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扶贫故事

2024-09-06

学生扶贫故事(通用11篇)

学生扶贫故事 篇1

今天,考完试的我们已近放假一周了,按照以往的形式,我们今天是要来进行社区扶贫活动的。

一想到马上又要和大家见面了,心里挺开心的,天空都变蓝了,空气也清新了许多。我走在街上看到了许多的家长追着孩子跑,而孩子却和同学在路上追追打打,我不经笑了心里和那些小孩子一样满是兴奋。

来到教室,同学们一个星期没见,还有一点不习惯呢!领完成绩单,老师就来布置任务了:“今天我们要去看望贫困家庭,物资已经由家长买好了!”我们大家戴好红十字的帽子和袖章就出发了。

贫困家庭就在我们小区里,看着周围熟悉的地方我心里暗自想到:“原来在我们小区里就有这么多贫困家庭。”在同学的打打闹闹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那是一个老奶奶家,老奶奶年纪快七十了,和她的孙子住在一起,家里只有我们家客厅那么大,只有一台电视机。我们送上了我们买的大米和牛奶……我们给老奶奶唱了唱歌,讲了讲话,就各自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躺在床上想着:“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献出一点自己的力量,也许世界将是美好的大家族!”久久不能入睡。

学生扶贫故事 篇2

一、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贫瘠的概念和表现

高校经济困难生的思想贫瘠指的是,高校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地域,环境,教育的影响,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

具体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承受挫折能力比较低,失信现象频发,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

二、导致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贫瘠的原因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贫困主要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产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滑坡等现象。[2]主要表现为:

(一)依赖心理严重。依赖是指依靠别的人或者事物,无法摆脱这些依赖而独立的处理问题,独立的思考问题。依赖心理是目前经济困难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愿自己去分析问题,而是习惯等待别人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敢独自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己能够独自完成。他们是这个世界的静默者,他们习惯了听别人的声音,按照别人的意图去做,极度缺乏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长久以往,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认为等待别人的救济就好了,不用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解决温饱问题。

(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因为长期得到国家和其他部门、团体的救助,使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了严重的等靠思想,长期的接受资助,让部分同学产生了不劳而获的习惯,因为他们的资助并不是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换取的,因此很多人不懂得珍惜国家的资助,社会的帮助,反而认为这些都是自己应得的。部分学生拿到补助后,穿名牌,吃喝讲究,请客送礼,为了进一步维持这样的生活,他们甚至主动向学校索要救助。

(三)诚信意识缺失。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国家的助学贷款后,在自己有偿还能力的时候拒绝偿还,长期拖欠银行贷款,导致银行再次信贷的时候严格审核程序,也使得部分需要贷款的同学被拒之门外。也有的同学为了申请贷款,编造假的家庭境况,欺骗老师、同学,提供假的证明材料骗取国家资助。

(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部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功利思想严重,他们希望能快速获得收益,进而导致有眼前利益的事情他们积极去做,他们认为对个人没有收益的事情不闻不问,他们用是否能获得金钱和利益为衡量去做和不去做的标准,对于自己的人生定位停留在找个能挣多钱的岗位上,很少去想什么是自己的追求,对于幸福和人格的定位模糊。

(五)缺乏感恩意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自己收到到资助都是自己应当得到的,他们不去想同学们和老师们给他们推荐和投票是对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不去想国家制定这样的政策是对他们的帮助,因此当他们收到贷款,资助的时候毫无感激之心,更没有用行动去回馈社会的意识。

三、高校为什么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扶贫

国家,政府,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给予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都仅仅能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压力,然而经济困难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更多的来自于长期贫困引发的思想问题,只有从思想层面上给予他们更多地引导和关爱以及关注,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拜托贫困的状态,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对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帮扶的对策

(一)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其家庭困难的原因,在我国的现阶段,贫富差距是存在的,有些地区和家庭非常的困难,有的地区和家庭非常的富有,这样,部分贫困地区和家庭对于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家庭就会有不平衡的心理。在高校经济困难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将这样的现状归结于国家和政策,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思想层面的引导让这些学生理解贫富差距的原因,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二)帮助他们消除“等靠”的心理。高校的教育者应当通过一些列的教育和引导让经济困难生群体认识到,依靠资助并不是长久之计,政府的资助永远只能是维持他们的温饱问题,而能让自己转变人生境遇是自身的努力,高校应该搭建起勤工助学的体系,让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收益的同学能够有地方去从事合理的劳动。我们还应该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三)为经济困难学生搭建更多展现自我的舞台。由于经济上的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吃穿用方面都不如家庭收入正常的学生,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因此而表现出不自信,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为这个群体搭建丰富的展现自我的平台,指导他们去参加自身擅长的活动,在大学校园的舞台上展示自我,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这对于他们恢复自身,找到自我价值感非常的重要。

(四)建立体系完善的心理帮扶机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高校的教育者应当高度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展多种形势的心理教育活动,引导这部分大学生主动的寻求心理帮助。另处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队伍。既要精通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指导和咨询,又要有熟悉管理和服务的辅导教师来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3]

参考文献

[1]陈旭雯,许志坚.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J].黑河学刊.2009(08):120.

[2]吴磊.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3):51.

龙山脚下的扶贫故事 篇3

在湖南省涟源市,有一个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龙山——平缓的地势陡然崛起,一座巍峨大山矗立其中,形似巨龙,直插云天,山中峡谷幽深,林木苍翠,奇特壮观,疑似人间仙境。山脚下有个小村庄——杨市镇砖湾村,却是娄底数得出来的贫困村。

以前的砖湾村,对外交通不畅,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老弱病残们除了耕种外并无太多的其他经济来源,教育、医疗等生活设施也极其落后,且地质灾害频发。砖湾村的这种状况,很是让娄底国土人揪心。

2009年初,娄底市国土资源局把该村作为对口扶贫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建整扶贫工作队。针对砖湾村的现实情况,筹措建扶资金30余万元,项目资金50余万元,支持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这个村庄迅速改变了面貌。

缓解燃眉之急

三月,春暖花开时节。记者一行来到砖湾村,眼前不由得一亮:宽阔的水泥马路直通各组,经过综合整治的耕地与水利设施齐整有序。砖湾村村支书、村主任毛件益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在最近两年修成的,娄底市国土资源局的扶贫队进驻以后,砖湾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卫生室、农家书屋等设施一应俱全……搭帮国家政策好,特别是有扶贫工作队的支持,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毛件益回忆道:2009年扶贫队刚进入砖湾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一万元慰问金慰问全村五保户、困难户,同时向村干部和村民了解村里的实际困难。

针对砖湾村生活设施简陋,饮水、出行及就医等存在诸多不便的情况,扶贫队首先着手解决这些“燃眉之急”。

“我们家原来挑水要走近半里路,一旦我不在家,86岁的老母亲就只能请侄儿或邻居帮忙挑水了。”村秘书肖蔚之介绍,村民们之前的饮水完全是依靠手提肩挑,村里像他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最远的甚至要到1公里外挑水。扶贫队帮助村里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建好13个水塔,将自来水管通到了各家各户,让所有人都喝上了自来水。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耕作的基本保障。娄底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工作队筹资14万余元为该村整修山塘3口,灌溉水渠1200多米,新修防洪排水沟1200余米、防洪堤400米。砖湾村水利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全村650亩良田得以旱涝保收。杨市镇党委书记刘益民介绍:“以前干旱年岁,村民经常为农田灌溉用水吵架,甚至斗殴,现在再也不用愁了!”

原来村民就医极不方便,一个感冒输液都需要到10公里外的杨市镇。扶贫队了解到情况后,投资3万元,帮助村里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并配套好了相应的卫生医疗设备和管理制度。

国土资源部门的帮助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考虑到村里出行,特别是组与组之间通行不便,前后修建水泥公路1200多米。2010年,砖湾村遭受洪灾,倒塌房屋49间,娄底市国土资源局闻讯后立即召集全体干部职工发起捐款活动,募集资金46100元,由局领导亲自发放到灾民手中。

助力长远发展

解决现实生活困难虽然迫在眉睫,但对于砖湾村而言,如何帮助他们迅速脱贫致富、寻找长远发展方向则更为关键。

背靠大山的砖湾村并不缺资源,村里的肖家组、下古组后山有1000多亩山林。然而被运输所限,竹子、树木运不出来,只能靠人工搬运。即便要砍伐,成本需要500元/吨,销售价格却只有400元/吨——亏本的生意自然没人愿意做。扶贫队投资6万余元为两组修建了2米宽、350米长的水泥便道,解决了多年绕道运输的难题,而通路后的砍伐成本立刻下降到每吨200元,收益明显增加。

扶贫工作队积极帮助村里发展农业生产。2010年砖湾村种植优质杂交水稻600亩,高产玉米190亩,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之后,又发动村里成立了一系列的行业协会,包括名贵苗木盆景协会、竹业加工协会、养殖业协会等,鼓励农户互帮互助,协同发展。像村里的竹业加工协会,组建之后对竹子从砍伐到加工生产都形成了整体计划,实现资源共享,有效保障产品价格和市场效益。

“靠山吃山,靠土吃土,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我们与村两委反复商量,一致认为必须推动农业产业化,尤其是要扶持养殖业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工会主席、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贻升说。扶持养殖大户的计划也就应运而生:一是帮忙养殖户解决启动资金,二是给予大户适当奖励。目前,村里有养鸡大户1户,养羊大户2户。该村毛新生是10多年前的下岗工人,2006年开始养羊,2009年起通过扶持,现在每年养羊200多只,年均收入2~3万元。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砖湾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有效信息来源渠道的情况,扶贫队协助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藏书5000余册,让农民获益匪浅。村里的残疾人蒋求章,原本是典型的困难户,在扶持之下成为了养鸡大户,每年养鸡2000~3000只,并通过借阅农业书籍,掌握了养殖冬茅鼠的技术,年收入已经超过4万元。毛秋生、毛卫斌通过借阅专业书籍,掌握了水电安装技术,也走上了致富之路;毛寿柏是乡村医生,通过借阅医学书籍,医术大为提高。

加速土地整治

当然,扶贫的同时,国土资源部门自然不会忘了自己的老本行。砖湾村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甚至获得了格外的“优待”。

2005年,砖湾村遭受较大山洪,大片良田被泥砂冲毁,无法耕作,对于人均耕地本来只有0.5亩的砖湾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为帮村里解决好这一问题,2009年8月底,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会和率局党组成员、耕保科、土地开垦整理中心等专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将灾毁耕地列入开发整理规划。

由于当时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尚未公布,项目难以启动。为保证项目能够尽快完成,2010年7月,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崇周专门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困难。在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工程于2010年9月正式开工,并最终在年内顺利通过有关部门验收。此项目总投资40多万元,新修灌排水渠1000多米,新修机耕道500米,河道清淤1200立方米,新增耕地50余亩。全村大面积水田能排水通畅,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加强。项目区内道路通畅,农民耕作条件大为改善。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扶贫案例参照 篇4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英明决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脱贫攻坚中,许多党员干部风雨无阻、呕心沥血、奋勇拼搏,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用真诚和执着换来了群众满意。这条路,有的党员干部一走就是好几年,在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为之鼓掌,我们更为之骄傲。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一条路可以窥见人生。我们因这条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厚。这条路,我们不后悔。

扶贫路上的拼搏——让我们的人生路更加“闪亮”。脱贫攻坚是与时间的一场接力赛。当我们走进贫困户家里,看到他们吃着粗茶淡饭,有的几个月都没有尝到肉味;看到他们住着简陋房屋,有的四壁通风、人畜混居;看到他们从早忙到晚,日夜操劳中倍加沧桑……这一切,走进我们的视线,到这时我们才感觉脱贫攻坚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到这时我们也才感觉到实现全面小康这个时间是多么漫长。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帮助贫困户挑水背柴、担米提盐;我们用微薄的薪水,帮助贫困户购买肥料、添置衣物;我们用聪明的智慧,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环境……每项工作都是拼搏,每项工作都是奋进,每项工作都是坚守。吃了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在这点滴的付出中,我们的人生得到了升华,我们从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到这时才深刻领会到,共产党人的党性不是高大的理论,而是把为人民服务、为贫困群众服务做到最好。这些付出是会有回报的,它将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坦然、更加矫健、更加自信和从容;这些拼搏也必将让我们人生路更加“闪光”,让我们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得到升华。

扶贫路上的思考——让我们的人生路更加“兴奋”。数不清有多少贫困户,不是因为懒惰,不是因为脆弱,他们昼夜耕耘,他们长期坚守;然而,命运却如同缰绳一般,死死地将他们缠住,贫困如同魔咒一般,怎么也挥之不去。我们深深知道,纵使党的政策再好,如果走不出这个恶性循环,他们的贫困故事也一样会上演。我们带去的是党的政策、是自己的心意,其实这些都远远不是最主要的。于是我们开办农民夜校,我们每家每户培育“明白人”,我们帮助理清思路、成立专业合作社、完善产供销链条,也终于让增收致富得到可持续发展。回首我们的工作,陷入日常事务中不能自拔,陷入定势思维中不能求解,陷入格局中而不自知……道理其实都一样,我们也需要智慧的火花,需要不时来点“兴奋”。而这提醒我们,人生路上的兴奋点就是增添智慧,不时为自己“扶贫”,让自己有动力也更有智力迎接挑战。

扶贫路上的收获——让我们的人生路更加“丰满”。人生因勤劳而丰满,人生因睿智而豁达。扶贫路上,我们与贫困群众朝夕相处,倾听他们朴实的话语,感觉人间最真实的感情,仿佛大自然最纯净的芬芳;我们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吃喝拉撒,一股浓浓的烟火味不由在我们心间升起;我们与单位、部门交流沟通,方知所有的规矩一旦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都无异于空中楼阁,注定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我们收获的还不止这些,人情冷暖、快乐悲伤、艰难困苦……都将是我们人生新的“行装”。走过这一程,我们终于明白,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虚妄,唯有脚踏实地寻找内心的真实才是终结,才是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扶贫路上教会了我们,把群众的需求做好做实,做出我们满意的境界,也终将让我们的人生路更加“丰满”。

学生扶贫故事 篇5

“喔喔喔~”,宿舍旁边大棚的鸡又在叫我起床,手机“叮”的一声也开始应和,是日历提示:今天是来到安徽省全椒县西王镇夏集村的第600天。在不知不觉中,我已在夏集村经历了两个夏天,参与见证了一个贫困村的发展与成长,眼中不断刻画着入“夏”以来的扶贫印记。

“淌自己的汗赚钱,踏实”。张大叔因为伤残,外出务工没有岗位,农活重活也干不了,家里还有姑娘在上学,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哪个想当贫困户,我也想淌自己的汗赚钱。”帮扶责任人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他还是一脸愁容。“今年产业扶贫有项目,给你申报养殖产业,养几头猪怎么样?”2017年帮扶责任人帮助张大叔申报产业扶贫,养殖6头猪补贴了6000块,卖出了1万多块,当年就达到了脱贫指标。“当然光荣,谢谢政府,谢谢你们,今年我好好干,坚决不给大家拖后腿”,2018年拿到了“脱贫光荣证”,张大叔脸上笑开了花。然而,2019年受猪瘟影响,好不容易养肥的猪没等到卖就没了。“别担心,养不了猪咱还可以养点别的。”帮扶责任人第一时间到了张大叔家,商讨2020年脱贫巩固方案,为他申报了养鸡产业扶贫项目。“鸡苗都送来了么?”上个月到张大叔家走访,他掀开了用布盖着的几个竹筐,“今天到了200只,还有150只隔天来。”今年养殖的350只鸡,到年底预计收益4000块,按张大叔自己的话来说,“淌自己的汗赚钱,踏实。”

“医保兜底救了我的命”。“一定记得不能喝酒,要注意身体”,每次到袁大叔家里看望,临走的时候,帮扶责任人都会这样提醒。袁大叔今年78岁了,一个人过了大半辈子,还患有长期慢性病,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您别担心,省里面有政策,咱们看病有‘351’‘180’兜底保障,我给您解释一下……”去年7月,袁大叔诊断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需住院,治疗费用让他眉头紧皱,“这下要花好多钱,可怎么办?”得知情况后,帮扶责任人联系了他,耐心地解释着医保兜底扶贫政策,让袁大叔安心住了院。袁大叔把住院单据仔细地保存在精准扶贫的“小红袋”中,上面记录着前前后后住院费用有一万多,通过统筹支付、医保报销,实际花费了800多。“没想到报销会那么方便,没跑两趟就能等到钱打到卡上了”,袁大叔拉着帮扶责任人的手感慨道,“感谢党,感谢政府,医保兜底救了我的命,我这个老头子还能多活几年。”

“用赤诚之心全力回报社会”。“林智你好,团县委的志愿服务证书发下来了,有时间的话来村委会领取。”最近一次联系林智是上个月,因为他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报名加入夏集村疫情防控临时团支部,在防控宣传和执勤工作表现突出,获得了团县委颁发的志愿服务证书。“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林智的家庭是2016年识别的贫困户,那一年正是他纠结是考研还是找工作的一年。“好好准备考试,现在有教育扶贫资助,读完研究生找个更好的工作。”那年国庆假期,帮扶责任人在林智家为他消减了思想顾虑,第二年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这几年教育扶贫和学校助学金加起来有近2万元,减轻了我们家的负担,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林智今年即将完成学业,踏入工作岗位,“我签约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研究所,我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日子,用赤诚之心全力回报社会。”和他聊天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这个大男孩的内心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也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这些扶贫日子里的点滴故事,是夏集村扶贫工作的缩影,而夏集村的脱贫出列的历程,也是过去六年间中国10万个贫困村脱贫的组成部分。近期,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安徽31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摘帽”,我们用奋斗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小康,也将用奋斗谱写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扶贫故事征文 篇6

今天,我和单位四位同事自行驾车前往**市**镇**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夏天,艳阳高照。我们花费了一个半小时时间赶到**村。到达后我们立即投入到扶贫工作,各自按照事前计划分别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

我包保贫困户李某进大叔,家中四人,年初进行扶贫规划中,主要是他本人新疆务工,大儿子广东务工,种植6亩木瓜。他爱人体弱多病,金阿姨在家照顾尚在上小学儿子生活。我仔细询问种植木瓜情况,木瓜长势良好,就是杂草有点多。我提议等她身体较好时,一起进行除草,对田边地头的杂草喷洒农药。得知另外一个不好的消息,李某进大叔在新疆务工期间,身体抱恙,浑身无力,已经回到湖北,到十堰太和医院入院检查,检查出肺结核病,正在治疗。我向金阿姨表示慰问,告诉她肺结核病现在能够治愈,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我们向村里、镇里积极申请大病救助;提醒她保证好李叔叔的营养摄入,因为肺结核需要较好的营养,恢复更快。下一次,我将自行购买营养品慰问李大叔。金阿姨担忧,由于李叔叔患病,会耽误务工,影响年底的务工补助资金。我请她宽心,当务之急治好李叔叔的病,等他康复了,做点轻松的务工工作,我们会协调村里,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帮他完成务工补助收入。

在另一贫困户舒某雁家中。我认真听取舒大叔生产情况,二老身体状况,舒大叔家里种了几亩田地,自产自销,吃穿不愁,儿子广东打工,孙女留在家中,李阿姨平时照顾小孙女。舒大叔平时在当地酒厂干些零工,取得务工收入和补助。舒大叔、李阿姨反映道路不通家门口,运送物资极不方便,靠肩扛担挑。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好在我了解到浪延路已经进入规划,经过舒大叔家门口,会极大改善大叔家的交通状况,交通建设需要一步一步发展,请他们耐心等待;另外,李阿姨反映今年规划养殖100只蛋鸡,买了鸡苗,甚至自己用母鸡孵化鸡苗,总是发生病害,损失较大。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我仔细咨询了农技部门,了解到现在养殖业动物疫病较多,必须要选择经过疫苗能够抗病害的鸡苗。我提议帮他们到大养殖场购买防疫过的鸡苗,他们很满意我的帮扶。望着李阿姨写满笑意的脸,我深深感动了,这就是我们勤劳吃苦的中国人民,淳朴善良的农民百姓。我告诉老人,今后的扶贫政策会越来越好,政府会一如既往对他们给予帮扶。听我这么一说,老人激动不已:“现在我们一家拿了低保,看病花很少的钱,政府是关心我们的,真的感谢政府!”虽然命运无情地捉弄了他们的理想,但党的阳光没有被乌云遮挡,庆幸的是,有了党的扶贫惠民政策,有了一大群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的干部,只要双手还在肩上,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另外两户贫困户全家都在外务工,靠务工收入和务工补助脱贫,我只能通过电话联系,询问务工生产生活情况,嘱咐他们注意身体,在工作之余学些技术,通过提高自己技术水平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致富。我们会在老家后方支持他们,帮他们落实扶贫政策。

这次入户,使我真正理解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意义,在农村,有很多农户想发展,能发展,但是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而依然生活贫困,真的需要我们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为干部提供了平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感受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

扶贫故事征文

六月的天,阳光日渐灼热,**似乎离太阳更近似的,沿着蜿蜒的山路坐车近两小时终于到了**村部,**村坐落在**镇西北偏远山区,交通非常不便。我们一下车便顶着烈日马不停蹄地徒步去访问各自结对帮扶的扶贫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间劳作的人们,有的在地里除草、有的在割麦子、有的田里放牛,熟悉的不熟悉的都会抬头给我们一个朴实的微笑。虽然烈日当头,但是丰收的喜悦依然写在每一位农户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人们,沿着弯曲的小路,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家门口,走进他家第一眼就看见鲁大爷疲惫的扇着扇子大口的喝着水,他看到我来了赶忙起身热情的握住我的手,这样紧紧的握手是我每次入户到大爷家的场景,每次看到我们工作队员他都特别开心,都要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感叹道:“现在生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干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心我们老两口,真的很感谢。”我们坐下拉了拉家常,问了问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告诉我他这才放牛回来,老伴去地里摘点菜回来做饭。鲁大爷家中儿子媳妇都外出打工赚钱,只留下七旬老两口在家,每逢来家里我都会下地帮大娘干点活,老两口年纪大了,地里的活慢慢力不从心了,近几年给老两口办了低保救助和农村医保,除此老两口每月还有固定的养老金,老人们衣食住行都得以保障了。

说话间我从包里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贴在墙上,并耐心跟大爷交代一番,镇上为每一户贫困户签约了家庭医生,家里有人有个小病小灾的都可以找家庭医生询问和上门服务,大爷再次露出了开心满足的笑容。大爷握起我的手开心的讲起镇上的扶贫安置房就要入住了,是呀,老两口终于有宽敞明亮的房子了,看到大爷这么开心我们心里很是欣慰。

告别老大爷我继续往山上走,半山腰的房子便是我的另一帮扶贫困户**家,听闻动静,**爱人郭成菊从土坯房迎出来,面带笑容,看到我来了连忙邀我进屋坐,从阿姨口中得知艾大叔去山上种地了,**大叔与我父亲年纪相仿,早年因伤落下残疾,一只脚严重变形,虽是残疾但人很是勤劳,我每次来家里大叔几乎都在山上劳作或是放牛,大叔的一双儿女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中,艾大叔和爱人多年住在这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中,现如今镇上的扶贫集中安置房已可以搬迁入住,也给两口子办了低保救助、农村医保以及大叔每月的残疾补助,再加上艾大叔勤劳朴实,日子越过越好。我从包里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贴在墙上,跟阿姨讲解了关于家庭医生的惠民政策,并关心询问她们是否对家中橘子树进行了大实蝇防治。除此又与阿姨聊聊家常和儿女们在市里打工的近况。临走前,再次跟阿姨交代了如果身体有一些问题及时与家庭医生联系咨询或者请医生上门诊断。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离开**家我前往另一个山头,我的最后一户贫困户王顺连家,来到家中王顺连阿姨正在给家里的猪喂食,看到我来了开心的快步过来与我拥抱,每每这是我与阿姨之间最熟悉而温馨的画面,阿姨拉着我的手邀我家中坐,给我拿扇子,心疼的看着我念叨:“这孩子大热天的又来看我们,看这满头的汗,快扇扇。”我激动的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帮阿姨贴在墙上,详细说明了这又一惠民医疗政策,并反复嘱咐阿姨的胃病和胆囊炎如果又不舒服要及时与卡上的家庭医生联系,必要时她们可以上门诊治。王顺连阿姨今年六十有余,本来身体就不好,丈夫前两年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家的儿子,小儿子三十好几在外打工,大儿子命途多舛,高中毕业后本是在村里当老师,可是因多年心情郁闷压抑后来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经常发病时连阿姨都打,多年医治无效只能靠药物控制,阿姨常年只能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为主,家中农活无人帮衬只能自己能做多少是多少。每逢与阿姨聊到这些我都忍不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只希望能够多多看望她们,尽自己所能帮助阿姨和她儿子解决生活就医等问题。近几年给阿姨和大儿子办了低保救助和农村医保,大儿子的二级精神残疾每月有残疾补助,除此阿姨每月还有一些养老金可以贴补家用,再加上阿姨养一些猪、牛,种些粮食蔬菜,日子越过越好了,看着她们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我越来越欣慰了。

每逢离别时,阿姨都念念不舍,目送我们离开的她站在路口久久不愿离去,直到我们的身影消失在她的视野里。这是最朴实的感动,在我心里为他们送上诚挚的祝愿,面对这些朴实可爱的亲人,我真心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位农户,看到他们不再贫困,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小日子,我们该有多满足呢!

学生扶贫故事 篇7

一、高校学生实施“精准扶贫”的紧迫性、必要性

2015 年3 月8 日,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与代表们商议扶贫大计时指出:“坚持精准扶贫, 不能‘手榴弹炸跳蚤’”, “扶贫先扶智, 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1 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 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 切忌喊口号, 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后中办、国务院等部门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 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2014 年3 月, 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实施精准扶贫, 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 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 “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当前, 我国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初见成效, 实现了量的覆盖。但是在新常态下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理念, 在高校现行的学生资助体系下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延伸内涵, 高校应该在精准扶贫的新理念下, 结合高校扶贫的特殊对象———大学生, 探索高校学生精准扶贫的新方法和新举措, 培养他们养成自立、自强、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 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精神, 使他们成为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创造财富的栋梁之才, 是摆在高校面前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二、高校学生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认识出现偏差

一些高校在执行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上出现了几种偏差:一是认为高校现行的资助工作就是国家的精准扶贫的最好体现;二是认为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任务只是针对社会贫困人员提出来的, 高校没有要求精准扶贫的思想;三是对精准扶贫的理念理解单一, 出现了对精准扶贫认识上的偏差。

(二) 高校贫困生资助认定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 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依据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财 〔2007〕8 号) , 要求申请贫困的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并要求学生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同时要求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高校只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学生个人材料的申请, 经过班级—院系—学校的审核就认定。这种模式看起来科学, 其实对于贫困生认定中的各种因素细节没有考虑和探讨, 模式单一, 认定不够精准。

(三) 高校贫困生资助形式单一

“奖、助、勤、贷、补、减、免”等高校资助形式大致涵盖包含了我国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扶助的各种方式, 其实形式还是单一的, 就是只注重了浅层次的经济补偿, 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 而一些学生由于经济贫困引起的精神贫困、心理贫困、学业贫困、就业贫困等方面基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扶助。

(四) 高校扶助政策体系存在缺陷

国家奖、助学金, 一年评定一次, 划分等级, 下拨数据指标, 规定性很强, 一旦评定, 一般不允许变动, 这样做虽然能极大地杜绝人为的漏洞, 但有些高校在实施过程中, 对学生的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学校所在地消费水平、学生家庭突发原因造成的贫困和一些家庭的长期贫困、资助名额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僧多粥少等实际情况, 政策的规定性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矛盾等不甚了解, 在具体操作上难免会产生变形、变通, 乃至变相。如出现资助重复现象;为避免矛盾, 轮流获评, 或者一个指标, 多人分享;有的按为班级做了多少贡献, 论功行赏;有的作为集体班费, 人人有份。

(五) 贫困生扶助后续管理困难

部分学生获得扶助后挥霍资助金、不爱学习, 甚至有些学生持有“等、要、靠”的不良心态, 而高校有关机构对上述的种种情况在后续的管理上基本无能为力, 难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考核进行纠正, 这样就造成了宝贵的资助资源的浪费, 对资助产生的绩效难以实现。

三、高校贫困生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

(一) 树立高校扶贫工作新理念, 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1.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什么是精准扶贫, 为什么要搞精准扶贫, 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搞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作用、其指导思想、方针政策、采取的措施、落实督办、监督管理等内涵都要搞清楚, 最终如何把精准扶贫的内涵实际运用到高校精准扶贫的实际工作中去。

2.用责任意识强化高校扶贫工作的担当意识。一个有担当的教育者, 通过深入学生, 甚至走访家庭, 细心发现, 认真甄别;勇于担当, 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厌恶、关系的亲近和疏远等主管因素影响扶贫工作的公平公正。

3.树立需求为导向的扶助理念。学生贫困原因很多, 帮扶需求有的是经济资助性的, 有的是发展性的, 有的是心理方面、情感方面的、有的却是学业方面的等等, 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帮扶需求, 有导向性地进行帮扶, 以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4.扶助理念。扶贫的长远目标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扶贫过程中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自信、诚信、自强、感恩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重点体现发展性扶贫理念。

(二) 扶贫工作的队伍建设

精准扶贫的基本保障是要加强扶贫工作的队伍建设。在扶贫机构设置的规格、人员编制、经费预算、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建立相对比较独立的资助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遴选考核建立一支优秀的专职资助工作队伍, 这支队伍精通国家、高校的有关扶贫政策与措施, 能够主动与学生深入交流, 熟悉需要扶贫学生的基本情况, 树立精准化扶贫的新理念;同时发展兼职扶贫工作队伍。包括专业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干部骨干等。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对扶贫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 提升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把精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 强化高校扶贫的 “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

1.精准识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建立扶贫系统, 按照学生的贫困情况进行分类, 如家庭经济贫困、学业贫困、心理贫困、就业贫困等, 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贫困种类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大数据理念与技术对贫困进行分级分档, 最后, 注重扶贫系统的动态管理, 及时更新扶贫信息, 符合条件的及时导入信息, 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处理, 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高校通过整合信息资源, 统筹分析, 科学分类, 合理布局, 为精准扶贫打下可信、可靠的认定基础。

2.精准全方位的帮扶。精准帮扶就是要形成差异性的帮扶计划, 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需要扶贫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各异, 原因不尽相同, 因此, 分层次、分类别对待是精准帮扶的内涵。高校要在传统的资助形式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资助方式。例如, 对学术感兴趣的学生资助科研项目;对心理贫困的学生进行健康专题训练;对经济贫困的学生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会创业就业生存的本领,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做到扶贫必扶智。总之, 精准化扶贫一方面要全方位的帮扶, 另一方面使用的措施也要恰到好处。

3.强化资助的制度建设, 完善扶助方式。高校扶贫的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 特别是在经济扶贫上不能“一给了之”, 不能让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陋习, 更不能让有些学生钻制度的漏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不能搞大水漫灌, 走马观花”, 而要“精准滴灌”, “出实招, 见真效”。在制度建设中, 一方面一些指标尽量量化考核, 另一方面, 注重综合考核, 就是把资助性资助和发展性资助结合起来, 在资助性的规定上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定方法, 最后强化法制意识和责任考核办法, 实行追责, 对消极怠工的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同时追回资助资金, 堵住制度的一些漏洞, 从而使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4.强化高校扶助的动态管理, 体现高度灵活性。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录入需要真正受到扶助的对象, 但是不能一成不变, 要体现扶贫工作的高度灵活性, 就是要全面掌握扶助对象接受资助后的相关情况的变化对比, 让扶助对象能进能出, 不断更新, 从而体现扶助的动态科学管理理念。

5.强化高校扶贫的育人功能。高校的扶贫工作与社会上的扶贫工作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高校学生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育人, 而不只是单纯的扶贫、资助。

高校学生扶贫工作从对象的精准识别开始, 就融入了育人的元素, 从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等方面可以从中引导和教育学生建立诚信做人的品格, 通过帮扶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了解回馈社会的渠道和方式;通过帮扶学生创就业, 学好专业本领, 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等等,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扶贫的育人功能, 彰显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J].实践研究, 2016 (1) :108-111.

[2]刘云博, 白华.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J].教育评论, 2016 (2) :67-70.

[3]单艳艳, 李巍达, 黎博.高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文化与探索, 2016 (2) :297.

[4]张福友.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11) :78-80.

扶贫故事文档 篇8

一、拉家常,为扶贫摸清现状。

根据学校的安排部署,我及时找到帮扶对象——贫困学生张宇通.第一次见到他,只见他神情冷酷,目光呆痴。无论我问啥,他都不理不睬,不吭声。我试着开导他:‚孩子,贫困不是你的错,你不应该觉得不好意思,家庭贫困只能说明父母还不够勤劳,或者父母的‘脑子还不够灵活’……没有人会因为家庭贫困看不起你,老师小时候家里也很穷穿姐姐甚至哥哥穿过的衣服,有时吃不饱会饿肚子。你家有老师家小时候那么穷吗?‛他开始慢慢抬起了头。

看见他不太抵触了,我急忙问,你家在哪?家里都有谁?他掏出身份证让我看,我看了看身份证,上面赫然写着:张家塬北坡村二组。我急忙问:‚你就住这里?‛他摇了摇头。我又问‘为什么?’后来他才像挤牙膏一样告诉我,他爸爸妈妈在他还上小学三年级时就离婚了,他跟了他妈妈.他现在不住这,这里也没有他家住房。她妈妈去宝鸡打工了,他是住校生,周末才回外婆家,他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听了他的话,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你看你多有福气,都这么大了,外公外婆还健在,而我还没出生外公外婆就去世了。‛我又问:‚外公和外婆对你好吗?‛他略显羞涩 赵朝霞 的一笑说:‚好,很好!每周回家都有好吃好喝的等着我。‛我趁势告诉他,穷不读书,穷根难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要想长大出人头地,要想孝敬外公外婆努力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他点了点头。第一次谈心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孩子愿意和我交流了,这增强了我帮扶贫困学生的信心和决心。

二、抓英语,为扶贫找准契机。

我和张宇通班主任进行了交流。我还仔细研究了他们班的几次考试成绩。我发现这个孩子,其他功课还行,尤其英语成绩特别差。我专门分析了一下,要真正帮这个孩子还得从英语学习抓起。第二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告诉我,他英语学不下,没办法。我说:‚别急!老师陪你一起学英语怎么样?‛她用诧异的眼光望着我。我说:‚一天记5个单词,一个常用句型你能记住不?‛他说:‚应该能。‛我说:‚那就好!你每天只要记住5个单词,1个句型,然后你每天抽十分钟来找我,我先给你听写,完了你再给我听写。好吗?‛他说 ‚可以试一试!‛。另外,我还让他班主任在班上给他指定了一名英语助理。有这个同学专门督促他上课听讲,完成英语作业,记英语单词句型,慢慢地,他的英语词汇量大了,积累的常用句型多了,这次期中考试,他的英语成绩已考到了五十多分。他非常高兴,学习英语的劲头更足了。而我因为陪他学习,也记了不少单词。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我又乐而不为呢?我决心坚持下去,直到他考上高中。

三、送温暖,为扶贫‚铺路搭桥‛。

有次,我在校园见到了张宇通,当我发现他穿得很单薄,甚至有点瑟瑟发抖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到了他比我儿子小一岁。回到家我就把我儿子穿过的衣服鞋子带到了学校。我再次把他叫来给他说‚我儿子有几件衣服和鞋子还新着哩,但小的很了。家里地方小没地方放,(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我这样说。),你带回家去,你不穿的话,送给你的亲戚邻居穿吧。‛后来我见他穿上了我送的棉袄。尽管衣服不是新的,但还挺合适。我想,孩子至少不冷了吧!孩子暖在身上,我甜到心里。能帮助别人,我感到很快乐。

我还准备去找他父母分别谈一下,看他们有无复婚的可能,看能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毕竟父爱母爱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农村扶贫经典故事 篇9

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在一次体检中,查出妻子患有宫颈癌,在为妻子到处寻医看病中,__花光了积蓄、负债累累。在几次化疗之后,妻子病情愈加恶化,癌细胞扩散到肠胃,只能依靠流食维持生命,这使得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更加窘迫。靠种地打工的他不得不留在家中照顾病重妻子,失去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陷入了“一个人大病,全家都倒下”的困境,在2021年年底摸底排查时将他识别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政策引导、凝心聚力,摆脱贫困引路灯

在妻子患病,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下,如何帮助这个被病魔侵蚀折磨的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奔向小康,村“两委”、驻村干部努力寻求各种办法,最终达成共识,不仅要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还需要通过精准帮扶,使__走出困境、摆脱贫困。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把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激发内生动力。村“两委”干部、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多次与他沟通交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商讨脱贫举措,并鼓励和引导他用自己双手托起整个家庭摆脱贫困的重担重责。

打出“产业+就业”组合拳,好政策还要好落实。为了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__县__利用2021年到户产业项目、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项目和__肉羊、肉牛养殖项目等产业扶贫方式,加上帮扶单位以及帮扶责任人的“定点”资助资金,使__每年最低能保证收入3800元的产业扶贫红利资金。经村“两委”的共同商讨,让他担任__保洁员,负责规定区内的卫生工作,每月发放400元工资。

有干劲不怕日子贫

想办法谋出路找营生。妻子离世之后,__的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轨,开始了独自一人但却充满斗志的崭新生活。今年秋收之际,他积极与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沟通商量、表达脱贫心愿,购置了一台玉米收割机。在忙碌的秋收季节,他通过玉米收割机为村民收割玉米,用自己勤奋的双手赚取相应的劳动成果,生活有了大的起色,同时也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学生扶贫故事 篇10

一、提高了师范大学生的教师素质, 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扶贫支教, 真正让师范大学生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半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受援学校的教师和我院的带队教师都会对他们进行听课、评课, 给他们提出中肯的教学意见, 教他们把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这为师范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提高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业务素质。

首先, 语言表达上, 支教过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能比较自如地把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讲授给受援学校的孩子们, 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其次, 教学方法上, 支教过的学生能够把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全新教育理念。比如, 在语文课教学中, 让孩子们表演当时的情境, 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数学课教学中, 讲授“角”的概念时, 让孩子们以肢体演示各种角, 在教室中找各种角,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 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 利用丰富的教学案例, 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 加深学生的印象, 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再次, 教姿、教态上, 支教过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自然大方地站在讲台上, 自信地表现自己。最后, 在教学管理上, 经过扶贫支教的实践, 这些大学生能够处理好与孩子们的关系, 在严肃与亲善之间把握尺度。大部分学生在支教开始的时候与孩子们关系亲密, 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不利于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在, 他们明白教育虽然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 但作为学生的领导者, 要做到亲密但不能无间。

总之, 他们在实践中慢慢成长, 完成了由一个学生向教师转变的过程, 提高了自身的教师素质, 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了师范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

“扶贫”即到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落后、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基层支援教学工作。“支教”是在校大学生到贫困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帮助当地缓解师资紧张的压力, 激活农村基础教育, 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 逐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大部分支教点分布在条件相对艰苦的村办中、小学, 物质比较匮乏, 资金相对不足。而我院大多学生来自城市或条件较好的农村, 且独生子女居多, 平时很少做家务, 自理能力较差。因此, 初到那里对环境和生活方式很不适应。吃、住、行以及和当地人交流都存在一定困难。另外有些偏僻山区手机没有信号, 无法与外界联系。但是, 这一切困难并没有减退支教学生的工作热情, 而且他们一致认为, 支教生活充实、有意义, 他们的表现大都受到受援学校教师、学生和村民的好评。根据我校教师调查结果, 支教前, 40%的学生不会生炉子, 35%的学生不会做饭, 在半年的支教生活之后, 会生炉子的学生比例可达98%, 会做饭的学生比例达到90%。可见, 扶贫顶岗支教不仅培养了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而且提高了在艰苦环境下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增强了师范大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提高了他们处理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到了支教地点, 由学生变成了老师。这一角色的转变, 使支教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山区农村教师的责任。在贫困而偏远山区的支教点, 孩子们学习基础很差, 但是他们真正渴望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支教学生了解到这种情况, 除了正常上课和学生管理外, 还利用周末、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补课。此外, 支教学生们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因为他们的行为不仅代表着自己, 代表着当代大学生, 还代表着忻州师范学院。

在扶贫顶岗支教过程中, 他们还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从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指导老师、支教成员交流、交往。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问题, 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了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意识。总之, 他们从支教点获得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丰富了自己的社会阅历, 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四、加深了师范大学生对教师职业、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认识

一方面, 师范大学生经历扶贫支教后, 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不只是教书、讲课, 教师的任务非常繁琐, 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教师的工作以学生为主线,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师工作的灵魂。看到了教师职业的伟大和神圣。“天地君亲师”, 教师担负着改变一个民族命运的重任。

另一方面, 亲临社会实际, 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农村, 了解了当地的生活状况, 目睹了农民和农民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实, 还有贫困地区孩子们在求知道路上的艰难, 这使他们对山区农村教育有了切身体会, 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乡情、村情、民情, 在实践中接受到学校里所受不到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对提高师德水平, 以后更多关注贫困地区教育, 巩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五、大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在扶贫支教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 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和透彻。教学技能有待改进;基本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有待提高。扶贫顶岗支教为师范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 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 扶贫支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短缺问题, 提高了农村教育水平,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更为师范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搭建了平台,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用之不尽的财富。

摘要:扶贫支教是忻州师范学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这项工作对师范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从提高了师范大学生的教师素质, 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培养了师范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增强了师范大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提高了他们处理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加深了师范大学生对教师职业、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认识、大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扶贫支教,师范大学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郝瑞经.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J].科技信息, 2007, (33) :34-36.

[2]忻州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忻州师范学院首届扶贫顶岗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 篇11

张勇就是其中一个,90后的他就职于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月,被派驻到么站镇香厂村任第一书记、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扶贫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牢记使命勇担当

接到“第一书记”的任命时,张勇很兴奋,他说:“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国有企业的职工,一路走来,离不开国家的培养,现在是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时候了。”他出生在沿河自治县农村家庭,老家也是贫困县,从小感受到农村的苦、农民的难,知道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他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积极落实帮扶政策,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惠民实事成效明显。

盘点张勇的驻村工作台账:一个星期梳理完148户建档立卡户的资料;半个月熟练运用《挂牌督战脱贫攻坚应知应会手册》政策知识点;一个月走访完建档立卡脱贫户148户;两个多月熟悉全村603户3350人;三个月完成三白蔬菜基地建设,从动员、土地登记造册98户,流转土地157.05亩,务工就业50余人。

村容变样文明兴

依靠党建引领,围绕志智双扶,提升环境形象。张勇刚到村里时,香厂村没有公共卫生设施,村民不重视环境卫生,垃圾随意倒、污水到处流。他跑项目、拉资金,筹集40万余元安装了210盏太阳能路灯,使全村亮化工程全覆盖;积极争取金控集团支持5万余元修建了6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筹集7.5万元,修建了1.3公里的排污沟;拉来5万元赞助,购置车载垃圾箱21个;今年完成串户路和院坝硬化4898平方米。

配套施设有了,宣传效益和奖惩机制也必须跟上,在他的带领下,积极推进党建宣传工作。在全村6个村民小组开展“美丽乡村、从我做起”及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集中宣讲,同时为提升脱贫攻坚勤劳致富氛围,制作50余条宣传标语和51幅脱贫攻坚宣传墙画在全村各小组、乡村公路两旁、活动场所、人口集居地等进行宣传;全面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成赵家院组和阳泥地环境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组织“查卫生、比干净”奖惩机制,并将评比结果在村“红黄榜”上进行公示,以此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进步的目的。目前全村6个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民已经自发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一年多来,张勇亲自驾车负责垃圾转运,垃圾处理站来回14公里,山路崎岖,但为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群众幸福感,他一直坚持着。

先锋模范赢口碑

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张勇带领村干部逐户走访宣传抗疫知识,走十几公里山路那是常事,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0小时,饿了就泡一桶方便面吃。天寒地冻的夜晚,坚守在村口排查车辆与人员。但张勇没有一丝埋怨,用扎实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坚决打赢阻击战、攻坚战两场战役。

今年2月20日文化管理员耿合荣生了重病,张勇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驾车赶到,送到隔村33公里的县医院,直到耿合荣病情稳定后才返回村公所,回到村上继续走访摸排工作。

“群众的事无小事,要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解决难题。”张勇说。

开展脱贫攻坚讲习所,架起干群“连心桥”。组织群众会、院坝会、小组会这是张勇工作的一部分。在会上,他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以及贫困户生产发展措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对群众进行详细宣传和解读,逐一回答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重点突破抓产业

为了创新产业机制,更好地引导乡村经济发展,今年,在张勇的倾力帮扶下,香厂村积极探索,以党支部引领,建强红色引擎,脱贫有了方向。首先稳定粮食收入,驻村干部齐心协力,带领群众增加花椒种植,加强引导农技培训,增大农作物田间管理指导的频率,为缺劳力贫困户助耕助收,实现稳产稳收;其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采取“村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375532111”产业规划,即花椒种植3000余亩、南瓜种植700亩、辣椒种植50亩、洋芋种植500亩、烤烟350亩、蔬菜种植200亩、芸豆种植100亩、红花种植100余亩、旱烟种植100余亩,还养牛785头,实现户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用足用活小额信贷政策。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小额信贷发展产业,实现收入安全稳定有保障。

今年,党支部与威宁荣协合作社合作,动员村民流转土地220亩种植辣椒,如今辣椒长势良好。香厂村97户村民以每亩600元土地流转费用入股合作社,其中涉及土地流转建档立卡户23户115人,村民们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每天80元工资,种植、采收时段可以解决50余名闲置劳动力。

为了真正做到扶贫出成效,拓宽产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张勇积极奔走,向“娘家”寻求帮助。香厂村党支部根据区域环境优势,精心研判后,决定创新产业机制。今年3月,张勇向派出单位申请5.72万元,用于合作社购买第一批瑶山土鸡2800羽,在松树和花椒树下发展林下养鸡项目。

8月19日,在派出单位贵州省金控集团帮扶下,香厂村养殖的瑶山土鸡卖了!第一批爱心采购540羽,村民夏怀银开心地说:“我们只管养殖,帮扶单位帮我们找好了销售渠道,帮助我们增加了收入。这一次我们家就增加了8000元收入,感谢张书记的帮助。”

上一篇:描写台湾的风景作文下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