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1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目标: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音乐课,大家认真听一听,外面是不是还在下雨?(是),同学们早上家长送你们来的时候,那时候是下的大雨还是小雨啊?(大雨)。下大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啊?(哗哗哗哗)下小雨的时候呢?(学生用很小的声音哗哗哗哗),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二)学唱《大雨和小雨》 1.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2.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3.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4.学习四二拍子的指挥,掌握四二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教学评价:
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会唱《大雨和小雨》。学生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要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教具:琴、歌片、彩笔、动物头饰。
教法:听唱、故事、创编、表演、活动尝试。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新学期教育与学生沟通,激励学生热爱音乐。
二、表演《小燕子》
提示: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你想和它交朋友吗?那你该怎么做呢?
1.听歌曲《小燕子》,并为其自由创编舞蹈。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还可以自由选舞伴来完成。
2.随琴声自由表演。
三、表演《布谷》
1.师边讲故事边在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将学生带进春天,带进大自然,带进火热的生活。
2.站学生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或者动作。而且边做边随老师记忆歌词,体味歌词。
3.师范唱歌曲。让学生默声表演。看谁能把老师的歌表现的最好。4.听琴,体会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长,跟着音乐来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可以随琴自由演唱。
5.请大家互相合作,讨论一下歌曲中唱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6.听唱学习歌曲。注意旋律的的确起伏,边学习边让学生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7.唱会歌曲,牢记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启发学生小鸟唱出的是第二段歌词,我们唱出是第三段歌词。
8.动手操作,用彩笔标出休止符和长音的地方,看谁找的最准确。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来到了春天,来到了田野,让我们这些可爱的小鸟,把春天装扮得更美。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五、板书设计: 布 谷 歌词意境彩图 学生自己描绘的春天
第三课时:《声音的强弱》
一、教学内容: 《声音的强弱》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音乐的强弱,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用到歌曲之中。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力。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课件、小动物头饰、打击乐
四、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音乐《火车开了》开着小火车进教室,来到动物乐园。(幻灯片动物乐园)。
2.师:动物乐园的小动物看到我们来了送给老师一样礼物,同学们闭上眼晴听听是什么?(老师拿出鼓和碰铃)
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鼓和碰铃。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哪种声音大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刚才听到的感受。3.师:小动物们不仅给老师送礼物,给你们也准备了礼物,快到自己的凳子底下找找吧。(凳子底下是老师准备好的各种打击乐)
快拿出来敲敲吧。(孩子们随意的敲)。老师想听听大一点的声音?老师想听听小一点的声音?(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敲击大小不同声音)。
4.游戏:《找小兔》
动物园派小兔来招待我们,我们向小兔打个招呼吧。小兔这么友好我们和它做个游戏吧。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会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蒙住他的眼晴,再请一位同学把我们的小兔藏好,藏好后我们请刚刚蒙住眼睛的同学睁开眼睛来找,其他同学用手中的打击乐提示他帮助他尽快找到小兔。如果他离藏的小兔越近我们就将手中的打击乐敲得声音大一些,如果他离藏的小兔越远我们就将手中的打击乐敲得声音小一些,直到找到小兔为止。
通过游戏感受声音的大小。小结:刚才我们说的声音大在音乐中把它称作强 用f来表示;声音小在音乐中把它称作弱 用p来表示。(出示幻灯片强和弱)
5.分组合作(两人一组)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强和弱
6.动物乐园的小动物真是好客,你们听他们唱着歌来欢迎我们来了。(幻灯片放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曲谱和音乐)
师:刚才听到那些小动物又来了(小猫、小狗)它们两次的叫声有区别吗?(第一声强,第二声弱)
7师生合作:老师唱许多小动物,你们唱小动物的叫声,注意第一声强,第二声弱。
8.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有许多小动物你喜欢谁就和它做朋友并且模仿它的叫声,一会我请同学带着你的伙伴上来表演《小动物唱歌》。(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头饰,让孩子们去挑。
9.师生共舞
今天太高兴了,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跳起来吧。一会我们唱到强的声音大家都向圈外叫,唱到弱的声音大家都向圈里叫。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感受到音乐中的强和弱,并且和这么多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真开心,现在太阳已落山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坐着小火车回家吧。
第四课时:《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
2、认识大鼓和小鼓,感受其音色,学会基本演奏方法,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3、学会《大鼓和小鼓》,并能表现歌曲。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学会演奏大鼓和小鼓。教学难点:
1、歌曲不同乐句的力度处理。
2、器乐的演奏。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的强弱:
1、(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之门”)导入:
师:(伴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今天,我们来到森林进行探险,瞧!这有一座通往森林之门。它中间是大门,两边是小门。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分别敲开这扇大门和小门。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用“强弱”两种不同的声音表现。
师:看见大门怎么敲?看见小门怎么敲?
3、师小结,引出“强、弱”。
师:这两种敲门声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声音响、声音大在音乐中称为“强”,声音轻、声音小在音乐中称为“弱”。
4、展开想象
师:生活中、森林中有许多的声音,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声音是弱的?
5、画一画,声音的强弱。(1)学生绘画图形。
师:生活中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你能用图形来表示吗?(声音强,用大的图案来表示,声音弱,用小的图案来表示。)
(2)(课件出示:□□、〇〇、△△)
师:老师也画了三组,你们看都对吗?哪里有错?应该怎样?
三、歌曲教学:
1、导入:
师:刚才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看!森林之门终于打开了。瞧!动物们正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各种动物的森林图)
师:看!它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熊敲大鼓,小猴敲小鼓)
师: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怎么样?有什么不同?(听一听“鼓声”)
2、学歌词和演奏大小鼓。
(1)师:它们不仅敲锣打鼓欢迎我们,还唱着歌呢!我们听„„(播放歌曲)
(2)听后,师问:大鼓和小鼓在歌曲中,它们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课件出示咚咚、哒哒哒。)学生模仿。
(3)引出歌词,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小朋友们,通过刚才读儿歌,你们知道了大鼓和小鼓是怎样演奏的吗? 指出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不同,歌词中:“擂”和“敲”。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敲敲大鼓和小鼓。
课件出示演奏大鼓小鼓的图片,学生模仿,指名上台演奏。
师:大鼓的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那我们也用相应的力度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寻找音源,进行创编:
师:看看你的身边有什么物体可以模仿大鼓或小鼓的声音。(如:让我们用自己的椅子来当作乐器,把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敲一敲。引导学生用椅子拍出强弱不同的鼓声。又如:身体律动,咚——跺脚,哒——拍腿)
3、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学生在鼓声处伴奏。
4、学唱歌曲:
师:你们也能像小熊、小猴那样,边敲鼓边演唱吗?(1)指导学生随琴跟唱。
(2)指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力度变化。
师问:这首歌哪一句要唱得强?哪一句要唱得弱? 用“咚”“哒”哼唱。
(3)指导学生唱出力点,声音有弹性,不能太连。(4)随伴奏轻声演唱。
(5)加入大鼓和小鼓,或用身边的音源,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师:这首歌加入了大鼓小鼓的伴奏,你觉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歌曲情绪)
你平时还在什么场合或者什么音乐中听到过鼓的声音?(引导学生结合气氛和情绪说)
2、小结:不知不觉,快要天黑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回家了。它们要跟小朋友们再见了。让我们在音乐中结束今天的课。
课件:播放《春节序曲》片段,《喜洋洋》片段。学生自创节奏来伴奏,随音乐边演奏边出教室。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五课时:《青蛙音乐会》
《青蛙音乐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三、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教学用具:
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 教材分析:
《青蛙音乐会》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4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青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接着乐曲再现了一遍,蛙鸣声、流水声在乐声中渐弱,消失在暮色中。
教学过程:
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音乐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老虎、狮子、鸟儿、松鼠„„他们也要参加,播放《青蛙音乐会》音乐,让更多的动物也来表演。
六、动物狂欢。
课件出示动物狂欢节情景,播放《动物狂欢节》音乐一起在歌声笑声中结束课堂。
本堂课以审美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唱歌、跳舞、演奏、狂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3.听赏歌曲《吹芦笙》。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三课时:《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及双响筒及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赛马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及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2、通过对草原赛马情景的表现,对的马蹄声,及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赛马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及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饰、蒙古包。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长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学生学习蒙古舞基本动作
三、学习歌曲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a、老师范唱 b、学生听磁带
c、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d、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表现欢乐的草原。
a、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赛马图)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演示双响筒,和手串铃)学生: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孩子想想怎样用它为赛马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孩子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赛马场面。(请几个孩子表演赛马的场面。)
3、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孩子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现美丽的大草原。
打起手鼓
娃哈哈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乐的、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学会用简单的新疆动作跳舞。
2、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风情。
3、通过打击乐器的伴奏,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新疆歌曲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歌曲中多处出现前八后十六音符,学生演唱时能吐字清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
(二)、练声曲: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来模仿模仿农场里的动物是怎样说话的。学生唱《农场里的动物》。
(三)、导入
师:今天啊,老师从远方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的到来。(娃哈哈的录音机伴奏音乐起)(课件出示)
巴哈古丽: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的名字叫巴哈古丽。你们知道我的 家乡在哪吗?我呀,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我们那里盛产的水果特别多,不信,你们看(点击各种各样的水果图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是哈密盛产的哈密瓜,还有吐鲁番的葡萄。(指着老师事前贴好的葡萄)看,秋天到了,葡萄熟了,让我带你们一起去摘葡萄吧。
师:非常感谢巴哈古丽给我们的介绍,那大家想不想去摘葡萄啊? 但是,葡萄园里面的葡萄不是让人随便摘的,请你根据老师所拍的节奏,你把相应的摘下来好吗?
(四)、学习节奏: X XX X X X XX X
1、先跟老师一小节一小节读
2、学生先别碰乐器,老师现在用不同的乐器示范,请小朋友空手模仿,待老师示范完了,再让全体学生拿手上的乐器一起敲这个节奏。
师:刚才我们在葡萄园里摘了各种各样的葡萄,心里感到特别的快乐。听说你们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能唱唱你们那边的歌曲给我们听听吗? 巴哈古丽:可以啊。(用录音机响起伴奏音乐)(小朋友也会跟着唱起来)师:你们怎么也会唱啊?那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娃哈哈》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请大家打开书本(同时打开课件显示歌谱《娃哈哈》。)
(五)、学习歌词
师:下面请听老师读一遍歌词,(点着歌词读)
师:好,现在该轮到你们咯,请跟老师来读,注意模仿老师读。(老师用双响筒边敲边读)
注意提醒小朋友们不要动身边的乐器,老师用双响筒敲就可以了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能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我觉得。。
师:噢,大家都那么开心,让我们把它唱出来吧。师:老师弹,我们先唱第一段的。(二次)
师:愉悦的歌声能带给别人快乐,我们一起来唱吧。(跟光盘唱)老师带动学生做动作。(唱完后,老师指出不足的,如:声音乐不响亮,不整齐,节奏有快有慢,没感情,音不准等)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发现了那么的问题,那你觉得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唱得更好呢?
生:我觉得。。
师:谢谢小朋友们给老师那么好的建议,请大家跟老师来唱唱这个地方。师:让我们再来一次,看看谁进步得最快。
(六)、学习第二段歌词
师:噢!老师发现了原来我们班有那么爱唱歌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唱给我听听啊,好,我们开始吧!(跟光盘唱)师:小朋友们棒极了(可以纠正不好的)再来一次。
师:老师才第一次跟你们见面,但是我好想知道你们当中谁唱歌最好听,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吗?
轮流推荐男和女同学(唱第二段就行了)
(七)、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唱
师:刚才我们摘了那么多葡萄,让我们把那种愉快的,轻松的心情加上你的小乐器完整地伴唱这首歌好吗?先看看老师是怎样敲的。
(这环节清唱,也或者加小声的《娃哈哈》伴奏,突出小乐器的伴声)。
(八)、学跳新疆舞并进行歌表演
师:小朋友合作得真好,让我们学跳新疆舞吧。(音乐起,全体学生站起来学)
师:小朋友们,在下课前我们为现场的老师表演个节目好吗?好,那想当伴奏手的请带上你们的小乐器,(大家围起圈来)其他同学坐着唱歌音乐起,让我们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
(九)、德育渗透 师:今天我们很幸运地认识了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小朋友巴哈古丽,她不但给我们介绍她的家乡,还盛情地请我们吃葡萄,教我们唱歌跳舞,那你们要怎么感谢她啊?
生:不如我们一起来唱首歌送给她吧。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声母,区分平声音和翘舌音。zh—z,ch—c,sh—s。
2.出示音节,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chú hǔ shū zú sā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三拼音节
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拼音国里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1)讲故事,明道理。有一天,韵母o生病了,它的好朋友声母sh去看望它。(板书:sh o)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两人的去路。声母sh发愁了:“这下可怎么办呢?”这时候,u跑了过来,(板书:u)热心地说:“别着急,我来为你们搭桥吧!”说着,u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小桥,声母sh拉着u的手说:“谢谢你,韵母u。”u摆摆手说:“不对,我在这里可不叫韵母,我是给你们搭桥的介母。”(板书:介母)小朋友,它叫什么?(齐说两遍)声母sh、韵母o同时拉着介母u说:“介母u,你真爱帮助人,我们喜欢和你在一起。”从今往后,声母sh、介母、韵母o就成了要好的朋友,组成了音节shuo。(板书:shuo)
(2)指名回答:音节shuo中,sh是什么?u是什么?o是什么?
(3)师指着板书(sh—u—o—shuo)小结:像这样,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就把它叫作“三拼音音节”。
【设计理念:娓娓动听的故事一定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关注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三拼音节,建立三拼音节的概念。学生发音准不准,取决于发音要领把握的如何,以手势演示口腔中舌位的变化,让学生辨别所发的音。】
(二)拼读方法指导
(1)过渡: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啊?(套偶——小猴子出现)(2)师:小猴子看见这个音节,就会想该怎样读呢?它想了一会儿还是不会读,就去请教刺猬老师。(套偶——刺猬老师出现)刺猬老师说:“小猴子,你真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我告诉你。遇到三拼音音节,先读声母sh,再读介母u,最后读韵母o,要做到声轻介快韵母响,一气呵成。像这样,(刺猬老师范读三遍,由慢到快)读时千万不能忘记读介母。”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我会了,三拼音音节我会读了,我来读给您听。”(小猴子读两遍)刺猬老师练练夸奖小猴子真聪明。(3)模仿小猴子的语气问:“小朋友,你们会了吗?”指名读,老师随时进行辅导纠正。(4)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利用形象的布偶,将孩子带到童话世界中去学习,让枯燥的音节学习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初步领悟和掌握三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为孩子轻松学习汉语拼音架起了一座趣味的桥梁。】
(三)其他三拼音节的练习
(1)出示三拼音音节。
(2)自由练读以上音节,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谁来说说你会读哪一个,怎么读的?
学生提出困难的地方,抓住不会的音节进行重点辅导。
(4)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5)同位置的互读。
(6)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中游戏
过渡: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休息一下。
1.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想快点落下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方便过冬。你看,风伯伯正帮着摘树叶呢!看——(出示贴着树叶的大树,每片树叶上写着音节)小朋友,我们也来帮风伯伯摘树叶。老师读音节,小朋友到前面来摘树叶,摘对了就领大家读一读,风伯伯就把树叶送给他。2.开始做游戏。3.师:小朋友真热心,一会儿就把树叶摘完了,我们让光秃秃的树干回家过冬去吧。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将听的训练融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一)看图读音节
(1)出示花儿图。①这幅图上是什么?②出示:huāduǒ。h—u—ā,huā;d—u—ǒ,duǒ。③指名读。④用“花朵”一词练习说一句话。
(2)出示虾图。①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来说说图上的内容?②出示:xiā,x—i—ā,xiā。③谁来说说这个音节的声母、介母、韵母分别是什么?④自由练习拼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材,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一个方面巩固学习内容,另一个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抄写音节
把下面的音节抄写一遍,要做到一边写一边读。
【设计理念:这项练习是机动灵活安排的题目。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进一步内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由读到写,转化练习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套偶小猴子和刺猬老师),他们带着我们认识了三拼音节,而且教会了我们读三拼音节的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你们记住了吗?
小朋友今后要多多加强练习!
摘要: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基础。本文再现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8课zh ch sh r的三拼音节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3
师:上课之前,我们进行“精彩识字3分钟”。同学们课余又认识了不少汉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汉字的?
生:猜谜语。
生:讲故事。
生:编顺口溜。
生:熟字加偏旁,还有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组汉字,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好吗?仔细观察这三组汉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显示)千 干;日 曰;开 并
师:这几个汉字还有个幽默小故事呢,想听一听吗?
[点评:通过交流复习猜谜语、讲故事、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以及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等识字方法,让孩子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既复习巩固了多种趣味识字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 我会认,我快乐
师:同学们,感觉学习汉字怎么样?
生:真有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的汉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识字2”。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几点起床?起床后又做些什么?(指名答)
师:有位小姑娘叫晶晶,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每天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点击出示上半部分情境图)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起来发言,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师:是呀,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清脆地响起,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愉快的一天开始了。(出示词语:太阳 闹钟 小鸟)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师:晶晶听到小闹钟响起,她会怎么做呢?
生:穿衣服。
生:走下床。
师:(出示词语)穿衣 下床 起早
师:(点击出示下半部分情境图)晶晶起床后又会做哪些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举手发言)
师:(出示词语):刷牙 洗脸 用餐/上学 升旗 做操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几组词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赛读)
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学了这几组词语,你想说什么?
生:早上的时间很宝贵。
生: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早上的时光,动作要快,上学不能迟到。所以人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啊!
[点评:在词串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认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活思维。]
三、 我会读,我快乐
师:这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就像是在读一首美丽的小诗。听老师读。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生:能!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跟老师比一比?
(两名学生读)
师:听你读后,我体会到了你愉快的心情!后面那位同学还加上了动作,非常好。我们一起拍着手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体现训练的层次性。通过拍手打节奏,让学生体会词串的节奏感。]
四、 我会做,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两名同学,一个做动作,一个来猜。(依次出示词语卡片,一个比划一个猜)
师:做完游戏,这些词语娃娃该回家了。可这一课里的几个生字宝宝却不想走,它们很想留下来和大家做朋友,最先跑出来的是这几个!(出示一类生字:太 小 鸟 下 早 牙 上)
(生齐读)
师:看,又跑来几个。谁认识它们?(出示二类生字:阳 钟 穿 床 餐)
[点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理解词语的大意,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主动学、学中玩、玩中学,使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巩固识字。]
五、 我会写,我快乐
师:在这一课中,出现了四个新的笔画,(出示:竖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竖折)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我们先来看“太”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生:因为以前学过“大”,再加一点,就变成今天要学的“太”了。
师:你是用“熟字加减法”记住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鸟”字的?
生:我把“鸟”字的每一笔都当成小鸟身体的一部分来记的,横折钩像小鸟的头,竖折折钩像鸟的身子,点像小鸟的眼睛,下面长长的一横像小鸟的脚。
师:你的办法真好!怎么知道的?
生:是哥哥告诉我的。
师:“早”这个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呢?
生:我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它。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就是“早”。
师:那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这么棒的谜语,真不愧是“识字小博士”!
师:今天生字里还有一组反义词,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生(异口同声):上 下。
师: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这几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些字只记住了还不行,还得会写,并且还要写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姿势正确。
生:一笔一画地写。
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两个字:鸟、小。
师:“鸟”这个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竖折折钩”,鸟的头不能比身子大。第一笔“撇”像鸟的嘴巴。“撇”下有“竖折折钩”,“竖”不出头。(老师边写,边讲述注意的地方)
师:“小”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按照课本上的笔顺书空一遍。然后,仔细观察它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上认认真真地描红,然后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小”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坐姿)
[点评: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少,而且有效的指导尤为重要。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田字格读帖、描红、临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汉字的本领。]
师: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生:要珍惜时间,尤其是早晨的时光太宝贵了!
生: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
师:是啊,中国的汉字的确很奇妙,同学们课后请继续用咱们说过的多种识字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汉字,祝愿你早日成为咱们班的“识字小明星”。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4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1认识田字格
教学目标:
1、认识田字格。
2、能够在田字格内观察汉字的书写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在田字格内观察汉字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出示范字:一、十、二、小、米
4.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6.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7.小结:想写好汉字,田字格的作用可大了,今后我们要将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寓德育于语文课程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学生刚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但是,学生们大多经过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他们充满了对学习知识的热情和渴望。因此,我们要致力于保护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们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排,首先是入学教育,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
(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全册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每个识字单元、课文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包括四幅图画,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和“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二)汉语拼音
教材在语文学习的一开始,仍然安排学习汉语拼音,而不是识汉字或读课文。一是考虑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学会了汉语拼音,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识字拐棍,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考虑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方言区儿童正音,读准汉字。所以,把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内容安排在教材的最前面。
(三)识字写字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400个字,写其中的100个字。
要求认的字,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一是结合汉语拼音识字,要求认70个字;二是在归类识字部分识字,共8课,要求认105个字;三是随课文识字,共20课,要求认225字。
(四)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了20篇课文,课文富有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1、选文典范,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2、课文内容新,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3、安排不同的课文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4、课后练习富有启发性。
(五)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的编排,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不论是题目的设计,还是实际内容的安排,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是以“我会”的形式出现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六)口语交际
教材中安排了六次专项口语交际活动,都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
六个口语交际分别是:《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这样做不好》、《我会拼图》、《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四、教学目标:
(一)、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5
薄伽丘曾说过:“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一只乌鸦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本学案设计以朗读感悟做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到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读懂故事阐述的基本道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教学中,在分析指导及朗读课文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来理解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乌鸦善动脑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同时,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准备装有水的透明瓶子和一些小石子。(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乌鸦的资料;阅读《伊索寓言》和一些写乌鸦故事的文章。(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板书“乌鸦”,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说说知道的有关乌鸦的小故事。
3.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文题目,激发学生质疑。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怎样记住“乌鸦”这两个字,说说“鸦”为什么是鸟字旁。
2.简要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乌鸦的故事。
3.学生读题,读准字音。质疑:乌鸦为什么要喝水?他喝到水了吗?他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范读。
2.出示学习小助手,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1)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3)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认读。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4.学习出示“攵”,读准部首名称,找到本课中带有这个部首的字。你还知道带有这个部首的字吗?
5.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指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喝水?乌鸦都到哪去找水了?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学生活动
1.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围绕“学习小助手”开展自学:
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生字,师生相机正音:处、找、石、只是翘舌音,放、旁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fàn、pán。
(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
4.读出部首名称:反文旁。本课的“放”字就是带有这个部首的字,我还知道故事的“故”和丰收的“收”也是反文旁。
5.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读课文第1句话,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
三、阅读感悟,指导朗读(用时:9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瓶子的特点,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乌鸦的心情,组织学生交流:
(1)看到瓶子时乌鸦心情怎么样?
(2)发现瓶子的特点后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组织学生表演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观察乌鸦图片,找到乌鸦嘴巴特点--又大又直。
(2)用手做乌鸦的嘴,感受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
(3)师生总结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
2.学生交流回答,相互补充。并体会乌鸦由看到瓶子的兴奋,到喝不到水时伤心、焦急的心情变化。
3.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要重读“到处”“有水”;读第2句话时声音可以稍高、语速稍快;第3句话声音要降低,语速稍慢,问话语调上扬)
4.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朗读表演。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只、出”两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动笔书写。
(1)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2)观察老师范写,掌握书写要领,在田字格内临写。
(3)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深入学习(用时:4分钟)
1.复习课文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乌鸦的什么事。
3.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生字词语。
2.交流课文内容。
效果检测:读一读。
到处 找水 乌鸦 一只
口渴 石子 办法 许多
看见 旁边 想出 放进
二、研读课文,亲身感受(用时:25分钟)
1.指导学生找到课文中的写乌鸦找到办法的句子,并读一读。
2.引导学生回答:乌鸦是怎么想到办法的?这些小石子有什么特点?
3.组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乌鸦高兴的心情。
4.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回答:乌鸦看到瓶子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什么办法?
5.提问:乌鸦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扮演乌鸦,来做一做。一边做一边注意你是怎样放小石子的?水又是怎样升高的?理解“渐渐”一词。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2.同桌互相交流。
(1)乌鸦看到了瓶子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办法。
(2)这些石子的特点是小而且多。
3.自由练习朗读。
4.快速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说一说乌鸦想到的办法。
(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5.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装有水的瓶子和小石子,做实验,并注意观察。
三、小组合作,拓宽思路(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没有比乌鸦更好的办法?
2.引导各小组交流。
3.指名交流。
学生活动
1.小组内先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再互相交流,确定小组内最好的办法。
2.各小组交流新办法,评选出最佳办法。
效果检测:
我想出了比乌鸦更好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6分钟)
1.课件先出示本课生字“石、见、多”这五个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重点指导“多”的第一笔撇要稍短一些,第二笔横撇稍长,下面的“夕”要和上面的“夕”要垂直对齐。“见”里面不要写成“儿”。)
3.指导反馈。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扩充词汇。
2.(1)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2)观察老师范写并在田字格内临写。
(3)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效果检测:我会扩词。
多( )( )( )
见( )( )( )
石( )( )( )
19.将这堂课学到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乌鸦喝水课外阅读资料
◆与“乌鸦”有关的俗语
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恩
【解释】乌鸦反哺:小乌鸦长大后衔着食物喂它的母亲。羔羊跪乳:小羊羔跪着吃母亲的奶。比喻子女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恩负义。
[2016年国编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导学案设计]
★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秋优秀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新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6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
线…………………………………………………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评卷
题号
一
二
三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得分
一、看图认字。(10分)
二、看图写字。(10分)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顺,并填空。(12分)
四、连字组词。(10分)
五、汉字小魔术。(12分)
六、看图选一选。(10分)
七、给下列句子排序。(10分)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九、读一读,做一做。(8分)
一
二
三
四
五,唱
歌
又
跳
舞。
六
七
八
九
十,读
书
长
见
识。
1、用“
”画出儿歌中的数字。(5分)
2、用“
”画出读书的作用。(3分)
十、猜一猜,画一画。(7分)
看
时
圆
来
写
时
方,人
畜
没
它
不
健
康。
冬
季
短
来
夏
季
长,庄
稼
没
它
不
生
长。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7
有这样一组口算:
这是学生学习了“十几减6、5、4、3、2”的配套练习。之前, 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7”, 即在做这组口算时, 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 我随机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奇怪的是, 在算14-3时, 他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破十法”:先算10-3=7, 再算7+4=11。而在算14-5、14-7时, 他们却方法不一, 有的用“破十法”, 有的用“平十法”, 还有的是“想加算减”。
虽说学生正确算出了结果, 但在算法的选择上不禁让我感到了困惑:学生在算14-3时为什么会“舍近求远”, 不辞辛苦地选用“破十法”?口算14-3, 不是先算4-3=1, 再算10+1=11更方便吗?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为什么会那样一致?这是什么原因?
二、课后思考
下课之后, 我带着这个困惑, 重新翻阅了教材, 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如此“笨拙”地选择算法,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规避”了。
从运算过程看, 这三道口算其实分属于不同的口算类型:14-3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14-5、14-7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整个一年级苏教版数学对计算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来看, 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对20以内诸如“14-3”之类的不退位减法进行了规避。同样, 对20以内诸如“11+3”之类的不进位加法苏教版教材也同样进行了规避。
正是基于此, 在计算14-3时, 无怪乎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像算20以内退位减法那样算了!“想加算减”显然不行, 学生没有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平十法”也同样行不通——平不了十。唯有“破十法”可以迁移类推!
按照苏教版教材的编排, 要到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虽说是“100以内”, 但从例题和练习的安排来看, 学生接触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同样规避了20以内的计算。
诚然, 学生在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内容后, 可以运用在此单元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去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但显然此时的“迁移类推”已经滞后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了。
三、教材编排的建议
课堂上算14-3时,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用“远水解近渴”的怪事, 是教材规避20以内不退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直接后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教材需要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之前安排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内容,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补足这一环。
1.从题目的数量看, 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不管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 不管是退位减法还是不退位减法, 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计算。以20以内的减法 (减数是一位数) 为例 (图1)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36道试题 (图1右上角部分) , 教材中未出现的不退位减法试题也有36道 (图1左下角部分) 。至于教材中出现的9道“十几减几”的口算 (图1中间灰色部分) , 也只是不退位减法中的特殊形式罢了。因此, 仅从题目的数量上, 我们就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不闻不问、一避了之。
2.从计算的难易程度看, 没必要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我们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历来是口算的难点, 与其相比较,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学生容易理解, 算法也较容易掌握, 在教材中增设这一内容并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因而没必要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的组成之后, 安排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 若能再考虑到学生有这样的生活、学习经验:“15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16根, 去掉1根是14根……”此时安排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完全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因为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就是依据20以内数的组成。另外,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题量虽大, 可其算理一致, 计算难易程度相当, 学生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
其实, 其他版本数学教材在一年级上册大多有此内容的安排。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为例, 它们均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 并均是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之后。所不同的在于, 有的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与“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合并为1课时 (如人教版教材) , 而有的则独立为1课时 (如北师大版教材) 。
3.从学习的后续发展看, 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常常是环环相扣的, 数学学习也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学习发展角度看,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的儿童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他们的运算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表象, 需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撑, 因此他们对算理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掌握常需要借助于摆小棒、搭积木等方式来实现。如14-3的算理是: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去掉了3个一, 还剩1个一,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借助小棒操作的思考过程如下 (图2) :
而这样用小棒帮助计算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如算14-7时:有的学生像上面那样是先去掉右边的4根, 发现还不够, 就再从10根中去掉3根, 剩下7根 (图31) ;而有的学生则敏锐地发现右边不足7根, 所以就直接从10根中去掉7根, 剩下3根再跟右边4根合起来 (图32) 。
“如何从14根小棒中去掉3根小棒”与“如何从14根小棒中去掉7根小棒”是一脉相承的, 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后面的问题并不比前面的问题难多少。从操作过程,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第一种操作所指向的算法是“平十法”, 第二种操作所指向的算法是“破十法”。小棒操作经验的积累, 使得“平十法”和“破十法”这两种算法不再是“空中楼阁”, 而是有迹可循了。
另外, 在刚开始学习口算14-3时, 学生是像上面那样依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用算式表达是:4-3=1, 10+1=11。而当学生熟练之后, 则会缩减中间的思考过程, 他们往往会这样去算:4-3=1, 14-3=11。这与后面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算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是相通的。
4.从主体作用的发挥来看, 不应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也替代不了。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 我们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在可能的条件下各种情况都应让学生试一试。虽然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比较简单, 学生一学就会, 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它简单, 就“替学生做主”加以回避。因为有些事情必须亲身去实践, 该让学生经历的不让学生经历, 会造成“一叶障目”。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 我们不应该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8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新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8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通过四个月的识字、拼音、再识字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三、说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识字、写字及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五 说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利用课件猜谜,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并让学生体会儿化音的好处。
2、初读感知,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倾听媒体朗读,培养乐于倾听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打开书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学生读文后,利用课件引领,检查交流生字词、语句。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我用课件出示了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再读,然后把这段中出现的三个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在这里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再配上课件,让学生感受“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再回归到“数不清的雨点”,并指导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强调雨点儿的多。
4、“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飘落下来,它们在空中遇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会说什么呢?听电子课本朗读,指导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对于大雨点问下雨点:“你要到哪里去?”相机指导:读疑问句结尾时语气应向上扬。之后出示小雨点的话,“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师问“你呢?”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就是你要到哪里去?师总结和大雨点儿问题一样,因此在这里简单地说:“你呢?”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互读大雨点和小雨点之间的对话,全班都体会疑问句的朗读,此时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了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5、提问,那么他们到了那里以后,那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先让学生猜一猜。再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全班齐读,学生整体感知,课件展示红的花,绿的草。让学生自主发挥,“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有什么想对雨点说的吗?”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6、指导书写生字,采用“学生认读生字,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笔顺,指名书空,教师指导书写、组词、写话,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方式进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布置作业,抓住本课时学习的重点进行:朗读课文和复习认识的生字
七、说板书设计
8、雨点儿,云彩——飘落,小雨点——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用简洁的词句呈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前几天刚好下过雨,虽然是冬雨,但也和课文有的内容有关,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清晰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通过演唱、表演感受歌曲《大雨和小雨》轻快、活泼的情绪,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力度表现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清晰准确以及富有表现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2.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并加以模仿 3.为歌曲《大雨和小雨》创编歌词。教材分析
歌曲《大雨和小雨》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发展。旋律流畅,节奏简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特点,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教师: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声音,它们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清脆悠扬,有的震耳欲聋。请大家听听这些都是哪些自然现象的声音?
欣赏雷雨声、流水声,请学生回答。
教师:有许多歌曲就是受了好听声音的启发创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学唱歌曲
(一)初步感受
1.初次聆听《大雨和小雨》,学生认真聆听。提问:聆听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聆听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评价。2.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师范唱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学生听后回答歌词内容,教师评价并完整说出歌词。全体学生复述歌词。
(二)学习歌词
1.《大雨和小雨》歌曲学习。2.节奏朗读法教歌词。例:
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分句跟读。
学生完整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朗读。学生带有力度变化读歌词。
教学要求:带学生分句朗读之后再完整读,注意纠正学生不认识的字的正确读法。在读歌词时可以渗透“大雨”和“小雨”力度变化,带学生有力度对比地读歌词。读歌词时可以让学生设计简单动作边表演边读,增加趣味性。
(三)分句教唱
再次聆听《大雨和小雨》。例:
学生跟着教师分句学唱。
教学要求:在教唱过程中随时注意纠正学生咬字,指导学生用自然、清晰的声音演唱,注意不要喊唱。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
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学生跟音乐集体或个别演唱。
(四)力度表现
教师再次范唱,提问:注意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区别。教师要求:范唱力度变化要明显,带有表情地演唱。学生回答哪里有力度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总结。学生带有甜美的表情和清晰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聆听《大雨和小雨》伴奏,学生集体或个别演唱。
教师要求:在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跟着有表情地张口,不出声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表情和演唱时的口型。
三、创编表演
1.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请学生观察动画中大雨和小雨有何区别。2.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教师总结评价,请个别学生表演。
教师要求: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带领学生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
四、歌词创编
1.欣赏《大鸭和小鸭》动画,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学生欣赏完动画回答出有大鸭、小鸭、大公鸡、小鸡的声音。2.教师示范将歌曲改唱成《大公鸡和小鸡》。
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重新填词演唱,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3.教师介绍如何进行歌词创编。
学生自己创编歌词,将歌曲改成《大鸭和小鸭》并演唱。教师总结评价,个别或集体再次演唱。
教学要求: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此环节,教师可以只指导学生一起创编出《大公鸡和小鸡》的歌词并演唱,也可以再指导学生设计出更多的声音创编歌词。
五、课堂小结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0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大家一起来》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
2、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1、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地球村”也还是全世界人们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含义(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3、让学生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把球村打扮的漂漂亮亮”。
2、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音符;第二乐段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3、跟着音乐或教师的琴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第二乐句中的四分之二节拍,要唱出节拍的重音。
4、学习合唱部分。(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2)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3)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5、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可以集体讨论、创造、还可以对比多种方案。
6、两个声部分开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
7、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
8、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
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6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三、欣赏音乐。《绿色的歌谣》。
四、随录音唱歌词。
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的休止符的用法,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五、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词,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1、继续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
2、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绿色的歌谣》今天我们还要到台湾的热带雨林去听一听那里的各种声音,真能使人陶醉,这就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当然,我们还要努力亲自来奏一奏,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这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幅欢乐而奇特的交响乐曲,大家来欣赏吧。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琴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森林狂想曲》。
2、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
3、聆听《草原牧歌》
4、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提高演唱的质量,唱出新意,进一步理解歌曲,歌词和曲调的内涵,才能充满感情的演唱。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师:“演唱完这首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更优美的曲子《森林狂想曲》。”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1、带领学生吹奏A段旋律。
2、带领学生吹奏B段旋律。
3、带领学生吹奏A段的二声部旋律。
4、带领学生吹奏B段的二声部旋律。
5、按谱面要求进行合奏,即:A、B、C、段的旋律。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曲鼓乐《龙腾虎跃》。师: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他作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
二、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回答问题。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生:有慢速到快速。
三、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音乐。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3(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欣赏第二部分。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欣赏第三部分。
师: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这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的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4)完整欣赏全曲。
四、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五、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一、导入: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师:人们在做什么?生:人们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烈。今天,我们要学的《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揭示课题)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 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
(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
X、XX XX┃XX
0┃X、XX XX┃XX
0┃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A、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B、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C、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D、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分组练习。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木鼓歌》的第一段,今天我们来学习《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吧。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
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
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5、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3)分组练习展示。
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伴奏。
师:请大家尝试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等)生:设计伴奏的方式,创编歌曲的律动。
分组设计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独唱加伴奏、独唱加伴舞、齐唱、对唱)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前两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鼓的世界,初步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气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文化。(出示课题)师:听说过鼓舞这个词吗?是什么意思? 生:受到鼓舞,使人振奋。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师;鼓舞,人们闻鼓而舞,久而久之成为了中国的鼓文化。(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师;大家发现什么了?(学生回答)(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第一小组:唱《秧歌舞》的片段。选择堂鼓。第二小组:唱《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片段,选择手鼓。第三小组:唱《桔梗谣》的片段,选择长鼓。第四小组:唱《金孔雀与凤尾竹》的片段,选择象脚鼓。(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进行交流。
2、学生小组进行展示作品。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1)根据音乐选择鼓,为音乐伴奏。(2)与人创作编节奏,进行“对话”(3)能自信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2)老爷爷 请问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3)动物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4、片段四,猫出场
5、老爷爷出场
6、狼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
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生:圣诞节师: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生:《平安夜》《新年好》《哈里路亚》等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1、分声部学习
2、合唱练习。
四、各组汇报展示一组:齐唱二组:用中文合唱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
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1、议论本节课的收获。
2、分组为音乐伴奏。
3、听辩乐器的音色,并根据主题的变化为音乐分段。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师:听过这首歌吗?歌唱家在什么场合唱的这首歌? 生:听过,在春节晚会上。
二、学习歌曲旋律。
师: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1、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2、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的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师;请你们用简短的话小结本课的收获。学生自由的发言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下课查找有关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资料(文字、图片、影象资料)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7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采用合作设计活动的方式,每组设计一张“音乐会”的海报。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几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初步了解到音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气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音乐文化。(出示课题)“新年音乐会” 师: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生:我们设计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使大家受到鼓舞,使人振奋。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师;同学们,这次活动不同寻常。它是我们在母校最后的一个“迎新年联欢会”希望大家认真准备,搞好这次活动,行吗?。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第一小组:表演《秧歌舞》的片段。选择堂鼓。第二小组:表演《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片段,选择手鼓。第三小组:唱《新年好》合跳拉手舞,选择长鼓。
第四小组:表演《家乡美》快板,《我们在幸福的长大》小品,选择道具,快板。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1)根据“音乐联欢会”的内容评选“最佳表演奖”。(2)根据“创作编导的新意”进行讨论,评选“最佳创作奖”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07-20
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音乐全册教案设计08-10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7-25
《闹钟》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10-14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5-21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15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06-18
《升国旗》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06-16
《升国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