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

2024-06-24

电商扶贫(精选10篇)

电商扶贫 篇1

近年来,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 电商主流化趋势日益明显, 作用今非昔比。随着电子商务多方面战略意义凸显, 以电商助力扶贫的条件也更加成熟。在此, 对电商扶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四个问题做一讨论。

一、电商扶贫, 是什么?

电商扶贫, 即电子商务扶贫开发, 就是将今天互联网时代日益主流化的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作用于帮扶对象,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改进扶贫开发绩效的理念与实践。

简单把电商扶贫归为产业扶贫, 或理解为通过产业开发实行的专项扶贫, 是不够全面的。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个产业发展问题, 同理, 电商扶贫内容也广泛得多。按《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的分析框架来看, 也是如此。

二、电商扶贫, 为什么?

关于为什么电商扶贫, 是见仁见智的。但是, 最起码有以下四个理由:

㈠因为时代

我们今天的互联网时代, 与此前相比, 减贫扶贫上一个最大的不同, 就是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带来新的变数。在这个时代, 数字鸿沟的加深, 必然拉大贫富差距。

另外,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 电商扶贫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今天, 许多贫困地区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 已经远胜于不少逆境崛起的电商英雄当初的创业环境。

㈡因为需要

扶贫开发需要电子商务。在农村扶贫开发中, 人们已认识到“授人以渔”的重要, 多选择种植或养殖项目, 开展培训和投入资源进行产业扶贫, 就这一点来说, 没有错。可是, 面对常态性市场波动, 频频发生丰收卖难, 不仅不能增加收入, 甚至连产业开发的投入都可能血本无归。因此, 扶贫不仅需要“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掌握“捕鱼”的本领, 需要“营造渔场”使之丰饶, 让贫困户有“鱼”可“渔”, 还要以电子商务助力沟通供求双方, 解决市场对接问题, 让贫困户“渔”到之“鱼”, 换得成钱, 好“鱼”卖到好价钱。

㈢因为欠缺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 我国扶贫界不是没有信息化意识。事实上, 前些年, 也曾出现过“信息扶贫”的理念与政策。2008年, 国家扶贫办还启动过信息化扶贫工程。但是, 究其实质内容, 当时的信息扶贫, 更多相当于农村信息化中的“村村通”, 偏重于强调信息化能力建设, 在老少边穷地区解决信息网络的覆盖。这种信息扶贫与电商扶贫虽有关联, 但并不是一回事。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实践, 再次证明了“信息化不等式”的存在, 信息扶贫也一样:即使有了“村村通”的信息化能力, 也不等于农民一定应用它, 更不等于它可以自动带来信息脱贫致富的效果。

㈣因为样板

虽然缺少政府自上而下理论政策的指导, 民间自下而上的电商扶贫实践却已经开始涌动。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今后随着电商主流化的推进, 随着人们对电商扶贫认识的提高, 以后民间电商扶贫实践会越来越多。

三、电商扶贫, 怎么看?

电商扶贫, 涉及不少理论认识问题。这里, 重点就以下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㈠电商扶贫与市场导向

不少人已正确认识到市场在产业扶贫开发中的关键作用。但是, 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往往受限于本地市场, 而这个原因, 又经常造成贫困户脱贫致富门路狭窄, 产业开发收效甚微。所以, 扶贫开发要以电商对接线上广域市场, 才有助于贫困地区拓宽市场视野, 破除本地狭小市场的束缚。此外, 越是贫困地区, 产业扶贫开发的市场视野越应放开, 越应充分认识电子商务的市场导向作用。

㈡电商扶贫与资源整合

除了受限于本地市场, 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 还经常受限于本地资源。电子商务另一大优势, 就是可以突破资源的地域限制, 一旦有了订单, 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线下资源, 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线上聚集的海量资源和外地资源, 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 以致在当地从无到有地形成一个由电商创生的产业群。

㈢电商扶贫与赋能草根

电子商务让草根网商可以直接对接网上广阔的大市场, 拿到订单就可以大范围整合资源从事生产和供给,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电商赋能。由此, 草根大众可以具备此前所不曾拥有的能力, 贫困户也可以因此快速脱贫致富。

㈣电商扶贫与电商生态

草根网商之所以能通过电子商务获得网络赋能, 除了他们直接对接市场, 获得交易的自由, “我的地盘我做主”, 从而激发起靠自己努力、靠市场订单就可以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 电子商务以平台为基础带来的市场机会和低进入门槛, 以服务商为主体的分工体系提供的经营便利, 为电商减贫扶贫创造了重要的市场生态环境。

㈤电商扶贫与价值发掘、市场认知

以前都说“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许多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是没有赶上工业化的那拨“班车”。地理偏远、与世隔绝、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等等, 都可能是这些地方被工业化“列车”落在“站台”上的原因。

然而, 这些贫困地区却因祸得福, 留下一方好山好水好环境。在深受过渡工业开发雾霾折磨的许多人眼中, 这些净土本身成了稀缺资源;在人们日益关心农产品安全的今天, 与这些良好生态环境相关的产品, 其身价也理应得到提升。

今天, 电子商务, 包括移动电商、微电商、O2O等, 是不容忽视的手段。要扶贫开发, 就必须明白:今天以及未来的用户越来越多地是通过上网, 利用移动端、社会网络获取信息, 搜寻和购买心仪的产品与服务, 并提出改进的要求与建议, 甚至与卖家结成朋友圈。这就是趋势!

四、电商扶贫, 怎么办?

今年以来, 电商扶贫明显开始得到有关各方的重视。政府方面, 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5月份到甘肃陇南调研电商扶贫, 充分肯定了成县和陇南市电商扶贫的思路和探索, 地方政府尤其是甘肃、广东、重庆等地加大力度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在扶贫界, 中国扶贫基金会、友成基金会、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等机构, 在电商扶贫方面纷纷采取行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 把电商扶贫纳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地电商平台和电商园区的运营者、电商培训机构, 也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 开始尝试寻找电商业务与扶贫的结合点;网商带有扶贫开发性质的业务和项目, 得到了政府和社会企业更多的肯定和支持;群众团体中, 各地团组织、大学生村官、残联和有关的慈善组织最为活跃, 其中, 团甘肃省委以电商助力扶贫攻坚的“一村一电”工程、广东狮子会组织的残疾人电商创业脱贫培训等活动,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电商扶贫怎么做?在此, 对有关扶贫主体, 补充提出以下建议:

㈠创新扶贫政策

首先, 还是要建议我国扶贫界, 尽快把电商扶贫纳入主流的扶贫政策体系之中。特别建议负责扶贫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的各级领导, 官方和民间机构, 企业与非盈利组织, 电商及扶贫领域的学术同行们, 更多关注和研究电商扶贫, 广泛宣传电商扶贫的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 深入探讨电商扶贫的规律和有效方式, 为电商扶贫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将电商扶贫纳入主流的扶贫政策体系, 需要认清和处理好创新与融合、帮扶与激励、政府与市场、顶层和基层的关系。

㈡调整和完善部署

许多地方近年已经就未来的扶贫工作, 编制和出台了规划, 部署了相应的项目, 配置了资源, 并在工作中加以推进和实施。电商扶贫的内容一旦加进来, 就必然要求对已有的部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调整大致应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整体规划, 二是具体项目。

在规划层面:关键是做好电商扶贫和原有扶贫规划的融合。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的融合:一是规划目标的融合;二是扶贫手段的融合;三是资源配置的融合。“三个融合”, 应在任务设定和绩效考核上体现出来。

在项目层面: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需要就电商扶贫增设新项目, 比如, 在贫困地区扶贫的基本建设项目中, 酌情增设电商扶贫所需的基建项目;二是需要在原有的扶贫项目中, 注入电商扶贫的内容, 比如, 在扶贫培训项目中, 加进电子商务培训的模块。

㈢以电商引导产业扶贫开发

在我国不少贫困地区, 多年的产业扶贫开发已相对强化了当地的生产能力, 有的形成了一些产业聚集区。例如, 在河北, 就有太行山区的优质干鲜果品产业带、黑龙港地区的蔬菜长廊、燕山地区的食用菌养殖、坝上地区的错季蔬菜等。

对此, 建议不要低估市场“卖难”的重大威胁, 不要高估贫困地区新兴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越是在贫困地区培育起来的产业带, 越要把市场对接做好, 越要重视以电子商务引导生产的作用, 尽量避免“卖难”造成被动和损害。

发展电商订单导向的产业扶贫, 与涉农电子商务一样, 需要坚持“开拓思路, 不拘一格, 营造环境, 顺势而为”的策略, 政府主管部门和扶贫公益团体要相信市场, 相信互联网的赋能, 相信草根的创造力, 不要代替市场主体去进行经营决策, 不要按自己的主观意愿预设产业发展路径, 应在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上着力, 做好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 按政府和公益团体自身的功能定位, 帮市场主体之所需, 弥补他们之短板。

㈣将电商扶贫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

目前, 正在全国推进的以“真扶贫、扶真贫”为目的, 以“大水漫灌改精确滴灌”为方法的精准扶贫, 旨在为准确把握扶贫形势, 改善扶贫资源利用绩效, 更好地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奠定基础。

电商扶贫与精准扶贫是什么关系?一方面, 精准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当然也是电商扶贫的基础, 二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 又不能对精准扶贫中的“扶真贫”和“精确滴灌”做简单化的理解。简言之, 扶贫需要“双到 (到村到户) ”, 又不能限于“双到”。

因此, 精准扶贫对象无疑也应当列入电商扶贫的帮扶重点, 纳入扶贫“双到”的工作范围, 尤其应当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三留守”人员等, 在电商扶贫的“双到”工作中, 更应给予更多关照。甘肃等地专门为贫困户家庭“两后生”, 安排电商扶贫培训, 有助于这些贫困家庭加快电商脱贫的步伐。

对于“参与产业链”式的电商扶贫, 除了在精准扶贫对象上着力, 帮扶他们融入到已有的面向电商的产业链外, 还应当在区分不同资源特性的前提下, 把必要的扶贫资源用在相关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发展急需的其他环节上。这不仅不违反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的精神, 恰恰相反, 鉴于电商扶贫需要提高组织化水平, 需要以此营造良性循环的电商生态, 将扶贫资源用于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发育的薄弱环节, 往往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㈤引入电商金融扶贫

目前, 金融扶贫的创新探索, 成为扶贫领域令人密切关注的热点。围绕扶贫“贷款难”、“担保难”两大带普遍性的问题, 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 主要包括:加大扶贫专项资金投放、整合使用扶贫开发资金、搭建银企对接和扶贫担保平台、鼓励金融下乡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和试点土地经营权贷款等;传统线下金融机构也采取了不少办法, 包括创新扶贫信贷产品、增加扶贫小额贷款、实行扶贫优惠利率等。

在继续深化金融扶贫改革创新的同时, 须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在扶贫领域的应用, 应努力将电商扶贫与金融扶贫结合起来。

㈥夯实电商扶贫基础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 要求加强和完善扶贫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包括普及信息服务, 优先实施重点县的“村村通”工程, 加快农村邮政网建设和三网融合等。要从本文上篇所提到的“信息扶贫”推进到“电商扶贫”, 从信息服务拓展到电商应用, 就需要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继续构建电商基础设施, 夯实电商扶贫基础。

目前, 我国县域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全面引爆期, “平台+园区+培训”成为各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抓手。贫困地区一方面应该把《纲要》的精神, 特别是对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连片开发、加强人才培训的要求, 延展和贯彻到夯实电商基础的工作中来。另一方面, 更要积极探索建设中的电商基础设施和电商培训, 如何在扶贫方面发挥作用。

㈦探索创新电商扶贫机制和方式

2015年初, 中办和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着力消除影响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障碍。近年, 在研究电商扶贫的过程中, 也了解到各地在精准扶贫、社会参与、定点帮扶、资金使用、责任考核等多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 这里想再重点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应转变走样的以典型带动、示范推广的方式。坦率地说, 在包括扶贫在内的许多工作领域, 那种刻意“打造”典型示范的工作方式都是有问题的。越是集中资源给优惠、吃偏饭吃出来的“典型”, 就越是没有真正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 和农村信息化一样, 不应该用“打造”出来的示范点来衡量, 而必须确立“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的评价标准。

二是应重视加强电商扶贫的领导力。电商扶贫, 与农村信息化、美丽乡村建设一样, 有一个领导力的问题。另外, 还应重视对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挂职扶贫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的电商培训, 要让这一大批重要的帮扶者们, 首先了解电子商务, 了解电商扶贫, 才能更好地带领大家减贫脱贫, 走向富强。

(摘编自汪向东《电商扶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

四问电商扶贫 篇2

着各地扶贫模式逐渐从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电商因其创新性、便捷性,兼具发展经济和扶贫济困的双重功能,为贫困地区县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014年底,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列入“十大扶贫工程”之一。虽然开展时间并不长,但目前在各大电商平台、各级政府、新农人群以及工商资本、互联网巨头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电商正在助力贫困地区打破交通、物流、市场、信息等多种因素制约,为不少地方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加速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但近两年的实践表明,电商扶贫除了需要自身具备优势、踏实深入基层,更需要实践主体有明确的策略和计划,如京东就明确提出了“产业扶贫、用工扶贫、创业扶贫、金融扶贫”四大策略。

但同时,部分企业或地方政府连电商扶贫到底是什么、当地发展电商条件何在等问题都尚未弄清,就盲目搭平台、建园区,寄望抱电商巨头的“大腿”,没有形成对电商各方力量的有效调动,没有实现电商要素的有效协调。

发展电商如何与扶贫脱贫有机结合?四大问题亟待厘清。

一问:电商扶贫能有多大产?

目前,大多数人对于电商扶贫的理解还比较狭窄,认为扶持几个贫困户上网或者帮助几个贫困户网上卖东西就是电商扶贫了。

这种认识明显把电商看小了,基本只关注了网上零售这一小部分,缺乏对大电商的整体认识,忽视了B2B、O2O、C2B等形态以及由此衍生的互联网金融、农业众筹等新业态,更没有看到电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其实,凡是通过电商帮助贫困地区出售农产品、发展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有助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都应该算是扶贫。

具体来说,电商扶贫至少包括六方面内涵:一是带动和扶持贫困家庭网上销售创业,进行培训并提供相应启动资金支持等,藉由电商富农。

二是动员平台、电商企业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开发并组织网上销售,比如京东的“枇杷行”等上行活动;

三是通过改善农村电商发展基础,满足电商发展的需要,如地方政府、各大平台纷纷加大信息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强化社会资源的统筹,包括政府推动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宣传与推广,动员企业与社会各界与农村对接扩大网上销售和农村特色旅游开发等;

五是电商企业吸纳贫困户当地就业,带动当地电商创业。例如,京东集团定向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成为其正式合同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六是电商进农村后,开展代缴费、网络代购、金融服务等业务,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各种便利。

二问:农产品上行有多难?

贫困地区发展电商,一大核心是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循环。

例如,京东电商平台一方面开放地方特产线上入口,打造一县一馆、一县一店、一村一品,推动地方特产走出去;另一方面,利用自营平台,在贫困地区发掘精品,打造爆款,推广地方品牌等。

但做农产品上行依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标准化、可追溯体系、质量信任程度得不到电商消费者的认可。农产品顺畅上行,离不开独特的品质和竞争差异性,更需要复杂的供应链、产业链来支持。

首先,贫困地区要对农产品进行系统开发,拿出差异化的东西,打响地域公共品牌。地域公共品牌的培育,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人力等,品牌打响后,政府要做的就是规范、引导、扶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

第二,培养市场品牌。地域品牌容易出现“公地悲剧”,为了避免,打造公共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市场品牌。

第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互联网化,即“互联网+”农业。农业不给力,农产品电商一定通不过。“互联网+”农业,要一把手工程用心的做,要全面系统做县域农产品电商的基础工作。

当然,助力农产品上行,有着优质流量资源的电商平台不可或缺。近日,京东推出“消费扶贫日”主题大促活动,将来自贫困地区的特产推广至全国市场,并广泛动员各方积极参与扶贫活动,就是很好的尝试。

三问:电商扶贫如何精准?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相较于传统扶贫手段,电商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有天然优势。

首先,精准扶贫要求到人到户,其基础数据工作可谓量大面广,任务烦杂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如果还依靠传统的统计填报系统,费时费力不说,疏漏、造假也很难避免。

当下,大数据已经成为电商竞争的重要法宝,基于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有助于更全面地分析市场现状、客户需求、产品结构等。可以考虑将贫困户接通到互联网终端,纳入大数据体系,将为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其次,电商扶贫配合大数据,也能对贫困户实现更精准的带动。比如,贫困户网上开店,通过系统订单数据,可以很清楚这为贫困户带来多少收入。

四问:政府位置如何摆正?

县域差别很大,电商涉及环节众多,到底怎么搞?需要因地制宜。这其中,政府推动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政府在电商扶贫中,要发挥好风向标、催化剂、定心丸的作用。

首先,政府是风向标,引领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到底抓什么,政府的决策非常重要,政府决策之后才能有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才、技术与资金的落户。

其次,政府是催化剂,加速产业发展。政府出台的政策,投入的资金,建设的基础设施,营造的外围环境,最终是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目的。到底出台什么政策和措施?要从产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出发,有的放矢。

再次,政府是定心丸,保护产业发展。政策会不会变,这是许多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最容易疑虑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回答。

电商扶贫 篇3

电商扶贫意义重大, 仍在起步期, 基础较薄弱

凡谋大事者, 必观大势。电商扶贫将来怎么搞, 首先要看电商扶贫的发展情况。《意见》开篇明确指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交易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已成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电商对于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样适用于贫困地区, 甚至可以说电商在贫困地区的意义更大。因此, 必须对电商扶贫从更宽广的角度来认识, 从更重要的层面去定位。

电商扶贫的效果显现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需要相关条件的支撑。《意见》中指出:“从总体上看, 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统筹引导, 电商人才稀缺, 市场化程度低, 缺少标准化产品, 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较弱, 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电商扶贫可以寄予厚望, 但目前它还在起步期、成长期, 需要更多呵护, 《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电商扶贫归根结底在扶贫, 总体要求是精准

电商扶贫工作是电商与扶贫的融合, 具备明显的电商特征, 但根本上还是扶贫工作, 电商只是路径和载体, 不是目标, 其最终的检验标准是扶贫的效果。同时, 电商扶贫也不是“一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 必须要精准到人、到户, 能够实实在在地“卖出去、挣回来”, 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为此, 《意见》明确指出:“以贫困县 (832个) 、贫困村 (12.8万个) 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 引导和鼓励第三方电商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 注重农产品上行, 促进商品流通, 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 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 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从《意见》的内容可以看出, 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 重点在农产品上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最终体现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上。

首次提出“三个全覆盖”, 电商扶贫蓝图令人憧憬

距离2020年的脱贫攻坚最后时限只有四年多时间了, 电商扶贫要做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目标, 也需要一个总体谋划, 必须要有切切实实的推进路线图。

为此,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工程, 逐步实现对有条件贫困地区的三重全覆盖。”

三个“全覆盖”

三个“全覆盖”的提出, 是对832个贫困县的实实在在的利好。那么, “全覆盖”的效果如何体现呢?《意见》提出:“贫困县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商扶贫行政推进、公共服务、配套政策、网货供应、物流配送、质量标准、产品溯源、人才培养等体系”。这八个体系的形成, 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各方付出艰辛的努力。

电商扶贫仰仗行政推动, 同时也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意见》对电商扶贫的发展提出了五条原则, 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 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揽,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商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培育发展贫困地区电商产业, 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

行政推动是必要的, 因为在意识观念、发展基础、电商人才等条件不成熟的时候, 只有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 迅速补齐短板, 才能打开电商扶贫的缺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单一的行政推动也容易异化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短期行为, 导致农村电商生命力不强。特别是一些地方想在短期内大干快上, 靠电商扶贫出个经验, 考核时拿些加分, 往往是徒有虚名甚至劳民伤财。

在推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 政府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准确定位, 不能缺位, 也不能越位, 真正将电商扶贫发展扶上马, 送一程, 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发展壮大。

人才培养始终是核心, 今后还需不遗余力

各地电商扶贫面临困难很多, 问题不尽相同, 但普遍会遇到的同性问题就是人才瓶颈:懂的人很少, 会干的人更少, 能干好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为此, 前期的试点中, 各地普遍把人才当作大问题来抓。《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计划, “到2020年完成1 000万人次以上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 培养100万名以上农村青年电商高端人才, 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电商扶贫高级人才, 形成一支懂信息技术、会电商经营、能带动脱贫的本土电商扶贫队伍”, 这种培训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当然, 人才不能光靠培训, 实践才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 《意见》提出:“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和网络商户等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 支持贫困村青年、妇女、残疾人依托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在具体措施方面, 积极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巾帼脱贫行动、电商助残扶贫行动, 分别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党的群团组织负责。

基础设施短板明显, 供给侧改革全面发力

电商扶贫要做起来, 面临的现实制约很多, 突出表现在网不通、网速慢、收费高, 物流快递不给力, “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没有解决等。《意见》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扎实推进贫困地区道路、互联网、电力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基本条件。到2020年, 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 80%以上的贫困村有信息服务站。”

具体来说, 一是“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重点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 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重点就是加强和改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商贸、农业、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享衔接, 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加快贫困地区县城老旧公路客运站改造, 推动有条件的贫困村客运场站信息化建设, 提升电商小件快运服务能力”, 也就是说要整合县以下能用的所有的各部门各体系资源, 综合打造物流快递体系。三是“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 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这已经是继十年前上一轮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之后的新一轮农村信息化工程了, 但十年前的问题是农民运用不足, 而现在是农民需求强烈, 可谓供给侧的对应再发力。

电商扶贫还在创新, 消费扶贫颇有看点

电商扶贫不仅仅是让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上网, 还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得更紧密;预售、众筹、领养和定向采购都是可行的办法, 特别是消费扶贫的兴起, 又为电商扶贫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基于电商平台的信息便捷沟通与金融支付、物流快递配套服务, 在网上购买贫困地区特色产品, 以此来扶贫, 是一件既时尚又有意义的事情, 一经推出, 就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如何推动消费扶贫的健康发展, 不至于沦为概念炒作, 也不至于出现名不副实, 需要规范相关体系建设。《意见》对此专门提出指导性意见:“以每年扶贫日为时间节点, 组织有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 共同举办‘邀您一起来网购’等消费扶贫体验活动”;“加强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农业的宣传推介, 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常年开展富有特色的网购活动”。也就是说, 消费扶贫可以结合扶贫日集中开展, 也可以演化为常态化活动, 但核心是优势产品、特色产品, 同时也需要加强网络宣传, 塑造地域品牌, 让消费者买得情愿, 吃得满意。

电商扶贫要走多远, 产业基础就要有多厚

电商不是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新兴产业, 而是立足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电商有自己的规律, 不是贫困地区的所有农产品都可以上网, 也不是所有的东西天然就是好的网货。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电商的规律来改造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 对产后的加工、储藏、包装等环节进行改进。所以, 《意见》提出, 要“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产品包装、业务规范等标准, 推进扶贫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农产品要被消费者食用, 与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不仅外观的标准化要过关, 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要放心, 质量安全与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必须跟上, 而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 《意见》也强调,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产地认证、质量追溯、田头集货、产地预冷、冷藏保鲜、分级包装和冷链物流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投资机遇和创业机会。

加快电商扶贫进程, 加大扶持必不可少

贫困地区电商基础薄弱, 发展电商扶贫, 前期投入较大, 无论哪个部门, 都难以独自担当贫困地区电商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多部门合作、多项目统筹、多资金投入、多力量协同也是各地的成功经验。为了强化对电商扶贫的扶持, 《意见》给出了政策指向。一方面, “贫困县政府可根据当地脱贫攻坚实际, 统筹使用各渠道资金支持电商精准扶贫工作, 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扶持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电商扶贫示范网店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电商扶贫人才培养、县乡村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宣传推广等”。另一方面, “商务、农业、邮政、供销等各部门资源重点向电商扶贫示范试点地区倾斜”。同时, 土地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也要向电商扶贫倾斜, 并“整合各级帮扶力量, 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等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等人才作用”。

加快电商扶贫进程, 现有试点经验可资借鉴

事实上, 为加快推进电商扶贫进程, 国务院扶贫办已经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结合国家扶贫日举办了电商扶贫论坛, 还专门于2016年9月在甘肃陇南召开了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 总结、宣传和推介陇南经验, 供各地借鉴。

陇南及成县的电商扶贫有“四个一”的突出特点:

一把手工程。成县县委书记李祥亲力亲为, 在微博上卖核桃, 被称为“核桃书记”“电商书记”;陇南市市委将电商扶贫定位为“一号工程”, 市委书记孙雪涛亲自抓, 形成各级一把手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个单品突破。初期, 成县在规模最大的地方农特产品——核桃上集中精力, 单点、单品率先突破, 带动其他山货陆续出山。

一个载体抢位。充分运用微博微信这一有效载体, 从一把手开始, 集体上阵, 共同发声, 在互联网上成功抢位。

度电商扶贫总结 篇4

电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现将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一)电商扶贫指标情况

培训电商人员数量2300人;电商服务网点数量:县级服务中心5个、乡镇服务站26个、村级服务点1166个、其中贫困村点11个;村级服务点建设主体:京东集团300个,邮政系统709个,乐村淘116个,爱心淘41个;效益指标:电商村数量:12个,网店数量:9500个,网店销售额:32500万元,带动贫困村20个,带动贫困户:900个,贫困户平均增收:3600元。

(二)电子商务创业孵化

县着力把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成“电商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型创业孵化基地,在房租、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零负担经营政策,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电商、参与电商、发展电商。

同时,县委、县政府着力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电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电商扶贫示范网店相继投入运营,水落坡镇民俗文化电子商务示范园成立于20xx年2月,规划占地4680亩,总投资17。5亿元,已完成投资7。2亿元,现有规模企业8家、商户216家,古玩收藏店648家,全镇活跃微商达2800余人,以B2C(商对客)模式运营模式为主。微商古玩交易微信群400余个,定时发布各类古玩产品,实时交流中意产品,方便交易。现如今园区每天交易额达120多万元以上,市场旺季月销售额可达6000多万元。

街道办事处依托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知同百货九块九”商品批发市场,带动就业达2万余人,贫困人口20xx余人,今年截至到现在销售额1000万元,“互联网+小商品”成就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镇村农客来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形成了自己完善的运营体系,微信公众平台累计销售5000余件商品,销售额突破十万元,所售商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与此同时,本地的特产细毛山药、传统小磨香油、毛绒玩具、手工布鞋等通过农客来电商平台开始销往全国各地。现在电商平台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便民服务中心,与农村信用社、电信公司、供电公司等合作,让村民就近就可以办理存、取款业务、电费缴纳、通信费用缴纳等业务。

智慧民生服务平台是我县一家综合民生服务类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各种服务项目,包括各类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术指导、生活超市及农资商城等,将农资、农具、生活用品带进村,农产品收进城,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自九月份运用以来开局良好,意向入驻商家已有十余家,线上营业额达30余万元,仅润丰公司一家就实现业务收入近25万元,约占智慧商城销售总额的80%,目前我县已组织了两期智慧商城电商服务站站长培训班。

(三)农村淘宝推进情况

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商务部门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来抓,3月份县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县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现因阿里大区经理人选未定,没有专门的人后续跟进,所以此项工作暂时还没有进展。

(四)开展电商扶贫培训

今年为推动“电商+精准扶贫”,促进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应用电子商务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我们县6月6日—6月12日分别在电商产业园和妇女创业中心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初级和第二期中级电商扶贫培训,8月1日和8月8日在电商产业园分别举办了第三期高级、第四期综合电商扶贫培训班,培训时间共22天,培训人数80人。

(五)村级服务站点覆盖情况和物流配送情况

京东现有300个联络员,推广员可以帮助村民进行代购,减少村民买到假货的风险。目前主要推广新通路业务,让超市进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现有100多家超市从京东进行进货,从京东进货并能代理快递等其他多种业务,计划每个村都开通新通路业务,让每个村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京东服务店开辟新合作模式实现转型,同实体零售店合作建成京东便利店,目我县报名8家,通过2家,这2家正在准备门头悬挂和店面装修,京东物流配送方面能做到县全覆盖,每个村民都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邮政公司截止到目前共计建设“买卖惠”商家600家及便民服务站平台709家,8月份到9月份,邮政利用电商平台帮助销售鸭梨1500余斤,全力推动县域农村电商发展。

二、下一步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一是积极学取外地先进经验。通过赴外取经和邀请电商专家开展讲习班等方式,指导我们开拓思路,寻找合适发展路径。二是切实转变观念。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我们可以盘点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从典型引路入手,通过以点。

(二)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建议政府将发展电子商务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

(三)搞好配套服务,增加基础设施。扩大网络覆盖面。农村开网店,网络是前提。建议政府与通信企业合作,支持网络运营商加快农村网络建设步伐,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覆盖。

电商扶贫 篇5

政府主动牵手电商,扩展

远教站点服务功能

祁东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是黄花菜的发源地、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104个贫困村,10余万贫困人口。谈到当初政府主动牵手电商的初衷,祁东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张旭阳向记者介绍,远教是中组部统一安排下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目的是利用互联网培训农村的党员干部。从2014年,县政府投入200万元为全县配齐了电脑,实现上网。

去年,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要求扩展党建远教站点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每一个站点要发挥代办、代管、代购、代销、代缴、代访的“六代”功能。其中代缴、代购需要很多的互联网平台,若可以将所有农村电子商务统一到同一个平台,那就好了。于是,“远教站点+电商”的模式诞生了。

为此,县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近40万元分两批对全县480名远教站点管理员进行了管理员培训。邀请“农民伯伯”董事长刘易战亲自授课,帮助他们树立电商理念,掌握电商技术,学会电商运营。

经过考察,县政府与淘宝、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签订了协议,邮政部门开展的“邮乐购”平台也在当地予以推动。而土生土长的“农民伯伯”平台,由于提供了最齐全最方便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让百姓从中得到了更多实惠,使之在众多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倍受青睐。

半年多来,“农民伯伯”在祁东县发展迅猛,已经建成近300个电商服务站,全县远教站点管理员在“农民伯伯”电商平台开设网站460余家,月购销量成倍增长,总成交额已超过350万元,其中祁东县农产品销售额高达200万元。例如,金桥楠木村站点设立3个月,销售红薯干7000斤、南瓜糖2000斤,站点管理员陈莲花被评为全县“最美湘女”;太和堂五里堆冰糖橙,通过“农民伯伯”销售,半个月出货超过之前两个月的销售额,销售价格也从1.8元/斤提高到4元/斤,解决了百姓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金华山村地处偏远的山沟沟里,自然环境绝佳,“农民伯伯”进驻后,村民们将采到的药材直接通过电商卖出去,而政府推广的扶贫项目乌鸡养殖,通过电商销售,一只最高可以卖到398元,得到了比政府回收价更多的实惠。

远教站点与电商的嫁接,使得祁东县党建远教站点不再只是党的宣传中心,更成为了服务百姓、致富的帮扶中心。

“农民伯伯”接地气,真心实意服务农民

刘易战,湖南祁东县人,1984年生,北京纵横非凡科技集团董事长,拥有8家控股公司,“农民伯伯”创始人。

2015年11月25日,“农民伯伯”正式在祁东县试点运作。开张仅半年,“农民伯伯”已成为湖南最大的农村电商品牌。月交易额突破200万元,实现了“线上电商+线下服务+物流+品牌”模式的成功运作,估值近亿元,被称为中国农村电商的一匹黑马。

记者眼前的刘易战其貌不扬,穿着朴素,一头倔强挺立的头发和炯炯有神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

说起创建“农民伯伯”的原由,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刘易战感慨颇深:“你无法想象生活在农村的那些留守儿童和老人的艰苦日子,他们买个东西,办个事情,要走好几公里去镇里,而镇里的物价比县城贵得多,这对那些低收入的农民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我做互联网十多年,现在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我做了‘农民伯伯’这个项目,利用电商让生活在农村的数亿百姓可以低价买到生活用品,把滞销的农产品以合理的市场价卖出去,同时在‘农民伯伯’电商服务站里开通各类便民服务,方便百姓。虽然我做这件事情一直在赔钱,但是我相信总有回报的那天,如果没有,我也不后悔,因为我为成千上万的百姓带来了实际的好处。”

目前,“农民伯伯”已投入500万元,搭建了“农民伯伯”商城、“农民伯伯”综合服务平台、“农民伯伯”多平台代购系统、此生缘婚恋网、“农民伯伯”网络学院等系列电商及百姓服务平台。自上而下设立县级运营中心,镇级示范站和村级服务站,通过一对一免费服务,实现一村一服务站、一村一网店,一县一自营商城。带动成立了十余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成功帮扶成立了小农仆、农乐宝、农福安康、邓三郎等系列品牌。

记者在祁东县城的“农民伯伯”服务站点看到,货架上摆放了几十种网上商城销售的农村土特产。祁东县运营中心负责人刘璞对记者说,“黄花菜、冰糖橙、酥脆枣、槟榔芋、生姜、马蹄,这些都是祁东县很有名的,尤其是黄花菜产量占全国70%。小县城的特产也给了我们做电商的底气。”

各方让利,政府、农民、电商共赢

“农民伯伯”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得益于兼顾各方利益以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用张旭阳的话说,这是共赢。“与电商结合之前,党建远程教育站点承担着每月一次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任务,工作形式单一。与‘农民伯伯’对接后,这些远教站点承担了买卖,收发货物、交纳水电费、通讯费等社会功能。以前物流只能到县城,乡镇很少,‘农民伯伯’自建‘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实现了物流到村,切实解决了村民迫切的需要,得到了群众的信任。而政府的初衷就是为老百姓尽可能地提供服务。可以说,实现了共赢。”

祁东县“农民伯伯”合伙人、灵官镇负责人彭双刚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还可以把农民自家产的农产品放到网上去卖。包括贷款,甚至找对象都可以。‘农民伯伯’是最接地气的。”

nlc202309091427

为了提高服务站点负责人的积极性,回报他们的劳动,“农民伯伯”多方面让利于民。负责业务推广的刘易刚说,“农民伯伯”是国内唯一可以跨平台代购获得返利的农村电商服务站,已接入近500家电商平台,最高可获得40%的返利。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从这些电商平台中购物,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从中获得收益。其次,直接从厂家采购农村的日常所需,压缩流通环节,把剩余的利润让给站点和老百姓。除此之外,站点负责人还可从手续费、商品包装后的差价等获得收益。

白地市镇站点负责人、退伍军人贺佳向记者表示:除了给老百姓优惠外,自己也多了一份收入。

张旭阳补充说,其实,我们当时用“远教站点+电商”的一个初衷,就是让电商服务站的负责人有一定的收入,以保障这一模式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当然,如果这部分收入过大,今后再探索比例如何分配。

此外,对农村、对农民的深厚情感,让工作站80、90后的小伙子们都有着“拼命三郎”的精神。

采访期间,记者目睹了他们的辛苦付出。凌晨4点起来,将米面油等商品装上新能源电动车,奔赴乡镇赶大集,顶着烈日,将卖出的产品送到农民家里,收购农产品,下订单,收集产品信息等。晚上用投影仪为村民免费放映电影。而赶回县城,都已经深夜11点了。

扩大服务基础,树立品牌助力产业扶贫

将电商植入远教站点,已经取得可喜成果。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祁东县组织部在一份汇报材料上表示,首先,要加快远教站点与电商服务站点的深度融合,将电商服务深入融入远教站点服务项目,成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服务职能,实现电商服务村级组织全覆盖,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新办法和新经验。

其次,进一步挖掘“农民伯伯”的电商服务站的潜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大对祁东县黄花菜、酥脆枣、生姜、槟榔芋、草席、乌骨鸡等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和推介力度,形成有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和拳头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张旭阳表示,做电商需要有经验、有头脑、懂行情、熟民意、知民情的责任人。因此,提高电商服务站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运营能力很有必要。未来3年,祁东县还将在符合条件的村建立远教广场,配备移动投影设备和移动音响设备,进一步拓展远教站点的服务功能。

产品要包装,商标要注册,品牌要做大,这样才能提高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得到最大的好处。在今年6月2日第五届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上,来自马杜桥乡的“农民伯伯”有机黄花菜销售一空,并拿下了50多万元的订单,这让刘易战看到了自有品牌的力量。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农民伯伯”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培养和壮大“农民伯伯”自有品牌。这样,既解决了优质农产品的“三无”问题,又保证了农产品质量。

截至发稿前,“农民伯伯”已经在全国发展了850多个服务站点,遍及10个省市,几乎每周都有各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前来取经,寻求项目落地。及时总结、推介模式运行经验,“远教站点+电商服务”模式有望走出祁东、走出衡阳、走向全国。

陇南全面试水“电商扶贫” 篇6

陇南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两年前,陇南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因为在微博上推销“成县核桃”走红网络,“成县核桃”通过网络开始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步入“网销时代”。2013年底,陇南把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特产品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助推扶贫开发进程。除了通过建园区、通网络、修公路、畅物流等方式保障

农特产品外销,陇南更是搭乘信息化列车,使用政务新媒体矩阵帮农民“吆喝”。陇南全市2900多个政务微博、377个政务微信公众平台、385家政务网站、领导干部个人微博微信组成的新媒体矩阵,都加入到“叫卖”中,打破了陇南农特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经过一年多的集中突破,目前全市开办网店6000多家,农产品网上销售超过10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40多元,促进就业1.7万多人;培育出苹果、花椒、油橄榄、土蜂蜜、核桃、中药材等网销品牌,并与阿里巴巴合作建成运营“特色中国·陇南馆”网销平台。

陇南市委副书记张旭晨表示,以列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为契机,陇南将在9县区1365个建档立卡村中选择确定450个贫困村先期开展工作,对电商扶贫涉及的各个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积极探索,努力建立电商扶贫行政推进体系、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六大体系,切实提高电子商务在陇南贫困乡村的普及程度,提高农产品网上交易量,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打造扶贫开发“升级版”。

电商扶贫 篇7

政府推动, 先托后扶再监管

注重运用政府“有形的手”推动电商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制定了《电商发展实施意见》, 编制完成了《电商扶贫实施规划》, 在9县区1365个建档立卡村中选择确定450个贫困村进行试点, 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人员培训、产业培育、网店建设、网货开发、网上营销等工作。同时层层组建电商协会, 负责电商扶贫的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等工作, 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汇报, 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强力推动电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市场运作, 企业主体谋发展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采取借力国内营销平台和自建营销平台“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致力于建园区、搭平台、架光缆、通网络, 修公路、畅物流。2014年8月, 西北首个地市级淘宝地方馆“特色中国·陇南馆”建成运营, 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千县万村”计划西部第一、第二个项目已落地武都、成县, 9个县区均建成了一批供货平台, 全市设立快递网点477个, 行政村网络覆盖率由2013年的47%提高到66%。

万众创业, 草根参与齐动员

积极探索“网吧变网店、网民变网商”的路子, 多层次培训电商人才近4.5万人次, 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农村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开办网店, 特别是培训的1000名贫困家庭“两后生”有609人开办了网店, 有的学员网店销售额已达10万元以上。

协会规范, “三商”联动棋一盘

坚持把网货质量作为电商发展的生命线, 既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又充分发挥327个电商协会的作用, 建立行业自律规则, 规范网上交易行为, 确保了网销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在货好、卖好、送好“三好”上下功夫, 全力整合电商资源, 力促生产商、网商、服务商“三商”联动, 不断提高农产品电商发展水平。

微媒营销, 电商扶贫天地宽

电商扶贫看看成县是如何做的 篇8

成县位于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甘肃陇南, 2013年, 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在微博上推销“成县核桃”让更多的目光和关注投向了这里。其后, 当地政府逐步探索实践,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陇南模式”, 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突破口, 电子商务与大山深处激情碰撞产生的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

2015年, 陇南市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作为“陇南模式”的典型代表——成县是如何探索发展电商扶贫的?其中有哪些方法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为此, 《新农业》专题采访了成县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尚磊。

尚磊介绍, 成县发展电子商务的初衷就是为了把成县的农产品以更好的价格卖出去, 让老百姓通过电子商务来增加收入, 这个出发点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是一致的, 因此, 成县把两者结合起来搞电商扶贫。在此过程中, 成县探索形成了五种电商带贫模式。

“电商带贫”即通过电商来带动贫困村的发展, 通过电商来带动贫困户脱贫。

模式1:“网店”带贫

网店带贫有三种类型, 即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开办网店义务销售贫困户的农产品, 返乡创业青年类人群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 协会组织网店集中销售农产品。

模式2:就业带贫

综上, 创业者实现了电商创业的梦想, 贫困户通过电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就是就业带贫模式想要达到的效果。

模式3:平台带贫

在平台带贫中, 成县整合自建电商平台和第三方独立运营平台, 有效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 让群众在“买”与“卖”之间实现双重受益。

2015年1月, 成县被阿里巴巴集团确定为“千县万村”计划西北首个试点县, 在工业品下乡过程中, 帮助贫困户以低于本地市场价格实现工业品“往家买”。比如一款海尔冰箱, 在县城的价格是2 880元, 在2015年6.18活动的时候通过网络买这款冰箱只需要1 880元, 一台冰箱可省下1 000元;再比如农村的老大爷经常会使用打火机, 当地价格都是1个1元, 而农村淘宝1个只需要0.48元, 几个人联合起来在网上多买一些, 就可以实现物流配送直接到户, 价格也更加优惠。“帮助老百姓省钱”, 这也是一种扶贫措施。

从平台建设和农产品上行的角度来说, 成县帮助贫困户通过自建网络平台如农村市集、蚂蚁市集、村玩儿、陇南生活网、陇南美商城等以及全县860家网店把农产品销售出去, 像土蜂蜜、手工挂面、柿饼、土鸡蛋、核桃等, 都可以以高于本地市场的价格向外销售。让群众在买与卖中实现双重受益, 同时也促成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双向流通。

模式4:信息带贫

致贫的因素有多种, 信息壁垒也是影响扶贫攻坚效果的因素之一。对此, 政府在有条件的村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农务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整合, 老百姓办事、购物、信息咨询都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信息壁垒, 实现外界信息与贫困户、贫困村的直接对接。同时, 为了实现按期脱贫的目标, 甘肃省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 这个大数据系统精确记录了贫困户的收入、住房、就业、土地面积、健康状况、脱贫措施、脱贫进度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并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情况时时更新数据, 依靠精确的数据分析来帮助贫困户按期实现脱贫目标。

模式5:“工程”带贫

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 成县实现了几个“倒逼”, 所谓“倒逼”, 就是因为电商发展的需要, 因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需要, 很多事情需要提前去做、立即去做。

截至目前, 成县贫困户开办网店85家, 电商带动贫困人口直接就业4 120人, 人均电商扶贫纯收入295元。同时, 陇南市也荣获了国务院扶贫办颁发的2015消除贫困创新奖。

借力电商新产业助推扶贫更精准 篇9

一、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增强脱贫之技,引导贫困户进入新兴朝阳产业

为帮助有脱贫能力的贫困对象加快脱贫,宁都县坚持“精准分类选对象,精心培育强本领”相结合的原则, 帮助部分贫困对象掌握电商实用技能, 增强脱贫能力。一是精准分类、精确施策。去年以来,宁都县在2011年苏区振兴大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县干部深入村组,按照“农户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告公示”的程序,精准识别出贫困户39378户122657人。同时,对贫困对象、贫困区域科学划分贫困类型,详尽摸清发展意愿,重点挖掘有电商从业脱贫的对象。对贫困对象较多、发展电商意愿较浓的贫困村予以重点打造,着力改造成“电商村”或“淘宝村”。 如竹笮乡赖沙村有260多户,1000多人,主要以低保户、五保户以及深山移民户为主,今年以来,采取政府承租、 免费入驻的方式,吸引各平台和电商企业入驻创业,已入驻企业和商户20多家,成为宁都第一个“电商村”。 二是精心培育、增强本领。整合扶贫、 就业等培训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飞天电商学院定期、不定期面向全社会开展免费电商培训,对电商学院培训的低、中、高级学员分别给予300元、500元、600元补贴, 特别是加大了对贫困对象的培训力度, 借力电商培训帮助贫困对象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之技。去年10月份以来,全县共开办电商培训班17期,帮助近千名贫困户、残疾人等掌握电商技能,为他们点亮了希望之灯。对坊乡贫困对象廖竹生,双手早期因病残疾,2014年12月参加免费电商培训并入驻电商孵化园实习创业,在淘宝网开设一家“布潮行”淘宝店,月网销额逾7000元,纯利2000余元;固厚乡宁勇军,年幼丧母,家境贫寒,屡次创业不成, 2014年4月,他通过免费电商培训,在淘宝网注册了一家“永香和农家铺子”网店专销宁都本地土特产品,目前实现网销额50余万元, 实现盈利20余万元,真正通过电商实现了创业、脱贫。

二、构建网络物流体系,拓宽致富之路,引领单家贫困户对接统一大市场

贫困对象多深处农村,特别是大山深处,苦于发展无路。宁都县在加大基础设施扶贫力度,帮助贫困村改善“出路”基础上,大力实施宽带网络建设、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物流快递服务点建设,开辟一条发展“网路”。 一是完善通信网络。加快推进“宽带宁都”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网络进农村, 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截止目前, 全县拥有通信基站963个,通信光缆总长度4.6万公里;移动电话用户39.5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4.88万户。二是建设服务网络。坚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原则,鼓励支持电商企业在宁都县建设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点, 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覆盖广泛的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络。在城区,建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县电商孵化园,对入园电商企业予以孵化发展,该园区占地100亩,办公、仓储和宿舍等配套使用面积4.1万平方米, 目前已有118家企业和商户入驻该园。 此外,还建有阿里巴巴、京东、邮政“e邮”、飞天买光光等4个县级运营中心。在乡村,支持阿里巴巴、京东、 邮政“e邮”、飞天麦光光集团在宁都县开展农村电商网点布设工作,目前建有村级服务站95个,打通了贫困地区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大沽乡贫困女青年开设“农村e邮”服务站,代销当地山茶油、笋干、 野生灵芝等,仅今年6月份网销额就达6.9万元;小布镇大土楼村“淘宝店” 开业当天实现网交额过万元。三是铺就物流网络。加快推进物流网络建设, 启动了县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拿出最好地块支持该园建设;加大了快递行业扶持力度,对大型快递企业在宁都县设立区域总部优先安排用地,并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对快递公司为电商孵化园内电商企业开展快递服务的, 按实际发出单数给予每单2元补贴。 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40余家、快递公司17家,其中入驻县电商孵化园的快递公司有6家,已基本形成网络健全、支撑有力、方便快捷的物流快递网络。

宁都电商园

三、构建网货供应体系,完善产业之链,带动弱势贫困户融入电商产业

宁都县坚持因地、因人施策的原则,针对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到户、参与产业链扶贫、分享电商溢出效益等模式,构筑网货供应体系,切实帮助贫困对象“借网”致富。一是依托工业产业,通过分享溢出效益,帮助贫困对象致富。通过实施电商企业 + 贫困户的模式,企业网上接订单,贫困对象家门口搞生产,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又帮助了贫困对象解决了就业难问题,实现企业发展、贫困对象脱贫双赢。如本土的电商企业飞天麦光光集团,每年网上销售“孔明灯”2000万只,为发展生产、降低成本,企业将生产基地落户乡镇,开到村组,组织贫困户在家生产,为周边乡镇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每人每月可获1000—3000元的收入,分享企业发展电商效益,使贫困对象足不出户挣取了“养老金”。二是依托农业产业, 参与产业链发展,实现脱贫致富。一方面,发挥产业优势,做强宁都农业品牌。重点扶持1+4+N农业产业发展, 加大了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力度, 鼓励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以及开展QS认证,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目前, 全县已培育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4个、品牌产品13个;“宁都黄鸡”成为全国唯一的禽类中国驰名商标,“虎蛙稻”大米在全国首家通过欧盟SGS482项认证。 另一方面,整合农业资源,做大农业产业。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惠农政策, 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加强合作,重组合并;全力扶持虔粮农业、惠大实业、山凤凰禽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虔粮农业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联合了81家龙头企业、265家农民合作社、47家家庭农场,采取“四统一”的方式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构建双向互动的网销体系,实现农产品进城。目前,在县电商孵化园内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电商企业有26家,网销额突破2亿元。

四、构建行政推进体系,凝聚发展之力,打造电商扶贫成长优质软环境

电商扶贫 篇10

日前商务部等19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沈丹阳表示,建设农村电商要重视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生产、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了解到,商务部将在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政策环境等三大方面发力,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五项重点任务确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2014年起,一年多来已有五份关于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发布。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启动农村流通设施信息化工程”,2015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分工由商务部牵头负责,随后,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规划了发展农村电商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推进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培育农产品品牌, 提高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三是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四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五是推动电子商务扶贫,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 旅游产品销售。

昨日,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商务部将在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农村电商基础实施建设、创建政策与服务环境等三方面采取十项措施推进,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 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农村电商服务企业,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设施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电商纳入扶贫体系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最突出的意义就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市场经营信息相对滞后、农产品流通问题相对突出的现实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要解决流通环节效率低、损耗大、产品保鲜难等问题,还是要回归到物流体系建设上来。”

作为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任务之一,电商被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据了解,在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电商,将致力于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目前,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的“电商扶贫工程”已着手实施。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全国依然有12万余个贫困村,700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计划,他们将在2020年全部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日前表示,“目前已有山东、甘肃等多地印发电商扶贫文件,将通过平台+园区+培训等方式,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

而按照财政部、商务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0个示范县名单,将有20亿元专项资金安排进

入扶持农村电商,并重点向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倾斜。

政策推动之下,已有多地探路“电商”扶贫。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河北阜平县亦是 “环首都贫困带”中的一员,2014年,其上线淘宝特色中国·阜平馆,这也是全国第一家县级O2O电商体验店,半年时间内, 阜平大枣、杂粮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金额实现了70万元的突破。按照阜平经验,电商扶贫需要铺设由县到乡、到合作社、再到村到户到人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络。

在甘肃陇南,全市开办网店近六千家, 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40多元,同时甘肃还将在贫困县市区、特困片带推进电商建设。

上一篇:国际证券法分析下一篇:体育运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