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广告词(通用14篇)
古城的广告词 篇1
1. 神秘古生态,精彩新长兴。
2. 神秘神奇古生态,多情多彩新长兴。
3. 神奇古生态,魅力新长兴。
4. 神奇之旅,人文南充。
5. 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西安一日游。
6. 生态博物馆,山水大观园。
7. 生态长兴,古韵天成。
8. 生态高邮,人文古城。
9. 生态古城,长寿福地。
10. 生态古都,人文长兴。
11. 生态古风韵,魅力新长兴。
12. 生态古文化,山水新长兴。
13. 生态见证远古,和谐写照长兴。
14. 山水古生态,魅力新长兴。
15. 山水景,太湖情,生态韵。
古城的广告词 篇2
泾州古城是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并遗存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古城,如今的泾川县水泉寺村就是泾州古城的遗址所在地。有历史记载的泾州从商周时代开始,商时期用的盘顶子在古城内依然存在。盘顶子是商时期祭祀用的天坛,呈圆形状,平台约有几亩地,平台四周是黄土堆。盘顶子上面还有青石坑,存放不少青石块,还有人工凿成的斩断沟,将盘顶子与荒山坡隔开,既起到祭祀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在唐时期,泾州古城是边防重镇,当西部势力占领泾州以西的国土,泾州古城就是长安城和中国西部的边陲重镇;当中原势力达到河西,泾州古城又成了离长安城、离朝廷最近的京畿之地。
明朝年间,泾州古城突发洪水,将古城的很多遗址都冲毁,无法复原。现存遗址中,保护较好的有彩门城、衙门、仓里、营里、古粮道、将台、古城里、大云寺、宝宁寺、水泉寺、太阳寺、东岳庙、牛家城头、小城上、两汉墓群。现在的泾州古城还保持着长7里,周长28里,面积相当于今日泾川县城未扩张之前的10个县城大小。
泾州古城古时不仅是军事据点,是我国丝绸之路中西出长安和东进长安的第一城,也是阮姓的发源地。周代时期,在泾州和水泉寺境内,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共国,一个阮国,后来为了纪念阮国,就将水泉寺内的一道水渠取名阮陵渠,当地的百姓也作阮姓。我国的阮姓就是从此地繁衍开来。
我国历史上很多故事也与泾州古城有着密切的联系。《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就是讲秦始皇从陕西咸阳出发到泾川,再返回咸阳的寻根之巡,当时他的最后一站就落在了泾州。汉武帝多次进出回中,每次到回中,都会进驻泾州古城一段时间。隋文帝60岁生日,他下诏在全国30州建立30座舍利塔,并钦定在同一时间将舍利入石函。当时泾州是长安重镇,京畿之地,隋文帝将14粒舍利分到了泾州,得到舍利的泾州还特地建起了一座大兴国寺,将舍利供于宝塔内敬奉。唐武则天时期,她对《大云经》很崇敬,于是就命人在泾州兴建大云寺,珍藏《大云经》。泾州就在大兴国寺的原址上兴建了一座大云寺,动工之际,发现要动工的大云寺是供奉佛祖真身舍利的地方,于是,就在原址上建立了大云寺来供奉佛祖真身舍利。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考中进士之后,曾在泾州做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在泾州迎娶了王茂元的女儿。
泾州古城不仅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在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历史遗址大部分被摧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亟待保护。
双方各执一词谁来捍卫古城
泾州古城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它的历史价值更是不可否认。而现在,泾州古城部分遗址已经被毁坏,残余部分的保护状况也岌岌可危。据了解,西平铁路是西部经济版图中重要的交通枢纽。2008年西平铁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相关部委审批,于同年11月开工建设,铁路修建至泾川县时,由于铁路要穿越古城而过,引起了当地百姓和文物保护部门的反对。在施工现场的防护板上,张贴着包括泾川县文体广电局的紧急停工通知和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对西平铁路修建建议和意见等等各种文件,悬挂的标语、条幅赫赫在目。日前,工程已经被迫停工,现场还派有专人值守,以免工程再次按原方案动工破坏古城遗址。针对是否该穿越古城修建铁路,建设方与文保部门各执一词,文保部门出具了国家文物局回复给省文物局的相关文件,两次批复中均指出要将该项目“移除古城范围”。负责西平铁路的中铁一局西平铁路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则回应,省文物局原则上通过铁路穿越古城,同时国家文物局下发的文件与西平铁路建设开工的时间不吻合,施工期间,也没有接到上级的停工通知,要改线路没有可行性。双方争执不休,互不相让,事件最后的结果我们无法预知。但是,一边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边是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千年古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大发展、交通大繁荣的今天,文物遗址为工程建设让路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在云南大理,由于要修扩建公路,唐开元时期建造的龙首关被毁成残垣断壁;在河南开封,为减轻交通压力,一条穿古城而过的金耀路让历史悠久的开封古城“伤痕累累”……现在,这样的一幕又在泾州古城上演。泾川当地的百姓告诉记者,当他们看到已经被毁的古城墙时,他们很心酸:推土机一动,千年的古城就被毁于一旦了,再也不可能恢复原貌。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这件事情,在配合好经济发展与铁路建设的时候,也希望历史遗址得到妥善的保护。
泾州古城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担负着古长安城边陲重镇的角色,是阮姓的发源地,也是古陆地丝绸之路中重要的一站。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说,不要因为穿越,让我们的祖先们不得安宁。而现在,日益变化的社会与城市、交通发展已经带走了我们太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没有理由让仅存文物遗址再次蒙受被毁之殇。
沉没海底的古城 篇3
由于海底考古学的日益发展,许多因地壳变化而沉入海底的古城一一得到复苏。意大利海底考古学家扎尔德查洛就发现了一座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的历史名城:安德罗斯岛的古代海港城皮尔基。有一次,在某海滨水下20米深处,扎尔德查洛拨开长长的水草,发现那些水草竟是附着在一些大理石圆柱上,他根据自己的发现,继续追踪寻觅,又发现了许多古代房屋废墟与雕像的碎片,甚至广场、街道与港口码头的轮廓也依稀可辨,它们组成了一座宏伟的古代港口城市。后来根据历史学家证实,这就是人们一直无法确定的那座历史名城。接着,这位海底考古学家还发现了30座海底古城,其中一座便是沉没在离威尼斯和西那波利不远的沿海海底的城市遗址,它与海岸线平行延伸,长达5公里,存在于罗马帝国建立之前。
海底考古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为了取得数据,要付出极大的劳动。古代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描绘过现位于大西洋的大陆繁华景象,海洋科学家经过努力找到了位于葡萄牙西岸之外数百英里的那块失踪的大陆的下落,科学家对这片海底的“神秘结构”拍摄了460幅照片,其中一幅照片上可以看到一米宽的长形平台,从这些平台的位置和规则的形状上就可以证明,它是人工琢制出来的。于是提出了假设,那片废墟很有可能就是大西洲的遗迹。
17世纪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上的牙买加岛上的皇家港是一座繁荣的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正巧在大西洋波多黎各海间的边缘地带,这里海沟最深处为八千三百多米,延伸面积为186000平方公里,这一带海底火山爆发频繁。因此,在连续三次强烈地震袭击下,这座城市沉入海底。近年来,一些海底考古学家来到加勒比海对这座曾是欧洲大海盗和殖民主义者聚集的城市进行海底勘察。美国科学家乘坐观测潜艇下潜,他们使用旁侧声纳、电磁海流针等先进探测仪器获得了古城遗迹和海底附近的详细资料,绘制了古城地图和海区水文及地貌图,潜水员们还在古城遗址附近打捞出了许多日用家具和古代文物。更有趣的是这些古文物中竟有一座铜制的自鸣钟,针摆在地震时因断弦而停止摆动,经X光检查后,证明自鸣钟指针所指的时间,正是那次强烈地震爆发的准确时间。古钟为地震学家研究当地发生地震的具体时间和情况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也为海洋地质科学家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数据。
海底考古学家对海底古城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有一座在公元前4世纪末叶被海水淹没了的城市邦迪奥司库拉。这是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移民建造的一座希腊城。当时曾是重要的国际商业中心之一。那里集市繁荣、昌盛,来自希腊、罗马与小亚细亚的商人竞相来此进行贸易,一时车水马龙,繁盛异常。然而,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以高加索山脉激烈的地壳运动,把这座名城埋入海底。今天它虽只留下一堆瓦砾和残垣断壁,但考古学家却给我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与实物资料,人们似乎看到一群群人聚集在广场,翘首盼望着各种商品,街道上有许多商人在交易,码头上奴隶们驮着沉重的货物,在迈着艰难的步履……
一千多年来,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古埃及北部的地中海边,曾有一个极其强盛与文明的城市——“法老城”。城中有雄伟壮观的“大力神”庙宇,有很多颇具艺术价值的雕像,有古朴而典雅的各种建筑物……这里的人们过着非常富足和安逸的生活。而法老城高度发达的文明,也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早上千年。然而,在1400年前的一个晚上,法老城却消失了踪迹,它躺在40米深的海底,庙宇雕像、房屋完整地存在着,神话传说终于成为现实。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海洋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它是由于1400年前一场大地震,使地面突然下沉,海水猛涨而沉入海底的。
在我国云南的红土地高原上,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这便是抚仙湖。传说古时候有座城池沉入湖中而不见踪影,在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人把这传说当真,直至1992年5月,一位潜水爱好者在水下发现有古城遗址后,才引起人们的兴趣。2001年3月1日,北京大学考古学家于希贤现场考证,并拍摄了大量的电视和照片资料,并从现场打捞出人工雕凿的石块,经资料综合分析,确认抚仙湖水下有古文明遗址。接着,中国水下考古队集合了精兵强将,考古、地质、历史、地震、古建筑专家,也积极投入其中,在水下机器人和潜艇的协助下,终于考证并发现了抚仙湖水下建筑遗址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为2000米,范围之大在我国尚属罕见。该古代建筑遗址始建年代不会晚于东汉中期,距今至少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水下古建筑遗址。专家们推测这是一座因山体滑坡而陷落湖底的水下城市,或是由于地震使它沉陷水中,尚待准确的结论。
大海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在向人们不断地诉说着那一座座昔日繁盛古城的历史。
古城的广告词 篇4
今天我方观点是:凤凰古城收门票是凤凰长远发展的阻力。旅游业作为凤凰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与凤凰的发展息息相关。凤凰的长远发展也即是凤凰古城的长远发展。我们承认凤凰古城现在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收取门票是否能确实解决问题,促进凤凰的长远发展还有待考量。我方衡量收门票制度是动力还是阻力是从长远看此政策能否让凤凰古城变得更吸引人,真正变成人们愿意去的地方。
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长远发展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大环境。而收取门票政策朝令夕改,造成整个大环境的不稳定。我国已有明文规定旅游业门票价格至少三年才能一改,但是凤凰古城收取门票政策出台四天后就一直改动,政府不断向社会舆论妥协,这样的做法使政府逐渐失去了公信力。想要旅游的人会处于一种观望状态,现下,收取门票的凤凰营造了一种不稳定的环境,而不稳定的环境又动摇着人们的心,把我们与凤凰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二、凤凰古城的长远发展是建立在里面的商家的发展基础之上的。但是收取门票政策对商家不仅没有直接好处,而且还有直接伤害,同时对方辩友承诺的可能好处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原本供不应求的客房如今直降4倍仍无人问津,4天政府有了227万元的税收,而当地个体户一天却只挣了18元。游客的锐减直接导致凤凰古城整个商业链条蒙受巨大损失。旅游业发展的目的本来就是改善民生,而如今商家收入大不如从前,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生活。试问,一个连当地居民都挽留不住的地方又如何去吸引更多的人呢? 三、一个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是需要人去推动的,但是收取门票政策侵犯了游客的权益,毁了凤凰在人民中的口碑。收取门票,把凤凰古城的景点进行捆绑式销售,侵犯了游客的选择权。这种强买强卖的行为,让人们失去了对凤凰的信心和兴趣。由这而引发的民众强烈不满相信对方辩友也深有感受。门票制度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们对凤凰古城的旅游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情绪,据相关资料可知,收费后凤凰古城游客锐减,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再去凤凰。一个旅游区连人都吸引不了了,又何谈长远发展呢?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牧歌变成了商业化了的凤凰,而如今拔了毛的凤凰还能飞多远呢? 一棵树,你砍掉它的根去换得肥沃的土壤,但这颗树还能继续生长吗?
古城的广告词 篇5
跨文化交际的越来越频繁,使我国的旅游业出现了焕然一新的景象。出于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热爱,古城旅游出现新的高潮。而周边城市接连主办的国际会议,诸如2016年9月杭州即将主办的G20峰会,对绍兴的旅游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机遇是国际活动的举办使绍兴为世界所瞩目,为绍兴旅游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绍兴古城的旅游业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成功地接待来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外游客,顺利完成旅游中的跨文化交际,对绍兴古城形象的对外传播乃至绍兴旅游业国际化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绍兴古城旅游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绍兴古城文化旅游的策略和途径。
2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绍兴旅游存在的问题
“跨文化交际”从普遍意义上来看,是指当一种文化的人向另一种文化的人传达信息时,这一过程中便生成了跨文化交际。更准确地来讲,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体系的人之间的交际,这种文化差异非常明显,足以改变交际活动,这也是当前跨国旅游的真实反映。在这一生机勃勃、充实有趣的跨文化交际领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熟悉自己的本土文化,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明白来绍兴旅游的国外游客渴望了解什么、得到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更好更深入介绍旅游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对绍兴古城文化做更加全面有效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提高绍兴古城在国际的知名度,促进绍兴古城旅游业的发展。
2.1 特色不突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古城原本历史风貌历经沧海桑田已经面目全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形象不复存在。历史街区空间和肌理已经消失殆尽,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在城市发展中成为孤岛,或慢慢褪去原本的颜色而等待现代商业的开发。鲜明的古城形象和文化特色是古城吸引力的核心要素。目前,绍兴的历史街区商业业态几乎全部是面向当地居民的,如日杂店、百货店、餐饮店、理发店等,而体现旧时地方特色的生产空间、生产场景和生活空间,如铁匠铺、会馆、当铺、作坊等传统的商业业态缺少足够的展示和传承。同时,历史街区和旅游景点缺少对传承地方文化灵魂的黄酒和越剧的介绍与宣传,各个名胜和古迹比较分散,不成系统,不能有效而全面地宣传本土文化。
2.2 宣传不到位
在周边大城市和大城市举办的国际赛事和会议等缺少相关的介绍和宣传。绍兴在国际上缺乏一定的知名度,提高古城在国际上的地位,自我宣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兰亭国际书法节”和“绍兴国际黄酒节”,都是集主题系列活动、文化创意活动和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节会,地方文化色彩非常浓重。但是由于其宣传力度不够,参加者多为本地居民和中国游客,外国游客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游客所占比重甚少。对于把绍兴本土文化推出国门,传播到国外作用不大。
2.3 服务跟不上
城市基础设施难以与国际大城市接轨。在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点等公共交通要塞,缺乏介绍城市特色和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无效广告居多;城市内部缺少足够的公共标志,大部分公共标志没有相应的英文翻译,部分有英文翻译但是英文翻译错误,容易给外国游客造成很大的不便。很多旅游景区的坐便器和卫生条件难以达到西方游客的标准,进而城市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古城文化的对外宣传;古城旅游纪念产品不成体系,很多景区的纪念品太过商业化,难以体现地方特色,没有对古城文化的宣传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绍兴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途径
3.1 突出地方传统特色,借鉴马来西亚“体验营销和文化营销的结合”模式
马来西亚给自己的国家一个清晰的定位,即“亚洲魅力所在”。亚洲三大古老文明———马来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在马来西亚汇聚、融合,并与当地原住民文化相互激荡,造就了马来西亚独特的多元文化。马来西亚的旅游部门正是利用这一独特的文化特色,旅游主打文化营销的特色,无论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还是饮食文化,乃至殖民地文化,在政府主导下,马来西亚旅游相关部门都让来自全世界的旅游者体验到独一无二的文化盛宴。
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相同,宝贵的建筑与历史也是绍兴古城的灵魂。为了让更多游客体验到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绍兴旅游部门与企业联合要策划包装出“黄酒小镇”“兰亭书屋”等文化体验景点,利用“绍兴国际黄酒节”“兰亭国际书法节”等传统节日,把来自全国以及与绍兴有经贸或文化往来的国家影响力比较大的媒体、企业、旅行社等代表请到绍兴,除了常规性的买家与旅行社之间的商务洽谈外,安排与会代表游玩绍兴,体验绍兴的黄酒文化、书法文化;亲身体验胜过任何华丽的广告,口口相传更是具有广告所不可比拟的宣传效应。此外,设计和打造一批体现并有利于介绍和宣传绍兴古城文化的旅游产品如乌篷船、毡帽和茴香豆等,作为活动的纪念品发放,并且到海外重点客源市场举办诸如会展和奖励旅游推介会等一系列海外促销活动,这种融合了历史与民俗的旅游产品定会受到海外游客的欢迎。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各大国际旅游网络平台,借助媒体的引导作用,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古城文化宣传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方面深度融合。
传承和宣传越剧和绍剧等传统戏剧,学习苏格兰爱丁堡利用文化影响力吸引游客。以传统戏剧的宣传为目的,举办绍兴国际艺术节,以沈园和鲁迅故里以及鲁镇等古色古香的旧城区为其室外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打造常规形态的历史街区和节事活动之间的一条通道;利用新型的网络营销。每年设立专门的活动资金,设计并建立以“绍兴艺术节”为名的内容丰富且专业实用的国际网站,并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主要包括节目预告、视频展示、演出门票预订、节庆商品购买,艺术节年鉴和游览地图,博客和广播链接等,并设立专门的与游客互动板块,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解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的各类问题,方便国内外游客对活动的了解与参与。
3.2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学习中国香港的“品牌联动营销”模式
“国家十三五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在交流互鉴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要提高绍兴古城的文化开放水平,除了要推动政府间合作,更要推动民间交流互促共进;除了利用好“兰亭国际书法节”和“中国绍兴黄酒节”,增进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鼓励绍兴的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积极借鉴吸收境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先进的文化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推动绍兴古城文化的对外宣传。
整体营销方式包括城市、旅游景区、旅游关联产业实现品牌联动,共同宣传,相互促进,分层次、立体化地塑造绍兴旅游品牌形象。
第一,分层次塑造绍兴旅游品牌。
第一层次是全面包装城市,塑造城市品牌。结合“文物之邦”“名士之乡”“酒乡”“桥乡”的特色,宣传口号要恰如其分地道出“老绍兴、最江南”的古城品牌形象。第二层次是加大宣传力度,创建名牌旅游景区。加大旅游的推广费用投入,提高宣传费用的预算,提高旅游市场推广人员的比例,重视对这些推广人员的培训。旅游景区和城市品牌要无缝对接,带动绍兴旅游的繁荣。第三层次是突出古城饮食和购物文化,树立旅游关联产业品牌形象。古城最大的魅力除了历史街区和景点,“民以食为天”,旅游购物和传统饮食文化体验等旅游关联产业也是古城旅游的真正精髓。
第二,整合推广品牌营销的利器。通过五大渠道,即消费者推广、同业推广、媒体推广、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推广、名人推广来进行整合营销,同时结合大型综合推广活动来达到宣传古城形象、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利用“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拓展会展与奖励旅游的海外市场。成立会展奖励旅游的直接部门,向全世界推广绍兴举办会展与奖励旅游。
3.3 完善基础服务体系,结合以上两种模式
学习马来西亚政府,突出政府要在旅游业中统筹调配角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几乎所有政府部门都要承担相关责任。政府各部门之间要紧密沟通和合作,比如旅游局、交通局和政府宣传部门等机构之间要经常合作,结成旅游资源整合的联盟。部门之间有问题要协商解决,提高办事效率,不得互相推诿,有问题直接向市长汇报。
让政府旅游部门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成立旅游促进局作为旅游局辖下的半官方机构,其基本职责就是促进绍兴古城成为国际性旅游、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和“最佳旅游地”。通过对全城旅游资源的控制和旅游产品的研发,来影响和促进绍兴的旅游业。
此外,在周边飞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等公共交通要塞,设立专门的绍兴古城宣传信息栏,包括绍兴旅游地图、绍兴公共交通路线以及绍兴特色文化介绍等,并配有正确、通俗易懂的英文翻译,让外国游客有机会认识绍兴,有兴趣去了解绍兴;规范绍兴各大街区和公共场所的公共标志及英文翻译,为外国游客游绍兴提供便利;各历史街区、旅游景点设免费的Wi-Fi,为向外国游客随时介绍绍兴提供条件;提高公共场所和旅游景区卫生间的卫生条件,更好地塑造城市形象。
4 结论
要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的改革发展,就必须要扩大文化的对外宣传。而旅游业则是通往另一个国家和另一种文化的一种最好的途径,它让游客有机会了解一个地方,体验其中的文化魅力。因此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认识,只有注意到这些文化差异,学习国际大城市旅游开发的优秀范例,才能更好地宣传本土文化,提高城市在国际的知名度,更多地吸引外国游客,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文章具体分析了绍兴古城文化特色,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指出了目前绍兴古城文化开发和旅游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际大城市以文化为导向旅游发展取得很大成功范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绍兴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绍兴,古城文化,跨文化,旅游
参考文献
[1]刘卫.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发展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25-26.
[2]闫勤.文化探访-全球魅力古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0-13.
[3]胡海霞.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转型路径研究[J].城市经济,2011(6):5.
神秘的吴哥古城 篇6
柬埔寨吴哥古城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也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吴哥古城曾繁华一时,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但它又在丛林中埋没千年,无人知晓。那么它是怎么被重新发现的呢?它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惊人发现来自偶然
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了寻找珍稀的植物标本,钻进了柬埔寨原始密林深处。某一天,密林深处一幅如海市蜃楼般神奇的景象——一座雄伟庄严的庙宇,显现在穆奥面前,令他惊讶不已。走近一看,建筑上有精美绝伦的石刻和浮雕,其内容为形态各异的大象、飘逸优美的仙女、慈眉善目的佛祖等等。庙宇的四周还有几百座风格奇特的宝塔、各式建筑以及庞大得惊人的水利系统和宽阔笔直的大道。但这里却没有一个人影,明显是一座荒废已久了的古城。穆奥对这座古城进行了仔细考察,终于发现,这就是曾经繁华一时的吴哥古城,城中心那座雄伟庄严的庙宇叫作吴哥窟。
三年后,穆奥将其对吴哥古城的考察写成书籍在欧洲发表,书名叫《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他在书中对吴哥古城进行了充分渲染,“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他还以吴哥窟作为这座古城的代表和象征。穆奥对吴哥古城的真实描写和精彩渲染,使这座埋没已久的东方古城引起世人瞩目。法国著名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追随穆奥的惊人发现也来到吴哥,拍摄了大量真实、生动、美丽的照片。1866年基瑟尔发表的吴哥古城照片使人们可以真实目睹吴哥古城雄伟、美丽的风采,特别是吴哥窟更为光彩夺目。吴哥的名字由此更加轰动世界。从此,吴哥古城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
吴哥窟产生、匿迹之谜
吴哥古城本是由—个叫做吉篾(今名叫高棉)的东南亚民族所建,时间大概从公元802年起,那时阔耶跋摩二世建立了辉煌的高棉帝国,繁荣昌盛达600年之久。
在公元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当时建造的吴哥庙,所有的墙壁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即使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吴哥庙不仅本身规模宏大无比,庙宇的外面还有一条将近10米宽的堤路,直通庙宇的大门。堤路的两边都竖立着巨大威严的那伽蛇神像。—般说来,世界各国所有的庙宇都是坐西朝东,而唯独吴哥庙大门朝西,这令后来研究古代高棉的考古学家百思不解。
吴哥文明的建筑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公元15世纪初,这一地区突然人去城空。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吴哥地区变成了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林莽与荒原,只有—座曾经辉煌的古城隐藏在其中。在公元19世纪穆奥发现这个遗迹以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无所知。
按理说任何—个民族的文化都应有它的延续性,更何况吴哥是—个曾经繁荣过600年的王朝,但它的文化竟如一夜间就忽然中断、倏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有人把这归于外敌的入侵,但外敌入侵可能导致王朝的改朝换代,却很难使—个民族的人民统统消失。据考察,在吴哥地区过去曾有一百万以上人口居住,这个民族和这些人们到底到哪儿去了呢?为什么把如此宏伟繁华的都城就完全遗弃了呢?这真是一个令人迷惑不解又感慨万分的神秘事件。
高棉民族引以为傲的建筑群
吴哥古迹现存各种建筑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核心建筑“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古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吴哥的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吴哥寺中的五座莲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耸入云,是高棉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精湛建筑。除大吴哥、小吴哥及三个王都中心外,女王宫和空中宫殿也是吴哥古迹中著名的建筑。
空中宫殿是一座全石结构建筑,据说建于公元11世纪。宫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层。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涂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回廊环绕。由于台高,宫殿给人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因而得名。
而被誉为“吴哥古迹的明珠”的女王宫则位于吴哥城东北约25公里处,原名湿婆宫,建成于吴哥王朝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每座塔祠的东、南、北各有一门,门高仅1.2米,礼拜者须弯腰屈膝方能入内。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围3道围塔,内外围墙之间,有拱门,镂花石柱和石碑等。整个塔祠群巍峨壮观,建筑奇巧别致,雕刻细腻优美。
修复工作中也有中国的力量
从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大批吴哥古迹进行长期而精心细致的修复。由于吴哥窟拥有一条190米宽的护城河,这条河有如一道屏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同其他吴哥古迹相比,吴哥窟保存得最好最完整。但是毕竟建筑年代久远发掘时,该建筑内杂树丛生,有些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渐将缝隙扩大,最后将红壤砖推落,使建筑物坍塌。
修复人员第一步先清除了侵入建筑的杂草、树木、积土、白蚁,然后稳定地基和稳固摇摇欲坠的建筑物,这项工程于1911年完成。
第二步,考古学家将在希腊雅典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古迹重建工作中发展起来的分析重建术,运用在吴哥古迹的重建上,开始复原吴哥古建筑。分析重建法要求必须用遗址的原来材料,按原来的古代的建造方法复原遗址,只有在原物无存的情况下才允许适当使用代替物。这项工作到了上世纪60年代曾因柬埔寨政局动荡而停顿,于1990年左右重新展开。目前这座宏伟的吴哥古城中心建筑已基本恢复原貌。其图像已描绘在柬埔寨的国旗上,成为国家的象征。
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是中国的建筑公司在近年也参与了吴哥古建筑的修复工程,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哥古城疑点分析
疑点之一:何人建造了美妙绝伦的古城。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精雕细琢,遍布浮雕壁画,其技巧之娴熟、精湛,想象力之丰富、惊人,使人难以置信,以至于长时间流传吴哥古迹是天神的创造,不可能出自凡人之手。在垒砌这些建筑时,没有使用粘合剂之类的材料,完全靠石块本身的重量和形状紧密相连,丝丝入扣。时至今日,吴哥古迹的大部分建筑虽历经沧桑,仍岿然不动。吴哥古迹向人们充分展示了柬埔寨人民高度的艺术才能和智慧。
疑点之二:通过对吴哥城的规模进行估计,在这座古城最繁荣的时候,至少有近百万居民生活在这儿。可是为什么这样一座繁荣昌盛的都城竟会淹没在茫茫丛林里呢,它的居民为什么都不见了呢?有人猜测,流行瘟疫或霍乱之类的疾病,使他们迅速地在极短时间内全部死去。还有人猜测,可能是外来的敌人攻占这座城市后,将城里的所有居民赶到某一地方做奴隶去了。
古城的秋天作文 篇7
西安的秋来的静,来的有活力,不像先人们说的“自古逢秋悲寂寥”,西安的秋天带些生机,像一位刚过五十岁的壮年男人,虽将近老去,却暗藏活力。
西安的秋来的悄悄,像是夏还不想走,冬也不愿来,秋便缓缓顶上,又因夏与冬的突然缺席,生了气似的,便很敷衍地开始降温。我刚还沉浸在夏的热烈中,没有意识到秋天的到来,直到一场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下得不像春雨那样细,那样轻,也不像夏雨那么快,那么多。秋天的雨滴很大,像是起着警示作用,告诉我要穿上秋裤,告诉树叶要开始变黄,告诉落在树梢的雾要开始浮起。夜晚,我撑着伞走过下雨的街道,雾隐隐浮起,覆盖在高楼上,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好像古筝曲从远处传来。
雨停后,银杏叶落在地上。微风来过,和着淡淡的桂花的香,满地的金黄,混在一起就像是金黄色的瀑布,上面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黄色云气。
西安的秋天可不止有这些,它是古城,是十三朝古都,恰是因为它浓厚的历史底蕴,这里的秋才更添古意。所谓“一梦到长安”,在这儿,我们能看到壮美的骊山,如锦绣,能看到宏伟的华清宫,这个承载了长恨离歌的地方,有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此生与你一起,诚不欺”,还能看到有着人间烟火气的回民街,各式各样的琳琅的商品与吃食。
家乡的古城作文 篇8
远远望去,古城被嘉陵江大河温柔的包围着。当我步入古城,里面已是人山人海了,街道两旁店铺里卖的东西更是琳琅满目。现在正是春天,古城的鲜花群芳吐艳。有桃花、梨花、杏花……许多我不知名的花都争相开放。树枝上冒出了许多颗嫩叶,小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古城顿时显得生机勃勃。偶尔会有一些小燕子把家建筑在人们住的房子屋檐下和商店门口的屋檐下。
古城里房子全是古老的建筑,所摆卖的物品都是一些古老又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东西,让人一看就能觉得祖辈们的伟大。房子是木、砖、瓦结构,没有什么色彩。就连建在古城的学校也一样。我的家乡最好的一所中学就建在此处。我的梦想就是将来能进入这所中学。
1900年前的古城秘密 篇9
这座几乎被人遗忘的消失的古城和临近的赫库兰尼姆古城、奥普隆蒂斯古城,在近200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中逐渐开始重见天日。近些年的挖掘研究不仅基于考古学,还综合了火山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点,科学地分析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记录,使得古城居民的逃难行为日渐清晰。随着大型建筑群遗址的发掘,珍宝、绘画和雕塑的发现,被火山灰所凝固的遇难者的遗骸的出土,这些掩埋在地下的荣华与瞬间陨落的历史一一重现在世人眼前,1997年,庞贝考古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2月15日至5月7日,中国的观众将有幸目睹轰动世界的庞贝遗珍。包含了众多学者考古与研究成果的《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世界巡展,曾在意大利、比利时、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获得热烈反响。此次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展出,将以489件庞贝古城的文物,娓娓叙说发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不到1天的时间内遭受火山爆发、4次熔岩流和3次灰尘暴袭击后化为废墟、遭到埋没前最后片刻的故事。这些“故事”经由展览被重新构建起来,以包括壁画、雕塑、绘画、珍宝、饰物、日常器物这些展出内容作为故事讲述的“道具”,提供了一幅关于庞贝末日的这一天古城被毁灭时的震撼图景。庞贝——这个考古史上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将以精彩的展览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本展力求展现古代艺术之美和火山喷发造成的悲剧,让观众再次体察人类亘古不变的本能。
该展是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2007年度的最重要奉献。刚满周岁的世界艺术馆,在去年开馆之际,时逢2006意大利年。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机缘,使该馆得以籍意大利年开幕展——《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为自己开馆,又以本展——意大利年的闭幕展作为该馆的周年志庆。展览得到了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意大利庞贝考古局热情的支持和真诚的合作。这种珠联璧合的筹划,相得益彰的效应,堪称中意文化交流之佳话。该展在北京展出之后,还将于6月1日至8月31日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出。
阿玛宗头像
圆润椭圆的头型,壮实的脖颈上刻有两道皱褶。面部女性般优雅,厚唇、高鼻稍长、深目,眼球着色。头发浓密蓬松,中分,束发,着红色。
阿玛宗头像被推测为古典派巨将库勒希拉斯或波留库勒德斯德作品,是罗马时代优秀的仿制雕刻作品之一,被称为希阿拉风格。
赫拉像
这座雕像原本位于帕比里别墅东侧大房间内,火山喷发时被强大灰尘暴掀到室外。为女性立像,着古希腊式披肩女装及外衣,作品勘与“波尔格泽·赫拉”、“维阿迪坎的蒂梅德尔”媲美,被认为是古罗马时代仿古希腊雕刻家阿格拉库里多斯公元前430年时期作品之一。
带半球装饰的手链
这付手镯由12组半球连接而成。薄金板制作的半球中空,每组各两个球。两端的一组各有一个薄金板制作的葡萄叶装饰。手链挂钩一端焊接的粗铁丝上有三个圆环。
此类型的手链是罗马雕金艺人的独创。在维苏威火山周边地区,公元1世纪的作品最常见。
常青藤叶项链
古城建设的责任与义务 篇10
一、保护是前置一切的根本
五千年的历史风雨, 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处断墙、一处废墟、一座宫殿、一座园林牵动的是从千年历史风雨里演绎出来的生存与死亡、悲壮与辉煌、婉约与豪迈的故事。它们或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或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 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 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开发是历史文化名城资源重塑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1. 开发可以使生硬的历史构筑物具有生命活力。
历史文化名城中最直观的有形载体是某一座建筑桥梁、某一条街道空间等, 应该承认, 这些单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外形结构和布局原则;但不可否认, 它们已经脱离了其曾经存在的历史环境。弱小的个体是否能在现代化的大环境背景下引导人们产生时代共鸣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毕竟, 无言的构筑物本身带给人们的只是少量的抽象信息和不确定的思维想象。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开发, 赋予这些构筑物与生命活力, 让它们可以自主的表达某种时代讯息, 从而使其在合适的环境中重新爆发生命,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开发可以使无形的城市文化寻找到寄居载体。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保留着众多有形的历史构筑物, 而且也保留着众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记录这座城市历史的真实“话本”, 这些活态的文化, 构成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家园。作为文化形式在历史的某一阶段曾经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这些精神遗产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和环境, 需要有配套的物质建设和广泛的沿袭传承受众。开发建设带来的是大量的模拟历史环境的建设和众多旅游爱好者深入的探究, 在主观和客观上创造了城市精神文化承载, 从而保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延续。
3. 开发可以使断断续续的历史构筑物延续成成体。
许多文物古迹在遭受一定的破坏后会丧失相互间应有的空间关系和联系, 看起来像是孤立而不相关的。通过开发建设, 把文物古迹、园林名胜以及各类提示性标志物 (如古树名木、碑刻、标牌等) 在空间上组织起来, 形成网络, 可以为人们的欣赏提供空间线路和逻辑线索, 便于人们感知和理解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4. 开发可以有效积累保护资金。
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带来的旅游效益是极其可观的, 相对工业项目其更具环保性、可持续性。同时就地安排劳动力就业, 避免了古城原居民流失。良好的经济收入带来的是充沛的税收保证, 也就实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的积累。
三、保护和开发是利与义的博弈
1. 遵循原则。
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积极保护的原则, 坚持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与创新的原则。
2. 保护的重点和开发建设的基本论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应特别关注如下要素:城市的传统风貌特色, 独特城市格局和街巷、胡同格局, 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河湖水系, 传统的建筑形态和建筑色彩, 城市特有的空间形态和肌理, 重要景观线和街道对景, 古树名木及大树等。
3. 完善配套机制建设。
(1) 建立旧城保护、中心城调整优化和新城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 完善旧城保护的实施机制, 促进旧城的有机疏散。
(2) 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及相关法规, 调整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矛盾的规划内容、规章和规定, 严格依法进行保护、管理。
(3) 建立健全旧城历史建筑长期修缮和保护机制。推动房屋产权制度改革, 明确房屋产权, 鼓励居民按保护规划实施自我改造更新, 成为房屋修缮保护的主体。制定并完善居民外迁、房屋交易等相关政策。
(4) 打破旧城行政界限, 调整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以及市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5) 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 建立制度化的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机制。
四、结论
美丽的石浦古城作文 篇11
古建筑都不是那么容易保存的。但,石浦古城的建筑却一点都不一样,它不但完好无损,甚至现在还能住人。在古代造好的房子里,现在还有人卖木剑、贝壳、风筝和各种各样的陶瓷作品。
这些古建筑,不是建在平地上,而是建在一座高山上。大家想想在平地上建造房子都这么不容易,何况是在高山上。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在高山上建造房子,真是太有智慧了!
最特别的一座古建筑楼梯两侧居然有一些天然石块,有的像一条正在飞舞的龙,有的像头狮子,还有的像猴子真是奇形怪状。
美文赏析:古城的水 篇12
我吃了数十年古城西安的水,熟知古城基本缺水,却又旱、涝灾害不断交替出现。
小时候,见到过四郊农民进城祈雨的队伍,锣鼓齐鸣,旗帜翻飞,在一群光头赤膊、黑水汗流的庄稼汉前面,总有一个被称作“伐马角”的神灵附体的汉子,他上身,脸贴黄表,或手持利刃,或铁签贯腮,手舞足蹈,疯狂跑动。人们盼水呀!两季干旱呀!而有时古城却又会阴雨连绵。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有过困居长安的《秋雨叹》:“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1949年开国大典举行时,首都北京秋阳高照,古城西安却阴雨四十余天,人们是撑着雨伞踩着泥泞到革命公园对面的体育场去参加庆祝大会的,可见旱涝的历史弥久。
其实与我们紧密关联的倒是每天的吃水问题。“凿井而饮”是古城西安的日常景象。在四合院、三合院里上房与左厦房天井角落的空处总凿有水井。那水井普遍深及十米,用石圈固住井口,上置辘轳一具。安装辘轳的砖座上常常砌一神龛,供奉泥塑的或木板印刷的`井龙王神位。家家有井,历经千年,井里多为苦水,虽不利于饮用,但夏天绞上一捅,泼洒在晒了一整天太阳的砖铺地面,院内便倍感清凉。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作电冰箱,一个月买上一斤肉,用竹篮吊到井里完全可以保鲜不坏。不过,有点财力的住户则多吃“西门大井”的甜水,随时可见手推木轮车的水夫沿街走过,身后一溜漏下的水迹。水夫用一条顶端有铁钩的皮带,钩住装满水的木筲底部,就像挑扁担似的把两筲水挑进来,倒在陶瓮里。同水夫谋生的手段相似,也有淘井的、捞桶的不时从街巷走过。他们吊在绳索上下到井底,把黄淤泥淘出吊到地面上,井水便一下子更旺更清。捞桶的,肩扛一根上绑许多不同方向的大铁钩的长杆,伸到井底,三摇两摆,就把那个逃逸的水桶从水底钩上来,使得主妇们笑逐颜开,如释重负。
随着城市建设现代化的进程,各家各户的水井终究要退出历史舞台。西安解放初期,就建立起亘古未有的自来水公司,向全市区供水,在街巷中心修起了水站。那时自来水尚未大面积入室入户,我每次回到母亲住处,便去水站挑上几挑水,把家里水瓮装满,年轻力壮,似乎不费什么劲儿。直至不担水已经许多年,我耳畔似乎还常常回响起铁钩碰撞水桶的叮哐声、水龙头哗哗的流水声、挑水人排队的嘈杂声和收水牌子的街巷大婶的吆喝声……
水磨古镇,四川的“丽江古城”? 篇13
经灾后重建、浴火重生的水磨,以禅寿老街和水磨羌城两个片区延续传统文化肌理和历史文脉,搭建藏、羌、汉多元文化的大舞台,定位于教育、安居和休闲度假旅游的“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水磨有着除西羌文化以外更多的元素。在这里,代表汉族文化的禅寿老街被认为是丽江古城的缩影,而在水磨风景中具有画龙点睛之效的寿溪湖更传承了当地的长寿文化。正在规划中和修复中的水磨新景点又拟推道教文化和水文化,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话来讲,水磨是以文化多元化为发展思路。相较之下,丽江所推崇的文化元素就单一许多。有着80%纳西原住民的丽江古城主要以纳西东巴文化为主体,整个大研古城的建筑统一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然而文化单一化与多元化并不是衡量一个旅游景点成功与否的标准。笔者的切身感受是,在水磨虽然有众多的文化元素作为建筑形态的支撑,但由于整个水磨镇还处于重建恢复的初期,在营造文化氛围和凸显文化内涵上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就水磨为之成名的羌族文化而言,除了一些以羌族元素为主要构成打造的建筑等硬件之外,水磨古镇里还缺乏渲染羌族文化的软件,例如,羌族风味的小吃、以羌饰装点得风情客栈等。同时,在水磨古镇中所宣扬的长寿文化和汉族传统文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另外以文化多元文化作为水磨的发展路线会不会冲淡了水磨以羌城为特色的吸引力?毕竟长寿文化、道教文化等在水磨之外的很多地方也发展得很不错。而羌城这个元素是川西地区所独有的,在目前的四川境内除了桃坪羌寨较为知名以外,其他以羌族为文化主体的地方并不多见。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不但需要思考如何发展水磨的硬件设施,在与“旅游”二字紧密相连的“文化”宣传方面也需要开发者分析受众的需求来进行规划。
从地理位置来看,水磨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仅2小时左右车程,离其周边景点:5·12震中映秀镇5公里,都江堰25公里,三江风景区约20分钟车程。另外都汶高速也从水磨境内穿过。对一个发展旅游的小镇而言,如此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地理位置确实是水磨的一个优势。但这些优势对水磨的旅游发展而言也许会成为制约因素。因为与省会城市距离较近,游客们很多会选择一天往返游玩,那么在景区里的消费就只会局限于购物和餐饮,住宿这个旅游景区的最大消费体就难以得到发展。因此,水磨需要提炼和发展更多可以留住游客的元素才能够保证其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支撑地位。而丽江,作为云南省的著名旅游地,离省会城市昆明有500多公里的距离,其周围的风景区分布密集,近的有玉龙雪山、拉市海、束河古镇等可以一天往返的,稍远的有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等需要两到三天往返的景点。而在这些景点的周围,几乎只有丽江这一个地方具备良好的旅游硬件设施,如:住宿、餐饮和购物等,所以大多数游客选择丽江古城作为其旅游的中转站。在古城里游客旅游之余所需要的休闲设施一应俱全,特色商品、酒吧、水吧、餐饮以及不同档次的住宿在这里随处可见。另外,在丽江古城里几乎每隔一个街口都能看到一个散客旅游服务中心,这里边提供了一系列以丽江为中心发散开来的旅游产品。久而久之,丽江古城从一个旅游景点的角色转换成为了一个旅游集散地。这样的角色转换为丽江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水磨的发展也许应该选择和丽江不同的方向,这取决于水磨在当地旅游产业链中的具体定位。
商业氛围,这对于一个旅游景点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水磨,一切都是质朴的,也许是因为5·12全国援建给予当地的帮助,也许是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开发区的稚嫩,这里的商家、景区工作人员、居民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走在水磨的大街上,身心是放松的,能真正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建筑的魅力。相较之下,在丽江这个商业化氛围浓厚的城市,游客需要时刻防范众商家的各种商业伎俩。行走在丽江古城里,游客随时可能被各种旅游包车服务的推销者们骚扰;在这里选购商品也需要睁大眼睛,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相差甚大;许多景点路线还有不同的隐形消费。把握好商业氛围的度对于景区而言还真是一道难题,“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这句话用于对这个度的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水磨相较丽江而言在这一点上更有优势,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古镇”,水磨的管理者们需要吸取丽江的经验教训,在引导和管理当地商业行为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为游客创造一个透明、自由的消费环境,那么水磨古镇就不需要在丽江的影子下招揽游客,因为到这里旅游,人们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旅游目的所在。
将水磨作为一个古镇来开发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也是目前丽江古城所面临的难题。一个古镇,没有了原住民就没有了魂。丽江古城目前的原住民流失严重,里边的居民大多数已经变为外地来做生意的租客。而水磨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居民选择将自己的房屋出租出去以获得生活所需的开支。与丽江相比,水磨在一开始就流失了原住民,这对于古镇的文化传承来说是一个遗憾,对于旅游者来说,这会是一个缺乏文化氛围的景点。在这一点上,古城保护和古城开发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丽江作为一个发展了十几年的旅游景点,其趋势相较水磨而言更为难以逆转。水磨古镇作为一个新起步的旅游景点,如何将其古的文化元素保护起来,成为古镇旅游中的一个点睛之笔,确实需要开发者们仔细思考这一问题。亦或许,水磨古镇的旅游定位可以选择更范的休闲类型而避开其“古”的元素?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水磨古镇的定位始终是需要明确的,也许这需要时间来沉淀。
庞贝古城奢华的陷落 篇14
穿过众神掩映下的时光隧道,漫步在以足球和时尚著称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我们一边感叹地中海阳光的灿烂,一边凝神于消失在视线尽头的绿色田园。是什么样的故事让那不勒斯的风中充满了怀旧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城堡让奢华的陷落成为一种伤痛?答案只有一个;庞贝古城。
庞贝像风一样的城市
庞贝是位于意大利西南沿海坎帕尼亚地区的一座古城,距那不勒斯仅40分钟车程。庞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l 0世纪,那时的庞贝还只是海湾畔的一个小集市,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的生产。直到公元前3世纪,强大的罗马帝国将庞贝划入自己的版图,这里开始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贸易往来繁多,经济发达,集中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是当时罗马帝国经济、政治、宗教的中心之一。
公元79年8月的一天,距离庞贝城约十公里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了。附近的人们看到,先是有一片奇特的云彩从山顶冉冉升起,向四周扩散,接着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维苏威山上红光四射,巨龙般的火柱随之冲天而起。转眼之间,天色昏黑,大地颤抖,平时宁静的那不勒斯湾也激荡起狂怒的浪涛。火山喷出的炽热熔岩,落地时已凝固成石块,大量的石块混合着火山灰,一下子覆盖了火山附近的地面。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硫磺和浓烟味。火山喷出的大量热蒸汽形成暴雨,又引起山洪的暴发。山洪裹挟着大量的石块和火山灰,变成一股巨大无比的泥石流,顺着山谷奔泻而下……
维苏威火山的这次大爆发持续了十八个小时,巨量的火山灰、熔岩和泥石流,将庞贝城埋入地下深达六米。在这次灾难中,大多数的居民及时逃离了,但仍有两千人遇难。他们有的是为了寻找亲人,有的可能是舍不得自己的财产,有的是因为年老体衰,还有的则是至死尚未获得自由、被镣铐牢牢锁住的奴隶。
庞贝就这样在地图上消失了。一千多年过去了,庞贝渐渐被人们遗忘。只是人们在翻阅古书的时候,才会看到有个庞贝古城。
十八世纪初,一位意大利农民在维苏威火山东南地区修筑水渠时,从地下挖出了一些古罗马的钱币和大理石雕像碎块。1763年,当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块时,人们才意识到这里便是被湮没的庞贝古城。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掘,这座在地下沉睡近两千年之久的古城重见天日。它像风一样离去,又像风一样归来。只是时光荏苒,人们只能从一处处的遗迹中去探寻当年的生活和现实。
庞贝凝固的奢华
突发的灭顶之灾使庞贝的生命倏然终止,它在被毁灭的那一刻也同时被永远地凝固了。庞贝因此得以成为我们今天还能领略到的最伟大的古代文明遗址之一。考古学家一层一层地挖开火山岩屑,深埋在地下的庞贝城“出土”了:市场的角落里还有成堆的鱼鳞,庞贝人总是先将鱼清洗干净再出售;而酒吧的墙壁上仍写有“店主,你要为你的鬼把戏付出代价,你卖给我们水喝,却把好酒留下。”一户人家的后花园里种满了夹竹桃,厨房的铁炉上架着平底锅,餐桌上的鸡蛋旁放着一只小人玩偶。公元79年,一位庞贝人死在绘有植物花叶的壁画下,当人们于上千年后挖掘出他的遗骨时,同时发现那幅壁画上刻有一句铭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
虽然地球上每一次火山爆发无不令地貌沧海桑田,但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却的确令一座城市获得了永生——庞贝无法躲过火山的劫难,但它被掩埋封存在渐渐冷却、凝固、变硬的火山灰中,最终竟躲过了上千年岁月的侵蚀。
庞贝遗址最动人心魄之处在于:它真实地保留着灾难来临前庞贝人的样子:竞技场能容纳两万观众,这说明庞贝人会在一个时刻倾城而出;30家面包烘房,100多家酒吧,3座公共浴场,用于交易的步行街,可容纳5000人的剧院;而在街道边的小酒馆里,墙上画的酒神浑身挂满葡萄,每一颗果实都饱满得仿佛就要胀破。羊毛作坊、商店、印染店、客栈的墙壁上,到处都留有庞贝人纵情的印记:“啊,杰斯,愿你的脓包再次裂开,比上次疼得还要厉害。”“无疑,我心爱的人曾在此与她的情人幽会。”。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令1000多年后的人类为之倾倒。德国诗人歌德参观庞贝后说:“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而法国历史学家泰纳从庞贝归来后感叹道:“那时候的人,是用整个身体活着。”
“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庞贝城出土的一只银制饮杯上刻着这样的话,相信刻出这句话的庞贝人并不知道死亡在即。这只银杯被挖掘于存放葡萄酒的房间内,同时被挖掘出的还有横陈在酒杯旁的一具女性的遗骸。这就是庞贝,它以瞬间痛苦的毁灭为代价,它穿越了千余年的时空,它在告诉世人为什么要尽享生命之欢乐。
在世界上所有的奢华中,精神的奢华远比物质的奢华更让人动容。在庞贝我们看到了一个凝固的奢华场景,它来自一种思想的自由与放纵,它来自于一种集体的奔放和狂欢。
【古城的广告词】推荐阅读:
古城旅游的经典宣传广告词05-26
古城遗址的证明08-07
古城咸阳的散文11-17
写古城的散文01-24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05-19
介绍古城的想象作文12-03
写古城的作文700字12-15
大理古城的佛教建筑06-08
荆州古城的发展与保护12-06
凤凰古城的游记作文05-16