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镇林权改革

2024-10-17

石马镇林权改革(通用8篇)

石马镇林权改革 篇1

石马镇是我县山区较为偏僻的大镇,全镇国土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总面积为144.13平方公里,总人口33998人,共7308户,有22个村委会270个村民小组,参加林改的有6391户,参加率达到87.5%。自2005年6月开始,石马镇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运动。经过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加上全镇上下的艰苦努力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林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上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全镇一榜、二榜和三榜公示率均达到100%,村组林改方案通过率达100%,全镇完成外业勘界面积216187.84亩,公益林37648.6亩,占任务数的100%,并完成林权登记资料输入计算机。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发生山权纠纷80起,面积8394.6亩(其中跨县市纠纷2起,面积627.5亩;跨镇纠纷10起,面积2627.6亩;镇内纠纷68起,面积5139.5亩);已调处山林权属纠纷73起,面积8032.6亩(其中跨县市的2起,跨镇纠纷6起,镇内纠纷65起),镇内未调处纠纷3起,面积362亩,调处率达95.59%;分山到户率为73.55%,分户登记率和户均持证率均达到71.8%。鉴于此,我们正在按照省、市、县关于林改整改扫尾工作的有关精神,力争把分山到户率提高到80%以上,分户登记率和户均持证率提高到85%以上,纠纷调处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提高到90%以上。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林改工作机构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林农的切身利益和林区社会稳定的大事。镇党委、政府深知此项工作的成败事关重大,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三番五次地召开党政班子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林改工作,同时根据县委、政府提出的三级书记抓林改的要求,首先分别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镇村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规定了以副科级为片组长的包村工作组人员名单,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村里与镇里还签订了责任状,制定了工作考核办法。确定了年终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干部提拔任用一票否决制等激励机制。为了开好头,起好步,办好事,村组还召开了干部、党员、群众座谈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针对林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涉及面广的特点,镇党委书记、镇长经常深入村、组调查、督促林改,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措施,从而使林改工作始终处于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中,处于扎实稳妥,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之列。

二、措施形式多样,宣传发动大张旗鼓

为了使林改政策深入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和营造林改的良好氛围,全镇采取多形式、全方位、广宣传等活动,进村入户,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带给群众。一是镇、村、组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林改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二是镇村两级设立了固定宣传牌、宣传栏,书写张贴横幅、标语2600多条。三是举办林改政策法规性培训班67次,全镇各村书记除参加县组织的培训外,还多次带领本村党员干部及工作机构人员参加镇举办的培训班,培训人数12300多人次。四是镇村两级根据林改工作需要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召开经常性会议共280多次。五是散发县印制的“林改公开信”12000多份,并由镇村干部贴到各家各户及主要公开场所,此外还散发宣传手册13000余份到每个村小组。六是镇林改办定期或不定期向上报送林改信息,反映林改动态,稿件37篇

采用24篇,并邀请县电视台记者到我镇采访林改事迹进行播放。七是镇里还多次在赶集日挂牌摆摊,讲解林改政策、法规,回答群众疑问。由于宣传力度大,广大干群对林改政策的知情程度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参与林改的热情也非常高涨,许多年过花甲的老人、妇女都忙了起来,有参加开会的、有上山勘界的、有到镇来访的等,就连许多外出打工人员也不惜本钱,千里迢迢赶回家乡参加林改。

三、把握政策,规范程序,制定方案

林改方案的制定是林改的历史依据,也是保证林改质量、林区稳定、林农是否受益的一条生命线。镇党委政府根据县林改实施方案,结合本镇实际,经镇党政班子扩大会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镇制定了林改实施方案,并下发各村及蹲点干部、林改工作机构成员进行了征求意见,逐步完善方案,最后由镇党政班子联席会议收集意见统一方案,制定下发给他们。与此同时还制订了林改工作流程图,并召开村组以上干部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各村、组根据镇林改实施方案,结合本村组的实际,严格把握政策,按照规定的程序,分别召开群众会议、党员组长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几经讨论确定村组方案。重点做到7个推倒重来:即不符合“二个三分之二”的推倒重来;不符合“四签两不准”的推倒重来;违反林改政策的推倒重来;侵害群众利益的推倒重来;利益分配不公的推倒重来;方案不规范的推倒重来;方案不切本村组实际的推倒重来。各村组为了交一份合格的实施方案,费尽周折,慎之又慎。全镇22个村委270个村小组几乎没有1例一次成功,少的也反复一、二次,多的反复3—5次。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换来了可喜的回报。村组方案经报请县林改办审核,得到县林改领导小组的认可并批复实施,为林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明晰产权,确权发证

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也是林改工作内容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镇党委政府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和村、组务必做到“二个确保”:一是确保林改确权发证的步骤、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落实到位;二是确保外业勾图、表卡填写准确无误、按时完成。为了保证“两个确保”的真正实现,镇党委政府还采取了六项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所有工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得违犯《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违者给予200—600元罚款;二是要求各村在技术员未进村之前先行组织农户上山勘界,妥善处理山界纠纷;三是每周六晚上由各村蹲点干部汇报工作,交流经验;四是镇设立通报专栏,对进度慢的进行通报;五是镇林改领导小组成员跟踪督查;六是严格做到“5+1”全部到位。

我镇由于人口多,林地面积大,明晰产权确权发证任务十分繁重。但镇、村、组干部及其所有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地不畏艰难,以井冈山老区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风貌,切实遵从镇党委政府的“二个确保”、“六条措施”辛勤地劳作。林改现状调查摸底阶段,大家一丝不苟,认真收集林业“三定”以前或以后的有关表册、林权证、合同书等有效历史资料,并进行逐步核实做好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村林权现状一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经过二年多紧张有序的工作,全镇一榜、二榜和三榜公示率均达100%。外业勘界勾图阶段,大家公而忘私,严肃认真。盛夏时,炎炎烈日、爬山越岭、汗流浃背毫无怨言,隆冬时,北风呼呼、驻足山头,寒风刺骨,无所畏惧。许多同志带病坚持工作,许多单位的同志不休假,少休假,废寝忘食干工作,许多农村的同志自家农活丢一边,一心扑在林改上,还有的同志连过生日也不回。县委书记、宣传部长、林业局长等领导经常深入我镇调研指导,给了极大的鼓舞,镇党委书记邓建华、镇长周彧等领导经常深入一线与大家同甘共苦,取到较好的表率作用。由于上下连动,形成合力,到目前为止,除县林改办下发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四率”外,其余工作已全部完成,基本达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质量、时间要求。

五、依法依规行事,着力调处纠纷,稳定林区秩序。

维护林区秩序稳定是上级党政组织的根本要求,是整个林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切身履行职责,将维护林区稳定工作贯穿始终,无论是村、组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是明晰产权、确权发证;无论是宣传发动,还是林改现状调查摸底;无论是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还是规范流转,深化配套改革等等,每项工作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的基础上,严格依法依规操作,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重要指示,使人民群众从各个方面体会到党的亲切,政府的温暖,满意程度逐渐提高。同时,着力排查调解林改中的矛盾纠纷。成立了分别由分管领导、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担任组长的镇、村、组山林权属纠纷调处领导小组,并要求各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调处”的原则,做到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镇,出现一起解决一起,签订好协议,限时办结,实行责任追求制。为了方便群众,镇安排了专门人员坐镇,接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做好记录,为来访群众释疑解难。此外,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为了解决重点难点纠纷,镇党政主要领导身先士卒,组织党政一班人深入实际,现场办公,顶炎炎烈日,冒凛冽寒风,踏座座青山,找种种依据,排件件纠纷,为林改工作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由于依法依规行事贯穿始终,矛盾纠纷调处措施有力,让群众有了安全合适的避风港、回水湾,故而林改期间,林农因林改越级上访的极少,也没有出现一例乱砍滥伐和哄抢木材事件,更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事件,尽管全镇共发生山权纠纷80起,面积8394.6亩,其中跨县市纠纷2起,面积627.5亩;跨镇纠纷10起,面积2627.6亩;镇内纠纷68起,面积5139.5亩);已调处山林权属纠纷73起,面积8032.6亩(其中跨县市的2起,跨镇纠纷6起,镇内纠纷65起),镇内未调处纠纷3起,面积362亩,调处率达95.59%;通过林改,纠纷得到了妥善调处,林农得到了真正实惠,林区恢复了社会稳定。

六、放活经营,规范流转

放活经营。镇里按省林业厅赣林字[2004]317号文件要求,下达了2007年木材生产指标落实到了户;毛竹采伐计划县内批准下达,并公示了木竹采伐指标。为了便民利民镇里制定了服务措施,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畅通基层反映问题渠道;采伐许可证由林木所有者直接委托村小组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做到了即申即批。落实了自主经营的政策,镇里对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废止,转发了有关文件。

规范了流转。镇里明文规定,凡集体山林都必须按《省森林流转条例》执行,决不允许强迫和阻碍流转现象发生,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承包者流转收益现象,必须充分尊重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否则镇里不签署意见和盖章。林改开始后,全镇暂停了山林流转,没有发生一起山林流转现象。对林改前的山林流转,包括国户联造合同,全部进行了协商让利补充完善了协议。

七、减轻税费,推进配套改革

落实了减费政策。取消了镇村所有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全镇涉林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原原本本地向社会公布了取消和保留的各类涉林税费项目、标准和收费办法,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建立健全了村民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案件查处等各项制度,此外还定期向林农发布木竹收购指导价,各种乱收费和加重林农负担的行为基本没有发生。

推进了配套改革。镇村级组织转移支付已经几年,镇财县管也已开始;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及相关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也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场圃改革,形式多样;森工企业改制步稳;林业管理和服务部门职能转变,人事、开支齐减;森林公安纳入公安专项编制,森林派出所上升为副科级单位;林权登记档案进行了全面公开,接受公众查询。

八、规范管理,群众满意

镇里对林改资料的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按省林改办《关于建立和完善林权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和(赣林改办[2006]2号)要求进行了林权档案规范管理。建立了林权登记发证办公室,林权档案室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健全了工作制度,设置了铁制保险柜、灭火器、灭虫、防潮剂等等保护措施。档案保管人员分门别类,归纳入档,细心管理,所有林权资料安全、准确、完整、清晰、易找,能有效利用。

在林改工作的前前后后,群众对林改工作的内容、事项和操作普遍反映良好,对林地林木被侵占,偷盗反映基本没有,产权保护有保障,群众参与林业建设,保护森林资源,积极性明显提高,造林数量增加,增幅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去冬全镇新造、补栽木梓、湿地松等林地1200多亩,其数量与往年相比翻了一番。镇里还推波助澜,提供服务,积极为林农联系苗木,免费运输。林改后的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比较明显。如圹角村仅割松油一项就给本村村民分发人民币8000多元,群众着实满意。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分山到户率偏低。主要是因为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面积过多,个别村组甚至将自留山和责任山都收归集体统一经营。

2、分户登记率和户均持证率偏低。这主要是因为全镇有大量的山林为联户经营。

3、山林纠纷调处率要达到100%还有一定的困难。我镇还有3起镇内山林纠纷很难得到调处。

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目前林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铁心硬手,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推进林改扫尾工作,决定在8月20日前务必要达到提高“四率”即分山到户率达到85%以上、分户登记率达到90%以上、户均持证率达到90%以上和纠纷调处率达到100%。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落实分山到户政策。各村必须认真对所有未分山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排查,要确保分山到户。首先应确保原已确权到户或分户管业的自留山、责任山按林改政策全部确权到户;其次是将群众强烈要求分山的集体山场重新分山,确权到户,以提高分山到户率;再次是凡人均或户均面积较少的,不便分户经营的山林,一定要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代表同意,并作出有村民或代表签字画押的决议,并复制归档备查,力争分山到户率达到85%以上。

2、切实提高分户登记率。镇政府将成立工作组,由党政班子成员为组长,蹲村干部和村干部为成员,实行定区域、定时间、定任务、定奖惩,对联户发证的山林进行全面清理(见附表一)。对东湖、南坑、南坪、严辉等十四个村(见附表二)的联户发证的进行重新组织人员勾图,落实分户发证;对面积较小不便分户勾图的可绘制示意图和林业产权共有权利人明细表,采取细化小班,增发共有权利人林权证的方式,提高发证数量;要将已联户发证、群众又愿意单户确权发证或实际界址原已到户的联户发证收回,重新勘界,填表,制图,输机,打证,再分户发给林农,力争分户登记率达到90%以上。

3、努力提高户均持证率。对已经发放的分山到户、分户登记的一证多宗的林权证,我们将切实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分村收回,一律拆为一证一宗,再发给林农,增发林权证,努力提高户均持证率达到90%以上,以方便林农抵押贷款和流转。

4、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使纠纷调处率达到100%。按照“分级负责,分级调处”的原则,将调处纠纷任务实行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奖惩并举,纠纷调处尽量要做到“少走司法裁定途径,多能过协议确权之路”,对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纠纷,能剥离的将争执部分剥离后确权,不能剥离的,暂时挂起来,登记造册,努力实现山林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永丰县石马镇林改办

2007年8月8日

石马镇林权改革 篇2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农民有了大量的林业资本,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热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就业渠道得到有效拓宽;增加了农民的财产和收入,农民群众得到了巨大实惠;调处了大量林权纠纷,农村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改善;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林权市场开始步入资本市场。

2009年11月7日,中国第一家区域性林业产权交易所--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南昌成立。11月23日,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北京正式揭牌运营。仅隔半月,南北两家林权交易所相继挂牌,主要从事林地、林木、股权、债权、项目(工程)、技术等的转让交易,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森林资产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自运作以来,已经开展林地、林木等林权交易400多宗,成交13.7万亩,成交金额近5亿元。让人不禁对林交所满怀期待,而且寄予厚望。

按照中央要求,力争今年完成林地确权任务,明年完成林权证发放任务。4月15日上午,我国南北联合林业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将以南北联合林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台,完善市商、金融服务商、经纪代理、中介服务等会员体系,树立区域性市场地位;积极筹划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和适时建立森林碳汇交易中心,组建森林资产评估中心和森林碳汇检测中心;加强南方林权交易网和林产品网上商城升级改造及推广,形成全国林产品销售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

南北联合林业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是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引进风险投资基金5000万元后,所搭建的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力争三年后进入证券市场上市。这是我国林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的深度标志性一步。

一是林业产业实现资源和资本市场的有效链接

虽然林权交易市场还刚建雏形,但其潜力却在逐步彰显。浙江、江苏和江西等地的产权交易所已经陆续有林权项目上马,而随着两大林交交易所的成立,掀起新一轮的林地投资热指日可待。

林权交易所成立更加强化了森林资源的商品性,增加了市场要素,加大了林地的流转功能,使林权等不能流动的资源也具有了流动性,从而提高其价值水平。由于目前的林权改革主要是针对集体所有的部分,而国有林权改制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预期林权交易的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林权将会成为未来新的投资和热点,林权交易所的成立正是为极具潜力的市场提供了一个规范操作的信息平台。

期待林权交易所将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注入林业产业,使林地、林木和林产价值最大化,同时也逐步提升林业产业投资的回报率,从而实现林业资源和资本的高效链接。

二是林业低碳经济步入市场化运营

当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虽然我国是最有潜力的碳交易资源供给国,但仍存在国内企业信息不对称,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相关碳交易存在严重的价值低估现象,且在国际碳交易规则的制定上也缺乏有力度的凭证。

中国林权交易所作为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许可经营森林碳汇的交易所,将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规范森林碳汇市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将提供是一个有力的平台。林权交易所将充分发挥自身凝聚国内外企业、中介、银行、投行等市场主体的强大市场平台作用,发展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真正成为中国”市场化手段解决节能减排环保问题”的一块基石。

期待进入市场化的碳汇能更高效地发挥森林固碳的作用,使森林低碳经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林业第三产业由此蓬勃发展

在林业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一直是个薄弱产业,而其中的林业信息咨询业还尚处在孕育状态。新成立的林权交易所将信息咨询业放在重要的业务范围,这是一大亮点,一大突破。成立后的林权交易所将提供全国范围林木林地交易托管及信息查询服务、林权证抵押融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大宗林业商品交易等服务、为林业企业提供改制上市的咨询服务以及林业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服务等。

期待在林权交易所的带动下,林业信息咨询等服务行业将由此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林业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因此取得突破性进展。

石马镇林权改革 篇3

摘 要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构不灵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和林业经济组织收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但林权抵押贷款各地推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未办理该项业务。笔者就现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抵押贷款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 抵押贷款

自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先后实施了以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承包责任等为主要任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构不灵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和林业经济组织收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同时,意见明确把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作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但林权抵押贷款各地推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未办理该项业务。笔者就现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抵押贷款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

改革前的林地林木属集体所有,农民没有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不能用集体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支持,而2008年来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好解决了产权和经营主体问题,改革落实到户的林权成为了合法有效的抵押物。

(一)明晰产权为林权设定抵押提供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凭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改革确权后的林权证具有法律效力,为金融机构放贷拓宽了合法有效的抵押渠道,破解了农民因为没有合法有效的抵押物而导致贷款难的问题。

(二)放活经营权有利于助推林业发展,使林权抵押成为可靠的信贷方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国家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管理,除公益林外,对明晰了产权的商品林,林权所有者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对在林地上发展林木及其他经济作物可以自主销售,提高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推动林业发展,提升林权价值,从而使林权抵押成为可靠的信贷方式。

(三)落实处置权,明确了林权可以依法办理抵押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赋予了林农较大的自主处置权,从而使林权所有者用林权抵押贷款合法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经营权和处置权从理论上使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贷款不能按时偿还时,可以依法处置林权偿还贷款,林权抵押成为金融机构在助推林农发展的一个新的贷款品种。

二、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强化服务,是做好林权抵押贷款的关键

在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明晰产权、勘界发证,解决了经营主体的情况下,助推林业发展,再造森林资源,解决林权所有者发展林下经济的瓶颈,帮助林权所有者发展致富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的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只是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才可能使林权抵押贷款成为现实。笔者以为,要做好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要从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林权抵押贷款的深远影响

发放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金融机构获取收益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渠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林业资源相当丰富,林业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当前强调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林权实施改革,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金融机构针对林权改革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创新金融品种,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是变农民的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对于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完善措施,强化服务,把林权抵押贷款做成破解“三农”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

1.明确贷款对象,适度放宽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金融机构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但其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业经济组织,用途仅限于植树造林,购买树种、苗木、肥料和农药等,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较窄,资金支持面不大。

为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在贷款对象和贷款用途上要适度扩大。在贷款对象上,凡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作为贷款对象。只要是法律、法规或政策规章认可的合法、合规生产经营项目都可以支持,从而对农民以林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最广泛的支持。

2.适度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范围,使林权能够最大范围地抵押融资。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物方面,不宜管得过多过死,除公益林、权属不清或未依法办理林权登记或存在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外的其他林权,金融机构都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范围,如家庭承包或流转方式取得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木及其林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等都可以作为抵押物。

3.实行多种担保方式,拓宽林业融资渠道。由于农村林木、林地的多样性和林农、林业经济组织并存的客观事实,金融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除传统的自然人用自身的林权作抵押贷款和第三人用林权为借款人担保贷款外,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采取社员承贷、专业大户承贷、专业合作社承贷的方式给予支持;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积极引导林业中小企业、林业大户成立联保小组,由评估公司对联保小组所拥有的林权进行评估,金融机构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对联保小组成员掌握发放贷款。

4.综合多种因素,科学确定贷款期限。不同的林木其生产周期可能会不同,不同的林木其价值也不一样。因此,林权抵押贷款应综合抵押贷款用途、林木种类、生产周期、抵押林权的现状和林地使用年限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而不宜人为主观臆断,随意定得过短或过长。

5.实行惠农政策,提供优惠利率。为鼓励农民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充分体现惠农政策,金融机构应适度降低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可以考虑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执行,或上浮比例控制在30%以内,减轻农民的负担,助推林业发展。

6.分类管理,合理确定抵押率。金融机构在抵押率的确定上,应按林木、林地、花卉苗木等分类掌握,对林木、花卉苗木等根据其生长情况及种植时间长短、成熟程度等,按种植时间越长、生长情况越好、离成熟期越短其抵押率越高的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的抵押率,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时段抵押物的贷款需求。

三、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积极跟进配套措施推动林权抵押贷款

做好林权抵押贷款仅有金融机构参与是不行的,还需要林业部门、保险公司、评估公司、财政部门等多家单位或部门的共同协作,积极跟进配套措施,全力配合才能有效推动林权抵押贷款。

(一)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由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需要协作的部门较多,且需要协作的各部门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任何单方沟通都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这需要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各部门拿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配合林权抵押贷款的推进,并抓好督促工作,才能使各部门形成一种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良好机制,以利于有效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二)规范林权管理及登记工作,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林业部门应对全所辖林权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对林权进行规范管理,严格登记,完善权证。对抵押物,要根据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严格登记手续和程序,并加强采伐等处置的管理,避免登记遗漏、重复登记或抵押后违规批准处置的现象发生,林业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有序地配合金融机构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同时,对逾期未偿还的林权抵押贷款,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处置抵押林权,化解贷款风险。

(三)设立评估公司,合理确定评估价值,严格收费标准

随着林权抵押贷款的逐步推进,林权抵押业务会越来越多,在县级设立有林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于方便客户评估,及时确定林权价值,提高效率非常必要。同时,评估公司要结合林权的实际情况,参照近两年的市场平均行情,合理确定林权价值,以便金融机构决策贷多贷少。对于林权的评估收费,评估公司要结合农村实际,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四)引进保险机制,降低林权发生灾害事故的影响

为降低灾害事故损害林权贷款的抵押物给抵押人和抵押权人造成的损失,建议对林权抵押贷款要积极引进担保机制,为林权办理保险,降低林权所有者的损失和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在林权保险方面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金融机构和林权所有者协商,根据贷款金额大小和抵押林权状况办理火灾、盗窃、病虫害等保险,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必须为抵押权人,保险理赔额度原则上不得低于贷款额度;二是在林权保险的收费方面,保险公司要考虑农民发展生产实际,给林权保险提供支持,适度降低收费标准;三是在发生灾害的理赔上,建议保险公司直接按林权损失情况给予理赔,而不需扣除一定面积或一定额度的损失后再理赔,使林农因灾受损的价值能得到有效补偿。

(五)财政贴息,减轻借款人负担,有利于增强借款人发展农业和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林权改革汇报 篇4

情况汇报

刘楼乡地处汶上县西南部,北距县城12公里,辖29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4万亩,各类林业用地面积6300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730亩。林改工作开展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宣传,提高认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多方利益再调整的系统工程,需要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改革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林改的相关政策。全县林改动员会议后,我们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分析了我乡面临的形势及任务数量,明确了工作重点,然后及时召开了由全体机关干部、村四大员参加的乡动员会议,会上传达了上级林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精神,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并组织乡、村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同时,通过开展广泛宣传发动,共发放宣传单9000余份,悬挂横幅6条,喷制永久性宣传标语65幅,张帖临时性标语180余条,使林改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1

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迟改不如早改,早改不如现改,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乡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的副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我们还抽调了经验丰富、工作人在的同志组成了勘界确权小组、纠纷调处小组,负责具体工作,并明确了各包村干部具体负责组织好各村林改工作的落实。各村根据部署要求召开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成立了村里的林改领导小组、林改工作小组。全乡上下形成了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干部、村工作组靠上抓的工作机制。

三、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结合我乡实际,我们制定了《刘楼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刘楼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根据阶段性工作要求,我乡又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全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义、时间、任务和要求。同时,及时召开全乡集体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布置具体工作,确定了杨集村为全乡林改工作的试点村,对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各村也相应召开了支、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乡领导小组派人参会并进行业务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级林改工作方案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四、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经验 篇5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洛川县中部塬区,距离县城15公里,总面积1465.66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3027户农户,12794人。全镇共有林地面积63318亩,其中,99-06年退耕总面积11830亩。本次参与林改总面积51488亩,其中责任山10351.5亩,保留在集体面积41136.5亩。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林权改革的安排部署,针对老庙镇林权改革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有序推进林权改革工作。截止4月10日,全镇已全面完成26个村56个村民小组的林权改革的主体任务,方案制定,外业勘界确权等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林权改革受益农户达2104户,按户均分率将达到91%。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我们坚持把“乡、村、组三级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贯穿于林改全过程,建立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民配合抓林改的局面。镇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村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和驻村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落实了专职人员,确保林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宣传动员,广泛参与

为了使镇林改工作顺利进行,镇上采取发放公开信、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条幅、书写固定宣传牌、编印林改简报、编制林改资料汇编等形式,广泛宣传。各村、组按照要求书写、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条幅,发放林改公开信3200余份,确保发放到每户群众家中,使全镇上下对林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上开办了林改专栏,每周书写1期,镇林改办编印了林改简报9期。同时,加强业务人员政策法规的学习和业务培训,全镇共组织培训学习10余场次,参训人达300余人。

(三)充分调研,制定方案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全镇抽调28名干部,由5名副科级领导任组长,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划片包干深入到全镇各村组,通过走访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群众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针对具体具体问题,结合各村、组实际,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村、组的林改实施方案,确保了林权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创新方法、确保进度

一是做到“三结合”。即:把村组方案、调查摸底、一榜公示有机结合,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订符合政策、内容详实,具操作性的村组林改实施方案,村级方案坚持了“四个原则”落实自留山、责任山,并将部分集体山林落实到农户个人经营,明确利益分配,确保了收入分配到户。

二是严格“两个三分之二”和“四签两不许”。村级林改实施方案由村委会集中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经“两个三分之二”即“参加村民会议或户

代表会议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表决票通过票数必须达到应参加会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票决通过方案,并坚持“四签两不许”(“四签”是指通知开会签收、参加会议签到、投票表决签名、通过方案签字;“两不许”是指不许代人签名,不许用铅笔、圆珠笔等不符合档案工作要求的书写工具签字)进行表决,将通过的村小组林地承包方案逐级上报村委会、镇政府、县林改办审核,最后报县政府审核实施。

三是实行“两必须”。即:调查摸底结果必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村务公开栏或人口聚居地进行7天公示,并对公示内容进行拍照存档;村民小组必须根据外业勘界勾图和面积计算的结果,造册后进行公示,公示期限7天。

四是把握“两个是否”。即:公示的内容是否有异议和争议,无异议和争议的进入外业勘界勾图,有争议的暂缓勾图,待争议调处解决后进入勾图;村级方案是否公开、公平、公正。

五是做好“两个明确”。即:明确分山到户率、分户登记率,要求外业勾图人员在勘界勾图中做到勾绘宗地界线准确,能分户登记的分户登记;明确林权登记申请表填写无误,对申请表地填写存在缺、漏项情况的现象进行补课,做到操作规范,内容全面、详实,明确图、表、机、地一致。

六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镇上培训了专职林权登记、打印、档案管理人员,确保了林权打印规范,档案保管完整、安全。

(五)强化督查,确保进度

坚持“强化检查督查,进度服从质量,质量与进度互相促进”,是我乡在林改中一贯坚持的原则。一是对林改工作人员制定了管理、奖惩制度,对外业勘界技术人员,制定了操作、质检等一整套管理办法。二是为掌握和加快进度,实行了外业进度三日一报制度。三是全乡组建了1个督查组、1个质检组,定期不定期地到各村督查指导林改工作,对外业勘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找出差距、出谋划策,有力地促进了林改工作。对林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及时进行化解、调处,全镇矛盾调处率达100%,确保林改工作稳步进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材料 篇6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确保农村稳定和谐。

(二)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资源得到增长,改革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三)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尊重历史,确保政策稳定性、连续性。重视现实,不打乱重来,不重新分配。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坚持依法改革,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确保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与法律规定相符合,使改革成果合法有效。

二、改革的范围和方式

(一)改革的范围是全市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集体林地林木能够分到户的要坚持均分到户,不适宜分到户的要以均股均利的形式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平均分配权。

(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家庭承包经营是指将村集体经济组

织所有的林地林木均分承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每一农户,和村委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类似分田到户)

(三)其它承包经营方式。其它承包经营是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林木,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发包,适合“四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滩)和“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林木、林网、公路林带、面积较小的山岚等,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

(四)村组集体经营管理方式。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可保留少量的林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实行民主经营管理,收益用于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五)集体林地承包到农户经营的承包期为70年,以其他方式经营的承包期为20年,“四旁”林木的承包期不少于2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六)时间要求。2010年在全市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的阶段性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到2013年,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木资源总量有效增长、农民

持续增收、生态明显改善、林区安全和谐的目标。

三、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和发动宣传阶段(2010年4月30日前完成)

1、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标语(样本)、印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白纸(样本)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改革的内容、政策和意义,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组织召开镇(处)级集体林树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成立镇(街)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不少于5人的工作小组,制定镇(街)级林改方案。各镇(街)根据《莱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本乡镇改革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选举结果公示7天。

4、村级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后,镇(街)林改工作小组负责对村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培训。

5、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那种情况,都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每次会议都要有签到记录、表决结果和会议记录。这些记录必须要统一格式

(样本)。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和制定改革方案阶段

1、首先村林改工作小组对本村所有林地林木进行调查摸底,摸清林地林木资源情况。村林改工作小组要对林地林木资源情况,分不同地类、不同林种和不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对照各村林地承包台账和其他林地资料,填写《调查摸底情况统计表》,建立林地林木资源台账。对有争议或情况不详的地块进行实地丈量核实,镇(处)应对调查摸底进行指导并对结果审查把关。

2、摸底调查结束后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村林改方案和具体的承包方案,村组改革方案要因地制宜,做到详细明确,便于操作。第二部分明确本集体经济组织情况和林权现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参与改革的人员和林地林木范围数量。第三部分明确改革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可经采取均林、均股、均利等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和林木。(1)商品林。适宜分户经营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按人均分到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不适宜分户经营的,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实产权,并以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给农户发放股权证。(2)公益林。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

实产权,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实行规模经营,给农户发放股权证。(3)宜林“四荒”和“四旁”林木。宜林“四荒”和“四旁”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四荒”和“四旁”较少的,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保留,产权归村集体。(4)已经划定为公益林的用材林、经济林、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5)公路林带和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非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先调整为林业用地再改革。二是自留山。林业“三定”(1981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划定的自留山,在经农户同意后,可采取以自留山证换股权证方式,将自留山收归由集体统一经营,给村集体发放林权证,农户发放股权证,或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三是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依法调处,争议解决后再落实经营主体。第四部分明确实施办法。一是明确林权到户的方式方法;二是明确林地林木承包费收取规定;三要明确林地林木承包合同内容;四要明确集体林收益分配和使用办法;五要明确建立档案要求等内容(样本)。方案制定后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召开村民会议或村

民代表会议,讨论改革方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确认通过方案。对确实没有林改任务的,村委要写出书面材料,经镇(街)片长、镇长签字上报市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备案。然后进行张榜公布,公示期七天。

3、各要制定的林改方案公示期结束后,报镇(街)政府审核,审核主要对照以上四部分内容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内容详细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等。镇(街)政府审核同意后,下发批复文件(样本),对制定方案不合格的要提出修改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各镇处要将各村的林改方案以及参加林改会议人员签到表、会议记录、表决情况表(复印件)、镇(街)批复文件等进行归档保存并将复印件上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阶段:林地林木承包阶段(2010年7月30日前完成)林地林木的承包范围也是这次改革的范围,是指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和林木,主要包括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商品林、公益林、宜林“四荒”、“四旁”林木、公路绿化带;其他需要改革完善的林地、林木;对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林地林木进行审查。

1、落实林权承包

(1)林改工作小组依据林改方案的要求,对集体林地林木实

行家庭承包的,以家庭为单位拟定出承包分配方案(样本),包括承包户主、人口、宗地位置、承包面积(株数)等内容。承包分配方案要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进行完善。然后组织承包人到场,划定林地界线,确定四到标志,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填表面积一栏用铅笔填写),然后包村干部或镇林改办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林木林地的四到界限,株数的造林等并与四邻签字盖章,把集体林地、林木落实到户、到人。

(2)对实行其它方式承包经营的(主要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林木),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优先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林地和林木。经公示无异议,报镇(街)政府批准后,由镇林改工作小组及相关林权权利人到现场落实林地、确定边界、并与四邻签字盖章并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

(3)对公益林等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不适合分户经营的,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采取“均股均利”的方式改革,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落实产权,将林地、林木的股份数量、股权权重、利益分配方法等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发放股权证,对以后的收益比如国家征用、大户承包等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可以留一定的比例用于公益

事业。

(4)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林地和林木,要本着“新生历史、面对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凡手续完备、合同规范的予以维护;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的,但没有损害集体或村民的利益,且承包人或流转受让人已实际做出大量投入,履行了造林和管护义务的,可以采取“动钱不动地”调整利益分成比例等,依法加以完善和规范;对明显不合理或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严重损害集体或村民利益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依法妥善处理。

2、签订承包合同

集体林地林木承包分为:家庭承包方式、其它承包方式。(1)采取家庭承包的,由村委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承包林地的类型、坐落、面积(数量)、质量等级;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承包林地的用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要包括发包方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支持和鼓励承包方造林、护林;承包方不改变林地性质,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按期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资源管护内容。(见样本)

(2)其它形式的承包合同,在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中规定的内容应该更详细、更明确。其它形式的承包还包括承包费交纳。(样本)

第四阶段:林权权利人向林业局申请登记

1、本次林改的林权登记申请以镇(街)为单位汇总。承包人签(补)订林地承包合同后申请林权登记的,要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见附件)。各村将权属落实情况造册,连同林权承包人的《要权登记申请表》、《承包合同》和本人身份证明,一并报镇(街)政策审核。受理申请以宗地为单位,一个申请人有多宗地的,要分别申请。两个以上林权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林地的,则由其签订的合同中权利或收益所占比例大的一方申请登记;林权权重相等的,由其共同推荐一人申请,并由其他人出具委托书。经镇(街)政府审核无误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查。

2、申请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法人的,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其他组织的,由其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

3、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林权初始登记申请应提交材料: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

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

4、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书填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林权权属证明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后,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

第五阶段:实地勘界

实地勘界、登记工作量非常大,也是把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质量的关键环节。林权登记申请由林权登记机关审查受理后,组织技术人员及林权相关人员对宗地进行实地勘界。实地调查森林资源现状和勘测宗地界线,包括宗地座落、小地名、四至界线、拐点坐标、地类、面积(株树)、林种、树种、造林等。认定权属界线时,必须由被调查宗地林权权利人与相邻宗地林权权利人共同到现场指界,认可后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对产权已经明晰的林地、林木,要依法逐地块实地勘界、登记,核发林权证书,确保程序合法、手续齐备、四到清楚、权属明确、数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对权属不清、林权有纠纷的要在确定权属、解决纠纷之后,予以发证。

第六阶段:林权争议处理

1、处理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完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互谅互让、依法依规的原则,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村间问题不出乡,乡间问题不出县”,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处理机关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跨行政策区域的林权纠纷,原则上由应由所跨两个行政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3、处理依据

(1)林权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2)其他证据。尚未取得林权证的,下列证据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证;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赠送凭证

及附图;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对同一起林权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作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

4、处理程序

当事人协商。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报所在地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备案;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或当事人一方不愿协商解决的,向当事人共同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

一是行政处理。林权争议当事人任何一方都有权要求政府出面解决。行政处理的程序:(1)申请人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提交《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2)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提出证据,如提供林权证、土地证等权属证明。不能出具证据的,不影响林权争议处理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和证据认定争议事实。(3)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先进行调解,经过调解意见达成一致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并加盖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的印章,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制作处理意见书,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4)当事人对政府裁决不服的,可依未能提出行

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二是司法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裁决和行政复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阶段:林权改革档案管理

1、档案的内容。林权改革档案是指在林权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音像、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林权档案建立的内容一般包括:各种会议材料、文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宣传、检查、汇报、总结等材料。

2、档案的保管期限。林权改革档案管理从保管期限上可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第八阶段: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的内容

(1)林改准备工作情况。包括组织机构、配套文件的制定、宣传发动、培训和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等方面。

(2)实施操作情况。包括操作规范情况,合同签订、外业调查勘界等方面。

(3)登记发证情况。包括发证程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发证是否到位等方面。

(4)工作效果。包括林改完成率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

2、检查验收的方法

石马镇林权改革 篇7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流转,规范

集体制化的集体林权, 对其改革的目的应把盘活经济、提升收益放在首位。但根据目前改革林权制度的效果, “望林兴叹”这种现象依然常见。分析其原因, 主要在于制度和实施方式这2方面。变革林权流转制度是改革集体制林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有关制度的约束下, 改革分为2个阶段:承包权阶段和经营权阶段, 规范化林权流转制度已成为有关学者长期探究的问题。本文根据目前林权流转及其规范化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旨在对我国集体制林权制度中的林权流转规范化提供借鉴意义。

1 林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流转行为方面

流转行为方面的不规范主要存在于对相关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制度的不健全, 导致林权流转中经常存在很多管理困难的隐性行为。而这些不规范又主要体现在承包政策和经营政策中, 政府仅仅强调流转作用和集体管理方面的优势, 利用权力强制推行这些政策以提高本村的经济。由于这些强制行为, 集体林地很容易被侵犯, 在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制止下, 集体林地私自进行转包的情况难以根除,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集体林地的经济利益。

1.2 不完善的政策法规

现阶段, 我国并没有出台一套完整关于林权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 这直接导致一些流转行为没有法律支撑, 因此, 造成流转的随意性, 而无法可循的流转加剧了林地价格、林权所有人的混乱。林地价格方面仍存在一些地区利用目测的估算方式, 使得公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加上多数地区存在中介机构或者评估机构不完善的履行规范, 信息发布平台不能确保每个村民或者林地所有者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也闭塞了信息传播通道, 所以, 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开竞拍。

1.3 相对复杂的流转程序

理论上流转的程序为:提出申请、受理并审核 (相关机构) 、异议期的公告、签订合同和发证登记。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涉及的部门盖章和签字较多, 对一般农民来说是一项极为复杂和繁琐的事务。比如, 提出申请, 林权转让的申请对象是林权所有者或者发包方, 光所有者就包含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等行政机构, 需要这些机构审核通过方可流转;如果流转属于不能转让的方式, 也必须向其报告, 并且有效备案才行;集体流转时又需召开村民大会, 待大会决策全部通过后方可签订相应的流转合同。集体林权的流转本是一个利于经济水平发展的举措, 但因为复杂的规章制度阻碍了很多村民快速办理相关流转手续的主动性, 这些规范将变得毫无益处。对于林权来说, 流转是不断增加当地财富的重点, 其效率与资产的增值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流转通道的优化、不良阻碍的减少对于规范林权流转制度是大势所趋。

2 规范林权流转制度的措施

2.1 加强区域沟通, 确保交流的有效性

我国地大物博, 各区域之间对集体林权的管理形式无疑存在较大差异。在规范化相关制度方面, 地域及管理形式存在较大差异性, 所表现出的问题也较为相似, 往往都是林权流转的规范问题。为了从根本上处理这些问题, 应加强区域间的交流, 使处理方式相一致, 互相取长补短。根据目前的林权流转方面的制度制定来说, 已经有不少区域之间开始进行交流与合作, 也能在流转规范问题上取得一致共识。另外, 在这些群策群力的合力指导下, 流转的有关问题和解决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模式, 在有效沟通交流中将问题解决, 这对林权所有者和国家来说有益无害。

2.2 提高管理的规范性, 完善林权流转制度

要做好林权流转制度的管理问题, 政府应首先做好引导的角色, 在尊重交易自由合作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流转方式, 避免盲目性交易造成的意外损失。使用权的转让问题, 登记注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设定好具体政策用来管理流转登记, 在严谨的政策约束下避免一些违约现象。与此同时, 政府还需加强监督力度, 确保林权所有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可利用增设投诉渠道实现。另外, 对于相关人员 (涉及到林权流转和政策制定方面) 须做好必要的培训工作, 通过专业的培训增强其具体操作能力, 提高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通过上述举措保证林权流转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结语

在集体化林权制度改革中, 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林权流转。建立健全科学的流转制度和有法定秩序的流转规范, 这些都需要相关学者不断加大调研力度, 在实践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在集体林权的流转和规范化方面, 政府还可以从出台优惠政策和建立保障机制这两方面入手, 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长期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瑞, 刘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法律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2 (12)

[2] 罗家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问题与探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6)

[3] 孔凡斌, 廖文梅, 郑云青.集体林权流转理论和政策研究述评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11)

深化林权改革 构建和谐林区 篇8

山林延包50年 稳定林农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化县开展了“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林业双层经营体制。但由于当时政策不配套,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等原因,在林业生产责任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进入本世纪,随着中央[2003]9号文件的出台,开化县在2004年展开了第二轮山林承包责任制延包工作,出台了《关于长期稳定山林承包责任制的通知》。全县280多万亩山林都明确了经营主体,承包户均签订了规范的书面承包合同,对集体统管山、农户自留山责任山都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做到了清册(面积、四至)、合同、权证三到户。

二轮承包牢牢把握“长期稳定”的原则,紧紧抓住“延包与发证”这一核心。主要政策包括:一是已经划定的自留山使用权长期归农户,并对山上林木拥有所有权;二是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稳定,采取延长承包期(全县统一延长50年)的方法做好续包完善工作;三是集体统管山在稳定的基础上明确经营主体,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形式:(一)通过招标、拍卖等形式依法实行有偿流转的,合同未到期限的,仍按原合同执行。已到期的应实行公开招标,使用权有偿流转。(二)凡群众比较满意、经营良好的村集体林场、股份合作制林场、联办林场,要继续保持经营形式的稳定。

华埠镇大郡村村民汪长金拿着从县长手中发来的《林权证》激动地说:“以前山林承包时未发证,心里一直不踏实。今天县长送证到我手上,给我吃下了定心丸。有了这50年的权证,我可以放心投资山林,有计划地开发山林;有了证,我可以用开发山林的成果,进行抵押贷款,扩大发展规模;有了证,我的合法权益就得到了保障,真要感谢共产党!”现在,农民在自己的山上种杉、种竹、种茶、办“农家乐”山庄等,林业收入年年增多,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

山林流转 盘活资本市场

山林延包、确权发证只是林权改革的基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山林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近几年来,林权流转工作已在我县各地大量存在,特别是中央9号文件出台后,社会各界投资林业建设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县委、县政府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一些政策和措施,提倡和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进行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据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全县各类林权流转面积已超过20万亩,发展了一大批名茶基地、林产品加工原料林基地、综合开发农庄、生态旅游休闲山庄。山林经营大户已成为开化县林业发展的生力军,涌现出了一大批兴林富民的示范典型。

目前,开化县山林流转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转形式多样化。林权流转主要有转让、转包、租赁、抵押、互换等形式。流转价格的确定,主要采取协议、拍卖、招标三种方式,目前正从以协议形式为主转向公开拍卖、招标、挂牌等形式。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林权流转投资林业的经营主体,已由最初的种养专业户向不同身份、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多元主体转变。三是经营模式多样化。经营模式由原来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加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开发经营转变。近年来通过林地流转,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已逐步发展成茶、竹、苗、药、原料林和生态休闲六大特色林业产业。

林权流转后基地建设普遍向规模化发展,经营效益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山林二轮责任制延包后,山林开发又掀一个新高潮。开化县木材加工龙头企业——程氏木业,年加工细木工板耗材5000多立方米,年产值5000余万元。因近几年原料紧张,价格上涨,加工利润较薄,从2004年起开始建短轮伐原料林基地,利用当地一些荒滩、荒山发展杨树、桤木等速生树种,至今已种植了1300亩,并计划今后每年发展二、三百亩,确保今后在原料争夺激烈的市场上能掌握主动。衢州房地产商张咏智在桐村镇沙坑村流转630亩荒山发展毛竹,还在当地建起了毛竹制品加工厂,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并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可以说,大户规模经营已成为开化县林地流转发展效益林业的一个缩影。

2007年6月,开化县林权流转管理中心成立,具体负责全县的林权流转管理与服务工作,使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进入公开、公正、规范交易的轨道。

马金镇林业站站长姚文良感慨地说:“以前村里转让山林,老百姓总怀疑村干部得好处,到处写信上访告状。现通过招投标中心竞价交易,不仅公开透明,也实实在在为村集体增收。既保护了村民的权益,也保护了村干部,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抵押贷款 加大山林投入

林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将“活树”变“活钱”,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的不足,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农业龙头大户华埠镇旭日村查德荣,去年建造标准化茶厂需投资50万元,找了许多亲友都不愿意进行担保,后了解到可用林权抵押贷款,只拿出2块山林作抵押,就轻松贷到了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今年一季春茶就挣了几十万元。目前,全县林权抵押贷款已成功办理12笔、计380万元。

深化林权改革,造福林区百姓,是个永恒的话题。相信只要结合各地实际,继续深化林权改革、完善林权配套改革,林业的活力将得到进一步迸发,为构建和谐林区、建设新农村,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上一篇:并购业务尽职调查指引下一篇:对校长工作的改进建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