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规程(共11篇)
论文规程 篇1
2008年我县共发生工矿企业死亡事故4起、死亡6人,其中因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引发的事故2起、死亡4人,占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的50%和67%。今年1—8月份我县发生的唯一一起工矿企业死亡事故也发生在建筑施工工地。而就在9月9日下午,台州市路桥区富士路南侧房地产开发项目“幸福人家”工地发生一起泥浆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查明,但从电视画面和照片新闻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起因建筑施工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给建筑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这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建筑业事故多发,既有因行业因素影响,也有因人为管理不善造成。
一、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1、高处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目前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械共同施工生产,上下左右多层次的立体交叉作业,造成不安全因素多。
2、施工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的变化大。建筑施工行业的每一项工程都有一定的工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但这个时间是相对短暂的,每一部位的作业也是短暂的。这就容易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产生临时观念,对施工中出现的防护设施落实不到位等安全隐患麻痹大意,认为凑合凑合就能过去了。而每栋建筑物从地基打桩、主体工程到屋面装修,不同时段的不安全因素要随工程的进度而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施工安全防护设施也要不断地改变、补充和完善,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3、人员流动性和施工季节性明显。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高空作业多,劳动对象的规模大以及工人须经常露天作业,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临时工和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大,人员流动性强。据统计,目前施工工地中农民工约
占50%-70%甚至有的高达95%。同时,高温和严寒等施工环境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湿滑,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二、建筑施工行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工艺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变化多端”等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这些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给死者家庭带来灾难,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行业违法承包现象普遍。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施工方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物料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单独承包也时有发生。这些承包方往往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存在违章指挥和盲目施工行为。而建设方和建设主管部门对这种违法分包行为往往未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整改,这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定的制度内容不能切合实际,并且不能认真执行。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内容得不到落实,不能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对员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等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的作用。甚至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对员工教育培训造假,根本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管理中也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检查,存在检查前无计划,检查时无具体依据,检查出的问题不能整改到位等,特别是对存在重大隐患或由于条件所限安全措施不能防护到位的分部工程未予重视。
3、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事故调查,施工单位从上到下各级人员往往存在着侥幸心理,在检查安全隐患时走过
场,不能真正做到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对安全检查不重视,甚至存在项目经理不组织安全检查工作,只是口头上强调安全,但真正落实到工作上却应付了事,有的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见不予重视,认为是小题大做。有的企业法人对法定安全责任不能履行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安全措施、防护不到位,安全劳保用品发放不到位等等。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行业成为该行业的主要力量,给建筑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一方面由于企业往往迫于工期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各项措施执行得不到位,使其对农民工的安全检查、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因受到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的影响,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对建筑施工的了解甚少,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违章作业时,并不清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生产安全事故中往往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5、监理不到位。监理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监理工作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建设方、施工方的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不及时向有上级汇报等等,致使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6、安全监督不到位。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未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
三、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1、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建筑行业来说,只有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二是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重点检查工地用电、塔吊、物料提升机等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检查“三宝、四口、五临边”中的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等安全防护工作。
三是建立施工现场班前交底制度。建筑施工不同于其它行业,具有“深基、高空、负重、临边”作业等特点,每天开工前班组长履行交底制度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实行普遍交底和个别交底相结合,做好交底记录。交底双方都应履行签名手续,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把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部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不整改的相关责任人要严厉处罚。五是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首先农民工进场要有安全生产浓厚氛围。施工现场要建安全生产宣传栏、事故案例警示图片、安全生产的醒目标志等,使新进场的农民工能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坚持岗前培训,保证持证上岗。农民工上岗前,要严格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把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放在首位。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后,要严格考试,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上岗后,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事故及不良操作行为等,都要记入个人安全档案。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制止各类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第三建立健全常年培训计划。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阶段性和临时性强的特点,制定常年培训计划。做到现有员工定期培训,新来员工随时培训,重点岗位重点培训,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2、监理单位
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施工质量隐患往往导致施工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造成质量事故,从某种角度上讲控制质量就是控制安全。所以监理单位在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应介入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的违章操作,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施工过程,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3、政府部门
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一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施工企业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方案并严格执行,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施工方法或者简化工序流程,严肃作业纪律。二要定期开展建筑施工场所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重点围绕分包、转包、挂靠施工队伍管理以及拆迁、地下施工等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采取拉网式检查的方式,深入查源头、查隐患、查“三违”,督促各级各类施工企业强化施工基础管理,有效扼制高坠、坍塌、机械伤害等易发事故。三要强化执法联动与执法信息互通,进一步拓宽群众与社会监督渠道,加大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违法企业的曝光与打击力度。
对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安监部门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进行调查处理,加大事故问责力度,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对连续发生事故的企业要加重处罚,并对有关责任人从严处理。对每一起建筑施工事故,特别是死亡事故,相关部门和企业都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查找存在问题,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论文规程 篇2
本刊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文件 (建标协字【2013】119号) 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成都市无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编的《竹结构技术规程》、《竹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程》和与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编的《民用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日前正式启动编制工作, 并有望于2014年底前正式颁布实施。
编制工作会议分别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木材及复合材结构委员会秘书长杨学兵教授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技术标准部副主任贺鸣主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焦占拴与有关专家及标准编制单位人员参加了标准编制启动工作会议。
梁小青副主任在标准编制启动工作会议上要求标准编制工作要以科学性、权威性和适用性等为编制原则, 并以国家康居工程为载体注重实际应用。与会有关专家听取了标准编制单位的汇报, 并对三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会议建议并同意将《竹结构技术规程》改名为《竹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将《民用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改名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 并要求编制单位按照标准编制程序以及对标准提出的修改意见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肉鸡饲养技术规程 篇3
1.选择健康鸡苗
鸡雏的选择是肉鸡养殖的关键,要确保鸡种纯正,种源可靠。主要选择表现活泼、大小均匀、脐孔闭合良好、无血污和突脐现象,腹部软硬适度,卵黄吸收良好,叫声宏亮、握在手里挣扎有力、行走稳健、符合品种要求的鸡雏。
2.科学饲养
2.1育龄期(0~3周龄) 肉鸡在育龄期以喂食碎料或粉料为宜,再转为全价颗粒料。据统计,1周龄末体重每减少1g出栏体重将减少10~15g,因此,第一周要充分饲养,喂给高能高蛋白饲料,尽量让其多吃快长。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22%~23%,同时在日粮中每100只肉鸡还可添加蛋黄4枚、奶粉100g。2~3周可适当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但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1%。
2.2中鸡期(4~6周龄) 中鸡期是肉鸡骨架形成阶段,日粮中应以全价颗粒为主,其饲养重点是提供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此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9%~21%,粗纤维含量限制在3%以内,钙、磷含量分别为0.9%和0.65%,食盐占0.3%~0.5%,同时还应注意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2.3育肥期(6周龄至出栏) 此期为加快增重阶段,日粮中要增加能量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1%~5%的动物油脂,粗蛋白质可降至17%~18%。
3.加强管理
3.1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适宜是养好肉鸡、提高肉鸡成活率的关键,其温度程序一般为:1~3日龄33℃~35℃、4~7日龄32℃、8~14日龄29℃~32℃,15~21日龄26℃~29℃,22日龄后可逐渐降至18℃~25℃;其适宜的相對湿度一般为1~14日龄为65%~75%、15~21日龄为60%~65%,22日龄后可逐渐降至55%~60%。
3.2降低饲养密度 为提高肉鸡的均匀度和出栏率,平面散养的肉鸡,可采用低密度饲养法,推荐密度为:1~7日龄30~40只/m2、8~14日龄20~30只/m2,15~21日龄15~20只/m2、22~35日龄10~15只/m2,36日龄以后可逐渐降至6~10只/m2。
3.3严格控制光照 为了降低肉鸡猝死症、腹水症和腿疾的发生。在中鸡期可适当限制光照,其光照程序一般为:1~3日龄24小时、4~7日龄23小时、8~42日龄16h,43日龄至出栏保持在23小时。同时,为保持鸡群安静,光源以红色为佳,光照强度以肉仔鸡见到饲料吃食即可。
3.4加强通风换气 一般情况下,1~3周龄以保温为主,4周龄以后以通风为主,其具体做法是:选择在晴天的中午,先把育雏舍内温度提高2℃~3℃后再通风,等降到原适宜温度时再重复此过程。要注意避免通风口逐渐扩大,避免舍温下降,引起肉鸡着凉感冒,通常以饲养员进入鸡舍内无刺鼻恶臭为宜。
3.5搞好卫生保健 为了在肉鸡生产中搞好卫生保健,要做到“四个坚持”、“两个不准”和“一个必须”。即坚持每天刷料桶及饲养用具一次,坚持出入口和入舍人员经常消毒,坚持每带鸡周喷雾消毒一次;“两个不准”是:对淘汰的病弱鸡、死鸡不准乱扔,饲养员专用工作服不准穿出舍外;“一个必须”是:鸡粪的堆放点必须在鸡舍的下风头,距鸡舍50m以外处。
4.搞好肉鸡疫病的防治工作
4.1免疫接种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保存规定的高质量疫苗;防止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如接种新城疫弱毒苗1周内不得接种传支弱毒苗;鸡痘疫苗接种10天内,一般不接种其他疫苗;科学饲养,促进抗体产生。肉鸡在免疫接种前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蛋氨酸,能促进肉鸡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应激因素。在接种疫苗前后1周内,不要安排断喙、换料、转群等,同时还应避免噪音,保持环境安静;免疫期间慎用一些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类等。
4.2药物防治 在肉鸡的生产中,应合理选择预防用药,其一般用药程序为:1~3日龄,用药预防控制蛋传病,如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等病,应尽量选择毒副作用小、安全、广谱、高效、有利于肉雏鸡组织吸收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11~13日龄,用药预防伤寒;15日龄后用药预防球虫;35日龄后,用药预防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对发病的鸡群,应选用药敏试验高效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感染鸡群或疑似感染鸡群及时用药物进行防治。
5.搞好清舍与消毒工作
论文规程 篇4
金工各工种操作规程汇编
三、铣床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前要穿紧身防护服,袖口扣紧,上衣下摆不能敞开,严禁戴手套,不得在开动的机床旁穿、脱换衣服,或围布于身上,防止机器绞伤。必须戴好安全帽,辫子应放入帽内,不得穿裙子、拖鞋。戴好防护镜:以防铁屑飞溅伤眼,并在机床周围安装挡板使之与操作区隔离。.工件装夹前,应拟定装夹方法。装夹毛坯件时,台面要垫好,以免损伤工作台。3 .工作台移动时要检查紧固螺丝应打开,工作台不移动时紧固螺丝应紧上。.刀具装卸时,应保持铣刀锥体部分和锥孔的清洁,并要装夹牢固。高速切削时必须戴好防护镜。工作台不准堆放工具,零件等物,注意刀具和工件的距离,防止发生撞击事故。
5.安装铣刀前应检查刀具是否对号、完好,铣刀尽可能靠近主轴安装,装好后要试车。安装工件应牢固。.工作时应先用手进给,然后逐步自动走刀。运转自动走刀时,拉开手轮,注意限位挡块是否牢固,不准放到头,不要走到两极端而撞坏丝杠;使用快速行程时,要事先检查是否会相撞等现象,以免碰坏机件、铣刀碎裂飞出伤人。经常检查手摇把内的保险弹簧是否有效可靠。.切削时禁止用手摸刀刃和加工部位。测量和检查工件必须停车进行,切削时不准调整工件。.主轴停止前,须先停止进刀。如若切削深度较大时,退刀应先停车,挂轮时须切断电源,挂轮间隙要适当,挂轮架背母要紧固,以免造成脱落;加工毛坯时转速不宜太快,要选好吃刀量和进给量。.发现机床有故障,应立即停车检查并报告建设与保障部派机修工修理。工作完毕应做好清理工作,并关闭电源。
论文规程 篇5
和检查制度
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是煤矿三大规程之一,是采掘工作面施工的法规,是现场技术管理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坚决遵照执行,规程措施的落实必须经过编制、审批、学习、签字、实施、复查、补充、再贯彻十个环节。
一、现场技术会诊
作业规程编制前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和区队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确定采掘方法、顶板管理、支护方式、通风防尘、瓦斯管理防火注浆等重大安全技术问题。
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撤除、过断层;掘进工作面开门、贯通、预透等情况时,由专业副总带领采煤专业人员及区队技术员进行现场勘察、评价并制定具体措施,由区队技术员编制补充措施。
二、编制
1、由生产科下达作业规程编制业务联系单,然后由地质部门提供地质说明书;测量部门提供详实测量资料;生产科编制支护设计;通风区编制通风设计及通风设施、设备安装和避灾路线;机电科编制供电设计和机电设备安装管理;运输区编制提升运输设计及安全设施、设备安装与管理;各专业副总负责审查自己专业所提供的资料。
2、最后由区队技术员汇总各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完成作业规程的编制。
3、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以《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
规程》、采掘技术管理规定和上级有关指令、文件规定为依据,不得与之抵触。
4、规程、措施按规定时间编制完毕,并交生产科,否则一次罚款100元。
三、审批
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全、通风、提运、机电、煤质、区队对作业规程进行会审,并提出会审意见,按会审意见修改规程后,经生产、安全、通风、提运、机电、煤质、专业副总、总工程师签字后生效。
四、学习、补课、签字
投产前三天由区队技术员组织全区干部、职工进行规程学习,并由专业人员、劳人科负责监考考试,考试成绩不得低于80分,对于不合格者对其进行补课学习后再补考,合格者方可在作业规程上签字,否则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五、实施
1、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提前三天,由区长组织全体职工,技术员向职工、干部传达贯彻,经考试合格、签字后方准进入工作面作业。未听取的要进行补课,做到人人皆知,考试不及格的要停工学习,直到补考及格后,方准下井工作。
2、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3、技术、安全部门要经常深入现场,检查规程的落实、执行情况,对不认真贯彻、执行作业规程的停止作业或按违章处理。
六、复查、补充、再贯彻
作业规程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专业人员每月复查一次,复查意见经总工程师签字,区队技术员按复查意见对作业规程进行修改补充,并将修改部分进行传达学习,保证全员参加,一人不漏。
生产科
绞车司机操作规程 篇6
1、绞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按安全规定穿戴好工作服,带齐操作维修工具,在工人上班前到绞车硐室与上班司机进行交接班。
3、开车前的检查。
1)对绞车的电机、主轴、刹车、离合、钢丝绳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检修或汇报。对固定绞车的支护及绞车各部的销子、螺丝进行紧固,凡设有注油孔的每班注油一次。擦净绞车表面的粉尘、油迹。
2)检查控制手柄,变速器手柄是否灵敏可靠,3)检查传感器是否灵活可靠,护罩是否安全完好。
4)检查接触器、继电器是否灵敏可靠,各接地线是否完整、紧固。
4、绞车的操作。
1)按规定的提升信号开车,信号不准不准开车。
2)重车上提时,按向后启动按钮启动绞车。
3)慢慢松开刹车手柄,同时轻轻押紧离合器手柄,待慢行2米后,松开刹车,押紧离合器全速运行,重车落平进入巷道时应慢慢松开离合,同时轻轻押紧刹车减速慢性,拉到位后应松开离合,押紧刹车,最后按停止按钮停止绞车运行。
4)重车下放时,操作程序与上提程序相同,相反的是按动向前启动按钮。
5)空车下放时,松开刹车,用刹车控制运行速度。也可配合离合进行,使绞车匀速运行,严禁超载运行。也可按重车操作时的程序带电运行。
8、0.8绞车操作方法和运行及检查检修与调度绞车相同。
9、绞车运转中,发现以下异状时,应停止检查或停止运行。
1)电流表指针超过正常值。
2)电压和运行速度超过规定或电源电压超过额定电压1%低于5%。
3)滚筒上的盘绳不正常或刹车失灵。
4)发生不正常的响声。
5)控制手柄发生强烈振动。
6)固定绞车的底座和支护不稳。
7)电器接头冒火、冒水等。
8)信号不清或挂车数量超过规定。
10、重车掉道后严禁用绞车提拉。
11、绞车应定期检查维护,除日常检查维修外,具体按以下时间检查绞车有关部件。
1)每周检查一次制动系统,包括闸瓦闸臂、拉杆、调节螺丝、开口销等完整情况。
2)每周检查一次各轴承油质情况。
3)每月检查一次减速箱的齿轮咬合、油质、油量等情况。
4)每月检查一次配电装置工作情况及接地系统的完整情况。
5)每月检查一次滚筒及固定滚筒的螺丝的紧固完整情况。
6)每月检查一次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完好情况。
香椿育苗技术规程 篇7
关键词:香椿,圃地,种子,苗床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香椿育苗技术规程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育苗技术规程》 (GB/T 6001—1985)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1999) 、《林木种子贮藏》 (GB10016—1988) 和《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DB13/T 937—2008) 。
2 圃地选择
在选择不同的圃地时, 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 分别是: (1) 在选择固定圃地时, 要注意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有水源、排水良好, 且地下水位不超过1.5 m、土层厚度不少于50 cm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壤土的地方做圃地; (2) 在选择临时圃地时, 宜选设在山坡的中、下部, 因为那里地势较平缓、土层深厚、肥力好, 而且接近水源; (3) 在农耕地育苗时, 要选择有排灌条件、肥力较好的地段做圃地。
3 圃地准备
3.1 土壤的处理和改良
育苗前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药剂消毒、熏蒸等方法进行土壤处理。圃地土壤要逐年增施有机肥料。
3.2 整地施肥
育苗前必须整地, 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等步骤, 且要深耕细整、清除草根和石块、施肥均匀、地平土碎。翻耕深度要在20~25 cm之间, 随耕随耙, 及时平整、镇压。整地时要施基肥,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 000~70 000 kg/hm2、复合肥500~750 kg/hm2、尿素100~150 kg/hm2, 并深翻土壤, 使土肥均匀混合、土粒细碎、表面平整。
3.3 作床
包括高床和平床的制作。高床的苗床床面要高出步道15~20 cm, 床宽1~1.5 m, 床间步道为20~30 cm, 且要选择气候湿润、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或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平床育苗地要带状作业, 带间留出20~30 cm的步道, 培育大苗时可不留步道, 且要选择气候干旱地区或水源不足、灌溉条件差的苗圃。
3.4 轮作
宜实行香椿与不同树种苗木的轮作或香椿苗木与绿肥、牧草、农作物的轮作, 做到对圃地“养用结合”。
4 播种育苗
4.1 采种
应选择20~30年的高大、健壮的母树, 待蒴果成熟, 并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 采果取种。采摘后, 将果实摊开晾干, 忌暴晒。蒴果开裂、种子散出后, 簸去杂质, 然后放入麻袋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在采收适龄香椿的种子时, 当年不能采摘它的香椿芽。
4.2 种子处理
处理种子的步骤为: (1) 选用当年采集的新种子, 用手搓去翅膜, 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的甲醛溶液浸泡20 min; (2) 浸泡后用40~50℃的温水浸种4 h, 水种比例为2∶1或3∶1, 并不停地搅拌; (3) 待水温降至25℃时再搓洗一遍, 然后继续浸种15~20 h,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4) 在室内通风处将种子摊开, 晾至种子表面见干后, 用湿毛巾包好种子, 然后在20~25℃下催芽; (5) 待30%的种子裂嘴露白后, 将其与细沙按1︰1的比例混匀待用。
4.3 播种
播种包括春播和夏播。春播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进行, 将已出芽的种子与细沙按1︰1的比例混匀, 然后用条播 (行距在20~30 cm之间) 或撒播的方式播种, 播种量为40~50 kg/hm2, 播后覆细土, 再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夏播在5月上中旬进行, 将已出芽的种子与细沙按1︰1的比例混匀, 然后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 播种量为50~60 kg/hm2, 播后覆细土, 再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
5 无性繁殖育苗
5.1 硬枝扦插
硬枝扦插的步骤为: (1) 选穗条。3月中旬, 在2~3年的香椿母树上选择健壮、直径在1.5~2.0 cm的1年生枝条, 或选择扦插苗当年生长的干条, 幼、壮年树上当年生长健壮、节间距离较短的主轴枝、从根部萌生的生长健壮的萌芽条。 (2) 剪穗条。要把穗条剪成长度为15 cm左右的插穗, 下切口于芽基膨大处斜剪, 上切口高出顶芽1 cm, 剪口要平滑。 (3) 穗条生根处理。插穗剪后将下切口浸入质量分数为0.02%的萘乙酸水溶液中, 浸水深度为3 cm, 浸泡时长为12 h。 (4) 扦插。按10 cm×20 cm的行列距将穗条扦插到宽1 m的高床上, 扦插顶端要距离地面1.5~2.0 cm。插前要将圃地灌足底水, 插后浇1次透水, 并踏实插缝。勿使插穗在土壤中悬空, 扦插床上设中心距离地面高约1 m左右的拱棚。
5.2 萌蘖
香椿萌蘖性强, 易形成丛状植株, 秋季落叶后在母树周围开沟, 沟深约20 cm, 近树干处可稍浅, 以促使其萌发根蘖植株。当年秋或翌年春进行分株定植, 同时, 在萌蘖坑中施入有机肥并灌水, 以利次年根蘖的大量萌发。
6 苗期管理
6.1 遮荫
夏季要在苗木上方搭荫棚或遮阳网, 并覆盖稻草遮荫。
6.2 拆除覆盖物
当幼苗大量出土 (出苗数达60%~70%) 时, 要及时分批撤除有碍苗木生长的覆盖物。
6.3 肥水管理
香椿苗喜湿怕涝, 因此前期要加强肥水管理, 包括: (1) 灌溉。采取喷灌、浇灌、沟灌等方法, 灌溉时要遵守适时、适量的原则。出苗期 (特别是幼苗出土前) 要适当控制灌溉次数, 保持土壤湿润;苗木生长初期 (特别是保苗阶段) 要采取少量多次灌溉的办法;苗木速生期要采取多量少次灌溉的办法;苗木生长后期也要控制灌溉次数, 除特别干旱外, 可不灌溉。 (2) 排水。进入雨季后, 应注意排涝。 (3) 追肥。在5—6月时, 应追磷酸二铵450 kg/hm2, 追肥后浇三四次水。
6.4 矮化壮苗
七八月高温多湿, 幼苗易徒长, 因此应进行人工控制, 可将多效唑300~400倍稀释, 然后隔15 d喷一次, 或用500倍稀释液, 隔7 d喷一次, 连喷两三次, 以抑制幼苗徒长, 促进其加粗生长、提早封顶, 培育矮化壮苗。
6.5 除草和松土
要及时清除杂草。人工除草时, 应在雨后或灌溉后地面湿润时将杂草连根拔除, 并积极采用化学除草。除草要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松土结合除草进行。松土要逐次加深、全面松到, 保证不伤苗、不压苗, 苗根附近松土宜浅, 行间、带间宜深。
6.6 间苗和定苗
当苗长出五六片叶时即可进行间苗, 间苗2~4次, 最后按株距15~20 cm定苗。间苗要遵循间小留大、间密留稀、间劣留优的原则。
6.7 疏叶
要在8月中下旬摘去苗干基部的老叶, 再疏去一部分复叶, 以利于苗木通风透光, 促进苗干的木质化。
6.8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香椿白粉病、叶锈病、根腐病、小地老虎和黄刺蛾等病虫害。
7 苗木出圃
GAO与国会工作规程 篇8
一、GAO的方法
为有效的支持国会,GAO的所有工作必须是职业的、客观的、以事实为基础的,超乎党派和意识形态的。GAO的所有工作结果和服务必须遵守一般接受和适用的审计、会计、投资和评估的原则和准则。GAO将有效的使用其资源,最大化地发挥其满足国会需求的能力,同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来确保其工作结果和过程遵循职业准则和其责任、诚实正直和可靠的三项核心价值观。
二、GAO的法定授权和职责
GAO在许多法定授权下,检查联邦基金的使用,评估联邦项目和活动,并提供信息、分析、法定意见、建议和其他协助来帮助国会使其制定有效的政策、基金和检查决定。GAO经常依靠两个法定的授权来进行工作,即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案授权GAO“调查所有与接受、付款和支出公共基金相关的事项”,并要求每个机构应按照审计长的要求向GAO提供其职责、权限、活动、机构以及财务交易等信息。1970年的立法机构重组法案授权GAO在国会参众两院中任一院提出要求、有管辖权的委员会提出要求或者是审计长提出要求时,可以“评估在现行法律下政府执行项目或活动的结果”。
三、接受任务的先后顺序
为努力达到国会的需要,GAO的高级职员会定期就GAO工作安排顺序是否与国会需要的信息和时间相一致与国会资深领导和相关委员会交换意见。GAO也会与国会领导磋商完成其任务所需动用的GAO的资源,来帮助管理和缩小资源供给和任务需求的不平衡。为确保坚持GAO的核心价值观,实行有效的管理实践和有效地使用资源,GAO将按照下列先后顺序开展工作:
(一)国会的命令;
(二)国会资深领导和委员会领导的要求;
(三)国会个人议员的要求,并附具有管辖权的委员会成员对这些要求的考虑。
国会的命令包括法令的规定、国会的决定、会议的报告和委员会的报告。国会资深领导包括参议院临时主席、参议院多数党领导、参议院少数党领导,众议院议长、众议院多数党领导、众议院少数党领导。委员会领导包括对项目或活动有管辖权的委员会或分会的主席和少数党成员。GAO也会保留一些资源用于审计长授权发起的工作:(1)致力于对当前有重大影响或是已浮现出的会影响国家未来的问题。(2)国会广泛关注的,重点是长期的、相互交叉和相互转换的问题。
在上述先后关系的基础上,GAO也会应要求考虑从事检查参议院和众议院有管辖权的各委员会的管理情况,包括授权、拨款、预算和检查其权限履行情况。
四、接受任务要求的考虑
GAO只能在授权和能力的范围内承担工作。在决定是否接受国会要求的任务时,要考虑但不限于下列一系列因素:
任务事项;
GAO法定和授权的审计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企业(实体)或项目、活动是否收到联邦基金或按照现行联邦的法律运行;
GAO的专业标准和核心价值观;
要动用的资源数量,包括相关的成本效益的考虑;
GAO的团队中可对这项工作负责的人才储备程度;
同一要求者要求的其他正在进行的工作;
是否有相关的审计或调查,包括其他政府机构正在或将要进行的犯罪调查,包括但不局限于监察长办公室;
是否有行政管理机构或法院的法庭未决事项。
五、国会的命令
GAO对待国会明确的命令与国会要求的任务不同。因为国会的命令是建立在国会或一个、多个委员会的要求基础上,GAO的政策是对国会命令的执行结果准备好及时提供给国会和公众。当命令明确GAO向特定的委员会报告时,GAO会与这个委员会的多数党和少数党成员沟通,明确工作的范围、报告的目标和时间安排。如果这个命令没有明确一个特定的委员会,GAO将会与有管辖权的委员会(包括其多数党和少数党),以及这个有管辖权的委员会认定的其他委员会或成员沟通。当工作开始进行后,GAO会向委员会提供:(一)定期的情况简报。(二)工作的最初的和最终的结果简报。(三)在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征求意见稿之前向国会通报。为使国会了解相关信息,GAO将向其提供其一份征求意见稿。
六、国会的要求
国会要求GAO承担的工作应由国会议员以书面形式送达审计长。GAO鼓励国会议员和职员就其要求的工作任务与GAO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磋商。如果一项工作任务仅需要有限的技术支持,由一名员工在5个工作日内可以完成,GAO对此可以不需要书面的要求,如提供以前工作的简报或是已经准备好的一些信息。GAO一般不会向其他人提供国会的任务函。GAO希望他们能从发出者处获得此信函。然而如果此任务函中包括授权要求其他机构向GAO提供受限制的信息,如纳税人返回的信息,GAO则需要向此机构提供任务函。
如果任务要求的项目或活动关系到国会本身,即参议院、众议院或两院都涉及,GAO将会与任务要求者磋商寻求两党或两院暨(一)参议院领导和众议院领导,或者(二)参议院或者众议院有管辖权的委员会主席和少数党成员对此任务的联合支持。当无法获得两党、两院的联合支持时,GAO会在开始工作之前与任务要求者磋商,并向不支持一方的议院、政党通报工作任务要求。
如果相关的法律和其他的意见要求GAO的工作涉及到多边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O需要获得国会有管辖权的委员会或分会主席或者少数党成员签署的文件。
GAO对仅属于州或地方政府范围内与联邦政府事务无关的项目或活动,不进行研究、检查、评估和审计。但GAO对下列特定的属于州和地方政府的活动和项目进行检查,包括:(一)为了进一步完善联邦法律,如环保项目或保险的规定。(二)由联邦基金资助的项目,如医疗、交通、教育。另外,为帮助国会和其委员会进一步完善联邦法律,回顾联邦政府的角色,评估联邦政府的绩效,GAO有时会检查州政府的工作,来确定“优秀的实务”或是从其处理具体问题中获取经验、教训。此外,GAO在州和地方同行的审计师们也检查跨越地理边界的国家项目(如交通、国土安全、医疗等)。
当GAO从国会某一议员处接到的任务要求,且其全部或大部分集中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如果这一地区的代表人数多于提出任务的要求者人数,GAO会向这一地区的所有代表提出GAO工作的时间、范围和方法的意见。在征求任务要求者的意见后,GAO会在最后的报告正式公布之前,向这一地区的所有代表提供结果、结论和建议的简报,但不向其提供报告。
在以下情况下,GAO会对立法机关制定的议案提出意见:(一)国会的委员会或议员要求提出意见时;(二)如果议案通过会影响GAO的授权和职责时;(三)GAO掌握的信息对国会的委员会或议员考虑和修改这个议案非常有用时。在对立法机构的议案提出意见时,GAO的目标是确定如果这个议案被颁布,会带来什么可能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特定的项目会产生什么矛盾。
七、对国会要求者的承诺事项
GAO将会在收到任务函的10个工作日内向所有布置工作任务的议员反馈确认函,确认已收到任务函并表示接受或者拒绝。当任务被接受时,GAO会向任务要求者提供一个何时开展工作的估计(如立即、几周后、几个月内或将来的一个时间)。当任务被拒绝时,GAO会向任务的要求者解释(如要求的任务超出了GAO授权的工作范围、GAO已经在做的其他议员要求的任务可以满足此项要求、资源的限制使GAO没有能力完成议员的任务要求等)。GAO会建议采取其他可选择的适当方式来达到任务要求者的需要。考虑到对GAO有检查权的委员会参议院的政府事务委员会和众议院的政府改革委员会过去的习惯要求,GAO会送一份任务确认函给这两个委员会的主席(如果任务是由少数党议员提出的),或是少数党议员(如果任务是由委员会主席提出的)。
在GAO告知每一个任务要求者其接受该任务之前,国会的任务要求者不能期望GAO开始执行该任务或者提供额外的服务。当国会议员们对同一事项分别独立地提出任务要求并且GAO全部接受这些任务要求时,GAO就会与国会的议员们及其职员磋商,在任务要求者同意时合并任务要求。否则,GAO会将所做的一项工作分成几个结果来报告。因为情况的限制,GAO会与国会的任务要求者协商将其收到的就一个重大事项的多个问题和并,如一个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
在接受任务后,GAO通常会在20个工作日内与国会任务要求者的职员举行会议,以便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者的信息需要和要求的实质。在会上,GAO会(一)讨论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二)对GAO要投入资源的水平提供一个口头的估计;(三)提醒任务要求者,作为任务的发起人,只有他或她有权同意增加联合任务要求者。如果他实施了这一权力,GAO将向最初发起人和每一个联合者发送这个同意的文件。
当任务要求者和GAO都同意开展这项工作时,GAO会向任务要求者提供下列内容:
在GAO和任务要求者对此项目达成共识后的10个工作日内,GAO就将主要内容发出确认函,包括计划阶段的工作需要或准备工作完成的时间等。
定期的情况简报,对审计范围或完成工作的时间有影响的重大情况变化(如,信息可获得性、可靠性或获取记录、数据或信息来源变化),最初或最终的工作结果简报。GAO的职员会非常努力地计划简报的上报时间表来满足国会多数党和少数党及其职员的日程计划。GAO希望,但不是被要求,在可能和可行的情况下,向两党提供简报。
如果GAO计划提出书面报告,应当在将报告征求意见稿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之前,通知任务要求者并且在被审计单位收到征求意见稿的同时,向任务要求者提供一份此草案供其了解相关信息。如果结果中涉及国家秘密或者敏感信息,在被审计单位完成分类或敏感性检查后,GAO会向任务要求者通报审计结果。按照法律要求,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和众议院政府改革委员会要求任何按照GAO法定权限完成的任务,都应当在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时,报一份给上述两个委员会。GAO也会将上述按照国会两院中任何一院、一个委员会或者议员要求完成的任务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时,向两个委员会通报结果。(未完待续)
金属锯床操作规程 篇9
金属锯床(弓形、圆盘、砂轮锯)安全操作规程
一、起动前准备
1、调整好虎钳位置应平正、紧固可靠。
2、控制杆手柄应放在静止或升起位置。
3、锯割物料应在锯弓行程的中间位置。
4、下料长度超过300mm或原料长度超过500mm时,应加设托架。
5、装夹两件以上物料时,应夹紧牢靠。先空转正常后再开始锯料。
6、检查锯条装夹时位置正确,如有歪斜应及时校正,检查锯条的松紧度,锯齿应向锯割的后面。
7、砂轮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
8、锯片必须平整,锯齿尖锐锋利,不得使用有连续两个缺齿或有裂纹的锯片。
9、砂轮锯、圆盘锯的主轴有晃动时,不得使用。
10、进给量要适当均匀,不得突然加大进给量。
11、切割中发现工件松动,应立即停机使刀具离开工件,重新夹紧工件。
二、运转中注意事项
1、锯割时,要随时检查锯条是否歪斜,必要时退出进行校正。
2、在锯割加工中,及时注意加注冷却液。
3、锯条中途折断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更换,同时将物料或工件翻转180℃,重新开锯口。
4、锯割刚开始时,应采用弱走刀,待锯至适当深度后,方准采用强走刀。
5、锯割中,不准用手接触滑枕。操作人员不得站在和面对与砂轮或锯片旋转的离心力方向。
6、在被锯割物件将要切断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断料下落砸伤人,切断大料时,应留有余量,卸下后砸断,切断小料时,不得用手接。
三、停机注意事项
1、停机后,应断开电源,清理铁屑,清扫场地。
外线电工操作规程 篇10
第一节、一般规定
1.规程适用于高低压架空线路上一切工作人员。
2.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实习人员、临时参加劳动的辅助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学习,方可到现场参加指定的工作,不得独立工作。
3.本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3.1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体检每年一次。
3.2具备电的知识,掌握一般的操作技术,经考试合格方准工作。
3.3学习紧急救护法,首先学会触电解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3.4在工作前、工作中不准喝酒。
4.本工种工作人员对本规定每年考试一次,因故间断本工作者,应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继续参加工作。
5.在工作中发生事故,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接受教训,制定出防措施。
第二节、线路巡视
6.巡视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在夜间、暑天、大雾天及事故巡线,必须由两人进行。
7.单人巡线时禁止上杆塔。
8.巡线应由线路外侧进行,大风巡线应沿线上风侧前进,以免发生万一触及断落的导线。事故巡线应始终认为线路带电,也应认为随时有送电的可能。
9.巡线人员发现导线断落地面或悬挂空中,应设法防止行人靠近断线地点8米以外,并迅速报告有关部门,等候处理。
第三节、线路检修及维护
10.线路停电检修要执行停电工作制。停电后,要在线路开关刀闸操作机构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牌。
11.工作负责人应负下列责任:
11.1工作开始前向工作人员宣读工作票。
11.2正确的、安全地组织工作。
11.3指导工作人员遵守规程,执行好安全措施。
12.工作负责人应由工作票书面指定的有实践经验的人担任。
13.在部分停电和邻近带电线路范围内工作,应设监护人,工作场地要有一名安全人员,负责安全工作。
14.在多路出线的工作地段检修,工作负责人应向检修人员指明带电和停电线路,安全员不准离开现场并做好监护工作,防止误登带电线路的电杆,一般的检修工作应互相之间做好监护。
15.在变压器台上低压侧进行电气测量时,要注意不触及带电部分,防止相间短路和工作人员触电。
16.测量带电线路的驰度,交叉跨越距离,严禁用皮尺、钢尺,可用测量仪器或抛挂绝缘绳的方法测量。
17.电杆、变压器,避雷器的接地电阻测量或解开及恢复接地引线时,应带绝缘手套,严禁接触与断开的接地线。
18.砍伐靠近带电线路的树木时,不得登杆,树木和绳索不得接触导线。
19.上树砍剪树木,不应攀抓脆弱和枯死的树枝以及锯过或砍过未断树木,人与导线保持安全距离,注意马蜂,并系好保险带。
20.树木倒落在导线上,应设法用绳索拉离导线离开方向,绳索应有足够长度,以免拉绳人被倒落的树木砸伤,若树枝接触高压带电导线时,严禁在导线未停电进行处理。
21.砍剪的树木下面和倒树范围内应有专人监护,不得有人逗留,防止砸伤行人。
22.工作中遇有雷电来临或远方有雷鸣时,应立即停止工作。
第四节、杆上工作
23.高空作业必须使用保险带(对地3米以上为高空),登杆前应检查工作是否完备合格,登杆是否牢固可靠,木杆腐烂严重者,应采取可靠措施方可登杆。
24.新立电杆在基坑未填平夯实前不准登杆。
25.保险带应系在电杆或牢固的物件上,不许系在横担端头上,栓好保险带后,应检查扣环是否牢靠。
第五节、变压器台上工作
26.在变压器台上、电容器台上工作,至少要有两人进行。并且必须对电容器、变压器放电。
27.更换变压器或调整相位后,应检查电压和相位是否正确。
28.拉合高低压保险,须使用绝缘用具,不许赤手摘挂高压保险。
29.变压器台上的预防试验工作应有专人监护。
30.在吊起或放落变压器前,必须检查配电变压器是否牢固。
第六节、立杆、撤杆
31.立杆、撤杆要有专人指挥。立杆前现场负责人向全班组人员讲明起立方法,注意事项,明确分工,说明指挥信号,并检查工作人员熟悉工序的情况。工作中对指挥人员的命令有意见或发生了异常情况,应向指挥人提出,但操作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命令。
32.在居民区和交通道路上立、撤电杆,应设人看护。
33.设立杆塔所设的地锚,根据不同地质及受力情况加以确定,利用树坑、石头代替地锚,必须经工作负责人检查后方可使用。
34.起重杆塔应用安全可靠的起重设备,当杆塔离开地面时,起吊暂停并对各受力点进行检查,确无问题后方可继续起吊。起立60°后,应减缓速度,并注意各侧拉绳。
35.使用抱杆立杆时,主牵引绳、尾绳、杆塔中心及抱杆顶应在一条直线上。抱杆应受力均匀,两侧拉绳应拉好,不能左右倾斜。
36.杆塔起吊过程中,除指挥人员、指定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撤离杆高1.2倍的距离以外。
37.起吊杆塔用的拨杆,应受力均匀,不得左右倾斜。
38.杆塔起立过程中,不准下坑找正,如要下坑,应暂停起立,工作人员必须站在起立电杆两侧,并有人专人监护。
39.在起立过程中不准攀登杆塔。杆塔下工作人员中应戴安全帽。
40.使用中,吊车立、撤电杆时,钢丝绳应系在电杆适当的位置,防止电杆倾倒。
41.在撤杆工作前,拆除杆上导线时,应先检查电杆根部,并采取防倒杆措施,在挖坑前先套好拉绳。
42.已经立起的电杆只有在回土夯实后,方可撤去拉绳。
第七节、放线、撤线、紧线
43.放线、撤线和紧线工作,均应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并检查紧线工作是否良好。
44.交叉跨越各种线路和通过线路、公路、河流等放、撤线时,应先取得主管部门同意,做好安全措施。
45.放线要有专人领线,并时刻注意信号,放线用的滑轮转动应灵活,放线轴应有防止被拉跑的措施,并设专人看守,放线前要处理沿途防碍物或采取相应措施。
46.放线、紧线中遇有防碍时,工作人员应站在导线受力转角外侧,并发出信号。
47.放、紧、撤线过程中,跨越架应派专人看守,发生易常情况,应立即发出停止木杠工作的信号。
48.放线质量要求:
48.1放线前要处理沿途障碍,采取防止磨损导线的措施。
48.2放线滑轮要灵活,并使用铁滑轮。
48.3导线在同一截面处损伤要符合下列要求:
48.3.1单股损伤深度不大于直径的1/2。
48.3.2损伤面积为导线损伤处总面积的5%以下。
48.4导线损伤有下列情况必须重接:
48.4.1钢芯断裂。
48.4.2在同一处磨损或断股的面积超过总面积的25%。
48.4.3打结破股已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
48.5钢绞线七股断裂一股者,必须割断重接。
49.紧线质量要求:
49.1紧线工作前必须在杆基全部埋好,耐张杆拉线全部装设好后,并在横担上作
好双面临时拉线时,方能进行。
49.2紧线时导线应按当时温度下降10℃考虑。
49.3驰度的误差在挂线后检查,应不超过+5/-2.5℃但其正误差最大值就不大于
500毫米。
49.4每根导线的弛度应力求一致,允许误差不大于下列标准:
49.4.1水平排列不大于200mm。
49.4.2三角排列者不大于300mm。
49.4.3排好的导线上不应有树枝杂草等物。
49.5附件安装:
49.5.1绝缘子安装前应清除表面尘垢及附着物。
49.5.2悬垂绝缘子串的倾斜不应超过5℃。
49.5.3铅包带每端露出10-30mm,铅包带缠绕方向应与导线线股方向一致。
49.5.4穿钉及弹簧销子的穿入方可的规定:
49.5.4.1悬垂绝缘子上的穿钉及销子,两边线一律向外穿,中相面向受电侧由左向
右穿。
49.5.4.2耐张绝缘子串上的穿钉及销子一律向下穿。
49.5.4.3穿钉成水平时,开口销子的开口侧应向下。
50.拉线质量要求。
50.1U型环的选用
50.1.1拉线为35-50mm2时,选用Φ16的U型环。
50.1.2拉线为70-100mm2时,选用Φ19的U型环。
50.1.3拉线为2×70 mm2时或150 mm2,选用Φ25 mm的U型环。
50.2采用楔型线夹连接拉线,拉线两端在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0.2.1楔形夹内壁应光滑,其楔板与拉线的接触应紧密,在正常受力情况下列滑动
现象,安装时不得损伤拉线。
50.2.2拉线断头端用元丝绑扎30 mm,并露出线夹200 mm,(上端)及400 mm(下
端)。
50.2.3下楔形线夹螺杆露丝长度应不大于全部可调部分份的1/3,并应尽可能一次
调整好且予以封固。
50.2.4拉线弯曲部份不应有松股及各股受力不均现象。
51.爆破压接时,工作人员离开现场30m以外,在市区繁华地带不准爆破压接。
52.跨接需停电的高压线时,停电后应验电、放电、挂接地线。
53.跨越架必须牢固,在新架线路横担长3m,并与线路中心线一致,从带电结束线路下面拉线时必须防止导线产生振动或通过牵引而与带电导线接近在危险范围内的措施。
54.搭架用的绳索,一般用麻绳或棕绳,接近带电附近禁止使用铁线绑扎。
55.跨越架与带电体间的最小距离:
电压等级(KV):3-10m
水平与垂直距离(m):1.0m
对地线距离:0.5m
56.搭跨越架时,人身、工具、材料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3-10)KV,安全距离:0.6m。
57.跨越架与铁路、公路、通讯线路、低压线路的距离(米):
铁路公路低压线路
水平2.5 0.5 0.5垂直 6 5.5 0.6
第八节、挂接地线
58.线路经验电确认无电后,各工作班组应立即在工作地段两端挂接地线,若有感应电压反应到停电线路上时,应加挂接地线。
59.用杆架放多层电力线路挂接地线时,应先挂低压后挂高压,先挂下层后挂上层。
60.挂接地线时,应先挂接地端后接导线端,接地线联接可靠,拆地线时相反,装拆接地线时工作人员应载绝缘工具、手套,人体不得触及导线。
61.若杆塔无接地引下线时,可采用临时接地棒,接地棒在地面埋深不得小于0.6米。
62.接地线应有接地和短路导线构成的成套接地线,成套接地线必须用多股铜线组成,其面积不小于25mm2。
63.带电作业有关操作规定按 “电业安全规程”执行。
食用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篇11
关键词 木薯 ;食用 ;鲜食 ;生产 ;技术规程
分类号 S533
木薯是全球7.5亿人口赖于生存的食粮来源。但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华南八省区,木薯主要作为饲料、加工淀粉和酒精的原料,较少直接食用。因此,发展食用木薯将有利于调整我国木薯产业结构,促使木薯产业升级换代,转变木薯产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起到保障热区粮食安全、丰富人民生活需求、提高木薯产值的作用[1]。目前,我国已育成华南6068、GR891和华南9号等食用型木薯品种[2],并提出良好操作规范的木薯栽培技术[3]。同时,以华南9号鲜薯为原料,研发11大系列的烹饪食品,出版世界首本中英文对照的《中国木薯食谱》[4],还积极参加深圳高交会、北京国际薯类博览会、海南冬交会、海南餐饮业与琼菜发展高峰论坛等推广宣传活动,得到中央7套科技苑栏目、《海南日报》和《深圳特区报》等媒体的连续报道,在华南各省区掀起了木薯杂粮热,使食用木薯成为我国的特色风味食品。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食用木薯的良性发展,在参考各地木薯生产技术标准的基础上[5-10],参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技术要求,提出高产优质的食用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1 气候条件
无霜期≥7个月,年均温度≥15℃。木薯正常生长温度≥15℃,适宜生长温度20~30℃,≤10℃易出现寒害;要求年均降雨量≥800 mm;喜光照,忌低温、渍水和强风。因此,可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省的南部,四川和贵州省南端的河谷地带广泛生产食用木薯。
2 产地环境条件
海拔<1 200 m,坡度<25°的山坡地或平地;土层>50 cm,地下水位>50 cm,排水方便,土壤疏松,肥力中等以上,pH值4.5~7.0。不宜使用瘠薄、石砾、盐碱、易冲刷、低洼渍水的土地。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11]和DB45/T 410[12]的要求。
3 灌溉条件
为了生产高产优质的食用木薯,提倡遇旱灌溉。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13]的要求。
4 耕整地
耕地后宜晒地1个月,然后耙平、起垄或起畦种植。肥沃疏松的荒地和轮作地,经砍岜、烧荒、清理后,可免耕种植;15~25°的贫瘠坡地需锄地、犁地深度≥25 cm土层;≤15°的新垦地二犁二耙,熟地可一犁一耙,犁地深度≥25 cm,耙后土地要细碎平整;连作地应隔年深耕深松1次。恶性杂草地块,在犁耙地前,可先喷草甘膦灭草;前作为甘蔗地块,可先用重耙粉碎甘蔗头,然后犁耙整地;无病虫害的地区,可先将残余木薯茎枝粉碎、堆沤后还田。
5 种茎准备
5.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审定并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食用木薯甜品种。要求食用时的鲜薯氢氰酸含量低于50 mg/kg。目前,我国主要有华南6068、GR891、华南9号、华南12号等食用型木薯品种。
5.2 种茎质量
要求品种纯度≥99%,充分成熟木质化,茎径2~4 cm,密节,茎皮和芽眼无损伤,无病虫害。不能使用受过严重的霜冻、曝晒、台风、病虫、除草剂等伤害的种茎。种植前,检测种茎新鲜度及发芽率,应髓部充实且富含水分,斩断切口处见乳汁为佳,发芽率应≥98%。
5.3 锯种、斩种
锯断或用利刀斩断种茎,切口平整,忌撕裂。茎段长度15~20 cm,种植时土壤湿润,可用短茎段;土壤和气候干旱,宜用长茎段。用作插植的种茎,可在种茎基部即插入地下一端,斜削出45°的切面。
6 种植
6.1 种植时间
当最低气温稳定≥5℃,或日平均气温稳定≥15℃,而且土壤湿润,确保种茎发芽出苗不受影响,可以开始种植。高温干旱时,5 cm深处土层必须湿润才可考虑种植,可以采用灌淋水方法来种植。适宜温度及遇雨地湿时,要抢时抢墒及早种植。海南岛、广东湛江、广西和云南南部的部分地区,宜在1~2月份开始种植;广东、广西的中部宜在3月上中旬开始种植;广东和广西北部、云南中南部、福建西南部、江西和湖南南部宜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种植,所有地区均不宜在4月中旬后种植。覆盖地膜可提早半个月种植。
6.2 种植密度
单作木薯宜种植1.0~1.5万株/hm2,分宽窄行和等行距配置,等行距配置又分等行株距和宽行窄株。宽窄行配置为宽行100~120 cm、窄行60~80 cm、株距60~80 cm;等行株距为行距和株距均为70~100 cm;宽行窄株为行距90~110 cm、株距60~80 cm。土壤肥沃、水肥管理好、低位分枝品种宜疏,反之宜密。间套作宜采用宽窄行或宽行窄株。
6.3 种植方法
分为平放、斜插、平插3种。
6.3.1 平放
在平地上挖穴或开浅沟后,将种茎平放于植穴或植沟中,覆土深5~8 cm。疏松沙壤土、种植时高温干旱、易冲刷以及强台风地区,应适当深埋。也可起垄、起畦后,在垄、畦中间挖穴或开浅沟,平放种植。
6.3.2 斜插
起垄起畦后,将种茎呈45°左右斜插或斜种于垄(畦)中,芽眼朝外,可露出小段种茎。种植时高温干旱,则应插入全部种茎,不能外露种茎。
6.3.3 平插
起宽畦种植瓜类和豆类后,在畦两侧水平插入种茎,芽眼朝外,可露出小段种茎。
6.4 种植方向
种植的行向、垄向、畦向、种茎芽向应为同一方向。在斜坡上,种茎芽向应与坡向垂直,即为等高线行向。宽畦双行宜采用交错斜顺向或交错正对向插植。
7 地膜覆盖
在冬春气温低的木薯分布北缘地区,为提早种植木薯和间套作,宜覆盖地膜。高温干旱地区可覆盖地膜,雨季来临后,可考虑揭膜。地势低洼渍水、水位高、土质粘重的土壤不适宜覆盖地膜。冬春长时间低温及较低夜温的地区,地膜上方应增盖天膜(小拱棚)。在土壤湿润时盖膜,土壤干旱时,应灌水淋水后盖膜。宜施肥覆土后盖膜;可撒肥、耙匀后,起垄、起畦并盖膜;也可起垄、起畦后,在垄(畦)心先开沟、施肥并盖土,然后盖膜。覆膜后,用泥土压实膜边,适时插植种茎。
8 轮作
连作2~3年木薯后,宜与甘蔗、玉米、瓜菜等作物轮作。
9 间套作
9.1 间套作物品种选择
选用耐密植、耐荫蔽、抗逆性强、与木薯共生期短、高产优质的间套作物品种。
9.2 田间管理
在木薯与间套作的共生期间,以间套作物的田间管理为主。
9.3 林果幼苗间套作木薯
在橡胶、槟榔、椰子、剑麻、桉树、果树等幼林的空隙地带,不影响主作物的前提下,可间种木薯。以橡胶幼苗间种木薯为例,按7 m×3 m的胶树植距,定植胶树后的第1~3年,胶行间可间作4~5行木薯,胶行与薯行的间隔应≥1.5 m;定植胶树后的第4年,根据橡胶长势,不间作或间作2~3行木薯,胶行与薯行的间隔应≥2.0 m。木薯的行距0.8~1.0 m,株距0.6~0.8 m。
9.4 木薯间套作矮秆作物
在种植木薯前后7天内,间作花生、大豆等矮秆作物[14-15]。等行距间作为木薯行距90~110 cm,株距80~90 cm,木薯行之间种植1~2行花生或大豆。宽窄行间作为木薯宽行距100~120 cm,宽行之间种植2~3行花生、大豆,木薯窄行距60~80 cm,窄行之间不间作。花生、大豆行距为30~40 cm,穴距20~25 cm,每穴播种2粒种子。
9.5 木薯间套作高秆作物
木薯间套作玉米等高秆作物[15],可采用木薯行距100 cm,株距80 cm,在木薯行之间种植1行玉米,穴距40 cm,每穴播种2粒玉米种子,木薯与玉米宜交错排列。或采用木薯宽窄行,宽行间作,窄行不间作。
9.6 瓜类套种木薯
西瓜等瓜类可以套种木薯[16-17]。整地后,起畦面宽90~100 cm,畦沟宽90~100 cm,按种瓜行距,在种瓜畦中施足基肥,低温地区应覆盖地膜及盖天膜,在适宜种瓜时节,按种瓜株距移栽瓜苗,然后,在宜植木薯时期,在各畦两侧,按木薯行距90~100 cm、株距80~100 cm,斜插或平插木薯种茎。
10 补苗间苗
10.1 补苗
种植木薯后20 d,开始查苗补苗,在缺苗处补种新种茎,也可使用预先催芽的种茎及育苗移栽。宜在下午阴凉时移栽小苗,注意少伤根,高温干旱时应摘去部分小苗叶片,植苗后应淋水。新植种茎应为原植品种。
10.2 间芽
苗高约20 cm时,去弱芽留壮芽,每株可留2~3条壮芽,以留2条为佳。同时,去除杂芽和病芽。
11 水分管理
遇干旱季节,可以适当灌淋水。木薯地不能积水,发现积水时应及早排水。
12 施肥管理
12.1 施肥原则
应符合NY/T 394[18]和NT/T 496[19]的施肥要求。宜采用平衡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并做到种肥分离。宜以长效的氮磷钾三元复合(混)肥为主,以中微肥、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镁肥、氯化钾、有机肥、生物肥为辅。为降低鲜薯的氢氰酸含量,提高鲜薯品质和风味,宜增施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宜早施氮肥,生长中后期不宜施用氮肥。
12.2 施肥时间
在种植木薯时,可一次完成全生长期的施肥量。越早追肥越好,宜在植后3个月内,趁雨后追肥。在生长中期发现缺肥,适当补施。在收获间套作作物后,视木薯生长情况及时追肥。
12.3 施肥配比
在新垦荒地及轮作地,肥沃土壤可连作2年木薯不施肥;中等肥力及贫瘠土壤的施肥配比宜为N∶P2O5∶K2O=1∶1∶1;连作2年木薯后,施肥配比宜为N∶P2O5∶K2O=1~2∶1∶1~2;连作4年木薯后,施肥配比宜考虑N∶P2O5∶K2O=2~4∶1∶2~4。
12.4 施肥量
按中等肥力土壤,以每公顷收获37.5 t鲜薯为目标,基肥除施用适量有机肥、生物肥和土壤调理剂等外,建议每公顷施用:80~100 kg N、40~50 kg P2O5、80~100 kg K2O。强台风频繁、高温多雨、易发生病虫害的地区,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
12.5 施肥方法
开沟或挖穴施肥,以浅施、点施、条施为主。浅施:肥料埋土深5~8 cm,强光高温、强降雨、干旱、沙壤土和台风多发地区宜适当深施。点施:首选距离木薯种茎基部20~30 cm处,其次是距离种茎两侧20 cm处,不能靠近种茎顶部。条施:在浅沟底均匀撒肥,随后覆盖2~3 cm薄土,再在肥带上方摆放种茎,盖土;或在浅沟中间摆放种茎,同时,距离木薯种茎两侧20 cm处均匀撒肥,盖土。追肥可点施在种茎的基部及两侧,条施在木薯行之间。
13 病虫害防控
13.1 农业防控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严禁从疫病和虫害地区引种。设置隔离带,控制疫病区的流水和土壤传入无疫病地块。挖好排水沟,避免积水和土壤过湿。种植前,用灭菌剂、杀虫剂溶液浸泡或喷雾染病和带虫的种茎。避免在降雨高峰期种植。收获后,马上犁耙晒地,清除和烧毁受害植株,对污染土壤和农具消毒。实施轮作,合理密植,加强光、温、水、肥和通风透气等管理,增强木薯抗性。
13.2 生物防控
保护利用害虫的天敌,灯光诱杀害虫,限量使用生化制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农药。
13.3 农药防控
按NY/T 2046[20]的要求和木薯病虫害防治技术[21]用药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农药的性质、作用方式、机理及对天敌的影响等,选择经国家登记许可的常规农药,并应符合GB 4285[22]、GB 8321[23]和NY/T 393[24]的要求。禁用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化学品。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13.4 安全使用农药
农药应远离住宿区和牲畜饲养区,应存放在防雨、防潮、阴凉、避光、通风良好,且门、窗、锁齐备的独立储存室。严格按照农药的保管要求和安全防范措施,区分毒性高低和用途等,分类存放,避免污染水源、空气和土壤等。注意农药有效期、防治对象和施用适期,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和安全间隔期。经过正规培训的技术员和工人才能保管和使用农药,施药人员要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喷施农药地块应有警示标志,防止人畜进入和引起中毒,对废旧农药和包装,应集中收集处理,并应避开水源地,防止二次污染。
14 草害防控
14.1 人工除草
在木薯生长的全生长期,都可采用人工除草,以提高木薯品质。
14.2 出苗前化学除草
种植木薯之后、将要出苗之前,对较多杂草和小灌木的免耕地,用“草甘膦”;犁耙过后的干净无杂草地,用“乙草胺”;出现较多小杂草的地块,混合使用“乙草胺”、“草甘膦”或“百草枯”,按常规用药量,均匀喷洒杂草和地面。长出少量木薯苗的,可用塑料袋、罩杯、泥土等盖住小苗,然后,喷施除草剂。
14.3 中后期化学除草
木薯生长中后期,在缺株和长势差的地块,会出现较多杂草,当木薯低位叶落叶后,可使用“百草枯”,按常规用药量,用带防护罩的喷头,尽量紧贴地面喷洒杂草,注意不要喷贱到木薯茎叶。
15 灾害防御及灾后处理
15.1 台风
选择避风、有林带防护的地段。提早或推迟种植,使易倒伏生长期避开台风季节。采用插植法,合理密植与间苗疏枝,早施肥及平衡施肥,增强植株的抗风能力。强风暴雨后,及早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趁灾后地湿松软时,顺其自然扶起植株并培土固定,不要强为扶正,损伤薯柄。应尽早收获断茎和薯柄裂伤的植株,可延迟收获枝叶受损但薯柄无裂伤的植株。
15.2 霜冻
适时种植和收获,采用地膜,避开霜冻影响。遭遇严重霜冻,薯块受伤的,应组织抢收。
15.3 干旱
选用新鲜、老熟、无损伤的较长茎段。遇雨湿地应抢种,可灌水后盖膜抢种。遇旱可适当灌淋水。雨季来临后,对于密封所有地表的地膜,可揭开地膜、卷起沟中地膜或在地膜上打洞,让土壤吸收水分。
16 收获
16.1 收获时间
全年无霜冻的地区,木薯可以全年生长,故可以全年收获食用,但在有霜冻地区,宜在霜冻来临之前,完成所有收获,避免植株死亡和冻伤薯块。当木薯生长期达到6个月以上,只要达到较高的鲜薯淀粉含量,且鲜薯的氢氰酸含量低于50 mg/kg,有较好的食味时,就可开始收获食用。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份收获的鲜薯品质最佳,把剥皮后的薯肉,简单蒸煮至熟,就会有绝佳的特色风味;而在4~9月份收获的鲜薯,如果食用其蒸煮的薯肉,则食味较差。不论那个月份收获,只要把剥皮后的薯肉,打成薯浆或薯蓉,然后用来制作各种特色食品,仍然有着浓郁的木薯美味[4]。
16.2 收获方法
砍去嫩茎枝,留下主茎。疏松地直接用手拨出,硬实地可用简易拨薯器拔起,砍下薯块,装车运走。
17 质量安全要求
鲜薯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等,应符合NY/T1520[25]的质量安全要求。包装要符合NY/T 658[26]的绿色食品包装要求。运输时要符合NY/T 1056[27]的绿色食品贮藏运输要求。
18 保鲜
收获木薯后,鲜薯易变质,在自然条件下贮藏鲜薯,不宜超过5 d,应及早食用和加工。长时间保存鲜薯的方法有2种。(1)浸水法:把剥皮后的薯肉,浸入干净清水中,每天更换清水,高温季节宜早晚换水,可保持10天左右;(2)冷藏法:把剥皮后的薯肉,以及打成的薯浆或薯蓉,装入保鲜袋,放入5℃速冻保鲜,可以保存数月,也可以蒸熟薯肉,待凉后包装好,放入-10℃冷藏。
19 记录
为达到可追溯性及方便管理的目的,可参照NY/T 1681[5]和NY/T 2446[28]的要求,建立生产技术档案,详细记录和保存土壤类型图、气候、品种、种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控、收获、保鲜等内容,对照相关标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检查和整改。
参考文献
[1] 单荣芝,黄 洁. 我国食用木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5):73-75,84.
[2] 黄 洁. 木薯丰产栽培技术. 海南:海南三环出版社,2007:33-35
[3] 许瑞丽,黄 洁,李开绵,等. 良好操作规范的木薯栽培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09,228(3):39-42.
[4] 单荣芝,黄 洁. 中国木薯食谱. 海口:海南三环出版社,2011:2-88.
[5] NY/T 1681 木薯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AP).
[6] DB46/T 105—2007 木薯栽培技术规程.
[7] DB45/T 406-2007 绿色食品 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8] DB45/T 429-2007 鲜食木薯(面包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9] DB45/T 438-2007 木薯间种花生栽培技术规程.
[10] DB45/T 144-2004 无公害农产品 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11]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12] DB45/T 410-2007 无公害食品 木薯产地环境条件.
[13]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4] 韦小贞,尹成和,李兆贵,等. 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和大豆的高产高效模式[J].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9):14-17.
[15] 周高山,黄 洁,张乙珍,等. 福建省三明市木薯间套作玉米、大豆和花生的高效栽培模式[J].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6):14-19.
[16] 李春光,陆昆典,李兆贵,等. 木薯套种西瓜或南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9):30-32.
[17] 廖浩培,李兆贵,陆昆典,等. 武鸣县香瓜、毛节瓜套种木薯的生产技术规程[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0):32-33.
[18]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19]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20] NY/T 2046 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21] 黄贵修,李开绵. 中国木薯主要病虫草害识别与防治[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47-155.
[22]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23] GB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24]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25] NY/T 1520 木薯.
[26]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27]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论文规程】推荐阅读:
高产模式化栽培规程论文05-27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程06-08
三规程06-15
规程规定06-16
规程优化07-07
规划规程07-11
规程探讨08-09
规程修订09-16
规程05-28
充装操作规程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