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06-04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1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上级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4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食药体制改革

去年12月,市政府长政发2013]78号文件《关于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发和12月18日全市食药

监管体制改革会议之后,我县及时成立了食药监管体制改革领导组。在领导组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宣传发动、基层调研、沟通协调、上报方案、取得批复等工作。县政府以壶政发2014]14号文件印发了《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14年2月28日,县政府办下发《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将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部职责,县卫生局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整合,组建新的“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加挂“XX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2014年3月26日,县编办下发文件,组建XX县食品药品稽查队,成立XX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XX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XX县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和龙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东井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晋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集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百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等6个食品药品基层监管站。2014年3月31日,县委、县政府在贵宾楼四楼会议室举行XX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职能交接仪式。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后的机构和单位正式挂牌运行。

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在今年的日常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主要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继续调优调顺全县机构编制。我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深入到机构不顺编制不畅的单位解决问题,继续调优调顺全县机构编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效用,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二是进一步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我办以一季度进行一次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联审为抓手,及时调整机构编制管理数据,进一步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今年通过2次的工资联审,敦促74名已调动多年的工作人员理顺了编制和工资关系,为100多名退休人员办理了出编手续,对20多名死亡人员进行了清理下编。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三是积极进行机构编制核查的准备工作。前不久,中编办、省编办和市编办相继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与进一步完善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方案,就如何解决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等机构编制管理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近日,我办就核查领导组成立、动员会召开、核查步骤及具体操作办法制定等工作进行积极准备。

三、事业单位按时年检

我办在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中,为克服春节前后各单位业务人员思想不集中的问题,我们采取分片包干督办。将全县应接受年检的事业单位按部门类别及地域分布进行合理的划分,由所有工作人员包干一块,跟踪督办。对一些“无机无人”的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部门分系统进行面对面的演示或直接代为操作。由于措施得力,2013211个事业单位按时进行了年检。同时,在日常的事业单位登记或项目变更工作中,我们一天能办的事力争半天办,一周能办的事尽量往前赶。不仅为一些单位争取上级支持提供了快捷的服务,也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好评。

四、摸清审批项目底数

今年3月,审改办在全县34个具有行政审批职权的单位展开行政审批项目调查摸底工作,整个调查摸底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三下三上”(这个说法来自中编办),“一下”是下发关于调查摸底的通知,由各部门展开自查;“一上”是各部门自查梳理后,将本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上报;“二下”是审改办对上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后,提出意见,再下发到各部门进行修改完善;“二上”是各部门修改完善后上报;“三下”是审改办对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逐项严格甄别后,下发关于项目确认的通知和各部门项目确认表;“三上”是对项目无异议的部门进行确认后上报。需补报、取消、修改项目的部门,补报、取消、修改项目后再确认上报。经过3个多月的“三下三上”,取消县本级行政许可项目13项、非行政许可项目3项;初步确认县本级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36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26项,非行政许可项目10项。另有18项管理服务项目。

五、域名注册再上台阶

开展中文域名注册是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和公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政务信息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我们一是查漏补缺,对已经注册的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进行认真梳理,将未开展中文域名注册及注册期满的单位建立电子文本档案,督促未注册的单位尽快申请注册;二是凡新成立的机构,都要求申请办理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三是将注册和续费作为办理机构编制事项、事业单位登记和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前置条件,切实推进域名注册和续费工作。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已成功注册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271个。同时,我们还立足实际,周密安排,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廉政建设、综合治理、妇女权益、护林防火等其他工作扎实开展。我们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很多新情况需要我们很好地去调查、研究、解决。在2014年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全力推进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工作,积极运筹卫生和人口计生机构和职责的整合工作。二是深入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与进一步完善实名制管理工作,加大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三是对各单位行政审批项目,特别是一些与市场、社会、民生关系紧密的项目,逐项进行审批流程优化再造,进一步推进全县的审改工作。四是全力以赴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进一步做好编办各项工作,推动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2

会议由省散预办副主任陈云庆主持, 吉安市工信委副主任致辞。省散预办主任刘文斌参加会议并讲话, 省散预办副调研员邓丽娟对《江西省省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补贴暂行办法》申报程序进行了讲解;省散预办副主任陈云庆对全省散预行业的业务统计、产品目录、清洁生产审核、内部试验室验收等申报程序进行了讲解。

会上, 各设区市散预办主任、省直管县 (市) 主要负责人对《江西省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指导意见》《江西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准入条件》《江西省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办法》《江西省省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补贴暂行办法》 (修改稿) 四个文件进行了讨论, 大家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

县编委办工作总结 篇3

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对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形势的分析判断,统一思想,增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把学习贯彻《关于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通知》(省编办字〔2013〕66号)等文件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和结合起来,严肃机构编制管理纪律,杜绝越权审批机构、擅自提高机构规格,严禁超编进人、超职数和超机构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等现象。

2.完善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强化组织、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12310”举报电话制度、机构编制管理协调约束机制、机构编制“十个不准”、机构编制公开等监督制度。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审核审批,坚决杜绝违反机构编制法律法规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日常管理中推行“进编补员”制度。根据要求对进编补员单位的报告,对空编岗位及调进人员进行初审,按照空2进1的原则进行审批。本,我办共办理进编补员156名,设立事业单位2家,分配政法专项编制5名;增设派出机构2家,新增内设机构11家,事业单位挂牌2家,调整经费形式1家。更名2家,机构升格2家。对军粮供应站等13家事业单位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未发现违反机构编制管理事件。对全县行政机关人员进行摸排,建立实有人员台帐。积极推进超编人员消化工作。加强与人社局的联系,采取“退一个,下一个”;为主动要求转出行政机关或到乡镇锻炼的人员开设绿色通道和鼓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省、市或其他地区遴选等方法,共消化超编人员8名。

(二)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分类工作

1、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组织部部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业务指导组、督查组3个工作小组。明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解决必要的经费。与县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要求各部门要将此次分类改革作为头等大事,主要领导负总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我县通过召开动员会、发放宣传资料、在《当代**》、**电视台设立专栏、专版等形式宣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让全县干部职工了解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的、意义、方向、政策等,支持分类改革。各单位部门分别召开了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加强思想政工作,做好改革动员和政策宣传,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改革中的有关问题,稳定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确保在改革中秩序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

3、摸清底数,夯实基础。在前期准备阶段,我县对全县事业单位职责任务进行认真梳理,编写《**县事业单位职责汇编》,对全县事业单位的履职情况、编制、实有人员、人员学历年龄等结构等开展摸底调查,掌握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切实摸清底数,为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推开奠定坚实基础。

4、深入调研,制定方案。我县针对机构类别、走向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专题约谈等形式,充分征求各乡镇、各部门的意见。共发放问卷1000余份,召开座谈会6次,专题约谈12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专题报告,拟定了《**县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县事业单位分类参考目录》。

5、严格把关,合理分类。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严格按照社会功能开展分类工作。严格把好部门上报关。对部门所报的信息资料,逐一核对,认真梳理职能,详细理清职责,弄清工作任务,认真对照法律法规、划分标准,严格按照《参考目录》,切实做好“两个防止”一是防止把分类工作“简单化”与“复杂化”。二是防止经营类向公益类“挤”、公益类向行政类“靠”。

6、征求意见,反复研究。根据事业单位上报的分类情况,反复征求干部职工、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意见,对事业单位分类标准、政策进行反复解释,让他们对政策更明晰,对出现的不按标准报送或拒报情况,上门反复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正确对待,准确分类。对改革后事业单位的走向问题,反复和部门对接,和其它区市县对接,和市编办对接,征求他们的意见,提交常委会议研究,最终对全县334家事业单位的类别进行确定。目前,已全面完成我县事业单位分类情况信息报送工作。

(三)创新思路,认真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1.精心安排,搞好年检。在对全县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明确了今年及时开展对事业单位进行全方位调查摸底的工作目标。另外我们针对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事业单位年检时间安排表,把年检时间细化到具体事业单位。

2.转变作风,做好服务。年检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耐心解答政策,手把手指导业务,主动解决难题,简化办事程序,对符合年检要求的单位做到“受理、审核、核准”一条龙服务,当场办结;对提交资料不合格的单位,一次性告知不能办理的理由,从而杜绝了事业单位往返奔波、延误年检时限的现象发生,为法人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3.加强辅导,推进管理。一是严格要求网上办理。自开展了全县事业单位法人网上登记管理培训后,在2012年检验中,我们严格要求已参加培训的单位一律通过网上办理年检、变更等登记工作。二是进行一对一再次培训。针对少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员通过好几次反复讲解都做不好的情况,我单位就开展一对一再次培训。以该单位为例通过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从光盘绑定到表格打印进行一一辅导,直到听懂会做为止。本,我县应参加2012年检的法人事业单位为215个,年检合格率为100%。2013年,共办理设立登记14个,变更登记33个,证书补领1个。

(四)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工作

为使机构编制管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提高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办按照市编办要求,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一是协助完成《**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意见征求工作;二是扎佐镇、久长镇等省市示范小城镇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机构编制运行情况的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并返回到扎佐镇、久长镇、龙场镇和六广镇征求意见。三是深入**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交通局等部门开展机构编制调研,解决园区内设机构编制事宜;四是争取教育部门配合,深入开展调研,完成区县课题《**县义务教育师资现状及新型配置管理探索》并报送市编办。

(五)做好信息收集,严格按要求完成报送任务

严格按照《关于认真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宣传工作的通知》(筑编办通〔2013〕20号)文件要求,积极开展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一是围绕“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方面所做的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重大决策、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落实情况;”“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等方面的内容,共完成了25期简报的撰写和上报。二是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工作网络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了兼职信息工作队伍。为信息工作人员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信息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加强信息把关,信息筛选、文字加工和校对审核等每个环节,确保信息不出差错、不捅漏子。

(六)创新思路,认真完成电子政务工作

1.明确职责,完成网建。2013年7月市编办开展网站建设工作培训后,我办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由两位同志分别具体负责内外网的建设、维护和更新。各项工作按市编办要求及时开展。

2.核实数据,加强实名制管理。一是认真核实数据,完成上年报工作,及时对各单位工作变动人员和新招聘人员核准编制,进行入编和下编。按照机构编制网络实名制管理要求,全面完成实名制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录入和核准工作。二是通过“协同”平台,及时加强与各部门沟通,积极推进全县各部门机构编制批准文件和人员照片上传工作。全县392家单位已全部完成上传。

3.多措并举,推进域名注册和网络红页编辑。一是加强宣传,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工作进度。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与公益域中文名注册和网络红页推广工作的通知》(修编办通〔2013〕27号),进一步明确开展中文域名注册的意义,提升各单位、各部门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将中文域名注册和网络红页推广覆盖工作纳入全县各乡(镇)、部门年终目标考核;对在规定时限未完成相关工作的单位、部门,采取冻结机构编制事项办理的措施,强力推进域名注册和网络红页推广工作。二是加强培训,强化服务,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培训会,使各部门、单位管理人员熟悉掌握域名注册和网络红页编辑方法。创建机构编制管理QQ群,及时解答各单位管理员提出的问题,搞好技术服务。我县应完成域名注册单位392家,已完成注册387家,覆盖率为98.72%;网络红页推广应完成392家,现已完成385家,覆盖率为98.21%。

4.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为贯彻落实好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五项内容,走低碳环保之路,改变传统的办公模式,打造节约型机关,我办积极开展无纸化办公工作。目前,我办已根据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完成无纸化办公制度建设。采用内外网网站平台、外网软件、PDF阅读器、邮箱、QQ等通讯工具和短信、传真、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传达和上报相关文件资料,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责任意识和办事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责任意识。深入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抓典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学习市编委办《关于开展“三要三不三做到”服务承诺的通知》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条规定》文件精神的学习。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了解市委市政府“抓典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和市编办三不三做到”服务承诺的具体要求,提高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2.强化业务学习,提高办事能力。完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组织学习《贵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地方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央、省、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等的相关文件,提高干部职工自身业务能力和办事能力,更好的服务工作对象。

(八)加强目标管理,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及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积极开展纠风工作和反腐败工作,按照工作细则认真抓落实,使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外宣工作,以创建文明、高效、服务型机关为平台,完善首受负责制、首问责任制和业务工作一次告知制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三是按照“**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三找“活动,派遣干部深入挂帮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宣讲工作。自觉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整改,不断完善工作管理。四是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执行力建设。积极开展“六五”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信访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部分单位人员变动较大,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工作人员未及时带相关文件上下编。职工信息和照片报送不及时,造成实名制信息录入完成进度较慢。

(二)个别单位领导机构编制意识不强,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还不了解,特别是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办理法人年审、变更事项不及时、履职作用不明显、机构编制资源闲置的现象。

(三)部分县直机关反映行政编制较少,缺少人手,工作开展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开展机关效能整治活动,激发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的意识,努力创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并以此为契机,认真履行机构编制管理职能,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加快转型、加快发展、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切实加强全县机构编制管理,合理分配资源。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前期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全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加强机构编制调研,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化。

(三)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总量,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重点解决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机构编制问题。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共同把关的用人用编新机制,发挥现有机构编制的最大效益,全面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县上下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合力,把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及及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县编委办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4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县人民政府

根据市医改办关于报送医改典型经验材料的通知(**医改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现将**县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北部,**市南部,是连接陕、晋、宁、蒙四省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县总土地面积1853平方公里,辖5乡11镇、个社区居委,总人口35.8万人。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财政收入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0元,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0个(县级个,乡镇卫生院个),全系统有在职职工867人(其中县级533人,乡级334人),在职职工卫生技术人员783人(高级33人,中级167人,初级583人)。私立医院3所,诊所29所,规范化村卫生室508所。

二、国家、省市医改政策落实情况

医改工作开展三年来,我县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 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

-1-

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总体要求,我县在加大医改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和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下大功夫,确保了全县医改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一、2009年10月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正县级调研员任副组长,县发改局、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药监局等16家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发改局设立办公室,由正县级调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为顺利推进全县医改工作,分别从县发改局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县卫生局抽调2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县医改办,负责研究国家、省市医改相关政策,督促、指导、协调全县医改工作。

三、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足额的医改工作经费,确保了全县医改工作顺利推进。

四、及时拨付中央、省、市下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研究,制定方案。

一、县委、政府、医改办多次研究全县医改工作。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县政府出台了《**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县公立医院重点改革实施方案》。今年7月19日,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我县召开

-2-

专门会议,专题听取和研究了全县的医改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就贯彻落实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并安排部署我县医改各项工作。

二、在认真学习领会医改相关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发改、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深入县医院、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抽查调研,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分解责任,确保落实。

一、认真对照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进行具体分解,并按照全县三年实施方案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了《**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

二、为确保责任书明确的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县政府组织两个调研组,对各乡镇及县级医改成员单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调研,对乡镇和部门存在的问题督促进行限期整改,并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在党代会、人代会期间召开培训会,营造全县医改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并按照市医改办要求按时、按质上报了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和医改相关信息情况。

三、2011年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根据《**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计划》要求,市人民政府与我县签订的《**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的责任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一)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3-

截止目前我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新农合筹资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300元,参合人数27.8942万人,参合率达到93.8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省级财政到位资金213万元,开展综合改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20个,基本药物实际销售价格下降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完工5个,累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8人次。新农合实现统筹区域内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27个,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47.22%。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去年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今年,3月份以来将符合标准并配电脑、打印机的126所村卫生室确定为我县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使用了国家基本药品,药品销售加成率为15%。6月份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9月份根据省市规定全县所有村卫生室药品实行了零差率销售,组织配送公司与20所乡镇卫生院签订了乡村两级的三统一配送合同,签订率100%。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平均药品配备420余种,700多品规,基本药物平均配备386种,1-11月份20所乡镇卫生院采购药品301万元,258所村卫生室采购药品147.5万元,配送覆盖率达100%,配送率87%,平均配送时间3天,基本药物使用率90%以上,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利用华医网远程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处方集》相关知识培训,共培训663人,采取多种形式

-4-

加大国家基本药物的宣传力度,改变群众和医务人员用药习惯,国家基本药品使用率90%以上。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卫生基础建设涉及面广、量大、任务重。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核心来抓,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力以赴实施好项目工程。一是县医院综合楼建设基本完工,力争2012年投入使用。二是乡镇卫生院建设,08年以来,分批次对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了卫生院的硬件服务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三是全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卫生局制定了《**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县公共卫生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实行)》,严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四是继续实施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选派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名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支援,15名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到县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开展双向互补培养,培训了13个项目,收到良好成效。五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医院、中医院招聘临床本科毕业生12名。继续加强卫生技术培训工作。继续教育1075人,县级业务骨干培训9人,腰腿痛、睡眠障碍培训17人,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培训20人,全科医生培训18人。培训乡村341人,参加考试人数339人,考试合格率100%。

(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5-

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87058份,建档率95.4%,规范化电子档案150752份,电子档案建档率达50.1%。老年人管理26780人,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21359人,体检率79.76%(正在体检中)。慢性病患者登记22622人,规范管理21828人(其中高血压规范管理16703人、糖尿病规范管理5125人)。孕产妇健康服务管理3941人,系统管理率94.94%。0-6月儿童健康服务管理19161人,管理率91.65%。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7.4%,糖丸99.73%,百白破99.71%,乙肝99.9%(首针接种及时率95.34%),麻风99.7%,麻腮风99.85%,乙脑99.05%,流脑99.77%,甲肝99.63%,网络直报率达100%。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画、健康教育处方等36.8万余份。完成了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第三轮接种9234人,接种率96.2%。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救助孕产妇3237人,发放救助经费222.67万元,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81%。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发放叶酸22035瓶,4075名妇女孕前和孕早期服用叶酸,叶酸服用90%,依从率84%。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项目检查妇女16120人,确诊宫颈癌5例,查出各类妇科疾病5069例。农村改厕工作稳步推进,先后组织召开了**县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启动会和技术培训会,培训农村改厕技术人员40多人,发放改厕宣传画1000多份,完成改厕任务2300座。

(五)推进县镇一体化改革

-6-

遵循“三统一、三不变”的原则,县卫生局统一安排,县医院对崔家湾中心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既人员、财务资产、医疗业务归并县医院统一管理,实现县乡医疗机构资源、信息、技术共享,促进双向转诊,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就医负担。

(六)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市政府将我县列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我县根据中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一是县政府成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及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领导担任,卫生、发改、财政、人事、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统筹协调、指导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基础性调研工作,对县医院、中医院两所医院基本药物使用、业务收支、财务状况、人员编制、财政投入、资产负债、服务价格、运行成本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析测算,为全面改革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三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确定了切合我县实际,能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明确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将围绕“三个一”,体现“双兼顾”,达到“三提升”的总体思路进行(即323思路)。“三个一”即一补一降一注重,一补是增加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助,一降是

-7-

降低药品加成销售,一注重是增强医院活力的激发;“双兼顾”即一是兼顾县财政的承担能力,二是兼顾减轻群众看病负担;“三提升”即提升对公立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公立医院对群众的服务覆盖面。县医院、中医院在编人员工资由县财政以80%预算安排。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加成率控制在15%以内,并逐步向零差率销售过渡。9月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批复后,县政府印发了《**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县县级公立医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领导班子考核暂行办法》、《**县县级公立医院人事改革指导意见》、《**县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规范文件。并根据《**县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县级医院全员聘用,签订了聘用合同,颁发了聘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实行绩效工作考核机制,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四是按照“三统一、三不变”的原则,制定了《**县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推行县镇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确定崔家湾镇中心卫生院为县镇卫生一体化改革试点乡镇卫生院,由县医院进行托管,县医院为崔家湾镇中心卫生院援助B超机一台、血球分析仪一台、标准病床20张、椅子40张,并多次派专业人员对崔家湾镇中心卫生院原有仪器进行维护,下派医疗技术人员5人,上派进修人

-8-

员3人,托管两个月以来接诊门诊患者520人次,住院40人次,业务收入3.2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提高。

(七)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卫生厅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11‟93号)精神,全面做好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遗留债务清理化解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和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制定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实施方案》。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我办于12月同审计、财政、卫生、监察等部门对上报的基层债务数据进行审核和登记备案。争取用2年的时间全部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任务。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虽然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卫生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房屋、设备、人才、技术还不配套,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较低。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仍不健全。艾滋病、-9-

结核病、不明原因猝死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优势资源相对向上集中,农村公共资源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将按照“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吃透医改精神、明确医改任务、理清医改思路,进一步加强调研,科学合理制定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督促医改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强大合力。认真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医改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真正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

(二)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医疗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逐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使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三)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巩固

-10-

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医保基金管理水平。不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省统一集中招标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引导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四)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锻炼,加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及配置所需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公立医院工资改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六)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完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预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虽然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但离上级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针对医药卫生

-11-

体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投入到位、整改到位、督促到位,促进全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的问题,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12-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5

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服务业投资及民营经济营业收入计划分别增长23%、21%、15%、21%以上,分别完成8.2亿元、3.3亿元、5.02亿元、73.91亿元。重点做好了以下工作: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山东大宝养殖加工有限公司熟食制品项目。计划投资2.1亿元,新建熟食加工车间114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生产鸡肉熟食3万吨、鸭肉熟食2万吨,实现年产值5亿元,创造利税6320万元。二是泰安金泉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屠宰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车间建筑总面积10500平方米,新上日宰杀10万只肉鸡、10万只肉鸭屠宰项目,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亿元。三是泰安腾坤工贸有限公司土工膜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占地26亩,生产车间、办公室及辅助设施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年产土工材料1500吨,年可实现产值4200万元,利税1600万元。四是山东新巨丰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包装材料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无菌包装材料2万吨,新上两条柔印线及复合线,年增加生产能力40亿包。五是协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5606万元,总建筑面积6937.4平方米,其中地下1372平方米,地上5565.4平方米,地下一楼为展览馆、地上一楼为服务大厅、二楼为物

1业办公中心、三楼为居民活动中心、四楼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六是小协镇初级中学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22056平方米包括4栋三层教学楼,1栋五层实验办公综合楼,2栋三层学生宿舍楼,1栋二层餐厅及400米环形跑道等体育设施,可容纳48个教学班2400名学生就读。七是小协镇中心社区建设包括华鼎园小区、协和花苑及小协社区服务中心广场项目,总投资1.4亿元,共建住宅楼38栋,总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000平方米,需拆迁280户。小协社区服务中心投资970万元,广场面积5000平方米,规划建设高标准办公服务中心、儿童乐园、景观廊道、生态公园、文体广场以及老年健身小区等,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路网建设。计划投资1500万元,新建兴业路、文化路、瑞泉路及翰林路南延总长5600米,构建“六纵四横”的园区道路格局,与城镇发展框架融为一体。目前,已开挖土石15万方,新建桥梁2座,兴业路、文化路主路基正在施工,预计8月份投入使用;二是抓好蒸汽管道建设。投资1400万元,铺设蒸汽管道7000米,每小时供气能力达到40吨。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内开工建设,8月份投入使用。三是抓好电力建设,由省供电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新建110KV变电站一座;同时,协调电力部门、用电企业等有关单位,将影响园区内项目建设的高压供电线路进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6

一、健全体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分解班子成员责任,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出现问题严格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对下级单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全年召开两次支部会议研究反腐倡廉工作,未发生领导班子成员被追究责任的情况。

二是加强宣传,筑牢防线。在单位理论学习课上,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0年工作规划》,筑牢思想防线。

三是执行规定,规范行为。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认真执行《县编委办财务、财产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及时、规范、真实,每季度上墙公布;厉行节约,单位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运行费等费用开支未超过单位的经费控制指标;按公务用车配备管理的相关规定配备公务用车,单位共配备公务用车1台;严格按临聘人员管理办法聘用临时人员1人。按要求完成信息调研、宣传报道、资料报送任务,领导干部及时报送责任制执行情况报告。

二、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党规

领导干部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登记廉政登记簿并上交,全年未出现违反《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的行为。全体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纪党规,无违法违纪被查处的现象。

三、依法行政,促进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依法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严格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监督执法工作。如依法开展年度核编和事业单位年审工作,对事业单位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行为,如个别单位证牌不符,证章不符现象,我办及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违规单位接到通知后,均按时整改到位,未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缓作为、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等行为。

客运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7

山阴县交通执法局:

2018年上半年,客运办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以及全办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完成了本部门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对上半年工作做以下总结汇报:

一:对巡游出租车的日常监督检查

山阴县顺达出租汽车公司是我县目前唯一一家从事巡游出租汽车经营的公司,成立于2001年,法人代表毕润兰,拥有出租汽车220辆,其中天然气双燃料车辆134辆,燃油车辆86辆。

巡游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客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为县城广大居民出行提供便捷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更是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其安全文明,规范运营决定着公众对这个城市的整体印象。

为了维护出租客运市场稳定,确保出租客运市场有序发展,我办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巡游出租车日常运营进行监督检查:

1:定期对巡游出租车经营者和驾驶员进行服务质量考核 为进一步完善出租汽车信用管理体系,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水平,交通运输部2018年5月14日组织修订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新的考核办法从2018年6月1日起实施。由于新的考核办法细则还没有出台,所以2018年日常考核工作还没有开展。2017年考核结果已经上报市客运办。

2:公开投诉电话,接受投诉和监督 在出租车车身喷涂投诉电话0349-7076600,接受乘客、驾驶员、经营者的投诉和监督。

3:对无照经营的管理

顺达出租车公司在运营220辆出租车都是证照齐全,合法经营,未发现无照经营行为。

4:对巡游出租车跨区域运营进行管理

通过车载电台、微信群对顺达公司的出租车司机进行《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的宣传,达到让广大出租车司机严格遵守规定,文明运营的目的,半年来未出现起讫点均不在许可经营区域的事件发生。

5:对巡游出租车证件的规范工作

巡游出租车全套证件包括车辆运营证,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出租车服务监督卡,为了确保安全运营,我办在加强日常巡查工作的同时,对顺达公司在运营的出租车进行不定时的抽查检查,未发现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道路运输证的巡游出租车。

6:出租车经营权的管理

山阴县顺达出租汽车公司是我县唯一拥有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权的公司,该公司从成立以来一直是自有经营,未出现擅自转让车辆经营权。

7:巡游出租车驾驶员的日常管理

由于出租车的起步价每公里3元,是公司成立之初就核准的,时至今日还在执行这个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起步价也应该随之进行上调,但是由于物价局一直未召开价格听证会,导致目前出租车只能是议价拉客,不按规定使用计价设备的情况时有发生。二:对城乡公交公司的日常监督检查

山阴县津鑫城乡公交公司是我县目前唯一一家从事公交客运经营的公司,成立于2006年,法人代表樊建华,拥有公交车辆86辆,其中混合动力车辆26辆,纯电动车辆60辆。

津鑫公司目前在运营线路9条,其中县城内5条,城乡客运线路4条。基本覆盖了全县百分之九十八的区域。

公交能否正常安全运营,事关全县城乡居民出行的安全需要,我办在日常例行监督检查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津鑫公司的安全生产督导,确保把安全隐患排查在隐患阶段。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督导检查落实:

1:设立举报电话,方便广大居民对津鑫公司的运营投诉 2:不定期对津鑫公交公司在运营车辆津鑫安全检查,重点对车辆运营动态监控,安全带等进行了排查,目前,所有在运营车辆都实现了动态监控,配备了安全带。

3:在运营车辆服务设施配置完善,运营标识明显。4:确保津鑫公司不聘用不具有资质的驾驶员

5:督导津鑫公司健全了驾驶员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规范了服务,建立了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

6;津鑫公司每天都召开安全晨会,对司机发现的问题及时排除,每天收车后,并由专门的安全人员对车辆进行日常安全检查 目前,津鑫公司客运服务设施完善,运营良好,在加强对携带危险品乘客的检查做到零容忍,对车辆的安全状况由专人进行检查,做到收车检查,出车正常,确保广大居民的安全出行。

法规办上半年总结 篇8

上半年法规办在分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局法规工作重点和分局每月月初工作部署要求,加强执法监督力度,深入贯彻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思想,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队伍建设,保证各项政策、法规的全面落实,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培训力度、认真做好法律宣传工作

1、三月十五日全区四个管理所在辖区所在政府驻地相继开展卷烟打假与法律宣传,与当地工商部门共同设立展台,向前来咨询的消费者讲解卷烟真伪识别方法和烟草行业的法律法规。在市区的区政府广场和北大街东广场两处宣传点,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当天共散发宣传单350余份,发放法规宣传手册85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2、根据贯标培训计划,三月集中组织开展了一次质量贯标程序文件教育培训;经过前期准备,三月份成功举办了分局质量贯标知识竞赛,并推选了三名选手参加了四月份市局的质量贯标知识竞赛,取得了三等奖。

二、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工作流程

1、一月份建立和完善了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对法规、督察相关规章制度、职责进行了整理完善,结合岗位调整,对督察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下发执行。

2、根据市局法规科的要求,三月梳理和完善了证章管理制度和档案造册,对全区取得执法证资格的人员资料档案进行了梳理归档,对徽章遗失的在报纸上进行了公示,并申请办理了新的徽章。

三、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对专卖卷宗认真审查,确保了行政处罚权的正确使用,提高了行政处罚案卷的质量,并与五月份协助市局法规科开展各县区局的案件卷宗评审工作。

四、严格市场检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五月初根据分局工作会议部署出台了《居巢分局专卖市管线路工作质量考核方案(草案)》,根据《草案》要求,每周协同内监管按时按量完成线路督查考核任务,形成周督查小结;月底同步开展基础管理、内务管理、质量贯标和计划达成情况督查考核,在督查中发现的工作亮点及时进行了推广,发现的不足已通过“督查报告” 反馈到相关部门。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为进一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在“6.29”专卖法颁布纪念日,举办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

市招商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9

今年以来,市招商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苦干实干、再拼再搏、奋力赶超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理性、务实、高效”的招商理念,针对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强化综合协调,引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发展。

招商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督导协调力度,力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一是借助《德州招商》简报,集中宣传了05年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对他们成功的经验及今年的新思路、新举措进行了推广。二是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的调度统计制度,对大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随时调度,及时通报。三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扶责任制和签约项目流失追究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协调解决。四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制度,探索更科学有效的考核统计办法。通过调度督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招商方式更趋理性、招商活动频率不断加大,尤其是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会议、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之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升温、不断向纵深发展,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黄胜书记亲自率团赴欧洲招商,副书记、副市长苗仲华、副书记张铁军、副市长郭宗治先后带队赴英国、菲律宾、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洽谈项目;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活动。二是利用外资工作得到加强。针对我市目前利用外资工作较薄弱的现状,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会议,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的工作意见和相关政策措施,对市属大中型企业重新下达了任务指标。三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64个,总投资136亿元。齐河的永锋钢铁200万吨钢技改配套、XX县的华茂谷氨酸和中茂圣源浆纸、临邑的金德工业园、宁津的华兴塑胶、庆云的颐元工业园、乐陵的精制幼砂糖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德城的韩国富电电子项目、禹城的福田生物科技产业园、XX县的泰达纺织机械、平原的宝德塑料、宁津的魏桥纺织机械、经济开发区的华羽服装生产、商贸开发区的恒力玛瑞节能电机、市招商办的晋德紧固件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同时一批后备项目将陆续签定合同或协议。四是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2个省级开发区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德州经济开发区已具备了吸纳跨国公司的能力和水平;园区规划更趋合理,德州经济开发区为配合城区“东进战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工业聚集区和高新产业区为主要内容,进一步修订完善东部新区总体规划;产业特色日益凸显,德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央空调、太阳能开发利用、食品和服装加工已形成行业竞争优势,齐河开发区的钢铁、造纸有顶天立地之势,禹城高新区的生物科技、木材加工、精钢铸造、羊绒制品等产业发展迅速,武城开发区的汽车配件、庆云开发区的以商贸带加工等已具雏形。

二、突出自身招商,力争在引进项目上取得更大实效

面对招商引资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招商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自身招商引资工作。截止目前,共有在谈项目15个,新建、续建项目13个,完成客商投资2亿元。一是加大奖惩力度。对2005年招商引资表现突出的5位同志实施重奖,引起较大反响,调动起了人人参与招商的积极性。

二、实行内部调度制度。分解落实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坚持对各部室招商引资情况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三是集中精力登门招商。对重点区域、重点客商进行登门拜访,认真研究当地对外投资的趋势和特点,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招商。上半年组织人员分别赴上海、苏州、杭州、宁波、衢州、诸暨、台州、嘉兴、温州、厦门、晋江等地开展登门招商,拜会了部分大公司、大企业及有投资实力的私营企业家,向他们介绍德州的情况及有关政策、优势,推介了经济开发区、商贸开发区、XX区、德棉集团等单位的重点招商项目。期间共召开4次招商说明会,拜访有投资意向的企业40多家,联系私营老板50多人,与富润集团、航民集团等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他们对德州的投资环境和推介的项目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并已开始进行考察论证。四是狠抓招商项目的落实。对在建项目,安排专人跟踪服务,为客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日本明治机械项目新到资金和设备180万美元,占开发区前4个月实际到位资金50%以上,德鸿工贸项目已开始大批订购设备,创迪科技二期已到位300万元,庆云鑫和化工二期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孚斯特化工项目已进入投产阶段。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我们加紧工作,争取使项目尽快落户。由河北客商投资的精密合金丝项目基本落实,与经济开发区共同引进的温州客商汽配城项目、与商贸区联合向浙江衢州化工企业招商建立化工工业园、与德棉集团共同推出的三个招商项目、与临邑共同引进宁波印染厂项目都已进入了实质性洽谈阶段。另外,由重庆客商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北京客商投资的有线电视整网扩容项目、由浙江客商投资过亿元的林浆生产项目也正在积极争取之中。五是开展联合协作招商。对已收集到的有明确投资意向的项目信息,及时与有关载体单位协作,合力推动项目的落实。先后组织运河经济开发区、XX县赴浙江等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招商洽谈活动。

三、精心组织筹备,确保“2006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暨第十届德洽会成功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今年我市将具体承办由全国工商联、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06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活动,并与第十届德州经济贸易洽谈会合并举办。此次活动,规格高,工作量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2006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暨第十届德洽会将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相结合、培育主导产业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突出专业化、品牌化布展,重点宣传我市中国太阳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功能糖城三大城市品牌,重点展示我市获得的省级以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重点推介有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20**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暨第十届德洽会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把对海内外知名企业家、台商、日韩客商宣传推介作为重点,通过向海内外知名客商集中展示我市主导产业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客商投资的信心,提高会展招商功效,提高大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2006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暨第十届德洽会总体方案制定完毕,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采取切实措施,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县编制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10

关于2003年至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县委办、县政府办: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我办2003年至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意见汇报如下:

一、2003年至2006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我办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机关效率建设,积极开展“工业大发展思想大解放”活动,扎实落实“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各项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对照检查学习,提出整改方案,拟写学习心得体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抓结构调整,农业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四年来,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调整农业结构,加大优质高效农业实施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农民收入得到持续增加。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增加。2003年至2005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34.8、37、37.7万吨,2005年比2003年增长2.9万吨,增幅为8.3%,2003年至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分别为7.34、7.76、8.05万公顷,2005年比2003年增长0.71万公顷,增幅为9.7%。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由2003年的24.7:42.0:33.3调整为2005年的23.7:46.8:29.5。农林牧渔结构由2003年66.3:0.7:29:4调整为2005年的63.1:2.2:32.5:2.2。三是牧业生产不断增长。2003年至2006年生猪出槽分别为59.48、63.97、66.1和67.3万头,2006年比2003年增长7.82万头,增长幅度为13.1%,2003年至2006年羊出栏分别为5.5、5.7、5.8和6.0万只,2006年比2003年增长0.5万只。增长幅度为9.1%,2003年至2006年出栏家禽分别为755.1、811.8、878.8、913万只,2006年比2003年同比增加157.9万只,增长幅度为20.9%。四是劳务输出发展良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2003年至2006年分别达到18万人、21万人、22万人和22.6万人,2006年比2003年增加4.6万人,增幅为25.6%。五是农民现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至2005年分别为2135、2540、2813,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3052元,2006年比2003年增加917元,增长幅度为43%。

(二)抓基地企业建设,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

1.基地建设规模逐步扩大。2003至2006年建成水稻制种基地2.15万亩,优质稻基地25万亩;建成渝黄一号优质黄籽油菜基地10万亩;发展优质大豆基地10万亩;高换嫁接XX蜜柚200万株,实现XX柚标准化生产1万余亩。

2.龙头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增加。2003年至2006年共新增XX三桂食品公司、XX市雪莱纺织有限公司等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昌升茧丝绸有限公司等3家农业综合开发市级龙头企业;新增XX县聚奎聚星养殖基地、张鸭子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县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有龙头企业26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9家,县级龙头企业17家。二是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龙头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8973万元,实现利税618万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00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112%,132%,100%。

(三)抓项目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效果明显

2003年至2006年改造中低产田8.41万亩,建排灌沟180条87.32公里,其中排水沟83条31.7公里,路带沟95条53.5公里,修灌水渠2条2.12公里;建机耕道18条24.5公里,耕作道20条15.7公里,建人行便道2条1.44公里;项目区群众完成投工35.8万个,安砌条石12.6万方,开挖回填土方17.9万方,铺筑块石2.4万方,浇筑混凝土1.3万方,均超额完成计划。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0万亩;新增机耕面积2.2万亩。完成土地治理项目投资4839.8万元,其中用于排灌渠系建筑物建设3145.9万元;用于机耕路、耕作道、人行便道等道路建设1593.9万元;用于新技术示范推广100万元。

(四)抓措施落实到位,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1.顺利完成了三期移民的对接工作。2005年至2006年在合兴镇等8个镇58个村142个组190个移民安置点成功安置了云阳县渠马镇等15个镇乡的移民595户2569人,超额完成移民安置任务369人,完成率116.8%。共调整土地2877.28亩,人均土地面积达到1.12亩,其中:田0.92亩;建房户有255户1080人,建房总面积31728平方米;购旧房的340户1453人,购房面积达21912平方米。

2.完成了移民后扶项目工程。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个,共投入81万元。一是争取移民后扶基金补助40万元硬化荫平镇太宝水泥公路。解决了4个村、34户、173名移民,8500余当地村民行路难问题;二是争取41万元移民后扶基金在礼让建成豆筋培训基地。

(五)抓综合改革,蚕桑产业得到恢复发展

1.完成了丝绸公司和蚕种站的改革工作。县丝绸公司、蚕茧站改革工作组从2004年4月开始入驻两单位进行改革,5月底前完成了两单位的人员、资产、债权、债务的清理和资产的评估及处置,7月份完成了48名托管人员的安置工作。到目前为止,200多人的安置费领取率已超过95%,遗留问题绝大部分已经解决,改革工作基本结束。

2.蚕桑产业恢复发展。2003至2006年,共推广纸板方格蔟3208套,省力化蚕台1079台,建室外养蚕大棚250个,良桑嫁接2523亩,共发蚕种57217张,2006年发种18662张比2003年发种11009张增加了7653张,增幅69.5%;共产茧152.7万公斤,2006年产茧49万公斤比2003年产茧26.4万公斤增加22.6万公斤,增幅85.6%;2006年产值达784万元,比2003年增加533万元,增幅212.35%,是XX市增长幅度较快的养蚕区县之一。

(六)抓政策扶持,扶贫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1.扶贫工作。2003至2006年共投入资金4650万元,群众投劳120万余个,在51个特困村共新建、改建、扩建村级公路540公里,新修桥梁5座,改造农村低产田1000余亩,整治山平塘62口,改造窝棚户房屋117户8200余平方米,新修人畜饮水池120口14000立方米,卫生井660眼,新建5座村小面积6350平方米,资助贫困学生2512人,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12期,培训农民近10000人次,四年共减少贫困人口9000余人。

2.救灾工作。完善并严格了汛期值班制度,狠抓灾情统计制度等业务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期,严格救灾款分配程序,严格专帐管理,将建房补助款直接审批到户,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

二、2006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1.重宣传,做好舆论导向。一是成立了调研组,深入镇乡、村、组及农户家中宣传调研新农村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盼,为《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准备了原始资料。抽调业务骨干和部分镇乡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宣讲服务团,分片到镇乡场镇宣传新农村政策。组织了市县级有关专家和农办、农牧、文广新、卫生等10余个县属相关部门25名县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了新农村“三下乡”服务活动。在《今日XX》和XX有线电视台开设专栏,宣传领导讲话、中央文件和各镇乡、各部门新农村建设推进情况。

2.强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素质。以理论学习培训为手段,以县委党校为依托,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新农村建设村干部培训班2期,共有120余名村干部参加了培训。培训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要求、有经费、有记载。培训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家畜家禽饲养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政策法规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增强了农民发展经济的本领。

3.订制度,增强保障能力。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制度,全县33位县级领导分别定点联系、指导一个示范村、推进村或镇(乡)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了县级部门、企业帮扶制度,挑选了37个县级部门和33个实力较强的重点企业结对帮扶市级示范村、推进村和镇(乡)试点村;建立了责任分解制度,以县委办、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千百工程”建设县级部门责任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明确了30多个县级部门的相关职责;建立了信息月报季报制度,各镇乡于每月30日前将本镇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度、措施、经验、问题及打算等情况书面报送县新农村办公室,帮扶部门每季度将帮扶情况及帮扶成效报送县新农村办公室;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编印了《新农村工作动态》和《新农村工作参阅》两种新农村建设刊物,定期向县级领导、镇乡及相关部门、企业反馈全县新农村建设情况,交流推广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目前共编制《新农村工作动态》27期,《新农村工作参阅》2期。

4.严规划,确保前瞻性和长远性。一是组建了规划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按照《XX市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评审基本要求》,对规划编制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并在相关部门抽调了30名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对推进各村规划编制进行指导和把关。二是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参与规划编制。涉及的每一个村均通过召开院坝会、党员座谈会、社员代表会等形式,让农民广泛参与、民主决策规划编制内容。三是注重节约和通俗。按照符合实际、节约开支、群众易懂的原则,除了两个示范村的规划、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以外,其余村的规划均由各村和涉及的镇乡组织人员编写。四是严格按要求开展评审。由县、镇、村有关人员组成规划评审小组,对每个村的规划进行评审。各村的规划已通过县级评审,并上报市里备案。

5.抓典型,强化示范带动。一是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梁山镇八角村已硬化7条总长为3.81公里的入院便民道,完成规划长度的64%,其余的便民道正在修建过程中;硬化4公里的组干道,投资7.6万元完成了村小学的改建工作;投资8.5万元改造村办公室,投资15万元改造村卫生室、小商品及农资超市;172口沼气池规划落实到组到户,现已建成沼气池40口;共拆除11户违规建房,对4户危房进行了排危,对6户旧房完成了立面改造,还有38户农民的房屋正在立面改造中;投资15万元,改造了1000米的景观沟,在景观沟旁分别投资近7万元和5万元,打造一条人行道绿化带和三个休闲凉亭;康居点场地已平整,晒谷广场正在修建中。屏锦镇万年村完成了该村部分村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400米的地沟、人行道建设工程,安装路灯79盏,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已有首批39户农户报名在万年村第7居民点修建新房,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945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一池三改)已完成56户,还有100余户正在积极的建设当中;万年村4组、8组次干道公路建设已完成资金筹集,并于9月初开始动工建设;建筑面积为250平方米的五保家园已竣工,阵地建设200平方米主体工程完工,完成占地185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的平场工作。二是推进村建设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推进村共硬化、新修农村公路51公里,推广农机135台,新建、整治水利设施84处,修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个,修建村五保家园16个,新修人行便道100余公里,新修集中供水点14个,解决自来水4044户,旧房改造1396户,“一池三改”3120户,改建院坝面积166490平方米,整治排污沟渠18360米,垃圾堆放处理点27处,农民技能培训6613人次。

(二)打造移动信息平台,创新信息入户通道。为解决科技兴农和信息入户建设,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移动信息化工程。新农村建设移动信息化工程自7月1日启动以来,移动农网工程用户涉及县、镇(乡)、村、组干部、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和普通农户等共1.7万余名,发送涉农信息300余条;在“千百工程”示范村、推进村安装移动公用电话380余部;新农村网站上传资料1500余篇,浏览量达到1.5万人次。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根据我县创新的才新农村建设移动信息化工程作为模本开通“12582”农业信息网在西部十余个省市推行,打造“农信通”品牌。10月27日,在“12582”农业信息网开通的当天,我县作为唯一的分会场接受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农业部市场与经济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等相关领导的视察,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新浪网等10余家新闻及网络媒体集聚我县,专题报道、采访、宣传新农村移动信息化工程。

1.抓规划管理,目标任务科学合理。新农村建设移动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服务形式。经过全面分析论证,精心谋划,制定出台了《XX县新农村建设移动信息化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移动信息化工程的主要内容、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移动农网工程。定期或不定期免费向纳入用户群的手机发送政策快讯、当前农事、市场动态、农业科技、天气预报和用工信息,并开设公共信息栏目,刊登大众信息和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等;二是农村公话工程。完善2个市级“千百工程”示范村和25个推进村移动通信网络,在全县农村免费建立400个移动公用电话;三是互联网信息发布工程。制作全县新农村建设对外宣传形象网站,对外发布我县新农村建设动态、具体措施及相关政策。

2.抓组织领导,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为确保移动信息化工程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移动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办,由我办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具体做好工程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并积极加强同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及时沟通,配合协作。

3.抓调研指导,提高工程可操作性。农民是移动信息化工程的受益者,“农民满意不满意,农民需要不需要,农民赞成不赞成”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广泛听取意见。年初,县农办、县移动公司和相关部门组成专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部分村组干部、农户家中,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研,就实施新农村建设移动信息化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步骤以及管理办法等具体问题广泛征求了村组干部和农户的意见。二是聘请市级专业调研工作组就移动信息化工程深入农民家中进行专门调研,共发放征求意见表、信息需求表等近千份,对实施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4.抓舆论宣传,增强群众的认知度。我办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利用XX有线电视台、广播、《今日XX》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推进移动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通过下发文件、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和利用乡镇赶集向农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提高了农民对移动信息化工程的认知度和参与的自觉性,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氛围。

5.抓机制创新,做到规范化实效化。在实施过程,我们十分注重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努力探索新农村移动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新路子。一是建立领导小组成员例会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建立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制定了XX县新农村建设移动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程整体推进。三是建立一套信息采集、处理、报送、发布和信息服务效应反馈制度。制定了“移动农网”信息发布规则,对信息的种类、报送条数、发送范围、审批程序、字数控制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6.抓政策服务,确保群众得到实惠。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不增加农民的负担,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服务政策。一是确定服务对象,有序推进移动农网工程。根据掌握的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需求状况,分批分类确定服务对象,开通“移动农网”业务。第一批服务对象为相关县级领导、涉农部门干部职工,乡镇政府干部职工、村“三职”干部和村民小组组长共1300余人,于7月1日前开通;第二批服务对象为龙头企业、农村党团员、专业种养大户、运销大户等共6000多人,于9月1日前开通;第三批服务对象为其他使用移动通信平台的农村用户,于10月1日开通,目前已有万余人。对愿意接受移动农网服务的农户,免费赠送手机,目前共为农民赠送手机1000多部。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推广农村公话。在逐步完善移动农网工程的基础上,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出台了具体的优惠政策,在服务内容和资费标准上做了适当调整,真正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电话。三是聘请专业人员,建立形象网站。为加大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及时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和信息,聘请专业人员制作全县新农村建设对外宣传形象网站。新农村网站共分为农业动态、新农村、时事要闻、技术交流、专家解读、本地概况和龙头企业等板块,有效地宣传了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7.抓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一是开展操作技术培训。先后举办了两期200余人的操作技术培训班,对成员单位、镇乡信息员和龙头企业操作员进行信息化服务平台操作、信息采集和报送等方面的业务技能培训。二是加强“移动农网”信息终端使用方法的指导。利用中国移动“一镇一厅”的农村营销服务网络,对用户进行培训指导,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三)落实各项政策,确保移民稳定致富

1.完成了移民生产技能培训任务。制定了《2006年移民培训计划方案》,下达了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经费控制额度。分镇对新接受的云阳移民进行了水稻栽培、生猪饲养、XX柚种植与管理等种养实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12期培训班,400余人参加了培训。

2.完成了移民档案整理工作任务。对三峡移民档案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对档案收集、整理、装订等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接受云阳移民的移民安置镇和接受巫山县移民的安置镇的档案工作分别在6月和10月通过了验收。

3.搞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完成了对三峡移民2006年6月30日前的现状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编报了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拟对登记人口按600元/人.年进行直接补助到移民个人。编制了移民后期扶持2006年度项目计划3个,拟对回龙、明达、合兴镇移民安置村移民聚居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4.做好移民“双零目标”建设工作。根据渝委办发[2006]46号文件,以移民身份清理结果为依据,以乡镇为单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统计,弄清了城镇移民“零就业”,农村移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数量及其基本情况。制定了解决两个“零目标”问题工作方案,把任务、职责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乡镇,明确步骤;提出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与具体要求,制定了倒计时工作方案;落实了解决两个“零目标”问题的工作措施及优惠扶持政策。

5.移民稳定实现零信访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移民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移民来信来访,移民来信来访数量大幅度下降,没有发生移民群体性上访事件,巩固了三年来无进京到市上访的成绩,有力地维护了安置区的社会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得到了市局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把我县移民信访稳定工作作为全市经验推广。

(四)突出规模效应,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1.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质量效益显著。2005年度改造中低产田2.36万亩,建排灌沟53条38.89公里,其中排水沟17条12.74公里,路带沟34条24.03公里,灌水渠2条2.12公里;建机耕道6条9.98公里,耕作道11条8.12公里,建人行便道2条1.44公里;项目区群众完成投工11.61万个,安砌条石4.24万方,开挖回填土方7.63万方,铺筑块石1.21万方浇筑混凝土0.7万方,均超额完成计划。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7万亩,新增机耕面积1.5万亩。

2.综合效益发挥取得新成效。结合全市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建设,狠抓优质粮食基地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XX农业名片;加大实施农业新技术培训和推广、新品种普及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著。项目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强化栽培、农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推广了福优802、Ⅱ优602等超级稻和稻草覆盖秋洋芋种植,增种油菜、小麦等小春作物,通过效益估算,项目区年可增产粮食360万公斤,油料22万公斤,可实现水稻亩产705公斤,项目区亩增产粮食160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950万元,农民人均年增纯收入360元,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850万元。项目区人均年增纯收入360元。2005年度8月因洪涝灾害,冲毁部分排灌渠和机耕道,经请示立项,资金到位50万元,实际使用52.84万元,超计划使用5.9%,确保了水毁工程全面恢复,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3.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项目区机耕道、排灌沟渠的科学配套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项目区机耕面达到50%,水稻机收率达到90%。2005年实行机耕12000亩,减少农民耕田费用12万元。

4.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2005年,市里下达批复土地治理项目资金计划1343万元;水毁工程修复项目50万元;集中使用科技推广项20万元。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到位1397.38万元,占计划的104.0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9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430万元,县级配套80万元(足额落实),群众自筹397.38万元(其中筹款48.95万元,投劳折资348.43万元)。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394.44万元,占计划的103.84%:用于水利措施830.92万元,主要修建排灌渠系建筑物;农业措施478.52万元,重点是修机耕路、耕作道、改良土壤、购油菜良种等方面;科技推广40万元,侧重于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管理费25万元;市统一支付工程监理费20万元;集中使用科技推广20万元;水毁工程修复项目使用52.84万元,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五)扶贫、救灾、蚕桑业、劳动力转移、百镇工程和农田水利基建工作综合发展

1.扶贫工作。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开展扶贫培训,认真实施扶贫项目,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产业开发,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积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带动了全县农村共同富裕。今年,共下达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59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20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41.8万元,其他243.2万元。完成优质红薯基地建设2000亩,中药材基地建设500亩,良种高粱基地3000亩,新建村卫生室200平方米,新建、扩建、整治村道82.8公里。共投入资金11万元救助贫困高中生75名,贫困大学生10名。

2.救灾工作。做好了各类灾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为获得上级的救灾资金等支持创造了条件。在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做好了部门协调,救灾资金协调、资料汇总编录等各种救灾协调工作。全县争取救灾资金500万元,分配到受灾镇乡500万元。

3.蚕桑工作。一是编制了《XX县2007—2011年蚕业发展五年规划》草案,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六万担优质茧县”的工作目标以及相应的区域布局调整,专业化、规模化、主体生产、复合经营等工作措施。二是加强了技术指导。邀请了全国著名蚕学专家、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蚕丝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林元吉教授到我县指导茧丝绸的发展。召开了座谈会,举办了学习讲座,100多蚕农和技术员参加了听课,把林教授的讲课刻成光盘发放到各个乡镇,提高了蚕桑队伍的科技水平。

4.劳动力转移工作。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和主导产业来抓,定措施,抓宣传,强服务。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机构。整合现有资源,以职业高中、农广校为基地建立市级培训中心。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方式加快劳务输出,拓宽转移渠道。

5.百镇工作。加强了对屏锦、袁驿两个百强镇的工作指导力度,积极主动地做好了雪莱纺织有限公司和袁驿豆制品有限公司的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工作,目前两个企业得到了50万元的贴息贷款,促进了苎麻和豆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两个镇按照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培育特色、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产业建镇、产业兴镇和产业强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城镇功能,继续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全面发展,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产业培育,加快了项目实施,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特色优势明显、支撑带动作用较强的骨干企业。两个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袁驿镇取得了三年内百镇排名升27位的好成绩。

6.农田水利基建工作。完成土石方量50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10处,新增防渗渠道20公里,加高加固堤防0.3公里,清淤渠道45公里,建设村镇供水工程260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9处,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5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0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0.5万人,县级及群众自筹投资105万元。林业方面的天保公益林、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并取得初步进展。

(六)强化政策,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启动了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工作,部门协同配合,工作稳妥推进,机构设置撤并有序开展。一是组建专门机构,建立了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二是狠抓宣传动员,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宣讲全市、全县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政策。三是各镇乡对农业服务体系单位进行了资产情况清理。四是抓好农业技术人员的信访和稳定工作,宣传好政策,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确保稳定。五是按照有关规定对镇乡兽防站人员进行了公示和招聘考试,目前正进入录取阶段。

2.蚕桑员解出劳动关系进展顺利。全县各镇乡有蚕桑员22名,到目前为止已领发经济补偿金并签定解出劳动关系协议的21人,还有1人未领取经济补偿金。

3.组建了蚕桑科技推广中心。通过公开考试的形式,在原丝绸公司、蚕种站职工中招取了8名蚕桑科技推广中心人员。目前,正在进行张榜公示和政审等后继工作。

(七)顺利其他工作

一是迎接国家级检查、调研3起。国务院三建委监察局、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农业部市场与经济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相关领导的视察工作。二是迎接了市级部门检查、调研工作。4月18日,市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金烈率市人大农业综合开发视察组来XX视察;6月份农业综合开发又迎接了XX市农业综合开发第五组的检查;三是顺利完成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几次调研、视察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四是承办了全县农村工作会。

三、存在的问题及2007年工作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今年遇上百年不遇的旱灾,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

2.农业种植模式单一,传统种植占据主位,缺乏特色农业。农业科技水平低、标准化生产率低,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进展缓慢。农业产业链单一,大部农产品是作为原料或初级产品出售,农业加工和农产品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3.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理想。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在带动农户增收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建设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盲目性大,与市场的关联度低。

5.新农村建设资金匮乏,干部群众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提高,农民主体地位发挥不充分,社会各界关注少。

(二)2007年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部署,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龙头,统领农业、产业化、扶贫救灾、农业综合开发、移民、茧丝绸等各项工作。

工作目标:计划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均增收178元,农村二、三产业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500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初见成效,推进村建设逐步启动,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25万亩,完成移民“两个零转移”目标。

工作重点: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1.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的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抓好新农村建设调研,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面上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千百工程”实施情况的考核制度;综合协调,进一步动员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

2.加大对产业的培育力度。深化结构调整,增加优质、高效、专用、特色农作物比重。每个镇逐步建立1-2个主导产业,初步打造成“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

3.加大基础设施力度。硬化村级公路,改造入户便道,抓好“一池三改”工作,新建村级服务中心。

4.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培育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壮大经纪人代理批发商队伍。

(二)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大力拓展中低产田改造,规模开发高标准农田。按照“两增六化一提高”的标准,以城西大坝为起点,沿318国道向仁贤、聚奎、屏锦、礼让、新盛等镇乡扩展;在“一带一片”内,从金带向和林、云龙拓展,继续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二是建优质粮油基地。投资1250万元打造2.05万亩。其中屏锦镇1.25万亩和仁贤镇0.8万亩。二是做大做强制种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水禽养殖基地,巩固提高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三是坚持科技开发,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引进优质高产水稻等新品种进行试点示范推广,进一步推广“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我县农业整体竞争能力。

(三)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

1.大力推进基地建设。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抓好水稻制种、优质稻、蚕桑、优质大豆、渝黄一号油菜和无公害蔬菜、甜茶、瘦肉型猪、鹅鸭等基地建设和管理,着力培育优质柚、笋竹、水禽特色产业。

2.加强技术推广。继续狠抓种养殖业的良种推广,加快猪、羊、鸭、鹅、鸡、柚、稻等良种化进程,大力推广新荣Ⅰ系、“洋三元”、pIC优质瘦肉型猪及、南江黄羊和波尔山羊等新品种,积极发展特种养殖。

3.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和发展我县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加大对市县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现代化、集约化、龙头型的种养业。做好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和申报工作,争取上级更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四)扎实做好移民工作

认真做好移民信访及稳定工作,扎实搞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强对乡镇移民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确保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移民“两个零转移”目标,实现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民心工程

2007年启动13个村的扶贫工程,总投资45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95万元。建微型蓄水池15口,新建、改扩建村级公路11条55公里,修建桥梁1座60延米。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150人,转移15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50人次。救助贫困学生400人,其中大学生10人,高中生75人,中职学生315人。

(六)大力推进经济强镇工程

继续加大对市级中心镇、百强镇工程机遇,狠抓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市、县级中心镇和市级百强镇的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能源矿产、商贸服务和旅游业的发展,以产业兴镇、强镇,完善城镇功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到集镇办企业经商,鼓励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XX县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上一篇:一伙人智慧学习心得下一篇:长丰县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