句子,并把写得有创意的句子打印张贴在教室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受益,吸取他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自改成果”,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钻,乐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

上一篇:难忘作文800字下一篇:零工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